CN112159524A - 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9524A
CN112159524A CN202011033259.8A CN202011033259A CN112159524A CN 112159524 A CN112159524 A CN 112159524A CN 202011033259 A CN202011033259 A CN 202011033259A CN 112159524 A CN112159524 A CN 1121595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ble polyimide
polyimide film
fluorenyl
heterocyclic structure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332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刚
胡梦杰
钱广涛
陈春海
于有海
陈海权
王梦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hua University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0332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95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9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95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6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3/10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G73/1085Polyimides with diamino moieties or tetracarboxylic segment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moie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28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 H01L23/29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g. carbon
    • H01L23/293Organic, e.g. plast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7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J2361/00 - C08J2377/00
    • C08J23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8J2379/08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以含有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可有效改善了聚酰亚胺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同时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可用作电子封装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芳香族聚酰亚胺(PIs)由于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且机械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已应用于许多高科技领域,如航空航天、气体分离、存储器件和微电子工业等领域。然而芳香族聚酰亚胺具有较强的刚性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强,且易于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从而导致其溶液加工性差,且呈现深褐色,限制了芳香族聚酰亚胺向更多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可溶性聚酰亚胺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同时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具有式Ⅰ所示结构: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011
其中,X为-H、-CH3、-CF3、-F、-Cl或-Br;
Ar为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012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013
n为正整数。
优选的,所述X为-H、-CH3或-CF3
所述Ar为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01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二酐单体和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溶液;
将所述聚酰胺酸溶液和带水剂混合,进行聚酰胺酸自催化反应,得到所述可溶性聚酰亚胺;
将所述可溶性聚酰亚胺与非质子极性溶剂混合,得到聚酰亚胺溶液;
将所述聚酰亚胺溶液涂覆在衬底上,进行固化,得到所述聚酰亚胺薄膜;
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具有式Ⅱ所示结构: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021
其中,X为-H、-CH3、-CF3、-F、-Cl或-Br;
所述二酐单体为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022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023
优选的,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和二酐单体的摩尔比为1:(1~1.3)。
优选的,发生所述缩聚反应的混合液的固含量为10~25%。
优选的,所述缩聚反应的温度为室温,所述缩聚反应的时间≥24h。
优选的,所述带水剂为甲苯、二甲苯和二氯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带水剂和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的质量比为(1~2):1。
优选的,所述聚酰胺酸自催化反应的温度为180~200℃,时间为3~6h。
