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7233A - 润滑油组合物及基础油 - Google Patents

润滑油组合物及基础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27233A
CN111727233A CN201880088704.5A CN201880088704A CN111727233A CN 111727233 A CN111727233 A CN 111727233A CN 201880088704 A CN201880088704 A CN 201880088704A CN 111727233 A CN111727233 A CN 111727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oil
oil
less
lubricating oil
control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87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岳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eo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neo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721902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1727233(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eos Corp filed Critical Eneo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727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272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71/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purely physical criteria, e.g. containing as base-material, thickener or additive, ingredients which are characterised exclusively by their numerically specified physical properties, i.e. containing ingredients which are physically well-defined but for which the chemical nature is either unspecified or only very vaguely indica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润滑油组合物含有基础油和抗氧化剂,其中,采用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02以上且3.0以下的基础油。所述基础油进一步选择硫成分的含有比例为0.05质量%以下、芳香族烃成分的含有比例(%CA)为1.0以下、或粘度指数为95以上且130以下的基础油。根据该润滑油组合物,能提高氧化稳定性,实现更长寿命化。

Description

润滑油组合物及基础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及基础油。
本申请基于2018年1月10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8-001962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为了润滑而使用的油,被用于多数机械装置的润滑。通过将该润滑油涂于机械的可动部分,可减少相接的固体的摩擦,抑制摩擦热的产生和磨损。由此,能使机械装置稳定地持续运转。
关于润滑油,在基础油(base oil)中加入有各种添加剂。
在润滑油中,存在在使用中及保管中会产生氧化劣化的问题。为了防止该情况的发生,以往,在润滑油中加入作为添加剂的抗氧化剂。作为抗氧化剂,通用DBPC(2,6-二叔丁基对甲酚)等酚系化合物。
另外,提出了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其通过采用具有特定性状的矿物油或合成油作为基础油,并在该基础油中掺合胺系抗氧化剂而成(参照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288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2586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润滑油中,对于基础设施用途的润滑油(例如,发电用涡轮机油等),还特别要求装置的稳定运转,要求长期的氧化稳定性。但是,就如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以往的润滑油组合物而言,对该要求是不充分的。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以提供能提高氧化稳定性、实现更长寿命化的润滑油组合物、以及其中使用的基础油作为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方式涉及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其含有基础油和抗氧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02以上且3.0以下。
在第1方式涉及的润滑油组合物中,所述基础油进一步优选硫成分的含有比例为0.05质量%以下。或者,所述基础油进一步优选芳香族烃成分的含有比例(%CA)为1.0以下。或者,所述基础油进一步优选粘度指数为95以上且130以下。或者,所述基础油进一步优选40℃下的运动粘度为20mm2/sec以上且100mm2/sec以下。
在第1方式涉及的润滑油组合物中,所述抗氧化剂优选为芳香族胺系抗氧化剂。
第1方式涉及的润滑油组合物也可以进一步含有防锈剂。
第1方式涉及的润滑油组合物适合作为发电用涡轮机油。
本发明的第2方式涉及一种基础油,其特征在于,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02以上且3.0以下。
第2方式涉及的基础油进一步优选硫成分的含有比例为0.05质量%以下。
第2方式涉及的基础油进一步优选芳香族烃成分的含有比例(%CA)为1.0以下。
第2方式涉及的基础油进一步优选粘度指数为95以上且130以下。
第2方式涉及的基础油进一步优选40℃下的运动粘度为20mm2/sec以上且100mm2/sec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提高了氧化稳定性、实现了更长寿命化的润滑油组合物、以及其中使用的基础油。
具体实施方式
(润滑油组合物)
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础油,该润滑油组合物至少含有基础油和抗氧化剂。该润滑油组合物除了含有基础油及抗氧化剂以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其它成分。
<基础油>
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础油具有特定的吸光度。
作为该基础油,例如可列举出:含有矿物油或合成油或它们的混合油的基础油。该基础油中,优选矿物油,其中更优选石蜡系矿物油。
