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62721A - 能够提升体系稳定性的habi类光引发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能够提升体系稳定性的habi类光引发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62721A
CN112062721A CN201910432191.1A CN201910432191A CN112062721A CN 112062721 A CN112062721 A CN 112062721A CN 201910432191 A CN201910432191 A CN 201910432191A CN 112062721 A CN112062721 A CN 112062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
photosensitive resin
acrylate
resin composition
b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321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62721B (zh
Inventor
钱彬
杨金梁
严春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Zhengji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Zhengji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Zhengji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Zhengji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3219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6272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1769 priority patent/WO2020233700A1/zh
Priority to JP2021569578A priority patent/JP7311920B2/ja
Priority to KR1020217042080A priority patent/KR20220017423A/ko
Publication of CN112062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2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62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27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3/5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3/6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07D233/88Nitrogen atoms, e.g. allantoi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28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photosensitivity-increasing substances, e.g. photoinitiators
    • G03F7/031Organic compounds not covered by group G03F7/029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3/5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3/5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3/6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6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C08F2/48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ultraviolet or visible ligh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46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C08F2/48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ultraviolet or visible light
    • C08F2/50Polymerisation initiated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by ultraviolet or visible light with sensitis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 C08F265/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mono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defined in group C08F20/00 on to polymers of esters
    • C08F265/06Polymerisation of acrylate or methacrylate esters on to polym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045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with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light-sensitive compoun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issolution inhibi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4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F7/027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 G03F7/032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binders
    • G03F7/033Non-macromolecular photopolymerisable compounds hav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e.g. ethylenic compounds with binders the binders being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vinyl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icro-Capsules (AREA)
  •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提升体系稳定性的HABI类光引发剂,具有如通式(I)所示结构,其中含有2‑1’、2‑3’、2’‑1和2’‑3四种连接位的双咪唑化合物,该四种连接位的双咪唑化合物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92%以上,且2‑1’和2’‑1两种连接位的含量之和与2‑3’和2’‑3两种连接位的含量之和的比值在1.5:1‑2:1之间。该光引发剂性能可控,应用于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时,组合物及其干膜具有优异的储存稳定性,即使长时间储存后也不会有灵敏度和分辨率下降的趋势。本发明还涉及包含该光引发剂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Description

能够提升体系稳定性的HABI类光引发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固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提升体系稳定性的六芳基双咪唑(HABI)类光引发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向着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需要进一步形成精细的图案,其所搭载的印刷电路板等图形的线条尺寸也越来越小。为了以更高的成品率制造这种窄间距的线路图形,需要干膜抗蚀剂具有优异的分辨率,因此具有高分辨率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成为研究热点。作为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关键组分之一,光引发剂对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分辨率的影响更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HABI类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在紫外光作用下可以光解产生大分子自由基,是光固化领域特别是自由基聚合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类光引发剂。市场中现有的HABI类光引发剂都是由多种不同连接位的异构体构成。目前已报道的HABI类光引发剂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应用均未对内含异构体的组成做进一步要求,仅是将其直接应用于组合物中。一方面,源于生产工艺的不同,市场上不同厂家生产的HABI类光引发剂应用性能差异很大,在精细线路中应用时成品率低,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含有现有HABI产品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干膜在长时间储存后会有灵敏度和分辨率下降的趋势,易导致制品不良,也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通过调整HABI制备工艺中反应溶剂、氧化剂等参数,优化产物中异构体的组成与比例,进而得到了性能提升的HABI类光引发剂产品。该光引发剂性能可控,应用于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时,组合物及其干膜具有优异的储存稳定性,即使长时间储存后也不会有灵敏度和分辨率下降的趋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能够提升体系稳定性的HABI类光引发剂,具有如通式(I)所示结构,其中含有2-1’、2-3’、2’-1和2’-3四种连接位的双咪唑化合物,该四种连接位的双咪唑化合物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92%以上,且2-1’和2’-1两种连接位的含量之和(下文简称为2-1连接位)与2-3’和2’-3两种连接位的含量之和(下文简称为2-3连接位)的比值在1.5:1-2:1之间;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021
通式(I)中,Ar1、Ar2、Ar3、Ar4、Ar5、Ar6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包含上述光引发剂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以及该组合物及其干膜在制造印刷电路板、保护图案、导体图案、引框线、半导体封装等方面的应用。
发明详述
如上文所述,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提升体系稳定性的HABI类光引发剂,含有该光引发剂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以及该组合物及其干膜的应用。以下将对上述各方面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HABI类光引发剂>
本发明的能够提升体系稳定性的HABI类光引发剂,具有如通式(I)所示结构,其中含有2-1’、2-3’、2’-1和2’-3四种连接位的双咪唑化合物,该四种连接位的双咪唑化合物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92%以上,且2-1’和2’-1两种连接位的含量之和与2-3’和2’-3两种连接位的含量之和的比值在1.5:1-2:1之间;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031
