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8478B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8478B
CN112088478B CN201980030649.9A CN201980030649A CN112088478B CN 112088478 B CN112088478 B CN 112088478B CN 201980030649 A CN201980030649 A CN 201980030649A CN 112088478 B CN112088478 B CN 1120884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bus bar
cover member
motor
mot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06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8478A (zh
Inventor
松田和敏
前田茂
牧野祐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88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8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8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8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线圈绕组的马达,该马达具备:汇流条,其向所述线圈绕组供给电力;电缆,其朝向所述汇流条延伸,并向所述汇流条供给电力;以及罩部件,其覆盖所述电缆,所述电缆的一端与所述汇流条的规定部位接合,所述电缆的另一端接受来自电源的电力,所述电缆在从所述电缆的另一端到所述电缆的一端之间具有直径比所述电缆的其他部分大的扩径部,所述罩部件与所述扩径部的一端接触。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在对具有定子的马达进行电力供给的情况下,有时在定子的线圈绕组连接有电力供给用马达线束。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8-172881号公报中,马达线束的一端经由连接端子与线圈绕组连接。马达线束的一端例如通过铆接、焊接与连接端子接合。马达线束的另一端例如与电力供给侧的装置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8-1728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马达线束的另一端安装于电力供给侧的装置、或从该装置卸下时,载荷作用于马达线束。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该载荷直接作用于马达线束与连接端子的接合部。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其能够减少作用于从电力供给侧的装置接收电力的电缆、和与该电缆连接并向定子的线圈绕组供给电力的连接端子部件(汇流条)的接合部位的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1个方式的马达是具有线圈绕组的马达,具备:汇流条,其向所述线圈绕组供给电力;电缆,其朝向所述汇流条延伸,并向所述汇流条供给电力;以及罩部件,其覆盖所述电缆,所述电缆的一端与所述汇流条的规定部位接合,所述电缆的另一端接受来自电源的电力,所述电缆在从所述电缆的另一端到所述电缆的一端之间具有直径比所述电缆的其他部分大的扩径部,所述罩部件与所述扩径部的一端接触。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电缆扩径部的一端与罩部件接触,因此作用于电缆的延伸方向的力不仅作用于汇流条与电缆的接合部,还作用于所述扩径部与罩部件的接触部。因此,能够减少作用于电缆与汇流条的接合部的力。
附图说明
图1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概略垂直剖视图。
图1B是表示图1的马达的概略结构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汇流条保持部和3根电缆的图。
图3A是汇流条保持部和1根电缆的立体图。
图3B是将图3A上下翻转后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图3B的状态取下扁平端子罩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从图4的状态表示取下罩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电缆和罩部件的图。
图7A是表示从图6的状态取下罩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7B是图7A的7B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表示汇流条与电缆的接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电缆的扩径部与罩部件的接触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作为本发明的实现手段的一例,应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装置、系统的结构、各种条件进行适当修正或变更,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图1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10的概略剖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A的+Z方向作为上方向。另外,将+Z方向的相反方向称为下方向。图1B是表示马达10的概略结构的概念图。
马达10用于驱动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是电动制动装置。马达10是3相(U相、V相、W相)的无刷马达。另外,使用本发明的马达的驱动装置并不限定于电动制动装置。例如,使用本发明的马达的驱动装置也可以是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等。
