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25087B - 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及电梯 - Google Patents

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及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25087B
CN112125087B CN202011029960.2A CN202011029960A CN112125087B CN 112125087 B CN112125087 B CN 112125087B CN 202011029960 A CN202011029960 A CN 202011029960A CN 112125087 B CN112125087 B CN 1121250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cue
locking mechanism
balance
car
transmissio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299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25087A (zh
Inventor
胡智丰
祝小强
王坤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299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250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25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25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25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25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7/00Hoistway equipment
    • B66B17/12Counterpoi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7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o permit passengers to leave an elevator car in case of failure, e.g. moving the car to a reference floor or unlocking the door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及电梯,包括:施动机构,所述施动机构用于安装在厅外能够被施救人员或施救设备触及的位置;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用于设置在轿厢上,所述施动机构与所述锁定机构驱动连接,且施动机构能够驱动锁定机构由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转动体,转动体转动设置于锁定机构上,转动体能够被锁定机构锁定或释放;以及破坏平衡配重,破坏平衡配重活动设置于转动体上并能够下降至井道底坑上。本方案的破坏平衡救援装置,救援人员仅需在厅外的安全位置无需进入井道内即可开展救援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救援人员体力消耗,节省救援时间,提升救援效率,同时不会存在井道内高空坠落的风险,确保整个救援过程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及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及电梯。
背景技术
当前,在一些住宅楼、商用楼等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中,为了方便人们进行上下楼,减轻人们负担,通常会在建筑物内施工出井道,而后在井道内安装电梯。当出现某些突发情况,例如电梯停电且无法自动救援,同时电梯轿厢与对重装置处于重量平衡状态时,无法通过松开抱闸进行溜车来实现救援目的,针对于此就需要救援人员进入井道内部,通过在轿厢上增加配重或者进入底坑拉动补偿链来打破轿厢与对重装置的重量平衡状态,才能使轿厢重新移动而达到救援的目的。
但这种传统的救援方式由于需要救援人员进出井道,不仅劳动强度大,费时耗力,救援速度慢,同时存在高坠伤害人身健康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及电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费时耗力,救援速度慢,存在高坠安全风险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破坏平衡救援装置,所述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包括:
施动机构,所述施动机构用于安装在厅外能够被施救人员或施救设备触及的位置;
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用于设置在轿厢上,所述施动机构与所述锁定机构驱动连接,且所述施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锁定机构由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安装架、传动体和锁舌,所述安装架用于安装在所述轿厢的底部,所述传动体活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并与所述施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体与所述锁舌连接;
转动体,所述转动体转动设置于所述锁定机构上,所述转动体能够被所述锁定机构锁定或释放,所述转动体开设有锁孔,所述锁舌能够插置于所述锁孔内或从所述锁孔内脱出;以及
破坏平衡配重,所述破坏平衡配重活动设置于所述转动体上并能够下降至井道底坑上;
