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39764A - 一种直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继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39764A CN111739764A CN202010695904.6A CN202010695904A CN111739764A CN 111739764 A CN111739764 A CN 111739764A CN 202010695904 A CN202010695904 A CN 202010695904A CN 111739764 A CN111739764 A CN 11173976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space
- plate
- magnetic steel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36—Stationary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 e.g. yoke
- H01H50/38—Part of main magnetic circuit shaped to suppress arcing between the contacts of the rela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1—Auxiliary contact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1—Auxiliary contact devices
- H01H50/545—Self-contained, easily replaceable microswitch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继电器,其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底板组件、与底板组件形成容置空间的壳体组件、两个主静触头、主动组件、连接柱组件及屏蔽罩,两个主静触头间隔设置于壳体组件的主体部上;主动组件包括拨动部及主动触头,主动触头能间歇式的接触主静触头;主动触头与主静触头接触时,连接柱组件中的拨动部能拨动并触发连接柱组件中的微动开关;屏蔽罩位于容置空间内,屏蔽罩将容置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主静触头伸入第一空间,主动触头位于第一空间,微动开关位于第二空间内,连接柱伸入第二空间。本发明提供的直流继电器能够防止主动触头与主静触头通断时对微动开关的影响,进而能够有效地对直流继电器的通断情况进行判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直流继电器是一种直流控制电器,其能够应用在电动商用车、电动乘用车或充电桩中。
目前,直流继电器的主触点负载为高压大电流,若直接通过采集主触点信号监控主触点的通断,会导致成本高,风险大。现有技术中解决该问题的方式为设置一对辅助触点通过低压信号来反馈并监控直流继电器主触点的通断状态。具体的,辅助触点与主触点集成在直流继电器中。
现有技术中,直流继电器包括底座,固定于底座上的陶瓷壳,可相对于底座滑动的推杆,固定于陶瓷壳上的主静触点,设置于固定座与陶瓷壳所形成的容纳空间内且与推杆连接的主动触点,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的辅助触点,以及固定于推杆上并用于与辅助触点接触的辅助动簧片。在使用过程中,当主动触点在推杆的推动下与主静触点接触时,辅助动簧片能够与辅助触点接触,以反馈并监控直流继电器主触点的通断状态。
但是,在主动触点和主静触点通断过程中,会产生蒸散物,且由于辅助触点与主动触点位于同一容纳空间中,导致蒸散物较容易污染辅助触点,进而导致辅助触点失效,从而无法有效的对直流继电器的通断情况进行判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继电器,能够有效地对直流继电器的通断情况进行判断。
如上构思,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流继电器,包括:
底板组件;
壳体组件,与所述底板组件形成容置空间,且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水平两端的两个凸起部;
两个主静触头,间隔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
主动组件,包括拨动部及主动触头,所述主动触头能间歇式的接触所述主静触头;
连接柱组件,包括分别穿设固定于两个所述凸起部上的两个连接柱及与两个所述连接柱电性连接的微动开关,所述主动触头与所述主静触头接触时,所述拨动部能拨动并触发所述微动开关;
屏蔽罩,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屏蔽罩将所述容置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主静触头伸入所述第一空间,所述主动触头位于所述第一空间,所述微动开关位于所述第二空间内,所述连接柱伸入所述第二空间。
可选地,所述屏蔽罩包括顶板、侧板、以及连接于所述侧板上并与一个所述凸起部抵接的第一隔板,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形成所述第一空间,所述顶板、所述侧板、所述第一隔板及所述壳体组件形成所述第二空间,所述微动开关位于所述侧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凸起部之间。
可选地,所述侧板上具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隔板上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缺口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形成拨动孔,所述拨动部能穿过所述拨动孔并拨动所述微动开关。
