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70856A -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70856A
CN111770856A CN201980013635.6A CN201980013635A CN111770856A CN 111770856 A CN111770856 A CN 111770856A CN 201980013635 A CN201980013635 A CN 201980013635A CN 111770856 A CN111770856 A CN 1117708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ventilation mechanism
air
vehicle seat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36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田悦则
小仓由美
元家达也
西田笃史
塚本直树
延广良香
井上省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yu Tower Industrial Co ltd
Delta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yu Towe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yu Tower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yu Tower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9/00259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159656A1/ja
Publication of CN111770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708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5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sucked from the seat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42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with circulation of air through a layer inside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5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blown towards the seat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0Upholstery springs ; Upholstery
    • B60N2/7094Upholstery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2/981Warning systems, e.g. the seat or seat parts vibrates to warn the passenger when facing a dang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促进空气的流通并更加高效地进行热、湿气的降低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主体壳体(10),其设置在座椅座垫及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方的座垫材料内,且所述主体壳体(10)的内部成为空气的流通空间;风扇(11、12),其配置在主体壳体(10)内;以及排气口(13),其设置在从风扇(11、12)分离的位置,将伴随着风扇(11、12)的吸气的空气流排出。利用空气流来提高作为接触面的里侧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侧的气候条件的舒适性,通过使其与不舒适因素高的就座者侧的温热环境进行置换,能够提高衣服内气候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机动车、飞行器、列车等中使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被组装在座椅靠背内的风扇,并且,在座椅座垫及座椅靠背的各座垫材料内内置有与该风扇连通的通风路径。风扇被组装在座椅靠背的座垫材料内,将与该风扇连通的管道设置成使吸气口在座椅座垫、座椅靠背的座垫材料的表面开口,在使风扇动作时,从座垫材料的表面向管道内吸引空气,进而将吸入的空气向座椅外排出。由此,促进人与座椅的接触部附近的换气,提高就座时的舒适性。另外,出于同样的目的,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送风装置,该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送风装置具备第一送风路径和第二送风路径,该第一送风路径具有在座椅座垫的表面开口的贯通孔,该第二送风路径与该第一送风路径连通,利用鼓风机经由贯通孔从座椅座垫的表面吸入空气,并经由第一送风路径及第二送风路径将空气向座椅外排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82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93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及2公开的装置均吸引室内空气而谋求以人与座椅表面的接触部附近为中心的热的降低、由汗等导致的湿气的降低,其调整区域被限定在吸气口附近,是局部的。另外,由配设风扇导致的异物感均取决于覆盖风扇的座垫材料的厚度,当在座椅设置使上述空气流通的机构(通风机构)时,座垫材料整体变厚,重量也会增大。另外,在专利文献1及2公开的装置中,作为座垫材料,需要在表面设置成为吸气口的开口,但为了从座椅座垫的表面或座椅靠背的表面的宽的范围吸引空气,必须使设置于衬垫材料的空气的流路成为宽的范围,而且,为了使吸气口在目标位置开口,设置于衬垫材料的空气的流路成为复杂的路径。因此,构成座垫材料的衬垫材料的构造变得复杂,制造成本也会增大。
另外,已知通过由环境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就座者之间的各自的温度差产生的热交换和由水蒸气浓度差支配的能量交换而形成衣服内气候。一般认为使人感受到舒适的衣服内气候为衣服内的温度为32±1℃、湿度为50±10%RH、气流为25±15cm/sec的范围。要求根据外部空气的环境条件、人的活动状况而使水分、热移动或者将其阻断并将衣服内气候保持在舒适区域的功能。
还已知体温调节功能与温热的舒适度密切相关。体温调节存在限度,存在低温侧的界限和高温侧的界限。将该两界限之间设为允许范围,在该范围中存在即便不使体温调节功能工作也能够使体温成为恒定的范围,将该范围称为最佳范围。还已知基于该体温调节的最佳温度与舒适温度大致相同。体温的稳态通过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平衡而被保持。散热和皮肤温度与气温之差成比例,当气温下降时,皮肤温度也下降。皮肤温度的下降是由于使皮肤的末梢血管收缩并使皮肤血流量减少。另一方面,如果气温上升,则会使末梢血管扩张,使皮肤血流增大,并使皮肤温度上升。因上述皮肤血管的收缩、扩张而改变皮肤血流并使皮肤温度变化的血管调节区域通过不伴随能量消耗的反应,使体温恒定。生理学上的最佳温度范围为29~31℃的范围,此时的平均皮肤温度处于33~34.5℃之间,为既不冷也不热的状态。
