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40632A -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40632A
CN111940632A CN202010850450.5A CN202010850450A CN111940632A CN 111940632 A CN111940632 A CN 111940632A CN 202010850450 A CN202010850450 A CN 202010850450A CN 111940632 A CN111940632 A CN 1119406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support
plate
gear
manufact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504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8504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406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40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4063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02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heat exchangers or parts thereof, e.g. radiators, condensers fins, headers
    • B21D53/08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heat exchangers or parts thereof, e.g. radiators, condensers fins, headers of both metal tubes and sheet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9/00Application of procedures in order to connect objects or parts, e.g. coating with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plating; Tube expa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03Position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06Feeding elongated articles, such as tubes, bars, or prof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包括横向间距平移机构、环向调节机构和位置变更机构,所述的环向调节机构安装在位置变更机构上,且环向调节机构位于位置变更机构的正上方,所述的环向调节机构上设置有横向间距平移机构;本发明解决了冷却管在安装时通过人工将两端的管板进行夹持固定,再将折流板间距位置移动固定,最后将冷却管束穿插进入管板和折流板中,使冷却管底部与管板底部水平对齐,但此方式通过人工操作繁琐,没有可调节的固定夹具使得整个操作流程效率降低,不能大批量的生产作业。

Description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夹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列管式冷却器,又叫壳管式冷却器,分为管程和壳程,在管内流动的液体行径为管程,在管外流动的液体其行径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列管式冷却器是由两只相同面积的冷油器和三通阀装置构成,一只工作,一只备用,每个冷却器能承担整个系统的冷却负荷,管板一头固定,一头浮动、可拆卸的管束和水室箱盖,便于运行过程中清洗、检查和维修;列管式冷却器冷却管采用优质紫铜管,是有色金属管的一种,是压制的和拉制的无缝管,铜管具备了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容易折弯造型,铜管重量较轻,导热性好,低温强度高,是常用于冷却器中制冷或导热的工件;
冷却管在安装时通过人工将两端的管板进行夹持固定,再将折流板间距位置移动固定,最后将冷却管束穿插进入管板和折流板中,使冷却管底部与管板底部水平对齐,但此方式通过人工操作繁琐,没有可调节的固定夹具使得整个操作流程效率降低,不能大批量的生产作业,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其使用了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夹具设备,该夹具设备包括横向间距平移机构、环向调节机构和位置变更机构,采用上述夹具设备对列管式冷却器制作加工的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S1、位置调整:通过位置变更机构适宜调整夹持角度和位置方向;
