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61593A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61593A
CN115061593A CN202210655857.1A CN202210655857A CN115061593A CN 115061593 A CN115061593 A CN 115061593A CN 202210655857 A CN202210655857 A CN 202210655857A CN 115061593 A CN115061593 A CN 1150615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ight
reflecting structure
light reflecting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5585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柯志
黄建邦
吴章敏
王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5585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615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61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15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位于基底上的像素界定层,像素界定层限定出开口区域,开口区域设置有发光单元;位于发光单元远离基底一侧的封装层;位于封装层远离基底一侧的反光结构,反光结构采用绝缘材料制作,反光结构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开口区域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不重叠,反光结构能够反射发光单元照射在反光结构表面的光,反光结构包括远离基底的第一端和靠近基底的第二端,第一端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二端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位于第一端远离基底一侧的触控走线,触控走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端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内。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升显示面板的亮度。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控显示一体化(flexible multi-layer on cell,简称FMLOC)结构的显示装置逐渐进入市场。FMLOC显示装置包括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和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FPC通过与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电连接,以便与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之间传输信号,实现图像显示。
现有FMLOC显示装置中,触控走线会对显示面板发出的光线进行遮挡,影响显示面板的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能够提升显示面板的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底;
位于所述基底上的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限定出开口区域,所述开口区域设置有发光单元;
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封装层;
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反光结构,所述反光结构采用绝缘材料制作,所述反光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不重叠,所述反光结构能够反射所述发光单元照射在所述反光结构表面的光,所述反光结构包括远离所述基底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基底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
位于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触控走线,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基底方向上的截面为倒三角形、倒梯形或倒半椭球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结构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透光绝缘材料。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的表面在垂直于自身延伸方向上的线宽比所述触控走线在垂直于自身延伸方向上的线宽大5-10μm。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基底方向上的高度为20-30um。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反光结构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缓冲层;
所述触控走线位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表面。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底;
在所述基底上形成像素界定层和发光单元,所述像素界定层限定出开口区域,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开口区域;
在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基底一侧形成封装层;
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形成反光结构,所述反光结构采用绝缘材料制作,所述反光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不重叠,所述反光结构能够反射所述发光单元照射在所述反光结构表面的光,所述反光结构包括远离所述基底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基底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
在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基底一侧形成触控走线,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反光结构之间的间隙填充透光绝缘材料。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在所述反光结构远离所述基底一侧形成缓冲层,其中,所述触控走线位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表面。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反光结构能够反射发光单元照射在反光结构表面的光,这样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反光结构表面后被反光结构反射,能够朝向开口区域出射,使得尽可能多的光线能够沿着开口区域的正面射出,减少光线的浪费,从而能够提升整个显示面板的亮度;另外反光结构能够增加触控走线与发光单元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减少触控走线与电极之间形成的耦合电容,这样能够提升触控电路的充电能力,进而提升整个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此外还能降低电极上电信号对触控走线的干扰,进而提升触控感应的信噪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基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基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反光结构之间填充透光绝缘材料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形成缓冲层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 发光单元
011 红光发光层
012 绿光发光层
013 蓝光发光层
02 反光结构
03 触控走线
04 基底
05 阳极
06 像素界定层
07 封装层
08 公共传输层
09 阴极
10 透光绝缘材料
11 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相关技术的显示基板中,虽然触控走线是围绕开口区域设置以保证其不会遮挡像素的发光,但是由于每个像素的发光具有分散性,像素的一部分光会被触控走线遮挡或反射,无法从开口区域正面出射,造成光线的损失,降低了显示面板的亮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能够提升显示面板的亮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
基底04;
位于所述基底04上的像素界定层06,所述像素界定层06限定出开口区域,所述开口区域设置有发光单元01;
位于所述发光单元01远离所述基底04一侧的封装层07;
