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8998A -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8998A
CN112118998A CN201880093385.7A CN201880093385A CN112118998A CN 112118998 A CN112118998 A CN 112118998A CN 201880093385 A CN201880093385 A CN 201880093385A CN 112118998 A CN112118998 A CN 1121189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electric power
control unit
power steering
breat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33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18998B (zh
Inventor
大西善彦
浅尾淑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118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8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189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89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3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3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 B62D5/04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including housing for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 B62D3/1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 B62D3/126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characterised by the r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21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or near steering gear
    • B62D5/0424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or near steering gear the axes of motor and final driven element of steering gear, e.g. rack, being paralle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包括在内部收纳有电动机构成构件的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动机外壳以及在内部收纳有控制装置构成构件的具有防水功能的控制单元壳体,电动机的输出轴保持防水功能并向电动机外壳的外部伸出,电动机外壳包括基于内部的压力变动进行呼吸作用的呼吸装置。

Description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使电动机和控制单元一体化而形成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构成为,通过电动机产生与车辆的驾驶员对转向轴施加的转向转矩相对应的辅助转矩来辅助驾驶员的转向,但是在控制电动机的控制单元和电动机一体地结合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考虑到设于车辆的车室外的齿条轴附近等的情况,不仅需要对于电动机自身的防水对策和对于控制单元自身的防水对策,对于电动机和控制单元的结合部也需要防水对策。以往作为电动机和控制单元的结合部处的防水对策,在该结合部实施涂布密封件或者安装O形环等对策。
此外,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采用了以下结构:使电动机和控制单元一体地结合,作为设于车辆侧的齿轮外壳与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之间的防水对策,在电动机与齿轮外壳的电动机安装部之间安装有通过电动机的电气连接部的外侧的环状的密封构件。根据专利文献1公开的现有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能确保电动机和齿轮外壳的连接部处的防水性和防尘性,还能确保电动机的电气连接部的防水性。
另一方面,在设为使电动机和控制单元完全防水的密闭结构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情况下,当由于电动机或者控制单元等的发热而使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的空气的温度上升时,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的压力变得比外部空气的压力高,反之当由于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停止等而使内部的空气的温度下降时,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的压力可能比外部空气的压力低而成为所谓的负压,但是当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的压力反复变化时,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防水用的构件劣化,并且可能会由于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差而使水浸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完全防水的密闭结构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设置使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呼吸孔并且在该呼吸孔插入过滤器,以防止由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的空气的压力变化导致的防水用的构件的劣化。根据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现有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即使在由于自身发热构件使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也能通过进气孔使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差减轻或者缓和,从而防止水向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浸入。
