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4466A - 泡沫喷出容器 - Google Patents

泡沫喷出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74466A
CN112074466A CN201980030301.XA CN201980030301A CN112074466A CN 112074466 A CN112074466 A CN 112074466A CN 201980030301 A CN201980030301 A CN 201980030301A CN 112074466 A CN112074466 A CN 1120744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ontainer
flow path
foam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030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74466B (zh
Inventor
阿部和也
小野寺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wa C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wa C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wa C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wa Can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9/01795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216272A1/ja
Publication of CN1120744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44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744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44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合于防止滴下和以良好的泡质稳定喷出泡沫的泡沫喷出容器。泡沫喷出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安装于容器主体的开口部的罩(2)和对罩(2)的流路进行开闭的阀(3)。罩(2)具有:液状物流路(F1),其成为容器主体内的液状物的通路;空气流路(F2),其成为容器主体内的空气的通路;混合室(F3),在阀(3)打开的状态下,该混合室(F3)与这两种流路(F1、F2)连通;以及罩开口部(F4),其与容器外连通。阀(3)包括:圆筒状的固定环(32),其在包围两种流路的出口的位置处固定于罩(2);以及内阀瓣(34),其形成于固定环(32)的内侧,能够弹性变形而使两种流路(F1、F2)的出口同时开闭。关闭状态的内阀瓣(34)是以从固定环(32)的圆筒部分朝向该固定环(32)的中心轴线形成的膜,且该膜以向容器主体侧倾斜的状态形成。

Description

泡沫喷出容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2018年5月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089091号的优先权,并引用于此。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容器主体内的液状物呈泡沫状喷出的泡沫喷出容器。
背景技术
在泡沫喷出容器之中,通过对能够弹性变形的容器主体进行按压来使容器主体内的液状物呈泡沫状喷出的类型的泡沫喷出容器被称作挤压起泡器(日文:スクイズフォーマー),其使用于使各种清洗剂、化妆品等呈泡沫状喷出的情况。特别是,使喷嘴以朝下的状态喷出内容物的泡沫喷出容器被称作朝下挤压起泡器(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54936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朝下挤压起泡器中,由于使喷嘴朝下而使用,因此存在如下问题:有时产生内容物的滴液在喷出的前后未预料到地从喷嘴滴落的、所谓的滴下(日文:液だれ),从而将周围污染等。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朝下挤压起泡器中,通过使阀的阀瓣打开,从而容器内的液状物流入混合室并在混合室中与空气混合而成为泡沫,从喷嘴喷出该泡沫。若阀的阀瓣的开闭不顺畅,则无法得到良好的泡沫,还存在泡质降低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滴下且能够使内容物以良好的泡质稳定地喷出的泡沫喷出容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泡沫喷出容器,其包括容器主体、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开口部的罩和对所述罩的流路进行开闭的阀,该泡沫喷出容器将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液状物呈泡沫状喷出,该泡沫喷出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罩具有:液状物流路,其成为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液状物的通路;空气流路,其成为所述容器主体内的空气的通路;混合室,在所述阀打开的状态下,该混合室与包含所述液状物流路和所述空气流路在内的两种流路连通;以及罩开口部,其从所述混合室与容器外连通,所述阀具有:环状的固定环,其在包围所述两种流路的出口的位置处固定于所述罩;以及可变膜,其形成于所述固定环的内侧,能够弹性变形为将所述两种流路的出口打开的状态和将所述两种流路的出口关闭的状态,关闭状态的所述可变膜以从所述固定环朝向该固定环的中心轴线且向所述容器主体侧倾斜的状态形成,并覆盖所述两种流路的出口。
