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9028B - 电梯的防偷拍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防偷拍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19028B CN112119028B CN201880092219.5A CN201880092219A CN112119028B CN 112119028 B CN112119028 B CN 112119028B CN 201880092219 A CN201880092219 A CN 201880092219A CN 112119028 B CN112119028 B CN 1121190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 door
- elevator
- candid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42 deterio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24—Safety devices in passenger lif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reventing trapping of passengers
- B66B13/26—Safety devices in passenger lif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reventing trapping of passengers between closing do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需要在轿厢的内侧的空间设置投光部的电梯(1)的防偷拍装置(10)。防偷拍装置(10)具备投光部(12)和引导部(15)。投光部(12)设置于轿厢门(9)或门挡部。投光部(12)向关门方向输出红外线。引导部(15)在轿厢门(9)处于关闭时向轿厢(5)的内侧引导红外线。由此,在防偷拍装置(10)中,投光部(12)不需要设置于轿厢(5)的内侧的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防偷拍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了防偷拍装置的例子。防偷拍装置具备投光部。投光部通过输出红外线作为脉冲,在偷拍的图像上产生噪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228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记载的防偷拍装置的投光部向有乘客的空间直接输出红外线。因此,在将该防偷拍装置应用于电梯的情况下,投光部需要设置于轿厢的内侧的空间。在这里,在轿厢的内侧的空间中,设置设备的位置等条件存在限制。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需要在轿厢的内侧的空间设置投光部的电梯的防偷拍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防偷拍装置具备:投光部,其设置于电梯的轿厢门的关门方向侧的端部,并向关门方向侧输出红外线作为脉冲;以及引导部,其设置于比投光部靠关门方向侧的位置,并在轿厢门处于关闭时向轿厢的内侧引导红外线。
本发明的电梯的防偷拍装置具备:投光部,其设置于在电梯的轿厢门关闭时与轿厢门的关门方向侧的端部接触的门挡部,并向关门方向的相反侧输出红外线作为脉冲;以及引导部,其设置于比投光部靠关门方向的相反侧的位置,并在轿厢门处于关闭时向轿厢的内侧引导红外线。
发明效果
根据这些发明,电梯的防偷拍装置具备投光部和引导部。投光部设置于轿厢门或门挡部。投光部向关门方向输出红外线。引导部在轿厢门处于关闭时向轿厢的内侧引导红外线。由此,在防偷拍装置中,投光部不需要设置于轿厢的内侧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防偷拍装置的电梯的结构图。
图2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防偷拍装置的电梯的轿厢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防偷拍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防偷拍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防偷拍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防偷拍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7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防偷拍装置的电梯的轿厢的俯视图。