对热方面的舒适性带来影响的有衣服、代谢量、气温、辐射温度、气流、湿度。但是,衣服、代谢量根据人的不同而各种各样。气温、辐射温度、气流、湿度千差万别,另外,人在各种生活习惯中生活。因此,难以将对于人而言的舒适的温热环境限定于一个条件,需要单独地使将环境与人相连的衣服、即衣服内气候最佳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能够促进空气的流通并更加高效地进行热、湿气的降低,另外,即使在通过简易的结构组装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座垫材料的构造的复杂化,而且,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座垫材料整体的厚度、重量的增加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另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单独地且更适当地控制衣服内气候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具备:
主体壳体,其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座垫及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方设置于与就座者的接触面的背面侧,且所述主体壳体的内部成为空气的流通空间;
吸气口及排气口,它们形成于所述主体壳体;以及
风扇,其配设在所述主体壳体内,通过从所述吸气口吸引空气并使之从所述排气口流出,从而在作为所述接触面的背面侧的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侧产生空气流,
使由所述空气流形成的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侧的气候条件作用于隔着所述接触面的所述就座者侧。
而且,优选的是,还具备回旋流生成部,该回旋流生成部使所述空气流在所述主体壳体回旋,使所述空气流作为回旋流从所述排气口排出。
优选的是,设为如下结构:所述回旋流生成部具有朝向所述排气口方向立起的筒状部,通过使所述空气流在所述筒状部的周围回旋,从而生成所述回旋流。
优选的是,所述主体壳体具有分离规定间隔地对置的底壁部及上壁部,并且具有将所述底壁部及上壁部的周缘包围的周壁部,在所述上壁部中的与所述风扇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吸气口。
优选的是,所述主体壳体的从所述吸气口到所述底壁部的距离被设定为能够使由所述风扇吸引的空气流的一部分被所述底壁部反射并从所述吸气口排出。
优选的是,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在设置于所述座椅座垫的情况下,设置成使所述风扇的旋转中心位于除去包括与就座者的坐骨结节点对应的位置在内的体压分布为规定以上的范围之外的其后方或前方的范围。
优选的是,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在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的情况下,设置成使所述风扇的旋转中心位于除去包括与就座者的骨盆上部对应的位置在内的体压分布为规定以上的范围之外的其下方或上方的范围。
优选的是,为基于通过从就座者取得的生物体信号分析的生物体状态对所述风扇进行驱动控制的结构。
本发明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特征在于,在座椅座垫及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上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
优选的是,构成所述座椅座垫及所述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方的座垫材料构成为具有衬垫材料及覆盖所述衬垫材料的表面的覆盖构件,在形成于所述衬垫材料的凹部内配置有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
优选的是,在所述凹部的底部设置有弹性构件,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由所述弹性构件支承。
优选的是,所述覆盖构件构成为在至少一部分使用三维立体编织物。
优选的是,在所述座椅座垫中,所述通风机构被设置成使所述通风机构的风扇的旋转中心位于除去包括与就座者的坐骨结节点对应的位置在内的体压分布为规定以上的范围之外的其后方或前方的范围。
优选的是,在所述座椅靠背中,所述通风机构被设置成使所述通风机构的风扇的旋转中心位于除去包括与就座者的骨盆上部对应的位置在内的体压分布为规定以上的范围之外的其下方或上方的范围。
优选的是,从就座者取得生物体信号的生物体信号测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基于分析所述生物体信号而得到的生物体状态,对所述通风机构的风扇进行驱动控制。
优选的是,所述通风机构具有驱动控制部,所述驱动控制部基于所述生物体状态对风扇进行控制,以使空气流的风量等级变化。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在隔着接触面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侧形成空气流,利用该空气流在交通工具用座椅侧形成规定的气候条件。由于产生了空气流,所以会促进温度的下降、湿度的下降,并成为舒适性高的气候条件。因此,在就座者侧的衣服内气候的不舒适因素变高了的情况下,例如在温度、湿度变高了的情况下,以由交通工具用座椅侧的空气流形成的舒适性高的气候条件、例如低的温度且更干燥的热经由接触面(表皮材料)向就座者侧移动,能够提高就座者的衣服内气候的舒适性。另外,当设为使空气成为回旋流并将其排出的结构时,会在交通工具用座椅侧形成紊流,能够促进温度的下降、湿度的下降。另外,在接触面(表皮材料)形成有孔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与相对于后脖颈、大腿等身体表面,法线方向相比以切线方向为主体的流动,能够高效地搅拌身体表面附近的空气层,热、湿气等的降低效果变高,能够提高舒适性。
另外,根据通风机构的配设位置、朝向,形成于交通工具用座椅侧的空气流能够利用通风机构的马达的热等而在交通工具用座椅侧形成比就座者侧温暖的温热环境。因此,在车室内的温度低的情况下,还能够将本发明的通风机构兼用作加热器。
另外,无需如仅进行吸引的以往的装置那样为了提升换气效率而将排气口、空气的流路设置在座椅座垫、座椅靠背的宽的范围,能够谋求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即,仅通过将座垫材料的规定的范围挖空并在该范围内配置通风机构即可,能够利用橡胶等弹性构件容易地支承通风机构整体。由此,在配置有通风机构的范围内,即便不使覆盖通风机构的覆盖构件的厚度变厚,也能够确保规定的缓冲特性,还有助于异物感的降低。
另外,作为覆盖通风机构的覆盖构件,优选使用在至少一部分包含有三维立体编织物的覆盖构件。由于空气流在三维立体编织物的间隙流通,所以容易促进隔着接触面(表皮材料)的就座者侧与交通工具用座椅侧的气候条件的置换作用。而且,根据地纱、连结纱线的刚性、弹性,三维立体编织物即使为薄型,也能够发挥高的缓冲特性,因此,即便不设为那么厚,也能够抑制通风机构的异物感。其结果是,通过使用三维立体编织物,即使设置通风机构,也无需配设厚的座垫材料,能够抑制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重量的增加。
优选的是,通风机构的风扇在设置于座椅座垫的情况下,设置成使旋转中心位于除去包括与就座者的坐骨结节点对应的位置在内的体压分布值为规定以上的范围之外的、比该范围靠后方或前方的范围。由于坐骨结节点的附近的体压分布变高,因此,通过设为避开了该范围的位置,从而进一步不易感受到异物感。另外,优选的是,通风机构的风扇在设置于座椅靠背的情况下,设置成使旋转中心位于除去包括与就座者的骨盆上部对应的位置在内的体压分布为规定以上的范围之外的、比该范围靠下方或上方的位置。由于在与骨盆上部对应的附近体压分布也高,因此,通过避开该范围,能够不易感受到异物感。通过像这样在不易感受到异物感的位置设置风扇,能够提高舒适性,并且能够使用更为薄型的材料作为覆盖构件,能够进一步对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重量的抑制做出贡献。
另外,优选设为如下结构:设置从就座者取得生物体信号的生物体信号测定装置,通风机构的风扇基于分析生物体信号而得到的生物体状态进行驱动控制。由此,能够将衣服内气候设为按每个人不同的舒适的温热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后视图。
