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12237A - 丙戊酸药物浓度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丙戊酸药物浓度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12237A
CN111812237A CN202010649301.2A CN202010649301A CN111812237A CN 111812237 A CN111812237 A CN 111812237A CN 202010649301 A CN202010649301 A CN 202010649301A CN 111812237 A CN111812237 A CN 1118122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lity control
blood spot
valproic acid
concentration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493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稳
沈敏
李晓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Yaoming Ze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Yaoming Ze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Yaoming Ze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Yaoming Zeka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493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122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12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122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00Details of other kinds or type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02Internal fittings
    • B65D25/10Devices to locate articles in contain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04Preparation or injection of sample to be analysed
    • G01N30/06Prepar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0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2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pressure or spe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4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fluid composition, e.g. gradi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2De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1N30/72Mass spectro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6Signal analysis
    • G01N30/8675Evaluation, i.e. decoding of the signal into analytica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2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pressure or speed
    • G01N2030/324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pressure or speed speed, flow rat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62De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1N2030/626De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calibration, baseli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检测干血斑中丙戊酸药物浓度的试剂盒,包含:盒体、第一容器、校准品卡和质控品卡。校准品卡为固定有一组丙戊酸干血斑样本作为干血斑校准点的血斑采集卡,干血斑校准点的数量为至少6个;质控品卡为固定有至少一组丙戊酸干血斑样本作为干血斑质控点的血斑采集卡,每一组干血斑质控点的数量为至少3个;第一容器内装有内标提取液,内标采用同位素取代的丙戊酸。本发明还公开该试剂盒的检测方法。本发明的试剂盒具有试剂制备简单,样品所需量较少且便于储存运输,前处理快速,分析周期短,成本较低等优点,适合在临床常规检测中推广。

Description

丙戊酸药物浓度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检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干血斑样本中丙戊酸药物浓度进行检测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丙戊酸(vaplproic acid,VPA)是目前临床应用的一线广谱抗癫痫药,应用于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失神性发作、肌阵挛性发作、自主性发作等癫痫的治疗,对难治性癫痫尤其是婴儿痉挛症有显著的疗效。大量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所有治疗儿童和成人癫痫的抗癫痫药物中,丙戊酸可能是抗癫痫活性范围最广的。除了治疗部分性和全面性癫痫发作外,研究证实,丙戊酸还能有效控制非常难治的癫痫综合征,例如Lennox-Gastaut综合征和West综合征。因此,在治疗症状难控制的复杂类型癫痫发作患者方面,丙戊酸有十分突出的优势。此外,由于丙戊酸的抗癫痫活性范围广,不同于许多其它类型的抗癫痫药物,因此任何类型的痫样发作和癫痫都在丙戊酸的治疗范围内。
