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8258A - 弹簧锁定机构 - Google Patents

弹簧锁定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8258A
CN112088258A CN201980031148.2A CN201980031148A CN112088258A CN 112088258 A CN112088258 A CN 112088258A CN 201980031148 A CN201980031148 A CN 201980031148A CN 112088258 A CN112088258 A CN 112088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spring
spring
lock
state
lock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11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8258B (zh
Inventor
谷口庆伦
小林徳三
田村健吾
清水现
谷口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zen Hatsuj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izen Hatsuj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zen Hatsuj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izen Hatsuj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88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8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82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82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1/00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1/00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 F16D51/02Brakes with outwardly-movable braking members co-operating with the inner surface of a drum or the like shaped as one or more circumferential ba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63Arm-rests adjustable
    • B60N2/767Angle adjus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65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providing a fore-and-aft movement with respect to the occupant's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footrests
    • B60N3/063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footrests with adjustment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002/952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the locking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弹簧锁定机构具备:设在第1部件(20)以及第2部件(20)的任一方部件的锁定筒(11);固定在另一方部件抵接于锁定筒(11),利用摩擦力将第2部件(30)相对于第1部件(20)的一个方向的转动锁定的螺旋弹簧(12);使第2部件(30)相对于第1部件(20)转动,可切换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并保持解除的状态的切换机构,螺旋弹簧(12)抵接于锁定筒(11)的内周面,利用第2部件(20)的转动使螺旋弹簧(12)的弹簧线材在长度方向被压缩,螺旋弹簧(12)扩径并进一步按压锁定筒(11)的内周面,利用摩擦力锁定转动,切换机构进行动作将锁定解除状态下的螺旋弹簧(12)的长度相对于锁定状态的螺旋弹簧(12)的长度变长或变短。

Description

弹簧锁定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簧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能够对车辆等的用于座椅的扶手、脚踏或者头枕等的角度进行无级调节的机构,公知有弹簧锁定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弹簧锁定机构中,利用由截面为四边形的弹簧线材形成的螺旋弹簧对设置在该螺旋弹簧的内侧的锁定筒进行紧固,由此产生摩擦力。利用该摩擦力将扶手的一个方向的转动锁定。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弹簧锁定机构中,螺旋弹簧的固定端部向外侧伸出并弯折,被安装于锁定筒的外侧位置的转动侧部件。螺旋弹簧的自由端部被向外侧弯折,可切换锁定的状态和锁定被解除的状态的切换机构设置在锁定筒的外侧。
