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6272A - 打入机 - Google Patents

打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6272A
CN111936272A CN201980022915.3A CN201980022915A CN111936272A CN 111936272 A CN111936272 A CN 111936272A CN 201980022915 A CN201980022915 A CN 201980022915A CN 111936272 A CN111936272 A CN 1119362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mode
trigger
contact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29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相泽宗太郎
大塚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i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36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62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 B25C1/047Mechanical 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4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 B25C1/041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fluid pressure, e.g. by air pressure with fixed main cylinder
    • B25C1/043Trigger valve and trigger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6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operated by electric po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7/00Accessories for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e.g.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00General 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Components used in 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50/121Housing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入机,其在停止向切换机构供电的情况下能够使打击部向打击紧固件的方向动作。此外,提供一种能够设定产生如下功能的时机的打入机,所述功能是限制接触部件的动作力向供气机构传递的功能。在具有操作部件、接触部件、压力室、打击部和驱动部的打入机中,具有可供作业者选择的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若选择第二模式并且作业者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并且接触部件从对象物分离的状态在预定时间以内,则不限制接触部件的动作,若选择第二模式并且作业者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并且接触部件从对象物分离的状态超过预定时间,则限制接触部件的动作。

Description

打入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利用压缩性气体的压力进行动作的打击部的打入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例打入机,该打入机具有:被供给压缩性气体的压力室、以及利用向压力室供给的压缩性气体的压力进行动作的打击部。专利文献1记载的打入机具有:打击部、活塞上室、主阀室、气缸、蓄压室、作为操作部件的扳机、作为接触部件的推杆、切换旋钮。就专利文献1记载的打入机而言,当向扳机施加操作力并且推杆推压于对象物时,则蓄压室的压缩性气体向主阀室供给。气缸利用主阀室的压力进行动作,蓄压室的压缩性气体向活塞上室供给,打击部从上止点朝向下止点进行动作。
就专利文献1记载的打入机而言,作业者能够操作切换旋钮来切换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当选择第一模式时,则在将推杆推压于对象物之后向扳机施加操作力。当选择第二模式时,则在向扳机施加了操作力的状态下进行将推杆推压于对象物的操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159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案发明人研究了一种打入机,其能够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情况下限制打击部的动作。本案发明人研究的打入机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状态是当从向操作部件施加操作力起的经过时间在预定时间内时,则通过将接触部件推压于对象物而打击部能够进行动作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当从向操作部件施加操作力起的经过时间超过预定时间时,则即使将接触部件推压于对象物而打击部也不会进行动作的状态。
此外,本案发明人研究了设置切换机构的方案,所述切换机构对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进行切换并且利用电力进行动作。于是,本案发明人发现:当停止向切换机构供电时,则有可能在打入机中打击部不再进行动作。另外还发现如下课题:当无法设定产生如下功能的时机时则有可能给作业者带来不适感,所述功能是限制接触部件的动作力向供气机构传递的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入机,其在停止向切换机构供电的情况下,能够使打击部向打击紧固件的方向动作。此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设定产生如下功能的时机的打入机,所述功能是限制接触部件的动作力向供气机构传递的功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具有:操作部件,其供作业者施加操作力;接触部件,其能够与对象物接触和分离,并且与所述对象物接触来进行动作;切换机构,其能够对传递所述接触部件的动作的第一状态和限制所述接触部件的动作的传递的第二状态进行切换;打击部,其打击紧固件;以及模式选择部件,其能够供所述作业者操作,并且控制所述打击部的驱动,所述模式选择部件具有:在使所述接触部件动作的状态下所述作业者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操作的第一模式;以及与所述接触部件的动作和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的顺序无关地基于所述接触部件的动作和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的第二模式,若选择所述第二模式,所述作业者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操作并且所述接触部件从所述对象物分离的状态在预定时间以内,则向所述切换机构供电,所述切换机构成为所述第一状态;若选择所述第二模式,所述作业者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操作并且所述接触部件从所述对象物分离的状态超过预定时间,则停止向所述切换机构供电,所述切换机构成为所述第二状态。
发明的效果
一实施方式的打入机在停止向切换机构供电的情况下,当选择第一模式时则能够使打击部向打击紧固件的方向动作。
此外,与作业者向操作部件施加操作力联动地,限制部件阻止接触部件的动作力向供气机构传递。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中包含的打入机的实施方式1的侧视图。
图1B是图1A的打入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在图1A所示的打入机中选择第一模式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在图1A所示的打入机中选择第二模式并且阻止推杆的动作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4是在图1A所示的打入机中选择第二模式并且推杆能够进行动作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5是表示打入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6是在打入机的实施方式2中选择第一模式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7是在打入机的实施方式2中选择第二模式并且阻止推杆的动作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8是在打入机的实施方式2中选择第二模式并且推杆能够进行动作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9是在打入机的实施方式3中选择第一模式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10是在打入机的实施方式3中选择第二模式并且阻止推杆的动作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11是在打入机的实施方式3中选择第二模式并且推杆能够进行动作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12是在打入机的实施方式4中选择第一模式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13是沿着图12的E1-E1线的旋转螺线管的俯视剖视图。
图14是沿着图12的E2-E2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在打入机的实施方式4中选择第二模式并且停止向旋转螺线管供电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16是沿着图15的E1-E1线的旋转螺线管的俯视剖视图。
图17是沿着图15的E2-E2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18是在打入机的实施方式4中选择第二模式并且向旋转螺线管供电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
图19是沿着图18的E1-E1线的旋转螺线管的俯视剖视图。
图20是包含打入机的控制例1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设置于打入机的推杆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打入机的实施方式5的纵剖视图。
图23是表示设置于图1的打入机的扳机和限制机构且扳机和限制机构为初始状态的剖视图。
图24是表示图1的打入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25是扳机为动作状态且限制机构为初始状态的剖视图。
图26是扳机为动作状态且限制机构为动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27是扳机为动作状态、限制机构为初始状态、扳机阀为动作状态的剖视图。
图28是表示设置于打入机的控制部可执行的控制例2的流程图。
图29是表示设置于打入机的控制部可执行的控制例3的流程图。
图30是表示打入机的实施方式6的局部剖视图。
图31是表示打入机的实施方式7且在第二模式下扳机和推杆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正视剖视图。
图32是表示打入机的实施方式7且选择第一模式时的俯视剖视图。
图33是表示打入机的实施方式7且选择第二模式时的俯视剖视图。
图34是表示打入机的实施方式7且在第二模式下扳机和推杆处于动作位置的状态的正视剖视图。