丙戊酸(vaplproic acid,VPA)可通过提高脑及脑脊液中γ-氨基丁酸(GABA)的水平,抑制痫样冲动的扩散,从而发挥抗癫痫的作用。丙戊酸有效血药浓度范围为50-100μg/mL,超过100μg/mL时其不良反应增加而疗效无明显增加,低于50μg/mL时达不到治疗效果。临床改善症状的血药浓度常为50-60μg/mL。其治疗指数低,治疗窗较窄,毒副作用强,中毒症状与癫痫发作症状难以判断,因此对服用丙戊酸的癫痫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对提高癫痫发作的控制,减少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丙戊酸分子式为C8H16O2,分子量为144.211,含有1个羧基官能团,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紫外特征吸收基团,不能用紫外或其他特定检测器直接测定,比如HPLC-UV法。通常需要对样品进行衍生化预处理,操作过程复杂、周期较长,测定过程的影响因素较多,结果误差较大,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丙戊酸在人体具有多代谢途径的特征,包括线粒体β-氧化途径、葡萄糖醛酸化、ω-氧化等途径,这导致丙戊酸在人体的代谢产物多达50种,主要代谢产物有2-丙基-4-五烯酸、3-羟基丙戊酸、5-羟基丙戊酸。这些化合物与丙戊酸的结构非常相似。免疫分析检测药物浓度时易与血液中相似的结构代谢产物发生交叉反应,从而产生假阳性的检测结果。而且接受单克隆抗体诊断或治疗的病人其样本中可能含有单抗,使用免疫法检测时往往出现假性升高或降低值;另外人血清中的异嗜性抗体可与免疫法中的免疫球蛋白发生反应干扰检测结果,使定量结果不准。
目前应用于丙戊酸血药浓度测定的免疫法主要有酶放大免疫法(EMIT),均相酶免疫法(HEIA)、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胶乳凝集比浊法等。但免疫分析法准确度不足,特异性差,易与血液中其它相似结构代谢产物发生交叉反应。而且传统的检测模式患者必须去医院由专业医护人员抽血检测,过程繁琐,创伤大,血样需冷冻保存,增加了样本的保存难度和成本,不适合广泛开展。
液质联用(LC-MS/MS)又叫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它以液相色谱作为分离系统,质谱为检测系统。样品在液相部分和流动相分离,被离子化后,经质谱的质量分析器将离子碎片按质量数分开,经检测器得到质谱图。液质联用体现了色谱和质谱优势的互补,将色谱对复杂样品的高分离能力,与MS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及能够提供相对分子质量与结构信息的优点结合起来,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和环境分析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本领域还未有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丙戊酸浓度测定试剂盒。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丙戊酸药物浓度检测试剂盒,能够用于干血斑中丙戊酸药物浓度的检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基于色谱法的丙戊酸药物浓度检测试剂盒的技术问题,能够克服需要衍生化前处理、免疫分析检测定量结果不准、所需样品量较大、储藏和运输条件要求高、内源性干扰较大等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干血斑中丙戊酸药物浓度的检测试剂盒,包含:盒体、第一容器、校准品卡和质控品卡,所述第一容器、校准品卡、质控品卡放置于所述盒体内;
所述校准品卡为固定有一组丙戊酸干血斑样本作为干血斑校准点的血斑采集卡,所述干血斑校准点的数量为至少6个;
所述质控品卡为固定有至少一组丙戊酸干血斑样本作为干血斑质控点的血斑采集卡,每一组干血斑质控点的数量为至少3个;
所述第一容器内装有内标提取液。所述内标采用同位素取代的丙戊酸。所述内标提取液用于对干血斑样本进行提取。经提取得到的提取物用于进样检测分析。其中,同位素取代可以是C同位素取代、O同位素取代或H同位素取代的形式。较佳的,所述同位素取代的丙戊酸为氢同位素取代的丙戊酸。更佳的,所述同位素取代的丙戊酸为丙戊酸-D6。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同位素取代的丙戊酸的浓度为0.01~10μg/mL。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试剂盒具有可开启/关闭的盒盖,所述盒盖与盒体是相连接的或相互独立的。所述盒盖与盒体配合关闭时,使所述试剂盒保持密封状态。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用于放置和固定第一容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用于放置和固定校准品卡和质控品卡。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为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的凹陷,所述凹陷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容器的整体或部分区域的外形相匹配。所述第一容器的整体或部分区域放置于所述凹陷内。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呈矩形为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呈方形;所述校准品卡和质控品卡放入所述凹槽中。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为纸板、海绵块、泡沫块、塑料块或其中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组合。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为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盒体的内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器为玻璃瓶、塑料瓶、或样品管。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容器的体积为1~200ml;更优选为,10~100ml;更优选为,20~40ml。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干血斑校准点为一组圆形斑点,是将已知浓度的丙戊酸校准品点制于采血卡上形成的丙戊酸干血斑样本。优选的,所述圆形斑点的直径为5~10mm。所述至少6个干血斑校准点分别具有不同浓度丙戊酸,所述干血斑校准点按照血斑中丙戊酸的浓度高低依次排列。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各干血斑校准点的丙戊酸浓度梯度的浓度范围为5-150μg/mL。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干血斑校准点的数量为至少7个。较佳的,所述干血斑校准点的数量为7个。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7个干血斑校准点的丙戊酸浓度由低至高分别为5,10,20,40,80,100,150μg/mL。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干血斑质控点为至少一组圆形斑点,是将已知浓度的丙戊酸质控品点制于采血卡上形成的丙戊酸干血斑样本。圆形斑点的直径优选为5~10mm。根据丙戊酸的浓度不同,每一组干血斑质控点包括低浓度质控点、中浓度质控点和高浓度质控点三个干血斑质控点。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低浓度质控点中丙戊酸浓度为5~25μg/mL,中浓度质控点中丙戊酸浓度为40~100μg/mL,高浓度质控点中丙戊酸浓度为120~150μg/mL。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质控品卡中,每一组干血斑质控点还包括至少一个空白对照干血斑质控点。所述空白对照干血斑质控点为空白全血点制于采血卡上形成的干血斑,其中不含有丙戊酸。较佳的,每一组干血斑质控点中,空白对照干血斑质控样本的数量至少为2个。