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8567U - 消音器组件和冰箱 - Google Patents

消音器组件和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38567U
CN218038567U CN202221804079.XU CN202221804079U CN218038567U CN 218038567 U CN218038567 U CN 218038567U CN 202221804079 U CN202221804079 U CN 202221804079U CN 218038567 U CN218038567 U CN 218038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nant cavity
cavity
opening
noise
wave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040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千一
江俊
陈鑫
曹继来
赵圣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040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38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38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38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音器组件和冰箱,所述消音器组件包括:波导管,所述波导管具有导风腔;消音罩,所述消音罩安装于所述波导管,且所述消音罩内形成有间隔开的第一共振腔和第二共振腔,所述第一共振腔和所述第二共振腔沿所述导风腔的噪音传播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共振腔内沿声传播方向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共振腔内沿声传播方向的横截面积。本实用新型的消音器组件,通过设置导风腔,使得导风腔可以对压机舱内的噪音进行导向,且通过将第一共振腔和第二共振腔分别与导风腔连通,使得第一共振腔、第二共振腔和波导管可以共同配合,以对噪音进行高效降噪,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消音器组件和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消音器组件和具有该消音组件的冰箱。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冰箱的压机舱通常在通风管道的壁面贴有吸音棉等多孔材料,通过多孔材料对噪音进行吸收以实现降噪。但是为了保证通风面积,吸音棉的厚度较薄,降噪能力有限,且多孔材料难以对冰箱后盖板上的通风孔进行降噪,通风系统整体的降噪效果差,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消音器组件,通过设置导风腔,使得导风腔可以对压机舱内的噪音进行导向,且通过将第一共振腔和第二共振腔分别与导风腔连通,使得第一共振腔、第二共振腔和波导管可以共同配合,以对噪音进行高效降噪,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包括:波导管,所述波导管具有导风腔;消音罩,所述消音罩安装于所述波导管,且所述消音罩内形成有间隔开的第一共振腔和第二共振腔,所述第一共振腔和所述第二共振腔沿所述导风腔的噪音传播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共振腔内沿声传播方向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共振腔内沿声传播方向的横截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通过设置波导管具有导风腔,使得压机舱内的噪音可以通过导风腔向外传播,以对噪音的声学边界进行固定,且通过将第一共振腔和第二共振腔分别与导风腔连通,并使第一共振腔沿声传播方向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共振腔内沿声传播方向的横截面积,使得第一共振腔、第二共振腔和波导管可以共同配合,以对噪音进行高效降噪,提高了消音器组件的降噪效果,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波导管的侧壁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共振腔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共振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第一开口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横截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第一共振腔包括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子腔与所述第二子腔平行分布,所述第一子腔连通于所述第二子腔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且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子腔的长度方向垂直;和/或,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共振腔的长度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第一开口为间隔开的多个,所述第一共振腔为多个且分别连通于多个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为间隔开的多个,所述第二共振腔为多个且分别连通于多个所述第二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噪音传播方向的间距为L,满足:50mm≤L≤30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消音罩构造为环形罩且环绕于所述波导管的外周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所述波导管构造