通式(I)中,Ar1、Ar2、Ar3、Ar4、Ar5、Ar6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满足通式(I)所示结构的2-1’、2-3’、2’-1和2’-3四种连接位的双咪唑化合物,具体为下列结构: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032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041
通式(I)中,所述芳基优选是苯基。
所述取代的芳基可以是单取代的,也可以是多取代的。
优选地,芳基上的取代基可以为卤素、硝基、氰基、胺基、羟基、C1-C20的烷基或链烯基、C1-C8的烷氧基,其中各独立变量(即,各取代基)中的亚甲基可以任选地被氧、硫、亚胺基所取代。
更优选地,芳基上的取代基可以为氟、氯、溴、硝基、氰基、胺基、羟基、C1-C10的烷基或链烯基、C1-C5的烷氧基,其中各独立变量中的亚甲基可以任选地被氧、硫、亚胺基所取代。
进一步优选地,Ar1、Ar2、Ar3、Ar4、Ar5、Ar6中至少一个是含有卤素取代基的芳基。通过卤素取代基可以提高固化过程中的变色效果,以增强在显影时电子眼的识别能力(注:感光性树脂层经曝光后会发生颜色变化,与未曝光区域形成色差,从而被电子眼识别,本发明可以使色差更明显),进而提高应用产品的质量。特别优选地,卤素取代基为氯。
HABI类光引发剂是光刻胶领域公知的一类光引发剂,其制备通常包括三芳基咪唑类化合物在氧化剂、溶剂和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氧化偶合,示例性地,例如可参见US3784557、US4622286和US4311783等现有技术中的记载(在此将其全文引入以作为参考)。
为获得上述性能提升的HABI类光引发剂,如上文所述,本发明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具体来说,本发明上述HABI类光引发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反应步骤:氮气保护下,三芳基咪唑类化合物在氧化剂、溶剂和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氧化偶合,通过HPLC中控至反应完全;
(2)精制步骤:用纯水洗涤除去无机盐,经过滤、浓缩后得到粗品,再经过重结晶、烘干得到所需产物。
HABI类化合物由两个三芳基咪唑化合物(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取决于芳基上的取代基)偶合而成。由于芳香环上取代基的诱导效应,降低了芳香环的π电子云密度,诱导效应促使芳香环扭曲,咪唑环上的共轭中心出现了偏移,使得取代芳基与咪唑不处于同一平面(三芳基咪唑成曲面态),最终两个三芳基咪唑化合物偶合时,N、C的连接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构型,所以就产生了2-1’、2-3’、2’-1和2’-3这四种连接位的双咪唑化合物。
为获得本发明的HABI类光引发剂,上述制备中所用氧化剂的标准电极电位(E0)应当在0.3-0.9V之间。从氧化剂的成本、稳定性、环境保护等角度出发,优选次氯酸钠、次氯酸钾、次溴酸钠、次溴酸钾、铁氰化钠、铁氰化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为获得本发明的HABI类光引发剂,上述制备中所用溶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确定为0-5,优选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苯甲醚、苯乙醚等。从溶剂的成本、毒性、回收利用等角度出发,进一步优选甲苯。
介电常数(ε)是溶剂的一个重要性质,它表征溶剂对溶质分子溶剂化以及隔开离子的能力。介电常数大的溶剂有较大隔开离子的能力,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溶剂化能力。相对介电常数εr可以用静电场以如下方式测量:首先在两块极板之间为真空的时候测试电容器的电容C0,然后用同样的电容极板间距离但在极板间加入电介质后测得电容Cx,接着通过下式计算得出: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061
在此,首先以BCIM为例阐述HABI类化合物的反应机制:三芳基咪唑分子中氮原子失去H原子带负电荷,邻氯苯基的存在使得三芳基咪唑中2-位的C更活泼,电荷效应使得2-位的C原子带正电荷,所以带负电荷的N原子进攻带正电荷的C原子,最后电子转移,生成BCIM。具体反应机制历程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062
上述制备中的反应是一个二级亲核取代反应(SN2反应)。在SN2反应中,增大溶剂的极性后,溶剂化程度增大较多,不利于SN2过渡态的形成(因为SN2历程在形成过渡态时,由原来电荷比较集中的亲核试剂变成电荷比较分散的过渡态)。同时,在电子对给体溶剂中(如丙酮),很容易夺取氢离子生成羟基,羟基使得带正电荷的C原子失活,故而影响反应。另外,孤对电子的诱导效应会加速次氯酸钠的分解并产生氧气,氧气会使得带负电荷的氮原子失活,生成氮氧化物,氮氧化物会进一步和溶剂或者其他副产物反应,故而在反应产物中会出现很多大极性的副产物,使得得到的反应产物纯度偏低。因此,优选相对介电常数εr为0-5的溶剂进行反应。
相转移催化剂可以帮助反应物从一相转移到能够发生反应的另一相当中,从而加快异相系统反应速率。不存在相转移催化剂时,两相相互隔离,反应物之间无法接触,反应进行得很慢。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可以与水相中的离子所结合(通常情况),并利用自身对有机溶剂的亲和性,将水相中的反应物转移到有机相中,促使反应发生。本发明的上述制备中,对所用相转移催化剂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季铵盐和环状冠醚类,可以是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BA)、四丁基溴化铵(TBAB)、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三辛基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冠6、15冠5、环糊精等。
反应温度优选为0-70℃,进一步优选为20-70℃。反应温度较低时,反应速率较慢,对提高生产效率不利。反应温度过高,一方面会影响反应的转化率,使得副产物增多和产物纯度偏低,另一方面会使得能耗增加,与降低生产成本的初衷不符。
令人满意的是,在本发明的上述制备中,通过控制反应溶剂、氧化剂等工艺参数,能够实现对HABI产物中多种连接位的异构体的组成与比例的控制。制得的HABI类光引发剂应用于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时,组合物及其干膜具有优异的储存稳定性,即使长时间储存后也不会有灵敏度和分辨率下降的趋势。
<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如上文所述,本发明的HABI类光引发剂应用于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时具有优异的性能表现。因此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组分:
(A)如上所述的HABI类光引发剂;
(B)碱可溶性聚合物;
(C)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
(D)供氢体;
(E)其它任选的助剂。
以下将对各组分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HABI类光引发剂(A)
在上文所述特征限定范围内,示例性地,本发明的HABI类光引发剂可选自或包括:
化合物A1: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081
化合物A2: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082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091
化合物A3: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092
化合物A4: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101
化合物A5: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102
在本发明的HABI类光引发剂中,诸如化合物A1、化合物A2等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在100质量份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HABI类光引发剂(A)的含量为1-20质量份,优选1-10质量份。若含量过小,存在光致灵敏度下降的缺陷;如果含量过大,则存在光阻图案趋于变宽超过光掩模线宽的缺陷。
碱可溶性聚合物(B)
碱可溶性聚合物可赋予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成膜功能。作为碱可溶性聚合物,只要是具有这样特性的聚合物就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适用。
示例性地,适用的碱可溶性聚合物可以是(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苯乙烯系聚合物、环氧系聚合物、脂肪族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芳香族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酰胺系树脂、酰胺环氧系树脂、醇酸系树脂以及酚醛系树脂等。
进一步地,碱可溶性聚合物可经由聚合性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得到。作为聚合性单体,可例举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对乙基苯乙烯、对氯苯乙烯等在α-位或在芳香族环上被取代的可聚合的苯乙烯衍生物;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等丙烯酰胺衍生物;丙烯腈、乙烯基正丁基醚等乙烯基醇的醚类衍生物;(甲基)丙烯酸、α-溴代(甲基)丙烯酸、α-氯代(甲基)丙烯酸、β-呋喃基(甲基)丙烯酸、β-苯乙烯基(甲基)丙烯酸等(甲基)丙烯酸衍生物;(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2,2-三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2,3,3-四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马来酸、马来酸酐、马来酸单甲酯、马来酸单乙酯、马来酸单异丙酯等马来酸单酯;富马酸、肉桂酸、α-氰基肉桂酸、衣康酸、巴豆酸、丙醇酸、N-乙烯基己内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等。这些聚合性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进一步地,从碱显影性和密合性的角度考虑,优选使用含羧基的碱可溶性聚合物。具有羧基的碱可溶性聚合物可以为包含(甲基)丙烯酸作为单体单元的丙烯酸树脂,其通过使用(甲基)丙烯酸作为单体单元导入羧基;可以为除(甲基)丙烯酸以外进一步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单体单元的共聚物;也可以为除(甲基)丙烯酸以外进一步含有除(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外的聚合性单体(如具有乙烯性不饱和基团的单体)作为单体成分的共聚物。
进一步地,含羧基的碱可溶性聚合物可通过具有羧基的聚合性单体与其它聚合性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特别是由(甲基)丙烯酸酯、乙烯性不饱和羧酸和其它可共聚单体共聚而成的(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
所述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以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二乙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酯二甲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糠基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这些(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所述的乙烯性不饱和羧酸可以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烯酸、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特别优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这些乙烯性不饱和羧酸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所述的其它可共聚单体可以是(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正丁酯、苯乙烯、乙烯基萘、(甲基)丙烯晴、乙酸乙烯基酯、乙烯基环己烷等。这些其它可共聚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碱可溶性聚合物可以单独一种使用,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组合两种以上使用的碱可溶性聚合物,可列举出由不同共聚成分构成的两种以上的碱可溶性聚合物、不同重均分子量的两种以上的碱可溶性聚合物、不同分散度的两种以上的碱可溶性聚合物等。
