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2797A - 贴合方法、贴合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贴合方法、贴合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2797A
CN111862797A CN201910341276.9A CN201910341276A CN111862797A CN 111862797 A CN111862797 A CN 111862797A CN 201910341276 A CN201910341276 A CN 201910341276A CN 111862797 A CN111862797 A CN 111862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attaching
assembly
cover plate
flexible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412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2797B (zh
Inventor
唐涛
李敏
周华伟
刘方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412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627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62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2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2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27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贴合方法,用于将曲面盖板和柔性屏贴合于一起。贴合方法包括:将曲面盖板固定于安装组件;夹持组件夹持承载膜的两端,承载膜的第一面上承载有柔性屏;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使承载膜保持张紧状态且承载膜的第二面接触贴合组件的贴合垫;贴合组件和安装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靠近至初步贴合位置,使曲面盖板的中间区域与柔性屏的中间区域贴合;贴合组件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使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与柔性屏的边缘区域贴合,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上述贴合方法能够提高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质量。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贴合设备以及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Description

贴合方法、贴合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方法、一种贴合设备以及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国产柔性屏的量产,柔性屏的应用在未来会出现爆发性的增长。应用柔性屏的屏幕的形态也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由传统的2D形态转变成3D形态,3D形态能够实现产品的正面显示和侧面显示,从而增加显示面积、实现无边框化。
屏幕通常包括曲面盖板和贴合在曲面盖板上柔性屏。传统的贴合设备一般采用平压操作方式贴合曲面盖板与柔性屏。如此一来,曲面盖板与柔性屏在贴合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泡、褶皱等缺陷,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质量较差,导致产品良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方法、一种贴合设备以及一种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提高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方法,用于将曲面盖板和柔性屏贴合于一起。
贴合方法包括:
将曲面盖板固定于安装组件;
夹持组件夹持承载膜的两端,其中,承载膜包括朝向曲面盖板的第一面和远离曲面盖板的第二面,第一面上承载有柔性屏;
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使承载膜保持张紧状态且第二面接触贴合组件的贴合垫,其中,贴合组件还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共同支撑贴合垫;
贴合组件和安装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靠近至初步贴合位置,使曲面盖板的中间区域与柔性屏的中间区域贴合;以及
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使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与柔性屏的边缘区域贴合,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贴合方法先令曲面盖板的中间区域与柔性屏的中间区域贴合,然后使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与柔性屏的边缘区域贴合,从而完成完整贴合。由中间区域往边缘区域贴合的方式,能够降低出现气泡、裂纹、褶皱等不良的风险,使得曲面盖板和柔性屏的贴合质量更佳。
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的过程中,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使承载膜保持张紧状态,且承载膜的部分区域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推动下、靠近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由并拢状态转变为张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形成间距并且间距变大,为了不破坏柔性屏,承载膜的部分区域需要从贴合垫的侧方位置向靠近贴合垫的顶侧位置移动,以进行承载膜的移位补偿。承载膜进行移位补偿的这部分区域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推动下、带动柔性屏的边缘区域靠近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从而与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相贴合。承载膜在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过程中,始终保持张紧状态,使得柔性屏与曲面盖板贴合质量高。
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的过程包括:
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的两端在第二方向上相互远离;和/或,
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的两端沿第一方向靠近曲面盖板。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的方式包括三种:第一种,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的两端在第二方向上相互远离;第二种,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的两端沿第一方向靠近曲面盖板;第三种,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的两端在第二方向上相互远离,和,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的两端沿第一方向靠近曲面盖板。
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彼此远离的过程中,通过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的两端在第二方向上相互远离,能够避免夹持组件和承载膜的两端阻碍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滑动动作,使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彼此远离的动作顺利进行。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的两端沿第一方向靠近曲面盖板时,夹持组件的第一夹持爪夹持承载膜的一端靠近曲面盖板的一侧边缘区域,第二夹持爪夹持承载膜的另一端靠近曲面盖板的另一侧边缘区域,使得承载膜的两端均能够释放出用以进行移位补偿的部分区域。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的两端在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的移动同步进行时,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能够更快速地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使得贴合方法的贴合效率更高。
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的过程包括:贴合组件和安装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同步移动,以使柔性屏靠近承载膜的两端。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可以在第一方向上无自由度,从而简化用于执行贴合方法的贴合设备的结构,降低贴合设备的成本。
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的过程还包括: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的两端在第二方向上相互远离。通过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的两端在第二方向上相互远离,能够避免夹持组件和承载膜的两端阻碍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滑动动作,使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彼此远离的动作顺利进行。
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的过程包括:
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的两端向靠近贴合垫的两侧部的方向移动;和/或,
贴合组件向靠近安装组件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的方式包括:第一种,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的两端向靠近贴合垫的两侧部的方向移动;第二种,贴合组件向靠近安装组件的方向移动;第三种,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的两端向靠近贴合垫的两侧部的方向移动,和,贴合组件向靠近安装组件的方向移动。
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时,承载膜张紧,柔性屏处于仿形状态。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的两端做插补运动、靠近贴合垫的两侧部时,可张紧承载膜,以实现仿形目的。贴合组件向靠近安装组件的方向移动至合适位置时,也可张紧承载膜,以实现仿形目的。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均通过移动的方式来实现预贴合位置关系时,夹持组件和贴合组件各自的移动行程较小,有利于降低用于执行贴合方法的贴合设备的夹持组件和贴合组件的驱动部分或传动部分的体积,从而降低贴合设备体积及成本。此外,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同时移动的方式,也能够缩减夹持组件和贴合组件移动到位的时长,从而提高贴合方法的贴合效率。
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曲面盖板的中间区域为平面部分。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包括位于端部处的曲面部分。曲面部分的弯曲角度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曲面部分的弯曲角度可以大于或等于60°,此时该曲面盖板为大曲率的曲面盖板;或者,曲面部分的弯曲角度可以大于0°且小于60°,此时该曲面盖板为小曲率的曲面盖板;或者,曲面部分的弯曲角度可以为0°,此时该曲面盖板实际为平面盖板。
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滑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第一过渡面及第一侧面。第二滑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支撑面、第二过渡面及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背设置,且两者均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内凹设置。贴合垫接触第一过渡面、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面及第二过渡面。
此时,由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内凹设置,也即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进行收腰设置,因此第一过渡面所对应的部分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顶角,第二过渡面所对应的部分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顶角。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顶角能够与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的弯曲角度相适配,从而在后续的贴合过程中、更好地支撑柔性屏与曲面盖板进行贴合。
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时,承载膜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支撑面朝向第一侧面的一侧、和第二支撑面朝向第二侧面的一侧,且承载膜的两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柔性屏的两端之间的间距。也即,承载膜的两端位于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形成的内凹区域中,此时,柔性屏的两端能够更好地靠近第一滑块的顶角和第二滑块的顶角,柔性屏两端的仿形角度更大,从而适应于边缘区域弯曲角度较大的曲面盖板的贴合需求。
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贴合组件还包括滑块驱动组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时,滑块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移动。本实施例中,贴合组件通过滑块驱动组件驱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主动移动。
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贴合组件还包括贴合平台和挤压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可滑块地安装于贴合平台,挤压块安装于贴合平台且位于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贴合组件和安装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靠近至初步贴合位置时,挤压块相对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远离贴合平台的方向上凸起,柔性屏的中间区域在挤压块的支撑下与曲面盖板的中间区域相贴合。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的过程包括:贴合组件和安装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靠近至完全贴合位置,挤压块在曲面盖板的挤压下,向靠近贴合平台的方向移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挤压块的挤压下,在第二方向上远离彼此至张开状态,柔性屏的边缘区域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支撑下、与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相贴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挤压块的挤压下被动移动。
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与贴合组件和安装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靠近至初步贴合位置之间,贴合方法还包括:
对位摄像组件抓取曲面盖板的第一标示位置和柔性屏的第二标示位置;
依据第一标示位置和第二标示位置,同步移动夹持组件和贴合组件,以使柔性屏和曲面盖板中心对位。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方法通过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中心对位,能够提高两者的贴合精度。贴合方法先使柔性屏结合贴合垫实现仿形,然后再对位柔性屏与贴合垫,从而能够避免在仿形过程中因跑滑等原因导致的错位,准确调整补偿贴合垫或者曲面盖板的位置,然后再进行贴合,能够有效提升贴合精度。
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夹持组件夹持承载膜的两端、与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之间,贴合方法还包括:
夹持组件张紧承载膜;
对位摄像组件抓取曲面盖板的第一标示位置和柔性屏的第二标示位置;及
依据第一标示位置和第二标示位置驱动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移动,使柔性屏和曲面盖板中心对位。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方法通过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中心对位,能够提高两者的贴合精度。
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与贴合组件和安装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靠近至初步贴合位置之间,贴合方法还包括:
形成密封的工作腔体,曲面盖板和柔性屏收容于工作腔体;
对工作腔体抽真空。
在本实施例中,曲面盖板与柔性屏能够在真空环境下进行贴合,从而减少气泡、异物产生,提高贴合质量。
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对工作腔体抽真空之后,贴合方法还包括:
监测摄像组件沿第三方向拍摄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过程,其中,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贴合过程包括曲面盖板的中间区域与柔性屏的中间区域贴合的过程、或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与柔性屏的边缘区域贴合的过程中的一者或两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监测摄像组件所获取的影像信息,可以及时拦截贴合不良的曲面盖板和柔性屏,也有助于用户分析贴合过程,从而改进贴合工艺步骤,提高贴合质量。
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之后,贴合方法还包括:
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的两端靠近曲面盖板,以使承载膜解除张紧状态;
夹持组件松开承载膜的两端。
在本实施例中,先使承载膜处于松弛状态,能够避免夹持组件松开承载膜时,承载膜应力突变而导致局部损坏或破坏柔性屏,以保证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质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贴合设备。贴合设备包括安装组件、贴合组件、夹持组件及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安装组件、贴合组件及夹持组件执行上述任一项的贴合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贴合设备使曲面盖板的中间区域与柔性屏的中间区域贴合,然后使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与柔性屏的边缘区域贴合,从而完成完整贴合。由中间区域往边缘区域贴合的方式,能够降低出现气泡、裂纹、褶皱等不良的风险,使得曲面盖板和柔性屏的贴合质量更佳。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指令在贴合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贴合设备执行上述任一项的贴合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贴合设备在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贴合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结构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贴合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结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结构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贴合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贴合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所示结构中的贴合组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0所示结构中的贴合组件在再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0所示结构中的贴合组件在再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0所示的贴合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结构的分解图;
图17是图15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5所示的贴合组件的部分结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结构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5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16所示贴合垫在另一种方案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16所示贴合垫在再一种方案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15所示的贴合组件的部分结构在再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结构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15所示的贴合组件的部分结构在再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16所示贴合垫在再一种方案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16所示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另一种方案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1所示贴合设备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0是图1所示贴合设备的部分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1所示贴合设备在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图31所示贴合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33所示贴合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5是图34所示结构的分解图;
图36是图34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在第三实施例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8是图37所示贴合设备在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9是图37所示贴合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0是图37所示贴合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1是图40所示结构的分解图;
图42是图40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44是图43所示贴合方法所对应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5是图43所示贴合方法所对应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6是图43所示贴合方法所对应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7是图46所示结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8是图43所示贴合方法所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49是图48所示结构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0是图48所示结构在再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1是图43所示贴合方法所对应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52是图51所示结构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3是图51所示结构在再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4是图51所示结构在再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5是图43所示贴合方法所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56是图43所示贴合方法所对应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5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图5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在第三实施例中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贴合设备。该贴合设备用于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
其中,曲面盖板为带有呈曲面的贴合区域的结构。例如,曲面盖板可以为应用于多种电子设备中的带有弧形边缘的保护盖板,该保护盖板内侧的贴合表面包括呈曲面的贴合区域。该保护盖板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前盖板或后盖板。一种实施例中,呈曲面的贴合区域的弯曲角度可以大于或等于60°,此时该曲面盖板为大曲率的曲面盖板。另一种实施例中,呈曲面的贴合区域的弯曲角度可以大于0°且小于60°,此时该曲面盖板为小曲率的曲面盖板。再一种实施例中,呈曲面的贴合区域的弯曲角度可以为0°,此时该曲面盖板实际为平面盖板。
柔性屏可以为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集成显示功能的柔性触摸屏、柔性散热膜、柔性装饰膜或其他柔性的屏结构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曲面盖板为电子设备的前盖板、柔性屏为集成显示功能的柔性触摸屏为例进行说明,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相贴合后,形成电子设备的曲面屏幕。
本申请实施例中,贴合设备将曲面盖板与柔性屏沿第一方向层叠且贴合于一起。贴合设备包括安装组件、夹持组件及贴合组件。安装组件用于安装曲面盖板。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承载有柔性屏的承载膜的两端,并使承载膜位于安装组件与贴合组件之间。贴合组件与安装组件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移动。贴合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及贴合垫。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第二方向排列,且能够彼此靠近和彼此远离。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贴合垫采用弹性材料。贴合垫受力时可以发生形变。贴合垫位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朝向安装组件的一侧。贴合垫从第一滑块远离第二滑块的一侧延伸至第二滑块远离第一滑块的一侧。贴合垫用于支撑柔性屏沿第一方向与曲面盖板层叠且贴合在一起。