虽然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现有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构成为如上所述地能确保规定的防水性,但是当设置于使车辆的轮胎转弯的齿条轴附近时,暴露于水和尘埃,有时也可能会短时间浸水,需要包括具有相当的耐久性的防水对策。因此,需要确保使电动机和控制单元一体化而形成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自身的防水性,并确保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和车辆的安装部分的防水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1844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5-1321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虽然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构成为如上所述,通过作为环状的密封构件的所谓的O形环来确保电动机与齿轮外壳的电动机安装面之间的防水性,但是使用支承轴承将电动机的输出轴支承为能够旋转,没有在支承轴承确保防水性。因此,经由支承轴承在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与外周面的通风路径之间进行呼吸作用。
然而,上述通风路径经由设于车辆侧的齿轮外壳的内部和齿条轴的周面与外部连通,因此齿轮外壳是进行微弱的呼吸作用的结构,处于没有实施充分的防水对策的状态。因此,存在的技术问题如下:有时会向齿轮外壳的内部浸水,若上述密封构件劣化或者破损,则无法确保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防水性。
此外,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现有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具有用于进行呼吸作用的呼吸孔,在该呼吸孔插入过滤器。过滤器通常具有防水性,不允许水通过但是允许空气通过。因此,插入到进气孔的过滤器能对雨这样的洒水发挥一定程度的防水性,但是例如当由于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温度差而产生的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压力差变大时,无法确保充分的防水性能。
本申请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确保了充分的防水性的基础上,使电动机和控制单元一体化而形成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所公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包括:电动机,该电动机产生与车辆的驾驶员所施加的转向转矩相对应的辅助转矩;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上述电动机,上述电动机和上述控制单元一体地结合,上述电动机经由齿轮单元安装于上述车辆,
上述电动机包括电动机外壳,该电动机外壳在内部收纳有电动机构成构件,该电动机外壳的轴向一端部封闭且轴向另一端部敞开,
上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单元壳体,该控制单元壳体在内部收纳有控制装置构成构件,该控制单元壳体的轴向一端部敞开且轴向另一端部封闭,
上述电动机外壳的上述轴向另一端部和上述控制单元壳体的上述轴向一端部保持防水功能而相互结合,
上述电动机外壳的一端部保持防水功能而与上述齿轮单元相互结合,
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保持防水性能而向上述电动机外壳的外部伸出,
上述电动机外壳包括基于上述电动机外壳和上述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的压力变动来进行呼吸作用的呼吸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所公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上述电动机包括电动机外壳,该电动机外壳在内部收纳有电动机构成构件,该电动机外壳的轴向一端部封闭且轴向另一端部敞开,上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单元壳体,该控制单元壳体在内部收纳有控制装置构成构件,该控制单元壳体的轴向一端部敞开且轴向另一端部封闭,上述电动机外壳的上述轴向另一端部和上述控制单元壳体的上述轴向一端部保持防水功能而相互结合,上述电动机外壳的一端部保持防水功能而与上述齿轮单元相互结合,上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保持防水性能而向上述电动机外壳的外部伸出,上述电动机外壳包括基于上述电动机外壳和上述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的压力变动来进行呼吸作用的呼吸装置,因此,能够保持呼吸作用,并且能够抑制防水性能的劣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有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车辆的转向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A是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控制单元侧的俯视图。
图4B是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控制单元侧的局部侧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三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详细地说明。图1是表示安装有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车辆的转向系统的结构图。在图1中,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包括电动机7和控制电动机7的控制单元6。电动机7和控制单元6在同一条轴线上沿轴向并列配置,彼此相对的轴向的端部彼此相互结合而一体化。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以使其轴心的延伸方向与车辆的齿条轴单元2的轴心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式安装于齿轮单元8。
