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28898U - 新风模块和空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新风模块和空调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28898U
CN220828898U CN202322304408.5U CN202322304408U CN220828898U CN 220828898 U CN220828898 U CN 220828898U CN 202322304408 U CN202322304408 U CN 202322304408U CN 220828898 U CN220828898 U CN 220828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ilencing
volute
air
ai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044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桥
李威
江吉昌
赵帅
暨文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044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28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28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288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模块和空调设备,所述新风模块,包括:蜗壳部,所述蜗壳部内形成有蜗壳腔;风道部,所述风道部与所述蜗壳部相连,所述风道部内形成有风道腔,所述风道腔与所述蜗壳腔弯折连通,所述风道部设有与所述风道腔连通的出风口,所述蜗壳腔、所述风道腔和所述出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有消音腔。本实用新型的新风模块,通过将蜗壳腔与风道腔进行弯折连通,同时设置消音腔以对蜗壳腔、风道腔内的新风噪音进行消除,可很好地减小新风模块的噪音,优化新风性能,提升用户使用新风模块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新风模块和空调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模块和具有该新风模块的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新风空调是一种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利用离心风机实现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之间的流通、换气,同时新风空调还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从而能室内环境更加健康舒适。相关技术中,新风模块安装在空调器内机中,其尺寸受到空调内机空间限制,尺寸都比较小,为了提高换气量,电机转速较高,容易引起明显的风机噪音,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在进行电机高速运转时,也可保持较低的噪音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包括:蜗壳部,所述蜗壳部内形成有蜗壳腔;风道部,所述风道部与所述蜗壳部相连,所述风道部内形成有风道腔,所述风道腔与所述蜗壳腔弯折连通,所述风道部设有与所述风道腔连通的出风口,所述蜗壳腔、所述风道腔和所述出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有消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通过将蜗壳腔与风道腔进行弯折连通,同时设置消音腔以对蜗壳腔、风道腔内的新风噪音进行消除,可很好地减小新风模块的噪音,优化新风性能,提升用户使用新风模块的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新风模块,所述蜗壳腔的侧壁设有第一消音孔,所述蜗壳部外形成有第一消音腔,所述第一消音腔通过所述第一消音孔与所述蜗壳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新风模块,还包括第一密封盖,所述蜗壳部外形成有第一沉槽,所述第一密封盖盖设于所述第一沉槽的敞开侧且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消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新风模块,所述第一消音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消音孔围绕所述蜗壳腔的中心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新风模块,所述出风口的侧壁设有第二消音孔,所述风道部外形成有第二消音腔,所述第二消音腔通过所述第二消音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和/或,所述风道腔的侧壁设有第三消音孔,所述风道部外形成有第三消音腔,所述第三消音腔通过所述第三消音孔与所述风道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新风模块,所述第二消音腔内设有吸音件,所述吸音件为吸音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新风模块,还包括第二密封盖,所述风道部外形成有第二沉槽,所述第二密封盖盖设于所述第二沉槽的敞开侧且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消音腔;
