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41038B -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和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和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41038B
CN112141038B CN202010498415.1A CN202010498415A CN112141038B CN 112141038 B CN112141038 B CN 112141038B CN 202010498415 A CN202010498415 A CN 202010498415A CN 112141038 B CN112141038 B CN 1121410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cushion
occupant
airbag
teth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841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41038A (zh
Inventor
河野宽之
上野一树
落合史治
平山広行
西川聪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Autoliv Development AB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Autoliv Development AB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410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10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410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10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7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60R2021/23146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seat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69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e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6External tether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进一步抑制乘员的移动量和提高乘员保护性能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和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0)具备:袋状气囊垫(106),其向落座于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侧面膨胀展开;充气器(108),其向气囊垫(106)供给气体。气囊垫(106)由乘员一侧的内侧面板(106a)和与乘员相反一侧的外侧面板(106b)形成为袋状。气囊垫(106)还具备带状的系带(112),其一端(112a)连接到气囊垫(106)的上边缘(118),另一端(112b)连接到内侧面板(106a)。气囊垫(106)以其上部(126)被系带(112)拉动而向乘员一侧折返的状态膨胀。

Description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和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侧面约束车辆乘员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以及主要约束车辆乘员下半身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的车辆基本标配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装置是在车辆发生碰撞等紧急情况下工作的安全装置,利用气体压力膨胀展开气囊垫来接住乘员予以保护。
安全气囊装置根据安装位置和用途具有各种各样的种类。例如,为了从前后方向的碰撞中保护驾驶员,在方向盘中央设置前置气囊。另外,为了从侧面碰撞等来自车宽方向的撞击中保护乘员,在侧窗上方的顶棚附近设置帘式安全气囊装置,在座椅的侧部设置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现在的气囊垫,为了提高乘员的保护性能等,在各种各样的要素上下了功夫。例如,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中需要降低侧面碰撞时乘员的移动量。因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利用系带25拉动气囊16上部,以增加气囊16的车辆横向上的厚度。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248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为了更早期约束乘员并抑制其移动量,进一步进行研究以改良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由于气囊垫的厚度增加,所以能够比传统的气囊垫更早地与乘员接触。但是,为了抑制乘员的移动量,进一步提高乘员保护性能,还留有改良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抑制乘员的移动量并能够提高乘员保护性能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以及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代表性结构为具备:袋状气囊垫,其向落座于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侧面膨胀展开;充气器,其向气囊垫供给气体,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气囊垫由乘员一侧的内侧面板和与乘员相反一侧的外侧面板形成为袋状,气囊垫还具备带状的系带,其一端连接到气囊垫的上边缘,另一端连接到内侧面板,气囊垫以上部被系带拉动而向乘员一侧折返的状态膨胀。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用系带将气囊垫的上部折返,能够有效地增加气囊垫的车宽方向的厚度。并且由此,可使气囊垫靠近乘员,进一步抑制乘员的移动量并提高乘员保护性能。
