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43446A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43446A CN111943446A CN202010849308.9A CN202010849308A CN111943446A CN 111943446 A CN111943446 A CN 111943446A CN 202010849308 A CN202010849308 A CN 202010849308A CN 111943446 A CN111943446 A CN 1119434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nk
- pond
- sewage
- pipe
- slu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egassing, i.e. liberation of dissolved gas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t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36—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using inorganic ag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气浮池、厌氧池、好氧池,气浮池和厌氧池之间设置有除氧机构,除氧机构包括除氧池、加热装置、排气装置;除氧池设置在地面上且顶端设置有盖住除氧池的封盖;加热装置设置在除氧池上,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温度控制仪,加热管设置在除氧池上,温度控制仪设置在除氧池上;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控制组件,排气管设置在封盖上且与除氧池内部连通,控制组件设置在排气管上且控制排气管的开闭。本申请通过加热管对污水进行加热,使得污水中溶解的氧气析出,控制组件打开排气管,氧气从排气管排出除氧池,以此来降低了污水进入厌氧池内时污水中氧气的含量,提高了厌氧池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不少,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就很贫乏,更令人不安的是这有限的水资源还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甚至有些地方是严重污染。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518807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化妆品生产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均化调节池、格栅池、气浮池、混凝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所述好氧池外接外排管;均化调节池进行均化调节;格栅池格除化妆品生产废水中的颗粒固体及漂浮物;混凝沉淀池去除废水中的悬浮性固体物和表面活性剂和有机物;所述厌氧池对压氧生物降解;好氧池将废水中的小分子有机物降解为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废水依次经过调节池、格栅池、气浮池、混凝沉淀池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废水一直与空气接触,因此空气中的氧气会溶解到废水中,因此废水进入厌氧池处理时,废水中含有较多的氧气,因此降低了厌氧池对废水的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厌氧池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调节池、气浮池、厌氧池、好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池和厌氧池之间设置有除氧机构,所述除氧机构包括除氧池、加热装置、排气装置;
所述除氧池设置在地面上且顶端设置有盖住除氧池的封盖并与气浮池和厌氧池均连通;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除氧池上,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温度控制仪,所述加热管设置在除氧池上,所述温度控制仪设置在除氧池上且用来检测除氧池内污水的温度;
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排气管、控制组件,所述排气管设置在封盖上且与除氧池内部连通,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排气管上且控制排气管的开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依次通过调节池、气浮池进行处理,然后污水进入除氧池内,加热管对污水进行加热,使得污水中溶解的氧气析出,析出的氧气进入排气管内,控制组件打开排气管,氧气从排气管排出除氧池,以此来降低了污水进入厌氧池内时污水中氧气的含量,提高了厌氧池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同时外界空气压力大于排出的氧气压力时,控制组件关闭排气管,降低了外界空气进入除氧池内的概率,提高了除氧池对污水的除氧效果,温度控制仪来控制污水的温度,使得污水的温度保持污水的沸点以下,降低了污水汽化和氧气一起排出的概率,降低了水源的损失。
