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42625U -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42625U
CN210142625U CN201921277781.3U CN201921277781U CN210142625U CN 210142625 U CN210142625 U CN 210142625U CN 201921277781 U CN201921277781 U CN 201921277781U CN 210142625 U CN210142625 U CN 210142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block
magnetic conduction
conduction block
magnetic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777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rod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777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42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42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426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包括壳体组件和推动组件。壳体组件包括两个静触头、第一导磁块、罩体、过渡块及轭铁板。第一导磁块设置于罩体的顶部内侧面。推动组件包括固定支架、止位片、动簧片、第二导磁块、弹性件及推动杆。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固定侧臂及承接板。止位片一端与一固定侧臂的末端连接,止位片另一端与另一固定侧臂的末端连接。动簧片的两端分别朝向两个静触头设置,第二导磁块朝向第一导磁块设置。第一导磁块和第二导磁块用于形成磁通。上述抗短路结构,当线圈激励时,第一导磁块与第二导磁块的位置不因超程的进行而改变。磁气隙不随超程的变大而变大,超程的增大不会影响磁吸力,不影响继电器的抗短路功能。

Description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专利CN201180035052.7公开了一种触点装置,在壳体内容纳固定触点及可动触点,该固定触点与可动触点通过驱动单元而相互接触分离,该触点装置包括:壳体;固定端子,具有容纳在上述壳体内的上述固定触点;可动接触件,在一面上具有与上述固定触点接触分离的可动触点;第一磁轭,在上述壳体内配设在上述可动接触件的一面侧,该第一磁轭的一面与上述壳体的内表面相对,另一面与上述可动接触件的上述一面相对;第二磁轭,在上述壳体内配设在上述可动接触件的另一面侧,该第二磁轭的一面隔着上述可动接触件而与上述第一磁轭的上述另一面相对;接触压弹簧,向上述固定触点侧对上述可动接触件施力;可动轴,与上述第一磁轭一体地移动;以及驱动单元,驱动上述可动轴,以使上述可动触点与上述固定触点接触分离,上述第一磁轭限制上述可动接触件向上述固定触点侧的移动,上述第一磁轭形成为,在上述可动接触件的移动方向上,与上述可动接触件相对的部分的上述第一磁轭的厚度大于上述第二磁轭。参阅中国专利CN201180035052.7中说明书及其附图可知,可动轴通过驱动单元向上方位移,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将抵接,触点之间导通。可动接触件上流过电流,可动接触件的周围产生磁场,形成通过磁轭板、的磁通,磁轭板、之间产生磁吸力。当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因故障电流产生电动斥力时,磁轭板、之间的磁吸力将起抑制作用,以抵抗电动斥力,确保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不脱开,从而实现抗短路功能。
然而,继电器中动静触点接触时必需产生超程,因此,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抵接后,可动轴仍将继续向上方进行一定的位移,接触压弹簧将被进一步压缩,即发生压缩弹性形变,以产生超程。而此时,其中一磁轭板将远离另一磁轭板运动,两磁轭板之间将产生磁气隙,即磁轭板与磁轭板之间产生间隙。磁轭板、之间的磁气隙越大,磁路中的磁阻就越大,也就是说,两磁轭板之间的磁吸力会随着磁气隙的变大而减小。而在继电器的技术领域中,超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例如,当动静触点粘接时,更大的超程可以提供更大的分断力,能有效撕开粘接处。中国专利CN201180035052.7所公开的一种触点装置,其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的超程越大,两磁轭板之间的磁气隙将越大,从而使得磁吸力变小,影响了抗短路功能,超程与磁气隙之间存在矛盾。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超程增大而导致磁气隙变大,从而影响抗短路功能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一种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该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包括:壳体组件和推动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两个静触头、第一导磁块、罩体、过渡块以及轭铁板。两个所述静触头贯穿所述罩体并与所述罩体连接,所述第一导磁块设置于所述罩体的顶部内侧面,所述罩体通过所述过渡块与所述轭铁板连接。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固定支架、止位片、动簧片、第二导磁块、弹性件以及推动杆。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固定侧臂以及承接板。两个所述固定侧臂分别设置于所述承接板的两侧。所述止位片的一端与一所述固定侧臂的末端连接,所述止位片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固定侧臂的末端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侧臂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承接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磁块连接。