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6603A - 温热器具 - Google Patents

温热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6603A
CN111836603A CN201980016696.8A CN201980016696A CN111836603A CN 111836603 A CN111836603 A CN 111836603A CN 201980016696 A CN201980016696 A CN 201980016696A CN 111836603 A CN111836603 A CN 111836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t
air permeability
container
heat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66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36603B (zh
Inventor
垣贯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9/00801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172105A1/ja
Publication of CN111836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6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36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6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61F7/03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thermophore, i.e. self-heating, e.g. using a chemical reaction
    • A61F7/03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thermophore, i.e. self-heating, e.g. using a chemical reaction using oxygen from the air, e.g. pocket-sto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1/02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for inducing sleep or relaxation, e.g. by direct nerve stimulation, hypnosis, analges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2007/0001Body part
    • A61F2007/0002Head or parts thereof
    • A61F2007/0004Eyes or part of the face surrounding the ey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61F2007/0225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connected to the body or a part thereof
    • A61F2007/0228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connected to the body or a part thereof with belt or strap, e.g. with buckle
    • A61F2007/023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connected to the body or a part thereof with belt or strap, e.g. with buckle with pockets for receiving packs or pou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61F2007/0244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with layers
    • A61F2007/0249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with layers with a layer having low heat transfer capab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66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with heating or cool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Psyc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温热器具(50)具有发热体(100),该发热体(100)包含:发热部(10),其含有易氧化性金属、碳成分和水;以及收容体(20),其收容发热部(10),并且在至少一面具有透气性,温热器具(50)满足以下条件。条件:当在室温20℃湿度50%的环境下测定温度时,发热体(100)开始发热后,在收容体(20)的另一面侧、且位于面对发热区域的位置的温热器具(50)的表面温度(℃)达到最高温度后,温热器具(50)的表面温度(℃)达到45℃前的该表面温度的平均变化率为-1.0℃/分钟以上且-0.5℃/分钟以下。

Description

温热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热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利用如下的温热器具,其包含铁粉等易氧化性金属、氯化钠等电解质和水而构成,利用通过易氧化性金属的氧化反应而产生的反应热。这种温热器具因轻量且可简便地获得温热效果以及放松感等原因而广受欢迎,被用于各种场合。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对眼部供给温热蒸气来使α波的出现量增加的α波增强器具。
另一方面,在利用由铁粉等易氧化性金属的氧化反应而产生的反应热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出现发热异常加速等不良情况,必须控制氧化反应,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从预防异常发热等不良情况的观点出发,特定吸水剂的含量、水与吸水剂的质量比、水的调配量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432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465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热器具,其具有发热体,该发热体包含:
发热部,其含有易氧化性金属、吸水剂和水;以及
收容体,其收容上述发热部,并且在至少一面具有透气性,
上述温热器具满足以下条件。
条件:在室温20℃湿度50%的环境下测定温度时,上述发热体开始发热后,在上述收容体的另一面侧、且位于面对发热区域的位置的上述温热器具的表面温度(℃)达到最高温度后,上述温热器具的表面温度(℃)达到45℃前的该表面温度的平均变化率为-1.0℃/分钟以上且-0.5℃/分钟以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入睡容易度、提升睡醒后的活力的温热器具。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所述的优选实施方式、和随附于此的以下附图,进一步阐明上述的目的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图1为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俯视图。
图2为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示意表示实施方式的发热体的俯视图。
图4为示意表示实施方式的发热体的剖视图。
图5为示意表示实施方式的发热体的剖视图。
