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85044U - 一种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85044U
CN218385044U CN202222697453.7U CN202222697453U CN218385044U CN 218385044 U CN218385044 U CN 218385044U CN 202222697453 U CN202222697453 U CN 202222697453U CN 218385044 U CN218385044 U CN 218385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movable
spring
relay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974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叔明
陈松生
范祖龙
代文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ongfa Electric Power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974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85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85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85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继电器。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第一限位件能阻止推杆从工作位置越过第一断开位置,第一限位件还被配置为承受超过设定作用力时与推杆分离,当继电器处于正常的断开状态或其控制的电路发生短路且短路电流较小时,可通过第一限位件对推杆起到限位作用,限制动组件继续远离静触头。当继电器控制的电路发生短路且短路电流较大时,动簧片与静触头产生电动斥力,并作用于推杆,第一限位件能与推杆分离,以使分离后的推杆不再受第一限位件的限制,可继续向下移动,进一步增大动簧片与静触头之间的间距,提高灭弧能力,进而降低了继电器爆炸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续航和高安全性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目前客户对抗短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方案为通过保险丝保护继电器回路,确保回路短路及时断开安全,短路时通常也会导致继电器上的动簧片与静触头弹开,再次使用时,将继电器上的线圈通电,线圈产生的磁性吸引力能推动动簧片再次与静触点接触,使继电器可以正常使用。
但如果短路的电流较大,短路时动簧片与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动斥力会使触点弹开而产生燃弧现象,如果短路电流大且时间短,动簧片与静触头之间的间距较小,触点会持续燃弧,而保险丝如未能及时断开,则会导致继电器存在爆裂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解决了现有继电器的动触片与静触头在短路时距离较近出现持续燃弧,导致继电器有爆炸的风险。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继电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接触容器,所述接触容器具有接触腔;
静触头,所述静触头安装在所述接触容器上;
动组件,所述动组件包括动簧片、推杆和动铁芯,所述动簧片设置在所述推杆上端,所述动铁芯安装在所述推杆底部,所述推杆能相对所述接触容器滑动而具有工作位置和第一断开位置,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动簧片与所述静触头抵接,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一断开位置时,所述动簧片与所述静触头分离;
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能阻止所述推杆从所述工作位置越过所述第一断开位置,所述第一限位件还被配置为其承受的力达到设定作用力时与所述推杆分离。
作为继电器的可选方案,所述推杆还能相对于所述接触容器滑动而具有第二断开位置,所述第一断开位置位于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第二断开位置之间。
作为继电器的可选方案,所述继电器短路且短路电流达到预设值时所述动簧片受到的电斥力能够驱动所述推杆越过所述第一断开位置并到达所述第二断开位置。
作为继电器的可选方案,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动铁芯对应设置的线圈及磁吸件,当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动铁芯与所述磁吸件之间能产生磁性吸引力,以使所述推杆向上滑动;
