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56029B - 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6029B
CN114256029B CN202011007141.8A CN202011007141A CN114256029B CN 114256029 B CN114256029 B CN 114256029B CN 202011007141 A CN202011007141 A CN 202011007141A CN 114256029 B CN114256029 B CN 1142560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avity
relay
mounting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071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6029A (zh
Inventor
姚保同
雷小勇
汪鲁建
刘斯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071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60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6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6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6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6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21Bases; Casings; Covers structurally combining a relay and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e.g. varistor, R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包括:安装壳,安装壳内限定有安装腔,安装壳内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安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两个保险件,保险件的一端与外部电路相连;两个主静触点,两个主静触点间隔开设置在第一隔板上,主静触点穿设第一隔板,保险件的另一端与主静触点相连;主动触点,主动触点可移动地设于第二腔体内;驱动轴,驱动轴相对于安装壳可移动,且与主动触点相连,以驱动主动触点与主静触点接触或分离;两个第一消弧磁铁,两个第一消弧磁铁对应第一腔体设置,两个保险件位于两个第一消弧磁铁之间。根据本发明的继电器,两个第一消弧磁铁在保险件熔断时可起到磁吹弧的作用,有利于加快电弧的熄灭速度,减少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高压、大功率的电源的开断装置,继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短路的问题,而在继电器的使用过程中,短路可能会造成负载电流过大或电路烧结等问题,从而使产品丧失功能,造成使用的故障。
且在相关技术中,保险件或者其他过载保护装置设置在继电器中,在保险件熔断时,保险件的熄灭速度慢,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继电器,两个第一消弧磁铁在保险件熔断时可起到磁吹弧的作用,有利于加快电弧的熄灭速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内限定有安装腔,所述安装壳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安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两个保险件,两个所述保险件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开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保险件的一端与外部电路相连;两个主静触点,所述两个主静触点间隔开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所述主静触点穿设所述第一隔板,所述保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主静触点相连;主动触点,所述主动触点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相对于所述安装壳可移动,且与所述主动触点相连,以驱动所述主动触点与所述主静触点接触或分离;两个第一消弧磁铁,两个所述第一消弧磁铁对应所述第一腔体设置,两个所述保险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消弧磁铁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继电器,通过在安装壳内设置第一隔板,可使得保险件和电控制组件相互隔离,互不干扰,易于实现对保险件的更换,同时,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消弧磁铁,两个第一消弧磁铁在保险件熔断时可起到磁吹弧的作用,有利于加快电弧的熄灭速度,减少安全隐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还包括:两个第二消弧磁铁,两个所述第二消弧磁铁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与所述第二腔体对应设置,两个所述主静触点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消弧磁铁之间,两个所述第一消弧磁铁沿第二方向上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弧磁铁在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排布方向上延伸,且与所述第二腔体相对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险件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主静触点相连;第一安装段和第二安装段,所述第一安装段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段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壳相连,所述第一安装段和所述第二安装段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段的两端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增强磁铁,所述增强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段和所述第二安装段之间以增强两个所述第一消弧磁铁之间的磁场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所述第一安装段和所述第二安装段为一体成型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上设有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中的一个,所述连接段上设有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中的另一个,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凹槽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的一端具有第一敞开口,所述第一敞开口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安装壳上设有所述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在所述驱动轴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敞开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还包括:两个导电连接片和第一绝缘盖体,两个所述导电连接片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绝缘盖体的两侧,所述安装壳具有第一敞开口,两个导电连接片和第一绝缘盖体为一体件且封盖所述第一敞开口,所述导电连接片连接在所述外部电路和所述保险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位于所述保险件与所述安装壳之间,所述密封垫为柔性件且常推动所述保险件与所述导电连接片抵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盖体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增强磁铁,所述增强磁铁与所述第一固定槽卡接相连。