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017541U - 小型磁保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小型磁保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017541U
CN219017541U CN202223023802.3U CN202223023802U CN219017541U CN 219017541 U CN219017541 U CN 219017541U CN 202223023802 U CN202223023802 U CN 202223023802U CN 219017541 U CN219017541 U CN 219017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ature
base
retaining wall
contact
contact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238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新宇
朱艺青
洪钒钢
谭忠华
张仁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Hongfa Electroacou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238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017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017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0175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接触部分、磁路部分、衔铁部分、推动卡和辅助触点部分,衔铁部分转动连接在底座上,并位于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之间,且衔铁部分与磁路部分相配合,并通过推动卡与接触部分的主动簧片、辅助触点部分的辅助动簧片相配合,辅助触点部分位于衔铁部分的旁侧;所述衔铁部分相对磁路部分朝远离辅助触点部分的一侧偏置设置,使衔铁部分靠近辅助触点部分的一侧在底座上让出辅助触点部分的安装空间。本实用新型在产品小型化的基础上,使辅助触点部分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并有效解决磁路部分与辅助触点部分之间绝缘距离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小型磁保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型磁保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磁保持继电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继电器,也是一种自动开关,和其他电磁继电器一样,对电路起着自动接通和分断作用。所不同的是,磁保持继电器的常闭或常开状态完全是依赖永久磁铁的作用,其开关状态的转换是靠一定宽度的脉冲电信号触发而完成的,且其触点开、合状态平时有永久磁铁所产生的磁力所保持。当继电器的触点需要开或合状态时,只需要用正(反)直流脉冲电压激励线圈,继电器在瞬间就完成了开与合的状态转换。通常触点处于保持状态时,线圈不需要继续通电,仅靠永久磁铁的磁力就能维持继电器的状态不变。
为了监测产品的主触点接触状态,现有技术的一种磁保持继电器带有辅助触点部分,其辅助触点部分位于衔铁部分的旁侧,衔铁部分通过推动卡与接触部分的主动簧片、辅助触点部分的辅助动簧片相配合。为了进一步压缩产品空间,实现产品小型化,有的磁保持继电器在衔铁部分设置让位槽,以避让辅助触点部分,使产品在小型化的基础上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辅助触点部分。然而这种方式会导致磁路部分与辅助接触部分之间的绝缘距离不足,并且,在衔铁部分上设置让位凹槽,会破坏衔铁部分的完整性,并增加衔铁部分的加工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小型磁保持继电器,其衔铁部分采用偏置设置的方式,解决在小型化基础上的辅助触点部分的安装空间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接触部分、磁路部分、衔铁部分、推动卡和辅助触点部分,衔铁部分转动连接在底座上,并位于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之间,且衔铁部分与磁路部分相配合,并通过推动卡与接触部分的主动簧片、辅助触点部分的辅助动簧片相配合,辅助触点部分位于衔铁部分的旁侧;所述衔铁部分相对磁路部分朝远离辅助触点部分的一侧偏置设置,使衔铁部分靠近辅助触点部分的一侧在底座上让出辅助触点部分的安装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磁路部分的两轭铁与所述衔铁部分配合的部位分别向远离所述辅助触点部分的一侧凸伸,所述两轭铁靠近所述辅助触点部分的一侧内缩。