如组3(美国石油协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API)的分类)那样的高精制基础油被广泛使用于高性能的润滑油。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与组分类无关,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采用具有特定吸光度的基础油,可发挥高的氧化稳定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油组合物在原料选择性的宽度广这一点上是有用的。
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础油的特定的吸光度、即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02以上且3.0以下,作为一个例子,该吸光度的下限值优选为0.2以上,更优选为0.3以上;该吸光度的上限值优选为2.8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95以下。
只要该基础油的规定的吸光度在上述的范围内,就能够提高润滑油组合物的氧化稳定性,能够将成为氧化劣化进行程度的指标的酸值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在低值(例如5000小时、小于0.40mgKOH/g),实现更长寿命化。
或者,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础油的特定的吸光度、即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02以上且3.0以下,作为其它例子,该吸光度的下限值优选为0.2以上,更优选为0.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8以上;该吸光度的上限值优选为2.8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下。
只要该基础油的规定的吸光度在上述的范围内,就能提高润滑油组合物的氧化稳定性,能够使成为氧化劣化进行程度的指标的酸值保持在作为基准值的2.0mgKOH/g以下的时间更长,即实现长寿命化。
在本发明中,“基础油的吸光度”表示通过依据JIS K 0115(2014)的方法所测定的、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
“基础油的吸光度”包含对作为原料的基础油直接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吸光度、及对从润滑油组合物中分离的基础油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吸光度。
关于从润滑油组合物中分离基础油的分离方法,一般地,可列举出:使用如甲醇那样的极性溶剂对润滑油组合物进行萃取的方法。通过使用极性溶剂对润滑油组合物进行萃取,能分离添加剂等,从而能分离提取基础油。
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础油中的硫成分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基础油的总量(100质量%),优选为0.0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03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005质量%以下,最优选为0.001质量%以下;优选为0.00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0002质量%以上。
该基础油中的硫成分的含有比例只要为上述的优选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就能进一步降低硫腐蚀的风险,另外,还能抑制对氧化稳定性的不良影响。
在本发明中,“基础油中的硫成分的含有比例”可以利用依据JIS K2541-6(2013)的方法进行测定。
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础油中的芳香族烃成分的含有比例(%CA)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0.7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6以下,特别优选为0.5以下。
该基础油中的芳香族烃成分的含有比例只要为上述的优选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就变得容易抑制伴随着经时的氧化劣化。在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油组合物中,从长寿命化的方面考虑,优选基础油中的芳香族烃成分的含有比例越低越好。
“基础油中的芳香族烃成分的含有比例”是指,构成基础油的全部成分中的芳香族烃成分的碳原子数相对于构成基础油的全部成分的碳原子数的总量的比例。
在本发明中,“基础油中的芳香族烃成分的含有比例”可以通过依据ASTM D3238(2017)的方法进行测定。
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础油的粘度指数优选为130以下,更优选为12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5以下,特别优选为120以下。另一方面,基础油的粘度指数的下限值优选为95以上,更优选为9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以上,特别优选为104以上。
该基础油的粘度指数只要为上述的优选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就变得容易抑制由温度引起的粘度变化,另一方面,只要为上述的优选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就能够一定量地确保有助于氧化稳定性的成分,变得容易抑制伴随着经时的氧化劣化。
在本发明中,“基础油的粘度指数”可以通过依据JIS K 2283(2000)的方法进行测定。
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础油的40℃下的运动粘度优选为100mm2/s以下,更优选为95mm2/s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mm2/s以下。另一方面,基础油的40℃下的运动粘度的下限值优选为20mm2/s以上,更优选为25mm2/s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mm2/s以上。
该基础油的40℃下的运动粘度只要为上述的优选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就变得容易提高油膜的形成能力,另一方面,只要为上述的优选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就变得容易抑制低温下的粘度上升。
在本发明中,“基础油的40℃下的运动粘度”表示通过依据JIS K 2283(2000)的方法所测定的、温度40℃下的运动粘度。
关于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基础油,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02以上且3.0以下,在具有该吸光度的基础油中,从氧化稳定性、及原料选择性的宽度的方面考虑,进一步特别优选使用硫成分的含有比例为0.05质量%以下、芳香族烃成分的含有比例(%CA)为1.0以下、及粘度指数为95以上且130以下的基础油。