S2、环向夹持:根据作业所需通过环向调节机构适宜调整夹持管板的直径尺寸,且根据管板之间的长度变换同步调整前端的夹持长度距离;
S3、间距夹持调节:通过横向间距平移机构对列管式冷却器中部夹持的拆流板进行同步间距调整夹持,满足市场所需夹持间距不同距离的需求;
S4、检验收集:通过工作人员将冷却管穿插进上述S2和S3夹持定位的管板和拆流板中,并记录穿插过程中稳定性和便携性的状况;
所述的环向调节机构安装在位置变更机构上,且环向调节机构位于位置变更机构的正上方,所述的环向调节机构上设置有横向间距平移机构;
所述的横向间距平移机构包括横向位移支架、夹持单元、滑轮、立板支架、直齿轮、直齿条、拉伸弹簧、固定环和摇轮;所述的横向位移支架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对称的安装在环向调节机构上,所述的横向位移支架上对称设置有夹持单元,所述横向位移支架的一侧端面上通过轴承均匀设置有滑轮,所述的滑轮通过滚动方式与立板支架相互连接,所述的立板支架安装在环向调节机构上,所述的立板支架上通过轴承安装有直齿轮,所述直齿轮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两侧位置分别通过啮合转动方式与直齿条相互连接,所述的直齿条通过螺栓安装在横向位移支架上,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轴头通过销栓安装在横向位移支架上,且拉伸弹簧的另一端轴头通过销栓与立板支架相互连接,所述的固定环安装在立板支架的外壁上,所述的摇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立板支架上,且摇轮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贯穿于固定环的内部,所述摇轮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直齿轮相互连接;通过摇轮转动控制直齿轮与直齿条啮合传动,从而同步相向平移横向位移支架,控制夹持单元的间距距离,滑轮起到了辅助滑移的左右,通过固定环对摇轮转动方向进行锁紧固定,拉伸弹簧始终起到了拽紧的作用。
所述的夹持单元包括夹持框架、浮动支架、滑轮夹爪、碟簧轴杆、锥轮推杆和手轮;所述的夹持框架安装在横向位移支架上,所述的夹持框架上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设置有浮动支架,所述的浮动支架上通过转动铰接方式对称的安装有滑轮夹爪,所述的碟簧轴杆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贯穿于滑轮夹爪的内部,且碟簧轴杆的两端轴头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夹持框架上,所述的锥轮推杆通过螺旋配合方式安装在夹持框架上,且锥轮推杆通过滑动方式与滑轮夹爪相互抵接,所述锥轮推杆的轴端通过联轴器设置有手轮;通过手轮摇动锥轮推杆前进,使锥轮推杆抵推滑轮夹爪与碟簧轴杆相互抵压获得夹紧力,并且浮动支架脱离夹持框架并已浮起,因此可跟随偏移。
所述的环向调节机构包括L型平板、档位挂板、固定圆台、限位圆板、平台转盘、卡夹支架、主夹板、副夹板、平移合夹单元、连杆、球形握柄和圆柱弹簧;所述的L型平板安装在位置变更机构上,所述的L型平板上设置有档位挂板,所述的固定圆台安装在L型平板上,所述的固定圆台上设置有限位圆板,所述的平台转盘通过带座轴承安装在L型平板上,且平台转盘的轴杆贯穿于固定圆台的内部,所述平台转盘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卡夹支架,所述的卡夹支架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固定圆台上,且卡夹支架通过凸轮随动器与平台转盘相互连接,所述的主夹板安装在卡夹支架上,所述的副夹板通过扭转弹簧安装在主夹板上,所述的平移合夹单元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卡夹支架上,所述的连杆通过铰链销安装在平台转盘的底部轴端上,位于连杆的一端轴头通过铰链销安装有球形握柄,所述圆柱弹簧的一端轴头通过弹簧支柱安装在L型平板上,所述圆柱弹簧的另一端轴头通过弹簧支柱与连杆相互连接;通过球形握柄拉转连杆控制平台转盘的回转,通过平台转盘回转同步控制卡夹支架的移动,通过主夹板和副夹板进行夹持,平移合夹单元可移动夹持,圆柱弹簧进行拉拽复位,使用的球形握柄可操作九十度折叠,通过向上折叠放入档位挂板中进行锁定。
所述的平移合夹单元包括垂直夹板、锁紧旋钮和铰转夹板;所述的垂直夹板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卡夹支架上,所述的垂直夹板上通过螺旋配合方式设置有锁紧旋钮,所述的铰转夹板通过扭转弹簧安装在垂直夹板上;通过垂直夹板平移调节,锁紧旋钮旋转上升并与卡夹支架进行抵接,达到锁紧目的,铰转夹板与垂直夹板进行夹持。
