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3938B - 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3938B
CN109643938B CN201780052873.9A CN201780052873A CN109643938B CN 109643938 B CN109643938 B CN 109643938B CN 201780052873 A CN201780052873 A CN 201780052873A CN 109643938 B CN109643938 B CN 1096439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conversion
heat dissipation
circuit unit
conversion circuit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28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3938A (zh
Inventor
金泽拓朗
滨田启二
元田晴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43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3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39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39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2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solid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 embedded in, or arranged in contact with, the stator or rotor, e.g. heat b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3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 B62D5/0406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including housing for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57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features of the drive means as such
    • B62D5/046Controlling the m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2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solid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 embedded in, or arranged in contact with, the stator or rotor, e.g. heat bridges
    • H02K9/223Heat bridg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2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solid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 embedded in, or arranged in contact with, the stator or rotor, e.g. heat bridges
    • H02K9/227Heat sink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436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在电动马达的旋转轴(23)的与输出部相反的一侧的马达壳体(11)的端面部(15),形成有至少使在电源电路部(17)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16)产生的热传递到马达壳体(11)的散热部(15A)(15B)。另外,在旋转轴周围的端面部安装有具有弹性功能部件(36)的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利用弹性功能部件(36)将电力转换电路部(16)推压、保持于散热部。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在电源电路部(17)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16)产生的热传递到马达壳体(11)的端面部(15),从而可以省略散热部件而缩短轴向的长度。并且,由于利用弹性功能部件(36)将电力转换电路部(16)推压、保持于散热部,因此可以省略固定螺栓而使电力转换电路部(16)小型化。

Description

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尤其涉及内置有电子控制装置的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工业机械领域中,通过电动马达来驱动机械系控制构件,最近开始采用将由对电动马达的旋转速度、转矩进行控制的半导体元件等构成的电子控制部一体地装配于电动马达的所谓机电一体型的电动驱动装置。
作为机电一体型的电动驱动装置的例子,例如在汽车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构成为,检测通过驾驶员操作方向盘而转动的转向轴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转矩,并基于该检测值来驱动电动马达使其向与转向轴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从而产生转向辅助转矩。为了控制该电动马达,电子控制部(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设置于动力转向装置。
作为以往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例如,日本特开2015-134598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是已知的。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由电动马达部和电子控制部构成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而且,电动马达部的电动马达收纳于由铝合金等制成的具有筒部的马达壳体,安装有电子控制部的电子器件的基板收纳于配置在马达壳体的轴向的输出轴的相反侧的ECU壳体。被收纳在ECU壳体的内部的基板具备:电源电路部、具有对电动马达进行驱动控制的MOSFET或者IGBT等那样的功率开关元件的电力转换电路部、以及对功率开关元件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部,功率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子和电动马达的输入端子经由母线电连接。
而且,经由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连接器端子组装体从电源向收容于ECU壳体的电子控制部供给电力,另外,从检测传感器类部件向上述电子控制部供给运转状态等检测信号。连接器端子组装体作为盖体发挥功能,以将形成于ECU壳体的开口部堵塞的方式与电子控制部连接,另外,利用固定螺栓固定在ECU壳体的外表面。
另外,作为其他的将电子控制装置一体化的电动驱动装置,电动制动器、各种液压控制用的电动液压控制器等是已知的,但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为代表进行说明。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345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由于配置在汽车的发动机室内,因此,需要小型地构成。尤其是最近在汽车的发动机室内存在较多地设置废气对策设备、安全对策设备等辅机类的倾向,包括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在内的各种辅机类要求尽可能小型化、减少零件数量。