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阻挡环、阻挡片、扭簧,所述阻挡环设置在排气管内侧壁上,所述阻挡片转动设置在阻挡环上且位于阻挡环远离除氧池一侧并绕阻挡环轴线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所述扭簧设置在阻挡环上且与阻挡片连接,所述阻挡片在扭簧的作用下抵触在阻挡环上且拼接成圆形来阻挡外部空气进入除氧池内。
当除氧池内的氧气较少,外界的空气容易通过排气管进入除氧池内,从而空气中的氧气容易进入污水,降低了除氧池对污水的除氧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氧池内的氧气进入到排气管上,氧气冲击阻挡片朝向远离阻挡环转动,因此氧气即能排出除氧池,但是外界的空气进入排气管内时,外界的空气冲击阻挡片使得阻挡片抵紧到阻挡环上,以此来阻挡外界的空气进入到除氧池内,从而降低了外界的空气进入到除氧池内的概率,提高了除氧池对污水的除氧效果。
优选的,所述除氧池上设置有对污水进行搅动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搅拌叶、驱动组件,所述搅拌轴转动设置在除氧池上,所述搅拌叶设置在搅拌轴上,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除氧池上且与搅拌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启动带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转动带动搅拌叶转动来对污水进行搅动,加快了热量在污水中的传导速度,提高了加热管对污水的加热效率,同时也加快了污水中的氧气析出的速度,提高了除氧池对污水的除氧效率。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蜗轮、蜗杆、驱动电机,所述蜗轮设置在搅拌轴上,所述蜗杆转动设置在除氧池上且与蜗轮啮合,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除氧池上且与蜗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启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搅拌轴转动,以此来达到驱动电机启动带动搅拌轴转动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气浮池上设置有加药加气装置,所述加药加气装置包括装药箱、通药管、出药管、通气管,所述装药箱设置在气浮池上,所述通药管设置在装药箱上且伸至气浮池内并设置有阀门,所述出药管设置在通药管远离装药箱的一端上且均布设置有多个,所述出药管上表面上均布开设有多个出药孔,所述通气管设置在通药管上且与气源连接。
污水中含有较多杂质,因此一般会加入聚铁絮凝剂溶液来将这些杂质聚集在一起而形成污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门打开,装药箱内的聚铁絮凝剂溶液进入通药管,同时气体通过通气管进入通药管内,最后气体和聚铁絮凝剂溶液一起通过出药孔进入气浮池内的污水中,以此来将污水中的杂质聚集在一起而形成污泥,同时污泥在气体的作用下漂浮到污水上表面上,同时聚铁絮凝剂溶液在气体的冲击下,加快了聚铁絮凝剂溶液在污水中的流动速度,提高了气浮池对污水中杂质的处理效果。同时聚铁絮凝剂溶液添加完成后关闭阀门。
优选的,所述气浮池上设置有去除污水中污泥的去除机构,所述去除机构包括去除转轴、刮泥斗、转动组件、收集装置,所述去除转轴转动安装在气浮池上表面上且呈倾斜状态,所述刮泥斗设置在去除转轴上且可进入污水内并均布开设有污水通过的过水孔,所述刮泥斗靠近去除转轴位置较低的一端呈开口状态;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气浮池上且与去除转轴连接,所述收集装置设置在气浮池侧壁上且接住刮泥斗中掉落的污泥并收集起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组件启动带动去除转轴转动,去除转轴转动带动刮泥斗转动,刮泥斗转动使得污水流入刮泥斗内,然后污水通过过水孔流入气浮池中,而污水中的污泥留在刮泥斗中,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朝向收集装置移动,最后污泥移动到收集装置中进行存放,以此来达到对污水中杂质进行去除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箱、过滤网、污泥泵、回水泵、挤压组件,所述收集箱设置在气浮池上,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收集箱上,所述污泥泵和回水泵均设置收集箱上且分别与位于过滤网上下两侧的收集箱内部连通,所述回水泵上设置有伸至气浮池内的回水管,所述挤压组件设置在回收箱上且对位于过滤网上方污泥进行挤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泥进入收集箱中,污泥掉落到过滤网,污泥中水分通过过滤网流动到收集箱底部,挤压组件对污泥进行挤压来挤出污泥的中的水分;当收集箱中污泥达到一定数量后,污泥泵启动将污泥抽到压滤机进行压滤收集,回水泵启动将收集箱内水抽到气浮池中进行回收利用,以此来达到对污泥进行收集的目的,同时对污泥中的水分进行回收,降低了水源的浪费。
优选的,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气缸、挤压板,所述挤压气缸设置在收集箱上,所述挤压板设置在挤压气缸活塞杆上且下侧壁抵触在过滤网上表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压气缸启动带动挤压板移动,挤压板移动来对污泥进行挤压,以此来达到挤压气缸启动来挤压污泥的目的;同时挤压板移动时下侧壁来对过滤网进行刮动,提高了污泥中水分通过过滤网的速率,降低了污泥中水分的数量,降低了水源的浪费。