和/或,还包括第三密封盖,所述风道部外形成有第三沉槽,所述第三密封盖盖设于所述第三沉槽的敞开侧且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三消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新风模块,所述消音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消音腔在所述蜗壳部的两侧和/或所述风道部的两侧对称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新风模块,所述风道部与所述蜗壳部的连接处设有蜗舌部,所述蜗舌部将所述蜗壳腔与所述风道腔分隔开,且所述蜗舌部处形成有连通于所述蜗壳腔与所述风道腔之间的过风间隙。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设备,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新风模块。
所述空调设备和上述的新风模块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右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左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仰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爆炸图一(右侧视角);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爆炸图二(左侧视角);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蜗壳部、风道部的结构示意图一(左侧);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蜗壳部、风道部的结构示意图一(右侧);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蜗壳部、风道部的结构示意图二(右侧);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蜗壳部、风道部的截面图(左侧);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右侧);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左侧)。
附图标记:
新风模块100,
蜗壳部1,蜗壳腔11,第一消音孔111,第一消音腔112,环形翻边113,进风管道12,进风口121,蜗舌部13,过风间隙14,
风道部2,风道腔21,第三消音孔211,第三消音腔212,第五消音腔213,出风口22,第二消音孔221,第二消音腔222,吸音件223,线形翻边224,第四消音腔225,
第一密封盖3,第二密封盖4,第三密封盖5,第四密封盖6,第五密封盖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100,可对新风模块100内的电机噪音进行吸收,提高降噪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100,包括蜗壳部1和风道部2。
蜗壳部1内形成有蜗壳腔11,风道部2与蜗壳部1相连,风道部2内形成有与蜗壳腔11连通的风道腔21,风道部2设有与风道腔21连通的出风口22。其中,蜗壳腔11内可安装电机,同时在蜗壳部1可设置进风口121,如图1-图4所示,进风口121与蜗壳腔11连通,进风口121通过进风管道12与外部的空间连通,从而在电机转动时,电机可将外部的气流驱动进入至蜗壳腔11内,进而流向风道腔21,最终从出风口22流向室内空间,改善室内气流状态。
其中,风道腔21与蜗壳腔11弯折连通,也就是说,风道腔21与蜗壳腔11可在大部分的区域处进行分隔,并在弯折位置处连通,从而使得风道腔21的整体长度较大,利于减小新风流通过程中的噪音。
以及,蜗壳腔11、风道腔21和出风口22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有消音腔,换言之,可在蜗壳腔11、风道腔21和出风口22的任意一个所在的位置处设置消音腔,以使蜗壳腔11内的噪音能够进入到消音腔中进行消除,风道腔21内的噪音也可进入到对应的消音腔内进行消除,从而有效地降低新风运行噪音,提升用户对空调新风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100,通过将蜗壳腔11与风道腔21进行弯折连通,同时设置消音腔以对蜗壳腔11、风道腔21内的新风噪音进行消除,可很好地减小新风模块100的噪音,优化新风性能,提升用户使用新风模块100的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腔11的侧壁设有第一消音孔111,蜗壳部1外形成有第一消音腔112,第一消音腔112通过第一消音孔111与蜗壳腔11连通,也就是说,蜗壳腔11内的新风噪音可通过第一消音孔111直接进入到第一消音腔112内进行降噪除音,从而在新风进入到风道腔21内之前即可进行部分消音,提高消音效果。
