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9704A - 噪声消减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噪声消减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9704A
CN111979704A CN201910441678.6A CN201910441678A CN111979704A CN 111979704 A CN111979704 A CN 111979704A CN 201910441678 A CN201910441678 A CN 201910441678A CN 111979704 A CN111979704 A CN 111979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ise
noise reduction
cavity
partition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16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胜利
宋三力
吴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ttle Sw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416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797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79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97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58/00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D06F58/20General details of domestic laundry dryer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2Selection of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生活电器技术领域,提供了噪声消减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上述噪声消减装置包括本体,本体的两端设置有不直接连通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吸音件,套设在本体的外部;其中,本体和吸音件之间形成环向流道,环向流道分别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上述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上述的噪声消减装置、风机和风机隔声组件。噪声消减装置采用在本体两端设置有不直接连通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并通过设置环向流道来连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这样,提高了噪声与吸音件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有利于吸音件更好地发挥吸音降噪的作用,使衣物处理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噪声消减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活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噪声消减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如滚筒洗衣机,内设有风机,在洗涤衣物时,通过风机产生的压力带动水流翻滚,从而起到洗涤衣物的作用;或者如烘干机,通过风机来吹气将衣物烘干。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噪音问题,影响实际使用的舒适性。因而,需要对风机进行降噪处理。
现有的降噪装置,多是在进风通道或排气通道的管壁设置吸音棉来降噪。此种方式,噪声与吸音棉接触时间短,降噪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噪声消减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以解决风机在运转时所产生的噪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噪声消减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两端设置有不直接连通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分隔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吸音件,套设在所述本体的外部;其中,所述分隔件为穿孔板,所述分隔件和所述吸音件之间形成流道,所述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流道包括沿所述本体的外表面延伸的环向流道。
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筒体,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内部形成连通所述筒体的两端的通道;挡板,设置在所述通道中,将所述通道隔断成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其中,所述分隔件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并向外延伸,以形成所述环向流道,所述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环向流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分隔件包括沿所述筒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隔件和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与所述筒体的靠近所述第一分隔件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环向流道,所述第二分隔件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第二环向流道,所述第一分隔件与所述第二分隔件之间形成连通第一环向流道和第二环向流道的连通流道。
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支撑杆;第一连接头,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内部形成所述第一空腔;第二连接头,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内部形成所述第二空腔;输气管,包括管壁,所述管壁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朝向于所述吸音件,以形成所述环向流道;其中,所述分隔件为所述管壁,所述输气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头上并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头上并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
