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9705B - 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9705B
CN111979705B CN201910442243.3A CN201910442243A CN111979705B CN 111979705 B CN111979705 B CN 111979705B CN 201910442243 A CN201910442243 A CN 201910442243A CN 111979705 B CN111979705 B CN 1119797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fan
flow passage
muffler
par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22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79705A (zh
Inventor
周胜利
宋三力
吴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4224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797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79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9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79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97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上述消声器包括本体;吸音件;套设在所述本体的外部;其中,所述本体与所述吸音件之间形成风道,所述风道包括使声波绕所述吸音件的内表面传播的环向流道。上述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上述消声器、风机和风机隔声组件。消声器通过采用设置有环向流道,能够提高噪声与吸音件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有利于吸音件更好地发挥吸音降噪的作用,使衣物处理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如滚筒洗衣机,内设有风机,在洗涤衣物时,通过风机产生的压力带动水流翻滚,从而起到洗涤衣物的作用;或者如烘干机,通过风机来吹气将衣物烘干。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噪音问题,影响实际使用的舒适性。因而,需要对风机进行降噪处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以解决风机在洗涤衣物时所产生的噪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消声器,包括:本体;吸音件;套设在所述本体的外部;其中,所述本体与所述吸音件之间形成风道,所述风道包括使声波绕所述吸音件的内表面传播的环向流道。
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筒体,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内部形成连通所述筒体的两端的通道;挡板,设置在所述通道中,将所述通道隔断成第一内流道和第二内流道;分隔件,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向外延伸,以形成所述环向流道;其中,所述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内流道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第二内流道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环向流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包括沿所述筒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隔件和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与所述筒体的靠近所述第一分隔件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环向流道,所述第二分隔件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第二环向流道,所述第一分隔件与所述第二分隔件之间形成连通第一环向流道和第二环向流道的连通流道。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为穿孔板。
优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筒体的所述一端;顶板,设置在所述筒体的所述另一端;其中,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分隔件形成所述第一环向流道,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二分隔件形成所述第二环向通道。
优选地,所述底板和/或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优选地,所述消声器还包括:壳体,用于套设在所述吸音件的外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吸音件装入的开口;盖板,用于与所述壳体固定以盖合所述开口。
优选地,所述挡板沿垂直于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将所述通道隔断。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均垂直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
优选地,所述连通流道沿所述筒体长度方向设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上述的消声器;风机;风机隔声组件,套设在所述风机外部以降低所述风机产生的噪声,所述消声器设置在所述风机隔声组件的进气口处。