专利文献2的弹簧锁定机构中,螺旋弹簧的固定端部被弯折到螺旋弹簧的外侧且固定在锁定筒的外侧。此外,专利文献3的弹簧锁定机构中,利用设置在锁定筒的内侧位置的螺旋弹簧将锁定筒锁定,由于仅在进行杆操作时解除锁定,因此与具有保持锁定解除状态的功能的切换机构相比设计理念完全不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477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第58905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1331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近年来,为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对弹簧锁定机构要求提高锁定时的保持力。此外,始终要求轻量化以及小型化。然而,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由固定侧部件及转动侧部件构成的弹簧锁定机构通过螺旋弹簧从外侧对锁定筒进行紧固,从而将转动锁定。在这种情况下,若对扶手施加负载,则在螺旋弹簧的弹簧线材施加有拉伸方向的负载,在固定端部的弯折的个别位置等有断裂的风险。因此,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的弹簧锁定机构中,设置有保持螺旋弹簧的固定部分的阻挡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筒部3a),通过卷绕螺旋弹簧的一部分使负载分担到阻挡部,防止负载的集中。由此,为了补偿螺旋弹簧的有效绕组数的减少而使绕组数增加。作为结果,锁定筒的高度增加、或者锁定筒的直径增大等成为了技术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的弹簧锁定机构中,由于螺旋弹簧位于锁定筒的外侧,存在由于螺旋弹簧的固定端部相对于锁定筒向外侧弯折且较大地伸出而导致大型化的问题。并且,在用氨基甲酸乙酯等发泡部件一体发泡来包裹弹簧锁定机构的情况下,为不让发泡部件侵入而设置的防止发泡部件侵入用罩变得复杂化。
此外,专利文献3的弹簧锁定机构中,利用在锁定筒的内侧的位置设有的螺旋弹簧将锁定筒锁定,其切换操作的设计理念完全不同。仅在利用杆进行按压的状态时才能够解除锁定,切换机构并不具备在手离开后保持锁定解除状态的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轻量化并且小型化的弹簧锁定机构,保持锁定时所需的保持力,且能够利用固定侧部件与转动侧部件的转动来切换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并保持解除的状态。
用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
所述技术问题通过提供一种弹簧锁定机构来解决,弹簧锁定机构具备:第1部件,由固定侧部件构成;第2部件,由相对于所述第1部件转动的转动侧部件构成;锁定筒,设置于所述第1部件以及所述第2部件中的任一方部件;螺旋弹簧,由弹簧线材构成,固定在另一方部件,与所述锁定筒抵接并利用摩擦力将所述第2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部件的一个方向的转动锁定;切换机构,使所述第2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部件转动,切换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锁定解除并保持解除的状态,所述螺旋弹簧的自由状态的卷外径比锁定筒的内径大2-5%,与所述锁定筒的内周面抵接,将所述螺旋弹簧的一方的端部附近作为向所述螺旋弹簧的内侧弯折的固定端部而固定于所述锁定筒的内侧的位置,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方的端部附近为弯折的自由端部,由所述第2部件的所述转动使得所述螺旋弹簧的弹簧线材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所述螺旋弹簧扩径并进一步按压所述锁定筒的内周面,利用该摩擦力将转动锁定,所述切换机构进行如下动作:将所述锁定被解除的状态的螺旋弹簧的长度相对于所述锁定状态的所述螺旋弹簧的长度变长或者变短。
根据该构成,螺旋弹簧抵接在锁定筒的内周面。由此,若由摩擦力产生的负载被施加至锁定第2部件的方向(使螺旋弹簧扩径的旋转方向),弹簧线材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在该压缩方向的负载与拉伸方向不同,弹簧线材即使压缩变形也不必担心破裂、断裂。对于此压缩方向负载和拉伸方向负载的断裂的强度差异,在弯曲弹簧线材的部分尤为明显。
由此,如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的弹簧锁定机构那样,将螺旋弹簧卷绕固定在阻挡部,不需要分散负载。并且,通过将螺旋弹簧配置在锁定筒的内侧,能够利用锁定筒的内侧的有限空间来实现固定。此外,由于螺旋弹簧没有断裂的风险,能够选择线径细而轻的螺旋弹簧。此外,由于将螺旋弹簧配置在锁定筒的内侧的位置,在扶手用氨基甲酸乙酯等发泡的情况下,防止发泡部件侵入的应对变得简单。