转矩传感器3设于围绕转向轴101的转向柱,对由车辆的驾驶员经由方向盘1施加于转向轴101的转向转矩进行检测,并输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的控制单元6。控制单元6基于从转矩传感器3输入的转向转矩控制电动机7,从而使电动机7产生与驾驶员的转向转矩对应的辅助转矩。
安装于齿条轴单元2的齿轮单元8包括与收纳于车辆的齿条轴单元2的内部的齿条轴和电动机7的输出轴啮合的齿轮机构,基于从电动机7的输出轴输出的辅助转矩将齿条轴单元2向其轴向驱动,使车轮5转弯。转向轴101经由小齿轮4与齿条轴单元2结合。
如图1所示,转矩传感器3相对于齿条轴单元2安装于远离地面G的位置,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相对于车辆的齿条轴单元2安装于接近地面G的位置。这样,由于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相对于齿条轴单元2安装于接近地面G的位置,因此与相对于齿条轴单元2安装于上部的情况相比,确保更加严格的规格的防水性是必不可少的。
接着,对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图2是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4A是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控制单元侧的俯视图,图4B是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控制单元侧的局部侧视图。在图2、图3、图4A、图4B中,电动机7包括圆筒状的电动机外壳7a,在该电动机外壳7a的内部内置有定子绕组、转子等电动机构成构件。
电动机外壳7a由金属、例如铝构成,包括封闭轴向一端部7a1的外壳壁部7b。电动机外壳7a的轴向另一端部7a2敞开,并与后述的控制单元6中的控制单元壳体6a的轴向一端部6a1结合。电动机7的输出轴11经由支承轴承12贯通电动机外壳7a的外壳壁部7b的中央部,在轴向上伸出。形成于输出轴11的轴向端部的输出轴齿轮11a与前述的齿轮单元8中的齿轮机构啮合。电动机外壳7a中,由于如上所述轴向一端部7a1通过外壳壁部7b构成为有底,因此除了支承轴承12之外,从作为电动机7的侧面的外壳壁部7b向电动机7的内部的浸水被完全阻断。
支承轴承12可以是非防水结构的支承轴承和防水结构的支承轴承中的任意一种,但是此处,支承轴承12设为防水结构。即,支承轴承12中,由于在输出轴11与支承内圈121之间、支承内圈121与支承外圈122之间、支承外圈122与外壳底部7b之间这样的多个部位存在间隙,因此需要对这些间隙全部实施防水对策。
因此,如图3所示,在外壳壁部7b与支承外圈122之间插入外周O形环12a,在支承内圈121与支承外圈122之间安装有将橡胶构件贴在金属板的外周而形成的密封构件12b。此外,输出轴11和支承内圈121通过压入等嵌合,并且构成为在支承内圈121与输出轴11的外周面之间不会产生间隙。因此,在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中,不会形成经由输出轴11的周边、尤其是支承轴承12的呼吸通路。
电动机外壳7a包括等间隔地形成于其轴向一端部7a1的周缘部的四个电动机固定部131、132、133、134。形成于外壳壁部7b的表面的环状的凹槽14相对于电动机固定部131、132、133、134形成于内径侧且相对于支承轴承12形成于外径侧。在凹槽14的内部插入环状的O形环(未图示)。另外,电动机固定部不限定为四个,当然也可以是三个或者除此之外的数量。
上述电动机固定部131、132、133、134被螺钉旋紧于齿轮单元8的电动机安装部(未图示),使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与齿轮单元8结合。此时,由于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的插入外壳壁部7b中的凹槽14的O形环压接于齿轮单元8的电动机安装部的表面,因此确保了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和齿轮单元8的结合部处的防水性。
作为电动机侧呼吸装置的第一呼吸装置15在输出轴11与电动机固定部131、132、133、134之间设于外壳壁部7b。第一呼吸装置15由贯通孔部15a和过滤器15b构成,上述贯通孔部15a设于在外壳壁部7b的外表面部形成的凹部15c的底面,上述过滤器15b以覆盖上述贯通孔部15a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凹部15c的内部并具有防水性。虽然第一呼吸装置15设于安装有O形环的凹槽14与支承轴承12之间,但是优选在这之间尽可能配置于外壳壁部7b的径向上部。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与以往的装置不同,外壳壁部7b中的呼吸通路仅为第一呼吸装置15。
这样,配置于防止向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的内部浸水的O形环和实施了防水对策的支承轴承12所包围的部位。通过过滤器15b使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确保了使空气通过而不会使水通过的呼吸功能。另外,第一呼吸装置15也可以设于电动机外壳7a的外周面的任意位置,例如电动机外壳7a的外周面的顶部附近。当在电动机7的内部与外部之间产生了压力差时,能利用第一呼吸装置15仅使空气通过从而消除压力差。
另一方面,控制单元6包括由例如绝缘性树脂形成的圆筒状的控制单元壳体6a,在上述控制单元壳体6a的内部收纳有控制电动机7的电路网等控制装置构成构件。控制单元壳体6a中,轴向一端部6a1敞开,轴向另一端部6a2被壳体壁部6b封闭。控制单元壳体6a的外径尺寸形成为与电动机外壳7a的外径尺寸相同的值或者极其接近的值并且判断为实质上相同的尺寸的值,但是也可以形成为除此之外的值。
控制单元壳体6a包括等间隔地形成于控制单元壳体6a的轴向一端部6a1的周缘部的三个控制单元固定部161、162、163。通过使控制单元固定部161、162、163螺钉旋紧于设于电动机外壳7a的轴向另一端部7a2的三个控制单元固定用突出部171、172(图中仅示出两个),使控制单元6与电动机7结合。此时,通过在控制单元壳体6a的轴向一端部6a1的轴向端面与电动机外壳7a的轴向另一端部7a2的轴向端面之间夹设防水衬垫或者涂布防水密封剂,确保了控制单元6与电动机7的结合部的防水性。另外,控制单元固定部和固定用突出部不限定为三个,当然也可以是除此之外的数量。