润滑油组合物中的基础油的含量相对于润滑油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优选为9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9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6质量%以上;另一方面,上限值优选为99.9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9.8质量%以下。
<抗氧化剂>
对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抗氧化剂,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列举出:芳香族胺系抗氧化剂、酚系抗氧化剂、硫系抗氧化剂、硫-磷系抗氧化剂、其它抗氧化剂。
作为芳香族胺系抗氧化剂,可列举出:苯基α-萘胺、烷基化苯基-α-萘胺、二苯基胺、烷基化二苯基胺、吩噻嗪等。作为烷基化二苯基胺,可列举出:p,p’-二辛基二苯基胺等。
作为酚系抗氧化剂,可列举出:2,6-二叔丁基对甲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4,4’-亚甲基双(2,6-二叔丁基苯酚)、4,4’-亚甲基双(6-叔丁基-邻甲酚)等。
作为硫系抗氧化剂,可列举出:二苄基二硫化物、二烷基硫化物、硫化油脂等。
作为硫-磷系抗氧化剂,可列举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二烯丙基二硫代磷酸锌等。
作为其它抗氧化剂,可列举出:N,N’-二水杨基-1,2-二氨基丙烷、苯并三唑、2(正十二烷基二硫代)苯并咪唑、铜系抗氧化剂、钼系抗氧化剂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油组合物中,抗氧化剂可以仅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从更容易提高氧化稳定性的方面考虑,抗氧化剂优选选自由芳香族胺系抗氧化剂及酚系抗氧化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其中,从更容易实现润滑油组合物的长寿命化的方面考虑,特别优选至少含有芳香族胺系抗氧化剂。
润滑油组合物中的抗氧化剂的含量可根据基础油或抗氧化剂的种类而适当决定,例如,相对于润滑油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2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质量%以上;优选为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质量%以下。
抗氧化剂的含量只要为上述的优选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就变得更难以产生氧化劣化;另一方面,即使超过上述的优选范围的上限值,也难以得到与该添加量相应的抗氧化的提高效果。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油组合物也可以含有的其它成分,例如可列举出:防锈剂、消泡剂、摩擦调节剂、粘度指数提高剂、金属钝化剂、降凝剂、破乳化剂、金属系洗涤剂、无灰分散剂、防磨损剂或极压添加剂、防腐蚀剂等。
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油组成除了基础油及抗氧化剂以外,还可以含有防锈剂。
作为防锈剂,例如可列举出:脂肪族胺类、有机磺酸金属盐、有机磷酸金属盐、烷基琥珀酸酯、链烯基琥珀酸酯、琥珀酸酰亚胺类、肌氨酸衍生物、烷基苯基脂肪酸类、多元醇酯类等。
润滑油组合物中的防锈剂的含量可根据基础油或防锈剂的种类而适当决定,例如,相对于润滑油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优选为0.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02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3质量%以上;优选为1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以下。
防锈剂的含量只要为上述的优选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就变得容易得到合适的防锈效果;另一方面,若超过上述的优选范围的上限值,则变得对氧化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油组合物中,组合了具有特定的吸光度的基础油及抗氧化剂。该基础油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02以上且3.0以下,即,含有在波长274nm下具有吸收的多环芳香族烃成分。此外,关于该基础油中的在波长274nm下具有吸收的多环芳香族烃成分的定量,由于微量,所以是困难的。
可以推测出,在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油组合物中,通过利用以具有特定吸光度的程度的微量的多环芳香族烃成分与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来提高氧化稳定性,从而实现更长寿命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润滑油组合物,能够使涡轮等稳定运转。该润滑油组合物作为各种涡轮机油是有用的。而且,该润滑油组合物由于长期保持氧化稳定性,因此,适合于基础设施用途的润滑油,特别适合于发电用涡轮机油。
(基础油)
本实施方式的基础油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02以上且3.0以下。
在具有该吸光度的基础油中,在本实施方式的基础油中,从氧化稳定性及原料选择性的宽度的方面考虑,也进一步优选硫成分的含有比例为0.05质量%以下的基础油、芳香族烃成分的含有比例(%CA)为1.0以下的基础油、粘度指数为95以上且130以下的基础油、或者40℃下的运动粘度为20mm2/sec以上且100mm2/sec以下的基础油。
关于该基础油的详细说明,与上述的<基础油>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基础油通过对馏分组合实施溶剂脱沥青、溶剂萃取、氢化处理、溶剂脱蜡、催化脱蜡、异构化脱蜡、氢化精制、酸洗涤、后蒸馏等各种处理而得到,其中,该馏分通过对原油进行常压蒸馏及减压蒸馏中的至少一者而得到。
例如,通过适当控制工厂制造中的所述氢化处理时的反应温度、氢压、氢/油比、或液体空间速度,能够调节基础油的微量的硫成分、芳香族成分等的比例。作为一个例子,为了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02以上且3.0以下的基础油,按照如下范围进行适当控制:所述氢化处理时的反应温度优选为270℃以上且500℃以下、更优选为290℃以上且450℃以下,氢压优选为5MPa以上且30MPa以下、更优选为10MPa以上且22MPa以下,氢/油比优选为10NL/L以上且2000NL/L以下、更优选为300NL/L以上且1000NL/L以下,液体空间速度优选为0.1h-1以上且5.0h-1以下、更优选为0.2h-1以上且3.0h-1以下。
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基础油具有特定的吸光度。因此,该基础油显示出良好的氧化稳定性,适合于长期的使用或保管。该基础油特别适合用于基础设施用途的润滑油。
实施例
以下,使用实施例及比较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效果,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的实施例。
关于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基础油,分别用以下表示的方法来测定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硫成分的含有比例、芳香族烃成分的含有比例、粘度指数、40℃下的运动粘度。