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一断开位置时,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动铁芯与所述磁吸件之间的磁性吸引力大于所述动组件受到的阻力;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二断开位置时,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动铁芯与所述磁吸件之间的磁性吸引力不大于所述动组件受到的阻力;
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动铁芯的顶部与所述磁吸件抵接。
作为继电器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动组件中的一个上,当推杆由所述工作位置越过所述第一断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动组件中的另一个抵接。
作为继电器的可选方案,第一限位件为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限位块,所述动组件设有与所述限位块对应设置的限位部。
作为继电器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固定于所述推杆的限位环或第一卡簧。
作为继电器的可选方案,所述接触容器包括轭铁板和绝缘罩,所述绝缘罩和轭铁板合围成所述接触腔,所述推杆滑动穿设于所述轭铁板。
作为继电器的可选方案,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一断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轭铁板抵接。
作为继电器的可选方案,所述继电器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动组件中的一个上,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二断开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动组件中的另一个抵接。
作为继电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动组件还包括弹簧座、主弹簧和止位件,所述弹簧座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所述动簧片通过所述主弹簧装在所述止位件与弹簧座之间,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主弹簧给予所述动簧片抵紧所述静触头的作用力。
作为继电器的可选方案,所述止位件为U型支架,所述弹簧座设有固定片,所述U型支架的底部与所述固定片相连接,所述动簧片通过所述主弹簧装在所述U型支架的顶壁与所述弹簧座之间;
所述固定片、所述推杆的上部和所述弹簧座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作为继电器的可选方案,所述止位件为第二卡簧,所述推杆穿过所述动簧片与所述第二卡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座所述动簧片通过所述主弹簧装在所述第二卡簧与所述弹簧座之间。
作为继电器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限位件为弹簧座,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二断开位置时,所述弹簧座与所述轭铁板抵接。
作为继电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壳体还包括金属壳,所述金属壳安装在所述轭铁板下端,所述金属壳与所述轭铁板围成容纳腔,所述动铁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作为继电器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限位件为动铁芯,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二断开位置时,所述动铁芯与所述金属壳的内底壁抵接。
作为继电器的可选方案,所述设定作用力不大于所述动簧片通短路电流时所述推杆承受的作用力,且大于所述动簧片通正常工作电流时所述推杆承受的作用力;或,
所述继电器包括抗短路结构,当所述动簧片通预设短路电流时,所述抗短路结构能阻止所述动簧片与所述静触头分离;所述设定作用力不大于所述动簧片通分离短路电流时所述推杆承受的作用力,且大于所述动簧片通所述预设短路电流时所述推杆承受的作用力;所述分离短路电流大于所述预设短路电流。
作为继电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动簧片的上方设有上导磁体,所述动簧片的下方设有与所述上导磁体对应设置的下导磁体,且所述下导磁体能与所述动簧片一起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继电器,当继电器处于正常的断开状态或其控制的电路发生短路且短路电流较小时,可通过第一限位件对推杆起到限位作用,限制动组件继续远离静触头。当继电器控制的电路发生短路且短路电流较大时,动簧片与静触头产生电动斥力,并作用于推杆,第一限位件能与推杆分离,以使分离后的推杆不再受第一限位件的限制,可继续向下移动,进一步增大动簧片与静触头之间的间距,提高灭弧能力,进而降低了继电器爆炸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推杆位于工作位置时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推杆位移第一断开位置时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推杆与弹簧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为第一卡簧时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簧座与轭铁板抵接时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动铁芯与金属壳的内底壁抵接时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继电器的爆炸图。