此外,对于使容器主体内的空气或液状物从流路的出口喷出的部件,例如,可使用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主体部的容器主体。当通过按压主体部而使主体部变形来加压容器主体内的空气和液状物时,空气和液状物在各自的流路中流动并从各出口喷出。
为了说明上述结构的发明的效果,对在固定环的内侧沿着与固定环的中心轴线正交的平面形成有可变膜的情况(称作“非倾斜状态的膜”。)和如本发明那样可变膜向容器主体侧倾斜的情况(称作“向容器主体侧倾斜的状态的膜”。)进行比较。两者在可变膜被从流路的出口喷出的空气或液状物推压而从关闭状态弹性变形为打开状态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在该比较中,应当关注的是,在非倾斜状态的膜的情况下,可变膜会因较小的力而弹性变形,流路的出口容易打开。另外,在关闭流路的出口时,因一些较小的力作用于可变膜而使可变膜无法完全关闭出口。在非倾斜状态的膜的情况下,担心内容物从违背用户意图地打开了的出口、未完全关闭的出口流出。在可变膜向相反方向倾斜的情况(称作“向混合室侧倾斜的状态的膜”。)下,这样的“滴下”的可能性变高。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结构中,由于可变膜以向容器主体侧倾斜的状态覆盖流路的出口,因此,若没有比较大的力作用于可变膜,则不会发生弹性变形。因而,消除了出口违背用户意图地打开或在使用后出口未完全关闭这样的不良情况,具有防止滴下的效果。另外,通过使可变膜沿倾斜方向形成,还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即,可变膜的开闭动作变得顺畅,在混合室中稳定地形成良好的品质的泡沫。
在本发明的泡沫喷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可变膜构成为,该可变膜的倾斜方向能以所述可变膜与所述固定环连接的连接部分为基准在所述固定环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反转。
在该结构中,在对容器主体内进行加压而使流路的出口打开时,关闭状态的可变膜被从两种流路中的至少一种流路的出口喷出的液状物或空气推压而变形成向混合室侧倾斜的状态。另外,在对容器主体内进行减压而使流路的出口关闭时,打开状态的可变膜被向两种流路中的至少一种流路的出口抽吸的液状物或空气吸引而返回向容器主体侧倾斜的状态。如此,可变膜以其倾斜方向在固定环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反转的形式弹性变形。
作为阀的形状,也可以是,通过使该阀的可变膜局部地弹性变形来对流路的出口进行开闭。但是,为了得到更优异的开闭动作,也可以如上述结构那样使可变膜的倾斜方向在固定环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反转。也就是说,通过使可变膜兼具弹性变形特性和特征性的形状,对于可变膜而言仅有开闭中的任意一种状态成为在弹性变形上稳定的状态。不易停留在既不是打开状态也不是关闭状态那样的中间的变形状态,能痛快地进行开闭的切换,阀的开闭动作变得更顺畅。
在本发明的泡沫喷出容器中,优选的是,以与所述固定环的中心轴线正交的面为基准,关闭状态的所述可变膜的倾斜角度为2°以上且35°以下。若如该结构那样将可变膜的倾斜角度设定为一定范围内的角度,则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执行阀的顺畅的开闭动作。
在本发明的泡沫喷出容器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可变膜的包含所述固定环的中心轴线的范围形成有开口部。在该结构中,利用可变膜中的除了该可变膜的开口部之外的部分,关闭两种流路的出口。由于可变膜的开口部的存在,可变膜的开闭两个状态的切换动作变得更顺畅。
在本发明的泡沫喷出容器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罩的被所述可变膜覆盖的部分的表面,所述流路的出口配置成两圈环状,所述空气流路的多个出口配置于内环,所述液状物流路的多个出口配置于外环。
通过将所述空气流路的多个出口配置于内环,将所述液状物流路的多个出口配置于外环,从而液状物一边与从空气流路的出口喷出的空气的流动冲撞一边流入混合室,因此能够得到能良好地进行液状物与空气的混合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泡沫喷出容器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罩的被所述可变膜覆盖的部分的表面,所述流路的出口配置成两圈环状,所述罩的包含配置于内环的多个出口的一定范围内的表面和覆盖该表面的所述可变膜在同一面上接触。若为该结构,则在可变膜的中央存在开口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关闭状态下的阀的密封性。
在本发明的泡沫喷出容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罩还具有从所述空气流路的中途分支而与所述混合室或容器外连通的外部空气抽吸流路,在所述外部空气抽吸流路,以与所述阀一体或相对于所述阀独立的方式设有外部空气抽吸用阀,该外部空气抽吸用阀在所述容器主体内被减压时打开。