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校准品卡和所述质控品卡为一体式,集成为一张血斑采集卡,该血斑采集卡上同时设置有一组干血斑校准点和至少一组干血斑质控点。所述一组干血斑校准点的数量为至少6个,较佳地为至少7个,更佳地为7个;所述干血斑质控点的数量为至少3个,较佳地为4个,更佳地为5个,分别是两个空白对照干血斑质控点、低浓度质控点、中浓度质控点和高浓度质控点。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干血斑校准点的血斑来源为兔血。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干血斑质控点的血斑来源为兔血。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白对照干血斑质控点的血斑来源为兔血。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兔血的红细胞比容(HCT)值在35%-40%。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是试剂盒还包括产品说明书。所述产品说明书记载有所述试剂盒的组成信息和使用方法。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试剂盒用于检测干血斑中丙戊酸药物浓度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样本前处理:
利用干血斑打孔器分别打取各干血斑校准品的样本和待检测血斑的样本,分别加入丙戊酸内标提取液并充分溶解,吸取上清液作为进样样本;
(2)将进样样本进UPLC-MS/MS进行分析检测,检测条件为:
a、液相条件:
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mm×50mm,1.7μm;
流动相A为0.5%乙酸-25%乙腈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
采用梯度洗脱程序:流动相A+流动相B=100%;0~0.2min,流动相A体积保持85%;0.2~1.2min,流动相A体积由85%递减至5%;1.2~1.7min,流动相A体积保持5%;1.7~1.8min,流动相A体积由5%升高至85%;1.8~2.0min,流动相A体积保持85%;
b、质谱条件:
离子源:ESI-;锥孔电压:45V;脱溶剂气流速:600L/Hr;去溶剂化流速:1000L/Hr;锥孔流速:150L/Hr;雾化压力:7.0Bar;碰撞电压:0V;
(3)结果分析:
通过各干血斑校准品标示浓度(X),各干血斑校准品中丙戊酸与丙戊酸同位素内标的峰面积比值(Y),绘制校准曲线并拟合校准曲线方程;再将待检测血斑的丙戊酸与丙戊酸同位素内标的峰面积比值,带入校准曲线方程,即可定量计算待检测血斑中丙戊酸的浓度。
具体的,所述液相条件中,流速为0.6mL/min,柱温为40℃。
具体的,所述质谱条件中,采集离子对为:丙戊酸的母离子143.1;丙戊酸的子离子143.1;丙戊酸-D6的母离子149.1;丙戊酸的子离子149.1。
本发明的试剂盒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丙戊酸药物浓度检测产品,该试剂盒的整体布局合理,结构简洁,使用操作方便,便于携带,校准品(和质控品)无需额外配制,检测耗时短,有助于提高分析检测的效率。
目前应用于丙戊酸血药浓度测定主要是免疫法及免疫检测试剂盒。由于丙戊酸在人体具有多代谢途径的特征,主要代谢产物与丙戊酸的结构非常相似。免疫分析检测药物浓度时易与血液中相似的结构代谢产物发生交叉反应,从而产生假阳性的检测结果,免疫分析法准确度不足,特异性差。本发明的试剂盒采用干血斑技术,配置了校准品卡和质控品卡,联合液质联用技术进行检测,经实验验证,本发明的试剂盒具有精密度高、准确度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试剂盒,采用干血斑技术对丙戊酸药物浓度进行检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血药浓度监测多以全血、血浆、血清为样本来源,采血量较大、样本不稳定需冷链运输、取样量需要足够精确、致病性及职业暴露的可能性较高等诸多缺陷。
本发明的试剂盒,将丙戊酸的校准品和质控品样本保存在血斑卡中,经稳定性实验检测显示出优异的稳定性,区别于液态基质易受PH、光照、温度的影响,本发明样本储存和运输所需成本更低且所受污染风险较小,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本发明可采用试剂盒附有的高、中、低三个不同浓度的质控品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并附有空白对照样品以对进样残留情况进行监测
本发明的试剂盒,借助血斑卡优异的卡纸均匀性,样本扩散均匀一致,采用打孔器能精确打取相同面积的血斑样本,取样精确,消除了液态基质取样不精准导致的检测结果偏差。
采用本发明的试剂盒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无需预先衍生化反应,仅需要一步溶剂处理过程即可实现一步蛋白沉淀,耗时大大缩短,使前处理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本发明的试剂盒具有试剂制备简单,样品所需量较少且便于储存运输,前处理快速,分析周期短,成本较低等优点,适合在临床常规检测中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试剂盒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试剂盒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校准品卡的排布图。
图3是本发明的试剂盒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质控品卡的排布图。
图4是本发明的试剂盒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明的试剂盒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校准品卡与质控品卡集成于一张血斑采集卡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6是本发明的试剂盒中丙戊酸及内标的色谱图。
图7是本发明的试剂盒的线性方程。
图8是本发明的试剂盒一具体实施方式的丙戊酸低值样本LQC加速稳定性实验结果。
图9是本发明的试剂盒一具体实施方式的丙戊酸高值样本HQC加速稳定性实验结果。
图10是实施例八中本发明的试剂盒的方法比对结果图。
附图中符号标记说明:
1 为盒体;
2 为第一容器;
3 为校准品卡;
31 为干血斑校准点;
4 为质控品卡;
41 为干血斑质控点;
LQC 为低浓度质控点;
MQC 为中浓度质控点;
HQC 为高浓度质控点;
blank 为空白对照干血斑质控点;
5 为盒盖;
6 为固定板;
61 为第一容置空间;
62 为第二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试剂盒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丙戊酸物浓度检测试剂盒,包括:盒体1、第一容器2、校准品卡3和质控品卡4。其中,第一容器2、校准品卡3、质控品卡4是放置于盒体1内。
图1中所示的试剂盒,还包括盒盖5,盒盖5与盒体1配合可以实现关闭或开启试剂盒的功能。图1中,盒盖5与盒体1相连接,为一体式;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盒盖5与盒体1也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为分离式。盒盖5与盒体1配合关闭时,能使试剂盒保持密封状态。