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正面立体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侧面立体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正面平面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侧面平面剖视图,其中辅助动触点位于第二位置;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另一个角度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外罩壳被拆除;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绝缘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剖视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消弧磁铁、增强磁铁、第二消弧磁铁和保险件的排布位置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装壳的正面剖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安装壳的侧面剖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保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局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局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爆炸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局部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0是根据图19的侧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磁轭和第二磁轭的吸力原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正面平面剖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侧面平面剖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外罩壳被拆除;
图2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安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的剖视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消弧磁铁、增强磁铁和保险件的排布位置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消弧磁铁和增强磁铁的消弧原理图。
附图标记:
继电器100;
安装壳1;第一隔板11;穿设孔111;第一腔体1a;第二腔体1b;第一敞开口1c;第二敞开口1d;挡墙部12;第一段121;第二段122;
避让部12;台阶部121;安装孔122;连接固定孔13;定位凹槽14;
第二固定槽15;第二凸筋16;第一磁轭17;
保险件2;连接段21;装配孔211;定位凸起212;第一安装段22;第一翻边221;第二安装段23;第二翻边231;第二紧固孔234;
主静触点3;接线柱钎料31;
主动触点4;配合凸起41;第二磁轭42;底板部421;侧板部422;安装槽423;
辅助触点组件5:辅助动触点51;辅助静触点52;
驱动轴6;
支架部61;支撑臂611;滑移腔612;安装通孔613;
轴体部62;绝缘件63;定位件631;
弹性结构件632;
滑移结构64;滑槽641;第一止挡壁6411;第二止挡壁6412;滑动块642;
磁性件65;
导电连接片7;第一紧固孔71;第一接入端7a;第二接入端7b;
密封垫8;
外罩壳9;
第一绝缘盖体91;第一固定孔911;填砂孔912;密封件913;
第一固定槽914;第一凸筋915;卡接扣916;
第二绝缘壳92;卡接槽921;安装紧固孔93;
第一螺纹紧固件9a;第二螺纹紧固件9b;
第一消弧磁铁101;增强磁铁102:第二消弧磁铁103;
连接台钎料201;绝缘罩202;保护垫圈203;缓冲垫圈204;连接台205;托板206;通气管207;外消弧罩208;
限位件301;限位孔3011;缓冲弹簧302;套筒303;骨架304;线圈305;
端子306;底套307;外磁轭308;芯体预紧垫309;
第一检测装置40;第二检测装置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继电器100,可以包括安装壳1、两个保险件2、两个主静触点3、主动触点4、驱动轴6、辅助触点组件5、导电连接片7、密封垫8、外罩壳9、第一消弧磁铁101、第一检测装置40和第二检测装置50。例如,保险件2可以为U型结构的熔丝,材质可是铜、银或是银铜复合材质等,当流经保险件2的电流超过预设值时,保险件2熔断以断开相应的电连接,以保护电路中的其它电器。
参照图4和图5所示,安装壳1内限定有安装腔,安装壳1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1,第一隔板11将安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1a和第二腔体1b,如图5所示,第一腔体1a和第二腔体1b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设置,两个保险件2在第一方向(参照图4中的F1方向,也即前后方向)上间隔开设置在第一腔体1a内,保险件2的一端与外部电路相连。
参照图4所示,两个主静触点3间隔开设置在第一隔板11上,主静触点3穿设第一隔板11,保险件2的另一端与主静触点3相连,例如,参照图4所示,第一隔板11上设有穿设孔111,主静触点3穿设在穿设孔111内(参照图13),保险件2的上端与通过导电连接片7与外部电路相连,保险件2的下端与主静触点3相连,继电器100还包括接线柱钎料31,接线柱钎料31(参照图6)形成为环形且连接在主静触点3的定位帽和第一隔板11之间,从而有利于提高主静触点3与第一隔板1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以及密封性。
参照图6和图7所示,安装壳1可以为陶瓷壳体,陶瓷壳体可以起到高压绝缘的作用,由此,可以避免继电器100内的保险件2、主静触点3等元件受安装壳1内的高压影响而损坏或被击穿,从而有利于提高继电器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6和图7所示,主动触点4可移动地设于第二腔体1b内,驱动轴6相对于安装壳1可移动,且与主动触点4相连,以驱动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接触或分离。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隔板11将安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1a和第二腔体1b,换言之,放置保险件2的第一腔体1a和放置的主动触点4的第二腔体1b为一体的结构,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继电器100的上半部分作为熔断器结构,下半部分作为继电器结构,从而本发明可实现将高压继电器和高压熔断器二者高度集成在一个产品,高压继电器与熔断器为串联连接,正常情况使用时,继电器100作为开关通断高压电路,当回路中出现短路或是过载电流时,保险件2熔断,一个产品实现了两个产品的功能,其整体尺寸相当于原来一个继电器的尺寸,安装空间节约了50%,省去了两个器件间的连接导线及紧固件,同时避免了传统的熔断器安装时必须加绝缘座的问题,从体积、重量、安全、成本等都得到了优化。此外,保险件2和主动触点4等电控制组件相互隔离,互不干扰,保险件2熔断后易于更换,继电器100可反复使用,进一步节约了成本。
进一步地,参照图13所示,两个第一消弧磁铁101对应第一腔体1a设置,两个保险件2位于两个第一消弧磁铁101之间。其中,两个第一消弧磁铁101的相对面的极性相反,由此,两个第一消弧磁铁101在保险件2熔断时可起到磁吹弧作用,有利于加快电弧的熄灭速度。例如,如图28所示,两个第一消弧磁铁101在第一方向F1上间隔开设置,又如,如图5和图11所示,两个第一消弧磁铁101在第二方向F2上间隔开设置。
具体而言,在一些示例中,参照图28所示,两个第一消弧磁铁101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设置且位于安装壳1的外部,位于后侧的第一消弧磁铁101的N极正对位于前侧的第一消弧磁铁101的S极,两个第一消弧磁铁101之间形成磁场,磁力线方向从N极到S极,在主静触点3与主动触点4接触时,设置在两个第一消弧磁铁101之间的两个保险件2分别有电流通过。根据电磁学的左手定则:左手平展,使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且都与掌心在一个平面内,将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掌心,掌心面向N极,四指指向电流所指方向,则大拇指所指向的方向为受力方向;若保险件2有电弧产生时,其受力基于左手定则,电弧所受的磁场力的方向分别朝向左右两侧(参照图28所示,位于前侧的保险件3受到的磁场力方向朝左,位于后侧的保险件3受到的磁场力方向朝右),从而可起到拉弧的作用以避免电弧在两个保险件2之间累积,有利于加快电弧的熄灭速度,减少安全隐患。