若为该结构,则在空气流路的出口被阀关闭之后,外部空气抽吸流路和外部空气抽吸用阀也会将容器外的空气引入减压状态的容器主体内,有助于使容器主体内尽早返回常压,能够顺畅地重复进行泡沫喷出容器的开闭动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阀的可动膜朝向容器主体侧倾斜,从而即使在维持使容器主体的开口部朝下的状态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残留于液状物流路的液状物从液状物流路的出口滴下。即,朝向上方(容器主体侧)倾斜的可动膜不会向下方(混合室侧)挠曲,能够阻止液状物的滴下,因此,能够防止滴下。另外,通过使可动膜倾斜地形成,阀的开闭变得顺畅,能够以良好的泡质稳定地喷出泡沫。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的罩的剖视图。
图2是所述罩的构成要素的分解图。
图3是表示所述泡沫喷出容器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所述泡沫喷出容器的泡沫喷出时的内容物的流路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图4中在喷出停止后抽吸外部空气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的罩的剖视图。
图7的(A)是表示嵌入所述罩的阀的第一变形例的俯视图和剖视图,图7的(B)是表示嵌入所述罩的阀的第二变形例的俯视图和剖视图,图7的(C)是表示嵌入所述罩的阀的第三变形例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在图1中,仅放大示出泡沫喷出容器的罩部分的截面构造。在图2中,将罩部分的构成要素分解表示。图1的轴线P是罩部分的中心轴线,在纸面上将轴线P的上侧称作“罩开口侧”,将轴线P的下侧称作“容器主体侧”。罩部分是图2那样沿着轴线P依次嵌入有各个构成要素的组装物。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泡沫喷出容器的一个例子,说明朝下挤压起泡器的具体结构。
如图1、图2所示,罩2以基罩22、管保持件24、铰链罩26为主要的构成要素。另外,在罩2嵌入有阀3,在罩2的成为喷出口的开口部嵌入有泡沫均质化部件5,在罩2的容器主体侧保持有管6。
图2的基罩22是罩开口侧关闭的筒状构件,且具有:内筒部22a,其在内周面具有螺旋条22c;以及中顶板22b,其将内筒部22a的罩开口侧封闭。在中顶板22b,开设有多个与轴线P平行的通孔。首先,呈环状地配置有6个空气用的通孔F24。另外,在空气用的通孔F24的外侧呈环状地配置有6个液状物用的通孔F14。这些通孔F24、F14配置成以轴线P为中心的同心环状,将空气用的通孔F24的配置称作内环,将液状物用的通孔F14的配置称作外环。并且,在液状物用的通孔F14的外侧,呈同心环状地配置有3个外部空气抽吸用的通孔F53。
液状物用的通孔F14和外部空气抽吸用的通孔F53的各出口在中顶板22b的罩开口侧的表面形成在同一平面上,与此相对,空气用的通孔F24的各出口形成于向罩开口侧稍微突出的突出部分22d的表面。并且,具有通孔F14、F53的各出口的表面与轴线P成直角,与此相对,突出部分22d的具有空气用的通孔F24的各出口的表面是以轴线P为中心的呈倒圆锥状凹陷的部分的表面。图2的基罩22所示的角度x是具有空气用的通孔F24的出口的表面与同轴线P正交的平面之间的交角,表示本发明的倾斜角度。以该角度x成为2°以上且35°以下的角度的方式形成具有通孔F24的出口的表面。
在中顶板22b的容器主体侧的表面,连同上述通孔的多个入口一起形成有呈环状突出的两种筒部22e、22f和止转用的突出片22g。两种筒部中的第一种筒部是将空气用的通孔F24全部包围的环状的内侧筒部22e,两种筒部中的第二种筒部是在内侧筒部22e的外侧将液状物用的通孔F14全部包围的环状的外侧筒部22f。内侧筒部22e是以轴线P为中心的环状,而外侧筒部22f形成为相对于轴线P偏心的环状。这样,通过两种筒部22e、22f的偏心,从而在两者分开较大的部分处的、两种筒部22e、22f之间形成止转用的突出片22g。
图2的管保持件24是带凸缘的较细的筒状构件,具有用于将管6向内部插入并固定的管保持筒24a和在管保持筒24a的罩开口侧的端部形成的凸缘部24b。凸缘部24b的外径与基罩的内筒部22a的内径对应,能够将管保持件24沿着轴线P嵌入基罩的内筒部22a内。管保持筒24的罩开口侧的筒部24g的直径大于容器主体侧的筒部的直径,在嵌入基罩22时,管保持件24的罩开口侧的端部将基罩的中顶板22b的空气用的通孔F24全部包围。
管保持件24的罩开口侧的筒部24g不是完全的筒形状,而是一部分被切去而具有缺口部24c。另外,以与该缺口部24c相连续的方式在凸缘部24b的罩开口侧的表面形成有槽部24d。这些缺口部24c和槽部24d成为在嵌入基罩22时用于使外部空气抽吸用的通孔F53与管保持件24的管保持筒24a的内部相连通的连络通路。
在管保持件24的罩开口侧的筒部24g的顶端形成有朝向罩开口侧突出的环状的内侧筒部24e。该管保持件24的内侧筒部24e是以轴线P为中心的环状,且具有与基罩22的内侧筒部22e相对应的大小的直径。在嵌入基罩22时,管保持件24的内侧筒部24e嵌入基罩22的内侧筒部22e的内侧。
另外,在凸缘部24b的罩开口侧的表面形成有呈环状突出的外侧筒部24f和液状物用的通孔F12。该管保持件24的外侧筒部24f是相对于轴线P偏心的环状,且具有与基罩的外侧筒部22f相对应的大小的直径。在嵌入基罩22时,管保持件的外侧筒部24f嵌入基罩22的外侧筒部22f的外侧。液状物用的通孔F12正好位于与基罩22的突出片22g相对应的位置,在嵌入基罩22时,基罩22的突出片22g贯穿管保持件24的液状物用的通孔F12,作为管保持件24的止转件发挥功能。