图6为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发热分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近年来,有时在就寝前使用温热器具。于是,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提升就寝前使用的温热器具的功能而展开研究,不同于专利文献1、2,进行了改善温热器具所带来的入睡容易度的新尝试,结果发现根据温热器具的发热分布的不同,所得到的效果感不同。基于该见解进一步推进研究,结果发现:具有与专利文献1、2等现有技术不同、且满足特定条件的发热分布的温热器具出乎意料地获得大幅改善佩戴者的入睡情况、且提升睡醒后的活力的效果,从而完成了发明。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全部附图中,对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同样的符号,并适当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气度”是依据JIS P8117测得的值,定义为在固定压力下100ml的空气通过6.45cm2的面积的时间。“透气度”能够通过王研式透气度计或以其为标准的测定机进行测定。即,透气度大表示空气通过所花费的时间长,即透气性低。相反地,透气度小表示透气性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克重”意指温热器具的俯视时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
[温热器具]
首先,基于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50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为温热器具的俯视图,图2为温热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50为所谓眼罩类型的器具,用于将一对发热体100分别覆盖于使用者的眼睛或眼睑,对眼部及其周围赋予加热至规定温度的水蒸汽。
如图1所示,温热器具50具有主体部51、和形成有供插入耳部的孔54的挂耳部52。
主体部51呈具有长度方向X和与其正交的宽度方向Y的横长的形状。主体部51例如呈大致椭圆形。挂耳部52成对使用,各挂耳部52分别安装于主体部51的长度方向(X方向)的各端部。温热器具50以将各挂耳部52挂在使用者的耳部,并以主体部51覆盖使用者的双眼的方式佩戴。在该使用状态下,从下述发热体100产生的蒸气温热施加于使用者的眼部。温热器具50通过该蒸气温热可进一步提升下述舒适感和入睡容易度。
图2表示温热器具50在使用前状态下的分解立体图。在该图中,挂耳部52配置于温热器具50中最上部,在使用时将中央部撕开并左右打开,朝向外方翻转成为图1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50具有发热体100,该发热体100包含:发热部10,其含有易氧化性金属、碳成分和水;以及收容体20,其收容发热部10,并且在至少一面具有透气性,上述温热器具50满足以下条件。条件:在室温20℃湿度50%的环境下测定温度时,发热体100开始发热后,在收容体20的另一面侧、且位于面对发热区域的位置的温热器具50的表面温度(℃)达到最高温度后,温热器具50的表面温度(℃)达到45℃前的该表面温度的平均变化率为-1.0℃/分钟以上、-0.5℃/分钟以下。
温热器具50开始发热,是指通过发热体100中的易氧化性金属与氧气接触而引发氧化反应,从而开始产生伴随氧化反应的发热的时间点。另外,温热器具50的表面温度(℃)达到最高温度,是指温热器具50开始发热后最初达到的最高温度。
温热器具50在上述条件下的平均变化率比现有技术低,表示温热器具50相对缓慢地从最高温度降温至特定温度。由此,通过抑制温度从最高温度急剧变化,并且保持保温状态地,适度降温,从而能够在使用温热器具50的整体期间平衡良好地赋予温热效果。其结果,当在就寝时使用温热器具50时,提高入睡容易度。虽然这种温热器具50的发热分布与入睡容易度之间的相关性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不过推测,在长时间佩戴温热器具50、例如佩戴10分钟以上加温眼部的情况下,与持续维持固定的温度相比,缓慢地降低温度会使温热舒适感持续更久,从而使入睡变得容易。而且,该相关性是本发明的发明人经反复研究的首次发现。另外,所谓入睡容易度,目的在于实现使人感到入睡顺利、入睡时间短的效果。入睡容易则可期待深度睡眠,起床时神清气爽,起床后精神饱满,日间易于积极地活动。
另外,通过控制温热器具50的收容体20的另一面侧的表面温度,容易利用发热部10的发热反应以及片材构成等温热器具50整体对眼部赋予最适于带来入睡容易感的温热效果。
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50的上述条件,收容体20的另一面侧是下述收容体第二片材202侧,发热区域意指配置有下述发热部10的区域整体。即,在温热器具50中,面对发热区域的位置是指俯视时面对配置有发热部10的区域的区域。另外,温热器具50的表面,是指构成温热器具50的片材中位于最外侧的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体20的另一面侧的温热器具50的表面成为下述保温片材60的外侧的面。
以下,也会将“收容体20的另一面侧、且位于面对发热区域的位置的温热器具50的表面温度(℃)”简称为“温热器具50的表面温度(℃)”。
另外,为了获得具有满足如上述条件的发热分布的温热器具50,适当调整组合以下因素较为重要。
(1)发热部10的制造方法、以及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
(2)收容体20的透气度。
(3)温热器具50的构成材料的克重。
更具体而言,例如,在采用下述涂敷法作为发热部10的制造方法的情况下,通过使每单位时间的涂料(发热组合物)的喷出压变高,能够提高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进而,若使喷出压变高则无法维持保形性,相对于欲涂布的面,涂料容易溢出,因此,使用在涂料中添加增粘剂而使易氧化性金属均匀分散的涂料进行涂敷。由此,能够维持涂布面的保形性,获得发热特性稳定的发热部10。但是,温热器具50并不限定于该制造方法。另外,能够通过收容体20的透气度,控制对发热部10的氧供给量、从发热部10产生的蒸汽的释放量、蒸汽对发热反应的影响等,根据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等进行调整。另外,通过构成温热器具50的材料的克重来控制温热器具50的保温性,因此,优选在温热器具50中,保持与透气性的平衡的同时,控制克重。
另外,温热器具50通过具有以下的构成,能够进一步提高入睡容易度,并且提升起床后的活力和集中力。
在上述条件中,温热器具50的表面温度的最高温度优选为60℃以上、65℃以下。
通过设为60℃以上,能够对眼部赋予充分的温热,容易保持保温时间,并且能够缓慢地降温。其结果,能够进一步增强佩戴者的舒适感,提高入睡容易度。
另一方面,通过设为65℃以下,能够抑制过度加热,在使用温热器具50的整体期间获得平衡良好的温热效果,更有效地提高入睡容易度,使起床时神清气爽,提升活力。
另外,温热器具50优选将收容体20的一面(即收容体第一片材201)的透气度(秒/100mL)与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控制为1.4×106以上且小于3.1×106的数值。该数值被认为与温热器具50的发热分布中的后半部分的温度降低度(持续性)相关。
通过设为该数值范围,能够使降温速度降低,在使用温热器具50的整体期间获得平衡良好的温热效果,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入睡容易度和起床后的活力。作为其原因,可以列举:温热器具50开始发热后并达到最高温度后未反应而残留的易氧化性金属的克重越高,则在发热分布的后半部分产生的蒸汽量越容易增加,另外,收容体第一片材201的透气度越高,则透气性变得越低,产生的蒸汽不被释放到外部,抑制温度伴随氧化反应的减少而降低。其结果,认为发热体100所产生的蒸汽向外部的释放量成为适当的量,不仅使发热体100内部保温,同时对眼部赋予所期望的温度,从而能够长时间维持平衡良好的状态,能够将温热器具50达到最高温度后的温热器具50的表面温度的变化率调整至所期望的范围。
具体而言,从上述观点出发,在温热器具50中,收容体20的一面(即收容体第一片材201)的透气度(秒/100mL)与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优选设为1.4×106以上,更优选设为1.45×106以上,进一步优选设为1.5×106以上,更进一步优选设为1.55×106以上。
另外,从上述观点出发,收容体20的一面的透气度(秒/100mL)与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优选设为小于3.1×106,更优选设为2.7×106以下,进一步优选设为2.0×106以下,更进一步优选设为1.9×106以下。
即,从上述观点出发,收容体20的一面的透气度(秒/100mL)与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优选设为1.4×106以上且小于3.1×106,更优选设为1.45×106以上且2.7×106以下,进一步优选设为1.5×106以上且2.0×106以下,更进一步优选设为1.55×106以上且1.9×106以下。