另外,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结构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尤其是用于将电源电路部、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向外部散失的散热部件配置在马达壳体和ECU壳体之间。因此,存在轴向的长度与散热部件的量相应地额外变长的倾向。另外,构成电源电路部和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电气部件的发热量大,在进行小型化的情况下,需要将该热高效地向外部散失。因此,正在寻求一种能够尽量缩短轴向的长度并且能够将电源电路部和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高效地向外部散失的电动驱动装置。
并且,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结构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电力转换电路部由利用合成树脂封装而成的功率模块构成,该功率模块成为利用固定螺栓固定于散热部件的形态。因此,存在功率模块的形状与安装该固定螺栓的区域相应地变大而阻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小型化的课题。
另外,除此之外,由于利用固定螺栓将功率模块固定于散热部件,因此,也存在如下课题:与固定螺栓相应的零件数量增加,并且,供固定螺栓拧入的螺栓孔的加工、由固定螺栓进行的固定作业等的加工工时、组装工时也增加而导致制造单价增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尽量缩短轴向的长度并且可以将电源电路部和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高效地向外部散失、进而可以使电力转换电路部小型化的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电动马达的旋转轴的与输出部相反的一侧的马达壳体的端面部,形成至少使在电源电路部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产生的热传递到马达壳体的散热部,并且,在旋转轴周围的端面部安装具有弹性功能部件的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利用弹性功能部件将电力转换电路部推压、保持于散热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在电源电路部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产生的热传递到马达壳体的端面部,从而可以省略散热部件而缩短轴向的长度。另外,由于马达壳体具有足够的热容量,因此,可以将电源电路部和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高效地向外部散失。并且,由于利用弹性功能部件将电力转换电路部推压、保持于散热部,因此,可以省略用于固定电力转换电路部的固定螺栓,可以使电力转换电路部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应用本发明的一例的转向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马达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在轴向上剖开图4所示的马达壳体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将电力转换电路部载置于图4所示的马达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将电源电路部载置于图4所示的马达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控制电路部载置于图4所示的马达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在轴向上剖开组装好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电子控制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的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图9所示的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的外观侧面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概念中在其范围内也包括各种变形例和应用例。
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前,使用图1对作为应用本发明的一例的转向装置的结构进行简单说明。
首先,对用于使汽车的前轮转向的转向装置进行说明。转向装置1如图1所示构成。在与未图示的方向盘连结的转向轴2的下端设置有未图示的小齿轮,该小齿轮与在车身左右方向上较长的未图示的齿条啮合。在该齿条的两端连结有用于使前轮向左右方向转向的转向横拉杆3,齿条被齿条壳体4覆盖。而且,在齿条壳体4和转向横拉杆3之间设置有橡胶保护罩5。
为了辅助对方向盘进行转动操作时的转矩而设置有电动动力转向装置6。即,设置有对转向轴2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转矩进行检测的转矩传感器7,并设置有:基于转矩传感器7的检测值经由齿轮10对齿条施加转向辅助力的电动马达部8、以及对配置于电动马达部8的电动马达进行控制的电子控制装置(ECU)部9。电动动力转向装置6的电动马达部8的输出轴侧的外周部的三个部位经由未图示的螺栓与齿轮10连接,在电动马达部8的与输出轴相反的一侧设置有电子控制部9。
在电动动力转向装置6中,当通过操作方向盘而使转向轴2向任一个方向转动操作时,转矩传感器7检测该转向轴2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转矩,控制电路部基于该检测值对电动马达的驱动操作量进行运算。基于该运算出的驱动操作量,通过电力转换电路部的功率开关元件驱动电动马达,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以向与操作方向相同的方向驱动转向轴2的方式转动。输出轴的转动经由齿轮10从未图示的小齿轮向未图示的齿条传递,使汽车转向。这些结构、作用已经众所周知,因此,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结构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尤其是用于将电源电路部、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向外部散失的散热部件配置在马达壳体和ECU壳体之间。因此,存在轴向的长度与散热部件的量相应地额外变长的倾向。另外,构成电源电路部和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电气部件的发热量大,在小型化的情况下需要将该热高效地向外部散失。因此,正在寻求一种能够尽量缩短轴向的长度并且能够将电源电路部和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高效地向外部散失的电动驱动装置。
另外,为了利用固定螺栓将功率模块固定于散热部件而需要在功率模块上安装固定螺栓的区域,功率模块会大型化。若功率模块大型化,则会阻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小型化,无法向发动机室内高效地搭载。另外,也会产生如下课题:与固定螺栓相应地零件数量增加,并且,供固定螺栓拧入的螺栓孔的加工、由固定螺栓进行的固定作业等的加工工时、组装工时也增加而导致制造单价增高。
鉴于这样的背景,本实施方式提出了下述那样的结构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如下结构:在电动马达的旋转轴的与输出部相反的一侧的马达壳体的端面部,形成至少使在电源电路部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产生的热传递到马达壳体的散热部。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通过使在电源电路部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产生的热传递到马达壳体的端面部,从而可以省略散热部件而缩短轴向的长度。另外,由于马达壳体具有足够的热容量,因此,可以将电源电路部和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高效地向外部散失。