图35是表示打入机的实施方式7且在第一模式下扳机和推杆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正视剖视图。
图36是表示在打入机的实施方式7中可执行的控制例4的流程图。
图37是表示在打入机的实施方式7中可执行的控制例5的流程图。
图38是表示打入机的实施方式8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打入机所含若干实施方式中的代表性的打入机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A、图1B和图2对打入机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打入机10具有主体11、气缸12、打击部13、扳机60、射出部15和推杆67。另外,钉盒17安装于打入机10。主体11具有:筒形状的主体部18、与主体部18连接的把手19、固定于主体部18的排气盖123、以及从主体部18的外表面突出的保持器20。把手19从主体部18的外表面突出。
如图1B所示,蓄压室21在把手19的内部、主体部18的内部、排气盖123的内部形成。如图1A所示,插塞19A安装于把手19,空气管与插塞19A连接。作为压缩性气体的压缩空气从插塞19A向蓄压室21内供给。气缸12设置在主体部18内。
顶阀22设置在排气盖123内。顶阀22能够在气缸12的中心线A1方向上移动。顶阀22具有排气通路23。在排气盖123内设置施力部件24,施力部件24对顶阀22以在中心线A1方向上接近气缸12的朝向施力。施力部件24作为一例是金属制的弹簧。在排气盖123内设有控制室25。控制室25被供给压缩性气体或者排出压缩性气体。顶阀22因控制室25的压力而被以在中心线A1方向上接近气缸12的朝向施力。此外,顶阀22因蓄压室21的压力而被以在中心线A1方向上从气缸12分离的朝向施力。在排气盖123上安装有顶盖124。在顶阀22与顶盖124之间形成排出口125。排出口125与排气通路23相连。当顶阀22在中心线A1方向上动作时,则排出口125进行开闭。当排出口125开放时,则活塞上室29与外部B1连通;当排出口125关闭时,则活塞上室29与外部B1截断。
气缸12从主体部18的内部配置到排气盖123的内部。环状的保持器31设置在主体部18的内部,保持器31对气缸12进行支撑。气缸12相对于主体部18在中心线A1方向上定位。
打击部13具有活塞26、以及固定于活塞26的驱动板27。活塞26配置在气缸12内,且活塞26能够在中心线A1方向上移动。在活塞26的外周面安装有密封部件28。在顶阀22和活塞26之间形成活塞上室29。活塞上室29与排气通路23相连。
在顶阀22与气缸12之间形成端口30。当顶阀22如图1B所示那样推压于气缸12时,则顶阀22将端口30关闭。即,蓄压室21与活塞上室29截断。另外,活塞上室29经由排气通路23与外部B1相连。当顶阀22从气缸12分离时,则顶阀22使端口30开放。即,蓄压室21与活塞上室29连接。
如图1B所示,缓冲器32设置在主体部18的内部。主体部18在中心线A1方向上配置于排气盖123和射出部15之间。缓冲器32设置在主体部18的内部。缓冲器32的一部分配置在气缸12的内部。缓冲器32在中心线A1方向上配置于最靠近射出部15的位置。缓冲器32为合成橡胶制或者硅橡胶制。缓冲器32具有轴孔33,驱动板27能够在轴孔33内沿着中心线A1方向移动。在气缸12内,活塞下室34形成于活塞26和缓冲器32之间。密封部件28将活塞下室34与活塞上室29气密地截断。
如图1B所示,扳机60安装于主体11。扳机60经由支撑轴61和主轴62安装于主体11。主轴62呈圆柱形状,主轴62相对于主体11能够以中心线D1为中心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支撑轴61以从中心线D1偏心的中心线D2为中心进行设置。
模式选择部件63安装于主轴62。模式选择部件63安装于主轴62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当作业者解除对模式选择部件63的操作力时,则主轴62停止。作业者通过对模式选择部件63进行操作来选择使用打入机10的模式。模式选择部件63具有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在主轴62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不同。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在主轴62的旋转方向上例如相差180度。模式选择部件63作为一例是杆或者旋钮。当作业者对模式选择部件63进行操作时,则支撑轴61会绕中心线D1进行公转。扳机60能够以支撑轴61为中心进行自转,并且能够以中心线D1为中心进行公转。
如图1B所示,臂64安装于扳机60。臂64相对于扳机60能够以支撑轴65为中心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动作。支撑轴65设置于扳机60,并且支撑轴65设置在与支撑轴61不同的位置。设置有对臂64和扳机60施力的施力部件66。施力部件66作为一例是金属制的压缩弹簧。臂64被施力部件66如图1B所示向顺时针方向施力。被施力部件66施力的臂64的自由端与保持器20接触并停止于初始位置。
施力部件66的作用力经由臂64和支撑轴65作用于扳机60。扳机60被施力部件66以支撑轴61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施力。当臂64停止于初始位置时,则扳机60与保持器20接触并停止于初始位置。
如图1B所示,扳机阀51设置于主体部18和把手19的连接部位。扳机阀51具有:柱塞52、阀芯55、施力部件53、通路54和排气通路56。柱塞52通过施力部件53的作用力和臂64的动作力来进行动作。通路54经由通路57与控制室25连接。
射出部15固定于主体部18,射出部15具有射出路58。中心线A1位于射出路58内,驱动板27能够在射出路58内沿着中心线A1方向移动。射出部15将驱动板27的动作方向限制为中心线A1方向。
钉盒17相对于射出部15固定。钉盒17收纳钉59。多个钉59以通过连结单元彼此连接的状态收纳在钉盒17内。钉盒17具有供给器,供给器将钉盒17内的钉59向射出路58输送。
推杆67是金属制或者非金属制。推杆67相对于射出部15设置为能够在中心线A1方向上往复移动。在推杆67的端部设有触点68。触点68能够相对于对象物69接触和分离。对象物69是打入钉59的对象物。
设置施力部件70,施力部件70对推杆67以从主体部18远离的朝向沿着中心线A1方向施力。施力部件70作为一例设置于保持器20。施力部件70是金属制的压缩弹簧。在射出部15设有定位部,被施力部件70施力的推杆67与定位部接触并停止于初始位置。
传动部件72与推杆67连接。传动部件72在推杆67的动作方向上设置在位置与触点68相反的端部。保持器20将传动部件72支撑为能够在中心线A1方向上动作。当传动部件72与臂64接触时,则推杆67的动作力向臂64传递。当传动部件72从臂64分离时,则推杆67的动作力不会向臂64传递。传动部件72被施力部件70以从臂64远离的朝向施力。如图2所示,卡合部75设置于推杆67。卡合部75在中心线A1方向上配置于触点68和传动部件72之间。
切换机构76设置于主体11。切换机构76具有:凸轮77、螺线管78、动作部件79和限制器80。凸轮77安装于主轴62。凸轮77的外周面弯曲,在凸轮77的外周面设有小径部81和大径部82。大径部82的外径比小径部81的外径大。小径部81和大径部82都弯曲并且连续设置。动作部件79、限制器80和凸轮77作为一例是金属制。
螺线管78具有:线圈83、柱塞84和施力部件85。柱塞84是磁性材料制且作为一例是铁制。柱塞84能够在中心线A2方向上动作。中心线A2与中心线A1平行。施力部件85对柱塞84以接近限制器80的朝向施力。施力部件85作为一例是金属制的压缩弹簧。线圈83是导电材制,当线圈83中流通电流时,则会形成磁性吸引力。柱塞84通过磁性吸引力以接近限制器80的朝向动作。
动作部件79能够在中心线A2方向上移动,动作部件79与柱塞84连结。在动作部件79的与柱塞84相反的端部设有倾斜面86。倾斜面86相对于中心线A2倾斜。
限制器80能够在中心线A3方向上移动。中心线A3相对于中心线A1、A2交叉。图2是中心线A3与中心线A1、A2交叉的角度为90度的例子。在射出部15设有引导部87,引导部87对限制器80的移动进行引导。另外,引导部87对限制器80在中心线A3方向上移动的范围进行限制。引导部87防止限制器80在中心线A1方向上移动。倾斜面88设置于限制器80。倾斜面88与倾斜面86平行。倾斜面86与倾斜面88接触,从动作部件79相对于限制器80施加中心线A3方向的动作力。卡合部89设置于限制器80。
设置施力部件90,施力部件90对限制器80沿着中心线A3方向施力。施力部件90作为一例是金属制的压缩弹簧。壁91设置于射出部15。壁91在中心线A1方向上配置于卡合部75和主体部18之间。
当限制器80动作时,则卡合部89能够在卡合部75的动作范围内外进行移动。即,卡合部89能够进入卡合部75与壁91之间的空间C1和退出该空间C1。施力部件90以使卡合部89进入空间C1的朝向对限制器80施力。
图5是表示打入机1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打入机10具有:扳机开关92、推杆开关93、电源开关94、控制部95、电源96、开关电路97和螺线管78。螺线管78是执行器120的一例。电源96在箱壳内收纳有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可以采用能够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的二次电池。此外,电池单元也可以是一次电池。电源96作为一例可设置为能够相对于钉盒17的外表面进行装卸。
电源96经由开关电路97与螺线管78连接。电源开关94配置于电源96和控制部95之间的电路98。电源开关94对应于模式选择部件的操作位置而接通或者关断。
控制部95是具备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存储部、运算处理部和计时器的微型计算机。扳机开关92的信号、推杆开关93的信号向控制部95输入。
接下来对打入机10的使用例进行说明。首先,作业者握住把手19并且对模式选择部件63进行操作来选择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在作业者以将推杆67的触点68推压于对象物69的状态用手指对扳机60施加操作力而使打击部13动作的情况下,选择第一模式。在作业者以用手指对扳机60施加操作力的状态将触点68推压于对象物69而使打击部13动作的情况下,选择第二模式。第一操作位置对应于第一模式,第二操作位置对应于第二模式。
另外,支撑轴61相对于主轴62偏心。因此,传动部件72与臂64的位置关系会对应于作业者选择的模式而发生变化。
(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的例子)
对作业者操作模式选择部件63而选择第一模式的例子进行说明。当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时,则电源开关94关断,电源96不向控制部95供电。即,控制部95停止。另外,电源96不向螺线管78供电。此外,当选择第一模式时,则如图2所示那样,凸轮77的大径部82推压柱塞84,柱塞84克服施力部件85的作用力进行动作,且柱塞84停止于如图2所示的动作位置。另外,动作部件79停止于中心线A2方向的动作位置。
动作部件79的动作位置是动作部件79在中心线A2方向上距离螺线管78最远的位置。另外,通过倾斜面86与倾斜面88接触而产生的反作用力,限制器80被施力,卡合部89从空间C1退出。此外,卡合部89与引导部87接触,限制器80停止。
在选择了第一模式的状态下,解除对扳机60的操作力,并且当触点68从对象物69远离时,则打入机10的扳机阀51、顶阀22、打击部13为如下的初始状态。
扳机阀51的柱塞52停止于初始位置。因此,蓄压室21与通路54连接,通路54与排气通路56截断。即,扳机阀51为初始状态。
当扳机阀51为初始状态时,则蓄压室21的压缩空气经由通路57向控制室25供给。顶阀22被施力部件24的作用力推压于气缸12,顶阀22将端口30关闭。另外,活塞上室29经由排出口125与外部B1连通。因此,活塞26在被活塞下室34的压力推压于顶阀22的状态下停止。这样,打击部13停止于上止点。
接下来,作业者将推杆67的触点68推压于对象物69。如图2所示,卡合部89位于空间C1之外。因此,推杆67能够进行动作,推杆67的动作力向传动部件72传递。虽然臂49通过传动部件72的动作力进行动作,但是在此时刻柱塞52不会动作且柱塞52停止于初始位置。
在将触点68推压于对象物69的状态下,当作业者向扳机60施加操作力时,则臂64的动作力向柱塞52传递,柱塞52从初始位置起进行移动并停止于动作位置。当柱塞52停止于动作位置时,则排气通路56与通路54连接,并且蓄压室21与通路54截断。排气通路56与通路54连接并且蓄压室21与通路54截断的状态是扳机阀51的动作状态。
当扳机阀51为动作状态时,则控制室25的压缩空气经由通路57和排气通路56向外部B1排出,控制室25的压力变为与大气压相同。
