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15A - 采用三束光跟踪法的光拾取器 - Google Patents

采用三束光跟踪法的光拾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15A
CN1120215A CN95105172A CN95105172A CN1120215A CN 1120215 A CN1120215 A CN 1120215A CN 95105172 A CN95105172 A CN 95105172A CN 95105172 A CN95105172 A CN 95105172A CN 1120215 A CN1120215 A CN 1120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ser emission
emission element
laser
or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05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圣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iaDaewo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5Optical beam sources therefor, e.g. laser control circuitry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ical storage devices; Modulators, e.g.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ize or intensity of optical spots or optical traces
    • G11B7/127Lasers; Multiple laser array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Optical detectors therefor
    • G11B7/131Arrangement of detectors in a multiple arra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Optical detectors therefor
    • G11B7/133Shape of individual detector el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81Non-lens elements for alter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beam, e.g. knife edges, slits, filters or stop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 G11B7/0903Multi-beam tracking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在一种采用三束光跟踪法的光拾取器中,激光源产生;一主激光光束用以从媒体读出数据,一可移动的第一导束和一可移动的第二导束。三光束照射数据记录媒体上然后被反射。光束穿过透镜组读出在媒体中记录的信息。一光接收单元从数据记录媒体接收一部分反射光束用以测出跟踪误差。当三束光跟踪法中的方位角不断地变化时,第一和第二导束相对于轨迹(槽)的相位保持固定不变,从而使跟踪误差信号的幅度保持一致。

Description

采用三束光跟踪法的光拾取器
本发明涉及一个采用三束光跟踪法的光拾取器。尤其是本发明述及一种使用三束光跟踪法的光拾取器,其中采用了从光源发射三束分离的激光光束。
近年来,数据记录/重现装置使用光盘技术诸如激光唱盘(LD)和小型密压盘(CD)均已在商业上通行。为了从光盘上读出数据,一束激光向一个数据记录纹槽上幅射(在下被称为纹槽),基于纹槽的反射光束使数据得以重现。当许多个槽按螺旋形形成于光盘上时,由于单槽的扇形弧对光盘转动中心来说并不是等距的,所以在读取状态中必须有跟踪(径向)控制,以便准确地用激光光束照射纹槽。既使这些纹槽都是同心地形成,由于光盘的偏心率,单槽的扇形弧对光盘转动中心也不是等距的,所以跟踪控制是必不可少的。这个跟踪控制通常使用一种单一激光束的推挽法(一束光法),或通过一种三束法(外触发法)也可实现,在此三束法中,单一的激光束被分离为三束。不过,由于三束法较之一束法对光盘的倾斜或光盘的缺陷来说更为稳定,故被更多的采用。这种三束法的例子被披露于USP5,128,914中。
