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7874B - 变速操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速操作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67874B CN111867874B CN201980018733.9A CN201980018733A CN111867874B CN 111867874 B CN111867874 B CN 111867874B CN 201980018733 A CN201980018733 A CN 201980018733A CN 111867874 B CN111867874 B CN 1118678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or panel
- shift lever
- opening
- peripheral side
- shi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0/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0/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0/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0/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 B60K20/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hange-speed gearing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floor moun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包括:换挡杆(10),其从地板面板(2)下方的变速器侧插入到地板面板(2)的开口部(3)并向地板面板(2)上方的车厢侧突出;以及保护罩构件(60),其外周侧被固定于地板面板(2)的开口部(3)周缘,并且其内周侧被固定于变速器侧,覆盖开口部(3)与变速器的间隙。在保护罩构件(60)的外周侧与内周侧之间,设有使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弯曲的下侧弯曲部(63)和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弯曲的上侧弯曲部(64)在横向上交替地连续的波形的波纹部(6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变速操作装置,尤其涉及包括覆盖地面面板的开口部与变速器侧的间隙的下保护罩的变速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变速操作装置的隔音构造,已知具备上保护罩(上护孔环)和下保护罩(下护孔环)的双重隔音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8-1267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果将下保护罩的外周侧固定于地板面板(车身),并将下保护罩的内周侧固定于换挡杆,则在变速操作时下保护罩的反作用力作用于换挡杆,从而有可能损害驾驶性能。另外,变速器一般以相对于车身能够相对移动的方式被搭载于车身。因此,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构造那样,如果使用不具有波纹等的平板状的下保护罩,则在变速器相对于车身沿横向移动时下保护罩不能追随而有效地伸缩,有可能导致下保护罩的横向偏移、从固定部位的脱落等。
本公开的技术以使下保护罩(保护罩构件)有效地吸收变速器与车身的相对移动为目的。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换挡杆,其从地板面板下方的变速器侧插入到所述地板面板的开口部并向所述地板面板上方的车厢侧突出,以及保护罩构件,其外周侧被固定于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开口部周缘,并且其内周侧被固定于所述变速器侧,覆盖所述开口部与所述变速器的间隙;在所述保护罩构件的外周侧与内周侧之间,设有使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弯曲的下侧弯曲部和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弯曲的上侧弯曲部在横向上交替地连续的波形的波纹部。
另外,也可以是,还包括上侧保护罩构件,该上侧保护罩构件覆盖所述换挡杆或插入于该换挡杆的筒状构件与所述开口部的间隙,并且所述保护罩构件是被配置于所述上侧保护罩构件的下方的下侧保护罩构件;在所述上侧保护罩构件的下端侧上设有框架状的板构件,该板构件经由所述下侧保护罩构件而安装于所述地板面板的开口部周缘;在所述下侧保护罩构件的外周部上设有环状的平坦部,该平坦部从所述波纹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并由所述地板面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板构件的下表面夹持;在所述平坦部上设有突起部,该突起部从所述平坦部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并被插入到所述板构件的贯通孔,从而被卡止于该贯通孔。
另外,所述突起部也可以作为引导突起发挥功能,该引导突起使所述板构件定位在所述地板面板的规定的安装部位。
另外,在所述保护罩构件上也可以一体地形成有防尘罩,该防尘罩从所述保护罩构件的内周侧向径向内侧延伸设置并与所述换挡杆的外周接触。