图中:
11、接触容器;111、接触腔;112、绝缘罩;113、轭铁板;12、金属壳;121、容纳腔;
2、静触头;
3、动组件;31、动簧片;32、推杆;33、动铁芯;34、弹簧座;341、固定片;35、主弹簧;36、止位件;361、卡槽;
4、第一限位件;
5、返力弹簧;
6、线圈;
7、静铁芯;
8、U形轭铁;
91、上导磁体;92、下导磁体;
101、上壳体;102、下盖板;103、轭铁夹;104、永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电子电路中,经常会用到继电器,通过继电器实现一条电路通路的通断控制另一条继电器的电路通路的通断,一般情况下在继电器金属壳的滑动腔体外部包裹有线圈,当需要将动簧片与静触头两者进行接触的时候,就需要将线圈进行通电,线圈形成磁场,此时电磁铁就会在磁场的作用下移动,电磁铁就会带动动簧片向上移动,使动簧片与静触头进行接触,使动、静触头所在的被控制的通路进行导通,当被控制的电路发生短路时,动簧片与静触头会在电动斥力的作用下发生分离产生电弧,大电流短路的情况下,动簧片与静触头之间由于距离过近出现长时间燃弧时会使继电器发生爆裂,导致零件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包括壳体、静触头2、动组件3和第一限位件4,壳体包括接触容器11,接触容器11具有接触腔111;静触头2安装在接触容器11上;动组件3包括动簧片31、推杆32和动铁芯33,动簧片31设置在推杆32上端,动铁芯33安装在推杆32底部,推杆32能相对接触容器11滑动而具有工作位置和第一断开位置,当推杆32位于工作位置时,动簧片31与静触头2抵接,当推杆32位于第一断开位置时,动簧片31与静触头2分离;第一限位件4能阻止推杆32从工作位置越过第一断开位置,第一限位件4还被配置为其承受的力达到设定作用力时与推杆32分离。
可选地,接触容器11包括绝缘罩112和轭铁板113,绝缘罩112和轭铁板113合围成接触腔111,推杆32滑动穿设于轭铁板113。本实施例中,绝缘罩112为陶瓷罩,陶瓷罩和轭铁板113之间还设有框片,便于陶瓷罩112和轭铁板113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罩112还可以为塑料罩。
进一步地,壳体还包括金属壳12,金属壳12安装在轭铁板113下端,金属壳12与轭铁板113围成容纳腔121,动铁芯33可滑动地设于容纳腔121内。
本实施例中,推杆32滑动穿设于轭铁板113,推杆32的顶部位于接触腔111内,推杆32的底部穿过轭铁板113位于容纳腔121内与动铁芯33固定连接。
继电器还包括返力弹簧5,返力弹簧5被配置为使推杆32始终具有远离静触头2的运动趋势。继电器还包括分别与动铁芯33对应设置的线圈6、磁吸件及U形轭铁8,U形轭铁8与轭铁板113能形成磁回路,提升动铁芯33的运动能力,当线圈6通电时,动铁芯33与磁吸件之间能产生磁性吸引力,以使推杆32压缩返力弹簧5并向上滑动,进而使动簧片31与静触头2接触,实现继电器的导通。
本实施例中,磁吸件为固设于轭铁板113的静铁芯7,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磁吸件还可以为轭铁板113,只要能在线圈6通电时,使动铁芯33能与磁吸件产生磁性吸引力即可。
当继电器处于正常的断开状态或其控制的电路发生短路且短路电流较小,动簧片31与静触头2之间产生的电动斥力也较小,不足以破坏第一限位件4,可通过第一限位件4对动组件3起到限位作用,限制动组件3继续远离静触头2。
当继电器控制的电路发生短路且短路电流较大时,动簧片31与静触头2之间产生的电动斥力也较大,并作用于推杆32上,以使推杆32具有进一步向下滑动的运动趋势,进而将第一限位件4破坏,使第一限位件4与推杆32分离。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4被配置为承受超过设定作用力时与推杆32分离,示例性地,设定作用力等于继电器控制的电路发生短路且短路电流较大时动簧片31与静触头2之间产生的并作用于推杆32上的电动斥力,以在继电器控制的电路发生短路且短路电流较大时,推杆32能在动簧片31与静触头2之间产生的电动斥力的作用下将第一限位件4破坏,使第一限位件4能与推杆32分离,以使分离后的推杆32不再受第一限位件4的限制,可继续向下移动,进一步增大动簧片31与静触头2之间的间距,拉大弧长,提高灭弧能力,进而降低了继电器爆炸的风险。
可选地,第一限位件4设置于壳体和动组件3中的一个上,当推杆32由工作位置越过第一断开位置时,第一限位件4能够与壳体和动组件3中的另一个抵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4为固定于推杆32的限位环。当推杆32位于第一断开位置时,限位环与轭铁板113抵接,以对推杆32起到限位作用,限制推杆32继续向下移动。当继电器控制的电路发生短路且短路电流较大时,限位环与轭铁板113之间的作用力,可将限位环破坏,以使限位环失去对推杆32的限位作用,使得推杆32能继续向下移动,增大动簧片31与静触头2之间的间距。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4还可以为固定于推杆32的第一卡簧。当推杆32位于第一断开位置时,第一卡簧与轭铁板113抵接,以对推杆32起到限位作用,限制推杆32继续向下移动。