在本发明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对碱可溶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制,其应与具体应用环境相适应。从机械强度与碱显影性方面综合考虑,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5000-200000,更优选为30000-150000,特别优选为30000-120000。当重均分子量大于15000时,曝光后耐显影液性有进一步提高的倾向,当该重均分子量小于200000时,显影时间有变得更短的倾向,且可以保持与光引发剂等其它组分的相容性。碱可溶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进行测定,通过使用标准聚苯乙烯的标准曲线进行换算而得到。
进一步地,从碱显影性良好的角度考虑,碱可溶性聚合物的酸值优选为50-300mgKOH/g,更优选为50-250mgKOH/g,进一步优选为70-250mg KOH/g,特别优选为100-250mgKOH/g。当碱可溶性树脂的酸值低于50mgKOH/g时,难以确保充分的显影速度,当超过300mgKOH/g时,密合性减小,容易发生图案短路,且易出现组合物贮存稳定性降低、粘度上升的问题。
碱可溶性树脂的分子量分布[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5-6.0,特别优选为1.8-3.7。当分子量分布处于所述范围时,显影性优异。
在100质量份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碱可溶性聚合物在组合物中的含量优选20-70质量份,更优选30-60质量份。当碱可溶性聚合物的含量在20质量份以上,可确保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对于镀敷处理、蚀刻处理等的耐久性得到提高,当含量在70质量份以下,有利于提高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灵敏度。
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C)
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可促进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成膜。
对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在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光聚合性化合物就可以使用。示例性地,可列举出:α,β-不饱和羧酸与多元醇反应而得的化合物、双酚A类(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α,β-不饱和羧酸与含缩水甘油基的化合物反应而得的化合物、分子内具有氨酯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等氨基甲酸酯单体、壬基苯氧基多乙烯氧基丙烯酸酯、γ-氯-β-羟基丙基-β’-(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邻苯二甲酸酯、β-羟基乙基-β’-(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邻苯二甲酸酯、β-羟基丙基-β’-(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邻苯二甲酸酯、苯二甲酸类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α,β-不饱和羧酸与多元醇反应而得的化合物,可例举出:亚乙基数为2-14的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亚丙基数为2-14的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亚乙基数为2-14且亚丙基数为2-14的聚亚乙基·聚亚丙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EO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PO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EO,PO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羟甲基甲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在这里,“EO”表示环氧乙烷,经EO改性的化合物是指具有氧化乙烯基的嵌段结构的化合物。“PO”表示环氧丙烷,经PO改性的化合物是指具有氧化丙烯基的嵌段结构的化合物。
作为上述双酚A类(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例举出: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多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多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多丁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多乙氧基多丙氧基]苯基}丙烷等。作为上述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多乙氧基]苯基}丙烷,可例举出: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二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三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四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五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六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七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八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九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十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十一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十二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十三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十四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十五乙氧基]苯基}丙烷、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十六乙氧基]苯基}丙烷等。上述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多乙氧基]苯基}丙烷的1分子内的氧化乙烯基数优选为4-20,更优选为8-15。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分子内具有氨酯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例举出:在β位具有OH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和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的加成反应产物、三[(甲基)丙烯酰氧基四亚乙基二醇异氰酸酯]六亚甲基异氰脲酸酯、EO改性氨酯二(甲基)丙烯酸酯、PO改性氨酯二(甲基)丙烯酸酯、EO,PO改性氨酯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壬基苯氧基多乙烯氧基丙烯酸酯,可例举出:壬基苯氧基四乙烯氧基丙烯酸酯、壬基苯氧基五乙烯氧基丙烯酸酯、壬基苯氧基六乙烯氧基丙烯酸酯、壬基苯氧基七乙烯氧基丙烯酸酯、壬基苯氧基八乙烯氧基丙烯酸酯、壬基苯氧基九乙烯氧基丙烯酸酯、壬基苯氧基十乙烯氧基丙烯酸酯、壬基苯氧基十一乙烯氧基丙烯酸酯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苯二甲酸类化合物,可例举出:γ-氯-β-羟基丙基-β’-(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邻苯二甲酸酯、β-羟基烷基-β’-(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邻苯二甲酸酯等。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例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羟甲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乙氧基化壬基酚(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聚丙烯醚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聚四氢呋喃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其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从提高分辨率、耐镀覆性、密合性的角度来看,所述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优选双酚A类(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和分子内具有氨酯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从可以提高灵敏度和解析度的角度来看,优选双酚A类(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作为双酚A类(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市售品,示例性地,有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多乙氧基]苯基}丙烷(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BPE-200)、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多丙氧基]苯基)丙烷(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BPE-5000;日立化成株式会社制,FA-321M)、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多丁氧基]苯基}丙烷(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BPE-1300)等。
在100质量份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C)的含量优选20-50质量份,更优选25-45质量份。当所述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的含量在20质量份以上时,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灵敏度和解析度会进一步提高;当其含量在50质量份以下,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更易薄膜化,且对于蚀刻处理的耐久性进一步提高。
供氢体(D)
本发明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还包括供氢体,以便改善感光度。双咪唑类化合物经光照后裂解,产生的单咪唑自由基体积较大,位阻效应使得活性较小,很难单独引发单体聚合,而如果和供氢体配合使用,则单咪唑自由基容易夺取供氢体上的活泼氢,产生新的活性自由基,进而引发单体聚合。
