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28650U - 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 - Google Patents

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28650U
CN216528650U CN202122986633.2U CN202122986633U CN216528650U CN 216528650 U CN216528650 U CN 216528650U CN 202122986633 U CN202122986633 U CN 202122986633U CN 216528650 U CN216528650 U CN 216528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zer
contact piece
movable contact
short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866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一飞
顾春朋
陈建华
彭涛
张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uoli Yuant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uoli Yuant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uoli Yuant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uoli Yuant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866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28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28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28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包括:动接触片、一对静触头、导磁板以及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穿过所述导磁板与所述动接触片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动接触片相对于所述静触头移动,所述导磁板上安装有第一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具有一容置腔,所述动接触片活动置于该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安装有位于所述动接触片上方的第一导磁体,所述动接触片上安装有第二导磁体,所述第二导磁体与所述第一导磁体相对设置用于在所述动接触片和两个所述静触头接触导通所形成的磁场作用下相互产生吸力。该触头结构将第一导磁体受到的反作用力通过第一固定支架作用在导磁板上,从而避免被斥开的风险,提高抗短路性能。

Description

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接触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
背景技术
直流接触器在其触头流过大电流时,尤其是在通过短路电流时,会在动接触片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电动斥力,当电动斥力大于动接触片的支撑力时,导致动接触片会被斥开,产生强大电弧,造成动接触器粘连甚至发生爆炸。
目前,为了避免动接触片被斥开,现有的抗短路结构一般采用下衔铁与动接触片铆接,上衔铁与推杆铆接的方式固定;其原理是:在通电导体产生的环形磁场作用下,上衔铁与支架固定,下衔铁会被上衔铁吸引,同时给动接触片提供一个向上的补偿力,进而防止动接触片被斥开;但是上衔铁在吸引下衔铁的同时,也会被下衔铁吸引,这个反作用力会通过推杆作用到铁芯上,当反作用力与动接触片底部的弹簧的弹力叠加大于铁芯的保持力时,导致铁芯会被斥开,造成接触器失效。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以克服现有触头结构抗短路电流性能不足、在短路电流通过时所受到电动斥力依然会存在被斥开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包括:动接触片、与所述动接触片相对设置的一对静触头、导磁板以及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穿过所述导磁板与所述动接触片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动接触片相对于所述静触头移动;所述导磁板上安装有第一固定支架,所述第一固定支架具有一容置腔,所述动接触片活动置于该容置腔内,所述第一固定支架上安装有位于所述动接触片上方的第一导磁体,所述动接触片上安装有第二导磁体,所述第二导磁体与所述第一导磁体相对设置用于在所述动接触片和两个所述静触头接触导通所形成的磁场作用下相互产生吸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推杆以及活动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第二固定支架、绝缘支撑座和弹性元件,所述绝缘支撑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下部,所述动接触片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内,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弹性抵置在所述动接触片和所述绝缘支撑座之间,所述推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导磁板与所述绝缘支撑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固定支架的上部沿内壁安装有第三导磁体,所述第三导磁体与所述第二导磁体相对设置,所述动接触片在所述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向上止挡在所述第三导磁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磁体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导磁体的两侧,所述第二导磁体的两端至少部分延伸出所述第二固定支架且分别正对于两个所述第一导磁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磁体、所述第二导磁体以及所述第三导磁体均采用软磁性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磁体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弹性元件的顶端弹性抵置在该限位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磁体呈开口向上的U型结构,所述第二导磁体的两侧壁包裹在所述动接触片的两侧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通过在导磁板上安装有第一固定支架,动接触片活动置于第一固定支架的容置腔内,并在第一固定支架上安装第一导磁体,动接触片上安装第二导磁体,在动接触片和两个静触头接触导通电流流过时产生螺旋磁场作用下将第一导磁体和第二导磁体磁化,使得第二导磁体与第一导磁体之间相互产生吸力,对动接触片具有向上的补偿力以克服其受到的电动斥力,提高抗短路性能,同时由于第一导磁体受到的反作用力通过第一固定支架作用在导磁板上,从而使直流接触器中的铁芯受到的反作用力大大减小,避免被斥开的风险,提高了直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的爆炸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动接触片; 2——静触头;