上述气囊垫还具有接合部,其将内侧面板和外侧面板的中央的规定范围相互接合,并且系带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到接合部。通过该结构,能够将系带适当地连接到内侧面板。
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还可以具有带状的其他系带,其架设在内侧面板和气囊垫的下部。通过将其他系带的张力施加给气囊垫,从而可以改变气囊垫的姿势和形状,也可以抑制气囊垫的摆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其他代表性结构为具备:袋状气囊垫,其向落座于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侧面膨胀展开;充气器,其向气囊垫供给气体,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气囊垫由乘员一侧的内侧面板和与乘员相反一侧的外侧面板形成为袋状,气囊垫还具备带状的系带,其一端连接到气囊垫的上边缘,另一端连接到气囊垫的上部,并且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中央部连接到内侧面板,气囊垫以其上部被系带拉动而向乘员一侧折返的状态膨胀。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用系带将气囊垫的上部折返,从而能够有效地增加气囊垫的车宽方向的厚度。并且由此,可使气囊垫靠近乘员,进一步抑制乘员的移动量并提高乘员保护性能。并且,在上述结构中,因为使带状的系带的中央部与内侧面板连接,所以在内侧面板上,在系带欲成为直线时的力被施加到系带的法线方向上。因此,如果是上述结构,则不会将内侧面板过度地偏向上方或下方等拉动,能够防止内侧面板的损伤。
上述气囊垫还可以具有接合部,其将内侧面板和外侧面板的中央的规定范围相互接合,并且系带的中央部连接到接合部。通过该结构,能够将系带适当地连接到内侧面板。
上述气囊垫的上部可从膨胀展开之前开始处于折返状态。通过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形成膨胀展开后的气囊垫的折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代表性结构为具备:袋状气囊垫,其向落座于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下半身前方膨胀展开;充气器,其向气囊垫供给气体,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气囊垫由乘员一侧的内侧面板和与乘员相反一侧的外侧面板形成为袋状,气囊垫还具备带状的系带,其一端连接到气囊垫的上边缘,另一端连接到内侧面板,气囊垫以其上部被系带拉动而向乘员一侧折返的状态膨胀。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用系带将气囊垫的上部折返,能够有效地增加气囊垫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厚度。并且由此,可使气囊垫靠近乘员,进一步抑制乘员的移动量并提高乘员保护性能。
上述气囊垫进一步也可以具有接合部,其将内侧面板和外侧面板的中央的规定范围相互接合,并且系带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到接合部。通过该结构,能够将系带适当地连接到内侧面板。
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还可以具有带状的其他系带,其架设在内侧面板和气囊垫的下部。通过向气囊垫施加其他系带的张力,可以改变气囊垫的姿势和形状,也可以抑制气囊垫的摆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其他代表性结构为具备:袋状气囊垫,其向落座于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下半身前方膨胀展开;充气器,其向气囊垫供给气体,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气囊垫由乘员一侧的内侧面板和与乘员相反一侧的外侧面板形成为袋状,气囊垫还具备带状的系带,其一端连接到气囊垫的上边缘,另一端连接到气囊垫的下部,并且一端和另一端之间的中央部连接到内侧面板,气囊垫以其上部被系带拉动而向乘员一侧折返的状态膨胀。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用系带将气囊垫的上部折返,从而能够有效地增加气囊垫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厚度。并且由此,可使气囊垫靠近乘员,进一步抑制乘员的移动量并提高乘员保护性能。并且,在上述结构中,因为使带状的系带的中央部与内侧面板连接,所以在内侧面板上,在系带欲成为直线时的力被施加到系带的法线方向上。因此,如果是上述结构,不会将内侧面板过度偏向上方或下方等拉动,并能够防止内侧面板的损伤。
上述气囊垫还可以具有接合部,其将内侧面板和外侧面板的中央的规定范围相互接合,并且系带的中央部连接到接合部。通过该结构,能够将系带适当地连接到内侧面板。
上述气囊垫的上部可从膨胀展开之前开始处于折返状态。通过这种结构,可以有效地形成膨胀展开后的气囊垫的折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抑制乘员的移动量和提高乘员保护性能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以及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附图说明