当轿厢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所述锁舌插接于所述锁孔内,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使所述转动体锁定而无法转动,所述破坏平衡配重被固定在所述转动体上;当电梯出现停电导致所述轿厢悬停在井道半空,操作所述施动机构,所述施动机构将所述传动体拉动,所述传动体进一步拉动所述锁舌,所述锁舌便能够从所述锁孔内脱出,此时所述转动体由于失去所述锁舌的约束而能够在所述破坏平衡配重的重力作用下开始转动,所述破坏平衡配重朝井道底坑掉落直至触底。
上述方案的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应用装备于电梯中,具体用于安装在轿厢上,当电梯停电且处于与对重块的重量平衡状态,而导致无法正常快速开展救援活动时,能够快速打破轿厢与对重块的重量平衡状态,从而使轿厢能够进行溜行而得以被救援。具体而言,当电梯发生故障而无法移动,且轿厢与对重块处于重量平衡状态时,此时锁定机构将转动体锁定,破坏平衡配重固定在转动体上不动。可以理解的,此时对重块的重量等于轿厢(包括内部的乘客和物品)的重量与破坏平衡配重的重量之和。若需开展救援作业时,此时救援人员仅需在厅外操作施动机构,施动机构便能够驱动锁定机构动作,而使锁定机构从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此时锁定机构将转动体释放,在破坏平衡配重的重力作用下,转动体开始旋转,破坏平衡配重同步开始下降直至降落到井道底坑上。此时破坏平衡配重的重量便不会继续作用在轿厢上,也即此时轿厢侧的重量变化为小于对重块的重量,如此一来对重块会下落而轿厢会自行上升,轿厢最终处于平层位置,从而方便救援人员开展营救活动。综上,由于电梯加装了本方案的破坏平衡救援装置,救援人员仅需在厅外的安全位置无需进入井道内即可开展救援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救援人员体力消耗,节省救援时间,提升救援效率,同时不会存在井道内高空坠落的风险,确保整个救援过程安全可靠。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舌面向所述锁孔的端部设有第一导入部;和/或所述锁孔面向所述锁舌的孔端设有第二导入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锁舌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装于所述传动体外部,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架以及所述锁舌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体设置为转轮,所述转轮上绕装有连接绳,所述转轮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连接绳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破坏平衡配重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轮的轮缘开设有轮槽,所述连接绳绕装于所述轮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破坏平衡救援装置还包括减速体,所述减速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并与所述转动体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体设置为转轮,所述减速体为刹车片,所述刹车片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刹车片的形状与所述转轮的外圆弧形适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施动机构设置为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传动体连接;或者,所述施动机构设置为电动开关及与所述电动开关电连接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传动体连接。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梯,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破坏平衡救援装置。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破坏平衡救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梯;10、对重块;20、轿厢;30、破坏平衡救援装置;31、施动机构;32、锁定机构;321、安装架;322、传动体;323、锁舌;324、弹性复位件;33、转动体;331、锁孔;332、固定孔;333、轮槽;34、破坏平衡配重;35、连接绳;36、减速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100,其具体可以是市面上常见的各种类型的电梯设备,例如有机房电梯、无机房电梯、观光电梯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但不论是何种电梯100,其主要组成单元均包括轿厢20、对重块10、驱动系统等,其中,轿厢20通过绳轮机构与对重块10连接,轿厢20能够相对对重块10进行上升或下降移动,且可以理解的,当轿厢20上升时,对重块10同步下降;而轿厢20下降时,对重块10同步上升,两者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距离保持同步性。
请继续参阅图1,然而,对重块10的最终作用在于与轿厢20形成重量平衡,保证轿厢20上下移动平稳。但当发生突发情况,例如停电时轿厢20因为给重量平衡效应而悬停在井道内,轿厢20内的乘客被困,此时救援人员或救援设备因为无法接近轿厢20而很难开展救援活动。针对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方案中的电梯100还包括破坏平衡救援装置30,破坏平衡救援装置30具体安装在轿厢20上,其能够通过打破轿厢20与对重块10的重量平衡而使轿厢20能够再次移动起来,以便救援人员或救援设备接近轿厢20进行救援活动。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破坏平衡救援装置30,所述破坏平衡救援装置30包括:施动机构31、锁定机构32、转动体33以及破坏平衡配重34。