进一步的,所述衔铁部分采用转轴转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转轴朝所述衔铁部分靠近所述接触部分的一侧偏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位于所述衔铁部分和接触部分之间的挡墙,该挡墙与所述底座的四周边壁围成用于安装所述磁路部分、衔铁部分的第一空间和用于安装所述接触部分的第二空间,所述底座在第一空间的旁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辅助触点部分的第三空间;所述挡墙底部悬空或设有让位开口,以避让所述推动卡。
进一步的,所述推动卡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衔铁部分与推动卡配合的部位插入所述第一插槽,所述主动簧片底部插入第二插槽;所述推动卡设有用于与所述辅助动簧片配合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与所述辅助动簧片在接触状态呈线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衔铁部分的转轴朝所述衔铁部分靠近所述接触部分的一侧偏心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底端开口的外壳,所述外壳底部与所述底座连接,并包容所述接触部分、磁路部分、衔铁部分和辅助触点部分;还包括磁钢部分,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挡壁,该第一挡壁与所述外壳的侧壁围成开口朝下的上插槽,所述底座设有第二挡壁,第二挡壁围成下插槽,或者,所述第二挡壁与所述底座的边壁围成下插槽;所述磁钢部分的上端插入上插槽内,所述磁钢部分的下端插入下插槽内,且所述磁钢部分位于所述接触部分旁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壁的底部与第二挡壁的顶部交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壁的底部插入所述下插槽内;所述第二挡壁的内侧面设有朝上的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挡壁的底端与第一台阶面接触或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挡壁的外侧面设有朝下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挡壁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台阶面接触或齐平或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部分的主静簧片由所述底座上设置的定位部形成多面包裹,所述主静簧片仅其面向所述主动簧片的一面露出。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所述衔铁部分相对磁路部分朝远离辅助触点部分的一侧偏置设置,使衔铁部分靠近辅助触点部分的一侧在底座上让出辅助触点部分的安装空间,因而,本实用新型在产品小型化的基础上,使辅助触点部分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并有效解决磁路部分与辅助触点部分之间绝缘距离不足的问题。特别的,本实用新型使得所述衔铁部分无需开设辅助触点部分的让位槽,从而不会破坏衔铁部分的完整性,不会增加衔铁部分的加工难度。
2、所述磁路部分的两轭铁与所述衔铁部分配合的部位分别向远离所述辅助触点部分的一侧凸伸,能够确保两轭铁与偏置设置的衔铁部分有效配合,从而确保导磁效率。
3、所述衔铁部分与推动卡配合的部位未相对所述磁路部分偏置设置,使得推动卡上的施力点与受力点能够保持在中轴线上,从而保证推动卡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
4、所述底座上在所述衔铁部分和接触部分之间设有挡墙,不仅能够提高磁路部分、衔铁部分与接触部分的爬电距离和空气间隙,还能改善现有技术的底座采用单围框结构安装磁路部分、衔铁部分和接触部分,而导致在中间位置易变形的问题,从而加强底座结构强度,提升插装过盈的定位稳定性。
5、所述推动卡的推动部与所述辅助动簧片在接触状态呈线面接触,能够降低推动部与辅助动簧片之间刮擦受损风险。
6、所述衔铁部分的转轴朝所述衔铁部分靠近所述接触部分的一侧偏心设置,能够进一步避让所述辅助触点部分。
7、所述第一挡壁的底部与第二挡壁的顶部交错配合使得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受热后,即便底座和外壳的配合间隙增大,本实用新型仍能利用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局部交错配合的状态将磁钢部分与接触部分完全隔开,从而减小接触部分的热量导致磁钢部分的热衰,并实现接触部分与磁钢部分之间的空气间隙及爬电距离的提升,同时降低了磁钢部分的防护结构对温度冲击的敏感性。特别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挡壁的底部与第二挡壁的顶部交错配合的方式来实现磁钢部分的绝缘防护性能的提升,无需设置额外零件,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
8、所述接触部分的主静簧片由所述底座上设置的定位部形成多面包裹,能够增加主静簧片与磁钢部分之间的爬电距离。