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换挡杆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设有球状体,该球状体由设于地板面板的变速器箱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作为所述换挡杆摆动的支点发挥功能;在从与所述换挡杆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下侧弯曲部被设置为与所述球状体的至少局部重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能够使下保护罩(保护罩构件)有效地吸收变速器与车身的相对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方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操作装置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2是从车身宽度方向观察的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操作装置的示意性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操作装置中,将上保护罩及下保护罩取下的状态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操作装置。对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及功能也相同。因此,不重复对它们的详细说明。
图1是从斜上方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操作装置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2是从车身宽度方向观察的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操作装置的示意性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操作装置中,将上保护罩(上护孔环)及下保护罩(下护孔环)取下的状态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变速操作装置1例如是手动变速器的变速操作装置,具有车身宽度方向为选挡方向、车身前后方向为换挡方向的所谓H型的换挡模式。具体地说,变速操作装置1具备:换挡杆10(参照图2、图3)、换挡手柄20、倒挡误操作防止机构30(参照图3)、上保护罩50(参照图1、图2)以及下保护罩60(参照图2)。
如图2所示,换挡杆10被形成为大致棒状,从地板面板2下方的变速器侧通过地板面板2的开口部3向车厢侧突出。另外,在换挡杆10的上端部安装有由操作者把持的换挡手柄20。另外,换挡杆10的下端部连接于未图示的变速机构(例如,换挡拨块等),该变速机构被设于在变速箱4的上部固定的控制盒5的内部。进而,在换挡杆10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的规定部位上设有球状体11。球状体11能够转动地被控制盒5支承,换挡杆10以球状体11为支点沿选挡方向(车身宽度方向)及换挡方向(车身前后方向)摆动自如。
图3所示的倒挡误操作防止机构30是防止向操作者不希望的倒挡位置进行选挡操作的机构。具体地说,倒挡误操作防止机构30具备:限制突起构件31、拉环35、抵接块37以及连结构件40。
限制突起构件31具备:板部33,其具有插入有换挡杆10的贯通孔32;以及大致长方体状的突起部34,其从板部33向上方突出。板部33由螺栓B固定于控制盒5的上表面部。突起部34被设为位于换挡杆10的选挡方向倒挡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车身宽度方向左侧)。在从选挡方向观察时,突起部34的上端缘部被弯曲形成为在与球状体11的旋转中心大致相同的位置上具有中心点的大致圆弧状。
拉环35是操作者解除(取消)误操作防止功能的操作部,被形成为比换挡杆10直径大且比换挡手柄20直径小的大致圆筒状。拉环35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地插入在换挡杆10的比换挡手柄20靠下方的部位,并经由连结构件40能够一体移动地连结于抵接块37。
抵接块37一体地具有:能够沿轴向相对移动地插入在换挡杆10上的筒体部38;以及从筒体部38的侧部向突起部34侧突出的突出部39。在从选挡方向观察时,突出部39被形成为以与突起部34的上端缘大致相同的曲率向上方凸出的方式弯曲的大致圆弧状。
抵接块37在操作者未提起拉环35的状态下,由未图示的弹簧向下方施力,使突出部39抵接于突起部34的侧面部。由此,换挡杆10向倒挡位置的选挡移动被限制(误操作防止功能:开启)。另一方面,在拉环35被操作者提起时,抵接块37被切换为突出部39移动到比突起部34靠上方的状态。由此,换挡杆10向倒挡位置的选挡移动被允许,误操作防止功能被解除(取消)。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拉环35的下端侧的外筒部上被设有圆环状的卡止凸部36(第1环状凸部的一个示例),该卡止凸部36向径向外侧突出,并在拉环35的筒外周上沿周向遍及整周地延伸。关于卡止凸部36与上保护罩50的安装构造的详细情况后述。
[上保护罩]
如图1、图2所示,上保护罩50具备上保护罩主体部51和保持板部57。
上保护罩主体部51例如由弹性构件等形成,纵剖面形状呈随着从下端侧向上端侧而缩径的大致棱锥台形状(或圆锥台形状)。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在上保护罩主体部51的外周部上,设有波形的波纹部54,该波纹部54使以向径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折的大径部52和以向径向内侧圆弧状地凸出的方式弯曲的小径部53在上下方向上交替地连续。在变速操作时,波纹部54柔软地伸缩,而能够追随换挡杆10向选挡方向及换挡方向的摆动、或拉环35向上下方向(主要是上方)的移动而变形。
在波纹部54的上端部上设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圆环状的被卡止凸部54A(第2环状凸部的一个示例)。由被卡止凸部54A的内周缘界定的贯通孔54B的孔径被形成为比拉环35的筒外径小且比卡止凸部36的外径小。即,通过被卡止凸部54A的下表面由卡止凸部36的上表面抵接支承,从而上保护罩50的上端侧内周缘被安装于拉环35的筒外周。
在上保护罩主体部51的下端侧上一体形成有从波纹部54的下端缘向径向外侧沿横向延伸的环状的平坦部55。平坦部55的外径优选被形成为比开口部3的开口径大,在其外周缘上被一体地设有向径向外侧开放的剖面大致U字状的环状凹部56。