所述施动机构31用于安装在厅外能够被施救人员或施救设备触及的位置。以使救援人员可以不用进入井道就能进行救援操作。所述锁定机构32用于设置在轿厢20上,所述施动机构31与所述锁定机构32驱动连接,且所述施动机构31能够驱动所述锁定机构32由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所述转动体33转动设置于所述锁定机构32上,所述转动体33能够被所述锁定机构32锁定或释放;所述破坏平衡配重34活动设置于所述转动体33上并能够下降至井道底坑上。
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破坏平衡救援装置30应用装备于电梯100中,具体用于安装在轿厢20上,当电梯100停电且处于与对重块10的重量平衡状态,而导致无法正常快速开展救援活动时,能够快速打破轿厢20与对重块10的重量平衡状态,从而使轿厢20能够进行溜行而得以被救援。具体而言,当电梯100发生故障而无法移动,且轿厢20与对重块10处于重量平衡状态时,此时锁定机构32将转动体33锁定,破坏平衡配重34固定在转动体33上不动。可以理解的,此时对重块10的重量等于轿厢20(包括内部的乘客和物品)的重量与破坏平衡配重34的重量之和。若需开展救援作业时,此时救援人员仅需在厅外操作施动机构31,施动机构31便能够驱动锁定机构32动作,而使锁定机构从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此时锁定机构32将转动体33释放,在破坏平衡配重34的重力作用下,转动体33开始旋转,破坏平衡配重34同步开始下降直至降落到井道底坑上。此时破坏平衡配重34的重量便不会继续作用在轿厢20上,也即此时轿厢20侧的重量变化为小于对重块10的重量,如此一来对重块10会下落而轿厢20会自行上升,轿厢20最终处于平层位置,从而方便救援人员开展营救活动。综上,由于电梯100加装了本方案的破坏平衡救援装置30,救援人员仅需在厅外的安全位置无需进入井道内即可开展救援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救援人员体力消耗,节省救援时间,提升救援效率,同时不会存在井道内高空坠落的风险,确保整个救援过程安全可靠。
可以理解的,在本方案中轿厢20的单独重量是小于对重块10的,而轿厢20与破坏平衡配重34的重量之和则等于或接近于对重块10的重量。因而当破坏平衡配重34由悬吊状态而下落着地(即掉落至井道底坑上)时,破坏平衡配重34的重量此时相当于从轿厢20上消失,轿厢20的重量小于对重块10的重量,此时松开抱闸,轿厢20便能够进行溜车而实现救援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施动机构31设置为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传动体322连接;或者,所述施动机构31设置为电动开关及与所述电动开关电连接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传动体322连接。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述锁定机构32包括安装架321、传动体322和锁舌323,所述安装架321用于安装在所述轿厢20的底部,所述传动体322活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架321上并与所述施动机构31连接,所述传动体322与所述锁舌323连接,所述转动体33开设有锁孔331,所述锁舌323能够插置于所述锁孔331内或从所述锁孔331内脱出。
初始状态时(例如电梯100轿厢20正常升降时),锁舌323是插接在锁孔331内的,此时转动体33被锁定而无法转动,相应的破坏平衡配重34被固定在转动体33上而仅能跟随轿厢20一起上升或者下降。但当出现停电导致轿厢20悬停在井道半空,乘客被困于轿厢20内,救援人员无法开展救援活动时,此时救援人员仅需在厅外操作施动机构31,施动机构31将传动体322拉动,传动体322进一步拉动锁舌323,锁舌323便能够从锁孔331内脱出,此时转动体33由于失去锁舌323的约束而能够在破坏平衡配重34的重力作用下开始转动,破坏平衡配重34朝井道底坑掉落直至触底,轿厢20与对重块10的重量平衡被打破,在松开抱闸后轿厢20便能够正常进行溜车,救援人员可开展救援工作。
可以理解的,当施动机构31设置为手柄,救援人员可通过手动拉动手柄,直至锁舌323脱离锁孔331。而当施动机构31设置为相互电连接的电动开关和驱动器时,此时仅需按压一次电动开关,电动开关便会控制驱动器自动拉动传动体322而带动锁舌323脱离锁孔331,自动化程度更高,可有效减轻救援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救援效率。
可选地,电动开关可以是但不限于机械式按压开关、触摸开关、声控开关等。驱动器可以是但不限于气缸、电推杆、油缸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有必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使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并且获取方便,本方案中传动体322可选为钢丝绳。
当救援作业结束后,且恢复来电时,电梯100则会再次进入正常运行,此时会翻转转动转动体33,以将破坏平衡配重34从井道底坑收回至转动体33上,而为了能够将破坏平衡配重34固定在转动体33上不出现松动,此时需要再次操作驱动机构,锁舌323便会插入锁孔331,从而约束转动体33无法转动,进而实现固定破坏平衡配重34的目的。
而为了使锁舌323更容易插入锁孔331内,特别是在锁舌323与锁孔331存在对位误差时,可通过在所述锁舌323面向所述锁孔331的端部设有第一导入部;和/或所述锁孔331面向所述锁舌323的孔端设有第二导入部,来达到上述目的。
可选地,第一导入部和第二导入部可以是但不限于倒角、圆角等结构。
请继续参阅图3,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32还包括弹性复位件324,所述弹性复位件324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架321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324的另一端与所述锁舌323连接。弹性复位件324可提供锁舌323一定的弹性推力,不仅能够推动锁舌323更加快速插入锁孔331,同时在锁舌323插入锁孔331后提供锁舌323预紧力,使锁舌323不易在外界振动下容易从锁孔331内意外脱出。