所述的位置变更机构包括滚动车轮、移动车架、手拉握把、分度转座、输出齿轮、转位齿轮、电动机、导向环支架、角度转向架和助力轮;所述的滚动车轮通过轴承均匀的安装在移动车架的支脚下端,所述的手拉握把通过螺栓对称的安装在移动车架的外壁上,所述的分度转座通过螺栓对称的安装在移动车架上,位于分度转座的内壁上通过轴承安装有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的正上方设置有转位齿轮,所述的转位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分度转座的内壁上,所述的转位齿轮和输出齿轮之间通过啮合转动方式相互连接,所述的电动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右侧分度转座的外壁上,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分度转座上输出齿轮的一端轴头相互连接,所述的导向环支架安装在移动车架上,所述的角度转向架贯穿于导向环支架的内部,且角度转向架的两端轴头分别通过销栓安装在转位齿轮上,所述的角度转向架上通过轴承设置有助力轮,所述的助力轮与导向环支架之间滚动方式相互抵接;通过电动机驱动输出齿轮啮合转动转位齿轮,从而控制角度转向架的角度调整,助力轮减轻了滚动摩擦力,导向环支架起到了支撑导向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的立板支架上设置有长度标识,将所述的立板支架上设置有长度标识,便于同步调节夹持单元之间的间距距离,按照立板支架上设置有长度标识,从而精确调整位移的长度尺寸,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
优选的;所述的平台转盘上均匀设置有弧形腰孔,将所述的平台转盘上均匀设置有弧形腰孔,便于通过回转平台转盘来同步调整卡夹支架的滑动间距,从而满足夹持不同直径尺寸的管板,提高了冷却管穿插进入管板的使用范围和经济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的滚动车轮上设置有脚踏刹车片,将所述的滚动车轮上设置有脚踏刹车片,便于控制滚动车轮移动时的制动,也有利于提高夹具设备作业过程中整体的机械移动平顺性,避免晃动影响冷却管穿插的精准性。
优选的;所述的分度转座上设置有旋钮柱塞,将所述的分度转座上设置有旋钮柱塞,便于控制转位齿轮旋转后的方位角度位置固定,确保旋转停止位置的精度,消除旋转时的松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发明通过滑轮辅助移动横向位移支架,减轻了横向位移支架在移动时的摩擦阻力,提高水平位移的连贯性,方便人工调节移动横向位移支架的间距距离。
二、本发明通过限位圆板对冷却管穿插底部进行限位对齐,使用的球形握柄可操作九十度折叠,通过向上折叠放入档位挂板中进行锁定,以免卡夹支架之间滑移间距的松动,并且档位挂板有三种间距位置的锁定,主夹板和副夹板之间通过扭转弹簧增强了夹持力,并且可以灵活夹持不同厚度的管板。
三、本发明通过夹持单元对拆流板进行夹持,通过锥轮推杆前进抵接滑轮夹爪从而控制夹紧力和针对不同厚度的拆流板夹持,并且浮动支架脱离夹持框架并已浮起,因此可跟随偏移,可起到移动减震的作用,防止冷却管穿插时的晃动,防止穿插方位的偏差,提高了冷却管穿插直线轨迹的稳定性。
四、本发明通过输出齿轮啮合转动转位齿轮从而控制角度转向架的角度调整,从而满足市场针对不同装夹固定管板和拆流板的角度需求,并且通过导向环支架对角度转向架进行角度调整时,起到了导向支撑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位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2中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侧视位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4中的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仰视位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图6中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图6中的D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俯视位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图9中的E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图9中的F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其使用了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夹具设备,该夹具设备包括横向间距平移机构1、环向调节机构2和位置变更机构3,采用上述夹具设备对列管式冷却器制作加工的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S1、位置调整:通过位置变更机构3适宜调整夹持角度和位置方向;