可选地,所述屏蔽罩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侧板上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另一个所述凸起部抵接。
可选地,所述侧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分别垂直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上,两个所述第二侧板紧贴所述主体部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顶板上具有凹槽,所述连接柱组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凹槽中,且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微动开关、两个所述连接柱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槽底设有凸起结构,所述电路板上具有与所述凸起结构相匹配的固定孔,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固定孔套设于所述凸起结构上。
可选地,所述顶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顶部、第二顶部和第三顶部,所述第二顶部通过两个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顶部和所述第三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部及两个所述连接板形成所述凹槽,所述第一顶部和所述第三顶部紧贴所述主体部的上壁,且所述第一顶部和所述第三顶部上分别设有供所述主静触头穿过的第一通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顶部的内侧和所述第三顶部的内侧分别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固定筒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平齐,所述固定筒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顶部的下表面平齐。
可选地,所述主动组件还包括上下运动且设置于所述底板组件上的推杆,固定于所述推杆顶端的弹簧座,一端与所述弹簧座抵接的触头弹簧,两端固定于所述弹簧座上的倒U形板,套设于所述推杆上且沿所述推杆长度方向设置的静铁芯和动铁芯,所述主动触头位于所述倒U形板和所述触头弹簧之间,并与所述触头弹簧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拨动部固定于所述弹簧座上。
可选地,所述底板组件包括底板和位于所述底板上的绝缘罩,所述绝缘罩、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形成所述第一空间。
可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主体部一侧且分布在所述凸起部两侧的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位于所述主体部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一磁钢相对设置的第三磁钢,位于所述主体部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二磁钢相对设置的第四磁钢,固定于所述第一磁钢和所述第三磁钢上的第一导磁板,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磁钢和所述第四磁钢上的第二导磁板,所述第一磁钢与所述第三磁钢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钢与所述第四磁钢的磁性相反。
可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组件上的罩盖,所述罩盖内插入成型有金属条,所述金属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金属条的另一端为连接插头,所述连接插头用于与连接器插接。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直流继电器中,通过在壳体组件和底板组件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设置屏蔽罩,将容置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且主动触头与主静触头在第一空间内接触,而微动开关和部分连接柱位于第二空间,使得主静触头与主动触头通断过程中的蒸散物较难影响微动开关和连接柱,进而保证了微动开关及连接柱的正常使用,从而能够有效地对直流继电器的通断情况进行判断,提高了直流继电器的性能。
另外,屏蔽罩的设置,还能够避免主静触头与主动触头通断过程中的蒸散物落在壳体组件的内表面,提高了直流继电器的耐压绝缘性能,并且,将微动开关置于屏蔽罩外,避免了电弧误触发微动开关,提高了直流继电器的可靠性。
并且,由于第一磁钢、第二磁钢、第三磁钢及第四磁钢位于主体部的两侧,使得第一磁钢与第三磁钢之间、第二磁钢与第四磁钢之间的距离可以较短,提高了灭弧能力,同时保证了微动开关的安装空间。
