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4630B - 钎焊喷嘴、钎焊装置、钎焊方法及印制线路板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钎焊喷嘴、钎焊装置、钎焊方法及印制线路板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04630B CN112004630B CN201980027514.7A CN201980027514A CN112004630B CN 112004630 B CN112004630 B CN 112004630B CN 201980027514 A CN201980027514 A CN 201980027514A CN 112004630 B CN112004630 B CN 1120046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zing
- end portion
- shielding
-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molten sol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00—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00—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 B23K1/08—Soldering by means of dipping in molten solder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4—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sold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lten Solder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钎焊喷嘴(20)具备外框(21)、第一隔壁(22a)以及第二隔壁(22b)。外框(21)包含流路(21a),该流路(21a)具有使熔融钎料(2)喷流而进行钎焊用的开口(OP)。第一隔壁(22a)将外框(21)的流路(21a)沿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分隔成第一端部(21a1)和中央部(21a3)。第二隔壁(22b)将流路(21a)沿长度方向(D1)分隔成第二端部(21a2)和中央部(21a3)。钎焊喷嘴(20)构成为使熔融钎料(2)从第一端部(21a1)越过第一隔壁(22a)流向中央部(21a3),并从第二端部(21a2)越过第二隔壁(22b)流向中央部(21a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钎焊喷嘴、钎焊装置、钎焊方法及印制线路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钎焊方法,存在使钎焊对象物浸渍在熔融钎料中的喷流钎焊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是使熔融钎料从钎焊喷嘴喷流,使喷流钎料与例如插入到印制线路板的通孔内的电子部件接触的方法。由此,对钎焊对象物进行钎焊。
在喷流钎焊施工方法中使用的钎焊装置记载在例如日本特开2009-262200号公报中(专利文献1)。在该公报记载的钎焊装置中,钎焊喷嘴具有双层结构。即,该钎焊喷嘴具有配置于中央的钎料喷嘴和配置于钎料喷嘴的外侧的托盘。在该钎焊喷嘴中,熔融钎料从钎料喷嘴朝向上方喷流之后向托盘流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22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喷流钎焊施工方法中,从钎焊喷嘴的开口喷流的熔融钎料在剖视观察下成为向上方凸出的凸形状。在上述的公报记载的钎焊喷嘴中,熔融钎料从配置于中央的钎料喷嘴朝向上方喷流之后流向配置在钎料喷嘴的外侧的托盘。因此,钎焊喷嘴的中央部与端部的熔融钎料的喷流高度之差变大。因此,虽然在钎焊喷嘴的中央部能够向例如印制线路板的引线部供给充分的钎料,但是在端部无法向印制线路板的引线部供给充分的钎料。由此,会产生未进行充分钎焊的未钎焊不良。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在中央部而且在端部也能够使熔融钎料与钎焊对象物稳定地接触的钎焊喷嘴、具备该钎焊喷嘴的钎焊装置、钎焊方法及印制线路板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钎焊喷嘴具备外框、第一隔壁以及第二隔壁。外框包含流路,所述流路具有使熔融钎料喷流而进行钎焊用的开口。第一隔壁将外框的流路沿开口的长度方向分隔成第一端部和中央部。第二隔壁将流路沿长度方向分隔成中央部和相对于中央部而配置在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钎焊喷嘴构成为使熔融钎料从第一端部越过第一隔壁向中央部流动,并从第二端部越过第二隔壁向中央部流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钎焊喷嘴,熔融钎料从第一端部越过第一隔壁流向中央部,并从第二端部越过第二隔壁流向中央部,因此能够减小中央部与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的熔融钎料的喷流高度之差。因此,不仅在中央部而且在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也能够使熔融钎料与钎焊对象物稳定地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钎焊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钎焊喷嘴的剖视图。
图3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钎焊喷嘴的俯视图。
图4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钎焊喷嘴的立体图。
图5是概略性地表示比较例的钎焊喷嘴的剖视图。
图6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钎焊喷嘴的剖视图。
图7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的钎焊喷嘴的剖视图。
图8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钎焊后的印制线路板的剖视图。
图9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钎焊喷嘴的剖视图。
图10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钎焊喷嘴的剖视图。
图11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熔融钎料未流动的状态的钎焊喷嘴的剖视图。
图12是概略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熔融钎料流动的状态的钎焊喷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对同一或相当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钎焊装置10的结构。
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方式的钎焊装置10主要具有钎料槽1、电机3、电机轴4、叶轮5、腔室6、喷嘴板7以及钎焊喷嘴20。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及图2中,也图示出熔融钎料2。而且,在图2中也图示出印制线路板11等。
钎焊装置10是使熔融钎料2从钎焊喷嘴20喷流而使熔融钎料2与钎焊对象物接触进行钎焊的装置。
钎料槽1由至少上表面的一部分开口的中空的框体构成。在该框体的内部积存有熔融钎料2。在该框体的内部配置有电机轴4、叶轮5以及腔室6。在腔室6安装有喷嘴板7。喷嘴板7配置于钎料槽1的开口的上表面。在喷嘴板7安装有钎焊喷嘴20。钎焊喷嘴20配置成从钎料槽1的开口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
在腔室6的下端形成有吸入口6a。将叶轮5配置成在沿电机轴4的轴向从吸入口6a观察腔室6的内部时与吸入口6a重叠。叶轮5配置在腔室6的内部。叶轮5构成为能够经由配置在钎料槽1的外部的电机3和电机轴4而沿电机轴4的周向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叶轮5只要能够将熔融钎料2向钎焊喷嘴20供给即可,也可以配置在腔室6的外部。
参照图2及图3,钎焊喷嘴20具有外框21、第一隔壁22a以及第二隔壁22b。外框21具有流路21a,流路21a具有使熔融钎料2喷流而进行钎焊用的开口OP。开口OP在俯视观察下构成为长方形形状。因此,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的尺寸比宽度方向D2的尺寸大。外框21具有以包围开口OP的方式构成的周壁部21b。
流路21a与腔室6的内部连通。流路21a包括第一端部21a1、第二端部21a2及中央部21a3。第一端部21a1、第二端部21a2及中央部21a3沿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并列配置。即,第一端部21a1、第二端部21a2及中央部21a3在俯视观察下沿外框21的长度方向并列配置。
参照图2及图4,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的下端分别具有开口。喷嘴板7具有以与第一端部21a1的下端的开口重叠的方式设置的贯通孔和以与第二端部21a2的下端的开口重叠的方式设置的贯通孔。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通过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的开口和喷嘴板7的贯通孔而分别与腔室6的内部连通。