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降噪单体和第二降噪单体,所述第一内腔形成在所述第一降噪单体上,所述第二内腔形成在所述第二降噪单体上,所述第一降噪单体和/或所述第二降噪单体上设置有所述分隔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降噪单体包括:第一降噪筒,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内部形成连通所述第一降噪筒的两端的第一通道;第一隔断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中,用于将所述第一通道隔断形成所述第一内腔;其中,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并向外延伸,以与所述第一降噪筒的一端形成第一环向流道,所述第一降噪筒上开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一环向流道连通的第一连通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降噪单体包括:第二降噪筒,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内部形成连通所述第二降噪筒的两端的第二通道;第二隔断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中,用于将所述第二通道隔断形成所述第二内腔;其中,所述分隔件还包括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连接于所述第二降噪筒的外表面并向外延伸,以与所述第二降噪筒的一端形成第三环向流道,所述第二降噪筒上开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三环向流道连通的第二连通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隔板和所述第二分隔板之间形成第二环向流道,所述第一环向流道和所述第二环向流道之间通过第一连通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环向流道和所述第三环向流道之间通过第二连通流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降噪单体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分隔板和/或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所述第二降噪单体相连以实现拼接;其中,所述第一分隔板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二降噪单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降噪单体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分隔板和/或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以实现所述拼接;其中,所述第二分隔板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连通流道形成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连通流道与所述第二环向流道连通的第一连通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连通流道形成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连通流道与所述第三环向流道连通的第二连通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降噪单体还包括:第一顶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降噪筒的一端以相对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其中,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分隔板形成所述第一环向流道。
优选地,所述第二降噪单体还包括:第二顶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降噪筒的一端以相对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其中,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二分隔板形成所述第三环向流道。
优选地,所述噪声消减装置还包括:壳体,用于套设在所述吸音件的外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吸音件装入的安装口;盖板,用于与所述壳体固定以盖合所述安装口。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上述的噪声消减装置;
风机;风机隔声组件,套设在所述风机外部以降低所述风机产生的噪声,所述消声器设置在所述风机隔声组件的气流入口处。
优选地,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为衣物清洗装置或衣物洗干一体装置,所述风机用于向洗涤水吹气洗涤衣物。
优选地,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为衣物烘干装置或衣物洗干一体装置,所述风机用于吹气烘干衣物。
本发明所提供的噪声消减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通过采用在本体两端设置有不直接连通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并在本体的外部设置有分隔件并套设有吸音件,分隔件与吸音件之间形成流道,而且流道分别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这样,在降噪过程中,传入到第一空腔或第二空腔内的噪声,不会直接由第二空腔或第一空腔穿出,而是沿着环向流道的路径传播,噪声在环向流道中传播,增大了与吸音件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有利于吸音件更好地发挥吸音降噪的作用。同时结合将分隔件设置为穿孔板,提高了能够消除的噪声的频率范围,使衣物处理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噪声消减装置与风机隔声组件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噪声消减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噪声消减装置在另一方位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噪声消减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本体在另一方位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噪声在第一种噪声消减装置内的主传播路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噪声消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噪声消减装置与风机隔声组件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噪声消减装置与风机隔声组件装配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降噪单体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降噪单体的主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噪声消减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1b、1c)、本体;12、第一空腔;13、第二空腔、14、吸音件; 15a(15b、15c)、环向流道;151a(151c)、第一环向流道;152a(152c)、第二环向流道;17、壳体;171、进气孔;18、盖板;181、出气孔;19a(143b、9c)、通孔;2、风机;21、气流入口;3、风机隔声组件;
