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75551B - 有机化合物、电子器件及相应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化合物、电子器件及相应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75551B
CN111875551B CN201910823739.5A CN201910823739A CN111875551B CN 111875551 B CN111875551 B CN 111875551B CN 201910823739 A CN201910823739 A CN 201910823739A CN 111875551 B CN111875551 B CN 1118755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organic
organic compound
reaction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237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75551A (zh
Inventor
郑江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uhua Printing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2373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7555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75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5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75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755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4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4-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4-diazine rings
    • C07D241/3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4-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4-diazine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241/3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4-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4-diazine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s
    • C07D241/46Phenaz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4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4-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4-diazine rings
    • C07D241/36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4-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4-diazine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241/3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4-diazine or hydrogenated 1,4-diazine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with only hydrogen or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s
    • C07D241/46Phenazines
    • C07D241/48Phenazines with hydrocarbon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nitroge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ring nitrogen atom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2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phenanthroline or carbazol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电子器件及制备方法。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Description

有机化合物、电子器件及相应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流子传输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电子器件及相应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是由载流子注入层、载流子传输层以及发光层堆积在一起进行发光的器件。溶液法加工制备OLED器件,尤其是大尺寸OLED器件,由于具有成本低、可大面积制备等优点,目前引起了很多厂家的关注。然而,传统的溶液加工方法很容易造成功能层之间的混合,例如在溶液加工型器件中,空穴注入层材料PEDOT:PSS衍生物等是水溶性的材料,不容易被空穴传输层的溶剂溶解或者发生互溶。而溶液法加工的发光层材料一般是稠环芳烃或者多苯环的聚合物材料,该发光层的溶剂一般采用油溶性的溶剂,类似于邻二氯苯、邻二甲苯等溶剂,该溶剂可能会溶解或部分溶解空穴传输层材料,这样会导致发光层的激子被淬灭,不利于器件的发光。因此构建一种在成膜后不容易被发光层溶剂溶解的空穴传输层材料,而又不影响器件的性能是器件制作时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载流子传输效率高且不易被后一层有机溶剂溶解的且可用作但不限于空穴传输层材料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有机化合物,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21
其中,Ar选自芳环基团、不饱和的杂环基团或芳环并杂环基团;