优选的,所述固化的过程为:以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后,保温12~16h后,抽真空,再以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160℃保温6~10h,最后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在电子封装领域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所述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采用含有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可有效改善了聚酰亚胺在特定溶剂中的溶解性,具体而言,本发明所提供的芳香二胺单体中的芴基是一种Cardo结构,其中芳基取代基在脂环部分的季碳中心占据不同的平面,阻碍聚酰亚胺的紧密堆集,使溶剂易于在链间扩散,从而增加溶解度、光学性能等,另外,柔性醚基的存可改变聚酰亚胺的扭转角,有利于芳环的旋转,同时借助吡啶环氮原子上孤对电子的质子化可进一步提高由其制备的聚酰亚胺的溶解度;此外,由本发明所提供的芳香二胺单体中的芴基体积大,增大了由其制备的聚酰亚胺的自由体积,单位体积内极化基团数目减少,进而可降低聚酰亚胺的介电常数,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可溶性聚酰亚胺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可用作电子封装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将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二酐单体和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溶液;将所述聚酰胺酸溶液和带水剂混合,进行聚酰胺酸自催化反应,得到所述可溶性聚酰亚胺。所述制备方法采用了一步两段法,即在室温搅拌的情况下生成聚酰胺酸溶液,在不需要转换反应装备的情况下,高温条件下,以聚酰胺酸的羧基基团作为催化剂,进行聚酰胺酸自催化反应,最后进行固化得到聚酰亚胺薄膜。制备方法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9,9-双(4-(3-三氟甲基-5-胺基-2-吡啶氧基)苯基)芴红外光谱图;
图2为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9,9-双(4-(5-胺基-2-吡啶氧基)苯基)芴红外光谱图;
图3为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的红外光谱图;
图4为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的介电常数测试结果图;
图5为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的热失重图;
图6为实施例1~3制备得到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的DSC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具有式Ⅰ所示结构: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041
其中,X为-H、-CH3、-CF3、-F、-Cl或-Br;
Ar为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042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043
n为正整数。
在本发明中,所述X优选为-H、-CH3或-CF3;所述Ar为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044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045
本发明对n的取值范围没有任何特殊的限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二酐单体和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溶液;
将所述聚酰胺酸溶液和带水剂混合,进行聚酰胺酸自催化反应,得到所述可溶性聚酰亚胺;
将所述可溶性聚酰亚胺与非质子极性溶剂混合,得到聚酰亚胺溶液;
将所述聚酰亚胺溶液涂覆在衬底上,进行固化,得到所述聚酰亚胺薄膜;
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具有式Ⅱ所示结构: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051
其中,X为-H、-CH3、-CF3、-F、-Cl或-Br;
所述二酐单体为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052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053
在本发明中,若无特殊说明,所有原料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市售产品。
本发明将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二酐单体和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溶液。
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N-甲基吡咯烷酮、苯腈、苯酚、间甲酚、对氯苯酚和硝基苯中的至少一种;当所述第三有机溶剂为上述具体选择中的两种以上时,本发明对上述具体物质的配比没有任何特殊的限定,按任意配比进行混合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三有机溶剂优选经干燥后再使用。
在本发明中,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优选通过制备得到,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在保护气氛下,将9,9-双(4-羟苯基)芴、吡啶源、碱和第一有机溶剂混合,进行取代反应,得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所述吡啶源为2-氯-5-硝基吡啶、2-氯-3-甲基-5-硝基吡啶、2-氯-3-三氟甲基-5-硝基吡啶、2-氯-3-氟-5-硝基吡啶、2,3-二氯-5-硝基吡啶或2-氯-3-溴-5-硝基吡啶;
将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加氢催化剂、第二有机溶剂和还原剂混合,进行催化加氢反应,得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
在保护气氛下,本发明将9,9-双(4-羟苯基)芴、吡啶源、碱和第一有机溶剂混合,进行取代反应,得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所述吡啶源为2-氯-5-硝基吡啶、2-氯-3-甲基-5-硝基吡啶、2-氯-3-三氟甲基-5-硝基吡啶、2-氯-3-氟-5-硝基吡啶、2,3-二氯-5-硝基吡啶或2-氯-3-溴-5-硝基吡啶。