只要是具有上述特性的供氢体,在具体种类方面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胺类化合物、羧酸类化合物、含有巯基的有机硫化合物或醇类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以其中的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胺类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脂肪族胺化合物,如三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三异丙醇胺等;芳香族胺化合物,如4-二甲氨基苯甲酸甲酯、4-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4-二甲氨基苯甲酸异戊酯、4-二甲氨基苯甲酸2-乙基己酯、2-二甲氨基乙基苯甲酸酯、N,N-二甲基对甲苯胺、4,4’-双(二甲氨基)二苯甲酮、4,4’-双(二乙氨基)二苯甲酮等。
羧酸类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芳香族杂乙酸、苯基硫代乙酸、甲基苯基硫代乙酸、乙基苯基硫代乙酸、甲基乙基苯基硫代乙酸、二甲基苯基硫代乙酸、甲氧基苯基硫代乙酸、二甲氧基苯基硫代乙酸、氯苯基硫代乙酸、二氯苯基硫代乙酸、N-苯基甘氨酸、苯氧基乙酸、萘基硫代乙酸、N-萘基甘氨酸、萘氧基乙酸等。
含有巯基的有机硫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2-巯基苯并噻唑(MBO)、2-巯基苯并咪唑(MBI)、十二烷基硫醇、乙二醇双(3-巯基丁酸酯)、1,2-丙二醇双(3-巯基丁酸酯)、二乙二醇双(3-巯基丁酸酯)、丁二醇双(3-巯基丁酸酯)、辛二醇双(3-巯基丁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丁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丁酸酯)、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丁酸酯)、乙二醇双(2-巯基丙酸酯)、丙二醇双(2-巯基丙酸酯)、二乙二醇双(2-巯基丙酸酯)、丁二醇双(2-巯基丙酸酯)、辛二醇双(2-巯基丙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2-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二季戊四醇六(2-巯基丙酸酯)、乙二醇双(3-巯基异丁酸酯)、1,2-丙二醇双(3-巯基异丁酸酯)、二乙二醇双(3-巯基异丁酸酯)、丁二醇双(3-巯基异丁酸酯)、辛二醇双(3-巯基异丁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异丁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异丁酸酯)、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异丁酸酯)、乙二醇双(2-巯基异丁酸酯)、1,2-丙二醇双(2-巯基异丁酸酯)、二乙二醇双(2-巯基异丁酸酯)、丁二醇双(2-巯基异丁酸酯)、辛二醇双(2-巯基异丁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2-巯基异丁酸酯)、季戊四醇四(2-巯基异丁酸酯)、二季戊四醇六(2-巯基异丁酸酯)、乙二醇双(4-巯基戊酸酯)、1,2-丙二醇双(4-巯基异戊酸酯)、二乙二醇双(4-巯基戊酸酯)、丁二醇双(4-巯基戊酸酯)、辛二醇双(4-巯基戊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4-巯基戊酸酯)、季戊四醇四(4-巯基戊酸酯)、二季戊四醇六(4-巯基戊酸酯)、乙二醇双(3-巯基戊酸酯)、1,2-丙二醇双(3-巯基戊酸酯)、二乙二醇双(3-巯基戊酸酯)、丁二醇双(3-巯基戊酸酯)、辛二醇双(3-巯基戊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3-巯基戊酸酯)、季戊四醇四(3-巯基戊酸酯)、二季戊四醇六(3-巯基戊酸酯)等脂肪族二级多官能硫醇化合物;芳香族二级多官能硫醇化合物,如邻苯二甲酸二(1-巯基乙酯)、邻苯二甲酸二(2-巯基丙酯)、邻苯二甲酸二(3-巯基丁酯)、邻苯二甲酸二(3-巯基异丁酯)等。
醇类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新戊醇、正己醇、环已醇、乙二醇、1,2-丙二醇、1,2,3-丙三醇、苯甲醇、苯乙醇等。
在100质量份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供氢体(D)的含量可以为0.01-20重量份,优选0.01-10重量份。当供氢体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对调控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感光度是有利的。
其他任选的助剂(E)
除了上述各组分,任选地,本发明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包含适量的其它助剂。示例性地,助剂可以包括其它光引发剂和/或增感剂、有机溶剂、染料、颜料、光显色剂、填充剂、增塑剂、稳定剂、涂布助剂、剥离促进剂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其它光引发剂和/或增感剂可包括(但不限于):双咪唑类、芳香族酮类、蒽醌类、苯偶姻和苯偶姻烷基醚类、肟酯类、三嗪类、香豆素类、噻吨酮类、吖啶类及其它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光引发剂。
示例性地,双咪唑类化合物包括:2,2’-二(邻氯苯基)-4,4’,5,5’-四苯基-二咪唑、2,2’,5-三(邻氯苯基)-4-(3,4-二甲氧基苯基)-4’,5’-二苯基-1,1’-二咪唑、2,2’,5-三(2-氟苯基)-4-(3,4-二甲氧基苯基)-4’,5’-二苯基-二咪唑、2,2’-二(2,4-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二咪唑、2,2’-二(2-氟苯基)-4-(邻氯苯基)-5-(3,4-二甲氧基苯基)-4’,5’-二苯基-二咪唑、2,2’-二(2-氟苯基)-4,4’,5,5’-四苯基-二咪唑、2,2’-二(2-甲氧基苯基)-4,4’,5,5’-四苯基-二咪唑、2,2’-二(2-氯-5-硝基苯基)-4,4’-二(3,4-二甲氧基苯基)-5,5’-二(邻氯苯基)-二咪唑、2,2’-二(2-氯-5-硝基苯基)-4-(3,4-二甲氧基苯基)-5-(邻氯苯基)-4’,5’-二苯基-二咪唑、2,2’-二(2,4-二氯苯基)-4,4’-二(3,4-二甲氧基苯基)-5,5’-二(邻氯苯基)-二咪唑、2-(2,4-二氯苯基)-4-(3,4-二甲氧基苯基)-2’,5-二(邻氯苯基)-4’,5’-二苯基-二咪唑、2-(2,4-二氯苯基)-2’-(邻氯苯基)-4,4’,5,5’-四苯基-二咪唑、2,2’-二(2,4-二氯苯基)-4,4’,5,5’-四苯基-二咪唑及其相似物。这些双咪唑类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示例性地,芳香族酮类化合物包括: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2-二乙氧基-2-苯基苯乙酮、1,1-二氯苯乙酮、二苯甲酮、4-苯甲酰基二苯硫醚、4-苯甲酰基-4’-甲基二苯硫醚、4-苯甲酰基-4’-乙基二苯硫醚、4-苯甲酰基-4’-丙基二苯硫醚、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4-对甲苯巯基二苯甲酮、2,4,6-三甲基二苯甲酮、4-甲基二苯甲酮、4,4’-双(二甲氨基)二苯甲酮、4,4’-双(甲基、乙基氨基)二苯甲酮、苯乙酮二甲基缩酮、苯偶酰二甲基缩酮、α,α’-二甲基苯偶酰缩酮、α,α’-二乙氧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酮、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2-羟基-2-甲基-1-对羟乙基醚基苯基丙酮、2-甲基1-(4-甲巯基苯基)-2-吗啉1-丙酮、2-苄基-2-二甲氨基-1-(4-吗啉苯基)1-丁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羟基-1-{3-[4-(2-羟基-2-甲基-丙酰基)-苯基]-1,1,3-三甲基-茚-5-基}-2-甲基丙酮、2-羟基-1-{1-[4-(2-羟基-2-甲基-丙酰基)-苯基]-1,3,3-三甲基-茚-5-基}-2-甲基丙酮、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1-酮、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羟基-2-丙基)酮及其相似物。这些芳香族酮类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示例性地,蒽醌类化合物包括:2-苯基蒽醌、2,3-二苯基蒽醌、1-氯蒽醌、2-甲基蒽醌、2,3-二甲基蒽醌、2-乙基蒽-9,10-二乙酯、1,2,3-三甲基蒽-9,10-二辛脂、2-乙基蒽-9,10-二(4-氯丁酸甲酯)、2-{3-[(3-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甲氧基]-3-氧代丙基}蒽-9,10-二乙酯、9,10-二丁氧基蒽、9,10-二乙氧基-2-乙基蒽、9,10-二(3-氯丙氧基)蒽、9,10-二(2-羟基乙巯基)蒽、9,10-二(3-羟基-1-丙巯基)蒽及其相似物。这些蒽醌类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示例性地,苯偶姻和苯偶姻烷基醚类化合物包括: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苯基醚及其相似物。这些苯偶姻和苯偶姻烷基醚类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示例性地,肟酯类化合物可以包括:1-(4-苯硫基苯基)-正辛烷-1,2-二酮-2-苯甲酸肟酯、1-[6-(2-甲基苯甲酰基)-9-乙基咔唑-3-基]-乙烷-1-酮-乙酸肟酯、1-[6-(2-甲基苯甲酰基)-9-乙基咔唑-3-基]-丁烷-1-酮-乙酸肟酯、1-[6-(2-甲基苯甲酰基)-9-乙基咔唑-3-基]-丙烷-1-酮-乙酸肟酯、1-[6-(2-甲基苯甲酰基)-9-乙基咔唑-3-基]-1-环己基-甲烷-1-酮-乙酸肟酯、1-[6-(2-甲基苯甲酰基)-9-乙基咔唑-3-基]-(3-环戊基)-丙烷-1-酮-乙酸肟酯、1-(4-苯硫基苯基)-(3-环戊基)-丙烷-1,2-二酮-2-苯甲酸肟酯、1-(4-苯硫基苯基)-(3-环己基)-丙烷-1,2-二酮-2-环己基甲酸肟酯、1-[6-(2-甲基苯甲酰基)-9-乙基咔唑-3-基]-(3-环戊基)-丙烷-1,2-二酮-2-乙酸肟酯、1-(6-邻甲基苯甲酰基-9-乙基咔唑-3-基)-(3-环戊基)-丙烷-1,2-二酮-2-苯甲酸肟酯、1-(4-苯甲酰基二苯硫醚)-(3-环戊基丙酮)-1-肟乙酸酯、1-(6-邻甲基苯甲酰基-9-乙基咔唑-3-基)-(3-环戊基丙酮)-1-肟环己基甲酸酯、1-(4-苯甲酰基二苯硫醚)-3-环戊基丙酮)-1-肟环己基甲酸酯、1-(6-邻甲基苯甲酰基-9-乙基咔唑-3-基)-(3-环戊基)-丙烷-1,2-二酮-2-邻甲基苯甲酸肟酯、1-(4-苯硫基苯基)-(3-环戊基)-丙烷-1,2-二酮-2-环己基甲酸肟酯、1-(4-噻吩甲酰基-二苯硫醚-4’-基)-3-环戊基-丙烷-1-酮-乙酸肟酯、1-(4-苯甲酰基二苯硫醚)-(3-环戊基)-丙烷-1,2-二酮-2-肟乙酸酯、1-(6-硝基-9-乙基咔唑-3-基)-3-环己基-丙烷-1-酮-乙酸肟酯、1-(6-邻甲基苯甲酰基-9-乙基咔唑-3-基)-3-环己基-丙烷-1-酮-乙酸肟酯、1-(6-噻吩甲酰基-9-乙基咔唑-3-基)-(3-环己基丙酮)-1-肟乙酸酯、1-(6-呋喃糠甲酰基-9-乙基咔唑-3-基)-(3-环戊基丙酮)-1-肟乙酸酯、1,4-二苯基丙烷-1,3-二酮-2-乙酸肟酯、1-(6-糠酰基-9-乙基咔唑-3-基)-(3-环己基)-丙烷-1,2-二酮-2-乙酸肟酯、1-(4-苯硫基苯基)-(3-环已基)-丙烷-1,2-二酮-2-乙酸肟酯、1-(6-呋喃糠甲酰基-9-乙基咔唑-3-基)-(3-环己基丙酮)-1-肟乙酸酯、1-(4-苯硫基苯基)-(3-环已基)-丙烷-1,2-二酮-3-苯甲酸肟酯、1-(6-噻吩甲酰基-9-乙基咔唑-3-基)-(3-环己基)-丙烷-1,2-二酮-2-乙酸肟酯、2-[(苯甲酰氧基)亚氨基]-1-苯基丙烷-1-酮、1-苯基-1,2-丙二酮-2-(氧代乙酰基)肟、1-(4-苯硫基苯基)-2-(2-甲基苯基)-乙烷-1,2-二酮-2-乙酸肟酯、1-(9,9-二丁基-7-硝基芴-2-基)-3-环己基-丙烷-1-酮-乙酸肟酯、1-{4-[4-(噻吩-2-甲酰基)苯硫基]苯基}-3-环戊基丙烷-1,2-二酮-2-乙酸肟酯、1-[9,9-二丁基-2-基]-3-环己基丙基丙烷-1,2-二酮-2-乙酸肟酯、1-[6-(2-苯甲酰氧基亚氨基)-3-环己基丙基-9-乙基咔唑-3-基]辛烷-1,2-二酮-2-苯甲酸肟酯、1-(7-硝基-9,9-二烯丙基芴-2-基)-1-(2-甲基苯基)甲酮-乙酸肟酯、1-[6-(2-甲基苯甲酰基)-9-乙基咔唑-3-基]-3-环戊基-丙烷-1-酮-苯甲酸肟酯、1-[7-(2-甲基苯甲酰基)-9,9-二丁基芴-2-基]-3-环己基丙烷-1,2-二酮-2-乙酸肟酯、1-[6-(呋喃-2-甲酰基)-9-乙基咔唑-3-基]-3-环己基丙烷-1,2-二酮-2-乙氧甲酰肟酯及其相似物。