所述动簧片的一面与所述第二导磁块连接,所述动簧片的另一面与所述止位片抵接。所述推动杆的端部与所述承接板背向所述固定侧臂的一面连接。所述罩体、所述过渡块以及所述轭铁板共同形成有收容腔,所述第一导磁块、所述固定支架、所述止位片、所述动簧片、所述第二导磁块以及所述弹性件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推动杆贯穿所述轭铁板并与所述轭铁板活动连接。所述动簧片的两端分别朝向两个所述静触头设置,所述第二导磁块朝向所述第一导磁块设置。所述第一导磁块和所述第二导磁块用于形成磁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磁块呈条形结构,所述第二导磁块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导磁块的两侧壁包裹于所述动簧片以及所述止位片的两侧边,所述第二导磁块的两端的端面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导磁块的两端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呈倒U型结构,所述绝缘支架贴合所述罩体的内侧壁设置,两个所述静触头均贯穿所述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导磁块收容于所述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绝缘支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磁块与所述绝缘支架粘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支架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灭弧窗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磁块呈条形结构,所述第一导磁块呈U型结构,所述第一导磁块的两端的端面分别朝向所述第二导磁块的两端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为条形片状结构,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磁块,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导磁块;各所述第二导磁块从所述动簧片的一侧长边至另一侧长边呈一字型排列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导磁块朝向一所述第一导磁块,每一所述第二导磁块与一所述第一导磁块用于形成独立磁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簧片为条形片状结构,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磁块,各所述第二导磁块从所述动簧片的一侧短边至另一侧短边呈一字型排列设置,各所述第二导磁块均朝向所述第一导磁块,各所述第二导磁块均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磁块形成磁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位片设置有隔弧部,所述隔弧部用于隔离电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磁块与所述罩体粘合连接。
上述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当继电器中的线圈激励时,推动组件将朝向静触头运动,动簧片的两端将分别与两个静触头抵接,此时,第一导磁块与第二导磁块抵接。随着超程的进行,弹性件继续压缩,而由于第一导磁块设置于罩体的顶部内侧面,第一导磁块与第二导磁块的位置关系不会因超程的继续进行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第一导磁块与第二导磁块的磁气隙不会发生改变,第一导磁块与第二导磁块的磁气隙不会随着超程的变大而变大,超程的增大不会影响第一导磁块与第二导磁块之间的磁吸力,不影响继电器的抗短路功能,从而解决了超程与磁气隙之间的矛盾关系。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中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中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推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实施例中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实施例中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又一视角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壳体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绝缘支架及第一导磁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实施例中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一个实施例中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又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一个实施例中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一个实施例中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一个实施例中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10,该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10包括:壳体组件100和推动组件200。壳体组件100包括两个静触头110、第一导磁块120、罩体130、过渡块160以及轭铁板140。两个静触头110贯穿罩体130并与罩体130连接,第一导磁块120设置于罩体130的顶部内侧面,罩体130通过过渡块160与轭铁板140连接。