第一端部21a1在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上相对于中央部21a3而配置于一方侧。第一端部21a1在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上设置在外框21与第一隔壁22a之间。第一隔壁22a构成为将外框21的流路21a沿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分隔成第一端部21a1和中央部21a3。第一端部21a1由周壁部21b和第一隔壁22a包围。
第二端部21a2在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上相对于中央部21a3而配置在与一方侧相反的另一方侧。第二端部21a2在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上设置在外框21与第二隔壁22b之间。第二隔壁22b构成为将流路21a沿长度方向D1分隔成相对于中央部21a3配置在第一端部21a1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21a2和中央部21a3。第二端部21a2由周壁部21b和第二隔壁22b包围。
钎焊喷嘴20构成为使熔融钎料2从第一端部21a1越过第一隔壁22a向中央部21a3流动,并从第二端部21a2越过第二隔壁22b向中央部21a3流动。即,钎焊喷嘴20构成为使熔融钎料2从第一端部21a1以越过的方式通过第一隔壁22a上方地向中央部21a3流动,并从第二端部21a2以越过的方式通过第二隔壁22b上方地向中央部21a3流动。
中央部21a3在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上夹持在第一端部21a1与第二端部21a2之间。中央部21a3在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上设置在第一隔壁22a与第二隔壁22b之间。
中央部21a3的上部由周壁部21b和第一隔壁22a及第二隔壁22b包围。中央部21a3的下部具有排出口OT。排出口OT在开口OP的宽度方向D2上设置于周壁部21b的一方侧。中央部21a3具有倾斜面SP。倾斜面SP配置在中央部21a3的下部。倾斜面SP从中央部21a3的下端至高度方向的中央设置。倾斜面SP以在开口OP的宽度方向D2上从周壁部21b的一方侧朝向周壁部21b的另一方侧而高度升高的方式倾斜。换言之,倾斜面SP以在开口OP的宽度方向D2上从周壁部21b的另一方侧朝向一方侧而高度降低的方式倾斜。
熔融钎料2通过中央部21a3从排出口OT排出到喷嘴板7上,并在喷嘴板7上方通过向钎料槽1流动。此时,通过倾斜面SP,使熔融钎料2从排出口OT的排出变得容易。因此,能抑制熔融钎料2滞留在中央部21a3内的情况。
外框21的上端配置在比第一隔壁22a的上端及第二隔壁22b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外框21的上端与第一隔壁22a的上端的高度之差优选等于外框21的上端与第二隔壁22b的上端的高度之差。外框21的上端与第一隔壁22a的上端的高度之差优选小于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上的第一端部21a1的宽度。外框21的上端与第二隔壁22b的上端的高度之差优选小于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上的第二端部21a2的宽度。外框21的上端优选配置在比第一隔壁22a的上端及第二隔壁22b的上端靠上方例如2mm以上且5mm以下的位置。
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的宽度优选为例如10mm以上。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的宽度优选沿宽度方向D2均匀。在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上,第一端部21a1的宽度可以具有中央部21a3的宽度的一半以上的尺寸。在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上,第二端部21a2的宽度可以具有中央部21a3的宽度的一半以上的尺寸。在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上,优选的是,第一端部21a1的宽度例如为2mm以上且10mm以下,第二端部21a2的宽度例如为2mm以上且5mm以下,中央部21a3的宽度为10mm以上。
开口OP的宽度方向D2的宽度优选为例如5mm以上。开口OP的宽度方向D2的宽度优选沿长度方向D1均匀。在开口OP的宽度方向D2上,优选第一端部21a1的宽度、第二端部21a2的宽度、中央部21a3的宽度相等。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钎焊装置10的动作。
参照图1,积存于钎料槽1的熔融钎料2从吸入口6a向腔室6内流入。叶轮5通过经由电机轴4接受电机3的驱动力而旋转。通过叶轮5的旋转,从吸入口6a流入到腔室6内的熔融钎料2如图1中箭头A那样通过腔室6的内部而朝向钎焊喷嘴20供给。
参照图2,如图2中箭头B那样,熔融钎料2从第一端部21a1通过第一隔壁22a上方向中央部21a3流动。而且,如图2中箭头B那样,熔融钎料2从第二端部21a2通过第二隔壁22b上方向中央部21a3流动。通过第一端部21a1喷流的熔融钎料2与通过第二端部21a2喷流的熔融钎料2在中央部21a3汇合。由此,熔融钎料2在中央部21a3的上方溢出。即,熔融钎料2在中央部21a3的上方,向比外框21的上端靠上方处喷流。
参照图3,在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朝向上方流动的熔融钎料2的喷流路径成为喷流去路30。从第一端部21a1通过第一隔壁22a上方向中央部21a3流动的熔融钎料2和从第二端部21a2通过第二隔壁22b上方向中央部21a3流动的熔融钎料2通过中央部21a3从排出口OT排出。在中央部21a3朝向下方流动的熔融钎料2的喷流路径成为喷流回路31。
参照图2及图3,通过调整外框21与第一隔壁22a及第二隔壁22b的距离及上端的高低差,在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的上方,熔融钎料2充满至外框21的上端附近。由此,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的凸形状被平坦化。
接下来,参照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钎焊方法。
首先,准备钎焊对象物。钎焊对象物例如为印制线路板11。使熔融钎料2从钎焊装置10的钎焊喷嘴20喷流而对钎焊对象物进行钎焊。
接下来,作为钎焊对象物的一例,说明对印制线路板11进行钎焊的情形。
准备在印制线路板11的电极12插入有部件13的引线端子14a、14b的印制线路板11。印制线路板11例如可以是作为层叠板的CEM(Composite Epoxy Material,覆铜箔层压板)-3,该CEM-3的基材的芯使用浸渍有难燃性环氧树脂的玻璃无纺布,且以强度的补强为目的而在表面使用使玻璃布含有环氧树脂而成的预成型料。引线端子14a、14b可以为Cu(铜)制。熔融钎料2以覆盖电极12与引线端子14a、14b的间隙的方式附着。熔融钎料2可以具有例如Sn(锡)-3.0Ag(银)-0.5Cu(铜)的组成。
使熔融钎料2从钎焊装置10的钎焊喷嘴20喷流而对印制线路板11进行钎焊。由于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的凸形状被平坦化,因此除了在流路21a的中央部21a3配置的引线端子14a之外,也向在第一端部21a1配置的引线端子14b及在第二端部21a2配置的引线端子14b供给充分的钎料。图8示出被充分供给了钎料2a的钎焊后的印制线路板11。
接下来,与比较例进行比较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参照图5,比较例与本实施方式相比,主要是钎焊喷嘴20的结构不同。在比较例的钎焊喷嘴20中,如图5中箭头C那样,熔融钎料2在中央部21a3朝向上方流动之后通过第一隔壁22a上方而向第一端部21a1流动。而且,如图5中箭头C那样,熔融钎料2在中央部21a3朝向上方流动之后通过第二隔壁22b上方而向第二端部21a2流动。
在比较例的钎焊喷嘴20中,由于单纯地利用喷流压上升,因此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的凸形状的高度比本实施方式大。即,中央部21a3与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中的熔融钎料2的喷流高度之差比本实施方式大。因此,在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的上方,在外框21的上端附近未被充分供给熔融钎料2。因此,熔融钎料2与配置在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的引线端子14b未充分接触,会产生未钎焊不良。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熔融钎料2从第一端部21a1越过第一隔壁22a流向中央部21a3,并从第二端部21a2越过第二隔壁22b流向中央部21a3,因此能够减小中央部21a3与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中的熔融钎料2的喷流高度之差。即,能够对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的凸形状进行平坦化。因此,能够提高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的在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上的均匀性。由此,不仅在中央部21a3,而且在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也能够使熔融钎料2与钎焊对象物稳定地接触。由此,在钎焊喷嘴20的外框21的附近也能够得到高可靠性的钎料接合部。