贴合设备的贴合曲面盖板和柔性屏的过程包括两步:第一步为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彼此靠近至并拢状态,贴合组件与安装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移动,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共同通过贴合垫支撑柔性屏(或由挤压块通过贴合垫支撑,详见后文第三实施例)的中间区域与曲面盖板的中间区域接触并进行贴合;第二步为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第二方向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通过贴合垫进一步支撑柔性屏的边缘区域与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进行贴合。简言之,曲面盖板和柔性屏在贴合设备中,先贴合中间区域、后贴合边缘区域,从而完成完整贴合。由中间区域往边缘区域贴合的方式,能够降低出现气泡、裂纹、褶皱等不良的风险,使得曲面盖板和柔性屏的贴合质量更佳,曲面盖板和柔性屏贴合后形成的屏幕的产品良率更高。
由于贴合设备的贴合组件设有贴合垫,贴合垫采用弹性材料,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支撑贴合垫,贴合垫支撑柔性屏,不仅能够通过贴合垫将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支撑力传递给柔性屏,使得柔性屏与曲面盖面进行贴合,而且贴合垫的缓冲作用和间接支撑作用使得柔性屏在贴合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位置和状态,使得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贴合质量更佳。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部件A和部件B能够彼此靠近和彼此远离,是指部件A和部件B在一种使用状态中可以彼此靠近,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中可以彼此远离,并不是用于限定部件A和部件B需要同时实现彼此靠近和彼此远离这两种状态。同样的,后文中对多个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相似描述,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解释。
可选的,夹持组件还用于使承载膜在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过程中保持张紧状态。其中,贴合过程为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相贴合的过程。此时,在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过程中,由于承载膜保持张紧状态,因此柔性屏也始终处于平整状态,曲面盖板与柔性屏贴合时产生气泡、裂纹、褶皱等不良的风险更小,进一步提高了曲面盖板和柔性屏的贴合质量。
其中,在本申请中,贴合过程为曲面盖板与柔性屏开始贴合至完成贴合的过程。开始贴合为曲面盖板的待贴合部位与柔性屏的待贴合部分至少部分开始接触。完成贴合为曲面盖板的待贴合部位与柔性屏的待贴合部分完全贴合于一起。曲面盖板的待贴合部位可以为曲面盖板的部分区域,例如贴合过程中曲面盖板朝向柔性屏的贴合面或贴合面的部分区域。柔性屏的待贴合部位可以为柔性屏的部分区域,例如贴合过程中柔性屏朝向曲面盖板的表面或表面部分区域。
可选的,贴合组件对柔性屏的支撑结构有多种实施方式: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共同支撑贴合垫,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相对移动为主动式移动。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贴合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支撑块。第一滑块、支撑块及第二滑块共同支撑贴合垫,支撑块在第二方向上不移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对支撑块的移动为主动式移动。
再一种实施方式中,贴合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挤压块。第一滑块、挤压块及第二滑块共同支撑贴合垫,挤压块沿第一方向挤入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的空间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被挤压块推开、而沿第二方向远离彼此,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移动为被动式移动。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100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贴合设备100在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中均省略了各个结构中的剖面线,从而较为清楚地示意出贴合设备100的各部件结构。本申请实施例的后续附图中,附图内容为图1所示贴合设备100的部分结构或者相关结构的,也都省略了结构中的剖面线,此处一并说明。
贴合设备100包括固定架1、腔体组件2、安装组件3、夹持组件4及贴合组件5。贴合设备100用于将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沿第一方向Z层叠且贴合于一起。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方向Z为竖直方向为例进行说明,也即沿第一方向Z的移动为上下移动。
固定架1用于安装和支撑贴合设备100的其他组件部分。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包括底座11、固定于底座11上的两个彼此间隔设置立柱12、以及位于两个立柱12之间的支撑板13,支撑板13与底座11彼此间隔设置。底座11可放置于地面或其他平台上。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固定架1的结构是依据贴合设备100的其他组件部分的安装需求和支撑需求进行设计的,固定架1的结构是多样化的,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示意出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
腔体组件2包括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第一腔体21活动安装于固定架1,能够相对固定架1沿第一方向Z移动。第二腔体22固定安装于固定架1。第一腔体21能够沿第一方向Z靠近第二腔体22或远离第二腔体22。第一腔体21移动至于第二腔体22合并时,两者共同形成密封的工作腔室。其中,第一腔体21为本实施例的上腔体,具有上凹的内部空间。第二腔体22为本实施例的下腔体,具有下凹的内部空间。第一腔体21与第二腔体22合并时,上凹的内部空间与下凹的内部空间相合并。
在本申请中,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能够在第一方向Z上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并在两者合并时形成密封的工作腔室。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腔体21固定安装于固定架 1,而第二腔体22活动安装于固定架1、且能够相对固定架1沿第一方向Z移动。或者,也可以是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均活动安装于固定架1,且两者均能够沿第一方向Z移动。
安装组件3活动安装于固定架1。安装组件3用于安装曲面盖板200。安装组件3的用于安装曲面盖板200的安装基座31位于第一腔体21或第二腔体22中的一者或两者内。此时,曲面盖板200位于工作腔室内,从而能够在后续步骤中与柔性屏300在密封的环境中进行贴合。
夹持组件4活动安装于固定架1。夹持组件4位于安装组件3的下方。夹持组件4用于夹持承载有柔性屏300的承载膜400的两端,并使承载膜400位于安装组件3与贴合组件5 之间。柔性屏300位于承载膜400朝向曲面盖板200的一侧。夹持组件4的用于夹持承载膜 400的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位于第一腔体21或第二腔体22中的一者或两者内。此时,承载膜400和柔性屏300位于工作腔室内,从而能够在后续步骤中与曲面盖板200在密封的环境中进行贴合。
贴合组件5活动安装于固定架1。贴合组件5位于安装组件3的下方。贴合组件5与安装组件3能够在第一方向Z上相对移动。贴合组件5用于支撑柔性屏300沿第一方向Z与曲面盖板200层叠且贴合在一起。其中,贴合组件5的用于支撑柔性屏300的部件、与安装组件3的用于安装曲面盖板200的部件相对移动,即为贴合组件5与安装组件3在第一方向Z 上的相对移动。贴合组件5的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及贴合垫53,位于第一腔体21或第二腔体22中的一者或两者内。此时,贴合垫53能够在密封的环境中支撑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相贴合。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图3是图1所示贴合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结构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和图4主要包括贴合设备100的腔体组件2和固定架1的结构。
可选的,第二腔体22安装于固定架1。第一腔体21滑动安装于固定架1。第一腔体21可以相对第二腔体22沿第一方向Z移动,以与第二腔体22呈敞开状态(如图3所示),或者与第二腔体22呈闭合状态(如图4所示)。
例如,第二腔体22可固定于支撑板13。腔体组件2还包括活动安装板23。活动安装板 23滑动连接固定架1。活动安装板23位于第一腔体21的上方。活动安装板23位于两个立柱 12之间。活动安装板23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立柱12之间形成两个滑轨结构,该滑轨结构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Z,使得活动安装板23能够相对固定架1沿第一方向Z移动。
腔体组件2还包括第一悬挂组件24。第一悬挂组件24包括多个可伸缩悬挂件241。多个可伸缩悬挂件241彼此间隔设置。各可伸缩悬挂件241的两端分别连接活动安装板23和第一腔体21。此时,第一腔体21通过第一悬挂组件24和活动安装板23、滑动安装于固定架1。可伸缩悬挂件241的两端之间的间距可调节。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伸缩悬挂件241包括可伸缩套筒和套设在可伸缩套筒外侧的弹簧。
当活动安装板23沿第一方向Z移动且第一腔体21处于悬空状态时,第一腔体21随活动安装板23移动。当活动安装板23沿第一方向Z移动、第一腔体21处于非悬空状态(例如被第二腔体22支撑)时,第一悬挂组件24的可伸缩悬挂件241的两端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第一腔体21不随活动安装板23移动。
腔体组件2还包括第一腔体驱动组件25。第一腔体驱动组件25用于驱动第一腔体21沿第一方向Z靠近第二腔体22至闭合状态。此时,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合并形成工作腔室。第一腔体驱动组件25还用于驱动第一腔体21沿第一方向Z远离第二腔体22至敞开状态。例如,第一腔体驱动组件25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腔体驱动件251。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驱动组件25包括两个第一腔体驱动件251,两个第一腔体驱动件251分别连接活动安装板23的两个端部。第一腔体驱动件251用于驱动活动安装板23沿第一方向Z移动。
第一腔体21与第二腔体22从敞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的过程包括:第一腔体驱动组件 25驱动活动安装板23沿第一方向Z靠近第二腔体22,第一腔体21随活动安装板23靠近第二腔体22,直至第一腔体21抵持第二腔体22并与第二腔体22合并。其中,第一腔体21抵持第二腔体22后,第一腔体驱动组件25可以驱动活动安装板23进一步靠近第二腔体22,使得第一腔体21与第二腔体22的抵持连接更为可靠,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所形成的工作腔室的密封性更好。
第一腔体21与第二腔体22从闭合状态转变为敞开状态的过程包括:第一腔体驱动组件 25驱动活动安装板23沿第一方向Z远离第二腔体22,第一腔体21随活动安装板23远离第二腔体22,从而解除闭合状态。其中,若第一腔体21与第二腔体22的合并过程中,活动安装板23相对第一腔体21移动的距离更多,则在第一腔体21与第二腔体22的分离过程中,活动安装板23先远离第二腔体22一段距离、然后再带动第一腔体21一并远离第二腔体22。
其中,第一腔体驱动件251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采用闭环反馈系统,具有准确的位置精度,因此能够准确地控制活动安装板23的位置,从而使第一腔体21的位置精度高,从而保证贴合设备100的贴合过程的可靠性。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腔体驱动件251也可以为普通电机或气缸。
可以理解的,在本申请中,驱动件或驱动组件与被驱动部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传动件连接的间接连接。
可选的,贴合设备100还包括抽真空组件(图中未示出)。抽真空组件包括动力源和管道。管道连通至工作腔室,例如,管道的一端可以安装于第一腔体21或第二腔体22。当工作腔室进行抽真空时,可提高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的贴合质量,降低产生气泡的风险。可选的,贴合设备100还可包括破真空组件。
请参阅图5,图5是图3所示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的,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中一者或两者设有视窗26。在贴合过程中,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沿第三方向于第一腔体21或第二腔体22的正投影位于视窗26内。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其中,贴合过程为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相贴合的过程。“正投影”是指平行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视窗26观察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在贴合过程中是否存在因间隙等原因引起的气泡、或者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在贴合过程中的平整度等,从而了解发生贴合不良的原因,及时调整贴合设备100中的工艺参数,从而提高贴合设备100的贴合精度,也能够降低材料浪费。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中,贴合过程也可以为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开始至完成贴合的过程中的部分过程,例如,容易产生气泡的、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与柔性屏300 的边缘区域相贴合过程。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21设有视窗26。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在贴合过程中处于第一腔体21内。在贴合过程中,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沿第三方向于第一腔体21的正投影位于视窗26内。
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腔体22设有视窗。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在贴合过程中处于第二腔体22内。在贴合过程中,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沿第三方向于第二腔体22的正投影位于视窗内。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都设有视窗26。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 在贴合过程中处于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形成的工作腔室内。在贴合过程中,曲面盖板 200和柔性屏300沿第三方向于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的正投影位于视窗26内。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不对视窗26的个数、排布位置、形状等作严格限定,而是依据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在贴合过程中所在的区域进行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5,可选的,贴合设备100还包括监测摄像组件6。监测摄像组件6位于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外侧,用于透过视窗26获取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内的影像信息。此时,监测摄像组件6能够通过视窗26获取工作腔室内的影像信息,方便用户记录贴合设备100的贴合作业过程。此外,监测摄像组件6位于工作腔室外侧,也能够降低对贴合过程的影响。监测摄像组件6位于工作腔室外侧而非内部,使得监测摄像组件6不会因贴合设备100在贴合过程中对工作腔室进行抽真空,而因真空环境中的负压而发生爆炸,从而保护了监测摄像组件6,延长使用寿命。
其中,影像信息至少包括,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与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在贴合过程中的影像信息。影像信息还可以包括,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与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在贴合过程中的影像信息。
其中,监测摄像组件6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头61。摄像头61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摄像头61可以用于获取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内不同的影像信息。本实施例以监测摄像组件 6包括两个摄像头61为例进行说明。两个摄像头61可以用于分别获取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与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在贴合过程中的影像信息和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与柔性屏 300的中间区域在贴合过程中的影像信息。
其中,监测摄像组件6还包括导轨62和摄像支架63。摄像支架63的一端连接摄像头61。摄像支架63的另一端滑动安装于导轨62。导轨62可以包括第一子导轨621和第二子导轨622。第一子导轨621沿第一方向Z延伸。第二子导轨622滑动连接第一子导轨621,能够沿第一子导轨621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子导轨622沿第二方向X移动。摄像支架63的远离摄像头61的一端滑动安装于第二子导轨622。此时,摄像头61具有第一方向Z的自由度和第二方向X的自由度,从而能够更灵活地获取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内的影像信息。
可以理解的,监测摄像组件6的导轨62数量、结构、形状等均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依据摄像头61需要的移动路径进行设计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其他实施例中,监测摄像组件6也可以在真空环境下使用,此时,监测摄像组件6可以位于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内侧。例如,监测摄像组件6的摄像头61可以为敞开式摄像头,从而在真空环境中正常工作。可选的,也可以将导轨结构和摄像支架结构对应设置在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内侧。
请参阅图6,图6是图1所示贴合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主要包括贴合设备100的安装组件3、部分腔体组件2和部分固定架1的结构。
可选的,安装组件3包括安装基座31。安装基座31具有安装工位311,安装工位311用于安装曲面盖板200。安装基座31能够沿第一方向Z上下移动。例如,贴合设备100未进行贴合时,安装基座31位于第一腔体21中。贴合设备100进行贴合时,安装基座31可位于第一腔体21中,也可以移动到第二腔体22中。
可选的,安装基座31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抽真空孔(图中未示出)。抽真空孔连通至安装工位311,以通过负压将曲面盖板200吸附在安装工位311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基座31有多种驱动方式,例如: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安装组件3还包括安装基座驱动件32。安装基座驱动件 32用于驱动安装基座31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安装基座驱动件32可以安装在活动安装板23 上。此时,安装基座31可以随活动安装板23移动,也可以在安装基座驱动件32的驱动下,相对活动安装板23移动。故而,安装基座驱动件32的设置,使得安装基座31的移动灵活度更高,贴合设备100的贴合过程中的工序更为多样化。
其中,安装组件3还包括安装平台33。安装平台33包括位于第一腔体21内侧的固定部分331、位于第一腔体21外侧的驱动部分332、及连接在固定部分331和驱动部分332之间的连接部分333。安装基座31安装于安装平台33的固定部分331。安装基座驱动件32连接安装平台33的驱动部分332。第一腔体21设有第一通孔211。第一通孔211连通第一腔体 21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安装平台33的连接部分333穿过第一通孔211。安装组件3还包括第一真空波纹管34。第一真空波纹管34套设在安装平台33的连接部分333外侧,用于密封第一通孔211,以使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密封后形成的工作腔室能够保持真空环境。
其中,安装组件3还包括第二悬挂组件35。第二悬挂组件35包括多个可伸缩悬挂件351。多个可伸缩悬挂件351彼此间隔设置。各可伸缩悬挂件351的两端分别连接活动安装板23和安装平台33的驱动部分332。可伸缩悬挂件351的两端之间的间距可调节。安装基座31通过安装平台33、第二悬挂组件35连接活动安装板23,安装基座31可以随活动安装板23移动,也可以相对活动安装板23移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伸缩悬挂件351包括可伸缩套筒和套设在可伸缩套筒外侧的弹簧。
其中,安装组件3还包括第三压力传感器36。第三压力传感器36用于检测曲面盖板200 与柔性屏300在贴合过程中的贴合压力。第三压力传感器36可设置在安装平台33与安装基座驱动件32之间,以准确、及时地检测曲面盖板200受到的贴合压力。此时,由于第三压力传感器36能够实时反馈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之间的贴合压力,从而依据检测数据及时调整贴合设备100的工艺参数,降低发生贴合不良的问题(例如,因贴合压力过大而导致曲面盖板200损坏或柔性屏300损坏、因贴合压力不足而导致贴合不到位等)的风险,使得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的贴合质量更佳。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压力传感器36也可以设置在其他能够检测曲面盖板200的贴合压力的位置处。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图7是图6所示结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结构与图6所示结构中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安装组件3不再设置安装基座驱动件。安装基座31通过安装平台33及第二悬挂组件35活动连接活动安装板23。安装基座31能够在悬空状态下随活动安装板23移动。当安装基座31受到其他外力时,安装基座31能够相对活动安装板23移动。例如,当第一腔体21和安装基座31都处于悬空状态时,第一腔体21和安装基座31都随活动安装板 23移动,由第一腔体驱动组件25驱动移动。当第一腔体21处于非悬空状态(例如被第二腔体22支撑)、安装基座31处于悬空状态时,第一腔体21不再随活动安装板23移动,而安装基座31随活动安装板23移动,第一腔体驱动组件25驱动安装基座31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安装基座31与活动安装板23之间为活动连接,当安装基座31安装的曲面盖板200受到较大的压力时(例如贴合过程中的贴合压力),安装基座31可以相对活动安装板23移动少许,从而起到缓冲作用,降低因压力过大导致曲面盖板200发生损坏的风险,使得贴合过程更为可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曲面盖板200安装固定于安装基座31的方法有多种,例如: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图8是图6所示结构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主要包括部分安装组件3的结构。
安装组件3还包括第一夹紧块37及第二夹紧块38。第一夹紧块37和第二夹紧块38在第三方向Y上排列,且能够在第三方向Y上相对移动。第三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第一夹紧块37和第二夹紧块38分别位于安装工位311的两侧。当第一夹紧块37和第二夹紧块38彼此靠近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夹紧块37与第二夹紧块38之间的间距等于曲面盖板200在第三方向Y上的长度,第一夹紧块37和第二夹紧块38在第三方向Y上夹紧曲面盖板200,从而固定曲面盖板200。当第一夹紧块37和第二夹紧块38彼此远离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夹紧块37与第二夹紧块38之间的间距大于曲面盖板200在第三方向Y上的长度,曲面盖板200可以装入安装工位311,或者自安装工位311中取出。
其中,第一夹紧块37与第二夹紧块38之间的相对移动方式有多种,例如,两者均可在第三方向Y上移动,或者,其中一者固定、另一者可以在第三方向Y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紧块37固定安装于安装平台33,第二夹紧块38活动安装于安装平台33。安装组件3还包括夹紧块驱动件39。夹紧块驱动件39可安装于安装平台33。夹紧块驱动件39用于驱动第二夹紧块38沿第三方向Y移动,以靠近或远离第一夹紧块37。
其中,第一夹紧块37包括朝向第二夹紧块38的第一耐磨层371。其中,第一耐磨层371 为第一夹紧块37朝向第二夹紧块38一侧的表层结构。例如,第一耐磨层371可通过组装或一体成型方式、与采用其他材料的结构共同形成第一夹紧块37。或者,第一夹紧块37也可以整体采用耐磨材料,此时第一夹紧块37朝向第二夹紧块38一侧的表层结构形成第一耐磨层371。第一耐磨层371的材料可以为耐磨的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耐磨的塑料材料例如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PTFE,又称特氟龙)材料、亚克力材料、聚丙烯材料、聚氯乙烯材料等。耐磨的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材料。本申请不对第一耐磨层371的形成方式和材料作严格限定。可选的,第二夹紧块38包括朝向第一夹紧块37的第二耐磨层381。其中,第二耐磨层381的设计可参阅第一耐磨层37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夹紧块37包括第一耐磨层371、第二夹紧块38包括第二耐磨层381,因此第一夹紧块37和第二夹紧块38可以适用于批量加工环境中,且使用寿命较长。此外,第一耐磨层371和第二耐磨层381采用具有缓冲作用的材料时,第一耐磨层371和第二耐磨层381也可以在第一夹紧块37和第二夹紧块38夹持曲面盖板200的过程中,降低因冲击力过大而损坏曲面盖板200的风险,使得贴合设备100的加工良率更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对第一夹紧块37朝向第二夹紧块38的一侧进行表面处理,第二夹紧块38朝向第一夹紧块37的一侧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加第一夹紧块37和第二夹紧块38的表面摩擦力、提高耐磨强度。
其中,安装组件3还包括调节结构310。安装基座31滑动安装于安装平台33。调节结构 310安装于安装平台33,用于在第二方向X上调节安装基座31的位置。调节结构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千分尺。
此时,曲面盖板200安装于安装基座31时,可通过安装基座驱动件32(或第一腔体驱动组件25)调节在第一方向Z上的位置,可通过调节结构310调节在第二方向X上的位置,可通过第一夹紧块37和第二夹紧块38调节在第三方向Y上的位置,因此曲面盖板200具有三个方向上的自由度,能够在与柔性屏300的贴合工序中,灵活地调整位置,从而获得更佳的贴合效果。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基座31的安装工位311可以为凹槽,该凹槽的形状及尺寸与曲面盖板200相适配。凹槽可采用金属(例如不锈钢、塑钢等)、塑料(例如亚克力等)等变形小、硬度高的材料。
请参阅图9,图9是图1所示贴合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主要包括贴合设备100的夹持组件4、第二腔体22及固定架1结构。
夹持组件4包括夹持平台43、第一夹持爪41、第二夹持爪42及夹持爪驱动组件44。
夹持平台43包括位于第二腔体22内的第一部分431和第二部分432、位于第二腔体22 外的第三部分433、连接于第一部分431与第三部分433之间的第四部分434、连接于第二部分432与第三部分433之间的第五部分435。夹持平台43的第一部分431和第二部分432彼此间隔设置,且分别位于贴合组件5的两侧(参阅图2)。其中,第二腔体22设有第二通孔 221和第三通孔222。夹持平台43的第四部分434穿过第二通孔221。夹持平台43的第五部分435穿过第三通孔222。夹持组件4还包括第二真空波纹管45和第三真空波纹管46。第二真空波纹管45套设在夹持平台43的第四部分434外侧,用于密封第二通孔221,以使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密封后形成的工作腔室能够保持真空环境。第三真空波纹管46套设在夹持平台43的第五部分435外侧,用于密封第三通孔222,以使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 密封后形成的工作腔室能够保持真空环境。其他实施例中,夹持平台43的第一部分431和第二部分432也可以连接成一体,则夹持平台43的第四部分434和第五部分435的结构对应调整,第二腔体22的结构也对应调整。