在本发明中,所述碱优选包括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中的至少一种;当所述碱为上述具体选择中的两种以上时,本发明对上述具体物质的配比没有任何特殊的限定,按任意配比进行混合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碱起到催化作用,可促进取代反应的进行。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和二甲基亚砜中的至少一种;当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为上述具体选择中的两种以上时,本发明对上述具体物质的配比没有任何特殊的限定,按任意配比进行混合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9,9-双(4-羟苯基)芴和碱的摩尔比优选为1:1.2~3.0,更优选为1:(1.5~2.5),最优选为1:(1.8~2.2)。在本发明中,所述9,9-双(4-羟苯基)芴和吡啶源的摩尔比优选为1:2~2.2。本发明对所述第一有机溶剂的用量没有特殊限定,能够保证反应顺利进行即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9,9-双(4-羟苯基)芴的质量与第一有机溶剂的用量之比优选为1g:9~11mL。
本发明对所述9,9-双(4-羟苯基)芴、吡啶源、碱和第一有机溶剂混合的顺序没有特殊限定,可以为任意混合顺序。
本发明对所述保护气氛没有特殊限定,采用常规的保护气氛均可,如氮气气氛或惰性气体气氛。
在本发明中,所述取代反应的温度优选为80~120℃,更优选为80~100℃;时间优选为8~12h,更优选为10h。
在本发明中,取代反应完成后,本发明优选将所述取代反应所得反应液倒入水中,然后经固液分离,将所述固液分离所得固体依次经水洗和干燥,得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粗品;再将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粗品进行重结晶,得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所述取代反应所得反应液优选降至室温后,再与水混合;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与水的体积比优选为1:2~3。
在本发明中,所述重结晶优选为将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粗品与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升温至115~125℃,使二硝基化合物粗品完全溶解,然后自然降温至85~95℃,以防止后续滴加的水直接以水蒸汽的形式丢失,再滴加水至有晶体析出后停止滴加水,继续降至室温后静置6~12h,然后经固液分离,得到重结晶产物,将所述重结晶产物洗涤后干燥,得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所述重结晶更优选为将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粗品与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升温至120℃,然后自然降温至90℃,再滴加水至有晶体析出后停止滴加水,继续自然降温至室温后静置12h,然后经固液分离,得到重结晶产物,将所述重结晶产物洗涤后干燥,得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所述重结晶过程中,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粗品与N,N-二甲基乙酰胺的用量比优选为1g:9~11mL;所述洗涤用洗涤液优选为N,N-二甲基乙酰胺和水的混合液,所述N,N-二甲基乙酰胺和水的体积比优选为4.5~5.5:1,更优选为5:1。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对固液分离的方式没有特殊限定,能够起到分离固体的作用即可,如过滤。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对干燥的方式没有特殊限定,能够得到恒重的产品即可。
得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后,本发明将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加氢催化剂、第二有机溶剂和还原剂混合,进行催化加氢反应,得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
在本发明中,所述加氢催化剂优选为钯碳、铂炭、铑碳和活性镍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钯碳、铂炭和铑碳中的金属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优选为5~10%;当所述加氢催化剂为上述具体选择中的两种以上时,本发明对上述具体物质的配比没有任何特殊的限定,按任意配比进行混合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优选为四氢吠喃、乙醇、甲醇、异丙醇、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1,4-二氧六环、乙酸乙酯、苯、甲苯和二甲苯中的至少一种;当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为上述具体选择中的两种以上时,本发明对上述具体物质的配比没有任何特殊的限定,按任意配比进行混合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还原剂优选为水合肼;所述水合肼优选以水合肼水溶液的形式加入;所述水合肼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优选为80~99%,更优选为98%。
在本发明中,所述加氢催化剂的质量优选为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的质量的10~15%。本发明对所述第二有机溶剂的用量没有特殊限定,能够保证反应顺利进行即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与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的用量比优选为9~11mL:1g,更优选为10mL:1g。在本发明中,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与水合肼的摩尔比优选为1:4~12,更有选为1:10。
在本发明中,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加氢催化剂、第二有机溶剂和还原剂混合的顺序优选为将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加氢催化剂和第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混合液;然后升温至催化加氢反应的温度,再将所述还原剂滴加至所述混合液中;所述滴加优选在30min内完成。在本发明中,由于还原剂滴加时,开始还原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气泡,水合肼采用滴加的方式加入可防止滴加过快冲料。