推动组件200包括固定支架210、止位片220、动簧片230、第二导磁块240、弹性件250以及推动杆260。固定支架210包括两个固定侧臂211以及承接板212。两个固定侧臂211分别设置于承接板212的相对两侧。止位片220的一端与一固定侧臂211的末端连接,止位片220的另一端与另一固定侧臂211的末端连接。弹性件250设置于两个固定侧臂211之间,弹性件250的一端与承接板212连接,弹性件250的另一端与第二导磁块240连接。动簧片230的一面与第二导磁块240连接,动簧片230的另一面与止位片220抵接。推动杆260的端部与承接板212背向固定侧臂211的一面连接。罩体130与轭铁板140形成有收容腔131,第一导磁块120、固定支架210、止位片220、动簧片230、第二导磁块240以及弹性件250均收容于收容腔131中。推动杆260贯穿轭铁板140并与轭铁板140活动连接。动簧片230的两端分别朝向两个静触头110设置,第二导磁块240朝向第一导磁块120设置。第一导磁块120和第二导磁块240用于形成磁通。
上述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10,当继电器中的线圈激励时,推动组件200将朝向静触头110运动,动簧片230的两端将分别与两个静触头110抵接,此时,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抵接。随着超程的进行,弹性件250继续压缩,而由于第一导磁块120设置于罩体130的顶部内侧面,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的位置关系不会因超程的继续进行而发生改变。也就是说,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的磁气隙不会发生改变,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的磁气隙不会随着超程的变大而变大,超程的增大不会影响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之间的磁吸力,不影响继电器的抗短路功能,从而解决了超程与磁气隙之间的矛盾关系。
壳体组件100作为继电器中的固定部件,也就是说,当继电器中的线圈激励时,壳体组件100不会发生运动。其中两个静触头110用于接入外界电路,当两个静触头110与动簧片230抵接时,外界电路导通。罩体130和轭铁板140用于封装推动组件200,在本实施例中,罩体130为长方形结构罩壳,进一步地,罩体130为陶瓷罩。陶瓷罩具有绝缘能力强、强度高、耐高温以及耐老化能力强的特性。过渡块160用于实现罩体130与轭铁板140之间的连接。过渡块160为可伐合金、铜及铜合金或不锈钢等材料。利用设置过渡块160,以连接罩体130与轭铁板140,在本技术领域内为常用技术手段,且为实现罩体130与轭铁板140连接并保证其气密性的唯一方式,其连接结构和原理具体可参照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罩体130、过渡块160以及轭铁板140的结构形状可根据实际产品需求而设定。罩体130、过渡块160以及轭铁板140共同形成收容腔131,同时,该收容腔131相当于灭弧室,为第一导磁块120、固定支架210、止位片220、动簧片230、第二导磁块240以及弹性件250提供收容空间,并保障了继电器结构的安全。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该收容腔131中封入有对电弧冷却能力强的气体。例如,以氢气为主体的混合气体。这样,增强了该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灭弧性能。第一导磁块120用于与第二导磁块240形成磁通。当两个静触头110与动簧片230抵接时,电路导通,动簧片230流过电流。根据安培定则,即右手螺旋定则,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形成磁通,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之间将产生磁吸力,即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两者相互吸合靠近。
推动组件200作为继电器中的动作部件,也就是说,当继电器中的线圈激励时,推动组件200将发生运动,即整个推动组件200朝向静触头110运动。其中固定支架210用于承载弹性件250、第二导磁块240、动簧片230以及止位片220。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侧臂211呈长方体板状结构,承接板212呈长方体板状结构,这样,由两个固定侧臂211和承接板212组成的固定支架210更为牢固。其中承接板212对弹性件250起承接作用,两个固定侧臂211对弹性件250起限位作用,避免弹性件250向外侧倾斜,以便于装配。
为了加强两个固定侧臂211和承接板212之间的连接关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固定侧臂211和承接板212一体式成型设置。这样,两个固定侧臂211和承接板212之间连接牢固,提高了固定支架210的抗冲击能力。如此,提升了固定支架210的强度。
推动杆260为受力部件,推动杆260呈圆柱状结构,线圈激励后,电磁力作用于推动杆260,推动杆260将推动固定支架210运动,以使得整个推动组件200朝向静触头110运动。
弹性件250用于提供弹性作用力。当动簧片230的两端与两个静触头110接触时,弹性件250的弹性力作用于动簧片230,以保持动簧片230与静触头110的抵接关系。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50为压缩弹簧。动簧片230用于导通电路。当继电器接入外界电路,两个静触头110与动簧片230的两端接触时,外界电路导通,电流从动簧片230流过。止位片220用于对弹性件250、第二导磁块240以及动簧片230作进一步地限位,使得推动组件200的结构稳定。止位片220的一端与一固定侧臂211的末端连接,止位片220的另一端与另一固定侧臂211的末端连接。弹性件250、第二导磁块240以及动簧片230位于固定支架210与止位片220之间,当继电器的线圈未激励时,在弹性件250的弹性作用下,动簧片230与止位片220抵接。这样,限制了动簧片230在弹性件250的弹性作用下的运动,从而保障了推动组件200的结构稳定性。第二导磁块240用于与第一导磁块120形成磁通。由于第一导磁块120固定于罩体130上,而第二导磁块240为动作部件。在磁吸力的作用下,第二导磁块240靠近第一导磁块120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两个静触头110和动簧片230流过大电流时,例如,6000A的电流,由于电流收缩,静触头110与动簧片230于两者抵接处将产生电动斥力,电动斥力推动动簧片230远离静触头110运动。