其中,第一消音孔111可构造为圆形孔、矩形孔或其它形状的孔。如图9所示,第一消音孔111构造为圆形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模块100还包括第一密封盖3,蜗壳部1外形成有第一沉槽,第一密封盖3盖设于第一沉槽的敞开侧且共同限定出第一消音腔112,且在实际设计时,可将第一密封盖3设置为相对于蜗壳部1可拆卸,以使第一密封盖3能够灵活地安装于蜗壳部1,或者从蜗壳部1上灵活地拆下。
其中,可在蜗壳部1的外侧壁设置环形翻边113,环形翻边113在蜗壳部1的外侧壁凸出设置,以在环形翻边113内形成第一沉槽,第一密封盖3可与环形翻边113随型设计,以使第一密封盖3盖设于环形翻边113上,实现对第一沉槽的封闭,进而限定出第一消音腔112,由此,新风中的噪音进入到第一消音腔112内后,可在第一密封盖3、环形翻边113以及蜗壳部1的侧壁的反射作用下逐渐的消减、弱化,从而起到降噪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消音孔111为多个,多个第一消音孔111间隔开设置,且多个第一消音孔111围绕蜗壳腔11的中心分布,以使新风中的噪音可从多个不同的第一消音孔111进入到第一消音腔112内,增强消音效果。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安装时,可在蜗壳部1内安装电机,同时,蜗壳腔11整体内腔呈圆柱形腔,电机的轴线与圆柱形腔的轴线重合。如图2、图5和图9所示,第一消音孔111为多个,且多个第一消音孔111呈环形分布,同时,第一消音孔111可设置为多圈,以增加第一消音孔111的数量,如图2所示,第一消音孔111可设置为4圈,从而利于蜗壳腔11内的噪音更多地进入到第一消音腔112内。其中,多个第一消音孔111构造为圆形孔,各个圆形孔的直径可设置为相对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22的侧壁设有第二消音孔221,风道部2外形成有第二消音腔222,第二消音腔222通过第二消音孔221与出风口22连通,也就是说,出风口22内的新风噪音可通过第二消音孔221直接进入到第二消音腔222内进行降噪除音,从而在新风从出风口22排出之前可进行部分消音,提高消音效果。
其中,第二消音孔221可构造为圆形孔、矩形孔或其它形状的孔。如图8-图10所示,第二消音孔221可设置为矩形孔,且矩形孔为多个,多个矩形孔间隔开分布,以整体构造为格栅状,利于增大第二消音腔222处的噪音进入量。
和/或,风道腔21的侧壁设有第三消音孔211,风道部2外形成有第三消音腔212,第三消音腔212通过第三消音孔211与风道腔21连通,也就是说,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在风道腔21的侧壁设置第三消音孔211,以使风道腔21内的新风噪音可从第三消音孔211进入到第三消音腔212内,从而使得新风在风道腔21流通过程中实现降噪的作用。
且在具体设计时,可将第三消音孔211构造为圆形孔、矩形孔或其它形状的孔。如图8-图10所示,第三消音孔211可设置为圆形孔,且圆形孔为多个,多个圆形孔间隔开分布,且多个圆形孔沿着风道腔21的侧壁分布,多个圆形孔沿风道腔21的长度和宽度间隔开分布为多排多列,从而利于风道腔21内的噪音更多地进入到第三消音腔212内,且多个圆形孔的孔径相同且小于多个圆形孔间隔的间距,利于在第三消音腔212内设置多个子腔,如图5-图7所示,在第三消音腔212内可形成三个子腔,利于增强第三消音腔212处的降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消音腔222内设有吸音件223,这样,在出风口22内的新风噪音进入到第二消音腔222内后,通过吸音件223缓冲和吸收进行降噪除音,从而在新风排出之前可进行有效消音,提高消音效果。
其中,吸音件223为吸音材料制成,吸音材料可为海绵、纤维棉以及玻璃棉等疏松多孔类材料,这些多孔类吸音材料的消音效果好,使用起来更方便。在实际设计中,如图5、图6所示,将上述任一种吸音材料填充于第二消音腔222内,在新风噪音通过第二消音孔221后可直接进入到吸音材料中,通过在吸音材料内部振动或多次反射进行消音降噪,以提高新风模块100出风口22处的消音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模块100还包括第二密封盖4,风道部2外形成有第二沉槽,第二密封盖4盖设于第二沉槽的敞开侧且共同限定出第二消音腔222,且在实际设计时,可将第二密封盖4设置为相对于风道部2可拆卸,以使第二密封盖4能够灵活地安装于风道部2,或者从风道部2上灵活地拆下。
其中,可在风道部2的外侧壁设置线形翻边224,线形翻边224在风道部2的外侧壁凸出设置,线形翻边224与环形翻边113相连,以在线形翻边224与环形翻边113内形成第二沉槽,第二密封盖4可与线形翻边224和环形翻边113随型设计,以使第二密封盖4盖设于线形翻边224上,实现对第二沉槽的封闭,进而限定出第二消音腔222,将吸音件223安装于第二沉槽内,用于第二消音腔222内噪音消除,由此,新风中的噪音从出风口22进入到第二消音腔222内后,且在吸音材料内部振动或多次反射作用下逐渐的消减、弱化,从而起到降噪的效果。
