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29006B - 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29006B
CN111929006B CN202011095453.9A CN202011095453A CN111929006B CN 111929006 B CN111929006 B CN 111929006B CN 202011095453 A CN202011095453 A CN 202011095453A CN 111929006 B CN111929006 B CN 1119290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gas
detected
accommodating
conflue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54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29006A (zh
Inventor
林维乐
郭益泰
黄飞云
鲁博龙
罗启斌
吴存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9545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290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29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9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29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90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08B1/1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leaning tool
    • B08B1/12Brus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08B1/3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by movement of cleaning members over a surface
    • B08B1/32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by movement of cleaning members over a surface using rotary cleaning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方法。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容纳箱,包括两个以上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待检测物品;汇流件,包括汇流腔,汇流腔被配置为能够与各个容纳腔连通;标识气体检测仪,被配置为与汇流腔连通,用于检测汇流腔内的标识气体浓度;两个以上的开关阀,每个容纳腔对应设置开关阀,开关阀用于实现对应的容纳腔与汇流腔的连通或隔绝。本申请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设备旨在解决气密性检测存在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可充放电的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和存储时间长等优点,在电动汽车、移动设备或电动工具上面已普遍应用。电池包括电池单体。电池单体是使用多个零部件组装形成的产品。如果电池单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漏液或漏气的问题,会影响电池单体的正常使用。目前,通常采用气密性检测设备对电池单体整体或局部关键零部件进行气密性检测。然而,气密性检测设备存在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方法,旨在解决气密性检测存在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
容纳箱,包括两个以上的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待检测物品;汇流件,包括汇流腔,汇流腔被配置为能够与各个容纳腔连通;标识气体检测仪,被配置为与汇流腔连通,用于检测汇流腔内的标识气体浓度;两个以上的开关阀,每个容纳腔对应设置开关阀,开关阀用于实现对应的容纳腔与汇流腔的连通或隔绝。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可以在两个以上的容纳腔内分别放置待检测物品。每个容纳腔对应设置开关阀,从而通过开关阀可以控制一个、两个以上或者全部容纳腔与汇流腔连通。使用标识气体检测仪对与汇流腔连通的容纳腔内的气体进行检测。标识气体检测仪可以通过检测汇流腔内是否出现标识气体来判断待检测物品的气密性是否合格。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一次性可以对两个以上的待检测物品进行气密性检测,并且采用一台气密性检测设备即可以检测出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容纳腔内的待检测物品的气密性不合格;另一方面,如果检测到容纳箱内有气密性不合格的待检测物品,通过依次控制开关阀处于打开状态,使得对应的容纳腔分别与汇流腔连通,以检测对应的各个待检测物品是否合格,因此,可以在所有的待检测物品全部完成气密性检测后再取出,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可以在检测过程中选择性地对汇流腔执行清除标识气体的操作。例如,在汇流腔内的标识气体浓度达到预设浓度值时,执行清除标识气体的操作。这样,可以在一次检测过程中减少对汇流腔清除标识气体的次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也可以仅在结束气密性检测后再清除容纳腔和汇流腔内的标识气体。结束气密性检测指的是对所有待检测物品完成检测。这样,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可以在一次检测过程中对容纳腔和汇流腔只需进行一次清除标识气体的操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气密性检测设备还包括换气通道,换气通道被配置为连通汇流腔与容纳腔,开关阀用于打开或关闭换气通道。设置换气通道,便于开关阀通过换气通道控制汇流腔与容纳腔连通或隔绝。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开关阀连接于汇流件,开关阀相对于汇流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切换,以打开或关闭换气通道。开关阀和汇流件组成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汇流件具有引导孔,引导孔与汇流腔连通,至少部分开关阀可移动地设置于引导孔内。引导孔具有导向作用,可以使开关阀移动过程平稳,同时保证移动精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容纳箱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被配置为形成两个以上的容纳腔,且各个容纳腔之间相互隔离。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采用开合的方式,便于放置或取走待检测物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换气通道设置于第一箱体,汇流件与第一箱体连接形成汇流腔,换气通道与汇流腔连通。汇流件和第一箱体组成的结构更加紧凑。