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68517B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68517B CN111968517B CN202010894103.2A CN202010894103A CN111968517B CN 111968517 B CN111968517 B CN 111968517B CN 202010894103 A CN202010894103 A CN 202010894103A CN 111968517 B CN111968517 B CN 1119685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ea
- sub
- display
- region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733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19122 Cucurbi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9852 Cucurbita pepo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KPUWHANPEXNPJT-UHFFFAOYSA-N disiloxane Chemical class [SiH3]O[SiH3] KPUWHANPEXNPJ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120 photoresista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316 A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42474 Homo sapiens SFTPD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7845 Pulmonary 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 D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55 external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9 magne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77 magnes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SJCKRGFTWFGHGZ-UHFFFAOYSA-N magnesium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Mg].[Ag] SJCKRGFTWFGHG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08 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3—Vertical spacers, e.g.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the OLED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包括透光显示区,其包括:衬底;像素定义层,位于衬底上;位于像素定义层的背离衬底一侧的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位于第一显示区;盖板,位于第一支撑柱的背离衬底的一侧,其中,沿第一显示区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第一显示区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设置的子区,各子区的第一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各子区面积的比例不同。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便于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提高显示面板的整体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但是现有技术中为了对电子设备的光线透过率进行改进时,导致显示面板强度变差,影响显示面板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便于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提高屏占比,并能保证显示面板的整体强度。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透光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像素定义层,位于衬底上;位于像素定义层的背离衬底一侧的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位于第一显示区;盖板,位于第一支撑柱的背离衬底的一侧,其中,沿第一显示区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第一显示区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设置的子区,各子区的第一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各子区面积的比例不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沿第一显示区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各子区的第一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各子区的面积的比例递减或递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沿第一显示区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各子区包括与第一显示区的中心同心设置的各环形区域,且沿第一显示区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各环形区域宽度相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沿第一显示区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第一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递减;和/或,在单位面积内第一支撑柱的数量递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中央子区以及围绕第一中央子区的第一边缘子区,第一中央子区的第一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一中央子区的面积比例大于第一边缘子区的第一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一边缘子区的面积比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中央子区以及围绕第一中央子区的第一边缘子区,第一中央子区的第一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一中央子区的面积比例为0%~4.8%,第一边缘子区的第一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一边缘子区的面积比例为 5%~1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支撑柱包括与第一显示区的中心同心设置的环状支撑柱;