进而采用如下结构:在旋转轴周围的端面部安装具有弹性功能部件的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利用弹性功能部件朝向散热部侧推压电力转换电路部,从而将电力转换电路部推压、保持于散热部。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由于利用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的弹性功能部件将电力转换电路部推压、保持于散热部侧,因此,可以省略固定螺栓而使电力转换电路部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以省略固定螺栓,因此,可以减少与固定螺栓相应的零件数量,而且也可以省略供固定螺栓拧入的螺栓孔的加工、由固定螺栓进行的固定作业,能够降低制造单价。
以下,使用图2至图11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图3是将图2所示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结构部件分解而从倾斜方向观察的图,图4至图8是表示按照各结构部件的组装顺序组装各结构部件后的状态的图,图9至图11是说明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的结构的图。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适当引用各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构成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电动马达部8由马达壳体11以及该马达壳体11所收纳的未图示的电动马达构成,所述马达壳体11由铝合金等制成并具有筒部,电子控制部9由配置在马达壳体11的轴向的输出轴的相反侧的、由铝合金等制成的金属罩12、以及该金属罩12所收纳的未图示的电子控制部构成。
马达壳体11和金属罩12在其相向端面通过粘接剂、熔敷或固定螺栓一体地固定。金属罩12的内部的收纳空间所收纳的电子控制部由生成所需的电源的电源电路部、具有由对电动马达部8的电动马达进行驱动控制的MOSFET或者IGBT等构成的功率开关元件的电力转换电路、以及对该功率开关元件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部构成,功率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子和电动马达的线圈输入端子经由母线电连接。
在金属罩12的端面,利用固定螺栓固定有连接器端子组装体13。连接器端子组装体13具备:电力供给用的连接器端子形成部13A、检测传感器用的连接器端子形成部13B、以及将控制状态向外部设备送出的控制状态送出用的连接器端子形成部13C。而且,金属罩12所收纳的电子控制部,经由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电力供给用的连接器端子形成部13A从电源被供给电力,另外,从检测传感器类部件经由检测传感器用的连接器端子形成部13B供给运转状态等检测信号,当前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控制状态信号经由控制状态送出用的连接器端子形成部13C被送出。
图3示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6的分解立体图。在马达壳体11的内部嵌合有圆环状的铁制的侧面磁轭(未图示),在该侧面磁轭内收纳有电动马达(未图示)。电动马达的输出部14经由齿轮对齿条施加转向辅助力。另外,由于电动马达的具体结构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马达壳体11由铝合金制成,作为将在电动马达产生的热、在后述的电源电路部和电力转换电路部产生的热向外部大气放出的散热部件发挥功能。由电动马达和马达壳体11构成电动马达部。
在电动马达部的输出部14的相反侧的马达壳体11的端面部15,安装有电子控制部EC。电子控制部EC由电力转换电路部16、电源电路部17以及控制电路部18构成。马达壳体11的端面部15与马达壳体11一体形成,但除此之外也可以仅将端面部15分体形成并通过螺栓、焊接与马达壳体11一体化。
在此,电力转换电路部16、电源电路部17、控制电路部18构成冗余系统,构成主电子控制部和副电子控制部的双重系统。另外,通常使主电子控制部和副电子控制部一起作为标准的电子控制部发挥功能,在一方的电子控制部产生异常、故障时,在另一方的电子控制部利用一半的能力来控制、驱动电动马达。在该情况下,电动马达的能力成为一半,但所谓“自我保护功能”得以确保。
因此,主电子控制部和副电子控制部的热被传递到马达壳体11。
但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并未采用,但也存在如下情形:利用主电子控制部来控制、驱动电动马达,在主电子控制部产生异常、故障时,切换到副电子控制部来控制、驱动电动马达。因此,来自主电子控制部的热被传递到马达壳体11,在主电子控制部产生异常、故障时,主电子控制部停止而副电子控制部工作,来自副电子控制部的热被传递到马达壳体11。
电子控制部EC由控制电路部18、电源电路部17、电力转换电路部16以及连接器端子组装体13构成,朝向从端面部15侧离开的方向,按照电力转换电路部16、电源电路部17、控制电路部18、连接器端子组装体13的顺序配置。控制电路部18生成对电力转换电路部16的开关元件进行驱动的控制信号,由微型计算机、周边电路等构成。电源电路部17向电力转换电路部16供给电源,由电容器、线圈、开关元件等构成。电力转换电路部16对在电动马达的线圈中流动的电力进行调整,由构成三相的上下臂的开关元件等构成。
在电子控制部EC中发热量多的主要是电力转换电路部16、电源电路部17,电力转换电路部16、电源电路部17的热从由铝合金构成的马达壳体11散失。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如下结构:在电动马达的旋转轴的端部侧的马达壳体11的端面部,安装有弹性功能部件36和具有作为防水通气功能部件的防水通气膜44的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利用形成于该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的弹性功能部件36,朝向形成于马达壳体11的端面的散热部侧推压电力转换电路部16,从而将电力转换电路部16推压、保持于散热部。另外,利用防水通气膜44防止水分通过并允许空气、水蒸气通过,从而抑制电子控制部的收纳空间的内压变动,进而抑制水分向电子控制部的收纳空间的侵入。另外,关于这些结构将在后面论述。
在控制电路部18和金属罩12之间,设置有由合成树脂构成的连接器端子组装体13,与车辆蓄电池(电源)、外部的未图示的其他控制装置连接。当然,该连接器端子组装体13不言而喻与电力转换电路部16、电源电路部17、控制电路部18电连接。
金属罩12具备收纳电力转换电路部16、电源电路部17、控制电路部18并将它们水密性地密封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熔敷而固定于马达壳体11。该金属罩12由金属制成,因此,也一并具备将通过电力转换电路部16、电源电路部17等产生的热向外部散失的功能。
接着,基于图4至图8对各结构部件的结构和组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图4示出马达壳体11的外观,图5示出其轴向截面。在图4、图5中,马达壳体11由形成为筒状的形态的侧周面部11A、将侧周面部11A的一端堵塞的端面部15、以及将侧周面部11A的另一端堵塞的端面部19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壳体11是有底圆筒状,侧周面部11A和端面部15一体地形成。另外,端面部19具备盖的功能,在将电动马达收纳于侧周面部11A后将侧周面部11A的另一端堵塞。
如图5所示,在侧周面部11A的内部,嵌合有在铁芯上卷绕有线圈20的定子21,埋设有永磁铁的转子22能够旋转地收纳在该定子21的内部。旋转轴23固定于转子22,一端成为输出部14,另一端成为用于检测旋转轴23的旋转相位、转速的旋转检测部24。在旋转检测部24设置有永磁铁,贯穿设置于端面部15的通孔25而向外部突出。另外,通过由未图示的GMR元件等构成的感磁部来检测旋转轴23的旋转相位、转速。
回到图4,在位于旋转轴23的与输出部14相反的一侧的端面部15的面上,形成有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的电力转换电路部16、电源电路部17的散热区域15A、15B。在端面部15的四个角部,一体地直立设置有基板固定凸部26,在内部形成有螺纹孔。基板固定凸部26为了将后述的控制电路部18的基板固定而设置。另外,在从后述的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15A直立设置的基板固定凸部26上,形成有在轴向上与也在后面论述的电源用散热区域15B相同高度的基板承接部27。该基板承接部27用于载置后述的电源电路部17的玻璃环氧基板31。