图5是示出在设置有上述通风机构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取下覆盖构件和衬垫材料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在图5的交通工具用座椅配置有衬垫材料和通风机构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利用覆盖构件将图6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衬垫材料及通风机构覆盖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的(a)是示出将座椅座垫的覆盖构件张紧设置于座垫框架的部位的图,图8的(b)是示出将座椅靠背的覆盖构件张紧设置于靠背框架的部位的图。
图9的(a)是示出以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上进一步层叠有表皮材料的状态使体重63kg的被实验者就座时的体压分布的图,图9的(b)是示出使体重63kg的被实验者就座于图7所示的状态下的交通工具用座椅时的体压分布的图。
图10是示出体重58kg的被实验者的振动传递率的图。
图11是示出体重63kg的被实验者的振动传递率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使用生物体状态分析装置使通风机构动作的实施方式的图。
图13的(a)、(b)是示出生物体信号测定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使用生物体状态分析装置使通风机构动作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
图15是示出评价座椅靠背的表面温度的变化的实验室场景的图。
图16是示出不使通风机构的风扇工作而测量到的座椅靠背的表面温度的推移的图。
图17是示出使通风机构的风扇工作而进行的座椅靠背的表面温度的推移的图。
图18的(a)是示出由图18的(b)进行图表化的表面温度的范围的图,图18的(b)是示出该表面温度的推移的图表。
图19的(a)~(c)是示出自主神经活动、心率变动、收缩期血压及舒张期血压的数据的一例的图,图19的(d)、(e)是示出从生物体状态分析装置得到的频率斜率的时间序列波形、频率斜率的分布率的时间序列波形的一例的图,图19的(f)是示出从通风机构排出的空气流的风量等级的一例的图。
图20的(a)~(c)是示出图19的(b)~(d)的各时间序列波形的频率的解析结果的图。
图21是示出测定将配置于座椅靠背的通风机构的风扇设为上侧且将排气口设为下侧的形态下的表面温度的推移的实验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图1~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1的图。通风机构1具有主体壳体10、两个风扇11、12、排气口13及回旋流生成部14。
主体壳体10具有在内侧具备凹状部10A1、10B1的两个凹状板状构件10A、10B,两者以使各自的开放面相对的方式接合,将凹状部10A1、10B1合在一起而得到的内部空间成为空气的流通空间。主体壳体10通过将两个凹状板状构件10A、10B接合而形成,与一方的凹状板状构件10A的凹状部10A1的底面相当的壁部成为该主体壳体10整体的底壁部101,与另一方的凹状板状构件10B的凹状部10B1的底面相当的壁部成为在该主体壳体10整体位于与人的接触面侧的上壁部103。另外,通过将两个凹状板状构件10A、10B的各周壁10A2、10B2以使开放面相对的方式接合,从而构成主体壳体10整体的周壁部102。上壁部103与两个风扇11、12的配设位置对应地开设有吸气口103a、103b。主体壳体10的宽度比座椅座垫210或座椅靠背220的宽度窄,长度比座椅座垫210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或座椅靠背220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短,优选的是,主体壳体10以座椅座垫210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或座椅靠背220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的约30~80%形成(参照图6)。
并且,由于为在该主体壳体10内设置风扇11、12、排气口13及回旋流生成部14的结构,所以将本实施方式的通风机构1单元化。因此,仅通过将该通风机构1作为单元配置在座椅座垫210或座椅靠背220的座垫材料212、222内,就能够使交通工具用座椅200具有通风功能。
两个风扇11、12具有多块旋转叶片11a、12a,通过旋转而从旋转叶片11a、12a的表面侧向背面侧吸引空气。风扇11、12的种类并不被限定,但在从一侧向另一侧吸气的结构中,作为吸气侧的一侧被配置成位于交通工具用座椅200的座垫材料的与就座者的接触面侧。
在主体壳体10内,两个风扇11、12在靠长度方向一端的位置在宽度方向上相邻,对旋转叶片11a、12a进行支承且与马达(未图示)连结的旋转轴11b、12b以相对于底壁部101大致垂直的朝向进行设置。在此,优选的是,主体壳体10的形成有吸气口103a、103b的上壁部103及底壁部101之间的距离(图3的符号H)形成为短,虽然也取决于风扇11、12的性能,但优选设定为2~3cm以下。由此,通过风扇11、12的旋转叶片11a、12a的旋转而被吸引的空气的大部分在与底壁部101接触之后,在主体壳体10内向排气口13方向流动,但当从吸气口103a、103b到底壁部101的距离短时,吸引的空气的一部分会被该底壁部101反射,并向吸气口103a、103b方向倒流。其结果是,不仅从排气口13,而且还会通过吸气口103a、103b向主体壳体10外供给一部分的空气流。
排气口13位于在俯视时从风扇11、12分离的位置,被设置成沿与座椅座垫210的座垫材料212或座椅靠背220的座垫材料222中的与就座者的接触面对置的方向(即在座椅座垫210中为上方、在座椅靠背220中为前方)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口13和与风扇11、12对应的吸气口103a、103b一起在主体壳体10的上壁部103开口形成。风扇11、12及吸气口103a、103b如上述那样设置于主体壳体10的靠长度方向一端的位置,但排气口13设置于与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分离规定距离的位置。
风扇11、12(吸气口103a、103b)与排气口13之间的距离是任意的,但从风扇11、12的旋转中心起到排气口13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优选为10~30cm的范围,更优选为10~20cm的范围。另外,在座椅座垫210中,优选的是,将风扇11、12(吸气口103a、103b)的旋转中心设为除去包括与设计上的人的坐骨结节点对应的位置在内的体压分布为规定以上的范围之外的后方或前方。由于从体压分布高的范围脱离,所以不易感受到风扇11、12的异物感。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风扇11、12的旋转中心配设在与上述体压分布为规定以上的范围相比靠后方的位置,但在该情况下,由于如上述那样设定风扇11、12与排气口13的距离,所以排气口13的位置成为大腿附近。由于大腿附近容易出汗,所以通过在隔着接触面的背面侧在该位置产生大量的空气流,能够高效地冷却与大腿附近对应的部位或促进干燥,能够有效地抑制大腿附近的热、湿气等。如图14所示的后述的实施方式那样,在将风扇11、12的旋转中心设为与上述体压分布为规定以上的范围相比靠前方的情况下,通过在座椅座垫210将风扇11、12设为前缘附近且使排气口13位于其后方,能够促进大腿附近的热、湿气等的抑制。
在组装于座椅靠背220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将风扇11、12(吸气口103a、103b)的旋转中心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为除去包括与设计上的人的骨盆上部对应的位置在内的体压分布为规定以上的范围之外的下方,或者如后述的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那样设为上方。在座椅靠背220中,由于也从体压分布高的范围脱离,所以不易感受到风扇11、12的异物感。另外,如图6及图14等所示,在任意情况下,均优选将风扇11、12的位置设为相对靠下方且将排气口13的位置设为相对靠上方的姿态。能够在接触面的背面侧的人的肩膀附近产生多的空气流,并有效地降低从肩部到颈部附近的就座者侧的热、湿气等。