可选地,环状支撑柱包括至少两个弧状子支撑柱,至少两个弧状子支撑柱彼此间隔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环状支撑柱位于第一边缘子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支撑柱还包括柱状支撑柱,柱状支撑柱位于第一中央子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至少部分第一支撑柱内掺杂有刚性条或刚性颗粒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中央子区以及围绕第一中央子区的第一边缘子区,其中,位于第一边缘子区的第一支撑柱内掺杂有刚性条或刚性颗粒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刚性条的材料为硅、钛、钢以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至少一种;或者刚性颗粒的材料为硅、钛、钢以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显示区,与第一显示区邻接,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小于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位于像素定义层和盖板之间的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位于第二显示区;其中,第一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一显示区面积的比例为第一比例,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二显示区面积的比例为第二比例,第一比例小于第二比例。
可选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二显示区的面积比例为11%~25%。
可选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二中央子区以及第二边缘子区,第二边缘子区位于第二中央子区的至少部分外周侧,第二中央子区的第二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二中央子区的面积比例大于第二边缘子区的第二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二边缘子区的面积比例。
可选地,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中央子区以及围绕第一中央子区的第一边缘子区,第二边缘子区的第二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二边缘子区的面积比例大于第一边缘子区的第一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一边缘子区的面积比例。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且第一显示区包括透光显示区,使得显示面板在透光显示区的背面可以集成感光组件,实现例如摄像头的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像素定义层以及位于像素定义层背离衬底一侧的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的强度以及耐压能力,防止显示面板出现水波纹等显示不良问题。
进一步的,沿第一显示区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第一显示区包括至少两个子区,通过设置各子区内的第一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各子区面积的比例不同,可以在保证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的基础上同时保证第一显示区的支撑强度,相较于将第一支撑柱均匀布置于第一显示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以在部分子区内设置密度较大的第一支撑柱以提高该部分子区内的支撑强度,在部分子区内设置密度较小的第一支撑柱以增加该部分子区内的透光率,以便于在第一显示区,即透光显示区的背面集成感光组件以及保证显示面板的整体强度,从而提高显示面板的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对比例1示出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在Q1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示出的另一种显示面板在Q1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示出的再一种显示面板在Q1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柱占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比例与第一支撑柱的下压量之间的关系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柱占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比例时的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对比例2示出的第一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4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2是图4中D-D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
100-显示面板;AA1-第一显示区;AA10-子区;AA11-第一中央子区; AA12-第一边缘子区;AA2-第二显示区;NA-非显示区;
10-衬底;
20-器件层;
31-第一像素;310a、310b、310c-第一子像素;311c-第一电极;312c- 第一发光结构;313c-第二电极;
32-第二像素;320a、320b、320c-第二子像素;321c-第三电极;322c- 第二发光结构;323c-第四电极;
40-像素定义层;
51-第一支撑柱;511-刚性条;512-刚性颗粒;52-第二支撑柱;
60-封装结构;
7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在诸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需要在显示面板的一侧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红外光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等感光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上述电子设备上设置透光显示区,将感光组件设置在透光显示区背面,在保证感光组件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实现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
通常显示面板上设置有支撑柱(Spacer,SPC)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整体强度,但是支撑柱的设置会对显示面板的透光显示区的透光率产生影响,为了增加透光显示区中的透光率,会减少支撑柱的布置,例如减小支撑柱的面积或者减小支撑柱的数量,但是在减少支撑柱布置的同时会使得透光显示区的支撑强度降低,易使盖板在第一显示区产生较大的变形,使得不同光束在盖板上反射时存在一定的光程差,易导致显示面板产生牛顿环等显示不良现象,因此,在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支撑柱的设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以及显示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以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具有第一显示区AA1,第一显示区AA1包括透光显示区,便于在第一显示区AA1集成感光组件,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屏占比。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显示区AA1可以为透光显示区,两者的区域完全重叠,当然,第一显示区也可以包括除透光显示区的其他区域,在此不做限定。
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0、像素定义层40、第一支撑柱51以及盖板 70。像素定义层40位于衬底10上,第一支撑柱51位于像素定义层40的背离衬底10一侧,第一支撑柱51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盖板70位于第一支撑柱51的背离衬底10的一侧,其中,沿第一显示区AA1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第一显示区AA1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设置的子区AA10,各子区AA10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各子区面积的比例不同。