此外,根据该构成,与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弹簧锁定机构相比,从第2部件的转动的中心到使摩擦力发生的位置的距离与弹簧线材的直径对应地变长,由于杠杆原理保持力变得有利。由此,能够缩小筒的直径、减少螺旋弹簧的绕组数。
此外,根据该构成,可锁定的使用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的切换由第2部件的转动来进行,伴随着将螺旋弹簧的长度变长或者变短的方向的位移,锁定解除状态的保持能够安全且可靠地进行。
螺旋弹簧也可以在与锁定筒抵接的外周的位置设置横切螺旋弹簧的弹簧线材的多个凹凸部并进行表面粗糙化。另外,由于凹凸部设在螺旋弹簧的外周,可以容易地利用滚压等方式以稳定的品质进行成形。根据该构成,螺旋弹簧与锁定筒的摩擦力大幅增加,实现保持力的提高以及品质的稳定化,此外,也能够减少螺旋弹簧的绕组数和锁定筒的直径。
切换机构进行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并保持解除的状态的切换,至少具备:位移凸轮,将螺旋弹簧的长度相对于锁定状态的长度变长或变短;保持部,保持螺旋弹簧的位移后的状态;复位凸轮,将保持的螺旋弹簧恢复到原来的锁定状态的长度,伴随着将螺旋弹簧的长度变长或者变短的动作,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并保持解除的状态的切换以第2部件的转动进行。由此,锁定解除状态的保持能够安全且可靠地进行。
锁定筒可固定在第2部件上,在第1部件设置限制部,以限制锁定筒的轴向的活动。根据该构成,利用第1部件的限制部来限制第2部件的轴向的活动(座椅内外方向,稍后将在扶手的情况下描述),实现变形和松动较少的锁定机构。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种安全性高、轻量化及小型化的弹簧锁定机构,既能够保持所需要的锁定时的保持力,又能够利用固定部件与转动部件的转动来切换锁定状态与锁定解除并保持解除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扶手的剖视图。
图2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弹簧锁定机构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锁定解除凸轮、复位凸轮、保持部、位移凸轮以及螺旋弹簧的自由端部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展开图。
图4是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弹簧锁定机构分解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弹簧锁定机构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将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弹簧锁定机构装配在头枕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将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的弹簧锁定机构装配在脚踏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弹簧锁定机构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扶手50的剖视图,该扶手50示出了如下状态:利用表皮32覆盖弹簧锁定机构10以及扶手框架31,通过向表皮32的内部注入的发泡树脂(发泡部件)34而使整体一体化。图2是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弹簧锁定机构10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中,以汽车的座椅所具备的扶手50为例进行说明,该扶手50以角度调整范围的下限为0度,上限在30度至50度左右的范围内进行角度调整,从而选择锁定并使用的最佳位置。
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弹簧锁定机构10具备:由固定侧部件构成的第1部件20、第2部件30、锁定筒11、螺旋弹簧12、切换机构40(参照图3)。第2部件30由相对于第1部件20转动的转动侧部件构成。锁定筒11设在第1部件20以及第2部件30中的任一方的部件上。在第1实施方式中,锁定筒11设在第2部件30的扶手框架31上。
螺旋弹簧12设在锁定筒11的内侧的位置。螺旋弹簧12由弹簧线材构成,该弹簧线材固定在另一方的部件(第1实施方式中为第1部件20),与锁定筒11抵接并利用摩擦力对第2部件30相对于第1部件20的一个方向的转动进行锁定。切换机构40(参照图3)使第2部件30即扶手框架31相对于第1部件20转动,来切换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并保持解除的状态。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1部件20由包含安装配件21、内筒22、弹簧固定板23的多个固定侧部件构成。如图2所示,弹簧固定板23具备固定螺旋弹簧12的固定端13的弹簧固定部23a。如图1所示,弹簧固定板23设置在安装配件21和内筒22之间,利用安装配件21和内筒22夹住螺旋弹簧12的固定端部13(参照图2),从而固定螺旋弹簧12。