在此,在主体壳体10内,以使由风扇11、12吸引的空气容易在由底壁部101、周壁部102及上壁部103包围的空气的流通空间内沿排气口13方向流动的方式设置有导向壁104。如图2所示,导向壁104以在俯视时呈大致圆弧状地向排气口13方向突出的方式延伸。因此,虽然由一方的风扇11吸引的空气欲向周壁部102方向扩散,但会被该导向壁104限制而成为进行回旋的那样的流动。另外,如图2所示,周壁部102在靠排气口13的部分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半圆形。因此,虽然由另一方的风扇12吸引的空气也向周壁部102方向扩散,但会被周壁部102限制而成为进行回旋的那样的流动。
排气口13呈大致圆形开口,在俯视时与该排气口13的中心大致一致且外径比排气口13小的筒状部105被立起设置在底壁部101上。由风扇11、12吸引的空气如上述那样被导向壁104及周壁部102限制,由此会成为进行回旋的那样的流动,而且,由于设置有这样的筒状部105,所以由风扇11、12吸引的空气的流动会在排气口13的下方成为在筒状部105的周围回旋的回旋流,该回旋流从排气口13排出。因此,当成为回旋流并从排气口13排出时,会在作为接触面的背面侧的交通工具用座椅200侧成为紊流,促进交通工具用座椅200侧的气候条件的温度、湿度的下降,容易形成舒适的气候条件。另外,在接触面形成有孔的情况下,回旋流能够通过该孔而高效地搅拌身体表面附近的空气层,能够提高热、湿气等的降低效果,并提高舒适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回旋流生成部14通过将筒状部105和主体壳体10的周壁部102及导向壁104组合而构成。
图5~图8是示出组装有本实施方式的通风机构1的交通工具用座椅200的图。该交通工具用座椅200在座椅座垫210及座椅靠背220这两方组装有通风机构1。
座椅座垫210具有座垫框架211和设置于该座垫框架211的座椅座垫用的座垫材料212。座垫材料212构成为具有基底网213、聚氨酯制的衬垫材料214、覆盖构件215。基底网213通过使用二维网或三维立体编织物等而构成,周缘部被座垫框架211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底网213形成有孔部213a,该孔部213a贯通形成为与通风机构1的主体壳体10的形状类似的形状、即相当于椭圆的短轴的边位于后缘部附近且圆弧部位于前缘部侧的那样的大致半椭圆形状。在该孔部213a内,在座垫框架211的后缘部与前缘部之间架设有作为弹性构件的橡胶带213b1、213b2。一方的橡胶带213b1与另一方的橡胶带213b2层叠配设,在下层的橡胶带213b1上载置通风机构1,在上壁部103的表面挂绕上层的橡胶带213b2,能够在一方的橡胶带213b1与另一方的橡胶带213b2之间夹设通风机构1地进行配设(参照图6)。
如图6所示,衬垫材料214配置在基底网213上。在衬垫材料214设置有配置孔214a,该配置孔214a被挖空成相当于椭圆的短轴的边位于后缘部附近且圆弧部位于前缘部侧的那样的大致半椭圆形状。在该配置孔214a内配设通风机构1。上述橡胶带213b1、213b2位于挖空而得到的配置孔214a的底部。因此,使通风机构1位于配置孔214a内并将其配置在下层的橡胶带213b1上,并将上层的橡胶带213b2挂绕地配置在主体壳体10的上壁部103上。
配置孔214a如上述那样从衬垫材料214的后缘部附近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孔214a形成为在将通风机构1配置于该配置孔214a时能够将风扇11、12的旋转中心设定在比与设计上的坐骨结节点对应的位置靠后方的范围的大小。由于设计上的坐骨结节点通常被设定在从后缘部向前方100~180mm的范围,因此,配置孔214a形成为能够将风扇11、12的旋转中心配置在比其位置靠后方或前方的位置。由此,仅通过将通风机构1设定于该配置孔214a,就能够在座椅座垫210中将风扇11、12及排气口13配置于上述优选的场所。图9的(a)、(b)是示出就座于交通工具用座椅200时的体压分布的一例的图,在该例子中,在将风扇11、12设置于比与坐骨结节点对应的位置靠后方的位置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比与坐骨结节点对应的位置靠后方的位置,将风扇11、12设置在体压分布低的位置即用四边形包围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图9的(a)是示出以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的交通工具用座椅200的覆盖构件215(厚度7mm的三维立体编织物)上作为表皮材料而进一步层叠有其它三维立体编织物的状态使体重63kg的被实验者就座时的体压分布的图,图9的(b)是示出使同一被实验者就座于图7所示的状态下的交通工具用座椅200时的体压分布的图。
在将通风机构1配置在衬垫材料214的配置孔214a中之后,覆盖构件215以覆盖该通风机构1及衬垫材料214的方式支承于座垫框架21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将覆盖构件215架设在座垫框架211的后缘部与前缘部之间,并且如图8的(a)所示,使用螺旋弹簧216使座垫框架211的各侧部框架211a支承该覆盖构件215的各侧缘部。由此,覆盖构件215在以规定的张力被拉拽的状态下进行设置。作为覆盖构件215,优选在至少一部分使用具有透气性的材料,为了确保缓冲性,更优选使用立体布帛,最优选使用三维立体编织物。另外,既可以单独地使用三维立体编织物,也可以为它们的多块层叠体,而且还可以层叠地使用具有透气性的二维织物、其它立体织物等。三维立体编织物是使连结纱线在两层地纱之间往复而立体地形成的编织物,根据各地纱的刚性、连结纱线的弹性等,即使为薄型,例如即使厚度为3~20mm左右,也具有足以支承人的载荷的缓冲性。因此,在使用三维立体编织物作为覆盖构件215时,在能够减轻通风机构1的异物感的同时,由于三维立体编织物本身具有透气性,所以无需如以往那样特别地在覆盖构件上形成用于吸气、排气的孔。
另外,通过使用三维立体编织物那样的具有透气性的覆盖构件215,从排气口13排出的空气流也会在覆盖构件215的面方向上流通,并迅速地扩展到宽的范围。因此,能够在宽的范围高效地进行热、湿气的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覆盖构件215是指包括配置在座垫材料212的最外层且成为与就座者的接触面的表皮材料215a、225a在内。也能够将表皮材料215a、225a设为直接使用构成覆盖构件215的三维立体编织物的结构,但通常使用将覆盖构件215覆盖的别的表皮材料215a、225a。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配设通风机构1的接触面的表皮材料215a、225a的背面侧即交通工具用座椅200侧产生空气流,利用该空气流形成舒适的温热环境的气候条件,并隔着表皮材料215a、225a通过热传导等作用与成为不舒适的温热环境的就座者侧的气候条件进行置换。因此,作为表皮材料215a、225a,无需如以往那样具有用于进气排气的孔。即,本实施方式的通风机构1利用在交通工具用座椅200侧产生的空气流,促进在就座者侧成为不舒适的气候条件与由在交通工具用座椅200侧流动的空气流产生的舒适的气候条件之间的置换,发挥在两者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那样的作用,由此,提高就座者侧的衣服内气候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表皮材料215a、225a,也能够使用具有用于进气排气的孔的表皮材料,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如上述那样直接使用三维立体编织物本身。在表皮材料215a、225a具有用于进气排气的孔的情况下,能够使在交通工具用座椅200侧被调整为舒适的温热环境的空气流作用于就座者而提高衣服内气候的舒适性。
在此,图10~图11是示出使体重58kg的被实验者和体重63kg的被实验者就座在由三维立体编织物(厚度7mm)构成的覆盖构件215上并以振幅的峰值间距离为2mm的方式进行激振时的振动传递率的图。实线是安装在被实验者的臀部下部的覆盖构件215上的加速度计的数据,虚线是安装于风扇11的加速度计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该数据是在座椅座垫210中将风扇11、12及排气口13的位置如图6及图7所示那样配置在风扇11、12与坐骨结节点对应的范围的后方而进行测定的。由这些数据可知是如下的结构,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被实验者的臀部与风扇11、12以相同相位动作,并且由于风扇11、12的共振峰值低,所以风扇11、12的加速度小,对于被实验者而言不易感受到由风扇11、12引起的异物感。