鉴于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继电器100,通过在安装壳1内设置第一隔板11,可使得保险件2和电控制组件相互隔离,互不干扰,易于实现对保险件2的更换,同时,通过设置两个第一消弧磁铁101,两个第一消弧磁铁101在保险件2熔断时可起到磁吹弧的作用,有利于加快电弧的熄灭速度,减少安全隐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28所示,继电器100还包括:增强磁铁102,增强磁铁102位于两个第一消弧磁铁101之间以增强两个第一消弧磁铁101之间的磁场强度。由此,通过设置增强磁铁102,在保险件2熔断时,可增强对每个保险件2的磁场作用力,有利于进一步加快电弧的熄灭。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参照图4、图5和图11所示,两个第一消弧磁铁101在第二方向间隔开排布,保险件2包括连接段21、第一安装段22和第二安装段23,第一连接段21与主静触点3相连,第一安装段22的一端和第二安装段23的一端分别与安装壳1相连,第一安装段22和第二安装段2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段21的两端相连,增强磁铁102位于至少一个保险件2的第一安装段22和第二安装段23之间。
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增强磁铁102与第一消弧磁铁101的相对面的极性相反,“增强磁铁102位于至少一个保险件2的第一安装段22和第二安装段23之间”可以理解为,增强磁铁102为一个且位于其中一个保险件2的第一安装段22和第二安装段23之间,或者,增强磁铁102为两个且一一对应地设在保险件2的第一安装段22和第二安装段23之间。由此,在保险件2熔断时,通过磁吹弧有利于加快电弧的熄灭,且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少空间占用。
又如,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参照图22-24和图28所示,两个第一消弧磁铁101在第一方向间隔开排布(参照图28所示F1方向),增强磁铁102位于两个保险件2之间。其中,如图28所示,增强磁铁102与第一消弧磁铁101的相对面的极性相反。由此,在保险件2熔断时,可增强对每个保险件2的磁吹弧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加快电弧的熄灭,且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少空间占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1所示,继电器100还包括:两个第二消弧磁铁103,两个第二消弧磁铁103沿第一方向(参照图4中的F1方向)排布且与第二腔体1b对应设置,两个主动触点4位于两个第二消弧磁铁103之间,第一消弧磁铁101沿第二方向(参照图5中的F2方向)上排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从而通过第二消弧磁铁103的消弧作用,有利于延长主静触点3和主动触点4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一消弧磁铁101和第二消弧磁铁103在驱动轴6的轴向上错开排布,相互影响小,从而有利于保证第一消弧磁铁101和第二消弧磁铁103工作的可靠性。
例如,参照图11所示,两个第二消弧磁铁103均位于第二腔体1b的外侧,其中一个第二消弧磁铁103的N极正对另一个第二消弧磁铁103的S极,两个第二消弧磁铁103之间形成电磁场,磁力线方向始终是从N极到S极,在主静触点3与主动触点4接触或分离瞬间时,使得设置在两个第二消弧磁铁103之间的两个主静触点3上有电流通过。
进一步地,根据电磁学的左手定则:左手平展,使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且都与掌心在一个平面内,将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掌心,掌心面向N极,四指指向电流所指方向,则大拇指所指向的方向为受力方向;若磁场中主静触点3与主动触点4分离瞬间有电弧产生时,其受力基于左手定则,以使得两组主触点组件间隙内电弧的作用力分别朝向左右两侧,避免电弧在间隙内累积,有利于保证继电器100工作的可靠性。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2和图23所示,第一消弧磁铁101在第一腔体1a和第二腔体1b的排布方向上延伸,且与第二腔体1b相对设置,换言之,第一消弧磁铁101同时与第一腔体1a和第二腔体1b相对设置。由此,可减少消弧磁铁的使用数量,有利于降低成本,且便于安装。
例如,参照图22和图23所示,两个第一消弧磁铁101在第一方向间隔开排布,第一消弧磁铁10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第一消弧磁铁101的上半部分与保险件2相对设置以对保险件2进行消弧,第一消弧磁铁101的下半部分与主动触点4和主静触点3相对设置以对主动触点4和主静触点3消弧,增强磁铁102在F1方向上设在两个保险件2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15所示,保险件2包括:连接段21、第一安装段22和第二安装段23,连接段21与主静触点3相连,第一安装段22的一端和第二安装段23的一端分别与安装壳1相连,第一安装段22和第二安装段23的另一端分别与连接段21的两端相连。由此,有利于增加保险件2所允许的最大电流量,以满足继电器100的大电流使用需求。例如,第一安装段22和第二安装段23可在第二方向(参照图5中的F2方向)上间隔开设置,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1所示,继电器100还包括增强磁铁102,增强磁铁102位于第一安装段22和第二安装段23之间以增强两个第一消弧磁铁101之间的磁场强度。由此,通过设置增强磁铁102,在保险件2熔断时,可增强对每个保险件2的磁场作用力,有利于进一步加快电弧的熄灭。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连接段21、第一安装段22和第二安装段23为一体成型件。可以理解的是,一体件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连接段21、第一安装段22和第二安装段23的结构、性能稳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连接段21、第一安装段22和第二安装段23的装配效率,保证连接段21、第一安装段22和第二安装段23连接的可靠性,再者,当保险件2连接到安装壳1时,相比传统的保险件2由两个分体件组成,有利于提高保险件2的抗震动性能,从而提高继电器100工作的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中,参照图1所示,导电连接片7为两个且分别为第一接入端7a和第二接入端7b,第一接入端7a和第二接入端7b用于接入外部电路,当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接触时,保险件2、主静触点3、主动触点4串联于第一接入端7a和第二接入端7b之间,其中,第一检测装置40用于检测第一接入端7a和第二接入端7b之间的第一导通状态。可以理解的是,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接触时,第一检测装置40可检测出第一接入端7a和第二接入端7b处于第一导通状态;当主动触点4与主动触点3分离时,第一检测装置40可检测出第一接入端7a和第二接入端7b处于第一断开状态。
参照图4和图5所示,辅助触点组件5包括辅助动触点51和辅助静触点52,例如,辅助动触点51设在驱动轴6上且随驱动轴6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接触时,辅助动触点51位于第一位置并与辅助静触点52接触,当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分离时,辅助动触点51位于第二位置并与辅助静触点52分离。
参照图3所示,第二检测装置50用于检测辅助触点组件5的第二导通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当辅助动触点51位于第一位置并与辅助静触点52接触时,第二检测装置50可检测出辅助触点组件5处于第二导通状态;当辅助动触点5位于第二位置并与辅助静触点52分离时,第二检测装置50可检测出辅助触点组件5处于第二断开状态。例如,第二检测装置50可与辅助静触点51相连以检测辅助触点组件5的第二导通状态。
具体而言,在继电器100的工作过程中,当第二检测装置50检测出辅助触点组件5处于第二导通状态,且第一检测装置40检测出第一接入端7a和第二接入端7b处于第一导通状态时,可判断出此时继电器100正常运行;