为具有矩形横截面,所述消音罩在所述波导管的至少一个侧面设有一组所述第一共振腔和所述第二共振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冰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包括:压机舱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消音器组件,所述压机舱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设有所述消音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通过在出风口和进风口内安装有消音器组件,且使得导风腔与外界进行连通,使得风机产生的气流可以沿导风腔进行流动,以实现风机的稳定工作,且压机舱内的噪音可以通过导风腔向外传播,使得消音器组件可以对噪音进行降噪,以减少冰箱的噪音,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冰箱,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导风腔内的气流流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消音器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罩体的安装轴测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罩体的安装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罩体的安装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消音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消音器组件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
消音器组件100,
波导管1,导风腔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
消音罩2,罩体21,罩盖22,隔板23,第一共振腔24,第一子腔241,第二子腔242,第二共振腔25,第三子腔251,第四子腔252,
冰箱200,压机舱201,风机2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100。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100,包括:波导管1和消音罩2。其中,波导管1具有导风腔11;消音罩2安装于波导管1,且消音罩2内形成有间隔开的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沿导风腔11的噪音传播方向依次分布,第一共振腔24内沿声传播方向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共振腔25内沿声传播方向的横截面积。
由此,通过设置导风腔11,使得导风腔11可以对压机舱201内的噪音进行导向,且通过将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分别与导风腔11连通,使得第一共振腔24、第二共振腔25和波导管1可以共同配合,以对噪音进行高效降噪,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例如,参照图1,冰箱200设有压机舱201,压机舱201的内腔设有风机202,且在压机舱201的侧壁处安装有消音器组件100。参照图2,消音器组件100设有波导管1,波导管1形成有导风腔11,导风腔11的一端用于和压机舱201的内腔连通,且另一端用于和外界连通。这样,当风机202工作时,风机202产生的气流可以沿导风腔11进行流动,且压机舱201内的噪音可以沿消音器组件100的导风腔11向外传播,以使噪音的声学边界固定,以便于进行降噪。
参照图2、图3和图7,可以在波导管1的外侧安装有消音罩2,消音罩2包括罩体21和罩盖22,罩体21和罩盖22之间形成有共振腔,共振腔内设有隔板23,隔板23用于将共振腔分隔出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沿导风腔 11的噪音传播方向依次布置,即第一共振腔24设于消音罩2朝向压机舱201的一侧,且第二共振腔25设于消音罩2背离压机舱201的一侧,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间隔开设置,且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分别与导风腔11进行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的宽度尺寸可以根据对应噪音频次的四分之一波长进行设置。当噪音进入第一共振腔24或第二共振腔25后,第一共振腔24或第二共振腔25的腔壁可以对噪音进行反射,反射后的噪音与未反射的噪音之间具有二分之一波长的行程差,噪音的振幅增大,噪音可以和第一共振腔24或第二共振腔25的腔壁发生摩擦以将动能转化为热能,以实现噪音的转化吸收。同时,根据实验数据和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可知,若第一共振腔24或第二共振腔25的宽度尺寸较大,则其吸声系数较低,反射系数较高,若第一共振腔24或第二共振腔25的宽度尺寸较小,则其吸声系数较高,反射系数较低,本申请对此不再赘述。
其中,参照图7,可以设置第一共振腔24内沿声传播方向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共振腔 25内沿声传播方向的横截面积,使得第一共振腔24的吸声系数较高,反射系数较低,且使得第二共振腔25的吸声系数较低,反射系数较高。这样,当压机舱201内的噪音沿导风腔11向外传播时,噪音可以流入第一共振腔24内且在第一共振腔24内进行降噪,降噪后的噪音沿导风腔11继续流动以流入第二共振腔25内,第二共振腔25对噪音进行反射,使得噪音可以沿导风腔11向压机舱201流动以再次流入第一共振腔24内,第一共振腔24再次对噪音进行降噪。由此,通过波导管1、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的互相配合,实现了高效降噪。