在本发明中,所述催化加氢反应的温度优选为40~100℃,时间优选为8~12h;所述催化加氢反应的时间指的是从将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加氢催化剂、第二有机溶剂和还原剂混合完成时计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从所述还原剂加入完成时计起。
所述催化加氢反应完成后,本发明优选将所述催化加氢反应所得反应液进行热固液分离(即在催化加氢反应的温度下直接进行固液分离),然后将所得滤液去除溶剂后,与水混合,进行沉淀,将所得沉淀物干燥,得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所述热固液分离可避免产物析出,将加氢催化剂去除;所述去除溶剂的方式优选为旋蒸;所述水的用量与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的用量比为9~11mL:1g;所述干燥优选为真空干燥,所述干燥的温度优选为75~85℃,更优选为80℃,时间优选为23~25h,更优选为24h。
在本发明中,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和二酐单体的摩尔比优选为1:1~1.3,更优选为1:1。本发明对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没有特殊限定,能够保证反应顺利进行即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优选以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二酐单体和第三有机溶剂混合所得混合液的固含量为准,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二酐单体和有机溶剂混合所得混合液的固含量优选为10~25%。
本发明对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二酐单体和有机溶剂的混合顺序没有任何特殊的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混合顺序即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有机溶剂和二酐单体混合的顺序优选为将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和有机溶剂混合,所得混合液再与二酐单体混合。
在本发明中,所述缩聚反应的温度优选为室温,所述缩聚反应的时间优选≥24h。
得到聚酰胺酸溶液后,本发明将所述聚酰胺酸溶液和带水剂混合,进行聚酰胺酸自催化反应,得到所述可溶性聚酰亚胺。
在本发明中,带水剂优选为甲苯、二甲苯和二氯苯中的至少一种;当所述带水剂为上述具体选择中的两种以上时,本发明对上述具体物质的配比没有任何特殊的限定,按任意配比进行混合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和带水剂的质量比优选为1~2:1。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酰胺酸自催化反应的温度优选为180~200℃,更优选为180℃;时间优选为3~6h,更优选为4h。
在本发明中,所述制备聚酰亚胺的过程为一步两段法,即在室温搅拌的情况下生成聚酰胺酸溶液,在不需要转换反应装备的情况下,高温条件下,以聚酰胺酸的羧基基团作为催化剂,进行聚酰胺酸自催化反应,制备聚酰亚胺。
所述聚酰胺酸自催化反应完成后,本发明优选将所得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与极性溶剂混合,进行沉淀,然后将所得沉淀物依次经洗涤和干燥,得到可溶性聚酰亚胺;所述极性溶剂优选为甲醇、乙醇和水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甲醇;所述极性溶剂优选为二胺质量的100倍;本发明对所述洗涤没有特殊限定,能够将第三有机溶剂去除即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洗涤用溶剂优选为甲醇,所述洗涤的方式优选为浸泡搅拌洗涤,所述洗涤的次数优选为3次。
得到所述可溶性聚酰亚胺后,本发明将所述可溶性聚酰亚胺与非质子极性溶剂混合,得到聚酰亚胺溶液。在本发明中,所述非质子极性溶剂优选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间甲酚、丁内酯和环丁砜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和间甲酚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发明中,所述可溶性聚酰亚胺与非质子极性溶剂的质量比优选为1:3。
得到聚酰亚胺溶液后,本发明将所述聚酰亚胺溶液涂覆在衬底上,进行固化,得到所述聚酰亚胺薄膜。在本发明中,进行涂覆前优选对所述聚酰亚胺溶液进行脱泡,所述脱泡优选为静置脱泡,所述静置脱泡的温度优选为-20~0℃,更优选为-20~-10℃,最优选为-20℃,时间优选为6~30h,更优选为12~24h。
在本发明中,涂覆的厚度优选为200~400μm,更优选为300μm。
在本发明中,所述固化优选为程序升温固化,所述程序升温的过程优选为:以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后,保温12~16h后,抽真空,再以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160℃保温6~10h,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更优选为以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后,保温12h后,再以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抽真空保温6h,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固化完成后,本发明优选将聚酰亚胺薄膜从衬底上剥离下来,本发明对所述剥离的方式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熟知的剥离聚酰亚胺薄膜的方式即可,如在45~55℃的热水中进行剥离。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将34.514g(0.2mol)2-氯-3-三氟甲基-5-硝基吡啶、35.041g(0.1mol)9,9-双(4-羟苯基)芴、20.73g(0.15mol)碳酸钾和350mL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升温至80℃,恒温反应12h,然后采用薄层色谱(即TLC)法检测确定反应结束;然后将反应液降至室温,倒入到700mL水中,固体产物析出,然后过滤,将滤饼用去离子水洗涤后干燥,得到70g白色固体(即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粗品),将所述白色固体与630mL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升温至120℃,然后自然冷却至90℃,滴加水126mL时,开始析出固体,停止滴加水,自然降温至室温后静置12h,将析出固体的反应液进行过滤,将所得固体用以体积比为5:1的比例混合的N,N-二甲基乙酰胺和水的混合液洗涤后干燥,得到62g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经计算产率为85%;