如图1A所示,马达10具有以中心轴A为中心旋转的转子11。转子11具有沿着中心轴A延伸的圆筒状的中空轴13。详细而言,中空轴13具有在轴向上排列有2个具有不同外径的圆筒部的构造。中空轴13的上侧的圆筒部13a的外径比下侧的圆筒部13b的外径大。下侧的圆筒部13b被马达10所具有的轴承44可旋转地支撑。转子11具有配置在中空轴13的径向外侧的磁铁45。
马达10具有与转子11对置的定子20。定子20具有线圈绕组21、绝缘件22和定子铁芯23。定子铁芯23的内周面与转子11的外周面对置。定子铁芯23具有圆环状的铁芯背部23a和从铁芯背部23a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23b。多个齿23b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多个齿23被绝缘件22覆盖。线圈绕组21由隔着绝缘件22卷绕于各齿23b的导线构成。
马达10具有:圆筒形的有底壳体12;汇流条14,其设置于壳体12的上侧;汇流条保持部27,其保持汇流条14和电缆;以及3根电缆15a、15b、15c,其与汇流条14电连接(图1A中仅图示了电缆15a)。在壳体12的底壁12a固定有轴承44。电缆15a从汇流条14向上方延伸。如图1B所示,汇流条14具有U相用的汇流条14a、V相用的汇流条14b、W相用的汇流条14c以及中性点用的汇流条14c这4种汇流条。此外,这是例示,在线圈不是星形接线而是三角形接线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中性点用的汇流条。4种汇流条14a~14d成为互不接触的结构。例如,按照每个种类改变了汇流条的高度位置。各汇流条14a、14b、14c、14d是大致C状的部件。转子11和定子20收容在壳体12的径向内侧。
如图1A所示,马达10驱动驱动装置的活塞机构102。更详细而言,当中空轴13通过马达10的驱动而旋转时,活塞机构102的滚珠丝杠(未图示)被驱动,活塞机构102的活塞(未图示)沿轴向(Z方向)位移。
如图1B所示,在定子20上卷绕有线圈绕组21(21a、21b、21c)。各相的线圈绕组21a、21b、21c的一端与汇流条14a、14b、14c电连接。各相的线圈绕组21a、21b、21c的另一端通过中性点用的汇流条14d相互电连接。汇流条14a、14b、14c分别在接合点24a、24b、24c处与电缆15a、15b、15c连接。电缆15a、15b、15c的相反侧的端部与电源26连接。这样,电缆15a~15c的一端与汇流条14a~14c的规定部位(24a~24c)接合,电缆15a~15c的另一端接受来自电源26的电力,并向汇流条14a~14c供给电力。电缆15a~15c朝向汇流条14a~14c延伸。
图2是从与中心轴A垂直的方向观察汇流条保持部27和3根电缆15a~15c的图。电缆15a~15c从汇流条保持部27向上方延伸。各电缆15a~15c被被覆部271、罩部件17以及扁平端子罩18覆盖。被覆部271是汇流条保持部件27的一部分。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汇流条保持部件27具有环状的环状部28、从环状部28沿轴向延伸的3个被覆部271、以及沿周向连接3个被覆部271的连结部19。环状部28、被覆部271以及连结部19是基于树脂成形的一体成型品。罩部件17和扁平端子罩18例如是树脂制的部件。罩部件17位于电缆的外周。在图2中,各电缆15a~15c的上端从扁平端子罩18的上端伸出。另外,沿与中心轴A垂直的面切断的截面称为水平截面。
覆盖电缆15a~15c的被覆部271、罩部件17以及扁平端子罩18分别是中空圆筒部件。通过被覆部271与罩部件17接触,罩部件17不会向电缆15a延伸的方向移动。被覆部271成为位于电缆15a的一端与罩部件17之间的支撑部件。另外,也可以将被覆部271和扁平端子罩18分别称为树脂被覆部。关于覆盖电缆15a的被覆部271、罩部件17以及扁平端子罩18的垂直剖面,使用图9在后面叙述。
图3A是汇流条保持部件27和电缆15a的立体图。图3B是将图3A的上下反过来的图。另外,在图3A和图3B中,为了便于图示,仅示出了3根电缆15a~15c中的电缆15a。3根电缆15a~15c具有相同的结构。电缆15a在+Z方向上延伸。
在汇流条保持部件27的环状部28的内侧沿上下方向重叠配置有大致C状的汇流条14a~14d。圆环部28具有多个孔29。多个孔29插入有进行树脂成型的定位用销。环状部28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钩部25。钩部25保持线圈绕组21的引出线。汇流条保持部件27具有从环状部28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2个延伸部30。汇流条保持部件27的连结部19从2个延伸部30的延伸端沿着壳体12延伸。连结部19具有沿着壳体向与被覆部271相反的方向延伸的部分。连结部19覆盖3个被覆部271的径向外侧。通过该结构,能够进行壳体12与电缆15a的绝缘。用于电缆15a的电缆接合部31位于2个延伸部30之间。根据该结构,能够延长各电缆的沿面距离。在连结部19的内周面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陷部19a。
图4示出了从图3B的状态移除扁平端子罩18的状态。图5表示从图4的状态除去罩部件17的状态。图6仅表示图4的电缆15a和罩部件17。图7A表示从图6的电缆15a卸下罩部件17的状态(即,仅电缆15a)。另外,图6及图7A的电缆15a表示从图4的状态起使电缆15a以电缆中心轴J为中心沿图6的箭头R方向旋转约120度的状态。
如图7A所示,电缆15a具有被称为端子塔的棒状部32、在棒状部32的上端扩径的扩径部34、以及安装于扩径部34的扁平端子36。扩径部34具有比棒状部32大的直径。扩径部34包括平板状的端子部分。扁平端子36通过铆接安装于扩径部34。扁平端子36的上端36a是电缆15a的上端。扁平端子36的上端36a例如插入电源26的插座。扁平端子36是平板状的端子,因此容易进行向电源26的插座的插拔。
如图7A所示,在棒状部32的下端形成有台阶部40。台阶部40在图7B中放大示出。台阶部40具有沿电缆15a的延伸方向(中心轴J方向)延伸的凸部41和与电缆15a的延伸方向垂直的面42。在从电缆15a的延伸方向观察凸部41的情况下,凸部41具有D字形状(或者大致半圆形状)。
如图3B所示,棒状部32与U相用汇流条14a的电缆接合部31接合。在U相用汇流条14a的电缆接合部31设置有从轴向观察的情况下呈D字状的贯通孔43。棒状部32的凸部41插入汇流条14a的贯通孔43,与U相用汇流条14a接合。该接合例如是焊接接合。由于水平截面为D字状的凸部41插入水平截面为D字状的汇流条贯通孔43,因此在绕中心轴J的力作用于电缆15a的情况下,该力不仅作用于U相用汇流条14a与电缆15a的接合部分,还作用于凸部41与贯通孔43的接触面。因此,能够减小作用于U相用汇流条14a与电缆15a的接合部分的绕中心轴J的力。