另外,在温热器具50中,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相对于收容体20的一面的透气度(秒/100mL)之比,换言之,即为收容体20的一面(收容体第一片材201)的透气度(秒/100mL)的倒数与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
收容体20的一面(收容体第一片材201)的透气度(秒/100mL)的倒数与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的下限值优选设为0.06以上,另一方面,上限值优选设为0.17以下。
另外,优选将收容体20的一面(收容体第一片材201)的透气度(秒/100mL)的倒数与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设为0.06以上且0.17以下的数值范围。
该收容体20的一面(收容体第一片材201)的透气度(秒/100mL)的倒数与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被认为与温热器具50的发热分布中的最高温度相关。即,温热器具50的最高温度与易氧化性金属的氧化反应速度成正比,因此控制影响氧化反应速度的因素较为重要。并且,收容体第一片材201的透气度越低,则透气性越高,氧气量越增加,由此能够提高氧化反应速度。另外,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越高,则越能够使氧化反应速度提高。换言之,可认为收容体第一片材201的透气度的倒数和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越大,则氧化反应越积极地进行。因此,在温热器具50中,通过将收容体20的一面(收容体第一片材201)的透气度(秒/100mL)的倒数与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设为规定的数值,能够将最高到达温度控制于优选的范围,伴随于此,温热器具50的表面温度的变化率也容易处于使入睡更加容易的最佳范围。因此,容易更加有效地提高入睡容易度,并提升起床后的活力。
进而,关于温热器具50,在上述条件下,温热器具50开始发热后,温热器具50的表面温度从35℃达到45℃的时间优选为1.0分钟以上且1.5分钟以下。
由此,通过发热体100,在开始使用温热器具50后立即获得温热效果,并且抑制刚开始使用温热器具50时的冷感,在使用温热器具50的整体期间获得平衡良好的温热效果,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入睡容易度,还容易提升起床后的活力。作为其原因,认为就进一步增强佩戴者的舒适感、使入睡容易的方面而言,优选直至对眼部赋予充分的温热所需的时间较短。
另外,温热器具50的表面温度通过使用遵照JIS S4100的测定机对温热器具50的表面温度进行测定而获得。具体而言,在温热器具50的最外侧的面,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并固定于收容体20的另一面侧、且面对发热区域的区域,在发热体100开始发热后,每隔10秒测定一次温度,测定40分钟。温度传感器的固定,例如通过在网格剂的缓冲垫上载置500g的砝码(例如SUS制的开孔板)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指下述保温片材60的外侧的面、且俯视观察温热器具50时配置有发热部10的区域的温度。
另外,测定在常温(20℃)、常湿(50%)环境下进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眼罩类型的温热器具50、且收容体20的一面(收容体第一片材201)具有透气性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温热器具不限定于此。本发明的温热器具例如也可以为用于背部或腰部等身体部位的类型的温热器具,另外,收容体也可以为双面具有透气性的器具。
在收容体的双面具有透气性的情况下,优选对使用温热器具时成为朝向皮肤侧的面的收容体的透气度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如上所述,优选将使用温热器具时成为朝向皮肤侧的面的收容体的透气度(秒/100mL)与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设为1.4×106以上且3.1×106以下。进而,如上所述,优选将使用温热器具时成为朝向皮肤侧的面的收容体的透气度(秒/100mL)的倒数与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设为0.06以上且0.17以下。
[发热体]
对温热器具50所具备的发热体100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温热器具50配置有一对发热体100,各发热体100覆盖使用者的眼部。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发热体100的一例的俯视图。另外,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发热体100具有包含易氧化性金属、碳成分和水的发热部10、以及收容该发热部10的收容体20。
对构成发热体100的发热部10进行说明。
发热部10由包含易氧化性金属、碳成分和水的发热组合物形成。
具体而言,发热部10通过易氧化性金属的氧化反应而发热并赋予温热效果,能够使用在依照JIS S4100进行的测定中具有发热温度30℃以上且70℃以下的性能的物质。另外,发热部10还具有通过所含的水被加热而产生水蒸汽的作用。
易氧化性金属为产生氧化反应热的金属,例如可以列举选自铁、铝、锌、锰、镁和钙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金属的粉末或纤维。其中,从处理性、安全性、制造成本、保存性和稳定性方面出发,优选为铁粉。作为铁粉,例如可以列举选自还原铁粉和雾化铁粉中的1种或2种以上。
从高效地进行氧化反应的观点出发,将易氧化性金属制成粉末状时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15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上。从同样的观点出发,易氧化性金属的平均粒径优选为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8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μm以下。
另外,易氧化性金属的平均粒径是指粉体形态下的最大长度的算术平均直径,能够通过利用筛进行的分级、动态光散射法、激光衍射法等进行测定,其中优选通过激光衍射法进行测定。
从使温热器具50的表面温度不会变得过热地上升至最能够获得由温感升高带来的温热舒适感的所期望的温度的观点、以及使温热器具50的表面温度的变化成为所期望的范围,长时间对佩戴者赋予舒适感,进一步改善佩戴者的入睡情况并提升起床后的活力的观点出发,发热部10中的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以克重表示,优选为250g/m2以上,更优选为300g/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50g/m2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370g/m2以上。另外,从同样的观点出发,发热部10中的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优选为1,200g/m2以下,更优选为90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0g/m2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540g/m2以下。
另外,发热部10中的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能够通过依照JIS P8128的灰分试验、或利用热重量测定器求出。除此以外,能够利用施加外部磁场时发生磁化的性质,利用振动试样型磁化测定试验等进行定量。其中,优选利用热重量测定器求出。
碳成分具有保水性能、氧供给性能以及催化剂性能,例如能够使用选自活性炭、炭黑、乙炔黑和石墨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材料。其中,由于在湿润时容易吸附氧,优选使用活性炭。另外,更优选使用选自椰壳炭、木粉炭和泥炭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微细粉末状物或小粒状物。从容易使发热体100的表面温度上升至所期望的温度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优选木粉炭。