然而,在钎焊时,在钎焊喷嘴20内的熔融钎料2的温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印制线路板11的通孔内的钎料上升(はんだ上がり)产生差异。具体而言,在熔融钎料2的温度低的情况下,与温度高的情况相比,存在通孔内的钎料上升变差的倾向。在此,在比较例的情况下,钎焊喷嘴20内的熔融钎料2的温度从喷流中央随着朝向外框21的壁面而降低。其原因在于,熔融钎料2从钎焊喷嘴20的中央部21a3喷流,朝向与空气相接的壁面流动。因此,与钎焊喷嘴20的外框21的壁面接近的钎料接合部的钎料上升比中央的钎料接合部的钎料上升变差。特别是,当使用在俯视观察下具有在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上长的形状的钎焊喷嘴20而对具有多个引线的主体长的安装部件进行钎焊的情况下,钎料接合部的钎料上升变差的倾向变得显著。该安装部件例如是树脂制的多引脚连接器。
此外,在钎焊完成后,将钎料接合部装配于制品,当在制品的运转后曝露于使用环境下的温度循环时,为了缓和由于连接器的树脂与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之差而产生的应力,向钎料接合部反复施加应变。由于该应变,最终钎料接合部达到疲劳破坏。在通孔内的形成钎料接合部的钎料量少的情况下,即在钎料上升差的情况下,与钎料上升良好的情况相比,钎料接合部达到疲劳破坏为止的寿命变短。此外,在前述那样的连接器等具有多个引线的安装部件的情况下,位于最端部的钎料接合部的应变增大,随着主体变长而该应变变大。
即,在比较例中,钎焊喷嘴20的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处的熔融钎料2的温度降低,因此在对主体长的多引脚的连接器进行了钎焊的情况下,如果将钎料接合部装配于制品且曝露于使用环境下的温度循环,则连接器端部的钎料接合部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断裂。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熔融钎料2从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流向中央部21a3,因此在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熔融钎料2的温度难以降低。因此,即使在使用俯视观察下具有在开口OP的长度方向D1上长的形状的钎焊喷嘴20对主体长的安装部件进行钎焊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钎料接合部间的钎料上升产生差异的情况。由此,即使在对具有多个引线的树脂制连接器进行钎焊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高可靠性的印制电路基板。
另外,即使在由于设计上的制约而无法扩大外框21的宽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外框21的附近使熔融钎料2与钎焊对象物稳定地接触,因此能够抑制设计上的制约。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印制线路板11为CEM-3的情况,但是在其他的基材中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例如,即使是使环氧树脂渗入玻璃纤维的布而成的FR(Flame retardant)-4基材、使酚醛树脂浸透绝缘体的纸而形成的纸酚醛基板、同时烧成配线导体和陶瓷基材而制作的陶瓷基板等,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而且,即使将副基板的材料为CEM-3、主基板的材料为由FR-4等不同的材料构成的基板组合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引线端子14a、14b为Cu(铜)制引线的情况,但是引线端子14a、14b的材料并不局限于此,为Cu(铜)-Sn(锡)、Cu(铜)-Zn(锌)、Cu(铜)-Fe(铁)等Cu(铜)基合金、Fe(铁)-Ni(镍)合金、Ni(镍)、Pd(钯)等也能得到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Sn(锡)-3.0Ag(银)-0.5Cu(铜)的组成的钎料,但是钎料的材料并不局限于此,使用Sn(锡)-Cu(铜)系钎料、Sn(锡)-Ag(银)系钎料、Sn(锡)-Zn(锌)系钎料、Sn(锡)-Sb(锑)系钎料等也能得到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可以在中央部21a3的长度方向D1的中央设置排出口遮蔽板24。在该变形例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比,主要不同点在于设有排出口遮蔽板2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除此以外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因此对于相同的元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其说明。
参照图9,该变形例的钎焊喷嘴20具有排出口遮蔽板24。排出口遮蔽板24配置在中央部21a3内。排出口遮蔽板24优选在高度方向上配置于比中央部21a3的中央靠上端侧的位置。排出口遮蔽板24在中央部21a3配置于长度方向D1的中央C0。排出口遮蔽板24构成为沿长度方向D1呈直线状地延伸。
排出口遮蔽板24构成为阻碍从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向中央部21a3流入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在中央部21a3,排出口遮蔽板24构成为遮挡熔融钎料2的长度方向D1的中央C0的喷流,使熔融钎料2向排出口遮蔽板24的长度方向D1的两侧B0通过。
在长度方向D1上,排出口遮蔽板24的宽度优选为中央部21a3的宽度的一半以上。在长度方向D1上,排出口遮蔽板24的宽度更优选为中央部21a3的宽度的25%以上且75%以下。
在长度方向D1上,排出口遮蔽板24的宽度优选为例如5mm以上。而且,排出口遮蔽板24的厚度优选为例如0.5mm以上且2mm以下。
在该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排出口遮蔽板24构成为阻碍从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向中央部21a3流入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从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喷出的熔融钎料2向中央部21a3流入,向钎焊喷嘴20外排出。在中央部21a3的尺寸大的情况下,熔融钎料2无阻力地流动,因此中央部21a3的长度方向D1的中央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减少。其结果是,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成为凹形状。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在中央部21a3设置排出口遮蔽板24,排出口遮蔽板24阻碍流入到中央部21a3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因此中央部21a3的钎料上表面高度被均匀化。由此,中央部21a3与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更加均匀化,因此能够使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更加平坦化。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说明了排出口遮蔽板24设置在中央部21a3的长度方向D1的中央的情况,但是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中央部21a3的两端的两个部位设置排出口遮蔽板24。在该情况下,在中央部21a3的两端的两个部位设置的排出口遮蔽板24的各自的长度方向D1的宽度优选设为排出口遮蔽板24设置于中央部21a3时的宽度的一半。
实施方式2.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相比,主要不同点在于设有第一遮蔽板23a及第二遮蔽板23b。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除此以外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元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其说明。
参照图6,本实施方式的钎焊喷嘴20具有第一遮蔽板23a及第二遮蔽板23b。第一遮蔽板23a配置在第一端部21a1内。第一遮蔽板23a优选在高度方向上配置于比第一端部21a1的中央靠上端侧的位置。第一遮蔽板23a在第一端部21a1配置于长度方向D1的中央(第一中央)C1。第一遮蔽板23a构成为沿长度方向D1呈直线状地延伸。
第二遮蔽板23b配置在第二端部21a2内。第二遮蔽板23b优选在高度方向上配置于比第二端部21a2的中央靠上端侧的位置。第二遮蔽板23b在第二端部21a2配置于长度方向D1的中央(第二中央)C2。第二遮蔽板23b构成为沿长度方向D1呈直线状地延伸。
在第一端部21a1,第一遮蔽板23a构成为遮挡熔融钎料2的长度方向D1的中央(第一中央)C1的喷流,使熔融钎料2向第一遮蔽板23a的长度方向D1的两侧B1通过。在第二端部21a2,第二遮蔽板23b构成为遮挡熔融钎料2的长度方向D1的中央(第二中央)C2的喷流,使熔融钎料2向第二遮蔽板23b的长度方向D1的两侧B2通过。
在长度方向D1上,第一遮蔽板23a的宽度优选为第一端部21a1的宽度的一半以上。在长度方向D1上,第一遮蔽板23a的宽度更优选为第一端部21a1的宽度的25%以上且75%以下。在长度方向D1上,第二遮蔽板23b的宽度优选为第二端部21a2的宽度的一半以上。在长度方向D1上,第二遮蔽板23b的宽度更优选为第二端部21a2的宽度的25%以上且75%以下。
在长度方向D1上,第一遮蔽板23a及第二遮蔽板23b的宽度优选为例如5mm以上。而且,第一遮蔽板23a及第二遮蔽板23b的厚度优选为例如0.5mm以上且2mm以下。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钎焊装置10的动作。