图1的(a)和(b)是例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图。
图2是例示出从乘员一侧观察图1的(b)的气囊垫的图。
图3是例示出解除图2的气囊垫的上部折返的状态的图。
图4是例示出从车辆前方观察图1的(b)的气囊垫的大概情形的图。
图5是例示出图3的系带的变形例的图。
图6是例示出从车辆前方观察图5的气囊垫膨胀展开时的大概情形的图。
图7的(a)和(b)是例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图。
图8的(a)和(b)是例示出从乘员(参照图7的(b))一侧观察图7的气囊垫的图。
图9是例示出图8的(a)的系带的变形例的图。
图10是例示出从车宽方向左侧观察图9的气囊垫膨胀展开时的大概情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尺寸、材料、其他具体数值等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发明的示例,除特别说明的情况外,不限定本发明。另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对于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构成的要素,通过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并且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的要素省略图示。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例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0的图。在图1的(a)中,从车辆宽度方向左侧即车宽方向外侧(车外侧)例示出了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0以及适用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0的车辆左侧座椅102。另外,对于座椅102的前后方向分别用箭头F(Forward)、B(Back)、左右方向分别用箭头L(Left)、R(Right)、上下方向分别用箭头U(up)、D(down)适当例示。
图1(a)所例示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0是从侧面对乘员(省略图示)进行约束的安全气囊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座椅102的座椅靠背104的车宽方向内侧(车内侧)的内部。另外,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0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前排、后排、甚至左右任意一侧的任意座椅上。另外,座椅102通常朝向车辆的前方,但也可以设想到将座椅102旋转朝向后方。因此,各图中箭头所例示的方向并非限定于相对于车辆的前后左右方向,而是从正规落座于座椅102上的乘员来看,将正面的方向设为“前”,将后背侧的方向设为“后”。同样,此时乘员的右手方向为“右”,左手方向为“左”。而且,此时相对于乘员的身体中心,朝向头部的方向是“上”,朝向脚部的方向是“下”。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100被构成为包括:气囊垫(气囊垫106),其对乘员进行约束;充气器108,其向气囊垫106供给气体。气囊垫106在运作前被卷绕或折叠,收纳在内置于座椅靠背104的壳体等中。收纳状态的气囊垫106由于座套等覆盖在其上,所以不能从外部进行视认。
充气器108是气体发生装置,在实施方式中采用缸体型(圆筒型)。充气器108沿座椅靠背104以长度在上下方向上的朝向内置于气囊垫106的下部。充气器108与车辆侧电连接,接受来自车辆侧的因检测到撞击而发出的信号后进行工作,并向气囊垫106供给气体。
目前普及的充气器中存在如下类型:填充有气体发生剂使其燃烧而产生气体的类型、填充有压缩气体不产生热量而供给气体的类型、或是同时利用燃烧气体和压缩气体双方的混合型等等。作为充气器108,任何类型都可以使用。
利用充气器108的两个螺柱110a、110b将气囊垫106安装到座椅靠背104上。螺柱110a、110b贯穿气囊垫106的布料向外部露出,并紧固在座椅靠背104的框架等上。
图1的(b)是例示出图1的(a)的气囊垫106膨胀展开后的状态的图。当车辆上设置的传感器检测到撞击时,向充气器108发送工作信号并喷出气体。气囊垫106利用来自充气器108的气体压力冲破座椅靠背104的表皮等,向室内空间膨胀展开,向落座于座椅102上的乘员的侧面膨胀展开。
气囊垫106的侧面构成有从车宽方向的座椅侧的内侧面板106a和从内侧面板106a观察时在车宽方向上位于与乘员相反侧的外侧面板106b。各个面板都是用布料制成,通过缝制和粘合等整体上形成为袋状。另外,各个面板不需要相互独立,也可以是作为整体上连续的织物。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例如使用OPW(One-Piece Worven,一件式编织)的纺织等来形成气囊垫106。
图2是例示出从乘员一侧观察图1的(b)的气囊垫(气囊垫106)的图。气囊垫106是袋状的结构,在乘员一侧的内侧面板106a中设置有系带112和其他系带,该其他系带为第一小系带114和第二小系带116。这些各个系带112、114、116是带状的构件,张设在气囊垫106的规定位置,向气囊垫106施加张力,使气囊垫106的姿势和形状发生变化,并且通过该张力抑制气囊垫106展开时的摆动。
系带112负责改变气囊垫106的形状。系带112的一端112a连接到气囊垫106的上边缘118,另一端112b连接到气囊垫106的内侧面板106a的接合部120。接合部120是内侧面板106a和外侧面板106b(参照图1的(b))结合的非膨胀区域。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系带112连接到接合部120下侧的底部124。系带112比从上边缘118到底部124的距离短,保持使气囊垫106的上部126向下方折返的状态。因此,如图1的(b)所示,气囊垫106膨胀成上部126向乘员一侧折返的状态。