L选自含有或不含有杂原子的C1-C12的烷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杂环基团中的杂原子选自N、O、S或Si。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Ar选自苯基、联苯基团、稠环芳环基团、噻吩基团、呋喃基团、吡咯基团、咔唑基团、苯并咔唑基团、苯并呋喃基团、苯并噻吩基团或苯并吡咯基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含有杂原子的烷基中杂原子选自N、O、S或Si。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化合物选自如下结构式M1-M8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22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31
一种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化合物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32
与化合物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33
反应生成化合物(a)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34
其中,L选自含有或不含有杂原子的烷基,R为卤素;
将所述化合物(a)与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35
反应生成化合物(I)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36
其中,Ar选自芳环基团、不饱和的杂环基团或芳环并杂环基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将化合物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37
与化合物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38
反应生成化合物(a)的步骤中,是在丙酮溶剂中,于丁基溴化铵存在条件下将各反应原料与碳酸钾反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将所述化合物(a)与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41
反应生成化合物(I)的步骤中,是在甲苯溶剂中,在叔丁基膦与叔丁醇钠存在的条件下,在Pd催化剂的催化下反应。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该有机化合物的交联化合物的电子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电子器件,含有由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有机化合物交联反应形成的交联化合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器件为有机发光二极管、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有机薄膜光伏电池、有机发光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发光场效应管、有机激光器,有机自旋电子器件,有机传感器或有机等离激元发射二极管。
一种电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将含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有机化合物的功能材料溶液沉积于一基底上,干燥去除溶剂后,加热使末端为乙烯基的所述有机化合物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一功能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联反应是在200℃~300℃条件下使末端为乙烯基的所述有机化合物发生交联反应,交联时间为30min-60min。
上述有机化合物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可交联的基于吩嗪单元的空穴传输层材料,具体是以芳环基团、不饱和的杂环基团或芳环并杂环基团为核,以富电子的吩嗪单元作为手臂,以乙烯基作为末端构建的可交联的材料。该有机化合物在常温下能够用常规溶剂溶解,而在成膜后能通过热交联的方式形成不溶于常规溶剂的交联化合物作为空穴传输层或掺杂在发光层中,不易被下一层功能层的溶剂溶解。
该材料适合使用溶液成膜获得大面积、低成本的电子器件,如有机发光二极管、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有机薄膜光伏电池、有机发光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发光场效应管、有机激光器,有机自旋电子器件,有机传感器或有机等离激元发射二极管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化合物,其是以芳环基团、不饱和的杂环基团或芳环并杂环基团为核,以富电子的吩嗪单元作为手臂,以乙烯基作为末端的吩嗪衍生物,具体地,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51
其中,Ar选自芳环基团、不饱和的杂环基团或芳环并杂环基团;
L选自含有或不含有杂原子的C1-C12的烷基。
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二氮杂蒽单元(即吩嗪单元)中的氮原子的给电子共轭使得整个基团的电子云密度比较高,使得其成为一个良好的传输空穴的单元;在整个分子的中间核心是芳环基团、不饱和的杂环基团或芳环并杂环基团,也能够有效的传输空穴;L单元作为含有或不含有杂原子的烷基链,使得整个小分子能在常见溶剂中有良好的溶解性;两边手臂的末端是苯乙烯单元,该单元在高温时交联形成常规溶剂不易溶解的交联层。因而,该有机化合物可用作但不限于空穴传输层材料,通过交联反应形成空穴传输层。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杂环基团中的杂原子选自N、O、S或Si。
在一实施例中,Ar选自苯基、联苯基团、稠环芳环基团、噻吩基团、呋喃基团、吡咯基团、咔唑基团、苯并咔唑基团、苯并呋喃基团、苯并噻吩基团或苯并吡咯基团,例如可以选自但不限于如下单元的基团中的一种: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61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62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63
等。
所述烷基是饱和的烷基链的烷基,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含有杂原子的烷基中杂原子选自N、O、S或Si。
在一实施例中,该有机化合物选自如下结构式M1-M8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64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71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化合物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72
