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4173A - 定子承载平台及包含其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 - Google Patents

定子承载平台及包含其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4173A
CN112104173A CN202011060204.6A CN202011060204A CN112104173A CN 112104173 A CN112104173 A CN 112104173A CN 202011060204 A CN202011060204 A CN 202011060204A CN 112104173 A CN112104173 A CN 112104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tator
rotor
relatively
bod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02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睿颖
段冬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Ruiwang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Ruiwang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Ruiwang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Ruiwangda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602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41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4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417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7335 priority patent/WO2022068176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子承载平台及包含其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定子承载平台,其包括:至少三个座体,座体竖向叠置,处于最下方的座体配置为底座,处于最上方的座体配置为定子承载座,相邻座体之间相互连接,座体之间形成的连接方式包括: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连接、能绕竖向轴相对转动的连接、能相对左右移动的连接以及能相对上下移动的连接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调节装置,设置于座体之间,用于调节相邻座体之间的相对位置。采用上述的定子承载平台,能够根据实际装配情况对其上承载的定子进行多方位的调整,从而提高装配精度。

Description

定子承载平台及包含其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装配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定子承载平台及包含其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
背景技术
高速永磁电机具有转速高、电机尺寸相对较小、功率密度大、效率高等显著优点,与高速负载或原动机连接无需变速装置,因而克服了传统电机故障率高、维护困难等诸多缺点,因此高速永磁电机在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高速永磁电机的体积大、重量重,人工装配比较困难。为此,目前也出现有针对这类电机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通常包括一个定子承载平台以及一个转子固定装置,转子固定装置可以固定转子,定子承载平台可以承载定子,通过装入驱动机构来驱动定子承载平台和转子固定装置相对移动,使得转子装入定子当中。
高速永磁电机的转子表面具有极强的磁场,同时定转子间气隙小,在强磁场下,若转子和定子的同轴度达不到相应的精度,转子和定子的合装将会非常困难。而现有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大多依靠定子承载平台和转子固定装置对定子和转子进行一次性的定位。然而在具体的装配过程中,转子和定子本身加工尺寸可能出现偏差,同时受设备本身精度影响,导致转子和定子定位不准,影响装配的质量。而对于采用同一台合装机用于不同规格型号的电机的转定子合装场合,由于不同规格的电机的结构尺寸、重量不同,现有的合装机并不能很好的适配这种情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定子承载平台,能够根据实际装配情况对其上承载的定子进行多方位的调整,从而提高装配精度。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定子承载平台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定子承载平台,其包括:至少三个座体,所述座体竖向叠置,处于最下方的所述座体配置为底座,处于最上方的所述座体配置为定子承载座,相邻所述座体之间相互连接,所述座体之间形成的连接方式包括: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连接、能绕竖向轴相对转动的连接、能相对左右移动的连接以及能相对上下移动的连接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座体之间,用于调节相邻所述座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子承载平台,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定子承载于最上位的座体,通过调节装置调节所述座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定子多方位的位置调节。在装配转子和定子时,可根据实际具体的装配情况,通过定子承载平台实时调节定子的位置,以使定子于转子的同轴度达到装配要求,为实现转子和定子的高精度装配提供基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座体设置至少五个,所述座体之间形成的连接方式至少包括: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连接、能绕竖向轴相对转动的连接、能相对左右移动的连接以及能相对上下移动的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水平调节机构,设置于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两所述座体之间,用于调整两所述座体的相对位置以调节两所述座体的相对水平度;旋转调节机构,设置于能绕竖向轴相对转动的两所述座体之间,用于调整两所述座体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置;左右调节机构,设置于能相对左右移动的两所述座体之间,用于调整两所述座体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上下调节机构,设置于能相对上下移动的两所述座体之间,用于调整两所述座体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两所述座体之间配置为绕预定支点的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