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6168A - 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6168A
CN112136168A CN202080002704.6A CN202080002704A CN112136168A CN 112136168 A CN112136168 A CN 112136168A CN 202080002704 A CN202080002704 A CN 202080002704A CN 112136168 A CN112136168 A CN 1121361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ion plate
heat diffusion
display panel
image display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27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风间雅仁
钉丸忠大
大木义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36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61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receivers, e.g. cabinets or dust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 H05K7/20963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 G06F1/182Enclosures with special features, e.g. for use in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grounding or shielding against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 or electromagnetical interference [EMI]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4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图像显示装置(10)具备在前表面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20)、配置在显示面板(20)的背面侧的热扩散板(50)、和沿着显示面板(20)及热扩散板(50)的端面设置的框架(30)。框架(30)具有与显示面板(20)及热扩散板(50)的端面对置地配置的侧壁部(31)、和从侧壁部(31)朝向热扩散板(50)竖立设置的支承壁部(32)。热扩散板(50)具有配置在支承壁部(32)与显示面板(20)之间的周缘部(50a),在周缘部(50a)的背面侧设有收容支承壁部(32)的至少一部分的台阶部(54)。

Description

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显示装置构成为,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灯装置,这些被构成显示装置的外观的框架及机壳一体地保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955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抑制厚度的增加的同时提高了散热性的图像显示装置。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具备:显示面板,在前表面显示图像;热扩散板,配置在上述显示面板的背面侧;以及框架,沿着上述显示面板及上述热扩散板的端面设置;上述框架具有:侧壁部,与上述显示面板及上述热扩散板的端面对置地配置;以及支承壁部,从上述侧壁部朝向上述热扩散板竖立设置;上述热扩散板具有:周缘部,配置在上述支承壁部与上述显示面板之间;以及台阶部,设置在上述周缘部的背面侧,收容上述支承壁部的至少一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抑制厚度的增加的同时提高了散热性的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周缘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周缘部的结构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与图4对应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发明人关于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发现会发生以下的问题。以往,存在具备例如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元件的显示面板(有机EL面板)的电视机。
有机EL面板是自发光型的显示器面板,不需要在液晶面板中需要的背灯单元。因此,具备有机EL面板的显示面板模块与具备液晶面板的显示面板模块相比能够薄型化。但是,有机EL面板通过发光而发热,该热成为OLED元件的劣化(温度劣化)的原因。因此,要求将有机EL面板的热高效地释放至外部的构造。
所以,例如在有机EL面板的背面,配置由金属等的热传导性高的原材料形成的热扩散板。在此情况下,支承有机EL面板的周缘部的框架例如构成为将有机EL面板的周缘部从背面侧支承,以实现窄框边化。即,在有机EL面板的周缘部的背面,配置有框架的将有机EL面板的周缘部支承的部分(支承部)。此外,为了抑制显示面板模块的厚度的增加,热扩散板被配置在支承部的内侧的区域中,以免与支承部重叠。因而,在有机EL面板的周缘部的背面侧不配置热扩散板,因此,与配置有热扩散板的部分相比,散热性变低。结果,例如有机EL面板的周缘部的温度劣化比其他部分发展更快,容易发生周缘部处的亮度或对比度的下降等。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做出的,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得到了关于在抑制厚度的增加的同时提高散热性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想。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但是,有将所需以上详细的说明省略的情况。例如,有将已经周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及对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省略的情况。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不必要地变得冗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变得容易。
另外,本申请的发明人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理解本发明而提供附图及以下的说明,并不是要由它们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主题。