作为典型的跟踪电路的惯例,可提到一个透镜跟踪电路,在其中一个物镜的移动响应于一个跟踪误差信号,这个跟踪误差信号是由光盘反射的光束或通过光盘传送的光束而得来的,例如,通过一束法或三束法从激光光束幅射而形成的一束或三束。物镜通常被一个位于光学头的壳体上的弹簧支撑和固定着。一个跟踪致动器被通电去移动镜头进行跟踪控制。当跟踪致动器断电时,物镜被保持在一个受弹簧力所平衡的机械中位点上。
当纹槽的偏心率超过20至30微米时,物镜大大地偏离于机械中位点,从而使一个光偏移信号与跟踪误差信号相结合。激光束于是响应于光的偏移信号跟踪一个错误的纹槽。
为了消除光的偏移信号,一个称做二级伺服系统的跟踪系统已被开发出来,被描述于USP4,761,773中。根据这个系统,支架(小车)和由此的光拾取器本身以及物镜都同时移动以实现协同的跟踪。
同时,由于从光拾取器到光盘的距离,在读取状态中有微小的偏移时,因为光盘在此状态中是旋转着的,所以由于偏移而很难准确地读取数据,这样就使聚焦变得必不可少。这个聚焦控制通常已由使用散光或刀刃法的象散方法加以实现。
作为典型的现聚焦电路,可举出一个透镜聚焦电路,在其中物镜的移动响应于一个聚焦误差信号,这个误差信号来自激光光源幅射的激光光束,该光束被从光盘反射或通过光盘传送。物镜通常是和用于跟踪控制相同的透镜。一个聚焦致动器被通电去移动透镜以进行聚焦控制。当聚焦致动器断电时,透镜被保持在一个由弹簧力所平衡的机械中位点上。
通常的三束光跟踪法的光拾取器将于参照图1详细描述。
光源10具有一个激光二极管用以发射一个激光光束。在三束法的情况下,一个光栅18装于一个准直透镜11的前面或背后,也就是,在光源10和准直透镜11之间或在准直透镜11和光束分离器12间,此光束分离器12将光束分离为三个光束。从激光源10幅射的激光光束被准直透镜11变换成平行的光束。在三束法的情况下,这些平行的光束被光栅18分裂为三个光束然后通过分离器12、1/4波长板13、和物镜14入射到光盘D的表面R上以形成一个大约1微米的光束点。
分离器12具有两个直角的棱镜,棱镜的45°斜面相贴。在斜面上形成一个极化膜,使得在确保入射光束的直线特性的同时,入射光束的一部分穿过棱镜时,而另一部分从极化膜反射,且与入射光成90°角。此外,1/4波长板13用来避免入射光束和反射光束的干涉,并将线性极化转换为圆性极化或相反地采用双重折射现象。
从光盘D反射的光的强度取决于槽坑的存在,在那里存有记录的数据。记录信息的读取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度。反射光当穿过物镜11时转换为平行光,在1/4波长板13被90°极化,然后入射到光束会离器12上。在光束分离器12中,一部分入射光束被反射90°。一个聚焦透镜15位于反射光的光路上用以对反射光聚焦。由聚焦透镜15聚焦的反射光向前穿过柱面透镜16(或刀刃)然后被一个四或六分隔的光接收单元17接收。包括聚焦误差和跟踪误差的拾取器设备相对于光盘D的位置误差从光接收单元17上接收光束的图象来测出的。根据这些误差产生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音圈电动机19作为物镜致动器响应于误差信号被开动用以移动物镜,从而使聚焦和跟踪均可受控。光盘上的信息的重现取决于反射光的强度,这个光强是由光盘(D)上的槽坑(P)所决定的。
根据通常的三束光跟踪的光拾取器,当一个激光光束从一个具有激光二极管的激光光源辐射时,一个激光光束被光栅18分裂为三个光束:一个主光束21,一个第一导束(21a)和一个第二导束(21b)。如图2A所示,三束中的主光束21沿着纹槽的中心部分照射以形成光盘D上的光束点。第一导束21a和第二导束21b照射到相对于主光束21照射位置的上部和下部,当照在纹槽上时,轻微地偏离于纹槽中心的位置。如图2B所示,从光盘D反射的光束被接收单元17的主光束接收部分17a和第一、第二导束接收部分17b和17c分别地接收。
为了增强对跟踪误差的灵敏度,有必要对光栅18分裂一束激光为三束激光进行控制,从而可使从光盘表面上分离的激光光束的束点间隔大约为1/4纹槽的间距,其中的纹槽间距意味在光盘上两个相邻的纹槽之间的距离。
不过,根据如上所述的通过光栅形成的三束光跟踪的通常的光拾取器,为了两个导束之间的相位差是180°,也就是,两个导束应置于相对于主光束±1/4纹槽间距的位置上,以高级精度控制光栅18是必需的。而且,为了在跟踪伺服状态时,两个导束继续保持在±1/4纹槽间距位置,这样,跟踪误差信号的强度就可保持在最大值,所以高精度控制光栅18是必需的。这在摆臂型拾取器的情况下,当方位角改变时,在纹槽线20和由第一和第二导束21a、21b形成的线之间的角度也连续不断地变化,并由此,跟踪误差信号的振幅也随之连续不断地变化。其结果是,提供满意的跟踪控制是困难的。