参照图6,在本实施方式的钎焊装置10的钎焊喷嘴20中,第一遮蔽板23a在第一端部21a1遮挡长度方向D1的中央(第一中央)C1的熔融钎料2的喷流。因此,如图6中箭头所示,熔融钎料2在第一端部21a1通过第一遮蔽板23a的长度方向D1的两侧B1。因此,通过第一端部21a1的两侧B1的端部的熔融钎料2的流量增加。在中央C1,熔融钎料2的流动被阻碍,因此通过中央C1的熔融钎料2的流量减少。因此,中央C1及两侧B1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被均匀化。
另外,第二遮蔽板23b在第二端部21a2遮挡长度方向D1的中央(第二中央)C2的熔融钎料2的喷流。因此,如图6中箭头所示,熔融钎料2在第二端部21a2通过第二遮蔽板23b的长度方向D1的两侧B2。因此,通过第二端部21a2的两侧B2的端部的熔融钎料2的流量增加。在中央C2,熔融钎料2的流动受到阻碍,因此通过中央C2的熔融钎料2的流量减少。因此,中央C2及两侧B2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被均匀化。
由此,中央部21a3与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更加均匀化。由此,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的凸形状更加平坦化。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作用效果。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的凸形状平坦化。因此,能够提高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的长度方向D1上的均匀性。由此,不仅在中央部21a3而且在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也能够使熔融钎料2与钎焊对象物稳定地接触。由此,在钎焊喷嘴20的外框21的附近也能够得到高可靠性的钎料接合部。
另外,即使在使用俯视观察下具有在长度方向D1上长的形状的钎焊喷嘴20对主体长的安装部件进行钎焊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钎料接合部间的钎料上升产生差异的情况。由此,即使在对具有多个引线的树脂制连接器进行钎焊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高可靠性的印制电路基板。
另外,即使由于设计上的制约而无法扩大外框21的宽度的情况下,在外框21的附近也能够使熔融钎料2与钎焊对象物稳定地接触,因此能够抑制设计上的制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钎焊喷嘴20,第一遮蔽板23a构成为在第一端部21a1遮挡长度方向D1的中央C1的熔融钎料2的喷流,使熔融钎料2通过第一遮蔽板23a的长度方向D1的两侧B1的端部。从而,能抑制中央C1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两侧B1的端部的钎料流量增加。因此,中央C1及两侧B1处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被均匀化。由此,第一端部21a1处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被均匀化。
另外,第二遮蔽板23b构成为在第二端部21a2遮挡长度方向D1的中央C2的熔融钎料2的喷流,使熔融钎料2通过第二遮蔽板23b的长度方向D1的两侧B2的端部。从而,能抑制中央C2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两侧B2的端部的熔融钎料2的流量增加。因此,中央C2及两侧B1处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被均匀化。由此,第二端部21a2处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被均匀化。
因此,中央部21a3与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更加均匀化。由此,能够使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的凸形状更加平坦化。即,能够进一步提高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的长度方向D1上的均匀性。由此,能够使熔融钎料2向钎焊对象物更均匀地接触。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参照图7,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与本实施方式相比,主要是第一遮蔽板23a及第二遮蔽板23b的形状不同。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第一遮蔽板23a及第二遮蔽板23b分别构成为向上凸出的凸形状。
由于第一遮蔽板23a及第二遮蔽板23b分别构成为向上凸出的凸形状,因此在钎料液面产生的氧化物沿着凸形状落下。因此,能够抑制氧化物积存在第一遮蔽板23a及第二遮蔽板23b上的情况。而且,能够防止积存在第一遮蔽板23a及第二遮蔽板23b上的氧化物附着于钎焊对象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同样地应用排出口遮蔽板24。由此,中央部21a3和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更加均匀化,因此具有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更加平坦化的效果。
实施方式3.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1相比,主要不同点在于设有可动遮蔽板2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除此以外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同样,因此对相同的元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其说明。
参照图10,本实施方式的钎焊喷嘴20具有可动遮蔽板25。可动遮蔽板25构成为根据熔融钎料2的压力的变动而变形。可动遮蔽板25构成为板状。
可动遮蔽板25包括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和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第一可动遮蔽部251配置于第一端部21a1。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安装于第一隔壁22a。第一可动遮蔽部251优选在高度方向上配置于比第一端部21a1的中央靠上端侧的位置。第一可动遮蔽部251构成为根据熔融钎料2的压力的变动而变形,从而使第一端部21a1中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面积能够变动。
第二可动遮蔽部252配置于第二端部21a2。第二可动遮蔽部252安装于第二隔壁22b。第二可动遮蔽部252优选在高度方向上配置于比第二端部21a2的中央靠上端侧的位置。第二可动遮蔽部252构成为根据熔融钎料2的压力的变动而变形,从而使第二端部21a2中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面积能够变动。
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一方侧固定于第一隔壁22a,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另一方侧向斜上方呈直线状地延伸。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一方侧固定于第二隔壁22b,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另一方侧向斜上方呈直线状地延伸。
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分别包含固定部25a、弯折部25b以及第一遮蔽部25c。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固定部25a固定于第一隔壁22a。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固定部25a固定于第二隔壁22b。
弯折部25b与固定部25a和第一遮蔽部25c连接。在弯折部25b的一端连结固定部25a,在弯折部25b的另一端连结第一遮蔽部25c。弯折部25b构成为沿长度方向D1折回。弯折部25b构成为大致U字形状。
第一遮蔽部25c与弯折部25b连接。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第一遮蔽部25c朝向第一端部21a1突出。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第一遮蔽部25c朝向第二端部21a2突出。第一遮蔽部25c构成为向斜上方呈直线状地延伸。第一遮蔽部25c单臂支承于弯折部25b。即,第一遮蔽部25c构成单臂梁。具体而言,第一遮蔽部25c的根部是固定于弯折部25b的固定端。而且,第一遮蔽部25c的末端为自由端。即,第一遮蔽部25c的末端未被固定。
可动遮蔽板25构成为在通过遮挡熔融钎料2的喷流而受到的阻力下,向分别接近安装有可动遮蔽板25的第一隔壁22a及第二隔壁22b的方向变形。具体而言,在第一可动遮蔽部251中,在通过遮挡熔融钎料2的喷流而受到的阻力下,向第一遮蔽部25c接近第一隔壁22a的方向变形。而且,在第二可动遮蔽部252中,在通过遮挡熔融钎料2的喷流而受到的阻力下,向第一遮蔽部25c接近第二隔壁22b的方向变形。
在长度方向D1上,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宽度优选为第一端部21a1的宽度的一半以上。在长度方向D1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宽度优选为第二端部21a2的宽度的一半以上。在长度方向D1上,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宽度更优选为第一端部21a1的宽度的25%以上且75%以下。在长度方向D1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宽度更优选为第二端部21a2的宽度的25%以上且75%以下。