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分别用于夹持承载膜400的两端(参阅图2)。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分别位于贴合组件5的两侧,且均滑动安装于夹持平台43。其中,第一夹持爪41滑动安装于夹持平台43的第一部分431。第一夹持爪41和夹持平台43的第一部分431之间形成滑轨结构,该滑轨结构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X,使得第一夹持爪41 能够相对夹持平台43的第一部分431沿第二方向X移动。第二夹持爪42滑动安装于夹持平台43的第二部分432。第二夹持爪42和夹持平台43的第二部分432之间形成滑轨结构,该滑轨结构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X,使得第二夹持爪42能够相对夹持平台43的第二部分432沿第二方向X移动。
夹持爪驱动组件44用于驱动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在第二方向X上相对移动。其中,夹持爪驱动组件44包括第一夹持爪驱动件441、第二夹持爪驱动件442、第一夹持爪传动件443以及第二夹持爪传动件444。第一夹持爪驱动件441和第二夹持爪驱动件442分别位于第二腔体22的两侧,并安装在固定架1上。第一夹持爪传动件443连接在第一夹持爪41与第一夹持爪驱动件441之间。第二夹持爪传动件444连接在第二夹持爪42与第二夹持爪驱动件442之间。其中,第二腔体22还设有第四通孔223和第五通孔224。第一夹持爪传动件443穿过第四通孔223。第二夹持爪传动件444穿过第五通孔224。夹持组件4还包括第四真空波纹管47和第五真空波纹管48。第四真空波纹管47套设在第一夹持爪传动件443的外侧,用于密封第四通孔223,以使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密封后形成的工作腔室能够保持真空环境。第五真空波纹管48套设在第二夹持爪传动件444的外侧,用于密封第五通孔 224,以使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密封后形成的工作腔室能够保持真空环境。
可选的,夹持组件4还用于使承载膜400在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的贴合过程中保持张紧状态。其中,贴合过程为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相贴合的过程。在本申请中,由于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能够带动承载膜400的两端在第二方向X上移动,因此承载膜400的两端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使得承载膜400在贴合过程中能够保持张紧状态,以保证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的贴合质量。
可以理解的,夹持组件4在保持承载膜400的张紧状态的过程中,承载膜400的张紧力大致保持不变、允许少许浮动,但是不会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从而避免承载膜400的张紧力过大、过小或者固定。
其中,第一夹持爪驱动件441可以采用伺服电机。第二夹持爪驱动件442的类型可以与第一夹持爪驱动件441相同。此时,第一夹持爪驱动件441可以分段控制第一夹持爪41的运动速度、位移等,第二夹持爪驱动件442可以分段控制第二夹持爪42的运动速度、位移等。通过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对承载膜400两端的夹持和拉紧,能够实现柔性屏300 的预弯曲仿形,并进行精细化控制和调节,使得承载膜400的张紧力较为稳定,柔性屏300 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质量更高。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持爪驱动件441也可以为普通电机或气缸。
可选的,第一夹持爪41包括第一上夹爪411和第一下夹爪412。第一上夹爪411和第一下夹爪412可以在第一方向Z上相对移动,以实现张开或夹紧,从而释放承载膜400或固定承载膜400。第一下夹爪412滑动连接第一上夹爪411。第一上夹爪411和第一下夹爪412之间形成滑轨结构,该滑轨结构沿第一方向Z延伸。
其中,第一夹持爪41还包括气缸414。气缸414用于驱动第一上夹爪411和第一下夹爪 412相互远离和/或靠近。本申请中,“A和/或B”包括方案A、方案B以及方案A和B三种情况。第一上夹爪411和第一下夹爪412相互远离时,能够将承载膜400的一端安装于第一夹持爪41,和从第一夹持爪41上取下承载膜400的一端。第一上夹爪411和第一下夹爪412 相互靠近时,能够夹紧承载膜400的一端。
一种实施方式中,气缸414具有双向驱动力。气缸414能够驱动第一上夹爪411和第一下夹爪412相互远离和相互靠近。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爪41还包括弹性件413。弹性件413用于产生使第一下夹爪412与第一上夹爪411相互夹紧的弹性力。气缸414用于产生使第一下夹爪412与第一上夹爪411相互远离的驱动力。当气缸414未工作时,弹性件413使第一下夹爪412与第一上夹爪411相互夹紧时,第一夹持爪41夹紧承载膜400。当气缸414工作、驱动第一下夹爪412与第一上夹爪411相互远离时,第一夹持爪41释放承载膜400。
其中,通过更换弹性件413(例如使用不同型号的弹簧),使得第一夹持爪41具有不同的夹紧力,以适用更多类型的承载膜400和贴合工序。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夹持爪41 中设置扭力机构,以降低气缸414打开夹子(也即使第一上夹爪411与第一下夹爪412张开) 所需力度。
再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爪41还包括弹性件413。弹性件413用于产生使第一下夹爪412与第一上夹爪411相互远离的弹性力。气缸414用于产生使第一下夹爪412与第一上夹爪411相互靠近的驱动力。当气缸414未工作时,弹性件413使第一下夹爪412与第一上夹爪411相互远离,第一夹持爪41释放承载膜400。当气缸414工作、驱动第一下夹爪412 与第一上夹爪411相互夹紧时,第一夹持爪41夹紧承载膜400。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上夹爪411和第一下夹爪412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驱动件来实现相对移动。例如,可以采用电机或伺服电机作为驱动件。此时,驱动件位于第二腔体22外侧。
可选的,第一下夹爪412上可设置多个定位柱4121。多个定位柱4121彼此间隔设置。多个定位柱4121用于对承载膜400进行初步定位。承载膜400上开设有对应的多个定位孔。第一上夹爪411开设有对应的多个避让孔或避让槽4111。第一下夹爪412与第一上夹爪411 相互夹紧时,多个定位柱4121一一对应地位于多个避让孔或避让槽4111。其中,多个避让孔或避让槽4111也可以彼此连通成一体。
可选的,第一上夹爪411包括朝向第一下夹爪412的上防滑层(图中未示出)。第一下夹爪412包括朝向第一上夹爪411的下防滑层(图中未示出)。上防滑层和下防滑层用于增加第一上夹爪411和第一下夹爪412夹持承载膜400时,与承载膜400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更好地固定和夹持承载膜400。
可选的,第二夹持爪42包括第二上夹爪421、第二下夹爪422以及第二上夹爪421与第二下夹爪422的驱动件等。具体结构设计可以参考第一夹持爪41,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夹持组件4还包括夹持平台驱动组件49。夹持平台驱动组件49连接夹持平台 43,用于驱动夹持平台43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夹持平台43能够在夹持平台驱动组件49的驱动下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而滑动连接夹持平台43的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能够携带承载膜400的两端在第二方向X上移动,因此承载膜400具有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两个方向上的自由度,从而能够更好地接触在贴合组件5,实现弯曲仿形,以提升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质量。此外,在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 42的夹持和移动下,承载膜400的仿形动作为主动仿形,可控性更强,精度更高,因此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质量更高。而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同时具有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上的自由度,也使得夹持组件4能够更灵活地移动承载膜400的两端,从而在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过程中,稳定地保持承载膜400的张紧状态。
可选的,夹持组件4还包括第一解耦结构和第二解耦结构。第一解耦结构连接在第一夹持爪41与夹持爪驱动组件44之间。第一解耦结构还连接在第一夹持爪41与夹持平台驱动组件49之间。第一解耦结构用于使第一夹持爪41能够在第一方向Z上相对夹持爪驱动组件44 移动、在第二方向X上相对所述夹持平台驱动组件49移动。第二解耦结构连接在第二夹持爪 42与夹持爪驱动组件44及夹持平台驱动组件49之间。第二解耦结构用于使第二夹持爪42 能够在第一方向Z上相对夹持爪驱动组件移动44、在第二方向X上相对所述夹持平台驱动组件49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解耦结构和第二解耦结构用于解除夹持爪驱动组件44和夹持平台驱动组件49对第一夹持爪41或第二夹持爪42驱动时的干涉,使得夹持爪驱动组件44和夹持平台驱动组件49均能够独立地驱动第一夹持爪41或第二夹持爪42,使得贴合设备100的动作完成度高、贴合质量较佳。
其中,第一解耦结构和第二解耦结构均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解耦结构包括第一夹爪基座415、第一夹爪下滑轨416和第一夹爪侧滑轨417。其中,第一上夹爪411、第一下夹爪412和驱动第一上夹爪411与第一下夹爪412相对移动的驱动件、相对地固定于第一夹爪基座415。换言之,第一夹爪基座415移动时,带动第一上夹爪411、第一下夹爪412和驱动第一上夹爪411与第一下夹爪412相对移动的驱动件同步移动。第一夹爪基座415滑动连接夹持平台43的第一部分431。第一夹爪基座415与夹持平台43之间形成第一夹爪下滑轨416。第一夹爪下滑轨416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X。第一夹爪基座 415与第一夹持爪传动件443之间形成第一夹爪侧滑轨417。第一夹爪侧滑轨417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Z。
此时,夹持平台驱动组件49驱动夹持平台43在第一方向Z移动时,第一夹爪基座415 能够相对第一夹持爪传动件443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也即第一夹持爪41能够独立于第一夹持爪传动件443而单独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夹持爪驱动组件44通过第一夹持爪传动件443 驱动第一夹爪基座415在第二方向X上移动时,第一夹爪基座415能够相对贴合平台43在第二方向X上移动,也即第一夹持爪41能够独立于贴合平台43而单独在第二方向X上移动。故而,第一夹持爪41在第一方向Z上的驱动机构与在第二方向X上的驱动机构之间能够配合使用,互相不产生干涉,且驱动机构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其中,第二解耦结构可以参阅第一解耦结构进行设计,此处不再赘述。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解耦结构和第二解耦结构也可以有其他实现方式,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可选的,夹持平台驱动组件49包括调整平台491、夹持平台传动件492及夹持平台驱动件493。调整平台491又称UVW平台,调整平台491可以在第二方向X上、第三方向上移动,且能够以第一方向Z为轴线转动。调整平台491安装于固定架1的底座11上。夹持平台驱动件493安装在调整平台491上。夹持平台驱动件493可以为伺服电机、普通电机或气缸。夹持平台传动件492包括第一楔形块4921、第二楔形块4922及一组或多组导向件4923。第一楔形块4921连接夹持平台43,例如连接夹持平台43的第三部分433。第二楔形块4922连接调整平台491。第二楔形块4922与第一楔形块4921的倾斜面相配合。夹持平台驱动件493 连接第二楔形块4922,以驱动第二楔形块4922在第一方向Z的垂直方向(例如第二方向X) 上移动,第二楔形块4922驱动第一楔形块4921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以使夹持平台43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一组或多组导向件4923连接在夹持平台43与调整平台491之间,用于限定夹持平台43相对调整平台491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调整平台491可以第一方向Z为轴线转动,因此夹持平台43可实现角度偏转,从而使得柔性屏300在与曲面盖板200对位时,实现偏转角度的补偿,从而具有更高的对位精度。
其他实施例中,夹持平台驱动组件49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驱动夹持平台43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请参阅图10,图10是图1所示贴合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0主要包括贴合设备100的贴合组件5结构。
贴合组件5包括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及贴合垫53。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沿第二方向X排列,且能够彼此靠近和彼此远离。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可以在第二方向 X上彼此靠近至并拢状态,也可以在第二方向X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第二方向X垂直于第一方向Z。贴合垫53采用弹性材料。贴合垫53受力时可以发生形变。贴合垫53位于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朝向安装组件3的一侧。贴合垫53从第一滑块51远离第二滑块52的一侧延伸至第二滑块52远离第一滑块51的一侧。此时,贴合垫53覆盖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朝向安装组件3的贴合区域。贴合垫53用于支撑柔性屏300沿第一方向Z与曲面盖板200层叠且贴合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组件5可以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处于并拢状态时,通过贴合垫53支撑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进行贴合,在第一滑块51与第二滑块52处于张开状态时,通过贴合垫53进一步支撑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进行贴合,从而使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分阶段进行贴合,且贴合顺序先中间后两边,降低了出现气泡、裂纹、褶皱等不良的风险,使得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 的贴合质量更佳,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贴合后形成的屏幕的产品良率更高。
由于贴合组件5通过贴合垫53支撑柔性屏300,贴合垫53采用弹性材料,不仅能够通过贴合垫53将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支撑力传递给柔性屏300,使得柔性屏300与曲面盖面进行贴合,而且贴合垫53的缓冲作用和间接支撑作用使得柔性屏300在贴合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位置和状态,使得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质量更佳。
其中,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盖板结构示意图。曲面盖板200 的中间区域2001为平面部分。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2002包括位于端部处的曲面部分。一种实施例中,该曲面部分的弯曲角度大于或等于60°。本申请以该实施例为例进行说明。
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2002还可以包括平面部分,该平面部分连接在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2001与边缘区域2002的曲面部分之间。曲面盖板200的弯曲角度是指其边缘区域 2002的端部处的切面与其中间区域200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该夹角位于中间区域2001所在平面朝向边缘区域2002的一侧,且位于边缘区域2002的端部处的切面远离平面区域2001 的一侧。在图11所示实施例中,曲面盖板200的弯曲角度大约为95°。其他实施例中,曲面盖板200的弯曲角度也可以为60°、70°、80°、81.2°、85°、90°、100°、105°等。可以理解的,曲面盖板200的弯曲角度可以为范围内的任意角度。
请继续参阅图10,贴合组件5还包括贴合平台54和滑块驱动组件55。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滑动安装于贴合平台54。滑块驱动组件55用于驱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靠近和彼此远离。滑块驱动组件55用于驱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在第二方向X上移动。由于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都滑动安装于贴合平台54,因此能够通过贴合平台54 更平稳和精确地控制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滑动方向,从而保证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质量。
其中,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与贴合平台54之间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本实施例以间接连接为例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10,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 52位于第二腔体22内侧,贴合平台54与滑块驱动组件55位于第二腔体22外侧。贴合组件5还包括第一滑块传动件56和第二滑块传动件57。第一滑块传动件56连接在第一滑块51与贴合平台54之间。第二滑块传动件57连接在第二滑块52与贴合平台54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滑块驱动组件55能够位于第二腔体22外侧,因此不仅可以减小第二腔体22的空间、降低贴合设备100的真空环境成本,并且无需要求滑块驱动组件55能够在真空环境中正常工作,对滑块驱动组件55中的部件要求较低,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的驱动件来满足驱动需求即可,故而贴合设备100的整体成本较低。
具体的,如图10所示,第一滑块传动件56包括固定部分561、滑动部分562及连接在固定部分561与滑动部分562之间的连接部分563。第一滑块传动件56的固定部分561位于第二腔体22内侧,第一滑块51固定连接第一滑块传动件56的固定部分561。第一滑块传动件56的滑动部分562位于第二腔体22外侧,且滑动连接贴合平台54。第一滑块传动件56 的滑动部分562与贴合平台54之间形成滑轨结构,该滑轨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X。
第二腔体22设有第六通孔225。第一滑块传动件56的连接部分563的一端位于第二腔体22内侧、并连接第一滑块传动件56的固定部分561,另一端穿过第六通孔225延伸至第二腔体22外侧、并连接第一滑块传动件56的滑动部分562。贴合组件5还包括第六真空波纹管58。第六真空波纹管58套设在第一滑块传动件56的连接部分563的外侧,用于密封第六通孔225,以使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密封后形成的工作腔室能够保持真空环境。
第二滑块传动件57包括固定部分571、滑动部分572及连接在固定部分571与滑动部分 572之间的连接部分573。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固定部分571位于第二腔体22内侧,第二滑块52固定连接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固定部分571。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滑动部分572位于第二腔体22外侧,且滑动连接贴合平台54。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滑动部分572与贴合平台54之间形成滑轨结构,该滑轨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X。
第二腔体22设有第七通孔226。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连接部分573的一端位于第二腔体22内侧、并连接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固定部分571,另一端穿过第七通孔226延伸至第二腔体22外侧、并连接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滑动部分572。贴合组件5还包括第七真空波纹管59。第七真空波纹管59套设在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连接部分573的外侧,用于密封第七通孔226,以使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密封后形成的工作腔室能够保持真空环境。
可以理解的,第一滑块传动件56的固定部分561可以通过滑轨结构固定于第二腔体22,且能够在第一滑块传动件56的连接部分563的驱动下移动。该滑轨结构包括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上的自由度。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固定部分571可以通过滑轨结构固定于第二腔体 22,且能够在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连接部分573的驱动下移动。该滑轨结构包括第一方向Z 和第二方向X上的自由度。此时,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稳定性更好。
可以理解的,图10所示实施例只是示意出第一滑块传动件56和第二滑块传动件57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滑块传动件56和第二滑块传动件57也可以有其他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其中,滑块驱动组件55包括第一滑块驱动件551及第二滑块驱动件552。第一滑块驱动件551用于驱动第一滑块51沿第二方向X移动。例如,第一滑块驱动件551可以安装于贴合平台54。第一滑块驱动件551连接第一滑块传动件56的驱动部分562,用以通过第一滑块传动件56带动第一滑块51移动。第二滑块驱动件552用于驱动第二滑块52沿第二方向X移动。例如,第二滑块驱动件552可以安装于贴合平台54。第二滑块驱动件552连接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驱动部分572,用以通过第二滑块传动件57带动第二滑块52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滑块51由第一滑块驱动件551驱动,第二滑块52由第二滑块驱动件552驱动,因此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动作可以彼此独立,例如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可以同时移动,也可以先后移动,也可以一者移动、另一者不动。故而,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移动更为灵活,贴合设备100的贴合柔性屏300和曲面盖板200的步骤更为灵活和多样化。
其中,第一滑块驱动件551和第二滑块驱动件552可以采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采用闭环反馈系统,具有准确的位置精度,因此能够准确地控制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位置和移动速度,使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位置精度高,从而保证贴合设备100的贴合过程的可靠性。并且,伺服电机的反馈系统也能够及时反应出,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在推动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贴合的过程中,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之间的贴合压力,从而及时进行调整工艺参数,使得贴合设备100的贴合精度更高。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块驱动件551和第二滑块驱动件552也可以采用普通电机或气缸。此外,第一滑块驱动件551和第二滑块驱动件552还可以通过伺服电机中的初始位置设定,使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在彼此靠近至并拢状态时,能够准确地移回初始位置,从而保证下一次贴合过程的贴合精度。
在本申请中,贴合平台54的位置设计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
例如,一种实施方式中,贴合平台54可以为固定平台。例如,贴合平台54可安装于固定架1,或者为固定架1的一部分。此时,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具有第二方向X的自由度。在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过程中,可以通过夹持组件4的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在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上的移动,使得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带动承载膜400的两端靠近或远离贴合组件5,从而使得固定在承载膜400上的柔性屏300贴近或远离贴合组件5的贴合垫53;可以通过安装组件3在第一方向Z上的移动,使得安装组件3带动曲面盖板200靠近或远离柔性屏300。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贴合平台54为可移动平台,贴合平台54可以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例如,如图10所示,贴合组件5还包括贴合平台驱动组件510。贴合平台驱动组件510用于驱动贴合平台54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此时,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能够在贴合平台驱动组件510的驱动下,带动贴合垫53沿第一方向Z移动,从而支撑柔性屏300在第一方向Z 上移动,使得贴合设备100的贴合步骤的灵活度更高、更为多样化。此外,当贴合平台54可以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时,安装组件3中的安装基座31可以在第一方向Z上保持固定,也可以在第一方向Z上具有自由度,安装基座31的设置方式更为多样化。此外,当贴合平台54 可以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时,夹持组件4的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可以不具备第一方向Z上的自由度,而是由贴合平台54在第一方向Z上的移动动作配合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在第二方向X上的移动动作,实现承载膜400和柔性屏300的仿形动作。
其中,贴合平台驱动组件510包括贴合平台驱动件5101、第三楔形块5102、第四楔形块 5103及一组或多组导向件5104。第三楔形块5102连接贴合平台54。第四楔形块5103连接固定架1的支撑平台14。第四楔形块5103与第三楔形块5102的倾斜面相配合。贴合平台驱动件5101可安装于支撑平台14。贴合平台驱动件5101连接第四楔形块5103,以驱动第四楔形块5103在第一方向Z的垂直方向(例如第二方向X)上移动,第四楔形块5103驱动第三楔形块5102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以使贴合平台54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一组或多组导向件5104连接在贴合平台54与支撑平台14之间,用于限定贴合平台54相对支撑平台14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
在本申请中,贴合平台54的结构设计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
如图10所示,一种实施方式中,贴合平台54用于支撑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一侧、与用于连接贴合平台驱动组件510的一侧是相互固定的。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贴合平台54用于支撑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一侧、与用于连接贴合平台驱动组件510的一侧也可以是能够相对活动的。具体的:
请参阅图12,图12是图10所示结构中的贴合组件5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的贴合组件5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贴合组件5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贴合平台54包括上平台541、下平台542及弹性件543。贴合平台54用于支撑第一滑块 51和第二滑块52的一侧形成于上平台541。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安装于上平台541。第一滑块51通过第一滑块传动件56滑动安装于上平台541。第二滑块52通过第二滑块传动件57滑动安装于下平台542。下平台542位于上平台541远离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一侧。贴合平台54用于连接贴合平台驱动组件510的一侧形成于下平台542。下平台542连接贴合平台驱动组件510。弹性件543连接在下平台542与上平台541之间,以使上平台541 与下平台542能够相对活动。弹性件543可以包括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弹性体。弹性体可以为弹簧(如图12所示)、橡胶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上平台541与下平台54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43,弹性件543受力发生形变,因此在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过程中,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之间的贴合压力经过贴合垫53、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及上平台541传递至弹性件543,弹性件543能够自适应贴合压力,使得上平台541依据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情况发生移动或倾斜,从而进一步优化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情况,使得两者的贴合质量更高。
其中,滑块驱动组件55安装于上平台541。也即,第一滑块驱动件551和第二滑块驱动件552安装于上平台541。此时,第一滑块驱动件551和第二滑块驱动件552随上平台541移动。其中,第一滑块驱动件551和第二滑块驱动件552可以为气缸。气缸的体积较小、重量较低,有利于增加上平台541的灵活性。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块驱动件551和第二滑块驱动件552可以为伺服电机、普通电机等。
请参阅图13,图13是图10所示结构中的贴合组件5在再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的贴合组件5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贴合组件5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滑块驱动组件55包括一个滑块驱动件。该滑块驱动件安装于上平台541。该滑块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滑块驱动件可位于第一滑块51与第二滑块52之间。本实施方式中,滑块驱动件的数量较前述实施方式较少,使得上平台541的负载较小,上平台541能够更灵活地与柔性屏300和曲面盖板200之间的贴合应力相适应,以提高贴合质量。
其中,滑块驱动组件55还包括驱动传动件(未示出),滑块驱动件可通过驱动传动件驱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一种实现方式中,滑块驱动件的驱动轴在第三方向上移动,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驱动传动件连接滑块驱动件的驱动轴与第一滑块 51和第二滑块52,并将第三方向的动力转化成第二方向X的动力,使得滑块驱动件能够驱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可以理解的,驱动传动件的结构可以有多种,本申请不对驱动传动件的结构进行严格限定。
请参阅图14,图14是图10所示结构中的贴合组件5在再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方式中的贴合组件5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贴合组件5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滑块驱动组件55包括第一滑块驱动件551、第一驱动传动件553、第二滑块驱动件552 及第二驱动传动件554。第一滑块驱动件551安装于下平台542。第一驱动传动件553滑动安装于下平台542。第一驱动传动件553与下平台542之间形成滑轨结构,该滑轨结构沿第二方向X延伸。第一滑块驱动件551用于驱动第一驱动传动件553在第二方向X上移动。第一滑块传动件56滑动连接第一驱动传动件553,两者之间形成滑轨结构,该滑轨结构沿第一方向Z延伸。第二滑块驱动件552安装于下平台542。第二驱动传动件554滑动安装于下平台542。第二驱动传动件554与下平台542之间形成滑轨结构,该滑轨结构沿第二方向X延伸。第二滑块驱动件552用于驱动第二驱动传动件554在第二方向X上移动。第二滑块传动件57 滑动连接第二驱动传动件554,两者之间形成滑轨结构,该滑轨结构沿第一方向Z延伸。
当第一滑块驱动件551驱动第一驱动传动件553在第二方向X上移动时,第一驱动传动件553推动第一滑块传动件56,从而带动第一滑块51在第二方向X上移动。当第二滑块驱动件552驱动第二驱动传动件554在第二方向X上移动时,第二驱动传动件554推动第二滑块传动件57,从而带动第二滑块52在第二方向X上移动。当上平台541相对下平台542移动时,第一滑块传动件56能够相对第一驱动传动件553移动,第二滑块传动件57能够相对第二驱动传动件554移动,使得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能够随上平台541移动,以实现自适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滑块驱动组件55安装于下平台542,上平台541的负载较小,上平台541能够更灵活地与柔性屏300和曲面盖板200之间的贴合应力相适应,以提高贴合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对于贴合平台54的结构设计的描述部分中,主要以贴合平台54为可移动平台为例(也即贴合组件5包括贴合平台驱动组件510的方案)进行描述。在贴合平台54为固定平台的实施例中,贴合平台54的下平台542为固定平台,下平台542可固定于固定架1或者为固定架1的一部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贴合垫53的形状与第一滑块51及第二滑块52的形状相配合。贴合垫53、第二滑块52和第二滑块52的设计依据是:第一滑块51、贴合垫53、承载膜400及柔性屏300层叠后与曲面盖板200的其中一个边缘区域相对应的部分的外表面形状,与曲面盖板200的该边缘区域的内表面的形状相同;第二滑块52、贴合垫53、承载膜400及柔性屏 300层叠后与曲面盖板200的另一个边缘区域相对应的部分的外表面形状,与曲面盖板200 的该边缘区域的内表面的形状相同。此时,柔性屏300能够很好地贴合于曲面盖板200的内表面,实现完全贴合。也即,第一滑块51、及第二滑块52、贴合垫53及承载膜400的形状设计,为依据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的形状进行的仿形设计。
其中,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及贴合垫53的结构有多种实现方式。具体的:
请一并参阅图15至图17,图15是图10所示的贴合组件5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所示结构的分解图,图17是图15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5中示意出贴合组件5的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及贴合垫53结构。
可选的,第一滑块5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511、第一过渡面512及第一侧面513。第一过渡面512平滑连接第一支撑面511和第一侧面513。第二滑块5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支撑面521、第二过渡面522及第二侧面523。第二过渡面522平滑连接第二支撑面521和第二侧面523。第一支撑面511和第二支撑面521均面向安装组件3设置(参阅图1)。第一侧面513和第二侧面523相背设置,且两者均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内凹设置。贴合垫53接触第一过渡面512、第一支撑面511、第二支撑面521及第二过渡面522。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侧面513和第二侧面523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内凹设置,也即第一侧面513和第二侧面523进行收腰设置,因此第一过渡面512所对应的部分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顶角,第二过渡面522所对应的部分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顶角。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所形成的顶角能够通过贴合垫53和承载膜400抵顶柔性屏300,使得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相贴合。并且,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顶角能够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的弯曲角度相适配,使得贴合设备100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弯曲角度较大的曲面盖板200的贴合环境中。
其中,如图15所示,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靠近至并拢状态时,第一支撑面 511形成第一滑块51的支撑区域,第二支撑面521形成第二滑块52的支撑区域,第一支撑面511和第二支撑面521共同支撑贴合垫53,从而通过贴合垫53支撑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进行贴合。如图17所示,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时,第一支撑面511和第一过渡面512共同形成第一滑块51的支撑区域,第二支撑面521和第二过渡面522共同形成第二滑块52的支撑区域,第一支撑面511、第一过渡面512、第二支撑面521及第二过渡面522共同支撑贴合垫53,从而通过贴合垫53支撑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进行贴合。
请再次参阅图15至图17,贴合垫53包括第一侧部531、第二侧部532及位于第一侧部 531与第二侧部532之间的中部533。如图17所示,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时,第一侧部531正对第一侧面513,第二侧部532正对第二侧面523,中部533正对第一过渡面512、第一支撑面511、第二支撑面521及第二过渡面522。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垫53的中部533能够用于支撑承载膜400和柔性屏300。由于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时,第一侧部531正对第一侧面513,第二侧部532正对第二侧面523,因此中部533能够在贴合过程中,保持覆盖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支撑区域的状态,使得柔性屏300能够得到稳定支撑,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质量更佳。
其中,贴合垫53处于自然状态时可以有多种形状。例如,如图17所示,贴合垫53可以为仿形垫。也即,贴合垫53位通过开模成型的结构。硅胶垫53处于自然状态时的形状与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处于并拢状态时的外侧表面形状相适配。例如,硅胶垫53处于自然状态时:硅胶垫53用于接触第一过渡面512(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处于并拢状态)的表面的形状与第一过渡面512相适配,两者可以相互贴合;硅胶垫53用于接触第一过渡面 512(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处于并拢状态)的表面的形状与第二过渡面522相适配,两者可以相互贴合。当然,由于硅胶垫53采用弹性材料,硅胶垫53用于接触第一过渡面512 (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处于并拢状态)的表面的形状也可以与第一过渡面512存在些许不同,硅胶垫53用于接触第一过渡面512(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处于并拢状态)的表面的形状与第二过渡面522存在些许不同。
其他实施方式中,贴合垫53处于自然状态时也可以是展平的结构(可参阅后文实施例中图25)。
可选的,贴合垫53可采用硅胶、橡胶、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E) 等材料。橡胶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热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贴合垫53的邵氏硬度可以在10度至80度之间,例如邵氏15度、邵氏20度、邵氏25度、邵氏 30度、邵氏35度、邵氏40度、邵氏42度、邵氏42.5度、邵氏60度等。
可选的,请一并参阅图11和图16,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表面2003在第二方向X上的长度为第一长度L1。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处于并拢状态时,贴合垫53对应第一过渡面512的部分的外表面、与贴合垫53对应第二过渡面522的部分的外表面、在第二方向X上的最大长度为第二长度L2。第一长度L1大于第二长度L2。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以及贴合垫53的具体尺寸依据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的具体产品形态设计。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由并拢状态转变成张开状态的过程中,贴合垫53的中部533与第一支撑面511和第二支撑面521相接触的区域面积增加,一般可通过以下实施方式实现: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15和图17,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由并拢状态转变成张开状态的过程中,贴合垫53的第一侧部531和第二侧部532发生形变,使得贴合垫 53的中部533的连接第一侧部531和第二侧部532的两端向第一过渡面512和第二过渡面522 移动,从而使得中部533与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相接触的区域(此处区域包括正对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之间的缝隙的区域)的面积更大。在本实施例中,贴合垫53的中部533不发生形变或几乎不发生形变,从而能够保证贴合垫53的中部533对柔性屏300的可靠支撑,使得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到位,避免发生因贴合垫53的中部533尺寸变形过大而导致贴合不到位的问题,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质量较佳。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靠近至并拢状态时,第一侧部531正对第一侧面513,第二侧部532正对第二侧面523,中部533正对第一侧面513的部分区域、第一过渡面512、第一支撑面511、第二支撑面521、第二过渡面522以及第二侧面523的部分区域。
其中,中部533朝向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一面(后文称为中部533的底面)设有补强层534,以使中部533的拉伸强度大于第一侧部531的拉伸强度、且大于第二侧部532的拉伸强度。此时,贴合垫53的形变区域被控制在第一侧部531和第二侧部532。具体的,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的过程中,拉伸强度较小的第一侧部531 和第二侧部532被拉伸,拉伸强度较大的中部533不发生形变或者发生很小的形变,中部533的连接第一侧部531的一端由面向第一侧面513的位置、向靠近面向第一过渡面512的位置移动,中部533的连接第二侧部532的一端由面向第二侧面523的位置、向靠近面向第二过渡面522的位置移动,中部533能够支撑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与盖板的边缘区域进行高精度贴合。
其中,补强层534可以采用柔性材料且拉伸强度大的材料,例如金属材料、或者布料等。其中,补强层534可以采用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使得中部533与第一滑块51及第二滑块 52之间的相对移动较为顺利,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在彼此远离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较小,降低滑块驱动组件55的所需要的驱动力,从而降低贴合设备100的能耗。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18和图19,图18是图15所示的贴合组件5的部分结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所示结构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所示的贴合组件5与前述实施方式的贴合组件5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由并拢状态转变成张开状态的过程中,贴合垫53整体发生形变,也即贴合垫53的中部533、第一侧部531及第二侧部532整体发生形变。此时,贴合垫53整体厚度变薄、面积变大,使得贴合垫53的中部533的连接第一侧部531和第二侧部532的两端向第一过渡面512和第二过渡面522移动,从而使得中部533与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相接触的区域的面积更大。此时,中部533的连接第一侧部531的一端可以完全面向第一过渡面512,也可以部分面向第一过渡面512、部分面向第一侧面513。中部533的连接第二侧部532的一端可以完全面向第二过渡面522,也可以部分面向第二过渡面522、部分面向第二侧面523。
其中,中部533朝向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一面(也即中部533的底面)设有润滑层535,润滑层535采用润滑材料。此时,由于贴合垫53接触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 的区域集中在贴合垫53的中部533上,并且这些区域设有润滑层535,因此贴合垫53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远离的过程中的形变阻力更小,有利于保证贴合过程的顺利进行。其中,润滑材料可以是润滑油、润滑脂或固体润滑剂。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部531 朝向第一滑块51的一面和第二侧部532朝向第二滑块52的一面也设有润滑层535。
再一种实施方式中,贴合垫53的中部533发生形变,第一侧部531和第二侧部532不发生形变。例如,贴合垫53的中部533的厚度变薄从而具有更大的面积,以使中部533与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相接触的区域的面积更大。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 52彼此靠近至并拢状态时,第一侧部531正对第一侧面513,第二侧部532正对第二侧面523,中部533正对第一过渡面512、第一支撑面511、第二支撑面521及第二过渡面522。
请参阅图20,图20是图15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可选的,第一侧部531固定于第一侧面513。第二侧部532固定于第二侧面523。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靠近至并拢状态时,贴合垫53处于自然状态或张紧状态。其中,贴合垫53处于自然状态时,无褶皱。此时,贴合垫53具有平整(指无明显突变的凸起或凹坑)的支撑面。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时,贴合垫53处于张紧状态。此时,贴合垫53具有平整的支撑面。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贴合垫53的第一侧部531固定于第一滑块51、第二侧部532固定于第二滑块52,因此贴合垫53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远离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而是能够按照预设进行形变,使得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过程更为可控,贴合质量更高。由于贴合垫53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处于并拢状态或张开状态时,都具有平整的支撑面,因此贴合垫53能够更好地支撑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进行高精度贴合。
其中,贴合组件5还包括锁止压条520。锁止压条5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锁止压条520 分别用于固定第一侧部531和第二侧部532。其中一个锁止压条520位于第一侧部531远离第一滑块51的一侧。另一个锁止压条520位于第二侧部532远离第二滑块52的一侧。一种实施方式中,锁止压条520呈一字条形,锁止压条520可以沿第三方向Y延伸。其他实施方式中,锁止压条520呈波浪条形、脉冲条形等。靠近第一侧部531的锁止压条520朝向第一侧部531的一侧设有波浪形表面,以增加与第一侧部531的接触面积,从而更稳固地固定第一侧部531。靠近第二侧部532的锁止压条520朝向第二侧部532的一侧设有波浪形表面,以增加与第二侧部532的接触面积,从而更稳固地固定第二侧部532。
贴合组件5还包括多个紧固件530。锁止压条520设有多个通孔。多个紧固件530一一对应地穿过多个通孔。多个紧固件530还对应地穿过第一侧部531或第二侧部532,以通过锁止压条520将第一侧部531固定于第一滑块51、将第二侧部532固定于第二滑块52。
其中,贴合组件5还包括限位压条540。限位压条540的数量为两个。靠近第一侧部531 的锁止压条520朝向第一侧部531的一侧设有安装槽5201。其中一个限位压条540安装于该安装槽5201中,且抵持第一侧部531。靠近第二侧部532的锁止压条520朝向第二侧部532 的一侧设有安装槽5201。另一个限位压条540安装于该安装槽5201中,且抵持第二侧部532。锁止压条520的安装槽5201的深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Z。此时,可以通过调整限位压条540 的位置,例如调整限位压条540在锁止压条520的安装槽5201中的深度,调整限位压条540 对第一侧部531和第二侧部532的位置限定,从而调整贴合垫53的张紧程度。
请参阅图21,图21是图20所示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1中包括图20所示的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及贴合垫53。
第一侧部531设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槽形孔5311。第二侧部532同样设有多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槽形孔5321。槽形孔(5311、532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Z。第一滑块51设有多个紧固孔。第二滑块52同样设有多个紧固孔。贴合组件5的多个紧固件530一一对应地穿过多个槽形孔(5311、5321)和多个紧固孔。
此时,由于紧固件530可以沿第一方向Z,调整在槽形孔(5311、5321)中的位置,因此第一侧部531与第一滑块51的锁紧位置可调,第二侧部532与第二滑块52的锁紧位置可调,贴合垫53的张紧程度可调,贴合设备100可以通过调整贴合垫53的张紧程度,使得贴合垫53能够更好地支撑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相贴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部531也可以不固定在第一侧面513上,而是悬空放置或者连接自重块并悬空设置。第二侧部532也可以不固定在第二侧面523上,而是悬空放置或者连接自重块并悬空设置。此时,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由并拢状态转变成张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侧部531和中部533的一端向靠近第一过渡面512的方向移动,第二侧部532和中部533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二过渡面522的方向移动,使得贴合垫53的中部533与第一滑块 51和第二滑块52接触的区域的面积更大,从而支撑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过程。
请再次参阅图16,可选的,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靠近至并拢状态时,第一支撑面511和第二支撑面521拼接成连续的承载面54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面511和第二支撑面521之间允许存在因制作公差、组装公差或组装需求等原因形成的间隙。此时,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对贴合垫53的支撑连续,从而完整地支撑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进行贴合,使得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质量更佳。
可选的,承载面540平滑设置。此时,承载面540对柔性屏300的支撑较为平整,贴合垫53相对承载面540移动时的阻力较小,且不易被损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贴合垫53的形状与承载面540的形状相适配。例如,贴合垫53完全贴合承载面540时,贴合垫53远离承载面540的一侧表面中正对承载面540的区域为平面区域。此时,在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过程中,贴合垫53对柔性屏300的支撑更为平稳,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压力均匀,既能够保证贴合质量,也能够降低柔性屏300和曲面盖板200在贴合过程中发生损坏的风险。
其中,贴合垫53的形状和承载面540的形状有多种实施方式: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承载面540包括在第二方向X上依次排布的第一平面区域5401、下凹区域5402及第二平面区域5403。第一平面区域5401和第二平面区域5403平行于第二方向X。贴合垫53正对下凹区域5402的部分的厚度大于贴合垫53正对第一平面区域5401的部分的厚度、且大于贴合垫53正对第二平面区域5403的部分的厚度。其中,贴合垫53正对承载面540的部分为中部533的一部分。此时,贴合垫53的中部533呈现中间厚、两边薄的趋势。在贴合过程中,贴合垫53的中部533的中间能够先支撑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轻微凸起,从而先与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贴合,在贴合过程中实现先中间贴合、后两边贴合的贴合顺序,提高贴合质量。
其中,贴合垫53的第一侧部531的厚度、第二侧部532的厚度、与贴合垫53的中部533 正对第一平面区域5401的部分的厚度以及正对第二平面区域5403部分的厚度一致。其中,贴合垫53的具体厚度及具体形状可以依据具体使用需求进行设计,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贴合垫53的形状也可以有多种方案:
一种方案中,如图16所示,贴合垫53的中部533包括朝向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底面和远离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顶面。中部533的底面包括凸起的弧面和位于弧面两侧的两个平面。中部533的顶面与中部533的底面对称设置。此时,设置在中部533的底面上的补强层534(或润滑层535),能够起到防呆作用,使得贴合垫53准确地与第一滑块 51和第二滑块52相组装。
另一种方案中,请参阅图22,图22是图16所示贴合垫53在另一种方案中的结构示意图。本方案所示贴合垫53结构与前述方案的贴合垫53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贴合垫53的中部533的底面为平面。此时,补强层534(或润滑层535)能够更容易地固定于中部533的底面,贴合垫53的加工精度更高。贴合垫53的中部533的顶面包括凸起的弧面和位于弧面两侧的两个平面。
再一种方案中,请参阅图23,图23是图16所示贴合垫53在再一种方案中的结构示意图。本方案所示贴合垫53结构与前述方案的贴合垫53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贴合垫53的中部533的底面包括凸起的弧面和位于弧面两侧的两个平面。贴合垫53的中部533 的顶面为平面。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24和图25,图24是图15所示的贴合组件5的部分结构在再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5是图24所示结构在另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所示的贴合组件5与前述实施方式的贴合组件5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承载面540为平面。承载面540垂直于第一方向Z。贴合垫53为等厚结构。贴合垫53的中部533的厚度与第一侧部531的厚度、第二侧部532的厚度相等。此时,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及贴合垫53的加工难度较小,成本较低。其中,贴合垫53的中部533的底面上补强层534(或润滑层535)能够起到防呆作用。例如,贴合垫53的第一侧部531的厚度可以在0.2毫米至10毫米的范围内。例如,贴合垫53的第一侧部531的厚度可以在0.5毫米至6毫米的范围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前文描述的方案中,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对称设置。此时,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可以采用相同的物料,从而降低贴合设备100的成本。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块51与第二滑块52也可以不采用对称设置的方案。例如:
请参阅图26,图26是图15所示的贴合组件5的部分结构在再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所示的贴合组件5与前述实施方式的贴合组件5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第一滑块51在第二方向X上的尺寸小于第二滑块52在第二方向X上的尺寸。第一滑块 51的体积小于第二滑块52的体积。第一支撑面511的面积小于第二支撑面521的面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滑块51在第二方向X上的尺寸也可以大于第二滑块52在第二方向X上的尺寸。
