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2179U - 一种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2179U
CN219572179U CN202320154938.3U CN202320154938U CN219572179U CN 219572179 U CN219572179 U CN 219572179U CN 202320154938 U CN202320154938 U CN 202320154938U CN 219572179 U CN219572179 U CN 219572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muffler
fresh air
connecting pipe
en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549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瑾
李政
王珏
谢海圣
卢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coustic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coustic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coustic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coustic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549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2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2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2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它包括连接在新风系统管道中的超构消声组件,超构消声组件包括具有两端开口内腔的外壳、可分离连接在外壳两端开口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外壳的内腔中并列设置有多个在外壳两端之间延伸的消声片,消声片包括背对背设置的超构吸声板,相邻消声片之间以及消声片与外壳侧壁之间形成为通风道,超构吸声板面向通风道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小孔,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外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端盖对应于第一连接管的位置开设有通孔,第二端盖对应于第二连接管的位置也开设有通孔。整体结构简约而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用于新风系统管道内的消声。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人生活和工作在室内环境中的时间已达到全天的80%~90%,因此室内环境质量的优劣与健康均有密切的关系。室内环境品质的影响因素很多,最为密切的有室内空气品质、室内风速以及室内噪声因素。新风系统是一种用室外空气持续置换室内空气的室内外通风的设备系统,其首要目的就是改善室内环境,营造舒适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随着新风系统的普及,关注新风系统运行时的噪声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的新风系统噪音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新风主机在运转及机身振动发出的噪音,另一种是送风口气流和管道摩擦发出的噪声。对于主机本身的噪音来说,一般家用新风主机都属于静音型风机,管道内噪声一般选用内含吸音材料的消音管,降低设备主管道噪音,以保证降噪。但对新风系统管道进出口的噪声处理比较少,鉴于此,开发一种新风系统管道专用超构消声器,有效解决新风送风口存在噪声的问题,减少新风系统向环境辐射的噪声量,改善室内环境的品质。
中国专利文献“CN112628517A”公开了“管道消声器、装置及制备方法”,中国专利文献“CN115116419A”公开了一种“一种基于多孔材料的声学超结构消声器及其使用方法”,均可用于管道的消声,但是其应用于新风系统管道,则需要对结构进行改变。而中国专利文献“CN218065337U”、“CN206817691U”、“CN111503874A”、“CN107120822A”虽公开了用于新风系统的消声器,但是其结构和消声效率仍有进步的空间,管道内的中低频噪音不易去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解决了提供一种超构消声器以主要降低管道内中低频噪声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它包括连接在新风系统管道中的超构消声组件,所述超构消声组件包括具有两端开口内腔的外壳、可分离连接在所述外壳两端开口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外壳的内腔中并列设置有多个在所述外壳两端之间延伸的消声片,所述消声片包括背对背设置的超构吸声板,相邻所述消声片之间以及所述消声片与外壳侧壁之间形成为通风道,所述超构吸声板面向所述通风道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小孔,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外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端盖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端盖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位置也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面对所述外壳内腔的一侧设置有横向延展的扩张腔以使所述第一端盖或所述第二端盖内的气流连通至多个所述通风道。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形状设置为可相互插接的结构,从而使得多个所述超构消声组件可以相串联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减薄管壁的第一缺槽,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减薄管壁的第二缺槽,所述第一连接管能够插接进所述第二连接管内,且第一连接管的内腔直径和第二连接管的内腔直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均包括端板和自所述端板周缘向一侧延伸的围板,所述围板围合的空间形成为所述扩张腔。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两端向外延伸一段距离形成外壳连接部,所述外壳连接部延伸为一圈且与所述围板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连接部外周面设置有自外端向内延伸的第三缺槽,所述第三缺槽供所述围板套设,所述围板内周面设置有自端部向内延伸的第四缺槽,所述第四缺槽供所述外壳连接部插接。