电源连接器20、信号连接器21、电气部件收纳部23和第二呼吸装置22分别和控制单元壳体6a一体地形成于壳体壁部6b。连接到电源线束20b的车辆侧电源连接器20a与电源连接器20连接。连接到传递来自转矩传感器3的信号等的信号线束21b的车辆侧信号连接器21a与信号连接器21连接。噪声过滤器、电容器等大型电气部件收纳于电气部件收纳部23的内部。另外,电源连接器20、车辆侧电源连接器20a、信号连接器21以及车辆侧信号连接器21a分别根据防水规格构成。
图4B表示连接到电源线束20b的车辆侧电源连接器20a与电源连接器20连接,连接到信号线束21b的车辆侧信号连接器21a与信号连接器21连接的状态,图4A表示车辆侧电源连接器20a没有与电源连接器20连接,且车辆侧信号连接器21a没有与信号连接器21连接的状态。
电源连接器20包括正极侧的电源连接端子20d1和负极侧的电源连接端子20d2这两个端子,上述端子的截面积设置得较大以能供给用于驱动电动机7的大电流。信号连接器21排列有多个较小的信号连接端子21d,从而除了来自转矩传感器3的信息之外,还输入有车速等车辆侧的信息,并且输出来自控制单元6的发送信号。如图1所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安装于车辆的最下部,车载电池(未图示)、车速传感器(未图示)等设置于比设有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的位置靠上方的位置处,因此电源线束20b和信号线束21b均朝向车辆的上方延伸。
作为控制单元侧呼吸装置的第二呼吸装置22设于控制单元壳体6a的壳体壁部6b中的电源连接器20和信号连接器21的附近。第二呼吸装置22包括中空突出部22a和具有防水性的过滤器22b。中空突出部22a从壳体壁部6b的轴向端面部向控制单元6的轴向突出,使控制单元壳体6a的内部和电动机外壳7a的内部与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的外部连通。过滤器22b以对中空突出部22a的根部部分、即向控制单元壳体6a的内部敞开的开口部进行覆盖的方式安装。
构成收纳于控制单元6的内部的电路网等的电子部件以及噪声过滤器、电容器等大型电气部件在电动机7驱动时发热。此外,电动机7自身也在驱动时发热。因此,在控制单元壳体6a的内部内置有散热器等散热构件,由上述发热产生的热量还经由散热器或者直接向构成电动机7的电动机构成构件导热。
在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被驱动的车辆运转时,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的内部的空气由于上述发热而膨胀,反之在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停止的车辆停止运转时,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的温度降低而使其内部的空气收缩,相对于外部空气成为负压。其结果是,使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产生呼吸作用。此外,当在车辆的最下方装设有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时,可能会由于车辆行驶过道路的积水部位时等而使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整体浸水。
由于上述第二呼吸装置22使控制单元壳体6a的内部与电动机外壳7a的内部连通,因此能进行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的上述呼吸作用。此外,由于第二呼吸装置22包括具有防水性的过滤器22b,因此即使水浸入第二呼吸装置22的中空突出部22a的内部,也能够防止上述水浸入控制单元壳体6a的内部。
第二呼吸装置22的呼吸口最好配置于控制单元壳体6a中的壳体壁部6b的尽可能上方,以尽量减少水、尘埃等。此外,通过使第二呼吸装置22的中空突出部22a在轴向上形成得较长,能进一步减少水、尘埃等浸入。另外,通过将第二呼吸装置22配置于控制单元壳体6a的圆筒状的外周面部的顶部附近而不设于壳体壁部6b,也能使该第二呼吸装置22存在于更高的位置。此外,第二呼吸装置的呼吸口也可以配置于比第一呼吸装置的呼吸口在垂直方向上更高的位置。
在电动机7中,存在例如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定子的外周面与电动机外壳7a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在控制单元6的内部,控制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各种电气线、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驱动电动机7的驱动电路等安装于基板、中继构件、散热器等,在基板、中继构件、散热器以及控制单元壳体6a相互之间存在较多的空间。因此,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的内部的上述间隙和空间作为与上述第一呼吸装置15和第二呼吸装置22连通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的内部的通风路径发挥作用。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包括作为电动机侧呼吸装置的第一呼吸装置和作为控制单元侧呼吸装置的第二呼吸装置,因此即使对电动机自身和控制单元自身实施了防水对策,并且对电动机和控制单元的结合部实施了防水对策,也能维持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呼吸功能。此外,在实施方式一中,第一呼吸装置和第二呼吸装置分别包括具有防水性的过滤器,因此能确保电动动力转向装置整体的防水功能。此外,能通过由第一呼吸装置和第二呼吸装置产生的呼吸功能,防止由对电动机自身和控制单元自身实施的防水对策产生的防水功能以及由对电动机和控制单元的结合部实施的防水对策产生的防水功能劣化。
另外,虽然在以上的说明中包括作为电动机侧呼吸装置的第一呼吸装置和作为控制单元侧呼吸装置的第二呼吸装置这二者,但是由于仅通过任意一方的呼吸装置就能确保呼吸功能,因此也可以仅设置任意一方的呼吸装置。
此外,由于比第一呼吸装置15沾水的可能性高,因此优选将第二呼吸装置22配置于比第一呼吸装置15高的位置。
实施方式二
接着对实施方式二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二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包括:作为电动机侧呼吸装置的第一呼吸装置以及作为控制单元侧呼吸装置的第二呼吸装置,将第二呼吸装置的呼吸功能设得比第一呼吸装置的呼吸功能高。其他结构和动作与实施方式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相同。