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为了说明的方便,使上下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使前后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使左右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但它们的对应关系并不限定有关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时或使用时的姿势。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X轴正侧表示X轴的箭头方向侧,X轴负侧表示与X轴正侧相反侧。关于Y轴方向及Z轴方向也是同样的。各图是示意图,并不一定是严密地图示的。因而,在各图中比例尺等并不一定一致。
(实施方式)
[1.图像显示装置的结构概要]
首先,使用图1及图2,对有关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的结构概要进行说明。图1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有关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具体而言,图2是将图像显示装置10从斜后方观察的情况下的分解立体图。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是具备显示面板20的显示面板模块,例如是作为显示图像的装置被组装在电视机、监视显示器及其他设备中的装置。
具体而言,图像显示装置10如图1及图2所示,具备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20、沿着显示面板20的背面配置的热扩散板50、以及沿着显示面板20及热扩散板50的端面设置的框架30。在图像显示装置10,还具备配置在热扩散板50的背面侧的后罩40。
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20是自发光型的显示面板,具体而言是有机EL面板。即,图像显示装置10是具备有机EL面板的显示面板模块(OLED模块)。另外,作为有机EL面板的显示面板20具有EL基板、形成有滤色器的玻璃基板(CF基板)、EL基板与CF基板之间的树脂层及散热片等,但这些要素的详细的图示及说明省略。
图像显示装置10还具备对显示面板20的图像显示进行驱动的源极基板及对源极基板进行控制的定时控制器等的、显示面板20的图像显示所需要的电子零件及电子电路,但这些电子零件等的图示及说明省略。另外,定时控制器及源极基板例如被固定在后罩40的背面。
后罩40是作为显示面板模块的图像显示装置10的背面侧的罩,例如是通过对由铝或铁等构成的金属部件(金属板)施以压力加工等而制作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罩40被形成为下部在显示面板20的下方露出的尺寸。在后罩40的在显示面板20的下方露出的部分的前方,配置有下部机壳90(参照图1)。即,下部机壳90配置在显示面板20的正下方,例如透过多个螺钉固定于热扩散板50。
另外,后罩40也可以具备创意设计性。例如,也可以对后罩40施以涂装,或者也可以将树脂或金属的薄膜粘接片或板粘贴到后罩40。另外,在向后罩40施以涂装的情况下,如果将后罩40做成黑色,则能够通过辐射将热更高效地释放至外部。
热扩散板50是配置在显示面板20的背面侧的板状的部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热扩散板50配置在显示面板20与后罩40之间。热扩散板50是通过对铁或铝等的金属材料施以压力加工等而制作的部件。热扩散板50通过多个螺钉80固定于后罩40。在热扩散板50,形成有与螺钉80的轴部螺合的螺孔51,该轴部被包含在热扩散板50的厚度内。即,热扩散板50具有将轴部的从后罩40突出的部分的整体容纳的程度的厚度。关于图像显示装置10的螺钉80周边的构造,使用图4在后面叙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热扩散板50是将显示面板20的背面的大致全域覆盖的大小,并且,热扩散板50的前表面的大致全域通过粘接部件75与显示面板20的背面粘接而被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上下方向(Z轴方向)上长尺寸状的5个粘接片在左右方向(X轴方向)上排列而配置,但为了说明的容易化,将这些5个粘接片一起作为“粘接部件75”而进行说明。粘接部件75是在树脂制的基材的两面配置粘着剂而成的部件。构成粘接部件75的粘接片的片数及配置布局并不限定于图2所示的粘接片的片数及配置布局。粘接部件75例如也可以包括多个在上下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粘接片,粘接部件75也可以由单一的粘接片实现。
此外,在前后方向(Y轴方向)上被重叠的显示面板20、热扩散板50及后罩40,以将它们的上端面及左右端面包围的方式配置有框架30。通过框架30保护显示面板20、热扩散板50及后罩40的至少上端面及左右端面。框架30通过粘接带70与热扩散板50粘接,通过粘接带71与后罩40粘接。粘接带70及71与上述粘接部件75同样,是在树脂制的基材的两面配置粘着剂而成的部件。框架30和后罩40也有通过螺钉连结的部分,但详细的说明省略。框架30例如由铝或铝合金等的金属、或者树脂等形成。
框架30构成为,通过将显示面板20的周缘部从背面侧支承,不将显示面板20的周缘部的前表面覆盖而支承显示面板20。由此,例如电视机具备图像显示装置10作为显示面板模块,从而能够得到被窄框边化的电视机。此外,在显示面板20的周缘部的背面配置有热扩散板50,由此,能够使作为显示面板20的整体的散热效率提高。在这样的结构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热扩散板50的周缘部和框架30的一部分以在抑制图像显示装置10的厚度的增加的同时使散热性提高的形态配置。对于该构造,使用图3~图5以下进行说明。
[2.图像显示装置的周缘部的构造]
图3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的周缘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在图3中,表示了与图2的被虚线包围的区域III对应的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表示有关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的周缘部的结构的部分剖视图。在图4中,图示了经过图3的IV-IV线的XY平面中的图像显示装置10的部分截面。图5是与图4对应的图像显示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3~图5所示,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中,在其周缘部,显示面板20、热扩散板50及后罩40的端面被框架30覆盖。