S2、环向夹持:根据作业所需通过环向调节机构2适宜调整夹持管板的直径尺寸,且根据管板之间的长度变换同步调整前端的夹持长度距离;
S3、间距夹持调节:通过横向间距平移机构1对列管式冷却器中部夹持的拆流板进行同步间距调整夹持,满足市场所需夹持间距不同距离的需求;
S4、检验收集:通过工作人员将冷却管穿插进上述S2和S3夹持定位的管板和拆流板中,并记录穿插过程中稳定性和便携性的状况;
所述的环向调节机构2安装在位置变更机构3上,且环向调节机构2位于位置变更机构3的正上方,所述的环向调节机构2上设置有横向间距平移机构1;
所述的横向间距平移机构1包括横向位移支架10、夹持单元11、滑轮12、立板支架13、直齿轮14、直齿条15、拉伸弹簧16、固定环17和摇轮18;所述的横向位移支架10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对称的安装在环向调节机构2上,所述的横向位移支架10上对称设置有夹持单元11,所述横向位移支架10的一侧端面上通过轴承均匀设置有滑轮12,所述的滑轮12通过滚动方式与立板支架13相互连接,所述的立板支架13安装在环向调节机构2上,所述的立板支架13上设置有长度标识,将所述的立板支架13上设置有长度标识,便于同步调节夹持单元11之间的间距距离,按照立板支架13上设置有长度标识,从而精确调整位移的长度尺寸,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所述的立板支架13上通过轴承安装有直齿轮14,所述直齿轮14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两侧位置分别通过啮合转动方式与直齿条15相互连接,所述的直齿条15通过螺栓安装在横向位移支架10上,所述拉伸弹簧16的一端轴头通过销栓安装在横向位移支架10上,且拉伸弹簧16的另一端轴头通过销栓与立板支架13相互连接,所述的固定环17安装在立板支架13的外壁上,所述的摇轮18通过轴承安装在立板支架13上,且摇轮18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贯穿于固定环17的内部,所述摇轮1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直齿轮14相互连接;通过摇轮18转动控制直齿轮14与直齿条15啮合传动,从而同步相向平移横向位移支架10,控制夹持单元11的间距距离,滑轮12起到了辅助滑移的左右,通过固定环17对摇轮18转动方向进行锁紧固定,拉伸弹簧16始终起到了拽紧的作用。
所述的夹持单元11包括夹持框架111、浮动支架112、滑轮夹爪113、碟簧轴杆114、锥轮推杆115和手轮116;所述的夹持框架111安装在横向位移支架10上,所述的夹持框架111上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设置有浮动支架112,所述的浮动支架112上通过转动铰接方式对称的安装有滑轮夹爪113,所述的碟簧轴杆114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贯穿于滑轮夹爪113的内部,且碟簧轴杆114的两端轴头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夹持框架111上,所述的锥轮推杆115通过螺旋配合方式安装在夹持框架111上,且锥轮推杆115通过滑动方式与滑轮夹爪113相互抵接,所述锥轮推杆115的轴端通过联轴器设置有手轮116;通过手轮116摇动锥轮推杆115前进,使锥轮推杆115抵推滑轮夹爪113与碟簧轴杆114相互抵压获得夹紧力,并且浮动支架112脱离夹持框架111并已浮起,因此可跟随偏移。
所述的环向调节机构2包括L型平板20、档位挂板21、固定圆台22、限位圆板23、平台转盘24、卡夹支架25、主夹板26、副夹板27、平移合夹单元28、连杆29、球形握柄29A和圆柱弹簧29;所述的L型平板20安装在位置变更机构3上,所述的L型平板20上设置有档位挂板21,所述的固定圆台22安装在L型平板20上,所述的固定圆台22上设置有限位圆板23,所述的平台转盘24通过带座轴承安装在L型平板20上,且平台转盘24的轴杆贯穿于固定圆台22的内部,所述的平台转盘24上均匀设置有弧形腰孔,将所述的平台转盘24上均匀设置有弧形腰孔,便于通过回转平台转盘24来同步调整卡夹支架25的滑动间距,从而满足夹持不同直径尺寸的管板,提高了冷却管穿插进入管板的使用范围和经济实用性;所述平台转盘24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卡夹支架25,所述的卡夹支架25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固定圆台22上,且卡夹支架25通过凸轮随动器与平台转盘24相互连接,所述的主夹板26安装在卡夹支架25上,所述的副夹板27通过扭转弹簧安装在主夹板26上,所述的平移合夹单元28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卡夹支架25上,所述的连杆29通过铰链销安装在平台转盘24的底部轴端上,位于连杆29的一端轴头通过铰链销安装有球形握柄29A,所述圆柱弹簧29的一端轴头通过弹簧支柱安装在L型平板20上,所述圆柱弹簧29的另一端轴头通过弹簧支柱与连杆29相互连接;通过球形握柄29A拉转连杆29控制平台转盘24的回转,通过平台转盘24回转同步控制卡夹支架25的移动,通过主夹板26和副夹板27进行夹持,平移合夹单元28可移动夹持,圆柱弹簧29进行拉拽复位,使用的球形握柄29A可操作九十度折叠,通过向上折叠放入档位挂板21中进行锁定。