当电动斥力大于弹性件250所提供的弹性作用力时,动簧片230将与两个静触头110分离。此时,动簧片230与静触头110之间产生剧烈的电弧,易导致继电器被烧毁。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之间的磁吸力将起到了抵抗电动斥力的作用,从而抑制动簧片230与静触头110的分离,以起到了抗短路的效果。特别注意的是,当静触头110与动簧片230抵接时,动簧片230流过电流。也就是说,此时,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才产生磁通,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之间才具有相互吸引的磁吸力。在本技术领域内,将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产生磁通时,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之间的间距称之为磁气隙。磁气隙会影响磁通回路中的磁阻,磁气隙越大,磁阻越大,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之间的磁吸力就越小。磁吸力过小将无法抵抗电动斥力的作用,难以抑制动簧片230与静触头110的分离,弱化抗短路的效果。
在继电器的技术领域中,超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当动簧片230与两个静触头110接触时,推动组件200不会立刻停止运动,整个推动组件200会继续运动,弹性件250将被进一步地压缩。因为当动簧片230与两个静触头110接触时,两个静触头110限制了动簧片230的继续运动,此时,动簧片230与第二导磁块240将不动,固定支架210、止位片220以及推动杆260继续运动,弹性件250继续被压缩一定程度后,最终,整个推动组件200停止运动。对于超程的概念,可如此理解,从动簧片230与静触头110刚接触时直到整个推动组件200停止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弹性件250的形变程度的大小即是超程幅度的大小。
请再次一并参阅图2至图7,该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具体动作过程如下:当线圈激励时,推动杆260推动固定支架210朝向静触头110运动,止位片220、动簧片230、第二导磁块240以及弹性件250将一并随着固定支架210运动。当动簧片230与两个静触头110抵接时,动簧片230流过电流,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产生磁通,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之间有磁吸力。随着超程的继续,动簧片230与第二导磁块240将不动,固定支架210、止位片220以及推动杆260继续运动,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之间的磁气隙不会变化。这样,超程的继续进行不会改变磁气隙的大小,也就是说,该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抗短路功能强弱不受超程影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超程与磁气隙之间的矛盾关系。
一实施例中,为了磁吸力的最大化,当动簧片230与两个静触头110抵接时,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的磁气隙为零。这样,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形成的磁通中磁阻最小,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的磁吸力最大。如此,实现了对磁吸力的最大化效果,提高了该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抗短路性能。由于本实施例对生产模具的精度要求极高,也就是说,对继电器中零部件的精度要求极高,一但精度未达到要求,易发生动簧片230与静触头110无法抵接的情况。也就是说,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易发生抵接,从而限制动簧片230的运动,导致动簧片230与静触头110无法闭合。另外,当静触头110或者动簧片230产生磨损,将导致磁气隙变小,进而易使得动簧片230与静触头110无法闭合。所以,为了降低对继电器中零部件精度以及装配的要求,同时为了提高该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耐用性,在另一实施例中,当动簧片230与两个静触头110抵接时,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之间存在有一定的磁气隙。这样,避免发生动簧片230与静触头110无法闭合的情况。如此,降低了该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生产难度,提升了该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精度可容错性能,降低了对静触头100以及动簧片230的耐磨损性能的要求,延长了该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之间磁通的形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磁块120呈条形结构,第二导磁块240呈U型结构,第二导磁块240的两侧壁包裹于动簧片230以及止位片220的两侧边,第二导磁块240的两端的端面分别朝向第一导磁块120的两端设置。这样,利于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组成环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侧臂211具有开口,第二导磁块240的两侧壁分别穿过两个固定侧臂211的开口,第二导磁块240的两侧壁与止位片220及固定侧臂211活动连接。继电器在未动作状态时,第二导磁块240的两端的端面高于止位片220所在的平面。第二导磁块240的两端的端面与止位片220所在的平面之间的间距,即第二导磁块240的侧壁高出止位片220的长度,其为本实施例中超程的最大幅度。