这样,若设为使管保持件24嵌入基罩22且将管6插入管保持件24的管保持筒24a的状态,则如图1所示,管6的管内的空气流路F2经由管保持筒24a的内部与基罩22的6个空气用的通孔F24连通。另外,容器主体内的液状物流路F1经由管保持件24的液状物用的通孔F12与基罩22的6个液状物用的通孔F14连通。此时,通过基罩22的两种筒部22e、22f与管保持件24的两种筒部24e、24f之间的嵌合,从而基罩22与管保持件24之间的空间中的空气流路F2、液状物流路F1和外部空气抽吸流路F5彼此间可靠地隔离开,内容物不会相互混合。但是,外部空气抽吸流路F5经由连络通路与管保持件24内的空气流路F2汇合。
图2的阀3具有圆筒状的固定环32、相当于本发明的可变膜的内阀瓣34和相当于本发明的外部空气抽吸用阀的外阀瓣36,它们由硅酮、烯烃树脂等的各种弹性体可弹性变形地一体成形。圆筒状的固定环32是厚壁,与此相对,内阀瓣34和外阀瓣36的厚度较薄。
内阀瓣34是从比固定环32的下端部稍靠上部的位置向内侧延伸设置的较薄的膜,内阀瓣34在中央具有开口部F31。内阀瓣34的整体形状可以说是薄壁圆环状。另外,内阀瓣34从与固定环32连接的连接部分起朝向轴线P向容器主体侧倾斜。该倾斜角度与该图的基罩22所示的角度x相同或者比角度x稍大,是从与固定环32连接的连接部分起朝向轴线P去为大致恒定的角度。因此,如图2所示,内阀瓣34的截面形状为倒日文ハ字状,左右的倾斜部分的截面为大致直线。
外阀瓣36是从比固定环32的下端部稍靠上部的位置向外侧延伸设置的较薄的膜,整体形状可以说是薄壁圆环状。外阀瓣36的形状与内阀瓣34的形状不同之处在于,在外阀瓣36的截面形状中,在外阀瓣36与固定环32连接的连接部分的附近,外阀瓣36描绘出向容器主体侧鼓起的平缓的曲线,外阀瓣36在同与固定环32连接的连接部分分开的部分处向罩开口侧倾斜。
图2的铰链罩26是以覆盖基罩22的方式嵌入基罩22的部件,在两者之间夹持有阀3。具体而言,铰链罩26具有外筒部26a、顶板26b、喷嘴部26c、铰链部26d和铰链盖26e,外筒部26a、顶板26b、喷嘴部26c、铰链部26d和铰链盖26e一体成形。
外筒部26a是嵌于基罩的内筒部22a的外侧的筒状构件,该筒状构件的罩开口侧被顶板26b封闭。在顶板26b的中央设有筒状的喷嘴部26c。在喷嘴部26c,形成有使从容器主体侧到罩开口侧在空间上连通的大开口。另外,在顶板26b与外筒部26a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一部分,一体地成形有借助铰链部26d折叠自如的铰链盖26e。在顶板26b的表面上的、喷嘴部26c与铰链部26d之间的大致中间的位置,形成有1个外部空气引入口F51。通过铰链盖26e,从而罩开口部F4和外部空气引入口F51同时开闭。
喷嘴部26c在罩开口侧包括具有能够嵌入泡沫均质化部件5的直径的筒状构件,在容器主体侧包括具有比较大的直径的双层筒构造的筒状构件。通过容器主体侧的双层筒构造的筒状构件,从而形成有在容器主体侧开口的较深的槽26f。该较深的槽26f是以轴线P为中心的圆周状。
泡沫均质化部件5由圆筒状的网保持件和网构成,该圆筒状的网保持件嵌入铰链罩的喷嘴部26c的罩开口侧的筒状构件,该网粘贴于该圆筒状的网保持件的上下两端。为了得到均质的质地细腻的泡沫,粘贴于网保持件的网的罩开口侧(下游侧)的网眼比容器主体侧(上游侧)的网眼细。此外,可以是使用有3张以上的网的泡沫均质化部件,也可以利用不使用网而使用有海绵等的泡沫均质化部件。
以上那样的铰链罩26以夹入阀3的方式嵌入基罩22的外侧。此时,阀的固定环32的罩开口侧的大部分嵌入上述喷嘴部26c的较深的槽26f。另外,阀的固定环32的容器主体侧的端部嵌入在基罩的中顶板22b的表面形成的圆周状的较浅的槽22h。该较浅的槽22h形成于将空气用的通孔F24和液状物用的通孔F14全部包围的位置,对于外部空气抽吸用的通孔F53,其位于比该较浅的槽22h靠外侧的位置。
通过将铰链罩26嵌入基罩22,从而在铰链罩的顶板26b的内侧形成的阶梯部26g与基罩的中顶板22b的表面接触,在两者之间形成有仅能够供阀的内阀瓣34和外阀瓣36做动作的空间。并且,阀的内阀瓣34的以倾斜角度x倾斜的顶端部分与基罩的突出部分22d的同样以倾斜角度x倾斜的表面接触。由此,在该突出部分22d形成的空气用的通孔F24全部被封闭。同时,基罩22的液状物用的通孔F14也因内阀瓣34而全部被封闭。另外,由铰链罩的喷嘴部26c的双层筒构造的筒状构件的内部空间而形成混合室F3,但该混合室F3因阀的内阀瓣34而成为既不与空气流路F2连通也不与液状物流路F1连通的状态。
另一方面,外阀瓣36的外周端与铰链罩的顶板26b的比外部空气引入口F51靠外侧的表面接触。由此,外阀瓣36从容器主体侧封闭铰链罩的外部空气引入口F51。
在图3中用剖视图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的使用状态。泡沫喷出容器包括容器主体1、上述罩2、阀3、泡沫均质化部件5和延伸到容器主体1的底部附近的管6。容器主体1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主体部和成为内容物的投入口的筒状的开口部,从该开口部向主体部内预先填充规定量的发泡性的液状物A。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主体1的开口部的筒状部分的外周形成有螺旋槽,通过该螺旋槽与罩2的螺旋条之间的螺纹嵌合,从而罩2拆装自如地安装于容器主体1的开口部,但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将罩向开口部压入的方法来将罩2安装于容器主体1。
作为容器主体1的材质,能够采用容器易于被按压的所谓的挤压性和按压之后易于返回原来的形状的所谓的挤压复原性均良好的、将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聚烯烃系树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系树脂中的单独一种树脂或多种适当混合后的树脂。特别是,从即使在连续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挤压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PP。另外,从得到良好的挤压性的观点出发,容器主体1的主体部的壁厚优选为0.5mm~1.5mm,更优选为0.8mm~1.2mm。
