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5875B - 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5875B
CN112105875B CN201880092858.1A CN201880092858A CN112105875B CN 112105875 B CN112105875 B CN 112105875B CN 201880092858 A CN201880092858 A CN 201880092858A CN 112105875 B CN112105875 B CN 1121058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evaporator
heat transfer
condenser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285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05875A (zh
Inventor
前田刚志
石桥晃
伊东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105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5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05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58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24F1/30Refrigerant piping for use inside the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7Resuming operation, e.g. after power outages; Emergency star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12Inflammable refriger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1Geometry problems, e.g. for reducing siz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7Size red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8Optimization, e.g. high integration of refrigeration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由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和蒸发器而成的制冷剂回路,其中,采用包含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在内的制冷剂作为在所述制冷剂回路循环的制冷剂,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减压器搭载于相同的单元,在所述单元内,将所述蒸发器配置成使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和所述减压器的制冷剂出口的直线距离比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和所述减压器的制冷剂出口的直线距离短。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循环装置,该制冷剂回路由制冷剂配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和蒸发器而成。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提出有在室外机的内部具有热交换器、送风机、压缩机和气液分离装置等的空调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装置由分隔壁将室外机的内部隔成两个空间。在室外机的内部,在一个空间中配置着热交换器和送风机。另外,在另一个空间中配置着压缩机和气液分离装置等。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421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要求制冷循环装置中使用的制冷剂向GWP(全球变暖系数)小的制冷剂转换。另一方面,这样的制冷剂大多具有可燃性,要求减少制冷剂的填充量等制冷剂泄漏时的对策。但是,若减少制冷剂的填充量,就无法满足所希望的运转效率。也就是说,存在难以兼顾制冷剂填充量的减少和所希望的COP(性能系数)的实现的问题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得到既能够减少包含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在内的制冷剂的填充量又能够实现所希望的COP的制冷循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由制冷剂配管连接着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和蒸发器,其中,采用包含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在内的制冷剂作为在所述制冷剂回路循环的制冷剂,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减压器搭载于相同的单元,在所述单元内,将所述蒸发器配置成: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和所述减压器的制冷剂出口的直线距离,比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和所述减压器的制冷剂出口的直线距离短。
发明效果
本发明将蒸发器配置成使连接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和减压器的制冷剂出口的直线距离比连接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和减压器的制冷剂出口的直线距离短。因此,能够缩短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与减压器的制冷剂出口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既能够减少包含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在内的制冷剂的填充量又能够实现所希望的COP。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的侧视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的侧视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冷凝器的侧视图。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冷凝器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冷凝器的侧视图。
图1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
图1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
图2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
图2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
图2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
图2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际不同。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的构成部件是相同或相当的构成部件,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通用的。而且,说明书全文所示出的构成要素的方式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于这些记载。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将空调装置作为制冷循环装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能够将制冷循环装置适用于制冷装置或供热水装置等具有热交换器的其他装置。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所示,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10。制冷剂回路10具有压缩机1、冷凝器2、减压器3和蒸发器4。压缩机1、冷凝器2、减压器3和蒸发器4由制冷剂配管依次连接成环状而供制冷剂循环。
制冷循环装置采用包括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在内的制冷剂,作为在制冷剂回路10循环的制冷剂。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是例如作为自然制冷剂的烃(HC)系的带燃烧性的制冷剂(R290或R1270等)、或以它们为主成分的混合制冷剂。
压缩机1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将其排出。压缩机1能够由例如旋转压缩机、涡旋压缩机、螺旋压缩机或往复压缩机等构成。冷凝器2对制冷剂和作为热交换流体的一个例子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凝器2能够由翅管型热交换器构成。减压器3对在制冷剂回路10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并使其膨胀。减压器3由例如电子式膨胀阀或感温式膨胀阀等构成。蒸发器4对制冷剂和作为热交换流体的一个例子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蒸发器4能够由翅管型热交换器构成。
在冷凝器2附设有冷凝器侧送风机5。冷凝器侧送风机5向冷凝器2供给作为热交换流体的一个例子的空气。在蒸发器4附设有蒸发器侧送风机6。蒸发器侧送风机6向蒸发器4供给作为热交换流体的一个例子的空气。冷凝器侧送风机5和蒸发器侧送风机6能够由例如具有多个叶片的螺旋桨风扇构成。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的侧视图。