图8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防偷拍装置的电梯的轿厢的铅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适当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防偷拍装置的电梯的结构图。
在图1中,电梯1设置于建筑物。建筑物具备多个楼层。井道2贯穿建筑物的各楼层。多个层站3分别设置于建筑物的各楼层。多个层站3分别与井道2对置。多个层站3分别具备一对层站门4。
电梯1具备轿厢5、对重6、曳引机7以及主绳索8。
轿厢5以能够在井道2的内部沿未图示的导轨升降的方式设置。轿厢5具备防偷拍装置10和一对轿厢门9。一对轿厢门9是在轿厢5停止在多个楼层中的任意一层的情况下,与一对层站门4一起开闭的装置。
对重6以能够在井道2的内部沿未图示的导轨升降的方式设置。
曳引机7设置于井道2的上部。
主绳索8卷绕于曳引机7。主绳索8的一端保持于轿厢5。主绳索8的另一端保持于对重6。
在电梯1的运转中,主绳索8被曳引机7驱动而移动。轿厢5和对重6追随主绳索8的移动而升降。轿厢5停止于设置有层站3的楼层。在轿厢5停止于层站3时,一对轿厢门9以使一对层站门4追随的方式打开。电梯1的使用者从层站3搭乘到轿厢5。一对轿厢门9以使一对层站门4追随的方式关闭。
接着,使用图2至图4对防偷拍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防偷拍装置的电梯的轿厢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防偷拍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后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防偷拍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在图2中,示出了一对轿厢门9处于打开的状态。纸面上方向是轿厢5的前方向。纸面左方向是轿厢5的左方向。纸面右方向是轿厢5的右方向。与纸面垂直的近前侧方向是铅直上方向。
一对轿厢门9是双开的门。一对轿厢门9由右轿厢门9r和左轿厢门9l构成。右轿厢门9r设置于轿厢5的前表面的右侧。左轿厢门9l设置于轿厢5的前表面的左侧。右轿厢门9r的关门方向是左方向。左轿厢门9l的关门方向是右方向。在这里,关门方向是一对轿厢门9分别滑动而关闭的方向。
右轿厢门9r具备透射板11。透射板11是使红外线透射的板。透射板11例如是亚克力板。透射板11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透射板11构成右轿厢门9r的轿厢内侧的表面的一部分。透射板11设置于右轿厢门9r的关门方向侧的端部。
防偷拍装置10具备投光部12、受光部13、反射部14以及引导部15。
投光部12是输出红外线16的装置。投光部12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状。投光部12在上下方向的多个位置具有输出红外线16的部位。投光部12设置于右轿厢门9r的关门方向侧的端部。投光部12设置于比透射板11靠前方的位置。
红外线16向投光部12的关门方向侧被输出。红外线16被输出的方向是与轿厢的前后方向垂直的铅直面内的方向。红外线16从投光部12的上下方向的多个位置被输出。红外线16从投光部12向多个方向被输出。红外线16作为在时间上随机或伪随机的脉冲被输出。
受光部13设置于左轿厢门9l的关门方向侧的端部。受光部13沿上下方向延伸。受光部13是根据红外线16的受光状态检测与投光部12之间是否有物体的装置。红外线16的受光状态例如包含受光的有无、强度或方向。投光部12和受光部13例如是多光束门传感器的装置。
反射部14是反射红外线的部分。反射部14例如是片状的红外线反射滤光器。反射部14设置于轿厢5的内侧的地面和壁面。
引导部15设置于投光部12的左侧。引导部15设置于透射板11的前方。引导部15设置于右轿厢门9r的关门方向侧的端部。
在图3中,示出了投光部12和引导部15。纸面左方向是右轿厢门9r的关门方向。纸面上方向是铅直上方向。
引导部15具备一对安装部17、一对接触板18以及反射板19。
一对安装部17中的一个设置于投光部12的上部。一对安装部17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投光部12的下部。一对安装部17分别具备旋转轴20。旋转轴20设置于安装部17的关门方向的端部。
一对接触板18中的一个经由旋转轴20安装于设置于投光部12的上部的安装部17。一对接触板18中的另一个经由旋转轴20安装于设置于投光部12的下部的安装部17。
反射板19以从一对接触板18中的一个横跨到另一个的方式设置。反射板19是反射红外线的板。反射板19例如是板状的红外线反射滤光器。
在图4中,纸面左方向是右轿厢门9r的关门方向。纸面上方向是轿厢5的前方向。
一对安装部17分别设置于投光部12的前表面。
一对接触板18分别以能够绕旋转轴20旋转的方式设置。一对接触板18各自的投光部12一侧的边以旋转轴20为起点,沿轿厢5的内侧的方向和投光部12一侧的方向之间的45度的方向延伸。一对接触板18分别设置于在轿厢门9处于关闭的情况下关门方向侧的边与受光部13接触的位置。一对接触板18各自的关门方向侧的边向关门方向侧弯曲。
旋转轴20具有未图示的扭簧。扭簧使反射板19朝向不接受投光部12输出的红外线的方向。例如,扭簧使反射板19朝向与右轿厢门9r的关门方向平行的方向。