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100,通过设置波导管1具有导风腔11,使得压机舱201内的噪音可以通过导风腔11向外传播,以对噪音的声学边界进行固定,且通过将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分别与导风腔11连通,并使第一共振腔24沿声传播方向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共振腔25内沿声传播方向的横截面积,使得第一共振腔24、第二共振腔25和波导管1可以共同配合,以对噪音进行高效降噪,提高了消音器组件100的降噪效果,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波导管1的侧壁设有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第一开口12与第一共振腔24连通,第二开口13与第二共振腔25连通。例如,参照图7,可以在波导管1的侧壁处间隔设有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第一开口12正对第一共振腔 24设置,且用于将第一共振腔24与导风腔11连通,第二开口13正对第二共振腔25设置,且用于将第二共振腔25与导风腔11连通。这样,当风机202产生的气流和噪音沿导风腔 11运动时,噪音可以从第一开口12流入第一共振腔24内以进行降噪,且可以从第二开口 13流入第二共振腔25内以实现反射。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波导管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使得压机舱 201内的噪音可以对应流入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且可以避免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对气流产生干扰,利于提高气流流动的稳定性,降低了气流在导风腔11流动时产生的噪音,提高了降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开口13的横截面积。例如,参照图7,可以设置第一开口12的横截面积与第一共振腔24沿声传播方向的横截面积相等,且设置第二开口13的横截面积与第二共振腔25沿声传播方向的横截面积相等,以使第一开口12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二开口13的横截面积。由此,使得对应频次的噪音可以更好地进入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内,利于提高消音器组件100的降噪效果,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7,可以设置第一共振腔24位于波导管1 朝向压机舱201的一侧,波导管1上对应第一共振腔24靠近压机舱201的一端设有第一开口12,且可以设置第二共振腔25位于波导管1背离压机舱201的一侧,波导管1上对应第二共振腔25背离压机舱201的一端设有第二开口13。这样,当压机舱201内的噪音流入导风腔11后,噪音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开口12流入第一共振腔24内并进行降噪,降噪后的噪音从第一开口12流出第一共振腔24,并沿导风腔11流动至波导管1背离压机舱201 的一端,噪音从第二开口13流入第二共振腔25内并进行反射,反射后的噪音流出第二开口13且沿导风腔11反向运动至波导管1朝向压机舱201的一端,并从第一开口12再次流入第一共振腔24内,流入第一共振腔24的噪音可以再次进行降噪。由此,实现了高效降噪。
通过上述设置,增大了噪音在波导管1内的行程,利于减小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 之间的相互干扰,利于提高消音器组件100的降噪效果,减小了压机舱201的噪声,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共振腔24包括第一子腔241和第二子腔242,第一子腔241与第二子腔242平行分布,第一子腔241连通于第二子腔242与第一开口12之间,且第一开口12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子腔241的长度方向垂直;和/或,第二开口13的开口方向与第二共振腔25的长度方向垂直。
例如,参照图4-图5,可以设置第一共振腔24的长度方向与噪音传播方向垂直;或者,设置第一共振腔24的长度方向与噪音传播方向平行。其中,参照图7,可以设置第一共振腔24具有第一子腔241和第二子腔242,第一子腔241沿左右方向延伸且贴合在波导管1 的外侧壁,波导管1对应第一子腔241的右端设有第一开口12,第一开口12沿上下方向开口,第一开口12的开口方向以与第一子腔241长度方向垂直,第一子腔241的右端和第一开口12连通。第一子腔241的上侧设有第二子腔242,第二子腔242沿左右方向延伸以与第一子腔241保持平行,第一子腔241的左端用于和第二子腔242的左端连通,使得第一子腔241和第二子腔242均可与导风腔11进行连通,以使第一子腔241和第二子腔242 均可用于降噪。
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子腔241和第二子腔242沿上下方向依次布置,减小了第一共振腔24沿左右方向的长度,且使得第一共振腔24沿上下方向的宽度与第二共振腔25沿上下方向的宽度接近,以利于对消音罩2内的空间进行合理利用,且通过设置第一开口12垂直于第一子腔241的长度方向,使得波导管1易于加工,提高了消音器组件100设计的合理性。
例如,参照图4-图5,可以设置第一共振腔24具有第一子腔241和第二子腔242,第一子腔241贴合在波导管1的外侧壁,第二子腔242可以贴合在波导管1的外侧壁且平行设于第一子腔241的外侧。
例如,参照图7,可以设置第二共振腔25的长度方向与噪音传播方向保持平行,第二共振腔25贴合波导管1的外侧壁,波导管1对应第二共振腔25设有第二开口13,第二开口13的开口方向与第二共振腔25的长度方向垂直。由此,使得导风腔11内的噪音可以有效传播至第二共振腔25内,利于实现噪音的高效反射,且使得第二开口13易于加工,利于降低波导管1的加工难度。
例如,参照图4-图5,可以设置第二共振腔25具有第三子腔251和第四子腔252,第三子腔251贴合在波导管1的外侧壁且用于与第二开口13连通,第四子腔252平行设于第三子腔251的一侧,第四子腔252与第三子腔251进行连通。由此,可以减小第二共振腔 25的长度,实现第二共振腔25的灵活布局。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可以进行灵活布置,以用于对多个不同的频次进行有效降噪,提高了消音器组件100的降噪区间,有效降低了压机舱201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为间隔开的多个,第一共振腔24为多个且分别连通于多个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为间隔开的多个,第二共振腔25为多个且分别连通于多个第二开口13。
