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23291A - 一种喷雾式脱模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喷雾式脱模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23291A
CN111923291A CN202010637391.3A CN202010637391A CN111923291A CN 111923291 A CN111923291 A CN 111923291A CN 202010637391 A CN202010637391 A CN 202010637391A CN 111923291 A CN111923291 A CN 111923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release agent
electric telescopic
wall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373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鹏
李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nan Weikai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inan Weikai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nan Weikai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inan Weikai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3739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232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23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329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56Coatings, e.g. enameled or galvanised; Releasing, lubricating or separating agents
    • B29C33/60Releasing, lubricating or separating agents
    • B29C33/62Releasing, lubricating or separating agents based on polymers or oligomers
    • B29C33/64Silico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56Coatings, e.g. enameled or galvanised; Releasing, lubricating or separating agents
    • B29C33/58Applying the releasing ag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脱模剂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喷雾式脱模剂;所述塑膜装置包括底座和箱体;所述底座内壁中固连有抽真空机;所述底座上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底座上方设有箱体;所述箱体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圆槽,且第一电动伸缩杆均伸入圆槽内与圆槽固连;所述底座上表面通过均匀布置的第二电动伸缩杆固连有支撑板;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的目前的脱模剂大对数都是人工直接喷涂在模具表面,然而利用这种方式在喷涂模具的过程中会使脱模剂在模具表面发生流动,从而导致模具表面脱模剂层的厚度不一,当喷涂脱模剂后的模具在铸造工件时,会导致铸造的工件在尺寸方面有一定的误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喷雾式脱模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脱模剂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喷雾式脱模剂。
背景技术