采用熔点仪测试本实施例所得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的熔点为208℃,将其进行红外表征结果为:FT-IR(KBr)v/cm-1:3091,3071,3037(C-H),1517,1320(-NO2),1238(C-O-C),1143(C-F)cm-1
将本实施例所得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进行核磁表征,结果如下:
1H NMR(400MHz,DMSO-d6)δ9.26(d,2H),8.88(d,2H),8.00(d,2H),7.56(d,2H),7.43(dt,5H),7.31–7.18(m,9H)。
经分析,可知,本实施例所得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具有式Ⅲ-2所示结构,即为9,9-双(4-(3-三氟甲基-5-硝基-2-吡啶氧基)苯基)芴: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111
将36.506g(0.05mol)9,9-双(4-(3-三氟甲基-5-硝基-2-吡啶氧基)苯基)芴、3.65g钯碳(钯含量为10%)和350mL二氧六环混合,升温至回流状态(80℃);然后在30min内将25.5mL质量浓度为98%的水合肼溶液(水合肼的物质的量为0.5mol)滴加完毕,然后继续恒温反应12h,采用TLC法确定反应结束,然后热过滤除去钯碳,旋蒸去除溶剂,再加水沉淀,将所得沉淀物过滤出来,然后干燥,得到31.5g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经计算产率为94%。
采用熔点仪测试本实施例所得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的熔点为114℃,然后进行红外表征,如图1所示,具体结果如下FT-IR(KBr)v/cm-1:3458,3363(-NH2),3071,3031,3017(C-H),1258,1238(C-O-C),1605(-C-N),1143(C-F)cm-1
将本实施例所得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进行核磁表征,具体数据如下:
1H NMR(400MHz,DMSO-d6)δ7.94(d,1H),7.71(d,1H),7.56–7.25(m,4H),7.22–7.03(m,2H),6.97–6.81(m,2H),5.54(s,2H)。
分析上述红外和核磁的表征可知,本实施例所得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为9,9-双(4-(3-三氟甲基-5-胺基-2-吡啶氧基)苯基)芴,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121
将10.0g(0.0149mol)9,9-双(4-(3-三氟甲基-5-胺基-2-吡啶氧基)苯基)芴和58.49g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然后加入4.6223g(0.0149mol)4,4'-联苯醚二酐(式Ⅱ-5所示化合物)(混合体系的固含量为20%),继续搅拌室温反应24h,得到粘稠的聚酰胺酸溶液;向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10mL甲苯后升温至180℃,反应4h后,将所得反应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倒入1L甲醇中,产生沉淀,将所述沉淀过滤出来后,用甲醇浸泡搅拌洗涤3遍,然后干燥,得到12.8g可溶性聚酰亚胺;所述可溶性聚酰亚胺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122
n为正整数;
将10.0g上述可溶性聚酰亚胺溶于30.0gN,N-二甲基乙酰胺中,得到聚酰亚胺溶液;将所述聚酰亚胺溶液密封后置于-20℃的条件静置24h,得到脱泡聚酰亚胺溶液;将所述脱泡聚酰亚胺溶液升温至室温后,采用涂膜器将脱泡聚酰亚胺溶液涂覆在玻璃片上,涂覆厚度为300μm,得到涂覆有薄膜的玻璃片;将所述涂覆有薄膜的玻璃片放入烘箱中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干燥12h,抽真空,再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干燥6h,在玻璃片上得到干燥的聚酰亚胺薄膜;
将负载有干燥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剥离片置于50℃的水中,聚酰亚胺薄膜从玻璃片上剥离下来,得到自支撑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2
参考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得到9,9-双(4-(3-三氟甲基-5-胺基-2-吡啶氧基)苯基)芴;
将10.0g(0.0149mol)9,9-双(4-(3-三氟甲基-5-胺基-2-吡啶氧基)苯基)芴和66.48gN-甲基吡毗咯烷酮混合,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然后加入6.62g(0.0149mol)4,4'-(六氟异丙烯)二酞酸酐(式Ⅱ-6所示化合物)(混合体系的固含量为20%),继续搅拌室温反应24h,得到粘稠的聚酰胺酸溶液;向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10mL甲苯后升温至180℃,反应4h后,将所得反应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倒入1L甲醇中,产生沉淀,将所述沉淀过滤出来后,用甲醇浸泡搅拌洗涤3遍,然后干燥,得到14.5g可溶性聚酰亚胺;所述可溶性聚酰亚胺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131
n为正整数;
参考实施例1由聚酰亚胺制备聚酰亚胺薄膜的过程制备自支撑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
实施例3
将31.598g(0.2mol)2-氯-5-硝基吡啶、35.041g(0.1mol)9,9-双(4-羟苯基)芴、20.73g(0.15mol)碳酸钾和350mL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升温至80℃,恒温反应12h,然后采用薄层色谱(即TLC)法检测确定反应结束;然后将反应液降至室温,倒入到700mL水中,固体产物析出,然后过滤,将滤饼用去离子水洗涤后干燥,得到56g白色固体(即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粗品),将所述白色固体与560mL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升温至120℃,然后自然冷却至90℃,滴加水112mL时,开始析出固体,继续自然降温至室温后静置12h,将析出固体的反应液进行过滤,将所得固体用以体积比为5:1的比例混合的N,N-二甲基乙酰胺和水的混合液洗涤后干燥,得到55g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经计算产率为93%;