较佳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324设置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装于所述传动体322的外部,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架321以及所述锁舌323抵触。由于弹簧是套装传动体322外部的,如此可保证弹簧安装稳固;传动体322可对弹簧伸缩形变时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保证弹簧发挥更好的作用。并且,正由于弹簧是套接于传动体322的外部的,使得弹簧的两端仅需与安装架321和锁舌323保持相抵触的关系,而无需产生实际的物理连接关系即可,可简化弹簧的安装步骤和难度。
请继续参阅图2,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转动体33设置为转轮,所述转轮上绕装有连接绳35,所述转轮上开设有固定孔332,所述连接绳35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固定孔332内,所述连接绳35的另一端与所述破坏平衡配重34连接。连接绳35用于将破坏平衡配重34与转轮连接固定位一体。而连接绳35的一端固设在固定孔332上,使得连接绳35完全展开时也不会从转轮上脱落,始终保证转轮、连接绳35与破坏平衡配重34三者连接的整体性。
可选地,上述的连接绳35为尼龙绳、麻绳等具备优良强度但同时弯曲能力佳的绳或索。破坏平衡配重34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绳35的一端穿设于连接环后进行打结,即可实现连接绳35与连接环的可靠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3,进一步地,所述转轮的轮缘开设有轮槽333,所述连接绳35绕装于所述轮槽333内。轮槽333对连接绳35起到限位作用,保证连接绳35卷收或卷放时稳定可靠。
请继续参阅图2,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破坏平衡救援装置30还包括减速体36,所述减速体36设置于所述安装架321上并与所述转动体33接触。如此减速体36对转动体33产生摩擦阻力,可限制转动体33旋转速度过快,造成破坏平衡配重34下落过快,对井道底坑造成撞击严重,致使底坑损坏。
可选地,减速体36为刹车片,且设置为弧形结构,其形状与转轮的外圆弧形适配。如此刹车片与转轮的接触面积大,摩擦阻力也相应增大,使刹车片对转轮的限速作用更加显著与可靠。
容易理解的,当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存在磨损磨耗,刹车片与转轮之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缝隙,从而影响刹车片对转轮的“刹车”效果。此时,安装架321上还安装有进给机构,进给机构与刹车片连接,通过调节进给机构,可使刹车片靠近转轮移动,从而消除产生的缝隙,使刹车片保持对转轮的“刹车”能力。例如,进给机构可以是螺栓和螺母,螺栓螺接在安装架321上,螺母将刹车片固定在螺栓上,当拧动螺栓时,刹车片可靠近或远离转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包括:
施动机构,所述施动机构用于安装在厅外能够被施救人员或施救设备触及的位置;
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用于设置在轿厢上,所述施动机构与所述锁定机构驱动连接,且所述施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锁定机构由锁定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安装架、传动体和锁舌,所述安装架用于安装在所述轿厢的底部,所述传动体活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并与所述施动机构连接,所述传动体与所述锁舌连接;
转动体,所述转动体转动设置于所述锁定机构上,所述转动体能够被所述锁定机构锁定或释放,所述转动体开设有锁孔,所述锁舌能够插置于所述锁孔内或从所述锁孔内脱出;以及
破坏平衡配重,所述破坏平衡配重活动设置于所述转动体上并能够下降至井道底坑上;
当轿厢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时,所述锁舌插接于所述锁孔内,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使所述转动体锁定而无法转动,所述破坏平衡配重被固定在所述转动体上;当电梯出现停电导致所述轿厢悬停在井道半空,操作所述施动机构,所述施动机构将所述传动体拉动,所述传动体进一步拉动所述锁舌,所述锁舌便能够从所述锁孔内脱出,此时所述转动体由于失去所述锁舌的约束而能够在所述破坏平衡配重的重力作用下开始转动,所述破坏平衡配重朝井道底坑掉落直至触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面向所述锁孔的端部设有第一导入部;和/或所述锁孔面向所述锁舌的孔端设有第二导入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锁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设置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装于所述传动体外部,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架以及所述锁舌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设置为转轮,所述转轮上绕装有连接绳,所述转轮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连接绳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破坏平衡配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的轮缘开设有轮槽,所述连接绳绕装于所述轮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坏平衡救援装置还包括减速体,所述减速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并与所述转动体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设置为转轮,所述减速体为刹车片,所述刹车片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刹车片的形状与所述转轮的外圆弧形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动机构设置为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传动体连接;或者,所述施动机构设置为电动开关及与所述电动开关电连接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传动体连接。