在超程的过程中,止位片220将远离动簧片230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当继电器闭合且处于稳定状态时,止位片220与第一导磁块120存在间隙,以避免止位片220与第一导磁块120碰撞。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第二导磁块240呈条形结构,第一导磁块120呈U型结构,第一导磁块120的两端的端面分别朝向第二导磁块240的两端设置。这样,利于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组成环状结构。具体的,第二导磁块240的两端均部分穿过两固定侧臂211的开口,第二导磁块240与两个固定侧臂211活动连接。当动簧片230与两静触头110刚接触时,第一导磁块120的顶部与止位片220的距离为本实施例中超程的最大幅度。当继电器闭合且处于稳定状态时,止位片220与第一导磁块120的顶端部分存在间隙,以避免止位片220与第一导磁块120碰撞。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磁块120及第二导磁块240均呈U型结构。如此,为超程的进行预留了空间,同时便于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之间形成磁通。
为了固定第一导磁块120的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12至图14,壳体组件100还包括绝缘支架150,绝缘支架150呈倒U型结构,绝缘支架150贴合罩体130的内侧壁设置,两个静触头110均贯穿绝缘支架150,绝缘支架150开设有安装槽151,第一导磁块120收容于安装槽151中并与绝缘支架150连接。这样,便于实现对第一导磁块120的安装固定,同时便于减小第一导磁块120与第二导磁块240之间的磁气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磁块与绝缘支架粘合连接。优选的,第一导磁块与绝缘支架通过环氧树脂胶粘剂粘合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绝缘支架150于安装槽151的槽壁设置有若干卡接块152,第一导磁块120的侧壁开设有若干卡接口121,每一卡接块152插设于一卡接口121中,第一导磁块120与绝缘支架150卡接。第一导磁块120与绝缘支架150卡接设置,便于用户对第一导磁块120进行拆卸安装,降低了推动组件200的维修难度,提高了该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可维护性。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磁块120收容于安装槽151中,第一导磁块120与绝缘支架150铆接设置。这样,提高了第一导磁块120与绝缘支架150的连接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磁块120与绝缘支架150热熔连接。这样,提高了第一导磁块120与绝缘支架150的连接强度。如此,对第一导磁块120实施了稳固地安装固定,提高了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结构刚性强度,保障了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绝缘支架150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灭弧窗口153。这样,绝缘支架150的两侧壁相当于灭弧栅。电弧产生时,电弧在磁力线的“洛伦兹力”作用下被拉入灭弧栅中,一个长弧被分隔成多段短弧,从而起到灭弧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支架150为极耐高温的绝缘塑料架。如此,进一步地提升了该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灭弧性能。
请参阅图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动簧片230为条形片状结构,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导磁块240,设置至少两个第一导磁块120。各第二导磁块240从动簧片230的一侧长边至另一侧长边呈一字型排列设置,每一第二导磁块240朝向一第一导磁块120,每一第二导磁块240与一第一导磁块120用于形成独立磁通。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第一导磁块120,两个第一导磁块120为条形结构,设置两个第二导磁块240,两个第二导磁块240均为U型结构。两个第一导磁块120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导磁块240间隔设置。也就是说,一第二导磁块240的一侧壁与另一第二导磁块240的一侧壁邻近设置,且相邻的两侧壁均贯穿动簧片230以及止位片220的中部区域。两个第二导磁块240均与弹性件250抵接。各第二导磁块240的其中一侧壁贯穿固定侧臂211并与止位片220以及两固定侧臂211活动连接,两个第二导磁块240分别与两个第一导磁块120形成两个独立磁通,也就是说,每一第二导磁块240与一第一导磁块120形成独立的磁通。如此,实现了各第二导磁块240与第一导磁块120之间的磁性吸合作用。
请参阅图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动簧片230为条形片状结构,对应地,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导磁块240,各第二导磁块240从动簧片230的一侧短边至另一侧短边呈一字型排列设置,各第二导磁块240均朝向第一导磁块120,各第二导磁块240均用于与第一导磁块120形成磁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磁块120为条形结构,设置两个第二导磁块240,两个第二导磁块240均为U型结构。各第二导磁块240的两侧壁包裹于动簧片230以及止位片220的两侧边,各第二导磁块240的两端的端面分别朝向第一导磁块120的两端设置。两个第二导磁块240均与弹性件250抵接。各第二导磁块240的两侧壁分别贯穿两个固定侧臂211,各第二导磁块240的两侧壁与止位片220及固定侧臂211活动连接,两个第二导磁块240分别与第一导磁块120形成两个独立磁通。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8,设置两个第一导磁120,两个第一导磁块120均为条形结构,设置两个第二导磁块240,两个第二导磁块240均为U型结构。每一第二导磁块240与一第一导磁块120形成独立的磁通。如此,实现了各第二导磁块240与第一导磁块120之间的磁性吸合作用。