优选的,所述刮泥斗靠近去除转轴位置较高的一端呈封闭状态,所述气浮池上设置有刮除刮泥斗上污泥的刮泥组件,所述刮泥组件包括推杆、刮板、滑移板、驱动件,所述推杆滑移穿设在刮泥斗呈封闭的一端上且滑移方向与去除转轴轴线平行,所述刮板设置在推杆上且抵触在刮泥斗内侧壁上,所述滑移板滑移设置在气浮池上且靠近推杆的侧壁上开设有圆弧形的移动槽,所述推杆远离刮泥斗的一端上设置有连接球体,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气浮池上且与滑移板连接,所述连接球体可滑移安装到移动槽上,所述滑移板移动可带动连接球体移动。
刮泥斗来对污泥进行收集一段时间后,污泥容易残留在刮泥斗上,因此降低了刮泥斗的容量,降低了每次进入刮泥斗内污水的数量,降低了刮泥斗对污泥的去除效率,同时污泥还容易对过水孔形成堵塞,提高了污泥进入收集箱时的含水量,提高了水源的浪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泥斗转动带动推杆和连接球体转动,连接球体转动到移动槽内后,驱动件启动带动连接球体移动,连接球体移动带动推杆和刮板一起移动,刮板移动来刮泥斗内侧壁上进行刮动,最后驱动件带动连接球体回移到原位,然后连接球体从移动槽上脱离,以此来对刮泥斗内侧壁上的污泥进行去除,从而降低了刮泥斗内侧壁上的污泥数量,提高了每次进入刮泥斗内污水的数量,提高了刮泥斗对污泥的去除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污泥对过水孔形成堵塞的概率,降低了污泥进入收集箱时的含水量,降低了水源的浪费。
优选的,所述厌氧池和好氧池之间设置有沉淀机构,所述沉淀机构包括沉淀池、进液管、沉淀板、出液管、输泥泵,所述沉淀池放置在地面上且位于厌氧池和好氧池之间,所述进液管设置在厌氧池上且与沉淀池连接,所述沉淀板设置在沉淀池上且底部与沉淀池内底壁留有间隙并呈倾斜状态,所述出液管设置在沉淀池上且位于沉淀板上方,所述输泥泵设置在沉淀池上且与位于沉淀板下方的沉淀池内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厌氧池内的厌氧菌对污水进行处理,然后污水进入沉淀池内,污水中杂质附着到沉淀板上,沉淀板上的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到沉淀池底部和水形成沉淀物,而上层清液通过出液管进入好氧池内进行处理,降低了污水中杂质的数量,也降低了杂质对好氧池对污水进行处理时产生的干扰,提高了好氧池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同时输泥泵启动,将沉淀到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排出沉淀池外,提高了沉淀池对污水的沉淀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加热管对污水进行加热,使得污水中溶解的氧气析出,控制组件打开排气管,氧气从排气管排出除氧池,以此来降低了污水进入厌氧池内时污水中氧气的含量,提高了厌氧池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2.通过驱动电机启动带动搅拌叶转动来对污水进行搅动,加快了热量在污水中的传导速度,提高了加热管对污水的加热效率,同时也加快了污水中的氧气析出的速度,提高了除氧池对污水的除氧效率;
3.通过气体和聚铁絮凝剂溶液一起通过出药孔进入气浮池内的污水中,以此来将污水中的杂质聚集在一起而形成污泥,污泥在气体的作用下漂浮到污水上表面上,同时聚铁絮凝剂溶液在气体的冲击下,加快了聚铁絮凝剂溶液在污水中的流动速度,提高了气浮池对污水中杂质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气浮池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加药加气装置和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去除机构和刮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中除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中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控制管侧壁进行了剖视;
图8是本申请中沉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调节池;11、气浮池;111、连接管;112、支撑架;113、接料通道;12、厌氧池;13、好氧池;14、沙滤池;15、输出管;2、加药加气装置;21、装药箱;22、通药管;221、阀门;222、输送管;223、进气管;23、出药管;231、出药孔;24、通气管;3、去除机构;31、去除转轴;311、安装架;32、刮泥斗;33、转动组件;34、第一链轮;35、转动电机;36、第二链轮;4、收集装置;41、收集箱;42、过滤网;43、污泥泵;431、输泥管;44、回水泵;441、回水管;45、挤压气缸;46、挤压板;5、刮泥组件;51、推杆;511、连接球体;52、刮板;53、滑移板;531、连接环;532、移动槽;54、驱动件;6、除氧机构;61、除氧池;611、封盖;612、进水管;613、出水管;62、加热装置;621、加热管;622、温度控制仪;7、排气装置;71、排气管;711、控制管;72、控制组件;73、阻挡环;731、转动块;732、转动杆;74、阻挡片;75、扭簧;76、输气管;8、搅拌装置;81、搅拌轴;82、搅拌叶;83、蜗轮;84、蜗杆;85、驱动电机;9、沉淀机构;91、沉淀池;92、进液管;93、出液管;94、沉淀板;95、输泥泵;96、出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施例中温度控制器型号为TC4S/H/M/L。
