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9922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39922A
CN111739922A CN202010635021.6A CN202010635021A CN111739922A CN 111739922 A CN111739922 A CN 111739922A CN 202010635021 A CN202010635021 A CN 202010635021A CN 111739922 A CN111739922 A CN 1117399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uffer
display panel
sub
display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350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39922B (zh
Inventor
余赟
陈哲
涂峻豪
李艳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350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399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39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9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39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399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柔性衬底基板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位于柔性衬底基板的一侧;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金属层、层间绝缘层、源漏极金属层;柔性衬底基板包括第一无机层、第一缓冲层、第一有机层;第一无机层与有源层接触,第一缓冲层与第一无机层接触且位于第一无机层远离有源层的一侧,第一有机层与第一缓冲层接触且位于第一缓冲层远离第一无机层的一侧。从而改善显示面板膜层剥离和显示残影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柔性显示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趋势之一,能够满足使用者对显示装置在轻质、便于携带、能耗低、画质卓越以及可弯折等方面的多种要求。在柔性显示的多种实现方式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因其能耗低、分辨率高、亮度高、发光效率高、响应速度快、视角宽、不需背光源、成本低、驱动电压低等诸多优点,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目前的柔性显示面板仍然存在多次弯折或者折叠后膜层剥离以及显示残影的现象,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有效改善显示面板膜层剥离和显示残影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柔性衬底基板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位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金属层、层间绝缘层、源漏极金属层;所述栅极绝缘层位于所述有源层远离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栅极金属层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有源层的一侧,所述层间绝缘层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远离所述栅极绝缘层的一侧,所述源漏极金属层位于所述层间绝缘层远离所述栅极金属层的一侧;
所述柔性衬底基板包括第一无机层、第一缓冲层、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有源层接触,所述第一缓冲层与所述第一无机层接触且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远离所述有源层的一侧,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层接触且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层远离所述第一无机层的一侧。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柔性衬底基板设置为包括与有源层接触的第一无机层、与第一无机层接触且位于第一无机层远离有源层的一侧的第一缓冲层、与第一缓冲层接触且位于第一缓冲层远离第一无机层的一侧的第一有机层,能够利用第一缓冲层增强第一无机层与第一有机层之间的粘附力,降低显示面板在折弯过程中第一有机层与第一无机层之间发生脱落的风险,增强了显示面板的阻水氧能力。此外,第一缓冲层可以有效阻隔第一有机层内的可移动电荷对薄膜晶体管沟道的影响,提高薄膜晶体管的电性可靠性,从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残影问题;并且在显示面板制作中,利用激光分离硬质基板和柔性衬底基板时,第一缓冲层可以吸光部分光线,减少底部激光对薄膜晶体管沟道的影响,进一步提升薄膜晶体管的电性均一性,从而优化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应当理解,下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并且,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应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衬底基板10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40,薄膜晶体管阵列层40位于柔性衬底基板10的一侧;薄膜晶体管阵列层40包括有源层41、栅极绝缘层42、栅极金属层43、层间绝缘层44、源漏极金属层45;栅极绝缘层42位于有源层41远离柔性衬底基板10的一侧,栅极金属层43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42远离有源层41的一侧,层间绝缘层44位于栅极金属层43远离栅极绝缘层42的一侧,源漏极金属层45位于层间绝缘层44远离栅极金属层43的一侧;柔性衬底基板10包括第一无机层11、第一缓冲层21、第一有机层31;第一无机层11与有源层41接触,第一缓冲层21与第一无机层11接触且位于第一无机层11远离有源层41的一侧,第一有机层31与第一缓冲层21接触且位于第一缓冲层21远离第一无机层11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当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时,还包括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40远离柔性衬底基板10一侧的有机发光器件层(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位于有机发光器件层远离柔性衬底基板10一侧的薄膜封装层;当显示面板具有触控功能时,还包括触控电极层,本发明对此并未在图中示意。