从与易氧化性金属均匀混合的观点出发,碳成分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12μ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上。另外,从同样的观点出发,碳成分的平均粒径优选为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下。
另外,碳成分的平均粒径是指粉体形态下的最大长度的算术平均直径,能够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激光衍射法等进行测定,其中优选通过激光衍射法进行测定。碳成分优选使用粉体状的形态,也能够使用粉体状以外的形态,例如也能够使用纤维状的形态。
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100质量份,发热部10中的碳成分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质量份以上。另外,从能够充分获得对发热部10的氧供给的观点出发,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100质量份,发热部10中的碳成分的含量优选为4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质量份以下。
另外,发热部10中的碳成分的含量以克重表示,优选为10g/m2以上,更优选为20g/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g/m2以上。另外,碳成分的含量以克重表示,优选为400g/m2以下,更优选为25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0g/m2以下。
从通过使易氧化性金属良好地进行氧化反应来迅速升温并赋予舒适的温感的观点、以及控制发热量和水蒸汽产生量,对眼部赋予适当的温度变化以改善入睡情况,由此提升起床后的活力的观点出发,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发热部10中的水的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30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质量份以上。从使最高到达温度成为固定温度以上的观点出发,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100质量份,发热部10中的水的含量优选为1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9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份以下。由于温度随着易氧化性金属的氧化反应所引起的发热而上升,发热部10中的水的一部分成为水蒸汽。
另外,温热器具50中的水分的含量以克重表示,优选为150g/m2以上,更优选为180g/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g/m2以上。另外,水分的含量以克重表示,优选为600g/m2以下,更优选为40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0g/m2以下。
从通过保持水分,使易氧化性金属快速且持续地进行氧化反应,从而迅速升温并赋予舒适的温感的观点、以及控制发热量和水蒸汽产生量,对眼部赋予适当的温度变化以改善入睡,由此提升起床后的活力的观点出发,能够使发热部10中含有吸水剂。作为吸水剂,能够使用具有吸水性的聚合物、具有吸水性的粉体等。
作为具有吸水性的聚合物,可以列举能够吸收、保持自重的20倍以上的液体的具有交联结构的亲水性聚合物,作为具有吸水性的粉体,可以列举选自蛭石、锯屑、硅胶和纸浆粉末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粉体。关于包含吸水剂时的含量,相对于发热部10中的水100质量份,优选为2质量份以上,另一方面,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
发热部10可以还包含反应促进剂。通过包含反应促进剂,能够容易地使易氧化性金属持续进行氧化反应。另外,通过使用反应促进剂,能够破坏伴随氧化反应而形成于易氧化性金属上的氧化覆膜,促进氧化反应。反应促进剂可以列举例如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硫酸盐和氯化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材料。其中,从导电性、化学稳定性、生产成本优异的方面而言,优选使用选自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铁等各种氯化物、和硫酸钠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材料。
从升温至可获得温热舒适感的适当温度区域的观点、以及由此对眼部长时间赋予适当的温度变化,进一步改善入睡情况并提升起床后的活力的观点出发,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100质量份,发热部10中的反应促进剂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3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质量份以上。
另外,从同样的观点出发,相对于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100质量份,发热部10中的反应促进剂的含量优选为2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揭示了发热部10为片状的方式,但是该发热部10既可为粉体状,也可以为片状。从温热器具50的使用感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片状。
作为片状的发热部10的制造方法,可以列举将发热组合物进行湿式抄造而成的发热部、以纸等基材夹持发热组合物而成的发热部、将发热组合物涂布于纸等基材而成的发热部、将发热组合物通过压制等压密而成的发热部等。其中,从使用感优异且能够容易地制造的观点出发,发热部10优选为将发热组合物进行湿式抄造而成的发热部、将发热组合物涂布于纸等基材而成的发热部。
作为发热部10的制造方法采用涂敷方法的情况下,作为涂敷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模涂、辊涂、网版印刷、辊式凹版涂布、刮刀涂布、帘幕式涂布等。
发热部10的厚度优选为0.2mm以上,更优选为0.4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5mm以上。另一方面,发热部10的厚度优选为5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下。通过将发热部10的厚度设为上述范围,能够提高发热效果,并且使发热体100成为便于使用的尺寸。另外,发热部10的厚度表示平均厚度。
发热部10也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根据需要包含表面活性剂、药剂、凝聚剂、着色剂、纸张增强剂、pH控制剂和膨松剂等。
其次,对构成发热体100的收容体20进行说明。
收容体20在至少一面具有透气性,收容发热部10。如图4所示,收容体20例如能够将2张片材(收容体第一片材201、收容体第二片材202)的周缘部203贴合而构成。即,收容体20的一面由收容体第一片材201构成,另一面由收容体第二片材202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体第一片材201位于比发热部10更靠近使用者的皮肤侧,收容体第二片材202位于比发热部10更远离使用者的皮肤侧。
另外,收容体第一片材201优选为透气性高的片材,另一方面,收容体第二片材202优选为透气性差的片材、即难透气性片材或非透气性片材。
具体而言,从使发热体的温度迅速升温至适合进一步改善入睡容易度的温度,并无延迟地快速赋予舒适的温感的观点、以及容易对眼部赋予优选地使温热舒适感持续,进一步改善入睡容易度,并提升起床后的活力的温度变化的观点出发,收容体第一片材201的透气度优选为10,000秒/100mL以下,更优选为7,000秒/100mL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00秒/100mL以下。
另一方面,从必需设为适当的速度,以使得不会因发热部10中的氧化反应过快导致过热而丧失温热舒适感的观点、以及抑制因急剧的温度变化所导致的温热舒适感的消失,并进一步改善入睡容易度且提升起床后的活力的观点出发,收容体第一片材201的透气度优选为100秒/100mL以上,更优选为500秒/100mL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0秒/100mL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0秒/100mL以上。
作为收容体第一片材201,能够使用透气性片材、将无纺布与透气性片材层压而成的叠层片材、将编织物与透气性片材层压而成的叠层片材等。