本文中,第一显示区AA1即透光显示区的透光率可以大于或等于 15%。为确保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大于15%,甚至大于40%,甚至具有更高的透光率,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的至少部分功能膜层的透光率均大于80%,甚至至少部分功能膜层的透光率均大于90%。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通过合理设置各子区AA10内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各子区面积的比例不同,可以在保证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的基础上同时保证第一显示区AA1的支撑强度,相较于将第一支撑柱51均匀布置于第一显示区AA1,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可以综合第一支撑柱51对透光率以及支撑强度的影响,在提高屏占比的同时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整体强度,防止第一显示区 AA1的支撑强度低于边缘封装结构如Frit封装结构或其他显示区的支撑强度较低时产生牛顿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与第一显示区AA1邻接的第二显示区AA2,第二显示区AA2的透光率小于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使得第二显示区AA2能够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具有围绕第一显示区AA1以及第二显示区AA2的非显示区NA。通过设置能够透光率的第一显示区AA1,相较于将感光组件设置在非显示区NA,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能够有效提高屏占比,便于实现全面显示。
基于此,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像素定义层40和盖板70之间的第二支撑柱52,第二支撑柱52位于第二显示区AA2,其中,第一支撑柱51 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一显示区AA1面积的比例为第一比例,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支撑柱5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二显示区AA2面积的比例为第二比例,第一比例小于第二比例。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减小第一支撑柱51对第一显示区AA1透光率的影响,有效提高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柱51和第二支撑柱52,能够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强度以及耐压能力,防止显示面板100出现水波纹等显示不良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第一显示区AA1设置第一支撑柱51,在第二显示区AA2设置第二支撑柱52,一方面,第一支撑柱51和第二支撑柱52 可以防止显示面板100的其他膜层结构在利用光罩进行蒸镀时,光罩将显示面板100中已经做好的膜层刮伤。例如,第一支撑柱51和第二支撑柱 52能够避免在制备子像素的发光结构时,光罩将已经制备好的发光结构破坏。另一方面,第一支撑柱51和第二支撑柱52能够对盖板70起到支撑作用,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强度,防止盖板70变形或者防止显示面板100在受到外界应力作用时发生变形。其中,第一支撑柱51的组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光敏硅氧烷(PSPD0)或光敏聚酰亚胺光刻胶(PSPI),第二支撑柱52的组成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光敏硅氧烷或光敏聚酰亚胺光刻胶,第一支撑柱51和第二支撑柱52的材料可以相同,第一支撑柱51和第二支撑柱 52也可以同步制作,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制作工艺。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显示区AA1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各子区 AA10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各子区的面积的比例递减或递增。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各子区AA10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各子区AA10的面积的比例可以灵活配置,在保证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的同时提高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支撑柱 51的总体支撑强度。在一可选的具体实施例中,沿第一显示区AA1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包括第一子区、第二子区以及第三子区,第一子区的第一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一子区的面积的比例为第一比例,第二子区的第一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二子区的面积的比例为第二比例以及第三子区的第一支撑柱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三子区的面积的比例第三比例,其中,第一比例大于第二比例大于第三比例,或第一比例小于第二比例小于第三比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显示区AA1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各子区 AA10包括与第一显示区AA1的中心同心设置的各环形区域,且沿第一显示区AA1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各环形区域宽度相同。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各子区AA10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各子区AA10的面积的比例呈均匀的配置,在保证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的同时提高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支撑柱51的总体支撑强度。
在具体实施时,沿第一显示区AA1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各子区 AA10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各子区的面积的比例递减。经过受力分析可知,位于第一显示区AA1中心位置处的盖板 70的变形量较大,由于第一显示区AA1边缘位置与第二显示区AA2衔接,因此该位置处的盖板70变形量较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设置能够有效提高第一显示区AA1的支撑强度,减小盖板70在第一显示区AA1处的变形量,从而有效改善牛顿环等显示不良。
或者,沿第一显示区AA1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各子区AA10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各子区的面积的比例递增。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显示区AA1的中心位置处的透光率较大,便于在第一显示区AA1的中心区域集成感光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51的背离衬底10的一侧、第二支撑柱 52的背离衬底10的一侧在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方向上平齐。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有效防止第一支撑柱51与第二支撑柱52设置不合理而产生牛顿环,同时还能够使得显示面板100具有均匀的耐压能力。