本发明的意图是克服以上所提到的和其他许多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所以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个采用三束光跟踪法的光拾取器,它具有一个光源发射三个分离的激光光束,能够使跟踪误差信号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振幅。这是在三束光跟踪的情况下,当方位角连续不断地变化时,通过相对于一个纹槽线固定地定位导束而取得的。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供一个采用三束光跟踪的光拾取器包括:
一个发射激光光束的光源,激光光束包括一个从数据记录媒体重现数据的主光束、一个第一可移动导束和一个第二可移动导束。
一个决定入射和反射光束的光路的透镜组,使用由所述光源发出的激光束,入射光照在数据记录媒体上,反射光束从数据记录反射出从而读出在数据记录媒体上记录的数据,所述的透镜组包括一个物镜和
一个光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探测跟踪误差的反射光束的一部分。
最好是,光源包括一个产生主光束的第一激光发射单元;多个第二激光发射单元,在它们中间,一个位于适当位置的激光发射单元被有选择地激励以控制跟踪数据记录媒体的第一导束的位置;以及多个第三激光发射单元,在它们中间,一个位于适当位置的激光发射单元被有选择地激励以控制跟踪数据记录媒体的第二导束的位置,还有
光源进一步包括一个激光发射源激励装置用以有选择地激励第二激光发射单元其中之一和有选择地第三激光发射单元其中之一。
第二激光发射单元可以以第一激光发射单元为中心绕其成圆弧形安置,第三激光发射单元可以与第二激光发射单元相对称地以第一激光发射单元为中心绕其成圆弧形安置。
激光发射单元已定位分别产生相对于主光束±90°相位的第一和第二导束的激光发射单元是在第二和第三激光发射单元之中被有选择地激励。
此外,接收单元有一个第一光接收部分用以接收三个分离光束的主光束和第二、第三光接收部分,它们是互相对称地排列用以接收从第二、第三多元激光发射单元辐射的光束。
根据这个三束光跟踪法的光拾取器,即使在三束光跟踪法的情况下是去跟踪伺服状态时或即使当方位角在摆臂型拾取器跟踪中连续不断地变化时,由于第一和第二导束总是以相对于主光束±90°的相位进行幅时,在光盘跟踪中产生的跟踪误差的跟踪误差信号的振幅被保持在最大值。其结果是,跟踪误差可被容易地测出。
本发明可通过参照的附图更好地理解以及它的许多目的和优点对那些熟悉技术的人将更为显而易见。其中:
图1为一个表示通常的三束光跟踪法的光拾取器的示意图。
图2A示出图1的光拾取器照射到数据记录媒体上的激光光束点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2B示出由一个接收单元在从数据记录媒体反射之后接收到的光束点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3为一示意图示出一个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三束光跟踪法的光拾取器。
图4为一示意图示出一个发射三束激光光束的激光源,即在图3的光拾取器中的一个主光束,一个第一导束和一个第二导束。
图5A为一示意图示出从图4的激光源,激光束点辐射在数据记录媒体上的形状。
图5B为一示意图示出由一个接收单元从图5A的数据记录媒体反射之后接收的激光束点的形状。
图b为一示意图示出另一个发射三束激光光束的激光源实施例,即,在图3的光拾取器中的一个主光束,一个第一导束和一个第二导束。
图7为一示意图示出激光光束从图6的激光源幅射之后由一个接收单元接收的光束点的形状,该光束点是入射于数据记录媒体上然后从数据记录装置上反射的。
在下面,将在参照的附图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三束光跟踪法的光拾取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示出一个发射三束激光光束的激光源的具体示意图,即是,在图3的光拾取器中的一个主光束,一个第一导束和一个第二导束。D表示一个数据记录媒体例如光盘,它被激光光束辐射。数字30表示一个激光源,它被供以一个第一激光发射单元301,第二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2a,302b,……302n,和第三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3a,303b,……303n,它们是用来分别地产生分离的激光光束,这些激光束包括一个为从数据记录媒体读出数据的主光束,一个可移动的第一导束和一个可移动的第二导束。第二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2a,302b,…302n以第一激光发射单元301为中心绕其安置成圆弧形状。在数据记录媒体的跟踪中,照射在数据记录媒体上的第一导束的相位可通过有选择地对一个位于第二多元发射单元302a,302b,……302n的适当位置的激光发射单元激励而得到调整。