另外,关于润滑油组合物,用以下表示的方法来测定酸值。
[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
关于基础油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基于JIS K 0115(2014)进行测定。
关于吸光度的测定试样,利用30mL的正己烷(特级)来稀释3.0g的基础油,从而进行调制。关于测定单元,使用厚度为10mm的测定单元。关于测定装置,适用日立High-TechScience公司的U-4100型分光光度计。
[硫成分的含有比例]
关于基础油的硫成分的含有比例(质量ppm)基于JIS K 2541-6(2013)进行测定。
[芳香族烃成分的含有比例]
关于基础油的芳香族烃成分的含有比例(%CA)依据ASTM D3238(2017)进行测定。
[粘度指数]
关于基础油的粘度指数依据JIS K 2283(2000)进行测定。
[40℃下的运动粘度]
关于基础油的40℃下的运动粘度(mm2/s)依据JIS K 2283(2000)进行测定。
[酸值]
对润滑油组合物进行依据ASTM D7873(2013e2)的加速劣化实验,依据JIS K 2501(2003)来测定加速劣化油的酸值(mgKOH/g)。
具体地,在铜及铁的线圈催化剂的存在下,一边吹入流速为3.0L/h的氧,一边在120℃下加热润滑油组合物,经过一定时间后,取少量(20g)油(加速劣化油),测定该加速劣化油的酸值。
另外,作为酸值的评价基准,适用在ASTM D4304或ISO8068等涡轮机油产品规格的品质规定中所定的、作为利用TOST试验(ISO4263-1)进行加速劣化时的评价基准值的酸值2.0mgKOH/g。持续进行该加速劣化试验,直至超过该2.0mgKOH/g为止。
<基础油的制造>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基础油1~8及基础油10~11,通过对馏分实施溶剂脱沥青、溶剂萃取、氢化处理、溶剂脱蜡、催化脱蜡、异构化脱蜡、氢化精制、酸洗涤、后蒸馏的一系列的处理而得到,其中,该馏分通过对原油(石蜡基原油或混合基原油)进行常压蒸馏及减压蒸馏中的至少一者而得到。
在工厂制造中的所述氢化处理时,通过分别适当控制反应温度、氢压、氢/油比、液体空间速度,来制造各基础油。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基础油9以将天然气作为原料的GTL蜡为基础进行制造。
以下,记载各基础油的详细制造方法。
《基础油1》
将中东原油供于常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常压蒸馏残渣供于减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减压蒸馏馏分供于氢化分解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340~400℃、控制氢压在10~15MPa、控制氢/油比在450~65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0~2.0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分解油通过蒸馏除去燃料馏分后,供于异构化脱蜡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90~350℃、控制氢压在11~15MPa、控制氢/油比在400~6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0~2.0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脱蜡油通过蒸馏除去燃料馏分后,供于氢化精制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70~330℃、控制氢压在6~10MPa、控制氢/油比在900~15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0~2.0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精制油供于蒸馏装置,得到40℃下的运动粘度为31.6mm2/s的馏分。
《基础油2》
将中东原油供于常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常压蒸馏残渣供于减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减压蒸馏馏分供于氢化处理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80~330℃、控制氢压在17~22MPa、控制氢/油比在550~85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0.5~1.0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处理油供于溶剂脱蜡装置(溶剂为甲乙酮与甲苯的混合溶剂、控制一次溶剂比在1.8~2.5、控制二次溶剂比在0.6~1.0、控制脱蜡温度在-15~-25℃的范围内),得到40℃下的运动粘度为31.1mm2/s的馏分。
《基础油3》
将中东原油供于常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常压蒸馏残渣供于减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减压蒸馏馏分供于氢化精制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60~330℃、控制氢压在6~10MPa、控制氢/油比在700~13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0~2.0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精制油供于氢化分解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350~400℃、控制氢压在10~15MPa、控制氢/油比在600~10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2~2.4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分解油通过蒸馏除去燃料馏分后,供于减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减压蒸馏馏分(相当于粘度等级VG46的馏分)供于异构化脱蜡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80~340℃、控制氢压在11~15MPa、控制氢/油比在450~65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0~2.0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脱蜡油供于氢化精制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80~340℃、控制氢压在7~11MPa、控制氢/油比在800~13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0~2.0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精制油通过蒸馏除去燃料馏分,得到40℃下的运动粘度为47.5mm2/s的馏分。
《基础油4》