9、所述衔铁部分相对磁路部分偏置设置后,所述衔铁部分受到的吸力与所述衔铁部分对推动卡的推力错开,但由于衔铁部分采用转轴稳定限位在所述底座上,因此,衔铁部分在推动过程中不会产生歪斜,从而确保衔铁部分动作正常、稳定。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磁保持继电器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不含外壳、磁钢部分);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磁路部分与衔铁部分在组合状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含主静簧片);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动簧片与推动卡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一;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二;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三(不含外壳);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与磁钢部分在分解状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与磁钢部分在组合状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与磁钢部分在组合状态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外壳与磁钢部分在组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外壳,11、第一挡壁,111、第二台阶面,12、上插槽,2、底座,21、挡墙,22、第一空间,23、第二空间,24、第三空间,25、第二挡壁,251、第一台阶面,26、下插槽,27、定位部,3、磁路部分,31、线圈架,32、轭铁,33、线圈,34、铁芯,4、衔铁部分,41、衔铁,42、永磁体,43、塑料件,431、推块,44、转轴,5、接触部分,51、主引出片,52、主动簧片,53、主静簧片,6、辅助触点部分,61、辅助引出片,62、辅助动簧片,63、辅助静簧片,7、推动卡,71、第一插槽,72、第二插槽,73、推动部,74、让位缺口,8、磁钢部分,81、吹弧磁钢,82、隔磁片,821、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对于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描述中,采用了“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请参见图1-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底端开口的外壳1、底座2,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2上的接触部分5、磁路部分3、衔铁部分4、推动卡7和辅助触点部分6,所述外壳1底部与所述底座2连接,并包容所述接触部分5、磁路部分3、衔铁部分4和辅助触点部分6。所述磁路部分3包括线圈架31、缠绕于线圈架31的线圈33、穿设于线圈架31的铁芯34和两轭铁32,两轭铁32分别呈L字形,且两轭铁32的一边分别与铁芯34的两端铆接固定,两轭铁32的另一边分别位于线圈架31外的同一侧,并相向设置。接触部分5包括主引出片51、主动簧片52和主静簧片53,主引出片51和静簧片分别插装于所述底座2,主动簧片52的上端与主引出片51铆接固定,主动簧片52的下端设置主动触点,该主动触点与主静簧片53上设置的主静触点对应配合。所述辅助触点部分6包括辅助引出片61、辅助动簧片62和辅助静簧片63,辅助引出片61和辅助静簧片63分别插装于所述底座2,辅助动簧片62的上端与辅助引出片61的上端铆接固定,辅助动簧片62的下端设置辅助动触点,该辅助动触点与辅助静簧片63上设置的辅助静触点对应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衔铁部分4采用转轴44转动连接在底座2上,并位于磁路部分3和接触部分5之间,且衔铁部分4与磁路部分3的两轭铁32相配合,并通过滑动设置在所述底座2上的推动卡7与接触部分5的主动簧片52、辅助触点部分6的辅助动簧片62相配合,辅助触点部分6位于衔铁部分4的旁侧;所述衔铁部分4相对磁路部分3朝远离辅助触点部分6的一侧偏置设置,使衔铁部分4靠近辅助触点部分6的一侧在底座2上让出辅助触点部分6的安装空间,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在产品小型化的基础上,使辅助触点部分6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并有效解决磁路部分3与辅助触点部分6之间绝缘距离不足的问题。此外,所述衔铁部分4无需开设辅助触点部分6的让位槽,不会破坏衔铁部分4的完整性,不会增加衔铁部分4的加工难度。所述衔铁部分4相对磁路部分3朝远离辅助触点部分6的一侧偏置设置,使得磁路部分3在其轴向上的中心线L1与衔铁部分4在磁路部分的轴向上的中心线L2在磁路部分3和衔铁部分4的排布方向上(也是底座1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如图3所示(图中L1、L2分别示意磁路部分3在其轴向上的中心线和衔铁部分在磁路部分的轴向上的中心线),并且,中心线L2位于中心线L1远离辅助触点部分6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所述磁路部分3的两轭铁32与所述衔铁部分4配合的部位分别向远离所述辅助触点部分6的一侧凸伸,所述两轭铁32靠近所述辅助触点部分6的一侧内缩,如此,如此,不仅能够确保两轭铁32与偏置设置的衔铁部分4保持有效配合,从而保持导磁效率,还能够避让所述辅助触点部分6。