第三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3a,303b,……303n以第一激光发射单元301为中心绕其安置成圆弧形,并且是与第二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2a,302b,……302n相对称地安置。第二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2a,302b,……302n和第三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3a,303b,……303n不必安排为圆弧形,也可按直线性安排,例如图6所示,第二最初的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2a′,302b′,……302n′和第三最初的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3a′,303b′,……303n′可按直线性安排,它们是以第一激光发射单元301为中心,互相对称着的。
在数据记录媒体的跟踪中,照射在数据记录媒体上的第二导束的相位可通过有选择地对一个位于第三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3a,303b,……303n中的一个适当位置的激光发射单元激励而得到调整。最好是,在数据记录媒体D上的第二导束和第一导束之间的相位差是180°,这是通过有选择地激励一个位于对称地中心围绕第一激光发射单元301,在第三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3a,303b,……303n之中的对应于已激励的第二激光发射单元的一个激光发射单元而取得的。
为了把从光源30分离出的三个激光束辐射到数据记录媒体上并从数据记录媒体读出数据,提供了一个透镜组,它具有第一和第二光束分离器38和42,一个准直透镜36,一个物镜38等等,用以决定在数据记录媒体上的入射光束的光路和从数据记录媒体反射光束的光路。第一光束分离器的设置使得激光光束朝向光盘D进行幅射。已被第一光束分离器34折成90°的激光光束通过准直透镜36变为平行的光束。已经穿过准直透镜36的激光光束穿过物镜38将以一个约1微米的束点聚焦于光盘D的表面上。数字40表示一个音圈电动机做为一个物镜致动器,它通过改变物镜28的轴向位移来控制在光盘D的表面上的聚焦。入射的激光光束从光盘D反射,反射的激光光束按照物镜38,准直透镜36和第一光束分离器34的次序传送,然后入射到第二光束分离器42上。这一入射到第二光束分离器42上的光束被形成于它的45°斜面的极化膜所分离。第二光束分离器42由两个直角的棱镜形成,在两个直角棱镜上45°斜面相贴。一个极化膜在斜面上形成以便在保护入射光束的直线行进特点的同时,一部分入射光束可穿过棱镜传送而另一部分入射光束从极化膜以相对于入射光束成90°角进行反射。
从光盘D反射的光的强度取决于槽坑的存在,根据反射光的强度可以读出信息。
激光光束的一部分被第二光束分离器42以弯曲90°角反射。一个聚焦透镜45被安置于反射光的光路上以使反射光聚焦。被聚焦透镜45聚焦的反射光穿过一个柱面透镜46(或一刀刃)将被一个四或六分隔的光接收单元47(由光接收三极管组成)接收。而且,激光光束的其他部分向前直线通过第二光束分离器42。一个四或六分隔的光接收单元49被安置于这个直线光束的光路上。相对于光盘拾取的位置误差例如聚焦和跟踪误差通过由光接收单元47和49接收的光束图象可以看出,由它们去产生聚焦的跟踪误差信号。响应于这些信号,驱动音圈马达40,从而可使物镜30做轴向的或径向的移动。其结果是,聚焦和跟踪可受到控制。
光接收单元49有一个第一接收部分491用以接收三个分离的光束中的主光束,一个第二接收部分492用以接收第一导束,和一个第三接收部分493用以接收第二导束。最好是,当第一和第二导束被有选择地从第二和第三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2和303产生时,这两个激光发射单元302和303是被安置为圆弧形互相面对而中心围绕着第一激光发射单元301,如图4所示,第二和第三光接收部分492和493如图5所示,也是被安置为圆弧形互相面对而中心围绕着第一光接收部分491,因此以致他们可接收从所有这些第二和第三多元激光发射单元产生的所有的第一和第二导束。第一光接收部分491是由四分隔的光接收单元形成的。根据如图6所示的另一实施例,当第一和第二导束被有选择地从第二初始的和第三初始的多元激光发射源302′和303′产生时,这个302′和303′相对于第一激光发射源301被安排为直线性的,第二初始的和第三初始的接收部分492′和493′如图7所示也是被安排为直线相对于第一接收部分491互相面对,因此以致他们可以接收从所有这些第二初始的和第三初始的多元激光发射单元产生的所有的第一和第二导束。