当第二检测装置50检测出辅助触点组件5处于第二导通状态,且第一检测装置40检测出第一接入端7a和第二接入端7b处于第一断开状态时,可判断出此时保险件2熔断;
当第二检测装置50检测出辅助触点组件5处于第二断开状态,且第一检测装置40检测出第一接入端7a和第二接入端7b处于第一导通状态时,可判断出此时主动触点4和主静触点3之间烧结;
当第二检测装置50检测出辅助触点组件5处于第二断开状态,且第一检测装置40检测出第一接入端7a和第二接入端7b处于第一断开状态时,可判断此时继电器100正常运行。由此,在继电器100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判断出继电器100是否正常运行、以及保险件2是否熔断、主动触点4和主静触点3之间是否烧结,从而可实现对继电器100故障的及时处理,有利于减少安全隐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辅助动触点51为弹性件,例如,辅助动触点51可以为簧片,当辅助动触点51位于第二位置时,辅助动触点51与辅助静触点52之间的间距L1小于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之间的间距L2。可以理解的是,辅助动触点51与辅助静触点52之间的电气间距小于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之间的电气距离,当驱动轴6动作时,第二检测装置50所在的辅助触点回路先导通,第一检测装置40所在的主触点的回路后导通,这样有利于保证第二检测装置50准确监控主动触点4和主静触点3的接触或分离状态,有利于保证继电器100的可靠运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12所示,安装壳1的外侧壁上设有台阶部121,辅助静触点52穿设在台阶部121上。由此,通过将辅助静触点52穿设到台阶部121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例如,台阶部121上设有安装孔122,辅助静触点52穿设于安装孔122。由此,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台阶部121位于安装壳1的远离主静触点3的一端。由此,有利于增大辅助触点组件5与主静触点3之间的爬电距离,有利于保证辅助触点组件5工作的可靠性。
如图5和图12所示,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台阶部121位于安装壳1的底部,且辅助静触点52的一端位于安装壳1内,且另一端位于安装壳1外。从而,一方面有利于增大辅助触点组件5与主静触点3之间的爬电距离,有利于保证辅助触点组件5工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便于辅助静触点52与第二检测装置50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2所示,安装壳1的外侧壁上设有避让部12,避让部12限定出避让空间12a,第一消弧磁铁101的至少部分位于避让空间12a内。其中,第一消弧磁铁100的至少部分位于避让空间12a内可以理解为第一消弧磁铁100的部分位于避让空间12a内,或者,整个第一消弧磁铁100都位于避让空间12a内。由此,可使得第一消弧磁铁100和安装壳1之间的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少空间占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台阶部121形成在缺口部12上,辅助静触点52穿设在台阶部121上。例如,安装壳1的部分外侧壁向内凹入以形成缺口部12,缺口部12的顶部敞开。由此,缺口部12可对辅助静触点52的安装起到避让作用,便于将辅助静触点52穿设到台阶部121上,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参照图14所示,安装壳1的相对的另一侧侧壁上也形成有缺口部12,辅助静触点52为两个,两个辅助静触点52分别设在两个台阶部121上,辅助动触点51的两个引出端与两个辅助静触点52一一对应配合。由此,有利于减少两个辅助静触点52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提高辅助触点回路工作的可靠性。可选地,辅助动触点51的两个引出端为一体成型件,可以理解的是,一体成型件的辅助动触点51不仅可以两个引出端的结构、性能稳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另一些示例中,台阶部121上设有两个安装孔122,两个辅助静触点52与两个安装孔122一一对应配合,辅助动触点51具有两个引出端,两个引出端与两个辅助静触点52一一对应配合。由此,通过设置两个辅助静触点52以及辅助动触点51包括两个引出端,有利于提高辅助触点回路检测的可靠性,且便于接线连接,有利于降低安装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14和图15所示,安装壳1的一端具有第一敞开口1c,第一敞开口1c与第一腔体1a连通,第一安装段22具有朝向远离第二安装段23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翻边221,第一翻边221与安装壳1的一端的端面相连,和/或,第二安装段23具有朝向远离第一安装段22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翻边231,第二翻边231与安装壳1的一端的端面相连。由此,有利于增大保险件2与安装壳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保险件2连接的可靠性,同时,便于保险件2与下述的导电连接片7实现电连接。
例如,第一安装段22具有朝向远离第二安装段23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翻边221,第一翻边221与安装壳1的一端的端面相连;又如,第二安装段23具有朝向远离第一安装段22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翻边231,第二翻边231与安装壳1的一端的端面相连,再如,如图15所示,第一安装段22具有朝向远离第二安装段23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翻边221,第一翻边221与安装壳1的一端的端面相连,且,第二安装段23具有朝向远离第一安装段22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翻边231,第二翻边231与安装壳1的一端的端面相连。
其中,参照图15所示,第一翻边221和第二翻边231可以与安装壳1可拆卸地相连,如图15所示,第一翻边221和第二翻边上231均设有第二紧固孔234,第二螺纹紧固件9b穿过第二紧固孔234与安装壳1相连,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翻边221和第二翻边231也可以通过钎焊、电阻焊等焊接方式与安装壳1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连接段21与主静触点3可拆卸地相连。例如,连接段21与主静触点3可通过卡接或螺纹紧固件相连。由此,便于实现对保险件2的连接和更换。例如,在一些示例中,连接段21的中部设有装配孔211(参照图15所示),第一螺纹紧固件9a穿过装配孔211以将连接段21安装到与主静触点3的顶部的外露部分,保险件2的位于装配孔211的两侧的部分为长度相等的两段,两段平分保险件2的耐压值。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连接段21也可以通过钎焊、电阻焊等焊接方式与主静触点3的端面固定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壳1上设有定位凸起212(参照图14)和定位凹槽14(参照图12)中的一个,连接段21上设有定位凸起212和定位凹槽14中的另一个,定位凸起212与定位凹槽14配合。换言之,可以是安装壳1上设有定位凸起212,连接段21上设有定位凹槽14;或者,安装壳1上设有定位凹槽14,连接段21上设有定位凸起21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定位凸起212和定位凹槽14配合,有利于增大安装壳1和保险件2的接触面积,提高保险件2和安装壳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并且,当保险件2发生熔断时,有利于避免熔断部受力出现断裂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4所示,安装壳1上设有定位凹槽14,安装壳1的远离驱动轴6的一端具有第一敞开口1c,定位凹槽14在驱动轴6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第一敞开口1c,连接段21上设有定位凸起212,定位凸起212与定位凹槽14滑动配合。可以理解的是,连接段21的定位凸起212可通过第一敞开口1c安装到定位凹槽14并滑动到安装位置,从而一方面便于安装,另一方面通过定位凸起212和定位凹槽14配合,有利于增大安装壳1和保险件2的接触面积,提高保险件2和安装壳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同时,有利于防止在通过螺纹紧固件对保险件2进行固定时、保险件2发生转动。