优选地,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为衣物清洗装置或衣物洗干一体装置,所述风机用于向洗涤水吹气洗涤衣物。
优选地,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为衣物烘干装置或衣物洗干一体装置,所述风机用于吹气烘干衣物。
本发明所提供的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通过采用在本体的外部套设有吸音件,从而在本体与吸音件之间形成风道,而且该风道具有使声波围绕吸音件的内表面传播的环向流道。这样,噪声在环向流道中传播,增大了与吸音件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有利于吸音件更好地发挥吸音降噪的作用,使衣物处理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消声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消声器在另一方位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消声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本体在另一方位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噪声在第一种消声器内的主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消声器与风机隔声组件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消声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消声器与风机隔声组件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消声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本体在另一方位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消声器与风机隔声组件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机隔声组件与风机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隔声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隔声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隔声罩组件与风机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隔声罩组件与风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座与隔振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隔声罩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外壳与支撑座的装配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机隔声组件;11、第一隔声罩组件;12、第二隔声罩组件;13、第一隔声间隙;14、第二隔声间隙;15、隔振件;16、第一密封件;17、第二密封件;18、连接耳;111、第一隔罩;112、第一盖板;113、支撑座;114、气流出口;115、气流入口;116、安装孔;117、垫片;118、螺钉柱;119、第一线孔;1111、第一圆筒段;1112、渐缩段;1113、第二圆筒段;1121、圆柱筒;1211(1221、315c)、通孔;121、第二隔罩;122、第二盖板;123、第一连接板;124、第二连接板;125、第二线孔;151、凹槽;2、风机;21、主机;22、机壳;23、连接柱;
3、消声器;31(31b、31c)、本体;32、吸音件;34、壳体;35、盖板;36、通孔;311、筒体;312、挡板;313、分隔件;314(3116c)、第一内流道;315(3126c)、第二内流道;316(3117c)、第一开口;317(3127c)、第二开口;318、底板;319、顶板;310、隔片;311b、支撑件;312b、管道;313b、第一连接头;314b、第二连接头;315b、通槽;311c、第一降噪单体;312c、第二降噪单体;313c、第一连通流道;314c、第二连通流道;3111c、第一降噪筒;3112c、第一隔断板;3113c、第一分隔板;3114c、第一连接件;3115c、第一顶板;3117c、第一开口;3121c、第二降噪筒;3122c、第二隔断板;3123c、第二分隔板;3124c、第二连接件;3125c、第二顶板;3127c、第二开口;3111、侧壁;3131、第一分隔件;3132、第二分隔件;331、环向流道;332、连通流道;3311(3311c)、第一环向流道;3312(3312c)、第二环向流道;3313c)、第三环向流道;341、进气口;351、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和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消声器3,主要用于通过风机产生的压力带动水流翻滚,以起到洗涤衣物作用的衣物处理装置上(如滚筒洗衣机)的降噪。当然,也可用于降低其他由电机所产生的噪声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该消声器3用于衣物处理装置上进行举例说明,并不是对消声器3的使用范围进行限定。具体为,由于风机在运转时,从风机的气流入口115(参照图7)处会辐射出较大的噪声,因而,该消声器3用于对风机的气流入口115进行降噪,以降低从风机的气流入口115处向外辐射处的噪声。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消声器3包括本体31和吸音件32,吸音件32套设在本体31的外部。从而,在本体31与吸音件32之间形成风道,而该风道包括使声波绕吸音件32的内表面传播的环向流道331(参照图3)。该环向流道331在吸音件32的内表面与本体31的外表面之间延伸设置,从而使得声波能够沿吸音件内表面的周向绕行一周或多周。环向流道331可以是如图3和图4所示的间隔开的、非连续分布的多个子环向流道组成的整体,也可以是绕本体31外表面连续分布的,例如可以呈“螺旋状”连续分布,也可以是呈“波纹状”连续分布。需要说明的是,环向流道331的含义是指声波在其中传播的路径是在吸音件32的内表面的周向方向的绕行一周或多周,既包括流道仅沿圆周的周向延伸而不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情况,也包括流道形状既沿圆周的周向延伸又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情况。这样,声波在环向流道331传播时,便沿着环向流道331的路径进行传播,进而能够增大与吸音件32的接触面积,在吸音件32对噪声的不断吸收作用下而达到降噪的目的,减少了由风机气流入口115处辐射出的噪声,提高了衣物处理装置在实际使用的安静舒适性。