这些肟酯类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示例性地,三嗪类化合物包括:2-(4-乙基联苯)-4,6-双(三氯甲基)-1,3,5-三嗪、2-(3,4-亚甲氧基苯基)-4,6-双(三氯甲基)-1,3,5-三嗪、3-{4-[2,4-双(三氯甲基)-s-三嗪-6-基]苯硫基}丙酸、1,1,1,3,3,3-六氟异丙基-3-{4-[2,4-双(三氯甲基)-s-三嗪-6-基]苯硫基}丙酸酯、乙基-2-{4-[2,4-双(三氯甲基)-s-三嗪-6-基]苯硫基}乙酸酯、2-乙氧基乙基-2-{4-[2,4-双(三氯甲基)-s-三嗪-6-基]苯硫基}乙酸酯、环己基-2-{4-[2,4-双(三氯甲基)-s-三嗪-6-基]苯硫基}乙酸酯、芐基-2-{4-[2,4-双(三氯甲基)-s-三嗪-6-基]苯硫基}乙酸酯、3-{氯-4-[2,4-双(三氯甲基)-s-三嗪-6-基]苯硫基}丙酸、3-{4-[2,4-双(三氯甲基)-s-三嗪-6-基]苯硫基}丙醯胺、2,4-双(三氯甲基)-6-p-甲氧基苯乙烯基-s-三嗪、2,4-双(三氯甲基)-6-(1-p-二甲基胺基苯基)-1,3-丁二烯基-s-三嗪、2-三氯甲基-4-胺基-6-p-甲氧基苯乙烯基-s-三嗪及其相似物。这些三嗪类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示例性地,香豆素类化合物包括:3,3’-羰基双(7-二乙胺香豆素)、3-苯甲酰基-7-二乙胺香豆素、3,3’-羰基双(7-甲氧基香豆素)、7-二乙氨基-4-甲基香豆素、3-(2-苯并噻唑)-7-(二乙基胺基)香豆素、7-(二乙氨基)-4-甲基-2H-1-苯并吡喃-2-酮[7-(二乙氨基)-4-甲基香豆素]、3-苯甲酰基-7-甲氧基香豆素及其相似物。这些香豆素类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示例性地,噻吨酮类化合物包括: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2,4-二异丙基噻吨酮、2-氯噻吨酮、1-氯-4-丙氧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二异丙基噻吨酮及相似物。这些噻吨酮类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示例性地,吖啶类化合物包括:9-苯基吖啶、9-对甲基苯基吖啶、9-间甲基苯基吖啶、9-邻氯苯基吖啶、9-邻氟苯基吖啶、1,7-二(9-吖啶基)庚烷、9-乙基吖啶、9-(4-溴苯基)吖啶、9-(3-氯苯基)吖啶、1,7-双(9-吖啶)庚烷、1,5-双(9-吖啶戊烷)、1,3-双(9-吖啶)丙烷及其相似物。这些吖啶类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有机溶剂只要能够溶解前述各组分即可,示例性地,可以是二醇醚系溶剂、醇系溶剂、酯系溶剂、酮系溶剂、酰胺系溶剂、含氯溶剂等,优选特别考虑着色剂、碱可溶性聚合物的溶解性、涂布性、安全性等因素来进行选择。优选地,有机溶剂可以是乙基溶纤剂(乙二醇单乙基醚)、甲基溶纤剂(乙二醇单甲基醚)、丁基溶纤剂(乙二醇单丁基醚)、甲基甲氧基丁醇(3-甲基-3-甲氧基丁醇)、丁基卡必醇(二甘醇单丁基醚)、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单叔丁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基醚(1-甲氧基-2-丙醇)、丙二醇单乙基醚(1-乙氧基-2-丙醇)、丙二醇单乙基醚乙酸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异丁酯、乙酸溶纤剂(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乙酸甲氧基丁酯(乙酸3-甲氧基丁酯)、乙酸3-甲基-3-甲氧基丁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EEP)、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酸丙酯、乳酸丁酯、2-丁酮(MEK)、甲基异丁基酮(MIBK)、环己酮、环戊酮、二丙酮醇(4-羟基-4-甲基-2-戊酮)、异佛尔酮(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二异丁基酮(2,6-二甲基-4-庚酮)、N-甲基吡咯烷酮(4-甲基氨基内酰胺或NMP)、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丙醇、异丁醇、正丁醇等。这些溶剂可单独使用,或以其中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示例性地,染料、颜料及光显色剂包括:三(4-二甲基氨基苯基)甲烷、三(4-二甲基氨基-2甲基苯基)甲烷、荧烷染料、甲苯磺酸一水合物、碱性品红、酞菁绿及酞菁蓝等酞菁系、金胺碱、副品红、结晶紫、甲基橙、尼罗蓝2B、维多利亚蓝、孔雀绿、金刚绿、碱性蓝20、艳绿、伊红、乙基紫、赤藓红钠盐B、甲基绿、苯酚酞、茜素红S、百里香酚酞、甲基紫2B、喹那定红、玫瑰红钠琼脂、米塔尼尔黄、百里香酚磺酞、二甲苯酚蓝、甲基橘、橘IV、二苯基流卡巴腙、2,7-二氯荧光素、泛甲基红、刚果红、本佐红紫4B、α-萘基红、非那西汀、甲基紫、维多利亚纯蓝BOH、罗丹明6G、二苯基胺、二苄基苯胺、三苯基胺、二乙基苯胺、二-对伸二胺、对甲苯胺、苯并三氮唑、甲基苯丙三唑、4,4’-联二胺、邻氯苯胺、白色结晶紫、白色孔雀绿、白色苯胺、白色甲基紫、偶氮系等有机颜料,二氧化钛等无机颜料。在具有良好对比度的考量下,优选使用三(4-二甲基氨基苯基)甲烷(即隐色结晶紫,LCV)。这些染料、颜料及光显色剂可以单独一种使用,也可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示例性地,填充剂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滑石、碳酸钙、硫酸钡等填充剂(不包含上述无机颜料)。填充剂可以单独一种使用,也可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示例性地,增塑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庚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等邻苯二甲酸酯,三甘醇二乙酸酯、四乙二醇二乙酸酯等乙二醇酯,对甲苯磺酰胺、苯磺酰胺、正丁基苯磺酰胺等磺酰胺类,磷酸三苯酯、三甲基磷酸酯、三乙基磷酸酯、三苯基磷酸酯、三甲苯基磷酸酯、三二甲苯基磷酸酯、甲苯基二苯基磷酸酯、三二甲苯基磷酸酯、2-萘基二苯基磷酸酯、甲苯基二2,6-二甲苯基磷酸酯、芳香族缩合磷酸酯、三(氯丙基)磷酸酯、三(三溴新戊基)磷酸酯、含卤缩合磷酸酯,二辛酸三甘醇酯,二(2-乙基己酸)三甘醇酯、二庚酸四甘醇酯、癸二酸二乙酯、辛二酸二丁酯、磷酸三(2-乙基乙酯)、Brij30[C12H25(OCH2CH2)4OH]、和Brij35[C12H25(OCH2CH2)20OH]等。增塑剂可以单独一种使用,也可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示例性地,稳定剂包括:氢醌、1,4,4-三甲基-重氮二环(3.2.2)-壬-2-烯-2,3-二氧化物、1-苯基-3-吡唑烷酮、对甲氧基苯酚、烷基和芳基取代的氢醌和醌、叔丁基邻苯二酚、1,2,3-苯三酚、树脂酸铜、萘胺、β-萘酚、氯化亚铜、2,6-二叔丁基对甲酚、吩噻嗪、吡啶、硝基苯、二硝基苯、对甲苯醌和氯醌等。稳定剂可以单独一种使用,也可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示例性地,涂布助剂包括:丙酮、甲醇、甲基醇、乙基醇、异丙基醇、甲基乙基酮、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乳酸乙酯、环己酮、γ-丁内酯、二氯甲烷等。涂布助剂可以单独一种使用,也可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示例性地,剥离促进剂包括:苯磺酸、甲苯磺酸、二甲苯磺酸、苯酚磺酸,甲基、丙基、庚基、辛基、癸基、十二烷基等烷基苯磺酸等。剥离促进剂可以单独一种使用,也可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干膜和湿膜应用>
本发明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可以制备成干膜,即感光性树脂层叠体,并应用于印刷电路板、保护图案、导体图案、引框线、半导体封装的制造中,经过不同的工序在不同的基材上形成所需要的图案。
本发明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也可以通过湿膜涂布机涂布至各对应制造步骤中对应的基材上,即作为湿膜应用于印刷电路板、保护图案、导体图案、引框线、半导体封装的制造中,经过不同的工序在不同的基材上形成所需要的图案。
干膜应用
本发明的干膜即感光性树脂层叠体,其包含: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感光性树脂层以及支撑该感光性树脂层的支撑体。
通常,干膜的制作包括:将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涂布在支撑体上,干燥以形成感光性树脂层;任选地,根据需要贴合覆盖膜(保护层)。较佳地,干燥条件是60-100℃下干燥0.5-15min。感光性树脂层的厚度优选为5-95μm,再优选为10-50μm,更优选为15-30μm。若感光性树脂层的厚度小于5μm,则绝缘性不佳,而若感光性树脂层的厚度超过95μm,则解析度可能会较差。
作为支撑体,具体实例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塑胶膜,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萘二酸酯、聚丙烯、聚乙烯、纤维素乙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烷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聚氯乙烯、聚乙烯醇、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玻璃纸、氯乙烯共聚物、聚酰胺、聚亚酰胺、乙烯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四氟乙烯、聚三氟乙烯及其相似物。此外,亦可使用由两种或以上材料所组成的复合材料。优选地,使用的是具有极佳光穿透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支撑体的厚度优选为5-150μm,更优选为10-50μm。
对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涂布并无特殊限制,例如可使用喷涂法、滚筒式涂布法、旋转式涂布法、狭缝式涂布法、压缩涂布法、帘涂法、染料涂布法、线条涂布法、刮刀涂布法、辊涂法、刮涂法、喷涂法、浸涂法等常规方法。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上述干膜在制造印刷电路板中的应用,包括:
(1)层叠工序:将感光性树脂层叠体层叠于覆铜层叠板或柔性基板上;
(2)曝光工序:对感光性树脂层叠体中的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曝光,以图像状照射活性光线使曝光部分进行光固化;
(3)显影工序:将感光性树脂层的未曝光部分用显影液去除,以形成保护图案;
(4)导体图案形成工序:对覆铜层叠板或柔性基板表面的未被保护图案覆盖的部分进行刻蚀或镀覆;
(5)剥离工序:将保护图案从该覆铜层叠板或柔性基板剥离。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上述干膜在制造保护图案中的应用,包括如上所述的层叠工序、曝光工序和显影工序,不同在于:层叠工序中感光性树脂层叠体可层叠于各种不同材质的基板上。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上述干膜在制造导体图案中的应用,包括如上所述的层叠工序、曝光工序、显影工序和导体图案形成工序,不同在于:层叠工序中感光性树脂层叠体层叠于金属板或金属覆膜绝缘板上。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上述干膜在制造引框线中的应用,包括如上所述的层叠工序、曝光工序、显影工序、和导体图案形成工序,不同在于:层叠工序中感光性树脂层叠体层叠于金属板上,导体图案形成工序中对未被保护图案覆盖的部分进行刻蚀。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上述干膜在制造半导体封装中的应用,包括如上所述的层叠工序、曝光工序、显影工序、和导体图案形成工序,不同在于:层叠工序中感光性树脂层叠体层叠于具有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晶片上,导体图案形成工序中对未被保护图案覆盖的部分进行镀覆。
湿膜应用
本发明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可以湿膜方式直接涂布在基板上使用,以用于印刷电路板、保护图案、导体图案、引框线、半导体封装等的制造。
非限制性地,可利用辊涂、刮涂、喷涂、浸涂等常规方法将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涂布于基板上,干燥后形成感光性树脂层。
在基板上形成感光性树脂层后,后续工序如曝光工序、显影工序、导体图案形成工序和剥离工序,均可参照干膜应用的方式进行。
曝光工序中,曝光可以列举出掩模曝光法(布线图的负或正掩模图形将活性光线呈图像状地照射的方法)、投影曝光法,也可以采用通过激光直接成像曝光法、数字光学处理曝光法等直接描画曝光法将活性光线呈图像状地照射的方法。作为活性光线的光源,可使用公知的光源,如碳弧灯、汞蒸气弧灯、超高压示灯、高压示灯、氙灯、氩气激光等气体激光、YAG激光等固体激光、半导体激光和氮化镓系蓝紫色激光等有效放射出紫外线的光源。此外,还可以使用照相用泛光灯、日光灯等有效放射出可见光的光源。本发明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对活性光线的光源种类没有特别限制,曝光量优选为10-1000mJ/cm2