在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光拾取器的工作。
为了通过拾取器读出记录在数据记录媒体上的数据,例如摆臂型拾取器,由第一激光发射单元301、第二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2a,302b,……302n和第三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3a,303b,……303n形成的光源30,产生的激光光束由主光束和第一、第二导束组成。第一导束由位于第二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2a,302b,……302n之中的所需位置的被有选择地激励的激光发射单元产生。换句话说,考虑到第一导束相对于数据记录媒体D上的主光束的相位,一个适当的激光发射单元被激励。同样,第二导束由位于中心围绕第一激光发射单元301的第三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3a,303b,……303n之中的对应于受激励的第二激光发射单元的激光发射单元受激励而产生。最好是,在数据记录媒体D上的第二导束和第一导束之间的相位差是180°,由此导致,跟踪误差信号的振幅可被最大化并保持固定不变。
这三个分离的激光光束入射到第一光束分离器34上并被分离器34折射90°角。折射的激光光束通过准直透镜36变成平行的光束然后穿过物镜38在光盘D的表面上形成约为1微米的三个束点。
不过,由于在数据记录媒体上的跟踪是通过摆臂型的拾取器来进行的,照射在数据记录媒体D上的束点之间的相位差根据拾取器跟踪位置的位移而连续不断地变化。为了补偿在数据记录媒体D上的束点之间相位差的连续的变化,一个第二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2a,302b,……302n的适当的激光发射单元被有选择地激励,例如,通过一个微处理器以使第一导束相对于主光束的相位保持在90°。同样,第三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3a,303b,……303n(对应于发射激光光束的第二多元激光发射单元的一个激光发射单元)的一个适当的激光发射单元被有选择地激励,致使第二导束相对于第一导束的相位可保持在180°,这样,在记录媒体上相对于主光束在-90°处。最好是,这个激光发射单元的选择是通过微处理器的预定的程序来完成的,此微处理器确定三束之间变化的相位和依据光盘D的跟踪半径的轨迹以及选择能够补偿第一和第二导束相位的激光发射单元以使它们对于主光束相对称地保持在±90°。
所以,如图5A所示,第一和第二导束以相对于主光束±90°的相位照射在光盘D上,致使在光盘D的轨迹上的跟踪误差信号幅度被最大化并且跟踪误差信号极易被测出。
在数据记录媒体例如光盘D上的入射光束,从那里被反射回来,然后,反射的光束依次穿过物镜38,准直透镜36和第一光束分离器34。而后,反射光束通过第二光束分离器42,由于分离器42的极化膜而使反射光束分离,入射光束的一部分从分离器42直接传送出去,入射光束的另一部分从那里以相对于入射光束90°角处反射出来。
从光盘D反射的光强度取决于有数据记录的槽坑的存在。在光盘上的信息由于反射光的强度而得以重现。而这个反射光强度是由光盘(D)上的槽坑(P)所决定的。
在第二光束分离器42中,反射的激光光束(由盘的槽坑产生)被折射90°角进行反射。一个聚焦透镜45位于反射光的光路上用以聚焦反射光。被聚焦透镜45聚焦的反射光穿过一个柱面透镜46(或一个刀刃)将被四或六分隔的光接收单元47所接收。同时,反射的激光光束的另一部分穿过第二光束分离器42进行直线传送。四或六分隔的光接收单元49安置在直线光束的光路上。基于由光接收单元47和49接收的光束图象,拾取器相对于光盘的位置误差比如聚焦误差和跟踪误差被测出,用以去产生聚焦和跟踪误差信号。响应于这些信号,音圈马达40被启动,使物镜38能以轴向或径向移动,因此,跟踪和聚焦可被控制。
光接收单元49的第一光接受部分491是一个四分隔的光接收部分,通过接收三个分离的光束的主光束而获得射频(RF)信号。接收二极管49的第二光接收部分492接收第一导束以及第三光接收部分493接收第二导束。最好是,如图4和5B所示,当第一和第二导束从第二和第三多元激光发射单元302和303被有选择地产生时,这个302和303被安置为圆弧形互相面对,围绕中心第一激光发射单元301,也是同样,第二和第三光接收部分492和493被安置为圆弧形互相面对,围绕中心光接收部分491,它们可接收从所有这些第二和第三多元激光发射单元产生的所有的第一和第二导束。如图6和7所示,当第一和第二导束从第二初始的和第三初始的多元激光发射源302′和303′被有选择地产生时,这些302′和303′被相对于第一激光发射源301安置为直线形,而且也同样,第二初始的和第三初始的接收部分492′和493′被相对于第一接收部分491安置为直线形互相面对,他们可接收从所有这些第二初始的和第三初始的多元激光发射单元产生的所有的第一和第二导束。