同时,屏蔽罩两侧的第三缺口可以使主动触头与主静触头断开产生的电弧在壳体组件和屏蔽罩表面拉长,由于壳体组件耐温等级更高,因此更利于熄灭电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继电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蔽罩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蔽罩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蔽罩又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部分直流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继电器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图7所示的A-A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图7所示的B-B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图7所示的C-C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中:
1、底板组件;11、底板;12、绝缘罩;2、壳体组件;21、主体部;22、凸起部;
31、主静触头;32、拨动部;33、主动触头;34、推杆;35、弹簧座;36、触头弹簧;37、倒U形板;38、静铁芯;39、动铁芯;3a、反力弹簧;
4、连接柱组件;41、连接柱;42、微动开关;43、电路板;431、固定孔;44、夹子;
5、屏蔽罩;51、顶板;511、凹槽;5111、凸起结构;512、第一顶部;513、第二顶部;514、第三顶部;515、连接板;516、第一通孔;517、固定块;518、固定柱;52、侧板;521、第一缺口;522、第一侧板;5221、浅槽;523、第二侧板;5231、第三缺口;53、第一隔板;531、第二缺口;54、第二隔板;55、固定筒;
61、第一空间;62、第二空间;71、第一磁钢;72、第三磁钢;81、第二磁钢;82、第四磁钢;91、第一导磁板;911、支撑条;912、第一固定爪;92、第二导磁板;921、第二固定爪;101、罩盖;102、连接插头;103、连接器;1031、插块;104、保护筒;105、上壳;106、下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继电器,能够将主动触头与辅助触点分隔开,防止了主动触头与主静触头通断时对辅助触点的影响。
如图1至图14所示,该直流继电器包括底板组件1,能与底板组件1形成容置空间的壳体组件2,两个主静触头31,主动组件,连接柱组件4及位于容置空间内的屏蔽罩5。
其中,如图2所示,壳体组件2包括主体部21及位于主体部21水平两端的两个凸起部22,也即是,壳体组件2呈“十”字形。可选地,主体部21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凸起部22沿主体部21的宽度方向设置在主体部21的两端。
两个主静触头31沿主体部21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于主体部21上,具体的,主体部21上具有安装孔,主静触头31穿设固定在该安装孔中。
主动组件包括拨动部32及主动触头33,其中,主动触头33能间歇式的接触主静触头31,也即是,主动触头33能够按照一定的频率接触、离开主静触头31,以保证直流继电器的正常使用。
请参考图2,连接柱组件4包括分别穿设固定于两个凸起部22上的两个连接柱41及与两个连接柱41电性连接的微动开关42。当主动触头33与主静触头31接触时,拨动部32能拨动并触发微动开关42,以使微动开关42通过连接柱41向外发送主静触头31与主动触头33的通断信息,进而反馈并监控主静触头31与主动触头33的通断状态。
屏蔽罩5位于容置空间内,且屏蔽罩5将容置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61和第二空间62,主静触头31伸入第一空间61,主动触头33位于第一空间61内,此时,主静触头31与主动触头33能够在第一空间61内接触或分离;微动开关42位于第二空间62内,连接柱41伸入第二空间62。
本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继电器,通过在壳体组件2和底板组件1形成的容置空间内设置屏蔽罩5,将容置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61和第二空间62,且主动触头33与主静触头31在第一空间61内接触,而微动开关42位于第二空间62,使得主静触头31与主动触头33通断过程中的蒸散物较难进入第二空间62而影响微动开关42,进而保证了微动开关42及连接柱41的正常使用,从而能够有效地对直流继电器的通断情况进行判断,提高了直流继电器的性能。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2的材料可以为陶瓷,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屏蔽罩5能够与壳体组件2的形状相匹配。示例地,如图2至图5所示,屏蔽罩5包括顶板51、侧板52、以及连接于侧板52上并与一个凸起部22的内壁抵接的第一隔板53。具体的,第一隔板53具有四个边缘,其中一个边缘与侧板52固定连接,另外三个边缘分别与凸起部22的三个内壁抵接。顶板51与侧板52形成用于容置主动触头33的第一空间61(如图9所示),顶板51、侧板52、第一隔板53及壳体组件2形成第二空间62(如图8或图10所示)。其中,第二空间62呈不规则形状,具体的可以包括两个子空间,一个子空间由凸起部22、屏蔽罩5的顶板51及壳体组件2形成,且如图8所示,连接柱41伸入该一个子空间;另一个子空间由侧板52、第一隔板53和凸起部22形成,且如图10所示,微动开关42位于该另一个子空间内,也即是,微动开关42位于侧板52、第一隔板53和凸起部22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侧板52上具有第一缺口521,第一隔板53上具有对应于第一缺口521的第二缺口531,第一缺口521与第二缺口531能形成拨动孔,主动组件中的拨动部32能穿过该拨动孔并拨动位于上述另一个子空间内的微动开关42。