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汇流件与第一箱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以实现汇流件与第一箱体的密封,提高汇流件和第一箱体的密封效果,降低因汇流腔与外部环境发生气体交换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可能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之间设置第二密封件,以实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密封,提高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对接后的密封效果,降低因容纳腔与外部环境发生气体交换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可能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箱体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容纳部,第二箱体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二容纳部,第一容纳部和相对应的第二容纳部用于形成容纳腔,第二容纳部用于放置待检测物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容纳部内设置绝缘件,绝缘件用于隔离待检测物品与第二箱体。一方面,绝缘件可以保护待检测物品,降低待检测物品被第二箱体刮伤的风险;另一方面,绝缘件可以防止待检测物品与第二箱体直接接触而使两者发生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绝缘件的侧面与第二箱体之间设置有过流通道,过流通道设置于绝缘件的侧面与第二箱体之间,和/或,过流通道设置于绝缘件的底面与第二箱体之间。设置过流通道,有利于将进入到绝缘件和第二箱体之间的标识气体清除。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二箱体包括框体以及支撑件,支撑件用于承托待检测物品,框体和支撑件之间设置第三密封件,以实现框体和支撑件的密封,降低因容纳腔与外部环境发生气体交换而影响标识气体结果准确性的可能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气密性检测设备还包括吹扫部件,吹扫部件设置于第二箱体的底部,吹扫部件被配置为吹扫第二箱体,可以快速清除第二箱体内的标识气体。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气密性检测设备还包括抽真空部件,抽真空部件被配置为与汇流腔连通或隔绝。抽真空部件对汇流腔和容纳腔进行抽真空,从而可以使得待检测物品处于真空环境中。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气密性检测设备还包括注气部件以及清洗部件,注气部件包括喷嘴,喷嘴被配置为向待检测物品注入标识气体,清洗部件被配置为清洗喷嘴,从而保证喷嘴的清洁度满足要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清洗部件包括第一清洗部件和第二清洗部件,第一清洗部件和第二清洗部件被配置为差速转动并且第一清洗部件用于清洗喷嘴,第二清洗部件用于清洗第一清洗部件,从而保证第一清洗部件具有良好的洁净度。
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方法,包括:
打开与两个以上容纳有待检测物品的容纳腔各自对应的开关阀;
使用标识气体检测仪检测与两个以上的容纳腔连通的汇流腔内的气体;
检测到汇流腔内有标识气体时,保留其中一个开关阀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对应的容纳腔与汇流腔连通;使用标识气体检测仪检测汇流腔内的标识气体的浓度,判断与汇流腔连通的容纳腔内的待检测物品的气密性是否合格。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可以同时对两个以上的待检测物品进行气密性检测。在检测到所有待检测物品中存在气密性不合格的待检测物品时,可以保留其中一个开关阀处于打开状态,检测对应的待检测物品,并判断该待检测物品的气密性是否合格。一方面,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可以快速且准确地判断出哪一个或哪几个待检测物品的气密性不合格;另一方面,如果检测到容纳箱内有气密性不合格的待检测物品,通过依次控制开关阀处于打开状态,使得对应的容纳腔分别与汇流腔连通,以检测对应的各个待检测物品是否合格,因此,可以在所有的待检测物品全部完成气密性检测后再取出,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可以在检测过程中选择性地对汇流腔执行清除标识气体的操作。例如,在汇流腔内的标识气体浓度达到预设浓度值时,执行清除标识气体的操作。这样,可以在一次检测过程中减少对汇流腔清除标识气体的次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方法也可以仅在结束气密性检测后再清除容纳腔和汇流腔内的标识气体。结束气密性检测指的是对所有待检测物品完成检测。这样,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可以在一次检测过程中对容纳腔和汇流腔只需进行一次清除标识气体的操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检测到汇流腔内有标识气体时,先将所有开关阀置于关闭状态,以隔绝对应的容纳腔与汇流腔,然后将其中一个开关阀置于打开状态,以使对应的容纳腔与汇流腔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使用标识气体检测仪检测汇流腔内的标识气体浓度保持不变或升高时,判断对应的容纳腔内的待检测物品的气密性不合格。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在结束气密性检测后,清除容纳腔和汇流腔内的标识气体。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电池单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汇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处放大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气密性检测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气密性检测方法流程图。
在附图中,附图未必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标记说明:
1、气密性检测设备;10、容纳箱;10a、容纳腔;11、本体;12、盖体;13、第一箱体;13a、第一容纳部;13b、让位孔;14、第二箱体;14a、第二容纳部;141、支撑件;142、框体;142a、环形外框;142b、隔离板;20、汇流件;20a、汇流腔;21、引导孔;22、凹部;23、紧固件;30、标识气体检测仪;40、开关阀;50、换气通道;60、驱动器;70、绝缘件;71、侧面;72、底面;73、导向结构;74、凹槽;80、过流通道;90、外接管道;100、吹扫部件;110、第一密封件;120、第二密封件;130、第三密封件;140、抽真空部件;150、注气部件;151、喷嘴;160、清洗部件;161、第一清洗部件;162、第二清洗部件;163、动力源;164、防护壳体;165、避让孔;170、机座;180、支架;190、第一伸缩部件;200、第二伸缩部件;300、电池单体;310端盖组件;311、端盖;3111、注液孔;312、电极端子;313、防爆阀。314、壳体;400、待检测物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包括两个。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图1至图10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申请人在注意到现有电池单体300存在漏液或漏气的问题之后,对电池单体300的各个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申请人发现组装后的电池单体300会存在密封不良的情况,导致出现漏液或漏气的问题。参见图1所示,电池单体300包括端盖组件310和壳体314等零部件。端盖组件310包括端盖311、电极端子312和防爆阀313等零部件。采用焊接或其它连接方式,将电极端子312和防爆阀313连接于端盖311。采用焊接或其它连接方式,将端盖311连接于壳体314。当电极端子312或防爆阀313各自与端盖311的连接处存在缺陷而出现孔洞或缝隙,或者,端盖311与壳体314的连接处存在缺陷而出现孔洞或缝隙,会导致完成组装后的电池单体300存在气密性不合格的情况,从而导致电池单体300出现漏液或漏气的问题。