本实施例中,所述衔铁部分4与推动卡7配合的部位未相对所述磁路部分3偏置设置。所述磁路部分3、接触部分5沿所述底座2的长度方向排布,且所述磁路部分3和接触部分5分别在所述底座2的宽度方向上居中设置。所述衔铁部分4与推动卡7配合的部位未相对所述磁路部分3偏置设置,因此,所述衔铁部分4与推动卡7配合的部位也在底座2的宽度方向上居中设置,如此,使得衔铁部分4对推动卡7的推力位于所述底座2在长度方向上的中心线,能够更好地推动接触部分5的主动簧片52。
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所述底座2上设有位于所述衔铁部分4和接触部分5之间的挡墙21,该挡墙21与所述底座2的四周边壁围成用于安装所述磁路部分3、衔铁部分4的第一空间22和用于安装所述接触部分5的第二空间23,所述底座2在第一空间22的旁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辅助触点部分6的第三空间24;所述挡墙21底部悬空或设有让位开口,以避让所述推动卡7。所述挡墙21的设置,不仅能够提高磁路部分3、衔铁部分4与接触部分5的爬电距离和空气间隙,还能改善现有技术的底座采用单围框结构安装磁路部分、衔铁部分和接触部分,而导致在中间位置易变形的问题,从而加强底座2的结构强度,提升插装过盈的定位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推动卡7设有第一插槽71和第二插槽72,所述衔铁部分4与推动卡7配合的部位插入所述第一插槽71,所述主动簧片52底部插入第二插槽72,如图8所示。所述推动卡7设有用于与所述辅助动簧片62配合的推动部73,该推动部73与所述辅助动簧片62在接触状态呈线面接触,从而能够降低推动部73与辅助动簧片62之间刮擦受损风险。具体,所述推动部73呈圆柱状,但不局限于此。所述辅助动簧片62底部设有沿其侧向延伸并用于与所述推动部73配合的延伸片621。所述推动卡7靠近所述辅助静簧片63的部位设有让位缺口74,以避让所述辅助静簧片63。
本实施例中,所述衔铁部分4的转轴44朝所述衔铁部分4靠近所述接触部分5的一侧偏心设置。所述衔铁部分4具体包括两衔铁41、永磁体42、塑料件43和所述转轴44,永磁体42叠置在两衔铁41之间,并由塑料件43包裹固定,所述转轴44水平穿设在所述塑料件43上。所述两衔铁41的长度不一致,且靠近所述磁路部分3的衔铁较短,远离所述磁路部分3的衔铁较长。所述衔铁部分4大致呈H字形结构,所述磁路部分3的两轭铁32的另一边分别插入衔铁部分4由H字形形成的上下两开口内。所述衔铁部分4与推动卡7配合的部位具体为所述塑料件43底部设置的一推块431。
本实施例中,如图11-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磁钢部分8,所述外壳1内设有第一挡壁11,该第一挡壁11与所述外壳1的侧壁围成开口朝下的上插槽12,所述底座2设有第二挡壁25,第二挡壁25围成下插槽26,或者,所述第二挡壁25与所述底座2的边壁围成下插槽26;所述磁钢部分8的上端插入上插槽12内,所述磁钢部分8的下端插入下插槽26内,且所述磁钢部分8位于所述接触部分5旁侧。所述外壳1的底部围在所述底座2外,所述下插槽26面向所述外壳1的侧壁的一面呈开放式,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下插槽26面向所述外壳1的侧壁的一面即呈封闭式。
本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所示,所述第一挡壁11的底部与第二挡壁25的顶部交错配合,且二者呈间隙配合或非间隙配合。具体,所述第一挡壁11的底部插入所述下插槽26内。所述第二挡壁25的内侧面设有朝上的第一台阶面251,所述第一挡壁11的底端与第一台阶面251接触或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台阶面251的设置,能够为第一挡壁11提供支撑,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同时,第一台阶面251的设置使得第二挡壁25顶部的厚度减小,从而使下插槽26内部有多余的空间来容纳所述第一挡壁11底部。所述第一挡壁11的外侧面设有朝下的第二台阶面111,所述第二挡壁25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台阶面111接触或齐平或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台阶面111的设置,使得第二挡壁25底部的厚度减小,从而使第二挡壁25底部的占用空间较小。
本实施例中,所述磁钢部分8的上端与上插槽12过盈配合,所述磁钢部分8的下端与所述下插槽26过盈配合,使得磁钢部分8能够更好地定位于上插槽12和下插槽26之中,避免出现晃动。所述磁钢部分8具体包括呈薄片状的吹弧磁钢81和隔磁片82,吹弧磁钢81和隔磁片82层叠在一起,且隔磁片82设在外侧,吹弧磁钢81设在内侧。所述隔磁片82的厚度小于所述吹弧磁钢81的厚度,所述隔磁片82的宽度的两边分别设有折边821,且所述隔磁片82的宽度的两边的折边821分别包住所述吹弧磁钢813的宽度的两边。所述磁钢部分8、第一挡壁11、第二挡壁25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第一挡壁11、第二挡壁25分别与磁钢部分8一一对应,所述接触部分5位于两磁钢部分8之间,且两个磁钢部分8的排布方向与所述接触部分5的触点分断方向垂直,具体,两个磁钢部分8沿底座2的宽度方向排布。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磁钢部件仅包括吹弧磁钢。