可选地,请继续参考图5,屏蔽罩5还包括连接于侧板52上的第二隔板54,第二隔板54与第一隔板53分别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52上,且第二隔板54与另一个凸起部22抵接。两个连接柱41中的一个位于由该第二隔板54、侧板52及另一个凸起部22形成的第二空间62中。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侧板5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522及位于两个第一侧板522之间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板523。其中,第一隔板53和第二隔板54分别垂直连接于两个第一侧板522上,且两个第二侧板523能够紧贴主体部21的侧壁设置,以使得第一空间61的容积可以较大,进而使得主动触头33的移动空间可以较大,另外,第二侧板523紧贴主体部21的侧壁还能够降低主静触头31与主动触头33通断过程中的蒸散物由第一空间61扩散到第二空间62中的概率。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二侧板523上可以具有第三缺口5231,该第三缺口5231的设置能够使得屏蔽罩5的重量可以较轻。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侧板522的中部设有浅槽5221,其中第一隔板53垂直连接在该浅槽5221的槽底,且第一缺口521位于该浅槽5221的槽底。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浅槽5221的槽底还设有固定块517和固定柱518,微动开关42能够插设连接在该固定柱518和固定块517上,以防止微动开关42移动。
可选地,请参考图2,顶板51上具有凹槽511,并且,连接柱组件4还包括电路板43,电路板43设置于凹槽511中,且电路板43分别与微动开关42、两个连接柱41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凹槽511的槽底设有凸起结构5111,电路板43上具有与凸起结构5111相匹配的固定孔431,电路板43通过固定孔431套设于凸起结构5111上,以将电路板43固定在该凹槽511中,以防止电路板43发生移动。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凸起结构5111可以为空心结构,以使屏蔽罩5的重量可以较轻,进而使得直流继电器的重量可以较轻。如图2所示,电路板43的两端可以设有两个夹子44,两个夹子44分别用于夹持固定连接柱41,具体的,连接柱41的一端伸入第二空间62并固定在夹子44上。
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3,顶板5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顶部512、第二顶部513和第三顶部514,且第二顶部513通过两个连接板515分别与第一顶部512和第三顶部514固定连接。第二顶部513及两个连接板515能够形成上述凹槽511,第一顶部512和第三顶部514紧贴主体部21的上壁,以进一步地降低主静触头31与主动触头33通断过程中的蒸散物由第一空间61扩散到第二空间62中的概率。并且,第一顶部512和第三顶部514上分别设有供主静触头31穿过的第一通孔516。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顶部512的内侧和第三顶部514的内侧分别连接有固定筒55。固定筒55能够连通于第一通孔516,且固定筒55的内壁与第一通孔516的孔壁平齐,以使主静触头31能够顺利的穿过。该固定筒55的设置能够增大与主静触头31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稳定的固定主静触头31。可选地,固定筒55的内壁可以紧贴主静触头31的外壁,以能够进一步降低第一空间61内的蒸散物扩散到第二空间62中的几率。进一步地,固定筒55的下端面与第二顶部513的下表面平齐,以防止固定筒55过多的占用第一空间61的容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屏蔽罩5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即屏蔽罩5能够在一次制造工艺中形成,或者,屏蔽罩5还可以为分体结构,在制造屏蔽罩5时,可以先制造顶板51、侧板52、第一隔板53、第二隔板54、固定筒55等分体结构,然后将分体结构连接,以形成屏蔽罩5。
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和图9,底板组件1可以包括底板11和位于底板11上的绝缘罩12。绝缘罩12能够与屏蔽罩5相匹配,如绝缘罩12能够与屏蔽罩5配合连接,以使绝缘罩12、顶板51与侧板52能够形成第一空间61。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屏蔽罩5能够有效的分隔第一空间61和第二空间62,且屏蔽罩5还能够配合壳体组件2、底板组件1、主静触头31、主动触头33、连接柱41等结构设置,使得屏蔽罩5的设置并不影响直流继电器的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至图10,主动组件还包括上下运动且设置于底板组件1上的推杆34,固定于推杆34顶端的弹簧座35,一端与弹簧座35抵接的触头弹簧36,两端固定于弹簧座35上的倒U形板37,套设于推杆34上且沿推杆34长度方向设置的静铁芯38和动铁芯39。其中,主动触头33位于倒U形板37的中部和触头弹簧36之间,且主动触头33的中部与触头弹簧36的另一端抵接,主动触头33的两端用于与两个主静触头31接触。通过触头弹簧36推动主动触头33运动使得主动触头33能够弹性接触主静触头31,避免了主动触头33与主静触头31的硬接触。并且,主动触头33位于倒U形板37的中部和触头弹簧36之间,使得触头弹簧36能够与倒U形板37相互配合以浮动的夹持主动触头33,防止损伤主动触头33。可选地,为了能较好的固定触头弹簧36,弹簧座35及主动触头33上均可以设有凸起,触头弹簧36的一端套在弹簧座35的凸起上,触头弹簧36的另一端套在主动触头33的凸起上,以防止触头弹簧36移动。