申请人同时对气密性检测设备检测效率低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申请人尝试对气密性检测设备进行改进。气密性检测设备具有一个大的容纳腔。容纳腔可以同时容纳两个以上的待检测物品,使得一次性检测的待检测物品数量较多,以期提高检测效率。然而,当待检测物品中出现气密性不合格时,通入待检测物品处的标识气体会污染整个容纳腔。这时需要将待检测物品取出,清除容纳腔和相关气路内的标识气体。并且需要将待检测物品逐一放入上述容纳腔或换一台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如果再次检测中有待检测物品的气密性不合格,需要再次清除一次标识气体。由于清除标识气体的时间较长,从而在待检测物品出现气密性不合格时,使得气密性检测设备检测效率较低。申请人尝试对气密性检测设备进行进一步改进。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两个以上的容纳箱。每个容纳箱内放置一个待检测物品。依次对每个容纳箱进行单独检测。然而,单独检测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同时如果检测到气密性不合格的待检测物品,也需要清除设备管路内的标识气体,这都使得气密性检测设备检测效率仍然较低。
基于申请人发现的上述问题,申请人对气密性检测设备1的结构进行改进,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1,其包括容纳箱10、汇流件20、标识气体检测仪30以及两个以上的开关阀40。容纳箱10包括两个以上的容纳腔10a。容纳腔10a用于容纳待检测物品400。汇流件20包括汇流腔20a。汇流腔20a被配置为能够与各个容纳腔10a连通。标识气体检测仪30被配置为与汇流腔20a连通。标识气体检测仪30用于检测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浓度。两个以上的开关阀40。每个容纳腔10a对应设置开关阀40。开关阀40用于实现对应的容纳腔10a与汇流腔20a的连通或隔绝。
容纳箱10包括两个以上的容纳腔10a。各个容纳腔10a独立设置,相互隔离。容纳腔10a用于容纳待检测物品400。例如,待检测物品400可以是电池单体300的端盖组件310或电池单体300整体。汇流件20包括汇流腔20a。汇流腔20a被配置为能够与各个容纳腔10a连通,从而各个容纳腔10a内的气体可以汇聚到汇流腔20a内。标识气体检测仪30被配置为与汇流腔20a连通。标识气体检测仪30用于检测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浓度。这里,标识气体可以是氦气或氢气等。在检测过程中,标识气体检测仪30会从汇流腔20a抽气并分析气体成分。待检测物品400内会通入标识气体。如果待检测物品400存在气密性不合格的问题时,标识气体会扩散到容纳腔10a,再从容纳腔10a内扩散到汇流腔20a内并且被标识气体检测仪30检测到,从而判断出待检测物品400存在气密性不合格的问题。每个容纳腔10a对应设置开关阀40。开关阀40用于实现对应的容纳腔10a与汇流腔20a连通或隔绝。通过控制对应的开关阀40处于打开状态,使得容纳腔10a中任一个、两个以上或全部与汇流腔20a连通。同样地,通过控制对应的开关阀40处于关闭状态,使得所有容纳腔10a中任一个、两个以上或全部与汇流腔20a相隔绝。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气密性检测设备1的工作方式可以但不限于是:
在各个容纳腔10a内放置好待检测物品400。
向待检测物品400处通入标识气体。
此时,各个开关阀40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所有容纳腔10a与汇流腔20a连通。使用标识气体检测仪30对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浓度进行检测。
当标识气体检测仪30未检测到的标识气体时,判断各个容纳腔10a内的待检测物品400气密性合格。
当标识气体检测仪30检测到的标识气体浓度不为零时,即有标识气体从容纳腔10a扩散到汇流腔20a内,判断容纳箱10内存在气密性不合格的待检测物品400。然后,可以将其中一个开关阀40保持打开状态,其余开关阀40置于关闭状态,或者,可以将所有开关阀40先置于关闭状态,再将任一个开关阀40置于打开状态。标识气体检测仪30检测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浓度是否存在变化。例如,标识气体检测仪30检测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浓度不变或升高时,判断与打开状态的开关阀40相对应的容纳腔10a内的待检测物品400的气密性不合格。标识气体检测仪30检测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浓度下降时,判断与打开状态的开关阀40相对应的容纳腔10a内的待检测物品400的气密性合格。
然后,将打开状态的开关阀40置于关闭状态,并将其余开关阀40中的任一个开关阀40置于打开状态,使用标识气体检测仪30再次对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浓度进行检测,判断方式与上述描述相同,不再赘述。在检测过程中,只有一个开关阀40处于打开状态,其余开关阀40处于关闭状态。以此类推,直至最后一个开关阀40置于打开状态,其余开关阀40置于关闭状态,使用标识气体检测仪30再次对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浓度进行检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1一次性可以对两个以上的待检测物品400进行气密性检测,并且采用一台气密性检测设备1即可以检测出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容纳腔10a内的待检测物品400的气密性不合格;另一方面,如果检测到容纳箱10内有气密性不合格的待检测物品400,通过依次控制开关阀40处于打开状态,使得对应的容纳腔10a分别与汇流腔20a连通,以检测对应的各个待检测物品400是否合格,因此,可以在所有的待检测物品400全部完成气密性检测后再取出,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1可以在检测过程中选择性地对汇流腔20a执行清除标识气体的操作。例如,在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浓度达到预设浓度值时,执行清除标识气体的操作。这样,可以在一次检测过程中减少对汇流腔20a清除标识气体的次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1也可以仅在结束气密性检测后再清除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结束气密性检测指的是对所有待检测物品400完成检测。这样,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1可以在一次检测过程中对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只需进行一次清除标识气体的操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容纳箱10包括本体11和盖体12。本体11包括两个以上的腔室以及与各腔室对应的开口。盖体12与本体11相连接并且覆盖各个腔室的开口,从而形成两个以上的容纳腔10a。汇流件20连接于盖体12。在检测之前,可以在本体11的腔室内放置待检测物品400。然后将盖体12与本体11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气密性检测设备1还包括换气通道50。换气通道50被配置为连通汇流腔20a与容纳腔10a。每个容纳腔10a对应设置换气通道50。也就是说,开关阀40的数量与换气通道50的数量一致,而开关阀40的位置与换气通道50对应设置。开关阀40用于打开或关闭换气通道50。设置换气通道50,可以便于通过开关阀40打开或关闭换气通道50来实现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的连通或隔绝。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在容纳箱10上外接管道90以形成换气通道5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a所示,开关阀40连接于汇流件20。开关阀40相对于汇流件20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切换,以打开或关闭换气通道50。开关阀40可移动连接于汇流件20,使得开关阀40和汇流件20组成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a和图4b所示,汇流件20可以与容纳箱10连接形成汇流腔20a。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4a和图4b所示,汇流件20具有凹部22,从而汇流件20和容纳箱10连接后形成汇流腔20a。在容纳箱10上直接设置通孔以形成换气通道50。汇流件20与容纳箱10连接后,可以覆盖各个换气通道50。在开关阀40处于打开状态时,对应的换气通道50与所述汇流腔20a连通。