所述水平调节机构包括至少三个顶升器,所述顶升器设置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并用于顶升相对上侧的所述座体,所述顶升器具有顶升部,所述顶升部围绕相对上侧的所述座体的重心线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升器包括第一下顶升块、第一上顶升块以及顶升块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下顶升块活动连接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而能相对该所述座体水平移动,所述第一下顶升块上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上顶升块固定设置于相对上侧的所述座体,所述第一上顶升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适配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相互抵接并能相对滑动;所述顶升块驱动机构设置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下顶升块来回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旋转调节机构包括推动器、弹性复位器以及配合块;其中,所述推动器包括推动块以及推动块驱动机构,所述推动块活动连接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并能相对该座体水平移动,所述推动块驱动机构设置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并用于驱动所述推动块来回移动;所述弹性复位器设置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所述弹性复位器具有顶压部,所述顶压部能够弹性伸缩;所述配合块固定设置于相对上侧的所述座体,所述配合块夹持于所述推动块和所述顶压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右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丝杆、第一丝杆螺母以及第一丝杆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丝杆枢接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所述第一丝杆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丝杆螺母固定于相对上侧的所述座体,所述第一丝杆螺接于所述第一丝杆螺母;所述第一丝杆驱动机构设置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并用于驱使所述第一丝杆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下调节机构包括移动板、第二下顶升块、第二上顶升块以及移动板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移动板活动连接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而能相对该所述座体水平移动;所述第二下顶升块固定设置于所述移动板,所述第二下顶升块上设置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二上顶升块固定设置于相对上侧的所述座体,所述第二上顶升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斜面适配的第四斜面,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三斜面抵接配合并能相对滑动;所述移动板驱动机构设置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板来回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两所述座体之间通过球铰接结构连接;能绕竖向轴相对转动的两所述座体之间通过枢接结构连接;能相对左右移动的两所述座体之间通过第一滑动连接结构连接;能相对上下移动的两所述座体之间通过第二滑动连接结构连接;作为定子承载座的所述座体包括本体部以及定子定位固定机构,所述定子定位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部并用于定位及固定定子;所述定子定位固定机构包括定位座和固定机构,所述定位座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本体部,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定位所述定子的定位结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定位座并用于将所述定子固定于所述定位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用于将转子装入定子,其包括:机台;转子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所述转子能够前后设置地固定于所述转子固定装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定子承载平台,所述定子承载平台设置于所述机台;装入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用于驱动所述转子固定装置和所述定子承载平台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以使所述转子能装入所述定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装配定子和转子时,将定子固定于定子承载平台,将转子固定于转子固定装置,根据实际装配情况,通过定子承载平台调整定子与转子的同轴度,通过装入驱动装置,使得定子与转子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而将转子装入定子。通过上述定子承载平台的调整作用,可提高装配的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视觉检测装置,所述视觉检测装置包括若干前摄像头和若干后摄像头,所述定子的前后端预先加工有与所述定子的轴线同轴的内圆面或外圆面,所述前摄像头用于拍摄所述定子前端,所述后摄像头用于拍摄所述定子后端,所述视觉检测装置能通过所述前摄像头和所述后摄像头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处理获得所述定子前后端的所述内圆面或外圆面的圆心位置坐标;所述转子固定装置包括前座、后座以及座体驱动机构,所述前座和后座前后设置于所述机台,所述定子承载平台设置于所述前座和后座之间,所述前座和后座之间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前座上设置有前转子固定结构,所述后座上设置有后转子固定结构,所述前座和后座相互靠近后所述前转子固定结构和后转子固定结构可以夹持固定所述转子,所述座体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并用于驱使所述前座和后座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前转子固定结构和所述后转子固定结构中的之一包括卡盘,另一包括尾顶,所述尾顶能够绕预定支点上下旋转调整位置;所述前转子固定结构和/或所述后转子固定结构相对于对应所在的所述前座或后座的前后位置可以调整;所述定子承载平台活动连接于所述机台而能相对所述机台前后移动,所述装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定子承载平台来回移动;还包括转子升降装置,所述转子