位于所述封装层07远离所述基底01一侧的反光结构02,所述反光结构02采用绝缘材料制作,所述反光结构02在所述基底04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区域在所述基底04上的正投影不重叠,所述反光结构02能够反射所述发光单元照射在所述反光结构02表面的光,所述反光结构02包括远离所述基底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基底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
位于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基底04一侧的触控走线03,所述触控走线03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本实施例中,反光结构能够反射发光单元照射在反光结构表面的光,这样如图1所示,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反光结构表面后被反光结构反射,能够朝向开口区域出射,使得尽可能多的光线能够沿着开口区域的正面射出,减少光线的浪费,从而能够提升整个显示面板的亮度;另外反光结构能够增加触控走线与发光单元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减少触控走线与电极之间形成的耦合电容,这样能够提升触控电路的充电能力,进而提升整个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此外还能降低电极上电信号对触控走线的干扰,进而提升触控感应的信噪比。
另外,为了避免反光结构02反射的光线被触控走线03遮挡,触控走线03不能超出反光结构02的第一端,所述触控走线03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为了使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多地照射在反光结构02上,从靠近基底到远离基底的方向上,反光结构02的尺寸逐渐增大,所述反光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基底方向上的截面可以为倒三角形、倒梯形或倒半椭球形,当然,反光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形状,只要满足第一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即可。
为了给后续制程提供平整的表面,如图3所示,所述反光结构02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透光绝缘材料10,透光绝缘材料10采用高透过率的绝缘材料,比如氧化硅,透光绝缘材料10不影响光线的出射。透光绝缘材料10远离基底的一侧表面与反光结构02的第一端表面齐平,透光绝缘材料10远离基底的一侧表面与反光结构02的第一端表面共同组成平整的表面,可以为后续制作触控走线提供平整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反光结构02的第一端表面上直接形成触控走线03,如图4所示,也可以在反光结构02的第一端表面远离基底的一侧形成缓冲层11,之后在缓冲层11上形成触控走线03,为了不影响显示面板的出光,缓冲层11应选用高透过率的绝缘材料,比如氮化硅、氧化硅等。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的表面在垂直于自身延伸方向上的线宽比所述触控走线在垂直于自身延伸方向上的线宽大5-10μm。这样可以保证触控走线不会超过反光结构,保证反光结构反射的光线不被触控走线遮挡。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光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基底方向上的高度为20-30um。这样既可以保证显示面板的厚度不会太大,又可以保证触控走线与发光单元的电极之间有足够的距离,减少触控走线与电极之间形成的耦合电容,有效提升触控电路的充电能力,进而提升整个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此外还能有效降低电极上电信号对触控走线的干扰,进而提升触控感应的信噪比。
本实施例的显示基板对像素的排列结构不做限制,可以应用于S-RGB,G-RG等不同像素排列结构的显示基板中,有广泛的设计兼容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该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网络模块、音频输出单元、输入单元、传感器、显示单元、用户输入单元、接口单元、存储器、处理器、以及电源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显示装置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显示装置的限定,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可穿戴电子设备、导航显示设备等。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电视、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和背板。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底;
在所述基底上形成像素界定层和发光单元,所述像素界定层限定出开口区域,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开口区域;
在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基底一侧形成封装层;
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形成反光结构,所述反光结构采用绝缘材料制作,所述反光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不重叠,所述反光结构能够反射所述发光单元照射在所述反光结构表面的光,所述反光结构包括远离所述基底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基底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
在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基底一侧形成触控走线,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本实施例中,反光结构能够反射发光单元照射在反光结构表面的光,这样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反光结构表面后被反光结构反射,能够朝向开口区域出射,使得尽可能多的光线能够沿着开口区域的正面射出,减少光线的浪费,从而能够提升整个显示面板的亮度;另外反光结构能够增加触控走线与发光单元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减少触控走线与电极之间形成的耦合电容,这样能够提升触控电路的充电能力,进而提升整个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此外还能降低电极上电信号对触控走线的干扰,进而提升触控感应的信噪比。
一具体实施例中,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基底04,其中,基底04可以为柔性基底,也可以为硬质基底;
在基底04上形成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以及栅线、数据线等器件;
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发光单元的阳极05;
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像素界定层06,像素界定层06限定出多个开口区域;
蒸镀形成公共传输层08和发光层,其中,发光层可以包括红光发光层011、绿光发光层012和蓝光发光层013;
形成阴极09,其中,阳极05、阴极09、公共传输层08和发光层组成发光单元;
形成封装层07;
在封装层07上形成透光绝缘材料10,对透光绝缘材料10进行刻蚀形成凹槽,在凹槽内填充高反射率绝缘材料形成反光结构02;或者,可以先形成反光结构02,然后在反光结构02之间填充透光绝缘材料10;
形成导电层,对导电层进行构图工艺形成触控走线03,触控走线03呈网格状,网格状的触控走线03可以组成触控电极,触控电极在垂直于自身延伸方向上的线宽比反光结构02在垂直于自身延伸方向上的线宽小5-10μm,这样可以保证触控走线不会超过反光结构,保证反光结构反射的光线不被触控走线遮挡。
经过上述步骤即可制作得到如图3所示的显示基板,反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反光结构表面后被反光结构反射,能够朝向开口区域出射,使得尽可能多的光线能够沿着开口区域的正面射出,减少光线的浪费,从而能够提升整个显示面板的亮度;另外反光结构能够增加触控走线与发光单元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减少触控走线与电极之间形成的耦合电容,这样能够提升触控电路的充电能力,进而提升整个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此外还能降低电极上电信号对触控走线的干扰,进而提升触控感应的信噪比。
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基底04,其中,基底04可以为柔性基底,也可以为硬质基底;
在基底04上形成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以及栅线、数据线等器件;
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发光单元的阳极05;
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像素界定层06,像素界定层06限定出多个开口区域;
蒸镀形成公共传输层08和发光层,其中,发光层可以包括红光发光层011、绿光发光层012和蓝光发光层013;
形成阴极09,其中,阳极05、阴极09、公共传输层08和发光层组成发光单元;
形成封装层07;
在封装层07上形成透光绝缘材料10,对透光绝缘材料10进行刻蚀形成凹槽,在凹槽内填充高反射率绝缘材料形成反光结构02;或者,可以先形成反光结构02,然后在反光结构02之间填充透光绝缘材料10;