根据本发明的三束光跟踪的光拾取器,当一个跟踪光束的相位相对于轨迹(槽)连续不断地变化时,比如,当在去伺服跟踪状态时或在摆臂型拾取器的扫描光盘时,第一和第二导束可在补偿的位置上产生,从这个位置导束相对于光盘上的主光束变为±90°的相位角,由此可使在光盘跟踪中的跟踪误差信号振幅最大化并且总是保持固定地,易于测出跟踪误差。而且,由于本发明的拾取器具有激光源,它自身产生三个分离的光束,三个光束的跟踪进行无需再用光栅来取得三个分离的激光光束,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光拾取器的结构可以简化。
可以理解由那些熟练的技术者无需离开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将会容易地做到各种近似的其他变换。因此,限于上述内容的权利要求的范围,更确切地说,权利要求包含了所有存在于本发明中的可取得专利的新颖特征,包含了由本技术领域中一般技术人员所认为与本发明有关的所有等同特征。

Claims (9)

1.一种采用三束光跟踪法的光拾取器,所说的光拾取器包括:
一个发射激光光束的电光源,具有主光束用于从数据记录媒体重现数据,一个第一可移动导束和第二可移动导束;
一个透镜组,用以确定入射和反射光束的光路,入射光束照射在数据记录媒体上,反射光束从数据记录媒体上反射,从而读出记录在数据记录媒体上的数据,这些是通过使用从所说的光源发射的激光光束取得的,所说的透镜组包括一个物镜;和一个光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光束的一部分用以探测跟踪误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其中的光源包括一个第一激光发射单元用以产生主光束;多个第二激光发射单元,在其中位于适当位置的一个激光发射单光被有选择地激励用以控制跟踪数据记录媒体的第一导束的位置;和多个第三激光发射单元,在其中位于适当位置的一个激光发射单元被有选择地激励用以控制跟踪数据记录媒体的第二导束的位置,以及
光源还进一步包括一个激光发射源激励装置用以有选择地激励第二激光发射单元中之一和第三激光发射单元中之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拾取器,在其中第二激光发射单元以第一激光发射单元中心围绕其被安置成圆弧形和第三激光发射单元以第一激光发射单元为中心围绕其被安置成与第二激光发射单元相对称的圆弧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拾取器,在其中第二激光发射单元被相对于第一激光发射单元安置为直线形,和第三激光发射单元被相对于第一激光发射单元安置成与第二激光发射单元相对称的直线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拾取器,在其中,位置处于产生相对于主光束±90°相位的第一和第二导束的激光发射单元,是在第二和第三激光发射单元之中被有选择地激励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拾取器,在其中激光发射单元激励装置包括一个微处理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拾取器,在其中光接收装置具有,一个第一光接收部分用以接收三个分离的光束中的主光束,一个第二光接收部分用以接收第一导束和一个第三光接收部分用以接收第二导束。
8.一种采用三束光跟踪法的光拾取器,包括:
一个光源用以发射分离为三束的激光光束,它包括:
一个第一激光发射单元用以产生主光束,多个第二激光发射单元被安置以第一激光发射单元为中心绕其成圆弧形,在第二激光发射单元中有选择地对一个处于适当的位置的激光发射单元激励用以控制跟踪数据记录媒体的第一导束的位置,和多个第三激光发射单元以圆弧形以第一激光发射单元为中心绕其被安置成对称于第二激光发射单元的圆弧形,在第三激光发射单元中有选择地对一个处于适当位置的激光发射单元激励用以控制跟踪数据记录媒体的第二导束的位置;
一个激光发射源激励装置用以有选择地对第二和第三激光发射源激励;
一个透镜组用以确定入射和反射光束的光路,入射光束照射于数据记录媒体上,反射光束从数据记录媒体上反射从而通过从所说的光源发射的激光光束读出记录在数据记录媒体上的数据,所说的透镜组包括一个物镜;和
一个光接收装置,用以接收从数据记录媒体的反射光束的一部分来探测跟踪误差,此光接收装置有一个第一光接收部分用以接收三个分离的光束中的主光束,一个第二光接收部分以第一光接收部分中心绕其成圆弧形,用来接收第一导束;和一个第三光接收部分以第一光接收部分为中心绕其成圆弧形,对称于第二光接收单元;用来接收第二导束。
9.一个采用三束光跟踪法的光拾取器,包括:
一个光源用以发射分离为三个光束的激光光束,包括:
一个第一激光发射单元,用以产生主光束,多个第二激光发射单元,以第一激光发射单元为中心绕其被安置为直线形,在第二激光发射单元之中有选择地对一个处于适当位置的激光发射单元激励以控制跟踪数据记录媒体的第一导束的位置;和多个第三激光发射单元以第一激光发射单元为中心,与第二激光发射单元相对称地被安置成直线形,在第三激光发射单元之中有选择地对一个处于适当位置的激光发射单元激励以控制跟踪数据记录媒体的第二导束的位置;
一个激光发射源激励装置,用以有选择地对第二和第三激光发射源激励。
一个透镜组,用以确定入射和反射光束的光路,入射光束照射于数据记录媒体上,反射光束从数据记录媒体上反射回来,以及用以读出在数据记录媒体上记录的数据,这些是通过从所说的激光光源发射的激光光束来完成的,所说的透镜组包括一个物镜;和
一个光接收装置,用以接收从数据记录媒体的反射光束的一部分来探测跟踪误差,具有一个第一光接收部分,用以接收三个分离光束的主光束,一个第二光接收部分,以第一光接收部分为中心是成直线形排列,用以接收第一导束,以及一个第三光接收部分,它以第一光接收部分为中心成直线形,与第二光接收部分相对称地形成。
CN95105172A 1994-04-30 1995-04-28 采用三束光跟踪法的光拾取器 Pending CN112021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19940009416A KR970011227B1 (ko) 1994-04-30 1994-04-30 멀티 레이저비임형 광픽업장치
KR9416/94 1994-04-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15A true CN1120215A (zh) 1996-04-10

Family

ID=19382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05172A Pending CN1120215A (zh) 1994-04-30 1995-04-28 采用三束光跟踪法的光拾取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5606542A (zh)
JP (1) JP2752598B2 (zh)
KR (1) KR970011227B1 (zh)
CN (1) CN112021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34419B2 (ja) * 1996-08-09 2003-08-1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とその読み出し装置
JP2001023197A (ja) * 1999-07-02 2001-01-2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学式記録媒体のドライブ装置
KR20020020525A (ko) * 2000-09-09 2002-03-15 구자홍 광 기록매체의 기록 재생 방법 및 장치
AU2003288620A1 (en) * 2002-12-30 2004-07-2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US6980390B2 (en) * 2003-02-05 2005-12-27 Quantum Corporation Magnetic media with embedded optical servo tracks
US7187515B2 (en) * 2003-02-05 2007-03-06 Quantu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cking magnetic media with embedded optical servo trac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8637A (ja) * 1982-09-28 1984-04-04 Sony Corp 光学式再生装置
JPH0354733A (ja) * 1989-07-21 1991-03-08 Sony Corp 光学記録および/または再生装置
JPH03100931A (ja) * 1989-09-14 1991-04-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H0664746B2 (ja) * 1990-10-19 1994-08-22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スポット位置検出装置
JPH04332921A (ja) * 1991-05-07 1992-11-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記録再生装置