图1中所示的试剂盒,还包括固定板6。固定板6上至少设置有第一容置空间61,该第一容置空间61用于放置和固定第一容器2。固定板6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容置空间62,该第二容置空间62是用于放置和固定校准品卡3和质控品卡4。
如图4所示,是对应于图1中的固定板6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容置空间61为固定板6上的一个凹陷,该凹陷呈圆筒形,其外形与第一容器2的外形相匹配。第一容器2是放置于该凹陷内。第二容置空间62为固定板6上的一个凹槽,该凹槽为方形(立方体形),方形凹槽的尺寸与校准品卡3、质控品卡4的尺寸相匹配,可供校准品卡3、质控品卡4放入至该凹槽中。
在本发明中,固定板6可以选用试剂盒领域各种常规的材质。比如纸板、海绵块、泡沫块或塑料块。固定板6是以可拆卸地方式固定于盒体1的内部。
在本发明中,第一容器2可选用试剂盒领域常规的各种溶液容器。比如玻璃瓶、塑料瓶、样品管等。第一容器2可以为透明材质或棕色材质。优选的,第一容器2为棕色玻璃瓶。第一容器2内装有内标提取液,用于对干血斑样本进行提取,该内标采用同位素取代的丙戊酸。其中,同位素取代可以是C同位素取代、O同位素取代或H同位素取代的形式。同位素取代的丙戊酸优选为氢同位素取代的丙戊酸,更优选为丙戊酸-D6。同位素取代的丙戊酸的浓度优选为0.01~10μg/mL。
如图2所示,为校准品卡3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排布图。本发明中,校准品卡3为点制有一组丙戊酸血斑样本形成的干血斑校准点31的血斑采集卡,其中,干血斑校准点31的数量为至少6个。图2中显示的干血斑校准点31的数量为7个。本发明中的干血斑校准点31,是将含有丙戊酸的全血样本点制于血斑采集卡上而形成血斑。其中,各个干血斑校准点31应当具有不同浓度丙戊酸,且干血斑校准点31按照血斑中丙戊酸的浓度大小依次排列的。优选各个干血斑校准点31中的丙戊酸应当按照一定的浓度梯度排列。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干血斑校准点31中丙戊酸的浓度梯度的范围为5-150μg/mL线性范围。比如,图2中的7个干血斑校准点31的丙戊酸的浓度梯度可以设计为:5,10,20,40,80,100,150μg/mL。
如图3所示,为质控品卡4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排布图。本发明中,质控品卡4为设有至少一组具有丙戊酸的干血斑质控点41的血斑采集卡,每一组干血斑质控点41的数量为至少3个。图3中显示有两组干血斑质控点41,每组干血斑质控点41有四个点。使用质控品卡4的好处在于,在大批量样本的分析检测或长时间分析检测中,每间隔一定数量的样本可以插入质控品进行检测,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还能够验证仪器状态是否良好、样本前处理操作的重复性。本发明中的干血斑质控点41,是将含有丙戊酸的全血样本点制于血斑采集卡上而形成血斑。每一组干血斑质控点41中应当具有低浓度质控点LQC、中浓度质控点MQC和高浓度质控点HQC三个干血斑质控点。干血斑质控点41的低、中、高三个浓度落入干血斑校准点31的浓度梯度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中,低浓度质控点LQC的丙戊酸浓度可以设置为浓度梯度最小值的3倍以内,中浓度质控点MQC的丙戊酸浓度可以设置为浓度梯度范围的中间点附近,高浓度质控点HQC的丙戊酸浓度可以设置为浓度梯最大值的75%-80%。根据具体的试验方案需求,也可以设计其他特殊浓度要求的干血斑质控点41。如图3所示,每组干血斑质控点41除了具有低浓度质控点LQC、中浓度质控点MQC和高浓度质控点HQC之外,还具有一个空白对照干血斑质控点blank。该空白对照干血斑质控点blank为空白全血,其中不含有丙戊酸。如图3所示,干血斑质控点41为两组。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三组、四组或更多组的干血斑质控点41。
如图5所示,为一种将校准品卡3与质控品卡4集成于通一张血斑采集卡的实施方式。该血斑采集卡具有7个干血斑校准点31,以及4个质控点:低浓度质控点LQC、中浓度质控点MQC、高浓度质控点HQC和空白对照干血斑质控点blank。集成于同一张血斑采集卡上更加方便取用。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干血斑校准点、干血斑质控点和/或空白对照干血斑质控点的血斑来源为兔血。兔血是由商业化兔血供应,其兔血HCT检验合格范围为35%-40%。
本发明中使用的血斑采集卡,可以选用GE whatman903卡、DMPK-A卡,但不限于上述品牌及型号。
本发明中,第一容器2内装有以丙戊酸-D6作为内标物的提取液。提取液用于对血斑样本进行提取,将所得提取物用于进样检测分析。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该试剂盒还包括说明书。说明书记载有试剂盒的组成信息和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为:采用干血斑打孔器打取校准品卡3上的一组干血斑校准点31(图2为7个点)的直径≥3mm的干血斑至96孔板中,采用干血斑打孔器打取待检测样本的干血斑至96孔板中,加入内标提取液容器2中的提取液,提取液含0.5μg/mL丙戊酸同位素内标。振荡,离心,吸取上清液至新的96孔板中,再离心,取上清液进LC-MS/MS进行分析检测。通过干血斑校准点31(7个)检测的丙戊酸与丙戊酸同位素内标的峰面积比值(Y),绘制校准曲线,并拟合校准曲线方程;再将检测样品中的丙戊酸与丙戊酸同位素内标的峰面积比值,带入校准曲线方程,即可定量计算样本中丙戊酸的浓度。该试剂盒用于检测时操作方便,检测耗时短,检测的准确率高。根据实验的需求,可选择性使用该试剂盒配置的质控品卡4对检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并附有空白对照干血斑质控点blank用于丙戊酸的专属性、特异性评价、高浓度样本残留的监测。
以下为本发明的试剂盒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主要组分及包装规格如下表所示:
表1:试剂盒的主要组分及包装规格
Figure BDA0002574301520000091
实施例二 试剂盒的制备流程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
精确称量丙戊酸化合物30mg,置于10mL容量瓶,纯甲醇进行溶解,定容至10mL,得到丙戊酸浓度为3mg/mL的储备液。
(二)样品提取液配制
取丙戊酸内标(VPA-D6)储备液(1mg/mL)20μL,用80%甲醇定容至40mL,配制成样品提取液含内标(VPA-D6)浓度为0.5μg/mL的80%甲醇溶液。
(三)校准样品卡和质控样品卡制备
1)将新鲜采集的6只兔血混合好后,按照实验室《红细胞比容测量与调整标准操作规程》(SD1-S-M3008),测量混合兔血红细胞比容(HCT),最终调整混合兔血的HCT值在35%-40%之间。
2)取用储存于-20℃保存的丙戊酸储备液(3mg/mL)按下表2配制校准曲线(CC)的高低浓度样品(CC-H/CC-L)。
表2校准曲线高低浓度样品配置
Figure BDA0002574301520000101
3)按下表3互相稀释,得到校准曲线及质控样品。
表3校准曲线及质控样品配置
Figure BDA0002574301520000102
4)按图5所示点制校准品/质控品于同一张DMPK-A卡上。图中有7个校准品干斑点31,分别代表C1~C7,HQC、MQC、LQC分别表示3个质控品干斑点,两个blank表示两个空白对照质控点。将点制后的DMPK-A卡放置于生物安全柜中,室温干燥2小时。
(四)干血斑样品卡前处理方法
1)用装置直径3mm刀头的电动打孔器在血斑中心位置打下一个小圆片到96孔板中。
2)在双空白样品中加入300μL甲醇:水(v:v 80:20)溶液,在其它样品中加入300μL的样品提取液,震荡台上震荡混合10min。样品混匀后,96孔板放入离心机中4000rpm、4℃条件下离心10min。
3)取150μL上清液至新的96孔板中。
4)2μL上样。