反射板19被设置成在轿厢5的后方侧与旋转轴20隔开距离。反射板19具有使红外线扩散并反射的结构。例如,反射板19具有朝向投光部弯曲的凸出的结构的反射面。或者,反射板19在平坦的反射面的投光部侧具有凹透镜。反射板19也可以具有带有微小的凹凸的反射面。
接着,使用图5至图8对实施方式1的防偷拍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和图6是实施方式1的防偷拍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图7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防偷拍装置的电梯的轿厢的俯视图。图8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防偷拍装置的电梯的轿厢的铅直剖视图。
在图5中,示出了一对轿厢门9处于打开的状态。纸面左方向是右轿厢门9r的关门方向。纸面上方向是轿厢5的前方向。
投光部12从上下方向的多个部位向关门方向侧输出红外线16。投光部12输出红外线16作为在时间上随机或伪随机的脉冲。
反射板19通过旋转轴20的扭簧而朝向与右轿厢门9r的关门方向平行的方向。这时,反射板19不接受投光部12输出的红外线16。红外线16向关门方向侧行进。即,反射板19不向轿厢5的内侧引导红外线16。
图5未图示的受光部13接受红外线16。受光部13根据红外线16的受光状态检测与投光部12之间是否有物体。在投光部12输出的红外线16不被遮挡而被接受的情况下,受光部13检测到与投光部12之间没有物体。另一方面,在投光部12输出的红外线16的至少一部分被遮挡的情况下,受光部13检测到与投光部12之间有物体。这时,一对轿厢门9维持打开的状态。另外,在一对轿厢门9进行关闭动作时受光部13检测到与投光部12之间有物体的情况下,一对轿厢门9进行打开动作。
在图6中,示出了一对轿厢门9处于关闭的状态。纸面左方向是右轿厢门9r的关门方向。纸面上方向是轿厢5的前方向。
在一对轿厢门9进行关闭动作时,图6中未图示的受光部13与左轿厢门9l一起向左轿厢门9l的关门方向移动。这时,投光部12和引导部15与右轿厢门9r一起向右轿厢门9r的关门方向移动。在一对轿厢门9关闭时,接触板18与受光部13接触。受光部13按压接触板18从而克服旋转轴20的扭簧的弹力并使反射板19旋转。反射板19通过旋转而移动至接受投光部12输出的红外线16的位置。
与一对轿厢门9处于打开的情况相同,投光部12向关门方向侧输出红外线16。红外线16通过反射板19而朝向轿厢5的内侧反射。红外线16的反射光21通过反射板19而扩散。
在图7中,示出了一对轿厢门9处于关闭的状态。纸面上方向是轿厢5的前方向。纸面左方向是轿厢5的左方向。纸面右方向是轿厢5的右方向。
反射光21透过透射板11而被向轿厢5的内侧引导。反射光21被设置于轿厢5的壁面的反射部14反射。
在图8中,示出了一对轿厢门9处于关闭的状态。纸面下方向是轿厢5的下方向。
反射光21通过反射板19而朝向包含下方的方向扩散。反射光21被设置于轿厢5的地面的反射部14反射。
如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1的防偷拍装置10具备投光部12和引导部15。投光部12设置于电梯1的右轿厢门9r的关门方向侧的端部。投光部12向关门方向侧输出红外线16作为脉冲。引导部15设置于比投光部12靠关门方向侧的位置。引导部15在一对轿厢门9处于关闭时向设置有一对轿厢门9的轿厢5的内侧引导红外线16。因此,投光部12不需要设置于轿厢的内侧的空间。在电梯1中,乘客可能在拥挤时等密集地搭乘在轿厢5的内侧的空间。因此,在轿厢5的内侧的空间,设置设备的位置等条件存在限制。另一方面,实施方式1的防偷拍装置10不需要考虑该限制。
投光部12通过输出红外线16作为脉冲,在偷拍的图像上产生噪点。投光部通过产生噪点而使图像的质量劣化,从而能够防止偷拍的图像的二次传播。而且,通过使偷拍者对偷拍行为的欲望衰减,抑制了进行偷拍的情况。在这里,拍摄设备对红外线有灵敏度。红外线是不可见光,因此乘客看不到。因此,不会给乘客带来看到脉冲而导致的不适感。
红外线16从右轿厢门9r的端部向轿厢5的内部被引导。在一对轿厢门9的附近,其他乘客的出入较多,因此乘客难以站住。因此,红外线16的反射光21难以被乘客遮挡。
另外,投光部12输出红外线16作为随机或伪随机的脉冲。帧率等动态图像拍摄的规格有时因用于拍摄的设备而不同。这时,无论用于拍摄的设备的动态图像拍摄的规格如何,防偷拍装置10都能够在偷拍的图像上产生噪点。
另外,防偷拍装置10具备受光部13。受光部13相对于投光部12设置于投光部输出红外线16的一侧。受光部13在一对轿厢门9处于打开时,根据红外线16的受光状态检测与投光部12之间是否有物体。引导部15在一对轿厢门9处于打开时不向轿厢5的内侧引导红外线16。
在受光部13检测到与投光部12之间有物体的情况下,一对轿厢门9不关闭。即,投光部12和受光部13作为多光束门传感器的装置而动作。由此,防止物体被一对轿厢门9夹持的情况。
引导部15根据一对轿厢门9的开闭而切换红外线16的引导。因此,不需要分别具备用于检测物体的红外线源和用于防止偷拍的红外线源。由此,电梯1的结构变得简单。尤其是,例如在投光部12和受光部13作为多光束门传感器的装置已经被设置于电梯的情况下,能够构成防偷拍装置10而无需新设置红外线源。
另外,引导部15具备能够反射红外线16的反射板19。引导部15通过在一对轿厢门9关闭时在受光部13和投光部12之间被按压,使反射板19旋转到使红外线16向轿厢5的内侧反射的朝向。