形成端面部15的与旋转轴23正交的径向的平面区域被一分为二。一个形成安装电力转换电路部16的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15A,另一个形成安装电源电路部17的电源用散热区域15B。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15A形成为面积比电源用散热区域15B的面积大。因为如上所述采用了双重系统,因此,为了确保电力转换电路部16的设置面积而如上所述构成。
而且,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15A和电源用散热区域15B朝向轴向(旋转轴23延伸的方向)具有高度不同的台阶。即,在电动马达的旋转轴23的方向上观察时,电源用散热区域15B形成为在离开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15A的方向上具有台阶。该台阶被设定为如下长度:在设置电力转换电路部16后设置电源电路部17的情况下,电力转换电路部16和电源电路部17分别不干涉。
在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15A形成有三个细长的矩形的突状散热部28。该突状散热部28用于设置后述的双重系统的电力转换电路部16。另外,突状散热部28在电动马达的旋转轴23的方向上观察时向从电动马达离开的方向突出地延伸。
另外,电源用散热区域15B为平面状,用于设置后述的电源电路部17。因此,突状散热部28作为将在电力转换电路部16产生的热传递到端面部15的散热部发挥功能,电源用散热区域15B作为将在电源电路部17产生的热传递到端面部15的散热部发挥功能。另外,突状散热部28可以省略,在该情况下,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15A作为将在电力转换电路部16产生的热传递到端面部15的散热部发挥功能。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壳体11的端面部15中,可以省略散热部件而缩短轴向的长度。另外,由于马达壳体11具有足够的热容量,因此,可以将电源电路部17和电力转换电路部16的热高效地向外部散失。
接着,图6示出将电力转换电路部16设置于突状散热部28的状态。如图6所示,在形成于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15A的突状散热部28的上部,设置有由双重系统构成的电力转换电路部16。构成电力转换电路部16的开关元件载置于由铜等金属构成的引线框架,构成为容易散热。而且,包含开关元件以及引线框架在内由合成树脂封装化。在电力转换电路部16和突状散热部28之间涂敷有传热性润滑脂,容易将电力转换电路部16的热传递到突状散热部28。
因此,电力转换电路部16成为与突状散热部28热连接的结构。因此,可以使在开关元件产生的热高效地传递到突状散热部28。另外,也如图3所示,电力转换电路部16利用安装于旋转轴23的端部的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的弹性功能部件36朝向突状散热部28侧被推压、保持。
被传递到了突状散热部28的热向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15A扩散,进而被传递到马达壳体11的侧周面部11A而向外部散热。在此,如上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16的轴向的高度比电源用散热区域15B的高度低,因此,不会与后述的电源电路部17干涉。
接着,图7示出从电力转换电路部16之上设置有电源电路部17的状态。如图7所示,在电源用散热区域15B的上部设置有电源电路部17。构成电源电路部17的电容器29、线圈30等载置于玻璃环氧基板31。电源电路部17也采用双重系统,由图可知,分别对称地形成有由电容器29、线圈30等构成的电源电路。
该玻璃环氧基板31的电源用散热区域15B侧的面,以与电源用散热区域15B接触的方式固定于端面部15。固定方法如图7所示,利用未图示的固定螺栓固定在设置于基板固定凸部26的基板承接部27的螺纹孔中。另外,利用未图示的固定螺栓也固定在设置于电源用散热区域15B的螺纹孔中。
另外,由于电源电路部17由玻璃环氧基板31形成,因此,可以双面安装。而且,在玻璃环氧基板31的电源用散热区域15B侧的面上,安装有由未图示的GMR元件、其检测电路等构成的旋转相位、转速检测部,与设置于旋转轴23的旋转检测部24协作来检测旋转轴23的旋转相位、转速。
这样,玻璃环氧基板31以与电源用散热区域15B接触的方式固定,因此,可以使在电源电路部17产生的热高效地传递到电源用散热区域15B。被传递到了电源用散热区域15B的热向马达壳体11的侧周面部11A扩散而传热并向外部散热。在此,通过在玻璃环氧基板31和电源用散热区域15B之间夹设传热性好的粘接剂、散热润滑脂、散热片中的任一个,可以进一步提高传热性能。
接着,图8示出从电源电路部17之上设置有控制电路部18的状态。如图8所示,在电源电路部17的上部设置有控制电路部18。构成控制电路部18的微型计算机32、周边电路33载置于玻璃环氧基板34。控制电路部18也采用双重系统,由图可知,分别对称地形成有由微型计算机32、周边电路33构成的控制电路。另外,微型计算机32、周边电路33也可以设置在玻璃环氧基板34的电源电路部17侧的面上。
该玻璃环氧基板34如图8所示,利用未图示的固定螺栓固定在设置于基板固定凸部26的顶部的螺栓孔中,电源电路部17的玻璃环氧基板31和控制电路部18的玻璃环氧基板34之间成为配置图7所示的电源电路部17的电容器29、线圈30等的空间。
接着,基于图9至图11对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图9中,电子控制部EC与马达壳体11的端面部15相邻地配置,通过被金属罩12覆盖,从而在由金属罩12和端面部15形成的收纳空间Sh中收纳有电子控制部EC。
而且,在旋转轴23的与输出部14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固定有磁铁保持部37,进而在其中收纳、固定有构成旋转检测部24的永磁铁(传感器磁铁)38。该旋转轴23的端部、磁铁保持部37、永磁铁38越过马达壳体11的端面部15向电子控制部EC侧延伸。在配置在电子控制部EC侧的电源电路部17的玻璃环氧基板31的马达壳体11侧的面上,固定有GMR元件那样的具有感磁功能的磁传感器39,通过永磁铁38的旋转来检测旋转轴23的旋转相位等。
在磁铁保持部37以及永磁铁38的外周侧,相互隔开间隔地固定有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由图可知,该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形成为具备圆形的中空壁面部和底面壁部的中空有底形状(所谓杯状的形态)。利用图10、图11对其进行说明。另外,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以覆盖永磁铁38以及磁铁保持部37的外周面的方式,通过压入或粘接等固定方法牢固地固定在形成于端面部15的固定孔40中。
固定孔40在形成在端面部15的中央附近的供旋转轴23贯穿的通孔41的外侧周围形成为圆形,在固定孔40的内周侧通过压入或粘接等固定方法固定有形成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的中空部的外侧周面42。在通孔41中夹设有滚珠轴承45,旋转轴23能够旋转地轴支承于该滚珠轴承45。因此,在马达壳体11的内部和电子控制部EC的内部形成的收纳空间Sh基本上成为被端面部15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水密性地隔离的形态。
如图10、图11所示,在作为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的中空壁面部的外侧周面42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大致矩形的弹性功能部件36。弹性功能部件36具备分别隔开90°间隔地配置在三个方向上的弹性施加部36A,这些弹性施加部36A具备将图6所示的也分别隔开90°间隔地配置在三个方向上的电力转换电路部16呈弹性地朝向突状散热部28侧推压的功能。
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由铝合金、合成树脂等形成为中空有底形状的杯状,在其外侧周面42形成有弹性功能部件36。弹性功能部件36既可以对弹簧钢板等具备弹性功能的材料进行冲压而形成,也可以利用未图示的弹簧对具有刚性的金属板赋予弹性功能并将电力转换电路部16呈弹性地朝向突状散热部28侧推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弹性施加部36A由3根梳齿状(或者叉状)的弹性片36P构成,以在电力转换电路部16的长度方向上位于大致均等间隔的方式将彼此的间隔确定为大致相同的长度。由此,可以使从电力转换电路部16施加于突状散热部28的表面压力更均匀化而提高散热性。另外,弹性片36P的数量是任意的,只要确定适当的根数即可。
另外,电力转换电路部16利用形成于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的弹性功能部件36的弹性片30P朝向突状散热部28侧呈弹性地被推压、保持,该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安装于旋转轴23周围的端面部15。