(五)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
1)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mm×50mm,1.7μm。
2)流动相:A相:0.5%乙酸25%乙腈水溶液;B相:100%乙腈。
3)梯度洗脱:见表4。
表4液相方法梯度表
Figure BDA0002574301520000111
4)MS设置:见表5。
表5 MS参数设置
离子源:ESI- 锥孔电压:45V
脱溶剂气流速:600L/Hr 去溶剂化流速:1000L/Hr
锥孔流速:150L/Hr 雾化压力:7.0Bar
碰撞电压:0V
5)采集离子:见表6。
表6采集离子对信息
Figure BDA0002574301520000112
(六)定量计算
本实施例的试剂盒可以配合采用内标外标相结合的方法对目标检测物进行定量。通过7个校准品的标示浓度(x),校准品中丙戊酸与内标丙戊酸-D6的峰面积比值(y),绘制标准曲线,并拟合标准曲线方程;再将检测样品的丙戊酸与内标丙戊酸-D6的峰面积比值,带入标准曲线方程,即可定量计算检测样品中丙戊酸的浓度。
此外,试剂盒附有高、中、低三个不同浓度的质控品对检测结果进行把控,并附有空白对照样品以对进样残留情况进行监测。
实施例三:使用本发明的试剂盒进行丙戊酸方法可行性研究(线性实验,特异性实验)
1、样品制备
按照实施例二中“(一)标准溶液的配制”、“(二)样品提取液配制”、“(三)校准样品卡和质控样品卡制备”的方法进行样品制备。
血样直接采集到特定的滤纸片上,形成符合要求的干血斑样本,用打孔器从干血斑中心打下合适尺寸的血斑小圆片放入96孔板;加入使用80%甲醇所配置的浓度为0.5μg/mL的丙戊酸-D6内标液,涡旋混匀10min完成萃取沉淀过程;离心去固体杂质,取适量上清液,加入新的96孔板再次离心后进样。
2、线性实验
按照实施例二中“(四)干血斑样品卡前处理方法”、“(五)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六)定量计算”的方法进行线性实验
3、实验结果
1)线性及残留验证实验结果:如表7所示。
表7线性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2574301520000121
Figure BDA0002574301520000131
根据表5及图7可知,以样品峰面积和内标峰面积之比对样品浓度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的线性方程为y=0.0138323x+0.0130501(r=0.998897,R2=0.997795)。线性方程曲线如图7所示。
实验结论:以上结果表明本试剂盒检测干血斑中丙戊酸的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线性及残留均符合技术要求(技术要求:r=0.99,高浓度C7进样后空白样本blank,丙戊酸化合物峰面积应低于LLOQ样本峰面积的20%,空白样本内标峰面积应低于LLOQ样本内标峰面积的5%)。
2)特异性实验
采用6份空白人血基质配制成6个空白全血及6个定量下限浓度水平(LLOQ=5μg/mL)干血斑样本,以此来评定本定量分析方法是否能够区分目标分析物和内标与基质的内源性组分或样品中其他组分,当干扰组分的响应低于分析物定量下限响应的20%,并低于内标响应的5%时,作为可以结果可以接受的标准。
如表8所示,数据均合格,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以用于检测干血斑中的丙戊酸的浓度。
表8特异性实验结果表(Lot1)
Figure BDA0002574301520000132
Figure BDA0002574301520000141
实施例四:使用本发明的试剂盒进行丙戊酸干血斑稳定性实验
1、样品制备
与实施例二中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校准样品卡和质控样品卡制备工艺相同。再分别配制足量的高低值(LQC、HQC)干血斑样本备用。
2、样本保存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样品制备方法,对干血斑样本的保存条件进行研究。
(1)在比日常操作更加严格的环境中在25℃,40℃恒温恒湿箱环境下密封保存样本,一定时间内检测样本的储存稳定性。
(2)在常温,冷藏环境下密封保存样本,一定时间内检测样本的储存稳定性。
3、干血斑样品卡前处理流程及检测方法
与实施例二中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干血斑样品卡前处理方法及定量检测方法相同。
4、实验结果:如表9~表10所示。
表9室温以及冷藏条件下的数据分析表
Figure BDA0002574301520000142
表10 25℃和40℃保存条件下的数据分析表
Figure BDA0002574301520000151
实验结论:
在室温以及冷藏条件下的数据分析表明,在第0,10,16,21,29天检测高值与低值样本,相对T0时检测的偏移均小于20%,符合可接受的标准。说明样本中丙戊酸在室温以及冷藏的条件下,保存1个月都是比较稳定的。
在25℃和40℃下密封保存干血斑样本8天,批内及批间的低值样本及高值样本均符合变异系数CV≤15%,如图8~图9所示;以T0时点卡的检测结果为准,偏倚≤±20.0%,确认了在此条件下干血斑载体的稳定性。
使用graphpad prism 7软件对低值和高值样本浓度回归分析并作图,在所测定时间内的偏倚均满足≤±20.0%,认定在室温和4℃下密封保存29天,在25℃和40℃下密封保存8天,丙戊酸稳定性良好。该稳定性试验表明本试剂盒中的干血斑载体在无冷链保存的条件下,化合物的检测结果仍比较稳定,展现出该样本类型在保存方面的优势。
实施例五:使用本发明的试剂盒进行丙戊酸干血斑的HCT效应、点样体积、层析效应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样品制备
与实施例二中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校准样品卡和质控样品卡制备工艺相同。再分别配制足量的高低值(LQC、HQC)干血斑样本。
HCT血红细胞压积比(HCT)效应:HCT为20%,40%和60%。
点样体积:以10μL,20μL,40μL及60μL体积点血斑卡,室温晾干。
层析效应:HCT=40%,点样体积为20μL。从血斑边缘打卡检测浓度与血斑中心打卡比较。
2)干血斑样品卡前处理流程及检测方法
与实施例二中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干血斑样品卡前处理方法及定量检测方法相同。
3)实验结果:如表11~13所示。
表11丙戊酸干血斑的HCT效应
Figure BDA0002574301520000161
表12丙戊酸DBS的体积效应
Figure BDA0002574301520000162
表13丙戊酸DBS的层析效应
Figure BDA0002574301520000163
Figure BDA0002574301520000171
实验结论:
分别对实验得到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可接受的标准为:
(1)血红细胞压积比(HCT)效应:HCT为20%、40%、60%时检测浓度。当CV≤15%,相对理论值偏倚≤±20%,视为HCT效应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
(2)体积效应:考察点样体积为10μL、20μL、40μL或60μL时检测浓度。当CV≤15%,相对理论值偏倚≤±20%,视为体积效应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
(3)层析效应:从血斑边缘打卡检测浓度与血斑中心打卡比较。当CV≤15%,偏倚≤±20%,视为层析效应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