为便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能够有效改善牛顿环现象,下面结合图3中示出的对比例1进行说明,图3是对比例1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图3中带箭头的实线以及带箭头的虚线表示光线的传输路径示意。图3中第一支撑柱51和第二支撑柱52的设置不合理,第一显示区AA1的支撑强度相较于第二显示区AA2的支撑强度较弱,当显示面板100为硬性显示面板且显示面板100包括盖板70时,各支撑柱在盖板70的重力以及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易使第一支撑柱51的下压量大于第二支撑柱52的下压量,在第一显示区AA1,盖板70向靠近衬底10方向凹陷,使得盖板70与像素定义层40构成的微腔发生变化,使得光线入射到盖板70表面时,盖板70表面反射的光线与像素定义层40表面反射的光线存在一定的光程差,反射的光线相互干涉,使得对比例1示出的显示面板100会产生条纹状的牛顿环现象。
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如图2所示,第一支撑柱51的背离衬底10的一侧、第二支撑柱52的背离衬底10的一侧在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方向上平齐,减少盖板70表面反射的光线与像素定义层40表面反射的光线之间的干涉情况,从而有效改善牛顿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封装结构60,第一支撑柱51 背离衬底10的一侧、第二支撑柱52背离衬底10的一侧以及封装结构60 背离衬底10的一侧在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方向上平齐,能够有效防止各支撑柱与封装结构60的高度不统一而产生牛顿环。
为了实现沿第一显示区AA1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各子区AA10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各子区的面积的比例递减,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显示区AA1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第一支撑柱 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递减;和/或,在单位面积内第一支撑柱51 的数量递减。
示例性地,沿第一显示区AA1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第一支撑柱 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递减可以是相邻子区AA10中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递减,在同一个子区AA10中,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相同,此时,可以在像素定义层40上制作两种面积的第一支撑柱51,便于工艺制作。或者,也可以设置沿第一显示区AA1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每个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递减。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图4是图1中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在Q1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1中示出的另一种显示面板在Q1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1中示出的再一种显示面板在Q1处的放大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包括第一中央子区AA11以及围绕第一中央子区 AA11的第一边缘子区AA12,第一中央子区AA11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一中央子区AA11的面积比例大于第一边缘子区AA12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一边缘子区AA12的面积比例。通过合理设置第一中央子区AA11以及第一边缘子区AA12,使得各子区AA10内的第一支撑柱51能够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且使得各子区AA10内在各个方位上的支撑强度均一。根据支撑应力分析,通过将第一中央子区AA11中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一中央子区AA11的面积比例设置较大,使得第一中央子区 AA11中的第一支撑柱51能够有效支撑盖板70,防止盖板70在第一显示区AA1处产生较大的变形量,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 AA2的支撑强度趋近。
为了有效提高第一显示区AA1的耐压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包括第一中央子区AA11以及围绕第一中央子区AA11的第一边缘子区AA12,第一中央子区AA11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一中央子区AA11的面积比例为0%~4.8%,第一边缘子区 AA12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一边缘子区AA12的面积比例为5%~10%。
在具体实施时,第一中央子区AA11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柱51,多个第一支撑柱51可以均匀散布于第一中央子区AA11,第一中央子区AA11 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一中央子区AA11的面积比例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定,例如,该比例可以为0.1%、 0.3%、1.0%、1.5%、2.4%、4.0%的其中一种,或者,该比例可以但不限于为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支撑柱5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二显示区AA2的面积比例的1/2倍、1/4倍或者1/8倍,第一边缘子区 AA12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一边缘子区 AA12的面积比例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设定,例如,该比例可以为 4.9%、5%、6.5%、10%的其中一种,或者该比例也可以但不限于为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支撑柱5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二显示区 AA2的面积比例的1/2倍、1/4倍或者1/8倍。
为了验证上述的第一支撑柱51的设置方式能够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支撑强度的同时,减少牛顿环情况,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柱占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比例与第一支撑柱的下压量之间的关系图,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柱占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比例时的显示效果示意图。图7和图8中,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支撑柱5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二显示区AA2的面积的第二比例为11%,从仿真结果可以得出,随着第一比例的增加,第一支撑柱51的下压量逐渐减小,此时,从图8中可以得出当第一比例分别为3.20%、 3.45%、3.60%以及4.07%时,牛顿环的现象均能有效减弱,当第一比例为 4.07%,此时几乎没有牛顿环现象,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100不仅能够提高整体强度,还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验证仿真结果的合理性以及进一步验证第一支撑柱51 的设置方式能够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支撑强度的同时,减少牛顿环情况,下面通过表1中所示的实验数据进行说明。