如图2所示,蒸发器4具有多个翅片41和多个传热管42。多个翅片41形成为平板状,隔开间隔地并行配置。空气在多个翅片41之间流通。多个传热管42相互平行地排列配置并安装于多个翅片41。多个传热管42在内部具有制冷剂流路。多个传热管42是与制冷剂流路的轴正交的截面具有扁平形状的扁平管。多个传热管42配置成使截面的扁平形状的长轴沿着空气的流通方向。
多个传热管42的一方端部与第1集管51相连,另一方端部与第2集管52相连。第1集管51使从流入口51a流入的制冷剂分别分支到多个传热管42。第2集管52使分别从多个传热管42流入的制冷剂合流并从流出口52a流出。
接下来,对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和制冷剂的流动进行说明。
通过驱动压缩机1而从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冷凝器2。在冷凝器2,在流入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冷凝而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
从冷凝器2送出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在减压器3的作用下成为低压的液体制冷剂,流入蒸发器4。在蒸发器4,在流入的液体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液体制冷剂蒸发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从蒸发器4送出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1,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从压缩机1排出。以下,反复该循环。
图3和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和图4表示从上面观察单元的各结构的配置。另外,在图3和图4中,用虚线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省略一部分结构的图示。
如图3所示,压缩机1、减压器3和蒸发器4搭载于单元100内。单元100是例如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另外,在单元100形成有供空气流通的风路,从蒸发器侧送风机6送风的空气通过蒸发器4。另外,单元100具有由分隔壁101划分出来的第一室110。压缩机1和第2集管52配置于第一室110。另外,单元100除了具有第一室110之外,还具有由分隔壁102划分出来的第二室120。减压器3和第1集管51配置于第二室120。蒸发器4在单元100内配置于第一室110与第二室120之间的空间。
如图4所示,在单元100内,将蒸发器4配置成使连接蒸发器4的制冷剂入口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的直线距离L1比连接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的直线距离L2短。蒸发器4的制冷剂入口是指传热管4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42a。另外,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是指传热管4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42b。采用图4,对直线距离L1和直线距离L2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的侧视图。
如图5所示,直线距离L1是指用直线连接多个传热管4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42a中的与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的距离最长的端部42a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的距离。直线距离L2是指用直线连接多个传热管4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42b中的与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的距离最长的端部42b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直线距离L1和直线距离L2不限于图5所示。例如,也可以将用直线连接多个传热管4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42a中的与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的距离最短的端部42a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的距离作为直线距离L1。另外,也可以将用直线连接多个传热管4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42b中的与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的距离最短的端部42b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的距离作为直线距离L2。
再次参照图4。在单元100内,将蒸发器4配置成使连接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的直线距离L3比连接蒸发器4的制冷剂入口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的直线距离L4短。蒸发器4的制冷剂入口是指传热管4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42a。另外,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是指传热管4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42b。采用图6,对直线距离L3和直线距离L4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制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的侧视图。
如图6所示,直线距离L3是指用直线连接多个传热管4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42b中的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的距离最长的端部42b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的距离。直线距离L4是指用直线连接多个传热管4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42a中的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的距离最长的端部42a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直线距离L3和直线距离L4不限于图6所示。例如,也可以将用直线连接多个传热管4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42b中的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的距离最短的端部42b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的距离作为直线距离L3。另外,也可以将用直线连接多个传热管4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42a中的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的距离最短的端部42a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的距离作为直线距离L4。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中,采用包含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在内的制冷剂,作为在制冷剂回路10循环的制冷剂。蒸发器4和减压器3搭载于相同的单元100,在单元100内,将蒸发器4配置成:使连接蒸发器4的制冷剂入口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的直线距离L1比连接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的直线距离L2短。
因此,与直线距离L1为直线距离L2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蒸发器4的制冷剂入口与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由此,与直线距离L1为直线距离L2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制冷剂配管内的液体制冷剂的量。因此,既能够减少包含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在内的制冷剂的填充量又能够实现所希望的COP。另外,通过缩短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与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能够抑制液体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压缩机1搭载于单元100,在单元100内,将蒸发器配置成:使连接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的直线距离L3比连接蒸发器4的制冷剂入口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的直线距离L4短。
因此,与直线距离L3为直线距离L4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由此,与直线距离L3为直线距离L4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制冷剂配管内的气体制冷剂的量。因此,既能够减少包含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在内的制冷剂的填充量又能够实现所希望的COP。另外,通过缩短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与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能够抑制气体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实施方式2.