其他系带中所包含的第一小系带114的一端连接到接合部120的底部124,另一端连接到接合部120的下方的小接合部128。小接合部128是与接合部120同样地形成的非膨胀区域。同样包含在其他系带中的第二小系带116的一端也连接到接合部120。第二小系带114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供充气器108(参照图1的(b))的螺柱110a通过的螺栓孔130,并连接到螺柱110a、110b。这些第一小系带114和第二小系带116在气囊垫106膨胀展开时对气囊垫106施加张力,并负责将气囊垫106拉到乘员一侧。
图3是例示出解除图2的气囊垫(气囊垫106)的上部126折返的状态的图。解除折返后的气囊垫106的姿态是车宽方向的侧面即内侧面板106a以及外侧面板106b(参照图1的(b))宽大的整体呈扁平的形状。
如图1的(b)所例示,充气器108设置在气囊垫106内部的接合部120的下方,并且将气体从气囊垫106的下侧向上侧供给。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接合部120是将气囊垫106的侧面彼此接合的位置。在接合部120中,内侧面板106a和外侧面板106b通过缝制、粘接及熔接等接合,形成为气体不流入的区域。
如图3所例示,接合部120被形成为上方开口的U字形非膨胀区域。接合部120使来自下方的气体流动,分成沿气囊垫106的前边缘134的前侧流路136和沿后边缘138的后侧流路140。接合部120的内侧的内侧膨胀部142是从前侧流路136和后侧流路140流入的气体进入的部位,与折返的上部126(参照图2)一起,在车宽方向上产生厚度,对乘员的肩部和胸部等进行约束。
图4是例示出从车辆前方观察图1的(b)的气囊垫(气囊垫106)的大概情形的图。如上所述,在气囊垫106中,通过系带112的工作形成折返的上部126。此时,通过系带112的张力,不仅上部126的被折返,整个气囊垫的形状也变为向乘员侧倾斜的形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用系带112将气囊垫106的上部126折返,能够增加气囊垫106的车宽方向的厚度,同时,使气囊垫106的整体变为向乘员侧倾斜的形状。因此,可以使气囊垫106靠近乘员,并且使气囊垫106变为容易给予乘员反作用力的形状,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乘员的移动量并提高乘员保护性能。
另外,如图2所例示,气囊垫106的上部126从膨胀展开之前开始成为在比接合部120更靠上侧的位置折返的状态。由此,能够有效地形成膨胀展开后的气囊垫106的折返。此时,由上部126的折返形成的折返线L1(参照图3)横穿气囊垫106的上边缘118和接合部120的上端146之间的膨胀部分148而形成。
膨胀部分148的开口比在中央侧存在接合部120的膨胀部分(前侧流路136以及后侧流路140)宽,气体容易流入。通过在该膨胀部分148上形成折返线L1,也可以顺畅地向折返的上部126(参照图2)和接合部120的内侧的内侧膨胀部142供给气体。特别是,向内侧膨胀部142的气体供给与向折返的上部126的气体供给几乎同时或稍微早一些进行。通过这些,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气囊垫106的车宽方向的厚度迅速增加,所以能够充分进行乘员的胸部和肩部的初始约束和接着发生的头部约束。
(变形例)
图5是例示出图3的系带112的变形例(系带200)的图。在后述中,对于已经说明的构成要素,通过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另外,与已经说明的构成要素名称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使被赋予不同的符号,也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系带200为细长的带状,并且一端200a连接到气囊垫202的上边缘204。在系带200的另一端200b中,设置有两个供充气器108(参照图6)的螺柱110a、110b的通过的螺栓孔206,利用螺柱110a、110b连接到气囊垫202的下部208。
在系带200中,一端200a和另一端200b之间的中央部200c通过缝制210连接到气囊垫202的内侧面板202a的连接区域212。与系带112(参照图2)同样地,系带200也可以向膨胀状态的气囊垫202施加张力,改变气囊垫202的姿势和形状,或者抑制在气囊垫106展开时的摆动。
另外,内侧面板202a中与系带200的中央部200c连接的连接区域212可以通过缝制进行围住予以加强,也可以如接合部120(参照图2)那样,形成为内侧面板202a与外侧面板202b(参照图6)接合的非膨胀区域。
与系带112(参照图2)同样地,系带200也可以构成为,从一端200a到中央部200c的距离短于从气囊垫202的上边缘204到连接区域212的距离。通过这种结构,与系带112同样地,系带200可使气囊垫202上部216从气囊垫202膨胀之前开始保持向下方折返的状态。与图2的气囊垫106的折返线L1同样地,此时的气囊垫202的折返优选形成为横穿上边缘204和接合部214之间的膨胀部分。
图6是例示出从车辆前方观察图5的气囊垫膨胀(气囊垫202)膨胀展开时的大致情形的图。如上所述,在气囊垫202中,在系带200的作用下形成折返的上部216。另外,通过系带200的张力,不仅上部216折返,气囊垫202的整体形状也可以变为向乘员侧(图6中右侧)倾斜的形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也通过系带200将气囊垫202的上部216折返,从而能够增加气囊垫202的车宽方向的厚度,同时,使气囊垫202的整体变为向乘员侧倾斜的形状。因此,可以使气囊垫202靠近乘员,并且使气囊垫202变为容易给予乘员反作用力的形状,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乘员的移动量并提高乘员保护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细长带状的系带200的中央部200c被构成为与内侧面板202a的连接区域212连接。因此,在内侧面板202a的连接区域212中,系带200欲成为直线时的力被施加到系带200的法线方向上。换言之,系带200的一端200a向上方拉动内侧面板202a的连接区域212的力,以及系带200的另一端200b向下方拉动内侧面板202a的连接区域212的力相互抵消。通过该结构,不会将内侧面板202a的连接区域212过度偏向上方或下方等拉动,能够防止内侧面板202a的损伤。
(第二实施方式)