形成缓冲层11,缓冲层11采用高透过率的绝缘材料,比如氮化硅或氧化硅,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出光;
在缓冲层11上形成导电层,对导电层进行构图工艺形成触控走线03,触控走线03呈网格状,网格状的触控走线03可以组成触控电极,触控电极在垂直于自身延伸方向上的线宽比反光结构02在垂直于自身延伸方向上的线宽小5-10μm,这样可以保证触控走线不会超过反光结构,保证反光结构反射的光线不被触控走线遮挡。
经过上述步骤即可制作得到如图4所示的显示基板,反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反光结构表面后被反光结构反射,能够朝向开口区域出射,使得尽可能多的光线能够沿着开口区域的正面射出,减少光线的浪费,从而能够提升整个显示面板的亮度;另外反光结构能够增加触控走线与发光单元的电极之间的距离,减少触控走线与电极之间形成的耦合电容,这样能够提升触控电路的充电能力,进而提升整个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度,此外还能降低电极上电信号对触控走线的干扰,进而提升触控感应的信噪比。
需要说明,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产品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产品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
位于所述基底上的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限定出开口区域,所述开口区域设置有发光单元;
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封装层;
位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反光结构,所述反光结构采用绝缘材料制作,所述反光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不重叠,所述反光结构能够反射所述发光单元照射在所述反光结构表面的光,所述反光结构包括远离所述基底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基底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
位于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触控走线,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基底方向上的截面为倒三角形、倒梯形或倒半椭球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结构之间的间隙填充有透光绝缘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表面在垂直于自身延伸方向上的线宽比所述触控走线在垂直于自身延伸方向上的线宽大5-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基底方向上的高度为20-30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反光结构远离所述基底一侧的缓冲层;
所述触控走线位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表面。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8.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基底;
在所述基底上形成像素界定层和发光单元,所述像素界定层限定出开口区域,所述发光单元位于所述开口区域;
在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基底一侧形成封装层;
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基底一侧形成反光结构,所述反光结构采用绝缘材料制作,所述反光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开口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不重叠,所述反光结构能够反射所述发光单元照射在所述反光结构表面的光,所述反光结构包括远离所述基底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基底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
在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基底一侧形成触控走线,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端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反光结构之间的间隙填充透光绝缘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在所述反光结构远离所述基底一侧形成缓冲层,其中,所述触控走线位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表面。
CN202210655857.1A 2022-06-10 2022-06-10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0615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5857.1A CN115061593A (zh) 2022-06-10 2022-06-10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5857.1A CN115061593A (zh) 2022-06-10 2022-06-10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1593A true CN115061593A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00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55857.1A Pending CN115061593A (zh) 2022-06-10 2022-06-10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6159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62489A (zh) * 2023-10-12 2023-11-1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62489A (zh) * 2023-10-12 2023-11-1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7062489B (zh) * 2023-10-12 2024-01-30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58519B1 (ko) 표시 패널,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CN10733168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8735786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914852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9022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748880B2 (en) Micro LE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162512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8069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59742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04856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3071143U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1173992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8602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061593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EP4053828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323228A (zh) 基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装置
KR20210053199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EP390755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303182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782351B (zh) 顯示面板
CN114551554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85041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58957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9478461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4180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