具体而言,框架30具有与显示面板20及热扩散板50的端面对置而配置的侧壁部31、和从侧壁部31朝向热扩散板50竖立设置的支承壁部32。侧壁部31是通过将显示面板20、热扩散板50及后罩40的端面覆盖而将这些端面遮挡并保护的部位。支承壁部32是将显示面板20的周缘部从其背面侧支承的部位。具体而言,支承壁部32经由热扩散板50的周缘部50a支承显示面板20的周缘部。更详细地讲,在热扩散板50的周缘部50a的背面侧(支承壁部32一侧),如图4及图5所示,具有被形成为比其他部分薄的台阶部54。从框架30的侧壁部31向内侧突出而设置的支承壁部32被收容于该台阶部54。此外,支承壁部32和台阶部54通过粘接带70粘接,并且,热扩散板50的前表面的大致全域和显示面板20的背面通过粘接部件75粘接。由此,框架30的支承壁部32能够经由热扩散板50的周缘部50a支承显示面板20的周缘部。
如图3~图5所示,热扩散板50和后罩40通过粘接带71粘接,并且通过螺钉80连接。具体而言,如图2、图4及图5所示,在后罩40形成有多个插通孔41,在热扩散板50形成有多个螺孔51。被插通于插通孔41的螺钉80的轴部81与螺孔51螺合。在图像显示装置10中,设有多个这样的通过螺钉80连结热扩散板50和后罩40的连结部位。
[3.效果等]
如以上说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具备在前表面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20、配置在显示面板20的背面侧的热扩散板50、和沿着显示面板20及热扩散板50的端面设置的框架30。框架30具有与显示面板20及热扩散板50的端面对置而配置的侧壁部31、和从侧壁部31朝向热扩散板50竖立设置的支承壁部32。热扩散板50具有配置在支承壁部32与显示面板20之间的周缘部50a,在周缘部50a的背面侧,设有收容支承壁部32的至少一部分的台阶部54。
根据该结构,从框架30的侧壁部31向内侧突出而设置的支承壁部32被收容在热扩散板50的周缘部50a的背面侧的台阶部54中。由此,热扩散板50能够形成为将配置在前表面侧的显示面板20的背面的大致全域覆盖的大小。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热扩散板50与框架30的支承壁部32的干涉,不是使热扩散板50的端面后退到支承壁部32的内侧,而是将周缘部50a和支承壁部32在前后方向上重叠。在该构造中,热扩散板50的周缘部50a的与支承壁部32重叠的部分,是周缘部50a的台阶形状的部分(台阶部54),由此,通过周缘部50a与支承壁部32重叠带来的厚度的增加被抑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台阶部54如图4所示,被形成为将支承壁部32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及厚度方向(Z轴方向)的整体收容的大小。
进而,周缘部50a的前表面能够形成为与比周缘部50a靠内侧的部分的前表面同面,所以能够将热扩散板50的前表面的全域形成为平坦。由此,能够将包括热扩散板50的周缘部50a的全域沿着显示面板20的背面配置,由此,能够高效地进行显示面板20的散热。此外,由于能够使热扩散板50的不与支承壁部32重叠的部分的壁厚比较大,所以能够使热扩散板50的可热交换能量增加。由此,也能够高效地进行显示面板20的散热。
这样,根据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能够在抑制厚度的增加的同时使散热性改善。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具备配置在显示面板20及热扩散板50之间的粘接部件75。粘接部件75配置在包括热扩散板50的周缘部50a的前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内、且热扩散板50的前表面的一半以上的面积的区域中。
根据该结构,在具有周缘部50a被配置在框架30的支承壁部32与显示面板20之间的大小及形状的热扩散板50中,前表面的比较大的区域通过粘接部件75与显示面板20粘接。即,显示面板20的背面的比较大的区域通过粘接部件75与热扩散板50粘接。
由此,能够将热扩散板50相对于显示面板20更接近地配置,结果,由热扩散板50进行的散热更高效地进行。具体而言,假如设想使面积较小的粘接片散布在显示面板20与热扩散板50之间、并且将显示面板20相对于热扩散板50接近配置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在显示面板20中,在背面侧有粘接片的部分与没有粘接片(有空气层)的部分的散热性的差变大,结果,在显示面板20中颜色不匀或亮度不匀等容易变得醒目。因此,以往通过使用例如比粘接部件75厚的粘接片(粘接带),使显示面板20与热扩散板50隔开。例如,在将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粘接部件75的厚度设为0.3mm的情况下,作为以往的将显示面板与热扩散板粘接的粘接片(粘接带),使用0.5mm以上的厚度的粘接片。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显示面板20的背面的比较大的区域中配置粘接部件75,不易发生显示面板20的散热性的不匀。因此,即使在通过减小粘接部件75的厚度而将热扩散板50和显示面板20接近配置的情况下,也可抑制颜色不匀或亮度不匀等的发生。该效果通过粘接部件75的配置面积例如为热扩散板50的前表面的面积的一半以上而被发挥,其值越大则越显著。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4所示,粘接部件75被配置为,将热扩散板50的前表面的大致全域与显示面板20的背面的大致全域粘接。
这样将显示面板20和热扩散板50接近配置有利于图像显示装置10的薄型化。此外,通过使粘接部件75的厚度变小,例如还能够在抑制图像显示装置10的厚度的增加的同时,使热扩散板50的台阶部54以外的部分的壁厚进一步变大。
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0还具备配置在热扩散板50的背面侧的后罩40。后罩40的厚度比热扩散板50的厚度小。即,形成后罩40的板状部件的厚度(壁厚)比热扩散板50的厚度(台阶部54以外的部分)的厚度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如上述那样,在热扩散板50的周缘部50a形成的台阶部54与框架30的支承壁部32在前后方向上重叠,所以能够使热扩散板50的台阶部54以外的部分的厚度变大。由此,例如能够通过热扩散板50来确保对图像显示装置10要求的作为构造物的刚性,结果,能够使后罩40的壁厚变薄。这有利于图像显示装置10的厚度的增加的抑制或薄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后罩40形成有供螺钉80的轴部81插通的插通孔41。在热扩散板50形成有与被插通到插通孔41中的螺钉80的轴部81螺合、且不使轴部81的前端露出的长度的螺孔51。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如上述那样热扩散板50的壁厚比较大,所以如图4所示,能够形成不使螺钉80的轴部81的前端露出的长度的螺孔51。由此,例如不用在热扩散板50的后罩40一侧设置凸状的隆起部(凸台)就能够将后罩40通过螺钉固定于热扩散板50。即,在热扩散板50设有凸台的情况下,凸台的背侧成为不与显示面板20粘接的区域,它会妨碍显示面板20的散热效率的维持或提高。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需要在热扩散板50设置进行螺钉固定用的凸台,所以不发生因在热扩散板50上存在凸台而造成的散热效率的降低。此外,由于能够使热扩散板50的一部分和后罩40的一部分通过螺钉80的拧紧力密接,所以能够将热扩散板50和后罩40更牢固地结合,并且高效地进行从热扩散板50向后罩40的热传导。这有利于显示面板20的散热效率的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热扩散板50的螺孔51如图4及图5所示将热扩散板50贯通,但螺孔51不需要将热扩散板50贯通。即,螺孔51也可以是仅在热扩散板50的背面上开口的有底的孔。在此情况下,在热扩散板50的前表面的与螺孔51对应的部分,没有形成开口。因此,热扩散板50中的沿着显示面板20的背面配置的面积增加。这有利于显示面板20的散热效率的提高。