图7的(a)和(b)是例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300的图。图7(a)是例示出膝部安全气囊装置300工作前的状态的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对于在实施方式一中已经说明的构成要素,通过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另外,与已经说明的构成要素名称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使被赋予不同的符号,也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本实施方式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300可以作为驾驶座用或副驾驶座用来实施。膝部安全气囊装置300的气囊垫(以下,气囊垫302(参照图7的(b)))以经折叠或卷回等的收纳形态的收纳于设置在仪表板304的下部的壳体306中。
图7的(b)是例示出膝部安全气囊装置300工作后的状态的图。壳体306的内部与气囊垫302一同还收纳有充气器108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充气器108受到来自未图示的传感器发送的撞击检测信号而工作,向气囊垫302提供气体。气囊垫302通过来自充气器108的气体而开始膨胀,以其膨胀压力使得罩盖308发生开裂等,向乘员P1的下半身前方膨胀展开,防止膝盖等与仪表板304接触。当接收到气体时,气囊垫302从收纳形态膨胀展开为袋状,对乘员P1的下半身,特别是对膝盖的前方范围进行约束。
图8的(a)和(b)是例示出从乘员P1(参照图7的(b))一侧观察图7的(b)的气囊垫(气囊垫302)的图。图8的(a)例示出气囊垫302的上部312被折返的状态。气囊垫302是袋状的结构,在乘员P1侧的内侧面板302a上设置有系带314以及作为其他系带的小系带316。这些各个系带314、316是带状的构件,被张设在气囊垫302的规定位置,对气囊垫302施加张力,使气囊垫302的姿势和形状发生变化,并且利用该张力抑制气囊垫302展开时的摆动。
系带314负责改变气囊垫302的形状。系带314的一端314a连接到气囊垫302的上边缘318,而另一端314b连接到气囊垫302的内侧面板302a的接合部320。
图8的(b)例示出图8的(a)的气囊垫(气囊垫302)中的上部312的折返被解除的状态。气囊垫302由在乘员P1(参见图7(b))一侧的内侧面板302a和仪表板304侧的外侧面板302b构成。各个面板都是用布料制作而成的,通过缝制和粘合等整体形成为袋状。另外,各个面板不需要相互独立,也可以是整体上连续的织物。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例如使用OPW(One-Piece Worven,一片式编织)的纺织等来形成气囊垫302。
接合部320是内侧面板302a与外侧面板302b(参照图7(b))接合的非膨胀区域。系带314因为尺寸比从上边缘318到接合部320的距离短,所以保持将气囊垫302的上部312向下方折返的状态。因此,如图7(b)所示,气囊垫302膨胀成上部312向乘员一侧折返的状态。
作为其他系带而设置的小系带316的一端连接到接合部320,另一端连接到充气器108的螺柱110a、110b。小系带316负责在气囊垫302膨胀展开时向气囊垫302施加张力,将气囊垫302拉到乘员P1侧。
如图7的(b)中所例示,气囊垫302在系带314的作用下形成折返的上部312。另外,通过系带314和小系带316的张力,也可以使气囊垫302的整体形状变成靠近乘员P1一侧的形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系带314和小系带316,能够使气囊垫302的上部312折返来增加车辆前后方向的厚度,同时使气囊垫302的整体靠近乘员P1一侧。根据气囊垫302,能够对乘员P1的腿部等主要是下半身进行全方位的约束,抑制乘务员P1的移动量并提高乘员保护性能。
另外,如图8的(a)所例示,气囊垫302的上部312从膨胀展开之前开始成为在比接合部320更靠上侧的位置折返的状态。由此,能够有效地形成膨胀展开后的气囊垫302的折返。
(变形例)
图9是例示出图8的(a)的系带314的变形例(系带340)的图。系带340为细长带状,一端340a连接到气囊垫302的上边缘318,另一端340b利用螺柱110a、110b连接到气囊垫302的下部。
在系带340中,一端340a与另一端340b之间的中央部340c通过缝制342连接到气囊垫302的内侧面板302a的接合部320。与系带314(参照图(a))同样地,系带340也可以向膨胀状态的气囊垫302施加张力,以改变气囊垫302的姿势和形状,或者可以抑制气囊垫302展开时的摆动。
与系带314(参照图8的(a))同样地,系带340也可以构成为:从一端340a到中央部340c的距离比从气囊垫302的上边缘318到接合部320的距离短。通过这种结构,与系带314同样地,系带340可从气囊垫302膨胀之前开始保持使气囊垫302的上部312向下方折返的状态。
图10是例示出从车宽方向左侧观察图9的气囊垫(气囊垫302)膨胀展开时的大致情形的图。如上所述,气囊垫302在系带340的作用下形成折返的上部312。此外,通过系带340的张力,不仅上部312折返,整个气囊垫302的形状也可以变为向乘员P1(图10中右侧)一侧倾斜的形状。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用系带340将气囊垫302的上部312折返,能够增加气囊垫302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厚度,同时,使气囊垫302的整体变为向乘员P1侧倾斜的形状。因此,可以使气囊垫302靠近乘员P1,并且使气囊垫302变为容易给予乘员P1反作用力的形状,从而能够抑制乘员P1的移动量并提高乘员保护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细长带状的系带340的中央部340c被构成为与内侧面板302a的接合部320连接。因此,在内侧面板302a的接合部320中,系带340欲成为直线时的力被施加到系带340的法线方向上。换言之,系带340的一端340a向上方拉动内侧面板302a的接合部320的力,以及系带340的另一端340b向下方拉动内侧面板302a的接合部320的力相互抵消。通过该结构,不会将内侧面板302a的接合部320过度偏向上方或下方等拉动,能够防止内侧面板302a的损伤。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毫无疑问,本发明不仅限于所涉及的例子。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的是,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可以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改例,并且应当理解,这些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安全气囊装置应用于汽车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除了汽车以外也可以应用于飞机和船舶等,能够得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利用于从侧面对车辆乘员进行约束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以及主要对车辆乘员的下半身进行约束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符号说明