在图2中,内筒22具备:凸缘(限制部)24、构成下述切换机构40(参照图3)的位移凸轮42、以及保持部43。内筒22是具有底部22a和开口部22b的圆筒形,凸缘(限制部)24向开口部22b的外周方向延伸设置。构成切换机构40的位移凸轮42以及保持部43设置于开口部22b。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以圆筒形的内筒2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即,只要是由凸缘(限制部)24、位移凸轮42以及保持部43构成的部件,也可以不是圆筒形。
在图1中,安装配件21、内筒22以及弹簧固定板23由相对于座椅框架28不可转动的螺栓29固定。
在图1中,第2部件30由扶手框架31以及锁定筒11等的转动侧部件组成。如图1所示,第2部件30中,将弹簧锁定机构10以及扶手框架31用表皮32覆盖,从注入口33向扶手框架31和表皮32之间的间隙注入发泡树脂34(发泡聚氨基甲酸乙酯)而使整体一体化,从而构成扶手50。在锁定筒11的周围,沿着锁定筒11设置防止发泡部件侵入用罩35,从而在注入发泡树脂34(发泡氨基甲酸乙酯)时防止发泡树脂34(发泡氨基甲酸乙酯)侵入锁定筒11。
如图1的放大图以及图2所示,锁定筒11设置在第2部件30上以便与扶手框架31一体地转动。如图2所示,锁定筒11是两端开口的圆筒形,内周面与内筒22的外周面相向配置。锁定筒11的一端的开口中,凸缘16向锁定筒11的内侧延伸设置。在凸缘16上,与内筒22所具备的位移凸轮42以及保持部43相对应地具备构成切换机构40的锁定解除凸轮41以及复位凸轮44。
如图1的放大图所示,锁定筒11被配置为内筒22的凸缘24与锁定筒11的凸缘16在沿着轴R的方向上(以下称为"轴向")重合,从而限制锁定筒11在相对于座椅框架28靠近的方向A以及远离的方向B(以下称为“座椅内外方向”)上移动。
此外,对扶手50在座椅的内外方向施加负载的情况下,扶手50以座椅框架28和安装配件21的固定部为中心向座椅内外方向稍微倾斜,凸缘24和锁定筒11的凸缘16抵接。并且,第2部件30和安装配件21也抵接。即,内筒22的凸缘24以及安装配件21成为对锁定筒11以及第2部件30在座椅内外方向(与轴向相同的方向)的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能够限制锁定筒11以及第2部件30在座椅内外方向上的移动。此外,通过以凸缘24和安装配件21承受负载,座椅内外方向的强度增加。
如图2所示,螺旋弹簧12具有固定端部13、自由端部14以及凹凸部15。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螺旋弹簧12的绕组外径比锁定筒11的内径大了2-5%左右,在图1所示的组装的状态下,使螺旋弹簧12缩径并装入锁定筒11。由此,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螺旋弹簧12无论负载是否存在都成为与锁定筒11的内周面密合的状态。螺旋弹簧12中一方的端部附近弯折到螺旋弹簧12的内侧并固定在弹簧固定板23所具备的弹簧固定部23a上,成为固定端部13。
在图2中,螺旋弹簧12的另一方的端部附近向螺旋弹簧12的内侧弯折,成为从锁定解除凸轮41、位移凸轮42以及复位凸轮44受到作用的自由端部14。在螺旋弹簧12的外周的位置(与锁定筒11的内周面抵接的位置)上,沿横切螺旋弹簧12的弹簧线材的方向(与轴向相同的方向)设置多个凹凸部15,使其表面粗糙化。在螺旋弹簧12的外周的位置利用滚压等而成形出凹凸部15,如果是外周的位置则其成形可以很容易地以稳定的品质进行。
此外,为了能够利用切换机构40(参照图3)向缩短螺旋弹簧12长度的方向位移,图1和图2所示的螺旋弹簧12在相邻的线材之间设置有为线材直径的2倍左右的间隙S。另外,该螺旋弹簧12的长度方向的间隙可以部分地设置,也可以分散在全长上来设置。
这样,将外径大的螺旋弹簧12的固定端部13固定于第1部件20的弹簧固定板23,缩径并装入锁定筒11,通过使螺旋弹簧12的外周面与锁定筒11的内周面密合,当锁定筒11与第2部件30的旋转一体地旋转时,由于在螺旋弹簧12与锁定筒11间产生的摩擦力,使得螺旋弹簧12跟随锁定筒11的旋转。因此,根据第2部件30的旋转方向使得螺旋弹簧12扩径或缩径。
图2中的弹簧锁定机构10是将支撑就坐者的左手的左手用扶手50(参照图1)的弹簧锁定机构分解后的立体图,螺旋弹簧12的绕组方向为左绕组。在这个构成中,若使想要向下转动的力对锁定筒11成为一体的第2部件30(参照图1)进行作用,则由于螺旋弹簧12与锁定筒11之间的摩擦力,使跟随锁定筒11转动的力作用于螺旋弹簧12。此时的力的方向是将自由端部14向左方向推的方向(参照箭头a)。在这种情况下,螺旋弹簧12的弹簧线材沿弹簧线材的长度方向(拉伸弹簧线材时的长度方向)被压缩,螺旋弹簧12扩径,锁定筒11的内周面被螺旋弹簧12进一步按压,扶手50的向下方向的转动被锁定。
与此相反,若使要使之向上转动的作用力对第2部件30进行作用,则由于螺旋弹簧12与锁定筒11之间的摩擦力,跟随锁定筒11转动的力作用于螺旋弹簧12。此时的力的方向是将自由端部14向右方向拉的方向(参照箭头b)。在这种情况下,螺旋弹簧12的弹簧线材沿弹簧线材的长度方向被拉伸,螺旋弹簧12缩径,由于锁定筒11的内周面所受到的螺旋弹簧12按压锁定筒11的力减弱,因此第2部件30能够向上方向转动。
图2所示的弹簧锁定机构10具备切换机构,在图1中,第2部件30相对于第1部件20的一个方向的转动能够进行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并保持解除的状态之间的切换。有关切换机构的详细内容,稍后将利用图3说明,锁定解除并保持解除的状态是指锁定解除状态被维持的状态。如上所述,在力向下方向作用于第2部件30的情况下,扶手50的向下的转动被锁定,但在锁定解除并保持解除的状态中,由于锁定解除状态被维持,能够使第2部件30向下转动。