参照图1,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调节池1、气浮池11、厌氧池12、好氧池13,污水进入调节池1内,然后向调节池1内加入调节试剂,以此来调节调节池1中污水的PH值。气浮池11上固定安装有与调节池1连接的连接管111,且连接管111呈Z字形,连接管111与调节池1连接处位于靠近调节池1顶端一侧,而连接管111与气浮池11连接处位于靠近气浮池11底端一侧。
参照图2和图3,气浮池11上设置有加药加气装置2,加药加气装置2包括装药箱21、通药管22、出药管23、通气管24,装药箱21固定安装在气浮池11上表面上,且装药箱21内装有聚铁絮凝剂溶液;通药管22固定安装在装药箱21底端上且与装药箱21内部连通,通药管22上且位于靠近装药箱21一侧固定安装有阀门221,通药管22竖直向下伸至气浮池11内底壁的上方,通药管22的底端一体设置有呈水平的输送管222。
出药管23固定安装在输送管222上,且出药管23轴线与输送管222轴线垂直,同时出药管23沿输送管222轴线方向均布设置有多个,且出药管23上表面上沿出药管23轴线方向均布开设有多个出药孔231。输送管222上且位于靠近通药管22一侧固定安装有进气管223,且进气管223位于输送管222与靠近输送管222的出药管23之间,同时进气管223远离输送管222的一端朝向靠近输送管222一侧倾斜,通气管24一体设置在进气管223远离输送管222的一端,且通气管24远离进气管223的一端伸出气浮池11外并于气源连接。
阀门221打开,装药箱21内的聚铁絮凝剂溶液通过通药管22进入输送管222,同时气体进入输送管222内,最后气体和聚铁絮凝剂溶液一起通过出药孔231进入气浮池11内的污水中,以此来将污水中的杂质聚集在一起而形成污泥,污泥在气体的作用下漂浮到污水上表面上;同时聚铁絮凝剂溶液添加完成关闭阀门221。
参照图2和图4,气浮池11上设置有去除污水中的污泥的去除机构3,去除机构3包括去除转轴31、刮泥斗32、转动组件33、收集装置4,去除转轴31转动安装在气浮池11上表面上;刮泥斗32固定安装在去除转轴31的侧壁上,且去除转轴31和刮泥斗32均沿同一方向倾斜,刮泥斗32沿去除转轴31轴线方向的投影呈圆弧状,刮泥斗32位置较低的一端呈开口状态,且刮泥斗32位置较高的一端呈封闭状态,刮泥斗32的侧壁上均布开设有多个污水通过的过水孔,刮泥斗32沿去除转轴31轴线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且刮泥斗32转动可进入污水中。
气浮池11上表面上固定安装有呈C形的安装架311,去除转轴31位置较低的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架311上,转动组件33设置在气浮池11上表面上且位于靠近安装架311一侧,转动组件33包括第一链轮34、转动电机35、第二链轮36,第一链轮34键连接在去除转轴31位置较抵的一端上,转动电机35固定安装在气浮池11上表面上,第二链轮36键连接在转动电机35的输出轴上,且第二链轮36通过链条与第一链轮34连接。
收集装置4设置在气浮池11外侧壁上,且收集装置4接住刮泥斗32中掉落的污泥并收集起来;收集装置4包括收集箱41、过滤网42、污泥泵43、回水泵44、挤压组件,收集箱41固定安装在气浮池11外侧壁上,且收集箱41位于靠近安装架311一侧,气浮池11上表面上固定安装有接住刮泥斗32内的污泥的接料通道113,接料通道113穿过安装架311伸至刮泥斗32处,接料通道113呈倾斜状态,且接料通道113靠近去除转轴31的一端位置高于远离去除转轴31的一端位置,接料通道113远离刮泥斗32的一端伸至收集箱41上方,接料通道113将污泥导向到收集箱41中进行收集。
参照图2和图5,过滤网42固定安装在收集箱41内侧壁上,污泥泵43和回水泵44均固定安装在收集箱41外侧壁上,且污泥泵43和回水泵44分别与位于过滤网42上下两侧的回水箱内部连通,同时污泥泵43上固定安装有与压滤机连接的输泥管431,回水泵44上固定安装有伸至气浮池11内部的回水管441。
挤压组件设置在收集箱41上,且挤压组件来对过滤网42上的污泥进行挤压;挤压组件包括挤压气缸45、挤压板46,挤压气缸45固定安装在收集箱41外侧壁上,且挤压气缸45位于过滤网42上方,挤压气缸45活塞杆穿过收集箱41伸至收集箱41内部;挤压板46固定安装在挤压气缸45活塞杆上,且挤压板46下侧壁抵触在过滤网42上表面上。
转动电机35启动带动第二链轮36转动,第二链轮36转动通过链条带动第一链轮34和去除转轴31转动,去除转轴31转动带动刮泥斗32转动,污水和污泥进入刮泥斗32中,然后在刮泥斗32转动的作用下,污水通过过水孔流入气浮池11内,污泥朝向收集箱41移动,污泥通过接料通道113掉落到过滤网42上,挤压气缸45启动带动挤压板46来对污泥进行挤压,同时挤压板46移动时来刮动过滤网42;收集箱41内污泥达到一定数量后,污泥泵43启动,污泥通过输泥管431移动到压滤机中进行压滤,回水泵44启动,污泥中过滤的水通过回水管441回流到气浮池11内。
参照图2和图4,气浮池11上设置有刮除刮泥斗32上污泥的刮泥组件5,刮泥组件5包括推杆51、刮板52、滑移板53、驱动件54,推杆51滑移穿设在刮泥斗32呈封闭的一端上,每个刮泥斗32上均设置有一个,且推杆51滑移方向与去除转轴31轴线方向平行;刮板52固定安装在推杆51的一端上,且刮板52位于刮泥斗32内部,同时刮板52的外侧壁抵触在刮泥斗32内侧壁上。
气浮池11上表面上且位于远离安装架311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12,滑移板53滑移安装在支撑架112下表面上,滑移板53的滑移方向与推杆51的轴线平行,且滑移板53位于推杆51远离刮泥斗32一侧,去除转轴31远离安装架311的一端滑移穿设在滑移板53上,且去除转轴31能在滑移板53上转动。