可以理解的是,薄膜晶体管阵列层40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T0,薄膜晶体管T0包括位于有源层41的沟道413、源极411和漏极412,位于栅极金属层43的栅极43,位于源漏极金属层45的源电极451和漏电极452。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第一无机层11与有源层41接触、第一缓冲层21与第一无机层11接触、第一有机层31与第一缓冲层21接触,指的是第一有机层31、第一缓冲层21、第一无机层11、有源层41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依次堆叠设置,相邻的两膜层之间不再设置其他膜层。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柔性衬底基板10包括与有源层41接触的第一无机层11、与第一无机层11接触且位于第一无机层11远离有源层41的一侧的第一缓冲层21、与第一缓冲层21接触且位于第一缓冲层21远离第一无机层11的一侧的第一有机层31。由于显示面板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第一无机层31内部通常会存在可移动的电荷,当显示面板处于工作状态时,这些电荷会影响薄膜晶体管的迟滞特性和可靠性,从而导致显示面板存在显示残影或亮度退化等问题,进而影响显示面板的寿命。倘若在有源层41与第一无机层11之间设置第一缓冲层21,第一缓冲21会充当部分有源层41,相当于增加了有源层41的厚度,导致薄膜晶体管T0的性能发生改变,影响显示效果。因此,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无机层11与第一有机层31之间设置第一缓冲层21,可以利用第一缓冲层21阻隔第一有机层31内的可移动电荷对薄膜晶体管T0沟道413的影响,提高薄膜晶体管T0的电性可靠性,从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残影问题。
此外,由于显示面板在制作中,通常是在硬质基板上制作柔性衬底基板10、薄膜晶体管阵列层40以及其他膜层,最后利用激光将硬质基板与柔性衬底基板10分离从而得到显示面板。激光分离时,激光通常位于硬质基板背离柔性衬底基板10的一侧,由于背部光照会影响薄膜晶体管T0的沟道413,造成电性不均,进而影响显示。因此,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缓冲层21,可以利用第一缓冲层21吸光部分光线,减少底部激光对薄膜晶体管T0沟道413的影响,进一步提升薄膜晶体管T0的电性均一性,从而优化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同时,由于第一有机层31与第一无机层11之间由于界面差异导致第一有机层31与第一无机层11之间的粘附力较低,因此在显示面板弯折时,第一有机层31与第一无机层11之间发生脱落(膜层剥离)的风险,从而导致显示面板的阻水氧能力下降影响显示效果。本发明通过在第一无机层11与第一有机层31之间设置第一缓冲层21,能够利用第一缓冲层21增强第一无机层11与第一有机层31之间的粘附力,降低显示面板在折弯过程中发生脱落的风险,增强了显示面板的阻水氧能力,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图3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柔性衬底基板10还包括第二无机层12、第二缓冲层22、第二有机层32;第二缓冲层22位于与第一有机层31接触且位于第一有机层31远离第一缓冲层21的一侧,第二无机层12与第二缓冲层22接触且位于第二缓冲层22远离第一有机层31的一侧,第二有机层32与第二无机层12接触且位于第二无机层12远离第二缓冲层22的一侧。
本发明实施例中,柔性衬底基板10包括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二有机层32、第二无机层12、第二缓冲层22、第一有机层31、第一缓冲层21和第一无机层11,且第一无机层11与有源层41接触,增强柔性衬底基板10的平整性和温度稳定性,便于后续在其表面进行其他膜层的制作以及使其能够承受后续的加工工艺;同时,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在折弯过程中发生膜层脱落的风险和阻隔可移动电荷对薄膜晶体管沟道的影响,提高显示品质。
在柔性衬底基板10制作过程中,膜层通常是逐层制作的。具体地,通过先在硬质基板上制作第二有机层32(可通过涂布方式制作),然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制作第二无机层12,通过此方法制作的第二无机层32和第二有机层12之间的结合力较高,通常不存在膜层剥离的问题,所以本发明在第二无机层32和第二有机层12之间无需设置缓冲层或者粘合层。倘若在第二无机层12上直接设置第一有机层31,由于第一有机层31通常也是通过涂布方式制作然后进行固化成膜,所以容易发生膜层剥离问题。所以本发明在第二无机层12上制作第二缓冲层22,后续再在第二缓冲层22上制作第一有机层31,从而能够利用第二缓冲层22增加第一有机层31和第二无机层12之间的粘附力,减低膜层剥离的风险,增强柔性衬底基板10的耐弯折性,便于实现各种弯曲角度下的显示面板。
此外,通过在第一有机层31背离薄膜晶体管T0的一侧设置第二缓冲层22,可以利用第二缓冲层22进一步吸收激光剥离时的光线,减少底部激光对薄膜晶体管T0沟道413的影响,进一步提升薄膜晶体管T0的电性均一性,从而优化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同时,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衬底基板10在激光剥离后以及实际使用中,第二有机层32远离薄膜晶体管T0的一侧为背侧,易吸附带电的脏污颗粒,而第二缓冲层22的设置,可以阻挡此类电荷对薄膜晶体管T0沟道413的影响,提高薄膜晶体管T0的电性可靠性,从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残影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层21和第二缓冲层22的厚度为0.5-5nm。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缓冲层21和第二缓冲层22的厚度太薄时,难以实现对第一有机层31内的可移动电荷的阻隔效果;太厚时,会影响显示面板的光线穿透率,对于满足显示面板某些特殊功能的需求。因此,将第一缓冲层21和第二缓冲层22的厚度设置为0.5-5nm,既可以实现对第一有机层31内的可移动电荷的阻隔效果,改善显示残影问题,还能够确保显示面板某些特殊功能的实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无机层为氮化硅、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氮化硅、氧化硅等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和较低的渗透率。
第一缓冲层为非晶硅、氧化铟锡中的至少一种。非晶硅的Si:H带隙中同时有受主型和施主型局域能带,具有复合正负离子的双重作用,能够屏蔽第一有机层内可移动电荷形成的电场对上层薄膜晶体管的影响,同时可以吸收整个波段的光线,可以实现对薄膜晶体管有源层的遮光效果,且无金属反光、加热等问题,有助于提升信赖性。氧化铟锡作为一种透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与非晶硅半导体材料有类似的作用,可阻隔第一有机层内部可移动电荷对上层的影响,同时可遮挡部分底部外界环境光线或柔性制程中激光剥离制程中热对薄膜晶体管的影响,而且由于其穿透率较高,不会降低显示面板的整体透光性。