与化合物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73
反应生成化合物(a)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74
其中,L选自含有或不含有杂原子的烷基,R为卤素;
将化合物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75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76
反应生成化合物(I)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81
其中,Ar选自芳环基团、不饱和的杂环基团或芳环并杂环基团。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在将化合物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82
与化合物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83
反应生成化合物(a)的步骤中,是在丙酮(acetone)溶剂中,于丁基溴化铵(TBAB)存在条件下将各反应原料与碳酸钾(K2CO3)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84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在将所述化合物(a)与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85
反应生成化合物(I)的步骤中,是在甲苯(toluene)溶剂中,在叔丁基膦(PtBu3)与叔丁醇钠(NaOtBu)存在的条件下,在Pd催化剂(如Pd(OAc)2等)的催化下回流(reflux)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086
上述有机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可交联的基于吩嗪单元的空穴传输层材料,具体是以芳环基团、不饱和的杂环基团或芳环并杂环基团为核,以富电子的吩嗪单元作为手臂,以乙烯基作为末端构建的可交联的空穴传输层材料。该有机化合物在常温下能够用常规溶剂溶解,而在成膜后能通过热交联的方式形成不溶于常规溶剂的交联化合物作为空穴传输层或掺杂在发光层中,不易被下一层功能层的溶剂溶解。该材料适合使用溶液成膜获得大面积、低成本的电子器件。
例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器件,其含有由上述有机化合物交联反应形成的交联化合物。
该电子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为有机发光二极管、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有机薄膜光伏电池、有机发光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发光场效应管、有机激光器,有机自旋电子器件,有机传感器或有机等离激元发射二极管。
更具体地,例如,如图1所示,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其包括基板11、设于基板11上的第一电极层12、设于第一电极层12上的空穴注入层13、设于空穴注入层13上的空穴传输层14、设于空穴传输层14上的发光层15、设于发光层15上的电子传输层16、设于电子传输层16上的电子注入层17、和设于电子注入层17上的第二电极层18。其中,空穴传输层14和/或发光层15中含有由上述有机化合物交联反应形成的交联化合物。在一实施例中,至少空穴传输层14是由上述有机化合物交联反应形成的交联化合物构成的。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将含有上述有机化合物的功能材料溶液沉积于一基底上,干燥去除溶剂后,加热使末端为乙烯基的有机化合物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一功能层。
所述基底可以是基板,也可以是基板上的电极层,还可以是电极层上的其他功能层。
在一实施例中,干燥是在80℃~150℃下烘烤1min~10min去除溶剂
在一实施例中,交联反应是在200℃~300℃例如230℃条件下使末端为乙烯基的有机化合物发生交联反应,交联时间为30min-60min。
沉积时可以采用印刷或涂布的方式进行,可以是但不限于喷墨打印、喷印、活版印刷、丝网印刷、浸涂、旋转涂布、刮刀涂布、辊筒印花、扭转辊印刷、版印刷、柔版印刷、轮转印刷、喷涂、刷涂、移印、或狭缝型挤压式涂布等技术。
以下提供一些具体的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并以该有机化合物作为空穴传输层材料制作有机发光二极管。可理解,本公开内容不意图限于本文中所叙述的方法的任一种。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地修改所述的方法或者利用不同的方法来制备所公开的化合物的一种或多种。下列方法仅是示例性的,且不意图限制本公开内容的范围。
一、前驱体合成路线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01
在250mL两口瓶中加入对羟基苯乙烯(50mmol),加入溶剂DMF使之溶解,然后加入碳酸钾K2CO3(152mmol)以及过量的1,4-二溴丁烷(200mmol),在65℃(65degree)的条件下加热反应10h。待反应结束后冷却到室温,加入水终止反应。经过萃取分离,水洗干燥后,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提纯,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作洗脱剂,旋蒸除去溶剂,收集产物,最后室温真空干燥12h,称重,产率50%。
检测数据如下:
1H NMR(500MHz,CDCl3),δ(TMS,ppm):7.33(d,2H),6.84(d,2H),6.65(dd,1H),5.60(d,1H),5.11(d,1H),3.99(t,2H),3.48(t,2H),2.07(m,2H),1.93(m,2H)。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02
在250mL两口瓶中加入A0(10mmol)、四丁基溴化铵即TBAB(0.4mmol)和120mL丙酮,然后加入碳酸钾K2CO3(15mmol),然后再逐滴滴加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11
(30mmol)的丙酮溶液。然后在70℃的条件下加热回流2h。待反应结束后冷却到室温,再经过萃取分离,水洗干燥后,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提纯,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作洗脱剂,旋蒸除去溶剂,收集产物,最后室温真空干燥12h,称重,产率40%。
检测数据如下:
1H NMR(500MHz,CDCl3),δ(TMS,ppm):7.62(d,2H),6.94(d,2H),6.55(m,4H),6.40(m,4H),5.61(d,1H),5.18(d,1H),3.99(m,5H),1.76(m,2H),1.49(m,2H)。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12
在250mL两口瓶中加入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13
(10mmol),四丁基溴化铵即TBAB(0.4mmol)和120mL丙酮,然后加入碳酸钾K2CO3(15mmol),然后再逐滴滴加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14
(30mmol)的丙酮溶液。然后在70℃的条件下加热回流2h。待反应结束后冷却到室温,再经过萃取分离,水洗干燥后,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提纯,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作洗脱剂,旋蒸除去溶剂,收集产物,最后室温真空干燥12h,称重,产率35%。
检测数据如下:
1H NMR(500MHz,CDCl3),δ(TMS,ppm):7.59(d,2H),7.18(d,2H),6.55(m,4H),6.40(m,4H),5.61(d,1H),5.18(d,1H),4.32(s,2H),4.00(s,1H)。
二、单体合成路线
1、化合物M1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21
于250mL的两口瓶中加入反应原料对二溴苯(10mmol)、叔丁基膦(0.2mmol)、反应所得A1(20mmol)、催化剂Pd(OAc)2(0.2mmol)和叔丁醇钠(80mmol),进行抽真空换氮气操作,反复三次,使压力管内处于氮气氛围;加入150mL甲苯溶剂。并把反应液加热到120℃下,在氮气氛围中,混合液体回流反应72h。用水终止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接着对反应液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提纯,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作洗脱剂,旋蒸除去溶剂,收集产物,最后室温真空干燥12h,称重,产率大约在80%。
检测数据如下:
1H NMR(500MHz,CDCl3),δ(TMS,ppm):7.62(d,4H),6.94(d,2H),6.63(m,2H),6.55(m,8H),6.38(s,4H),6.35(m,8H),5.61(d,2H),5.18(d,2H),4.06(t,4H),3.93(t,4H),1.76(m,4H),1.49(m,4H)。
2、化合物M2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31
在于250mL的两口瓶中加入反应原料对二溴苯(10mmol)、叔丁基膦(0.2mmol)、反应所得B1(20mmol)、催化剂Pd(OAc)2(0.2mmol)和叔丁醇钠(80mmol),进行抽真空换氮气操作,反复三次,使压力管内处于氮气氛围;加入150mL甲苯溶剂。并把反应液加热到120℃下,在氮气氛围中,混合液体回流反应72h。用水终止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接着对反应液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提纯,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作洗脱剂,旋蒸除去溶剂,收集产物,最后室温真空干燥12h,称重,产率大约在80%。
检测数据如下:
1H NMR(500MHz,CDCl3),δ(TMS,ppm):7.59(d,4H),7.18(d,4H),6.63(m,2H),6.55(m,8H),6.38(s,4H),6.35(m,8H),5.61(d,2H),5.18(d,2H),4.32(s,4H)。
3、化合物M3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32
在于250mL的两口瓶中加入反应原料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33
(10mmol)、叔丁基膦(0.2mmol)、反应所得A1(20mmol)、催化剂Pd(OAc)2(0.2mmol)和叔丁醇钠(80mmol),进行抽真空换氮气操作,反复三次,使压力管内处于氮气氛围;加入150mL甲苯溶剂。并把反应液加热到120℃下,在氮气氛围中,混合液体回流反应72h。用水终止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接着对反应液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提纯,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作洗脱剂,旋蒸除去溶剂,收集产物,最后室温真空干燥12h,称重,产率大约在80%。
检测数据如下:
1H NMR(500MHz,CDCl3),δ(TMS,ppm):7.62(d,4H),7.54(d,4H),6.94(d,2H),6.69(m,4H),6.63(m,2H),6.55(m,8H),6.38(m,8H),6.35(m,8H),5.61(t,2H),5.18(t,2H),4.06(t,4H),3.93(t,4H),1.76(m,4H),1.49(m,4H)。
4、化合物M4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41
在250mL的两口瓶中加入反应原料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42
(10mmol)、叔丁基膦(0.2mmol)、反应所得B1(20mmol)、催化剂Pd(OAc)2(0.2mmol)和叔丁醇钠(80mmol),进行抽真空换氮气操作,反复三次,使压力管内处于氮气氛围;加入150mL甲苯溶剂。并把反应液加热到120℃下,在氮气氛围中,混合液体回流反应72h。用水终止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接着对反应液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提纯,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作洗脱剂,旋蒸除去溶剂,收集产物,最后室温真空干燥12h,称重,产率大约在80%。
检测数据如下:
1H NMR(500MHz,CDCl3),δ(TMS,ppm):7.59(d,4H),7.54(d,4H),7.18(d,4H),6.69(m,4H),6.63(m,2H),6.55(m,8H),6.38(m,8H),5.61(d,2H),5.18(d,2H),4.32(s,4H)。
5、化合物M5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51
在250mL的两口瓶中加入反应原料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52