在一些示例中,继续参见图4a和图4b所示,汇流件20具有引导孔21。引导孔21与汇流腔20a连通。至少部分开关阀40可移动设置于引导孔21内。引导孔21对准换气通道50设置。当开关阀40向容纳箱10移动并覆盖换气通道50时,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隔绝。当开关阀40向远离容纳箱10的方向移动并打开换气通道50时,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连通。引导孔21具有导向作用,可以使开关阀40移动过程平稳,同时保证移动精度。
在一些示例中,开关阀40具有弹性端部。开关阀40可以通过弹性端部打开或关闭换气通道50。弹性端部可以缓冲开关阀40关闭换气通道50时与容纳箱10之间的冲击力。
在一些示例中,气密性检测设备1还包括驱动器60。驱动器60用于驱动开关阀40相对汇流件20移动。驱动器60设置于汇流件20的外侧并且覆盖引导孔21。示例性地,驱动器60可以是气缸、电动缸或液压缸,可以通过伸缩的方式驱动开关阀40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a所示,容纳箱10包括第一箱体13和第二箱体14。第一箱体13和第二箱体14被配置为形成两个以上的容纳腔10a,且各个容纳腔10a之间相互隔离。在检测之前,第一箱体13和第二箱体14处于打开状态,便于将待检测物品400放入第一箱体13或第二箱体14内。在将第一箱体13和第二箱体14对接后,开始检测。检测完所有待检测物品400后,第一箱体13和第二箱体14远离彼此打开,便于取出待检测物品400。
在一些示例中,换气通道50设置于第一箱体13。汇流件20与第一箱体13连接后形成汇流腔20a。开关阀40处于打开状态时,对应的换气通道50可以和与汇流腔20a连通。第一箱体13和第二箱体14对接后,两个以上的容纳腔10a可以通过各自对应的换气通道50与汇流腔20a连通。第二箱体14用于放置待检测物品4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汇流件20与第一箱体13可拆卸连接。例如,可以使用紧固件23将汇流件20连接于第一箱体13上。紧固件23可以是螺钉或销钉等。或者,汇流件20与第一箱体13卡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箱体13具有一个第一容纳部13a,而第二箱体14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二容纳部14a。两个以上的第二容纳部14a可通过隔离板间隔开。当第一箱体13盖合于第二箱体14后,隔离板插入到第一箱体13内并与第一箱体13的底面接触,以使第一容纳部13a与两个以上的第二容纳部14a形成两个以上的容纳腔10a。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a所示,第一箱体13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容纳部13a。第二箱体14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二容纳部14a。第一容纳部13a和相对应的第二容纳部14a用于形成容纳腔10a。第二容纳部14a用于放置待检测物品4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容纳部14a的深度可以设置为小于待检测物品400的高度,从而便于从第二容纳部14a拿取或放置待检测物品400。待检测物品400超出第二容纳部14a的部分被容纳于第一容纳部13a。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气密性检测设备1还包括绝缘件70。第二容纳部14a内设置绝缘件70。绝缘件70设置于待检测物品400的外围,以隔离待检测物品400与第二箱体14。一方面,绝缘件70可以保护待检测物品400,降低待检测物品400被第二箱体14刮伤的风险;另一方面,绝缘件70可以防止待检测物品400与第二箱体14直接接触而使两者发生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5所示,绝缘件70具有凹槽74。凹槽74用于放置待检测物品4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70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橡胶或硅胶等绝缘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5所示,绝缘件70包括侧面71和底面72。绝缘件70的侧面71与第二箱体14之间设置有过流通道80。过流通道80指的是气体可以流动通过的空间。在待检测物品400的气密性不合格时,标识气体会进入到绝缘件70的侧面71和第二箱体14之间。绝缘件70的侧面71与第二箱体14之间设置过流通道80,有利于清除绝缘件70的侧面71和第二箱体14之间的标识气体,降低残留的标识气体导致下次检测结果出现误判的可能性。示例性地,绝缘件70的侧面71设置两个以上的凸部。绝缘件70设置于第二箱体14后,凸部之间的空隙形成过流通道80。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5所示,绝缘件70的底面72与第二箱体14之间设置有过流通道80。在待检测物品400的气密性不合格时,标识气体会进入到绝缘件70的底面72和第二箱体14之间。绝缘件70的底面72与第二箱体14之间设置过流通道80,有利于清除绝缘件70的底面72和第二箱体14之间的标识气体,降低残留的标识气体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判的可能性。示例性地,绝缘件70的底面72设置两个以上的凸部。绝缘件70设置于第二箱体14后,凸部之间的空隙形成过流通道80。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5所示,绝缘件70的侧面71与第二箱体14之间设置有过流通道80,绝缘件70的底面72与第二箱体14之间也设置有过流通道80。两个位置的过流通道8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5所示,绝缘件70包括导向结构73。导向结构73用于对待检测物品400进行引导,以便于待检测物品400快速准确地进入绝缘件70。导向结构73包括面向绝缘件70内侧的切面或倒圆角。
如果遇到气密性不合格的待检测物品400而导致标识气体泄漏到容纳腔10a的情况,需要清除容纳腔10a内的标识气体,降低残留的标识气体对下次检测产生干扰而导致误判的可能性。由于第二箱体14用于放置待检测物品400,并且第二容纳部14a的开口朝上设置,从而标识气体不易被快速清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5所示,气密性检测设备1还包括吹扫部件100。吹扫部件100设置于第二箱体14的底部。吹扫部件100被配置为吹扫第二箱体14。在完成检测工作后,吹扫部件100可以向第二箱体14内吹入清扫气体,而吹入的清扫气体可以从第二容纳部14a的底部向开口处流动,从而可以快速将第二箱体14内的标识气体清除掉,提高清除效率和清除效果。
在第二箱体14内设置绝缘件70时,由于绝缘件70与第二箱体14贴合或者两者之间间隙较小,可能导致标识气体残留于绝缘件70与第二箱体14之间,降低清除效率和清除效果。在一个示例中,在绝缘件70的底面72与第二箱体14之间设置过流通道80。吹扫部件100设置于第二箱体14上与过流通道80相对应的区域。吹扫部件100可以向过流通道80内吹入清扫气体。清扫气体沿过流通道80进入绝缘件70的侧面71和第二箱体14之间的缝隙,并将残留在缝隙内的标识气体快速清除,并降低残留的标识气体对下次检测产生干扰而导致误判的可能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绝缘件70需要与第二箱体14间隙配合,绝缘件70的侧面71与第二箱体14之间具有缝隙,因此绝缘件70的侧面71与第二箱体14之间也可以不设置过流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气密性检测设备1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10。汇流件20和第一箱体13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10,以实现汇流件20与第一箱体13的密封,从而提高汇流件20和第一箱体13的密封效果,降低因汇流腔20a与外部环境发生气体交换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可能性。示例性地,第一密封件110为具有弹性的环形密封圈。第一密封件110环绕汇流腔20a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7所示,气密性检测设备1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20。第一箱体13和第二箱体14之间设置第二密封件120,以实现第一箱体13和第二箱体14的密封,从而提高第一箱体13和第二箱体14对接后的密封效果,降低因容纳腔10a与外部环境发生气体交换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可能性。