脱模剂是一种介于模具和成品之间的功能性物质。脱模剂有耐化学性,在与不同树脂的化学成份(特别是苯乙烯和胺类)接触时不被溶解。脱模剂还具有耐热及应力性能,不易分解或磨损;脱模剂粘合到模具上而不转移到被加工的制件上,不妨碍喷漆或其他二次加工操作。由于注塑、挤出、压延、模压、层压等工艺的迅速发展,脱模剂的用量也大幅度地提高,脱模剂是一种用在两个彼此易于粘着的物体表面的一个界面涂层,它可使物体表面易于脱离、光滑及洁净。脱模剂用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金属压铸、聚氨酯泡沫和弹性体、注塑热塑性塑料、真空发泡片材和挤压型材等各种模压操作中。在模压中,有时其他塑料填加剂如增塑剂等会渗出到界面上,这时就需要一个表面脱除剂来除掉它,关于对喷雾式脱模剂的介绍,可参见刊期:高云鹤,喷雾型脱模剂,机械工人,1993.(10),但是,目前喷雾式脱模剂在喷涂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现有技术中的脱模剂大对数都是人工直接喷涂在模具表面,然而利用这种方式在喷涂模具的过程中会使脱模剂在模具表面发生流动,从而导致模具表面脱模剂层的厚度不一,当喷涂脱模剂后的模具在铸造工件时,会导致铸造的工件在尺寸方面有一定的误差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关于喷雾式脱模剂的方案,如专利号201810934813.6,专利名称脱模剂及喷雾式脱模剂的专利,该技术方案采用多种原料制作的脱模剂,具有一定的脱膜效果,但是无法解决脱模剂在模具表面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司设计研发了一种喷雾式脱模剂,制作了特殊的塑膜装置,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喷雾式脱模剂,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的目前的脱模剂大对数都是人工直接喷涂在模具表面,然而利用这种方式在喷涂模具的过程中会使脱模剂在模具表面发生流动,从而导致模具表面脱模剂层的厚度不一,当喷涂脱模剂后的模具在铸造工件时,会导致铸造的工件在尺寸方面有一定的误差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雾式脱模剂,该脱模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硅氧烷化合物、硅油、硅树脂甲基支链硅油、甲基硅油、乳化甲基硅油、含氢甲基硅油、硅脂、硅树脂、硅橡胶、硅橡胶甲苯溶液、催化剂和去离子水为脱模剂的制备原料;
S2:将S1中硅氧烷化合物、硅油、硅树脂甲基支链硅油和甲基硅油依次放入装有去离子水的反应釜内进行搅拌反应,在原料反应的过程中将反应釜加热至60-80℃,然后将原料中二分之一的催化剂放入反应釜内,当反应釜内的原料反应结束后即得到A组分;通过将反应釜加热可以提高原料之间的混合程度,从而提高脱模剂的性能和品质;
S3:将S1中乳化甲基硅油、含氢甲基硅油、硅脂、硅树脂、硅橡胶、硅橡胶甲苯溶液依次放入装有去离子水的反应釜内进行反应,并将反应釜加热至35-50℃,然后向反应釜内加入剩余催化剂,当反应釜内的原料反应结束后即得到组分B;通过将反应釜加热至35-50℃可以提高原料之间的混合程度,同时还不会使原料反应过度;
S4:将S2中制备的组分A和S3中制备的组分B进行等比例混合,组分混合结束后进行对混合后的组分进行过滤和除杂即得到脱模剂;通过对原料进行二次反应混合,可以提高原料之间的反应效果,从而提高脱模剂的性能;
S5:将S4中制备的脱模剂注入塑膜装置内的储液箱内,然后通过喷头向塑膜装置内的弹性层上喷洒脱模剂,然后在对相对的模具进行贴合;通过利用塑膜装置对模具进行塑膜可以使脱模剂均匀的贴合在模具表面;
其中,所述塑膜装置包括底座和箱体;所述底座内壁中固连有抽真空机,且抽真空机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底座上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一电动伸缩杆,且第一电动伸缩杆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底座上方设有箱体;所述箱体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圆槽,且第一电动伸缩杆均伸入圆槽内与圆槽固连;所述底座上表面通过均匀布置的第二电动伸缩杆固连有支撑板;所述箱体内表面于箱体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支撑块,且支撑块数量二;每个所述支撑块上表面均固连有第三电动伸缩杆;每个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相对一侧于第三电动伸缩杆内壁中均固连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每个所述伺服电机的驱动轴均穿过第三电动伸缩杆设计;每个所述伺服电机驱动轴上固连有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环内壁中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套环上方设有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膜,且橡胶膜通过卡轴卡入卡槽内;所述箱体上表面固连有储液箱,且储液箱内盛装有脱模剂;所述储液箱下方于箱体内壁中通过马达转动连接有转管;所述转管下方固连有导流板,且导流板与转管连通;所述导流板底部右端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喷头,且喷头均与导流板连通;每个所述喷头左侧于导流板内壁中通过挡板转动连接有摊棍,且摊棍与橡胶膜相互贴合;