图3所示的切换机构40具有图2中的锁定解除凸轮41、位移凸轮42、保持部43和复位凸轮44。另外,锁定解除凸轮41和位移凸轮42有时被一体化(参照图3(c))。在第1实施方式中,位移凸轮42和保持部43设置在内筒22。此外,锁定解除凸轮41和复位凸轮44设置在锁定筒11。下面,参照图3,对切换机构4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3是对在扶手50转动操作时锁定解除凸轮41、位移凸轮42、保持部43、复位凸轮44、自由端部14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展开图。图3(a)是示出扶手50的第2部件30(参照图1)即将到达角度调整范围的上限位置之前(上限位置前约10度)的状态的图。在本图中,设置于锁定筒11的锁定解除凸轮41接近螺旋弹簧12的自由端部14,锁定解除凸轮41成为即将与自由端部14开始抵接之前的状态。锁定解除凸轮41的位置被设定为,在第2部件30到达角度调整范围的上限位置时锁定解除凸轮41开始与自由端部14抵接的位置。
图3(b)是示出将在上限位置锁定解除并保持解除的状态的扶手50的第2部件30向下进行转动操作而即将到达下限位置之前的状态的图。在本图中,设置于锁定筒11的复位凸轮44开始与螺旋弹簧12的自由端部14抵接。复位凸轮44的位置被设定为,在第2部件30到达角度调整范围的下限位置时复位凸轮44开始与自由端部14抵接的位置。
若使第2部件30向上转动,则锁定筒11也与其一体地转动,在图3(a)中,设置于锁定筒11的锁定解除凸轮41逐渐接近螺旋弹簧12的自由端部14(参照箭头c)。锁定解除凸轮41与自由端部14抵接后,自由端部14由锁定解除凸轮41推动前进(参照箭头d),由此使螺旋弹簧12缩径,由螺旋弹簧12的扩径而得到的锁定状态被解除。
在此之后,利用设置于内筒22的位移凸轮42,使得自由端部14在螺旋弹簧12沿轴向收缩的方向上位移(参照箭头e),螺旋弹簧12比锁定状态的长度L(参照图1的放大图)短,自由端部14被引导到保持部43,螺旋弹簧12保持在长度变短了的状态。
在该保持状态下,由于螺旋弹簧12也缩径而保持在锁定状态被解除的状态,能够使第2部件30向下转动。若第2部件30从上限位置向下转动,在图3(b)中,锁定筒11也与其一体地转动(参照箭头f);若第2部件30转动到即将到达下限位置,则如图3(b)所示,设置于锁定筒11的复位凸轮44与螺旋弹簧12的自由端部14抵接。
若从图3(b)的状态将第2部件30进一步向下转动,由保持部43保持的自由端部14被复位凸轮44向上推。由于自由端部14被向上推,螺旋弹簧12逐渐沿轴向延伸。由此,螺旋弹簧12的长度返回到原来的锁定状态的长度L,并且自由端部14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并扩径(参照箭头g),螺旋弹簧12复位到与锁定筒11的内周面密合的锁定状态。
图3(c)是锁定解除凸轮41和位移凸轮42由一个倾斜凸轮41(42)组成的案例的展开图。即使是像这样的一个倾斜凸轮41(42),其动作也与图3(a)和图3(b)所示的切换机构40是同样的。另外,也可以使锁定筒11和内筒22的纸面上下的位置关系反转,将保持部43设置在螺旋弹簧12的长度L增加的一侧。在这样的情况下,螺旋弹簧12的自由端部14通过向螺旋弹簧12的长度L变长的方向位移而保持在保持部43。
以上,对于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如上所述,图2中的弹簧锁定机构10以支撑就座者的左手的左手用扶手50为前提,螺旋弹簧12的绕组方向为左绕组;但以支撑就座者的右手的右手用扶手50为前提时,螺旋弹簧12的绕组方向为右绕组。
以下对于在第2实施方式至第5实施方式中的本发明的弹簧锁定机构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仅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的弹簧锁定机构10不同的点,其他方面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第2实施方式>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弹簧锁定机构210的剖视图。在第2实施方式的弹簧锁定机构210中,螺旋弹簧212固定在由转动侧部件构成的第2部件230的弹簧固定板231上。锁定筒211固定在由固定侧部件构成的第1部件220上。即,第2实施方式中的弹簧锁定机构210在以下两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螺旋弹簧212固定在转动侧部件即第2部件230上;锁定筒211被固定在固定侧部件即第1部件220上。在这种情况下,锁定筒211被装入固定侧部件侧的座椅框架220的空位中。由此,具有能够将转动侧部件变得极端薄的优点。
<第3实施方式>
图5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弹簧锁定机构310的剖视图。弹簧锁定机构310的自由端部314向螺旋弹簧312的外侧弯折。此外,扶手框架331的一部分被成型为锁定筒311。设置在第1部件320的内筒322的凸缘(限制部)324以延伸到锁定筒311的外周面且与固定在扶手框架331的另一个部件即凸缘承接部332的整周抵接的方式设置。这样,通过将凸缘324设为与凸缘承接部332的整周抵接,可以更牢固地限制锁定筒311以及第2部件330向座椅内外方向的活动。由此,座椅内外方向的强度变得更强。构成切换机构340的保持部343和位移凸轮342设置在在凸缘324上。即,第3实施例中的弹簧锁定机构310,在以下两点与第1实施例中的弹簧锁定机构10不同:其自由端部314被弯折到螺旋弹簧312的外侧;保持部343和位移凸轮342设置在锁定筒311所设置的锁定解除凸轮和复位凸轮的外侧。此外,由于扶手框架331的一部分被成型为锁定筒311,弹簧锁定机构310可实现更小型化以及轻量化。
<第4实施方式>