所述的平移合夹单元28包括垂直夹板281、锁紧旋钮282和铰转夹板283;所述的垂直夹板281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卡夹支架25上,所述的垂直夹板281上通过螺旋配合方式设置有锁紧旋钮282,所述的铰转夹板283通过扭转弹簧安装在垂直夹板281上;通过垂直夹板281平移调节,锁紧旋钮282旋转上升并与卡夹支架25进行抵接,达到锁紧目的,铰转夹板283与垂直夹板281进行夹持。
所述的位置变更机构3包括滚动车轮30、移动车架31、手拉握把32、分度转座33、输出齿轮34、转位齿轮35、电动机36、导向环支架37、角度转向架38和助力轮39;所述的滚动车轮30通过轴承均匀的安装在移动车架31的支脚下端,所述的滚动车轮30上设置有脚踏刹车片,将所述的滚动车轮30上设置有脚踏刹车片,便于控制滚动车轮30移动时的制动,也有利于提高夹具设备作业过程中整体的机械移动平顺性,避免晃动影响冷却管穿插的精准性;所述的手拉握把32通过螺栓对称的安装在移动车架31的外壁上,所述的分度转座33通过螺栓对称的安装在移动车架31上,所述的分度转座33上设置有旋钮柱塞,将所述的分度转座33上设置有旋钮柱塞,便于控制转位齿轮35旋转后的方位角度位置固定,确保旋转停止位置的精度,消除旋转时的松动;位于分度转座33的内壁上通过轴承安装有输出齿轮34,所述输出齿轮34的正上方设置有转位齿轮35,所述的转位齿轮35通过轴承安装在分度转座33的内壁上,所述的转位齿轮35和输出齿轮34之间通过啮合转动方式相互连接,所述的电动机36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右侧分度转座33的外壁上,所述电动机3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分度转座33上输出齿轮34的一端轴头相互连接,所述的导向环支架37安装在移动车架31上,所述的角度转向架38贯穿于导向环支架37的内部,且角度转向架38的两端轴头分别通过销栓安装在转位齿轮35上,所述的角度转向架38上通过轴承设置有助力轮39,所述的助力轮39与导向环支架37之间滚动方式相互抵接;通过电动机36驱动输出齿轮34啮合转动转位齿轮35,从而控制角度转向架38的角度调整,助力轮39减轻了滚动摩擦力,导向环支架37起到了支撑导向的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其使用了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夹具设备,该夹具设备包括横向间距平移机构(1)、环向调节机构(2)和位置变更机构(3),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夹具设备对列管式冷却器制作加工的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S1、位置调整:通过位置变更机构(3)适宜调整夹持角度和位置方向;
S2、环向夹持:根据作业所需通过环向调节机构(2)适宜调整夹持管板的直径尺寸,且根据管板之间的长度变换同步调整前端的夹持长度距离;
S3、间距夹持调节:通过横向间距平移机构(1)对列管式冷却器中部夹持的拆流板进行同步间距调整夹持,满足市场所需夹持间距不同距离的需求;
S4、检验收集:通过工作人员将冷却管穿插进上述S2和S3夹持定位的管板和拆流板中,并记录穿插过程中稳定性和便携性的状况;
所述的环向调节机构(2)安装在位置变更机构(3)上,且环向调节机构(2)位于位置变更机构(3)的正上方,所述的环向调节机构(2)上设置有横向间距平移机构(1);
所述的横向间距平移机构(1)包括横向位移支架(10)、夹持单元(11)、滑轮(12)、立板支架(13)、直齿轮(14)、直齿条(15)、拉伸弹簧(16)、固定环(17)和摇轮(18);所述的横向位移支架(10)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对称的安装在环向调节机构(2)上,所述的横向位移支架(10)上对称设置有夹持单元(11),所述横向位移支架(10)的一侧端面上通过轴承均匀设置有滑轮(12),所述的滑轮(12)通过滚动方式与立板支架(13)相互连接,所述的立板支架(13)安装在环向调节机构(2)上,所述的立板支架(13)上通过轴承安装有直齿轮(14),所述直齿轮(14)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两侧位置分别通过啮合转动方式与直齿条(15)相互连接,所述的直齿条(15)通过螺栓安装在横向位移支架(10)上,所述拉伸弹簧(16)的一端轴头通过销栓安装在横向位移支架(10)上,且拉伸弹簧(16)的另一端轴头通过销栓与立板支架(13)相互连接,所述的固定环(17)安装在立板支架(13)的外壁上,所述的摇轮(18)通过轴承安装在立板支架(13)上,且摇轮(18)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贯穿于固定环(17)的内部,所述摇轮(18)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直齿轮(14)相互连接;