如表11所示,HCT分别为20%、40%、60%时,对于低值样本LQC,检测浓度相对于理论值的偏倚分别为-5.3%,2.4%,-3.1%,CV值分别为1.1%,3.5%,3.4%;对于高值样本HQC,检测浓度相对于理论值的偏倚分别为-2.6%,5.1%,-0.2%,CV值分别为1.2%,2.2%,3.2%,结果均在可接受的标准以内,且都小于10%,可以认为HCT效应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
如表12所示,点样体积分别为10μL、20μL、40μL、60μL时,对于低值样本LQC,检测浓度相对于理论值的偏倚分别是-3.1%,-3.1%,-6.0%,-2.7%,CV值分别为1.7%,3.5%,2.5%,1.8%;对于高值样本HQC,检测浓度相对于理论值的偏倚分别为-2.1%,-2.0%,-1.4%,-2.1%,CV值分别为3.8%,1.6%,5.8%,4.9%,结果符合上述标准,可以认为体积效应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
如表13所示,以20μL的体积点样,分别在干血斑中心以及边缘打卡检测样本浓度,对于低值LQC样本,中心以及边缘相对于理论值的偏倚分别为2.4%和-2.4%,并且边缘打卡检测结果相对于中心的偏移为-4.8%;对于高值样本HQC,中心以及边缘相对于理论值的偏倚分别为5.1%和-4.6%,并且边缘打卡检测结果相对于中心的偏移为-0.4%。符合可接受标准,层析效应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
综上,该实验结果说明对于干血斑中丙戊酸浓度的检测,不同的HCT、不同的点样体积、不同的打卡位置因素,对于检测的结果都在可接受的标准以内。说明该检测方法受HCT影响小,可满足于不同红细胞压积比的病人血中丙戊酸浓度的检测;对于采样体积,体积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本试剂盒可实现取较少血量(10μL)即可实现精确检测的目的,体现了采血量少的特点;此外,对于干血斑打卡位置的实验研究发现中心打卡以及边缘打卡,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别,说明丙戊酸在采血卡上分散均匀。所以该新型的样本类型为家庭灵活采样提供了可能性,采血量少,改善了现有的繁琐采样过程。
实施例六 丙戊酸干血斑精密度试验
1、样品制备
准备3个生产批次的待评价试剂盒,每个生产批独立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各生产批都必须符合要求。样品生产工艺与实施例二中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相同。用于精密度评价的样本应至少包含3个水平,包括检测限水平、医学决定水平、异常高值水平等。故精密度参考品浓度采用检测限低值LLOQ、中浓度质控M及高浓度质控H。
2、实验程序
1)实验分5天,由2个操作者在2台仪器上进行。
2)每生产批每天分别检测一个分析批,样本为3个浓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4个样本,连续5天,其中操作者1在第一台仪器进行第1、3、5天实验,操作者2在第二台仪器进行第2、4天实验,最终每个浓度得到20个检测结果。
3、干血斑样品测定过程与实施例二中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相同。
4、数据处理
1)计算出每个生产批每个浓度下的批内不精密度及总不精密度,分别用CV批内和CV总衡量。
2)LLOQ的CV批内及CV总应≤20%,其余浓度CV批内及CV总应≤15%。
5、实验结果:如表14所示。
表14精密度性能评价表
Figure BDA0002574301520000181
Figure BDA0002574301520000191
实施例七 丙戊酸干血斑准确度实验
1、实验设计
1)待评价试剂盒:准备3个生产批次的待评价试剂盒,每个生产批独立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各生产批都必须符合要求。
2)样本准备:等比例混合6个志愿者全血,制成人空白全血混合血,调整HCT在35%-40%之间。在空白全血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品或空白溶剂,制成3个浓度的待回收样本L、M、H以及基础样本H0。浓度选择参考《中国药典2015年版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L样本选择定量下限浓度3倍以内,M样本选择标曲范围中部,H样本选择标曲上限75%附近。
3)取三个生产批次的试剂盒,分别在一个分析批内对待回收样本和基础样本进行测定,每个样本重复测定3次。
4)采用五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分别计算各浓度的回收率,平均回收率及比例系统误差。
5)样本回收率与平均回收率的差值在±10%范围内,比例系统误差≤15%。
2、干血斑样品测定过程与技术方案步骤的四五六相同。
3、实验结果:见表15。
表15准确度结果评价表
Figure BDA0002574301520000192
综合上述验证实验,本实施例的方法可行性研究,回收率和精密度等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要求,方法检测干血斑中丙戊酸药物浓度,重现性好,特异性高,加样回收率高,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实施例八 方法比对实验
临床收集30例合格病人指尖血样本,样本为双份重复的指尖血干血斑样本,在一个分析批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医院常规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双份样本的结果进行对比。如图10所示,两种检测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r=0.97,测定结果之间相关性较好,两种检测方法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通过线性方程可以相互换算。
目前国内还未有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丙戊酸血药浓度测定试剂盒,国内医院大多采用免疫分析法进行丙戊酸血药浓度的测定。目前应用于丙戊酸血药浓度测定的免疫法主要有酶放大免疫法(EMIT)、均相酶免疫法(HEIA)、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胶乳凝集比浊法等。
本试剂盒(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干血斑样本中丙戊酸药物浓度,和现有检测试剂盒方法相比,具有所需样品量较少(10μL),制作成干血斑便于储存运输,特异性强,成本低等优点,适合在临床常规检测中推广。
综上所述,上述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干血斑中丙戊酸药物浓度的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第一容器、校准品卡和质控品卡,所述第一容器、校准品卡、质控品卡放置于所述盒体内;
所述校准品卡为固定有一组丙戊酸干血斑样本作为干血斑校准点的血斑采集卡,所述干血斑校准点的数量为至少6个;
所述质控品卡为固定有至少一组丙戊酸干血斑样本作为干血斑质控点的血斑采集卡,每一组干血斑质控点的数量为至少3个;