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所述转子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前座和后座之间,所述转子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台以及驱动所述升降台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台降下时,所述定子承载平台能移动到所述升降台的上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子承载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定子承载平台承载有定子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定子承载平台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定子承载平台中的最下位座体(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与图4所示座体(底座)相邻的座体(水平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仰看的立体视角);
图6为图5所示座体(水平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俯看的立体视角);
图7为与图6所示座体(水平调节座)相邻的座体(旋转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仰看的立体视角);
图8为图4、图5以及图7所示座体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7所示座体(旋转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俯看的立体视角);
图11为与图10所示座体(旋转调节座)相邻的座体(左右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4、图5、图7以及图11所示座体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最上位座体(定子承载座)的结构示意图(俯看的立体视角);
图14为图13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在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头架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定子承载平台100;座体110,本体部111,定位座112,定位结构1121,固定机构113;水平调节机构120,顶升器121,第一下顶升块122,第一斜面1221,第一上顶升块123,第二斜面1231,第二丝杆1241,第二丝杆螺母1242,第二丝杆驱动机构1243;旋转调节机构130,推动器131,推动块1311,推动块驱动机构1312,弹性复位器132,顶压部1321,配合块133;左右调节机构140,第一丝杆141,第一丝杆螺母142,第一丝杆驱动机构143;上下调节机构150,移动板151,第二下顶升块152,第三斜面1521,第二上顶升块153,第四斜面1531,移动板驱动机构154,第三丝杆1541,第三丝杆螺母1542,第三丝杆驱动机构1543;第一关节轴承161,第二关节轴承162,回转支承171,滑块部181,滑道182,导柱191,滑套192;
定子1,转子2;机台200;转子固定装置300,前座310,前转子固定结构311,后座320,后转子固定结构321;转子升降装置400,升降台410,升降驱动机构420;前摄像头510,后摄像头520,摄像头架530,滑轨540,紧固螺钉5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3,定子承载平台,其包括:五个座体110,座体110竖向叠置,处于最下方的座体110配置为底座,处于最上方的座体110配置为定子承载座,相邻座体110之间相互连接,座体110之间形成四种连接方式,连接方式包括: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连接、能绕竖向轴相对转动的连接、能相对左右移动的连接以及能相对上下移动的连接;水平调节机构120,设置于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两座体110之间,用于调整两座体110的相对位置以调节两座体110的相对水平度;旋转调节机构130,设置于能绕竖向轴相对转动的两座体110之间,用于调整两座体110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置;左右调节机构140,设置于能相对左右移动的两座体110之间,用于调整两座体110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上下调节机构150,设置于能相对上下移动的两座体110之间,用于调整两座体110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一座体110相对另一座体110前后摆动是指:相对动作的座体110的前后端能交替升降的摆动运动,一座体110相对另一座体110左右摆动是指:相对动作的座体110的左右端能交替升降的摆动运动。
将定子1承载于最上位的座体110,即定子承载座,通过水平调节机构120可调节定子1的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水平度,通过旋转调节机构130可调节定子1绕竖向轴的角度位置,通过左右调节机构140可调节定子1左右方向上的位置,通过上下调节机构150可调节定子1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从而实现定子1多方位的位置调节。在装配转子2和定子1时,可根据实际具体的装配情况,快速方便地对定子1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使定子1于转子2的同轴度达到装配要求,为实现转子2和定子1的高精度装配提供基础。
在本实施例中,五个座体110从下往上分别为底座、水平调节座、旋转调节座、左右调节座以及定子承载座;水平调节座能相对底座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旋转调节座能绕竖向轴相对水平调节座转动,左右调节座能相对旋转调节座在左右移动,定子承载座能相对左右调节座上下移动。在某些实施例中,座体11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进行互换,从而获得另一种变化结构,例如,五个座体110从下往上之间的连接关系分别为:能绕竖向轴相对转动的连接、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连接、能相对上下移动的连接、能相对左右移动的连接,同样能获得定子1多方位的位置调节的效果。上述方式的结构变型还有其他的排列组合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的需要,合理布置五个座体110之间连接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五个座体110,座体110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连接、能绕竖向轴相对转动的连接、能相对左右移动的连接以及能相对上下移动的连接,相邻座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分别通过水平调节机构120、旋转调节机构130、左右调节机构140以及上下调节机构150进行调节,从而对定子的调节比较全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在五个座体110的基础上增加的新的座体110。