11a、筒体;12a、挡板;13a、分隔件;131a、第一分隔件;132a、第二分隔件;17a、底板;18a、顶板;110a、隔片;111a、侧壁;113a、第一开口;114a、第二开口;110a、隔片;161a、连通流道;
11b、支撑杆;12b、第一连接头;13b、第二连接头;14b、输气管;141b、管壁;142b、通槽;
11c、第一降噪单体;12c、第二降噪单体;153c、第三环向流道;161c、第一连通流道;162c、第二连通流道;16c、第一连通结构;17c、第二连通结构;18c、加强筋;111c、第一降噪筒;112c、第一隔断板; 113c、第一分隔板;114c、第一连接件;116c、第一连接结构;117c、第一连通口;118c、第一顶板;119c、第三连接结构;1141c、第一固定端;1142c、第一连接端;121c、第二降噪筒;122c、第二隔断板;123c、第二分隔板;124c、第二连接件;126c、第二连接结构;127、第二连通口;128c、第二顶板;129c、第四连接结构;1241c、第二固定端;1242c、第二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和各实施例,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实施例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噪声消减装置,主要用于通过风机2产生的压力带动水流翻滚,以起到洗涤衣物作用的衣物处理装置上(如滚筒洗衣机)的降噪,或者是通过风机2产生烘干气体来将衣物烘干的衣物处理装置上 (如烘干机上或洗烘一体机上)。当然,也可用于降低其他由电机所产生的噪声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该噪声消减装置用于衣物处理装置上进行举例说明,并不是对噪声消减装置的使用范围进行限定。具体为,由于风机2在运转时,从风机2的气流入口21处会辐射出较大的噪声,因而,该噪声消减装置用于对风机2的气流入口21进行降噪,以降低从风机2的气流入口21处向外辐射处的噪声。
噪声消减装置包括本体,分隔件和吸音件14。本体1a的两端设置有不直接连通的第一空腔12和第二空腔13。第一空腔12和第二空腔13不直接连通是指两者相互独立,内部空腔没有直接相连通,而第一空腔12和第二空腔13 的内部空腔均与外界连通。在具体应用中,第一空腔12和第二空腔13均可用于噪声的进入和降噪后的输出,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将第一空腔12用于与风机2的气流入口21连通,第二空腔13用于声音降噪后的排出。分隔件设置在本体的外表面,而吸音件14套设在本体的外部。这样,分隔件和吸音件14 之间形成流道,而流道分别与第一空腔12和第二空腔13连通。该流道在吸音件14的内表面与本体1a的外表面延伸,并在分隔件的隔断下,从而使得声波能够沿吸音件14内表面的周向绕行一周或多周。这样设置,将第一空腔12和第二空腔13设置成不直接连通,而是通过流道来将第一空腔12和第二空腔13 连通,从而,使噪声能够主要由第一空腔12进入后,再沿着流道传播,最后由第二空腔13排出,而不是由第一空腔12进入后直接从第二空腔13排出。此种设置下,延长了噪声在降噪过程中与吸音件14接触的时间和面积,有利于降噪效果的提升。
而且,将分隔件设置为穿孔板结构,即,分隔件上具有多个通孔。这样设置,在各通孔的降噪作用,可对中低频(频率在100~1600Hz)的噪声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因而,该分隔件的设置,实现了在降噪的过程中,噪声除了按照流道的路径进行传播降噪外,还会穿过各通孔,在吸音件、分隔件以及本体组合形成的空间内与吸音件不断接触吸收,能够有效降低噪声中的中低频噪音。具体设置中,可根据降噪需求来选择流道的延伸方式,优选地,将该流道设置成包括沿本体1的外表面延伸的环向流道,环向流道可以是由间隔开的、非连续分布的多个子流道组成的整体,也可以是绕本体1a外表面连续分布的,例如可以呈“螺旋状”连续分布,也可以是呈“波纹状”连续分布。需要说明的是,环向流道的含义是指声波在其中传播的路径是在吸音件14内表面的周向方向的绕行一周或多周,既包括流道仅沿圆周的周向延伸而不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情况,也包括流道形状既沿圆周的周向延伸又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情况。这样,噪声在环向流道传播时,便能沿着环向流道的路径进行传播,进而能够增大与吸音件14的接触面积,在吸音件14对噪声的不断吸收作用下而达到降噪的目的,减少了由风机2气流入口21处辐射出的噪声,提高了衣物处理装置在实际使用的安静舒适性。
在具体应用中,该吸音件14可为吸音棉,有效作用频率高,能够吸收频率大于1600Hz的高频噪声。吸音件14按照与本体相匹配的形状设置,内部为中空结构,从而使本体1a能够完全位于吸音件14的内部空间中,在本体的外表面和吸音件14的内表面的组合下,并结合分隔件的分隔作用而形成该环向流道。
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本体1a(参照图2)的第一种实现方式,可将本体1a设置成包括筒体11a和挡板12a。该筒体11a包括侧壁111a,侧壁111a内部形成连通筒体11a的两端的通道,挡板12a设置在通道中,将通道隔断成第一空腔12和第二空腔13,使气流不能在通道内直接通过。分隔件13a设置在侧壁111a的外表面并向外延伸,以形成环向流道15a(参照图3)。再与吸音件 14的内表面组合而使声波的主要传播路径是沿着环向流道15a的延伸方向,从而起到增大噪声与吸音件14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的作用。并且,在侧壁111a 上还开设有与第一空腔12连通的第一开口113a和与第二空腔13连通的第二开口114a,第一开口113a和第二开口114a分别与环向流道15a连通。这样设置,当第一空腔12与风机2的气流入口21相连通时,噪声的传播路径为:首先噪声进入到第一空腔12,然后由第一开口113a进入到环向流道15a中,在环向流道15a中传播到达第二开口114a位置时,再由第二开口114a而进入到第二空腔13,最后排出。噪声在经过此路径的传播后,通过吸音件14的吸收,强度得到降低,达到了良好的降噪效果。
上述中,挡板12a设置在通道中,挡板12a面向筒体11a的长度方向的表面可以为平面或者曲面,在表面为平面的情况下,该平面与筒体11a轴线的夹角可以大于0度小于或等于90度。优选的,挡板12a沿垂直于筒体11a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将通道隔断,即挡板12a的表面包括垂直于筒体11a长度方向的平面,这种设置简单方便。
如图4和图6所示,为延长噪声传播的路径,将分隔件13a设置成包括沿筒体11a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隔件131a和第二分隔件132a,第一分隔件 131a与筒体11a的靠近第一分隔件131a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环向流道151a,第二分隔件132a与筒体11a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第二环向流道152a,第一分隔件 131a与第二分隔件132a之间形成连通流道161a,连通流道161a用于将第一环向流道151a和第二环向流道152a连通。第一开口113a位于第一环向流道151a 中,第二开口114a位于第二环向流道152a中。这样设置,噪声在传入到第一环向流道151a后,再由连通流道161a进入到第二环向流道152a中。如此,能够进一步延长噪声的传播路径,以增加与吸音件14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从而提升吸音降噪效果。