如表1所示,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支撑柱51在第一显示区AA1的布置比例以及第二支撑柱52在第二显示区AA2的比例,能够有效减小第一支撑柱51的最大下压量,使得盖板70在第一显示区AA1以及第二显示区 AA2的下压量趋近,使得第一支撑柱51的背离衬底10的表面与第二支撑柱52的背离衬底10的表面平齐,以有效改善牛顿环的情况发生,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表1
序号 | 第一比例/(%) | 第二比例/(%) | 第一支撑柱最大下压量/(nm) |
1 | 0.20 | 11 | 91.10 |
2 | 1 | 11 | 18.00 |
3 | 5 | 11 | 0.44 |
4 | 0.2 | 15 | 132.5 |
为了提高第一支撑度51的支撑强度,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AA1的强度与第二显示区AA2的强度均一,如图6所示,第一支撑柱51可以为与第一显示区AA1的中心同心设置的环状支撑柱,此时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为围绕第一显示区AA1中心的环形。其中,本文中的环形是指广义上的具有内边缘和外边缘的封闭结构,可以为圆形环、方形环或多边形环的任意一种,第一支撑柱51在第一衬底11上的正投影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可以同心设置以限定出环形。
为便于说明环形支撑柱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下面引入对比例2进行说明。请参阅图9和图10,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对比例2示出的第一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在对比例2中,第一支撑柱51为单独的柱状支撑柱,多个第一支撑柱51沿第一中央子区AA11的外周侧间隔设置,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柱51为沿第一中央子区AA11的外周延伸的封闭环状结构。对比例2与本发明实施例的对比结果如下表2所示。从表2可以得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环状支撑柱在受到盖板70的下压作用时,能够有效减小第一支撑柱51的下压量,且通过设置本发明实施例的环状支撑柱,盖板70在第一显示区AA1 的变形量也显著减小。
表2
测试项目 | 对比例2 | 本发明实施例 |
第一支撑柱下压量 | 70nm | 19nm |
盖板变形量 | 533nm | 240nm |
为了设置合理的第一支撑柱51,防止第一支撑柱51遮挡第一显示区 AA1的子像素显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环状支撑柱包括至少两个弧状子支撑柱,至少两个弧状子支撑柱彼此间隔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环状支撑柱能够不影响子像素的开口率,同时设置连续延伸的弧状子支撑柱,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支撑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的对应于第一中央子区AA11的背面可以集成感光组件,为了减少环状支撑柱对第一中央子区AA11的透光率的影响,环状支撑柱位于第一边缘子区AA12,此时可以保证第一显示区 AA1的支撑强度。可选地,第一支撑柱51还包括柱状支撑柱,柱状支撑柱位于第一中央子区AA11,在提高第一中央子区AA11强度的前提下提高第一中央子区AA11的透光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一支撑柱51内掺杂有刚性条511或刚性颗粒512的至少一种。可选地,第一显示区AA1包括第一中央子区 AA11以及围绕第一中央子区AA11的第一边缘子区AA12,其中,位于第一边缘子区AA12的第一支撑柱51内掺杂有刚性条或刚性颗粒的至少一种。可选地,刚性条511的材料为硅、钛、钢以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至少一种;或者刚性颗粒512的材料为硅、钛、钢以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至少一种。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每个第一支撑柱51的刚性,防止第一支撑柱51产生变形或折断。此外,刚性条或刚性颗粒可能具有一定的遮光性,故设置在第一边缘子区AA12的第一支撑柱51中,能够提高透光率同时保证第一支撑柱51的支撑强度。
当显示面板100为硬性显示面板时,为了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支撑强度,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支撑柱5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二显示区AA2的面积比例可以为11%~25%。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有效提高第二显示区AA2的耐压能力,能够使第二支撑柱52更有效的对盖板70 进行支撑,以提高硬性显示面板的强度。可选的,第二支撑柱52可以均匀散布在第二显示区AA2,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区AA2的耐压能力具有较好的均一性,或者第二支撑柱52也可以设置环状支撑柱结构,以使第二显示区AA2的支撑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可选地,第二显示区AA2包括第二中央子区以及第二边缘子区,第二边缘子区AA22位于第二中央子区AA21的至少部分外周侧,第二中央子区AA21的第二支撑柱5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二中央子区 AA21的面积比例大于第二边缘子区AA22的第二支撑柱5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二边缘子区AA22的面积比例。通过合理设置第二支撑柱52的分布情况,使得第二中央子区AA21以及第二边缘子区AA22 中的第二支撑柱52相互配合以更好的支撑盖板70,使得第二显示区AA2 的支撑强度满足要求。
可选地,第一显示区AA1包括第一中央子区AA11以及围绕第一中央子区AA11的第一边缘子区AA12,第二边缘子区AA22的第二支撑柱52 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二边缘子区AA22的面积比例大于第一边缘子区AA12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一边缘子区 AA12的面积比例,保证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进一步的,为了有效的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避免第一支撑柱51对第一显示区AA1光线透过率的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形状包括曲线轮廓。可选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为圆形、椭圆、哑铃形、葫芦形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一支撑柱51在边界平滑,防止具有棱角的第一支撑柱51对第一显示区AA1的透过光线的影响,从而改线第一显示区AA1的衍射现象。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柱51、第二支撑柱52均设置在像素定义层40的非开口区,以对显示面板100进行支撑,同时防止对子像素中的发光结构产生破坏。
在显示面板100制作过程中,通常使用掩膜板制作各子像素的膜层结构,支撑柱还能够用于支撑掩膜板,防止掩膜版对已经成型的膜层结构造成损伤。请进一步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像素31,第一像素31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第一像素31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310a、310b和310c,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支撑柱51,能够使得第一支撑柱51对掩膜板均能达到较好的支撑效果,防止掩膜板对已经成膜的结构造成损伤。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像素32,第二像素 32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320a、320b、320c。多个第二子像素320a、320b、 320c沿显示面板100的列方向上阵列设置,第二支撑柱5252可以设置在沿列方向上阵列的第二子像素320a、320b、320c之间,以增加第二支撑柱 5252的支撑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310a、310b、310c、第二子像素320a、 320b、320c分别具有颜色不同的多种。第一子像素310a、310b、310c可以包括红色第一子像素310a、绿色第一子像素310b以及蓝色第一子像素 310c。同理,显示面板100在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像素32可以包括一个红色第二子像素320a、一个绿色第二子像素320b以及一个蓝色第二子像素320c。