当继电器控制的电路发生短路且短路电流较大时,第一卡簧与轭铁板113之间的作用力持续增大,可使第一卡簧产生形变断裂,使得推杆32能继续向下移动,增大动簧片31与静触头2之间的间距。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4还可以为固设于轭铁板113或固设于容纳腔121底部的限位块,推杆32固设有与限位块对应设置的限位部,当推杆32位于第一断开位置时,限位块与限位部抵接。当继电器控制的电路发生短路且短路电流较大时,限位部与限位块之间的作用力持续增大,可将限位块破坏,以使限位块失去对推杆32的限位作用,使得推杆32能继续向下移动,增大动簧片31与静触头2之间的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继电器未设置抗短路结构时,设定作用力不大于动簧片31通短路电流时推杆32承受的作用力,且大于动簧片31通正常工作电流时推杆32承受的作用力,以在动簧片31通正常工作电流时,第一限位件4能与推杆32保持连接关系,可通过第一限位件4对推杆32起到限位作用,并在动簧片31通短路电流时,第一限位件4能与推杆32分离,起到灭弧的作用。
可选地,推杆32还能相对于接触容器11滑动而具有第二断开位置,第一断开位置位于工作位置和第二断开位置之间。继电器短路且短路电流达到预设值时动簧片31受到的电斥力能够驱动推杆32越过第一断开位置并到达第二断开位置。换言之,继电器短路且短路电流达到预设值时,此时短路电流较大,动簧片31与静触头2之间产生的并作用于推杆32上的电动斥力足够大,足以驱动推杆32越过第一断开位置并到达第二断开位置。推杆32位于第二断开位置时动簧片31与静触头2之间的间距大于推杆32位于第一断开位置时动簧片31与静触头2之间的间距,当作用于推杆32的作用力较大时,不仅能使推杆32向下滑动至第一断开位置,并使第一限位件4与推杆32分离,还能使推杆32进一步向下滑动至第二断开位置,进一步增大动簧片31与静触头2之间的间距,以进一步拉大弧长,提高灭弧能力。
可选地,当推杆32位于工作位置时,动铁芯33的顶部与磁吸件抵接,以对推杆32起到定位作用,使其稳定地保持在工作位置。
可选地,当推杆32位于第一断开位置时,线圈6通电时动铁芯33与磁吸件之间的磁性吸引力大于动组件3受到的阻力。换言之,当推杆32位移第一断开位置时,线圈6通电时,动铁芯33与磁吸件之间的磁性吸引力能克服动组件3受到的阻力(包括返力弹簧5的弹力),以使推杆32能再次移动到工作位置,使动簧片31与静触头2接触,实现继电器的导通。
可选地,当推杆32位于第二断开位置时,线圈6通电时动铁芯33与磁吸件之间的磁性吸引力不大于动组件3受到的阻力。换言之,当推杆32位于第二断开位置时,线圈6通电时,动铁芯33与磁吸件之间的磁性吸引力不足以克服动组件3受到的阻力(包括返力弹簧5的弹力),使得推杆32不能再移动到工作位置,即动簧片31不能再与静触头2接触,导致继电器无法继续使用,从而提醒工作人员更换继电器。
可选地,继电器还包括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设置于壳体和动组件3中的一个上,当推杆32位于第二断开位置时,第二限位件能够与壳体和动组件3中的另一个抵接。
可选地,动组件3还包括弹簧座34、主弹簧35和止位件36,弹簧座34与推杆32固定连接,动簧片31通过主弹簧35装在止位件36与弹簧座34之间,换言之,动簧片31的顶面抵接于止位件36,动簧片31的底面抵接于主弹簧35,主弹簧35的另一端抵接于弹簧座34,当推杆32位于工作位置时,主弹簧35被压缩并给予动簧片31抵紧静触头2的作用力,保证动簧片31与静触头2接触稳定。
本实施例中,止位件36为U型支架,弹簧座34的两侧均设有固定片341,U型支架的底部与固定片341相连接,动簧片31通过主弹簧35装在U型支架的顶壁与弹簧座之间;示例性地,U型支架的两端均设有与两个固定片341对应设置的卡槽361,通过卡槽361与固定片341卡接,实现U型支架与弹簧座34的固定连接,便于装配。采用U型支架将动簧片31与主弹簧35及弹簧座34连接,可提高动簧片31、主弹簧35及弹簧座34的装配稳定性。进一步地,固定片341、推杆32的上部和弹簧座34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既保证绝缘性,且稳定性更好。
在其他实施例中,止位件36还可以为第二卡簧,推杆32穿过动簧片31与第二卡簧固定连接,动簧片31通过主弹簧35装在第二卡簧与弹簧座34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为弹簧座34,当推杆32位于第二断开位置时,弹簧座34与轭铁板113抵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还可以为动铁芯33,当推杆32位于第二断开位置时,动铁芯33与金属壳12的内底壁抵接,此时弹簧座34与轭铁板113之间还具有一定的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动簧片31的上方设有沿动簧片31宽度方向分布的上导磁体91,动簧片31的下方设有与上导磁体91对应设置的下导磁体92,且下导磁体92能与动簧片31一起运动。本实施例中,动簧片31的上方设有沿动簧片31宽度方向分布的两个上导磁体91,动簧片31的下方设有与上导磁体91一一对应设置的下导磁体92,动簧片31开设有一个通孔,两个下导磁体92的均呈U形,且两个U形下导磁体92互相邻近的一端均穿设于通孔内,两个U形下导磁体92互相背离的一端分别与动簧片31宽度方向的两侧滑动连接,以使上导磁体91与下导磁体92能通过通孔相互靠近或相互接触,通过上导磁体91和下导磁体92构成抗短路结构,由上导磁体91与下导磁体92在动簧片31的宽度方向上形成若干独立的导磁回路,以利用各个导磁回路在其对应的通孔位置增加的磁极极面,在动簧片31出现故障大电流时,产生触点压力方向上的吸引力,去抵抗动簧片31与静触头2之间因故障电流产生的电动斥力。