图6是示出将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弹簧锁定机构410装配在头枕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如图6所示,在该头枕中,第1部件420是弹簧锁定机构410的固定侧部件,经由头枕盖424固定在头枕主体425上。此外,第2部件430是转动侧部件,被固定在由第2部件430、第3部件431以及第4部件432构成的平行连杆机构433上。平行连杆机构433的第3部件431被固定在头枕支柱434上。由此,构成为能够将头枕主体425向后方(纸面右方向)的滑动进行锁定,且头枕主体425能够向前方(纸面左方向,参照图6箭头)滑动。另一方面,若超过滑动调整范围,则能够解除锁定,使头枕主体425向后方滑动而返回到初始位置。
<第5实施方式>
图7是示出将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弹簧锁定机构510装配在脚踏后的状态的例子的侧视图。如图7所示,在该脚踏装置中,第1部件520是弹簧锁定机构510的固定侧部件,固定在座椅框架上(未图示)。此外,第2部件530是旋转侧部件,固定在使脚凳主体531上下转动的连杆部件532上。由此,在脚凳主体531的角度可调整范围内锁定向下的转动。另一方面,使脚凳主体531转动而使第2部件530相对于第1部件520转动,由此能够切换锁定状态与锁定解除的状态,并且能够保持锁定解除的状态。
如以上的说明所述,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种安全性高、轻量及小型化的弹簧锁定机构,既能够保持弹簧锁定机构的锁定结构以及弹簧固定结构所需要的锁定时的保持力,又能够利用固定部件与转动部件的转动而切换锁定状态与锁定解除并保持解除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0,210,310,410,510 弹簧锁定机构
11,211,311 锁定筒
12,212,312 螺旋弹簧
13 固定端部
14,314 自由端部
15 凹凸部
16 凸缘
20,320,420,520 第1部件
21 安装配件
22,322 内筒
22a 底部
22b 开口部
23 弹簧固定板
23a 弹簧固定部
24,324 凸缘
28 座椅框架
29 螺栓
30,230,330,430,530 第2部件
31,331 扶手框架
32 表皮
33 注入口
34 发泡树脂
35 防止发泡部件侵入用罩
40,340 切换机构
41 锁定解除凸轮
42,342 位移凸轮
43,343 保持部
44 复位凸轮
41 (42)倾斜凸轮
50 扶手
220 第1部件(座椅框架)
231 弹簧固定板
332 另一个部件的凸缘接收部
424 头枕罩
425 头枕主体
431 第3部件
432 第4部件
433 平行连杆机构
434 头枕支柱
531 脚凳主体
532 连杆部件
S 间隙
A 相对于座椅框架靠近的方向
B 相对于座椅框架远离的方向
L 螺旋弹簧的锁定状态的长度
R 轴
S 间隙。

Claims (5)

1.一种弹簧锁定机构,具备:
第1部件,由固定侧部件构成;
第2部件,由相对于所述第1部件转动的转动侧部件构成;
锁定筒,设置于所述第1部件以及所述第2部件中的任一方部件;
螺旋弹簧,由弹簧线材构成,固定在另一方部件,与所述锁定筒抵接并利用摩擦力将所述第2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部件的一个方向的转动锁定;
切换机构,使所述第2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部件转动,切换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锁定解除并保持解除的状态,
所述弹簧锁定机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弹簧的自由状态的卷外径比锁定筒的内径大2-5%,与所述锁定筒的内周面抵接,
将所述螺旋弹簧的一方的端部附近作为向所述螺旋弹簧的内侧弯折的固定端部而固定于所述锁定筒的内侧的位置,
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方的端部附近为弯折的自由端部,
由所述第2部件的所述转动使得所述螺旋弹簧的弹簧线材在长度方向上被压缩,所述螺旋弹簧扩径并进一步按压所述锁定筒的内周面,利用该摩擦力将转动锁定,
所述切换机构进行如下动作:将所述锁定被解除的状态的螺旋弹簧的长度相对于所述锁定状态的所述螺旋弹簧的长度变长或者变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在与所述锁定筒抵接的外周的位置设置横切所述螺旋弹簧的弹簧线材的多个凹凸部并进行表面粗糙化。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进行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并保持解除的状态的切换,至少具备:位移凸轮,将所述螺旋弹簧的长度相对于锁定状态的长度变长或变短;保持部,保持螺旋弹簧的位移后的状态;复位凸轮,将保持的螺旋弹簧恢复到原来的锁定状态的长度,伴随着将所述螺旋弹簧的长度变长或者变短的动作,以所述第2部件的转动进行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锁定解除并保持解除的状态的切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进行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并保持解除的状态的切换,至少具备:位移凸轮,将所述螺旋弹簧的长度相对于锁定状态的长度变长或变短;保持部,保持螺旋弹簧的位移后的状态;复位凸轮,将保持的螺旋弹簧恢复到原来的锁定状态的长度,伴随着将所述螺旋弹簧的长度变长或者变短的动作,以所述第2部件的转动进行所述锁定状态和所述锁定解除并保持解除的状态的切换。