将中东原油供于常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常压蒸馏残渣供于减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减压蒸馏馏分供于氢化分解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340~400℃、控制氢压在10~15MPa、控制氢/油比在450~65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0~2.0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分解油通过蒸馏除去燃料馏分后,供于异构化脱蜡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90~350℃、控制氢压在11~15MPa、控制氢/油比在400~6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0~2.0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脱蜡油通过蒸馏除去燃料馏分后,供于氢化精制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70~330℃、控制氢压在6~10MPa、控制氢/油比在900~15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0~2.0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精制油供于蒸馏装置,得到40℃下的运动粘度为88.3mm2/s的馏分。
《基础油5》
将中东原油供于常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常压蒸馏残渣供于减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减压蒸馏馏分供于氢化精制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70~340℃、控制氢压在7~12MPa、控制氢/油比在900~14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0~2.0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精制油供于氢化分解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360~420℃、控制氢压在11~16MPa、控制氢/油比在700~12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0.8~1.8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分解油通过蒸馏除去燃料馏分后,供于减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减压蒸馏馏分(相当于粘度等级VG32的馏分)供于异构化脱蜡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80~340℃、控制氢压在11~15MPa、控制氢/油比在350~65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0~2.0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脱蜡油供于氢化精制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90~350℃、控制氢压在9~14MPa、控制氢/油比在900~14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0~2.0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精制油通过蒸馏除去燃料馏分,得到40℃下的运动粘度为36.2mm2/s的馏分。
《基础油6》
将中东原油供于常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常压蒸馏残渣供于减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减压蒸馏馏分供于氢化分解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80~340℃、控制氢压在7~12MPa、控制氢/油比在400~7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5~2.5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分解油通过蒸馏除去燃料馏分后,供于异构化脱蜡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90~350℃、控制氢压在7~10MPa、控制氢/油比在400~6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5~2.5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脱蜡油通过蒸馏除去燃料馏分后,供于氢化精制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50~310℃、控制氢压在5~10MPa、控制氢/油比在600~10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5~2.5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精制油供于蒸馏装置,得到40℃下的运动粘度为29.9mm2/s的馏分。
《基础油7》
将中东原油供于常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常压蒸馏残渣供于减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减压蒸馏馏分供于氢化分解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380~430℃、控制氢压在13~17MPa、控制氢/油比在1000~16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0.6~1.6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分解油通过蒸馏除去燃料馏分后,供于异构化脱蜡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300~350℃、控制氢压在11~16MPa、控制氢/油比在1000~16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0.6~1.6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脱蜡油通过蒸馏除去燃料馏分后,供于氢化精制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90~350℃、控制氢压在8~12MPa、控制氢/油比在1000~16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0.6~1.6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精制油供于蒸馏装置,得到40℃下的运动粘度为32.8mm2/s的馏分。
《基础油8》