显影工序中,将感光性树脂层的未曝光部分用显影液去除。在感光性树脂层上存在支撑体的情况下,可利用自动剥离器等先除去支撑体,然后再使用碱性水溶液、水系显影液、有机溶剂等显影液除去未曝光部分。碱性水溶液的例子可以是0.1-5质量%的碳酸钠溶液、0.1-5质量%的碳酸钾溶液、0.1-5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等,pH值优选为9-11。碱性水溶液中还可以加入表面活性剂、消泡剂、有机溶剂等。显影的方式可以是浸渍、喷雾、刷洗等常规方式。
刻蚀处理中,以形成于基板上的抗蚀图案(即保护图案)作为掩模,将未被覆盖的电路形成用基板的导体层刻蚀除去,从而形成导体图案。刻蚀处理的方法可以根据待去除的导体层而选择。例如,作为蚀刻液可以列举出氧化铜溶液、氧化铁溶液、碱蚀刻溶液、过氧化氢系蚀刻液等。
镀敷处理中,以形成于基板上的抗蚀图案为掩模,在未被覆盖的电路形成用基板的绝缘板上镀覆铜和焊锡等。镀敷处理后,除去抗蚀图案从而形成导体图案。作为镀敷处理的方法,既可以是电镀处理,也可以是无电解镀覆处理,优选无电解镀覆处理。作为无电解镀覆处理,可以列举出:硫酸铜镀敷和焦磷酸铜镀敷等铜镀敷、高均匀焊锡(high-throwsolder)镀敷等焊锡镀敷、瓦特浴(硫酸镍-氯化镍)镀敷和氨基磺酸镍镀敷等镍镀敷、硬质金镀敷和软质金镀敷等金镀敷。
抗蚀图案的除去可以通过比显影工序中使用的碱性水溶液碱性更强的水溶液来进行剥离。作为强碱性水溶液的实例,可使用例如1-10质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附图说明
附图1是TCTM2经单晶衍射得到的结构构型谱图。
附图2是产物a1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附图3是TCTM1、TCTM2、TCTM3和TCTM4的感光度测试对比。
附图4是产物b1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附图5是产物b1经单晶衍射得到的结构构型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1.HABI类光引发剂的制备
1.1 HABI类光引发剂a1的制备
氮气保护下,向1L的四口烧瓶中投入30.6g 2,5-二(邻氯苯基)-4-(3,4-二甲氧基苯基)-咪唑(TAI)、1.0g 30%液碱、0.5g四丁基溴化铵和300g甲苯,加热搅拌,并在内温60℃时滴加25g次氯酸钠(11%的水溶液),滴加结束后保温反应,取样通过HPLC中控,至TAI小于1%,反应完全,结束保温。保温反应结束后,用100g纯水洗涤四次,然后用100g甲苯萃取一次水层,将有机层进行减压蒸馏。向蒸馏得到的物料中加入40g甲醇加热搅拌,再将由20g甲醇和200g纯水配置而成的溶液滴加入上述体系中,滴加结束后进行过滤、淋洗、烘干,得到26.5g产物a1。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311
产物a1是由不对称的单咪唑自身偶合反应生成的,所以产物a1是由2-1’、2-3’、2’-1和2’-3这四种连接位构成的双咪唑化合物,其组成分别为:TCTM1:2,2’,5,5’-四(邻氯苯基)-4’,4-二(3,4-二甲氧基苯基)-3,2’-二咪唑;TCTM2:2,2’,5,5’-四(邻氯苯基)-4,4’-二(3,4-二甲氧基苯基)-1,2’-二咪唑;TCTM3:2,2’,5,5’-四(邻氯苯基)-4’,4-二(3,4-二甲氧基苯基)-2,1’-二咪唑;TCTM4:2,2’,5,5’-四(邻氯苯基)-4,4’-二(3,4-二甲氧基苯基)-2,3’-二咪唑。结构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321
使用LCMS确认产物a1的结构,质谱分析借助仪器附带软件,TCTM1、TCTM2、TCTM3和TCTM4这四个产物均含有847与848的分子碎片峰,而产物a1的分子量为846,与T+1和T+2吻合。这说明四个产物分子量相同,结构相仿。
为了精确验证产物的结构组成,通过单咪唑自身偶合、柱层析、色谱分离等手段,分别得到纯的TCTM1、TCTM2、TCTM3和TCTM4。附图1是TCTM2经单晶衍射得到的结构构型谱图。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产物a1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CTM1、TCTM2、TCTM3和TCTM4这四种连接位的产品峰总含量为96.6%。附图2是产物a1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从产物a1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和空间结构的角度判断,TCTM4的空间位阻很大,故而很难生成,在产物a1中的含量为0.1%;TCTM3与TCTM1相比,TCTM3的空间位阻要小,故而TCTM3在产物a1中的含量为34.2%,TCTM1在产物a1中的含量为17.1%;TCTM2在这四种连接位中的位阻最小,而且单晶构型已经确定,TCTM2在产物a1中的含量为45.2%。
1.2感光度测试
参照表1-1中所示的配方,制得样品1-4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以进行感光度测试,表中各物质用量单位均为g。
表1-1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331
上述表1-1中,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采购于天津市北联精细化学品开发有限公司,N-苯基甘氨酸(NPG)采购于深圳市鹏顺兴科技有限公司,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GMEA)采购于济南汇丰达化工有限公司。
按上述配方进行样品配制,混合均匀后取1.0mg样品平铺于坩埚底部,后放入差示扫描量热仪(型号:DSC8000,厂家:PerkinElmer)的炉体中进行测试。峰值代表最大放热量(mw/mg),放热量越大,感光度越高;斜率代表固化速率,斜率越小,则感光度越高。
结果如附图3所示,感光度测试结果为:TCTM4>TCTM1>TCTM3>TCTM2。
2-1’、2-3’、2’-1和2’-3四种连接位的双咪唑化合物中,TCTM2位阻最小,在产物a1中含量最高,但是感光度却最低;TCTM1和TCTM3在产物a1中的含量居中,感光度也居中;TCTM4在产物a1中含量最少,但感光度却最高。原因在于:根据分子碰撞理论,位阻效应的存在使得分子与分子之间发生碰撞的几率减小,这就导致位阻小的化合物更容易生成。位阻最小的TCTM2在产物a1中含量最高,但是TCTM2本身结构稳定,需要吸收更多的热量才能够裂解,其键能大。反之,位阻最大的TCTM4在产物a1中含量最低,但是TCTM4本身结构不稳定,裂解需要吸收的热量少,其键能小。也就是说,位阻大的六芳基双咪唑化合物受光照后裂解需要的能量低,故而更容易裂解,表现出更高的感光度。
上述测试结果充分证实,HABI类光引发剂中含有的2-1’、2-3’、2’-1和2’-3四种连接位的双咪唑化合物彼此之间的配比对最终光引发剂的感光度具有很大影响。
1.3HABI类光引发剂a2-a45的制备
参照a1的制备工艺制备a2-a45,使用的溶剂、氧化剂、相转移催化剂以及反应温度如下表1-2中所示,其它工艺参数条件保持不变。
表1-2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351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361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371
通过HPLC对产物a1-a45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1-3中所示。
表1-3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372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381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391
1.4 HABI类光引发剂b1的制备
氮气保护下,向1L的四口烧瓶中投入20.7g 2-(邻氯苯基)-4,5-二苯基-咪唑(INC)、1.0g 30%液碱、0.5g四丁基溴化铵和300g甲苯,加热搅拌,并在内温60℃时滴加25g次氯酸钠(11%的水溶液),滴加结束后保温反应,取样通过HPLC中控,至INC小于1%,反应完全,结束保温。保温反应结束后,用100g纯水洗涤四次,然后用100g甲苯萃取一次水层,将有机层进行减压蒸馏至剩余约30g甲苯后,降温至25℃左右过滤、淋洗、烘干,得到18.8g产物b1。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401
产物b1是由对称的单咪唑(INC)自身偶合反应生成的,所以偶合得到的2’-1和2’-3极性相似,液相难以进行分离;并且由于INC的结构对称性,由其自身偶合得到的产物结构中2’-1与2-1’结构相同,2’-3与2-3’的结构也相同。所以,产物b1是由2’-1和2’-3这两种连接位构成的双咪唑化合物,其组成分别为:BCIM1:2,2’-二(邻氯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BCIM2:2,2’-二(邻氯苯基)-4,4’,5,5’-四苯基-2’,3-二咪唑。结构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402
使用LCMS确认产物b1的结构,质谱分析借助仪器附带软件得到659与660的分子碎片峰,而产物b1的分子量为648,与T+1和T+2吻合。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产物b1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物b1在液相中只有一个峰,总含量为99.5%。附图4是产物b1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产物b1在液相中只有一个峰,但是通过单晶衍射得到两个构型(如附图5所示)。
1.5 HABI类光引发剂b2-b45的制备
参照b1的制备工艺制备b2-b45,使用的溶剂、氧化剂、相转移催化剂以及反应温度如表1-4中所示,其它工艺参数条件保持不变。
产物b1-b45中四种连接位的总含量也列于表1-4中。
表1-4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411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421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431
1.6感光度测试
参照表1-5中所示的配方,制得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以进行感光度测试,表中各物质用量单位均为g。
表1-5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432
上述表1-5中,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采购于天津市北联精细化学品开发有限公司,隐色结晶紫(LCV)采购于常州强力电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N-苯基甘氨酸(NPG)采购于深圳市鹏顺兴科技有限公司,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GMEA)采购于济南汇丰达化工有限公司。
将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充分搅拌,使用棒涂布器将组合物均匀涂布于作为支撑体的25μm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表面上。在烘箱中95℃干燥5min,形成感光性树脂层。通过Stouffer21阶曝光尺进行曝光,带有高压水银灯的曝光机(オ一ク社制,商品名EXM-1201),以60mJ/cm2的照射能量曝光感光层。曝光后,用最少显影时间的2倍的时间喷射显影30℃的1质量%碳酸钠水溶液,除去未曝光部分,进行显影。然后,通过测定形成的光固化膜的阶段曝光尺的格数,来评价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光敏度。光敏度用阶段曝光尺的格数表示,该阶段曝光尺的格数越高,表示光敏度高,结果如表1-6所示。
表1-6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441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451
产物b1-b45的感光度测试结果与产物a1-a45的感光度测试结果趋势基本一致。
基于上述实验结果,0-70℃时,在相对介电常数为0-5的溶剂中,通过标准电极电位为0.3-0.9V的氧化剂氧化得到的六芳基双咪唑类化合物,2-1’、2-3’、2’-1和2’-3这四种连接位构成的双咪唑化合物的组成稳定,2-1连接位与2-3连接位的比值在1.5:1-2:1之间,且对光引发剂的感光度的影响较小。反之,会存在纯度偏低、感度偏低等问题,从而影响HABI类光引发剂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中的应用。
2.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参照表2-1和表2-2中所示配方,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制得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如无特别说明,表2-1和表2-2中所示份数均为质量份。