5.如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弹簧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筒固定在所述第2部件上,所述第1部件具有限制所述锁定筒的轴向的活动的限制部。
CN201980031148.2A 2018-08-06 2019-08-02 弹簧锁定机构 Active CN1120882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7974A JP6618582B1 (ja) 2018-08-06 2018-08-06 ばねロック機構
JP2018-147974 2018-08-06
PCT/JP2019/030569 WO2020031911A1 (ja) 2018-08-06 2019-08-02 ばねロック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8258A true CN112088258A (zh) 2020-12-15
CN112088258B CN112088258B (zh) 2022-01-11

Family

ID=68836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1148.2A Active CN112088258B (zh) 2018-08-06 2019-08-02 弹簧锁定机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8336B2 (zh)
JP (1) JP6618582B1 (zh)
CN (1) CN112088258B (zh)
WO (1) WO20200319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01039B2 (en) * 2020-03-25 2022-08-02 B/E Aerospace, Inc. Angular armrest adjustment assembly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725150D0 (en) * 1986-11-03 1987-12-02 Schmidt Gmbh R Handle for adjusting vehicle seat
JP2004147791A (ja) * 2002-10-29 2004-05-27 Nhk Spring Co Ltd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CN1736765A (zh) * 2004-08-18 2006-02-22 备前发条株式会社 扶手装置
JP2010088832A (ja) * 2008-10-11 2010-04-22 Bizen Hatsujo Kk アームレスト
CN102452330A (zh) * 2010-10-21 2012-05-16 张晓冬 一种座椅平移调节装置
JP2012229810A (ja) * 2012-06-27 2012-11-22 Tok Bearing Co Ltd 逆入力遮断機構
WO2013157471A1 (ja) * 2012-04-19 2013-10-24 備前発条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
CN103717935A (zh) * 2011-07-26 2014-04-09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单元制动器
JP2016030032A (ja) * 2014-07-28 2016-03-07 備前発条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
JP2017178197A (ja) * 2016-03-31 2017-10-0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90525A (ja) 1981-10-30 1983-05-30 Mitsui Toatsu Chem Inc ベンジルプロピルエ−テル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JPH0613389Y2 (ja) * 1987-09-30 1994-04-06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ロック装置
FR2820375B1 (fr) * 2001-02-06 2003-04-18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Dispositif de fixation pour accoudoir amovible et dispositif d'assise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de fixation
JP2007185223A (ja) * 2006-01-11 2007-07-26 Namba Press Works Co Ltd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JP6377538B2 (ja) 2015-01-16 2018-08-2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回転止め機構