新增加的座体110与相邻座体110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从: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连接、能绕竖向轴相对转动的连接、能相对左右移动的连接以及能相对上下移动的连接中选择一种,或增加其他新的连接关系(例如能相对前后移动的连接关系),从而增加定子1位置调节的丰富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出于成本考虑或者通过定子承载座上的一些定位结构先行定位定子的某些位置,可适当减少座体110设置的数量,从而形成结构相对简单成本相对较低的定子承载座。例如设置三个座体110,三个座体110之间的连接关系可采用: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连接、能绕竖向轴相对转动的连接、能相对左右移动的连接以及能相对上下移动的连接中的两种,然后设置调节装置去调节相邻座体110的相对位置。当然,也可设置四个座体110,四个座体110之间选择上述四种连接方式中的两种或三种,还是通过设置调节装置去调节相邻座体110的相对位置。上述的设置至少三个座体110以及至少两种连接方式的定子承载座,同样能实现定子多方位的调节,同时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两座体110之间配置为绕预定支点的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水平调节机构120包括三个顶升器121,顶升器121设置于相对下侧的座体110并用于顶升相对上侧的座体110,顶升器121具有顶升部,顶升部围绕相对上侧的座体110的重心线设置。应当理解的是,顶升部是指顶升器121顶升支撑座体110的部分。通过围绕上侧的座体110的重心线的三个顶升器121,可形成三点调节,从而能在前后、左右两个方向上调节水平度,同时支撑均匀。在本实施例中,顶升部可围绕预定支点设置,当然,可以想象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顶升部也可设置在预定支点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两个顶升器121的顶升部沿前后方向设置,调节前后方向上的水平度,另一个顶升器121则调节左右方向上的水平度。可以想象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设置三个以上的顶升器121,例如设置四个顶升器121,其中两个顶升器121沿前后方向设置,用于调节前后方向上的水平度,另两个顶升器121沿左右方向设置,用于调节左右方向上的水平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想象的是,水平调节机构120也可是其他的结构,只要能使得两座体110的相对水平度能够进行调节即可,例如驱动两座体110相对前后摆动以及左右摆动的的若干电机。
参照图4和图5,顶升器121包括第一下顶升块122、第一上顶升块123以及顶升块驱动机构;其中,第一下顶升块122活动连接于相对下侧的座体110而能相对该座体110水平移动,第一下顶升块122上设置有第一斜面1221;第一上顶升块123固定设置于相对上侧的座体110,第一上顶升块123上设置有与第一斜面1221适配的第二斜面1231,第一斜面1221和第二斜面1231相互抵接并能相对滑动;顶升块驱动机构设置于相对下侧的座体110并用于驱动第一下顶升块122来回移动。在第一下顶升块122被顶升块驱动机构驱动而来回移动时,第一下顶升块122通过第一斜面1221和第二斜面1231的配合使得第一上顶升块123能上下移动,从而实现相对上侧的座体110的顶升。在这里,第一上顶升块123即为顶升器121的顶升部。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下侧的座体110上设置有滑道,第一下顶升块122与该滑道适配并滑动设置于该滑道。当然,第一下顶升块122也可通过其他的结构活动连接于座体110,本领域中,实现一个构件相对另一构件按预定方向移动的活动连接还有很多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顶升块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丝杆1241、第二丝杆螺母1242以及第二丝杆驱动机构1243,第二丝杆1241枢接于相对下侧的座体110,第二丝杆螺母1242固定设置于第一下顶升块122,第二丝杆螺母1242与第二丝杆1241螺接,第二丝杆驱动机构1243与第二丝杆1241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二丝杆124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丝杆驱动机构1243为手轮,通过手轮驱动第二丝杆1241转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丝杆驱动机构1243也可是电动驱动装置,如电机,从而实现电动调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顶升块驱动机构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例如是直线电机等。本领域中,驱动一个构件移动的驱动机构还有很多实现方式,这里不一一举例说明。
参照图6至图9,在本实施例中,旋转调节机构130包括推动器131、弹性复位器132以及配合块133;其中,推动器131包括推动块1311以及推动块驱动机构1312,推动块1311活动连接于相对下侧的座体110并能相对该座体110水平移动,推动块驱动机构1312设置于相对下侧的座体110并用于驱动推动块1311来回移动;弹性复位器132设置于相对下侧的座体110,弹性复位器132具有顶压部1321,顶压部1321能够弹性伸缩;配合块133固定设置于相对上侧的座体110,配合块133夹持于推动块1311和顶压部132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推动块1311通过直线导轨副连接于相对下侧的座体110从而能够水平移动,当然,也可通过其他的结构方式实现推动块1311与座体110的活动连接,本领域中,实现一个构件相对另一构件按预定方向移动的活动连接还有很多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推动块1311通过推动块驱动机构1312实现移动,并通过推动相对上侧的座体110上的配合块133来使得相对上侧的座体110进行转动从而调节角度位置,反向调节角度时,推动块1311反向移动,配合块133通过弹性复位器132复位,从而能往相反方向调节角度位置。上述的旋转调节机构130的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尤其适合角度的微调。上述的弹性复位器132可直接选用一些现有的弹性缓冲器,或通过弹簧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推动块驱动机构1312包括电机,电机通过丝杆传动的方式驱动推动块1311来回移动。可以想象的是,推动块驱动机构1312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例如是手轮和丝杆传动机构,手轮的转动通过丝杆传动机构转化为推动块1311的移动。本领域中,驱使一个构件进行移动的方式还有很多,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和设计。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想象的是,旋转调节机构130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只要能使得两座体110能够调节相对角度即可,例如是驱动一座体110相对另一座体110转动的电机。