在长度方向D1上,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各自的宽度优选为例如5mm以上。而且,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各自的厚度优选为例如0.05mm以上且0.2mm以下。
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第一遮蔽部25c与第一隔壁22a所成的角度优选为30°以上且60°以下。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第一遮蔽部25c与第二隔壁22b所成的角度优选为30°以上且60°以下。
另外,可动遮蔽板25由具有耐热性的材料形成,例如使用不锈钢、钛、耐热性树脂等。但是,可动遮蔽板25的材料没有限定为这些材料。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钎焊装置10的动作。
参照图10,在本实施方式的钎焊装置10的钎焊喷嘴20中,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在第一端部21a1遮挡熔融钎料2的流动。第二可动遮蔽部252在第二端部21a2遮挡熔融钎料2的流动。由此,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分别从熔融钎料2接受阻力。因此,如图10中虚线所示,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向接近第一隔壁22a的方向变形。而且,第二可动遮蔽部252向接近第二隔壁22b的方向变形。由于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变形,第一端部21a1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面积增大。而且,由于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变形,第二端部21a2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面积增大。因此,随着熔融钎料2的压力减少而阻力也下降,最终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各自的变形以阻力与熔融钎料2的压力均衡的状态而稳定。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流动的熔融钎料2的压力根据钎焊装置10的钎料槽1内的熔融钎料2的量、电机3的旋转的设定值、及钎料的氧化物或杂质引起的装置内流路的堵塞而变动。因此,钎焊喷嘴20的两侧的钎料上表面高度也变动,中央及两侧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变得不均匀。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可动遮蔽部251构成为根据熔融钎料2的压力的变动而变形,从而使第一端部21a1中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面积能够变动。而且,第二可动遮蔽部252构成为根据熔融钎料2的压力的变动而变形,从而使第二端部21a2中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面积能够变动。
因此,根据熔融钎料2的压力的变动而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变形,从而能够将通过了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之后的熔融钎料2的压力保持为恒定。由此,即使在熔融钎料2的压力发生了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的形状更加平坦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可动遮蔽部251根据熔融钎料2的压力的变动而弯折部25b及第一遮蔽部25c变形,从而使第一端部21a1中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面积能够变动。而且,第二可动遮蔽部252根据熔融钎料2的压力的变动而弯折部25b及第一遮蔽部25c变形,从而使第二端部21a2中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面积能够变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同样地适用排出口遮蔽板24。由此,中央部21a3与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更加均匀化,因此具有使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更加平坦化的效果。
实施方式4.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与实施方式1相比,主要不同点在于设有可动遮蔽板2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除此以外的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元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其说明。
参照图11,本实施方式的钎焊喷嘴20具有可动遮蔽板25。可动遮蔽板25构成为根据熔融钎料2的压力的变动而变形。可动遮蔽板25构成为板状。
可动遮蔽板25包括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和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第一可动遮蔽部251配置在第一端部21a1及中央部21a3。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安装于第一隔壁22a。第一可动遮蔽部251优选在高度方向上配置于比第一端部21a1的中央靠上端侧的位置。第一可动遮蔽部251构成为根据熔融钎料2的压力的变动而变形,从而使第一端部21a1及中央部21a3中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面积能够变动。
第二可动遮蔽部252配置于第二端部21a2及中央部21a3。第二可动遮蔽部252安装于第二隔壁22b。第二可动遮蔽部252优选在高度方向上配置于比第二端部21a2的中央靠上端侧的位置。第二可动遮蔽部252构成为根据熔融钎料2的压力的变动而变形,从而使第二端部21a2及中央部21a3中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面积能够变动。
第一可动遮蔽部251以突出的状态配置于第一端部21a1及中央部21a3。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一方侧固定于第一隔壁22a,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中央构成为向斜上方呈直线状地延伸,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另一方侧构成为向斜下方呈直线状地延伸。第二可动遮蔽部252以突出的状态配置于第二端部21a2及中央部21a3。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一方侧固定于第二隔壁22b,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中央构成为向斜上方呈直线状地延伸,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另一方侧构成为向斜下方呈直线状地延伸。
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分别包括固定部25a、弯折部25b、第一遮蔽部25c、连接部25d、以及第二遮蔽部25e。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固定部25a、弯折部25b、第一遮蔽部25c配置于第一端部21a1。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连接部25d跨第一隔壁22a地从第一端部21a1配置至中央部21a3。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第二遮蔽部25e配置于中央部21a3。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固定部25a、弯折部25b、第一遮蔽部25c配置于第二端部21a2。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连接部25d跨第二隔壁22b地从第二端部21a2配置至中央部21a3。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第二遮蔽部25e配置于中央部21a3。
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固定部25a固定于第一隔壁22a。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固定部25a固定于第二隔壁22b。弯折部25b配置在固定部25a与第一遮蔽部25c之间。在弯折部25b的一端连结有固定部25a,在弯折部25b的另一端连结有第一遮蔽部25c。弯折部25b构成为沿长度方向D1折回。弯折部25b构成为大致U字形状。
第一遮蔽部25c与弯折部25b连接。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第一遮蔽部25c朝向第一端部21a1突出。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第一遮蔽部25c朝向第二端部21a2突出。第一遮蔽部25c构成为向斜上方呈直线状地延伸。第一遮蔽部25c单臂支承于弯折部25b。即,第一遮蔽部25c构成单臂梁。具体而言,第一遮蔽部25c的根部是固定于弯折部25b的固定端。而且,第一遮蔽部25c的末端为自由端。即,第一遮蔽部25c的末端未被固定。