例如,如图12和图13所示,定位凹槽14的一端延伸至安装壳1的第一敞开口1c,且另一端延伸至第一隔板11。由此,便于保险件2卡入定位凹槽14,同时,有利于实现对保险件2的可靠定位。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1所示,连接段21上设有定位凸起212,定位凸起212设在相应的连接段21的远离另一个连接段21的一侧。从而便于实现对两个保险件2的安装,有利于优化安装壳1内的两个保险件2的结构布局。
在一些可选的示例中,参照图13所示,第二腔体1b内还设有挡墙部12,挡墙部12设在两个主静触点3之间,从而可减少两个主静触点3之间的电气干扰,有利于保证继电器100工作的可靠性。例如,挡墙部12为两个且位于两个穿设孔111之间,挡墙部12可以大体呈倒U型包括第一段121和两个第二段122,第一段121设在第一隔板11的底壁上,两个第二段122分别设在第二腔体1b的在第二方向F2上的相对内侧壁上,两个第二段12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段121的两端相连且另一端向下延伸至第二腔体1b底部的第二敞开口1d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和图9所示,继电器100还包括:两个导电连接片7和第一绝缘盖体91,两个导电连接片7分别连接在第一绝缘盖体91的两侧,安装壳1具有第一敞开口1c,两个导电连接片7和第一绝缘盖体91为一体件且封盖第一敞开口1c,导电连接片7连接在外部电路和保险件2之间。由此,有利于防止两个导电连接片7之间发生短路,有利于保证继电器100工作的可靠性。此外,两个导电连接片7可无极性,且两个主静触点3也可无极性,从而可以做到整个产品不用区分极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参照图7和图9所示,第一绝缘盖体91为外罩壳9的一部分,外罩壳9还包括第二绝缘壳92,第一绝缘盖体91和第二绝缘壳92相连以限定出容纳空间,安装壳1和驱动轴6均位于容纳空间内,安装壳1的第一敞开口1c与第一绝缘盖体91相对设置,每个导电连接片7连接在外部电路和保险件2之间,且两个导电连接片7分别连接在第一绝缘盖体91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外罩壳9,可进一步防止外界灰尘、水等杂物进入安装壳1内,有利于保证继电器100内部的电气元件的工作的可靠性。例如,两个导电连接片7位于安装壳1的上方且分别与第一绝缘盖体91的顶壁相连。
可选地,参照图7和图9所示,第一绝缘盖体91和第二绝缘壳92之间卡接相连,例如,第一绝缘盖体91上设有卡接扣916,第二绝缘壳92上设有适于与卡接扣916配合的卡接槽921,从而便于实现继电器100的拆装。
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示,外罩壳9上还设有多个安装紧固孔93,外罩壳9可以通过安装紧固孔93安装到相应的设备上,从而可实现对继电器100的可靠固定,有利于提高继电器100工作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参照图9所示,两个导电连接片7与第一绝缘盖体91为一体件,且导电连接片7为金属件。两个导电连接片7之间通过注塑以形成第一绝缘盖体91,两个导电连接片7与第一绝缘盖体91组成的一体件封盖第一敞开口1c。从而,可使得两个导电连接片7既绝缘又固定在一起,有利于增强两个导电连接片7与第一绝缘盖体9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提高导电连接片7与第一绝缘盖体91的整体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参照图7和图9所示,密封垫8位于保险件2与安装壳1之间,密封垫8为柔性件且常推动保险件2与导电连接片7抵接。其中,密封垫8可以为橡胶类耐高温缓冲垫且可起到密封作用,同时,由于密封垫8为柔性件且常推动保险件2与导电连接片7抵接,有利于保证保险件2与导电连接片7之间的可靠接触,从而保证继电器100工作的可靠性。
可选地,在一些示例中,参照图7和图9所示,安装壳1上设有连接固定孔13,密封垫8形成为环形且设在安装壳1的第一敞开端,第一翻边221和第二翻边231均抵接在密封垫8上,两个导电连接片7和第一绝缘盖体91组成的一体件封盖安装壳1的第一敞开口1c,第一绝缘盖体91上设有第一固定孔911,导电连接片7上设有第一紧固孔71,第一翻边221和第二翻边231上均设有第二紧固孔234,第二螺纹紧固件9b穿过第一固定孔911、第一紧固孔71、密封垫8以连接至到安装壳1的连接固定孔13,从而实现将第一绝缘盖体91、导电连接片7和密封垫8固定到安装壳1上。其中,密封垫8可起到密封作用,以及促进第一翻边221、第二翻边231与相应的导电连接片7之间的良好接触的作用,有利于保证保险件2工作的可靠性,同时可避免在导电连接片7和保险件2的连接处设置传统的连接胶,安装方便,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腔体1a内填充有石英砂,可以理解的是,填充在第一腔体1a内石英砂可以起到导热、固定和灭弧的作用,在保险件2熔断时将产生电弧,因电弧高温而具有安全隐患以及损坏元件的风险,而填充于第一腔体1a内的石英砂能起到快速灭弧的作用,消除风险。应当理解的是,在第一腔体1a内填充石英砂仅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方式,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填充其它灭弧材料,例如灭弧气体氢气、氮气等,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8所示,第一绝缘盖体91上设有填砂孔912,填砂孔912与第一腔体1a连通,继电器100还包括密封件913,密封件913与填砂孔912配合以封堵填砂孔912。可通过填砂孔912向第一腔体1a内填充石英砂,在第一腔体1a内填砂完成后,通过使用密封件913封堵填砂孔912以形成密封的第一腔体1a,从而有利于防止石英砂漏出,有利于保证继电器100工作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参照图8-10所示,密封件913为自攻螺丝,应当理解的是,这仅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密封元件,例如橡胶塞,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第一绝缘盖体91设有第一固定槽914,第一腔体1a内设有增强磁铁102,增强磁铁102与第一固定槽914卡接相连。由此,有利于提高对增强磁铁102的限位效果,且增强磁铁102与第一固定槽914卡接相连,便于安装,有利于降低成本。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绝缘盖体91的底壁上设有第一固定槽914,增强磁铁102的顶端适于与第一固定槽914卡接。可选地,第一绝缘盖体91的底壁上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一凸筋915,两条第一凸筋915和第一绝缘盖体91之间共同限定出上述的第一固定槽914。
可选地,参照图25和图26所示,第一腔体1a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固定槽15,增强磁铁102的适于与第二固定槽15卡接。可选地,第一腔体1a的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的相对内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固定槽15,增强磁铁10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槽15一一对应配合,每个相对内侧壁上均设有两条平行设置的第二凸筋16,两条第二凸筋16和相应的内侧壁共同限定出上述的第二固定槽15。
可选地,参照图8和图24所示,第一绝缘盖体91内还设有两个U型的外消弧罩208,两个外消弧罩208相连以限定出安装空间,两个第二消弧磁铁103和安装壳1位于该安装空间内,两个第二消弧磁铁103均位于安装壳1的外侧且与相应的外消弧罩208卡接相连,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继电器100的工作的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腔体1b内填充有氢气等灭弧气体,可以避免继电器100内的主静触点3等元件受壳体内的高压影响而损坏或被击穿,从而提高继电器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照图4和图16所示,驱动轴6相对于安装壳1沿驱动轴6的轴向可移动,驱动轴6的轴向一端具有至少部分伸入第二腔体1b内的支架部61,参照图7所示,主动触点4与支架部61通过滑移结构64配合,以使主动触点4相对支架部61沿驱动轴6的轴向、在接触主静触点3的第一位置(参照图21中主动触点4所在的位置)和远离主静触点3的第二位置(参照图中主动触点19所在的位置)之间可移动,滑移结构64设于主动触点4移动方向上的侧面,参照图17和图18,弹性结构件632设于主动触点4与支架部61之间,以向主动触点4施加朝向第一位置移动的弹性力。例如,如,18所示,弹性结构件632为弹簧,弹性结构件632常向主动触点4施加一向上的作用力。