又进一步地,所述围板和所述外壳连接部之间还通过胶水进行粘结。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内壁也设置有超构吸声板,所述超构吸声板面对所述外壳内腔的表面也设置有小孔。
优选地,它还包括设置在新风系统管道内的吸声层。
进一步地,所述吸声层的材料配置为主要吸收高频噪声,所述超构吸声板中的所述小孔形状和位置配置为主要吸收中低频噪声。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由于在外壳内腔中设置了消声片,消声片包括背对背设置的超构吸声板,吸声板上的小孔能够产生共振而吸声,这种超构结构对于中低频噪音能够定制如改变小孔的深度、直径、分布等,从而有效去除管道内的中低频噪音;且由于外壳的两端可分离地设置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因此可以通过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拆除来清理外壳的内腔,且由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因此可以将超构消声器连接于新风系统的管道内从而对管道进行消声;由于由外壳内的消声片延伸于外壳的两端,即消声片的延伸方向与外壳内通风道中的气流方向一致,因此不会显著影响气流,又由于消声片的并列设置,从而使得消声片与气流充分接触,较大程度地吸收气流中的噪声,因此整体结构简约而高效。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超构消声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超构消声组件拆除两端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第一端盖及第一连接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另一视向图;
图7是图6中的B处放大图;
图8是图2中第二端盖及第二连接管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超构消声组件;11、外壳;111、外壳连接部;1111、第三缺槽;12、第一端盖;13、第二端盖;14、消声片;141、超构吸声板;1411、小孔;15、通风道;16、第一连接管;161、第一缺槽;17、第二连接管;171、第二缺槽;18、扩张腔;19、端板;20、围板;201、第四缺槽;
3、吸声层;
4、新风系统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包括超构消声组件1和设置在新风系统管道4内的吸声层3。其中,吸声层3主要用于消除气流中的高频噪声,超构消声组件1主要用于消除气流中的低频噪声。
如图2所示的超构消声组件1,包括外壳11、设置在外壳11内的消声片14(参见图3)、设置在外壳11两端的第一端盖12和第二端盖13、连接在第一端盖12上的第一连接管16以及连接在第二端盖13上的第二连接管17。
如图3,外壳11具有内腔,内腔两端开口,内腔中设置有并列的四组消声片14。消声片14在外壳11两端之间延伸。每组消声片14包括背对背设置的超构吸声板141。内腔的四壁上也设置有超构吸声板141。相邻消声片14之间以及消声片14与外壳11侧壁之间形成有通风道15。超构吸声板141面向通风道15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小孔1411。小孔1411的形状和位置可以配置,以使得超构吸声板141主要吸收中低频噪声。
虽然本例中,在外壳11内腔的四壁也设置有超构吸声板141,但这是一种优选的结构,也可以不在外壳11内壁设置超构吸声板141。
由于消声片14是顺着通风道15内的气流延伸的,因此不会显著阻挡气流。且由于消声片14设置有多组,使得气流充分与消声片14接触,从而较大程度地消除噪声。
如图5和图6所示的第一端盖12,包括端板19和自端板19周缘向一侧延伸的围板20。围板20围合的空间形成为扩张腔18。端板19上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6,端板19上对应于第一连接管16的位置开设有通孔,以将第一连接管16连通至扩张腔18。
如图2,第一端盖12与外壳11的一端开口相对接。具体是图6中的围板20与外壳11端部对接。如图4,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外壳11的端部向外延伸一段距离形成外壳连接部111。外壳连接部111外周面设置有第三缺槽1111,第三缺槽1111自外壳连接部111的外端向内延伸一段距离。如图7,图7为图6中B处放大图,围板20内周面设置有自端部向内延伸的第四缺槽201,第四缺槽201供图4的外壳连接部111插接。由于第三缺槽1111(见图4)和第四缺槽201(见图7)的设置,使得插接后围板20与外壳11外表面基本相持平,且围板20内表面与外壳11内表面相持平,从而使得装置更紧凑、美观。
当围板20与外壳连接部111之间相插接后,可以通过胶水粘结两者的连接处,使得不易分离。也可以通过卡扣、卡槽等方式使得两者不易分离。
当第一端盖12与外壳11连接在一起后,第一端盖12内的扩张腔18(参见图6)与多个通风道15(参见图3)连通,扩张腔18是横向延展在外壳11端部的从而同时连通多个通风道15。第一连接管16能够与多个通风道15同时连通。
如图8,第二端盖13与第一端盖12的结构基本相同,也包括端板19和自端板19周缘向一侧延伸的围板20。围板20内也围合有扩张腔。第二端盖13与外壳11的另一端开口相连接。
第二端盖13上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7。第二连接管17内周面设置有自端部向内延伸的第二缺槽171,第二缺槽171减薄了第二连接管17的管壁。如图5,第一端盖12上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6,第一连接管16的外周面设置有自端部向内延伸的第一缺槽161,第一缺槽161减薄了第一连接管16的管壁。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7可以相互插接在一起,具体是第一连接管16插接进第二连接管17内,且由于第一缺槽161和第二缺槽171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管16与第二连接管17插接在一起时,第一连接管16与第二连接管17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相持平。
由于第一连接管16与第二连接管17能够插接在一起,从而使得超构消声组件1能够串联。如图1所示,相邻两个超构消声组件1通过第一连接管16与第二连接管17串联在一起。
本例中,超构消声组件1可以通过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制作,图3、图5、图8的整体结构可以通过增材制造技术制成,材料为树脂。这时,图3中,虽然在部位上不同的命名作为区分,如外壳11、消声片14,但是它们由增材制造技术制作后为一体的结构。