(10mmol)、叔丁基膦(0.2mmol)、反应所得A1(20mmol)、催化剂Pd(OAc)2(0.2mmol)和叔丁醇钠(80mmol),进行抽真空换氮气操作,反复三次,使压力管内处于氮气氛围;加入150mL甲苯溶剂。并把反应液加热到120℃下,在氮气氛围中,混合液体回流反应72h。用水终止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接着对反应液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提纯,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作洗脱剂,旋蒸除去溶剂,收集产物,最后室温真空干燥12h,称重,产率大约在80%。
检测数据如下:
1H NMR(500MHz,CDCl3),δ(TMS,ppm):7.62(d,4H),7.44(t,2H),6.94(d,4H),6.89(m,4H),6.63(m,2H),6.59(m,2H),6.55(m,8H),6.38(m,8H),5.61(t,2H),5.18(t,2H),4.06(t,4H),3.93(t,4H),1.76(m,4H),1.49(m,4H)。
6、化合物M6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53
在250mL的两口瓶中加入反应原料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54
(10mmol)、叔丁基膦(0.2mmol)、反应所得B1(20mmol)、催化剂Pd(OAc)2(0.2mmol)和叔丁醇钠(80mmol),进行抽真空换氮气操作,反复三次,使压力管内处于氮气氛围;加入150mL甲苯溶剂。并把反应液加热到120℃下,在氮气氛围中,混合液体回流反应72h。用水终止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接着对反应液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提纯,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作洗脱剂,旋蒸除去溶剂,收集产物,最后室温真空干燥12h,称重,产率大约在80%。
检测数据如下:
1H NMR(500MHz,CDCl3),δ(TMS,ppm):7.59(d,4H),7.44(t,2H),7.18(d,4H),6.88(m,4H),6.63(m,2H),6.59(m,2H),6.55(m,8H),6.38(m,8H),5.61(d,2H),5.18(d,2H),4.32(s,4H)。
7、化合物M7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61
在250mL的两口瓶中加入反应原料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62
(10mmol)、叔丁基膦(0.2mmol)、反应所得A1(20mmol)、催化剂Pd(OAc)2(0.2mmol)和叔丁醇钠(80mmol),进行抽真空换氮气操作,反复三次,使压力管内处于氮气氛围;加入150mL甲苯溶剂。并把反应液加热到120℃下,在氮气氛围中,混合液体回流反应72h。用水终止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接着对反应液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提纯,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作洗脱剂,旋蒸除去溶剂,收集产物,最后室温真空干燥12h,称重,产率大约在80%。
检测数据如下:
1H NMR(500MHz,CDCl3),δ(TMS,ppm):7.62(d,4H),7.16(t,2H),6.94(d,4H),6.87(m,2H),6.69(m,2H),6.63(m,2H),6.55(m,8H),6.38(m,8H),5.61(t,2H),5.18(t,2H),4.06(t,4H),3.93(t,4H),1.76(m,4H),1.49(m,4H)。
8、化合物M8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71
在250mL的两口瓶中加入反应原料
Figure BDA0002188397880000172
(10mmol)、叔丁基膦(0.2mmol)、反应所得B1(20mmol)、催化剂Pd(OAc)2(0.2mmol)和叔丁醇钠(80mmol),进行抽真空换氮气操作,反复三次,使压力管内处于氮气氛围;加入150mL甲苯溶剂。并把反应液加热到120℃下,在氮气氛围中,混合液体回流反应72h。用水终止反应,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接着对反应液用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提纯,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作洗脱剂,旋蒸除去溶剂,收集产物,最后室温真空干燥12h,称重,产率大约在80%。
检测数据如下:
1H NMR(500MHz,CDCl3),δ(TMS,ppm):7.59(d,4H),7.41(d,2H),7.18(d,4H),6.87(t,2H),6.69(d,2H),6.63(m,2H),6.55(m,8H),6.38(m,8H),5.61(d,2H),5.18(d,2H),4.32(s,4H)。
三、器件部分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器件,其结构为: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的空穴注入层、在所述空穴注入层上形成的空穴传输层、在所述空穴传输层上形成的发光层、在所述发光层上形成的电子传输层、在所述电子传输层上形成的电子注入层、在所述电子注入层上的第二电极。所述空穴传输层和/或所述发光层包含上述交联型吩嗪衍生物的有机化合物交联反应生成的交联化合物。
器件制备示例:首先对ITO基板按如下次序进行清洗:5%KOH溶液超声15min、纯水超声15min、异丙醇超声15min、烘箱干燥1h;然后将基板转移至UV-OZONE设备进行表面处理15min,处理完后立即转移至手套箱中。在干净的ITO基板上旋涂上一层空穴注入层材料即PEDOT:PSS薄膜,然后在230℃烘烤15min。用溶剂(比如邻二甲苯或二甲基亚砜)溶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后,用旋涂的方式在空穴注入层薄膜上旋涂有机化合物溶液,先在80℃下烘烤10min去除残余的溶剂,然后再在230℃条件下使末端为乙烯基的吩嗪衍生物交联,交联时间可以为30min-60min;旋涂上发光层墨水后;通过真空蒸镀的方式蒸镀上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以及阴极。最后通过UV固化封装,并进行加热烘烤20min即可制备得到器件。
器件示例:以下提供ITO/HIL/crosslink-HTL/EML/ETL/EIL/阴极的多层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示例。该示例不应看作是对本发明的限定,为了方便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和器件原理,本发明中的示例均是以最简单的器件结构来说明。