连接部25d将弯折部25b及第一遮蔽部25c分别与第二遮蔽部25e连接。在连接部25d的一端连结有弯折部25b及第一遮蔽部25c,在连接部25d的另一端连结有第二遮蔽部25e。
第二遮蔽部25e与连接部25d连接。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第二遮蔽部25e朝向中央部21a3突出。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第二遮蔽部25e朝向中央部21a3突出。第二遮蔽部25e构成为向斜下方呈直线状地延伸。第二遮蔽部25e分别单臂支承于弯折部25b及第一遮蔽部25c。即,第二遮蔽部25e构成单臂梁。具体而言,第二遮蔽部25e的根部是固定于连接部25d的固定端。而且,第二遮蔽部25e的末端为自由端。即,第二遮蔽部25e的末端未被固定。
可动遮蔽板25构成为,在通过遮挡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中的喷出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和中央部21a3中的排出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而受到的阻力下,向分别接近安装有可动遮蔽板25的第一隔壁22a及第二隔壁22b的方向变形。具体而言,在第一可动遮蔽部251中,在通过遮挡第一端部21a1中的喷出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和中央部21a3中的排出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而受到的阻力下,第一遮蔽部25c及第二遮蔽部25e向接近第一隔壁22a的方向变形。而且,在第二可动遮蔽部252中,在通过遮挡第二端部21a2中的喷出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和中央部21a3中的排出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而受到的阻力下,第一遮蔽部25c及第二遮蔽部25e向接近第二隔壁22b的方向变形。
在长度方向D1上,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向第一端部21a1突出的部分的宽度优选为第一端部21a1的宽度的一半以上。在长度方向D1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向第二端部21a2突出的部分的宽度优选为第二端部21a2的宽度的一半以上。在长度方向D1上,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向第一端部21a1突出的部分的宽度更优选为第一端部21a1的宽度的25%以上且75%以下。在长度方向D1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向第二端部21a2突出的部分的宽度更优选为第二端部21a2的宽度的25%以上且75%以下。
在长度方向D1上,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各自的向中央部21a3突出的部分的宽度分别优选为中央部21a3的宽度的25%以上。在长度方向D1上,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各自的向中央部21a3突出的部分的宽度分别更优选为中央部21a3的宽度的12.5%以上且37.5%以下。
在长度方向D1上,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向第一端部21a1突出的部分的宽度优选为例如5mm以上。在长度方向D1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向第二端部21a2突出的部分的宽度优选为例如5mm以上。而且,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各自的厚度优选为例如0.05mm以上且0.2mm以下。
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第一遮蔽部25c与第一隔壁22a所成的角度优选为30°以上且60°以下。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第一遮蔽部25c与第二隔壁22b所成的角度优选为30°以上且60°以下。
另外,可动遮蔽板25由具有耐热性的材料形成,例如使用不锈钢、钛、耐热性树脂等。但是,可动遮蔽板25的材料没有限定为这些材料。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钎焊装置10的动作。
参照图12,在本实施方式的钎焊装置10的钎焊喷嘴20中,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在第一端部21a1及中央部21a3遮挡熔融钎料2的流动。第二可动遮蔽部252在第二端部21a2及中央部21a3遮挡熔融钎料2的流动。由此,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分别从熔融钎料2受到阻力。因此,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向接近第一隔壁22a的方向变形。而且,第二可动遮蔽部252向接近第二隔壁22b的方向变形。通过第一可动遮蔽部251的变形,在第一端部21a1及中央部21a3,熔融钎料2的流动面积增大。而且,通过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变形,在第二端部21a2及中央部21a3,熔融钎料2的流动面积增大。因此,随着熔融钎料2的压力减少而阻力也下降,最终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的各自的变形以阻力与熔融钎料2的压力均衡的状态而稳定。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流动的熔融钎料2的压力根据钎焊装置10的钎料槽1内的熔融钎料2的量、电机3的旋转的设定值、及钎料的氧化物或杂质引起的装置内流路的堵塞而变动。因此,钎焊喷嘴20的两侧的钎料上表面高度也变动,中央及两侧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变得不均匀。而且,当在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流动的熔融钎料2的压力增减时,向中央部21a3流入的熔融钎料2的流量也增减,因此中央部21a3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也变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可动遮蔽部251构成为根据熔融钎料2的压力的变动而变形,从而使第一端部21a1及中央部21a3中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面积能够变动。而且,第二可动遮蔽部252构成为根据熔融钎料2的压力的变动而变形,从而使第二端部21a2及中央部21a3中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面积能够变动。
因此,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根据熔融钎料2的压力的变动而变形,从而在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能够将通过了第一可动遮蔽部251及第二可动遮蔽部252之后的熔融钎料2的压力保持为恒定。由此,即使在熔融钎料2的压力发生了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的钎料上表面高度的变动,因此中央部21a3与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更加均匀化。因此,能够使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更加平坦化。
另外,由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喷出的熔融钎料2向中央部21a3流入,并向钎焊喷嘴20外排出。在中央部21a3的尺寸大的情况下,熔融钎料2没有阻力地流动,因此中央部21a3的长度方向D1的中央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减少。其结果是,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成为凹形状。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可动遮蔽板25阻碍向中央部21a3流入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因此中央部21a3的钎料上表面高度也被均匀化。由此,中央部21a3与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更加均匀化,因此能够使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更加平坦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可动遮蔽部251根据熔融钎料2的压力的变动而弯折部25b及第一遮蔽部25c变形,从而使第一端部21a1中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面积能够变动。而且,第二可动遮蔽部252根据熔融钎料2的压力的变动而弯折部25b及第一遮蔽部25c变形,从而使第二端部21a2中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面积能够变动。此外,第一可动遮蔽部251根据熔融钎料2的压力的变动而第二遮蔽部25e变形,从而使中央部21a3中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面积能够变动。而且,第二可动遮蔽部252根据熔融钎料2的压力的变动而第二遮蔽部25e变形,从而使中央部21a3中的熔融钎料2的流动面积能够变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同样地适用排出口遮蔽板24。由此,中央部21a3与第一端部21a1及第二端部21a2的钎料上表面的高度更加均匀化,因此具有使从开口OP喷流的熔融钎料2更加平坦化的效果。