图8是电缆15a的下端与U相用汇流条14a接合的状态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台阶部40的凸部41插入汇流条14a的贯通孔43。在该状态下,台阶部40的面42与电缆接合部31的上表面31a接触。即,垂直的面42与汇流条14a接触。在对电缆15a和U相用汇流条14a进行焊接接合的情况下,凸部41的外周面与贯通孔43的内周面被焊接。因此,在从电缆15a的上端朝向下端的力(-Z方向的力)作用于电缆15a的情况下,该力不仅传递到电缆15a与U相用汇流条14a的焊接部位,还从面42传递到电缆接合部31的上表面31a。因此,能够减小作用于汇流条14与电缆15a的接合部分的中心轴J方向的力。
图9是在电缆15a上安装有被覆部271、罩部件17以及扁平端子罩18的状态的垂直剖视图。图9是与图3B~图8上下翻转的图。如图9所示,电缆15a的扩径部34的下表面与罩部件17的上表面接触。因此,在从电缆15a的上端朝向下端的力作用于电缆15a的情况下,该力也从扩径部34传递到罩部件17。罩部件17的下表面与被覆部271的上表面接触,因此即使该力作用于罩部件17,罩部件17也不会向下方向移动。
另外,电缆15a被被覆部271、罩部件17以及扁平端子罩18覆盖,因此难以腐蚀。另外,罩部件17位于被覆部271与扁平端子罩18之间,因此维持罩部件17与扩径部34的接触关系。罩部件17的内径与电缆15a的直径大致相等。
(实施方式1的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从电缆15a的上端朝向下端的力作用于电缆15a的情况下,该力的至少一部分从扩径部34传递到罩部件17,并且从台阶部40的面42传递到电缆接合部31的上表面31a。即,该力不只作用于电缆15a与汇流条14的焊接接合部。因此,与没有扩径部34以及台阶部40(面42)的构造相比,能够减少作用于电缆15a与汇流条14的焊接接合部的力。即,能够更可靠地维持电缆15a与汇流条14的接合。另外,台阶部40(凸部41)的水平截面形状为D字状,因此在力作用于电缆15a的中心轴J的情况下,该力传递到电缆15a与汇流条14的焊接接合部,并且还传递到台阶部40和电缆接合部31。因此,与没有台阶部40(凸部41)的构造相比,能够减少作用于电缆15a与汇流条14的焊接接合部的力。即,能够更可靠地维持电缆15a与汇流条14的接合。
(变形例)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从轴向观察时的凸部41的形状为D字形状,但凸部4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D字形状。凸部41的形状只要是大致圆形即可,可以是任意的形状。在旋转力围绕电缆15a的中心轴J作用于电缆15a的情况下,如果凸部41的形状为大致圆形,则凸部41能够抵抗该旋转力。因此,与电缆下端部的水平截面为圆形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可靠地维持电缆15a与汇流条14的焊接接合。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电缆15a设置了扩径部34和台阶部40,但也可以仅将扩径部34设置于电缆15a。即使在电缆15a仅设置有扩径部34时,在从电缆15a的上端朝向下端的力作用的情况下,该力也从扩径部34传递至罩部件17,因此能够减少作用于电缆15a与汇流条14的焊接接合部的力。
被覆部271、罩部件17以及扁平端子罩18也可以不是树脂制的部件。例如,也可以由树脂以外的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制作。
马达10也可以是三相马达以外的马达。
虽然将被覆部271和罩部件17作为单独的部件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一体地形成被覆部271和罩部件17。在该情况下,扩径部34的下表面与罩部件17的上表面接触。即,罩部件17与扩径部的一端接触。被覆部271成为位于电缆的一端与罩部件之间的支撑部件。
如果设置能够将罩部件17保持在规定位置的部件,则也可以不设置被覆部271以及(或者)扁平端子罩18。例如,若被覆部271与罩部件17一体成形,则也可以不设置扁平端子罩18。在该情况下,例如对电缆15a涂覆绝缘性的涂层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扩径部34和扁平端子36作为单独的部件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扩径部34和扁平端子36的集合体称为扩径部。或者,也可以由1个部件形成扩径部34和扁平端子36。
罩部件17的内径与电缆15a的直径可以不相等,只要扩径部的外径大于罩部件的内径即可。
在图2所示的概念图中,电缆15a~15c与电源26连接,但电缆15a~15c也可以经由未图示的电线等与电源26连接。
符号说明
10…马达、14…汇流条、15a~15c…电缆、17…罩部件、21a~21c…线圈绕组、24a…接合点、26…电源、34…扩径部。

Claims (7)

1.一种马达,是具有线圈绕组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
汇流条,其向所述线圈绕组供给电力;
汇流条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汇流条;
电缆,其向所述汇流条延伸,并向所述汇流条供给电力;以及
罩部件,其覆盖所述电缆,
所述电缆的一端与所述汇流条的规定部位接合,所述电缆的另一端接受来自电源的电力,
所述电缆在从所述电缆的另一端到所述电缆的一端之间具有直径比所述电缆的其他部分大的扩径部,
所述汇流条保持部件具有位于所述电缆的一端与所述罩部件之间的被覆部,
在从所述电缆的另一端朝向一端的方向,所述罩部件位于所述电缆的扩径部与所述被覆部之间,与所述扩径部的一端接触,并与所述被覆部的另一端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部件是位于所述电缆的外周的环状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缆的扩径部是平板状的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汇流条具有供所述电缆的一端贯通的贯通孔,在所述电缆的所述一端形成有台阶部,
所述台阶部具有插入到所述贯通孔的凸部和与所述电缆的延伸方向垂直的面,