参照图10至图11,在本实施例中,左右调节机构140包括第一丝杆141、第一丝杆螺母142以及第一丝杆驱动机构143;其中,第一丝杆141枢接于相对下侧的座体110,第一丝杆141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一丝杆螺母142固定于相对上侧的座体110,第一丝杆141螺接于第一丝杆螺母142;第一丝杆驱动机构143设置于相对下侧的座体110并用于驱使第一丝杆14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丝杆驱动机构143为手轮,通过手轮驱动第一丝杆141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丝杆驱动机构143也可是其他的结构,如电机,从而可以实现电动的调节。
可以想象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左右调节机构140还可是其他的结构,只要能使得两座体110能够调节相对左右位置即可,例如是驱动两座体110相对移动的直线驱动器,如直线电机等。
参照图12至图13,上下调节机构150包括移动板151、第二下顶升块152、第二上顶升块153以及移动板驱动机构154;其中,移动板151活动连接于相对下侧的座体110而能相对该座体110水平移动;第二下顶升块152固定设置于移动板151,第二下顶升块152上设置有第三斜面1521;第二上顶升块153固定设置于相对上侧的座体110,第二上顶升块153上设置有与第三斜面1521适配的第四斜面1531,第四斜面1531与第三斜面1521抵接配合并能相对滑动;移动板驱动机构154设置于相对下侧的座体110并用于驱动移动板151来回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板驱动机构154包括第三丝杆1541、第三丝杆螺母1542以及第三丝杆驱动机构1543,第三丝杆1541枢接于相对下侧的座体110,第三丝杆螺母1542固定于相对上侧的座体110,第三丝杆1541螺接于第三丝杆螺母1542,第三丝杆驱动机构1543与第三丝杆1541连接并用于驱动第三丝杆154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丝杆驱动机构1543为手轮,当然,也可是其他结构,如电机。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下侧的座体110上设置有滑道,移动板151滑动设置于该滑道,当然移动板151也可通过其他的结构活动连接于座体110,本领域中,实现一个构件相对另一构件按预定方向移动的活动连接还有很多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可以想象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下调节机构150还可是其他的结构,只要能调节相对上下位置即可,例如是驱动两座体110相对上下移动的直线驱动器,如直线电机、或顶升器等。
在本实施例中,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两座体110之间通过球铰接结构连接,球铰接结构的活动连接处即为上述的预定支点;能绕竖向轴相对转动的两座体110之间通过枢接结构连接;能相对左右移动的两座体110之间通过第一滑动连接结构连接;能相对上下移动的两座体110之间通过第二滑动连接结构连接。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的结构实施两座体110之间的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球铰接结构包括第一关节轴承161,两座体110的中部通过第一关节轴承161形成球铰接,预定支点设置于第一关节轴承161。两座体110的偏离中部的位置通过第二关节轴承162连接以限制两座体110的相对转动。枢接结构包括回转支承171,两座体110的中部通过回转支承171形成枢接连接。第一滑动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一座体110两侧的滑块部181,以及设置于另一座体110两侧的滑道182,滑块部181滑动连接于滑道182。第二滑动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一座体110的导柱191,以及设置于另一座体110的滑套192,导柱191竖向设置,导柱191滑动设置于滑套192。当然,可以想象的是,球铰接结构、枢接结构以及滑动连接结构还有很多具体实现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合适的结构。
参照图14和图15,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定子承载座的座体110包括本体部111以及定子定位固定机构,定子定位固定机构设置于本体部111并用于定位及固定定子1。通过定子定位固定机构,可定位地固定定子1。
在本实施例中,定子定位固定机构包括定位座112和固定机构113,定位座112可拆卸连接于本体部111,定位座112上设置有定位定子1的定位结构1121,固定机构113设置于定位座112并用于将定子1固定于定位座112。定位座112可拆卸设置,可根据具体定子1的尺寸更换不同的定位座112和固定机构113,使用灵活,能适配不同尺寸的定子1。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111上设置有若干定位销1111,定位座112上设置有与定位销1111对应的销孔1122,定位座112通过定位销1111和销孔1122的配合插接安装至本体部111。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1121为定位销,定子1上预先开设与之适配的销孔。当然,定位结构1121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例如定位槽、定位面、定位孔等等。本领域中,实现对一个构件的定位还有很多实现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113包括气缸和压杆,压杆连接于气缸的气缸杆,气缸设置于定位座112,气缸驱动压杆伸缩,压杆伸出后抵靠于定子1,将定子1抵压在定位座112上。本实施例中,气缸和压杆设置四组,从而对定子1的四个角部进行固定。当然,固定机构113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例如夹持机构等。本领域中,实现对一个构件的固定还有很多实现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参照图16至图17,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用于将转子2装入定子1,其包括:机台200;转子固定装置300,设置于机台200,转子2能够前后设置地固定于转子固定装置300;上述的定子承载平台100,定子承载平台100设置于机台200;装入驱动装置,设置于机台200,用于驱动转子固定装置300和定子承载平台100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以使转子2能装入定子1。
参照图18,装配定子1和转子2时,将定子1固定于定子承载平台100,将转子2固定于转子固定装置300,根据实际装配情况,通过定子承载平台100调整定子1与转子2的同轴度,通过装入驱动装置,使得定子1与转子2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而将转子2装入定子1。通过上述定子承载平台100的调整作用,可提高装配的精度。将转子2装入定子1,可继续安装电机的前后端盖,从而完成电机的整个结构上的装配。
参照图16至图17,在本实施例中,转子固定装置300包括前座310、后座320以及座体驱动机构,前座310和后座320前后设置于机台200,定子承载平台100设置于前座310和后座320之间,前座310和后座320之间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前座310上设置有前转子固定结构311,后座320上设置有后转子固定结构321,前座310和后座320相互靠近后前转子固定结构311和后转子固定结构321可以夹持固定转子2,座体驱动机构设置于机台200并用于驱使前座310和后座320相互靠近或远离。