在本申请中,贴合设备100可以用于贴合具有双曲面边缘的曲面盖板200,也可以用于贴合具有四曲面边缘的曲面盖板200。具有四曲面边缘的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的两端边缘呈一定的弯曲角度。当贴合设备100用于贴合具有四曲面边缘的曲面盖板200时,可以通过设计贴合垫53的中部533的结构,或者通过设计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结构,或者同时设计贴合垫53、第一滑块51及第二滑块52的结构,使得贴合设备100能够采用与贴合具有双曲面边缘的曲面盖板200相同的工艺步骤,贴合具有四曲面边缘的曲面盖板200。
请参阅图27,图27是图16所示贴合垫53在再一种方案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7示意出贴合垫53的中部533的结构,图27的视角平面垂直于图16的视角平面。本方案所示贴合垫53结构与前述方案的贴合垫53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可选的,贴合垫53的中部533包括在第三方向Y上依次连接的顶面5331、过渡曲面5332 及端面5333。第三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过渡曲面5332的弯曲角度在0°至120°范围内。具体的,过渡曲面5332包括连接顶面5331的第一连接端和连接端面5333的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的切面与第二连接端的切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在0°至120°范围内。其中,该过渡曲面5332和端面5333在贴合过程中可以对应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表面。贴合垫53的中部533还可以包括在第三方向Y上、位于顶面5331的另一侧的另一过渡曲面5332和另一端面5333。
在本方案中,由于贴合垫53的中部533的过渡曲面5332具有一定的弯曲角度,因此该过渡曲面5332可以在第一滑块51与第二滑块52处于并拢状态时,支撑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的两端边缘呈一定的弯曲角度、与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的两端边缘进行贴合,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处于张开状态时,支撑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的两端边缘呈一定的弯曲角度、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的两端边缘进行贴合,从而使得贴合设备100能够进行具有四曲面边缘的曲面盖板200的贴合,且贴合精度较高。其他方案中,过渡曲面5332的弯曲角度也可以大于120°。
请参阅图28,图28是图16所示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在另一种方案中的结构示意图。本方案所示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与前述方案的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垫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一滑块51还包括第一端面514、第三过渡面515、第四过渡面516及第五过渡面517。第一端面514与第一支撑面511经第三过渡面515平滑过渡。第一端面514与第一侧面513经第四过渡面516平滑过渡。第三过渡面515、第四过渡面516及第一过渡面512 经第五过渡面517平滑过渡。
第二滑块52还包括第二端面524、第六过渡面525、第七过渡面526及第八过渡面527。第二端面524与第二支撑面521经第六过渡面525平滑过渡。第二端面524与第二侧面523 经第七过渡面526平滑过渡。第六过渡面525、第七过渡面526及第二过渡面522经第八过渡面527平滑过渡。
其中,第一端面514与第二端面524朝向相同。第一过渡面512的弯曲角度在0°至120°范围内,第六过渡面525的弯曲角度与第三过渡面515的弯曲角度相同。
在本方案中,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在第三方向Y上的端部形成光滑的顶角,该顶角能够在在第一滑块51与第二滑块52处于并拢状态时,支撑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的两端边缘呈一定的弯曲角度、与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的两端边缘进行贴合,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处于张开状态时,支撑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的两端边缘呈一定的弯曲角度、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的两端边缘进行贴合,从而使得贴合设备100能够进行具有四曲面边缘的曲面盖板200的贴合,且贴合精度较高。其他方案中,第一过渡面512的弯曲角度也可以大于120°。
其中,第一滑块51的背对第一端面514的端部同样可以形成光滑的顶角。第二滑块52 的背对第二端面524的端部同样可以形成光滑的顶角。
可以理解的,前述两种使贴合设备100能够贴合具有四曲面边缘的曲面盖板200的方案,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请一并参阅图29和图30,图29是图1所示贴合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 30是图1所示贴合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的仰视示意图。其中,图29中示意出贴合设备100的第二腔体22、夹持组件4、贴合组件5等。图30中示意出贴合设备100的第一腔体21、安装组件3等。
可选的,贴合设备100还包括对位摄像组件7和控制器8。对位摄像组件7用于抓取曲面盖板200的第一标示位置和柔性屏300的第二标示位置。控制器8用于依据第一标示位置和第二标示位置驱动夹持组件4带动承载膜400移动,使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中心对位。对位后的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的贴合质量更高。
其中,曲面盖板200上的第一标示位置可以为曲面盖板200的边缘、或者曲面盖板200 上的油墨边缘、或者曲面盖板200上的油墨标示点等特征点。柔性屏300的第二标示位置可以为柔性屏300的边缘、或者柔性屏300上的特征点(例如开孔、开槽等)。例如,可以通过抓取曲面盖板200的边缘位置,获知曲面盖板200的中心位置,通过抓取柔性屏300的边缘位置,或者柔性屏300的中心位置,进而驱动夹持组件4带动承载膜400移动,从而使柔性屏300的中心与曲面盖板200的中心在第一方向Z上对齐。
可选的,结合参阅图10可知,夹持组件4在第二方向X上、第三方向上以及以第一方向 Z为轴线的转动方向上均具有自由度,因此柔性屏300的中心不仅能够与曲面盖板200的中心在第一方向Z上对齐,并且柔性屏300也可以与曲面盖板200实现偏转矫正,也即使柔性屏300的边缘平行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使得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的对位更为精准,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的贴合质量更高。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曲面盖板200也能够在第二方向X上和第三方向上移动,从而更快速地与柔性屏300实现中心对位。
其中,请继续参阅图29和图30,对位摄像组件7包括一个或多个摄像头71。摄像头71 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摄像头71可以同时抓取多个标示位置(包括曲面盖板200的标示位置和柔性屏300的标示位置),从而加快对位速度,提高贴合设备100的贴合效率。
对位摄像组件7还包括支架72。一个或多个摄像头71安装于该支架72。一个或多个摄像头71抓取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的标示位置时,支架72带动一个或多个摄像头71自第一腔体21与第二腔体22之间伸入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之间。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架72能够转动,从而带动一个或多个摄像头71转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一个或多个摄像头71能够相对支架72转动。此时,一个或多个摄像头71能够朝下抓取柔性屏300的第二标示位置、朝上抓取曲面盖板200的第一标示位置。
可选的,控制器8电连接贴合设备100的各个组件的由电控制的驱动件,从而控制贴合设备100执行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的贴合过程,也即控制贴合设备100执行贴合方法中的步骤,该贴合方法用于贴合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
其中,控制器8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以及存储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上并能够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其中,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控制器8控制贴合设备100执行贴合方法中的步骤。贴合方法在后文中会再详细阐述。
请一并参阅图31和图32,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100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2是图31所示贴合设备100在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1和图32中均省略了各个结构中的剖面线,从而较为清楚地示意出贴合设备100的各部件结构。本申请实施例的后续附图中,附图内容为图31所示贴合设备100的部分结构或者相关结构的,也都省略了结构中的剖面线,此处一并说明。
第二实施例所示贴合设备100与第一实施例所示贴合设备100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后文不再赘述。后文主要描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以及第二实施例中的部分技术内容,此部分可以存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内容。
贴合设备100包括固定架1、腔体组件2、安装组件3、夹持组件4及贴合组件5。贴合设备100用于将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沿第一方向Z层叠且贴合于一起。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方向Z为竖直方向为例进行说明,也即沿第一方向Z的移动为上下移动。
固定架1用于安装和支撑贴合设备100的其他组件部分。腔体组件2包括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第一腔体21与第二腔体22能够在第一方向Z上彼此靠近和彼此远离。安装组件3活动安装于固定架1。安装组件3用于安装曲面盖板200。夹持组件4活动安装于固定架1。夹持组件4位于安装组件3的下方。夹持组件4用于夹持承载有柔性屏300的承载膜400 的两端,并使承载膜400位于安装组件3与贴合组件5之间。柔性屏300位于承载膜400朝向盖板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的结构、腔体组件2的结构、安装组件3的结构及夹持组件4的结构可参阅第一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贴合组件5活动安装于固定架1。贴合组件5位于安装组件3的下方。贴合组件5与安装组件3能够在第一方向Z上相对移动。贴合组件5用于支撑柔性屏300沿第一方向Z与曲面盖板200层叠且贴合在一起。其中,贴合组件5的用于支撑柔性屏300的部件、与安装组件3的用于安装曲面盖板200的部件相对移动,即为贴合组件5与安装组件3在第一方向Z 上的相对移动。
请参阅图33,图33是图31所示贴合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3主要包括贴合设备100的贴合组件5结构。
贴合组件5包括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支撑块550及贴合垫53。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沿第二方向X排列,且能够彼此靠近和彼此远离。第二方向X垂直于第一方向Z。支撑块550位于第一滑块51与第二滑块52之间。也即,第一滑块51、支撑块550及第二滑块52依次排列于第二方向X。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能够靠近和远离支撑块550。贴合垫53采用弹性材料。贴合垫53受力时可以发生形变。贴合垫53位于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朝向安装组件3的一侧。贴合垫53从第一滑块51远离第二滑块52的一侧延伸至第二滑块52远离第一滑块51的一侧。贴合垫53用于支撑柔性屏300沿第一方向Z与曲面盖板 200层叠且贴合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组件5可以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靠近支撑块550至并拢状态时,通过贴合垫53支撑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进行贴合,在第一滑块51与第二滑块52远离支撑块550至张开状态时,通过贴合垫53进一步支撑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进行贴合,从而使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分阶段进行贴合,且贴合顺序先中间后两边,降低了出现气泡、裂纹、褶皱等不良的风险,使得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的贴合质量更佳,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贴合后形成的屏幕的产品良率更高。
由于贴合组件5通过贴合垫53支撑柔性屏300,贴合垫53采用弹性材料,不仅能够通过贴合垫53将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以及支撑块550的支撑力传递给柔性屏300,使得柔性屏300与曲面盖面进行贴合,而且贴合垫53的缓冲作用和间接支撑作用使得柔性屏300在贴合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位置和状态,使得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质量更佳。
此外,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远离支撑块550至张开状态时,支撑块550仍可以通过贴合垫53对柔性屏300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过程更为稳定,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不易发生变形,贴合质量更佳。
请继续参阅图33,贴合组件5还包括贴合平台54和滑块驱动组件55。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滑动安装于贴合平台54。支撑块550安装于贴合平台54。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能够在滑块驱动组件55的驱动下、靠近和远离支撑块550。滑块驱动组件55用于驱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在第二方向X上移动。由于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以及支撑块 550都安装于贴合平台54,因此能够通过贴合平台54更平稳和精确地控制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滑动方向,且滑动的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能够与支撑块550处于同一平面,以稳定支撑柔性屏300,从而保证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质量。
其中,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以及支撑块550与贴合平台54之间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本实施例以间接连接为例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31和图33,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以及支撑块550位于第二腔体22内侧,贴合平台54与滑块驱动组件55位于第二腔体22外侧。贴合组件5还包括第一滑块传动件56、第二滑块传动件57以及支撑块连接件560。第一滑块传动件56连接在第一滑块51与贴合平台54之间。第二滑块传动件 57连接在第二滑块52与贴合平台54之间。支撑块连接件560连接在支撑块550与贴合平台 54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滑块驱动组件55能够位于第二腔体22外侧,因此不仅可以减小第二腔体22的空间、降低贴合设备100的真空环境成本,并且无需要求滑块驱动组件55能够在真空环境中正常工作,对滑块驱动组件55中的部件要求较低,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的驱动件来满足驱动需求即可,故而贴合设备100的整体成本较低。
具体的,如图33所示,第一滑块传动件56包括固定部分561、滑动部分562及连接在固定部分561与滑动部分562之间的连接部分563。第一滑块传动件56的固定部分561位于第二腔体22内侧,第一滑块51固定连接第一滑块传动件56的固定部分561。第一滑块传动件56的滑动部分562位于第二腔体22外侧,且滑动连接贴合平台54。第一滑块传动件56 的滑动部分562与贴合平台54之间形成滑轨结构,该滑轨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X。
第二腔体22设有第六通孔225。第一滑块传动件56的连接部分563的一端位于第二腔体22内侧、并连接第一滑块传动件56的固定部分561,另一端穿过第六通孔225延伸至第二腔体22外侧、并连接第一滑块传动件56的滑动部分562。贴合组件5还包括第六真空波纹管58。第六真空波纹管58套设在第一滑块传动件56的连接部分563的外侧,用于密封第六通孔225,以使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密封后形成的工作腔室能够保持真空环境。
第二滑块传动件57包括固定部分571、滑动部分572及连接在固定部分571与滑动部分572之间的连接部分573。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固定部分571位于第二腔体22内侧,第二滑块52固定连接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固定部分571。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滑动部分572位于第二腔体22外侧,且滑动连接贴合平台54。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滑动部分572与贴合平台54之间形成滑轨结构,该滑轨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X。
第二腔体22设有第七通孔226。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连接部分573的一端位于第二腔体22内侧、并连接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固定部分571,另一端穿过第七通孔226延伸至第二腔体22外侧、并连接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滑动部分572。贴合组件5还包括第七真空波纹管59。第七真空波纹管59套设在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连接部分573的外侧,用于密封第七通孔226,以使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密封后形成的工作腔室能够保持真空环境。
支撑块连接件560包括第一固定部分5601和连接第一固定部分5601的第二固定部分 5602。第一固定部分5601位于第二腔体22内侧,支撑块550连接第一固定部分5601。第二腔体22设有第八通孔227。支撑块连接件560的第二固定部分5602穿过第八通孔227、连接至贴合平台54。贴合组件5还包括第八真空波纹管570。第八真空波纹管570套设在支撑块连接件560的连接部分5603的外侧,用于密封第八通孔227,以使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 22密封后形成的工作腔室能够保持真空环境。
可以理解的,图33所示实施例只是示意出第一滑块传动件56、第二滑块传动件57以及支撑块连接件560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滑块传动件56、第二滑块传动件57 以及支撑块连接件560也可以有其他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其中,滑块驱动组件55包括第一滑块驱动件551及第二滑块驱动件552。第一滑块驱动件551用于驱动第一滑块51沿第二方向X移动,以靠近和远离支撑块550。例如,第一滑块驱动件551可以安装于贴合平台54。第一滑块驱动件551连接第一滑块传动件56的驱动部分562,用以通过第一滑块传动件56带动第一滑块51移动。第二滑块驱动件552用于驱动第二滑块52沿第二方向X移动,以靠近和远离支撑块550。例如,第二滑块驱动件552可以安装于贴合平台54。第二滑块驱动件552连接第二滑块传动件57的驱动部分572,用以通过第二滑块传动件57带动第二滑块52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滑块51由第一滑块驱动件551驱动,第二滑块52由第二滑块驱动件552驱动,因此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动作可以彼此独立,例如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可以同时移动,也可以先后移动,也可以一者移动、另一者不动。故而,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移动更为灵活,贴合设备100的贴合柔性屏300和曲面盖板200的步骤更为灵活和多样化。
其中,第一滑块驱动件551和第二滑块驱动件552可以采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采用闭环反馈系统,具有准确的位置精度,因此能够准确地控制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位置和移动速度,使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位置精度高,从而保证贴合设备100的贴合过程的可靠性。例如,可通过第一滑块驱动件551和第二滑块驱动件552的位置环来完成贴合过程。第一滑块驱动件551的设计参数与第二滑块驱动件552的设计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并且,伺服电机的反馈系统也能够及时反应出,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在推动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贴合的过程中,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之间的贴合压力,从而及时进行调整工艺参数,使得贴合设备100的贴合精度更高。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块驱动件 551和第二滑块驱动件552也可以采用普通电机或气缸。此外,第一滑块驱动件551和第二滑块驱动件552还可以通过伺服电机中的初始位置设定,使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在彼此靠近至并拢状态时,能够准确地移回初始位置,从而保证下一次贴合过程的贴合精度。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所示贴合设备100的贴合组件5的贴合平台54的位置设计同样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可以为固定平台或可移动平台,具体可参阅第一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所示贴合设备100的贴合组件5的贴合平台54的结构设计同样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可以为两侧相对固定的平台、或者为两侧可相对活动的平台,具体可参阅第一实施例。
可选的,请继续参阅图33,贴合组件5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550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5502。第一压力传感器5501设于支撑块550与第一滑块51之间。第一压力传感器5501用于检测支撑块550与第一滑块51之间的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5502设于支撑块550与第二滑块52之间。第二压力传感器5502用于检测支撑块550与第二滑块52之间的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组件5可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550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5502,获取支撑块550与第二滑块52之间的压力和支撑块550与第二滑块52之间的压力,从而反馈出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支撑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相贴合时候的贴合压力,进而通过贴合压力诊断贴合过程是否合格,还可通过贴合压力及时调整贴合设备100的参数(例如驱动组件的参数),从而及时优化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的贴合工序,提高贴合质量。
请一并参阅图34至图36,图34是图33所示贴合组件5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5是图34所示结构的分解图,图36是图34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4中示意出贴合组件5的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支撑块550及贴合垫53结构。
第一滑块5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511、第一过渡面512及第一侧面513。第二滑块5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支撑面521、第二过渡面522及第二侧面523。第一支撑面511和第二支撑面521均面向安装组件3设置,第一侧面513和第二侧面523相背设置,且两者均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内凹设置。贴合垫53接触第一过渡面512、第一支撑面511、第二支撑面 521及第二过渡面522。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侧面513和第二侧面523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内凹设置,也即第一侧面513和第二侧面523进行收腰设置,因此第一过渡面512所对应的部分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顶角,第二过渡面522所对应的部分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顶角。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所形成的顶角能够通过贴合垫53和承载膜400抵顶柔性屏300,使得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相贴合。并且,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顶角能够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的弯曲角度相适配,使得贴合设备100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弯曲角度较大的曲面盖板200的贴合环境中。此外,第三支撑面能够在贴合过程中持续支撑柔性屏300,使得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过程更为稳定,贴合质量更佳。
支撑块550包括朝向安装组件3的第三支撑面5503。贴合垫53还能够接触第三支撑面 5503。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靠近支撑块550至并拢状态时,第一支撑面511、第三支撑面5503及第二支撑面521拼接成连续的承载面540。此时,承载面540能够连续地支撑柔性屏300,使得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的贴合质量更高。可选的,承载面540平滑设置。此时,承载面540对柔性屏300的支撑较为平整,贴合垫53相对承载面540移动时的阻力较小,且不易被损坏。
其中,如图34所示,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靠近支撑块550至并拢状态时,第一支撑面511形成第一滑块51的支撑区域,第三支撑面5503形成支撑块550的支撑区域,第二支撑面521形成第二滑块52的支撑区域,第一支撑面511、第三支撑面5503及第二支撑面521共同支撑贴合垫53,从而通过贴合垫53支撑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与曲面盖板200 的中间区域进行贴合。如图36所示,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时,第一支撑面511和第一过渡面512共同形成第一滑块51的支撑区域,第二支撑面521和第二过渡面522共同形成第二滑块52的支撑区域,第一支撑面511、第一过渡面512、第二支撑面521及第二过渡面522共同支撑贴合垫53,从而通过贴合垫53支撑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进行贴合。此时,第三支撑面5503形成支撑块550的支撑区域,第三支撑面5503仍然支撑贴合垫53,使得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中心区域保持贴合状态。