以上便是优选实施例的主要结构介绍。
如图1,吸声层3的材料(如吸声棉等)配置为主要吸收高频噪声,而超构吸声板141通过小孔1411的形状和分布配置,可以主要吸收中低频噪声,从而有效降低了新风系统在运行时产生的各种频率的噪声,达到有效的消声目的。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它包括:连接在新风系统管道中的超构消声组件(1),所述超构消声组件(1)包括具有两端开口内腔的外壳(11)、可分离连接在所述外壳(11)两端开口的第一端盖(12)和第二端盖(13),所述外壳(11)的内腔中并列设置有多个在所述外壳(11)两端之间延伸的消声片(14),所述消声片(14)包括背对背设置的超构吸声板(141),相邻所述消声片(14)之间以及所述消声片(14)与外壳(11)侧壁之间形成为通风道(15),所述超构吸声板(141)面向所述通风道(15)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小孔(1411),所述第一端盖(12)和所述第二端盖(13)外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管(16)和第二连接管(17),所述第一端盖(12)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6)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端盖(13)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管(17)的位置也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端盖(12)和所述第二端盖(13)面对所述外壳(11)内腔的一侧设置有横向延展的扩张腔(18)以使所述第一端盖(12)或所述第二端盖(13)内的气流连通至多个所述通风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6)和所述第二连接管(17)的形状设置为可相互插接的结构,从而使得多个所述超构消声组件(1)可以相串联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6)的外表面设置有减薄管壁的第一缺槽(161),所述第二连接管(17)的内表面设置有减薄管壁的第二缺槽(171),所述第一连接管(16)能够插接进所述第二连接管(17)内,且第一连接管(16)的内腔直径和第二连接管(17)的内腔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12)和所述第二端盖(13)均包括端板(19)和自所述端板(19)周缘向一侧延伸的围板(20),所述围板(20)围合的空间形成为所述扩张腔(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两端向外延伸一段距离形成外壳连接部(111),所述外壳连接部(111)延伸为一圈且与所述围板(20)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连接部(111)外周面设置有自外端向内延伸的第三缺槽(1111),所述第三缺槽(1111)供所述围板(20)套设,所述围板(20)内周面设置有自端部向内延伸的第四缺槽(201),所述第四缺槽(201)供所述外壳连接部(111)插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20)和所述外壳连接部(111)之间还通过胶水进行粘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的内壁也设置有超构吸声板(141),所述超构吸声板(141)面对所述外壳(11)内腔的表面也设置有小孔(14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新风系统管道内的吸声层(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层(3)的材料配置为主要吸收高频噪声,所述超构吸声板(141)中的所述小孔(1411)形状和位置配置为主要吸收中低频噪声。
CN202320154938.3U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 Active CN219572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4938.3U CN219572179U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54938.3U CN219572179U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2179U true CN219572179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49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54938.3U Active CN219572179U (zh) 2023-02-08 2023-02-08 一种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2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85495B (zh) 一种隔振吸音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EP3421891B1 (en) Cooker hood
CN203655385U (zh) 发动机排气系用消音器
CN219572179U (zh) 一种新风系统管道用消声器
CN115247662A (zh) 降噪装置及呼吸机
CN215256975U (zh) 一种降噪蜗舌、蜗壳、风机及烟机
CN210830985U (zh) 用于通风管道的矩形阵列消声器
CN209959579U (zh) 一种非独立连体式风机消声器
CN110821545A (zh) 一种隧道用自消声型轴流风机通风系统
CN219061811U (zh) 一种排气消声器
CN211342993U (zh) 一种隧道用自消声型轴流风机通风系统
CN108286533B (zh) 一种轴流风机进风口消声器
CN211144926U (zh) 一种隧道通风系统用消声型扩压器
KR100698852B1 (ko) 친환경 저소음 환기장치
CN213983995U (zh) 一种建筑工程暖通气流消声器
CN217306100U (zh) 一种模块化阵列式消音器
CN217327462U (zh) 一种车辆的后消声器与消声系统
CN214424775U (zh) 一种用于高压离心风机的降噪进风装置
CN220287701U (zh) 一种射流风口组件和立式射流机组
CN220749429U (zh) 一种暖通风管用的降噪设备
CN111096708A (zh) 吸尘器的出风罩组件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5486711U (zh) 一种单双吸可调式离心风机
CN219738529U (zh) 一种消音器
CN212563849U (zh) 径向环形多通道进出风消声装置
CN219262493U (zh) 消音器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