所述第一容器内装有内标提取液,所述内标采用同位素取代的丙戊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用于容纳第一容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用于容纳校准品卡及质控品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品卡中各干血斑校准点的丙戊酸浓度互不相同,所述各干血斑校准点按照血斑中丙戊酸的浓度大小依次排列;各干血斑校准点中丙戊酸浓度梯度的浓度范围为5-150μg/mL。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血斑校准点的数量为7个;7个干血斑校准点的丙戊酸浓度由低至高分别为5,10,20,40,80,100,150μg/mL。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质控品卡中,每一组干血斑质控点具有低浓度质控点、中浓度质控点和高浓度质控点三个干血斑质控点;其中,低浓度质控点中丙戊酸浓度为5~25μg/mL,中浓度质控点中丙戊酸浓度为40~100μg/mL,高浓度质控点中丙戊酸浓度为120~150μg/mL。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质控品卡中,每一组干血斑质控点还包括一个空白对照干血斑质控点,所述空白对照干血斑质控点为空白全血,其中不含有丙戊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质控品卡具有两组干血斑质控点,每一组干血斑质控点均具有低浓度质控点、中浓度质控点、高浓度质控点以及空白对照干血斑质控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校准品卡和质控品卡中的血斑来源为兔血,所述兔血的红细胞比容值为35%-40%。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试剂盒用于检测干血斑中丙戊酸药物浓度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样本前处理:
利用干血斑打孔器分别打取各干血斑校准品的样本和待检测血斑的样本,分别加入丙戊酸内标提取液并充分溶解,吸取上清液作为进样样本;
(2)将进样样本进UPLC-MS/MS进行分析检测,检测条件为:
a、液相条件:
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mm×50mm,1.7μm;
流动相A为0.5%乙酸-25%乙腈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
采用梯度洗脱程序:流动相A+流动相B=100%;0~0.2min,流动相A体积保持85%;0.2~1.2min,流动相A体积由85%递减至5%;1.2~1.7min,流动相A体积保持5%;1.7~1.8min,流动相A体积由5%升高至85%;1.8~2.0min,流动相A体积保持85%;
b、质谱条件:
离子源:ESI-;锥孔电压:45V;脱溶剂气流速:600L/Hr;去溶剂化流速:1000L/Hr;锥孔流速:150L/Hr;雾化压力:7.0Bar;碰撞电压:0V;
(3)结果分析:
通过各干血斑校准品标示浓度、各干血斑校准品中丙戊酸与丙戊酸同位素内标的峰面积比值,绘制校准曲线并拟合校准曲线方程;再将待检测血斑的丙戊酸与丙戊酸同位素内标的峰面积比值,带入校准曲线方程,即可定量计算待检测血斑中丙戊酸的浓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条件中,流速为0.6mL/min,柱温为40℃。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谱条件中,采集离子对为:丙戊酸的母离子143.1;丙戊酸的子离子143.1;丙戊酸-D6的母离子149.1;丙戊酸的子离子149.1。
CN202010649301.2A 2020-07-08 2020-07-08 丙戊酸药物浓度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18122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49301.2A CN111812237A (zh) 2020-07-08 2020-07-08 丙戊酸药物浓度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49301.2A CN111812237A (zh) 2020-07-08 2020-07-08 丙戊酸药物浓度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12237A true CN111812237A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41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49301.2A Pending CN111812237A (zh) 2020-07-08 2020-07-08 丙戊酸药物浓度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1223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74067A (zh) * 2022-11-22 2023-03-10 浙江迪赛思诊断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血清中抗癫痫药物的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8274A (en) * 1991-05-29 1997-07-15 Smithkline Diagnostics, Inc. Competitive immunoassay device
CN106011236A (zh) * 2016-05-18 2016-10-12 湖州市中心医院 一种基于癫痫患者的丙戊酸血药浓度与基因多态性的分析方法
CN108132312A (zh) * 2017-12-28 2018-06-08 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血液中丙戊酸药物含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CN108469488A (zh) * 2018-05-30 2018-08-31 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血液中丙戊酸含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CN110045037A (zh) * 2019-05-06 2019-07-23 上海药明康德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干血斑中尼洛替尼药物浓度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CN110470753A (zh) * 2019-07-24 2019-11-19 天津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干血斑中四种免疫抑制剂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盒
CN210109045U (zh) * 2019-04-15 2020-02-21 苏州药明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达沙替尼药物浓度检测试剂盒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8274A (en) * 1991-05-29 1997-07-15 Smithkline Diagnostics, Inc. Competitive immunoassay device
CN106011236A (zh) * 2016-05-18 2016-10-12 湖州市中心医院 一种基于癫痫患者的丙戊酸血药浓度与基因多态性的分析方法