和/或,新风模块100还包括第三密封盖5,风道部2外形成有第三沉槽,第三密封盖5盖设于第三沉槽的敞开侧且共同限定出第三消音腔212,且在实际设计时,可将第三密封盖5设置为相对于风道部2可拆卸,以使第三密封盖5能够灵活地安装于风道部2,或者从风道部2上灵活地拆下。
其中,可在风道部2的外侧壁设置线形翻边224,线形翻边224在风道部2的外侧壁凸出设置,线形翻边224与环形翻边113相连,以在线形翻边224与环形翻边113内形成第三沉槽,第三密封盖5可与线形翻边224和环形翻边113随型设计,以使第三密封盖5盖设于线形翻边224和环形翻边113上,实现对第三沉槽的封闭,进而限定出第三消音腔212,由此,新风中的噪音从风道腔21进入到第三消音腔212内后,可在第三密封盖5、环形翻边113、线形翻边224以及风道部2的侧壁的反射作用下逐渐的消减、弱化,从而起到降噪的效果。
如图2、图8、图9所示,第二沉槽位于出风口22处,第一沉槽位于蜗壳部1,第三沉槽连接于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之间,且第三消音腔212的体积大于第二消音腔222的体积,第三消音腔212内可设有多个线形翻边224,可将第三消音腔212分隔为多个子腔,如图5、图6所示,第三消音腔212设为三个子腔,通过三个子腔的线形翻边224、环形翻边113和第三密封盖5的多次反射,可使较大腔体内的新风噪音逐渐消减、弱化,提高对第三消音腔212的消音效果。
其中,第一消音孔111和第三消音孔211为微型孔,第一消音孔111的孔径小于第三消音孔211的孔径,针对不同的噪音频率设计,用于吸收不同频率段的噪音,且第二消音孔221为矩形孔,矩形孔尺寸较大,通过与吸音件223配合,用于吸收对应频率段的噪音。由此,通过设置三种不同的消音结构,可对不同频率的噪音进行降噪,优势互补,综合利用,发挥最大的降噪效果,提升用户使用新风模块100的舒适度。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消音腔222和第三消音腔212的相对位置可以互换,即可将第三消音腔212设于出风口22处,第二消音腔222设于风道腔21处,也就是说,当新风进入风道腔21后,可先通过第二消音腔222的吸音件223进行消音处理,然后在风道腔21的出风口22处通过第三消音腔212的第三沉槽的内周壁反射消音,如此,也可实现对新风噪音的消音处理,且消音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消音腔为多个,且多个消音腔在蜗壳部1的两侧和/或风道部2的两侧对称分布,即通过在新风模块100的两侧分别设置消音腔,可提高新风模块100的消音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如图1、图4和图11所示,蜗壳部1设于新风模块100的右侧,在实际设计中,如图2、图5所示,可在新风模块100的右侧设置三个消音腔,即为上述的第一消音腔112、第二消音腔222和第三消音腔212,可对蜗壳部1和风道部2的右侧进行有效降噪。如图3、图6和图12所示,在新风模块100的左侧设置两个消音腔,且两个消音腔可对应右侧风道部2的第二消音腔222和第三消音腔212,即在风道部2的左右两侧的消音腔可设为对称结构,简化了消音结构,即如图6所示,在新风模块100左侧的设置第四消音腔225和第五消音腔213,设有第四密封盖6、第五密封盖7,以对第四消音腔225和第五消音腔213进行密封,由此,通过上述设置,更有效地对风道腔21内的新风噪音降噪。
其中,多个消音腔的腔体结构也可根据实际的空间进行调整设计,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部2与蜗壳部1的连接处设有蜗舌部13,蜗舌部13将蜗壳腔11与风道腔21分隔开,且蜗舌部13处形成有连通于蜗壳腔11与风道腔21之间的过风间隙14,由此,可使蜗壳腔11的新风经过过风间隙14进入到风道腔21内,将新风进行弯折输送,以便于对新风噪音进行消音处理。
在实际设计中,如图8所示,蜗舌部13形成于蜗壳部1的出风端处,蜗舌部13将蜗壳腔11和风道腔21间隔开,且蜗舌部13与风道部2入口处间隔开,以形成过风间隙14,可使新风进入风道腔21,过风间隙14与风道腔21弯折连接,可使风道腔21长度较大,以实现设置多个消音腔,从而有效地降低新风运行噪音。且蜗舌部13的厚度较大,可增强蜗舌部13的结构强度,且能抵抗新风通过蜗舌部13产生的阻力,可使新风模块100运行时内部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设备,设置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新风模块100,通过将蜗壳腔11与风道腔21进行弯折连通,同时设置消音腔以对蜗壳腔11、风道腔21内的新风噪音进行消除,可很好地减小新风模块100的噪音,优化新风性能,提升用户使用新风模块100的舒适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部,所述蜗壳部内形成有蜗壳腔;
风道部,所述风道部与所述蜗壳部相连,所述风道部内形成有风道腔,所述风道腔与所述蜗壳腔弯折连通,所述风道部设有与所述风道腔连通的出风口;