需要说明的是,以不同的填充图案区分不同种颜色的子像素,其中同种颜色的子像素采用同一填充图案绘制。每个第一像素31或者每个第二像素32包括的子像素的数量、颜色种类可以根据显示面板100的设计需要调整,从而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示例。此外,每个第一像素31以及第二像素32内各子像素之间的排布方式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示例。
请进一步参阅图11和图12,图11是图4中C-C方向的剖视图,图12是图4中D-D方向的剖视图。其中,第一子像素310a、第一子像素 310b以及第一子像素310c的结构相似,本文以第一子像素310c为例进行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40包括第一像素开口,第一子像素 310c包括第一发光结构312c、第一电极311c以及第二电极313c。第一发光结构312c位于第一像素开口内,第一电极311c位于第一发光结构312c 的朝向衬底10的一侧,第二电极313c位于第一发光结构312c的背离衬底 10的一侧,其中第二电极313c与第一支撑柱5151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机材料,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制。第一电极311c、第二电极313c中的一个为阳极、另一个为阴极。
第二子像素320a、320b、320c与第一子像素310a、310b、310c的结构相似,例如,像素定义层40还包括第二像素开口,第二子像素320c包括第二发光结构322c以及第三电极321c和第四电极323c,第二发光结构 322c设置在第二像素开口中,第三电极321c位于第二发光结构322c的朝向衬底10的一侧,第四电极323c位于第二发光结构322c的背离衬底10的一侧,其中第四电极323c与第二支撑柱525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机材料。第三电极321c和第四电极323c中的一个为阳极、另一个为阴极。
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电极311c、第三电极321c是阳极、第二电极 313c、第四电极323c是阴极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第一电极 311c为透光电极,可选的,第一电极311c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层或氧化铟锌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311c为反射电极且第一电极311c在衬底 10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第三电极321c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第一电极311c可以包括第一透光导电层、位于第一透光导电层上的反射层以及位于反射层上的第二透光导电层。其中第一透光导电层、第二透光导电层可以是ITO、氧化铟锌等,反射层可以是金属层,例如是银材质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313c的组成材料包括镁、银或镁银合金。第四电极323c可以配置为与第二电极313c采用相同的材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313c、第四电极323c可以互连为公共电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发光结构312c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由一个第一图形单元组成或由两个以上第一图形单元拼接组成,第一图形单元包括从由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葫芦形、矩形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电极311c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由一个第二图形单元组成或由两个以上第二图形单元拼接组成,第二图形单元包括从由圆形、椭圆形、哑铃形、葫芦形、矩形组成的群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有效减少第一显示区AA1的衍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衬底10和像素定义层40 之间的器件层20,器件层20包括驱动第一子像素310a、310b、310c和第二子像素320a、320b、320c发光显示的多个像素电路层以及布线层,其中布线层包括有扫描线、数据线以及电源线,多个像素电路至少包括开关晶体管、驱动晶体管以及存储电容。上述布线层通过上述多个像素电路连接至位于显示模组中的多个有机发光元件,从而驱动该有机发光元件发光。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通过设置能够透光的第一显示区AA1,使得显示面板100在第一显示区AA1的背面可以集成感光组件,实现例如摄像头的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0、像素定义层40以及位于像素定义层40背离衬底10一侧的第一支撑柱51,第一支撑柱51能够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AA1强度以及耐压能力,防止显示面板100出现水波纹等显示不良问题。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第二显示区AA2以及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支撑柱52,通过设置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支撑柱51 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一显示区AA1面积的比例小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支撑柱5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第二显示区 AA2面积的比例,能够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的第一支撑柱51对透光率的影响,有效提高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进一步的,沿第一显示区 AA1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第一显示区AA1包括至少两个子区,通过合理设置各子区内的第一支撑柱5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各子区面积的比例不同,可以在保证第一显示区AA1的透光率的基础上同时保证第一显示区AA1的支撑强度与第二显示区AA2的支撑强度趋近,相较于将第一支撑柱51均匀布置于第一显示区AA1,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可以在部分子区AA10内设置密度较大的第一支撑柱51以提高该部分子区AA10内的支撑强度,在部分子区AA10内设置密度较小的第一支撑柱51以增加该部分子区AA10内的透光率,以便于在第一显示区AA1的背面集成感光组件以及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整体强度,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质量。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 100,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与上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不仅能够实现全面显示,而且能够使得显示面板100具有较高的透光率,便于感光组件等组件的屏下集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为显示面。显示装置还包括感光组件,该感光组件位于显示面板100的第二表面侧,感光组件与第一显示区AA1的位置对应。