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需要说明的是,图7表示从上面观察单元的各结构的配置。另外,在图7中,用虚线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
如图7所示,蒸发器4将多个传热管42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排列配置成2列。另外,排列配置成2列的多个传热管42以沿着单元100的侧面的方式在俯视下弯曲成L字型地配置。
以下,将排列配置于远离蒸发器侧送风机6的位置的多个传热管42称为第一列的传热管42,将排列配置于靠近蒸发器侧送风机6的位置的多个传热管42称为第二列的传热管4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排列配置2列的传热管42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3个以上的任意的列数。
第1集管51设置于多个传热管42的各列,分别由制冷剂配管而与减压器3相连。第2集管52设置于多个传热管42的各列,分别由制冷剂配管而与压缩机1相连。从减压器3流出的制冷剂分别流入2个第1集管51。另外,从2个第2集管52分别流出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1。也就是说,蒸发器4是供流入了排列配置成2列的多个传热管42的制冷剂并行流动的并流型的蒸发器。
压缩机1和2个第2集管52配置于第一室110。另外,减压器3和2个第1集管51配置于第二室120。蒸发器4在单元100内配置于第一室110与第二室120之间的空间。
本实施方式2的蒸发器4配置成:使第一列的传热管42和第二列的传热管42各自的直线距离L1比直线距离L2短。采用图8,对直线距离L1和直线距离L2进行说明。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需要说明的是,图8表示从上面观察单元的各结构的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省略一部分的结构的图示。
如图8所示,将蒸发器4配置成:使连接第一列的传热管4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42a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的直线距离L1-1,比连接第一列的传热管4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42b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的直线距离L2-1短。另外,将蒸发器4配置成:使连接第二列的传热管4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42a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的直线距离L1-2,比连接第二列的传热管4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42b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的直线距离L2-2短。
另外,本实施方式2的蒸发器4配置成:使第一列的传热管42和第二列的传热管42各自的直线距离L3比直线距离L4短。采用图9,对直线距离L3和直线距离L4进行说明。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需要说明的是,图9表示从上面观察单元的各结构的配置。
如图9所示,将蒸发器4配置成:使连接第一列的传热管42的制冷剂出口的端部42b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的直线距离L3-1,比连接第一列的传热管4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42a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的直线距离L4-1短。另外,将蒸发器4配置成:使连接第二列的传热管42的制冷剂出口的端部42b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的直线距离L3-2,比连接第二列的传热管4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42a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的直线距离L4-2短。
通过以上那样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缩短蒸发器4的制冷剂入口与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另外,能够缩短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由此,既能够减少包含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在内的制冷剂的填充量又能够实现所希望的COP。
实施方式3.
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和2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和2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0表示从上面观察单元的各结构的配置。另外,在图10中,用虚线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
如图10所示,蒸发器4将多个传热管42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排列配置成2列。另外,排列配置成2列的多个传热管42以沿着单元100的侧面的方式在俯视下弯曲成L字型地配置。
以下,将排列配置于远离蒸发器侧送风机6的位置的多个传热管42称为第一列的传热管42,将排列配置于靠近蒸发器侧送风机6的位置的多个传热管42称为第二列的传热管42。
第一列的传热管42的一方端部与第1集管51相连。第二列的传热管42的一方端部与第2集管52相连。另外,第一列的传热管42的另一方端部和第二列的传热管42的另一方端部分别由连接配管53相互连接。连接配管53由例如弯曲成U字状的U字管构成。从减压器3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1集管51。流入第1集管51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列的传热管42的制冷剂流路。从第一列的传热管42流出的制冷剂经由连接配管53而向第二列的传热管42流入。向第二列的传热管42流入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列的传热管42的制冷剂流路后向第2集管52流入。从第2集管52流出的制冷剂向压缩机1流入。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3的蒸发器4,第一列的传热管4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42a是蒸发器4的制冷剂入口。另外,第二列的传热管4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42b是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
压缩机1、减压器3、第1集管51和第2集管52配置于第一室110。另外,连接配管53配置于第二室120。蒸发器4在单元100内配置于第一室110与第二室120之间的空间。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1表示从上面观察单元的各结构的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中,省略一部分的结构的图示。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3的蒸发器4在单元100内配置成:使连接第一列的传热管42的端部42a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的直线距离L1,比连接第二列的传热管42的端部42b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的直线距离L2短。
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2表示从上面观察单元各结构的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中,省略一部分的结构的图示。
如图12所示,蒸发器4在单元100内配置成:使连接第二列的传热管42的端部42b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的直线距离L3,比连接第一列的传热管42的端部42a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的直线距离L4短。
通过以上那样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缩短蒸发器4的制冷剂入口与减压器3的制冷剂出口3a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另外,能够缩短蒸发器4的制冷剂出口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入口1a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由此,既能够减少包含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在内的制冷剂的填充量又能够实现所希望的COP。
实施方式4.