工作时,现有技术中的脱模剂大对数都是人工直接喷涂在模具表面,然而利用这种方式在喷涂模具的过程中会使脱模剂在模具表面发生流动,从而导致模具表面脱模剂层的厚度不一,当喷涂脱模剂后的模具在铸造工件时,会导致铸造的工件在尺寸方面有一定的误差的问题,本发明制作的塑膜装置,是通过喷头先将脱模剂喷在橡胶层上并使脱模剂形成膜层,然后将橡胶层移动至模具表面,在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将橡胶膜压附在模具表面,在此过程中可以使脱模剂均匀的沾附在模具表面,从而可以防止模具表面的脱模剂层分布不均匀,在使用本发明制作的塑膜装置时,首先将模具放置在支撑板上,由于支撑板通过均匀布置的第二电动伸缩杆固连,从而可以根据模具的高度来调节塑膜装置的工作高度,此时启动塑膜装置,在塑膜装置启动后,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收缩,在第一电动伸缩杆收缩的过程中第一电动伸缩杆可伸入圆槽内,此时箱体与底座贴合,且箱体为密封状态,此时控制器控制转管转动,在转管转动的过程中,导流板内壁中固连的喷头向橡胶膜表面喷洒脱模剂,在此过程中可以均匀的将脱模剂喷洒在橡胶膜表面,同时摊棍在橡胶膜上转动,在此过程中可以将橡胶膜上的脱模剂摊平,同时还可以使脱模剂在橡胶层上形成膜层,当橡胶膜上的脱模剂成膜后,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三电动伸缩杆带动第一套环向下收缩,当第一套环收缩到一定程度时,此时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转动一百八十度,在伺服电机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套环转动,当第一套环转动后此时橡胶膜与模具相互对应,此时控制器继续控制第三电动伸缩杆向下移动,当橡胶膜与模具接触后,此时控制器控制抽真空机工作,在抽真空机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箱体内的气体抽出,在此过程中橡胶膜由于受到大气的压力,从而会渐渐的贴合在模具表面,当箱体内完全处于真空状态时,此时橡胶膜与模具完全贴合,由于橡胶膜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制成,从而可以使橡胶膜具有较强的拉伸伸长率,从而可以防止橡胶膜被撕裂,当模具表面塑膜结束后,此时控制器控制塑膜装置恢复到初始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环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四电动伸缩杆,且第四电动伸缩杆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每个所述第四电动伸缩杆内壁中均固连有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固连有从动块,且从动块为弹性设计;所述从动块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插杆,且插杆均为伸缩形设计;
工作时,由于第一套环通过均匀布置的第四电动伸缩杆固连有从动块,当橡胶膜包裹模具的过程中,此时控制器控制第四电动伸缩杆收缩,在第四电动伸缩杆收缩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均匀布置的伸缩插杆向下移动,在均匀布置的插杆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向下挤压橡胶膜,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模具的外轮廓对橡胶膜进行挤压,从而可以防止橡胶膜与模具之间有偏差,从而导致模具与橡胶膜不能完全贴合,进而影响模具的塑膜过程。
优选的,每个所述插杆杆头处均固连有第一气囊;每个所述插杆内壁中均开设有气孔,且气孔均与插杆内部空腔连通;每个所述气孔均与第一气囊连通;
工作时,由于插杆杆头处均固连有第一气囊,当插杆向下挤压橡胶膜的过程中,可以防止插杆杆头处过于尖锐对橡胶膜造成损伤,同时当橡胶膜与模具开始贴合时,第一气囊还可以将橡胶膜按压在模具表面,从而可以增大橡胶膜与模具的贴合面积,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橡胶膜与模具的贴合效率,从而提高模具的塑膜速度,由于插杆内开设的气孔与插杆内部空腔连通,在插杆向下收缩的过程中可以将插杆空腔内的气体通过气孔压入第一气囊内,当气体流入第一气囊内时,可以使第一气囊膨胀,当第一气囊膨胀后可以对橡胶膜进行按压,从而可以进一步以提高橡胶膜与模具的贴合程度。
优选的,每个所述第四电动伸缩杆相对一侧于第一套环内壁中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支杆;每个所述支杆均为伸缩形设计;每个所述支杆均通过转轴铰接有第二套环,且第二套环数量为二并相互对应;两个所述第二套环外表面均固连有橡胶层;
工作时,由于支杆与第一套环转动连接,当第一套环带动橡胶膜向下移动时,此时第二套环可以将橡胶膜挤压在模具表面,在此过程中可以防止橡胶膜与模具之间的缝隙过大,导致橡胶膜与模具无法贴合,同时还可以提高模具塑膜的效率,由于第二套环外表面固连有橡胶层,从而可以防止第二套环对橡胶膜的压力过大,使橡胶膜发生损坏,由于支杆为伸缩形设计,从而可以根据模具的形状来调节第二套环的伸缩距离,在此过程中可进一步防止第二套环对橡胶膜发生损害。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套环相对一侧于套环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辅助杆,且辅助杆均为弹性设计;