(其他实施方式)
如以上这样,作为在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例示而说明了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应用于适当进行了变更、替换、附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此外,也可以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构成要素组合而作为新的实施方式。所以,以下例示其他实施方式。
例如,将热扩散板50与显示面板20粘接的粘接层不需要是粘接片或粘接带等的使用粘着剂的部件。例如也可以通过热传导性较高的硅粘接剂将热扩散板50与显示面板20粘接。
将后罩40、框架30的支承壁部32、热扩散板50及显示面板20中的相互相邻的部件间粘接的部件(粘接带70及71、以及粘接部件75)不是必须的。例如,后罩40和框架30的支承壁部32也可以通过卡合或嵌合等连接。此外,例如显示面板20和热扩散板50也可以不使用粘接部件75,而构成为通过将显示面板20的周缘部的全域朝向热扩散板50用框架推压等构造上的机制相互密接。
框架30也可以形成为矩形状,以将热扩散板50及后罩40的上下端面及左右端面包围。此外,也可以考虑组装容易度等而将框架30分割为多个部件。
在组装图像显示装置10的电视机或监视显示器等具有沿着被重叠的显示面板20及热扩散板50的端面的框部件的情况下,图像显示装置10也可以利用该框部件作为框架。
显示面板20也可以是与有机EL面板不同种类的显示面板。例如,也可以将具有以矩阵状配置的分别以红、蓝、绿发光的3种LED的LED显示器面板作为显示面板20配置到图像显示装置10。
如以上这样,作为本发明的技术的例示而说明了实施方式。为此,提供附图及详细的说明。
因而,在附图及详细的说明中记载的构成要素中,不仅包括为了解决课题所必须的构成要素,还会包括为了例示上述技术、并非为了解决课题所必须的构成要素。因此,对于这些并非必须的构成要素,不应因记载在附图或详细的说明中而直接认定为这些并非必须的构成要素是必须的。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用来例示本发明的技术的,因此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或其等价的范围中进行各种变更、替换、附加、省略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电视机、监视显示器、或在数字告示牌等中具备的图像显示装置。
标号说明
10 图像显示装置
20 显示面板
30 框架
31 侧壁部
32 支承壁部
40 后罩
41 插通孔
50 热扩散板
50a 周缘部
51 螺孔
54 台阶部
70、71 粘接带
75 粘接部件
80 螺钉
81 轴部
90 下部机壳

Claims (4)

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中,具备:
显示面板,在前表面显示图像;
热扩散板,配置在上述显示面板的背面侧;以及
框架,沿着上述显示面板及上述热扩散板的端面设置;
上述框架具有:
侧壁部,与上述显示面板及上述热扩散板的端面对置地配置;以及
支承壁部,从上述侧壁部朝向上述热扩散板竖立设置;
上述热扩散板具有配置在上述支承壁部与上述显示面板之间的周缘部;
在上述周缘部的背面侧,设有收容上述支承壁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台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具备配置在上述显示面板及上述热扩散板之间的粘接部件;
上述粘接部件配置在包括上述周缘部的前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内的、上述热扩散板的前表面中的一半以上的面积的区域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还具备配置在上述热扩散板的背面侧的后罩;
上述后罩的厚度比上述热扩散板的厚度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在上述后罩,形成有供螺钉的轴部插通的插通孔;
在上述热扩散板,形成有与被插通到上述插通孔中的上述螺钉的轴部螺合、且不使上述轴部的前端露出的长度的螺孔。
CN202080002704.6A 2019-04-24 2020-03-10 图像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21361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82827 2019-04-24
JP2019-082827 2019-04-24
PCT/JP2020/010164 WO2020217751A1 (ja) 2019-04-24 2020-03-10 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6168A true CN112136168A (zh) 2020-12-25

Family

ID=72941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2704.6A Pending CN112136168A (zh) 2019-04-24 2020-03-10 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4142B2 (zh)
EP (1) EP3961607A4 (zh)
JP (1) JPWO2020217751A1 (zh)
CN (1) CN112136168A (zh)
WO (1) WO2020217751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06716A2 (en) * 2013-05-23 2014-11-26 Funai Electric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205919262U (zh) * 2015-07-30 2017-02-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光源及使用该光源的照明装置