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3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3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冷凝器的侧视图。
如图13所示,冷凝器2具有多个翅片21和多个传热管22。多个翅片21形成为平板状,隔开间隔地并行配置。空气在多个翅片21之间流通。多个传热管22相互平行地排列配置并安装于多个翅片21。多个传热管22在内部具有制冷剂流路。多个传热管22是与制冷剂流路的轴线正交的截面具有扁平形状的扁平管。多个传热管22配置成使截面的扁平形状的长轴沿着空气的流通方向。
多个传热管22的一方端部与第3集管31相连,另一方端部与第4集管32相连。第3集管31使从流入口31a流入的制冷剂分别分支到多个传热管22。第4集管32使分别从多个传热管22流入的制冷剂合流并从流出口32a流出。
图14和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4和图15表示从上面观察单元的各结构的配置。另外,在图14和图15中,用虚线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中,省略一部分结构的图示。
如图14所示,压缩机1、减压器3和冷凝器2搭载于单元200内。单元200是例如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另外,在单元200形成有供空气流通的风路,从冷凝器侧送风机5送风的空气通过冷凝器2。另外,单元200具有由分隔壁201划分出来的第一室210。压缩机1和第3集管31配置于第一室210。另外,单元200除了具有第一室210之外,还具有由分隔壁202划分出来的第二室220。减压器3和第4集管32配置于第二室220。冷凝器2在单元200内配置于第一室210与第二室220之间的空间。
如图15所示,在单元200内,将冷凝器2配置成:使连接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的直线距离L5,比连接冷凝器2的制冷剂入口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的直线距离L6短。冷凝器2的制冷剂入口是传热管2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22a。另外,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是传热管2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22b。采用图16,对直线距离L5和直线距离L6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冷凝器的侧视图。
如图16所示,直线距离L5是指用直线连接多个传热管2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22b中的与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的距离最长的端部22b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的距离。直线距离L6是指用直线连接多个传热管2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22a中的与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的距离最长的端部22a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直线距离L5和直线距离L6不限于图16所示。例如,也可以将用直线连接多个传热管2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22b中的与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的距离最短的端部22b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的距离作为直线距离L5。另外,也可以将用直线连接多个传热管2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22a中的与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的距离最短的端部22a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的距离作为直线距离L6。
再次参照图15。在单元200内,将冷凝器2配置成:使连接冷凝器2的制冷剂入口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的直线距离L7,比连接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的直线距离L8短。冷凝器2的制冷剂入口是指传热管2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22a。另外,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是指传热管2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22b。采用图17,对直线距离L7和直线距离L8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冷凝器的侧视图。
如图17所示,直线距离L7是指用直线连接多个传热管2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22a中的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的距离最长的端部22a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的距离。直线距离L8是指用直线连接多个传热管2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22b中的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的距离最长的端部22b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直线距离L7和直线距离L8不限于图17所示。例如,也可以将用直线连接多个传热管2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22a中的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的距离最短的端部22a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的距离作为直线距离L7。另外,也可以将用直线连接多个传热管2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22b中的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的距离最短的端部22b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的距离作为直线距离L8。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4中,采用包含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在内的制冷剂,作为在制冷剂回路10循环的制冷剂。冷凝器2和减压器3搭载于相同的单元200,在单元200内,将冷凝器2配置成:使连接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的直线距离L5,比连接冷凝器2的制冷剂入口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的直线距离L6短。
因此,与直线距离L5为直线距离L6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与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由此,与直线距离L5为直线距离L6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制冷剂配管内的液体制冷剂的量。因此,既能够减少包含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在内的制冷剂的填充量又能够实现所希望的COP。另外,通过缩短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与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能够抑制液体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4中,压缩机1搭载于单元200,在单元200内,将蒸发器配置成:使连接冷凝器2的制冷剂入口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的直线距离L7,比连接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的直线距离L8短。
因此,与直线距离L7为直线距离L8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冷凝器2的制冷剂入口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由此,与直线距离L7为直线距离L8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制冷剂配管内的气体制冷剂的量。因此,既能够减少包含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在内的制冷剂的填充量又能够实现所希望的COP。另外,通过缩短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与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能够抑制气体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实施方式5.