作为透气性片材,能够使用树脂制多孔片材、或具有透气孔的树脂制片材。作为树脂,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聚丙烯和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树脂制多孔片材,例如可以列举将热塑性树脂、和与热塑性树脂不具有相容性的有机或无机填料的熔融混练物成型为膜状,并进行单轴或双轴拉伸而获得的、具有微细的多孔结构的片材。另外,作为具有透气孔的树脂制片材,可以列举利用针等在非透气性片材或难透气性片材上设置微细孔而得到的片材、利用针等在上述透气性片材上进而设置微细孔而得到的片材。
收容体第一片材201的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另一方面,从将发热部10所产生的水蒸汽有效地应用于使用者,并进一步改善入睡情况的观点出发,优选收容体第二片材202的透气度低于收容体第一片材201的透气度,进一步优选为非透气性片材。作为收容体第二片材202具有透气性时的优选的透气度,具体而言,优选为10,000秒/100mL以上,更优选为20,000秒/100mL以上。
另外,收容体第二片材202的透气度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在收容体第二片材202具有透气性时,从片材的易获得性较高等观点出发,优选为100,000秒/100mL以下。
作为收容体第二片材202,能够使用实质上不使氧气透过的片材,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聚丁二烯等聚烯烃、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酯、聚醚、聚砜和聚酰胺中的1种或2种以上。
收容体第二片材202的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进而,如图2所示,在收容体20的收容体第二片材202侧的面上配置有覆盖发热体100的保温片材60。由此,能够减少自发热体100产生的热释放至温热器具50的外部,并且抑制外部气体的温度对温热器具50的发热分布的影响。保温片材60覆盖发热体100的至少一部分即可。另外,保温片材60也可以兼作下述袋体53、特别是袋体第二片材56。
保温片材60的克重优选为30g/m2以上,更优选为40g/m2以上,另一方面,从轻量化等观点出发,优选为150g/m2以下,更优选为140g/m2以下。
在温热器具50中,从收容体20的另一面至与发热部10为相反侧的温热器具50的最外层的克重的合计值,为收容体第二片材202的克重、袋体第二片材56的克重、和保温片材60的克重的合计值。从减少自发热体100产生的热释放至温热器具50的外部并且抑制外部气体的温度对温热器具50的发热分布的影响的观点出发,该克重的合计值优选为40g/m2以上,更优选为70g/m2以上。另一方面,从温热器具50的轻量化等观点出发,该克重的合计值优选为300g/m2以下,更优选为260g/m2以下。
作为保温片材60的材料,能够使用与下述袋体第二片材56相同的材料。
[其他]
如图1、2所示,温热器具50具有收容发热体100的袋体53。
袋体53具有位于靠近使用者的皮肤面的一侧的袋体第一片材55、和位于远离使用者的皮肤面的一侧的袋体第二片材56。这些袋体第一片材55和袋体第二片材56以夹住发热体100的方式设置。
从防止透视到内部的观点、以及保温性、柔软性、厚度等观点出发,袋体第一片材55和袋体第二片材56各自的克重优选为20g/m2以上,更优选为40g/m2以上。另外,袋体第一片材55和袋体第二片材56各自的克重优选为200g/m2以下,更优选为110g/m2以下。
另外,优选袋体第一片材55和袋体第二片材56均具有透气性,从而袋体第一片材55能够将产生的水蒸汽应用于使用者,袋体第二片材56能够使氧气顺利地供给至发热体100。
具体而言,袋体第一片材55和袋体第二片材56的透气度优选为6,000秒/100mL以下,更优选为1,000秒/100mL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0秒/100mL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秒/100mL。
作为袋体第一片材55和袋体第二片材56,例如能够使用以无纺布等为代表的纤维片材。例如能够使用选自针刺无纺布、热风无纺布和纺粘无纺布中的1种或2种以上。
袋体第一片材55和袋体第二片材56为相同形状,大致呈椭圆形。而且,袋体第一片材55和袋体第二片材56的外形呈现主体部51的外形。袋体第一片材55和袋体第二片材56通过将它们重合,将它们的周缘部的至少一部接合,并且将X方向的中央部沿Y方向接合而成为袋体53。为了将袋体第一片材55和袋体第二片材56接合,例如能够使用热熔粘接剂。另外,发热体100也可以通过粘接剂或热封等(省略图示)固定于袋体53。
在袋体53,在沿其X方向延伸的2条长边的中央部的位置,形成有从该长边沿Y方向向内侧切入的大致V字形的凹口部53A、53B。凹口部53A、53B的切入程度不同。凹口部53A在佩戴温热器具50时位于使用者的眉间或其附近。凹口部53B在佩戴温热器具50时位于使用者的鼻梁。凹口部53B的切入程度通常大于凹口部53A。
如图1、2所示,温热器具50具有挂耳部52。挂耳部52用于将温热器具50固定于使用者的脸部。
温热器具50的挂耳部52在使用前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配置于袋体第一片材55上。在使用温热器具50时,将挂耳部52朝向外侧翻转成为打开的状态。在使用前的状态下、即左右的挂耳部52位于袋体第一片材55上的状态下,左右的挂耳部52所形成的轮廓与袋体第一片材55的轮廓大致相同。另外,挂耳部52能够使用与袋体53同样的材料。
另外,如图5所示,为了提高使用感,也可以设为将收容体20进而收容在由作为质感良好的片材材料的无纺布制的第二收容体40的构成。
第二收容体40优选由克重5g/m2以上、更优选10g/m2以上的片材构成。另外,能够将优选为200g/m2以下、更优选为120g/m2以下的片材的周缘部贴合而构成。其中,从轻量化等观点出发,优选为克重20g/m2以上且120g/m2以下的片材。
这种情况下,从收容体20的另一面至与发热部10为相反侧的温热器具50的最外层的克重的合计值,成为收容体第二片材202的克重、第二收容体40的克重、袋体第二片材56的克重、和保温片材60的克重的合计值。
作为构成第二收容体40的片材,可以列举无纺布、编织物等。
作为无纺布,可以采用使用1种或2种以上的纤维并通过热风法、纺粘法、针刺法、熔喷法、梳棉法、热熔合法、水流交络法和溶剂粘接法制造的无纺布。其中,从质感和弹力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具有伸缩性的无纺布。作为具有伸缩性的无纺布,优选为包含弹性纤维(例如聚氨酯、聚酯)、立体卷缩性纤维作为构成纤维的无纺布,更优选为例如热风无纺布或纺粘无纺布、针刺无纺布等。
作为具体的无纺布的材料,可以列举包含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PE(聚乙烯)、PP(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聚酰胺、聚丙烯酸等的合成纤维;包含纤维素、丝绸、棉、羊毛等的天然纤维;或者将这些复合而成的纤维的1种或2种以上。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温热器具50具有被氧气氧化的易氧化性金属,因而通常在隔氧袋中密封保管。
以上,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这些为本发明的例示,也可以采用上述以外的各种构成。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而揭示以下的温热器具或用途等。
<1>一种温热器具,其具有发热体,该发热体包含:发热部,其含有易氧化性金属、碳成分和水;以及收容体,其收容上述发热部,在至少一面具有透气性,上述温热器具满足以下条件。
条件:当在室温20℃湿度50%的环境下测定温度时,上述发热体开始发热后,在上述收容体的另一面侧、且位于面对发热区域的位置的上述温热器具的表面温度(℃)达到最高温度后,上述温热器具的表面温度(℃)达到45℃前的该表面温度的平均变化率为-1.0℃/分钟以上且-0.5℃/分钟以下。
<2>如<1>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在上述条件下,上述最高温度优选为60℃以上且65℃以下。
<3>如<1>或<2>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在上述条件下,上述温热器具的上述表面温度从35℃达到45℃的时间优选为1.0分钟以上且1.5分钟以下。
<4>如<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收容体的上述一面的透气度(秒/100mL)与上述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优选为1.4×106以上且小于3.1×106
<5>如<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相对于上述收容体的上述一面的透气度(秒/100mL)的比优选为0.06以上且0.17以下。