第一有机层为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者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者聚氨酯,具有优良的热性能、机械性能、电性能以及尺寸稳定性,有良好成膜性、高光学透明性和低的吸湿率,具有良好的平坦化性能和粘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聚酰亚胺与无机层和缓冲层搭配制作形成的柔性衬底基板,具有优异的水氧阻挡性能、耐弯折性,并且能够提高薄膜晶体管T0的电性可靠性,从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残影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A,非显示区BA围绕显示区AA;第一缓冲层21包括第一缓冲部211,第一缓冲部211位于显示区AA。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体现第一缓冲层21的设置位置及面积大小,在图4中仅示意出第一缓冲层21,其余膜层并未示意。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显示区AA整面设置第一缓冲层21,无需再对第一缓冲层进行图案化设计,能够节省光罩和制程成本;此外,整面设置的第一缓冲层21,能够阻断显示区内第一有机层31的可移动电荷向薄膜晶体管的传输路径,防止干扰电荷对薄膜晶体管沟道的影响,提高薄膜晶体管的电性可靠性,从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残影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第一缓冲层21还包括第二缓冲部212,第二缓冲部212位于非显示区BA且与第一缓冲部21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缓冲部212位于非显示区BA内,可以为第二缓冲部212远离第一缓冲部211的一侧边缘与非显示区BA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边缘齐平(即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第一缓冲部211与非显示区BA完全重叠),也可以为第二缓冲部212远离第一缓冲部211的一侧边缘位于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A远离显示区AA的一侧边缘之间。图5中仅以第二种为例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缓冲部212位于非显示区BA且与第一缓冲部211连接,即为第二缓冲部212与第一缓冲部211接触,本发明仅是为例便于描述而将其进行划分。
由于显示面板在制作过程中,通常先制作显示面板母版,然后进行多次切分得到多个显示面板子板。在切割工艺中,切割的边缘位置位于子板的非显示区,且会由于切割摩擦而产生静电电荷;并且在显示面板的搬运过程中,通常也会产生静电电荷,并且吸附一些带电的脏污颗粒。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非显示区BA内设置第二缓冲部212,将第一缓冲层21的边缘(即第二缓冲部212的边缘)设置在非显示区,能够避免电荷从非显示区向显示区的传输路径,进一步地阻隔第一有机层内的可移动电荷对薄膜晶体管的电性干扰,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残影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5和图6,图6是图5中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连接线50,第二缓冲部212通过第一连接线50与固定电压端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线50可以位于栅极金属层43、源漏极金属层45或者其他金属膜层。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第一连接线50位于源漏极金属层45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连接线50的数量可以为一条,也可以为多条,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此外,可以在多个位置设置通过多个过孔来提高第一连接线50与第一缓冲层21的连接稳定性,本发明对该种过孔的数量亦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非显示区BA内设置第一连接线50,并且第一连接线50与第一缓冲层21和固定电压端均电连接,即通过第一连接线50实现第一缓冲层21与固定电压端的电连接,将第一缓冲层21阻隔的可移动电荷经第一连接线导出至固定电压端,进而防止第一缓冲层21在浮置(floating)状态时产生静电损伤,进一步降低第一有机层内的可移动电荷对薄膜晶体管的影响,提高薄膜晶体管电性可靠性,改善显示残影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固定电压端为接地电压端、参考电压端或者电源电压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与第一连接线50电连接的固定电压端复用显示面板的接地电压端、参考电压端或者电源电压端,能够节省显示面板的空间,实现窄边框。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薄膜晶体管阵列层40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T0;第一缓冲部211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T0位于一个第一子缓冲部2111内。
可以理解的是,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T0位于一个第一子缓冲部2111内,即为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一个第一子缓冲部2111至少完全覆盖一个薄膜晶体管T0。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一个第一子缓冲部2111对应设置3行×3列薄膜晶体管T0为例(异形圆角处除外)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显示区AA内的第一缓冲部21设置为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能够在利用第一缓冲部21增强显示面板膜层间粘附力、阻隔第一有机层内的可移动电荷对薄膜晶体管沟道的影响以及减少制作过程中底部激光对薄膜晶体管沟道的影响的同时,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性,对于满足显示面板某些特殊功能的需求。例如,为了提高用户体验,现有的显示面板中通常在显示区设有与光学采集元件对应的区域,光学采集元件可以包括摄像头、红外感测器等。光学采集元件在工作时,需要采集足够的光线才能实现相关功能。本发明通过将第一缓冲部21图案化,可以提高光学采集元件对外界光线的采集量,确保相关功能的正常运行。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8-10,图8-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薄膜晶体管T0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排列,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交叉;显示面板包括多条第二连接线60,沿第一方向X,位于同一行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60连接;和/或,沿第二方向Y,位于同一列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60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X可以为行方向,即显示面板内扫描线、参考电压信号线等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Y为列方向,即显示面板内数据线等的延伸方向。