工作时,由于第二套环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弹性辅助杆,当模具外表面轮廓有凹陷时,均匀布置的辅助杆可以将橡胶膜推入凹陷内,在此过程中可以防止橡胶膜无法伸入凹陷内从而无法对模具进行完全塑膜,同时在配合大气的挤压力可以更好的将橡胶膜压入模具的凹陷处,从而可以提高模具的塑膜程度。
优选的,每个所述辅助杆杆头处均固连有第二气囊;
工作时,由于均匀布置的辅助杆杆头处均固连有均匀第二气囊,在辅助杆向模具的凹陷处挤压橡胶膜时,第二气囊可以防止辅助杆对橡胶膜造成损伤,同时还可以提高橡胶膜与模具凹陷处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全面的对模具进行塑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插杆,在第四电动伸缩杆收缩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均匀布置的伸缩插杆向下移动,在均匀布置的插杆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向下挤压橡胶膜,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模具的外轮廓对橡胶膜进行挤压,从而可以防止橡胶膜与模具之间有偏差,从而导致模具与橡胶膜不能完全贴合,进而影响模具的塑膜过程。
2.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气囊,由于插杆杆头处均固连有第一气囊,当插杆向下挤压橡胶膜的过程中,可以防止插杆杆头处过于尖锐对橡胶膜造成损伤,同时当橡胶膜与模具开始贴合时,第一气囊还可以将橡胶膜按压在模具表面,从而可以增大橡胶膜与模具的贴合面积,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橡胶膜与模具的贴合效率,从而提高模具的塑膜速度,由于插杆内开设的气孔与插杆内部空腔连通,在插杆向下收缩的过程中可以将插杆空腔内的气体通过气孔压入第一气囊内,当气体流入第一气囊内时,可以使第一气囊膨胀,当第一气囊膨胀后可以对橡胶膜进行按压,从而可以进一步以提高橡胶膜与模具的贴合程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塑膜装置的主体图;
图3是本发明塑膜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底座1、抽真空机11、第一电动伸缩杆12、第二电动伸缩杆13、支撑板14、橡胶膜15、箱体2、圆槽21、支撑块22、第三电动伸缩杆23、伺服电机24、第一套环25、卡槽26、卡轴27、储液箱28、喷头29、转管291、导流板292、摊棍293、第四电动伸缩杆3、从动块31、插杆32、第一气囊33、气孔34、支杆35、第二套环36、辅助杆37、第二气囊38。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5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喷雾式脱模剂进行如下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喷雾式脱模剂,该脱模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硅氧烷化合物、硅油、硅树脂甲基支链硅油、甲基硅油、乳化甲基硅油、含氢甲基硅油、硅脂、硅树脂、硅橡胶、硅橡胶甲苯溶液、催化剂和去离子水为脱模剂的制备原料;
S2:将S1中硅氧烷化合物、硅油、硅树脂甲基支链硅油和甲基硅油依次放入装有去离子水的反应釜内进行搅拌反应,在原料反应的过程中将反应釜加热至60-80℃,然后将原料中二分之一的催化剂放入反应釜内,当反应釜内的原料反应结束后即得到A组分;通过将反应釜加热可以提高原料之间的混合程度,从而提高脱模剂的性能和品质;
S3:将S1中乳化甲基硅油、含氢甲基硅油、硅脂、硅树脂、硅橡胶、硅橡胶甲苯溶液依次放入装有去离子水的反应釜内进行反应,并将反应釜加热至35-50℃,然后向反应釜内加入剩余催化剂,当反应釜内的原料反应结束后即得到组分B;通过将反应釜加热至35-50℃可以提高原料之间的混合程度,同时还不会使原料反应过度;
S4:将S2中制备的组分A和S3中制备的组分B进行等比例混合,组分混合结束后进行对混合后的组分进行过滤和除杂即得到脱模剂;通过对原料进行二次反应混合,可以提高原料之间的反应效果,从而提高脱模剂的性能;
S5:将S4中制备的脱模剂注入塑膜装置内的储液箱28内,然后通过喷头29向塑膜装置内的弹性层上喷洒脱模剂,然后在对相对的模具进行贴合;通过利用塑膜装置对模具进行塑膜可以使脱模剂均匀的贴合在模具表面;