感光组件可以是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外部图像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实施例中,感光组件可以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ry Me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图像采集装置,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感光组件也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图像采集装置等其它形式的图像采集装置。可以理解的是,感光组件可以不限于是图像采集装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感光组件也可以是红外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环境光传感器以及点阵投影器等光传感器。此外,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100的第二表面侧还可以集成其它部件,例如是听筒、扬声器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第一显示区AA1包括透光显示区,使得显示面板100在透光显示区的背面可以集成感光组件,实现如图像采集装置的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同时第一显示区AA1能够显示画面,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积,实现显示装置的全面屏设计。同时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支撑柱51,能够保证显示面板100的耐压能力,防止产生牛顿环。
依照本发明如上文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透光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衬底上;
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
盖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其中,沿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第一中央子区以及围绕所述第一中央子区的第一边缘子区,各所述子区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各所述子区面积的比例不同,沿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各所述子区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各所述子区的面积的比例递减;
位于所述第一边缘子区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内掺杂有刚性条或刚性颗粒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各所述子区包括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中心同心设置的各环形区域,且所述各环形区域宽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柱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面积递减;和/或,在单位面积内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数量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包括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中心同心设置的环状支撑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支撑柱包括至少两个弧状子支撑柱,所述至少两个弧状子支撑柱彼此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边缘子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还包括柱状支撑柱,所述柱状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一中央子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条的材料为硅、钛、钢以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至少一种;或者所述刚性颗粒的材料为硅、钛、钢以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二显示区,与所述第一显示区邻接,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
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和所述盖板之间的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柱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所述第一显示区面积的比例为第一比例,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所述第二显示区面积的比例为第二比例,所述第一比例小于所述第二比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面积比例为11%~25%。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二中央子区以及第二边缘子区,所述第二边缘子区位于所述第二中央子区的至少部分外周侧,所述第二中央子区的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所述第二中央子区的面积比例大于所述第二边缘子区的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所述第二边缘子区的面积比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缘子区的所述第二支撑柱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所述第二边缘子区的面积比例大于所述第一边缘子区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占所述第一边缘子区的面积比例。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94103.2A CN111968517B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PCT/CN2021/103317 WO2022042008A1 (zh) | 2020-08-31 | 2021-06-29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KR1020227039678A KR20220158845A (ko) | 2020-08-31 | 2021-06-29 |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
US17/992,231 US20230083811A1 (en) | 2020-08-31 | 2022-11-22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94103.2A CN111968517B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68517A CN111968517A (zh) | 2020-11-20 |
CN111968517B true CN111968517B (zh) | 2022-11-01 |
Family
ID=73400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94103.2A Active CN111968517B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083811A1 (zh) |