当控制室25的压力变为与大气压相同时,则顶阀22通过蓄压室21的压力克服施力部件24的作用力进行动作。即,顶阀22将活塞上室29与外部B1截断并且开放端口30。因此,蓄压室21的压缩空气经由端口30向活塞上室29供给。因此,打击部13从上止点起朝向下止点沿着中心线A1方向进行动作,驱动板27对射出路58内的钉59进行打击。
在打击部13对钉59进行打击之后,活塞26与缓冲器32碰撞,缓冲器32将打击部13的动能的一部分吸收。在活塞26与缓冲器32碰撞的时刻,打击部13的位置是下止点。
当作业者使前端部从对象物69分离或者解除对扳机60的操作力时,则扳机阀51从动作状态切换为初始状态。于是,顶阀22通过施力部件24的作用力进行动作,使活塞上室29与外部B1连接,并且关闭端口30。因此,活塞上室29成为大气压,打击部13通过活塞下室34的压力从下止点向上止点动作,活塞26与顶阀22接触并停止于上止点。
此外,在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并且触点68从对象物69分离的状态下,当向扳机60施加操作力时,则臂64在传动部件72的动作范围内停止。因此,即使将触点68推压于对象物69且推杆67动作,传动部件72的动作力也不会向柱塞52传递。因此,扳机阀51保持于初始状态,打击部13停止于上止点。
(作业者选择第二模式的例子)
当作业者操作模式选择部件63而选择第二模式时,则如图3所示那样,凸轮77的大径部82从柱塞84分离。另外,电源开关94接通,电源96向控制部95供电,控制部95启动。当不向扳机60施加操作力并且触点68从对象物69分离时,则控制部95停止向螺线管78供电。
因此,如图3所示,柱塞84与凸轮77的小径部81接触,柱塞84停止于初始位置。当柱塞84停止于初始位置时,则动作部件79停止于最接近螺线管78的动作位置。当动作部件79停止于动作位置时,则卡合部89位于空间C1并且限制器80停止。
并且,作业者在触点68从对象物69分离的状态下对扳机60施加操作力。于是,控制部95使电源96向螺线管78供电,使柱塞84从如图3所示的初始位置向如图4所示的动作位置移动并且停止。即,控制部95持续进行向螺线管78供电的控制。因此,卡合部89位于空间C1之外并且限制器80停止。另外,控制部95计测从对扳机60施加操作力的时刻起的经过时间。
此外,当计测的经过时间在预定时间内时,则控制部95持续向螺线管78供电。因此,当前端部推压于对象物69时,则推杆67能够进行动作。推杆67的动作力向扳机阀51的柱塞52传递,扳机阀51成为动作状态。因此,打击部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另外,当计测的经过时间在预定时间内时,前端部推压于对象物69时,则控制部95将计测的经过时间重置。
与此相对,当计测的经过时间超过预定时间时,则控制部95停止向螺线管78供电。因此,柱塞84从动作位置返回如图3所示的初始位置并停止。而且,当前端部推压于对象物69时,则限制器80阻止推杆67的动作。因此,推杆67不进行动作,扳机阀51保持于初始状态。即,打击部13停止于上止点。
此外,在控制部95计测的经过时间超过预定时间之后,当作业者解除对扳机60的操作力时,则控制部95将计测的经过时间重置。
就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而言,在无法向螺线管78供电的情况下,当作业者操作模式选择部件63而选择第一模式时,则卡合部89位于空间C1之外。因此,能够将推杆67的动作力向扳机阀51的柱塞52传递,并能够使打击部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
另外,如图3所示,在卡合部89位于空间C1的状态下,当触点68推压于对象物69时,则推杆67的动作被阻止,并且将触点68向对象物69推压的反作用力经由限制器80向壁91传递。因此,能够减小限制器80承受的载荷。
此外,在柱塞84与凸轮77接触的状态下,当作业者操作模式选择部件而凸轮77旋转时,则柱塞84会沿着凸轮77的形状在中心线A2方向上移动。
(实施方式2)
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2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对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和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2进行比较可知切换机构76的结构不同。柱塞84和动作部件79由单数的部件构成。即,柱塞84与动作部件79一体化。动作部件79具有销99。限制器80具有引导孔100。引导孔100是长孔。引导孔100相对于中心线A2倾斜地配置。销99配置于引导孔100,并且销99能够在引导孔100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此外,没有设置如图2所示的施力部件。
(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的例子)
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2中,当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时,则如图6所示那样,凸轮77的大径部82推压于柱塞84,且柱塞84停止于动作位置。因此,卡合部89位于空间C1之外,并且限制器80停止。因此,当作业者将触点68推压于对象物69并且对扳机60施加操作力时,则如图1B所示的扳机阀51从初始状态切换为动作状态,打击部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
(作业者选择第二模式的例子)
在打入机的实施方式2中,在作业者选择第二模式并且没有向扳机60施加操作力的情况下,控制部95不向螺线管78供电。因此,柱塞84如图7所示那样与凸轮77的小径部81接触并停止于初始位置。
另外,当作业者选择第二模式并且向扳机60施加操作力时,则控制部95向螺线管78供电。于是,柱塞84从初始位置起进行动作,且柱塞84停止于如图8所示的动作位置。即,柱塞84从凸轮77分离。当柱塞84停止于动作位置时,则卡合部89位于空间C1之外,并且限制器80停止。并且,当经过时间在预定时间内时,触点68推压于对象物69时,则控制部95持续向螺线管78供电。另外,控制部95将计测的经过时间重置。
与此相对,当控制部95计测的经过时间超过预定时间并且触点68从对象物69分离时,则控制部95停止向螺线管78供电。于是,柱塞84从如图8所示的动作位置返回如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并停止。因此,实施方式2的打入机10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的打入机10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3)
打入机的实施方式3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切换机构76具有施力部件101,施力部件101对柱塞84以接近限制器80的朝向施力。施力部件101对柱塞84施力的朝向与实施方式1、2的施力部件85对柱塞84施力的朝向相反。
动作部件79与柱塞84一体化,在限制器80上设有引导孔102。引导孔102为长孔。引导孔102倾斜的朝向与实施方式2中的引导孔100倾斜的朝向相反。在动作部件79设有销99,销99能够在引导孔100内移动。另外,设置施力部件90,施力部件90对限制器80以接近空间C1的方式施力。
卡合部103安装于主轴62。卡合部103与主轴62一起进行旋转和停止。卡合部104安装于柱塞84。当卡合部103旋转时,则卡合部103能够相对于卡合部104进行卡合及释放。
(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的例子)
当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时,则如图9所示那样,卡合部103与卡合部104卡合,柱塞84停止于动作位置。当柱塞84停止于动作位置时,则在卡合部89从空间C1退出的状态下,限制器80停止。因此,当作业者将触点68向对象物69推压时,则推杆67能够进行动作。当作业者将触点68推压于对象物69并且对扳机60施加操作力时,则如图1B所示的扳机阀51从初始状态切换为动作状态,打击部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
(作业者选择第二模式的例子)
当作业者选择第二模式时,则如图10所示那样,卡合部103从卡合部104释放。另外,在不向扳机60施加操作力的时刻,控制部95不向螺线管78供电。因此,柱塞84如图10所示那样停止于初始位置。当柱塞84停止于初始位置时,则限制器80停止,卡合部89位于空间C1。
另外,当作业者选择第二模式并且对扳机60施加操作力时,则控制部95向螺线管78供电。于是,柱塞84从如图10所示的初始位置起进行动作,并停止于如图11所示的动作位置。当柱塞84停止于动作位置时,则限制器80停止,卡合部89位于空间C1之外。并且,当计测的经过时间在预定时间内时,作业者将触点68推压于对象物69时,则控制部95持续向螺线管78供电,并且将计测的经过时间重置。因此,推杆67能够进行动作,传动部件72的动作力经由臂64向扳机阀51传递,扳机阀51从初始状态切换为动作状态,打击部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
与此相对,当控制部95计测的经过时间超过预定时间并且触点68从对象物69分离时,则控制部95停止向螺线管78供电。于是,柱塞84从如图11所示的动作位置向如图10所示的初始位置移动并停止。因此,在推杆67与打入钉59的对象物69以外的物体接触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打击部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
另外,在无法向螺线管78供电的情况下,当作业者操作模式选择部件63而选择第一模式时,则限制器80停止,卡合部89位于空间C1之外。因此,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3能够获得与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4)
参照图12、图13和图14对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切换机构76具有:旋转螺线管208、臂105、限制器106。旋转螺线管208是执行器120的一例且具有线圈107和柱塞108。当线圈107中流通电流时,则会通过磁性吸引力在柱塞108上产生预定角度的旋转力。柱塞108能够以中心线A2为中心进行旋转。在柱塞108的外周面设有销109。
在主轴62设有限制器110。限制器110呈钩形状,当主轴62旋转时,则限制器110与销109进行卡合或者释放。在从第一模式向第二模式切换的情况下,主轴62如图12所示顺时针旋转预定的角度。另外,在从第二模式向第一模式切换的情况下,主轴62如图12所示逆时针旋转预定的角度。
臂105固定于柱塞108。臂105具有凹部121。设有如图14所示的施力部件111。施力部件111作为一例是金属制的弹簧。施力部件111向柱塞108和臂105赋予顺时针的旋转力。施力部件111赋予柱塞108的旋转力的朝向与因向线圈107通电而赋予柱塞108的旋转力的朝向相反。从施力部件111向柱塞108赋予旋转力,当限制器110与销109卡合时,则限制器110防止柱塞108的旋转。
在射出部15设有支撑轴112,限制器106是能够以支撑轴112为支点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动作的杆。限制器106具有卡合部122。卡合部122具有中心线A1方向的长度。限制器106中的与卡合部122相反的端部配置于凹部121。即,臂105与限制器106以可传递动力的方式连接。
当柱塞108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时,则臂105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动作。臂105的动作力向限制器106传递,限制器106以支撑轴112为支点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动作。当限制器106动作时,则卡合部122能够进入和退出空间C1。
图5所示的控制系统能够用于图12所示的打入机10。旋转螺线管208经由开关电路97与电源96连接。控制部95能够对从电源96向旋转螺线管208供电和停止供电进行控制。
(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的例子)
当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时,则如图12和图13所示那样,限制器110与销109卡合。臂105和柱塞108克服施力部件111的力并停止。另外,限制器106停止,卡合部122位于空间C1之外。因此,当作业者将前端部向对象物69推压时,则推杆67能够进行动作。当作业者将触点68推压于对象物69并且对扳机60施加操作力时,则扳机阀51从初始状态向动作状态切换,打击部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