JP2018040850A (ja) * 2016-09-05 2018-03-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CN108604025A (zh) * 2015-12-18 2018-09-28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3179A (ja) * 2000-08-09 2002-04-26 Tokai Rubber Ind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5233116B2 (ja) * 2006-12-25 2013-07-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5111972B2 (ja) * 2007-08-07 2013-01-0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JP5537860B2 (ja) * 2009-08-06 2014-07-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5779127B2 (ja) 2012-03-16 2015-09-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20150226913A1 (en) * 2012-08-03 2015-08-1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US9323088B2 (en) * 2012-09-12 2016-04-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WO2014054262A1 (ja) * 2012-10-01 2014-04-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TWM467894U (zh) * 2013-03-04 2013-12-11 Giant Technology Co Ltd 平板顯示元件之散熱結構
CN105339727B (zh) * 2013-07-26 2017-03-15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5474143B (zh) * 2013-08-30 2019-05-1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装备有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JP2015232651A (ja) * 2014-06-10 2015-12-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KR102538876B1 (ko) * 2016-08-04 2023-06-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90049987A (ko) * 2017-11-01 2019-05-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06716A2 (en) * 2013-05-23 2014-11-26 Funai Electric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205919262U (zh) * 2015-07-30 2017-02-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光源及使用该光源的照明装置
CN108604025A (zh) * 2015-12-18 2018-09-28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JP2018040850A (ja) * 2016-09-05 2018-03-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61607A1 (en) 2022-03-02
WO2020217751A1 (ja) 2020-10-29
US20210127531A1 (en) 2021-04-29
JPWO2020217751A1 (zh) 2020-10-29
US11464142B2 (en) 2022-10-04
EP3961607A4 (en) 2022-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76210B2 (en) Display devic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solid-state light-emitting element substrate
US830551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18913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US20100079942A1 (en) Video display apparatus
TWI461796B (zh) 液晶顯示裝置
JP2008165101A (ja) Led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1255302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5028609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11650635B2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KR101119172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20080077827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블록과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액정표시장치
JP2008251245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10177427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881074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68778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60124912A (ko) 집적 회로칩 패키지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JP2009152146A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4912844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CN112136168A (zh) 图像显示装置
US2016022385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80018338A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80003034A (ko) 액정표시모듈
KR102123812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317485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00379288A1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light sour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