KR (1) | KR20220158845A (zh) |
CN (1) | CN111968517B (zh) |
WO (1) | WO202204200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61033A (zh) * | 2020-03-24 | 2020-06-09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CN111968517B (zh) * | 2020-08-31 | 2022-11-01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CN112908199A (zh) * | 2021-04-13 | 2021-06-04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3990186B (zh) * | 2021-10-25 | 2023-11-07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3991037B (zh) * | 2021-10-25 | 2023-11-14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4038323A (zh) * | 2021-11-22 | 2022-02-1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5050795B (zh) * | 2022-06-15 | 2024-08-2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041282A (ja) * | 2012-08-23 | 2014-03-06 | Japan Display Inc | 液晶表示装置 |
CN109065588B (zh) * | 2018-08-09 | 2021-07-13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
CN208672989U (zh) * | 2018-09-29 | 2019-03-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屏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
CN109061934B (zh) * | 2018-09-30 | 2021-04-3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9545826B (zh) * | 2018-11-19 | 2020-12-2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造方法及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
CN109546003B (zh) * | 2018-11-27 | 2021-09-07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1129103A (zh) * | 2020-01-02 | 2020-05-0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CN111261033A (zh) * | 2020-03-24 | 2020-06-09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CN211826807U (zh) * | 2020-03-31 | 2020-10-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CN111968517B (zh) * | 2020-08-31 | 2022-11-01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2020
- 2020-08-31 CN CN202010894103.2A patent/CN111968517B/zh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6-29 KR KR1020227039678A patent/KR20220158845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1-06-29 WO PCT/CN2021/103317 patent/WO202204200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
- 2022-11-22 US US17/992,231 patent/US20230083811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20158845A (ko) | 2022-12-01 |
US20230083811A1 (en) | 2023-03-16 |
CN111968517A (zh) | 2020-11-20 |
WO2022042008A1 (zh) | 2022-03-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968517B (zh)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CN110783384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2103318B (zh)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
US20220310712A1 (en) | Method for optimizing pixel arrangement, light-trans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panel | |
CN111009619B (zh) | 透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 |
CN109599052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430436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312755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180269397A1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220158140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1261033A (zh)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CN111129103A (zh)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CN111710707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11387281B2 (en) |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enabling full screen display with transparent and non-transparent display areas | |
CN105118928A (zh) | 彩膜基板、其制作方法、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10200763U (zh) | 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230345790A1 (en) | Display panel | |
KR20210133303A (ko) | 투명 디스플레이 기판, 투명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09950285B (zh) |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4242759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1710708A (zh)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KR20230149849A (ko) |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 |
CN114566532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783481A (zh) |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
CN113130619A (zh) |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