请再次参阅图34至图36,贴合垫53包括第一侧部531、第二侧部532及位于第一侧部 531与第二侧部532之间的中部533。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远离支撑块550至张开状态时,第一侧部531正对第一侧面513,第二侧部532正对第二侧面523,中部533正对第一过渡面512、第一支撑面511、第二支撑面521、第二过渡面522以及第三支撑面5503。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垫53的中部533能够用于支撑承载膜400和柔性屏300。由于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远离支撑块550至张开状态时,第一侧部531正对第一侧面513,第二侧部532正对第二侧面523,因此中部533能够在贴合过程中,保持覆盖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及支撑块550的支撑区域的状态,使得柔性屏300能够得到稳定支撑,柔性屏300 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质量更佳。
其中,第一滑块51朝向支撑块550的一侧设有第一滑槽518。第二滑块52朝向支撑块 550的一侧设有第二滑槽528。支撑块550包括背对背设置的第一滑动凸起5504和第二滑动凸起5505。第一滑动凸起5504滑动安装于第一滑槽518。第二滑动凸起5505滑动安装于第二滑槽528。其中,第一滑动凸起5504和第二滑动凸起5505的一侧表面可以形成第三支撑面5503的一部分,以增加第三支撑面5503的面积,使得支撑块550对贴合垫53的支撑面积更大。
可以理解的是,贴合垫53、第一滑块51、支撑块550及第二滑块52的其他设计(例如结构设计、位置设计、材料设计等)可以参阅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所示贴合组件5可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贴合组件5的技术特征相结合。
可选的,支撑块550朝向第一滑块51的侧面的形状和朝向第二滑块52的侧面的形状可以有多种设计方式,例如可以设计为竖直面、倾斜面、曲面等,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支撑块550朝向第一滑块51的侧面的形状和朝向第二滑块52的侧面的形状的设计,尽量使支撑块550与第一滑块51以及第二滑块52完整地相配合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37和图38,图3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设备100在第三实施例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8是图37所示贴合设备100在一种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7和图38中均省略了各个结构中的剖面线,从而较为清楚地示意出贴合设备100的各部件结构。本申请实施例的后续附图中,附图内容为图37所示贴合设备100的部分结构或者相关结构的,也都省略了结构中的剖面线,此处一并说明。
第三实施例所示贴合设备100与第一实施例所示贴合设备100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后文不再赘述。后文主要描述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以及第三实施例中的部分技术内容(此部分可以存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内容)。
贴合设备100包括固定架1、腔体组件2、安装组件3、夹持组件4及贴合组件5。贴合设备100用于将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沿第一方向Z层叠且贴合于一起。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方向Z为竖直方向为例进行说明,也即沿第一方向Z的移动为上下移动。
固定架1用于安装和支撑贴合设备100的其他组件部分。腔体组件2包括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第一腔体21与第二腔体22能够在第一方向Z上彼此靠近和彼此远离。安装组件3活动安装于固定架1。安装组件3用于安装曲面盖板200。夹持组件4活动安装于固定架1。夹持组件4位于安装组件3的下方。夹持组件4用于夹持承载有柔性屏300的承载膜400 的两端,并使承载膜400位于安装组件3与贴合组件5之间。柔性屏300位于承载膜400朝向盖板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固定架1的结构、腔体组件2的结构、安装组件3的结构及夹持组件4的结构可参阅第一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贴合组件5活动安装于固定架1。贴合组件5位于安装组件3的下方。贴合组件5与安装组件3能够在第一方向Z上相对移动。贴合组件5用于支撑柔性屏300沿第一方向Z与曲面盖板200层叠且贴合在一起。其中,贴合组件5的用于支撑柔性屏300的部件、与安装组件3的用于安装曲面盖板200的部件相对移动,即为贴合组件5与安装组件3在第一方向Z 上的相对移动。
请参阅图39,图39是图37所示贴合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9主要包括贴合设备100的贴合组件5结构。
贴合组件5包括贴合平台54、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挤压块580及贴合垫53。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沿第二方向X排列,且能够彼此靠近和彼此远离。第二方向X垂直于第一方向Z。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滑动安装于贴合平台54。挤压块580安装于贴合平台54且能够相对贴合平台54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挤压块580位于第一滑块51与第二滑块52之间。挤压块580包括彼此间隔的第一滑动面5801和第二滑动面5802。第一滑动面5801 和第二滑动面5802在远离贴合平台54的方向上彼此远离。第一滑块51接触第一滑动面5801。第二滑块52接触第二滑动面5802。其中,挤压块580可以大致呈倒梯形。
贴合垫53采用弹性材料。贴合垫53受力时可以发生形变。贴合垫53位于第一滑块51 和第二滑块52朝向安装组件3的一侧。贴合垫53还位于挤压块580朝向安装组件3的一侧。贴合垫53从第一滑块51远离第二滑块52的一侧延伸至第二滑块52远离第一滑块51的一侧。贴合垫53用于支撑柔性屏300沿第一方向Z与曲面盖板200层叠且贴合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当挤压块580处于顶出状态时,挤压块580相对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 52向远离贴合平台54的方向凸起,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处于并拢状态,第一滑块51 与第二滑块52之间的间距较小。当挤压块580受力向靠近贴合平台54的方向移动至压入状态时,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被挤压块580向两边推开,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处于张开状态,第一滑块51与第二滑块52之间的间距较大。
贴合组件5可以在挤压块580处于顶出状态、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处于并拢状态时,通过挤压块580和贴合垫53支撑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进行贴合,在挤压块580处于压入状态、第一滑块51与第二滑块52处于张开状态时,通过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及贴合垫53进一步支撑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进行贴合,从而使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分阶段进行贴合,且贴合顺序先中间后两边,降低了出现气泡、裂纹、褶皱等不良的风险,使得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的贴合质量更佳,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贴合后形成的屏幕的产品良率更高。
由于贴合组件5通过贴合垫53支撑柔性屏300,贴合垫53采用弹性材料,不仅能够通过贴合垫53将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以及支撑块550的支撑力传递给柔性屏300,使得柔性屏300与曲面盖面进行贴合,而且贴合垫53的缓冲作用和间接支撑作用使得柔性屏300在贴合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位置和状态,使得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质量更佳。
此外,挤压块580从顶出状态移动至压入状态的过程中,能够持续支撑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使得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保持贴合状态,从而保证两者的贴合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移动由挤压块580推动,因此贴合组件5无需额外设置驱动组件,从而降低了贴合设备100的成本,也简化了贴合设备100的贴合工序步骤。
其中,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与贴合平台54之间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本实施例以直接连接为例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37和图39,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 52、挤压块580及贴合平台54位于第二腔体22内侧。贴合组件5还包括平台支撑件590。平台支撑件590大部分位于第二腔体22外侧,平台支撑件590少部分伸入第二腔体22内侧,以支撑贴合平台54,具体的:
第一滑块51与贴合平台54之间形成滑轨结构,该滑轨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 X。第二滑块52与贴合平台54之间形成滑轨结构,该滑轨结构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X。此时,贴合平台54能够限定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移动方向,从而保证贴合组件5的工作可靠性。
平台支撑件590包括驱动部分5901和支撑部分5902。驱动部分5901位于第二腔体22 外侧,支撑部分5902支撑在驱动部分5901与贴合平台54之间。第二腔体22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九通孔228。支撑部分590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一个或多个支撑部分5902一一对应地自一个或多个第九通孔228、伸入第二腔体22内侧。贴合组件5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九真空波纹管5903。一个或多个第九真空波纹管5903一一对应地套设在一个或多个支撑部分5902之间。
可选的,请继续参阅图39,贴合组件5还包括贴合平台驱动组件510。贴合平台驱动组件510用于驱动贴合平台54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本实施例中,贴合平台驱动组件510连接平台支撑件590,通过驱动平台支撑件590移动,以带动贴合平台54移动。本实施例中的贴合平台驱动组件510的具体设计可参阅第一实施例。
其他实施例中,贴合平台54也可以位于第二腔体22外侧,通过连接件或传动件,与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及挤压块580进行连接,具体设计可参阅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贴合平台驱动组件510可以直接驱动贴合平台54移动。
其他实施例中,贴合平台54也可以为固定平台。具体设计可参阅第一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所示贴合设备100的贴合组件5的贴合平台54的结构设计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可以为两侧相对固定的平台、或者为两侧可相对活动的平台,具体可参阅第一实施例。例如,贴合平台54包括上平台、下平台及弹性件。第一滑块、挤压块及第二滑块安装于上平台。下平台位于上平台远离挤压块的一侧。弹性件连接在下平台与上平台之间,以使上平台与下平台能够相对活动。
可选的,如图39所示,贴合组件5还包括第四压力传感器5904。第四压力传感器5904 设于第一滑块51与第二滑块52之间。第四压力传感器5904用于检测第一滑块51与第二滑块52之间的压力。此时,第四压力传感器5904能够获取第一滑块51与第二滑块52之间的压力,从而反馈出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支撑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相贴合时候的贴合压力,进而通过贴合压力诊断贴合过程是否合格,还可通过贴合压力及时调整贴合设备100的参数,从而及时优化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的贴合工序,提高贴合质量。
请继续参阅图39,可选的,贴合组件5还包括弹性支撑件5905。弹性支撑件5905位于挤压块580与贴合平台54之间。挤压块580受力靠近贴合平台54时,弹性支撑件5905被压缩,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远离。换言之,当挤压块580由顶出状态转变成压入状态的过程中,弹性支撑件5905被逐渐压缩,从而产生支持挤压块580的弹性力,使得挤压块580能够通过贴合垫53支撑柔性屏300。
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撑件5905为弹簧或其他弹性件。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撑件5905包括导向件和套设在导向件上的弹性件,导向件用于限定挤压块580沿第一方向Z移动,弹性件可以为弹簧或其他结构。
请继续参阅图39,可选的,贴合组件5还包括弹性拉紧件5906。弹性拉紧件5906位于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之间。弹性拉紧件5906处于被拉伸状态,从而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之间产生使两者彼此靠近的弹性力,以保证贴合组件5的正常工作。弹性拉紧件5906可以为弹簧或其他弹性件。
其中,挤压块580处于顶出状态时,弹性支撑件5905可以处于被拉伸状态,从而产生使挤压块580靠近贴合平台54的力,弹性支撑件5905的弹性力与弹性拉紧件5906的弹性力,使挤压块580、第一滑块51及第二滑块52之间保持平衡,防止挤压块580脱离预定位置,使得贴合组件5的可靠性较强。
请一并参阅图40至图42,图40是图37所示贴合组件5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1是图40所示结构的分解图,图42是图40所示结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0中示意出贴合组件5的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挤压块580、贴合垫53及贴合平台54结构。
第一滑块5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511、第一过渡面512及第一侧面513。第二滑块5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支撑面521、第二过渡面522及第二侧面523。第一支撑面511和第二支撑面521均面向安装组件3设置。第一侧面513和第二侧面523相背设置,且两者均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内凹设置。贴合垫53能够接触第一过渡面512、第一支撑面511、第二支撑面521及第二过渡面522。贴合垫53还能够接触挤压块580背向贴合平台54的顶面5803。挤压块580的顶面5803面向安装组件3。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侧面513和第二侧面523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内凹设置,也即第一侧面513和第二侧面523进行收腰设置,因此第一过渡面512所对应的部分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顶角,第二过渡面522所对应的部分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顶角。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所形成的顶角能够通过贴合垫53和承载膜400抵顶柔性屏300,使得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相贴合。并且,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顶角能够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的弯曲角度相适配,使得贴合设备100能够更好地适用于弯曲角度较大的曲面盖板200的贴合环境中。此外,挤压块53的顶面5803能够在贴合过程中持续支撑柔性屏300,使得柔性屏300 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过程更为稳定,贴合质量更佳。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挤压块580处于顶出状态、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处于并拢状态时,贴合垫53接触挤压块580的顶面5803、第一过渡面512、第一支撑面511、第二支撑面521及第二过渡面522;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1所示,挤压块580处于顶出状态、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处于并拢状态时,贴合垫53接触挤压块580的顶面5803、第一过渡面512及第二过渡面522。此时,由于挤压块580相对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凸出的高度较大,贴合垫53与第一支撑面511及第二支撑面521之间暂不接触。
可选的,如图42所示,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时,第一支撑面 511、挤压块580远离贴合平台54的顶面5803及第二支撑面521拼接成连续的承载面540。此时,承载面540能够连续地支撑柔性屏300,使得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质量更高。其中,承载面540平滑设置。此时,承载面540对柔性屏300的支撑较为平整,贴合垫53相对承载面540移动时的阻力较小,且不易被损坏。
请一并参阅图40至图42,贴合垫53包括第一侧部531、第二侧部532及位于第一侧部 531与第二侧部532之间的中部533。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时,第一侧部531正对第一侧面513,第二侧部532正对第二侧面523,中部533正对第一过渡面512、第一支撑面511、第二支撑面521、第二过渡面522以及挤压块580的顶面5803。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垫53的中部533能够用于支撑承载膜400和柔性屏300。由于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被挤压块580挤压至至张开状态时,第一侧部531正对第一侧面513,第二侧部532正对第二侧面523,因此中部533能够在贴合过程中,保持覆盖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及挤压块580的支撑区域(用于支撑贴合垫53的区域)的状态,使得柔性屏300 能够得到稳定支撑,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质量更佳。
其中,第一滑块51朝向挤压块580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槽519。第二滑块52朝向挤压块580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槽529。挤压块580包括背对背设置的第一限位凸起5804和第二限位凸起5805。挤压块580处于压入状态时,第一限位凸起5804位于第一限位槽519中,且抵持第一限位槽519的壁面;第二限位凸起5805位于第二限位槽529中,且抵持第二限位槽529的壁面。此时,挤压块580相对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保持稳定地位置,从而使得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保持稳定地贴合状态。挤压块580处于顶出状态时,第一限位凸起5804离开第一限位槽519的壁面,第二限位凸起5805离开第二限位槽529的壁面。其中,第一限位凸起5804和第二限位凸起5805的一侧表面可以形成挤压块580的顶面5803的一部分,以增加挤压块580的顶面5803的面积,使得挤压块580对贴合垫53的支撑面积更大。
可以理解的是,贴合垫53、第一滑块51、挤压块580及第二滑块52的其他设计(例如结构设计、位置设计、材料设计等)可以参阅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施例所示贴合组件5可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贴合组件5的技术特征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贴合设备,用于将曲面盖板与柔性屏沿第一方向层叠且贴合于一起。贴合设备包括安装组件、夹持组件及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贴合组件。安装组件用于安装曲面盖板。贴合组件与安装组件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移动,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贴合垫位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朝向安装组件的一侧。安装组件的结构可以参阅前述实施例,也可以与前述实施例不同。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承载有柔性屏的承载膜的两端,并使承载膜位于安装组件与贴合组件之间。夹持组件的结构可以参阅前述实施例,也可以与前述实施例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贴合方法,用于将曲面盖板和柔性屏贴合于一起。该贴合方法可适用于前述实施例贴合设备,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可以实现该贴合方法的贴合设备中。
其中,曲面盖板为带有呈曲面的贴合表面的结构。例如,曲面盖板可以为应用于多种电子设备中的带有弧形边缘的保护盖板,该保护盖板内侧的贴合表面呈曲面,该保护盖板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前盖板或后盖板。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曲面盖板的中间区域为平面部分。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包括位于端部处的曲面部分。曲面部分的弯曲角度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曲面部分的弯曲角度可以大于或等于60°,此时该曲面盖板为大曲率的曲面盖板;或者,曲面部分的弯曲角度可以大于0°且小于60°,此时该曲面盖板为小曲率的曲面盖板;或者,曲面部分的弯曲角度可以为0°,此时该曲面盖板实际为平面盖板。
柔性屏可以为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集成显示功能的柔性触摸屏、柔性散热膜、柔性装饰膜或其他柔性的屏结构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曲面盖板为电子设备的前盖板、柔性屏为集成显示功能的柔性触摸屏为例进行说明,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相贴合后,形成电子设备的曲面屏幕。
请参阅图43,图4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流程图。其中,图43示意出贴合方法的主要步骤,贴合方法还可包括图43中未示意出的步骤。
贴合方法包括:
步骤010:将曲面盖板固定于安装组件。曲面盖板包括中间区域及位于中间区域两侧的边缘区域。
步骤020:夹持组件夹持承载膜的两端。其中,承载膜包括朝向曲面盖板的第一面和远离曲面盖板的第二面。第一面上承载有柔性屏。
步骤040: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使承载膜保持张紧状态且第二面接触贴合组件的贴合垫。其中,贴合组件还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共同支撑贴合垫。此时,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处于并拢状态。
步骤060:贴合组件和安装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靠近至初步贴合位置,使曲面盖板的中间区域与柔性屏的中间区域贴合。
步骤070: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使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与柔性屏的边缘区域贴合,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贴合方法先令曲面盖板的中间区域与柔性屏的中间区域贴合,然后使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与柔性屏的边缘区域贴合,从而完成完整贴合。由中间区域往边缘区域贴合的方式,能够降低出现气泡、裂纹、褶皱等不良的风险,使得曲面盖板和柔性屏的贴合质量更佳,故而通过贴合方法进行贴合的、由曲面盖板和柔性屏贴合所形成的屏幕的产品良率更高。
以下结合具体步骤中的结构示意图对贴合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说明。下文中的贴合方法以在前述实施例所示的贴合设备中执行为例进行说明。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4,图44是图43所示贴合方法所对应的结构示意图一。
贴合设备100包括安装组件3、贴合组件5及夹持组件4。安装组件3包括用于安装曲面盖板200的安装基座31。贴合组件5和安装组件3大致沿第一方向Z排列。贴合组件5位于安装组件3的下方。夹持组件4包括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分别位于贴合组件5的两侧。
贴合组件5包括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及贴合垫53。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沿第二方向X排列,且能够彼此靠近和彼此远离。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可以在第二方向 X上彼此靠近至并拢状态,也可以在第二方向X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第二方向X垂直于第一方向Z。贴合垫53采用弹性材料。贴合垫53受力时可以发生形变。贴合垫53位于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朝向安装组件3的一侧。贴合垫53从第一滑块51远离第二滑块52的一侧延伸至第二滑块52远离第一滑块51的一侧。
在步骤010之前,贴合方法还包括设备对位步骤。设备对位步骤包括:
步骤001:安装基座31与贴合垫53进行中心对位。具体的,使安装基座31的安装工位 311的底壁中心与贴合垫53的中心在第一方向Z上对齐。另外,也还可以使安装基座31的安装工位311的底壁、与贴合垫53的位于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上方的部分大致平行。
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基座31和贴合垫53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在第二方向X上移动。进一步地,安装基座31和贴合垫53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在第三方向Y上移动。第三方向Y垂直于第二方向X。
步骤002:移动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以使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在第一方向Z上的高度一致。此时,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的夹持区域所在平面与贴合垫53大致平行。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可以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
步骤003:移动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以使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在第二方向X上与贴合垫53的间距相等。其中,步骤003可以与步骤002分开进行,两者的前后顺序可以对调。步骤003也可以与步骤002同步进行。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可以在第二方向X上移动。
其他实施方式中,若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在第一方向Z上无自由度,则通过机械结构定位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使两者在步骤001之间实现在第一方向Z上的高度一致。若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在第二方向X上无自由度,则通过同步移动安装基座31与贴合组件5,使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在第二方向X上与贴合垫53的间距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方法通过设备对位步骤,使得贴合设备100中的核心组件先行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从而方便后续的步骤的顺利进行,降低后续步骤的调试时间,也有利于增加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的贴合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设备对位步骤是贴合方法的可选步骤,而非必要步骤。