由此,不再需要在电力转换电路部16上安装固定螺栓的区域,因此,可以使电力转换电路部小型化,所以,可以抑制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大型化。并且,由于不使用固定螺栓,因此,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并且,由于不需要供固定螺栓拧入的螺栓孔的加工、由固定螺栓进行的固定作业,因此,也能够降低制造单价。
并且,在马达壳体11的内部与电子控制部EC之间需要确保透气性以抑制由温度变动引起的内压变动。但是,若采用利用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将马达壳体11的内部与电子控制部EC的收纳空间Sh隔离的形态,则会导致马达壳体11的内部和电子控制部EC的收纳空间Sh丧失透气性。
因此,若在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上形成使马达壳体11的内部和电子控制部EC的收纳空间Sh通气的通气孔,则侵入到了马达壳体11内的水分也侵入到电子控制部EC的收纳空间Sh侧的可能性增高,假设水分侵入到电子控制部EC的收纳空间Sh,则会导致电子电路产生故障。
于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的底面壁部35T形成使马达壳体11的内部和电子控制部EC的收纳空间Sh通气的通气孔43,并且,在该通气孔43配置作为防水通气功能部件的防水通气膜44。防水通气膜44是具备空气、水蒸气通过但水分不通过这样的防水性以及透气性双方的功能的防水通气膜。该防水通气膜44例如可以通过将对聚四氟乙烯进行拉伸加工而成的薄膜与聚氨基甲酸乙酯聚合物复合化来制作。
因此,马达壳体11的内部经由通孔41、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的内部空间、防水通气膜44而与电子控制部EC的收纳空间Sh流体连接,所以,可以利用设置于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的通气孔43的防水通气膜44来确保马达壳体11的内部与电子控制部EC之间的通气,并且,可以避免侵入到了马达壳体11内的水分也侵入到电子控制部EC侧的现象。
接着,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连接器端子组装体13与电力转换电路部16、电源电路部17、控制电路部18连接,进而如图2所示,通过金属罩12水密性地密封电力转换电路部16、电源电路部17、控制电路部18。由此,完成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组装。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形成于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15A的突状散热部28的上部设置有电力转换电路部16。因此,可以使在电力转换电路部16的开关元件产生的热高效地传递到突状散热部28。进而,被传递到了突状散热部28的热向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15A扩散,并传递到马达壳体11的侧周面部11A而向外部散热。
同样地,在电源用散热区域15B的上部设置有电源电路部17。载置有电源电路部17的电路元件的玻璃环氧基板31的电源用散热区域15B侧的面,以与电源用散热区域15B接触的方式固定于端面部15。因此,可以使在电源电路部17产生的热高效地传递到电源用散热区域15B。被传递到了电源用散热区域15B的热向马达壳体11的侧周面部11A扩散而传热并向外部散热。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通过至少使在电源电路部17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16产生的热传递到马达壳体11的端面部15,从而可以省略散热部件而缩短轴向的长度。另外,由于马达壳体11具有足够的热容量,因此,可以将电源电路部和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高效地向外部散失。
另外,电力转换电路部16利用安装于旋转轴23周围的端面部15的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的弹性功能部件36,朝向突状散热部28侧呈弹性地被推压、保持。由此,不再需要在电力转换电路部16上安装固定螺栓的区域,因此,可以使电力转换电路部小型化,所以,可以抑制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大型化。并且,由于不使用固定螺栓,因此,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并且,由于不需要供固定螺栓拧入的螺栓孔的加工、由固定螺栓进行的固定作业,因此,也能够降低制造单价。
并且,可以利用设置于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35的通气孔43的防水通气膜44来确保马达壳体11的内部与电子控制部EC之间的通气,并且,可以避免侵入到了马达壳体11内的水分也侵入到电子控制部EC侧的现象。
如上所述,本发明采用如下结构:在电动马达的旋转轴的与输出部相反的一侧的马达壳体的端面部,形成有至少使在电源电路部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产生的热传递到马达壳体的散热部。由此,通过使在电源电路部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产生的热传递到马达壳体的端面部,从而可以省略散热部件而缩短轴向的长度。另外,由于马达壳体具有足够的热容量,因此,可以将电源电路部和电力转换电路部的热高效地向外部散失。并且,由于利用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的弹性功能部件将电力转换电路部朝向散热部侧推压、保持,因此,可以省略将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的固定螺栓而使电力转换电路部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包含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例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已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可以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替换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在某实施例的结构上增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针对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可以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替换。
作为基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装置,例如可考虑以下所述的方案。
即,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在其一个方案中具备马达壳体和电子控制部,所述马达壳体收纳有驱动机械系控制构件的电动马达,所述电子控制部配置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的与输出部相反的一侧的所述马达壳体的端面部侧,并具有用于驱动所述电动马达的控制电路部、电源电路部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在所述马达壳体的所述端面部侧形成有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以及电源用散热区域,在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设置有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在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设置有所述电源电路部,在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以及所述电源电路部产生的热向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以及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散失,并且,在所述旋转轴周围的所述端面部安装有具有弹性功能部件的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利用所述弹性功能部件将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推压、保持于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