<6>如<1>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收容体的上述一面的透气度优选为100秒/100mL以上且10,000秒/100mL以下。
<7>如<1>至<6>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收容体的上述一面的透气度更优选为500秒/100mL以上且7,000秒/100mL以下。
<8>如<1>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收容体的上述一面的透气度更优选为1,000秒/100mL以上且7,000秒/100mL以下。
<9>如<1>至<8>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收容体的上述一面的透气度更优选为3,000秒/100mL以上且6,000秒/100mL以下。
<10>如<1>至<9>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以上述发热部的俯视时的每单位面积计优选为250g/m2以上且1,200g/m2以下。
<11>如<1>至<10>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以上述发热部的俯视时的每单位面积计优选为350g/m2以上且650g/m2以下。
<12>如<1>至<11>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以上述发热部的俯视时的每单位面积计优选为370g/m2以上且540g/m2以下。
<13>如<1>至<12>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从上述收容体的另一面至与上述发热部为相反侧的上述温热器具的最外层的克重的合计优选为40g/m2以上且300g/m2以下。
<14>如<1>至<13>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优选在上述收容体的另一面上具有覆盖上述发热体的保温材料。
<15>如<1>至<14>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收容体的另一面的透气度优选为10,000秒/100mL以上,优选为20,000秒/100mL以上。
<16>如<1>至<15>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收容体的另一面的透气度优选为20,000秒/100mL以上。
<17>如<1>至<16>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收容体的另一面优选为非透气性。
<18>一种温热器具,其具有发热体,该发热体包含:发热部,其含有易氧化性金属、碳成分和水;以及收容体,其收容上述发热部,在至少一面具有透气性,上述收容体的透气度(秒/100mL)与上述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为1.4×106以上且小于3.1×106
<19>如<18>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相对于上述收容体的透气度(秒/100mL)的比为0.06以上且0.17以下。
<20>如<18>或<19>所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关于上述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上述发热部的俯视时的克重为250g/m2以上且1200g/m2以下。
<21>如<18>至<20>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收容体的一面的透气度优选为100秒/100mL以上且10,000秒/100mL以下。
<22>如<18>至<21>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收容体的一面的透气度优选为500秒/100mL以上且7,000秒/100mL以下。
<23>如<18>至<22>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收容体的一面的透气度优选为1,000秒/100mL以上且7,000秒/100mL以下。
<24>如<18>至<23>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收容体的一面的透气度优选为3,000秒/100mL以上且6,000秒/100mL以下。
<25>如<18>至<24>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收容体的透气度(秒/100mL)与上述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为1.45×106以上且2.7×106以下。
<26>如<18>至<25>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收容体的透气度(秒/100mL)与上述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为1.5×106以上且2.0×106以下。
<27>如<18>至<26>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收容体的透气度(秒/100mL)与上述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为1.55×106以上且1.9×106以下。
<28>如<18>至<27>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发热部中的水分的含量以克重表示优选为150g/m2以上,更优选为180g/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g/m2以上,并且为600g/m2以下,更优选为40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50g/m2以下。
<29>如<18>至<28>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发热部包含吸水剂,相对于发热部中的水100质量份,上述吸水剂的含量优选为2质量份以上,并且,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下。
<30>如<18>至<29>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收容体的具有透气性的面成为皮肤侧。
<31>如<1>至<30>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温热器具为释放水蒸汽的器具。
<32>一种温热器具,其具有发热体,该发热体包含:发热部,其含有易氧化性金属、碳成分和水;以及收容体,其收容上述发热部,在至少一面具有透气性,上述收容体的透气度(秒/100mL)与上述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为1.4×106以上且小于3.1×106,上述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相对于上述收容体的透气度(秒/100mL)的比为0.06以上且0.17以下,上述收容体的一面的透气度(秒/100mL)为3,000秒/100mL以上且6,000秒/100mL以下。
<33>如<1>至<32>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其中,上述温热器具为眼罩类型。
<34>一种<1>至<17>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的用途,其中,将上述温热器具应用于眼部以使入睡容易。
<35>一种<18>至<33>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的用途,其中,将上述温热器具应用于眼部以使入睡容易。
<36>一种使入睡容易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1>至<33>中任一项记载的温热器具应用于眼部5分钟以上的步骤;和在应用上述温热器具后或上述温热器具的应用过程中就寝的步骤。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该实施例限制。
·实施例和比较例
按照以下步骤制作图1和表2所示的构成的温热器具。
<发热部的制作>
将由木浆制纸(20g/m2,伊野纸株式会社制造)、吸水性聚合物(聚丙烯酸钠,球状,平均粒径300μm,50g/m2,Aqualic CA,株式会社日本触媒制造)、和木浆制纸(30g/m2,伊野纸株式会社制造)叠层而成的聚合物片材作为基材。
通过模涂法一边调整喷出压一边在上述基材的单面涂敷以下表1所示组成的涂料,制作片状涂敷物。喷出压以铁粉的克重成为表2所示的值的方式进行调整。