由于第一分隔件131a和第二分隔件132a的设置,在筒体11a上形成的第一环向流道151a和第二环向流道152a可以是螺旋状,也可以是周向分布而为圆形状,也可以是波纹状等,也可以是上述各形状中的组合,然后再通过连通流道161a来将第一环向流道151a和第二环向流道152a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隔件131a和第二分隔件132a均垂直筒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相平行设置,以使环向流道15a成为周向流道。即第一环向流道151a和第二环向流道152a 周向分布在筒体11a上,且相互平行。同时,可在第一分隔件131a和第二分隔件132a之间设置两个隔片(参照图6),两个隔片110a的一端均连接到第一分隔件13a,另一端均连接到第二分隔件13a,且两个隔片110a间隔设置,从而在两个隔片110a之间形成连通流道161a。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将连通流道161a沿筒体11a长度方向设置。
在实际降噪的过程中,噪声除了会按照主传播路径(参照图7):即首先进入到第一空腔12,然后由第一开口113a进入到第一环向流道151a中,再由连通流道161a进入到第二环向流道152a中,随后由第二开口114a而进入到第二空腔13中,最后排出的路径传播之外;还有部分噪声按照次传播路径传播:即噪声在进入到第一环向流道151a后,分别穿过第一分隔件131a和第二分隔件 132a上的孔而进入到第二环向流道152a中,再由第二开口114a而进入到第二空腔13中,最后排出。因此,次传播路径的存在,能够有效降低噪声中的中低频噪音。
如图5和图6所示,本体1a还包括底板17a和顶板18a,底板17a设置在筒体11a的一端,顶板18a设置在筒体11a的另一端,其中,底板17a与第一分隔件131a形成第一环向流道151a,顶板18a与第二分隔件132a形成第二环向流道152a。这样,第一环向流道151a和第二环向流道152a具有较好的完整性,便于声波在第一环向流道151a和第二环向流道152a传播而不会任意分散,有利于增加声波与吸音件14的接触时间,提高降噪效果。
具体地,如图6所示,在底板17a和/或顶板18a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9a以降噪。这样,可通过穿过底板17a或顶板18a来加工第一分隔件131a和第二分隔件132a上的孔,从而能够提高加工制造的方便性。
如图8和图9所示,作为本体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可将本体1b设置成包括支撑杆11b、第一连接头12b、第二连接头13b和输气管14b。支撑杆11b为长条形杆状构件,为整体结构提供支撑。第一连接头12b连接在支撑杆11b的一端,内部形成第一空腔12;第二连接头13b连接在支撑杆11b的另一端,内部形成第二空腔13;而输气管14b为非封闭状,包括管壁141b,并在管壁141b 上开设有连通内部的通槽142b,通槽142b沿着输气管14b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将输气管14b上开设有通槽142b的部分朝向吸音件14,吸音件14构成了非封闭状的输气管14b的外壁面,并与输气管14b组合形成了环向流道15b,输气管14b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头12b上并与第一空腔12连通,输气管14b 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连接头13b上并与第二空腔13连通。在实际设置中,该分隔件为管壁141b,即管壁141b上具有多个通孔143b。这样,当采用将第一连接头12b与风机2的气流入口21连接时,便可以实现噪声由第一连接头12b 上第一空腔12进入,然后沿环向流道15b传输至第二连接头13b上的第二空腔 13内,最后排出。而当采用将第二连接头13b与风机2的气流入口21连接时,便可以实现噪声由第二连接头13b上的第二空腔13进入,然后沿环向流道15b 传输至第一连接头12b上的第一空腔12内,最后排出。此种设置方式下,环向流道15b路径长,噪声在沿该路径传播的过程中,与吸音件14接触面积大,通过吸音件14对噪声的不断吸收而达到降噪的目的。
而由于管壁141b上具有多个通孔143b,因而在实际的降噪过程中,噪声除了会按照上述的路径传播外,还有部分噪声在沿着环向流道15b传播时,会透过通孔143b上下传播,一部分由通孔143b而被吸收降噪,另一部分仍会回到环向流道15b内,在后续的传播过程中进行降噪处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道,上述中支撑件的两端分别是指在装配完成后的状态下,支撑件靠近于风机2的一端和远离风2的一端。从而,输气管14b的两端头处分别是指在使用状态下,用于与风机2的气流入口21相连的一端和用于供声音最后排出的一端。
如图10所示,作为本体的第三种实现方式,可将本体1c设置成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降噪单体11c和第二降噪单体12c,第一空腔12形成在第一降噪单体11c上,第二空腔13形成在第二降噪单体12c上,第一降噪单体11c和/或第二降噪单体12c上设置有分隔件。第一降噪单体11c和第二降噪单体12c相互拼接形成本体1c,吸音件14套设在本体1c的外部,并结合分隔件而在本体1c 与吸音件14之间形成环向流道15c(参照图13)。通过将本体1c采用由两个能够相互拼接的降噪单体组合形成,生产制造方便,也便于整体的装配。
如图11和图13所示,第一降噪单体11c包括第一降噪筒111c和第一隔断板112c。第一降噪筒111c包括第一侧壁1111c,第一侧壁1111c内部形成连通第一降噪筒111c的两端的第一通道,第一隔断板112c设置在第一通道中,用于将第一通道隔断形成第一空腔12,使气流不能在第一通道内直接通过。第一隔断板112c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多种,第一隔断板112c面向第一降噪筒111c的长度方向的表面可以为平面或者曲面,在表面为平面的情况下,该平面与第一降噪筒111c轴线的夹角可以大于0度小于或等于90度。优选的,第一隔断板112c沿垂直于第一降噪筒111c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将第一通道隔断,即第一隔断板112c的表面包括垂直于第一降噪筒111c长度方向的平面,这种设置简单方便。
如图11和图13所示,分隔件包括第一分隔板113c,第一分隔板113c连接于第一侧壁1111c的外表面并向外延伸,以与第一降噪筒111c的一端形成第一环向流道151c。此种情况下,在将整个第一降噪单体11c装入到壳体17内后,该第一降噪筒111c的一端抵靠在壳体17的内表面,第一环向流道151c形成于第一分隔板113c与壳体17的内表面之间。而且该第一环向流道151c在与吸音件14的内表面组合而使声波的主要传播路径是沿着环向流道的延伸方向,从而起到增大噪声与吸音件14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的作用。并且,在第一降噪筒111c上开设有用于将第一空腔12与第一环向流道151c连通的第一连通口117c (参照图14)。这样设置,以便噪声能在第一空腔12与第一环向流道151c间流通。
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降噪单体12c包括第二降噪筒121c和第二隔断板122c。第二降噪筒121c包括第二侧壁1211c,第二侧壁1211c内部形成连通第二降噪筒121c的两端的第二通道,第二隔断板122c设置在第二通道中,用于将第二通道隔断形成第二空腔13,使气流不能在第二通道内直接通过。第二隔断板122c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多种,第二隔断板122c面向第二降噪筒121c的长度方向的表面可以为平面或者曲面,在表面为平面的情况下,该平面与第一降噪筒111c轴线的夹角可以大于0度小于或等于90度。优选的,第二隔断板122c沿垂直于第二降噪筒121c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将第二通道隔断,即第二隔断板122c的表面包括垂直于第二降噪筒121c长度方向的平面,这种设置简单方便。
