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生产用泥坯冲压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冲压成型装置,具体是一种陶瓷生产用泥坯冲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传统陶瓷又称普通陶瓷,是以粘土等天然硅酸盐为主要原料烧成的制品,现代陶瓷又称新型陶瓷、精细陶瓷或特种陶瓷。常用非硅酸盐类化工原料或人工合成原料,如氧化物(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等)和非氧化物(氮化硅、碳化硼等)制造。陶瓷具有优异的绝缘、耐腐蚀、耐高温、硬度高、密度低、耐辐射等诸多优点,已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陶瓷制品包括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美术陶瓷、化工陶瓷、电气陶瓷等,种类繁多,性能各异。随着高新技术工业的兴起,各种新型特种陶瓷也获得较大发展,陶瓷已日趋成为卓越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它们具有比传统陶瓷更高的耐温性能,力学性能,特殊的电性能和优异的耐化学性能。
制作泥坯是陶瓷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在传统工艺中,泥坯基本是通过工人手工制作完成的,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造型简单的泥坯,已可通过机械冲压制作,然而现有的陶瓷生产用泥坯冲压成型装置仍存在以下缺点:
静模通常为一体结构,在生产不规则外观的泥坯时,不便于脱模;模具安装拆卸费时费力,在进行连续小批量生产作业,需要经常更换模具时,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生产用泥坯冲压成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陶瓷生产用泥坯冲压成型装置,包括加工台、安装板与下模具,所述加工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架,所述机架的外壁设置有滑台,所述滑台的顶部贯穿设置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与上模具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下模具包括下芯模与多个下半模,所述下半模的外壁开设有与下芯模相适配的配合槽;
所述加工台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驱动下半模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下半模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加工台的顶部位于上模具的正下方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加工台的底部与通孔的对应处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下芯模位于上模具的正下方,所述下芯模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液压缸、底座、推板,所述第三液压缸与加工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推板的侧壁与第三液压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液压缸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底部与加工台的顶部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半模的外壁分别与所述底座、推板的外壁相互配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半模与推板对应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槽,所述推板的外壁与第一限位槽的对应处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位于对应的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条与第一限位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一端贯穿安装槽后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安装槽的外壁通过螺纹对称配合套接有两个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条,所述活动块的尺寸与安装槽的尺寸相适配,所述活动块与安装槽滑动连接;
所述下半模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下半模的底部位于第二限位槽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的两端与对应的通槽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的横截面均呈梯形,所述第二限位条、第一限位条的尺寸分别与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相适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槽的底部开口处尺寸大于第二限位条的顶面尺寸,所述通槽的横截面尺寸大于第二限位槽的横截面尺寸,以便于第二限位条通过,所述第二限位条的一端位于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条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槽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二限位条的长度尺寸。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下芯模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第四液压缸,所述第四液压缸的活动端贯穿横板的底部后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与下芯模的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台的顶部与机架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机架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动端与滑台的外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台的顶部贯穿设置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顶端通过导管外接有螺旋给料机,所述滑台的底部位于下料管的开口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有切刀,所述切刀呈扇形,所述切刀的尺寸与下料管的出料端开口尺寸相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由多个下半模一个下芯模组成的下模具,在生产不规则外观的泥坯时,可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对应的下半模移动,从而便于对泥坯进行脱模,且通过将不同的下半模进行配合使用,可搭配组合出不同的泥坯模具,以丰富产品的多样性,同时当下模具的某一部分损坏时,只需更换对应的下半模即可,无需重新开模整个下模具,以缩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本发明通过第一限位条、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条等的设置,只需操作手轮对第二限位条进行移动,即可实现对下半模的解锁与锁定,以便于对下半模进行安装与拆卸,操作简单。