表2-1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452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461
表2-2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471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481
表2-1和表2-2中各组分代号表示的含义如表2-3中所示。
表2-3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482
碱可溶性聚合物B的制备:在氮气氛围下,向配有搅拌器、回流冷却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烧瓶中,加入甲基溶纤剂和甲苯(质量比3:2)的混合溶剂500g,搅拌加热至80℃后,将甲基丙烯酸100g、甲基丙烯酸乙酯200g、丙烯酸乙酯100g、苯乙烯100g和偶氮双异丁腈0.8g混合制得的溶液慢慢滴加至烧瓶中,滴加时间为4小时,滴加结束后继续反应2小时。接着,向烧瓶内滴加溶解有1.2g偶氮双异丁腈的混合溶剂(组成同上)100g,滴加时间为10分钟,滴加结束后,在80℃下进一步反应3小时,再升温至90℃继续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碱可溶性聚合物B,酸值为196mgKOH/g,重均分子量约为80000。
3.性能评价
3.1评价方式
<干膜的制作>
将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充分搅拌,使用棒涂器将其均匀涂布在作为支撑体的25μm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表面上,在干燥机中95℃干燥5分钟,形成厚度为40μm的感光性树脂层,然后在感光性树脂层的没有层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的表面贴合作为保护层的15μm厚的聚乙烯薄膜,获得干膜。
<基板表面整平>
作为基板,使用层压有35μm厚的轧制铜箔的1.2mm厚的覆铜层压板,对表面进行湿式抛光辊研磨[3M公司制造的Scotch-Brite(注册商标)HD#600,通过两次]。
<层压>
将聚乙烯薄膜保护层从干膜上剥离,然后使用热辊层压机(旭化成制造的AL-70),以105℃的辊温度将其层压于预热至60℃的覆铜层压板上。气体压力为0.35MPa,层压速度为1.5m/min。
<曝光>
将掩膜放置在作为支撑体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上,通过超高压汞灯(ORCMANUFACTURINGCO.,LTD.制造的HMW-201KB),以60mJ/cm2的照射能量曝光感光层。
<显影>
剥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使用碱显影机(FujiKikoCo.,Ltd.制造的干膜用显影机),将30℃的1质量%的Na2CO3水溶液喷雾在感光性树脂层上,用2倍于最小显影时间的时间溶解除去感光性树脂层的未曝光部分。以未曝光部分的感光性树脂层完全溶解所需的最短时间为最小显影时间。
3.2评价内容
(1)储存稳定性
将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在20℃的暗处储存2周,测定2周后的增粘率。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增粘率0-100%;
△:增粘率100-200%;
×:增粘率200%以上或凝胶化。
(2)灵敏度
将由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得的干膜在23℃、50%湿度的环境下,在暗处储存5小时,然后将覆铜层压板上层压的感光性树脂层通过Stouffer21阶曝光尺进行曝光,显影。通过测定在覆铜叠层板上形成的光固化膜的阶段曝光尺的格数,来评价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灵敏度。灵敏度用阶段曝光尺的格数表示,该阶段曝光尺的格数越高,表示灵敏度高。
(3)保持时间灵敏度
将由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制得的干膜在23℃、50%湿度的环境下,在暗处储存2周,然后通过与上述灵敏度试验同样的方法评价灵敏度。
(4)分辨率
利用具有Line/Space=10:10-150:150(单位:μm)的布线图案的光掩模进行曝光显影后,测量干膜的分辨率。分辨率是在曝光后显影形成的抗蚀图案中,未曝光部分被清除干净后的图案的最小值。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分辨率值在30μm以下;
◎:分辨率值在30μm-50μm,不包括端值;
×:分辨率值在50μm以上。
(5)保持时间分辨率
将干膜在23℃、50%湿度的环境下,在暗处储存2周,然后通过与上述分辨率试验同样的方法评价分辨率。
3.3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如表3-1中所示。
表3-1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511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521
Figure BDA0002069355630000531
本发明的HABI类光引发剂应用于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时,组合物及其干膜具有优异的储存稳定性,即使长时间储存后也不会有灵敏度和分辨率下降的趋势。该感光性树脂组合物能够以干膜和湿膜的方式在制造印刷电路板、保护图案、导体图案、引框线、半导体封装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能够提升体系稳定性的HABI类光引发剂,具有如通式(I)所示结构,其中含有2-1’、2-3’、2’-1和2’-3四种连接位的双咪唑化合物,该四种连接位的双咪唑化合物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92%以上,且2-1’和2’-1两种连接位的含量之和与2-3’和2’-3两种连接位的含量之和的比值在1.5:1-2:1之间;
Figure FDA0002069355620000011
通式(I)中,Ar1、Ar2、Ar3、Ar4、Ar5、Ar6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HABI类光引发剂,其特征在于:通式(I)中,所述芳基是苯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HABI类光引发剂,其特征在于:芳基上的取代基为卤素、硝基、氰基、胺基、羟基、C1-C20的烷基或链烯基、C1-C8的烷氧基,各独立变量中的亚甲基可以任选地被氧、硫、亚胺基所取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HABI类光引发剂,其特征在于:芳基上的取代基为氟、氯、溴、硝基、氰基、胺基、羟基、C1-C10的烷基或链烯基、C1-C5的烷氧基,各独立变量中的亚甲基可以任选地被氧、硫、亚胺基所取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HABI类光引发剂,其特征在于:Ar1、Ar2、Ar3、Ar4、Ar5、Ar6中至少一个是含有卤素取代基的芳基;优选地,卤素取代基为氯。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HABI类光引发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反应步骤:氮气保护下,三芳基咪唑类化合物在氧化剂、溶剂和相转移催化剂的存在下发生氧化偶合,通过HPLC中控至反应完全;
(2)精制步骤:用纯水洗涤除去无机盐,经过滤、浓缩后得到粗品,再经过重结晶、烘干得到所需产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的标准电极电位(E0)在0.3-0.9V之间,优选次氯酸钠、次氯酸钾、次溴酸钠、次溴酸钾、铁氰化钠、铁氰化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为0-5,优选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苯甲醚、苯乙醚,进一步优选甲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转移催化剂选自季铵盐和环状冠醚类,优选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EBA)、四丁基溴化铵(TBAB)、四丁基氯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三辛基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冠6、15冠5、环糊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0-70℃,优选为20-70℃。
11.一种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组分:
(A)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HABI类光引发剂;
(B)碱可溶性聚合物;
(C)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
(D)供氢体;
(E)其它任选的助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碱可溶性聚合物选自(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苯乙烯系聚合物、环氧系聚合物、脂肪族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芳香族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酰胺系树脂、酰胺环氧系树脂、醇酸系树脂以及酚醛系树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碱可溶性聚合物是由(甲基)丙烯酸酯、乙烯性不饱和羧酸和其它可共聚单体共聚而成的(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碱可溶性聚合物的酸值为50-300mgKOH/g,优选为50-250mgKOH/g,进一步优选为70-250mg KOH/g,特别优选为100-250mgKOH/g。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是在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光聚合性化合物。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烯属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选自双酚A类(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和分子内具有氨酯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氢体选自胺类化合物、羧酸类化合物、含有巯基的有机硫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其它光引发剂和/或增感剂、有机溶剂、染料、颜料、光显色剂、填充剂、增塑剂、稳定剂、涂布助剂、剥离促进剂中的至少一种。
19.感光性树脂层叠体,包含:权利要求1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感光性树脂层以及支撑该感光性树脂层的支撑体。
20.权利要求1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或权利要求19所述的感光性树脂层叠体在制造印刷电路板、保护图案、导体图案、引框线、半导体封装中的应用。
CN201910432191.1A 2019-05-23 2019-05-23 能够提升体系稳定性的habi类光引发剂及其应用 Active CN1120627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2191.1A CN112062721B (zh) 2019-05-23 2019-05-23 能够提升体系稳定性的habi类光引发剂及其应用
PCT/CN2020/091769 WO2020233700A1 (zh) 2019-05-23 2020-05-22 能够提升体系稳定性的habi类光引发剂及其应用
JP2021569578A JP7311920B2 (ja) 2019-05-23 2020-05-22 システム安定性を向上できるhabi類光開始剤及びその応用
KR1020217042080A KR20220017423A (ko) 2019-05-23 2020-05-22 시스템 안정성을 향상시킬 수 있는 habi계 광개시제 및 그 응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2191.1A CN112062721B (zh) 2019-05-23 2019-05-23 能够提升体系稳定性的habi类光引发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62721A true CN112062721A (zh) 2020-12-11