可以理解的,为提高各容纳腔10a之间的隔离效果,第二密封件120可以密封各容纳腔10a以使各容纳腔10a隔绝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7所示,第二密封件120包括多个,第二密封件120与容纳腔10a一一对应设置。各第二密封件120环绕对应的容纳腔10a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容纳腔10a对应的第二密封件120分体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120为具有弹性的环形密封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示,气密性检测设备1还包括第三密封件130。第二箱体14包括支撑件141以及框体142。支撑件141用于承托待检测物品400。框体142和支撑件141之间设置第三密封件130,以实现框体142和支撑件141的密封,降低因容纳腔10a与外部环境发生气体交换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可能性。示例性地,第三密封件130为具有弹性的环形密封圈。第三密封件130的数量与容纳腔10a的数量相同。第三密封件130环绕对应的容纳腔10a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体142包括环形外框142a以及设置于环形外框142a内侧的两个以上的隔离板142b。两个以上的隔离板142b将环形外框142a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通孔。支撑件141设置于框体142底部,框体142与支撑件141组成用于容纳待检测物品400的两个以上的第二容纳部14a。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体142和支撑件141可拆卸连接,降低第二箱体14的加工难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所示,气密性检测设备1还包括抽真空部件140。抽真空部件140被配置为与汇流腔20a连通或隔绝。在将待检测物品400放入容纳腔10a后,启动抽真空部件140对汇流腔20a和容纳腔10a进行抽真空,从而可以使得待检测物品400处于真空环境中。在完成检测工作后,抽真空部件140可以对汇流腔20a和容纳腔10a进行抽真空,以清除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示例性地,将待检测物品400从容纳腔10a内取走后,使用抽真空部件140清除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
在一些示例中,抽真空部件140的数量为一个,可以用于检测之前的抽真空操作,也可以用于结束检测后清除标识气体。或者,抽真空部件14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可以用于开始检测之前的抽真空操作,另一个可以用于结束检测后清除标识气体。
在一些示例中,抽真空部件140和吹扫部件100可以共同对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进行清扫,提高标识气体清除效果和清除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和图9所示,气密性检测设备1还包括注气部件150。注气部件150包括喷嘴151。喷嘴151被配置为向待检测物品400处注入标识气体。容纳箱10的第一箱体13上具有让位孔13b,便于喷嘴151伸入让位孔13b并向待检测物品400通入标识气体。
在一些示例中,待检测物品400为端盖组件310。端盖311上具有注液孔3111(参见图1所示)。端盖组件310与容纳箱10上形成容纳腔10a的内壁之间密封连接,从而端盖组件310将容纳腔10a分为彼此隔绝的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与汇流腔20a连通。抽真空部件140可以对上腔室和汇流腔20a抽真空。注液孔3111与让位孔13b对准设置。喷嘴151可以通过注液孔3111向下腔室通入标识气体。在端盖组件310的气密性不合格时,下腔室的标识气体会穿过端盖组件310扩散到上腔室,并进入汇流腔20a而被标识气体检测仪30检测到。
在一些示例中,待检测物品400为电池单体300。电池单体300包括端盖组件310。端盖311上具有注液孔3111。注液孔3111与让位孔13b对准设置。抽真空部件140可以对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抽真空。喷嘴151可以通过注液孔3111向电池单体300内通入标识气体。在电池单体300的气密性不合格时,电池单体300内的标识气体会扩散到容纳腔10a,并进入汇流腔20a而被标识气体检测仪30检测到。在检测过程中,喷嘴151始终与端盖311相接触,以封堵注液孔3111,避免标识气体从注液孔3111向外扩散并进入汇流腔20a而影响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和图9所示,气密性检测设备1还包括清洗部件160。清洗部件160被配置为清洗喷嘴151,从而保证喷嘴151的清洁度满足要求,降低喷嘴151携带的杂物影响喷嘴151与注液孔3111之间的密封效果而导致标识气体从注液孔3111发生泄漏的可能性,或者,降低喷嘴151携带的杂物进入电池单体300内部而影响电池单体300后期使用安全性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和图9所示,清洗部件160包括第一清洗部件161和第二清洗部件162。第一清洗部件161和第二清洗部件162被配置为差速转动。差速转动指的是第一清洗部件161的转动速度和第二清洗部件162的转动速度不同,也即第一清洗部件161和第二清洗部件162转动快慢不同,从而第一清洗部件161和第二清洗部件162存在相对位移。这样,第二清洗部件162可以有效清洗第一清洗部件161。第一清洗部件161用于清洗喷嘴151。第二清洗部件162用于清洗第一清洗部件161,从而保证第一清洗部件161具有良好的洁净度。
在一些示例中,清洗部件160还包括动力源163、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动力源163被配置为驱动第二清洗部件162转动。第一清洗部件161的径向尺寸和第二清洗部件162的径向尺寸相同,而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的直径不同。第一传动轮与第二清洗部件162连接。第二传动轮和第一清洗部件161连接。动力源163通过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驱动第二清洗部件162和第一清洗部件161转动。
示例性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可以是齿轮、链轮或皮带轮。在一些示例中,清洗部件160还包括防护壳体164。防护壳体164具有避让孔165。第一清洗部件161和第二清洗部件162均设置于防护壳体164内。第一清洗部件161对应避让孔165设置。喷嘴151能够穿过避让孔165与第一清洗部件161接触。示例性地,第一清洗部件161和第二清洗部件162均包括芯轴和设置于芯轴外周上的刷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和图10所示,气密性检测设备1还包括机座170和支架180。支架180被配置为连接于机座170。气密性检测设备1还包括第一伸缩部件190。第一伸缩部件190被配置为连接机座170和清洗部件160。第一伸缩部件190用于驱动清洗部件160,以使清洗部件160靠近或远离喷嘴151。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伸缩部件190可以是气缸、电动缸或液压缸。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8和图10所示,第一箱体13被配置为连接于支架180并且第一箱体13与机座170之间形成让位空间。第二箱体14被配置为可水平移动连接于机座170,以使第二箱体14可以进入或退出让位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气密性检测设备1还包括第二伸缩部件200。第二伸缩部件200被配置为连接机座170和第二箱体14。第二伸缩部件200用于驱动第二箱体14升降,以使第一箱体13和第二箱体14对接或分离。