为了延长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反向电寿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止位片220设置有隔弧部(图未示),隔弧部用于隔离电弧。本实施例中,隔弧部为绝缘层,绝缘层包裹于止位片220中部区域的外表面。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为聚四氟乙烯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绝缘层为高温尼龙层。聚四氟乙烯和高温尼龙均为具有优良绝缘性能的材料,另外,还具有化学性能稳定、耐寒、耐燃、耐老化以及耐腐蚀等特性。绝缘层的设置对反向电弧起到了隔绝效果,电弧无法通过止位片220短接。如此,避免反向电弧导通短接,进一步提高了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的反向电寿命。
为了便于实现第一导磁块120与罩体130的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磁块120与罩体130粘合连接。即第一导磁块120通过粘合剂连接于罩体130的顶部内壁。本实施例中,粘合剂为一种单组份或双组份的树脂。优选的,粘合剂为环氧树脂胶粘剂。如此,方便了用户实现第一导磁块120与罩体130的连接,提高了第一导磁块120与罩体130的连接强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和推动组件;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两个静触头、第一导磁块、罩体、过渡块以及轭铁板;两个所述静触头贯穿所述罩体并与所述罩体连接,所述第一导磁块设置于所述罩体的顶部内侧面,所述罩体通过所述过渡块与所述轭铁板连接;
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固定支架、止位片、动簧片、第二导磁块、弹性件以及推动杆;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固定侧臂以及承接板;两个所述固定侧臂分别设置于所述承接板的两侧;所述止位片的一端与一所述固定侧臂的末端连接,所述止位片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固定侧臂的末端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侧臂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承接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磁块连接;所述动簧片的一面与所述第二导磁块连接,所述动簧片的另一面与所述止位片抵接;所述推动杆的端部与所述承接板背向所述固定侧臂的一面连接;
所述罩体、所述过渡块以及所述轭铁板共同形成有收容腔,所述第一导磁块、所述固定支架、所述止位片、所述动簧片、所述第二导磁块以及所述弹性件均收容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推动杆贯穿所述轭铁板并与所述轭铁板活动连接;
所述动簧片的两端分别朝向两个所述静触头设置,所述第二导磁块朝向所述第一导磁块设置;所述第一导磁块和所述第二导磁块用于形成磁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块呈条形结构,所述第二导磁块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导磁块的两侧壁包裹于所述动簧片以及所述止位片的两侧边,所述第二导磁块的两端的端面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导磁块的两端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呈倒U型结构,所述绝缘支架贴合所述罩体的内侧壁设置,两个所述静触头均贯穿所述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导磁块收容于所述安装槽中并与所述绝缘支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块与所述绝缘支架粘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架的两侧壁均开设有灭弧窗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块呈条形结构,所述第一导磁块呈U型结构,所述第一导磁块的两端的端面分别朝向所述第二导磁块的两端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为条形片状结构,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磁块,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导磁块;各所述第二导磁块从所述动簧片的一侧长边至另一侧长边呈一字型排列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导磁块朝向一所述第一导磁块,每一所述第二导磁块与一所述第一导磁块用于形成独立磁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为条形片状结构,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导磁块,各所述第二导磁块从所述动簧片的一侧短边至另一侧短边呈一字型排列设置,各所述第二导磁块均朝向所述第一导磁块,各所述第二导磁块均用于与所述第一导磁块形成磁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片设置有隔弧部,所述隔弧部用于隔离电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块与所述罩体粘合连接。
CN201921277781.3U 2019-08-08 2019-08-08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Active CN210142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7781.3U CN210142625U (zh) 2019-08-08 2019-08-08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7781.3U CN210142625U (zh) 2019-08-08 2019-08-08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42625U true CN210142625U (zh) 2020-03-13