该吸音件32可为吸音棉,有效作用频率高,能够吸收频率大于1600Hz的高频噪声。吸音件32按照与本体31相匹配的形状设置,内部为中空结构,从而使本体31能够完全位于吸音件32的内部空间中,在本体31的外表面和吸音件32的内表面的组合下形成该环向流道331。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体31包括筒体311、挡板312和分隔件313。该筒体311包括侧壁3111,侧壁3111内部形成连通筒体311的两端的通道,挡板312设置在通道中,将通道隔断形成第一内流道314和第二内流道315,使气流不能在通道内直接通过。挡板312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多种,挡板312面向筒体311的长度方向的表面可以为平面或者曲面,在表面为平面的情况下,该平面与筒体轴线的夹角可以大于0度小于或等于90度。优选的,挡板312沿垂直于筒体311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将通道隔断,即挡板312的表面包括垂直于筒体311长度方向的平面,这种设置简单方便。分隔件313从侧壁3111的外表面向外延伸,以形成环向流道331,再与吸音件32的内表面组合而使声波的主要传播路径是沿着环向流道331的延伸方向,从而起到增大噪声与吸音件32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的作用。并且,在侧壁3111上还开设有与第一内流道314连通的第一开口316和与第二内流道315连通的第二开口317,第一开口316和第二开口317分别与环向流道331连通。
这样设置,在具体应用当中,当第一内流道314与风机的气流入口115相连通时,噪声的传播路径为:首先噪声进入到第一内流道314,然后由第一开口316进入到环向流道331中,在环向流道331中传播到达第二开口317位置时,再由第二开口317而进入到第二内流道315内,最后排出。噪声在经过此路径的传播后,通过吸音件32的吸收,强度得到降低,达到了良好的降噪效果。而使第二内流道315与风机的气流入口115相连通时,噪声的传播路径为:首先噪声进入到第二内流道315,然后由第二开口317进入到环向流道331中,在环向流道331中传播到达第一开口316位置时,再由第一开口316而进入到第一内流道314内,最后排出。噪声在经过此路径的传播后,通过吸音件32的吸收,强度也得到降低,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将第一内流道314与风机的气流入口115相连通。
如图3和图4所示,为延长声波传播的路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分隔件313设置成包括沿筒体31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隔件3131和第二分隔件3132,而且第一分隔件3131与筒体311的靠近第一分隔件3131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环向流道3311,第二分隔件3132与筒体311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第二环向流道3312,第一分隔件3131与第二分隔件3132之间形成连通流道332(参照图5),连通流道332连通第一环向流道3311和第二环向流道3312。第一开口316位于第一环向流道3311中,第二开口317位于第二环向流道3312中。这样设置,噪声在传入到第一环向流道3311后,再由连通流道332进入到第二环向流道3312中。如此,能够进一步延长噪声的传播路径,以增加与吸音件32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从而提升吸音降噪效果。
由于第一分隔件3131和第二分隔件3132的设置,在筒体311上形成的第一环向流道3311和第二环向流道3312可以是螺旋状,也可以是周向分布而为圆形状,也可以是波纹状等,也可以是上述各形状中的组合,然后再通过连通流道332来将第一环向流道3311和第二环向流道3312相连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分隔件3131和第二分隔件3132均垂直筒体31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相平行,以使环向流道331成为周向流道。即第一环向流道3311和第二环向流道3312周向分布在筒体311上,且相互平行。同时,可在第一分隔件3131和第二分隔件3132之间设置两个隔片310(参照图5),两个隔片310的一端均连接到第一分隔件3131,另一端均连接到第二分隔件3132,且两个隔片310间隔设置,从而在两个隔片310之间形成连通流道332。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将连通流道332沿筒体311长度方向设置。
由于衣物处理装置内部结构紧凑,可利用的空间小,便需要将消声器3的结构尽可能的减小。因而,在满足降噪需求以及在筒体311长度允许的条件下,可在筒体311上设置多个(大于两个)分隔件313来进行降噪处理,以能够达到更好的降噪效果,并不仅限于两个。
在实际设置中,优选地将各分隔件313设置为穿孔板。通过各孔的降噪作用,可对中低频(频率在100~1600Hz)的噪声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而当分隔件313为穿孔板时,在降噪的过程中,噪声除了会按照主传播路径(参照图6):即首先进入到第一内流道314,然后由第一开口316进入到第一环向流道3311中,再由连通流道332进入到第二环向流道3312中,随后由第二开口317而进入到第二内流道315中,最后排出的路径传播之外;还有部分噪声按照次传播路径传播:即噪声在进入到第一环向流道3311后,穿过分隔件313上的孔而进入到第二环向流道3312中,再由第二开口317而进入到第二内流道315中,最后排出。因此,次传播路径的存在,能够有效降低噪声中的中低频噪音。