当如图3那样将泡沫喷出容器的喷嘴部朝下时,罩2的容器主体1侧充满液状物,且管6的顶端比容器内的液面向上方突出,因此,在管6内充满容器主体1内的空气。当在该状态下按压容器主体1时,容器的内压变高。然后,内部的空气和液状物A被加压而顶开罩2的阀3,因此,空气和液状物A进入混合室。在混合室内,流入的液状物A和空气混合而形成泡沫。所形成的泡沫通过网保持件的两张网而成为质地细腻的均质的泡沫,从铰链罩的喷出口喷出。
使用图4和图5来详细地示出喷出时的空气和液状物的流动。用白色三角箭头表示空气流路F2的流动,用黑色三角箭头表示液状物流路F1。在以泡沫喷出容器朝下的状态按压容器主体1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通过从管6供给空气而使内阀瓣34打开。内阀瓣34以在轴线P的方向上从容器主体侧向罩开口侧反转的方式弹性变形。由此,空气从空气用的通孔F24流入混合室F3。另外,液状物从液引入口通过液状物用的通孔F14流入混合室F3。
在图5中,将喷出泡沫后的挤压复原时的外部空气的流动作为外部空气抽吸流路F5示出。当容器主体1(主体部)的按压停止而在主体部的恢复力的作用下主体部欲返回原来的形状时,容器内成为负压,内阀瓣34将空气用的通孔F14和液状物用的通孔F24全部封闭。另外,由于外阀瓣36在容器内的负压的作用下将外部空气引入口F51打开,因此,从外部空气引入口F51抽吸容器外的空气。所抽吸的外部空气通过基罩22与管保持件24之间的连络通路向管6流动。当容器外的气压和容器内的气压达到相同而消除容器内的负压状态时,外阀瓣36关闭而将外部空气引入口F51封闭。
采用本实施方式,通过使关闭状态的内阀瓣34朝向容器主体侧倾斜,从而即使残留于液状物流路F1的液状物欲从液状物用的通孔F14滴下,内阀瓣34也不会向下方挠曲,从而阻止液状物的滴下,因此,能够防止滴下。若内阀瓣34形成为水平,则会存在以下情况,即,在残留于液状物流路F1的液状物的重量的作用下,内阀瓣34挠曲,由此液状物向混合室F3内滴下,并通过网而从喷出口排出,故此不理想。特别是,对于内阀瓣34向容器侧倾斜的角度x,其优选以比0°大的角度向容器侧倾斜。若为比0°大的角度,则能够防止液状物未预料到地滴下。另外,角度x优选为35°以下。若角度x超过35°,则内阀瓣34难以打开,向混合室F3内流入的液状物和空气的流速变小,在混合室F3内无法良好地混合,泡沫的质量降低,故此不理想。从泡沫喷出性能和防滴下性能的观点出发,角度x的更优选的范围是2°~35°。通过将角度x设为这样的范围,从而阀瓣的开闭变得顺畅,能够以良好的泡质稳定地喷出泡沫。
在此,制作了容器主体1、基罩22和铰链罩26均由聚丙烯(PP)形成、管保持件24由高密度聚乙烯(HDPE)形成、管6由聚丙烯(PP)形成、阀3由烯烃弹性体形成的朝下挤压起泡器。内阀瓣34和外阀瓣36的厚度为0.15mm。使内阀瓣34的倾斜角度x为-5°、0°、2°、5°、20°、35°、40°,比较了防滴下性能和泡质。对于防滴下性能,将喷出泡沫后产生了滴下的情况评价为“×”,将喷出泡沫后未产生滴下的情况评价为“○”。对于泡质,将质地细腻的优质的情况评价为“○”,将质地粗糙的不良的情况评价为“×”。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在-5°和0°的情况下产生了滴下,在2°以上的角度的情况下未产生滴下。对于泡质,在40°的情况下产生了粗糙的泡沫。对于泡质,在5°和20°的情况下,泡质最好。此外,在40°的情况下,用于使液体喷出所需的按压力过大而不适合实用,另外,当将角度x设为45°以上时,内阀瓣不再打开,无法喷出液状物。根据以上的结果,倾斜角度x优选为2°以上且3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以上且20°以下。
【表1】
倾斜角度x -5° 20° 35° 40°
滴下 × ×
泡质 ×
接下来,根据图6的罩的剖视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相对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在形成于罩的外部空气抽吸流路和外部空气抽吸用阀的各结构上不同,其他结构大致相同。对于对应的结构,标注加上100后的附图标记,省略相同部分的说明。
即,在图1、图2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空气流路F2在管保持件24的筒部24g内分支而形成到达铰链罩26的外部空气引入口F51的外部空气抽吸流路F5。外部空气抽吸流路F5从管保持件24的筒部24g内通过连络通路(缺口部24c、槽部24d)和通孔F53而与铰链罩26的外部空气引入口F51连通。另外,将外部空气引入口F51打开的外阀瓣36作为外部空气抽吸用阀而与内阀瓣34一体地形成。
与此相对,在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罩102中,空气流路F2在管保持件124的筒部124g内分支,并通过在基罩122的容器主体侧形成的外部空气抽吸用阀室122i的内部而形成到达在基罩122的中顶板122b的中央开设的外部空气引入口F53的外部空气抽吸流路F5。外部空气引入口F53经由混合室F3与容器外连通。
另外,在外部空气抽吸用阀室122i内,作为外部空气抽吸用阀4的球阀42设为被螺旋弹簧44向罩开口侧按压,而关闭外部空气引入口F53。在外部空气抽吸用阀室122i,形成有与管保持件124的筒部124g内相连通的连通孔122j。