如图5~图8所示,座椅靠背220具有靠背框架221和设置于靠背框架221的座椅靠背用的座垫材料222。座垫材料222的结构与上述座椅座垫用的座垫材料212大致相同,但基底网223形成为带状,且呈大致四边形的框状地设置于靠背框架221(参照图5)。在基底网223沿左右方向架设有作为弹性构件的橡胶带223b1(参照图5)。在基底网223上层叠有聚氨酯制的衬垫材料224(参照图6),并由覆盖构件225覆盖(参照图7)。在衬垫材料224设置有配置孔224a,该配置孔224a贯通形成为相当于椭圆的短轴的边位于下缘部附近且圆弧部位于上缘部侧的大致半椭圆形状,橡胶带223b1位于该配置孔224a的底部。因此,当将通风机构1配置于该配置孔224a时,该通风机构1被橡胶带223b1弹性地支承。如图8的(b)所示,覆盖构件225的各侧缘部经由螺旋弹簧226张紧设置于靠背框架221的侧部框架221a,不易感受到通风机构1的异物感。需要说明的是,覆盖构件225的其它结构、材料等与上述座椅座垫用的覆盖构件215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靠背220的配置孔224a从衬垫材料224的下缘部附近形成,配置孔224a形成为在将通风机构1配置于该配置孔224a时能够将风扇11、12的旋转中心设定在比包括与设计上的骨盆上部对应的位置在内的体压分布为规定以上的范围靠下方的范围的大小。由于与设计上的骨盆上部对应的位置通常被设定在从下缘部向上方120~200mm的范围,因此,配置孔224a形成为能够将风扇11、12的旋转中心配置在比其位置靠下方的位置。由此,在座椅靠背220中,也是仅通过将通风机构1设定于配置孔224a,就能够将风扇11、12及排气口13配置于上述优选的场所。参照图9的(a)、(b)的体压分布,在包括与骨盆上部对应的位置在内的范围,存在规定以上(包括与骨盆上部对应的位置的体压分布在内的体压分布,为在设计时任意设定的值)的体压分布的范围,但在比该范围靠下方的位置,存在体压分布低的用四边形包围的范围。因此,优选将风扇11、12设置在用该四边形包围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如后述的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那样,由于肩部附近具有与包括骨盆上部在内的规定以上的体压分布的范围相比低的值的体压分布的范围,因此,也优选将风扇11、12的旋转中心设定在与包括骨盆上部在内的规定以上的体压分布相比体压分布低的肩部附近。
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通过对操作开关(未图示)操作来进行驱动,该操作开关与控制风扇11、12的驱动的控制部电连接。或者,与室内温度、湿度连动,例如如果到达规定温度、湿度,则自动地对风扇11、12进行驱动。当驱动风扇11、12时,从吸气口103a、103b向形成为具备底壁部101、周壁部102及上壁部103的主体壳体10内吸引空气,被吸引的空气在主体壳体10内的被底壁部101、周壁部102及上壁部103包围的空气的流通空间内流通,并在构成回旋流生成部14的筒状部105的周围回旋而从排气口13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像这样,通风机构1为一个单元,不仅具备基于风扇11、12的吸气功能,而且还具备经由排出口13的排气功能。因此,在使座椅座垫210、座椅靠背220具备通风功能时,仅通过将被单元化的通风机构1设定在设置于衬垫材料214、224的配置孔214a、224a中,就能够在交通工具用座椅200侧形成制作舒适的温热环境的空气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两个风扇11、12,并将排气口13设为一个部位,但只要为具备吸气功能和排气功能且能够在排气时生成回旋流的构造即可,风扇的配置数量既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排气口的形成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通风机构1配设在座椅座垫210及座椅靠背220这双方,但当然也能够设为配设在任一方。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筒状部105来生成回旋流,但在本发明中,通过设为不仅吸气也进行排气的结构,能够在配设有通风机构1的交通工具用座椅200侧形成空气流,并在交通工具用座椅200侧产生舒适的气候条件,使该舒适的气候条件作用在就座者侧,并提高就座者的衣服内气候的舒适性,从排气口13排出的空气流也可以并不一定为回旋流。但是,通过设为回旋流,从而使空气容易在交通工具用座椅200内流通,能够将交通工具用座椅200侧的舒适环境设为更宽的范围。
图12是示出对通风机构1进行自动控制的实施方式的简要结构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来自对就座者的状态例如睡意、疲劳度、心率数、呼吸数、体温、血压、出汗量等生物体状态进行分析的生物体状态分析装置300的信息,向驱动控制部1a发送信号,对通风机构1的驱动进行控制。例如在由生物体状态分析装置300判定为睡意、疲劳度为规定的程度的情况下,使通风机构1的风扇11、12动作,能够利用空气流使作为就座者的接触面的表皮材料215a、225a的温度、湿度等变化而进行清醒引导。另外,在检测到心率数、呼吸数变得比通常快或检测到体温的上升、出汗量的增大等的情况下,使通风机构1动作,也能够对体温上升、出汗量的抑制等做出贡献。另外,驱动控制部1a通过根据自主神经活动、心率变动、血压变动等的变动等级对风扇11、12的转速进行控制等,从而也能够调整从排气口13排出的空气流的风量等级。
生物体状态分析装置300只要能够分析并判定上述那样的睡意、疲劳度、心率数等各种生物体状态即可,其种类并不被限定。但是,作为能够应用于交通工具用座椅200的生物体状态分析装置,优选使用在行驶时也能够非约束性地取得与生物体状态相关的信息的(株式会社)Delta Touring制的打盹驾驶警告装置(Sleep Buster(注册商标))所使用的生物体信号测定装置400,并使用从该生物体信号测定装置400取得的生物体信号进行分析。如图13所示,该生物体信号测定装置400除了未图示的电线等之外,还具有生物体信号检测部410,将该生物体信号检测部410组装于交通工具用座椅200的座椅靠背220来进行使用。
如图13的(a)、(b)所示,生物体信号检测部410由将分别具有规定的宽度及长度的大致长方形的第一层构件411、第二层构件412及第三层构件413层叠而成的三层构造构成。第一层构件411由三维立体编织物等构成,其位于作为生物体信号的检测对象的就座者侧而进行使用,经由就座者的背部的身体表面的生物体信号首先传播到第一层构件411。第二层构件412作为通过共振现象或拍频现象来强调从第一层构件411传播的微弱的背部体表脉搏的共振层发挥功能,且构成为具有由珠状发泡体等构成的基体构件4121、发挥固有振子的功能的三维立体编织物4122、产生膜振动的膜4123。在夹着基体构件4121的中心的对称位置形成有两个配置孔4121a、4121a,在该配置孔4121a、4121a配置有发挥固有振子的功能的三维立体编织物4122、4122。膜4123、4123层叠于第二层构件412的两个面,以将该发挥固有振子的功能的三维立体编织物4122、4122的各露出面覆盖。并且,在一方的三维立体编织物4122与膜4123之间配设有检测由背部体表脉搏引起的振动(声音)的微声传感器414。第三层构件413隔着第二层构件412层叠在第一层构件411的相反侧,使来自外部的振动输入降低。优选的是,第三层构件413具有对超过100Hz的高频的外部振动进行除振的功能。作为第三层构件413,为了发挥这样的滤波功能,优选与第一层构件411同样地使用三维立体编织物。
生物体状态分析装置300设定有本发明者们在日本特开2011-167362号公报、WO2011/046178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117425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223271号公报等中公开的计算机程序,接收从生物体信号检测部410得到的生物体信号而进行运算处理。由此,能够捕捉与睡意相关的信息(入眠预兆现象、迫近睡眠现象、低清醒度行驶状态)、稳态维持功能等级、疲劳状态、情绪的状态等。