如图2或图10所示,拨动部32固定于弹簧座35的侧壁上。推杆34通过弹簧座35推动主动触头33移动时,弹簧座35能够带动拨动部32移动,以使拨动部32穿过拨动孔并拨动微动开关42。示例地,拨动部32可以呈L形,且拨动部32的一端固定在弹簧座35上,拨动部32的另一端能够穿过拨动孔。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主动组件还可以包括反力弹簧3a,静铁芯38靠近动铁芯39一端的内壁设有第一内槽,动铁芯39靠近静铁芯38一端的内壁设有第二内槽,反力弹簧3a套设在推杆34上且一端位于第一内槽,另一端位于第二内槽。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直流继电器还包括位于主体部21一侧且分布在凸起部22两侧的第一磁钢71和第二磁钢81,位于主体部21另一侧且与第一磁钢71相对设置的第三磁钢72,位于主体部21另一侧且与第二磁钢81相对设置的第四磁钢82,固定于第一磁钢71和第三磁钢72上的第一导磁板91,以及固定于第二磁钢81和第四磁钢82上的第二导磁板92。由于第一磁钢71、第二磁钢81、第三磁钢72及第四磁钢82位于主体部21的两侧,使得第一磁钢71与第三磁钢72之间、第二磁钢81与第四磁钢82之间的距离可以较短,提高了灭弧能力,同时保证了微动开关42的安装空间。
可选地,第一磁钢71与第三磁钢72的磁性相反,第二磁钢81与第四磁钢82的磁性相反。可选地,第一磁钢71与第三磁钢72的相对面的磁性相反,第二磁钢81与第四磁钢82相对面的磁性相反。
进一步地,凸起部22的侧壁与主体部21的侧壁之间可以设有磁钢座,上述第一磁钢71、第二磁钢81、第三磁钢72及第四磁钢82可以位于磁钢座上。可选地,磁钢座、凸起部22及主体部21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导磁板91可以呈U形,且第一导磁板91的上边缘可以设有第一固定爪912,该第一固定爪912向内延伸,并用于限制第一磁钢71或第三磁钢72的位置,以防止第一磁钢71和第三磁钢72移动。第一导磁板91的下边缘可以设有支撑条911,该支撑条911能支撑在底板组件1上。类似地,第二导磁板92可以呈U形,且第二导磁板92的下边缘可以设有第二固定爪921,该第二固定爪921向内延伸,并用于限制第二磁钢81及第四磁钢82的位置,以防止第二磁钢81和第四磁钢82移动。第二导磁板92的下边缘可以也可以设有支撑条,且支撑条能支撑在底板组件1上。
可选地,请参考图11至图14,直流继电器还包括位于壳体组件2上的罩盖101,罩盖101内插入成型有金属条,且金属条的一端与连接柱41连接,金属条的另一端为连接插头102,该连接插头102用于与连接器103插接。连接柱41通过金属条与连接器103进行连接,无需手动安装或引出导线,且防止了对主静触头31的干涉,避免了金属条松动或接触不良的情况,简化了直流继电器的组装。
进一步地,连接插头102位于罩盖101的侧面,且连接插头102具有插槽。图1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器103,该连接器103的一端设有插块1031,将连接器103插入连接插头102中时,可以将插块1031对准插槽,然后将插块1031推入插槽中。
可选地,如图10所示,直流继电器还可以包括套设于静铁芯38和动铁芯39外的保护筒104。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直流继电器还可以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105和下壳106,上壳105与下壳106形成收纳仓,底板组件1、壳体组件2、主动组件、屏蔽罩5、保护筒104、第一磁钢71、第二磁钢81、第三磁钢72、第四磁钢82等结构均位于该收纳仓中。上壳105上具有通孔,主静触头31的一端通过该通孔露出于上壳105。
以上实施方式只是阐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有各种变化和改变,这些变化和改变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3)
1.一种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组件(1);
壳体组件(2),与所述底板组件(1)形成容置空间,且所述壳体组件(2)包括主体部(21)及位于所述主体部(21)水平两端的两个凸起部(22);
两个主静触头(31),间隔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21)上;
主动组件,包括拨动部(32)及主动触头(33),所述主动触头(33)能间歇式的接触所述主静触头(31);
连接柱组件(4),包括分别穿设固定于两个所述凸起部(22)上的两个连接柱(41)及与两个所述连接柱(41)电性连接的微动开关(42),所述主动触头(33)与所述主静触头(31)接触时,所述拨动部(32)能拨动并触发所述微动开关(42);
屏蔽罩(5),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屏蔽罩(5)将所述容置空间分隔为第一空间(61)和第二空间(62),所述主静触头(31)伸入所述第一空间(61),所述主动触头(33)位于所述第一空间(61),所述微动开关(42)位于所述第二空间(62)内,所述连接柱(41)伸入所述第二空间(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5)包括顶板(51)、侧板(52)、以及连接于所述侧板(52)上并与一个所述凸起部(22)抵接的第一隔板(53),所述顶板(51)与所述侧板(52)形成所述第一空间(61),所述顶板(51)、所述侧板(52)、所述第一隔板(53)及所述壳体组件(2)形成所述第二空间(62),所述微动开关(42)位于所述侧板(52)、所述第一隔板(53)和所述凸起部(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52)上具有第一缺口(521),所述第一隔板(53)上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缺口(521)的第二缺口(531),所述第一缺口(521)与所述第二缺口(531)形成拨动孔,所述拨动部(32)能穿过所述拨动孔并拨动所述微动开关(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