为了实现不同第一子缓冲部2111之间的电连接良好,第二连接线60可以采用与显示面板内的金属走线同层制作,如利用栅极金属层43、源漏极金属层45或者其他金属膜层制作。例如,第二连接线沿第一方向X延伸,则可利用栅极金属层43制作;第二连接线沿第二方向Y延伸,则可利用源漏极金属层45制作。由于这些金属膜层与第一缓冲层21之间至少间隔第一无机层11等膜层,所以需要通过过孔H实现第一子缓冲部2111与第二连接线60之间的电连接。同一第一子缓冲部2111可以与同一条第二连接线60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过孔H电连接,本发明对过孔H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图8中仅示意位于同一行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通过一条第二连接线60连接,图9中仅示意位于同一列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通过一条第二连接线60连接,图10中仅示意位于同一列和同一行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均通过一条第二连接线60连接。实际产品中,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调整第二连接线60的设置方式,本发明对此不再穷举。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位于同一行和/或同一列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60连接,可以在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性的同时,实现显示区AA内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彼此之间的电连接,避免可移动电荷在某一子区域中过度累积,从而导致该区域的薄膜晶体管的受到更大程度的干扰,出现显示不均的情况。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8-10,显示面板上包括多个焊盘70,与焊盘70通过绑定实现信号传输的驱动芯片可以直接绑定在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上,也可以绑定在柔性线路板上,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焊盘70包括多种类型的端子,例如,用于传递时钟信号的时钟端子、用于传递数据信弓的数据端子,用于提供电源电压的电源端子、用于提供参考电压的参考端子、用于接地信号的接地端子、与显示面板内不进行信号传输的虚拟端子以及其他端子。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焊盘70包括连接固定电压信号的固定电压端子71,可以复用为电源端子、接地端子或者参考端子等。且传输相同信号的同一种固定电压端子7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如图10所示,两个固定电压端子71可以均为接地端子。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中用于实现第一子缓冲部2111接收固定信号的第二连接线60可以全部与显示面板的同一个固定电压端子71连接,从而接收同一固定电压信号;也可以与提供相同信号的多个固定电压端71连接,从而通过多个固定电压端71接收相同的固定电压信号;也可以连接至提供不同信号的多个固定电压端71连接,从而通过多个固定电压端71接收不同的固定电压信号,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与第一子缓冲部2111连接的第二连接线60电连接至固定电压端子71,进而传输固定电压信号,能够防止第一缓冲层21在浮置状态时产生静电损伤,进一步降低第一有机层内的可移动电荷对薄膜晶体管的影响,提高薄膜晶体管电性可靠性,改善显示残影问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11-12,图11-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沿第一方向X,位于同一行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60连接;非显示区BA包括第一非显示区BA1和第二非显示区BA2,第一非显示区BA1和第二非显示区BA2位于显示区AA沿第一方向X相对的两侧;第一非显示区BA2包括第一导线61,第二非显示区包括第二导线62;沿第二方向Y,与奇数行第一子缓冲部2111连接的第二连接线60与同一第一导线61连接;与偶数行第一子缓冲部2111连接的第二连接线60与同一第二导线62连接;或者,沿第二方向Y,与奇数行第一子缓冲部2111连接的第二连接线60与同一第二导线62连接;与偶数行第一子缓冲部2111连接的第二连接线60与同一第一导线61连接。
第一导线61和第二导线62可以采用与显示面板内的金属走线同层制作,如利用栅极金属层43、源漏极金属层45或者其他金属膜层制作。本发明对此不再做详细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将连接奇数行第一子缓冲部2111和偶数行第一子缓冲部2111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62分别设置在第一非显示区BA1和第二非显示区BA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单侧边框的宽度,实现左右边框布线均匀。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中,离IC的距离越远,信号线上传输的电压压降越明显。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导线61或第二导线62,将所有奇数行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彼此电连接,所有偶数行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彼此电连接,能够避免显示画面出现上下分屏、显示亮度不一致的情况。此外,奇数行偶数行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分别通过第一导线61和第二导线62接入驱动芯片的绑定焊盘上,可以提升导线上的信号传输速度,避免全部行都通过一根导线连接至驱动芯片引起的信号延迟。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针对奇偶列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进行类似设计,本发明对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3-14,图13-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沿第一方向X,同一行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排列成第一子组211a和第二子组211b,第二子组211b位于第一子组211a沿第二方向的一侧;第一子组211a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60连接,第二子组211b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60连接;非显示区BA包括第一非显示区BA1和第二非显示区BA2,第一非显示区BA1和第二非显示区BA2位于显示区AA沿第一方向X相对的两侧;第一非显示区BA1包括第一导线61,第二非显示区BA2包括第二导线62;与第一子组211a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连接的第二连接线60与同一第一导线连接61;与第二子组211b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连接的第二连接线60与同一第二导线62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与图11和12类似,分区域进行电位连接设置,避免全部行都通过一根导线连接至驱动芯片引起的信号延迟,能更好的避免因制程引起的静电击伤问题,提升产品良率。