100…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102…座椅
104…座椅靠背 106…气囊垫
106a…内侧面板 106b…外侧面板
108…充气器 110a…上侧螺柱
110b…下侧螺柱 112…系带
112a…系带的一端 112b…系带的另一端
114…第一小系带 116…第二小系带
118…气囊垫的上边缘 120…接合部
124…接合部的底部
126…气囊垫的上部
128…小接合部
130…第一小系带的螺栓孔
134…气囊垫的前边缘 136…前侧流路
138…气囊垫的后边缘 140…后侧流路
142…内侧膨胀部 146…接合部的上端
148…气囊垫的上部的膨胀部分
152…气囊垫的螺栓孔
L1…气囊垫的上部的折返线
200…变形例的系带 200a…系带的一端
200b…系带的另一端 200c…系带的中央部
202…气囊垫 202a…内侧面板
202b…外侧面板
204…气囊垫的上边缘
206…螺栓孔
208…气囊垫的下部
210…缝制 212…连接区域
214…接合部 216…气囊垫上部
300…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302…气囊垫
302a…内侧面板 302b…外侧面板
304…仪表板 306…壳体
308…罩盖 312…气囊垫的上部
P1…乘员 314…系带
314a…系带的一端 314b…系带的另一端
316…小系带 318…上边缘
320…接合部 340…系带
340a…系带的一端 340b…系带的另一端
340c…系带的中央部

Claims (5)

1.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袋状气囊垫,其向落座于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下半身的前方膨胀展开;充气器,其向该气囊垫供给气体,
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垫由所述乘员一侧的内侧面板和与该乘员相反一侧的外侧面板形成为所述袋状,
所述气囊垫还具备带状的系带,其一端连接到该气囊垫的上边缘,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内侧面板,
所述气囊垫以其上部被所述系带拉动而向乘员一侧折返的状态膨胀,
所述气囊垫还具有接合部,其将所述内侧面板和所述外侧面板的中央的规定范围相互接合,
所述系带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接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还具有带状的其他系带,其架设在所述内侧面板和所述气囊垫的下部。
3.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具备:袋状气囊垫,其向落座于车辆座椅上的乘员的下半身的前方膨胀展开;充气器,其向该气囊垫供给气体,
该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垫由所述乘员一侧的内侧面板和与该乘员相反一侧的外侧面板形成为所述袋状,
所述气囊垫还具备带状的系带,其一端连接到该气囊垫的上边缘,另一端连接到该气囊垫的下部,并且该一端和该另一端之间的中央部连接到所述内侧面板,
所述气囊垫以其上部被所述系带拉动而向乘员一侧折返的状态膨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垫还具有接合部,其将所述内侧面板和所述外侧面板的中央的规定范围相互接合,
所述系带的中央部连接到所述接合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囊垫的上部从膨胀展开前开始处于所述折返的状态。
CN202010498415.1A 2019-06-11 2020-06-04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和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Active CN1121410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8719 2019-06-11
JP2019-108719 2019-06-11
JP2020-071287 2020-04-10
JP2020071287A JP7220172B2 (ja) 2019-06-11 2020-04-10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および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1038A CN112141038A (zh) 2020-12-29
CN112141038B true CN112141038B (zh) 2023-05-02

Family

ID=73837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8415.1A Active CN112141038B (zh) 2019-06-11 2020-06-04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和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20172B2 (zh)