在本实施例中,后转子固定结构321包括卡盘,前转子固定结构311包括尾顶,尾顶能够绕预定支点上下旋转调整位置,从而可以消除不同重量的转子对转子固定装置所产生的不同应力变形。具体的,通过在前座310上设置支点,尾顶抵靠在支点上并能绕支点旋转,在前座310上设置若干顶压螺丝,通过顶压螺丝顶压尾顶除支点外的位置,通过旋转顶压螺丝而调节螺接的深度,可以使得尾顶绕预定支点进行旋转调整。当然,本领域中还有其他能够实现尾顶的旋转调整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而作为后转子固定结构321的卡盘可以起到基准定位的作用,它可以直接夹持转子的端部或者通过顶针顶压转子的端部而提供基准定位。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想象的是,卡盘和尾顶设置的位置也可进行互换。
在本实施例中,前转子固定结构311相对前座310的前后位置可以调整,从而能够适配不同长度的转子。当然,可以想象的是,也可将后转子固定结构321设置为可以相对后座320前后调整位置,或者前转子固定结构311和后转子固定结构321均设置为能相对其所在的前座310或后座320前后调整位置,同样能实现适配不同长度的转子的功能。具体的,在一种实施例中,可将前转子固定结构311能前后移动地活动连接于前座310,具体可通过滑动连接实现,通过设置移动锁定装置(如锁定螺钉、夹紧机构等等)定位前转子固定结构311的位置。实现后转子固定结构321的前后位置可调的实施方式与上述的结构类似。当然,可以想象的是,实现前转子固定结构311和/或后转子固定结构321的前后位置调整还有很多的实现方式,在本领域中,使得一个构件能够相对另一构件能前后调整位置的实现方式有很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合适的机构来实现上述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前座310和后座320通过直线导轨副滑动连接到机台200,直线导轨副的导轨沿前后方向设置,后座320可通过丝杆机构调节在直线导轨上的位置,前座310通过电机和丝杆传动机构实现在直线导轨上的运动,从而靠近或远离后座320,实现对转子2的夹持。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其他的结构方式实现前座310和后座320的相互靠近或远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在本实施中,作为前转子固定结构311的尾顶为一长顶针,作为后转子固定结构321的卡盘直接固定转子端部或通过短顶针顶压转子,长顶针可以穿过承载于定子承载平台100的定子1,而能将转子2固定在定子1的的一侧,在转子固定装置300和定子承载平台100相对移动时,长顶针可以退出定子1,从而使得转子2能装入定子1。
在本实施中,定子承载平台100活动连接于机台200而能相对机台200前后移动,装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定子承载平台100来回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定子承载平台100主动移动的方式而将定子1装配于转子2。当然,也可采用转子2移动的方式去与定子1进行装配。在本实施例中,定子承载平台100通过直线导轨副活动连接于机台200。装入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丝杆传动机构,电机通过丝杆传动机构实现对定子承载平台100的直线驱动,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装入驱动装置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例如是直线驱动器,如直线电机等等。
在本实施中,还包括转子升降装置400,转子升降装置400设置于机台200,转子升降装置400设置于前座310和后座320之间,转子升降装置400包括升降台410以及驱动升降台410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420,升降台410降下时,定子承载平台100能移动到升降台410的上侧。转子2可放置于升降台410上进行升降,从而方便将转子2安装于前转子固定结构311和后转子固定结构321之间,在转子2被前转子固定结构311和后转子固定结构321夹持固定后,使得升降台410降下,定子承载平台100移动到升降台410的上侧,从而完成转子2装入定子1的装配。在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机构420包括电机和丝杆传动机构,通过丝杆传动机构将电机的旋转的动力转化为上下运动的动力,从而驱动升降台410升降。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机构420还可以是其他的机构,在本领域中,驱动升降台410升降的驱动机构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举例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视觉检测装置,视觉检测装置包括若干前摄像头510和若干后摄像头520,定子的前后端预先加工有与定子的轴线同轴的内圆面或外圆面,前摄像头510用于拍摄定子1前端,后摄像头520用于拍摄定子1后端,视觉检测装置能通过前摄像头510和后摄像头520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处理获得定子前后端的内圆面或外圆面的圆心位置坐标。
通过设置视觉检测装置,并通过前摄像头510和后摄像头520拍摄定子1的前后端,视觉检测装置将获得的前摄像头510和后摄像头520的视觉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定子1前后端的内圆面或外圆面的圆心位置坐标,通过将上述的两个圆心位置坐标与转子固定装置300所固定的转子的轴线坐标进行对比,可以获得定子1与转子2的同轴度偏差,从而为调节定子1与转子2的同轴度提供参考。具体计算上述的圆心位置坐标时,可以以转子固定装置300所固定的转子的轴线作为参考基准。具体调节时,可通过上述的定子承载平台100进行手动的调节,或者通过将视觉检测装置与电动驱动调节的定子承载平台100电性连接起来,以实现自动化的调节。
具体的,一种实现上述获得定子两端的内圆面或外圆面的圆心位置坐标的方法为:前摄像头510轴向拍摄定子一端的内圆面或外圆面的至少三个位置,后摄像头520轴向拍摄定子另一端的内圆面或外圆面的至少三个位置,具体可通过设置至少三个前摄像头510和至少三个后摄像头520进行拍摄,也可通过设置一个前摄像头510和后摄像头520依次运动到上述的至少三个位置进行拍摄。视觉检测装置通过前摄像头510和后摄像头520所获得图像数据处理获得定子两端的内圆面或外圆面的圆形轨迹的至少三个轨迹点的坐标,由于三点可确定一个圆,从而通过上述三个轨迹点坐标计算得出定子两端的内圆面或外圆面的圆心位置坐标。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其他的方式获得定子两端的内圆面或外圆面的圆心位置坐标,而不限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前摄像头510通过摄像头架530连接于定子承载平台100而与定子承载平台100一同移动,后摄像头520通过摄像头架530连接于后座320。当然,前摄像头510和后摄像头520还可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设置,只要能拍摄定子1的前后端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前摄像头510和后摄像头520分别均设置三个,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其他合理的数量。摄像头架530的结构如图19所示,为框体结构,三个摄像头分别连接于框体结构的顶梁、左竖杆和右竖杆。为了适配不同的定子1的大小,前摄像头510和后摄像头520在摄像头架530上的位置可以调节。