然后,将所获得的片状涂敷物裁断为49mm×49mm的大小,在涂敷面上均匀地散布食盐0.089g(药典氯化钠(大冢制药株式会社制造)),制作发热部10。
[表1]
Figure BDA0002662188270000211
<发热体的制作>
按照以下步骤制作图4所示形态的发热体。
使用表2所示的收容体第一片材和收容体第二片材,将发热部夹入收容体第一片材与收容体第二片材之间,在周缘部接合,获得发热体。
直至实施下述评价前,将发热体放入隔氧袋保存。
<温热器具的制作>
使用2个上述所获得的发热体,制作图1所示的眼罩形状的温热器具。作为袋体第一片材,使用克重80g/m2的聚丙烯无纺布(针刺法),作为袋体第二片材,使用克重71g/m2的纤维素/聚烯烃复合纤维(热熔合法),作为保温片材60,使用克重30g/m2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无纺布(热风法)。
对于所获得的温热器具,进行以下所示的测定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另外,对于实施例4、比较例1、3,将测得的发热分布示于图6。
其中,比较例1的温热器具相当于现有技术。
[表面温度的测定]
在室温20℃湿度50%的环境下测定温度。使用以JIS S4100为标准的测定机,以温热器具的袋体第一片材(使用者的皮肤侧的面)侧作为外侧,在与皮肤侧为相反侧(保温片材)的面且配置有发热部的区域设置并固定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利用网格材(聚酯制,厚度8毫米的双针床拉舍尔布料)和SUS板(500g的开孔板)固定于测定面。
将收容有温热器具的隔氧袋开封后,每隔10秒测定一次温度,测定40分钟,如此进行温度测定。
进而,根据所获得的发热分布,计算以下数值。
·平均变化率(℃/分钟):发热体开始发热后,温热器具的表面温度(℃)达到最高温度后,发热体的表面温度(℃)达到45℃前的该表面温度的平均变化率。
·最高温度(℃):发热体开始发热后,温热器具的表面温度(℃)达到最高温度时的温度。
·升温时间(分钟):发热体开始发热后,温热器具的表面温度从35℃达到45℃的时间。
[评价]
使10名经验丰富的官能检查员在睡前适当使用温热器具30分钟,针对以下评价项目,基于各基准进行评价,对所得到的评价和值的平均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中。另外,数值越低表示评价越良好。
·舒适感
1:非常舒适
2:舒适
3:略感舒适
4:两者皆非
5:略感不适
6:不适
7:非常不适
·入睡容易度
1:相比于未佩戴时入睡情况有大幅度改善。
2:相比于未佩戴时入睡情况显著改善。
3:相比于未佩戴时入睡情况似乎略有改善。
4:与未佩戴时并无不同。
5:反而比未佩戴时更难以入睡。
·起床后的清醒度、活力
1:相比于未佩戴时睡醒后神清气爽,日间可积极地活动而不感到疲劳。
2:与未佩戴时并无不同。
3:睡醒后的清醒度比未佩戴时更差,日间容易疲劳,没有干劲。
[表2]
Figure BDA0002662188270000241

Claims (11)

1.一种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发热体,该发热体包含:
发热部,其含有易氧化性金属、碳成分和水;以及
收容体,其收容所述发热部,并且在至少一面具有透气性,
所述温热器具满足以下条件,
条件:当在室温20℃湿度50%的环境下测定温度时,所述发热体开始发热后,在所述收容体的另一面侧、且位于面对发热区域的位置的所述温热器具的表面温度(℃)达到最高温度后,所述温热器具的表面温度(℃)达到45℃前的该表面温度的平均变化率为-1.0℃/分钟以上且-0.5℃/分钟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条件下,所述最高温度为60℃以上且65℃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条件下,所述温热器具的所述表面温度从35℃达到45℃的时间为1.0分钟以上且1.5分钟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体的所述一面的透气度(秒/100mL)与所述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为1.4×106以上且小于3.1×106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相对于所述收容体的所述一面的透气度(秒/100mL)的比为0.06以上且0.17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体的所述一面的透气度为100秒/100mL以上且10,000秒/100mL以下。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易氧化性金属的含量以所述发热部的俯视时的每单位面积计为250g/m2以上且1200g/m2以下。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收容体的另一面至与所述发热部为相反侧的所述温热器具的最外层的克重的合计为40g/m2以上且300g/m2以下。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容体的另一面上具有覆盖所述发热体的保温材料。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体的另一面的透气度为10,000秒/100mL以上。
11.一种温热器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发热体,该发热体包含:
发热部,其含有易氧化性金属、碳成分和水;以及
收容体,其收容所述发热部,并且在至少一面具有透气性,
所述收容体的所述一面的透气度(秒/100mL)与所述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的乘积为1.4×106以上且小于3.1×106
所述易氧化性金属含量的克重(g/m2)相对于所述收容体的所述一面的透气度(秒/100mL)的比为0.06以上且0.17以下,
所述收容体的所述一面的透气度为100秒/100mL以上且10,000秒/100mL以下,
所述温热器具满足以下条件,
条件:当在室温20℃湿度50%的环境下测定温度时,所述发热体开始发热后,在所述收容体的另一面侧、且位于面对发热区域的位置的所述温热器具的表面温度(℃)达到最高温度后,所述温热器具的表面温度(℃)达到45℃前的该表面温度的平均变化率为-1.0℃/分钟以上且-0.5℃/分钟以下。
CN201980016696.8A 2018-03-08 2019-03-01 温热器具 Active CN1118366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1784 2018-03-08
JP2018041784 2018-03-08
JP2018-157426 2018-08-24
JP2018157426A JP7181025B2 (ja) 2018-03-08 2018-08-24 温熱具
PCT/JP2019/008015 WO2019172105A1 (ja) 2018-03-08 2019-03-01 温熱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6603A true CN111836603A (zh) 2020-10-27
CN111836603B CN111836603B (zh) 2022-06-21

Family

ID=67992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6696.8A Active CN111836603B (zh) 2018-03-08 2019-03-01 温热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181025B2 (zh)
KR (1) KR102456209B1 (zh)
CN (1) CN111836603B (zh)
TW (1) TW2019401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2972A (zh) * 2021-07-23 2021-08-24 天津富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压成型的自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20157460A (ko) * 2020-04-24 2022-11-29 카오카부시키가이샤 온열구
CN111789709B (zh) * 2020-08-20 2022-05-06 河南省超亚医药器械有限公司 适用于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症的眼部热敷治疗贴
CN112263379A (zh) * 2020-10-27 2021-01-26 孙茜 一种中医护理用药物热敷装置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70096A (ja) * 1999-10-07 2001-06-26 Kao Corp 目 枕