当对上述第一呼吸装置15和第二呼吸装置22进行比较时,所配置的外部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即,第一呼吸装置15连通的通风路径从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的内部穿过齿轮单元8和齿条轴单元2向外部连通。另一方面,第二呼吸装置22连通的通风路径从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的内部向外部空气扩展,与第一呼吸装置15的呼吸阻力和压力损耗相比,第二呼吸装置的呼吸阻力和压力损耗较小。因此,与提高第一呼吸装置15的呼吸功能相比,更容易提高第二呼吸装置22的呼吸功能。
因此,根据实施方式二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实施使第二呼吸装置22的呼吸功能可靠地比第一呼吸装置15的呼吸功能高的对策。作为提高第二呼吸装置22的呼吸功能的具体对策,可以得到以下对策:使第二呼吸装置22的防水性的过滤器22b的通气性比第一呼吸装置15的防水性的过滤器15b的通气性高,或者使第二呼吸装置22的防水性的过滤器22b的直径比第一呼吸装置15的防水性的过滤器15b的直径大,或者使第二呼吸装置22的贯通孔部的直径比第一呼吸装置15的贯通孔部的直径大,或者将上述对策任意组合。
另外,与呼吸功能的高低无关,第二呼吸装置22沾水的可能性比第一呼吸装置15沾水的可能性高,因此优选将第二呼吸装置22配置于比第一呼吸装置15高的位置。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二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包括:作为电动机侧呼吸装置的第一呼吸装置以及作为控制单元侧呼吸装置的第二呼吸装置,将第二呼吸装置的呼吸功能设得比第一呼吸装置的呼吸功能高,因此能确保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呼吸功能并提高呼吸功能。
实施方式三
接着对实施方式三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进行说明。图5是实施方式三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在图5中,在不包括防水性的支承轴承12的电动机相反侧的侧面部,在输出轴11与外壳壁部7b的轴承安装部7b1之间安装有油封部18。油封部18由例如氟树脂制作的密封唇18a、外周金属圈18b、内周金属圈18c构成,通过外周金属圈18b和内周金属圈18c夹持密封唇18a的外周缘部。密封唇18a的内周面与输出轴11的外周面紧密接触并在该外周面上滑动。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确保了支承轴承12的周边部的防水功能。
在支承轴承12和油封部18的径向外侧,在电动机外壳7a的外壳壁部7b设有凹部15c,在该凹部15c的中央部设有贯通孔部15a。具有防水性的过滤器15b以覆盖贯通孔部15c的电动机相反侧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凹部15c的内部。虽然使电动机外壳7a的外壳壁部7b中的轴承安装部7b1的轴向长度比支承轴承12大,但是由于能在第一呼吸装置15的轴向(图的左右方向)上形成富余空间,因此能使贯通孔部15a的电动机侧的开口部的内径比安装有过滤器15b的电动机相反侧的开口部小。
由于第一呼吸装置15的呼吸阻力由防水性的过滤器15b以及贯通孔部15a的电动机相反侧的开口部的内径确定,因此即使电动机侧的开口部的内径变小,呼吸阻力也不会改变。能够通过减小贯通孔部15a的电动机侧的开口部的内径来在不会降低呼吸阻力的情况下防止异物向贯通孔部15a混入。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三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通过油封部18确保输出轴11的周边部的防水,从而在起到由第一呼吸装置15的贯通孔部15a的长度产生的烟囱效果以及防止异物混入的效果的同时,能在不降低呼吸阻力的情况下,减少水向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0的浸入路径,从而能提高防水性。
本申请记载有各种各样的例示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但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各种各样的特征、方式以及功能并不局限于应用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能单独或以各种组合的方式应用于实施方式。因此,未被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被设想在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例如,包含对至少一个构成要素进行变形的情况、追加的情况或省略的情况,还包含将至少一个构成要素抽出并与其它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组合的情况。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申请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可以利用于汽车等车辆的领域。
符号说明
1 方向盘
2 齿条轴单元
3 转矩传感器
4 小齿轮
5 车轮
6 控制单元
6a 控制单元壳体
6b 壳体壁部
7 电动机
7a 电动机外壳
7b 外壳壁部
7b1 轴承安装部
8 齿轮单元
10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11 输出轴
11a 输出轴齿轮
12 支承轴承
14 凹槽
15 第一呼吸装置
15a 贯通孔部
15c 凹部
18 油封
18a 密封唇
18b 外周金属圈
18c 内周金属圈
15b、22b 过滤器
20 电源连接器
20a 车辆侧电源连接器
20b 电源线束
20d1、20d2 电源连接端子
21 信号连接器
21a 车辆侧信号连接器
21b 信号线束
21d 信号连接端子
22 第二呼吸装置
22a 中空突出部
23 电气部件收纳部
101 转向轴
131、132、133、134 电动机固定部
161、162、163 控制单元固定部
171、172 控制单元固定用突出部。

Claims (8)

1.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包括:电动机,该电动机产生与车辆的驾驶员所施加的转向转矩相对应的辅助转矩;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和所述控制单元一体地结合,所述电动机经由齿轮单元安装于所述车辆,所述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包括电动机外壳,该电动机外壳在内部收纳有电动机构成构件,该电动机外壳的轴向一端部封闭且轴向另一端部敞开,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单元壳体,该控制单元壳体在内部收纳有控制装置构成构件,该控制单元壳体的轴向一端部敞开且轴向另一端部封闭,