例如,参照图7,可以将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共振腔 24和多个第二共振腔25一一对应设置,以用于对多个不同频次的噪音进行高效降噪。同时,可以在波导管1上设有多个第一开口12,多个第一开口12用于分别与多个第一共振腔24进行连通,使得不同频次的噪音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2流入对应的第一共振腔24内,且可以在波导管1上设有多个第二开口13,多个第二开口13用于分别与多个第二共振腔 25进行连通,使得不同频次的噪音可以通过第二开口13流入对应的第二共振腔25内。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开口12和多个第二开口13,使得多个不同频次的噪音可以分别流入对应的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内,利于提高降噪效果,且减小了单个第一开口12和单个第二开口13的尺寸,利于提高波导管1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消音器组件100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与第二开口13在噪音传播方向的间距为L,满足:50mm≤L≤300mm。例如,可以将第一开口12与第二开口13在噪音传播方向的间距L设置为60mm,或者可以将第一开口12与第二开口13在噪音传播方向的间距L设置为175mm,或者可以将第一开口12与第二开口13在噪音传播方向的间距L设置为290mm,又或者可以将第一开口12与第二开口13在噪音传播方向的间距L设置为任意满足条件的数值,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之间具有足够的间距,利于减小第一开口12和第二开口13之间的相互干扰,且使得噪音可以在导风腔11内具有较大的行程,利于提高消音器组件100的降噪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消音罩2构造为环形罩且环绕于波导管1的外周壁。例如,参照图2-图3,可以将消音罩2构造为环形结构,消音罩2套设在波导管1的外侧,消音罩2的内侧壁环绕支撑在波导管1的外周壁处。由此,实现了消音罩2和波导管1的可靠安装,提高了消音器组件100整体的稳定性,保证了消音器组件100的降噪效果,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波导管1构造为具有矩形横截面,消音罩2在波导管1 的至少一个侧面设有一组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例如,参照图2-图5,可以将波导管1构造为矩形管状,消音罩2对应构造为矩形管状,消音罩2适于套设在波导管1的外侧,且消音罩2的多个侧壁用于分别和波导管1的多个侧壁一一对应,且消音罩2的不同侧壁处均设有至少一组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其中,位于同一侧壁的不同组的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可以用于对不同频次的噪音进行降噪;或者,可以设置位于不同侧壁的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可以用于对不同频次的噪音进行降噪;或者,可以设置位于不同侧壁的第一共振腔24和第二共振腔25可以用于对相同频次的噪音进行降噪,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消音罩2可以对波导管1内的噪音进行有效降噪,减小了噪音泄漏的可能性,提高了消音器组件100的降噪效果,利于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冰箱2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200,包括:压机舱201和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消音器组件100,压机舱201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设有消音器组件100。
由此,通过在出风口和进风口处安装有消音器组件100,使得风机202产生的气流可以沿导风腔11流动,以实现风机202的稳定工作,且压机舱201内的噪音可以沿导风腔11定向传播并进行降噪,利于降低冰箱200的整体噪音,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例如,参照图1,冰箱200设有压机舱201,压机舱201的内腔设有风机202,风机202设有出风端和进风端,压机舱201对应风机202的出风端设有出风口,且对应风机202的进风端设有进风口。其中,可以在进风口内安装有消音器组件100,或者,可以在出风口处安装有消音器组件100,又或者,可以在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均安装有消音器组件100。这样,安装于进风口的消音器组件100的导风腔11可以将风机202的进风端与外界连通,安装于出风口的消音器组件100的导风腔11可以将风机202的出风端与外界连通。
也就是说,当风机202开始运转时,外界的气流可以通过导风腔11流入压机舱201的内腔并流向风机202的进风端,在经过风机202的驱动后,气流可以从位于出风口的消音器组件100的导风腔11流出压机舱201的内腔以流向外界。且压机舱201内的噪音可以通过消音器组件100的导风腔11向外界进行传播,使得第一共振腔24、第二共振腔25和波导管11可以共同配合,以对噪音进行高效降噪,以降低风机202运行时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200,通过在出风口和进风口内安装有消音器组件100,且使得导风腔11与外界进行连通,使得风机202产生的气流可以沿导风腔11进行流动,以实现风机202的稳定工作,且压机舱201内的噪音可以通过导风腔11向外传播,使得消音器组件100可以对噪音进行降噪,以减少冰箱200的噪音,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出风口和导风腔11内的气流流向相同。例如,参照图1,可以在压机舱201的右侧壁处设有进风口,且在压机舱201的左侧壁处设有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安装有消音器组件100,消音器组件100的导风腔11沿左右方向延伸。这样,当风机202运转时,外界的气流可以通过设于进风口处的波导管1的导风腔向左流入压机舱201的内腔,在流经风机202后,气流可以向左流动至出风口处,以从设于出风口处的波导管1的导风腔11内流出。由此,使得气流方向与风机202的气流方向保持一致,有利于减阻降噪。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波导管,所述波导管具有导风腔;