滑移板53靠近推杆51一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呈圆弧形的连接环531,连接环531靠近推杆5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呈圆弧形的移动槽532,连接环531和移动槽532的圆心均位于去除转轴31的轴线上,同时移动槽532贯通连接环531的两端,且移动槽532的截面呈T形;推杆51靠近滑移板5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球体511,且推杆51转动可带动连接球体511滑移安装到移动槽532上,滑移板53移动可带动连接球体511和推杆51移动;且前一个推杆51上的连接球体511从移动槽532上脱离后,而后一个推杆51上的连接球体511滑移安装到移动槽532上。
驱动件54为驱动气缸,驱动气缸固定安装在支撑架112上,且驱动气缸位于滑移板53靠近推杆51一侧,驱动气缸活塞杆与滑移板53固定连接。刮泥斗32转动带动推杆51和连接球体511转动,连接球体511转动到移动槽532内后,驱动气缸启动带动连接球体511移动,连接球体511移动带动推杆51和刮板52一起移动,刮板52移动来对刮泥斗32内侧壁进行刮动,最后驱动气缸带动连接球体511回移到原位,然后连接球体511从移动槽532上脱离,以此来对刮泥斗32内侧壁上的污泥进行去除。
参照图1和图6,厌氧池12内装有厌氧菌,气浮池11和厌氧池12之间设置有除氧机构6,除氧机构6包括除氧池61、加热装置62、排气装置7;除氧池61安装在地面上,且除氧池61位于气浮池11和厌氧池12之间,除氧池61顶端固定安装有盖住除氧池61的封盖611;除氧池61上相对两侧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气浮池11和厌氧池12连通的进水管612和出水管613,污水通过进水管612进入除氧池61且通过出水管613输出除氧池61,进水管612和出水管613的污水输入端的位置高于污水输出端的位置。
加热装置62设置在除氧池61上,加热装置62包括加热管621、温度控制仪622,加热管621固定安装在除氧池61内侧壁上,且加热管621位于靠近除氧池61底部一侧;温度控制仪622固定安装在除氧池61外侧壁上,且温度控制仪622伸至除氧池61内侧壁上,温度控制仪622与加热管621电连接,温度控制仪622来检测污水的温度,温度控制仪622为温度控制器。
参照图6和图7,排气装置7设置在封盖611上,排气装置7包括排气管71、控制组件72,排气管71固定安装在封盖611上表面上且与除氧池61内部连通,排气管71管口竖直向上;控制组件72设置在排气管71上且控制排气管71的开闭;控制组件72包括阻挡环73、阻挡片74、扭簧75,排气管71上通过法兰盘可拆卸设置有控制管711。阻挡环73固定安装在控制管711内侧壁上,且阻挡环73轴线与控制管711轴线重合。
阻挡环73的上表面上固定安装有两个转动块731,两个转动块731上相对一侧的侧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杆732;阻挡片74固定安装在转动杆732上,且转动块731、转动杆732和阻挡片74均阵列设置有多个,同时阻挡片74呈三角形,扭簧75套设在转动杆732上,且扭簧75的两端分别插接安装在转动块731和阻挡片74上,每个转动杆732上设置有两个扭簧75;阻挡片74在扭簧75的作用下抵靠在阻挡环73上,且多个阻挡片74拼接呈圆形来阻挡外界的空气进入除氧池61内。
参照图1和图6,控制管711顶端通过法兰盘连接有伸至好氧池13内的输气管76。加热管621对污水进行加热,使得污水中溶解的氧气析出,析出的氧气进入排气管71内,氧气冲击阻挡片74朝向远离阻挡环73转动,因此氧气即能通过输气管76进入好氧池13内;同时外界空气压力大于排出的氧气压力时,外界的空气冲击阻挡片74使得阻挡片74抵紧到阻挡环73上,以此来阻挡外界的空气进入到除氧池61内。
参照图1和图3,气浮池11和除氧池61上均设置有对污水进行搅动的搅拌装置8,位于气浮池11的搅拌装置8位于输送管222上方。
参照图1和图6,位于除氧池61内的搅拌装置8位于加热管621上方,下面以位于除氧池61内的搅拌装置8为例讲解。
参照图1和图3,搅拌装置8包括搅拌轴81、搅拌叶82、驱动组件,搅拌轴81转动安装在除氧池61内侧壁上,搅拌轴81的一端穿出除氧池61外,且搅拌轴81均布设置有多个,搅拌叶82固定安装在搅拌轴81上且位于除氧池61内部。
驱动组件设置在除氧池61上且与搅拌轴81连接,驱动组件包括蜗轮83、蜗杆84、驱动电机85,蜗轮83键连接在搅拌轴81位于除氧池61外的一端上,蜗杆84转动安装在除氧池61外侧壁上,蜗杆84首尾相连设置有多个,且每个蜗杆84与相对应的蜗轮83啮合,驱动电机85固定安装在除氧池61外侧壁上,驱动电机85与蜗杆84连接。
参照图1和图8,好氧池13远离厌氧池12一侧安装有沙滤池14,沙滤池14远离好氧池13一侧的侧壁上且位于靠近沙滤池14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输出管15;厌氧池12与好氧池13之间和好氧池13与砂滤池之间均设置有沉淀机构9,下面以位于厌氧池12和好氧池13之间的沉淀机构9为例来讲解,沉淀机构9包括沉淀池91、进液管92、出液管93、沉淀板94、输泥泵95。
沉淀池91安装在地面上,且沉淀池91位于厌氧池12和好氧池13之间;进液管92两端分别与厌氧池12和沉淀池91固定连接,出液管93两端分别与沉淀池91和好氧池13连接,污水通过进液管92进入沉淀池91内,沉淀池91内上层清液经过出液管93进入好氧池13,且进液管92和出液管93液体输入端位置高于液体输出端的位置。