(作业者选择第二模式的例子)
当作业者选择第二模式并且作业者没有对扳机60施加操作力时,则控制部95不向旋转螺线管208供电。于是,如图15、图16所示那样,限制器110从销109释放。另外,如图17所示那样,臂105与柱塞108一起通过施力部件111的作用力而顺时针动作,臂105停止,并且限制器106停止。卡合部12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空间C1。
另外,当作业者选择第二模式并且对扳机60施加操作力时,则控制部95向旋转螺线管208供电。于是,柱塞108从如图16、图17所示的位置起逆时针动作,柱塞108停止于如图14、图19所示的位置。当柱塞108和臂105停止并且限制器106停止时,则卡合部122位于空间C1之外。并且,当计测的经过时间在预定时间内时,作业者将前端部推压于对象物69时,则控制部95持续向旋转螺线管208供电,并且将计测的经过时间重置。因此,推杆67的动作力经由传动部件72向扳机阀51传递,扳机阀51从初始状态向动作状态切换,打击部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
与此相对,当控制部95计测的经过时间超过预定时间并且触点68从对象物69分离时,则控制部95停止向旋转螺线管208供电。于是,柱塞108从图19、图14所示的位置起顺时针动作,并停止于如图16、图17所示的位置。另外,限制器106停止,卡合部12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空间C1。因此,在推杆67与打入钉59的对象物69以外的物体接触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推杆67的动作。因此,能够防止打击部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
另外,在作业者选择第二模式并且无法向旋转螺线管208供电的情况下,当作业者操作模式选择部件63从第二模式向第一模式切换时,则限制器110与销109卡合,柱塞108因限制器110的动作力而如图16、图17所示那样顺时针动作并停止。另外,当限制器106如图14所示那样停止时,则卡合部122位于空间C1之外。因此,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4能够获得与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
(控制例1)
图20示出了在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1、2、3和4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执行的控制例1。当作业者在步骤S1选择第二模式时,则在步骤S2中电源开关94接通并且控制部95启动。控制部95在步骤S3中判断是否向扳机60施加了操作力。当控制部95在步骤S3中判断为“否”时则转入步骤S2。
当控制部95在步骤S3中判断为“是”时,则在步骤S4中向执行器120供电并且开始计测经过时间。控制部95在步骤S5中判断是否从操作了扳机60的时刻起在预定时间内推杆67推压于对象物69。
当控制部95在步骤S5中判断为“是”时,则在步骤S6将计测的经过时间重置并且持续向执行器120供电。另外,在步骤S7中,打击部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并转入步骤S4。
当控制部95在步骤S5中判断为“否”时,则在步骤S8停止向执行器120供电并且将计测的经过时间重置,并结束图15的控制例1。
在打入机的实施方式1至4中的一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在控制部95向执行器120供电的情况下,控制部95能够选择第一控制、第二控制、第三控制中的任一个。第一控制是在选择第二模式并且向扳机60施加了操作力的时刻向执行器120供电的控制。第二控制是在选择了第二模式的时刻向执行器120供电的控制。第三控制是在选择第二模式并且推杆67推压于对象物69的时刻向执行器120供电的控制。
在进行第三控制的情况下,在卡合部75与限制器80、106之间形成有间隙。另外,在推杆67推压于对象物69并且卡合部75与限制器80或者限制器106接触之前,通过向执行器120供电而使限制器80或者限制器106从空间C1退出。因此,限制器80、106不会阻止推杆67的动作,推杆67的动作力可经由传动部件72向扳机阀51的柱塞52传递。
另外,如图21所示,推杆67由在动作方向上分割的第一要素204和第二要素205构成。在第一要素204安装有筒部件207,第二要素205的一部分配置在筒部件207内。第二要素205相对于第一要素204能够移动。在第一要素204与第二要素205之间夹入有弹性部件206。弹性部件206包括金属制的弹簧、合成橡胶。第一要素204与传动部件72连接。限制器80能够相对于空间C2进入和退出。第二要素205能够与对象物69接触和分离。
如果是该结构的推杆67,则在限制器80位于空间C2的状态下,当第二要素205推压于对象物69时,则第一要素204的动作被限制器80限制。第二要素能够在弹性部件206的变形量的范围内动作。也就是说,虽然是推杆67的一部分即第二要素205动作,但是第二要素205的动作力不会向传动部件72传递。此外,也可以取代限制器80而设置限制器106。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事项的技术意义如下。打入机10是打入机的一例,扳机60是操作部件的一例,推杆67是接触部件的一例。活塞上室29是压力室的一例。打击部13是打击部的一例。扳机阀51、顶阀22、控制室25、端口30和排出口125是驱动部的一例。模式选择部件63是模式选择部件的一例。
扳机阀51为动作状态并且顶阀22使端口30开放的状态是驱动部的供给状态的一例。扳机阀51为初始状态并且顶阀22使排出口125开放的状态是驱动部的排出状态的一例。
限制器80的卡合部89位于空间C1的状态、或者限制器106的卡合部122位于空间C1的状态是切换机构的第一状态的一例。限制器80的卡合部89位于空间C1之外的状态、限制器106的卡合部122位于空间C1之外的状态是切换机构的第二状态的一例。
螺线管78、旋转螺线管208、动作部件79、限制器80、限制器106是切换机构的一例。端口30是供给口的一例,排出口125是排出口的一例。扳机阀51是阀的一例。电源96是电源的一例,控制部95是控制部的一例。螺线管78、旋转螺线管208是解除机构的一例。限制器80、限制器106是限制部件的一例。空间C1是动作范围的一例。施力部件90、施力部件111是保持机构的一例。射出部15是引导部的一例。第一模式可定义为单发击打,第二模式可定义为连发击打。
打入机不限于公开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点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压缩性气体除了空气之外也包括惰性气体,例如氮气、稀有气体。
操作部件包括杆、键钮、臂等。操作部件可以是能够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的结构,也可以是能够呈直线状进行往复移动的结构。接触部件包括杆、轴、臂等。接触部件能够呈直线状进行往复移动。
执行器也可以取代螺线管或者旋转螺线管而采用电动机。电动机采用步进电机或者脉冲电机等类型。停止向执行器供电的例子包括以下两例。第一例是电源的电压低于使执行器动作所需的电压的情况。第二例是电源与执行器之间的电路断线的情况。
控制部可以是单个的电气零件或者电子零件,也可以是具有多个电气零件或者多个电子零件的组件。电气零件或者电子零件包括处理器、控制电路和模块。
压力室和控制室包括被供给压缩性气体和排出压缩性气体的空间、区域、通路。向压力室供给压缩性气体的供给口包括端口、通路、孔、间隙。从压力室排出压缩性气体的排出口包括端口、通路、孔、间隙。
(实施方式5)
参照图22对打入机的实施方式5进行说明。打入机510具有:主体511、气缸512、打击部513、扳机514、射出部515和推杆516。另外,钉盒517安装于打入机510。主体511具有:筒形状的主体部518、固定于主体部518的端盖519、以及与主体部518连接的把手520。把手520从主体部518的外表面突出。
如图22所示,蓄压室521在把手520的内部、主体部518的内部、端盖519的内部形成。插塞安装于把手520且空气管与插塞连接。作为压缩性气体的压缩空气经由空气管向蓄压室521内供给。气缸512设置于主体部518内。
顶阀522设置在端盖519内。顶阀522是圆筒形状,顶阀522能够在气缸512的中心线5A1方向上移动。顶阀522具有排气通路523。排气通路523与主体511的外部B1相连。在端盖519和顶阀522之间形成有控制室524。施力部件525设置于控制室524。施力部件525作为一例是金属制的压缩螺旋弹簧。限制器526安装于端盖519。限制器526作为一例是合成橡胶制。
气缸512相对于主体部518在中心线5A1方向上定位固定。在气缸512的在中心线5A1方向上最接近顶阀522的部位的端部安装有阀座527。阀座527呈环状并且为合成橡胶制。在顶阀522与阀座527之间形成端口528。
顶阀522通过施力部件525的作用力、控制室524的压力而被向在中心线5A1方向上接近阀座527的朝向施力。顶阀522在蓄压室521的压力作用下被向远离阀座527的朝向施力。顶阀522被推压于阀座527,从而顶阀522使端口28关闭。顶阀522从阀座527分离,从而顶阀522使端口528开放。
打击部513具有活塞529、以及固定于活塞529的驱动板530。活塞529配置在气缸512内,活塞529能够在中心线5A1方向上移动。在活塞529的外周面安装有密封部件531。活塞上室532形成于限制器526和活塞529之间。当顶阀522使端口528开放时,则蓄压室521的压缩空气连通至活塞上室532,并且顶阀522使活塞上室532与排气通路523截断。当顶阀522使端口528关闭时,则蓄压室521与活塞上室532截断,并且活塞上室532与排气通路523连接。
射出部515相对于主体部518沿着中心线5A1方向固定在与设有端盖519的部位相反的端部。
如图22所示,缓冲器533设置在气缸512内。缓冲器533在气缸512内配置于在中心线5A1方向上最接近射出部515的位置。缓冲器533是合成橡胶制、或者硅橡胶制。缓冲器533具有轴孔534,驱动板530能够在轴孔534内沿着中心线5A1方向移动。在气缸512内,在活塞529与缓冲器533之间形成有活塞下室535。密封部件531使活塞下室535与活塞上室532气密地截断。
设置有沿着径向贯通气缸512的通路536、537。通路537沿着中心线5A1方向配置在通路536与射出部515之间。在气缸512的外表面与主体部518之间形成有返回空气室538。单向阀539设置于气缸512。遍及活塞下室535和返回空气室538内封入有压缩空气。
如图22和图23所示,扳机514安装于主体511。扳机514相对于主体511经由支撑轴540进行安装。扳机514能够以支撑轴540为中心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动作即转动。扳机514具有限制器541。作业者手握把手520并用手指向扳机514施加操作力或者解除操作力。当作业者向扳机514施加操作力时,则扳机514如图23所示那样逆时针动作。
臂542安装于扳机514。臂542能够相对于扳机514以支撑轴543为中心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动作。臂542的自由端544在扳机514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支撑轴540与支撑轴543之间。设置有以支撑轴543为中心对臂542施力的施力部件545。施力部件545作为一例是金属制的弹簧。施力部件545对臂542如图23所示那样向逆时针方向施力。施加于臂542的作用力的一部分向扳机514传递。扳机514被施力部件545如图23所示那样向顺时针方向施力。
如图22和图23所示,扳机阀546设置于主体部518与把手520的连接部位。扳机阀546具有:柱塞547、阀体548、阀芯549、施力部件550、设置于阀芯549的密封部件551、552、设置于阀体548的通路553、排气通路554。排气通路554与外部B1相连。通路555设置于主体511,通路553经由通路555与控制室524相连。
柱塞547能够在中心线5A2方向上移动,阀芯549根据柱塞547在中心线5A2方向上的位置而在中心线5A2方向上移动和停止。密封部件551、552根据阀芯549在中心线A2方向上的位置而分别地与阀体548接触或者分离。当密封部件551从阀体548分离时,则蓄压室521与通路553连接,并且密封部件552与阀体548接触,通路553与排气通路554截断。当密封部件551与阀体548接触时,则蓄压室521与通路553截断,并且密封部件552从阀体548分离,通路553与排气通路554连接。
图22所示的射出部515作为一例是金属制或者非铁金属制。射出部515具有射出路556。中心线5A1位于射出路556内,驱动板530能够在射出路556内沿着中心线5A1方向移动。
钉盒517相对于射出部515固定。钉盒517收纳钉557。钉盒517具有供给器558,供给器558将钉盒517内的钉557向射出路556输送。