引导部15对红外线16的引导通过一对轿厢门9的开闭动作而被切换。由此,引导部15不需要专用的驱动部。因此,防偷拍装置10的结构变得简单。
另外,反射板19在使红外线16反射时使红外线扩散。红外线16的反射光21通过扩散而传播到较大的范围。因此,反射光21难以被轿厢5的内部的乘客等遮挡。
另外,引导部15例如通过扩散而朝向包含下方的方向引导红外线16。例如在女性乘客穿的裙子里被偷拍的情况下,用于拍摄的设备朝向上方。这时,红外线16的反射光21朝向该设备被引导。因此,能够有效地在偷拍的图像上产生噪点。
另外,防偷拍装置10具备反射部14。反射部14设置于轿厢5的内侧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反射部14能够反射红外线16的反射光21。
反射光21通过反射而从多个方向传播到较大的范围。因此,反射光21难以被轿厢5的内部的乘客等遮挡。能够从多个方向使红外线传播,而无需在轿厢的内侧的空间设置多个红外线源。
另外,在轿厢5的内侧有显示器等显示信息的装置的情况下,该装置也可以显示防偷拍装置10正在进行动作。乘客能够安心地使用电梯1,而无需对偷拍行为感到不安。而且,通过使偷拍者对偷拍行为的欲望衰减,抑制了进行偷拍的情况。
反射板19也可以设置为使红外线反射的表面向下方倾斜。这时,引导部15也可以具备向下方倾斜的多个反射板。
投光部12也可以设置于左轿厢门9l。这时,在防偷拍装置10具备受光部13的情况下,受光部13设置于右轿厢门9r。引导部15设置于比投光部12靠左轿厢门9l的关门方向侧的位置。即,引导部15设置于投光部12输出红外线的一侧。引导部15也可以设置于受光部13。
轿厢门也可以是单开的门。轿厢具备门挡部。门挡部是在轿厢门关闭时,与向关门方向滑动而关闭的轿厢门的关门方向侧的端部接触的部分。投光部12设置于轿厢门的关门方向侧的端部。而且,在防偷拍装置10具备受光部13的情况下,受光部13设置于门挡部。
另外,投光部12也可以设置于门挡部。这时,投光部12向轿厢门的关门方向的相反侧输出红外线作为脉冲。而且,在防偷拍装置10具备受光部13的情况下,受光部13设置于轿厢门的关门方向侧的端部。引导部15设置于比投光部12靠关门方向的相反侧的位置。即,引导部15设置于投光部12输出红外线的一侧。引导部15设置于投光部12和受光部13中的至少一方。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防偷拍装置能够应用于电梯。
标号说明
1:电梯;2:井道;3:层站;4:层站门;5:轿厢;6:对重;7:曳引机;8:主绳索;9:轿厢门;9l:左轿厢门;9r:右轿厢门;10:防偷拍装置;11:透射板;12:投光部;13:受光部;14:反射部;15:引导部;16:红外线;17:安装部;18:接触板;19:反射板;20:旋转轴;21:反射光。
Claims (8)
1.一种电梯的防偷拍装置,其具备:
投光部,其设置于电梯的轿厢门的关门方向侧的端部,并向所述关门方向侧输出红外线作为脉冲;以及
引导部,其设置于比所述投光部靠所述关门方向侧的位置,并在所述轿厢门处于关闭时向轿厢的内侧引导所述红外线。
2.一种电梯的防偷拍装置,其具备:
投光部,其设置于在电梯的轿厢门关闭时与所述轿厢门的关门方向侧的端部接触的门挡部,并向所述关门方向的相反侧输出红外线作为脉冲;以及
引导部,其设置于比所述投光部靠所述关门方向的相反侧的位置,并在所述轿厢门处于关闭时向轿厢的内侧引导所述红外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防偷拍装置,其中,
所述投光部输出所述红外线作为随机或伪随机的脉冲。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防偷拍装置,其中,
该电梯的防偷拍装置具备受光部,该受光部相对于所述投光部设置于所述投光部输出所述红外线的一侧,并在所述轿厢门处于打开时根据所述红外线的受光状态检测该受光部与所述投光部之间是否有物体,
所述引导部在所述轿厢门处于打开时不向所述轿厢的内侧引导所述红外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的防偷拍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部具备能够反射所述红外线的反射板,并通过在所述轿厢门关闭时在所述受光部和所述投光部之间被按压,使所述反射板旋转到使所述红外线向所述轿厢的内侧反射的朝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的防偷拍装置,其中,
所述反射板在使所述红外线反射时使所述红外线扩散。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防偷拍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部朝向包含下方的方向引导所述红外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防偷拍装置,其中,
该电梯的防偷拍装置具备反射部,该反射部设置于所述轿厢的内侧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并能够反射所述红外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8/019704 WO2019224926A1 (ja) | 2018-05-22 | 2018-05-22 | エレベーターの盗撮防止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19028A CN112119028A (zh) | 2020-12-22 |