如图12和图13所示,分隔件还包括第二分隔板123c,第二分隔板123c 连接于第二降噪筒121c的外表面并向外延伸,以与第二降噪筒121c的一端形成第三环向流道153c;此种情况下,在将整个第二降噪单体12c装入到壳体17 内后,该第二降噪筒121c的一端抵靠在壳体17的内表面,第三环向流道153c 则形成于第二分隔板123c与壳体17的内表面之间。而且该第三环向流道153c 在与吸音件14的内表面组合而使声波的主要传播路径是沿着环向流道的延伸方向,从而起到增大噪声与吸音件14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的作用。并且,在第二降噪筒121c上开设有用于将第二内流道与第三环向流道153c连通的第二连通口127c,以便噪声能在第二空腔13与第三环向流道153c间流通。
上述结构下,第一降噪筒111c和第二降噪筒21c对准而实现拼接,并可通过胶粘或榫卯结构或固定件等方式来保持拼接后的稳定性。并在完成拼接后,使第一环向流道151c和第三环向流道153c连通,确保声波能够两个流道内相互传输。
具体的,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实现拼接后,在第一分隔板113c和第二分隔板123c之间形成第二环向流道152c,而且第一环向流道151c和第二环向流道152c之间通过第一连通流道161c相连通,第二环向流道152c和第三环向流道153c之间通过第二连通流道162c相连通。
这样设置,组合形成的环向流道的传播路径长。在具体应用中,当将第一空腔12与风机2的气流入口21相连通时,噪声的传播路径为:首先噪声进入到第一空腔12,然后由第一连通口117c进入到第一环向流道151c中,在第一环向流道151c中传播到达第一连通流道161c内时,再由第一连通流道161c的连通而进入到第二环向流道152c内,在第二环向流道152c中传播,然后传播到第二连通流道162c内,再由第二连通流道162c的连通而进入到第三环向流道153c中,噪声在第三环向流道153c内传播到达第二连通口127c的位置时,便由第二连通口127c而进入到第二空腔13中,最后排出。噪声在经过此路径的传播后,通过与吸音件14持续接触而不断被吸收,强度得到了降低,达到了良好的降噪效果。当然,如果使第二空腔13与风机2的气流入口21相连通时,此时噪声的传播路径与上述的传播路径相反,在此并不做赘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采用将第一空腔12与风机2的气流入口21相连通。
如图11和图14所示,第一降噪单体11c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14c,该第一连接件114c包括第一固定端1141c和第一连接端1142c,第一固定端1141c连接于第一分隔板113c和/或第一侧壁1111c,第一连接端1142c用于与第二降噪单体12c相连以实现拼接。而且,在第一分隔板113c上设置有用于供第二降噪单体12c(参照图12)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116c。这样,通过第一连接端1142c 与第二降噪单体12c相连,并将第二降噪单体12c与第一连接结构116c相连而实现第一降噪单体11c和第二降噪单体12c之间的拼接。
如图12和图15所示,第二降噪单体12c还包括第二连接件124c,该第二连接件124c包括第二固定端1241c和第二连接端1242c,第二固定端1241c连接于第二分隔板123c和/或第二侧壁1211c,第二连接端1242c用于与第一连接结构116c连接以实现拼接。而且第二分隔板123c上设置有用于供第一连接端 1142c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126c,这样,通过第一连接端1142c与第二连接结构126c相连,第二连接端1242c与第一连接结构116c连接而实现第一降噪单体11c和第二降噪单体12c之间的拼接。具体的,在实现拼接后,在第一分隔板113c和第二分隔板123c之间形成第二环向流道152c,而且第一环向流道151c 和第二环向流道152c之间通过第一连通流道161c(参照图14)相连通,第二环向流道152c和第三环向流道153c之间通过第二连通流道162c相连通。
为提高拼接的稳定性,如图14和图15所示,将第一连接件114c和第二连接件124c均相对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件114c相对间隔设置,两个第二连接件124c相对间隔设置。并使每个第一连接件114c上的第一固定端1141c 均与第一分隔板113c和第一侧固定相连;每个第二连接件124c上的第二固定端1241c均与第二分隔板123c和第二侧壁1211c固定相连。这样,确保拼接后整体结构的稳定。
此种设置方式下,如图14所示,第一连通流道161c形成于两个第一连接件114c(参照图11)之间,并在两个第一连接件114c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连通流道161c与第二环向流道152c连通的第一连通结构16c,使传播到第一连通流道161c内的噪声能够由该第一连通结构16c的连通而进入到第二环向流道152c中。在具体设置当中,第一连通流道161c形成在第一分隔板 113c和第二分隔板123c之间,并使第一分隔板113c上与第一连通流道161c 相对的部分设为缺口状,以便第一环向流道151c与第一连通流道161c能够直接连通;而第二分隔板123c上与第一连通流道161c相对的部分设为封闭状,以能够阻挡噪声直接流向第三环向流道153c,从而使噪声能够经由第一连通结构16c而进而到第二环向流道152c中。
同样,如图15所示,第二连通流道162c形成于两个第二连接件124c(参照图12)之间,并在两个第二连接件124c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二连通流道162c与第二环向流道152c连通的第二连通结构17c,使传播到第二环向流道152c内的噪声能够由该第二连通结构17c的连通而进入到第二连通流道 162c中,再流向第三环向流道153c内。在具体设置当中,第二连通流道162c 形成在第一分隔板113c和第二分隔板123c之间,并使第二分隔板123c上与第二连通流道162c相对的部分设为缺口状,以便第二连通流道162c与第三环向流道153c能够直接连通,而第一分隔板113c上与第二连通流道162c相对的部分设为封闭状,以能够阻挡噪声流向第一环向流道151c,从而使噪声能够经由第二连通流道162c而进入到第三环向流道153c中。
具体的,第一连通结构16c和第二连通结构17c均包括连通孔和/或连通缺口,通孔或连通缺口均能够实现将第一连通流道161c和第二环向流道152c连通以及将第二环向流道152c和第二连通流道162c的连通。即可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来选择第一连通结构16c和第二连接结构126c的适当设置方式。优选的,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连通结构16c和第二连通结构17c均设置为连通缺口,与对应的侧壁组合形成能够供噪声通过的缝隙。并且,在两个第一连接件114c和两个第二连接件124c上都设置有连通缺口。从而,确保噪声能够顺利传播。也可以在第一连接件114c和第二连接件124c 上开设通孔,由通孔本身即构成供噪声通过的缝隙而不需要与侧壁组合形成缝隙。