CN108132312A (zh) * 2017-12-28 2018-06-08 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血液中丙戊酸药物含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CN108469488A (zh) * 2018-05-30 2018-08-31 北京和合医学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血液中丙戊酸含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CN210109045U (zh) * 2019-04-15 2020-02-21 苏州药明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达沙替尼药物浓度检测试剂盒
CN110045037A (zh) * 2019-05-06 2019-07-23 上海药明康德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干血斑中尼洛替尼药物浓度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CN110470753A (zh) * 2019-07-24 2019-11-19 天津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干血斑中四种免疫抑制剂检测方法及检测试剂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74067A (zh) * 2022-11-22 2023-03-10 浙江迪赛思诊断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血清中抗癫痫药物的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CN115774067B (zh) * 2022-11-22 2023-08-22 浙江迪赛思诊断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血清中抗癫痫药物的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agerborg et al. High-throughput measure of bioactive lipids using non-targeted mass spectrometry
CN114354820A (zh) 一种检测干血片样本中环孢霉素药物浓度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CN112630311A (zh) 用于检测情感障碍的代谢标记物和试剂盒及使用方法
CN111999332B (zh) 一种利用核磁氢谱法测定蜂蜜中松二糖含量的方法
CN114935620A (zh) 一种同时定量检测78种神经精神类药物的试剂盒
CN109387573A (zh) 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干血滤纸片中他克莫司试剂盒及其制备
Lal et al. A review on 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 and its regulatory perspectives
CN110045037A (zh) 一种检测干血斑中尼洛替尼药物浓度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CN111812237A (zh) 丙戊酸药物浓度检测试剂盒及其应用
KR20030014691A (ko) 환자의 전혈, 혈장 및/또는 혈청에서 알파-옥소알데히드를검출하는 방법
CN111855832A (zh) 一种维d及其代谢物的质谱检测用校准和质控品的制备方法
US2016015783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determine body drug concentration from an oral fluid
Winefordner et al. Phosphorimetric determination of procaine, phenobarbital, cocaine, and chlorpromazine in blood serum, and cocaine and atropine in urine
Orsulak et al. Determination of urinary normetanephrine and metanephrine by radial-compress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Rahimian et al. A review of extraction methods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s for styrene and its metabolites in biological matrices
Nakayama et al. Methods for absolute quantification of human plasma free amino acid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using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CN108680692A (zh) 下壁心肌梗死和/或前壁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志物
CN112213417A (zh) 一种检测干血斑中霉酚酸药物浓度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CN113917008A (zh) 质谱检测尿液中代谢物水平的产品在制备用于早期评估肠道息肉和结直肠癌产品中的应用
CN217443263U (zh) 一种检测干血片样本中环孢霉素药物浓度的试剂盒
CN112697934A (zh) 一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焦谷氨酸含量的检测方法
Thorsteinsdottir et al. Simplification of Home Urine Sampling for Measurement of 2, 8‐Dihydroxyadenine in Patients with Aden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Deficiency
CN112485340A (zh) 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血浆中1,5-脱水山梨醇的方法
CN114646698B (zh) 一种丙戊酸钠注射液中丙戊酸钠及其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CN103115993B (zh) 一种尿液中cema和hema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5127 building 30, biomedical industrial park, No. 218, Sangtian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UZHOU YAOMING ZEKANG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04 No. 1336, Wuzhong Avenue, Yuexi street, Suzhou, Jiangsu

Applicant before: SUZHOU YAOMING ZEKANG BIOTECHNOLOGY CO.,LTD.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