采用熔点仪测试本实施例所得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的熔点为259℃,将其进行红外表征结果为:FT-IR(KBr)v/cm-1:3071(C-H),1510,1347(-NO2),1266(C-O-C)cm-1
将本实施例所得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进行核磁表征,结果如下:
1H NMR(400MHz,DMSO-d6)δ9.02(dd,1H),8.60(dd,1H),7.98(dt,1H),7.61–7.51(m,1H),7.42(dtd,2H),7.30–7.21(m,3H),7.20–7.13(m,2H)。
经分析,可知,本实施例所得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二硝基化合物为9,9-双(4-(5-硝基-2-吡啶氧基)苯基)芴,结构为: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141
将29.707g(0.05mol)9,9-双(4-(5-硝基-2-吡啶氧基)苯基)芴、3.65g钯碳(钯含量为10%)和297mL二氧六环混合,升温至回流状态(80℃);然后在30min内将25.5mL质量浓度为98%的水合肼溶液(水合肼的物质的量为0.5mol)滴加完毕,然后继续恒温反应12h,采用TLC法确定反应结束,然后热过滤除去钯碳,旋蒸去除溶剂后,再加水沉淀,将所得沉淀物过滤出来,然后干燥,得到25g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经计算产率为94%;
采用熔点仪测试本实施例所得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的熔点为137℃,然后进行红外表征,如图2所示,具体结果如下FT-IR(KBr)v/cm-1:3431,3343(-NH2),1238,1163(C-O-C),1605(-C-N)cm-1
将本实施例所得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进行核磁表征,具体数据如下:
1H NMR(400MHz,DMSO-d6)δ7.93(d,2H),7.56–7.23(m,4H),7.23–6.95(m,3H),6.83(d,2H),5.42(s,2H)。
分析上述红外和核磁的表征可知,本实施例所得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为9,9-双(4-(5-胺基-2-吡啶氧基)苯基)芴,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151
将10.0g(0.0187mol)9,9-双(4-(5-胺基-2-吡啶氧基)苯基)芴和63.2g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通入氮气并机械搅拌,然后加入5.8g(0.0187mol)4,4'-联苯醚二酐(式Ⅱ-5所示化合物)(混合体系的固含量为20%),继续搅拌室温反应24h,得到粘稠的聚酰胺酸溶液;向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10mL甲苯后升温至180℃,反应4h后,将所得反应液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倒入1L甲醇中,产生沉淀,将所述沉淀过滤出来后,用甲醇浸泡搅拌洗涤3遍,然后干燥,得到13.8g可溶性聚酰亚胺;所述可溶性聚酰亚胺的结构式为: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152
n为正整数;
参考实施例1由聚酰亚胺制备聚酰亚胺薄膜的过程制备自支撑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
测试实施例1~3所得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的红外光谱图,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实施例1~3制备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在1780cm-1(酰亚胺羰基不对称拉伸峰)、1707cm-1(酰亚胺羰基对称拉伸峰)和1370cm-1(C-N拉伸峰)处分别表现出典型的特征酰亚胺吸收峰,表明本发明成功制备得到了聚酰亚胺薄膜。
溶解性测试:
分别取10mg实施例1~3所得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溶于1mL溶剂中,放置24h后,观察聚酰亚胺薄膜的溶解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在室温条件下,实施例1~3制备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在较低沸点的非质子极性溶剂中,显示出良好的溶解性。在低沸点溶剂中的良好溶解性可以使聚酰亚胺薄膜或涂层在相对低的温度进行制备,这使得聚酰亚胺应用在微电子制造方面有很广阔的前景。
表1实施例1~3所得可溶性聚酰亚胺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161
(++表示室温下溶解;+-表示部分溶解;--表示不溶解)
介电性能测试:
在室温下,于频率为100Hz~1MHz条件下测试实施例1~3制备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的介电性能,结果如图4和表2所示。
表2聚酰亚胺的介电常数测试结果
Figure BDA0002704345280000162
由图4和表2可知,实施例1~3所得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的介电常数小于3.2,低于商业薄膜如Kapton薄膜(1MHz下的介电常数为3.67),且实施例1和2所得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介电常数小于3,为低介电材料,实施例2制备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的介电常数甚至小于2.4,可应用于微电子制造领域,可作为层间介电绝缘材料、微电子器件的封装阻隔材料。
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
热稳定性测试的方法具体为:采用TGA550型热重分析仪,在氮气气氛、加热速率为10℃/min条件对实施例1~3所得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进行热稳定性测试;