具体地,将分隔件313用于降低中低频噪声时,其孔径、穿孔比、和空腔高度具有以下优选值:即在体积允许的范围内,筒体311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越大越好,一般的,不小于20mm。在满足加工需求和降噪的需求下,孔径在2~6mm之间,因为过小的孔径会带来加工难度的提高,过大的孔径则会降低分隔件313的降噪效果。而穿孔率设置在5%~25%之间,过小的穿孔率会使声波很少透过小孔,而仅沿着主传播路径,从而起不到对中低频降噪的作用,而过高的穿孔率会使声波更多的通过次传播路径传播,而使得声波与吸音件32的接触面积减少,从而使高频降噪效果降低。当上述变量确定之后,还可通过声学仿真手段选择分隔件313的壁厚,一般应在1~3mm之间。
如图4和图5所示,本体31还包括底板318和顶板319,底板318设置在筒体311的一端,顶板319设置在筒体311的另一端,其中,底板318与第一分隔件3131形成第一环向流道3311,顶板319与第二分隔件3132形成第二环向流道3312。这样,第一环向流道3311和第二环向流道3312具有较好的完整性,便于声波在第一环向流道3311和第二环向流道3312传播而不会任意分散,有利于增加声波与吸音件32的接触时间,提高降噪效果。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底板318和/或顶板319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6以降噪。这样,可通过穿过底板318或顶板319来加工分隔件313上的孔,从而能够提高分隔件313上孔的加工的方便性。
如图8所示,作为本体31结构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可将本体31b设置成包括支撑件311b和绕支撑件311b设置的螺旋型的管道312b,管道312b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支撑件311b上,通过支撑件311b为管道312b提供支撑。参照图9,并且,在管道312b的端头处分别形成第一连接头313b和第二连接头314b,第一连接头313b和第二连接头314b均与管道312b的内部连通,并用于与风机的气流入口115连通或用于供经过降噪后声音的排出。
如图9所示,该管道312b为非封闭状,在管道312b壁上开设有连通管道312b内部的通槽315b,通槽315b沿着管道312b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将管道312b上开设有通槽315b的部分朝向吸音件32,吸音件32构成了非封闭状的管道312b的外壁面,并与管道312b组合形成了环向流道331。如图9所示,当采用将第一连接头313b与风机2的气流入口115连接时,便可以实现噪声由第一连接头313b进入,然后沿环向流道传输至第二连接头314b内,最后排出。而当采用将第二连接头314b与风机的气流入口115连接时,便可以实现噪声由第二连接头314b进入,然后沿环向流道传输至第一连接头313b内,最后排出。此种设置方式下,环向流道路径长,噪声在沿该路径传播的过程中,与吸音件接触面积大,通过吸音件对噪声的不断吸收而达到降噪的目的。
支撑件311b为杆状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道,上述中支撑件311b的两端分别是指在装配完成后的状态下,支撑件311b靠近于风机2的一端和远离风机2的一端。从而,管道312b的两端头处分别是指在使用状态下,用于与风机的气流入口115相连的一端和用于供声音最后排出的一端。
在具体地设置当中,如图8所示,还可采用在管道312b壁上设置有数个通孔316b,这样,噪声在传输的过程中,部分噪声在沿着环向流道331传播时,会透过通孔316b上下传播,一部分由通孔316b而被吸收降噪,另一部分仍会回到环向流道331内,在后续的传播过程中进行降噪处理。
如图10所示,作为本体31结构的第三种实现方式,还可将本体31c由相互拼接的第一降噪单体311c和第二降噪单体312c构成,生产制造方便性好。吸音件2套设在本体31c的外部,从而,在本体31c与吸音件2之间形成环向流道。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降噪单体311c包括第一降噪筒3111c、第一隔断板3112c、第一分隔板3113c、第一连接件3114c和第一顶板3115c。第一降噪筒3111c内部形成连通两端的第一通道,第一隔断板3112c设置在第一通道中,用于将第一通道隔断形成用于传输声波的第一内流道3116c,使气流不能在第一通道内直接通过。第一隔断板3112c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多种,优选将第一隔断板3112c沿垂直于第一降噪筒3111c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将第一通道隔断。并且,在第一降噪筒3111c上开设有用于将第一内流道3116c与第一环向流道3311c连通的第一开口3117c,以便噪声能在第一内流道3116c与第一环向流道3311c间流通。
如图10和图12所示,第二降噪单体312c包括第二降噪筒3121c、第二隔断板3122c、第二分隔板3123c、第二连接件3124c和第二顶板3125c。第二降噪筒3121c内部形成连通两端的第二通道,第二隔断板3122c设置在第二通道中,用于将第二通道隔断形成用于传输声波的第二内流道3126c,使气流不能在第二通道内直接通过。第二隔断板3122c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多种,优选将第二隔断板3122c沿垂直于第二降噪筒3121c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将第二通道隔断。并且,在第二降噪筒3121c上开设有用于将第二内流道3126c与第二环向流道3312c连通的第二开口3127c,以便噪声能在第二内流道3126c与第二环向流道3312c间流通。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拼接时,通过将第一连接件3114c与第二降噪单体312c上的第二分隔板3123c和/或第二顶板3125c相连,同时,将第二连接件3124c与第一降噪单体311c上的第一分隔板3113c和/或第一顶板3115c相连。这样,便可实现第一降噪单体311c和第二降噪单体312c之间的拼接,拼接方便,快捷。而且,将第一连接件3114c和第二连接件3124c均相对设置有两个,确保拼接后结构的稳定可靠性。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分隔板3113c和第一顶板3115c均连接于第一降噪筒3111c的外壁面并向外延伸,且两者间隔设置,从而在第一分隔板3113c和第一顶板3115c之间形成第一环向流道3311c。第二分隔板3123c和第二顶板3125c均连接于第二降噪筒3121c的外壁面并向外延伸,且两者间隔设置,从而在第二分隔板3123c和第二顶板3125c之间形成第三环向流道3313c。而在完成拼接后,第一分隔板3113c和第二分隔板3123c之间形成第二环向流道3312c,同时,在两个第一连接件3114c之间形成连通第一环向流道3311c和第二环向流道3312c的第一连通流道313c,在两个第二连接件3124c之间形成连通第二环向流道3312c和第三环向流道3313c的第二连通流道314c。