请参阅图45,图45是图43所示贴合方法所对应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5与贴合方法的步骤010和步骤020相对应。
步骤010:将曲面盖板200固定于安装组件3。曲面盖板200包括中间区域及位于中间区域两侧的边缘区域。
其中,“将曲面盖板200固定于安装组件3”包括:
通过真空吸附,将曲面盖板200初步固定在安装组件3的安装基座31的安装工位311中。
第一夹紧块37和第二夹紧块38相对移动(参阅图8),以固定曲面盖板200。第一夹紧块37和第二夹紧块38的移动方式可参阅前文实施例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曲面盖板200还通过第一夹紧块37和第二夹紧块38夹持固定,因此在后续步骤中的真空环境下,对曲面盖板200的真空吸附动作失效后,曲面盖板200仍可以保持不动,从而确保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的贴合效果。
其中,第一实施例的附图中,以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的弯曲角度较大为例进行说明。例如,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为平面区域,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为曲面区域,且弯曲角度大于或等于60°。
步骤020:夹持组件4夹持承载膜400的两端。其中,承载膜400包括朝向曲面盖板200 的第一面4001和远离曲面盖板200的第二面4002。第一面4001上承载有柔性屏300。
其中,“夹持组件4夹持承载膜400的两端”包括:夹持组件4的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分别夹持承载膜400的两端。第一夹持爪41包括第一上夹爪411和第一下夹爪412,第一上夹爪411和第一下夹爪412在第一方向Z上相对移动,以夹紧、固定承载膜400的一端。第二夹持爪42包括第二上夹爪421和第二下夹爪422,第二上夹爪421和第二下夹爪422 在第一方向Z上相对移动,以夹紧、固定承载膜400的另一端。
承载膜400包括朝向曲面盖板200的第一面4001和远离曲面盖板200的第二面4002。第一面4001上承载有柔性屏300。第一面4001和第二面4002相平行。柔性屏300大致位于第一夹持爪41与第二夹持爪42之间的中间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010和步骤020可以不限先后地一前一后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
请参阅图46,图46是图43所示贴合方法所对应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6与步骤010和步骤040相对应。
步骤040: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使承载膜400保持张紧状态且第二面4002接触贴合组件5的贴合垫53。其中,贴合组件5还包括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共同支撑贴合垫53。此时,第一滑块51与第二滑块52 处于并拢状态。
其中,夹持组件4和贴合组件5处于预贴合位置时,承载膜400和位于承载膜400上的柔性屏300实现仿形,柔性屏300的形状与贴合垫53的支撑区域的形状相对应。贴合垫53的支撑区域为贴合垫53接触承载膜400的区域。此时,可通过对贴合设备100的贴合组件5的结构设计,使得弯曲后的柔性屏300的形状更适合于后续步骤,以提高贴合质量和贴合效率。
其中,“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的过程具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
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46所示,“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的过程包括:
步骤041:夹持组件4带动承载膜400的两端向靠近贴合垫53的两侧部的方向移动。
其中,夹持组件4带动承载膜400的两端做插补运动,从而靠近贴合垫53的两侧部。例如,第一夹持爪41具有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的自由度,第一夹持爪41带动承载膜400的一端向远离曲面盖板200的方向移动(也即向下移动)、并向靠近贴合垫53的第一侧部531的方向移动。第二夹持爪42具有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的自由度,第二夹持爪42带动承载膜400的另一端向远离曲面盖板200的方向移动(也即向下移动)、并向靠近贴合垫53的第二侧部532的方向移动。也即,夹持组件4带动承载膜400的两端沿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向靠近贴合垫53的两侧部的方向移动。夹持组件4带动承载膜400的端部在第一方向 Z上的移动动作和在第二方向X上的移动动作不限先后。
步骤042:贴合组件5向靠近安装组件3的方向移动。
其中,贴合组件5的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及贴合垫53同步地沿第一方向Z、向靠近安装组件3的方向移动。在步骤041进行时,可以同步进行步骤042,以加快夹持组件4 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的速度,提高贴合方法的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的贴合效率。
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均通过移动的方式来实现预贴合位置关系,因此夹持组件4和贴合组件5各自的移动行程较小,有利于降低贴合设备100的夹持组件4和贴合组件5的驱动部分或传动部分的体积,从而降低贴合设备100的体积及成本。此外,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同时移动的方式,也能够缩减夹持组件4和贴合组件5移动到位的时长,从而提高贴合方法的贴合效率。
其中,第一滑块5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511、第一过渡面512及第一侧面513。第二滑块5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支撑面521、第二过渡面522及第二侧面523。第一侧面513 和第二侧面523相背设置,且两者均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内凹设置。贴合垫53接触第一过渡面 512、第一支撑面511、第二支撑面521及第二过渡面522。
此时,由于第一侧面513和第二侧面523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内凹设置,也即第一侧面513 和第二侧面523进行收腰设置,因此第一过渡面512所对应的部分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顶角,第二过渡面522所对应的部分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顶角。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顶角能够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的弯曲角度相适配,从而在后续的贴合过程中、更好地支撑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进行贴合。
其中,“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时,承载膜400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支撑面511朝向第一侧面513的一侧、和第二支撑面521朝向第二侧面523的一侧,且承载膜400的两端之间的间距S3小于柔性屏300的两端之间的间距S4。也即,承载膜400的两端位于第一侧面513和第二侧面523所形成的内凹区域中,此时,柔性屏300的两端能够更好地靠近第一滑块51的顶角和第二滑块52的顶角,柔性屏300两端的仿形角度更大,从而适应于边缘区域弯曲角度较大(例如大于或等于60°)的曲面盖板200的贴合需求。
其他实施方式中,当贴合方法用于贴合边缘区域弯曲角度较小的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 300时,承载膜400的两端也可以不限定需移动至第一侧面513和第二侧面523所形成的内凹区域中,承载膜400的两端位置的灵活度更高。同样的,第一侧面513和第二侧面523也可以不进行内凹设计,而是采用平面设计。
其他实施方式中,步骤041和步骤042也可以不限先后地一前一后实现。
其他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47,图47是图46所示结构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在步骤041中,夹持组件4带动承载膜400的两端沿第二方向X、向靠近贴合垫53的两侧部的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贴合组件5能够沿第一方向Z移动,而夹持组件4 能够沿第二方向X移动,因此在贴合组件5与夹持组件4的相对移动过程中,同样能够达到在第一方向Z上相对移动、且在第二方向X上相对移动的目的,使得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 5处于预贴合位置关系时,两者的具体位置更为多样化,从而能够应用于更大范围的尺寸不同或形状不同的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的贴合需求。
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的过程包括:
步骤041’:夹持组件4带动承载膜400的两端向靠近贴合垫53的两侧部的方向移动。
该步骤的实施方式可参阅前述步骤041。在本实现方式中,贴合组件5无需移动,单独通过夹持组件4的移动来使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因此可以减少贴合组件5的自由度设计,使得贴合设备100的结构更为简单,成本更低,也简化了贴合方法的工艺步骤,提高可控性。本实现方式可适用与边缘区域弯曲角度较大的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过程,也可以适用于边缘区域弯曲角度较小的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过程。
再一种实现方式中,“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的过程包括:
步骤042’:贴合组件5向靠近安装组件3的方向移动。
该步骤的实施方式可参阅前述步骤042。在本实现方式中,夹持组件4无需移动,单独通过贴合组件5的移动来使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因此可以减少夹持组件4的自由度设计,使得贴合设备100的结构更为简单,成本更低,也简化了贴合方法的工艺步骤,提高可控性。本实现方式大多用于实现边缘区域弯曲角度较小的曲面盖板200 的贴合过程。
可以理解的,附图44至附图47中的贴合组件5结构可以采用前文实施例中的贴合设备 100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的贴合组件5。
请参阅图48,图48是图43所示贴合方法所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四。图48与步骤060相对应。图48中贴合组件5对应于前述贴合设备100在第一实施例中的贴合组件5。
步骤060:贴合组件5和安装组件3在第一方向Z上彼此靠近至初步贴合位置,使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与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贴合。此时,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保持并拢状态。贴合垫53保持自然的平整状态或张紧状态。贴合组件5的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及贴合垫53同步动作,且与安装组件3的安装基座31相对靠近。第一滑块51的第一支撑面511和第二滑块52的第二支撑面521通过贴合垫53支撑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相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的划分位置并不做严格限定,对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的划分位置同样不做严格限定,而是简单定义中间区域位于中间,边缘区域位于中间区域的两边。
其中,“贴合组件5和安装组件3在第一方向Z上彼此靠近至初步贴合位置”的过程包括:
步骤061:安装组件3沿第一方向Z、向靠近贴合组件5的方向移动。具体的,安装基座31带动曲面盖板200沿第一方向Z靠近贴合组件5的贴合垫53。
步骤062:贴合组件5和夹持组件4同步沿第一方向Z、向靠近安装组件3的方向移动。具体的,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带动承载膜400和柔性屏300、与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以及贴合垫53同步地沿第一方向Z靠近安装组件3的安装基座31。
在本实施方式中,步骤061和步骤062可同步进行,以加快贴合组件5和安装组件3移动至初步贴合位置的速度,提高贴合方法的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的贴合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夹持组件4和贴合组件5、以及安装组件3均通过移动的方式来实现初步贴合位置关系,因此夹持组件4、贴合组件5、以及安装组件3各自的移动行程较小,有利于降低贴合设备100的夹持组件4、贴合组件5以及安装组件3的驱动部分5901或传动部分的体积,从而降低贴合设备100的体积及成本。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贴合组件5和安装组件3在第一方向Z上彼此靠近至初步贴合位置”的过程可以包括步骤061或步骤062。此时,通过移动安装组件3或贴合组件5和夹持组件4,可以实现贴合组件5和安装组件3在第一方向Z上彼此靠近至初步贴合位置,从而可以简化安装组件3或贴合组件5和夹持组件4的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降低贴合设备100 的成本,也能够简化贴合方法的工艺步骤,提高可控性。
请参阅图49,图49是图48所示结构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9中贴合组件5对应于前述贴合设备100在第二实施例中的贴合组件5。本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是:贴合组件5还包括支撑块550。支撑块550 位于第一滑块51与第二滑块52之间。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靠近支撑块550至并拢状态时,第一滑块51的第一支撑面511、支撑块550的第三支撑面5503及第二滑块52的第二支撑面521拼接成连续且平整的承载面,该承载面支撑贴合垫53。也即,第一滑块51、支撑块550及第二滑块52共同通过贴合垫53支撑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进行贴合。
请参阅图50,图50是图48所示结构在再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0中贴合组件5对应于前述贴合设备100在第三实施例中的贴合组件5。本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是:贴合组件5还包括贴合平台54和挤压块580。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可滑块地安装于贴合平台54。挤压块580安装于贴合平台54且位于第一滑块51与第二滑块52之间。当挤压块580处于顶出状态时,挤压块580相对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向远离贴合平台54的方向凸起,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处于并拢状态,第一滑块51与第二滑块52之间的间距较小。当挤压块580受力向靠近贴合平台54的方向移动至压入状态时,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被挤压块580向两边推开,第一滑块51 和第二滑块52处于张开状态,第一滑块51与第二滑块52之间的间距较大。
“贴合组件5和安装组件3在第一方向Z上彼此靠近至初步贴合位置”时,挤压块580相对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在远离贴合平台54的方向上凸起,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在挤压块580的支撑下与盖板的中间区域相贴合。此时,挤压块580远离贴合平台54的顶面5803通过贴合垫53支撑柔性屏300的中间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进行贴合。此外,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都暂未进行贴合支撑。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贴合平台54为固定平台时,通过步骤061使贴合组件5和安装组件3彼此靠近至初步贴合位置。
请参阅图51,图51是图43所示贴合方法所对应的结构示意图五。图51与步骤070相对应。图51中贴合组件5对应于前述贴合设备100在第一实施例中的贴合组件5。图51所示结构与图48相对应。
步骤070: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在第二方向X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使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与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贴合。其中,第二方向X垂直于第一方向Z。
此时,第一滑块51的第一过渡面512和靠近第一过渡面512的部分第一支撑面511、第二滑块52的第二过渡面522和靠近第二过渡面522的部分第二支撑面521,通过贴合垫53支撑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与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贴合,从而使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完成全部贴合。
其中,由于第一过渡面512和第二过渡面522的形状为曲面盖板200边缘区域的弯曲部分的内缩仿形设计,因此第一过渡面512对应的第一滑块51的顶角、和第二过渡面522对应地第二滑块52的顶角能够通过贴合垫53支撑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与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贴合,并且能够避免发生因柔性屏300的边缘先于柔性屏300的中部533贴合于曲面盖板200而产生的气泡问题,使得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质量更佳。
可选的,贴合组件5还包括滑块驱动组件55,“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在第二方向X 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时,滑块驱动组件55驱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移动。
其中,可参阅图10,滑块驱动组件55包括第一滑块驱动件551和第二滑块驱动件552。第一滑块驱动件551用于驱动第一滑块51移动。第二滑块驱动件552用于驱动第二滑块52 移动。在滑块驱动组件55驱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可以同时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也可以是其中一者先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另一者再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滑块驱动件551和第二滑块驱动件552可以彼此独立控制,因此贴合方法不对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移动时间的先后进行严格限定,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移动方案的灵活性强。
可选的,请继续参阅图51,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在第二方向X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的过程中,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使承载膜400保持张紧状态,且承载膜400的部分区域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推动下、靠近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由并拢状态转变为张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之间形成间距并且间距变大,为了不破坏柔性屏300,承载膜400 的一部分区域需要从原来面向第一侧面513或第一过渡面512的位置、向靠近面对第一支撑面511的位置移动,承载膜400的另一部分区域需要从原来面向第二侧面523或第二过渡面 522的位置、向靠近面对第二支撑面521的位置移动,从而补偿承载膜400的面对第一滑块 51和第二滑块52之间的间距的区域。简言之,承载膜400的部分区域需要从贴合垫53的侧方位置向靠近贴合垫53的顶侧位置移动,以进行承载膜400的移位补偿。
承载膜400进行移位补偿的这部分区域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推动下、带动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靠近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从而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相贴合。承载膜400在柔性屏300与曲面盖板200的贴合过程中,始终保持张紧状态,使得柔性屏300 与曲面盖板200贴合质量高,两者贴合形成的屏幕的产品良率高。
其中,“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的过程包括:
步骤071:夹持组件4带动承载膜400的两端在第二方向X上相互远离。承载膜400的两端是指承载膜400被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夹持的两端。
其中,由于在步骤060中,夹持组件4夹持承载膜400的两端位于贴合组件5的两侧,也即位于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两侧,因此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远离的过程中,通过夹持组件4带动承载膜400的两端在第二方向X上相互远离,能够避免夹持组件4和承载膜400的两端阻碍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滑动动作,使得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远离的动作顺利进行。
此外,当夹持组件4的第一夹持爪41夹持承载膜400的一端处于第一侧面513的内凹区域、第二夹持爪42夹持承载膜400的另一端处于第二侧面523的内凹区域时,第一夹持爪 41和第二夹持爪42带动承载膜400的两端在第二方向X上相互远离的动作,也能够使承载膜400的一端离开第一侧面513的内凹区域、承载膜400的另一端离开第二侧面523的内凹区域,承载膜400位于贴合垫53侧方位置的部分由倾斜状态向竖直状态移动,从而释放出用以进行移位补偿的部分区域。
步骤072:夹持组件4带动承载膜400的两端沿第一方向Z靠近曲面盖板200。
此时,夹持组件4的第一夹持爪41夹持承载膜400的一端靠近曲面盖板200的一侧边缘区域,第二夹持爪42夹持承载膜400的另一端靠近曲面盖板200的另一侧边缘区域,使得承载膜400的两端均能够释放出用以进行移位补偿的部分区域。
步骤073:安装组件3和贴合组件5同步沿第一方向Z移动,以使曲面盖板200靠近承载膜400的两端。承载膜400的两端是指承载膜400被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夹持的两端。
此时,安装组件3的安装基座31、贴合组件5的第一滑块51、第二滑块52及贴合垫53同步沿第一方向Z移动。承载膜400的两端同样能够释放出用于进行移位补偿的部分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贴合方法通过步骤072和步骤073中的一者或两者以及步骤071,共同使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使得贴合设备100的各个组件移动的位移较小,以利用缩小贴合设备100的体积,降低成本。其中,步骤072和步骤073中的一者或两者与步骤071同步进行时,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能够更快速地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使得贴合方法的贴合效率更高。
其中,步骤072和步骤073可以择一实施,也可以都实施。步骤072和步骤073都实施时,两者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一先一后进行。
其他实施例中,“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的过程也可以单独通过步骤071实现(此时贴合组件5和安装组件3在第一方向Z上不移动)、或者通过步骤072或步骤073中的一者或两者实现(此时夹持组件4在第二方向X上不移动)。
可以理解的,当“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不设置步骤071时,在步骤040“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时,夹持组件4的第一夹持爪41夹持承载膜400的一端停留的位置与第一滑块51之间需要预留足够的间距,以使第一滑块51在与第二滑块52彼此远离的过程中,不会与承载膜400的一端发生干涉。同样的,夹持组件4的第二夹持爪42夹持承载膜400的另一端停留的位置与第二滑块52之间需要预留足够的间距,以使第二滑块52在与第一滑块51彼此远离的过程中,不会与承载膜400的另一端发生干涉。
请参阅图52,图52是图51所示结构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2所示结构与图48相对应。本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组件4在第一方向Z无自由度。此时,“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的过程可以通过单独通过步骤073实现,或者通过步骤073和步骤071实现。具体的:
“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的过程包括:
贴合组件5和安装组件3在第一方向Z上同步移动,以使柔性屏300靠近承载膜400的两端。承载膜400的两端是指承载膜400被第一夹持爪41和第二夹持爪42夹持的两端。本步骤与前述步骤073相对应。
可选的,“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的过程还包括:
夹持组件4带动承载膜400的两端在第二方向X上相互远离。本步骤与前述步骤071相对应。
请参阅图53,图53是图51所示结构在再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3中贴合组件5对应于前述贴合设备100在第二实施例中的贴合组件5。图53所示结构与图49相对应。本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其中,贴合组件5还可以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550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5502。贴合组件5 可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550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5502,获取支撑块550与第二滑块52之间的压力和支撑块550与第二滑块52之间的压力,从而反馈出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支撑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相贴合时候的贴合压力,进而通过贴合压力诊断贴合过程是否合格,还可通过贴合压力及时调整贴合设备100的参数(例如驱动组件的参数),从而及时优化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的贴合工序,提高贴合质量。
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在第二方向X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的过程中,依据第一压力传感器5501的检测值调整第一滑块驱动件的驱动参数,依据第二压力传感器5502的检测值调整第二滑块驱动件的驱动参数。此时,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的贴合过程更为精准,贴合质量更高。
其中,图53中贴合组件5、安装组件3及夹持组件4的移动方式也可以与图52所示实施方式的移动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54,图54是图51所示结构在再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4中贴合组件5对应于前述贴合设备100在第三实施例中的贴合组件5。图54所示结构与图50相对应。本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在第二方向X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的过程包括:
贴合组件5和安装组件3在第一方向Z上彼此靠近至完全贴合位置,挤压块580在曲面盖板200的挤压下,向靠近贴合平台54的方向移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在挤压块580的挤压下,在第二方向X上远离彼此至张开状态,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的支撑下、与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相贴合。本实施方式中与前述实施例较大的区别在于,挤压块580、第一滑块51以及第二滑块52的移动为被动式移动。图54中通过虚线箭头示意出被动移动的方向。
其中,“贴合组件5和安装组件3在第一方向Z上彼此靠近至完全贴合位置”的过程包括:安装组件3在第一方向Z上向靠近贴合组件5的方向移动。此时,贴合平台54可以为固定平台,贴合设备100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其他实施例中,贴合平台54为可移动平台时,也可以通过贴合组件5的移动实现与安装组件3之间的靠近。此时,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同步移动。