具体的,前摄像头510和后摄像头520连接于滑轨540,并通过滑轨540滑动连接于摄像头架530,摄像头架530上设置有紧固螺钉550,紧固螺钉550可以压紧于滑轨540,从而锁紧滑轨540。调节位置时,先松掉紧固螺钉550,将摄像头调节到合适位置后再锁紧紧固螺钉550。在本实施例中,紧固螺钉550带有把手,从而能方便进行调节。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定子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三个座体(110),所述座体(110)竖向叠置,处于最下方的所述座体(110)配置为底座,处于最上方的所述座体(110)配置为定子承载座,相邻所述座体(110)之间相互连接,所述座体(110)之间形成的连接方式包括: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连接、能绕竖向轴相对转动的连接、能相对左右移动的连接以及能相对上下移动的连接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座体(110)之间,用于调节相邻所述座体(110)之间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10)设置至少五个,所述座体(110)之间形成的连接方式至少包括: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连接、能绕竖向轴相对转动的连接、能相对左右移动的连接以及能相对上下移动的连接;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水平调节机构(120),设置于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两所述座体(110)之间,用于调整两所述座体(110)的相对位置以调节两所述座体(110)的相对水平度;
旋转调节机构(130),设置于能绕竖向轴相对转动的两所述座体(110)之间,用于调整两所述座体(110)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置;
左右调节机构(140),设置于能相对左右移动的两所述座体(110)之间,用于调整两所述座体(110)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上下调节机构(150),设置于能相对上下移动的两所述座体(110)之间,用于调整两所述座体(110)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两所述座体(110)之间配置为绕预定支点的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所述水平调节机构(120)包括至少三个顶升器(121),所述顶升器(121)设置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110)并用于顶升相对上侧的所述座体(110),所述顶升器(121)具有顶升部,所述顶升部围绕相对上侧的所述座体(110)的重心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器(121)包括第一下顶升块(122)、第一上顶升块(123)以及顶升块驱动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下顶升块(122)活动连接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110)而能相对该所述座体(110)水平移动,所述第一下顶升块(122)上设置有第一斜面(1221);
所述第一上顶升块(123)固定设置于相对上侧的所述座体(110),所述第一上顶升块(12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1221)适配的第二斜面(1231),所述第一斜面(1221)和所述第二斜面(1231)相互抵接并能相对滑动;
所述顶升块驱动机构设置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110)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下顶升块(122)来回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调节机构(130)包括推动器(131)、弹性复位器(132)以及配合块(133);其中,
所述推动器(131)包括推动块(1311)以及推动块驱动机构(1312),所述推动块(1311)活动连接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110)并能相对该座体(110)水平移动,所述推动块驱动机构(1312)设置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110)并用于驱动所述推动块(1311)来回移动;
所述弹性复位器(132)设置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110),所述弹性复位器(132)具有顶压部(1321),所述顶压部(1321)能够弹性伸缩;
所述配合块(133)固定设置于相对上侧的所述座体(110),所述配合块(133)夹持于所述推动块(1311)和所述顶压部(132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调节机构(140)包括第一丝杆(141)、第一丝杆螺母(142)以及第一丝杆驱动机构(143);其中,
所述第一丝杆(141)枢接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110),所述第一丝杆(141)沿左右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丝杆螺母(142)固定于相对上侧的所述座体(110),所述第一丝杆(141)螺接于所述第一丝杆螺母(142);
所述第一丝杆驱动机构(143)设置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110)并用于驱使所述第一丝杆(141)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调节机构(150)包括移动板(151)、第二下顶升块(152)、第二上顶升块(153)以及移动板驱动机构(154);其中,
所述移动板(151)活动连接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110)而能相对该所述座体(110)水平移动;
所述第二下顶升块(152)固定设置于所述移动板(151),所述第二下顶升块(152)上设置有第三斜面(1521);
所述第二上顶升块(153)固定设置于相对上侧的所述座体(110),所述第二上顶升块(15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斜面(1521)适配的第四斜面(1531),所述第四斜面(1531)与所述第三斜面(1521)抵接配合并能相对滑动;
所述移动板驱动机构(154)设置于相对下侧的所述座体(110)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板(151)来回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
能相对前后摆动和左右摆动的两所述座体(110)之间通过球铰接结构连接;能绕竖向轴相对转动的两所述座体(110)之间通过枢接结构连接;能相对左右移动的两所述座体(110)之间通过第一滑动连接结构连接;能相对上下移动的两所述座体(110)之间通过第二滑动连接结构连接;
作为定子承载座的所述座体(110)包括本体部(111)以及定子定位固定机构,所述定子定位固定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部(111)并用于定位及固定定子(1);所述定子定位固定机构包括定位座(112)和固定机构(113),所述定位座(11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本体部(111),所述定位座(112)上设置有定位所述定子(1)的定位结构(1121),所述固定机构(113)设置于所述定位座(112)并用于将所述定子(1)固定于所述定位座(112)。