采用上述结构设计,在第一降噪筒111c上形成的第一环向流道151c和在第二降噪筒121c上形成的第三环向流道153c可以是螺旋状,也可以是周向分布而为圆形状,也可以是波纹状等,也可以是上述各形状中的组合。优选采用能够使噪声沿本体1c传播的路径最大化的设置方式。而使第一环向流道151c、第二环向流道152c和第三环向流道153c相连通的方式还可以是通过该第二环向流道152c来实现连通,并不仅限于通过设置第一连通流道161c和第二连通流道162c来实现。另外,用于解释噪声传播的路径的示例是以第一内流道与风机2的气流入口21相连通时进行举例说明,并不是只限定于只能按照此种路径进行传播。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降噪单体11c还包括第一顶板118c,第一顶板 118c设置在第一降噪筒111c的一端以相对第一侧壁1111c的外表面向外延伸。从而在第一顶板118c与第一分隔板113c之间便可形成该第一环向流道151c。同样,第二降噪单体12c还包括第二顶板128c,第二降噪筒121c设置在第二降噪筒121c的一端以相对第一侧壁1111c的外表面向外延伸。从而在第二顶板 128c与第二分隔板123c之间形成该第三环向流道153c。这样设置,使第一环向流道151c和第三环向流道153c具有较好的完整性,便于声波在第一环向流道151c和第三环向流道153c内传播而不会任意分散,有利于增加声波与吸音件14(参照图13)的接触时间,提高降噪效果。
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一顶板118c上开设有第三连接结构119c,第二连接端1242c延伸至与第三连接结构119c连接;第二顶板128c上开设有第四连接结构129c,第一连接端1142c延伸至与第四连接结构129c连接。在拼接时,两个第一连接件114c分别与第二分隔板123c上对应的第二连接结构126c以及与第二顶板128c上对应的第四连接结构129c相连接;两个第二连接件124c分别与第一分隔板113c上对应的第一连接结构116c以及与第一顶板118c上对应的第三连接结构119c相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确保拼接后结构的稳定性。
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两个第二连接件124c上的第二连接端1242c在延伸后均需要穿过第一环向流道151c与第一顶板118c连接。因而,为了避免延伸后的第二连接端1242c阻挡第一环向流道151c内的噪声传播,采用在延伸后的第二连接端1242c上也设置有第二连通结构17c,供噪声能够穿过进行传播,确保噪声在第一环向流道151c内传播顺畅。同样,两个第一连接件114c上的第一连接端1142c在延伸后均需要穿过第三环向流道153c而与第二顶板128c连接。因而,为了避免延伸后的第一连接端1142c阻挡第三环向流道153c内的噪声传播,采用在延伸后的第一连接端1142c上也设置有第一连通结构16c,供噪声能够穿过进行传播,确保噪声在第三环向流道153c内传播顺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分隔板113c和第二分隔板123c均设置为穿孔板。从而在各孔的降噪作用下,可对中低频(频率在100~1600Hz)的噪声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此种设置方式下,在降噪的过程中,噪声除了会按照主传播路径(参照图6和图7):即首先噪声进入到第一空腔12内,然后穿过第一连通口117c,再穿过延伸后的第二连接端1242c上的第二连通结构17c之后,进入到第一环向流道151c中,然后传播到第一连通流道161c中,随后穿过第一连通结构16c而进入到第二环向流道152c中传播,并在传播到位于第二环向流道152c内的第二连通结构17c之后,穿过该位置处的第二连通结构17c而进入到第二连通流道162c中,然后传播到第三环向流道153c中,噪声在第三环向流道153c中传播,并在达到延伸后的第一连接端1142c上的第一连通结构 16c时,穿过该位置处的第一连通结构16c,再由第二连通口127c而进入到第二空腔13中,最后排出。而噪声在实际传播的过程中,除了按照该主路径传播之外;还有部分噪声按照次传播路径传播:即噪声进入到第一空腔12中,然后穿过第一连通口117c,再穿过延伸后的第二连接端1242c上的第二连通结构17c 之后,进入到第一环向流道151c中,然后穿过第一分隔板113c上的孔而进入到第二环向流道152c中,再穿过第二分隔板123c上的孔而进入到第三环向流道153c内,并在达到延伸后的第一连接端1142c上的第一连通结构16c时,穿过该位置处的第一连通结构16c,再由第二连通口127c而进入到第二空腔13 中,最后排出。该次传播路径的存在,能够有效噪声中的中低频噪音。
当噪声进入到本体1c时,并不会完全按照上述的主传播路径和次传路径进行传播,还有一部分噪音会直接透过中间的隔断板向上传播。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将消声装置由相互拼接的第一降噪单体11c和第二降噪单体12c拼接而成。因而,在本体1c中分别形成有第一隔断板112c和第二隔断板122c,通过该双层隔声结构,降噪性能得到了大大提升。此外,还可采用在第一隔断板112c和第二隔断板122c上分别设置有吸音件14来提升降噪的效果。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体1c还包括加强筋18c,并在第一分隔板113c 和第二分隔板123c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8c。由于吸音件14为软质材料制成,套设在本体1c的外部会发生变形的现象,当陷入到环向流道中,便会造成堵塞气流的问题。因而,通过设置有加强筋18c,用于支撑吸音件14,使吸音件14不会陷入到环向流道中,确保气流传输的顺畅性。
为提高噪声进入到本体1c内或从本体1c内穿出的顺畅性,将第一降噪筒 111c和第二降噪筒121c上用于供噪声传入或传出的出入口优选设置成近似于圆弧面的形状,便能够起到导向气流传播的作用,有利于气流的穿过传播。
具体地,如图15所示,在第一顶板118c和/或第二顶板128c上设置有多个通孔9c以降噪。这样,可通过穿过第一顶板118c来加工第一分隔板113c上的孔以及穿过第二顶板128c来加工第二分隔板123c上的孔,满足制造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将第一连接结构116c、第二连接结构126c、第三连接结构119c和第四连接结构129c均设置成连接槽。连接时,将第一连接件114c 和第二连接件124c对应插入到相应的连接槽内即可实现拼接固定,连接方便,而且稳定性好。
在本实施例,参照图13,消声装置还包括壳体17和盖板18。壳体17为内部中空的结构,用于套设在吸音件14的外部,壳体17上开设有用于供吸音件 14装入的安装口。在将本体1c装入到吸音件14内后,再将吸音件14由安装口而装入到壳体17内,然后盖板18与壳体17连接而将壳体17的安装口盖合,便实现了消声装置的整体装配。
根据与风机2实际连接使用的方式,如图4所示,在壳体17上开设有供噪声进入到第一空腔12中的进气孔171,在盖板18上开设有供降噪后的声音排出的出气孔181,而本体1c为圆柱形,因而,可将进气孔171、出气孔181和本体1c保持同轴设置的方式。
作为消音件的另一种装配实现方式,还可在将吸音件14集成到壳体17,或者吸音件14可固定连接到壳体17,例如胶接到壳体17。
具体地,将分隔件或分隔板用于降低中低频噪声时,其孔径、穿孔比、和空腔高度具有以下优选值:即在体积允许的范围内,本体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越大越好,一般的不小于20mm。在满足加工需求和降噪的需求下,孔径在2~ 6mm之间,因为过小的孔径会带来加工难度的提高,过大的孔径则会降低分隔件或分隔板的降噪效果。而穿孔率设置在5%~25%之间,过小的穿孔率会使声波很少透过小孔,而仅沿着主传播路径,从而起不到对中低频降噪的作用,而过高的穿孔率会使声波更多的通过次传播路径传播,而使得声波与吸音件的接触面积减少,从而使高频降噪效果降低。当上述变量确定之后,还可通过声学仿真手段选择分隔件或分隔板的壁厚,一般应在1~3mm之间。