其中,所述塑膜装置包括底座1和箱体2;所述底座1内壁中固连有抽真空机11,且抽真空机11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底座1上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一电动伸缩杆12,且第一电动伸缩杆12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箱体2;所述箱体2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圆槽21,且第一电动伸缩杆12均伸入圆槽21内与圆槽21固连;所述底座1上表面通过均匀布置的第二电动伸缩杆13固连有支撑板14;所述箱体2内表面于箱体2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支撑块22,且支撑块22数量二;每个所述支撑块22上表面均固连有第三电动伸缩杆23;每个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23相对一侧于第三电动伸缩杆23内壁中均固连有伺服电机24,且伺服电机24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每个所述伺服电机24的驱动轴均穿过第三电动伸缩杆23设计;每个所述伺服电机24驱动轴上固连有第一套环25;所述第一套环25内壁中开设有卡槽26;所述第一套环25上方设有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膜15,且橡胶膜15通过卡轴27卡入卡槽26内;所述箱体2上表面固连有储液箱28,且储液箱28内盛装有脱模剂;所述储液箱28下方于箱体2内壁中通过马达转动连接有转管291;所述转管291下方固连有导流板292,且导流板292与转管291连通;所述导流板292底部右端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喷头29,且喷头29均与导流板292连通;每个所述喷头29左侧于导流板292内壁中通过挡板转动连接有摊棍293,且摊棍293与橡胶膜15相互贴合;
工作时,现有技术中的脱模剂大对数都是人工直接喷涂在模具表面,然而利用这种方式在喷涂模具的过程中会使脱模剂在模具表面发生流动,从而导致模具表面脱模剂层的厚度不一,当喷涂脱模剂后的模具在铸造工件时,会导致铸造的工件在尺寸方面有一定的误差的问题,本发明制作的塑膜装置,是通过喷头29先将脱模剂喷在橡胶层上并使脱模剂形成膜层,然后将橡胶层移动至模具表面,在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将橡胶膜15压附在模具表面,在此过程中可以使脱模剂均匀的沾附在模具表面,从而可以防止模具表面的脱模剂层分布不均匀,在使用本发明制作的塑膜装置时,首先将模具放置在支撑板14上,由于支撑板14通过均匀布置的第二电动伸缩杆13固连,从而可以根据模具的高度来调节塑膜装置的工作高度,此时启动塑膜装置,在塑膜装置启动后,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12收缩,在第一电动伸缩杆12收缩的过程中第一电动伸缩杆12可伸入圆槽21内,此时箱体2与底座1贴合,且箱体2为密封状态,此时控制器控制转管291转动,在转管291转动的过程中,导流板292内壁中固连的喷头29向橡胶膜15表面喷洒脱模剂,在此过程中可以均匀的将脱模剂喷洒在橡胶膜15表面,同时摊棍293在橡胶膜15上转动,在此过程中可以将橡胶膜15上的脱模剂摊平,同时还可以使脱模剂在橡胶层上形成膜层,当橡胶膜15上的脱模剂成膜后,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三电动伸缩杆23带动第一套环25向下收缩,当第一套环25收缩到一定程度时,此时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24转动一百八十度,在伺服电机24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套环25转动,当第一套环25转动后此时橡胶膜15与模具相互对应,此时控制器继续控制第三电动伸缩杆23向下移动,当橡胶膜15与模具接触后,此时控制器控制抽真空机11工作,在抽真空机11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箱体2内的气体抽出,在此过程中橡胶膜15由于受到大气的压力,从而会渐渐的贴合在模具表面,当箱体2内完全处于真空状态时,此时橡胶膜15与模具完全贴合,由于橡胶膜15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制成,从而可以使橡胶膜15具有较强的拉伸伸长率,从而可以防止橡胶膜15被撕裂,当模具表面塑膜结束后,此时控制器控制塑膜装置恢复到初始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套环25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四电动伸缩杆3,且第四电动伸缩杆3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每个所述第四电动伸缩杆3内壁中均固连有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固连有从动块31,且从动块31为弹性设计;所述从动块31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插杆32,且插杆32均为伸缩形设计;
工作时,由于第一套环25通过均匀布置的第四电动伸缩杆3固连有从动块31,当橡胶膜15包裹模具的过程中,此时控制器控制第四电动伸缩杆3收缩,在第四电动伸缩杆3收缩的过程中可以带动均匀布置的伸缩插杆32向下移动,在均匀布置的插杆3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向下挤压橡胶膜15,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模具的外轮廓对橡胶膜15进行挤压,从而可以防止橡胶膜15与模具之间有偏差,从而导致模具与橡胶膜15不能完全贴合,进而影响模具的塑膜过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插杆32杆头处均固连有第一气囊33;每个所述插杆32内壁中均开设有气孔34,且气孔34均与插杆32内部空腔连通;每个所述气孔34均与第一气囊33连通;