图14是示出使通风机构1的配设位置与上述不同的实施方式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椅座垫210中,将通风机构1的风扇11、12的旋转中心配设在与包括与坐骨结节点对应的部位在内的体压分布为规定以上的范围相比靠前方的位置。即,以将风扇11、12设为座椅座垫210中的前缘附近且使排气口13位于其后方的朝向进行配设。如果为前缘附近,则载荷小,更不易感受到风扇11、12的异物感,另一方面,由于排气口13位于后方,所以能够促进大腿附近的热、湿气等的抑制。
在座椅靠背220中,由于肩部附近具有与包括骨盆上部在内的规定以上的体压分布的范围相比低的值的体压分布的范围(参照图9),因此,将风扇11、12的旋转中心设定在与包括骨盆上部在内的规定以上的体压分布相比体压分布低的肩部附近。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用于将通风机构1配置于座椅座垫210及座椅靠背220的衬垫材料,并在形成于该衬垫材料的各配置孔配设通风机构1,且利用三维立体编织物等覆盖构件将其上方覆盖地进行配设,这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也能够在抑制通风机构1的异物感的同时,能够在交通工具用座椅200侧产生空气流并产生规定的温热环境,使该规定的温热环境与隔着接触面(表皮材料215a、225a)的就座者侧的温热环境进行置换,提高衣服内气候的舒适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置生物体信号测定装置400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将生物体信号测定装置400配设在配置于座椅靠背220的通风机构1的下方且就座者的腰部对应位置附近。
(关于座椅靠背220的表面温度的变化的实验)
将图14的交通工具用座椅200如图15所示那样设置在将空调的温度设定为27℃且没有窗户的实验室内,对座椅靠背220的表面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评价。交通工具用座椅200设置在空调的风不会直接吹到的位置,且在实验开始前放置30分钟以上,从交通工具用座椅200的座椅靠背220的表面温度大致均匀的时间点起进行实验。需要说明的是,座椅座垫210及座椅靠背220的表皮材料未形成使空气沿厚度方向通过的贯通孔。
图16是示出从实验开始起到600秒为止不使通风机构1的风扇11、12工作而测量的座椅靠背220的表面温度的推移的图。从实验开始起到600秒为止没有大的变化,但实验室内的室温从实验开始起到600秒后上升0.3~0.5℃左右,与之对应地,随着时间经过座椅座垫210的表面温度也会稍许上升。
图17是使通风机构1的风扇11、12工作而进行的实验。在实验开始的同时使风扇11、12工作,由于风扇11、12的马达的热的影响,在0秒的时间点处中心附近的温度也会上升,但在经过30秒之后、在经过60秒后,表面温度会迅速地下降。之后,示出表面温度的上升、下降,并且示出随着时间经过而表面温度稍许上升的倾向。这可以被认为是由于实验室内的室温的上升和马达的热的影响。但是,与不驱动图16的风扇11、12的情况相比,表面温度显然低地进行推移。
将在图18的(a)中用黑框包围的座椅靠背220的中心部分的表面温度的推移进行图表化并在图18的(b)示出。根据图18的(b)可知,在使风扇11、12工作的情况下,从实验开始起,表面温度迅速地下降,之后,与不使风扇11、12工作的情况相比,也以低的表面温度进行推移。作为在座椅靠背220及座椅座垫210中采用的表皮材料,如上述那样使用在厚度方向上不允许空气的流通的表皮材料,因此,可知在配设有本实施方式的通风机构1的交通工具用座椅200侧产生的空气流、负压会作用于就座者侧的气候条件。
(与生物体状态分析装置300的连动实验)
接着,使被实验者就座于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200,进行了一边进行生物体状态的分析,一边控制通风机构1的实验。被实验者为20~60多岁的健康的五名男性和健康的三名女性。测量装置使用心电图仪(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制、BSM-230)、连续血压监测仪(Finapres Medical Systems社制)、(株式会社)Delta Touring制的打盹驾驶警告装置(Sleep Buster(注册商标))。
图19的(a)~(f)是40多岁的男性被实验者的数据,示出了使用生物体状态分析装置300的控制结果的一部分。图19的(a)及(b)示出被实验者的自主神经活动及心率变动,使用从心电图求出的R-R间隔进行了解析。图19的(c)示出收缩期血压及舒张期血压的数据,是从连续血压监测仪得到的数据。图19的(d)、(e)示出从生物体状态分析装置300(SleepBuster(注册商标))得到的频率斜率的时间序列波形、频率斜率的分布率的时间序列波形(参照日本特开2011-167362号公报、WO2011/046178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117425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223271号公报等)。其中,图19的(d)是根据由生物体信号测定装置400从被实验者采集的背部体表脉搏的时间序列信号的零交叉点算出的频率斜率(零交叉检测频率斜率)的时间序列波形,示出心室收缩期的频率成分的波动的时间序列波形。图19的(e)的分布率(零交叉检测频率斜率分布率)示出0.04Hz以下的主频的波段,分布率高的波段为存在主频的频带。图19的(f)以时间序列示出利用与生物体状态分析装置300(Sleep Buster(注册商标))的输出结果连动的通风机构1的风扇11、12从排气口13排出的空气流的风量等级的变化。
图20的(a)~(c)示出图19的(b)~(d)的各时间序列波形的频率的解析结果。心率变动、收缩期血压、舒张期血压通过双对数显示,能够获知各时间序列波形的波动。另外,根据由零交叉点算出的频率斜率的解析结果,能够获知斜率的峰值。
首先,由图19的(a)可知,从实验开始起300秒的期间,识别到交感神经的亢奋,为稳定的清醒状态。在经过300秒时,存在副交感神经的亢奋,心率数和收缩期血压也呈现出变化,推定为从清醒状态到达了具有强的睡意的状态。在之后的400多秒的时间段中,抵抗睡意而识别到交感神经强的亢奋,这从心率数和各血压均瞬间变高这一情形也能够进行理解。之后,到400~800秒为止,交感神经主导的状态持续,心率数为下降倾向,相反地,收缩期血压为提高的倾向,这可以理解为在清醒度高的状态下产生的现象。也能够从使用零交叉点的频率斜率时间序列波形的振幅的增大、频率的下降洞察到这些现象。另外,风扇的风量变动也会良好地进行追随。当睡意变强时,风扇的风量也变强,当暂时睡醒时,风扇的风量也与之相伴地下降。相对于600秒前后的交感神经的急剧的亢奋,使用零交叉点的频率斜率表示入眠预兆现象,心率数和收缩期血压暂时增加,风扇的风量也暂时增加。
另一方面,安静清醒状态下的各生物体信号的连动的方式不同。在900秒前后存在交感神经急剧的亢奋,心率数增加,但收缩期血压下降。这是在安静状态下呈现的现象,在由零交叉点算出的频率斜率时间序列波形及其分布率中,均示出处于稳定状态。这也能够从图20的同时间段的心率变动、各血压变动示出1/f波动这一情形进行理解。这些现象是在风扇的风量增加的期间产生的,被认为是由于进行基于风扇的清醒引导而使衣服内气候变化并使皮肤血流变动。
接下来的1100~1150秒钟的第三次交感神经的急剧的亢奋与收缩期血压的暂时增大连动。尽管收缩期血压处于增加倾向,但心率数也处于增加倾向。这暗示了第二次入眠预兆现象。在同时间段中,由零交叉点算出的频率斜率时间序列波形的分布率的0.0017Hz成分和0.0053Hz成分在两分钟前后示出急剧的变化,该指标也暗示了入眠预兆现象。此时,由于末梢循环系统的血管系统的增大,存在体温的上升,识别到衣服内气候变化。这能够推测为由于风扇的风量的增加而带来了舒适的温热环境。即,在同时间段中,由零交叉点算出的频率斜率时间序列波形的频率解析所示的0.0035Hz成分示出高的峰值。这表示舒适的安静状态,相对于由来自身体的产热引起的散热,由于风扇的风量的增大,会给衣服内的热输入、散热的平衡带来影响,可以认为生成了舒适的温热环境。需要说明的是,同时间段中的实验后的被实验者的评述为“似乎要舒服地睡着了、或许已经睡着了”。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述那样,如果由生物体状态分析装置300检测并获知就座者处于规定的状态,则向通风机构1的驱动控制部1a发送该信号并自动地对风扇11、12进行驱动,从吸气口103a、103b吸入空气并将其从排气口13排出,在交通工具用座椅200侧形成空气流,使由该空气流制作的交通工具用座椅200侧的气候条件与就座者侧的气候条件进行置换,能够提高就座者的衣服内气候的舒适性。