所述的夹持单元(11)包括夹持框架(111)、浮动支架(112)、滑轮夹爪(113)、碟簧轴杆(114)、锥轮推杆(115)和手轮(116);所述的夹持框架(111)安装在横向位移支架(10)上,所述的夹持框架(111)上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设置有浮动支架(112),所述的浮动支架(112)上通过转动铰接方式对称的安装有滑轮夹爪(113),所述的碟簧轴杆(114)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贯穿于滑轮夹爪(113)的内部,且碟簧轴杆(114)的两端轴头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夹持框架(111)上,所述的锥轮推杆(115)通过螺旋配合方式安装在夹持框架(111)上,且锥轮推杆(115)通过滑动方式与滑轮夹爪(113)相互抵接,所述锥轮推杆(115)的轴端通过联轴器设置有手轮(1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向调节机构(2)包括L型平板(20)、档位挂板(21)、固定圆台(22)、限位圆板(23)、平台转盘(24)、卡夹支架(25)、主夹板(26)、副夹板(27)、平移合夹单元(28)、连杆(29)、球形握柄(29A)和圆柱弹簧(29B);所述的L型平板(20)安装在位置变更机构(3)上,所述的L型平板(20)上设置有档位挂板(21),所述的固定圆台(22)安装在L型平板(20)上,所述的固定圆台(22)上设置有限位圆板(23),所述的平台转盘(24)通过带座轴承安装在L型平板(20)上,且平台转盘(24)的轴杆贯穿于固定圆台(22)的内部,所述平台转盘(24)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卡夹支架(25),所述的卡夹支架(25)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固定圆台(22)上,且卡夹支架(25)通过凸轮随动器与平台转盘(24)相互连接,所述的主夹板(26)安装在卡夹支架(25)上,所述的副夹板(27)通过扭转弹簧安装在主夹板(26)上,所述的平移合夹单元(28)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卡夹支架(25)上,所述的连杆(29)通过铰链销安装在平台转盘(24)的底部轴端上,位于连杆(29)的一端轴头通过铰链销安装有球形握柄(29A),所述圆柱弹簧(29B)的一端轴头通过弹簧支柱安装在L型平板(20)上,所述圆柱弹簧(29B)的另一端轴头通过弹簧支柱与连杆(29)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移合夹单元(28)包括垂直夹板(281)、锁紧旋钮(282)和铰转夹板(283);所述的垂直夹板(281)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卡夹支架(25)上,所述的垂直夹板(281)上通过螺旋配合方式设置有锁紧旋钮(282),所述的铰转夹板(283)通过扭转弹簧安装在垂直夹板(28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置变更机构(3)包括滚动车轮(30)、移动车架(31)、手拉握把(32)、分度转座(33)、输出齿轮(34)、转位齿轮(35)、电动机(36)、导向环支架(37)、角度转向架(38)和助力轮(39);所述的滚动车轮(30)通过轴承均匀的安装在移动车架(31)的支脚下端,所述的手拉握把(32)通过螺栓对称的安装在移动车架(31)的外壁上,所述的分度转座(33)通过螺栓对称的安装在移动车架(31)上,位于分度转座(33)的内壁上通过轴承安装有输出齿轮(34),所述输出齿轮(34)的正上方设置有转位齿轮(35),所述的转位齿轮(35)通过轴承安装在分度转座(33)的内壁上,所述的转位齿轮(35)和输出齿轮(34)之间通过啮合转动方式相互连接,所述的电动机(36)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右侧分度转座(33)的外壁上,所述电动机(3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分度转座(33)上输出齿轮(34)的一端轴头相互连接,所述的导向环支架(37)安装在移动车架(31)上,所述的角度转向架(38)贯穿于导向环支架(37)的内部,且角度转向架(38)的两端轴头分别通过销栓安装在转位齿轮(35)上,所述的角度转向架(38)上通过轴承设置有助力轮(39),所述的助力轮(39)与导向环支架(37)之间滚动方式相互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板支架(13)上设置有长度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台转盘(24)上均匀设置有弧形腰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动车轮(30)上设置有脚踏刹车片。