工作时,由于插杆32杆头处均固连有第一气囊33,当插杆32向下挤压橡胶膜15的过程中,可以防止插杆32杆头处过于尖锐对橡胶膜15造成损伤,同时当橡胶膜15与模具开始贴合时,第一气囊33还可以将橡胶膜15按压在模具表面,从而可以增大橡胶膜15与模具的贴合面积,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橡胶膜15与模具的贴合效率,从而提高模具的塑膜速度,由于插杆32内开设的气孔34与插杆32内部空腔连通,在插杆32向下收缩的过程中可以将插杆32空腔内的气体通过气孔34压入第一气囊33内,当气体流入第一气囊33内时,可以使第一气囊33膨胀,当第一气囊33膨胀后可以对橡胶膜15进行按压,从而可以进一步以提高橡胶膜15与模具的贴合程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第四电动伸缩杆3相对一侧于第一套环25内壁中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支杆35;每个所述支杆35均为伸缩形设计;每个所述支杆35均通过转轴铰接有第二套环36,且第二套环36数量为二并相互对应;两个所述第二套环36外表面均固连有橡胶层;
工作时,由于支杆35与第一套环25转动连接,当第一套环25带动橡胶膜15向下移动时,此时第二套环36可以将橡胶膜15挤压在模具表面,在此过程中可以防止橡胶膜15与模具之间的缝隙过大,导致橡胶膜15与模具无法贴合,同时还可以提高模具塑膜的效率,由于第二套环36外表面固连有橡胶层,从而可以防止第二套环36对橡胶膜15的压力过大,使橡胶膜15发生损坏,由于支杆35为伸缩形设计,从而可以根据模具的形状来调节第二套环36的伸缩距离,在此过程中可进一步防止第二套环36对橡胶膜15发生损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第二套环36相对一侧于套环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辅助杆37,且辅助杆37均为弹性设计;
工作时,由于第二套环36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弹性辅助杆37,当模具外表面轮廓有凹陷时,均匀布置的辅助杆37可以将橡胶膜15推入凹陷内,在此过程中可以防止橡胶膜15无法伸入凹陷内从而无法对模具进行完全塑膜,同时在配合大气的挤压力可以更好的将橡胶膜15压入模具的凹陷处,从而可以提高模具的塑膜程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辅助杆37杆头处均固连有第二气囊38;
工作时,由于均匀布置的辅助杆37杆头处均固连有均匀第二气囊38,在辅助杆37向模具的凹陷处挤压橡胶膜15时,第二气囊38可以防止辅助杆37对橡胶膜15造成损伤,同时还可以提高橡胶膜15与模具凹陷处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全面的对模具进行塑膜。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时,在使用本发明制作的塑膜装置时,首先将模具放置在支撑板14上,由于支撑板14通过均匀布置的第二电动伸缩杆13固连,从而可以根据模具的高度来调节塑膜装置的工作高度,此时启动塑膜装置,在塑膜装置启动后,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12收缩,在第一电动伸缩杆12收缩的过程中第一电动伸缩杆12可伸入圆槽21内,此时箱体2与底座1贴合,且箱体2为密封状态,此时控制器控制转管291转动,在转管291转动的过程中,导流板292内壁中固连的喷头29向橡胶膜15表面喷洒脱模剂,在此过程中可以均匀的将脱模剂喷洒在橡胶膜15表面,同时摊棍293在橡胶膜15上转动,在此过程中可以将橡胶膜15上的脱模剂摊平,同时还可以使脱模剂在橡胶层上形成膜层,当橡胶膜15上的脱模剂成膜后,此时控制器控制第三电动伸缩杆23带动第一套环25向下收缩,当第一套环25收缩到一定程度时,此时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24转动一百八十度,在伺服电机24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套环25转动,当第一套环25转动后此时橡胶膜15与模具相互对应,此时控制器继续控制第三电动伸缩杆23向下移动,当橡胶膜15与模具接触后,此时控制器控制抽真空机11工作,在抽真空机11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箱体2内的气体抽出,在此过程中橡胶膜15由于受到大气的压力,从而会渐渐的贴合在模具表面,当箱体2内完全处于真空状态时,此时橡胶膜15与模具完全贴合,由于橡胶膜15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制成,从而可以使橡胶膜15具有较强的拉伸伸长率,从而可以防止橡胶膜15被撕裂,当模具表面塑膜结束后,此时控制器控制塑膜装置恢复到初始状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喷雾式脱模剂,其特征在于,该脱模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硅氧烷化合物、硅油、硅树脂甲基支链硅油、甲基硅油、乳化甲基硅油、含氢甲基硅油、硅脂、硅树脂、硅橡胶、硅橡胶甲苯溶液、催化剂和去离子水为脱模剂的制备原料;