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的方法具体为:TADSCQ100型示差扫描量热仪,在氮气气氛下、升温速率为20℃/min条件下测试实施例1~3所得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的结果如图5~6和表3所示。由图5~6和表3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的5%热失重温度为520~553℃,10%热失重温度为541~574℃,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82~302℃,说明明本发明制备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表3实施例1~3所得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试结果
项目 5%热失重温度(℃) 10%热失重温度(℃) 玻璃化转变温度(℃)
实施例1 538 561 288
实施例2 553 574 302
实施例3 520 541 28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式Ⅰ所示结构:
Figure FDA0002704345270000011
其中,X为-H、-CH3、-CF3、-F、-Cl或-Br;
Ar为
Figure FDA0002704345270000012
Figure FDA0002704345270000013
n为正整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X为-H、-CH3或-CF3
所述Ar为
Figure FDA0002704345270000014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二酐单体和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溶液;
将所述聚酰胺酸溶液和带水剂混合,进行聚酰胺酸自催化反应,得到所述可溶性聚酰亚胺;
将所述可溶性聚酰亚胺与非质子极性溶剂混合,得到聚酰亚胺溶液;
将所述聚酰亚胺溶液涂覆在衬底上,进行固化,得到所述聚酰亚胺薄膜;
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具有式Ⅱ所示结构:
Figure FDA0002704345270000015
其中,X为-H、-CH3、-CF3、-F、-Cl或-Br;
所述二酐单体为
Figure FDA0002704345270000021
Figure FDA000270434527000002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和二酐单体的摩尔比为1:(1~1.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发生所述缩聚反应的混合液的固含量为10~25%。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缩聚反应的温度为室温,所述缩聚反应的时间≥24h。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水剂为甲苯、二甲苯和二氯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带水剂和所述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的质量比为(1~2):1。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酸自催化反应的温度为180~200℃,时间为3~6h。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的过程为:以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后,保温12~16h后,抽真空,再以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160℃保温6~10h,最后冷却至室温。
10.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或权利要求3~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在电子封装领域中的应用。
CN202011033259.8A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21595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3259.8A CN112159524A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33259.8A CN112159524A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9524A true CN112159524A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64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3259.8A Pending CN112159524A (zh) 2020-09-27 2020-09-27 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952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2301A (zh) * 2021-01-04 2021-05-18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制备和由其制备的黑色可溶性聚酰亚胺复合胶液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2876678A (zh) * 2021-01-13 2021-06-01 常州大学 一类含六甲基取代结构可溶性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563584A (zh) * 2021-07-07 2021-10-29 北京科技大学 低介电共聚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91504A (zh) * 2022-04-27 2022-06-07 深圳市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啶季铵盐结构的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42596A (ja) * 2009-08-19 2011-03-03 Osaka Gas Co Ltd フルオレン骨格を有する新規な複素環含有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102093A (zh) * 2017-12-19 2018-06-01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芴及吡啶基团的二胺单体及由其合成的聚酰亚胺