在所述电动驱动装置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形成为具备中空壁面部和底面壁部的中空有底形状,所述中空壁面部被压入到在贯穿所述马达壳体的所述端面部的所述旋转轴的周围形成的固定孔中,并且,所述弹性功能部件从所述中空壁面部的外周面在径向上以推压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的方式延伸。
在另一优选方案中,在所述电动驱动装置的任一方案中,所述弹性功能部件具备多个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以在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位于大致均等间隔的方式确定彼此的间隔。
在又一优选方案中,在所述电动驱动装置的任一方案中,形成在所述马达壳体的所述端面部的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观察时,形成为在离开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的方向上具有台阶。
在又一优选方案中,在所述电动驱动装置的任一方案中,在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形成有突状散热部,所述突状散热部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观察时沿从所述电动马达离开的方向延伸。
在又一优选方案中,在所述电动驱动装置的任一方案中,所述电子控制部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观察时在从所述电动马达离开的方向上,按照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所述电源电路部、所述控制电路部的顺序配置。
另外,作为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例如可考虑以下所述的方案。
即,所述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在其一个方案中具备: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基于来自对转向轴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转矩进行检测的转矩传感器的输出,对转向轴施加转向辅助力;马达壳体,所述马达壳体收纳有所述电动马达;以及电子控制部,所述电子控制部配置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的与输出部相反的一侧的所述马达壳体的端面部侧,并具有用于驱动所述电动马达的控制电路部、电源电路部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在所述马达壳体的所述端面部形成有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以及电源用散热区域,在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设置有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在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设置有所述电源电路部,在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以及所述电源电路部产生的热,经由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以及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向所述马达壳体散失,并且,在所述旋转轴周围的所述端面部安装有具有弹性功能部件的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利用所述弹性功能部件将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推压、保持于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
在所述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形成为具备中空壁面部和底面壁部的中空有底形状,所述中空壁面部被压入到在贯穿所述马达壳体的所述端面部的所述旋转轴的周围形成的固定孔中,并且,所述弹性功能部件从所述中空壁面部的外周面在径向上以推压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的方式延伸。
在另一优选方案中,在所述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任一方案中,所述弹性功能部件具备多个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以在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位于大致均等间隔的方式确定彼此的间隔。
在又一优选方案中,在所述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任一方案中,形成在所述马达壳体的所述端面部的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观察时,形成为在离开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的方向上具有台阶。
在又一优选方案中,在所述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任一方案中,在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形成有突状散热部,所述突状散热部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观察时沿从所述电动马达离开的方向延伸。
在又一优选方案中,在所述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任一方案中,所述电子控制部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观察时在从所述电动马达离开的方向上,按照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所述电源电路部、所述控制电路部的顺序配置。

Claims (12)

1.一种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马达壳体和电子控制部,所述马达壳体收纳有驱动机械系控制构件的电动马达,所述电子控制部配置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的与其输出部相反的一侧的所述马达壳体的端面部侧,并具有用于驱动所述电动马达的控制电路部、电源电路部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
在所述马达壳体的所述端面部侧形成有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以及电源用散热区域,在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设置有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在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设置有所述电源电路部,
在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产生的热向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散失,在所述电源电路部产生的热向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散失,并且,
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围的所述端面部安装有具有弹性功能部件的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利用所述弹性功能部件将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推压、保持于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