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分5的主静簧片53由所述底座2上设置的定位部27形成多面包裹,所述主静簧片53仅其面向所述主动簧片52的一面露出,如图4、图8、图9所示。如此,能够增加主静簧片53与磁钢部分8之间的爬电距离。安装时,所述主静簧片53铆接主静触点后,从下往上插装于所述底座2,所述磁路部分3、所述主引出片51则分别从上往下插装于所述底座2。所述辅助动簧片62、辅助静簧片63分别侧向插装于所述底座2形成的第三空间2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磁保持继电器,其衔铁部分4相对磁路部分3朝远离辅助触点部分6的一侧偏置设置,使衔铁部分4靠近触点部分的一侧在底座2上让出辅助触点部分6的安装空间,因而,本实用新型在产品小型化的基础上,使辅助触点部分6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并有效解决磁路部分3与辅助触点部分6之间绝缘距离不足的问题。此外,所述衔铁部分4无需开设辅助触点部分6的让位槽,不会破坏衔铁部分4的完整性,不会增加衔铁部分4的加工难度。虽然所述衔铁部分4相对磁路部分3偏置设置后,所述衔铁部分4受到的吸力与所述衔铁部分4对推动卡7的推力相互错开,但由于衔铁部分4采用转轴44稳定限位在所述底座2上,因此,衔铁部分4在推动过程中不会产生歪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磁保持继电器,其第一挡壁11的底部与第二挡壁25的顶部交错配合后,能够将吹弧磁钢813与接触部分5完全隔开,并且,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受热后,即便底座2和外壳1的配合间隙增大,第一挡壁11和第二挡壁25仍保持局部交错配合的状态,因而依然能够将吹弧磁钢813与接触部分5完全隔开,从而减小接触部分5的热量导致吹弧磁钢813的热衰,并实现接触部分5与吹弧磁钢813之间的空气间隙及爬电距离的提升,避免接触部分5与磁钢间爬电距离太小,导致极易出现接触部分5在分断状态下通过吹弧磁钢813导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同时降低了吹弧磁钢813的防护结构(即外壳11及其第一挡壁11和底座22及其第二挡壁25)对温度冲击的敏感性。特别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挡壁11的底部与第二挡壁25的顶部交错配合的方式来实现吹弧磁钢813绝缘防护性能的提升,无需设置额外零件,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磁保持继电器,其通过优化结构,实现结构进一步小型化,同时保证装配可操作性,保证触点间隙监测、超行程监测、触点压力监测位置,使得产品过程参数可被监测。同时,满足产品小型化要求,提高产品可装配性,降低装配过程异物产生风险,进一步提升产品可靠性,有效地保证了磁保持继电器的电气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磁保持继电器,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磁保持继电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小型磁保持继电器,包括底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接触部分、磁路部分、衔铁部分、推动卡和辅助触点部分,衔铁部分转动连接在底座上,并位于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之间,且衔铁部分与磁路部分相配合,并通过推动卡与接触部分的主动簧片、辅助触点部分的辅助动簧片相配合,辅助触点部分位于衔铁部分的旁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部分相对磁路部分朝远离辅助触点部分的一侧偏置设置,使衔铁部分靠近辅助触点部分的一侧在底座上让出辅助触点部分的安装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部分的两轭铁与所述衔铁部分配合的部位分别向远离所述辅助触点部分的一侧凸伸,所述两轭铁靠近所述辅助触点部分的一侧内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部分与推动卡配合的部位未相对所述磁路部分偏置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位于所述衔铁部分和接触部分之间的挡墙,该挡墙与所述底座的四周边壁围成用于安装所述磁路部分、衔铁部分的第一空间和用于安装所述接触部分的第二空间,所述底座在第一空间的旁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辅助触点部分的第三空间;所述挡墙底部悬空或设有让位开口,以避让所述推动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卡设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衔铁部分与推动卡配合的部位插入所述第一插槽,所述主动簧片底部插入第二插槽;所述推动卡设有用于与所述辅助动簧片配合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与所述辅助动簧片在接触状态呈线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部分采用转轴转