消音罩,所述消音罩安装于所述波导管,且所述消音罩内形成有间隔开的第一共振腔和第二共振腔,所述第一共振腔和所述第二共振腔沿所述导风腔的噪音传播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共振腔内沿声传播方向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共振腔内沿声传播方向的横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管的侧壁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共振腔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共振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横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振腔包括第一子腔和第二子腔,所述第一子腔与所述第二子腔平行分布,所述第一子腔连通于所述第二子腔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且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子腔的长度方向垂直;
和/或,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二共振腔的长度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为间隔开的多个,所述第一共振腔为多个且分别连通于多个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为间隔开的多个,所述第二共振腔为多个且分别连通于多个所述第二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噪音传播方向的间距为L,满足:50mm≤L≤3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罩构造为环形罩且环绕于所述波导管的外周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管构造为具有矩形横截面,所述消音罩在所述波导管的至少一个侧面设有一组所述第一共振腔和所述第二共振腔。
9.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机舱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消音器组件,所述压机舱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设有所述消音器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导风腔内的气流流向相同。
CN202221804079.XU 2022-07-12 2022-07-12 消音器组件和冰箱 Active CN218038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04079.XU CN218038567U (zh) 2022-07-12 2022-07-12 消音器组件和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04079.XU CN218038567U (zh) 2022-07-12 2022-07-12 消音器组件和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38567U true CN218038567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81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04079.XU Active CN218038567U (zh) 2022-07-12 2022-07-12 消音器组件和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385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4620B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218038567U (zh) 消音器组件和冰箱
JP5309516B2 (ja) 遠心送風機
CN110822506B (zh) 用于吸油烟机的蜗壳、风机和吸油烟机
CN110822507B (zh) 用于吸油烟机的蜗壳、风机和吸油烟机
CN213480566U (zh) 一种底壳降噪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114076335B (zh) 吸油烟设备
CN213064087U (zh) 消音器及使用该消音器的空气冷却器
CN110822505B (zh) 吸油烟机
CN210830985U (zh) 用于通风管道的矩形阵列消声器
CN110822504B (zh) 吸油烟机
CN219778516U (zh) 降噪结构和新能源设备
CN219529144U (zh) 一种冷热分舱式静音车载发电机组
CN111852907A (zh) 鼓风机和鼓风机用箱体
CN214944514U (zh) 消音器
CN109340193B (zh) 导流风道、气流驱动件以及油烟机
CN211981634U (zh) 排风扇电机降噪结构
CN211556046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其中冷器
CN218033949U (zh) 冰箱压机舱和冰箱
CN218991982U (zh) 一种新型高压鼓风机
CN219366420U (zh) 一种磁悬浮鼓风机的降噪结构
CN213540532U (zh) 一种消声器
CN111096708A (zh) 吸尘器的出风罩组件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4944515U (zh) 一种消音器
CN114109561B (zh) 一种消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