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适当组合。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点上为例示而非限制性结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公开,并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钎料槽,2熔融钎料,3电机,4电机轴,5叶轮,6腔室,7喷嘴板,10钎焊装置,11印制线路板,12电极,13部件,14a、14b引线端子,20钎焊喷嘴,21外框,21a流路,21a1第一端部,21a2第二端部,21a3中央部,21b周壁部,22a第一隔壁,22b第二隔壁,23a第一遮蔽板,23b第二遮蔽板,24排出口遮蔽板,25可动遮蔽板,30喷流去路,31喷流回路,251第一可动遮蔽部,252第二可动遮蔽部,D1长度方向,D2宽度方向,OP开口部,OT排出口。
Claims (14)
1.一种钎焊喷嘴,其中,
所述钎焊喷嘴具备:
外框,所述外框包含流路,所述流路具有使熔融钎料喷流而进行钎焊用的开口;
第一隔壁,所述第一隔壁将所述外框的所述流路沿所述开口的长度方向分隔成第一端部和中央部;及
第二隔壁,所述第二隔壁将所述流路沿所述长度方向分隔成所述中央部和相对于所述中央部而配置在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
所述熔融钎料从所述第一端部越过所述第一隔壁向所述中央部流动,并从所述第二端部越过所述第二隔壁向所述中央部流动,
所述钎焊喷嘴还具备可动遮蔽板,所述可动遮蔽板构成为根据所述熔融钎料的压力的变动而变形,
所述可动遮蔽板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可动遮蔽部和配置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二可动遮蔽部,
所述第一可动遮蔽部构成为根据所述熔融钎料的压力的变动而变形,从而使所述第一端部中的所述熔融钎料的流动面积能够变动,
所述第二可动遮蔽部构成为根据所述熔融钎料的压力的变动而变形,从而使所述第二端部中的所述熔融钎料的流动面积能够变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钎焊喷嘴,其中,
所述第一可动遮蔽部及所述第二可动遮蔽部分别包括固定部、弯折部以及第一遮蔽部,
所述第一可动遮蔽部的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隔壁,
所述第二可动遮蔽部的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隔壁,
所述弯折部构成为沿所述长度方向折回,
在所述弯折部的一端连结所述固定部,
在所述弯折部的另一端连结所述第一遮蔽部,
所述第一可动遮蔽部的所述第一遮蔽部朝向所述第一端部突出,
所述第二可动遮蔽部的所述第一遮蔽部朝向所述第二端部突出,
所述第一遮蔽部的末端为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钎焊喷嘴,其中,
所述钎焊喷嘴还具备配置在所述中央部内的排出口遮蔽板,
所述排出口遮蔽板构成为阻碍从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流入到所述中央部的所述熔融钎料的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钎焊喷嘴,其中,
所述排出口遮蔽板在所述中央部配置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
在所述中央部,所述排出口遮蔽板构成为遮挡所述熔融钎料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的喷流,使所述熔融钎料通过所述排出口遮蔽板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
5.一种钎焊喷嘴,其中,
所述钎焊喷嘴具备:
外框,所述外框包含流路,所述流路具有使熔融钎料喷流而进行钎焊用的开口;
第一隔壁,所述第一隔壁将所述外框的所述流路沿所述开口的长度方向分隔成第一端部和中央部;及
第二隔壁,所述第二隔壁将所述流路沿所述长度方向分隔成所述中央部和相对于所述中央部而配置在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
所述熔融钎料从所述第一端部越过所述第一隔壁向所述中央部流动,并从所述第二端部越过所述第二隔壁向所述中央部流动,
所述钎焊喷嘴还具备可动遮蔽板,所述可动遮蔽板构成为根据所述熔融钎料的压力的变动而变形,
所述可动遮蔽板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中央部的第一可动遮蔽部和配置于所述第二端部及所述中央部的第二可动遮蔽部,
所述第一可动遮蔽部构成为根据所述熔融钎料的压力的变动而变形,从而使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中央部中的所述熔融钎料的流动面积能够变动,
所述第二可动遮蔽部构成为根据所述熔融钎料的压力的变动而变形,从而使所述第二端部及所述中央部中的所述熔融钎料的流动面积能够变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钎焊喷嘴,其中,
所述第一可动遮蔽部及所述第二可动遮蔽部分别包括固定部、弯折部、第一遮蔽部、连接部以及第二遮蔽部,
所述第一可动遮蔽部的所述固定部、所述弯折部以及所述第一遮蔽部配置于所述第一端部,
所述第二可动遮蔽部的所述固定部、所述弯折部以及所述第一遮蔽部配置于所述第二端部,
所述第一可动遮蔽部的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隔壁,
所述第二可动遮蔽部的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二隔壁,
所述弯折部构成为沿所述长度方向折回,
在所述弯折部的一端连结所述固定部,
在所述弯折部的另一端连结所述第一遮蔽部,
所述第一可动遮蔽部的所述第一遮蔽部朝向所述第一端部突出,
所述第二可动遮蔽部的所述第一遮蔽部朝向所述第二端部突出,
所述第一遮蔽部的末端为自由端,
所述第一可动遮蔽部的所述连接部跨所述第一隔壁地从所述第一端部配置至所述中央部,
所述第二可动遮蔽部的所述连接部跨所述第二隔壁地从所述第二端部配置至所述中央部,
所述连接部将所述弯折部及所述第一遮蔽部分别与所述第二遮蔽部连接,
所述第一可动遮蔽部的所述第二遮蔽部朝向所述中央部突出,
所述第二可动遮蔽部的所述第二遮蔽部朝向所述中央部突出,
所述第二遮蔽部的末端为自由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钎焊喷嘴,其中,
所述钎焊喷嘴还具备配置在所述中央部内的排出口遮蔽板,
所述排出口遮蔽板构成为阻碍从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流入到所述中央部的所述熔融钎料的流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钎焊喷嘴,其中,
所述排出口遮蔽板在所述中央部配置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
在所述中央部,所述排出口遮蔽板构成为遮挡所述熔融钎料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的喷流,使所述熔融钎料通过所述排出口遮蔽板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
9.一种钎焊喷嘴,其中,
所述钎焊喷嘴具备:
外框,所述外框包含流路,所述流路具有使熔融钎料喷流而进行钎焊用的开口;
第一隔壁,所述第一隔壁将所述外框的所述流路沿所述开口的长度方向分隔成第一端部和中央部;及
第二隔壁,所述第二隔壁将所述流路沿所述长度方向分隔成所述中央部和相对于所述中央部而配置在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侧的第二端部,
所述熔融钎料从所述第一端部越过所述第一隔壁向所述中央部流动,并从所述第二端部越过所述第二隔壁向所述中央部流动,
所述钎焊喷嘴还具备配置在所述中央部内的排出口遮蔽板,
所述排出口遮蔽板构成为阻碍从所述第一端部及所述第二端部流入到所述中央部的所述熔融钎料的流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钎焊喷嘴,其中,
所述钎焊喷嘴还具备:
第一遮蔽板,所述第一遮蔽板在所述第一端部配置于所述长度方向的第一中央;及
第二遮蔽板,所述第二遮蔽板在所述第二端部配置于所述长度方向的第二中央,
在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一遮蔽板构成为遮挡所述熔融钎料的所述第一中央的喷流,使所述熔融钎料通过所述第一遮蔽板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
在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二遮蔽板构成为遮挡所述熔融钎料的所述第二中央的喷流,使所述熔融钎料通过所述第二遮蔽板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钎焊喷嘴,其中,
所述排出口遮蔽板在所述中央部配置于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
在所述中央部,所述排出口遮蔽板构成为遮挡所述熔融钎料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的喷流,使所述熔融钎料通过所述排出口遮蔽板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
12.一种钎焊装置,其中,
所述钎焊装置具备:
积存有熔融钎料的钎料槽;
配置在所述钎料槽的外部的电机;
配置在所述钎料槽的内部的电机轴;
构成为能够经由所述电机轴沿所述电机轴的周向旋转的叶轮;
形成有吸入口,并供所述熔融钎料从所述吸入口流入的腔室,在沿所述电机轴的轴向从所述吸入口观察所述腔室的内部时,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叶轮重叠;
安装于所述腔室的喷嘴板;及