器件结构:ITO/PEDOT:PSS(45nm)/crosslink-M(20nm)/TCTA:Ir(ppy)2acac,7wt%(60nm)/TPBi(60nm)//LiQ(2nm)/Al(120nm)。其中,PEDOT:PSS作为空穴注入层,交联型的吩嗪衍生物crosslink-M作为空穴传输层,TCTA作为发光层主体材料,Ir(ppy)2acac作为发光层客体材料,TPBi作为电子传输层材料,LiQ作为电子注入层材料,Al作为阴极。
实施例1-8:
分别以化合物M1-8作为交联型主体材料(crosslink-M),根据上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制备方法,分别制备得到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1-8。
制备的器件通过IV-L测试系统测量器件的发光性能,所用测试系统的机器的型号是F-star CS2000A仪器。
器件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器件编号 最大电流效率(cd/A) (CIE<sub>x</sub>,CIE<sub>y</sub>)
1 75 (0.29,0.65)
2 69 (0.29,0.65)
3 79 (0.29,0.65)
4 77 (0.29,0.65)
5 81 (0.29,0.65)
6 70 (0.29,0.65)
7 63 (0.29,0.65)
8 60 (0.29,0.65)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式如下所示:
Figure FDA0003511434900000011
其中,Ar选自如下单元的基团中的一种:
Figure FDA0003511434900000012
Figure FDA0003511434900000013
L选自含有或不含有杂原子的C1-C12的烷基;含有杂原子的烷基中杂原子选自O或S。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化合物选自如下结构式M1-M8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
Figure FDA0003511434900000014
Figure FDA0003511434900000021
3.一种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化合物
Figure FDA0003511434900000022
与化合物
Figure FDA0003511434900000023
反应生成化合物(a)
Figure FDA0003511434900000024
将所述化合物(a)与
Figure FDA0003511434900000025
反应生成化合物(I)
Figure FDA0003511434900000026
其中,R为卤素;
Ar选自如下单元的基团中的一种:
Figure FDA0003511434900000027
Figure FDA0003511434900000031
L选自含有或不含有杂原子的C1-C12的烷基;含有杂原子的烷基中杂原子选自O或S。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化合物
Figure FDA0003511434900000032
与化合物
Figure FDA0003511434900000033
反应生成化合物(a)的步骤中,是在丙酮溶剂中,于丁基溴化铵存在条件下将各反应原料与碳酸钾反应。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化合物(a)与
Figure FDA0003511434900000034
反应生成化合物(I)的步骤中,是在甲苯溶剂中,在叔丁基膦与叔丁醇钠存在的条件下,在Pd催化剂的催化下反应。
6.一种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含有由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化合物交联反应形成的交联化合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器件为有机发光二极管、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有机薄膜光伏电池、有机发光电池、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发光场效应管、有机激光器,有机自旋电子器件,有机传感器或有机等离激元发射二极管。
8.一种电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有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化合物的功能材料溶液沉积于一基底上,干燥去除溶剂后,加热使末端为乙烯基的所述有机化合物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一功能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干燥是在80℃~150℃下烘烤1min~10min去除溶剂。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反应是在200℃~300℃条件下使末端为乙烯基的所述有机化合物发生交联反应,交联时间为30min-60min。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沉积采用印刷或涂布的方式进行。
CN201910823739.5A 2019-09-02 2019-09-02 有机化合物、电子器件及相应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8755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3739.5A CN111875551B (zh) 2019-09-02 2019-09-02 有机化合物、电子器件及相应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3739.5A CN111875551B (zh) 2019-09-02 2019-09-02 有机化合物、电子器件及相应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5551A CN111875551A (zh) 2020-11-03
CN111875551B true CN111875551B (zh) 2022-04-15

Family

ID=73153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3739.5A Active CN111875551B (zh) 2019-09-02 2019-09-02 有机化合物、电子器件及相应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7555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4187A (zh) * 2009-02-27 2016-11-09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聚合物、交联的聚合物以及包含所述聚合物的电致发光器件
CN107778213A (zh) * 2016-08-26 2018-03-09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1,4‑二取代萘衍生物及应用