即,由与自主神经功能和心率变动连动的通风机构1进行的对空气流的控制会给衣服内的热输入和散热的平衡带来影响,能够在衣服内生成舒适的温热环境。舒适的温热环境按每个人而不同,但通过像这样使通风机构1与生物体状态分析装置300的分析结果连动,能够引导与各个人相匹配的舒适的温热环境。
在此,说明使安装于座椅靠背的通风机构1的朝向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的形态。即,在上述例子中,如图14所示,风扇11、12为下侧且排气口13为上侧,但在该例子中,设为将风扇11、12配置于上侧且将排气口13配置于下侧的朝向。在该状态下,进行与图15所示的实验相同的实验,对座椅靠背的表面温度进行了测定。在图21中示出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1中,图18的(b)的数据也一起进行了显示。
由图21可知,在本形态的情况下,对于不使风扇工作的“无风扇反向的工作”而言,在27.5度~28度的范围内进行推移,与此相对,对于使风扇工作的“有风扇反向的工作”而言,从28.5度起逐渐上升,在900秒后上升至30度附近。这是因为,由于相反方向设置风扇,所以靠近靠背框架,风扇的马达的热会作用于靠背框架,其通过风扇的空气流而扩散到交通工具用座椅侧,且该热会经由表皮材料移动到就座者侧。因此,本发明的通风机构也能够通过调整风扇的朝向来加热交通工具用座椅侧的空气流。因此,只要能够手动或自动地调整通风机构的朝向即可,也可以使用一台通风机构使就座者侧的温热环境下降或上升。
附图标记说明:
1 通风机构
10 主体壳体
101 底壁部
102 周壁部
103 上壁部
104 导向壁
105 筒状部
11、12 风扇
13 排气口
14 回旋流生成部
200 交通工具用座椅
210 座椅座垫
211 座垫框架
212 座垫材料
213 基底网
214 衬垫材料
215 覆盖构件
220 座椅靠背
221 靠背框架
222 座垫材料
223 基底网
224 衬垫材料
225 覆盖构件
300 生物体状态分析装置
400 生物体信号测定装置。

Claims (16)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具备:
主体壳体,其在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座垫及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方设置于与就座者的接触面的背面侧,且所述主体壳体的内部成为空气的流通空间;
吸气口及排气口,它们形成于所述主体壳体;以及
风扇,其配设在所述主体壳体内,通过从所述吸气口吸引空气并使之从所述排气口流出,从而在作为所述接触面的背面侧的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侧产生空气流,
使由所述空气流形成的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侧的气候条件作用于隔着所述接触面的所述就座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其中,
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还具备回旋流生成部,该回旋流生成部使所述空气流在所述主体壳体回旋,使所述空气流作为回旋流从所述排气口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其中,
所述回旋流生成部具有朝向所述排气口方向立起的筒状部,通过使所述空气流在所述筒状部的周围回旋,从而生成所述回旋流。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其中,
所述主体壳体具有分离规定间隔地对置的底壁部及上壁部,并且具有将所述底壁部及上壁部的周缘包围的周壁部,在所述上壁部中的与所述风扇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吸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其中,
所述主体壳体的从所述吸气口到所述底壁部的距离被设定为能够使由所述风扇吸引的空气流的一部分被所述底壁部反射并从所述吸气口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其中,
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在设置于所述座椅座垫的情况下,设置成使所述风扇的旋转中心位于除去包括与就座者的坐骨结节点对应的位置在内的体压分布为规定以上的范围之外的其后方或前方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其中,
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在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的情况下,设置成使所述风扇的旋转中心位于除去包括与就座者的骨盆上部对应的位置在内的体压分布为规定以上的范围之外的其下方或上方的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其中,
基于通过从就座者取得的生物体信号分析的生物体状态,对所述风扇进行驱动控制。
9.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在座椅座垫及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构成所述座椅座垫及所述座椅靠背中的至少一方的座垫材料构成为具有衬垫材料及覆盖所述衬垫材料的表面的覆盖构件,在形成于所述衬垫材料的凹部内配置有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在所述凹部的底部设置有弹性构件,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由所述弹性构件支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覆盖构件构成为在至少一部分使用三维立体编织物。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在所述座椅座垫中,所述通风机构被设置成使所述通风机构的风扇的旋转中心位于除去包括与就座者的坐骨结节点对应的位置在内的体压分布为规定以上的范围之外的其后方或前方的范围。
14.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在所述座椅靠背中,所述通风机构被设置成使所述通风机构的风扇的旋转中心位于除去包括与就座者的骨盆上部对应的位置在内的体压分布为规定以上的范围之外的其下方或上方的范围。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从就座者取得生物体信号的生物体信号测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
基于分析所述生物体信号而得到的生物体状态,对所述通风机构的风扇进行驱动控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通风机构具有驱动控制部,所述驱动控制部基于所述生物体状态对风扇进行控制,以使空气流的风量等级变化。
CN201980013635.6A 2018-02-17 2019-01-25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Pending CN1117708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6549 2018-02-17
JP2018-026549 2018-02-17
JP2018-186175 2018-09-28
JP2018186175A JP2019142473A (ja) 2018-02-17 2018-09-28 乗物用シートのベンチレーション機構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PCT/JP2019/002592 WO2019159656A1 (ja) 2018-02-17 2019-01-25 乗物用シートのベンチレーション機構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70856A true CN111770856A (zh) 2020-10-13

Family