JPH04372729A (ja) * 1991-06-21 1992-12-25 Nec Home Electron Ltd 集積型光学素子および集積型光ピックアップ
KR950010418B1 (ko) * 1991-08-28 1995-09-16 미쯔비시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광기록재생장치
JP3246608B2 (ja) * 1991-11-18 2002-01-1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学式情報再生装置
US5345072A (en) * 1991-12-24 1994-09-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ocus detection device for reading information from an optical recording medium
JPH05242482A (ja) * 1992-03-02 1993-09-21 Hitachi Maxell Ltd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3186221B2 (ja) * 1992-06-02 2001-07-1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学式記録情報再生装置
JPH06111334A (ja) * 1992-09-24 1994-04-22 Sony Corp 円盤状記録媒体用の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光検出器及び光ヘッ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970011227B1 (ko) 1997-07-08
US5606542A (en) 1997-02-25
JPH0845106A (ja) 1996-02-16
JP2752598B2 (ja) 1998-05-18
KR950030068A (ko) 1995-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14064B1 (en)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KR900009186B1 (ko) 광학헤드
US5428588A (en) Optical head
CN1808578A (zh) 衍射元件和具有该衍射元件的光学头设备
EP0391691B1 (en) Optic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paratus
CN1120215A (zh) 采用三束光跟踪法的光拾取器
US5418769A (en) Beam splitter
JP2633535B2 (ja) 光学ピツクアツプ装置
KR910002751B1 (ko) 광학 판독 및 서입 장치
CN1213411C (zh) 光盘头、激光二极管模块和光学录/放装置
EP0468685B1 (en)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JPS62200541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CN1079971C (zh) 跟踪控制装置和具有相同装置的光检拾器
EP0195192B1 (en) Optical systems employing ovate light beams
CN1532827A (zh) 光学头器件和光学信息重现器件
JP2700575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1280357A (zh) 能够稳定跟踪的光学读取装置
KR100224891B1 (ko) 광픽업 장치
JP2728211B2 (ja) 光ヘッド
JPS62257634A (ja)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JPH1021573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JPS61162832A (ja) 光学式ピツクアツプ
JP2002025101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
CN1126352A (zh) 光学拾取装置
JP2001023188A (ja) 光学的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