保持板部57是平板状的构件,被形成为具有与开口部3的开口直径大致同径的贯通孔的大致矩形框架状。在保持板部57的开口内周缘上设有向上方大致L字状地折弯的凸缘部58。凸缘部58的上下方向的长度(高度)优选被形成为与环状凹部56的开口高度大致相等。即,通过将凸缘部58嵌入环状凹部56,上保护罩主体部51及保持板部57能够预组装。
在组装上保护罩50时,首先,将凸缘部58嵌入环状凹部56,从而将上保护罩主体部51与保持板部57预组装。接下来,将拉环35插入贯通孔54B,使被卡止凸部54A的下表面落座于卡止凸部36的上表面。最后,如图1所示,通过在形成于保持板部57的角部的贯通孔中插入从地板面板2侧突出的双头螺栓B1、B2并进行螺母紧固,进而在保持板部57的贯通孔中插入螺栓B3、B4并与地板面板2下表面的背面螺母(未图示)螺合,从而能够极容易地组装上保护罩50。
根据以上详细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仅通过使被形成于上保护罩50的上端侧的被卡止凸部54A落座于被形成于拉环35的外筒部的卡止凸部36,使被卡止凸部54A的下表面被卡止凸部36的上表面抵接支承,就将上保护罩50的上端侧安装于拉环35的外筒部。即,不需要如以往构造那样的外螺纹部的加工、上下一对螺母构件,能够有效地削减加工工时、部件数量以及组装工时。
另外,通过在上保护罩50的上端部附近不使拉环35之外的构件露出,进而将卡止凸部36设于拉环35下端侧,并使得看起来拉环35的外筒从上保护罩50的上端侧延伸,从而能够在这些构件的外观上得到统一感,也能够有效地提高美观。
[下保护罩]
接下来,基于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下保护罩60的详细情况。下保护罩60例如由弹性构件等形成,从上方观察(换挡杆10的轴向观察)时呈在大致中心部具有贯通孔的大致环状体。具体地说,下保护罩60从径向外侧起依次一体地具有外侧平坦部61、波纹部62、内侧平坦部65以及防尘罩69。
波纹部62被形成为使以向下方圆弧状地凸出的方式弯曲的下侧弯曲部63和以向上方圆弧状地凸出的方式弯曲的上侧弯曲部64在横向上交替地连续的波形的波纹状。即,在未图示的变速器(及控制盒5)相对于车身(地板面板2)沿横向相对移动时,波纹部62通过主要沿横向柔软地追随并伸缩,从而能够有效地吸收这些变速器与车身的相对移动。
外侧平坦部61被形成为从波纹部62的外周缘向径向外侧沿横向延伸的大致环状。通过将外侧平坦部61夹入于地板面板2的上表面与保持板部57的下表面,从而下保护罩60的外周侧被固定于地板面板2的开口部3周缘。
另外,在外侧平坦部61上被一体地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前后一对引导突起61A、61B(也示于图1)。引导突起61A、61B被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在其上端缘上遍及周向的整周地切口形成有倾斜面部61C、61D。在安装上述上保护罩50时,通过将各引导突起61A、61B插入到保持板部57的贯通孔,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保持板部57相对于地板面板2的定位。另外,在安装上保护罩50后,通过引导突起61A、61B被卡止于保持板部57的贯通孔,从而下保护罩60的横向偏移被有效地抑制。
内侧平坦部65被形成为从波纹部62的内周缘向径向内侧沿横向延伸的大致环状。通过将内侧平坦部65夹入于控制盒5的上表面与上述限制突起构件31的板部33的下表面并进行螺栓紧固,从而下保护罩60的内周侧被固定于控制盒5。即,无需将下保护罩60的内周侧安装于换挡杆10的外周部,而通过固定于控制盒5,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较大的反作用力从下保护罩60作用于换挡杆10。
防尘罩69被从内侧平坦部65向径向内侧朝斜上方地波纹状地延伸设置,其内周缘与换挡杆10的外周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防尘罩69的内周缘优选被形成为与换挡杆10的比地板面板2靠下方的部位接触。
根据以上详细说明的本实施方式,被构成为:将下保护罩60的外周侧固定于地板面板2的开口部3周缘,并将下保护罩60的内周侧固定于控制盒5(变速器侧)。由此,即使将变速操作装置1设为具备上保护罩50和下保护罩60的双重隔音结构,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变速操作时较大的反作用力从下保护罩60作用于换挡杆10,能够有效地防止驾驶性能受损。
另外,通过在下保护罩60上设置主要沿横向伸缩自如的波纹部62,从而有效地吸收变速器(及控制盒5)相对于车身(地板面板2)的横向的相对移动,能够防止由这些相对移动引起的下保护罩60的横向偏移、从固定部位的脱落。
另外,被构成为:在下保护罩60的外侧平坦部61设置引导突起61A、61B并安装上保护罩50时,通过将引导突起61A、61B插入到保持板部57的贯通孔,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保持板部57相对于地板面板2的定位。由此,能够可靠地提高上保护罩50的组装作业性。进而,在安装上保护罩50后,引导突起61A、61B被卡止于保持板部57的贯通孔,也能够有效地抑制下保护罩60的横向偏移。
[其他]
此外,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形而实施。
例如,说明了上保护罩50的上端侧的安装构造在上保护罩50侧具备被卡止凸部54A、并在拉环35侧具备卡止凸部36的情况,但只要是在上保护罩50侧具有下表面部、并在拉环35侧具有抵接支承该下表面部的上表面部的构造,则也可以使任意一者形成为凸部、并使另一者形成为凹部。
另外,安装上保护罩50的上端侧的筒状构件并不限定于误操作防止机构30的拉环35,也可以是被插入于换挡杆10的其他筒状构件。
另外,说明了下保护罩60的内周侧(内侧平坦部65)被固定于控制盒5的情况,但也可以被固定于变速器侧的其他部位。
另外,说明了防尘罩69与下保护罩60被一体地形成的情况,但也可以与下保护罩60独立地形成。
另外,应用变速操作装置1的变速器并不限定于手动变速器,也可以是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等其他变速器。另外,换挡模式并不限定于H型,也可以是其他换挡模式。