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4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4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1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8表示从上面观察单元的各结构的配置。另外,在图18中,用虚线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
如图17所示,冷凝器2将多个传热管22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排列配置成2列。另外,排列配置成2列的多个传热管22以沿着单元200的侧面的方式在俯视下弯曲成L字型地配置。
以下,将排列配置于远离冷凝器侧送风机5的位置的多个传热管22称为第一列的传热管22,将排列配置于靠近冷凝器侧送风机5的位置的多个传热管22称为第二列的传热管2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排列配置2列传热管22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3个以上的任意的列数。
第3集管31设置于多个传热管22的各列,分别由制冷剂配管而与压缩机1相连。第4集管32设置于多个传热管22的各列,分别由制冷剂配管而与减压器3相连。从压缩机1流出的制冷剂分别流入2个第3集管31。另外,从2个第4集管32分别流出的制冷剂流入减压器3。也就是说,冷凝器2是供流入排列配置成2列的多个传热管22的制冷剂并行流动的并流型的蒸发器。
压缩机1和2个第3集管31配置于第一室210。另外,减压器3和2个第4集管32配置于第二室220。冷凝器2在单元200内配置于第一室210与第二室220之间的空间。
本实施方式5的冷凝器2配置成:使第一列的传热管22和第二列的传热管22各自的直线距离L5比直线距离L6短。采用图19,对直线距离L5和直线距离L6进行说明。
图1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8表示从上面观察单元的各结构的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9中,省略一部分的结构的图示。
如图19所示,将冷凝器2配置成:使连接第一列的传热管2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22b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的直线距离L5-1,比连接第一列的传热管2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22a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的直线距离L6-1短。另外,将冷凝器2配置成:使连接第二列的传热管2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22b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的直线距离L5-2,比连接第二列的传热管2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22a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的直线距离L6-2短。
另外,本实施方式5的冷凝器2配置成:使第一列的传热管22和第二列的传热管22各自的直线距离L7比直线距离L8短。采用图20,对直线距离L7和直线距离L8进行说明。
图2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0表示从上面观察单元的各结构的配置。
如图20所示,将冷凝器2配置成:使连接第一列的传热管22的制冷剂入口的端部22a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的直线距离L7-1,比连接第一列的传热管2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22b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的直线距离L8-1短。另外,将冷凝器2配置成:使连接第二列的传热管22的制冷剂入口的端部22a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的直线距离L7-2,比连接第二列的传热管2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22b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的直线距离L8-2短。
通过以上那样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4同样地,能够缩短冷凝器2的制冷剂入口与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另外,能够缩短冷凝器2的制冷剂入口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由此,既能够减少包含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在内的制冷剂的填充量又能够实现所希望的COP。
实施方式6.