第二箱体14位于让位空间之外时,可以将待检测物品400放置于第二箱体14内。然后,第二箱体14水平移动至让位空间内并位于第一箱体13下方。第二伸缩部件200带动第二箱体14上升,以使第二箱体14与第一箱体13对接。然后使用抽真空部件140对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抽真空。使用注气部件150向待检测物品400处通入标识气体。使用标识气体检测仪30检测汇流腔20a浓度变化。如果未检测到标识气体,第二伸缩部件200带动第二箱体14下降,以与第一箱体13分离。然后第二箱体14移出让位空间。如果检测到标识气体,第二伸缩部件200带动第二箱体14下降,以与第一箱体13分离。然后第二箱体14移出让位空间。吹扫部件100对第二箱体14进行吹扫。第二箱体14移动至让位空间内并位于第一箱体13下方。第二伸缩部件200带动第二箱体14上升,以使第二箱体14重新与第一箱体13对接。然后使用抽真空部件140对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抽真空,以进一步清除标识气体,为检测下一批次的待检测物品400做准备,避免残留的标识气体对下一批次的待检测物品400的检测结果产生干扰。在一些示例中,第二伸缩部件200可以是气缸、电动缸或液压缸。
参见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方法,包括:
打开与两个以上容纳有待检测物品400的容纳腔10a各自对应的开关阀40;
使用标识气体检测仪30检测与两个以上的容纳腔10a连通的汇流腔20a内的气体;
检测到汇流腔20a内有标识气体时,保留其中一个开关阀40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对应的容纳腔10a与汇流腔20a连通;使用标识气体检测仪30检测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的浓度,判断与汇流腔20a连通的容纳腔10a内的待检测物品400的气密性是否合格。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可以同时对两个以上的待检测物品400进行气密性检测。在检测到所有待检测物品400中存在气密性不合格的待检测物品400时,可以选择保留其中一个开关阀40处于打开状态,并对与打开状态对应的待检测物品400进行检测,并判断该待检测物品400的气密性是否合格。一方面,采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可以快速且准确地判断出哪一个或哪几个待检测物品400的气密性不合格;另一方面,如果检测到容纳箱10内有气密性不合格的待检测物品400,通过依次控制开关阀40处于打开状态,使得对应的容纳腔10a分别与汇流腔20a连通,以检测对应的各个待检测物品400是否合格,因此,可以在所有的待检测物品400全部完成气密性检测后再取出,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可以在检测过程中选择性地对汇流腔20a执行清除标识气体的操作。例如,在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浓度达到预设浓度值时,执行清除标识气体的操作。这样,可以在一次检测过程中减少对汇流腔20a清除标识气体的次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方法也可以仅在结束气密性检测后再清除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结束气密性检测指的是对所有待检测物品400完成检测。这样,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1可以在一次检测过程中对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只需进行一次清除标识气体的操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检测到汇流腔20a内有标识气体时,可以将其中一个开关阀40保持打开状态,而将其余开关阀40置于关闭状态。或者,可以先将所有开关阀40关闭,再打开其中任一个开关阀40,使用标识气体检测仪30对该开关阀40对应的待检测物品400进行气密性检测。然后,将打开的开关阀40切换至关闭状态,从其余关闭状态的开关阀40中选择任一个开关阀40并将其打开,同样再使用标识气体检测仪30对该开关阀40对应的待检测物品400进行气密性检测。以此类推,直至打开最后一个关闭状态的开关阀40,再使用标识气体检测仪30对该开关阀40对应的待检测物品400进行气密性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始终只有一个开关阀40处于打开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标识气体检测仪30检测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浓度保持不变或升高时,判断对应的容纳腔10a内的待检测物品400的气密性不合格。当标识气体检测仪30检测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浓度下降时,判断对应的容纳腔10a内的待检测物品400的气密性合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结束气密性检测后,清除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这样,在进行下一次检测工作时,保证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内的清洁度满足要求,降低因残留标识气体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可能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可以在一次检测过程中选择性地对汇流腔20a执行清除标识气体的操作。例如,在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浓度达到预设浓度值时,执行清除标识气体的操作。这样,可以在一次检测过程中减少对汇流腔20a清除标识气体的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仅在对所有待检测物品400完成气密性检测后,清除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从而对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只需进行一次清除标识气体的操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使用洁净的气体对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内进行吹扫,以清除容纳腔10a和汇流腔20a内的标识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设备1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方法。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9)

1.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
容纳箱,包括两个以上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待检测物品;
汇流件,包括汇流腔,所述汇流腔被配置为能够与各个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汇流件还具有引导孔,所述引导孔与所述汇流腔连通;
标识气体检测仪,被配置为与所述汇流腔连通,用于检测所述汇流腔内的标识气体浓度;和,