这样设置,组合形成的环向流道的传播路径较长。在具体应用中,参照图10和图13,当将第一内流道3116c与风机的气流入口115相连通时,噪声的传播路径为:首先噪声进入到第一内流道3116c,然后由第一开口3117c进入到第一环向流道3311c中,在第一环向流道3311c中传播到达第一连通流道313c内时,再由第一连通流道313c的连通而进入到第二环向流道3312c内,在第二环向流道3312c中传播,然后传播到第二连通流道314c内,再由第二连通流道314c的连通而进入到第三环向流道3313c中,噪声在第三环向流道3313c内传播到并达第二开口3127c的位置时,便由第二开口3127c而进入到第二内流道3126c中,最后排出。噪声在经过此路径的传播后,通过与吸音件2持续接触而不断被吸收,强度得到了降低,达到了良好的降噪效果。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在第一降噪筒3111c上形成的第一环向流道3311c和在第二降噪筒3121c上形成的第三环向流道3313c可以是螺旋状,也可以是周向分布而为圆形状,也可以是波纹状等,也可以是上述各形状中的组合。优选采用能够使噪声沿本体31c传播的路径最大化的设置方式。而使第一环向流道3311c、第二环向流道3312c和第三环向流道3313c相连通的方式还可以是通过该第二环向流道3312c来实现连通,并不仅限于通过设置第一连通流道313c和第二连通流道314c来实现。另外,用于解释噪声传播的路径的示例是以第一内流道3116c与风机的气流入口115相连通时进行举例说明,并不是只限定于只能按照此种路径进行传播。
如图11和图12所示,优选在第一分隔板3113c和第二分隔板3123c上设置有数个穿孔,通过各穿孔的降噪作用,可对中低频(频率在100~1600Hz)的噪声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同时,还可在第一顶板3115c和/或第二顶板3125c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15c来进行降噪。而且,此时可通过穿过第一顶板3115c或第二顶板3125c上的各通孔315c来加工第一分隔板3113c和第二分隔板3123c上的孔,提高加工制造的方便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消声器3还包括壳体34和盖板35。壳体34为内部中空的结构,用于套设在吸音件32的外部,壳体34上开设有用于供吸音件32装入的开口。在将本体装入到吸音件32内后,再将吸音件32装入到壳体34内,然后盖板35与壳体34连接而将壳体34的开口盖合,便实现了消声器3的整体装配。
根据与风机2实际连接使用的方式,如图3所示,在壳体34上开设有供噪声进入到第一内流道314中的进气孔341,在盖板35上开设有供降噪后的声音排出的出气孔351,而本体31为圆柱形,因而,可将进气孔341、出气孔351和本体31保持同轴设置的方式。
作为消音件的另一种装配实现方式,还可在将吸音件32集成到壳体34,或者吸音件32可固定连接到壳体34,例如胶接到壳体34。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消声器,由于吸音件的降噪效果与声波和吸音件的接触面积正相关,因而该环向流道的设置,使得声波在消声中的传播路径更长,且基本沿消声器径向最大处传播,从而增大了声波与吸音件的接触面积,从而更有利于吸音件发挥降噪作用,有利于高频噪声的下降。并结合各分隔件上设置的穿孔,能够进一步对中低频噪声进行降噪处理,实现了良好的降噪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衣物处理装置,如滚筒洗衣机或洗干一体机等。参照图7,该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上述的消声器3、风机2和风机隔声组件1。风机隔声组件1套设在风机2外部以降低风机2产生的噪声,而消声器3设置在风机隔声组件1的气流入口115处,可通过胶接、螺接、卡合等方式连接到风机隔声组件1上,连接方式多样。
优选地,衣物处理装置为衣物清洗装置或衣物洗干一体装置,风机2用于向洗涤水吹气而能够带动洗涤水流翻,达到滚动洗涤衣物的目的。当然,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是衣物烘干装置或衣物洗干一体装置,风机2用于吹气,将产生的烘干气体吹向洗涤后的潮湿衣物上,带着衣物上的水分而达到烘干的目的。
由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风机2运转产生的噪声在经过风机隔声组件1的降噪处理之后,仍然会有一部分噪声由风机隔声组件1的气流入口115处向外辐射。因此,采用在风机隔声组件1的气流入口115处设置消声器3,在经过消声器3的降噪处理后,能够有效降低风机2运行过程中所产的噪声,提高衣物处理装置使用的舒适性。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该风机隔声组件1包括第一隔声罩组件11和第二隔声罩组件12,第一隔声罩组件11用于套设在风机2的外部,第一隔声罩组件11与风机2之间形成有第一隔声间隙13。第二隔声罩组件12用于套设在第一隔声罩组件11的外部,第一隔声罩组件11与第二隔声罩组件12之间形成有第二隔声间隙14。“套设”是指第一隔声罩组件11在风机2的外部将风机2包绕,使风机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隔声罩组件11的内部空间,以及第二隔声罩组件12在第一隔声罩组件11的外部将第一隔声罩组件11包绕,使第一隔声罩组件11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隔声罩组件12的内部空间。这样设置,由风机2产生的噪声在向外辐射传播时,需要依次穿过由第一隔声间隙13所形成的空气层、第一隔声罩组件11的厚度、由第二隔声间隙14所形成的空气层和第二隔声罩组件12的厚度,而由于空气层、第一隔声罩组件11和第二隔声罩组件12的声阻抗不同,从而可以使得声波在传递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反射而取得良好的隔声效果。如此,在第一隔声罩组件11和第二隔声罩组件12的双层阻隔下,能够达到良好地消除由风机2所产生的噪声的效果。同时可减小每层隔声罩组件的厚度,从而减少材料消耗并节约制造成本。