可以理解的,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中承载膜400的移位补偿方式可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
请一并参阅图55和图56,图55是图43所示贴合方法所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六,图56是图43所示贴合方法所对应的结构示意图七。
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在第二方向X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步骤070)之后,贴合方法还包括:
步骤080:夹持组件4带动承载膜400的两端靠近盖板,以使承载膜400解除张紧状态。此时,承载膜400处于松弛状态,避免夹持组件4松开承载膜400时,承载膜400应力突变而导致局部损坏或破坏柔性屏300。
步骤090:夹持组件4松开承载膜400的两端。第一夹持爪41的第一上夹爪411和第一下夹爪412彼此远离,以松开承载膜400的一端。第二夹持爪42的第二上夹爪421和第二下夹爪422彼此远离,以松开承载膜400的另一端。此外,贴合组件5也可以远离安装组件3,以使贴合垫53与承载膜400相分离。贴合组件5远离安装组件3时,可以使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彼此靠近至并拢状态,以方便退出。
可选的,在“夹持组件4与贴合组件5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步骤040)与“贴合组件5和安装组件3在第一方向Z上彼此靠近至初步贴合位置”(步骤060)之间,贴合方法还包括:
形成密封的工作腔室,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收容于工作腔室。和,对工作腔室抽真空。
在本实施例中,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能够在真空环境下进行贴合,从而减少气泡、异物产生,提高贴合质量。
其中,在“第一滑块51和第二滑块52在第二方向X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步骤070) 之后,贴合方法还包括:解除工作腔室的真空环境。和,敞开工作腔室。
其中,本步骤可以在步骤080之前实施,也可以在步骤080与步骤090之间实施,也可以在步骤090之后实施。
可选的,在“对工作腔室抽真空”之后,贴合方法还包括(参阅图29和图30):
监测摄像组件6沿第三方向Y拍摄曲面盖板200与柔性屏300的贴合过程。其中,第三方向Y垂直于第一方向Z和第二方向X。贴合过程包括曲面盖板200的中间区域与柔性屏300 的中间区域贴合的过程、或曲面盖板200的边缘区域与柔性屏300的边缘区域贴合的过程中的一者或两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监测摄像组件6所获取的影像信息,可以及时拦截贴合不良的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也有助于用户分析贴合过程,从而改进贴合工艺步骤,提高贴合质量。
可选的,在“夹持组件4松开承载膜400的两端”(步骤090)之后,贴合方法还包括:
步骤0100:自安装组件3上取下曲面盖板200。此时,与曲面盖板200相贴合的部件(例如柔性屏300)随曲面盖板200被取下。
步骤0110:将承载膜400撕离柔性屏300。
其中,步骤0100和步骤0110的先后顺序不作限定。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解除工作腔室的真空环境”的步骤中,安装组件3松开曲面盖板200。如此一来,在安装组件3远离贴合组件5时,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位于贴合组件5上,可以从贴合组件5上取下曲面盖板200和柔性屏300。
可以理解的,附图55至附图56中的贴合组件5结构可以采用前文实施例中的贴合设备 100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的贴合组件5。
请参阅图57,图5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流程图。其中,图57示意出贴合方法的主要步骤,贴合方法还可包括图57中未示意出的步骤。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在“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步骤040)与“贴合组件和安装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靠近至初步贴合位置”(步骤060)之间,贴合方法还包括:
步骤051:对位摄像组件抓取盖板的第一标示位置和柔性屏的第二标示位置。
其中,曲面盖板上的第一标示位置可以为曲面盖板的边缘、或者曲面盖板上的油墨边缘、或者曲面盖板上的油墨标示点等特征点。柔性屏的第二标示位置可以为柔性屏的边缘、或者柔性屏上的特征点。
步骤052:依据第一标示位置和第二标示位置,同步移动夹持组件和贴合组件,以使柔性屏和曲面盖板中心对位。例如,可以通过抓取曲面盖板的边缘位置,获知曲面盖板的中心位置,通过抓取柔性屏的边缘位置,或者柔性屏的中心位置,进而驱动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移动,且贴合组件同步移动,从而使柔性屏的中心与曲面盖板的中心在第一方向上对齐。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方法通过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中心对位,能够提高两者的贴合精度。贴合方法先使柔性屏结合贴合垫实现仿形,然后再对位柔性屏与贴合垫,从而能够避免在仿形过程中因跑滑等原因导致的错位,准确调整补偿贴合垫或者曲面盖板的位置,然后再进行贴合,能够有效提升贴合精度。
请参阅图58,图5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贴合方法在第三实施例中的流程图。其中,图58示意出贴合方法的主要步骤,贴合方法还可包括图58中未示意出的步骤。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大部分技术内容不再赘述。
在“夹持组件夹持承载膜的两端”(步骤020)与“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步骤040)之间,贴合方法还包括:
步骤031:夹持组件张紧承载膜。其中,第一夹持爪和第二夹持爪可以沿第二方向、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
步骤032:对位摄像组件抓取盖板的第一标示位置和柔性屏的第二标示位置。其中,曲面盖板上的第一标示位置可以为曲面盖板的边缘、或者曲面盖板上的油墨边缘、或者曲面盖板上的油墨标示点等特征点。柔性屏的第二标示位置可以为柔性屏的边缘、或者柔性屏的特征点。
步骤033:依据第一标示位置和第二标示位置驱动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移动,使柔性屏和曲面盖板中心对位。例如,可以通过抓取曲面盖板的边缘位置,获知曲面盖板的中心位置,通过抓取柔性屏的边缘位置,或者柔性屏的中心位置,进而驱动夹持组件带动承载膜移动,从而使柔性屏的中心与曲面盖板的中心在第一方向Z上对齐。
在本实施例中,贴合方法通过柔性屏与曲面盖板的中心对位,能够提高两者的贴合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贴合设备。贴合设备包括安装组件、贴合组件、夹持组件及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安装组件、贴合组件及夹持组件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贴合方法。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安装组件、贴合组件、夹持组件的设计可参阅前述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指令在贴合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贴合设备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贴合方法。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还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贴合方法,用于将曲面盖板和柔性屏贴合于一起,其特征在于,
所述贴合方法包括:
将所述曲面盖板固定于安装组件;
夹持组件夹持承载膜的两端,其中,所述承载膜包括朝向所述曲面盖板的第一面和远离所述曲面盖板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上承载有所述柔性屏;
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使所述承载膜保持张紧状态且所述第二面接触所述贴合组件的贴合垫,其中,所述贴合组件还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共同支撑所述贴合垫;
所述贴合组件和所述安装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靠近至初步贴合位置,使所述曲面盖板的中间区域与所述柔性屏的中间区域贴合;以及
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使所述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与所述柔性屏的边缘区域贴合,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的过程中,
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使所述承载膜保持张紧状态,且所述承载膜的部分区域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的推动下、靠近所述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的过程包括:
所述夹持组件带动所述承载膜的两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互远离;和/或,
所述夹持组件带动所述承载膜的两端沿第一方向靠近所述曲面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的过程包括:
所述贴合组件和所述安装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同步移动,以使所述柔性屏靠近所述承载膜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贴合位置的过程还包括:
所述夹持组件带动所述承载膜的两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互远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的过程包括:
所述夹持组件带动所述承载膜的两端向靠近所述贴合垫的两侧部的方向移动;和/或,
所述贴合组件向靠近所述安装组件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盖板的中间区域为平面部分,所述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包括位于端部处的曲面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面、第一过渡面及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滑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支撑面、第二过渡面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背设置,且两者均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内凹设置,所述贴合垫接触所述第一过渡面、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及所述第二过渡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时,所述承载膜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朝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和所述第二支撑面朝向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且所述承载膜的两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柔性屏的两端之间的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组件还包括滑块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时,所述滑块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组件还包括贴合平台和挤压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可滑块地安装于所述贴合平台,所述挤压块安装于所述贴合平台且位于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
所述贴合组件和所述安装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靠近至初步贴合位置时,所述挤压块相对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在远离所述贴合平台的方向上凸起,所述柔性屏的中间区域在所述挤压块的支撑下与所述曲面盖板的中间区域相贴合;
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的过程包括:
所述贴合组件和所述安装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靠近至完全贴合位置,所述挤压块在所述曲面盖板的挤压下,向靠近所述贴合平台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在所述挤压块的挤压下,在第二方向上远离彼此至张开状态,所述柔性屏的边缘区域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的支撑下、与所述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相贴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与所述贴合组件和所述安装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靠近至初步贴合位置之间,所述贴合方法还包括:
对位摄像组件抓取所述曲面盖板的第一标示位置和所述柔性屏的第二标示位置;
依据所述第一标示位置和所述第二标示位置,同步移动所述夹持组件和所述贴合组件,以使所述柔性屏和所述曲面盖板中心对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持组件夹持承载膜的两端、与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之间,所述贴合方法还包括:
所述夹持组件张紧所述承载膜;
对位摄像组件抓取所述曲面盖板的第一标示位置和所述柔性屏的第二标示位置;及
依据所述第一标示位置和所述第二标示位置驱动所述夹持组件带动所述承载膜移动,使所述柔性屏和所述曲面盖板中心对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持组件与贴合组件相对移动至预贴合位置、与所述贴合组件和所述安装组件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靠近至初步贴合位置之间,所述贴合方法还包括:
形成密封的工作腔体,所述曲面盖板和所述柔性屏收容于所述工作腔体;
对所述工作腔体抽真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工作腔体抽真空之后,所述贴合方法还包括:
监测摄像组件沿第三方向拍摄所述曲面盖板与所述柔性屏的贴合过程,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述贴合过程包括所述曲面盖板的中间区域与所述柔性屏的中间区域贴合的过程、或所述曲面盖板的边缘区域与所述柔性屏的边缘区域贴合的过程中的一者或两者。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在第二方向上彼此远离至张开状态之后,所述贴合方法还包括:
所述夹持组件带动所述承载膜的两端靠近所述曲面盖板,以使所述承载膜解除张紧状态;
所述夹持组件松开所述承载膜的两端。
17.一种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设备包括安装组件、贴合组件、夹持组件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安装组件、所述贴合组件及所述夹持组件执行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
18.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指令在贴合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贴合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方法。
CN201910341276.9A 2019-04-25 2019-04-25 贴合方法、贴合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8627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1276.9A CN111862797B (zh) 2019-04-25 2019-04-25 贴合方法、贴合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41276.9A CN111862797B (zh) 2019-04-25 2019-04-25 贴合方法、贴合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2797A true CN111862797A (zh) 2020-10-30
CN111862797B CN111862797B (zh) 2021-12-14

Family

ID=72951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41276.9A Active CN111862797B (zh) 2019-04-25 2019-04-25 贴合方法、贴合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6279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7716A (zh) * 2021-03-19 2021-07-0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支撑结构和显示设备
CN114187833A (zh) * 2021-12-10 2022-03-15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装置
CN114613286A (zh) * 2022-03-23 2022-06-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的贴合装置
CN115100958A (zh) * 2022-06-17 2022-09-2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US11583964B2 (en) * 2020-10-22 2023-02-21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ttaching apparatus
CN116434670A (zh) * 2023-06-13 2023-07-14 苏州优备精密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oled产品自动贴合装置及其贴合方法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11937Y (zh) * 2007-08-31 2008-09-10 易发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器的面板贴合机
CN102999175A (zh) * 2012-08-29 2013-03-27 漳州宝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触控鼠标的结构
US20140116614A1 (en) * 2012-10-26 2014-05-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Bonding Substrates, Method for Maufaturing Seal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ufatur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4471630A (zh) * 2012-07-30 2015-03-25 芝浦机械电子装置株式会社 基板贴合装置及基板贴合方法
KR101701247B1 (ko) * 2013-05-27 2017-02-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라미네이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미네이션 방법
US9608231B2 (en) * 2011-12-19 2017-03-28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apparatus
CN207536209U (zh) * 2017-12-05 2018-06-26 深圳市宝德自动化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屏贴合设备
CN108615468A (zh) * 2018-04-20 2018-10-0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08648621A (zh) * 2018-04-20 2018-10-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
CN108694891A (zh) * 2018-04-20 2018-10-2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
CN109435411A (zh) * 2018-12-11 2019-03-08 合肥研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屏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09435410A (zh) * 2018-12-11 2019-03-08 合肥研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屏的加工装置及贴合方法
CN208739189U (zh) * 2018-08-17 2019-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盖板及电子产品
CN109624296A (zh) * 2018-12-29 2019-04-16 合肥研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0065227A (zh) * 2019-04-02 2019-07-30 深圳市联得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仿形装置及设有其的贴合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11937Y (zh) * 2007-08-31 2008-09-10 易发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显示器的面板贴合机
US9608231B2 (en) * 2011-12-19 2017-03-28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apparatus
CN104471630A (zh) * 2012-07-30 2015-03-25 芝浦机械电子装置株式会社 基板贴合装置及基板贴合方法
CN102999175A (zh) * 2012-08-29 2013-03-27 漳州宝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触控鼠标的结构
US20140116614A1 (en) * 2012-10-26 2014-05-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Bonding Substrates, Method for Maufaturing Seal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ufatur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KR101701247B1 (ko) * 2013-05-27 2017-02-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라미네이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미네이션 방법
CN207536209U (zh) * 2017-12-05 2018-06-26 深圳市宝德自动化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显示屏贴合设备
CN108615468A (zh) * 2018-04-20 2018-10-0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08648621A (zh) * 2018-04-20 2018-10-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
CN108694891A (zh) * 2018-04-20 2018-10-2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
CN208739189U (zh) * 2018-08-17 2019-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盖板及电子产品
CN109435411A (zh) * 2018-12-11 2019-03-08 合肥研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屏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09435410A (zh) * 2018-12-11 2019-03-08 合肥研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屏的加工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09624296A (zh) * 2018-12-29 2019-04-16 合肥研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0065227A (zh) * 2019-04-02 2019-07-30 深圳市联得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仿形装置及设有其的贴合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铁军: "《产业专利分析报告 第32册 新型显示》", 30 June 2015,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83964B2 (en) * 2020-10-22 2023-02-21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Attaching apparatus
CN113077716A (zh) * 2021-03-19 2021-07-0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支撑结构和显示设备
CN113077716B (zh) * 2021-03-19 2022-07-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支撑结构和显示设备
CN114187833A (zh) * 2021-12-10 2022-03-15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装置
CN114613286A (zh) * 2022-03-23 2022-06-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与玻璃盖板的贴合装置
CN115100958A (zh) * 2022-06-17 2022-09-23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CN116434670A (zh) * 2023-06-13 2023-07-14 苏州优备精密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oled产品自动贴合装置及其贴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2797B (zh)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62797B (zh) 贴合方法、贴合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62796B (zh) 贴合组件、贴合垫及贴合设备
CN111862795B (zh) 贴合设备
CN111862800B (zh) 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81007A (zh) 贴合装置、贴合组件及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
JP4870046B2 (ja) 板ガラスの貼合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11823558A (zh) 贴合系统
CN111823559B (zh) 一种曲面盖板和柔性膜的贴合工艺
CN112123911A (zh) 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CN110757782A (zh) 一种真空贴合设备
CN112077766B (zh) 一种粘接保压治具
KR101773771B1 (ko) 그립형 부착장치
CN210308141U (zh) 一种薄膜裁切机构
CN108582957B (zh)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212578505U (zh) 一种保压装置
TW202317386A (zh) 貼合裝置及貼合模組
CN216785015U (zh) 一种光伏玻璃生产用玻璃固定机构
CN210590572U (zh) 一种贴合机
CN210272302U (zh) 太阳能电池串转移机构
CN115663260A (zh) 电池封口设备
CN114425902A (zh) 曲面屏真空贴合装置
KR20220068839A (ko) 디스플레이용 보호필름 제거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5285478B (zh) 一种保压撕膜机构
CN113530935B (zh) 一种贴合装置
CN216634035U (zh) 一种边条定位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