此外,对罩102的液状物和空气的各流路进行开闭的阀103由圆筒状的固定环132和内阀瓣134构成,阀103嵌入铰链罩126与基罩122之间。在基罩122的中顶板122b上,多个孔以中央的外部空气引入口F53为中心分别配置成两圈环状,内环为空气用的通孔,外环为液状物用的通孔。并且,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阀103的内阀瓣134构成为,能够以薄膜的倾斜方向在轴线P的方向上反转的方式弹性变形,根据容器主体内的加压、减压而相应地对液状物和空气的各流路进行开闭。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外部空气引入口F53形成于基罩122的中顶板122b的中央,被球阀42关闭。即使在喷出泡沫时容器主体内被加压,球阀42也维持将外部空气引入口F53关闭的状态。因此,容器主体1内的被加压的空气和液状物顶开阀103的内阀瓣134而进入混合室F3,在混合室F3内发生混合而成为泡沫,该泡沫通过泡沫均质化部件5从铰链罩126的喷出口喷出。
另一方面,若挤压复原时容器内成为负压,则内阀瓣134将空气用和液状物用的通孔全部封闭,且在容器内外的压力差的作用下,球阀42朝向使螺旋弹簧44收缩的方向移动,球阀42打开外部空气引入口F53,经由混合室F3抽吸外部空气。所抽吸的外部空气通过外部空气抽吸用阀室122i的连通孔122j流动到管6的管内。当容器外的气压和容器内的气压相同而消除容器内的负压状态时,球阀42关闭外部空气引入口F53。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的结构,通过使外部空气抽吸流路F5形成于基罩122的中顶板122b的中央部,能够简化基罩122和罩保持件124的形状。
此外,在图7中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阀的变形例。特别是,为了说明与内阀瓣的形状有关的变形例,因此省略对于外阀瓣的说明。对于对应的结构,标注分别加上200、300、400后的附图标记,省略相同部分的说明。
图7的(A)的阀203在圆筒状的固定环232的内侧形成有内阀瓣234且在内阀瓣234的中央具有开口部F31这点上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内阀瓣相同。但是,内阀瓣234的倾斜角度x不为恒定,内阀瓣234形成为其截面形状以使从内阀瓣234与固定环232连接的连接部分起朝向轴线P去内阀瓣234的倾斜角度x逐渐地增加的方式描绘出平缓的曲线。另外,在基罩222上的被内阀瓣234覆盖的范围,以轴线P为中心呈环状地形成有8个通孔,其中的左半部分的4个通孔是液状物用的通孔F14,右半部分的4个通孔是空气用的通孔F24。内阀瓣234的倾斜方向能在轴线P的方向上反转,从而根据容器主体内的加压、减压而相应地对液状物用的通孔F14和空气用的通孔F24全部进行同时开闭。
图7的(B)的阀303在方筒状的固定环332的内侧形成有内阀瓣334且在内阀瓣334的中央具有开口部F31。内阀瓣334由形成为倒棱锥台形状的4张倾斜膜构成,各倾斜膜的倾斜角度x恒定。内阀瓣334的截面形状朝向容器主体侧去描绘出倒日文ハ字。另外,在基罩322上的被内阀瓣334覆盖的范围,在与上述内阀瓣334的4个倾斜膜相对应的位置,各形成有两个通孔,接近轴线P的通孔是空气用的通孔F24,远离轴线P的通孔是液状物用的通孔F14。内阀瓣334的倾斜方向能在轴线P的方向上反转,从而根据容器主体内的加压、减压而相应地对液状物用的通孔F14和空气用的通孔F24全部进行同时开闭。
图7的(C)的阀403在圆筒状的固定环432的内侧形成有内阀瓣434,但内阀瓣434的开口部F31形成于偏离中央的多个位置。也就是说,在俯视图中观察内阀瓣434的情况下,在以轴线P为中心的12点钟方向和6点钟方向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开口部F31。另外,内阀瓣434的倾斜角度x不为恒定,而是形成为:朝向轴线P去倾斜角度x逐渐增加,在达到某一恒定的倾斜角度后,倾斜角度x再次减少,在内阀瓣434的中央部与轴线P大致正交。对于基罩422上的通孔,在俯视图中观察内阀瓣434的情况下,在以轴线P为中心的2点钟方向、4点钟方向、8点钟方向和10点钟方向的各位置,分别各形成有两个通孔,接近轴线P的通孔是空气用的通孔F24,远离轴线P的通孔是液状物用的通孔F14。内阀瓣434的倾斜方向能在轴线P的方向上反转,从而根据容器主体内的加压、减压而相应地对液状物用的通孔F14和空气用的通孔F24全部进行同时开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泡沫喷出容器并不限于朝下挤压起泡器容器,还能够适用于朝上挤压起泡器容器、泵式的泡沫喷出容器。
附图标记说明
1、容器主体;2、罩;22、基罩;24、管保持件;26、铰链罩;3、阀;32、圆筒状的固定环;34、内阀瓣(可变膜);36、外阀瓣;5、泡沫均质化部件;6、管;A、液状物;x、倾斜角度。

Claims (7)

1.一种泡沫喷出容器,其包括容器主体、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开口部的罩和对所述罩的流路进行开闭的阀,该泡沫喷出容器将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液状物呈泡沫状喷出,该泡沫喷出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罩具有:
液状物流路,其成为所述容器主体内的液状物的通路;
空气流路,其成为所述容器主体内的空气的通路;
混合室,在所述阀打开的状态下,该混合室与包含所述液状物流路和所述空气流路在内的两种流路连通;以及
罩开口部,其从所述混合室与容器外连通,
所述阀具有:
环状的固定环,其在包围所述两种流路的出口的位置处固定于所述罩;以及
可变膜,其形成于所述固定环的内侧,能够弹性变形为将所述两种流路的出口打开的状态和将所述两种流路的出口关闭的状态,