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形成为具备中空壁面部和底面壁部的中空有底形状,以覆盖设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检测部的方式固定于在贯穿所述马达壳体的所述端面部的所述旋转轴的周围形成的固定孔中,并且,所述弹性功能部件从所述中空壁面部的外周面在径向上以推压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的方式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的所述中空壁面部通过压入或者粘接而固定于所述固定孔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功能部件具备多个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以在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位于大致均等间隔的方式确定彼此的间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所述马达壳体的所述端面部的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观察时,形成为在离开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的方向上具有台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形成有突状散热部,所述突状散热部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观察时沿从所述电动马达离开的方向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控制部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观察时在从所述电动马达离开的方向上,按照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所述电源电路部、所述控制电路部的顺序配置。
7.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基于来自对转向轴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转矩进行检测的转矩传感器的输出,对转向轴施加转向辅助力;
马达壳体,所述马达壳体收纳有所述电动马达;以及
电子控制部,所述电子控制部配置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的与其输出部相反的一侧的所述马达壳体的端面部侧,并具有用于驱动所述电动马达的控制电路部、电源电路部以及电力转换电路部,
在所述马达壳体的所述端面部形成有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以及电源用散热区域,在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设置有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在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设置有所述电源电路部,
在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产生的热,经由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向所述马达壳体散失,在所述电源电路部产生的热,经由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向所述马达壳体散失,并且,
在所述旋转轴的周围的所述端面部安装有具有弹性功能部件的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利用所述弹性功能部件将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推压、保持于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
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形成为具备中空壁面部和底面壁部的中空有底形状,以覆盖设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检测部的方式固定于在贯穿所述马达壳体的所述端面部的所述旋转轴的周围形成的固定孔中,并且,所述弹性功能部件从所述中空壁面部的外周面在径向上以推压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的方式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固定部件的所述中空壁面部通过压入或者粘接而固定于所述固定孔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功能部件具备多个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以在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位于大致均等间隔的方式确定彼此的间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所述马达壳体的所述端面部的所述电源用散热区域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观察时,形成为在离开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的方向上具有台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力转换用散热区域形成有突状散热部,所述突状散热部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观察时沿从所述电动马达离开的方向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控制部在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上观察时在从所述电动马达离开的方向上,按照所述电力转换电路部、所述电源电路部、所述控制电路部的顺序配置。
CN201780052873.9A 2016-09-02 2017-07-31 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Active CN1096439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1428 2016-09-02
JP2016171428A JP6837257B2 (ja) 2016-09-02 2016-09-02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CT/JP2017/027589 WO2018042988A1 (ja) 2016-09-02 2017-07-31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3938A CN109643938A (zh) 2019-04-16
CN109643938B true CN109643938B (zh) 2021-04-23

Family

ID=61300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2873.9A Active CN109643938B (zh) 2016-09-02 2017-07-31 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26355B2 (zh)
JP (1) JP6837257B2 (zh)
KR (1) KR102143728B1 (zh)
CN (1) CN109643938B (zh)
DE (1) DE112017004432T5 (zh)
WO (1) WO20180429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79870B2 (ja) * 2017-09-07 2021-06-02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7377797B2 (ja) * 2017-11-28 2023-11-10 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モーター
KR102536589B1 (ko) * 2018-05-15 2023-05-25 에이치엘만도 주식회사 전동 구동 제어 장치