CN112142654A (zh) * 2020-09-27 2020-12-29 东华大学 一种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42596A (ja) * 2009-08-19 2011-03-03 Osaka Gas Co Ltd フルオレン骨格を有する新規な複素環含有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102093A (zh) * 2017-12-19 2018-06-01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含芴及吡啶基团的二胺单体及由其合成的聚酰亚胺
CN112142654A (zh) * 2020-09-27 2020-12-29 东华大学 一种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孟贤: "《聚酰亚胺:化学、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材料》", 30 September 2006, 北京:科学出版社 *
何天白 等: "《海外高分子科学的新进展》", 30 September 1997,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李辉: "新型含二氮杂芴结构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12301A (zh) * 2021-01-04 2021-05-18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的制备和由其制备的黑色可溶性聚酰亚胺复合胶液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2876678A (zh) * 2021-01-13 2021-06-01 常州大学 一类含六甲基取代结构可溶性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563584A (zh) * 2021-07-07 2021-10-29 北京科技大学 低介电共聚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91504A (zh) * 2022-04-27 2022-06-07 深圳市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啶季铵盐结构的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91504B (zh) * 2022-04-27 2023-09-01 深圳市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啶季铵盐结构的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9524A (zh) 一种可溶性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0205963B1 (ko) 액정 배향막용 신규 가용성 폴리이미드 수지
CN108530304B (zh) 含甲苯基及非共平面结构的芳香二胺、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3674B (zh) 多氰基二胺单体及其制备与应用
JP5985977B2 (ja) ポリイミド樹脂溶液
CN104478788A (zh) 一种透明聚酰亚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77950A (zh) 一类含三联苯大取代侧基的不对称芳香二胺单体及聚酰亚胺
CN112679734B (zh) 一类含双三氟甲基苯取代不对称间位结构可溶性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42654A (zh) 一种含芴基和吡啶杂环结构的芳香二胺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0228722B1 (ko) 알콕시 치환체를 갖는 신규 가용성 폴리이미드수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Dinari et al.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highly transparent and organo-soluble poly (ether imide) s thin film for gas separation
CN115178112B (zh) 含螺双茚并双苯并噁唑聚酰亚胺气体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US6162893A (en) Soluble polyimide resin having a dialkyl substituent for a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layer, the monomer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CN112625239B (zh) 一种含非共面苯并咪唑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01421A (zh) 一种含酚羟基聚酰亚胺固体粉末的制备及其应用
CN114736163A (zh) 含氮杂环二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聚酰亚胺前体、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应用
CN109054017B (zh) 一种含菲环结构的超支化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JP3988007B2 (ja) 可溶性ポリイミ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Yan et al. Optical transparency and light colour of highly soluble fluorinated polyimides derived from a novel pyridine-containing diamine m, p-3FPAPP and various aromatic dianhydrides
Chen et al. Novel organosoluable aromatic polyimides derived from unsymmetrical 1, 3-bis (4-aminophenoxy) naphthalene and aromatic dianhydrides
CN112876678A (zh) 一类含六甲基取代结构可溶性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538053B (zh) 一种合成硝基喹喔啉或其衍生物以及氨基喹喔啉或其衍生物的方法
TWI841168B (zh) 類液晶二胺單體及其製備方法、改性聚醯亞胺及其製備方法
JP6462236B2 (ja) ポリイミドおよび耐熱性フィルム
CN109535422A (zh) 二胺化合物、聚酰亚胺薄膜及柔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