CN112119028B true CN112119028B (zh) | 2022-03-08 |
Family
ID=68615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2219.5A Active CN112119028B (zh) | 2018-05-22 | 2018-05-22 | 电梯的防偷拍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895137B2 (zh) |
CN (1) | CN112119028B (zh) |
WO (1) | WO201922492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56407A (zh) * | 2019-12-24 | 2020-04-24 | 曹佳伟 | 一种能够应急情况下保护使用者的电梯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32455A (ja) * | 2005-02-23 | 2006-09-07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エレベータドアの安全装置 |
CN101357733A (zh) * | 2007-08-01 | 2009-02-04 | 上海鸣啸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应用于自动扶梯设施的图像显示控制系统 |
CN101734545A (zh) * | 2008-11-04 | 2010-06-16 | 株式会社日立建筑系统 | 自动扶梯监视装置、其设置方法、及其安装装置 |
CN103248825A (zh) * | 2013-05-14 | 2013-08-14 | 杭州亿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防偷拍装置及方法 |
JP2013193861A (ja) * | 2012-03-22 | 2013-09-3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安全装置 |
JP2015134678A (ja) * | 2014-01-17 | 2015-07-27 |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アの照明装置 |
JP2015222897A (ja) * | 2014-05-23 | 2015-12-10 |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 盗撮防止装置 |
EP3290376A1 (en) * | 2016-08-31 | 2018-03-07 | Inventio AG | Traction means aging indica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77811A (ja) * | 2004-03-25 | 2005-10-06 | Fujinon Corp |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影防止システム |
JP5040440B2 (ja) * | 2007-05-23 | 2012-10-0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撮像防止装置、撮像防止方法 |
TWI402207B (zh) * | 2008-09-01 | 2013-07-21 | Fujitec Kk | 電梯的安全裝置 |
CN105141886A (zh) * | 2014-05-27 | 2015-12-09 | 大连慧宇通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摄像照明一体机 |
CN105858377A (zh) * | 2016-06-27 | 2016-08-17 | 潘永娟 | 电梯安全控制系统 |
CN107784653A (zh) * | 2017-11-06 | 2018-03-09 | 山东浪潮云服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偷拍系统及方法 |
-
2018
- 2018-05-22 CN CN201880092219.5A patent/CN112119028B/zh active Active
- 2018-05-22 JP JP2020520915A patent/JP6895137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5-22 WO PCT/JP2018/019704 patent/WO201922492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32455A (ja) * | 2005-02-23 | 2006-09-07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エレベータドアの安全装置 |