3——导磁板; 4——第一固定支架;
401——容置腔; 5——第一导磁体;
6——第二导磁体; 7——推杆;
8——第二固定支架; 9——绝缘支撑座;
10——弹性元件; 11——第三导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用于直流接触器上,包括:动接触片1、与动接触片1相对设置的一对静触头2、导磁板3以及传动组件。两个静触头2固定在直流接触器的外壳体顶部,其下端伸入外壳体腔室内并处于动接触片1的两端正上方。导磁板3固定在外壳体内,传动组件穿过导磁板3与动接触片1连接,用于驱动动接触片1相对于静触头2上下移动。
参阅图1和图3,导磁板3上安装有第一固定支架4,第一固定支架4具有铆接在导磁板3上的前后两个支撑板以及连接在两个支撑板顶部的横板,以此在第一固定支架4内形成一左右开口的容置腔401,动接触片1活动置于该容置腔401内,且动接触片1的两端至少部分伸出该容置腔401分别与两个静触头2相对设置。
参阅图2和图3,传动组件包括推杆7以及活动置于容置腔401内的第二固定支架8、绝缘支撑座9和弹性元件10。第二固定支架8呈n形结构,绝缘支撑座9固定连接在第二固定支架8的下部,动接触片1横向穿插在第二固定支架8内。弹性元件10为弹簧,其两端分别弹性抵置在动接触片1和绝缘支撑座9之间。导磁板3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推杆7的上端穿过该通孔与绝缘支撑座9固定连接,推杆7的下端与直流接触器的动铁芯固定连接。当直流接触器中的线圈通电时,动铁芯在该线圈产生的磁场作用下向上移动,通过推杆推动动接触片1向上移动。
其中,第一固定支架4的横板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磁体5,第一导磁体5位于动接触片1上方;动接触片1上安装有第二导磁体6,且第二导磁体6与第一导磁体5相对设置。当动接触片1和两个静触头2接触导通时,电流流过动接触片1和两个静触头2会产生螺旋磁场,第一导磁体5和第二导磁体6在该螺旋磁场内被磁化,进而使得第二导磁体6与第一导磁体5之间相互产生吸力,第二导磁体6在第一导磁体5的吸引下对动接触片1具有向上的补偿力以克服其受到的电动斥力,提高抗短路性能,由于第一导磁体5受到的反作用力通过第一固定支架4作用在导磁板3上,从而使直流接触器中的铁芯受到的反作用力大大减小,避免铁芯被斥开的风险,提高了直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
此外,第二固定支架8的上部沿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三导磁体11,第三导磁体11同样与第二导磁体6相对设置,动接触片1在弹性元件10的弹力作用下向上止挡在第三导磁体11上。当动接触片1和两个静触头2接触导通时,同样会将第三导磁体11进行磁化,在第三导磁体11和第二导磁体6之间产生吸力,增加对动接触片1的补偿力以克服其受到的电动斥力,进一步提高了抗短路能力,避免动接触片1被斥开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磁体5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三导磁体11的两侧。第二导磁体6呈开口向上的U型结构,第二导磁体6的前后两侧壁包裹在动接触片1的两侧边,且第二导磁体6的左右两端至少部分延伸出第二固定支架8分别正对于两个第一导磁体5。采用此结构设计,在两个第一导磁体5的作用下不仅能够达到更优的抗短路效果,而且结构紧凑,稳定性高,可靠性好。第二导磁体6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弹性元件10的顶端弹性抵置在该限位槽内;绝缘支撑座9的顶部同样设置有另一限位槽并位于该限位槽中具有一限位柱,弹性元件10的底端弹性抵置在绝缘支撑座9的限位槽内并套设在限位柱上,以此实现对弹性元件10的限位,使得各部件连接稳定可靠。
其中,第一导磁体5、第二导磁体6以及第三导磁体11均采用软磁性材料,可以采用诸如电工纯铁、铸铁等材料,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以能够实现被磁化、相互之间产生吸力为准。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一种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通过在导磁板上安装有第一固定支架,动接触片活动置于第一固定支架的容置腔内,并在第一固定支架上安装第一导磁体,动接触片上安装第二导磁体,在动接触片和两个静触头接触导通电流流过时产生螺旋磁场作用下将第一导磁体和第二导磁体磁化,使得第二导磁体与第一导磁体之间相互产生吸力,对动接触片具有向上的补偿力以克服其受到的电动斥力,提高抗短路性能,同时由于第一导磁体受到的反作用力通过第一固定支架作用在导磁板上,从而使直流接触器中的铁芯受到的反作用力大大减小,避免被斥开的风险,提高了直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
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包括动接触片(1)、与所述动接触片(1)相对设置的一对静触头(2)、导磁板(3)以及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穿过所述导磁板(3)与所述动接触片(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动接触片(1)相对于所述静触头(2)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板(3)上安装有第一固定支架(4),所述第一固定支架(4)具有一容置腔(401),所述动接触片(1)活动置于该容置腔(401)内,所述第一固定支架(4)上安装有位于所述动接触片(1)上方的第一导磁体(5),所述动接触片(1)上安装有第二导磁体(6),所述第二导磁体(6)与所述第一导磁体(5)相对设置用于在所述动接触片(1)和两个所述静触头(2)接触导通所形成的磁场作用下相互产生吸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推杆(7)以及活动置于所述容置腔(401)内的第二固定支架(8)、绝缘支撑座(9)和弹性元件(10),所述绝缘支撑座(9)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固定支架(8)的下部,所述动接触片(1)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