具体而言,参照图5和图16所示,在继电器100处于正常工作模式(保险件2未熔断),当驱动轴6带动主动触点4朝向接触主静触点3的方向移动以与主静触点3接触时,动触点与主静触点3之间电导通,继电器100接通,此时,由于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之间接触受力,主动触点4移动到第二位置,弹性结构件632进一步被压缩,从而实现超程,有利于使得主动触点4和主静触点3之间保持较大的接触力;当驱动轴6带动主动触点4朝向远离主静触点3方向移动以与主静触点3脱离接触时,参照图19所示,动触点与主静触点3之间不导通,弹性结构件632回复到第一位置,继电器100断开。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在动触点的朝向主静触点的一侧设置限位部以限制动触点朝向主静触点移动,限位部占用了动触点的朝向主静触点的一侧的空间,并且拦在灭弧气流的中间,影响灭弧效果,使得只能采用侧向吹弧的方式,而即使使用侧向吹弧方式灭弧,由于限位部的阻挡,使得吹弧气体的回流效果不佳。
而在本发明中,通过将滑移结构64设置在主动触点4移动方向上的侧面,可将主动触点4的朝向主静触点3的一侧的空间空置出来,使得灭弧气流流通顺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7和图18所示,滑移结构64包括滑槽641和滑动块642,滑槽641形成在支架部61和主动触点4中的一个上,滑槽641沿驱动轴6的轴向延伸,且滑槽641的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止挡壁6411和第二止挡壁6412(参照图20),滑动块642设在支架部61和主动触点4中的另一个上,滑动块642配合于滑槽641,以沿驱动轴6的轴向在第一止挡壁6411和第二止挡壁6412之间滑移。由此,有利于保证主动触点4相对支架部61沿驱动轴6的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可靠性,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7和图18所示,滑槽641形成在支架部61上,滑动块642设在主动触点4上,在弹性结构件632推动滑动块642与第一止挡壁6411接触时(参照图20),动触点位于第一位置。由此,第一止挡壁6411可限制主动触点4继续朝向主静触点3移动,有利于保证继电器100工作的可靠性,此外,相比传统的继电器,由于滑动块642与第一止挡壁6411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当继电器100断开时,可降低支架与滑动块642之间产生的撞击噪声,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例如,当滑动块642由第一位置朝向靠近第二止挡壁6412移动一定距离时,主动触点4到达第二位置(参照图21),在第二位置,滑动块642位于第一止挡壁6411和第二止挡壁6412之间且分别与第一止挡壁6411和第二止挡壁6412间隔开,从而当继电器100由断开状态切换到接通状态时,可保证弹性结构件632对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之间的撞击的缓冲效果,减少主动触点4和主静触点3之间的磨损和变形,有利于延长继电器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8和图19所示,支架部61具有两个支撑臂611,两个支撑臂611相对设置,两个支撑臂611与支架部61限定出滑移腔612,且每个支撑臂611上分别形成有滑槽641,主动触点4位于两个支撑臂611之间,且主动触点4朝向两个支撑臂611的两侧分别设有滑动块64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两个滑槽641与两个滑动块642一一对应配合,有利于进一步保证主动触点4相对支架部61沿驱动轴6的轴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可靠性,且进一步简化了支架部61的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
参照图19所示,继电器100还包括:第一磁轭17和第二磁轭42,第一磁轭17和第二磁轭42分别位于主动触点4的两侧,当主动触点4位于第一位置,第一磁轭17和第二磁轭42之间产生磁吸力。具体地,第一磁轭17位于主动触点4朝向主静触点3的一侧,第二磁轭42位于主动触点4背离主静触点3的一侧,当主动触点4位于第一位置,主动触点4接触两个主静触点3而将对应的主静触点3导通,电流经过主动触点4而在主动触点4周围产生磁场,第一磁轭17和第二磁轭42被磁化,且第一磁轭17和第二磁轭42磁性相异,第一磁轭17和第二磁轭42之间产生磁吸力,第二磁轭42朝向主静触点3推抵主动触点4以抵抗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接触导通时产生的排斥力,提高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之间的接触压力,使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的接触稳定性提高,保证继电器100的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二磁轭42内表面与主静触点3接触的表面有Al203、磷酸盐等无机耐高温、绝缘粘结剂涂层,达到第二磁轭42最大的聚磁效果,避免第二磁轭42上过电流时产生磁场降低聚磁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示,第一磁轭17设在第二腔体1b内且与主静触点3间隔设置,主动触点4安装于第二磁轭42,第二磁轭42通过滑移结构64与支架部61配合,且弹性结构件632止抵在第二磁轭42与支架部61之间。例如,如图4所示,安装壳1的顶部设有两个间隔开设置的主静触点3,第一磁轭17设在第二腔体1b内且位于两个主静触点3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当继电器100处于接通状态时,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之间电导通,例如,参照图21所示,主动触点4上流过垂直于所述平面向外的电流,从而在主动触点4周围产生逆时针方向的磁场,主动触点4位于第一磁轭17和第二磁轭42之间,第一磁轭17和第二磁轭42被磁化,且第一磁轭17和第二磁轭42之间相互吸引,由于第一磁轭17固定在安装壳1上,第二磁轭42受第一磁轭17磁吸力而朝向靠近主静触点3的方向推动主动触点4,使得第二磁轭42为主动触点4提供一个朝向第一磁轭17的压力,有效地抵消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之间的触电排斥力,增大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之间的接触压力,使得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之间更稳定地接触。
可选地,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磁轭17与安装壳1焊接相连,第一磁轭17与安装壳1之间的焊接力远远大于主动触点4和主静触点3之间的电磁力,第一磁轭17相对安装壳1固定。可以理解的是,相比相关技术中的将第一磁轭17设置在主动触点4上,可降低主动触点4的重量,降低继电器100的动作电压,提升动作效率,同时,第一磁轭17和第二磁轭42的体积可以做到更大,当继电器100处于接通状态时,有利于进一步使得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之间稳定接触,同时,有利于提高第一磁轭17和第二磁轭42的散热能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第二磁轭42包括底板部421和两个侧板部422,两个侧板部422相对设置在底板部421的两侧,且两个侧板部422与底板部421之间限定出安装槽423,主动触点4位于安装槽423内,且主动触点4的朝向主静触点3的一端与侧板部422的朝向第一磁轭17的一端平齐。由此,当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之间电导通时,有利于增大第一磁轭17和第二磁轭42之间的导磁截面利用率,同时,有利于使得第一磁轭17和第二磁轭42零间隙接触,进一步增大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之间的接触压力,使得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之间更稳定地接触。