所述垂直的面与所述汇流条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贯通孔贯通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所述贯通孔的形状为大致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致圆形为半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缆的一端焊接接合于所述汇流条的规定部位。
CN201980030649.9A 2018-05-09 2019-03-28 马达 Active CN1120884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0528 2018-05-09
JP2018090528 2018-05-09
PCT/JP2019/013744 WO2019216051A1 (ja) 2018-05-09 2019-03-28 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8478A CN112088478A (zh) 2020-12-15
CN112088478B true CN112088478B (zh) 2024-05-14

Family

ID=68467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0649.9A Active CN112088478B (zh) 2018-05-09 2019-03-28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88478B (zh)
WO (1) WO2019216051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7461U (zh) * 1979-06-26 1981-01-22
JPH1198755A (ja) * 1997-09-25 1999-04-09 Aisin Aw Co Ltd 電気自動車用駆動装置
JP2008148481A (ja) * 2006-12-12 2008-06-26 Nippon Densan Corp 導線、電機子およびモータ、並びに、端子への導線接続方法
CN102110933A (zh) * 2009-12-24 2011-06-29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线束及其制造方法
JP2018053825A (ja) * 2016-09-29 2018-04-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動圧縮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7001111T5 (de) * 2016-03-03 2018-11-15 Nidec Corporation Mot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7461U (zh) * 1979-06-26 1981-01-22
JPH1198755A (ja) * 1997-09-25 1999-04-09 Aisin Aw Co Ltd 電気自動車用駆動装置
JP2008148481A (ja) * 2006-12-12 2008-06-26 Nippon Densan Corp 導線、電機子およびモータ、並びに、端子への導線接続方法
CN102110933A (zh) * 2009-12-24 2011-06-29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线束及其制造方法
JP2018053825A (ja) * 2016-09-29 2018-04-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動圧縮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16051A1 (ja) 2019-11-14
CN112088478A (zh) 202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98920B2 (ja)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およびモータ
US7514829B2 (en) Busbar unit for an electric motor
JP5273448B2 (ja) モータ
JP5176283B2 (ja) 回転電機のバスバー絶縁構造
CN108886283B (zh) 马达
US11522405B2 (en) Motor
JP6058164B2 (ja) 回転電機
JP5235085B2 (ja) ステ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20180175694A1 (en) Electric Motor And Stator Thereof
JP2010141953A (ja) 集中巻モータ用の集中配電部材
WO2013046340A1 (ja) 回転電機の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JPWO2020026710A1 (ja)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2020054162A (ja) モータ
JP4913538B2 (ja) 集中配電部品
JP3902219B1 (ja) 集中配電部品
CN112088478B (zh) 马达
WO2019082667A1 (ja)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6710317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WO2020026711A1 (ja)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2005130580A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CN114465392B (zh) 马达和电气产品
JP7327228B2 (ja) モータ
KR102469628B1 (ko) 모터
JP6719531B2 (ja)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JP2023066070A (ja) 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