5)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侧板(52)上的第二隔板(54),所述第二隔板(54)与另一个所述凸起部(22)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5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522)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522)之间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板(523),所述第一隔板(53)和所述第二隔板(54)分别垂直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522)上,两个所述第二侧板(523)紧贴所述主体部(21)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51)上具有凹槽(511),所述连接柱组件(4)还包括电路板(43),所述电路板(43)设置于所述凹槽(511)中,且所述电路板(43)分别与所述微动开关(42)、两个所述连接柱(41)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11)的槽底设有凸起结构(5111),所述电路板(43)上具有与所述凸起结构(5111)相匹配的固定孔(431),所述电路板(43)通过所述固定孔(431)套设于所述凸起结构(51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5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顶部(512)、第二顶部(513)和第三顶部(514),所述第二顶部(513)通过两个连接板(515)分别与所述第一顶部(512)和所述第三顶部(51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部(513)及两个所述连接板(515)形成所述凹槽(511),所述第一顶部(512)和所述第三顶部(514)紧贴所述主体部(21)的上壁,且所述第一顶部(512)和所述第三顶部(514)上分别设有供所述主静触头(31)穿过的第一通孔(51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部(512)的内侧和所述第三顶部(514)的内侧分别连接有固定筒(55),所述固定筒(55)连通于所述第一通孔(516),且所述固定筒(55)的内壁与所述第一通孔(516)的孔壁平齐,所述固定筒(55)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顶部(513)的下表面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组件还包括上下运动且设置于所述底板组件(1)上的推杆(34),固定于所述推杆(34)顶端的弹簧座(35),一端与所述弹簧座(35)抵接的触头弹簧(36),两端固定于所述弹簧座(35)上的倒U形板(37),套设于所述推杆(34)上且沿所述推杆(34)长度方向设置的静铁芯(38)和动铁芯(39),所述主动触头(33)位于所述倒U形板(37)和所述触头弹簧(36)之间,并与所述触头弹簧(36)的另一端抵接,所述拨动部(32)固定于所述弹簧座(35)上。
11.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组件(1)包括底板(11)和位于所述底板(11)上的绝缘罩(12),所述绝缘罩(12)、所述顶板(51)与所述侧板(52)形成所述第一空间(61)。
12.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主体部(21)一侧且分布在所述凸起部(22)两侧的第一磁钢(71)和第二磁钢(81),位于所述主体部(21)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一磁钢(71)相对设置的第三磁钢(72),位于所述主体部(21)另一侧且与所述第二磁钢(81)相对设置的第四磁钢(82),固定于所述第一磁钢(71)和所述第三磁钢(72)上的第一导磁板(9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磁钢(81)和所述第四磁钢(82)上的第二导磁板(92),所述第一磁钢(71)与所述第三磁钢(72)的磁性相反,所述第二磁钢(81)与所述第四磁钢(82)的磁性相反。
13.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组件(2)上的罩盖(101),所述罩盖(101)内插入成型有金属条,所述金属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41)连接,所述金属条的另一端为连接插头(102),所述连接插头(102)用于与连接器(103)插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95904.6A CN111739764B (zh) | 2020-07-20 | 2020-07-20 | 一种直流继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95904.6A CN111739764B (zh) | 2020-07-20 | 2020-07-20 | 一种直流继电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39764A true CN111739764A (zh) | 2020-10-02 |
CN111739764B CN111739764B (zh) | 2020-12-04 |
Family