本申请基于2018年3月13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8-045699),并将其内容作为参考援引至此。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具有能够使下保护罩(保护罩构件)有效地吸收变速器与车身的相对移动这一效果,对变速操作装置等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 变速操作装置
2 地板面板
3 开口部
4 变速箱
5 控制盒
10 换挡杆
11 球状体
20 换挡手柄
30 倒挡误操作防止机构
31 限制突起构件
32 贯通孔
33 板部
34 突起部
35 拉环
36 卡止凸部
37 抵接块
38 筒体部
39 突出部
40 连结构件
50 上保护罩
51 上保护罩主体部
52 大径部
53 小径部
54 波纹部
54A 被卡止凸部
54B 贯通孔
55 平坦部
56 环状凹部
57 保持板部
58 凸缘部
60 下保护罩
61 外侧平坦部
61A、61B 引导突起
62 波纹部
63 下侧弯曲部
64 上侧弯曲部
65 内侧平坦部
69 防尘罩
Claims (4)
1.一种变速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挡杆,其从地板面板下方的变速器侧插入到所述地板面板的开口部并向所述地板面板上方的车厢侧突出,以及
保护罩构件,其外周侧被固定于所述地板面板的所述开口部周缘,并且其内周侧被固定于所述变速器侧,覆盖所述开口部与所述变速器的间隙;
在所述保护罩构件的外周侧与内周侧之间,设有使以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弯曲的下侧弯曲部和以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弯曲的上侧弯曲部在横向上交替地连续的波形的波纹部;
还包括上侧保护罩构件,该上侧保护罩构件覆盖所述换挡杆或插入于该换挡杆的筒状构件与所述开口部的间隙,并且所述保护罩构件是被配置于所述上侧保护罩构件的下方的下侧保护罩构件;
在所述上侧保护罩构件的下端侧上设有框架状的板构件,该板构件经由所述下侧保护罩构件而安装于所述地板面板的开口部周缘;
在所述下侧保护罩构件的外周部上设有环状的平坦部,该平坦部从所述波纹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并由所述地板面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板构件的下表面夹持;
在所述平坦部上设有突起部,该突起部从所述平坦部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并被插入到所述板构件的贯通孔,从而被卡止于该贯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部作为引导突起发挥功能,该引导突起使所述板构件定位在所述地板面板的规定的安装部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操作装置,其中,
在所述保护罩构件上一体地形成有防尘罩,该防尘罩从所述保护罩构件的内周侧向径向内侧延伸设置并与所述换挡杆的外周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操作装置,其中,
在所述换挡杆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设有球状体,该球状体由设于地板面板的变速器箱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作为所述换挡杆摆动的支点发挥功能;
在从与所述换挡杆的轴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下侧弯曲部被设置为与所述球状体的至少局部重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45699 | 2018-03-13 | ||
JP2018045699A JP7006400B2 (ja) | 2018-03-13 | 2018-03-13 | 変速操作装置 |
PCT/JP2019/009957 WO2019176927A1 (ja) | 2018-03-13 | 2019-03-12 | 変速操作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67874A CN111867874A (zh) | 2020-10-30 |
CN111867874B true CN111867874B (zh) | 2023-09-05 |
Family
ID=67908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18733.9A Active CN111867874B (zh) | 2018-03-13 | 2019-03-12 | 变速操作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006400B2 (zh) |
CN (1) | CN111867874B (zh) |
PH (1) | PH12020551430A1 (zh) |
WO (1) | WO2019176927A1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84129U (zh) * | 1987-05-21 | 1988-11-28 | ||
US5335751A (en) * | 1992-05-26 | 1994-08-09 |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 Console box for an automobile |
JPH10129289A (ja) * | 1996-10-30 | 1998-05-19 | Suzuki Motor Corp | シフトレバーブーツの取付構造 |
JPH11170882A (ja) * | 1997-12-08 | 1999-06-29 | Suzuki Motor Corp | シフトレバーの遮音構造 |
JP2000266192A (ja) * | 1999-03-18 | 2000-09-26 |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 ダストブーツの取付構造 |
JP2002205566A (ja) * | 2001-01-10 | 2002-07-23 | Suzuki Motor Corp | シフトレバーブーツ |