CN108884016A (zh) * 2016-03-24 2018-11-23 日产化学株式会社 芳基胺衍生物及其用途
CN108948041A (zh) * 2018-08-12 2018-12-07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10-二氢吩嗪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9456252A (zh) * 2018-10-26 2019-03-12 苏州欧谱科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空穴传输材料及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4187A (zh) * 2009-02-27 2016-11-09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聚合物、交联的聚合物以及包含所述聚合物的电致发光器件
CN108884016A (zh) * 2016-03-24 2018-11-23 日产化学株式会社 芳基胺衍生物及其用途
CN107778213A (zh) * 2016-08-26 2018-03-09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1,4‑二取代萘衍生物及应用
CN108948041A (zh) * 2018-08-12 2018-12-07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10-二氢吩嗪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9456252A (zh) * 2018-10-26 2019-03-12 苏州欧谱科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空穴传输材料及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Investigation on the fluorescence–(stimulus-response)properties of linear and star PVBCz-b-PDMAEMA block copolymers synthesized via ATRP;Tengfei Mao et al.;《RSC Advances》;20160725;第6卷;第72351-72360页 *
Thermally Cross-Linkable Hole-Transporting Materials on Conducting Polymer: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f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evices;Yen-Ju Cheng et al.;《Chem. Mater.》;20071229;第20卷(第2期);第413-422页 *
交联型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在溶液工艺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蔡勤山等;《Progress in Chemistry》;20180515;第30卷(第8期);第1202-122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75551A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1380B (zh) 化合物、包含其的混合物、组合物和有机电子器件
CN113087725B (zh) 一类苯并噻二唑氘代衍生物及其在有机电子器件的应用
CN112341482B (zh) 有机化合物、高聚物、混合物、组合物及电子器件
CN113072563B (zh) 苯并三氮唑氘代衍生物及其在有机电子器件的应用
CN110872313A (zh) 含硅螺环结构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1875551B (zh) 有机化合物、电子器件及相应的制备方法
KR102101946B1 (ko) 전자수송물질,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13666936B (zh) 一种三氮杂三并茚噻吩桥联咔唑的可光聚合酰亚胺二烯盘状液晶及其在有机电子器件的应用
CN113248451B (zh) 喹喔啉类化合物、聚合物、有机电子器件及显示面板
KR102467071B1 (ko) 가교결합성 벤조시클로부텐기를 갖는 유기전기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기소자 및 그 전자 장치
KR102056936B1 (ko) 유기전기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기소자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11484513B (zh) 硼烷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电致发光器件
CN112341461B (zh) 有机化合物、聚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14685458A (zh) 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4380850A (zh) 含金的金属配合物、混合物、组合物及有机电子器件
CN112812115B (zh) 吖啶类化合物、聚合物及其应用、发光器件
CN111892476B (zh) 螺二芴化合物、螺二芴聚合物及其应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CN112321584B (zh) 有机化合物、高聚物、混合物、组合物及电子器件
CN112341486A (zh) 含硅化合物、含硅聚合物及其应用、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CN113024567B (zh) 多环化合物、聚合物、混合物、组合物及有机电子器件
CN113214170B (zh) 二苯基吡嗪类化合物、聚合物、有机电子器件及显示面板
CN112174875B (zh) 空穴传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发光器件
CN115160156A (zh) 有机化合物、聚合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KR102382285B1 (ko) 가교결합성 벤조시클로부텐기를 갖는 유기전기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기소자 및 그 전자 장치
KR102289502B1 (ko) 유기전기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기소자 및 그 전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