进一步地,对于设置有抗短路结构(如上述上导磁体91和下导磁体92)的继电器,当动簧片31通预设短路电流时,抗短路结构能阻止动簧片31与静触头2分离;当通过动簧片31的短路电流继续增大,并达到分离短路电流(即在继电器设有抗短路结构时,短路电流达到预设值)时,分离短路电流大于预设短路电流,动簧片31与静触头2之间产生的电动斥力较大,足以驱动推杆32越过第一断开位置并到达第二断开位置,进一步增大动簧片31与静触头2之间的间距,以进一步拉大弧长,提高灭弧能力。因此需设定作用力不大于动簧片31通分离短路电流时推杆32承受的作用力,且大于动簧片31通预设短路电流时推杆32承受的作用力。
本实施例中,继电器还包括上壳体101和下盖板102,下盖板102盖设于上壳体101的敞口处,上壳体101与下盖板102围设形成安装腔,接触容器11设于安装腔内,安装腔内还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轭铁夹103,轭铁夹103上安装有永磁体104,两个永磁体104分别位于接触容器11的两侧,起到灭弧作用。上壳体101与下盖板102均为采用塑料制成。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接触容器,所述接触容器具有接触腔;
静触头,所述静触头安装在所述接触容器上;
动组件,所述动组件包括动簧片、推杆和动铁芯,所述动簧片设置在所述推杆上端,所述动铁芯安装在所述推杆底部,所述推杆能相对所述接触容器滑动而具有工作位置和第一断开位置,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动簧片与所述静触头抵接,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一断开位置时,所述动簧片与所述静触头分离;
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能阻止所述推杆从所述工作位置越过所述第一断开位置,所述第一限位件还被配置为其承受的力达到设定作用力时与所述推杆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还能相对于所述接触容器滑动而具有第二断开位置,所述第一断开位置位于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第二断开位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短路且短路电流达到预设值时所述动簧片受到的电斥力能够驱动所述推杆越过所述第一断开位置并到达所述第二断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动铁芯对应设置的线圈及磁吸件,当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动铁芯与所述磁吸件之间能产生磁性吸引力,以使所述推杆向上滑动;
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一断开位置时,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动铁芯与所述磁吸件之间的磁性吸引力大于所述动组件受到的阻力;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二断开位置时,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动铁芯与所述磁吸件之间的磁性吸引力不大于所述动组件受到的阻力;
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动铁芯的顶部与所述磁吸件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动组件中的一个上,当推杆由所述工作位置越过所述第一断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动组件中的另一个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件为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限位块,所述动组件设有与所述限位块对应设置的限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固定于所述推杆的限位环或第一卡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和所述动组件中的一个上,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二断开位置时,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动组件中的另一个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容器包括轭铁板和绝缘罩,所述绝缘罩和轭铁板合围成所述接触腔,所述推杆滑动穿设于所述轭铁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一断开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轭铁板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组件还包括弹簧座、主弹簧和止位件,所述弹簧座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所述动簧片通过所述主弹簧装在所述止位件与弹簧座之间,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主弹簧给予所述动簧片抵紧所述静触头的作用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件为U型支架,所述弹簧座设有固定片,所述U型支架的底部与所述固定片相连接,所述动簧片通过所述主弹簧装在所述U型支架的顶壁与所述弹簧座之间;