CN (1) CN1121410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40069B2 (en) 2020-01-31 2022-02-01 Kabushiki Kaisha Tokai Rika Denki Seisakusho Communication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002472B (zh) * 2021-03-17 2022-10-11 宁波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座椅远端气囊装置
FR3125769B1 (fr) * 2021-07-29 2023-11-10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Dossier de siège de véhicule muni d’un dispositif de coussin gonflable de sécurité et siège de véhicule comprenant un tel dossier
CN117382575A (zh) * 2022-07-05 2024-01-12 延锋汽车智能安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远端气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44743B2 (ja) 2014-05-01 2019-07-17 ジョイソン セイフティ システムズ アクイジション エルエルシー 制御テザーを有する中央側面衝突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WO2016094561A1 (en) 2014-12-10 2016-06-16 Tk Holdings Inc. Airbag module
WO2017177236A1 (en) * 2016-04-08 2017-10-12 Tk Holdings Inc. Rear seat airbag module
KR102530685B1 (ko) * 2017-08-18 2023-05-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백
KR102452467B1 (ko) * 2017-08-24 2022-10-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에어백
KR102399622B1 (ko) * 2017-08-24 2022-05-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DE102018103071B4 (de) 2017-11-15 2024-03-07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Gassack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EP3594070B1 (en) * 2018-07-13 2021-01-13 Volvo Car Corporation Knee airbag arrangement comprising external teth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1038A (zh) 2020-12-29
JP2020203666A (ja) 2020-12-24
JP7220172B2 (ja) 2023-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41038B (zh)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和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CN109153363B (zh) 侧气囊装置
US8328229B2 (en) Airbag module
JP5724909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382199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9783149B2 (en) Side airbag device
JP2007230395A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585084B1 (en) Belt integrated airbag
US8840137B2 (en) Belt integrated airbag
JP2008081002A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037280A (ja) シート取付乗員拘束装置
WO2007099668A1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7161205A (ja) 乗員拘束装置
JP6191574B2 (ja) 車両用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163233B2 (en) Head-protecting airbag
JP2006281967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5039945A (ja) エアベルト装置
JP2020114687A (ja) 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7099169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5231504A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6036450B2 (ja) ファーサイド乗員拘束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2018127110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JP2020199912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983192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747824B2 (ja) 乗員拘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