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针对奇偶列的第一子缓冲部2111进行类似设计,本发明对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3-14,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无机层12、第二缓冲层22、第二有机层32;第二缓冲层22位于与第一有机层31接触且位于第一有机层31远离第一缓冲层21的一侧,第二无机层12与第二缓冲层22接触且位于第二缓冲层22远离第一有机层31的一侧,第二有机层32与第二无机层12接触且位于第二无机层12远离第二缓冲层22的一侧。此时,第二缓冲层22可以参照第一缓冲层21进行类似的设计。比如,第二缓冲层22和第一缓冲层21可以完全共用一套掩膜版,进行同样的图案化设计,也可以均通过连接线和导线与固定电位电连接,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5所示,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5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或显示装置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其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本发明不再穷举。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衬底基板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层,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位于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有源层、栅极绝缘层、栅极金属层、层间绝缘层、源漏极金属层;所述栅极绝缘层位于所述有源层远离所述柔性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栅极金属层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远离所述有源层的一侧,所述层间绝缘层位于所述栅极金属层远离所述栅极绝缘层的一侧,所述源漏极金属层位于所述层间绝缘层远离所述栅极金属层的一侧;
所述柔性衬底基板包括第一无机层、第一缓冲层、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有源层接触,所述第一缓冲层与所述第一无机层接触且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层远离所述有源层的一侧,所述第一有机层与所述第一缓冲层接触且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层远离所述第一无机层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衬底基板还包括第二无机层、第二缓冲层、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缓冲层位于与所述第一有机层接触且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远离所述第一缓冲层的一侧,所述第二无机层与所述第二缓冲层接触且位于所述第二缓冲层远离所述第一有机层的一侧,所述第二有机层与所述第二无机层接触且位于所述第二无机层远离所述第二缓冲层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围绕所述显示区;
所述第一缓冲层包括第一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位于所述显示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层还包括第二缓冲部,所述第二缓冲部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且与所述第一缓冲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二缓冲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与固定电压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电压端为接地电压端、参考电压端或者电源电压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
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一子缓冲部,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至少一个所述薄膜晶体管位于一个所述第一子缓冲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晶体管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第二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同一行的所述第一子缓冲部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连接;和/或,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同一列的所述第一子缓冲部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方向,位于同一行的所述第一子缓冲部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连接;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
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导线,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括第二导线;
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奇数行所述第一子缓冲部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与同一所述第一导线连接;与所述偶数行所述第一子缓冲部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与同一所述第二导线连接;或者,
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奇数行所述第一子缓冲部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与同一所述第二导线连接;与所述偶数行所述第一子缓冲部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与同一所述第一导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方向,同一行的所述第一子缓冲部排列成第一子组和第二子组,所述第二子组位于所述第一子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子组的所述第一子缓冲部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连接,所述第二子组的所述第一子缓冲部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连接;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和所述第二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