风机2为高速离心风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有振动的产生,而风机2的振动会辐射产生噪声,因而,为实现对风机2的多方面降噪,如图14所示,该风机隔声组件1还包括隔振件15,设置在风机2与第一隔声罩组件11之间和/或设置在第一隔声罩组件11与第二隔声罩组件12之间。隔振件15具有良好的弹性形变性能,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而能够吸收由风机2所产生的振动,达到降低由风机2振动而引起的向外辐射的噪声。此种在双层隔声罩组件的作用下并结合隔振件15,实现了降低由空气传播的噪声和由振动而辐射产生的噪声,达到了从空气传播和振动两个方面全面降噪的目的,有效地降低了衣物处理装置实际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提升了使用的舒适性。
如图15和图17所示,第一隔声罩组件11包括第一隔罩111、第一盖板112和支撑座113。第一隔罩111内部为中空结构而形成有容纳空间,使风机2能够完全位于第一隔罩111的内部空间中而实现第一隔罩111包绕在风机2的外部。由于风机2完全位于第一隔罩111内,因而第一隔声间隙13(参照图14)形成在第一隔罩111与风机2之间,风机2运转所产生的噪声在经过第一隔声间隙13和第一隔罩111的阻隔后而达到降低的效果。在具体装配时,风机2连接于支撑座113,通过支撑座113来为风机2提供支撑的作用,使风机2保持稳定。同时,支撑座113与第一隔罩111以及第一盖板112均连接。即支撑座113位于第一隔罩111和第一盖板112之间,在第一盖板112的盖合下而将支撑座113朝向第一盖板112的一端盖合。而第一隔罩111上开设有与内部空间相连通的气流出口114,第一盖板112上开设有与风机2的吸气口相连通的气流入口115。这样,风机2运转经过气流入口抽吸空气,并将产生的具有压力的空气经过气流出口114吹出。
如图15和图17所示,第一隔罩111包括第一圆筒段1111、渐缩段1112和第二圆筒段1113,第一圆筒段1111的直径大于第二圆筒段1113的直径,二者通过渐缩段1112连接到一起。第一圆筒段1111的直径还大于风机2的外形直径,风机2位于第一圆筒段1111所形成的空间内,而气流出口114形成于第二圆筒段1113。第一圆筒段1111上远离渐缩段1112的一端与支撑座113连接,具体为,支撑座113上设置有两端开口的螺钉柱118,第一隔罩111和第一盖板112上分别设置相应的连接耳18(参照图18),然后通过在连接耳18内穿设有螺钉来连接到螺钉柱118(参照图18)内而实现连接装配。优选地,在支撑座113上设置有四个螺钉柱118供第一隔罩111和第一盖板112安装固定,稳定性好。在完成与风机2的装配之后,第一隔罩111、支撑座113、第一盖板112与风机2在同一轴线上。
如图17所示,由于风机2是通过支撑座113来提供支撑,为了降低风机2所产生的振动,采用在支撑座113上设置有隔振件15,通过隔振件15的受力变形而实现降低振动的功能,进而达到降噪的目的。具体设置为,参照图19,采用在支撑座113上对应设置有安装孔116,而用于安装在支撑座113上的隔振件15的形状与安装孔116的形状保持匹配,而且设置在该位置处的隔振件1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凹槽151。将隔振件15安装在支撑座113上的安装孔116内,并使安装孔116的边缘插入到隔振件15上的凹槽151内即可,而风机2上设置有连接柱23(参照图18),连接柱23穿过隔振件15,然后通过螺丝类紧固件与第一盖板112或支撑座113连接,实现风机2的固定安装。风机2固定后,风机2与支撑座113接触连接的位置处以及第一盖板112与支撑座113接触连接的位置处均有隔振件15来缓冲,达到有效降低风机2振动传递的功能。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座113上设置有四个安装孔116,每个安装孔116内都安装有隔振件15。而风机2的连接柱23在穿过隔振件15后,通过螺丝类紧固件与第一盖板112连接。
通过连接柱23、隔振件15和支撑座113的设计,使得风机2的振动向外传递只通过连接柱23→隔振件15→支撑座113这一条路径,隔振件15可以起到良好的隔振作用。
第一隔声罩组件11还包括垫片117(参照图17),在实现风机2的固定后,垫片117叠设在隔振件15上,与隔振件15一同通过形变而达到减振降噪的功能,同时还能保持风机2安装固定的可靠性。
如图18所示,风机2为高速离心风机,包括主机21和外壳22,连接柱23设置在外壳22上,外壳22与主机21固定连接,例如通过胶接或螺丝固定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外壳22和主机21均为圆柱形,二者同轴设置。外壳22部分地覆盖主机21的圆柱形侧面和一个端面,而且外壳22用于覆盖主机21的端面上开设有孔,使得气流可以通过该孔进入主机2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4和图16所示,第二隔声罩组件12包括第二隔罩121和第二盖板122。第二隔罩121内部为中空结构而形成有容纳空间,而且第二隔罩121上开设有用于供第一隔罩111装入的开口,装入的第一隔罩111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隔罩121的内部空间中,并通过第二盖板122将第二隔罩121的开口盖合,实现第二隔罩121包绕在第一隔罩111的外部。而由于第一隔罩111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隔罩121内,因而第二隔声间隙14形成在位于第二隔罩121内部的第一隔罩111与第二隔罩121之间。这样,噪声在穿过第一隔罩111后再经过第二间隙14和第二隔罩121的阻隔,能够实现进一步被降低。同时,在第二隔罩121和第二盖板122上分别设置有供气流通过的通孔,两处通孔的位置分别与气流入口以及气流出口114对应,以便风机2在运转时,能够抽吸空气并吹出。
通过设置上述的第二隔声罩组件12,与第一隔声罩组件11配合实现了双层降噪的目的,风机2产生的噪声在向外投射时,需要依次穿过第一隔声间隙13、第一隔罩111、第二隔声间隙14和第二隔罩121,由于各处的声阻抗不同,从而在各处共同降噪的作用下,取得了很好的隔声效果,风机2运转所产生的噪声得到了有效地降低。经测试获得,采用上述双层隔声罩,风机2的噪声降低了11dB(A)。并且,此种通过双层隔声罩的结构设计,相较于通过增加厚度的单层隔声设计而言,每层的隔罩厚度不需要很厚就能够起到良好的降噪效果。经试验验证,如果采用单层隔声罩方案,则隔声罩厚度需达到10.6mm,而采用双层隔声罩方案,第一隔罩111和第二隔罩121的总厚度仅为4mm,从而可以节约大量成本。