WO2017169629A1 (ja) 2016-03-31 2017-10-0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725150D0 (en) * 1986-11-03 1987-12-02 Schmidt Gmbh R Handle for adjusting vehicle seat
JP2004147791A (ja) * 2002-10-29 2004-05-27 Nhk Spring Co Ltd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US20040135419A1 (en) * 2002-10-29 2004-07-15 Yoshiharu Kitamura Armrest apparatus
CN1736765A (zh) * 2004-08-18 2006-02-22 备前发条株式会社 扶手装置
JP2010088832A (ja) * 2008-10-11 2010-04-22 Bizen Hatsujo Kk アームレスト
CN102452330A (zh) * 2010-10-21 2012-05-16 张晓冬 一种座椅平移调节装置
CN103717935A (zh) * 2011-07-26 2014-04-09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单元制动器
WO2013157471A1 (ja) * 2012-04-19 2013-10-24 備前発条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装置
JP2012229810A (ja) * 2012-06-27 2012-11-22 Tok Bearing Co Ltd 逆入力遮断機構
JP2016030032A (ja) * 2014-07-28 2016-03-07 備前発条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
JP2017178197A (ja) * 2016-03-31 2017-10-0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从奎: "扭转弹簧在助力式离合踏板中的应用", 《汽车实用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8258B (zh) 2022-01-11
US11828336B2 (en) 2023-11-28
US20210372493A1 (en) 2021-12-02
WO2020031911A1 (ja) 2020-02-13
JP6618582B1 (ja) 2019-12-11
JP2020023229A (ja) 2020-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85903B2 (en) Dual on-center column lock mechanism
JP4063863B1 (ja) ヘッドレスト
WO2012096357A1 (ja) 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及びシート装置
EP1892145B1 (en) Seat slid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20050029853A1 (en) Head restraint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8002356B2 (en) Pivoting headrest assembly with cam release
US9676307B2 (en) Adjustable armrest
US9409503B2 (en) Ratcheting vehicle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US8491052B2 (en) Vehicle head restraint
CN109849753B (zh) 机动车辆座椅
KR101357405B1 (ko) 특히 차량의 충돌-작동 헤드 레스트레인트를 위한 로킹 장치
CN112088258B (zh) 弹簧锁定机构
US20140159461A1 (en) Armrest
US20170158101A1 (en) Four-way ratcheting vehicle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US10427555B2 (en) Conveyance seat
US6742843B2 (en) Cable control with overload protection device
JP5653175B2 (ja)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及びアームレスト装置付きシート
JP5611670B2 (ja) 椅子のロッキング機構用ロック装置及びこれを組み込んだ椅子
JP7175063B1 (ja) アームレスト
EP3375316B1 (en) Connection buckle for seats belts
JP5640558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CN103876509B (zh) 特别用于椅子的倾斜控制装置和操作方法
JP2507665Y2 (ja) 自動車のシ―ト構造
KR20230061083A (ko) 시트 백의 경사각도 조절장치
JP2004065829A (ja) 椅子のロッキング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