关闭状态的所述可变膜以从所述固定环朝向该固定环的中心轴线且向所述容器主体侧倾斜的状态形成,并覆盖所述两种流路的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喷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变膜构成为,该可变膜的倾斜方向能以所述可变膜与所述固定环连接的连接部分为基准在所述固定环的中心轴线方向上反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泡沫喷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以与所述固定环的中心轴线正交的面为基准,关闭状态的所述可变膜的倾斜角度为2°以上且35°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喷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可变膜的包含所述固定环的中心轴线的范围形成有开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喷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的被所述可变膜覆盖的部分的表面,所述流路的出口配置成两圈环状,所述空气流路的多个出口配置于内环,所述液状物流路的多个出口配置于外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泡沫喷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罩的被所述可变膜覆盖的部分的表面,所述流路的出口配置成两圈环状,所述罩的包含配置于内环的多个出口的一定范围内的表面和覆盖该表面的所述可变膜在同一面上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喷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还具有从所述空气流路的中途分支而与所述混合室或容器外连通的外部空气抽吸流路,在所述外部空气抽吸流路,以与所述阀一体或相对于所述阀独立的方式设有外部空气抽吸用阀,该外部空气抽吸用阀在所述容器主体内被减压时打开。
CN201980030301.XA 2018-05-07 2019-04-26 泡沫喷出容器 Active CN1120744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9091 2018-05-07
JP2018089091 2018-05-07
JP2019-059715 2019-03-27
JP2019059715A JP7343994B2 (ja) 2018-05-07 2019-03-27 下向きスクイズフォーマー
PCT/JP2019/017954 WO2019216272A1 (ja) 2018-05-07 2019-04-26 泡吐出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4466A true CN112074466A (zh) 2020-12-11
CN112074466B CN112074466B (zh) 2023-07-14

Family

ID=68537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0301.XA Active CN112074466B (zh) 2018-05-07 2019-04-26 泡沫喷出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7233999B2 (zh)
CN (1) CN1120744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12133B2 (ja) 2019-10-29 2024-01-12 東洋電装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KR102535986B1 (ko) * 2021-07-27 2023-05-26 최정구 에어튜브를 구비하는 버블발생 용기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910A (ja) * 1994-06-23 1996-01-16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泡噴出容器
CN101370597A (zh) * 2006-01-24 2009-02-18 雷克扎姆喷雾有限公司 挤压泡沫器
CN101588874A (zh) * 2006-12-11 2009-11-25 雷克扎姆喷雾有限公司 泡沫形成组件、挤压起泡器和分配装置
CN103619487A (zh) * 2011-04-05 2014-03-05 雷克扎姆喷雾有限公司 泡沫形成组件以及挤压发泡器
JP2016124551A (ja) * 2014-12-26 2016-07-11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スリット弁付きスクイズ容器
CN106458392A (zh) * 2014-06-02 2017-02-22 阿波罗工业株式会社 挤压容器用泡沫发生器
WO2017065441A1 (ko) * 2015-10-13 2017-04-20 주식회사 아폴로산업 압착용기용 거품발생기
WO2017093577A1 (en) * 2015-12-01 2017-06-08 Twist Beauty Packaging Airspray N.V. Dispensing device comprising foam-forming assembly and container with predetermined properti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307523B1 (it) * 1999-12-02 2001-11-06 Taplast Spa Metodo di erogazione di liquidi sotto forma di schiuma tramitecontenitori deformabili e dispositivo utilizzante tale metodo