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转轴朝所述衔铁部分靠近所述接触部分的一侧偏心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端开口的外壳,所述外壳底部与所述底座连接,并包容所述接触部分、磁路部分、衔铁部分和辅助触点部分;还包括磁钢部分,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挡壁,该第一挡壁与所述外壳的侧壁围成开口朝下的上插槽,所述底座设有第二挡壁,第二挡壁围成下插槽,或者,所述第二挡壁与所述底座的边壁围成下插槽;所述磁钢部分的上端插入上插槽内,所述磁钢部分的下端插入下插槽内,且所述磁钢部分位于所述接触部分旁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型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壁的底部与第二挡壁的顶部交错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型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壁的底部插入所述下插槽内;所述第二挡壁的内侧面设有朝上的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挡壁的底端与第一台阶面接触或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挡壁的外侧面设有朝下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挡壁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台阶面接触或齐平或间隙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型磁保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分的主静簧片由所述底座上设置的定位部形成多面包裹,所述主静簧片仅其面向所述主动簧片的一面露出。
CN202223023802.3U 2022-11-14 2022-11-14 小型磁保持继电器 Active CN219017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3802.3U CN219017541U (zh) 2022-11-14 2022-11-14 小型磁保持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3802.3U CN219017541U (zh) 2022-11-14 2022-11-14 小型磁保持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017541U true CN219017541U (zh) 2023-05-12

Family

ID=86232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23802.3U Active CN219017541U (zh) 2022-11-14 2022-11-14 小型磁保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0175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8589C (zh) 开关装置
EP3264437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KR950001594Y1 (ko) 전자 릴레이
CN210142625U (zh) 高容量继电器的抗短路结构
EP2945178B1 (en) Contact device
EP3958283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apable of resisting short-circuit current
KR900000311B1 (ko) 전자석 릴레이
CN117352333A (zh) 电磁继电器
JP4281251B2 (ja) 電磁継電器
CN110854731A (zh) 一种气体绝缘开关设备
KR20230147194A (ko) 릴레이
CN219017541U (zh) 小型磁保持继电器
CN219979462U (zh) 一种双刀单掷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WO2024000770A1 (zh) 继电器
CN115714077A (zh) 一种小型磁保持继电器
CN107492472B (zh) 继电器
EP3764385B1 (en) Magnetic latching relay
CN115803839A (zh) 触头装置、电磁开关、车载充电机及新能源汽车
JP2003288830A (ja) 高電圧大電流用電磁継電器
CN219842931U (zh) 增加爬电距离的继电器
EP3968351A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216213151U (zh) 磁保持继电器
CN219979461U (zh) 一种抗冲击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JP2010062042A (ja) リレー
CN219979450U (zh) 一种改进电磁吸力的磁保持电磁继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