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度转座(33)上设置有旋钮柱塞。
CN202010850450.5A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 Withdrawn CN1119406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0450.5A CN111940632A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0450.5A CN111940632A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40632A true CN111940632A (zh) 2020-11-17

Family

ID=73359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0450.5A Withdrawn CN111940632A (zh) 2020-08-21 2020-08-21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4063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21975A (zh) * 2023-09-15 2023-10-24 启东市鸿洋润滑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焊接用固定夹具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21975A (zh) * 2023-09-15 2023-10-24 启东市鸿洋润滑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焊接用固定夹具及方法
CN116921975B (zh) * 2023-09-15 2023-12-08 启东市鸿洋润滑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焊接用固定夹具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55904B (zh) 一种用于长管道施工安装的定位装置
CN111774750A (zh) 一种汽车排气管定位焊接工艺
CN111346953B (zh) 一种蒸汽锅炉连接管件折弯加工处理设备及加工处理工艺
CN116079328A (zh) 一种管焊旋转机
CN111215775A (zh) 针对大直径压力厚壁管道的全位置自动焊设备
CN111940632A (zh) 一种列管式冷却器制造加工方法
CN113146198A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制作加工方法
CN113182765B (zh) 一种便于圆管自动焊接的夹持装置
CN113275801A (zh) 一种智能电动汽车排气管焊接成型加工机械及焊接成型方法
CN114406555A (zh) 一种焊接机器人以及自动焊接系统
CN115673641A (zh) 一种前桥圆管定位焊接设备
CN114102042A (zh) 一种管件焊接用组合式辅助装置
CN214350618U (zh) 一种圆管旋转焊接设备
CN112024669B (zh) 一种换热器冷却结构成型制作方法
CN214868344U (zh) 半自动焊接管道水平对中装置
CN216668639U (zh) 一种多功能检具夹持组件及检具
CN213764807U (zh) 一种弯管自动装配设备
CN214816259U (zh) 一种钢管焊接用夹持装置
CN207953521U (zh) 一种汽车管件内壁抛光装置
CN116586714B (zh) 一种用于铝合金材料的弧焊接方法及装置
CN218946160U (zh) 一种蒸发器用排片胀管机用固定支架
CN220971310U (zh) 圆管对接环向焊接快速定位对接夹具
CN220721143U (zh) 一种无缝钢管生产用转运装置
CN219484747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高精度防爆发动机排气管环缝焊接装置
CN220179092U (zh) 一种管件定位加工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