推杆516安装于射出部515。推杆516能够相对于射出部515在中心线5A1方向的预定范围内动作。设置有如图22和图23所示的传动机构559。传动机构559将推杆516的动作力向柱塞547传递。传动机构559具有:柱塞560、气缸561、销562和施力部件563。柱塞560、气缸561、销562为金属制。另外,在主体511设置有保持器564和调节器565。保持器564为筒形状,保持器564和调节器565将气缸561支撑为能够进行动作。柱塞560、气缸561和销562能够在中心线5A3方向上动作。中心线5A2与中心线5A3平行。此外,中心线5A2与中心线5A3也可以同轴地配置。
推杆516与柱塞560以可传递动作力的方式连接。柱塞560与气缸561以可传递动作力的方式连接。气缸561具有支撑孔566,施力部件563配置于支撑孔566。销562的中心线5A3方向的一部分配置于支撑孔566,销562的中心线5A3方向的一部分配置于支撑孔566之外。施力部件563作为一例是金属制的压缩弹簧。施力部件563对销562以在中心线5A3方向上接近扳机阀546的朝向施力。施力部件563的弹簧常数大于施力部件550的弹簧常数。在气缸561的外周面设置有凹部561A。在销562的配置于支撑孔566之外的部位的外表面设置有卡合部567。卡合部567的外表面呈圆弧形状。臂542的自由端544沿着中心线5A3方向配置在柱塞547与销562之间。
设置有如图23所示的限制机构568。图23所示的限制机构568作为一例设置于扳机514。限制机构568具有阻止销562的动作力向柱塞547传递的功能。限制机构568具有:限制器569、电磁铁570和施力部件571。限制器569为合成树脂制或者金属制,限制器569被支撑轴540支撑。限制器569能够相对于扳机514以支撑轴540为中心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动作即旋转。永久磁铁572安装于限制器569。施力部件571作为一例是金属制的扭簧。施力部件571对限制器569如图23所示那样向逆时针方向施力。
电磁铁570具有:磁性材料、导电性的线圈。电磁铁570当线圈流过电流时产生磁力并且当线圈中未流过电流时失去磁力。以电磁铁570产生的磁力排斥永久磁铁572的磁力的方式来设定流过线圈的电流的朝向。即,电磁铁570的极性与永久磁铁572的极性相同。电磁铁570配置在限制器569的动作范围内。当电磁铁570中未流过电流时,则被施力部件571施力的限制器569推压于电磁铁570并停止于初始位置。当向电磁铁570供电而使电磁铁570产生磁力时,则限制器569会克服施力部件571的作用力而如图23所示那样顺时针动作,并且停止于从电磁铁570分离的位置。
图24是表示打入机51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打入机510具有:模式选择部件573、电源开关574、扳机传感器575、推杆传感器576、控制部577、电源578、电流控制电路579和执行器580。电流控制电路579设置在电源578与执行器580之间。电源578作为一例可采用电池组。电池组具有:箱壳、和收纳在箱壳内的电池。电池组可相对于主体511的外表面、或者钉盒517的外表面进行安装和取下。
模式选择部件573设置于主体511。模式选择部件573作为一例是能够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动作的杆。模式选择部件573具有:与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操作位置、和与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操作位置。第一模式是作业者在如图22所示的使推杆516与对象物581接触的状态下向扳机514施加操作力的模式。第二模式是作业者在向扳机514施加了操作力的状态下使推杆516与对象物581接触的模式。作业者在解除对扳机514的操作力并且推杆516从对象物581分离的状态下操作模式选择部件573来选择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
当模式选择部件573处于第一操作位置时,则电源开关574将电源578与控制部577截断,当模式选择部件573处于第二操作位置时,则电源开关574将电源578与控制部577连接。电源开关574是接触开关,作为一例是触觉开关。电流控制电路579作为一例具有多个场效应晶体管。
扳机传感器575输出与有无对扳机514的操作力、和推杆516的动作状态对应的信号。扳机传感器575作为一例可采用接触传感器。扳机514能够在初始位置与动作位置之间动作。扳机514的初始位置是如图23所示那样扳机514的一部分与保持器564接触并停止的位置。此外,也可以将在施力部件545的力的作用下臂542与销562接触且扳机514停止的位置定义为初始位置。扳机514的动作位置是扳机514的一部分与阀体548或者主体511接触且扳机514停止的位置。扳机传感器575具有触点575A,当物体推压于触点575A时,则扳机传感器575接通,当物体推压触点575A的力降低或者物体与触点575A分离时,则扳机传感器575关断。在本实施方式中,扳机传感器575在如下的情况下接通或者关断。
当如图23所示那样扳机514停止于初始位置时,则扳机传感器575与推杆516的位置无关地关断。
扳机传感器575在如图26所示那样扳机514被施加操作力并停止于动作位置,并且推杆516从对象物581分离的状态下接通。停止于动作位置的扳机514不与扳机传感器575接触,当臂542的一部分推压触点575A时,则扳机传感器575接通。
如图26所示,在扳机传感器575接通的情况下,当推杆516推压于对象物581而销562从初始位置起进行动作,且销562到达如图27所示的动作位置时,则扳机传感器575关断。这是由于:推压于销562的臂542顺时针动作,臂542推压触点575A的力降低。这样,在扳机514停止于动作位置的状态下,扳机传感器575能够接通或者关断。
图23所示的扳机传感器575作为一例设置于把手520的外表面。
推杆传感器576输出如下信号,即:与推杆516处于初始位置或者动作位置对应的信号;与推杆516通过初始位置和动作位置的中间位置对应的信号。作为推杆传感器576公开了如下的使用接触传感器的例子,所述接触传感器不直接检测推杆516的柱塞动作,该接触传感器输出与气缸561在中心线5A3方向上的位置对应的信号。当推杆516处于初始位置即从对象物581分离时,推杆传感器576关断。当推杆516处于初始位置和动作位置的中间位置并与销562接触时,则推杆传感器576接通。当推杆516到达动作位置时,则推杆传感器576关断。具体而言,推杆传感器576在与凹部561A相当的位置从气缸561分离并关断。扳机传感器575和推杆传感器576的信号被输入控制部577。
控制部577是具有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存储部、运算处理部、计时器的微型计算机。当电源开关574接通时,则控制部577启动,当电源开关574关断时,则控制部577停止。执行器580包含电磁铁570。控制部577控制电流控制电路579的连接和截断,并且控制电流相对于电磁铁570的朝向。
当推杆516从对象物581远离并且扳机传感器575接通时,则控制部577判断为扳机514被施加了操作力。当推杆传感器576从关断切换为接通时,则控制部577判断为推杆516被推压于对象物581而动作。当推杆传感器576从接通切换为关断时,则控制部577判断为推杆516在动作后到达动作位置。
(打入机的使用例)
接下来对打入机510的使用例进行说明。当作业者解除对扳机514的操作力并且推杆516从对象物581分离时,则扳机514推压于保持器564,或者臂542的自由端544推压于销562的前端,扳机514和臂542停止于初始位置。
当对扳机514的操作力解除并且推杆516从对象物581远离时,则扳机阀546、顶阀522、打击部513处于如下的初始状态。
当扳机阀546为初始状态时,蓄压室521与通路553连接,并且通路553与排气通路554截断。因此,蓄压室521的压缩空气向控制室524供给,顶阀522使端口528关闭。即,顶阀522将蓄压室521与活塞上室532截断。另外,顶阀522将活塞上室532与排气通路523连接,活塞上室532经由排气通路523与外部B1相连。因此,活塞上室532的压力与大气压相同,并且低于活塞下室535的压力。因此,活塞529在活塞下室535的压力作用下以推压于限制器526的状态停止。这样,打击部513停止于如图22所示的上止点。
在对扳机514的操作力解除并且推杆516从对象物581分离的状态下,作业者操作模式选择部件573来选择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
(选择第一模式的例子)
当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时,则电源开关574关断。即,电源578不向控制部577供电,控制部577停止。另外,不向电磁铁570供电。因此,限制器569在与电磁铁570接触的初始位置停止。在扳机514停止于初始位置并且不向电磁铁570供电的情况下,停止于初始位置的限制器569位于销562的动作范围外、尤其是卡合部567的动作范围外。
并且,作业者在解除了对扳机514的操作力的状态下将推杆516推压于对象物581。通过将推杆516推压于对象物581的反作用力,推杆516以接近缓冲器533的朝向动作。推杆516的动作力经由柱塞560、施力部件563和气缸561向销562传递。销562以在中心线5A3方向上接近柱塞547的朝向动作。限制器569位于卡合部567的动作范围外,不会阻止销562的动作。销562的动作力向臂542传递,臂542如图23所示那样逆时针动作。当销562停止时,臂542也会停止。在此时刻,臂542的动作力不向柱塞547传递,扳机阀546为初始状态。
在将推杆516推压于对象物581的状态下,当作业者向扳机514施加操作力时,则扳机514以支撑轴540为中心如图23所示那样逆时针动作。于是,臂542与扳机514一起进行动作。当扳机514推压于扳机传感器575并停止于动作位置时,则臂542也会停止。当扳机514逆时针动作并且停止于动作位置时,则销562的卡合部567在中心线5A3方向上位于限制器569的前端和臂542的自由端544之间。
这样,在扳机514逆时针动作的过程中,臂542的动作力向柱塞547传递。柱塞547克服施力部件550的作用力而从初始位置起进行动作,扳机阀546成为动作状态。这样,臂542与扳机514联动地将动作力向柱塞547传递。
当扳机阀546成为动作状态时,则蓄压室521与通路553截断,并且通路553与排气通路554连接。因此,控制室524的压缩空气经由通路555、通路553和排气通路554向外部B1排出,控制室524的压力变为与大气压相同。
当控制室524的压力变为与大气压相同时,则顶阀522在蓄压室521的压力作用下克服施力部件525的作用力进行动作。因此,顶阀522将活塞上室532与排气通路523截断,并且开放端口528。即,蓄压室521与活塞上室532连接,活塞上室532的压力上升。当活塞上室532的压力变为比活塞下室535的压力高时,则打击部5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沿着中心线5A1方向进行动作,驱动板530对射出路556的钉557进行打击。被打击的钉557打入对象物581。
在打击部513将钉557打入对象物581之后,活塞529与缓冲器533碰撞,缓冲器533将打击部513的动能的一部分吸收。在活塞529与缓冲器533碰撞的时刻,打击部513的位置是下止点。另外,在打击部5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的过程中,单向阀539使通路536开放,活塞下室535的压缩空气从通路536流入返回空气室538。
在打击部513对钉557进行了打击之后,作业者使推杆516从对象物581分离并且解除对扳机514的操作力。于是,销562受到施力部件545的作用力而以从柱塞547分离的朝向动作。于是,在卡合部567与限制器569的前端接触并且限制器569推压于电磁铁570的状态下,销562进行动作或者限制器569克服施力部件571的作用力而顺时针动作,在限制器569从电磁铁570分离的状态下,销562进行动作,销562和限制器569在如图23所示的初始位置停止。
此外,扳机阀546从动作状态恢复为初始状态,顶阀522关闭端口528,并且使活塞上室532与排气通路523连接。于是,活塞上室532的压力变为与大气压相同,活塞529在活塞下室535的压力作用下,从下止点向上止点动作。另外,返回空气室538的压缩空气经由通路537流入活塞下室535,打击部513返回上止点并停止。
(选择第二模式的例子)
当作业者操作模式选择部件573而选择第二模式时,则电源开关574接通,控制部577启动。在如图23所示那样扳机514停止于初始位置并且销562停止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作业者以使推杆516从对象物581分离的状态对扳机514施加操作力,使扳机514如图23所示那样逆时针动作,使扳机514停止于动作位置。于是,限制器569与扳机514一起如图23所示那样逆时针动作,并且与扳机514一起在如图25所示的动作位置停止。当限制器569停止于动作位置时,则限制器569的前端位于卡合部567的动作区域内。另外,臂542从销562分离,并与限制器541接触而停止。