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5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实施方式6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5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2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1表示从上面观察单元的各结构的配置。另外,在图21中,用虚线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
如图21所示,冷凝器2将多个传热管42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排列配置成2列。另外,排列配置成2列的多个传热管42以沿着单元200的侧面的方式在俯视下弯曲成L字型地配置。
以下,将配置于远离冷凝器侧送风机5的位置的多个传热管22称为第一列的传热管22,将配置于靠近冷凝器侧送风机5的位置的多个传热管22称为第二列的传热管22。
第一列的传热管22的一方端部与第4集管32相连。第二列的传热管22的一方端部与第3集管31相连。另外,第一列的传热管22的另一方端部和第二列的传热管22的另一方端部分别由连接配管33相互连接。连接配管33由例如弯曲成U字状的U字管构成。从压缩机1流出的制冷剂流入第3集管31。流入第3集管31的制冷剂通过第二列的传热管22的制冷剂流路。从第二列的传热管22流出的制冷剂经由连接配管33而向第一列的传热管22流入。向第一列的传热管22流入的制冷剂通过第一列的传热管22的制冷剂流路后向第4集管32流入。从第4集管32流出的制冷剂向减压器3流入。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6的冷凝器2,第二列的传热管22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22a是冷凝器2的制冷剂入口。另外,第一列的传热管22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22b是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
压缩机1、减压器3、第3集管31和第4集管32配置于第一室210。另外,连接配管33配置于第二室220。冷凝器2在单元200内配置于第一室210与第二室220之间的空间。
图2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2表示从上面观察单元的各结构的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2中,省略一部分的结构的图示。
如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6的冷凝器2在单元200内配置成:使连接第一列的传热管22的端部22b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的直线距离L5,比连接第二列的传热管22的端部22a和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的直线距离L6短。
图2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单元内的配置的概念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3表示从上面观察单元的各结构的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3中,省略一部分的结构的图示。
如图23所示,冷凝器2在单元200内配置成:使连接第二列的传热管22的端部22a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的直线距离L7,比连接第一列的传热管22的端部22b和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的直线距离L8短。
通过以上那样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4同样地,能够缩短冷凝器2的制冷剂出口与减压器3的制冷剂入口3b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另外,能够缩短冷凝器2的制冷剂入口与压缩机1的制冷剂出口1b之间的制冷剂配管的长度。由此,既能够减少包含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在内的制冷剂的填充量又能够实现所希望的COP。
附图标记说明
1压缩机、1a制冷剂入口、1b制冷剂出口、2冷凝器、3减压器、3a制冷剂出口、3b制冷剂入口、4蒸发器、5冷凝器侧送风机、6蒸发器侧送风机、10制冷剂回路、21翅片、22传热管、22a端部、22b端部、31第3集管、31a流入口、32第4集管、32a流出口、33连接配管、41翅片、42传热管、42a端部、42b端部、51第1集管、51a流入口、52第2集管、52a流出口、53连接配管、100单元、101分隔壁、102分隔壁、110第一室、120第二室、200单元、201分隔壁、202分隔壁、210第一室、220第二室。

Claims (9)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由制冷剂配管连接有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和蒸发器,其中,
采用包含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在内的制冷剂,作为在所述制冷剂回路循环的制冷剂;
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减压器搭载于相同的单元;
在所述单元内,将所述蒸发器配置成:使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和所述减压器的制冷剂出口的直线距离,比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和所述减压器的制冷剂出口的直线距离短,
所述单元具有配置有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室和配置有所述减压器的第二室;
所述蒸发器在所述单元内配置于所述第一室与所述第二室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在所述单元内,将所述蒸发器配置成:使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入口的直线距离,比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入口的直线距离短。
3.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由制冷剂配管连接有压缩机、冷凝器、减压器和蒸发器,其中,
采用包含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在内的制冷剂,作为在所述制冷剂回路循环的制冷剂;
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减压器搭载于相同的单元;
在所述单元内,将所述冷凝器配置成:使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和所述减压器的制冷剂入口的直线距离,比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和所述减压器的制冷剂入口的直线距离短,
所述单元具有配置有所述压缩机的第一室和配置有所述减压器的第二室;
所述冷凝器在所述单元内配置于所述第一室与所述第二室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在所述单元内,将所述冷凝器配置成:使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入口的直线距离,比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和所述压缩机的制冷剂入口的直线距离短。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蒸发器是扁平管热交换器,具有供制冷剂导通的扁平管和安装于所述扁平管的翅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是指所述扁平管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
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是指所述扁平管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冷凝器是扁平管热交换器,具有供制冷剂导通的扁平管和安装于所述扁平管的翅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入口是指所述扁平管的制冷剂入口侧的端部;
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出口是指所述扁平管的制冷剂出口侧的端部。
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中,
所述具有可燃性的制冷剂是作为自然制冷剂的烃系的制冷剂。
CN201880092858.1A 2018-05-17 2018-05-17 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1121058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9042 WO2019220585A1 (ja) 2018-05-17 2018-05-17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5875A CN112105875A (zh) 2020-12-18
CN112105875B true CN112105875B (zh) 2022-03-01

Family

ID=68540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2858.1A Active CN112105875B (zh) 2018-05-17 2018-05-17 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06431B2 (zh)
EP (2) EP3904786B1 (zh)
JP (1) JP6956866B2 (zh)