ID=72655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95904.6A Active CN111739764B (zh) | 2020-07-20 | 2020-07-20 | 一种直流继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739764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67906A (zh) * | 2021-02-01 | 2021-06-15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可动式抗短路直流继电器 |
WO2022141701A1 (zh) * | 2020-12-31 | 2022-07-07 | 苏州芯脉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隔离辅助触点的隔离罩及继电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89196A (zh) * | 2019-07-22 | 2019-09-27 | 旭格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高可靠的直流接触器及应用于其的触头组件加工方法 |
CN209929231U (zh) * | 2019-07-15 | 2020-01-10 | 上海骁酷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带辅助触点的陶瓷密封直流高压接触器 |
CN210575737U (zh) * | 2019-12-11 | 2020-05-19 | 尼普顿电器(昆山)有限公司 | 方形陶瓷带辅助触点且无极性的直流接触器 |
-
2020
- 2020-07-20 CN CN202010695904.6A patent/CN11173976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9929231U (zh) * | 2019-07-15 | 2020-01-10 | 上海骁酷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带辅助触点的陶瓷密封直流高压接触器 |
CN110289196A (zh) * | 2019-07-22 | 2019-09-27 | 旭格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高可靠的直流接触器及应用于其的触头组件加工方法 |
CN210575737U (zh) * | 2019-12-11 | 2020-05-19 | 尼普顿电器(昆山)有限公司 | 方形陶瓷带辅助触点且无极性的直流接触器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41701A1 (zh) * | 2020-12-31 | 2022-07-07 | 苏州芯脉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隔离辅助触点的隔离罩及继电器 |
CN112967906A (zh) * | 2021-02-01 | 2021-06-15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可动式抗短路直流继电器 |
CN112967906B (zh) * | 2021-02-01 | 2023-11-07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可动式抗短路直流继电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39764B (zh) | 2020-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924685A (en) | Magnetic switch | |
CN111739764B (zh) | 一种直流继电器 | |
US5907268A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CA2029196C (en) | Slide switch | |
US4302742A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with high contact rating and improved insulation | |
KR102032517B1 (ko) | 영구자석 하우징을 갖는 직류 릴레이 | |
US7390214B2 (en) | Wireless battery snap | |
WO2003077368A2 (en) | Push-in wire connector | |
EP4030458B1 (en) | Direct current contactor and automobile | |
CN210142625U (zh) |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 |
CN212810187U (zh) | 继电器 | |
JP3067588B2 (ja) | ブレーカスイッチ | |
KR890005314B1 (ko) | 전자석 릴레이 | |
CN117352333A (zh) | 电磁继电器 | |
EP0189921A2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CN218482157U (zh) | 继电器、控制装置及控制电路模块 | |
CN108400061B (zh) | 高压直流通断器 | |
CN113782392B (zh) | 继电器 | |
CN216213151U (zh) | 磁保持继电器 | |
CN212366354U (zh) | 安全插座 | |
CN111933488A (zh) | 动触点结构及接触器 | |
CN218730660U (zh) | 继电器、控制装置及控制电路模块 | |
US4254392A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CN220651859U (zh) | 高压直流继电器及其推动结构 | |
CN218299710U (zh) | 接触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