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导线,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括第二导线;
与所述第一子组的所述第一子缓冲部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与同一所述第一导线连接;与所述第二子组的所述第一子缓冲部连接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与同一所述第二导线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均与固定电压端电连接,所述固定电压端为接地电压端、参考电压端或者电源电压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无机层为氮化硅、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层为非晶硅、氧化铟锡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有机层为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者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635021.6A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7399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5021.6A CN111739922B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5021.6A CN111739922B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9922A true CN111739922A (zh) 2020-10-02
CN111739922B CN111739922B (zh) 2022-06-14

Family

ID=72653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35021.6A Active CN111739922B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3992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5890A (zh) * 2021-03-10 2021-06-25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66839A (zh) * 2021-03-22 2021-07-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246886A1 (zh) * 2021-05-24 2022-12-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4196A (zh) * 2012-02-16 2012-09-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多晶硅层的制作方法
CN206134682U (zh) * 2016-09-28 2017-04-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柔性显示面板
CN107195643A (zh) * 2017-07-12 2017-09-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CN107731882A (zh) * 2017-11-07 2018-02-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7818990A (zh) * 2017-10-19 2018-03-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
CN107910335A (zh) * 2017-11-08 2018-04-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065583A (zh) * 2018-08-06 2018-12-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柔性显示面板
CN109659339A (zh) * 2018-12-10 2019-04-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0071069A (zh) * 2019-04-19 2019-07-3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背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085657A (zh) * 2019-06-14 2019-08-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190073A (zh) * 2019-07-25 2019-08-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
CN110265407A (zh) * 2019-06-12 2019-09-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US10453872B1 (en) * 2018-05-03 2019-10-22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iy Co., Ltd.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0379923A (zh) * 2019-07-30 2019-10-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110600493A (zh) * 2019-08-13 2019-12-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676393A (zh) * 2018-07-03 2020-01-10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oled的制作方法
CN110752295A (zh) * 2019-11-29 2020-02-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US20200127224A1 (en) * 2018-10-23 2020-04-23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4196A (zh) * 2012-02-16 2012-09-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多晶硅层的制作方法
CN206134682U (zh) * 2016-09-28 2017-04-2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柔性显示面板
CN107195643A (zh) * 2017-07-12 2017-09-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CN107818990A (zh) * 2017-10-19 2018-03-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