沉淀板94固定安装在沉淀池91内侧壁上,且沉淀板94沿进液管92轴线方向均布设置与多个,沉淀板94沿垂直于进液管92轴线方向的投影呈倾斜状态,沉淀板94的下表面与沉淀池91内底壁之间留有间隙,且沉淀板94远离沉淀池91底端的一端位于出液管93与沉淀池91连接处的下方。输泥泵95固定安装在沉淀池91外侧壁上,且输泥泵95与沉淀板94下方的沉淀池91内部连通,输泥泵95上固定安装有伸至收集箱41上方的出泥管96。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污水进入调节池1来调节污水的PH值,然后污水进入气浮池11进行处理,阀门221打开,气体和聚铁絮凝剂溶液一起通过出药孔231进入气浮池11内的污水中,同时驱动电机85启动搅拌叶82转动来对气浮池11内的污水进行搅动,因此加快了聚铁絮凝剂溶液在污水中的扩散速度,同时聚铁絮凝剂溶液添加完成后关闭阀门221,聚铁絮凝剂溶液使得污水中的杂质形成污泥,污泥在气体和搅拌叶82的作用下漂浮到污水上表面上。
转动电机35启动刮泥斗32转动,污水和污泥进入刮泥斗32中,在刮泥斗32转动的作用下,污水通过过水孔流入气浮池11内;污泥朝向收集箱41移动,污泥通过接料通道113掉落到过滤网42上,挤压气缸45启动带动挤压板46来对污泥进行挤压,同时挤压板46移动时来刮动过滤网42;收集箱41内的污泥达到一定数量后,污泥泵43启动,污泥通过输泥管431移动到压滤机中进行压滤,回水泵44启动,污泥中过滤的水通过回水管441回流到气浮池11内,以此来去除污水中的杂质。
刮泥斗32转动带动连接球体511转动到移动槽532内,驱动气缸启动带动刮板52移动来对刮泥斗32内侧壁进行刮动,最后驱动气缸带动连接球体511回移到原位,然后连接球体511从移动槽532上脱离,同时下一个推杆51上的连接球体511进入移动槽532上,驱动气缸启动来对一个刮泥斗32内侧壁进行刮动,以此来对刮泥斗32内侧壁上的污泥进行去除,提高了每次进入刮泥斗32内污水的数量,提高了刮泥斗32对污泥的去除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污泥对过水孔形成堵塞的概率。
气浮池11内的污水进入除氧池61内,加热管621对污水进行加热,同时驱动电机85带动搅拌叶82转动来搅动除氧池61内的污水,以此来使得污水中溶解的氧气析出,析出的氧气冲击阻挡片74朝向远离阻挡环73转动,因此氧气通过输气管76进入好氧池13内,以此来降低了污水进入厌氧池12内时污水中氧气的含量,同时也提高了污水进入好氧池13内时污水中氧气的含量,提高了厌氧池12和好氧池13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同时外界空气压力大于排出的氧气压力时,外界的空气冲击阻挡片74使得阻挡片74抵紧到阻挡环73上,以此来阻挡外界的空气进入到除氧池61内,提高了除氧池61对污水中氧气的去除效果。同时温度控制器来检测污水的温度,使得污水的温度保持污水的沸点以下,降低了污水汽化和氧气一起排出的概率,降低了水源的损失。
污水从除氧池61进入厌氧池12内,厌氧池12内的厌氧菌来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进入沉淀池91内,污水中的杂质附着在沉淀板94,然后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到沉淀池91底部和水形成沉淀物,上层的清液通过出液管93进入好氧池13内进行处理,接着污水进入下一个沉淀进行沉淀,最后污水进入沙滤池14内进行过滤后输出。
两个沉淀池91内的沉淀物达到一定数量后,输泥泵95启动将沉淀物抽到收集箱41中,挤压后的沉淀物进入压滤机进行压滤,而沉淀物中的水分进入气浮池11再次处理。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调节池(1)、气浮池(11)、厌氧池(12)、好氧池(13),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池(11)和厌氧池(12)之间设置有除氧机构(6),所述除氧机构(6)包括除氧池(61)、加热装置(62)、排气装置(7);
所述除氧池(61)设置在地面上且顶端设置有盖住除氧池(61)的封盖(611)并与气浮池(11)和厌氧池(12)均连通;
所述加热装置(62)设置在除氧池(61)上,所述加热装置(62)包括加热管(621)、温度控制仪(622),所述加热管(621)设置在除氧池(61)上,所述温度控制仪(622)设置在除氧池(61)上且用来检测除氧池(61)内污水的温度;
所述排气装置(7)包括排气管(71)、控制组件(72),所述排气管(71)设置在封盖(611)上且与除氧池(61)内部连通,所述控制组件(72)设置在排气管(71)上且控制排气管(71)的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72)包括阻挡环(73)、阻挡片(74)、扭簧(75),所述阻挡环(73)设置在排气管(71)内侧壁上,所述阻挡片(74)转动设置在阻挡环(73)上且位于阻挡环(73)远离除氧池(61)一侧并绕阻挡环(73)轴线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所述扭簧(75)设置在阻挡环(73)上且与阻挡片(74)连接,所述阻挡片(74)在扭簧(75)的作用下抵触在阻挡环(73)上且拼接成圆形来阻挡外部空气进入除氧池(6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池(61)上设置有对污水进行搅动的搅拌装置(8),所述搅拌装置(8)包括搅拌轴(81)、搅拌叶(82)、驱动组件,所述搅拌轴(81)转动设置在除氧池(61)上,所述搅拌叶(82)设置在搅拌轴(81)上,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除氧池(61)上且与搅拌轴(8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蜗轮(83)、蜗杆(84)、驱动电机(85),所述蜗轮(83)设置在搅拌轴(81)上,所述蜗杆(84)转动设置在除氧池(61)上且与蜗轮(83)啮合,所述驱动电机(85)设置在除氧池(61)上且与蜗杆(8