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主动触点4的朝向主静触点3的一端与侧板部422的朝向第一磁轭17的一端也可以不平齐,换言之,主动触点4的朝向主静触点3的一端可以超出或低于侧板部422的朝向第一磁轭17的一端,只要保证当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之间电导通时,第一磁轭17和第二磁轭42之间的间隙M介于0-1mm之间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21所示,当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之间电导通时,第一磁轭17和第二磁轭42之间的间隙M为零,由此,有利于进一步增大第一磁轭17和第二磁轭42之间的导磁截面利用率,使得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之间更稳定地接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1所示,每个侧板部422垂直于底板部421,第二磁轭42将主动触点4的底面和两个相对侧壁包裹住,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两个侧板部422也可以朝向靠近主动触点4的中心的方向倾斜,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二磁轭42与主动触点4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地,如图18所示,主动触点4形成为板状,主动触点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伸出安装槽423,当继电器100处于接通状态时,主动触点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主静触点3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发明第一磁轭17和第二磁轭42间可以做到零间隙,经过理论推算,当主动触点4通过A电流时,额外增加的主动触点4和主静触点3之间的压力能有N,能有效的抵抗短路过程中主动触点4和主静触点3之间斥开的力,防止短路时由于继电器100主动触点4和主静触点3弹开燃弧导致产品失效。同时,当继电器100中通过额定的电流时,增加的触头压力不会超过N,不会影响继电器100正常的分断。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8所示,主动触点4上设有配合凸起41与配合槽(图未示出)中的一个,底板部421上设有配合凸起41与配凹槽中的另一个,配合凸起41与配合槽过盈配合。由此,有利于提高主动触点4和主静触点3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且结构简单,易于装配。例如,主动触点4上设有配合凸起41,底板部421上设有配合槽,配合凸起41与配合槽之间通过铆接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所示,驱动轴6还包括:轴体部62和绝缘件63,绝缘件63连接在支架部61与轴体部62之间。由此,通过设置绝缘件63,可使得支架与轴体部62之间高低压绝缘。
例如,参照图16所示,可将成型后的支架部61、轴体部62和上述的辅助动触点51通过注塑方式连接、固定在一起,从而提高支架部61和轴体部62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4和图5所示,上述的辅助动触点51与绝缘件63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8和图19所示,支架部61上设有安装通孔613,绝缘件63与安装通孔613配合,绝缘件63的远离轴体部62的一端设有定位件631以定位弹性结构件63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绝缘件63上设置定位件631以对弹性结构件632进行定位,有利于防止弹性结构件632在挤压过程中发生偏移,保证继电器100工作的可靠性。
例如,参照图18和图19所示,在装配弹性结构件632和主动触点4时,可先将弹性结构件632装入支架部61,接着将铆接后的主动触点4和第二磁轭42卡入支架部61以使得滑动块642与滑槽641配合,然后使得弹性结构件632的轴向两端分别卡入第二磁轭42上的定位孔和绝缘件63上的定位件631,此时,弹性结构件632处于压缩状态的状态,在弹性结构件632的作用下,滑动块642与第一止挡壁6411抵接配合。
此外,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驱动轴6的另一端设有磁性件65和限位件301,磁性件65和限位件301之间设缓冲弹簧302,缓冲弹簧302的两端分别与磁性件65和限位件301止抵。由此,通过在磁性件65和限位件301之间设置缓冲弹簧302,当磁性件65驱动驱动轴6运动时,需要克服缓冲弹簧302的弹性力,使缓冲弹簧302产生弹性形变。而当断开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之间的电连接时,缓冲弹簧302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可以推动磁性件65并带动驱动轴6朝向远离主静触点3的方向运动,操作简单、运行稳定。
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图5所示,磁性件65的外侧可以缠绕线圈305。需要说明的是,继电器100可以利用电磁驱动,通过在驱动轴6的另一端设置磁性件65,并在磁性件65的外侧缠绕线圈305,可以利用电磁驱动使驱动轴6与安装壳1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以驱动主动触点4与主静触点3连通。而且,通过设置限位件301,可以限定驱动轴6的运动行程,防止驱动轴6运动距离过大,避免继电器100内的部件的损坏,提高了继电器100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中,参照图6和图7所示,继电器100还包括在连接台钎料201、绝缘罩202、保护垫圈203、缓冲垫圈204、连接台205、托板206和通气管207,绝缘罩202封盖安装壳1下端的敞开端且与安装壳1相连,连接台205通过连接台钎料201与安装壳1的底部的敞开端相连,托板206支撑在磁性件65上,通气管207穿过托板206与第二腔体1b连通,驱动轴6穿过托板206、连接台205、绝缘罩202伸入到第二腔体1b内,保护垫圈203和缓冲垫圈204均套设在驱动轴6上以减少驱动轴6与限位件301之间的碰撞磨损。
可选地,参照图4和图5所示,限位件301和磁性件65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限位孔3011,缓冲弹簧302位于限位孔3011内。也就是说,可以在限位件301上设置限位孔3011,缓冲弹簧302位于限位孔3011内。也可以是在磁性件65上设置限位孔3011,缓冲弹簧302位于限位孔3011内。由此,便于缓冲弹簧302的固定装配,而且,可以防止缓冲弹簧302被挤压时发生偏离,提高了继电器100运行的稳定性。例如限位件301可以为静衔铁,磁性件65为动铁芯。
在一些示例中,参照图6和图7所示,继电器100还包括套筒303、骨架304、外磁轭308和芯体预紧垫309,骨架304外套在套筒303外,骨架304的外侧缠绕线圈305,限位件301和磁性件65均设置在套筒303内,外磁轭308形成为U型以限定出U型腔,骨架304位于该U型腔内,芯体预紧垫309连接在外磁轭308和第二绝缘壳92的内底壁之间,从而可提高外磁轭308等元件在第二绝缘壳92内安装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7所示,安装壳1和驱动轴6均位于外罩壳9内。由此,通过设置外罩壳9,可进一步防止外界灰尘、水等杂物对继电器100内部的电气元件工作稳定性的影响。例如,外罩壳9包括第一绝缘盖体91和第二绝缘壳92,第一绝缘盖体91和第二绝缘壳92之间限定出安装腔,安装壳1和驱动件均设在安装壳1内,第一绝缘盖体91被构造成上盖的一部分,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导电连接片7与外罩壳9的整体连接强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可采用如下方式对继电器100进行装配,先将组装好的继电器芯体(参照图8)放入第二绝缘壳92,再扣上第一绝缘盖体91,第一绝缘盖体91上预留的第一固定孔911将第一绝缘盖体91通过第二螺纹紧固件9b固定在安装壳1上,同时保险件2上端的第一翻边221和第二翻边231被紧密压在导电连接片7和安装壳1的顶壁之间,然后通过第一绝缘盖体91上预留的填砂孔912灌入石英砂,接着再将砂振实,使用密封件913将填砂孔912密封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继电器100的其他构成例如端子306和底套307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内限定有安装腔,所述安装壳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安装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两个保险件,两个所述保险件在第一方向上间隔开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保险件的一端与外部电路相连;
两个主静触点,所述两个主静触点间隔开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上,所述主静触点穿设所述第一隔板,所述保险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主静触点相连;
主动触点,所述主动触点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相对于所述安装壳可移动,且与所述主动触点相连,以驱动所述主动触点与所述主静触点接触或分离;