另一方面,当控制部577根据扳机传感器575的信号检测出向扳机514施加了操作力的情况时,则向电磁铁570供电,并且开始计测经过时间。当经过时间在预定时间内时,则控制部577向电磁铁570供电。当电磁铁570产生磁力时,则限制器569克服施力部件571的作用力,如图26所示那样顺时针动作,限制器569的前端在卡合部567的动作区域外停止。
并且,在经过时间在预定时间内的情况下,当推杆516推压于对象物581时,则推杆传感器576接通。另外,气缸561和销562以从初始位置向接近柱塞547的朝向动作,气缸561和销562在动作位置停止。当气缸561到达动作位置时,则推杆传感器576关断,控制部577停止向电磁铁570供电。因此,限制器569返回初始位置并停止。
销562的动作力经由臂542向柱塞547传递。因此,扳机阀546从图26所示的初始状态切换为图27所示的动作状态。因此,打击部5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打击部513将钉557打入对象物581。
与此相对,当推杆516没有推压于对象物581且经过时间超过预定时间时,则控制部577停止向电磁铁570供电,并且将经过时间重置。即,限制器569在如图25所示的初始位置停止。当扳机514处于动作位置并且限制器569停止于初始位置时,则限制器569的前端位于卡合部567的动作范围内。
因此,当从经过时间超过预定时间起推杆516推压于对象物581时,则限制器569的前端与卡合部567卡合。即,限制器569阻止推杆516的动作力向柱塞547传递。因此,扳机阀546保持于初始状态,并且打击部513停止于初始位置。
这样,限制器569能够与作业者向扳机514施加操作力联动地阻止推杆516的动作力向扳机阀546传递。另外,从向扳机514施加了操作力的时刻起在预定时间内向电磁铁570供电。因此,能够尽量降低电源578的耗电量。另外,在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的情况下,不向控制部577供电,在作业者选择第二模式的情况下,向控制部577供电。因此,能够尽量降低电源578的耗电量。
此外,在无法从电源578向电磁铁570供电的情况下,作为一例是在电源578的电压降低的情况下,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于是,在将推杆516推压于对象物581的情况下,限制器569不会阻止销562的动作,销562能够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因此,能够使打击部5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
此外,在气缸561与销562之间设置有施力部件563。当作为施力部件563而采用金属制的弹簧时,则当将卡合部567向限制器569推压的力过大时,则弹簧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减小限制器569承受的载荷。因此,能够减小限制机构568的负荷。
(控制例2)
图28是表示控制部577可执行的控制例2的流程图。此外,图28也包含作业者执行的操作、控制部577执行的控制以外的事项。在步骤S1中,打入机510为初始状态。打入机510的初始状态是指:对扳机514的操作力被解除并且推杆516从对象物581分离并且对执行器580的供电停止的状态。
控制部577在步骤S2中判断扳机514是否被施加操作力而扳机传感器575接通。当如图26所示那样以销562为支点逆时针动作的臂542推压触点575A时,则扳机传感器575接通。当控制部577在步骤S2中判断为“否”时,则结束如图28所示的控制例2。当控制部577在步骤S2中判断为“是”时,则在步骤S3中向执行器580供电,并且开始计测经过时间。
控制部577在步骤S4中判断是否从开始计测经过时间的时刻起在预定时间内推杆传感器576接通并且关断。控制部577当在步骤S4中判断为“是”时,则判断为推杆516到达动作位置,并在步骤S5中停止向执行器580供电。
在扳机514停止于动作位置的状态下,当推杆516动作而销562到达动作位置时,则在步骤S6中扳机传感器575从接通切换为关断。控制部577当扳机传感器575关断时,则在步骤S6中将经过时间重置。
这样,当扳机514被施加操作力并且推杆516推压于对象物581时,则扳机阀546从初始状态向动作状态切换,在步骤S7中打击部5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
在打击部5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之后,作业者使推杆516从对象物581分离。控制部577在步骤S8中检测推杆516返回初始位置的情况。另外,控制部577在步骤S9中判断对扳机514的操作力是否解除。当推杆16停止于初始位置并且扳机传感器575关断时,则控制部77判断对扳机514的操作力是否解除。控制部577在步骤S9中判断为“否”表明作业者的意图是在第二模式下持续进行击作业,因此控制部577转入步骤S3。
与此相对,当控制部577在步骤S9中判断为“是”时,则结束如图28所示的控制例2。当控制部577在步骤S4中判断为“否”时,则在步骤S10中停止向执行器580供电。因此,限制器569如图25所示那样保持于初始位置。也就是说,即使在将推杆516推压于对象物581的情况下,打击部513也会停止于上止点。此外,当作业者在步骤S11中解除对扳机514的操作力时,则控制部577在步骤S12中将经过时间重置,结束如图28所示的控制例2。
(控制例3)
图29是表示控制部577可执行的控制例3的流程图。此外,图29也包含作业者执行的操作、控制部577执行的控制以外的事项。当图29所示的步骤中的处理或者判断与图28所示的步骤中的处理或者判断相同时则标记与图28相同的步骤符号。
当控制部577在图29的步骤S2中判断为“是”时,则控制部577在步骤S31中开始计测从扳机传感器575接通的时刻起的经过时间。控制部577在步骤S41中判断是否从开始计测经过时间的时刻起在预定时间内推杆传感器576接通。控制部577当在步骤S41中判断为“是”时,则在步骤S42中向执行器580供电。
控制部577当在步骤S43中检出推杆传感器576的关断时,则判断为销562到达图27的动作位置,并在步骤S5中停止向执行器580供电,并转入步骤S6。
当控制部577在步骤S41中判断为“否”之后,作业者执行步骤S11的操作。于是,控制部577在步骤S12中将经过时间重置,结束图29的控制例3。当控制部577执行图29的控制例3时,则能够降低电源578的耗电量。
此外,在推杆516与销562之间的动作力传递路径上设置有施力部件563。当缓冲部件作为一例是金属制的弹簧或者合成橡胶制时,则在销562的动作被限制器569限制的状态下,施力部件563能够将推杆516与物体接触时的冲击的一部分吸收或者缓和冲击。因此,能够减小限制机构568的负荷。
此外,通过安装于扳机514的臂542对扳机传感器575的触点575A进行推压、臂542从触点575A分离,从而扳机传感器575进行接通和关断。因此,当从向扳机514施加了操作力的时刻起在预定时间以内推杆516没有推压于对象物581时,通过解除对扳机514的操作力,从而控制部577能够根据单数的扳机传感器575的信号来检测如下的状态并进行对应的控制,所述状态包括:使经过时间重置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该第二状态是从向扳机514施加了操作力的时刻起在预定时间内推杆516推压于对象物581而打击部5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并且使经过时间重置的状态。此外,第二状态包括打击部513即将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之前的状态。
因此,对将检测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传感器或者开关分别设置的情况与本实施方式进行比较,可知本实施方式能够减少零件数。在构成为从主体的外部向蓄压室供给压缩性气体的打钉器中,若削减零件数,则能够特别有效地抑制主体重量的增加并且抑制机构的大型化。
(实施方式6)
图30示出了打入机510的实施方式6。在图30所示的打入机510中,对于和图22所示结构相同的结构标记了与图22所示符号相同的符号。限制器569被施力部件571如图30所示那样向逆时针方向施力。在扳机514设置有销582。在扳机514设置有电磁铁570A。电磁铁570A通电时的极性与永久磁铁572的极性不同。当停止向电磁铁570A供电时,则被施力部件571施力的限制器569与销582接触并停止于双点划线的初始位置。当向电磁铁570A供电而电磁铁570A产生磁力时,则限制器569克服施力部件571的作用力而顺时针动作,并与电磁铁570A接触而停止于实线的动作位置。图30的打入机510具有如图24所示的控制系统。电磁铁570A是执行器580的一例。
接下来对图30所示的打入机510的使用例进行说明。当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时,则停止向电磁铁570A供电。在扳机514停止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限制器569的前端位于卡合部567的动作范围外。
当扳机514为初始状态,并且作业者使推杆516与对象物581接触,推杆516从初始位置起进行动作时,则销562能够进行动作。因此,扳机阀546从初始状态向动作状态切换,打击部5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另外,在推杆516从对象物581分离,销562从动作位置返回初始位置的过程中,销562的动作不会被限制器569阻止。其原理与打入机510的实施方式5相同。
接下来,在图30所示的打入机510中,当作业者选择第二模式时,则控制部577能够执行图28的控制例2、或者图29的控制例3。当控制部577在图28的步骤S3中向电磁铁570A供电时,则限制器569从如双点划线所示的初始位置向如实线所示的动作位置动作,并且停止于动作位置。当限制器569停止于动作位置时,则限制器569位于卡合部567的动作范围外。因此,当推杆516推压于对象物581而动作时,则限制器569不会阻止销562的动作。因此,扳机阀546从初始状态向动作状态切换,打击部5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
另外,当控制部577在图28的步骤S5中停止向电磁铁570A供电时,则限制器569在与销582接触的初始位置停止。接下来,当作业者使推杆516从对象物581分离时,则在销562从动作位置返回初始位置的过程中,限制器569顺时针动作,因此限制器569不会阻止销562的动作。其原理与打入机510的实施方式5相同。
另外,控制部577在步骤S10中停止向电磁铁570A供电。于是,与销582接触的限制器569的前端位于卡合部567的动作范围内。因此,当在从扳机514被施加操作力起的经过时间超过预定时间之后推杆516推压于对象物581时,则由于和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5同样的原理,扳机阀546保持于初始状态。
此外,当控制部577执行图29的控制例3时,则控制部577在步骤S42中向电磁铁570A供电。于是,限制器569从如双点划线所示的初始位置向如实线所示的动作位置动作,并且在动作位置停止。另外,当控制部577在图29的步骤S5中停止向电磁铁570A供电时,则限制器569如图30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在与销582接触的初始位置停止。打入机510的实施方式6能够获得与打入机510的实施方式5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7)
图31示出了打入机510的实施方式7。作为限制机构的螺线管583设置于扳机514。螺线管583具有阻止推杆516的动作力、具体而言是销562的动作力向柱塞547传递的功能。螺线管583具有线圈584、柱塞585和施力部件586。柱塞585是磁性材制,并能够在中心线5A4方向上移动。中心线5A4与中心线5A3交叉。施力部件586作为一例是金属制的弹簧。柱塞585受到施力部件586的作用力而被以接近销562的朝向施力,并且在初始位置停止。线圈584通电时则产生磁力,对柱塞585以从销562分离的朝向施力,柱塞585在动作位置停止。打入机10的实施方式7具有图24的控制系统。螺线管583是执行器580的一例。另外,臂542如图31所示被向逆时针方向施力,扳机514如图31所示被向顺时针方向施力。
此外,扳机514如图32和图33所示经由主轴592和支撑轴540被主体511支撑。主轴592是圆柱形状,主轴592能够以中心线5A5为中心进行旋转。在主轴592安装有模式选择部件573。支撑轴540以从主轴592的中心线5A5偏心的中心线5A6为中心进行配置。当作业者对模式选择部件573进行操作时,则主轴592进行旋转,主轴592能够在与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对应的位置停止。
在柱塞585停止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当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时柱塞585与销562距离比当作业者选择第二模式时柱塞585与销562的距离长。图32、图35示出选择第一模式时的柱塞585的位置。图31、图33和图34示出选择第二模式时的柱塞585的位置。打入机510的实施方式7的其它结构与打入机510的实施方式5的其它结构相同。