10.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破坏平衡救援装置。
CN202011029960.2A 2020-09-27 2020-09-27 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及电梯 Active CN1121250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9960.2A CN112125087B (zh) 2020-09-27 2020-09-27 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及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9960.2A CN112125087B (zh) 2020-09-27 2020-09-27 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及电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25087A CN112125087A (zh) 2020-12-25
CN112125087B true CN112125087B (zh) 2022-04-08

Family

ID=73840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29960.2A Active CN112125087B (zh) 2020-09-27 2020-09-27 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及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2508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37146B2 (zh) * 1973-06-21 1981-08-28
JP2002128412A (ja) * 2000-10-20 2002-05-09 Toshiba Corp つるべ式エレベータ
JP4683703B2 (ja) * 2000-10-20 2011-05-1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
CN203345879U (zh) * 2013-06-26 2013-12-18 湖南崇友电梯科技有限公司 电梯盘车装置
CN103950807B (zh) * 2014-03-31 2017-09-08 日立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电梯防意外移动装置
CN203832507U (zh) * 2014-05-20 2014-09-17 枣庄矿业集团中兴建安工程有限公司 柔性挡车拦升降装置
CN206288812U (zh) * 2016-12-27 2017-06-30 克莱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位于井道外的家用电梯机械阻止装置
CN107986134A (zh) * 2017-12-01 2018-05-04 浙江梅轮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停电应急救援装置
CN111532929A (zh) * 2020-03-31 2020-08-14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无机房电梯的救援控制方法、无机房电梯及救援辅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25087A (zh) 2020-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6769B (zh) 电梯辅助逃生装置
CN111153303A (zh) 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KR100942560B1 (ko) 자체 구동형 케이지 엘리베이터
CN112125087B (zh) 破坏平衡救援装置及电梯
CN210339990U (zh) 井道式电梯自救脱困装置
CN219362904U (zh) 一种电梯防坠落机构
KR20100110515A (ko) 완강기
EP2679531B1 (en) Elevator with moveable rope suspension point
CN112357717B (zh) 无底坑家用电梯的制动安全钳及工作方法
WO2014200122A1 (ko) 상시동작형 엘리베이터용 안전제동장치
CN211769591U (zh) 一种紧急自动救援电梯
JP3496344B2 (ja)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
CN217151161U (zh) 一种脚手架防坠落安全装置
KR101897154B1 (ko) 로프형 승강장치
JP540160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KR100879314B1 (ko) 탈출용 윈치
KR100627539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111017681A (zh) 一种自助逃生电梯轿厢
CN112374319B (zh) 无底坑家用电梯的导轨制动装置
CN203545374U (zh) 一种用于电梯的智能解围机构
CN217478801U (zh) 一种电梯安全系统
CN218598150U (zh) 一种底坑爬梯
CN215084386U (zh) 一种无源自适应单轨逃生器
EP3504143B1 (en) Mechanical brake interrupter device
RU2206491C1 (ru) Подъемни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