3、本发明通过第二液压缸、下料管、电机、切刀的设置,需要进行泥坯生产时,利用第二液压缸带动滑台移动,使下料管移动至下模具的正上方,利用螺旋给料机挤出适量的原料后,启动电机带动切刀转动,将原料切断,使其落入下模具中,无需工人手动上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陶瓷生产用泥坯冲压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一种陶瓷生产用泥坯冲压成型装置中上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陶瓷生产用泥坯冲压成型装置中手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陶瓷生产用泥坯冲压成型装置中切刀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加工台1、机架2、滑台3、第一液压缸4、安装板5、上模具6、第二液压缸7、下料管8、电机9、切刀10、下半模11、第三液压缸12、底座13、导向条14、导向槽15、推板16、第一限位条17、第一限位槽18、安装槽19、双向螺纹杆20、手轮21、活动块22、第二限位条23、通槽24、第二限位槽25、通孔26、横板27、第四液压缸28、安装座29、下芯模30、配合槽3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说明书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请参阅图1~5,一种陶瓷生产用泥坯冲压成型装置,包括加工台1、安装板5与下模具,所述加工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架2,所述机架2的外壁设置有滑台3,所述滑台3的顶部贯穿设置有第一液压缸4,所述第一液压缸4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的底部与上模具6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下模具包括下芯模30与多个下半模11,所述下半模11的外壁开设有与下芯模30相适配的配合槽31;
所述加工台1的顶部均匀设置有多个用于驱动下半模11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下半模11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加工台1的顶部位于上模具6的正下方贯穿设置有通孔26,所述加工台1的底部与通孔26的对应处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下芯模30位于上模具6的正下方,所述下芯模30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
通过由多个下半模11和一个下芯模30组成的下模具与上模具6进行配合使用,在生产不规则外观的泥坯时,可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对应的下半模11移动,从而便于对泥坯进行脱模,且通过将不同的下半模11进行配合使用,可搭配组合出不同的泥坯模具,以丰富产品的多样性,同时当下模具的某一部分损坏时,只需更换对应的下半模11即可,无需重新开模整个下模具,以缩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三液压缸12、底座13、推板16,所述第三液压缸12与加工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推板16的侧壁与第三液压缸12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液压缸12与底座13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3的底部与加工台1的顶部滑动连接。
所述下半模11的外壁分别与所述底座13、推板16的外壁相互配合。
所述下半模11与推板16对应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槽18,所述推板16的外壁与第一限位槽18的对应处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条17,所述第一限位条17位于对应的第一限位槽18内,所述第一限位条17与第一限位槽18滑动连接。
所述底座13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9,所述安装槽19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20,所述双向螺纹杆20的一端贯穿安装槽19后固定连接有手轮21,所述安装槽19的外壁通过螺纹对称配合套接有两个活动块22,所述活动块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条23,所述活动块22的尺寸与安装槽19的尺寸相适配,所述活动块22与安装槽19滑动连接;
所述下半模1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5,所述下半模11的底部位于第二限位槽25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通槽24,所述第二限位槽25的两端与对应的通槽24连通。
所述第二限位槽25、第一限位槽18的横截面均呈梯形,所述第二限位条23、第一限位条17的尺寸分别与第二限位槽25、第一限位槽18相适配。
需要对下半模11进行拆卸时,只需转动手轮21,通过双向螺纹杆20与活动块22的配合,即可驱动两个第二限位条23同时向第二限位槽25外侧移动,当两个第二限位条23均完全脱离第二限位槽25后,即可向上抬起下半模11,使第一限位条17与第一限位槽18脱离,从而完成对下半模11的拆卸;
当需要对下半模11进行安装时,只需将第一限位条17插入对应的第一限位槽18,直至下半模11的底部与底座13的顶部贴合后,转动手轮21,驱动两个第二限位条23同时移动至第二限位槽25内,即可实现对下半模11的固定。
所述通槽24的底部开口处尺寸大于第二限位条23的顶面尺寸,所述通槽24的横截面尺寸大于第二限位槽25的横截面尺寸,以便于第二限位条23通过,所述第二限位条23的一端位于第二限位槽25内,所述第二限位槽25与第二限位条23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槽25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二限位条23的长度尺寸。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横板27,所述横板2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下芯模30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第四液压缸28,所述第四液压缸28的活动端贯穿横板27的底部后固定连接有安装座29,所述安装座29的顶部与下芯模30的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滑台3的顶部与机架2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机架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缸7,所述第二液压缸7的活动端与滑台3的外壁固定连接。
所述滑台3的顶部贯穿设置有下料管8,所述下料管8的顶端通过导管外接有螺旋给料机,所述滑台3的底部位于下料管8的开口处一侧设置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轴伸端固定连接有切刀10,所述切刀10呈扇形,所述切刀10的尺寸与下料管8的出料端开口尺寸相适配。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需要进行泥坯生产时,先启动第三液压缸12,通过对应的推板16与底座13,使多个下半模11与下芯模30组合成完整的下模具,之后启动第二液压缸7带动滑台3移动,使下料管8移动至下模具的正上方,利用螺旋给料机挤出适量的原料后,启动电机9带动切刀10转动,将原料切断,使其落入下模具中,之后通过第二液压缸7复位上模具6,即可通过第一液压缸4进行冲压,当冲压完成后,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对应的下半模11移动,从而便于对泥坯进行脱模。
需要对下半模11进行拆卸时,只需转动手轮21,通过双向螺纹杆20与活动块22的配合,即可驱动两个第二限位条23同时向第二限位槽25外侧移动,当两个第二限位条23均完全脱离第二限位槽25后,即可向上抬起下半模11,使第一限位条17与第一限位槽18脱离,从而完成对下半模11的拆卸。
当需要对下半模11进行安装时,只需将第一限位条17插入对应的第一限位槽18,直至下半模11的底部与底座13的顶部贴合后,转动手轮21,驱动两个第二限位条23同时移动至第二限位槽25内,即可实现对下半模11的固定。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