(选择第一模式的例子)
在打入机510的实施方式7中,当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时,则不会向图24所示的控制部577供电,控制部577停止。当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时,则不会向螺线管583供电,柱塞585停止于初始位置。柱塞585位于销562的动作范围外。
当作业者选择第一模式且将推杆516推压于对象物581时,则销562进行动作而使臂542动作。接下来,当作业者向扳机514施加操作力时,则扳机阀546从初始状态向动作状态切换。因此,打击部5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
之后,当作业者解除对扳机514的操作力并且使推杆516从对象物581分离时,则扳机阀546从动作状态返回初始状态。在作业者解除对扳机514的操作力并且使推杆516从对象物581分离而销562从动作位置返回初始位置的情况下,柱塞585不会与销62接触。
(选择第二模式的例子)
在打入机510的实施方式7中,当作业者选择第二模式时,则向图24所示的控制部577供电,控制部577启动,能够执行图36的控制例4或者图37的控制例5。
首先对图36的控制例4进行说明。在图36中,与图28的控制例2相同的处理和相同的判断标记了与图28相同的步骤编号。
当作业者向扳机514施加操作力时,则控制部577在步骤S2中判断为“是”,控制部577在步骤S3中开始计测经过时间,并且向螺线管583供电。因此,柱塞585的前端585A移动到销562的动作范围外并停止。另外,臂542从如图31中的实线所示的初始位置向如双点划线所示的中间位置动作。
当控制部577在步骤S4中判断为“是”之后,控制部577在步骤S51中持续向螺线管583供电。在步骤S7中,打击部513从上止点向下止点动作。
并且,当在步骤S8中推杆516返回初始位置而推杆传感器576关断时,则控制部577在步骤S81中停止向螺线管583供电并进行步骤S9的判断。
当控制部577在步骤S4中判断为“否”时,则在步骤S10中停止向螺线管583供电。另外,当作业者在步骤S11中解除对扳机514的操作力时,则控制部577在步骤S12中将经过时间重置,结束图36的控制例4。因此,当在从向扳机514施加操作力而扳机传感器575接通的时刻起超过预定时间的时刻推杆516动作时,则如图3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那样,柱塞585的前端585A阻止销562的动作。因此,扳机阀546保持于初始状态。
接下来对图37的控制例5进行说明。在图37中,与图29的控制例3相同的处理和相同的判断标记了与图29相同的步骤编号。
当控制部577在步骤S2中判断为“是”时,则控制部577在步骤S31中开始计测经过时间。此外,当控制部577在步骤S4中判断为“是”时,则在步骤S42中开始向螺线管583供电。另外,控制部577进行步骤S6至S9的处理。
当控制部577在步骤S4中判断为“否”时,则作业者在步骤S11中解除对扳机514的操作力。另外,控制部577在步骤S12中将经过时间重置,结束图37的控制例5。即,柱塞585如图3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保持于初始位置。
因此,当在从向扳机514施加操作力而扳机传感器575接通的时刻起超过预定时间的时刻推杆516动作时,则如图3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那样,柱塞585的前端585A阻止销562的动作。因此,扳机阀546保持于初始状态。
此外,在推杆516与销562之间的动作力传递路径上设置有施力部件563。施力部件563能够将推杆516与物体接触时的冲击的一部分吸收或者缓和。因此,能够减小螺线管583的负荷。
(实施方式8)
图38是打入机510的实施方式8的局部剖视图。限制器569在主体511上安装为能够以支撑轴588为中心进行动作。对限制器569进行支撑的支撑轴588与对扳机514进行支撑的支撑轴540为各自独立的部件。图38中的其它结构与图23所示的其它结构相同。图24所示的控制系统可以用于图38的实施方式8。在打入机510的实施方式8中,也能够执行图28或者图29的控制例。
对于在实施方式5~8中说明的事项的技术意义的一例记述如下。打入机510是打入机的一例。扳机514是操作部件的一例,推杆516是接触部件的一例。活塞上室532是压力室的一例。打击部513是打击部的一例。扳机阀546是供气机构的一例。销562是传动部件的一例。限制器569、柱塞585是限制部件的一例。控制部577、电磁铁570、570A、线圈584是驱动部的一例。电磁铁570、570A、线圈584是磁力形成要素。
限制器569的前端位于卡合部567的动作范围内是第一位置的一例。控制部577向电磁铁570、570A供电而使限制器569的前端位于卡合部567的动作范围内是限制控制的一例。柱塞585的前端585A位于销562的动作范围内是第一位置的一例。控制部577对螺线管583进行控制而使柱塞585的前端585A位于销562的动作范围内是限制控制的一例。
限制器569的前端位于卡合部567的动作范围外是第二位置的一例。控制部577停止向电磁铁570、570A供电而使限制器569的前端位于卡合部567的动作范围外是解除控制的一例。柱塞585的前端585A位于销562的动作范围外是第二位置的一例。控制部577对螺线管583进行控制而使柱塞585的前端585A位于销562的动作范围外是解除控制的一例。主体511是罩壳的一例。支撑轴540是支撑轴的一例。支撑轴540是第一支撑轴的一例,支撑轴588是第二支撑轴的一例。模式选择部件573是模式选择部件的一例。电源开关574、电源578是供电部的一例。钉557是紧固件的一例。施力部件563是缓冲部件的一例。扳机传感器575是信号输出部的一例。
当扳机传感器575在第一状态下接通时,推杆516推压于对象物581而扳机传感器575从接通切换为关断,从扳机传感器575输出的信号是第一信号的一例。在扳机514停止于动作位置而扳机传感器575接通的情况下,扳机514从动作位置向初始位置动作,从而扳机传感器575关断并输出的信号是第二信号的一例。臂542是臂的一例。臂542推压触点575A是臂对信号输出部作用的一例。
打入机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操作部件除了被施加操作力而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旋转的要素之外,也包括被施加操作力而在预定的范围内进行动作的要素。操作部件包括杆、旋钮、键钮、臂等。接触部件是推压于对象物而进行动作的要素,包括杆、臂、棒、柱塞等。
控制部可以是单个的电气零件或者电子零件,也可以是具有多个电气零件或者多个电子零件的单元。电气零件或者电子零件包括处理器、控制电路和模块。供气机构包括可对通路之间的连接、通路之间的截断进行切换的切换阀。
罩壳是对打入机的零部件要素进行支撑的要素、或者与该要素连接的部件,罩壳包括箱壳、支架、护罩。压缩性气体也可以取代压缩空气而采用惰性气体、例如是氮气、稀有气体。也可以将第一模式定义为单发击打,并将第二模式定义为连发击打。
扳机传感器575输出与扳机514的状态对应的信号。扳机514的状态包括:有无向扳机514施加的操作力、扳机514相对于初始位置的动作角度等。推杆传感器576输出与被传递推杆516的动作力而动作的气缸561的状态对应的信号。气缸561的状态包括:有无向气缸561传递的动作力、气缸561相对于初始位置的动作量等。扳机传感器575、推杆传感器576可以采用接触传感器或者非接触传感器。接触传感器的一例是触觉开关。非接触传感器的一例是光传感器、磁性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扳机传感器575和推杆传感器576的信号被输入控制部577。
当推杆传感器576能够检出气缸561的动作量时,则控制部577也能够在图28、图29的步骤S5中,在气缸561从初始位置向动作位置以预定量进行了动作的时刻停止向电磁铁570、570A供电。预定量是在停止向电磁铁570、570A供电时限制器569不会阻止销562的动作的值。预定量的数据是通过进行仿真、实验而求出的值,并预先存储于控制部577。
另外,作为图23所示的限制机构568的变更例,也可以在推杆516设置永久磁铁572并在限制器569设置电磁铁570。作为图30所示的限制机构568的变更例,也可以在推杆516设置永久磁铁572并在限制器569设置电磁铁570A。臂只要是能够与信号输出部接触或者分离并以从信号输出部输出信号的方式进行动作和停止的要素即可。也就是说,不限于臂的结构,也可以是杆。
符号说明
10—打入机;13—打击部;15—射出部;22—顶阀;25—控制室;29—活塞上室;30—端口;51—扳机阀;60—扳机;67—推杆;78—螺线管;79—动作部件;80、106—限制器;90、111—施力部件;95—控制部;96—电源;125—排出口;208—旋转螺线管;C1、C2—空间;510—打入机;511—主体;513—打击部;514—扳机;516—推杆;532—活塞上室;540、588—支撑轴;542—臂;546—扳机阀;562—销;563—施力部件;569—限制器;570、570A—电磁铁;573—模式选择部件;574—电源开关;575—扳机传感器;577—控制部;578—电源;584—线圈;585—柱塞。

Claims (15)

1.一种打入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操作部件,其供作业者施加操作力;
接触部件,其能够与对象物接触和分离,并且与所述对象物接触来进行动作;
切换机构,其能够对传递所述接触部件的动作的第一状态和限制所述接触部件的动作的传递的第二状态进行切换;
打击部,其打击紧固件;以及
模式选择部件,其能够供所述作业者操作,并且控制所述打击部的驱动,
所述模式选择部件具有:
在使所述接触部件动作的状态下所述作业者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操作的第一模式;以及
与所述接触部件的动作和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的顺序无关地基于所述接触部件的动作和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的第二模式,
若选择所述第二模式,所述作业者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操作并且所述接触部件从所述对象物分离的状态在预定时间以内,则向所述切换机构供电,所述切换机构成为所述第一状态;
若选择所述第二模式,所述作业者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操作并且所述接触部件从所述对象物分离的状态超过预定时间,则停止向所述切换机构供电,所述切换机构成为所述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在选择了所述第一模式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模式选择部件的操作力,所述切换机构成为所述第一状态,并且停止对所述切换机构的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模式选择部件设有:与所述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操作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操作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被供给压缩性气体和排出压缩性气体的压力室;
若向所述压力室供给所述压缩性气体则进行动作的所述打击部;以及
驱动部,其具备使所述压缩性气体向所述压力室供给的供给状态、和使所述压缩性气体从所述压力室排出的排出状态,
所述驱动部具有:
供给口,其向所述压力室供给所述压缩性气体;
排出口,其从所述压力室排出所述压缩性气体;以及
阀,其使所述供给口和所述排出口分别开闭,
所述供给状态是所述阀开放所述供给口并且关闭所述排出口的状态;
所述排出状态是所述阀关闭所述供给口并且开放所述排出口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电源,其能够向所述切换机构供电;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对所述切换机构的供电和停止供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机构具有:解除机构,其进行所述供电和停止所述供电;限制部件,其能够传递动力地连接于所述解除机构,
若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对象物接触则在预定的动作范围内动作,所述第一状态是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动作范围外停止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动作范围内停止从而阻止所述接触部件的动作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使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动作范围内停止,