EP3798094B1 (en) * 2018-05-22 2023-10-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WO2019235077A1 (ja) 2018-06-06 2019-12-12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電動駆動装置
JP7054650B2 (ja) * 2018-06-14 2022-04-14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20008605A1 (ja) * 2018-07-05 2020-01-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呼吸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20048351A (ja) * 2018-09-20 2020-03-2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車両搭載機器のアクチュエータ
WO2020075307A1 (ja) 2018-10-12 2020-04-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ゲート装置、ゲート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JP7261603B2 (ja) * 2019-02-13 2023-04-20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7406931B2 (ja) * 2019-07-11 2023-12-28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作業機
JP7428489B2 (ja) * 2019-08-05 2024-02-06 カヤバ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DE112020004706T5 (de) * 2019-09-30 2022-06-30 Nidec Corporation Motoreinheit
TWM594850U (zh) * 2019-11-25 2020-05-01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風扇模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1172A (zh) * 2003-03-06 2004-09-22 ��Ħ��������ʽ���� 内装驱动电路的伺服马达
CN102017374A (zh) * 2008-06-13 2011-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定位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76451A (ja) * 2003-12-09 2005-06-3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2009189179A (ja) * 2008-02-07 2009-08-20 Calsonic Kansei Corp モータ装置
WO2010135361A1 (en) 2009-05-18 2010-11-25 Aspen Motion Technologies, Inc. D/B/A Pentair Technical Products Water-resistant electric motor
JP5529477B2 (ja) * 2009-09-18 2014-06-2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動圧縮機
JP6457256B2 (ja) 2013-12-19 2019-01-23 日本電産エレシス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用のモータ駆動装置
US10236750B2 (en) 2014-02-14 2019-03-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with a built-in control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assist steering system
JP6119631B2 (ja) 2014-02-18 2017-04-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JP6361396B2 (ja) 2014-09-16 2018-07-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制御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
JP6056827B2 (ja) 2014-09-30 2017-01-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制御装置
JP6026048B1 (ja) * 2015-01-23 2016-11-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用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
JP6540986B2 (ja) 2015-01-26 2019-07-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JP6350375B2 (ja) 2015-04-17 2018-07-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JP6540393B2 (ja) 2015-09-03 2019-07-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減速機付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1172A (zh) * 2003-03-06 2004-09-22 ��Ħ��������ʽ���� 内装驱动电路的伺服马达
CN102017374A (zh) * 2008-06-13 2011-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定位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38879A (ko) 2019-04-09
CN109643938A (zh) 2019-04-16
JP2018038218A (ja) 2018-03-08
DE112017004432T5 (de) 2019-06-19
WO2018042988A1 (ja) 2018-03-08
US10826355B2 (en) 2020-11-03
JP6837257B2 (ja) 2021-03-03
KR102143728B1 (ko) 2020-08-11
US20190199175A1 (en) 2019-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3938B (zh) 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11845921B (zh) 电动驱动装置
CN109983674B (zh) 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09964392B (zh) 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07444479B (zh) 电动驱动装置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09643929B (zh) 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11052570B (zh) 电动驱动装置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10892616B (zh) 电动驱动装置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10710087A (zh) 电动驱动装置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JP6864029B2 (ja) 電動駆動装置
US20210323600A1 (en) Electric drive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CN113412571A (zh) 电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8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