9.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用于将转子(2)装入定子(1),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台(200);
转子固定装置(300),设置于所述机台(200),所述转子(2)能够前后设置地固定于所述转子固定装置(300);
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定子承载平台(100),所述定子承载平台(100)设置于所述机台(200);
装入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台(200),用于驱动所述转子固定装置(300)和所述定子承载平台(100)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以使所述转子(2)能装入所述定子(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视觉检测装置,所述视觉检测装置包括若干前摄像头(510)和若干后摄像头(520),所述定子的前后端预先加工有与所述定子的轴线同轴的内圆面或外圆面,所述前摄像头(510)用于拍摄所述定子(1)前端,所述后摄像头(520)用于拍摄所述定子(1)后端,所述视觉检测装置能通过所述前摄像头(510)和所述后摄像头(520)所获得的图像数据处理获得所述定子前后端的所述内圆面或外圆面的圆心位置坐标;
所述转子固定装置(300)包括前座(310)、后座(320)以及座体驱动机构,所述前座(310)和后座(320)前后设置于所述机台(200),所述定子承载平台(100)设置于所述前座(310)和后座(320)之间,所述前座(310)和后座(320)之间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前座(310)上设置有前转子固定结构(311),所述后座(320)上设置有后转子固定结构(321),所述前座(310)和后座(320)相互靠近后所述前转子固定结构(311)和后转子固定结构(321)可以夹持固定所述转子(2),所述座体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台(200)并用于驱使所述前座(310)和后座(320)相互靠近或远离;
所述前转子固定结构(311)和所述后转子固定结构(321)中的之一包括卡盘,另一包括尾顶,所述尾顶能够绕预定支点上下旋转调整位置;
所述前转子固定结构(311)和/或所述后转子固定结构(321)相对于对应所在的所述前座(310)或后座(320)的前后位置可以调整;
所述定子承载平台(100)活动连接于所述机台(200)而能相对所述机台(200)前后移动,所述装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定子承载平台(100)来回移动;
还包括转子升降装置(400),所述转子升降装置(400)设置于所述机台(200),所述转子升降装置(400)设置于所述前座(310)和后座(320)之间,所述转子升降装置(400)包括升降台(410)以及驱动所述升降台(410)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420),所述升降台(410)降下时,所述定子承载平台(100)能移动到所述升降台(410)的上侧。
CN202011060204.6A 2020-09-30 2020-09-30 定子承载平台及包含其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 Pending CN1121041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0204.6A CN112104173A (zh) 2020-09-30 2020-09-30 定子承载平台及包含其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
PCT/CN2021/087335 WO2022068176A1 (zh) 2020-09-30 2021-04-15 定子承载平台及包含其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0204.6A CN112104173A (zh) 2020-09-30 2020-09-30 定子承载平台及包含其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4173A true CN112104173A (zh) 2020-12-18

Family

ID=73782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0204.6A Pending CN112104173A (zh) 2020-09-30 2020-09-30 定子承载平台及包含其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41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8176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刘睿颖 定子承载平台及包含其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8176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刘睿颖 定子承载平台及包含其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68176A1 (zh) 定子承载平台及包含其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
KR101523551B1 (ko) 다자유도 작업대
CN1670393A (zh) 一种工具转换装置
CN216216417U (zh) 一种夹爪机构和用于电机定转子合装的设备
CN112104173A (zh) 定子承载平台及包含其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
KR20100021736A (ko) 자동차 시트의 높이조절장치 테스트장치
CN213027754U (zh) 定子承载平台及包含其的转子和定子的合装机
CN112495817A (zh)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车加工自动检测系统
CN216227806U (zh) 一种摄像头内的磁铁自动组装机
CN113695869A (zh) 一种摄像头内的磁铁自动组装机
KR200490799Y1 (ko) 초음파 검사장치
CN116638297A (zh) 一种座椅托盘的自动锁螺丝装置及方法
CN115709400A (zh) 抬升组件、磨床及其抬升控制方法及系统、设备、介质
CN112221849B (zh) 一种增距镜耦合aa设备
CN110608943B (zh) 一种用于调节便携式微米压入仪作动杆垂直度的装置
CN209839542U (zh) 多方位调节式镜头模组
JP4838446B2 (ja) 顕微鏡装置
KR100562587B1 (ko) 패널 공급장치
JP7450531B2 (ja) コネクタの挿抜試験装置
CN221019711U (zh) 方框式铣面机用调平机构
CN219404053U (zh) 一种机械设备组装用定位夹具
CN219036096U (zh) 一种相机标定装置
CN220552884U (zh) 一种微型马达用多角度调节通电测试治具
CN117718536B (zh) 一种用于铜端环加工用边缘开槽设备
CN220960405U (zh) 用于电机的垂直推力测试的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