所述电动机外壳的所述轴向另一端部和所述控制单元壳体的所述轴向一端部保持防水功能而相互结合,
所述电动机外壳的一端部保持防水功能而与所述齿轮单元相互结合,
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保持防水性能而向所述电动机外壳的外部伸出,
所述电动机外壳包括基于所述电动机外壳和所述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的压力变动来进行呼吸作用的呼吸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外壳包括具有防水功能的支承轴承,该支承轴承将所述输出轴支承为旋转自如,
所述电动机外壳经由O形环与所述齿轮单元结合,
所述呼吸装置配置于所述O形环与所述支承轴承之间且相对于所述输出轴配置于垂直方向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控制单元壳体包括基于所述电动机外壳和所述控制单元中的至少一方的内部的压力变动来进行呼吸作用的呼吸装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于所述控制单元壳体的所述呼吸装置构成为具有比设于所述电动机外壳的所述呼吸装置的呼吸功能高的呼吸功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轴承包括支承外圈和支承内圈,
在所述电动机外壳与所述支承外圈之间插入有O形环,
在所述支承内圈与所述支承外圈之间安装有密封构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包括与所述支承轴承的电动机相反侧的侧面接触的油封。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于所述控制单元壳体的呼吸装置由设于所述控制单元壳体的贯通孔和覆盖该贯通孔的开口部的防水性的过滤器构成,
设于所述电动机外壳的呼吸装置由设于所述电动机外壳的贯通孔和覆盖该贯通孔的开口部的防水性的过滤器构成。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动力转向装置配置于比所述车辆的齿条轴靠近车辆的下方的位置。
CN201880093385.7A 2018-05-22 2018-05-22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Active CN1121189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9585 WO2019224899A1 (ja) 2018-05-22 2018-05-22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8998A true CN112118998A (zh) 2020-12-22
CN112118998B CN112118998B (zh) 2022-10-14

Family

ID=68616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3385.7A Active CN112118998B (zh) 2018-05-22 2018-05-22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0220B2 (zh)
EP (1) EP3798094B1 (zh)
JP (1) JP6968272B2 (zh)
CN (1) CN112118998B (zh)
WO (1) WO20192248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14717B3 (de) * 2017-08-23 2018-12-20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Antriebsbauteil
JP7331687B2 (ja) * 2019-12-25 2023-08-23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操舵装置
US20230058881A1 (en) * 2019-12-30 2023-02-23 Nissan Motor Co., Ltd. Electric motor uni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73920A1 (en) * 2002-03-14 2003-09-1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EP1449742A2 (en) * 2003-02-21 2004-08-25 Showa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JP2008184043A (ja) * 2007-01-30 2008-08-14 Nsk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0021494A1 (de) * 2010-05-26 2011-12-01 Thyssenkrupp Presta Ag Elektrische Servolenkung mit Entlüftung
CN103204179A (zh) * 2012-01-13 2013-07-17 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 动力转向装置
CN104852528A (zh) * 2014-02-18 2015-08-19 株式会社电装 旋转电机
CN105818856A (zh) * 2016-05-20 2016-08-03 阜新德尔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用电液泵
US20170225707A1 (en) * 2016-02-05 2017-08-10 Denso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7416013A (zh) * 2016-03-29 2017-12-01 株式会社昭和 动力传递机构和转向装置
CN107672669A (zh) * 2017-11-13 2018-02-09 吉林大学 一种全解耦线控转向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83778B (en) * 1985-12-06 1989-10-11 Trw Cam Gears Ltd A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gear assembly