本发明所提供的噪声消减装置,采用在本体两端设置有不直接连通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并在本体的外部套设有吸音件,本体与吸音件之间形成环向流道,而且环向流道分别与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通。由于吸音件的降噪效果与噪声和吸音件的接触面积正相关,因而,该环向流道的设置使得噪声在噪声消减装置中的传播路径更长,且基本沿噪声消减装置径向最大处传播,从而增大了噪声与吸音件的接触面积,从而更有利于吸音件发挥降噪作用,有利于高频噪声的下降。并结合穿孔板结构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对中低频噪声进行降噪处理,实现了良好的降噪功能,提升了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衣物处理装置,如滚筒洗衣机或洗干一体机等。参照图1,该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上述的噪声消减装置、风机2和风机隔声组件3。风机隔声组件3套设在风机2外部以降低风机2产生的噪声,因而,将消声装置设置在风机隔声组件3的气流入口21处,并可通过胶接、螺接、卡合等方式连接到风机隔声组件3上,连接方式多样。该风机隔声组件3的设置用于阻隔风机2运转时由风机2的外壳向外辐射的噪声,而风机2运转产生的噪声在经过风机隔声组件3的降噪处理之后,仍然会有一部分噪声由风机隔声组件3的气流入口21处向外辐射。因此,采用在风机隔声组件3的气流入口21处设置噪声消减装置,在经过噪声消减装置的降噪处理后,能够有效降低风机2运行过程中所产的噪声,提高衣物处理装置使用的舒适性。
优选地,衣物处理装置为衣物清洗装置或衣物洗干一体装置,风机2用于向洗涤水吹气而能够带动洗涤水流翻,达到滚动洗涤衣物的目的。当然,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是衣物烘干装置或衣物洗干一体装置,风机2用于吹气,将产生的烘干气体吹向洗涤后的潮湿衣物上,带着衣物上的水分而达到烘干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噪声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两端设置有不直接连通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
分隔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表面;
吸音件,套设在所述本体的外部;
其中,所述分隔件为穿孔板,所述分隔件和所述吸音件之间形成流道,所述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沿所述本体的外表面延伸的环向流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噪声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
筒体,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内部形成连通所述筒体的两端的通道;
挡板,设置在所述通道中,将所述通道隔断成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
其中,所述分隔件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外表面并向外延伸,以形成所述环向流道,所述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环向流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噪声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包括沿所述筒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分隔件和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与所述筒体的靠近所述第一分隔件的一端之间形成第一环向流道,所述第二分隔件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之间形成第二环向流道,所述第一分隔件与所述第二分隔件之间形成连通第一环向流道和第二环向流道的连通流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
支撑杆;
第一连接头,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内部形成所述第一空腔;
第二连接头,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内部形成所述第二空腔;
输气管,包括管壁,所述管壁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朝向于所述吸音件,以形成所述环向流道;
其中,所述分隔件为所述管壁,所述输气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头上并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头上并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相互拼接的第一降噪单体和第二降噪单体,所述第一内腔形成在所述第一降噪单体上,所述第二内腔形成在所述第二降噪单体上,所述第一降噪单体和/或所述第二降噪单体上设置有所述分隔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噪声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单体包括:
第一降噪筒,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内部形成连通所述第一降噪筒的两端的第一通道;
第一隔断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中,用于将所述第一通道隔断形成所述第一内腔;
其中,所述分隔件包括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并向外延伸,以与所述第一降噪筒的一端形成第一环向流道,所述第一降噪筒上开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一环向流道连通的第一连通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噪声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降噪单体包括:
第二降噪筒,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内部形成连通所述第二降噪筒的两端的第二通道;
第二隔断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中,用于将所述第二通道隔断形成所述第二内腔;
其中,所述分隔件还包括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连接于所述第二降噪筒的外表面并向外延伸,以与所述第二降噪筒的一端形成第三环向流道,所述第二降噪筒上开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三环向流道连通的第二连通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噪声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板和所述第二分隔板之间形成第二环向流道,所述第一环向流道和所述第二环向流道之间通过第一连通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环向流道和所述第三环向流道之间通过第二连通流道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噪声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单体还包括:
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分隔板和/或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所述第二降噪单体相连以实现拼接;
其中,所述第一分隔板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二降噪单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噪声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降噪单体还包括:
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固定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分隔板和/或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以实现所述拼接;
其中,所述第二分隔板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噪声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连通流道形成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连通流道与所述第二环向流道连通的第一连通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噪声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对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连通流道形成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连通流道与所述第三环向流道连通的第二连通结构。
14.如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噪声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单体还包括:
第一顶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降噪筒的一端以相对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向外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第一分隔板形成所述第一环向流道。
15.如权利要求8或11所述的噪声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降噪单体还包括:
第二顶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降噪筒的一端以相对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向外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顶板与所述第二分隔板形成所述第三环向流道。
16.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噪声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消减装置还包括:
壳体,用于套设在所述吸音件的外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供所述吸音件装入的安装口;
盖板,用于与所述壳体固定以盖合所述安装口。
17.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噪声消减装置;
风机;
风机隔声组件,套设在所述风机外部以降低所述风机产生的噪声,所述消声器设置在所述风机隔声组件的气流入口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为衣物清洗装置或衣物洗干一体装置,所述风机用于向洗涤水吹气洗涤衣物。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为衣物烘干装置或衣物洗干一体装置,所述风机用于吹气烘干衣物。
CN201910441678.6A 2019-05-24 2019-05-24 噪声消减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Pending CN1119797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1678.6A CN111979704A (zh) 2019-05-24 2019-05-24 噪声消减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1678.6A CN111979704A (zh) 2019-05-24 2019-05-24 噪声消减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9704A true CN111979704A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36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1678.6A Pending CN111979704A (zh) 2019-05-24 2019-05-24 噪声消减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7970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99067B2 (ja) 電気掃除機消音装置
CN207892682U (zh) 一种消声装置及车辆
CN111979705B (zh) 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11622990A (zh) 降噪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CN209875570U (zh) 降噪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CN215595690U (zh) 一种消声器及发动机
CN111979704A (zh) 噪声消减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13524212U (zh) 一种电吹风
WO2014102747A1 (en) A broadband silencer
CN210314928U (zh) 消声装置及衣物处理装置
CN111288655A (zh) 一种降噪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CN206617214U (zh) 一种双尾管的排气消声器
CN210049945U (zh) 一种消声器
CN209993345U (zh) 一种混合式消声器及消声系统
CN112233637B (zh) 降噪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CN209944712U (zh) 消声件、消声器以及通风系统
CN112071293B (zh) 隔声组件及衣物处理装置
CN211648393U (zh) 消声器、压缩机、热交换系统和电器设备
CN116998092A (zh) 降噪电机组件及清洁设备
CN203189078U (zh) 一种工程机械用消声器
CN112303030B (zh) 消声器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06785455U (zh) 一种汽车消声器
CN220506873U (zh) 吸油烟机用消音通道装置及吸油烟机
CN212720236U (zh) 消声器及空调器
CN112545375B (zh) 应用于清洁装置的风道组件、出风模块及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