CN203604660U (zh) * | 2013-12-13 | 2014-05-2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变速杆护套组件 |
JP2014136538A (ja) * | 2013-01-18 | 2014-07-28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用床カーペット端末保持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66228B2 (ja) * | 1998-02-13 | 2005-06-29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シフトレバー配設部のシール構造 |
-
2018
- 2018-03-13 JP JP2018045699A patent/JP7006400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12 WO PCT/JP2019/009957 patent/WO201917692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3-12 CN CN201980018733.9A patent/CN111867874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9-10 PH PH12020551430A patent/PH12020551430A1/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84129U (zh) * | 1987-05-21 | 1988-11-28 | ||
US5335751A (en) * | 1992-05-26 | 1994-08-09 |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 Console box for an automobile |
JPH10129289A (ja) * | 1996-10-30 | 1998-05-19 | Suzuki Motor Corp | シフトレバーブーツの取付構造 |
JPH11170882A (ja) * | 1997-12-08 | 1999-06-29 | Suzuki Motor Corp | シフトレバーの遮音構造 |
JP2000266192A (ja) * | 1999-03-18 | 2000-09-26 |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 ダストブーツの取付構造 |
JP2002205566A (ja) * | 2001-01-10 | 2002-07-23 | Suzuki Motor Corp | シフトレバーブーツ |
JP2014136538A (ja) * | 2013-01-18 | 2014-07-28 | Toyota Motor Corp | 車両用床カーペット端末保持構造 |
CN203604660U (zh) * | 2013-12-13 | 2014-05-21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变速杆护套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176927A1 (ja) | 2019-09-19 |
CN111867874A (zh) | 2020-10-30 |
PH12020551430A1 (en) | 2021-09-01 |
JP7006400B2 (ja) | 2022-01-24 |
JP2019156161A (ja) | 2019-09-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6013337A1 (ja) | 車両用ペダル装置の軸受部構造および鍔付きブッシュ | |
JP2012509817A (ja) | 自動車に回転自在に支持されるフラップのためのプッシュ−プッシュ機構を含む駆動手段 | |
WO2007058362A1 (ja) |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 |
CN111867874B (zh) | 变速操作装置 | |
JP2011047497A (ja) | グロメットを用いた構造物の取付構造 | |
CN111836738B (zh) | 变速操作装置 | |
JP6166111B2 (ja) | 変速機のシフト操作装置 | |
JP6574748B2 (ja) | ブッシュ及び車両用ペダル装置 | |
US10300893B2 (en) | Brake boosting device | |
KR20170141985A (ko) | 수동 변속기의 레버 조립체 | |
JP2024141103A (ja) | ネジの仮保持構造 | |
US20240109580A1 (en) | Steering device | |
JP6354735B2 (ja) | チェンジレバー装置 | |
JP5508231B2 (ja) | 操作装置 | |
JP4396844B2 (ja) |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カバー取付構造 | |
JP4714632B2 (ja) |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 |
JP2008121250A (ja) | サイドハンドル組付構造 | |
JP5421675B2 (ja) |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 |
JP2019065968A (ja) | 連結装置 | |
JP4408473B2 (ja) | 車両用変速操作装置のシフトロック解除機構 | |
JP3655988B2 (ja) | 自動変速機のディテントスプリング取付構造 | |
JP6510465B2 (ja) | 車両用操作装置 | |
JPS6212670Y2 (zh) | ||
JP4218595B2 (ja) | シート回転装置 | |
JP4702545B2 (ja) | シフトレバーブッシ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