两个以上的开关阀,每个所述容纳腔对应设置所述开关阀,至少部分所述开关阀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引导孔内,所述开关阀用于实现对应的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汇流腔的连通或隔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设备还包括换气通道,所述换气通道被配置为连通所述汇流腔与所述容纳腔,所述开关阀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换气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阀连接于所述汇流件,所述开关阀相对于所述汇流件能够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切换,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换气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箱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被配置为形成两个以上的所述容纳腔,且各个所述容纳腔之间相互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通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所述汇流件与所述第一箱体连接形成所述汇流腔,所述换气通道与所述汇流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件与所述第一箱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以实现所述汇流件与所述第一箱体的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之间设置第二密封件,以实现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的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二箱体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和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容纳部用于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部用于放置所述待检测物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部内设置绝缘件,所述绝缘件用于隔离所述待检测物品与第二箱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与所述第二箱体之间设置有过流通道;所述过流通道设置于所述绝缘件的侧面与所述第二箱体之间,和/或,所述过流通道设置于所述绝缘件的底面与所述第二箱体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包括框体以及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承托所述待检测物品,所述框体和所述支撑件之间设置第三密封件,以实现所述框体和所述支撑件的密封。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设备还包括吹扫部件,所述吹扫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所述吹扫部件被配置为吹扫所述第二箱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设备还包括抽真空部件,所述抽真空部件被配置为与所述汇流腔连通或隔绝。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设备还包括注气部件以及清洗部件,所述注气部件包括喷嘴,所述喷嘴被配置为向所述待检测物品注入标识气体,所述清洗部件被配置为清洗所述喷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部件包括第一清洗部件和第二清洗部件,所述第一清洗部件和所述第二清洗部件被配置为差速转动并且所述第一清洗部件用于清洗所述喷嘴,所述第二清洗部件用于清洗所述第一清洗部件。
16.一种气密性检测方法,包括:
打开与两个以上容纳有待检测物品的容纳腔各自对应的开关阀;
使用标识气体检测仪检测与两个以上的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汇流腔内的气体,所述汇流腔与汇流件的引导孔连通,至少部分所述开关阀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引导孔内;
检测到所述汇流腔内有标识气体时,保留其中一个所述开关阀处于打开状态,以使对应的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汇流腔连通;使用所述标识气体检测仪检测所述汇流腔内的所述标识气体的浓度,判断与所述汇流腔连通的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待检测物品的气密性是否合格。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所述汇流腔内有标识气体时,先将所有所述开关阀置于关闭状态,以隔绝对应的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汇流腔,然后将其中一个所述开关阀置于打开状态,以使对应的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汇流腔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所述标识气体检测仪检测所述汇流腔内的标识气体浓度保持不变或升高时,判断对应的所述容纳腔内的所述待检测物品的气密性不合格。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气密性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结束气密性检测后,清除所述容纳腔和所述汇流腔内的标识气体。
CN202011095453.9A 2020-10-14 2020-10-14 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方法 Active CN1119290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5453.9A CN111929006B (zh) 2020-10-14 2020-10-14 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5453.9A CN111929006B (zh) 2020-10-14 2020-10-14 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9006A CN111929006A (zh) 2020-11-13
CN111929006B true CN111929006B (zh) 2021-01-05

Family

ID=73334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95453.9A Active CN111929006B (zh) 2020-10-14 2020-10-14 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290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3616A (zh) * 2020-12-22 2022-06-24 安徽力翔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高精密自吸式分流氦检探测智能分选系统
CN113210274A (zh) * 2021-04-29 2021-08-06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密性检测机及其检测方法
CN114112222A (zh) * 2021-11-03 2022-03-01 上海贤日测控科技有限公司 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工艺
CN115006955A (zh) * 2022-04-19 2022-09-06 中油路之星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usp沥青改性剂生产装置
CN115570355B (zh) * 2022-11-23 2023-02-07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一种喷注器面板串腔气密性检测装置的安装检测方法