S2:将S1中硅氧烷化合物、硅油、硅树脂甲基支链硅油和甲基硅油依次放入装有去离子水的反应釜内进行搅拌反应,在原料反应的过程中将反应釜加热至60-80℃,然后将原料中二分之一的催化剂放入反应釜内,当反应釜内的原料反应结束后即得到A组分;
S3:将S1中乳化甲基硅油、含氢甲基硅油、硅脂、硅树脂、硅橡胶、硅橡胶甲苯溶液依次放入装有去离子水的反应釜内进行反应,并将反应釜加热至35-50℃,然后向反应釜内加入剩余催化剂,当反应釜内的原料反应结束后即得到组分B;
S4:将S2中制备的组分A和S3中制备的组分B进行等比例混合,组分混合结束后进行对混合后的组分进行过滤和除杂即得到脱模剂;
S5:将S4中制备的脱模剂注入塑膜装置内的储液箱(28)内,然后通过喷头(29)向塑膜装置内的弹性层上喷洒脱模剂,然后在对相对的模具进行贴合;
其中,所述塑膜装置包括底座(1)和箱体(2);所述底座(1)内壁中固连有抽真空机(11),且抽真空机(11)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底座(1)上表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一电动伸缩杆(12),且第一电动伸缩杆(12)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箱体(2);所述箱体(2)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圆槽(21),且第一电动伸缩杆(12)均伸入圆槽(21)内与圆槽(21)固连;所述底座(1)上表面通过均匀布置的第二电动伸缩杆(13)固连有支撑板(14);所述箱体(2)内表面于箱体(2)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支撑块(22),且支撑块(22)数量二;每个所述支撑块(22)上表面均固连有第三电动伸缩杆(23);每个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23)相对一侧于第三电动伸缩杆(23)内壁中均固连有伺服电机(24),且伺服电机(24)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每个所述伺服电机(24)的驱动轴均穿过第三电动伸缩杆(23)设计;每个所述伺服电机(24)驱动轴上固连有第一套环(25);所述第一套环(25)内壁中开设有卡槽(26);所述第一套环(25)上方设有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膜(15),且橡胶膜(15)通过卡轴(27)卡入卡槽(26)内;所述箱体(2)上表面固连有储液箱(28),且储液箱(28)内盛装有脱模剂;所述储液箱(28)下方于箱体(2)内壁中通过马达转动连接有转管(291);所述转管(291)下方固连有导流板(292),且导流板(292)与转管(291)连通;所述导流板(292)底部右端面固连有均匀布置的喷头(29),且喷头(29)均与导流板(292)连通;每个所述喷头(29)左侧于导流板(292)内壁中通过挡板转动连接有摊棍(293),且摊棍(293)与橡胶膜(15)相互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雾式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环(25)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第四电动伸缩杆(3),且第四电动伸缩杆(3)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每个所述第四电动伸缩杆(3)内壁中均固连有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固连有从动块(31),且从动块(31)为弹性设计;所述从动块(31)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插杆(32),且插杆(32)均为伸缩形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喷雾式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插杆(32)杆头处均固连有第一气囊(33);每个所述插杆(32)内壁中均开设有气孔(34),且气孔(34)均与插杆(32)内部空腔连通;每个所述气孔(34)均与第一气囊(3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喷雾式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四电动伸缩杆(3)相对一侧于第一套环(25)内壁中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支杆(35);每个所述支杆(35)均为伸缩形设计;每个所述支杆(35)均通过转轴铰接有第二套环(36),且第二套环(36)数量为二并相互对应;两个所述第二套环(36)外表面均固连有橡胶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喷雾式脱模剂,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套环(36)相对一侧于套环内壁中固连有均匀布置的辅助杆(37),且辅助杆(37)均为弹性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喷雾式脱模剂,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辅助杆(37)杆头处均固连有第二气囊(38)。