CN101357733A (zh) * | 2007-08-01 | 2009-02-04 | 上海鸣啸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应用于自动扶梯设施的图像显示控制系统 |
CN101734545A (zh) * | 2008-11-04 | 2010-06-16 | 株式会社日立建筑系统 | 自动扶梯监视装置、其设置方法、及其安装装置 |
JP2013193861A (ja) * | 2012-03-22 | 2013-09-3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安全装置 |
CN103248825A (zh) * | 2013-05-14 | 2013-08-14 | 杭州亿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防偷拍装置及方法 |
JP2015134678A (ja) * | 2014-01-17 | 2015-07-27 |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アの照明装置 |
JP2015222897A (ja) * | 2014-05-23 | 2015-12-10 |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 盗撮防止装置 |
EP3290376A1 (en) * | 2016-08-31 | 2018-03-07 | Inventio AG | Traction means aging indicat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9224926A1 (ja) | 2020-12-10 |
WO2019224926A1 (ja) | 2019-11-28 |
CN112119028A (zh) | 2020-12-22 |
JP6895137B2 (ja) | 2021-06-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54566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 |
JP4091131B2 (ja) | スライドドアの安全検出システムのアセンブリ | |
EP2080725B1 (en) | Elevator system | |
CN112119028B (zh) | 电梯的防偷拍装置 | |
JP5287997B2 (ja) | エレベータドアの制御装置 | |
JP5494823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 |
JPWO2015189937A1 (ja) | エレベータードアの制御装置 | |
JP2009096580A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点検装置 | |
JP2014108833A (ja) | 乗客コンベヤ | |
JP2016199390A (ja) | エレベータ案内装置 | |
JP5577636B2 (ja) | 出入口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 |
JP5572175B2 (ja) | エレベータ出入口の安全装置 | |
JP7378437B2 (ja) | エレベータ用操作装置、及び該エレベータ用操作装置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 | |
CN102408042B (zh) | 电梯停靠装置 | |
KR102560280B1 (ko) | 엘리베이터의 조작 표시 장치 | |
JP2013193861A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安全装置 | |
CN112334405B (zh) | 门装置 | |
CN114599598A (zh) | 电梯装置以及电梯装置的门位置检测装置 | |
WO2016002440A1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制御装置 | |
JP2871059B2 (ja) | エレベータ | |
JP5055969B2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
JP2022120981A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車誘導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 | |
WO2005090219A1 (ja) | エレベータの戸安全装置 | |
JP2003040564A (ja) | 乗り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乗場装置 | |
JP2012025520A (ja) | エレベータドアの駆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