安装于所述喷嘴板的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钎焊喷嘴。
13.一种钎焊方法,其中,
所述钎焊方法包括:
准备钎焊对象物的工序;及
从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钎焊装置的钎焊喷嘴喷流所述熔融钎料而对所述钎焊对象物进行钎焊的工序。
14.一种印制线路板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准备印制线路板的工序;及
从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钎焊装置的钎焊喷嘴喷流所述熔融钎料而对所述印制线路板进行钎焊的工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88159 | 2018-05-01 | ||
JP2018088159 | 2018-05-01 | ||
PCT/JP2019/016994 WO2019211998A1 (ja) | 2018-05-01 | 2019-04-22 | はんだ付けノズル、はんだ付け装置、はんだ付け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04630A CN112004630A (zh) | 2020-11-27 |
CN112004630B true CN112004630B (zh) | 2022-05-03 |
Family
ID=68386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27514.7A Active CN112004630B (zh) | 2018-05-01 | 2019-04-22 | 钎焊喷嘴、钎焊装置、钎焊方法及印制线路板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034269B2 (zh) |
CN (1) | CN112004630B (zh) |
WO (1) | WO2019211998A1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3512A (zh) * | 1997-05-08 | 1998-12-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子单元的焊接装置 |
CN101453836A (zh) * | 2007-12-06 | 2009-06-1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印刷线路板、空调机、印刷线路板的钎焊方法 |
JP2010269341A (ja) * | 2009-05-21 | 2010-12-0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はんだ付けノズルおよびはんだ付け装置 |
JP2011035044A (ja) * | 2009-07-30 | 2011-02-17 | Koki Tec Corp | 噴流ノズル、はんだ噴流装置及び噴流はんだの形成方法 |
CN102326462A (zh) * | 2009-06-04 | 2012-01-1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射流钎焊装置及钎焊方法 |
CN102421560A (zh) * | 2009-05-14 | 2012-04-18 | 千住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 喷流焊料槽及锡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06665A (ja) * | 1983-11-14 | 1985-06-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半田付装置 |
JPS63220972A (ja) * | 1987-03-05 | 1988-09-14 | Masao Omori | 噴流式自動ハンダ付装置に於けるハンダ噴出部の装置 |
JPH06561U (ja) * | 1992-06-01 | 1994-01-11 | 奥原電気株式会社 | 噴流浴型ハンダ溶融装置の噴流装置 |
WO2012143967A1 (ja) * | 2011-04-18 | 2012-10-2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はんだ噴流ノズル、はんだ付け装置およびはんだ付け方法 |
-
2019
- 2019-04-22 CN CN201980027514.7A patent/CN112004630B/zh active Active
- 2019-04-22 WO PCT/JP2019/016994 patent/WO201921199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4-22 JP JP2020517048A patent/JP7034269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3512A (zh) * | 1997-05-08 | 1998-12-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子单元的焊接装置 |
CN101453836A (zh) * | 2007-12-06 | 2009-06-1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印刷线路板、空调机、印刷线路板的钎焊方法 |
CN102421560A (zh) * | 2009-05-14 | 2012-04-18 | 千住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 喷流焊料槽及锡焊装置 |
JP2010269341A (ja) * | 2009-05-21 | 2010-12-0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はんだ付けノズルおよびはんだ付け装置 |
CN102326462A (zh) * | 2009-06-04 | 2012-01-18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射流钎焊装置及钎焊方法 |
JP2011035044A (ja) * | 2009-07-30 | 2011-02-17 | Koki Tec Corp | 噴流ノズル、はんだ噴流装置及び噴流はんだの形成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211998A1 (ja) | 2019-11-07 |
JPWO2019211998A1 (ja) | 2021-03-11 |
JP7034269B2 (ja) | 2022-03-11 |
CN112004630A (zh) | 2020-1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64337B2 (en) | Thermally decoupling fuse holder and assembly | |
KR102408016B1 (ko) | 칩형 전자 부품 | |
US20090233465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 |
US8716741B2 (en) | LED package and LED package mounting structure | |
US6839218B2 (en) |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having lead wires | |
CN112004630B (zh) | 钎焊喷嘴、钎焊装置、钎焊方法及印制线路板的制造方法 | |
US20070017699A1 (en) | Circuit board | |
US20110308847A1 (en) | Method for high-temperature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
CN112439966A (zh) | 焊接组件、方法和使用 | |
JP5706186B2 (ja) | チップ抵抗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9635754B2 (en) | Circuit assembly | |
WO2018159004A1 (ja) | プリント配線板 | |
US6880243B2 (en) | Stiffener for stiffening a circuit board | |
CN112425273B (zh) | 印刷电路板 | |
CN113545174A (zh) | 印刷布线板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4145080B (zh) | 芯片部件、芯片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 |
CN111836474B (zh) | 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印刷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 |
JP5391500B2 (ja) | はんだ付けノズルおよびはんだ付け装置 | |
US20110174525A1 (en) | Method and Electronic Assembly to Attach a Component to a Substrate | |
JP7145037B2 (ja) | 電子素子実装用基板、電子装置、および電子モジュール | |
JP7123237B2 (ja) | プリント配線板 | |
JP2010135193A (ja) | 端子用金属線材及び端子の製造方法 | |
JP2017135275A (ja) | 電子部品モジュール、回路モジュール、電子部品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路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JP5590981B2 (ja) | 半導体装置 | |
CN113363031A (zh) | 面安装型电阻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