CN202010637391.3A 2020-07-04 2020-07-04 一种喷雾式脱模剂 Withdrawn CN1119232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7391.3A CN111923291A (zh) 2020-07-04 2020-07-04 一种喷雾式脱模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7391.3A CN111923291A (zh) 2020-07-04 2020-07-04 一种喷雾式脱模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3291A true CN111923291A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12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37391.3A Withdrawn CN111923291A (zh) 2020-07-04 2020-07-04 一种喷雾式脱模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2329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8015A (zh) * 2021-08-05 2022-01-25 玛特利新材料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取出的泡沫材料塑形模具
CN114407247A (zh) * 2021-12-15 2022-04-29 河南省秀源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能解决橡胶管制品内部蔴坑问题的脱模剂及喷涂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8015A (zh) * 2021-08-05 2022-01-25 玛特利新材料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取出的泡沫材料塑形模具
CN113968015B (zh) * 2021-08-05 2024-04-09 玛特利新材料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取出的泡沫材料塑形模具
CN114407247A (zh) * 2021-12-15 2022-04-29 河南省秀源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能解决橡胶管制品内部蔴坑问题的脱模剂及喷涂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23291A (zh) 一种喷雾式脱模剂
JP2010216041A (ja) 手袋脱型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手袋脱型装置
CN214773598U (zh) 一种复合软管注塑成型模
CN101995317A (zh) 减速箱体加压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8360304B (zh) 一种纸浆模塑制品及局部增厚工艺方法
CN111546556B (zh) 一种有机硅胶制品成型加工工艺
CN1283437C (zh) 注射式胶囊模具以及由其生产胶囊的方法
CN216267321U (zh) 一种pu产品的模具脱装置
CN114705522B (zh)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用制样系统
CN2701616Y (zh) 注射式胶囊模具
CN214056248U (zh) 一种方便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3137233U (zh) 陶瓷注浆成型设备
CN210501150U (zh) 一种夏季用滋润口红底注塑模具结构
CN208558163U (zh) 长寿命的注塑模具
CN207256794U (zh) 一种注塑机用机械手
CN110421785B (zh) 注塑模具洁模脱模处理装置
CN220864620U (zh) 一种易脱模塑胶模具
CN211331431U (zh) 一种注塑模具运水孔的钻孔设备
CN219968596U (zh) 用于硫化轮胎的模具
CN211389841U (zh) 一种注胶装置下移的新型注射机
CN112976601B (zh) 一种碳纤维制备工艺
CN214640006U (zh) 一种石油钻杆接头成型模具
CN211660768U (zh) 一种便于快速脱模的铝合金型材模具
CN211165162U (zh) 一种汽车隔音套封堵圈的去除工装
CN210158198U (zh) 一种口红全硅胶脱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