所述第一状态是向所述解除机构进行所述供电且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动作范围外停止的状态,
所述第二状态是停止对所述解除机构的所述供电且所述限制部件在所述动作范围内停止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控制部,该控制部对所述解除机构进行所述供电和停止所述供电,所述控制部从所述作业者对所述模式选择部件进行操作而选择所述第二模式,并且对所述操作部件进行了操作的时刻起,向所述解除机构进行所述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限制部件,其具有能够在设置于所述接触部件的传动部件的动作范围的内外移动并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向所述操作部件施加操作力且位于所述传动部件的动作范围内的第一位置、以及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解除对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力且位于所述传动部件的动作范围外的第二位置;以及
驱动部,其在向所述操作部件施加有操作力的情况下,能够将所述限制部件的状态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进行切换,
在选择了所述第二模式的情况下,
在通过所述驱动部向所述操作部件施加操作力且所述限制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若从向所述操作部件施加了操作力的时刻起在预定时间内所述接触部件动作,则进行使所述限制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解除控制,成为所述接触部件能够动作的状态,
在向所述操作部件施加操作力且所述限制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若从向所述操作部件施加了操作力的时刻起所述接触部件不动作且超过所述预定时间,则进行将所述限制部件保持于所述第一位置的限制控制,使所述接触部件成为不能动作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或者所述驱动部的至少一方包含被供电而形成磁力的磁力形成要素,控制所述驱动部对所述磁力形成要素的供电和停止供电,从而将所述限制部件的状态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进行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罩壳,其安装有所述操作部件;以及
支撑轴,其设置于所述罩壳,
所述支撑轴将所述操作部件支撑为能够动作,并且将所述限制部件支撑为能够动作。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轴,其将所述操作部件支撑为能够转动;以及第二支撑轴,其将所述限制部件支撑为能够动作。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被供电而启动,
所述作业者向所述操作部件施加操作力,并且使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对象物接触来进行动作的模式包括:
在使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对象物接触的状态下向所述操作部件施加操作力的第一模式;以及
在向所述操作部件施加有操作力的状态下使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对象物接触的第二模式,
设置有对所述驱动部进行供电和停止供电的供电部,
若所述作业者对所述模式选择部件进行操作而选择所述第一模式,则所述供电部停止对所述驱动部的供电,若所述作业者对所述模式选择部件进行操作而选择所述第二模式,则所述供电部向所述驱动部供电。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信号输出部,若在向所述操作部件施加有操作力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件进行动作,则该信号输出部输出第一信号,若解除对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力,则所述信号输出部输出第二信号,
所述驱动部进行以下控制,即:
从向所述操作部件施加了操作力的时刻开始计测经过时间的控制;以及
若从所述信号输出部输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至少一方,则将计测的所述经过时间重置的控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打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具备臂,该臂通过与所述接触部件的联动而向所述供气机构传递动作力,
所述臂具有:
在向所述操作部件施加操作力并且所述接触部件从所述对象物分离的状态下作用于所述信号输出部的第一状态;以及
若在向所述操作部件施加有操作力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件与所述对象物接触来进行动作、或者在向所述操作部件施加有操作力的状态下解除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力,则作用于所述信号输出部的第二状态,
在所述臂处于所述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从所述信号输出部输出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
CN201980022915.3A 2018-03-29 2019-02-22 打入机 Pending CN1119362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4700 2018-03-29
JP2018-064700 2018-03-29
JP2018-069258 2018-03-30
JP2018069258 2018-03-30
PCT/JP2019/006742 WO2019187847A1 (ja) 2018-03-29 2019-02-22 打込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6272A true CN111936272A (zh) 2020-11-13

Family

ID=68058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2915.3A Pending CN111936272A (zh) 2018-03-29 2019-02-22 打入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22018A1 (zh)
EP (1) EP3778126A4 (zh)
JP (1) JP6969671B2 (zh)
CN (1) CN111936272A (zh)
TW (1) TW201941883A (zh)
WO (1) WO2019187847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72096A (en) * 1995-04-05 1998-06-30 Max Co., Ltd. Trigger device for box nailing machine and box nail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CA2672107A1 (en) * 2008-07-17 2010-01-17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with mode selector and trigger interlock
CN103182700A (zh) * 2011-12-28 2013-07-03 株式会社牧田 气动打入工具
CN104049546A (zh) * 2013-03-12 2014-09-17 创科电动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直流电紧固设备及相关控制方法
WO2016152862A1 (ja) * 2015-03-24 2016-09-29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工具
JP2017213665A (ja) * 2016-06-02 2017-12-07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9804B2 (ja) 2010-11-30 2014-09-17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JP6833565B2 (ja) * 2017-03-01 2021-02-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工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72096A (en) * 1995-04-05 1998-06-30 Max Co., Ltd. Trigger device for box nailing machine and box nail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CA2672107A1 (en) * 2008-07-17 2010-01-17 Stanley Fastening Systems, L.P. Fastener driving device with mode selector and trigger interlock
CN103182700A (zh) * 2011-12-28 2013-07-03 株式会社牧田 气动打入工具
CN104049546A (zh) * 2013-03-12 2014-09-17 创科电动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直流电紧固设备及相关控制方法
WO2016152862A1 (ja) * 2015-03-24 2016-09-29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ち込み工具
JP2017213665A (ja) * 2016-06-02 2017-12-07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込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78126A4 (en) 2021-12-29
WO2019187847A1 (ja) 2019-10-03
US20210122018A1 (en) 2021-04-29
JPWO2019187847A1 (ja) 2020-09-24
EP3778126A1 (en) 2021-02-17
TW201941883A (zh) 2019-11-01
JP6969671B2 (ja) 2021-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56180B1 (en) Fastener driving machine
WO2011010511A1 (ja) 打込み工具
WO2011010512A1 (ja) 打込み工具
US11571793B2 (en) Driving tool
TW201934279A (zh) 打入工具
EP3760380B1 (en) Driving machine
JP7115544B2 (ja) 打込機
JP2012148346A (ja) 打込み工具
WO2013168719A1 (ja) 打ち込み工具
US10118283B2 (en) Hand-held tool
WO2020179305A1 (ja) 打込機
CN111936272A (zh) 打入机
CN112020410A (zh) 打入机
CN111727106B (zh) 打入机
CN112218740B (zh) 钉打机
JP7156497B2 (ja) 打込機
JP2019098451A (ja) 打込機
JP2021194729A (ja) 打込機
WO2020044951A1 (ja) 打込機
JP2022001393A (ja) 打込機
JP2020146821A (ja) 打込機
JP2012148347A (ja) 打込み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