如图16所示,第二隔罩121为圆筒形,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23和第二连接板124,第一连接板123和第二连接板124各自可设置有通孔或螺纹孔,以便将整个风机隔声组件1(参照图14)固定在衣物处理装置的侧壁和上接板上。第二连接板124可沿着第二隔罩121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板123可与第二连接板124正交。第一连接板123和第二连接板124各自具有可以起到加固作用的加强件。第二盖板122上设置有第二线孔125,该第二线孔125与第一隔罩111的渐缩段1112上的第一线孔119(参照图15)对应,以允许风机2的电源线穿过。在穿过电源线后,对第一线孔119和第二线孔125进行打胶、防漏声处理。
具体地,如图14所示,为了进一步降低由于风机2振动而辐射产生的噪声,采用在第二隔罩121与第一盖板112之间也设置有隔振件15。第一盖板112上设置有朝向与风机2远离的方向延伸的圆柱筒1121(参照图18),而设置在此位置处的隔振件15也对应设置成环形结构,套设在该圆柱筒1121的外壁上。当固定安装第二隔罩121后,该隔振件15环绕第二隔罩121上的通孔的边缘,起到隔振降噪的作用,同时还实现密封以防止漏声的效果。
如图14所示,风机隔声组件1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6,用于设置在第二隔罩121上的通孔1211内(参照图20),起到将第二隔罩121上的通孔密封的作用,以防止漏声。具体方式为,第一密封件16为圆环形,并且外周圆上设置有凹槽,当将第一密封件16装入到第二隔罩121上的通孔1211内时,该通孔1211的边缘插入到凹槽内而实现第一密封件16的固定安装。并且,在固定安装好第二隔罩121后,第一密封件16还抵靠于第一盖板112上的隔振件15,通过第一密封件16和此位置处的隔振件15的共同作用下,起到在轴向和径向固定第二隔罩121的作用,且同时实现密封防止漏声的效果。
如图14和图15所示,同样,为进一步降低由于振动而产生的噪声,在第二盖板122与第一隔罩111之间也设置有隔振件15。根据装配关系,由于此位置处的隔振件15需要套设在第一隔罩111的第二圆筒段1113(参照图17)上,因而,也将在此位置处的隔振件15也对应设置成环形结构。当第二盖板122与第二隔罩121固定连接后,第二盖板122能够挤此位置处的隔振件15,通过隔振件15的缓冲而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同时还实现密封以防止漏声的效果。
如图14所示,风机隔声组件1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7,用于设置在第二盖板122上的通孔1221内(参照图20),起到将第二盖板122上的通孔1221密封的作用,以防止漏声。具体方式为,第二密封件17为圆环形,并且外周圆上设置有凹槽,当将第二密封件17装入到第二盖板122上的通孔1221内时,该通孔1221的边缘插入到凹槽内而实现固定安装。并且,在将第二盖板122与第二隔罩121固定连接后,第二密封件17还抵靠于第一隔罩111上的隔振件15,并形成挤压而发生变形,从而通过第二密封件17和此位置的隔振件15的共同作用下,起到在轴向和径向固定第二隔罩121的作用,且同时实现密封防止漏声的效果。
上述各位置处的隔振件15,由橡胶材料制成,可选择硬度值在邵氏60A度以下。隔振件15在安装后不受力的情况下,安装在支撑座113上的隔振垫与连接柱23的高度差h在正负1mm以内,隔振件15径向与支撑座113的单边过盈量C1以及隔振件15径向与连接柱23的单边过盈量C2均在0.5mm以内。连接柱23、隔振件15和支撑座113的细节如图21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的风机隔声组件,能够降低由空气传播的噪声和振动所引起的噪声,达到了全面降噪的效果。而且,上述风机隔声组件整体体积小巧,符合安装空间的需求。当然,可以理解地,在满足安装要求的前提下,还可将风机隔声组件设置有更多层的隔罩,如三层或四层等,可以取到更好的降噪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吸音件;套设在所述本体的外部;
其中,所述本体与所述吸音件之间形成环向流道;
所述本体包括:
筒体,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内部形成连通所述筒体的两端的通道;
挡板,设置在所述通道中,将所述通道隔断成第一内流道和第二内流道;
分隔件,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向外延伸,以形成所述环向流道;
其中,所述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内流道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第二内流道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环向流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沿所述筒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隔件和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与所述筒体的靠近所述第一分隔件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环向流道,所述第二分隔件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第二环向流道,所述第一分隔件与所述第二分隔件之间形成连通第一环向流道和第二环向流道的连通流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为穿孔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
底板,设置在所述筒体的所述一端;
顶板,设置在所述筒体的所述另一端;
其中,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分隔件形成所述第一环向流道,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二分隔件形成所述第二环向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或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还包括:
壳体,用于套设在所述吸音件的外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吸音件装入的开口;