CN112062721B CN112062721B (zh) 2023-06-30

Family

ID=73458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32191.1A Active CN112062721B (zh) 2019-05-23 2019-05-23 能够提升体系稳定性的habi类光引发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311920B2 (zh)
KR (1) KR20220017423A (zh)
CN (1) CN112062721B (zh)
WO (1) WO202023370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1726A (zh) * 2021-04-20 2021-07-16 优缔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含有双咪唑类光引发剂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WO2022199625A1 (zh) * 2021-03-26 2022-09-29 常州正洁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提升的体系色相稳定性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TWI838715B (zh) 2021-03-26 2024-04-11 大陸商常州正潔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提升的體系色相穩定性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其的感光性樹脂層疊體及其用途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6183A (en) * 1986-06-18 1989-09-12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Preparation of hexaarylbisimidazoles
JPH1036354A (ja) * 1996-07-19 1998-02-10 Nippon Kayaku Co Ltd ヘキサアリールビスイミダゾール類の製造方法
CN1705646A (zh) * 2002-10-15 2005-12-07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六芳基二咪唑化合物和含有该化合物的光聚合引发剂组合物
CN101302257A (zh) * 2008-06-03 2008-11-12 江南大学 一种紫外光敏复合引发体系及其应用
CN101654489A (zh) * 2009-08-20 2010-02-24 池州群兴化工有限公司 新型六芳基二咪唑结构光引发剂及聚酰亚胺光敏组合物
CN102675210A (zh) * 2012-05-23 2012-09-19 湖南和诚医药化学品有限公司 一种双咪唑光引发剂的制备方法
CN111258180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常州格林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六芳基双咪唑类混合光引发剂及应用
CN111258181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常州格林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六芳基双咪唑混合光引发剂
CN111752096A (zh) * 2019-03-29 2020-10-09 常州格林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彩色滤光片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彩色滤光片
CN111747897A (zh) * 2019-03-29 2020-10-09 常州格林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六芳基双咪唑类光引发剂及其应用
CN111752091A (zh) * 2019-03-29 2020-10-09 常州格林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Habi类混合光引发剂在uvled光固化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72447A (ja) * 1996-06-24 1998-03-17 Nippon Kayaku Co Ltd ヘキサアリールビスイミダゾール類の製造方法
JP3867177B2 (ja) * 1997-04-30 2007-01-10 Jsr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感放射線性組成物
JP4675693B2 (ja) * 2005-06-23 2011-04-27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JP2007332045A (ja) * 2006-06-12 2007-12-27 Showa Denko Kk ヘキサアリールビイミダゾール化合物および該化合物を含む光重合性組成物
JP2010122381A (ja) * 2008-11-18 2010-06-03 Hitachi Chem Co Ltd 黒色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ブラックマトリクス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15087429A (ja) * 2013-10-28 2015-05-07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感光性エレメント及びレジストパターンの形成方法
JP6755109B2 (ja) * 2016-03-29 2020-09-16 旭化成株式会社 感光性樹脂組成物、感光性樹脂積層体、レジス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導体パターン製造方法
CN107540855B (zh) * 2017-08-30 2019-09-2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光调控凝胶-溶胶转变的智能凝胶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6183A (en) * 1986-06-18 1989-09-12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Preparation of hexaarylbisimidazoles
JPH1036354A (ja) * 1996-07-19 1998-02-10 Nippon Kayaku Co Ltd ヘキサアリールビスイミダゾール類の製造方法
CN1705646A (zh) * 2002-10-15 2005-12-07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六芳基二咪唑化合物和含有该化合物的光聚合引发剂组合物
CN101302257A (zh) * 2008-06-03 2008-11-12 江南大学 一种紫外光敏复合引发体系及其应用
CN101654489A (zh) * 2009-08-20 2010-02-24 池州群兴化工有限公司 新型六芳基二咪唑结构光引发剂及聚酰亚胺光敏组合物
CN102675210A (zh) * 2012-05-23 2012-09-19 湖南和诚医药化学品有限公司 一种双咪唑光引发剂的制备方法
CN111258180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常州格林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六芳基双咪唑类混合光引发剂及应用
CN111258181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常州格林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六芳基双咪唑混合光引发剂
CN111752096A (zh) * 2019-03-29 2020-10-09 常州格林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用于彩色滤光片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彩色滤光片
CN111747897A (zh) * 2019-03-29 2020-10-09 常州格林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六芳基双咪唑类光引发剂及其应用
CN111752091A (zh) * 2019-03-29 2020-10-09 常州格林感光新材料有限公司 Habi类混合光引发剂在uvled光固化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TSUSHI KIMOTO等: "Formation of hexaarylbiimidazole heterodimers via the cross recombination of two lophyl radicals",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
ATSUSHI KIMOTO等: "Formation of hexaarylbiimidazole heterodimers via the cross recombination of two lophyl radicals",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vol. 33, no. 6, 17 March 2009 (2009-03-17), pages 1339 - 1342, XP055755738, DOI: 10.1039/b823277f *
王宝湖等: "六芳基双咪唑的感光性能研究", 《信息记录材料》 *
王宝湖等: "六芳基双咪唑的感光性能研究", 《信息记录材料》, vol. 11, no. 06, 31 December 2010 (2010-12-31), pages 17 - 20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9625A1 (zh) * 2021-03-26 2022-09-29 常州正洁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提升的体系色相稳定性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TWI838715B (zh) 2021-03-26 2024-04-11 大陸商常州正潔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提升的體系色相穩定性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其的感光性樹脂層疊體及其用途
CN113121726A (zh) * 2021-04-20 2021-07-16 优缔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含有双咪唑类光引发剂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62721B (zh) 2023-06-30
JP2022533454A (ja) 2022-07-22
WO2020233700A1 (zh) 2020-11-26
JP7311920B2 (ja) 2023-07-20
KR20220017423A (ko) 2022-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42920B1 (ko) 헥사아릴비스이미다졸계 혼합 광개시제 및 응용
KR102542061B1 (ko) 헥사아릴비스이미다졸 혼합 광개시제
WO2020200020A1 (zh) 一种六芳基双咪唑类光引发剂及其应用
WO2020233700A1 (zh) 能够提升体系稳定性的habi类光引发剂及其应用
JP7465998B2 (ja) エトキシ/プロポキシ変性ピラゾリン有機物、その使用、光硬化性組成物及びフォトレジスト
CN112835261B (zh) 一种eo/po改性9-苯基吖啶类光敏剂及其应用
WO2022199625A1 (zh) 一种具有提升的体系色相稳定性的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TWI838715B (zh) 具有提升的體系色相穩定性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包含其的感光性樹脂層疊體及其用途
TWI810605B (zh) 一種吡唑啉類化合物、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及圖形化方法
CN114326309A (zh) 一种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6410135A (zh) 萘乙烯基吡啶类化合物、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其应用及图形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