US20020153389A1 (en) 2000-05-08 2002-10-24 Creaghan David Michael Ross Squeeze operated foam dispenser
KR101280853B1 (ko) 2006-01-24 2013-07-03 렉삼 에어스프레이 엔.브이. 압착식 거품발생장치
JP5493682B2 (ja) 2009-10-16 2014-05-14 花王株式会社 泡吐出容器
JP5556383B2 (ja) 2010-05-31 2014-07-23 花王株式会社 泡吐出容器
JP5851236B2 (ja) 2011-12-26 2016-02-03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スクイズフォーマー容器
FR2993796B1 (fr) * 2012-07-27 2014-08-08 Rexam Airspray Nv Systeme de distribution d’une mousse de produit fluide
JP6326319B2 (ja) * 2014-07-31 2018-05-16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スクイズ吐出容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910A (ja) * 1994-06-23 1996-01-16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泡噴出容器
CN101370597A (zh) * 2006-01-24 2009-02-18 雷克扎姆喷雾有限公司 挤压泡沫器
CN101588874A (zh) * 2006-12-11 2009-11-25 雷克扎姆喷雾有限公司 泡沫形成组件、挤压起泡器和分配装置
CN103619487A (zh) * 2011-04-05 2014-03-05 雷克扎姆喷雾有限公司 泡沫形成组件以及挤压发泡器
CN106458392A (zh) * 2014-06-02 2017-02-22 阿波罗工业株式会社 挤压容器用泡沫发生器
JP2016124551A (ja) * 2014-12-26 2016-07-11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スリット弁付きスクイズ容器
WO2017065441A1 (ko) * 2015-10-13 2017-04-20 주식회사 아폴로산업 압착용기용 거품발생기
WO2017093577A1 (en) * 2015-12-01 2017-06-08 Twist Beauty Packaging Airspray N.V. Dispensing device comprising foam-forming assembly and container with predetermined properti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43994B2 (ja) 2023-09-13
JP2019196227A (ja) 2019-11-14
JP7233999B2 (ja) 2023-03-07
CN112074466B (zh) 2023-07-14
JP2019196226A (ja) 2019-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32876B2 (en) Containers and methods for isolating liquids prior to dispensing
TWI524943B (zh) Eject the container
RU2600718C2 (ru) Контейнеры и способы изолирования жидкостей перед дозированием
CN109153481B (zh) 盖和排出容器
US7059501B2 (en) Valve mechanism for tube-type fluid container
JP2006517862A (ja) スプレーノズル
EP2578512B1 (en) Foam discharge container
CN112074466A (zh) 泡沫喷出容器
CN112088048B (zh) 喷雾容器
US20210187530A1 (en) Spray pump
US20150260179A1 (en) Fluent Product Dispensing Package and Diaphragm Pump For Use Therein
WO2013140173A2 (en) Nozzle
JP2016159942A (ja) 吐出キャップ
WO2019216272A1 (ja) 泡吐出容器
CN112969648B (zh) 喷出容器
JP5222576B2 (ja) 吐出器およびピストン部材
JP7254341B2 (ja) キャップ及び容器
JP2018052527A (ja) スクイズ式泡ディスペンサおよびスクイズ式泡ディスペンサを備えた容器
JP2017178446A (ja) 泡吐出容器
JP6358876B2 (ja) 泡噴出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4122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