CN107731882A (zh) * 2017-11-07 2018-02-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7910335A (zh) * 2017-11-08 2018-04-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453872B1 (en) * 2018-05-03 2019-10-22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iy Co., Ltd.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0676393A (zh) * 2018-07-03 2020-01-10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oled的制作方法
CN109065583A (zh) * 2018-08-06 2018-12-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及柔性显示面板
US20200127224A1 (en) * 2018-10-23 2020-04-23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CN109659339A (zh) * 2018-12-10 2019-04-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0071069A (zh) * 2019-04-19 2019-07-30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背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65407A (zh) * 2019-06-12 2019-09-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10085657A (zh) * 2019-06-14 2019-08-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190073A (zh) * 2019-07-25 2019-08-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
CN110379923A (zh) * 2019-07-30 2019-10-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CN110600493A (zh) * 2019-08-13 2019-12-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752295A (zh) * 2019-11-29 2020-02-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5890A (zh) * 2021-03-10 2021-06-25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66839A (zh) * 2021-03-22 2021-07-0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66839B (zh) * 2021-03-22 2022-08-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2246886A1 (zh) * 2021-05-24 2022-12-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39922B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3992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26806B (zh) 触摸显示装置
US9184409B2 (en) Flexibl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ethod in an in-cell structure having a touch electrode array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096532B (zh) 静电电容型输入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317121A1 (en) Flat display device integrated with photovoltaic cell
JP5481462B2 (ja) 画素アレイ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0954583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40368449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WO2019223299A1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作阵列基板的方法
CN10999178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75877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pixel electrode overlapping transparent wires configured to reduce laser-etching damage
WO2023124151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640213B2 (en) Touch sensing devic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motherboard
CN112735262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10271564U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US20100026951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display panel an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09709731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JP2005252226A (ja) 表示パネル用のリードパッド構造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ードパッドアレイ構造
CN113589570B (zh) 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5061593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158138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625273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358957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13177A (zh) 显示模块、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433539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