JP2006348437A (ja) * 2005-06-17 2006-12-28 Kao Corp 身体装着用具
CA2583440A1 (en) * 2006-03-31 2007-09-3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feedback signal upon urination
CN101146497A (zh) * 2005-03-04 2008-03-19 花王株式会社 生理功能改善器具
JP2009131597A (ja) * 2007-11-09 2009-06-18 Kao Corp 発熱具
US20100010598A1 (en) * 2006-03-31 2010-01-14 Kao Corporation Heat and steam generator for eye application
CN101778611A (zh) * 2007-08-10 2010-07-14 花王株式会社 蒸气加热器具
CN102774102A (zh) * 2012-07-19 2012-11-14 上海暖友实业有限公司 透气率随温度而变化的微透气膜及其应用
CN103190984A (zh) * 2013-04-11 2013-07-10 天津富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热敷眼罩
CN203736375U (zh) * 2014-02-21 2014-07-30 浙江越韩科技透气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发热速率的一次性自发热贴
CN104010599A (zh) * 2011-12-21 2014-08-27 花王株式会社 蒸气温热器具
CN104093382A (zh) * 2012-01-31 2014-10-08 桐灰化学株式会社 发热器具
CN104334130A (zh) * 2012-06-07 2015-02-04 花王株式会社 发热体及具备其的温热用具
CN204293349U (zh) * 2014-12-12 2015-04-2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蒸汽医疗眼罩
US20170231813A1 (en) * 2014-08-06 2017-08-17 Handy Technology (Zhuhai) Ltd. Self-heating thermal-insulation film and face mask and eye mask manufactured therefro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33021B2 (ja) 2000-11-09 2009-09-16 花王株式会社 α波増強具
SG10201506236PA (en) 2011-12-21 2015-09-29 Kao Corp Heating element and heating implement
JP5840554B2 (ja) 2012-03-30 2016-01-06 花王株式会社 温熱具
EP3009112B1 (en) * 2013-06-10 2018-09-05 Kao Corporation Warmer
JP6263027B2 (ja) 2013-12-27 2018-01-17 花王株式会社 温熱具
JP6396760B2 (ja) 2014-10-31 2018-09-26 花王株式会社 睡眠の質改善具
JP6767190B2 (ja) * 2016-07-28 2020-10-14 花王株式会社 温熱具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70096A (ja) * 1999-10-07 2001-06-26 Kao Corp 目 枕
CN101146497A (zh) * 2005-03-04 2008-03-19 花王株式会社 生理功能改善器具
JP2006348437A (ja) * 2005-06-17 2006-12-28 Kao Corp 身体装着用具
US20100010598A1 (en) * 2006-03-31 2010-01-14 Kao Corporation Heat and steam generator for eye application
CA2583440A1 (en) * 2006-03-31 2007-09-3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feedback signal upon urination
CN101778611A (zh) * 2007-08-10 2010-07-14 花王株式会社 蒸气加热器具
JP2009131597A (ja) * 2007-11-09 2009-06-18 Kao Corp 発熱具
CN104010599A (zh) * 2011-12-21 2014-08-27 花王株式会社 蒸气温热器具
CN104093382A (zh) * 2012-01-31 2014-10-08 桐灰化学株式会社 发热器具
CN104334130A (zh) * 2012-06-07 2015-02-04 花王株式会社 发热体及具备其的温热用具
CN102774102A (zh) * 2012-07-19 2012-11-14 上海暖友实业有限公司 透气率随温度而变化的微透气膜及其应用
CN103190984A (zh) * 2013-04-11 2013-07-10 天津富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热敷眼罩
CN203736375U (zh) * 2014-02-21 2014-07-30 浙江越韩科技透气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可控发热速率的一次性自发热贴
US20170231813A1 (en) * 2014-08-06 2017-08-17 Handy Technology (Zhuhai) Ltd. Self-heating thermal-insulation film and face mask and eye mask manufactured therefrom
CN204293349U (zh) * 2014-12-12 2015-04-2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蒸汽医疗眼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2972A (zh) * 2021-07-23 2021-08-24 天津富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压成型的自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92972B (zh) * 2021-07-23 2021-12-07 天津富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模压成型的自发热体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125684A (ko) 2020-11-04
TW201940140A (zh) 2019-10-16
JP2019155055A (ja) 2019-09-19
JP7181025B2 (ja) 2022-11-30
KR102456209B1 (ko) 2022-10-18
CN111836603B (zh) 202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36603B (zh) 温热器具
JP5074126B2 (ja) 蒸気温熱具
TWI504388B (zh) 蒸氣溫熱器具
EP1623689B1 (en) Warming tool
JP2005021673A (ja) 加温具
CN107847345B (zh) 发热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CN109328048B (zh) 蒸气温热器具及其使用方法
JP4789585B2 (ja) 生理機能改善具
JP2015123336A (ja) 温熱具
JP3992693B2 (ja) 加温具
JP3698715B2 (ja) 湿熱シート
JP2017170114A (ja) 温熱具
WO2017061459A1 (ja) 水蒸気発生体および温熱具
JP5290716B2 (ja) 目用温熱具
US20230201028A1 (en) Heating implement
JP2006346122A (ja) 水蒸気発生体
WO2019131480A1 (ja) マスク
WO2019172105A1 (ja) 温熱具
JP2005111180A (ja) 発熱成形体
WO2021214989A1 (ja) 温熱具
JP4420914B2 (ja) 加温具
CN117396579A (zh) 温热器具
CN113301871A (zh) 温热器具
JP2005224313A (ja) 発熱シート
JP2005319312A (ja) 湿熱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