两个第一消弧磁铁,两个所述第一消弧磁铁对应所述第一腔体设置,两个所述保险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消弧磁铁之间;
所述保险件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主静触点相连;第一安装段和第二安装段,所述第一安装段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安装段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壳相连,所述第一安装段和所述第二安装段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段的两端相连;
增强磁铁,所述增强磁铁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段和所述第二安装段之间以增强两个所述第一消弧磁铁之间的磁场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第二消弧磁铁,两个所述第二消弧磁铁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且与所述第二腔体对应设置,两个所述主动触点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消弧磁铁之间,两个所述第一消弧磁铁沿第二方向上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弧磁铁在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排布方向上延伸,且与所述第二腔体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所述第一安装段和所述第二安装段为一体成型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上设有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中的一个,所述连接段上设有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中的另一个,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凹槽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的一端具有第一敞开口,所述第一敞开口与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安装壳上设有所述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在所述驱动轴的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敞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导电连接片和第一绝缘盖体,两个所述导电连接片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绝缘盖体的两侧,所述安装壳具有第一敞开口,两个导电连接片和第一绝缘盖体为一体件且封盖所述第一敞开口,所述导电连接片连接在所述外部电路和所述保险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位于所述保险件与所述安装壳之间,所述密封垫为柔性件且常推动所述保险件与所述导电连接片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盖体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增强磁铁,所述增强磁铁与所述第一固定槽卡接相连。
CN202011007141.8A 2020-09-23 2020-09-23 继电器 Active CN1142560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7141.8A CN114256029B (zh) 2020-09-23 2020-09-23 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7141.8A CN114256029B (zh) 2020-09-23 2020-09-23 继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6029A CN114256029A (zh) 2022-03-29
CN114256029B true CN114256029B (zh) 2023-07-11

Family

ID=80788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07141.8A Active CN114256029B (zh) 2020-09-23 2020-09-23 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602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05243A (ja) * 2003-05-16 2005-01-0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直流リレー
CN105118729B (zh) * 2015-08-19 2018-10-30 上海瑞奇汽配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继电器
KR102032517B1 (ko) * 2018-02-02 2019-10-15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영구자석 하우징을 갖는 직류 릴레이
CN209199805U (zh) * 2018-10-25 2019-08-02 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 继电器
CN209199849U (zh) * 2018-12-10 2019-08-02 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 用于继电器的静触点组件和继电器
CN209357682U (zh) * 2018-12-28 2019-09-06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可灭弧并能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6029A (zh) 202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10601B1 (ko) 고용량 릴레이의 단락 방지 구조
US7186941B2 (en) Arc extinguisher assembly for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US11056305B2 (en) Relay
JPH088048B2 (ja) 限流装置
CN210142625U (zh)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CN110783147B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及汽车
CN111863538A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及车辆
CN212810187U (zh) 继电器
CN213988746U (zh) 一种带有可靠辅助触点的高容量继电器
WO2022099934A1 (zh) 一种带有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14256029B (zh) 继电器
CN112289644A (zh) 一种带有可靠辅助触点的高容量继电器
CN213691893U (zh) 一种带有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KR20210007390A (ko)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아크소호장치
EP1414057B1 (en) Air circuit breaker
CN214254281U (zh) 带有高抗短路结构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14256030A (zh) 继电器
CN211719468U (zh) 一种隔离开关的灭弧结构
US20150114933A1 (en) Pushrod assembly for a medium voltage vacuum circuit breaker
KR100860782B1 (ko) 누전차단기
CN215834478U (zh) 一种新型动触头组件及接触器
WO2017206652A1 (zh) 继电器
CN212570755U (zh) 一种静触头及断路器
CN218385044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7822460U (zh) 一种高效灭弧磁保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