8)内,所述弹性元件(10)的两端分别弹性抵置在所述动接触片(1)和所述绝缘支撑座(9)之间,所述推杆(7)的一端贯穿所述导磁板(3)与所述绝缘支撑座(9)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8)的上部沿内壁安装有第三导磁体(11),所述第三导磁体(11)与所述第二导磁体(6)相对设置,所述动接触片(1)在所述弹性元件(10)的弹力作用下向上止挡在所述第三导磁体(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体(5)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三导磁体(11)的两侧,所述第二导磁体(6)的两端至少部分延伸出所述第二固定支架(8)且分别正对于两个所述第一导磁体(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体(5)、所述第二导磁体(6)以及所述第三导磁体(11)均采用软磁性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体(6)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弹性元件(10)的顶端弹性抵置在该限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磁体(6)呈开口向上的U型结构,所述第二导磁体(6)的两侧壁包裹在所述动接触片(1)的两侧边。
CN202122986633.2U 2021-12-01 2021-12-01 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 Active CN216528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6633.2U CN216528650U (zh) 2021-12-01 2021-12-01 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6633.2U CN216528650U (zh) 2021-12-01 2021-12-01 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28650U true CN216528650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64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86633.2U Active CN216528650U (zh) 2021-12-01 2021-12-01 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28650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8421A1 (zh) * 2022-10-12 2024-04-18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继电器
WO2024078423A1 (zh) * 2022-10-12 2024-04-18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继电器
WO2024078542A1 (zh) * 2022-10-12 2024-04-18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继电器
WO2024078424A1 (zh) * 2022-10-12 2024-04-18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继电器
WO2024078543A1 (zh) * 2022-10-12 2024-04-18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继电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8421A1 (zh) * 2022-10-12 2024-04-18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继电器
WO2024078423A1 (zh) * 2022-10-12 2024-04-18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继电器
WO2024078542A1 (zh) * 2022-10-12 2024-04-18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继电器
WO2024078424A1 (zh) * 2022-10-12 2024-04-18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继电器
WO2024078543A1 (zh) * 2022-10-12 2024-04-18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继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28650U (zh) 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
CN210142625U (zh)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CN215451293U (zh) 一种继电器
KR20200025805A (ko) 직류 릴레이
WO2024078424A1 (zh) 继电器
CN115803839A (zh) 触头装置、电磁开关、车载充电机及新能源汽车
CN211479955U (zh)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CN109727816B (zh) 一种结构改良式继电器
CN220829914U (zh) 一种基于电磁斥力分闸的常闭型高压直流接触器
CN221861540U (zh) 带有辅助触点的直流接触器
CN219040366U (zh) 带有辅助触点的直流接触器
CN219998120U (zh) 接触器
CN219163272U (zh) 一种用于监测继电器触点状态的辅助触点结构
CN220856450U (zh) 抗短路电流直流继电器
CN218730697U (zh) 具有高低压绝缘性能的抗短路直流接触器
CN220367853U (zh) 继电器
CN220963168U (zh) 继电器
CN216528651U (zh) 直流接触器防斥开触头结构
CN217933625U (zh) 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8385044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6671513U (zh) 用于拍合式继电器的触头组件和拍合式继电器
CN220963156U (zh) 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7134288U (zh) 继电器和车辆
CN221747109U (zh) 一种交流高压强磁灭弧继电器
CN221352648U (zh) 可承受短路电流的直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