Family

ID=69736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77781.3U Active CN210142625U (zh) 2019-08-08 2019-08-08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4262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9811A (zh) * 2019-08-08 2019-10-18 东莞市中汇瑞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CN111916312A (zh) * 2020-08-12 2020-11-10 浙江众信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大短路电流继电器触点组件
CN112967906A (zh) * 2021-02-01 2021-06-15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动式抗短路直流继电器
WO2024078418A1 (zh) * 2022-10-12 2024-04-18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9811A (zh) * 2019-08-08 2019-10-18 东莞市中汇瑞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WO2021022822A1 (zh) * 2019-08-08 2021-02-11 东莞市中汇瑞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US11735386B2 (en) 2019-08-08 2023-08-22 Dongguan Zhonghui Ruide Electronics Co., Ltd Anti-short circuit structure of high-capacity relay
CN111916312A (zh) * 2020-08-12 2020-11-10 浙江众信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大短路电流继电器触点组件
CN112967906A (zh) * 2021-02-01 2021-06-15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动式抗短路直流继电器
CN112967906B (zh) * 2021-02-01 2023-11-07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动式抗短路直流继电器
WO2024078418A1 (zh) * 2022-10-12 2024-04-18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22822A1 (zh)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CN210142625U (zh)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CN110783147B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及汽车
CN216528650U (zh) 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
EP4160647A1 (en) Relay
JP7488916B2 (ja) リレー
JP2024513030A (ja) リレー
WO2024078424A1 (zh) 继电器
CN215869157U (zh) 电磁继电器
CN212257297U (zh) 抗短路电流的触头装置
WO2021258894A1 (zh) 动触点结构及接触器
CN113782392B (zh) 继电器
CN218385044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9958802U (zh) 触头机构
CN219123159U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
CN114256029B (zh) 继电器
CN220651859U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及其推动结构
CN210984639U (zh) 低厚度型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8299710U (zh) 接触器
CN113782391B (zh) 继电器
CN220963167U (zh) 继电器
CN217426594U (zh) 一种安全稳定的接触器
CN219123158U (zh) 一种继电器的接触系统及电磁继电器
CN219017541U (zh) 小型磁保持继电器
CN212084923U (zh) 抗短路电流继电器的推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Zhonghui Sensata Technology (Wuhu) Co.,Ltd.

Assignor: CHUROD ELECTRONIC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30706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Short-circuit resistant structure of high capacity relay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3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113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ou Kangping

Inventor after: Wang Wenjun

Inventor after: Qin Futie

Inventor after: Tang Jiaan

Inventor before: Zhou Kang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