CN117168712B (zh) * 2023-11-03 2024-04-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组件、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5738A (ja) * 1990-05-21 1992-0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池気密検査装置
CN106885656A (zh) * 2017-03-04 2017-06-23 广州灵帕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盖板氦检漏系统
CN207636256U (zh) * 2017-12-13 2018-07-20 湖南阿提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板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8534961A (zh) * 2018-05-24 2018-09-14 深圳巴斯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多工位自密封快速氦质谱检漏装置
CN208688753U (zh) * 2018-07-18 2019-04-02 江西安维尔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自动氦气检漏机
CN209656225U (zh) * 2019-04-12 2019-11-19 湖南艾科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顶盖板氦检密封腔体装置及氦检机构
CN110542515A (zh) * 2019-09-09 2019-12-06 爱发科东方真空(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批量成组式压氦真空箱法检漏的密封对接机构
CN210108631U (zh) * 2019-05-28 2020-02-21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圆盖板检漏工装
CN110954275A (zh) * 2019-11-08 2020-04-03 广州新龙浩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密封盖密封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10426898U (zh) * 2019-06-24 2020-04-28 南通金鑫电池有限公司 电池密封检验装置
CN210426902U (zh) * 2019-08-29 2020-04-28 武汉逸飞激光设备有限公司 氦检装置
CN111289186A (zh) * 2020-03-01 2020-06-16 湖北湘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结构件氦气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5738A (ja) * 1990-05-21 1992-01-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池気密検査装置
CN106885656A (zh) * 2017-03-04 2017-06-23 广州灵帕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盖板氦检漏系统
CN207636256U (zh) * 2017-12-13 2018-07-20 湖南阿提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板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8534961A (zh) * 2018-05-24 2018-09-14 深圳巴斯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多工位自密封快速氦质谱检漏装置
CN208688753U (zh) * 2018-07-18 2019-04-02 江西安维尔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自动氦气检漏机
CN209656225U (zh) * 2019-04-12 2019-11-19 湖南艾科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顶盖板氦检密封腔体装置及氦检机构
CN210108631U (zh) * 2019-05-28 2020-02-21 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圆盖板检漏工装
CN210426898U (zh) * 2019-06-24 2020-04-28 南通金鑫电池有限公司 电池密封检验装置
CN210426902U (zh) * 2019-08-29 2020-04-28 武汉逸飞激光设备有限公司 氦检装置
CN110542515A (zh) * 2019-09-09 2019-12-06 爱发科东方真空(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池批量成组式压氦真空箱法检漏的密封对接机构
CN110954275A (zh) * 2019-11-08 2020-04-03 广州新龙浩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密封盖密封性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1289186A (zh) * 2020-03-01 2020-06-16 湖北湘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结构件氦气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9006A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29006B (zh) 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方法
KR101634310B1 (ko) 소형 2차 전지 가스추출 시스템
CN110160714B (zh) 软包电池气密性检查系统及方法
CN208795436U (zh) 用于新能源汽车控制器组件的氦质谱检漏设备
CN210863065U (zh) 电池检漏仪
KR101590395B1 (ko) 중대형 2차 전지 가스추출 시스템
KR20160143038A (ko) 이차 전지의 리크 검사 장치 및 방법
CN115096516B (zh) 一种方壳电池双真空四腔气密性检测法及检测机
KR102092270B1 (ko) 파우치형 전지셀의 리크 검출장치 및 방법
CN108871695B (zh) 一种锂电池注液前的测漏装置
KR20150092170A (ko) 반도체 기판을 대기압에서 이송하고 보관하기 위한 운반 캐리어의 입자 오염을 측정하는 스테이션 및 방법
CN115445955A (zh) 自动氦检设备
CN208350298U (zh) 一种便于对不同产品检测的通用型氦检设备
JP6321671B2 (ja) 大気圧において半導体基板を搬送し格納する輸送キャリアにおける粒子汚染を測定するための測定ステーションおよび測定方法
KR100537603B1 (ko) 이차전지의 리크 검사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108398219A (zh) 锂电池泄漏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KR102454249B1 (ko) 이차전지 캔 리크 검사장치
CN110231128A (zh) 氦检漏机构
CN213688835U (zh) 一种气密性检测机
CN114112222A (zh) 气密性检测设备及其工艺
CN216349384U (zh) 气密性检测系统
CN216980670U (zh) 一种电芯极柱组件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15356053A (zh) 锂电池氦检设备及其方法
CN213301597U (zh) 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8035533U (zh) 一种电池性能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