ID=67770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3635.6A Pending CN111770856A (zh) 2018-02-17 2019-01-25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753782A4 (zh)
JP (1) JP2019142473A (zh)
CN (1) CN11177085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2111A (zh) * 2021-07-02 2021-08-17 呼研所生物安全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呼吸传染源的隔离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2214A (zh) * 2021-07-26 2021-11-23 浙江玻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热电半导体加热制冷吹风吸风功能的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9420A (en) * 1998-02-04 2000-02-01 Daimlerchrysler Ag Vehicle seat
JP2004017855A (ja) * 2002-06-18 2004-01-22 Daihatsu Motor Co Ltd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JP2004284450A (ja) * 2003-03-20 2004-10-14 Denso Corp シート温度調節システム
JP2013147225A (ja) * 2012-01-23 2013-08-01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KR20150005149A (ko) * 2013-07-04 2015-01-14 현대다이모스(주) 차량의 시트 하부 통풍 장치
CN105083082A (zh) * 2014-05-15 2015-11-2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6488725A (zh) * 2014-07-17 2017-03-08 捷温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一体式风机的流体分配插入件
JP2018000262A (ja) * 2016-06-27 2018-01-11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座席部材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19420A (en) * 1998-02-04 2000-02-01 Daimlerchrysler Ag Vehicle seat
JP2004017855A (ja) * 2002-06-18 2004-01-22 Daihatsu Motor Co Ltd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JP2004284450A (ja) * 2003-03-20 2004-10-14 Denso Corp シート温度調節システム
JP2013147225A (ja) * 2012-01-23 2013-08-01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KR20150005149A (ko) * 2013-07-04 2015-01-14 현대다이모스(주) 차량의 시트 하부 통풍 장치
CN105083082A (zh) * 2014-05-15 2015-11-2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6488725A (zh) * 2014-07-17 2017-03-08 捷温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一体式风机的流体分配插入件
JP2018000262A (ja) * 2016-06-27 2018-01-11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座席部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2111A (zh) * 2021-07-02 2021-08-17 呼研所生物安全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呼吸传染源的隔离椅
CN113262111B (zh) * 2021-07-02 2022-09-20 呼研所生物安全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呼吸传染源的隔离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53782A4 (en) 2021-05-05
EP3753782A1 (en) 2020-12-23
JP2019142473A (ja) 2019-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59656A1 (ja) 乗物用シートのベンチレーション機構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JP6504308B2 (ja) シート空調装置
JP6453954B2 (ja) シートの調節方法
EP2429349B1 (en) An active pillow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manipulating a person's resting conditions
WO2012057331A1 (ja) 生体状態推定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0052494A (ja) シート送風装置
WO2019225542A1 (ja) 寝具
JP5892678B2 (ja) 生体状態推定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24892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11770856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的通风机构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WO2010134525A1 (ja) 飲酒検知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9525160A (ja) 睡眠呼吸障害及び/又は床ずれを防止できる衣類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睡眠呼吸障害及び/又は床ずれ防止方法
US20220338642A1 (en) Device for creation of plurality of adjustable acoustic and/or thermal zones in a bed
JP5751475B2 (ja) 生体状態推定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3147225A (ja) 車両用シート
EP3868601A1 (en) Sleep apparatus
JP2020195429A (ja) シート
WO2022091743A1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WO2007055152A1 (ja)
CN208597973U (zh) 活性炭布办公座椅护理垫
JP2004166812A (ja) 座席
WO2018159519A1 (ja) 誘導音出力装置、誘導音出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207653893U (zh) 一种固定式护颈托枕
JP2021146990A (ja) 座席温度調節装置
KR20230157566A (ko) 수면 캡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