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池(11)上设置有加药加气装置(2),所述加药加气装置(2)包括装药箱(21)、通药管(22)、出药管(23)、通气管(24),所述装药箱(21)设置在气浮池(11)上,所述通药管(22)设置在装药箱(21)上且伸至气浮池(11)内并设置有阀门(221),所述出药管(23)设置在通药管(22)远离装药箱(21)的一端上且均布设置有多个,所述出药管(23)上表面上均布开设有多个出药孔(231),所述通气管(24)设置在通药管(22)上且与气源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池(11)上设置有去除污水中污泥的去除机构(3),所述去除机构(3)包括去除转轴(31)、刮泥斗(32)、转动组件(33)、收集装置(4),所述去除转轴(31)转动安装在气浮池(11)上表面上且呈倾斜状态,所述刮泥斗(32)设置在去除转轴(31)上且可进入污水内并均布开设有污水通过的过水孔,所述刮泥斗(32)靠近去除转轴(31)位置较低的一端呈开口状态;所述转动组件(33)设置在气浮池(11)上且与去除转轴(31)连接,所述收集装置(4)设置在气浮池(11)侧壁上且接住刮泥斗(32)中掉落的污泥并收集起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4)包括收集箱(41)、过滤网(42)、污泥泵(43)、回水泵(44)、挤压组件,所述收集箱(41)设置在气浮池(11)上,所述过滤网(42)设置在收集箱(41)上,所述污泥泵(43)和回水泵(44)均设置收集箱(41)上且分别与位于过滤网(42)上下两侧的收集箱(41)内部连通,所述回水泵(44)上设置有伸至气浮池(11)内的回水管(441),所述挤压组件设置在回收箱上且对位于过滤网(42)上方污泥进行挤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气缸(45)、挤压板(46),所述挤压气缸(45)设置在收集箱(41)上,所述挤压板(46)设置在挤压气缸(45)活塞杆上且下侧壁抵触在过滤网(42)上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斗(32)靠近去除转轴(31)位置较高的一端呈封闭状态,所述气浮池(11)上设置有刮除刮泥斗(32)上污泥的刮泥组件(5),所述刮泥组件(5)包括推杆(51)、刮板(52)、滑移板(53)、驱动件(54),所述推杆(51)滑移穿设在刮泥斗(32)呈封闭的一端上且滑移方向与去除转轴(31)轴线平行,所述刮板(52)设置在推杆(51)上且抵触在刮泥斗(32)内侧壁上,所述滑移板(53)滑移设置在气浮池(11)上且靠近推杆(51)的侧壁上开设有圆弧形的移动槽(532),所述推杆(51)远离刮泥斗(32)的一端上设置有连接球体(511),所述驱动件(54)设置在气浮池(11)上且与滑移板(53)连接,所述连接球体(511)可滑移安装到移动槽(532)上,所述滑移板(53)移动可带动连接球体(511)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12)和好氧池(13)之间设置有沉淀机构(9),所述沉淀机构(9)包括沉淀池(91)、进液管(92)、沉淀板(94)、出液管(93)、输泥泵(95),所述沉淀池(91)放置在地面上且位于厌氧池(12)和好氧池(13)之间,所述进液管(92)设置在厌氧池(12)上且与沉淀池(91)连接,所述沉淀板(94)设置在沉淀池(91)上且底部与沉淀池(91)内底壁留有间隙并呈倾斜状态,所述出液管(93)设置在沉淀池(91)上且位于沉淀板(94)上方,所述输泥泵(95)设置在沉淀池(91)上且与位于沉淀板(94)下方的沉淀池(91)内部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49308.9A CN111943446A (zh) | 2020-08-21 | 2020-08-21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49308.9A CN111943446A (zh) | 2020-08-21 | 2020-08-21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43446A true CN111943446A (zh) | 2020-11-17 |
Family
ID=73359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49308.9A Pending CN111943446A (zh) | 2020-08-21 | 2020-08-21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43446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04999A (zh) * | 2022-03-14 | 2022-06-10 | 阿特拉斯智能工程(南通)有限公司 | 基于批量生产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875214U (zh) * | 2010-11-25 | 2011-06-22 | 诺孚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吸油烟机的止逆阀 |
CN203247176U (zh) * | 2013-05-27 | 2013-10-23 | 温州恒通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
CN103833097A (zh) * | 2014-03-31 | 2014-06-04 | 华东理工大学 | 一种适用于厌氧工艺中的污水脱氧方法及装置 |