所述固定片、所述推杆的上部和所述弹簧座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位件为第二卡簧,所述推杆穿过所述动簧片与所述第二卡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座所述动簧片通过所述主弹簧装在所述第二卡簧与所述弹簧座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为弹簧座,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二断开位置时,所述弹簧座与所述轭铁板抵接。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金属壳,所述金属壳安装在所述轭铁板下端,所述金属壳与所述轭铁板围成容纳腔,所述动铁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为动铁芯,当所述推杆位于所述第二断开位置时,所述动铁芯与所述金属壳的内底壁抵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作用力不大于所述动簧片通短路电流时所述推杆承受的作用力,且大于所述动簧片通正常工作电流时所述推杆承受的作用力;或,
所述继电器包括抗短路结构,当所述动簧片通预设短路电流时,所述抗短路结构能阻止所述动簧片与所述静触头分离;所述设定作用力不大于所述动簧片通分离短路电流时所述推杆承受的作用力,且大于所述动簧片通所述预设短路电流时所述推杆承受的作用力;所述分离短路电流大于所述预设短路电流。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1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的上方设有上导磁体,所述动簧片的下方设有与所述上导磁体对应设置的下导磁体,且所述下导磁体能与所述动簧片一起运动。
CN202222697453.7U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继电器 Active CN218385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97453.7U CN218385044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97453.7U CN218385044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85044U true CN218385044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29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97453.7U Active CN218385044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850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46194B1 (en) Direct current relay
US11574784B2 (en) Direct current relay
EP3846195B1 (en) Direct current relay
EP2180487B1 (en) Micro switch
CN210142625U (zh)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EP4030458B1 (en) Direct current contactor and automobile
CN218385019U (zh) 继电器
JP4281251B2 (ja) 電磁継電器
EP0210727A1 (en) High current double-break electrical contactor
KR102537549B1 (ko) 직류 릴레이
CN218385044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8730704U (zh) 继电器
CN218385036U (zh) 继电器
CN108321036B (zh) 一种能够抵抗雷击电流的电磁继电器
CN218385043U (zh) 继电器
US10727015B2 (en) High-voltage large-current relay
CN214254281U (zh) 带有高抗短路结构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US20210391123A1 (en) Contactor with integrated drive shaft and yoke
CN117936326A (zh) 一种继电器
US20130162377A1 (en) Circuit breaker
CN220526777U (zh) 一种隔弧结构、接触单元和继电器
CN220341135U (zh) 一种动簧片、接触单元和继电器
CN220526778U (zh) 一种隔弧结构、接触单元和继电器
CN220172009U (zh) 一种继电器
CN220341134U (zh) 一种继电器接触单元和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