JP2002079950A (ja) 2000-09-08 2002-03-19 Unisia Jecs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5132165A (ja) * 2003-10-29 2005-05-26 Nsk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938398B2 (ja) * 2006-09-27 2012-05-23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モータ
JP2009184492A (ja) 2008-02-06 2009-08-20 Nsk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396228B2 (ja) 2015-02-05 2018-09-2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FR3039492B1 (fr) * 2015-07-31 2019-05-24 Jtekt Europe Dispositif de direction assistee avec calculateur deporte sous la cremaillere
JP6601127B2 (ja) * 2015-10-08 2019-11-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JP6837257B2 (ja) * 2016-09-02 2021-03-03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684190B2 (ja) 2016-09-02 2020-04-2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7208248A1 (de) * 2017-05-16 2018-11-2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omechanische Kraftfahrzeuglenkung
JP6863875B2 (ja) * 2017-10-27 2021-04-21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73920A1 (en) * 2002-03-14 2003-09-1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EP1449742A2 (en) * 2003-02-21 2004-08-25 Showa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JP2008184043A (ja) * 2007-01-30 2008-08-14 Nsk Ltd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0021494A1 (de) * 2010-05-26 2011-12-01 Thyssenkrupp Presta Ag Elektrische Servolenkung mit Entlüftung
CN103204179A (zh) * 2012-01-13 2013-07-17 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 动力转向装置
CN104852528A (zh) * 2014-02-18 2015-08-19 株式会社电装 旋转电机
US20170225707A1 (en) * 2016-02-05 2017-08-10 Denso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7416013A (zh) * 2016-03-29 2017-12-01 株式会社昭和 动力传递机构和转向装置
CN105818856A (zh) * 2016-05-20 2016-08-03 阜新德尔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用电液泵
CN107672669A (zh) * 2017-11-13 2018-02-09 吉林大学 一种全解耦线控转向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98094A1 (en) 2021-03-31
US11970220B2 (en) 2024-04-30
CN112118998B (zh) 2022-10-14
EP3798094A4 (en) 2021-05-26
EP3798094B1 (en) 2023-10-11
US20210237794A1 (en) 2021-08-05
JP6968272B2 (ja) 2021-11-17
JPWO2019224899A1 (ja) 2021-02-18
WO2019224899A1 (ja) 2019-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68947B2 (en) Power steering system
CN112118998B (zh)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06329797B (zh) 驱动设备
CN109643938B (zh) 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US20150115754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KR101619860B1 (ko) 압력보정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제어장치 모듈
US10117347B2 (en) Accommodation device for electronic parts
JP6053896B1 (ja) 制御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
CN109643929B (zh) 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12118999B (zh)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US6809454B2 (en) Motor having brush holder with communication hole
JP2013067254A (ja) 車両
JP5853930B2 (ja) 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WO2020008605A1 (ja) 呼吸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790580B2 (ja) 電子部品収容ケース
JP2002250430A (ja) 自動変速機電子制御ユニットのブリーザ構造
KR100194169B1 (ko) 액츄에이터 장치
JP5284061B2 (ja) モータ
JP2008208648A (ja) 筐体の浸水検知構造
CN210609941U (zh) 一种防尘防水的车载终端
JP2002331829A (ja) パワーウインド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