CN206318841U (zh) * | 2016-12-15 | 2017-07-11 | 苏州格胜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气浮和脱氧的废水处理系统 |
CN208151155U (zh) * | 2017-12-20 | 2018-11-27 | 深圳市长天长空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湖泊富营养水的深层曝气装置 |
CN209468192U (zh) * | 2018-12-11 | 2019-10-08 | 中泸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处理厌氧池 |
-
2020
- 2020-08-21 CN CN202010849308.9A patent/CN11194344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875214U (zh) * | 2010-11-25 | 2011-06-22 | 诺孚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吸油烟机的止逆阀 |
CN203247176U (zh) * | 2013-05-27 | 2013-10-23 | 温州恒通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
CN103833097A (zh) * | 2014-03-31 | 2014-06-04 | 华东理工大学 | 一种适用于厌氧工艺中的污水脱氧方法及装置 |
CN206318841U (zh) * | 2016-12-15 | 2017-07-11 | 苏州格胜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气浮和脱氧的废水处理系统 |
CN208151155U (zh) * | 2017-12-20 | 2018-11-27 | 深圳市长天长空智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湖泊富营养水的深层曝气装置 |
CN209468192U (zh) * | 2018-12-11 | 2019-10-08 | 中泸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处理厌氧池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陈家庆: "《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 中国石化出版社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04999A (zh) * | 2022-03-14 | 2022-06-10 | 阿特拉斯智能工程(南通)有限公司 | 基于批量生产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855557U (zh) |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污水处理装置 | |
CN114671540A (zh) | 一种可有效对淤泥进行分散的城市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2894393U (zh) | 一种油田钻井污泥处理系统 | |
CN211734073U (zh) | 一种含油污水除油装置 | |
CN111943446A (zh) |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5215477A (zh) | 一种煤矿井下矿井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212293273U (zh) | 一种规模化养殖粪污处理装置 | |
CN211284000U (zh) | 一种移动式垃圾渗漏液处理设备的搅拌沉淀部分结构 | |
JPH09234465A (ja) | スカム・水分離装置ならびに分離水の利用方法 | |
CN214270525U (zh) | 一种净水厂用污泥水循环处理排放装置 | |
CN211896601U (zh) | 一种淤污固液分离一体机 | |
CN211283999U (zh) | 一种移动式垃圾渗漏液处理设备 | |
CN115448499B (zh) | 一种井下工作面水仓 | |
CN114524554A (zh) | 一种能够进行固液分离的化工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
CN114570095B (zh) | 一种水质澄清剂生产用过滤设备 | |
CN108379890B (zh) | 一种废水过滤处理设备 | |
CN111392834A (zh) | 一种含氮废水的处理设备 | |
CN211497222U (zh) | 一种养殖污水处理设备 | |
CN205999234U (zh) | 能够有效将污水中的污泥进行分离沉淀的污水处理系统 | |
CN220460039U (zh)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5933576U (zh) | 养殖场粪污处理装置 | |
CN214693710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罐 | |
CN212127778U (zh) | 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 |
CN220520256U (zh) | 一种污水分级处理装置 | |
CN118184081B (zh) | 一种高效脱氮除磷的应急污水处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