其中,所述蜗壳腔的侧壁设有第一消音孔,所述蜗壳部外形成有第一消音腔,所述第一消音腔通过所述第一消音孔与所述蜗壳腔连通,所述第一消音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消音孔围绕所述蜗壳腔的中心分布,所述出风口的侧壁设有第二消音孔,所述风道部外形成有第二消音腔,所述第二消音腔通过所述第二消音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道腔的侧壁设有第三消音孔,所述风道部外形成有第三消音腔,所述第三消音腔通过所述第三消音孔与所述风道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盖,所述蜗壳部外形成有第一沉槽,所述第一密封盖盖设于所述第一沉槽的敞开侧且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消音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音腔内设有吸音件,所述吸音件为吸音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盖,所述风道部外形成有第二沉槽,所述第二密封盖盖设于所述第二沉槽的敞开侧且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消音腔;
和/或,还包括第三密封盖,所述风道部外形成有第三沉槽,所述第三密封盖盖设于所述第三沉槽的敞开侧且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三消音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消音腔在所述蜗壳部的两侧和/或所述风道部的两侧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部与所述蜗壳部的连接处设有蜗舌部,所述蜗舌部将所述蜗壳腔与所述风道腔分隔开,且所述蜗舌部处形成有连通于所述蜗壳腔与所述风道腔之间的过风间隙。
7.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
CN202322304408.5U 2023-08-24 2023-08-24 新风模块和空调设备 Active CN220828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4408.5U CN220828898U (zh) 2023-08-24 2023-08-24 新风模块和空调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4408.5U CN220828898U (zh) 2023-08-24 2023-08-24 新风模块和空调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28898U true CN220828898U (zh) 2024-04-23

Family

ID=90726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04408.5U Active CN220828898U (zh) 2023-08-24 2023-08-24 新风模块和空调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288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47877B (zh) 吸尘器及其电机模组
CN220828898U (zh) 新风模块和空调设备
CN109708385A (zh) 风道及其冰箱
CN111979705B (zh) 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09800319U (zh) 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CN111677697A (zh) 一种清扫车风机消音装置
CN213480566U (zh) 一种底壳降噪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215256975U (zh) 一种降噪蜗舌、蜗壳、风机及烟机
CN214887929U (zh) 蜗壳、新风动力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CN209959579U (zh) 一种非独立连体式风机消声器
CN211397814U (zh) 一种消音器
CN111096708B (zh) 吸尘器的出风罩组件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0830985U (zh) 用于通风管道的矩形阵列消声器
CN111895474A (zh) 一种降噪的吸油烟机
CN210033847U (zh) 罗茨风机消声器
CN216306257U (zh) 吸油烟机用离心风机及应用其的吸油烟机
CN217696394U (zh) 清洁设备及其动力装置
CN218186630U (zh) 清洁设备及其动力装置
CN212339355U (zh) 一种降噪的吸油烟机
CN219346634U (zh) 送风组件和空调
CN218038567U (zh) 消音器组件和冰箱
CN217464684U (zh) 一种风管机
CN219572179U (zh) 一种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
CN216714815U (zh) 蜗壳及吸油烟机
CN216693801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