CN (1) CN112105875B (zh)
WO (1) WO2019220585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9295A (en) * 1997-02-13 1998-11-24 Frontier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Ltd. Refrigeration/heat pump module
CN102135297A (zh) * 2011-03-02 2011-07-27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CN202993405U (zh) * 2012-12-31 2013-06-12 泰铂(上海)实业有限公司 液压制冷、燃油制热工程车辆空调室外机
JP2013164233A (ja) * 2012-02-13 2013-08-22 Daikin Industries Ltd 冷凍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CN203823951U (zh) * 2011-11-30 2014-09-1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CN104930602A (zh) * 2015-06-16 2015-09-23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9420U (zh) 1986-07-24 1988-02-08
JPH11230626A (ja) 1998-02-12 1999-08-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1227822A (ja) 2000-02-17 2001-08-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冷凍空調装置
JP3661548B2 (ja) 2000-02-25 2005-06-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可燃性冷媒を用いた冷蔵庫
JP2001289534A (ja) 2000-04-07 2001-10-19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空調用ユニット
KR20050024880A (ko) 2003-09-05 2005-03-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저진동 에어컨 배관 구조
US20060042274A1 (en) * 2004-08-27 2006-03-02 Manole Dan M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charge of refrigerant there in
JP5217945B2 (ja) 2008-11-19 2013-06-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5661202B2 (ja) * 2012-01-11 2015-0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レートフィンチューブ式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冷凍空調システム
JP5673612B2 (ja) 2012-06-27 2015-02-1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4142138A (ja) 2013-01-24 2014-08-07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6599176B2 (ja) 2015-08-28 2019-10-30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ターボ冷凍装置
WO2017073087A1 (ja) * 2015-10-28 2017-05-04 八洋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蒸発式凝縮器およびこの蒸発式凝縮器を備えた冷凍システム
JP2017133813A (ja) * 2016-01-29 2017-08-0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TR201612430A2 (tr) * 2016-09-02 2018-03-21 Arcelik As Portati̇f i̇kli̇mlendi̇rme ci̇hazi
US9932817B1 (en) 2017-02-10 2018-04-03 Vierko Enterprises, LLC Tool and method for actively cooling downhole electronic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9295A (en) * 1997-02-13 1998-11-24 Frontier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Ltd. Refrigeration/heat pump module
CN102135297A (zh) * 2011-03-02 2011-07-27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CN203823951U (zh) * 2011-11-30 2014-09-1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JP2013164233A (ja) * 2012-02-13 2013-08-22 Daikin Industries Ltd 冷凍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CN202993405U (zh) * 2012-12-31 2013-06-12 泰铂(上海)实业有限公司 液压制冷、燃油制热工程车辆空调室外机
CN104930602A (zh) * 2015-06-16 2015-09-23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20585A1 (ja) 2019-11-21
US20210003325A1 (en) 2021-01-07
EP3904786A1 (en) 2021-11-03
EP3795927A4 (en) 2021-07-28
JPWO2019220585A1 (ja) 2021-02-25
JP6956866B2 (ja) 2021-11-02
EP3795927B1 (en) 2023-03-08
EP3795927A1 (en) 2021-03-24
US11506431B2 (en) 2022-11-22
EP3904786B1 (en) 2023-07-05
CN112105875A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89619B2 (en)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including heat exchang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6640579B2 (en) Laminated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US20100043475A1 (en) Co2 refrigerant system with booster circuit
JP2012237543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20140102131A1 (en) Outdoor unit of refrigeration system
EP4155646A1 (en) Heat exchanger, outdoor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WO2018138770A1 (ja) 熱源側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EP2578966B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and cooling and heating device
EP3569938A1 (en) Air conditioner
EP3604995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CN112105875B (zh) 制冷循环装置
US20220268525A1 (en) Heat transfer tube and heat exchanger
CN216592327U (zh)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US20190024954A1 (en) Heat Exchange System
AU2021229135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KR20170069522A (ko) 냉장고
US20230204297A1 (en)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hvac system
CN113614481A (zh) 热交换器以及空调机
US20240011648A1 (en)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for heat pump
CN210773626U (zh) 热交换器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WO2023233572A1 (ja)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10320741U (zh) 冷媒介质压缩系统
JP6974720B2 (ja)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装置
GB2596994A (en) Outdoor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Yin et al. Elements for the design of new generation of heat exchangers for transcritical CO2 heat pump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