盖板,用于与所述壳体固定以盖合所述开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沿垂直于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将所述通道隔断。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均垂直所述筒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流道沿所述筒体长度方向设置。
10.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消声器;
风机;
风机隔声组件,套设在所述风机外部以降低所述风机产生的噪声,所述消声器设置在所述风机隔声组件的气流入口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为衣物清洗装置或衣物洗干一体装置,所述风机用于向洗涤水吹气洗涤衣物。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为衣物烘干装置或衣物洗干一体装置,所述风机用于吹气烘干衣物。
CN201910442243.3A 2019-05-24 2019-05-24 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1119797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2243.3A CN111979705B (zh) 2019-05-24 2019-05-24 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2243.3A CN111979705B (zh) 2019-05-24 2019-05-24 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9705A CN111979705A (zh) 2020-11-24
CN111979705B true CN111979705B (zh) 2022-04-01

Family

ID=73437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2243.3A Active CN111979705B (zh) 2019-05-24 2019-05-24 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797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5128B (zh) * 2020-12-01 2023-11-10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装置
CN114170991B (zh) * 2021-11-09 2022-11-01 中科建声(苏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的宽带低频消声管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3899A (zh) * 2015-07-14 2015-10-07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风机消声器
CN206428490U (zh) * 2016-10-28 2017-08-22 无锡飞翎电子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63899A (zh) * 2015-07-14 2015-10-07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风机消声器
CN206428490U (zh) * 2016-10-28 2017-08-22 无锡飞翎电子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9705A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79705B (zh) 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09247877B (zh) 吸尘器及其电机模组
CN111622990A (zh) 降噪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GB2253035A (en) Silenced tumble dryer
JP5135967B2 (ja) 遠心送風機
CN211449210U (zh) 阻性-共振腔复合式消声器
CN209875570U (zh) 降噪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CN112071293A (zh) 隔声组件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07993473U (zh) 一种微穿孔复合式消声器
CN111288655A (zh) 一种降噪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CN210314928U (zh) 消声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12233637B (zh) 降噪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CN212835735U (zh) 一种电子便器烘干装置的出风结构及烘干装置
CN210902703U (zh) 机座组件及食物料理机
CN112177982A (zh) 降噪风道及燃气热水器
CN112303030B (zh) 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CN111979704A (zh) 噪声消减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14526267B (zh) 风机和油烟机
CN219165849U (zh) 螺旋出风构件和应用其的电吹风
CN220828898U (zh) 新风模块和空调设备
CN212720236U (zh) 消声器及空调器
CN109340193B (zh) 导流风道、气流驱动件以及油烟机
CN220871115U (zh) 一种降噪结构、新风模块以及新风空调
CN212615238U (zh) 蒸煮设备及其消音组件
WO2022183741A1 (zh) 降噪电机组件及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