将中东原油供于常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常压蒸馏残渣供于减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减压蒸馏馏分供于氢化分解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370~420℃、控制氢压在12~16MPa、控制氢/油比在800~15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0.8~1.8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分解油通过蒸馏除去燃料馏分后,供于异构化脱蜡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90~350℃、控制氢压在11~15MPa、控制氢/油比在800~15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0.8~1.8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脱蜡油通过蒸馏除去燃料馏分后,供于氢化精制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90~350℃、控制氢压在8~12MPa、控制氢/油比在1000~15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0.8~1.8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精制油供于蒸馏装置,得到40℃下的运动粘度为32.1mm2/s的馏分。
《基础油9》
将以天然气为原料的GTL蜡(含有40质量%的沸点范围为480~570℃的馏分的正构烷烃)供于异构化脱蜡装置(控制异构化反应温度在300~320℃、控制氢压在12~16MPa、控制氢/油比在500~7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2~1.6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脱蜡油供于蒸馏装置,得到40℃下的运动粘度为33.5mm2/s的馏分。
《基础油10》
将中东原油供于常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常压蒸馏残渣供于减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减压蒸馏馏分供于氢化精制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20~280℃、控制氢压在4~7MPa、控制氢/油比在400~65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5~2.5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精制油供于氢化分解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330~380℃、控制氢压在8~13MPa、控制氢/油比在400~8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5~2.5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分解油通过蒸馏除去燃料馏分后,供于减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减压蒸馏馏分(相当于粘度等级VG22的馏分)供于异构化脱蜡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60~320℃、控制氢压在7~11MPa、控制氢/油比在400~65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5~2.5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脱蜡油供于氢化精制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50~300℃、控制氢压在4~7MPa、控制氢/油比在500~10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5~2.5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精制油通过蒸馏除去燃料馏分,得到40℃下的运动粘度为20.4mm2/s的馏分。
《基础油11》
将中东原油供于常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常压蒸馏残渣供于减压蒸馏装置,将所得到的相当于150N的减压蒸馏馏分供于糠醛萃取装置(控制塔顶温度在110~130℃、控制塔底温度在60~80℃、控制溶剂比在1.0~3.0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提余液馏分供于氢化精制装置(控制反应温度在270~330℃、控制氢压在4~6MPa、控制氢/油比在1500~2000NL/L、控制液体空间速度在1.0~2.0h-1的范围内),将所得到的氢化精制油供于溶剂脱蜡装置(按甲乙酮与甲苯的混合溶剂、一次溶剂比1.8~2.5、二次溶剂比0.6~1.0、脱蜡温度-15~-25℃的范围进行调整),得到40℃下的运动粘度为26.7mm2/s的馏分。
对于所得到的各基础油,利用上述方法,分别测定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硫成分的含有比例、芳香族烃成分的含有比例、粘度指数、40℃下的运动粘度。将这些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Figure BDA0002620141930000151
<润滑油组合物的制造>
通过在上述的各基础油中添加并混合抗氧化剂和防锈剂,分别制造各例的润滑油组合物。
(实施例1~10)
作为基础油,分别使用基础油1~10。
作为抗氧化剂,均使用作为芳香族胺系抗氧化剂的BASF公司制造的IrganoxL06、及BASF公司制造的IrganoxL57。
作为防锈剂,使用BASF公司制造的IrgacoreL12。
实施例1~10的各润滑油组合物通过在基础油1~10各自的基础油(剩余部分)中添加并混合IrganoxL06(0.3质量%)、IrganoxL57(0.2质量%)、及IrgacoreL12(0.1质量%)而制得。
上述的括弧内表示润滑油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含量,是指在该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中所占的比例。
(比较例1)
除了将基础油改变为基础油11以外,与实施例1~10同样地制备比较例1的润滑油组合物。
(实施例11~13)
作为基础油,分别使用基础油1、基础油3及基础油5。
作为抗氧化剂,使用作为酚系抗氧化剂的川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ANTAGEBHT。
作为防锈剂,使用BASF公司制造的IrgacoreL12。
实施例11~13的各润滑油组合物通过在基础油1、基础油3及基础油5各自的基础油(剩余部分)中添加并混合ANTAGE BHT(1.0质量%)、及IrgacoreL12(0.1质量%)而制得。
上述的括弧内表示润滑油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含量,是指在该组合物的总量(100质量%)中所占的比例。
(比较例2)
除了将基础油改变为基础油11以外,与实施例11~13同样地制备比较例2的润滑油组合物。
<评价>
对于所制备的各润滑油组合物,利用上述方法测定酸值,评价长寿命性。将酸值的测定结果表示在表2、3中。
在相同的经过时间下对比时,酸值的值越低,意味着越不易产生氧化劣化,氧化稳定性越高。
酸值超过2.0mgKOH/g为止的经过时间越长,意味着氧化稳定性越高,越是长寿命。
Figure BDA0002620141930000181
从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添加有芳香族胺系抗氧化剂时,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3的润滑油组合物在经过时间6000h之前保持酸值小于2.0mgKOH/g。同样地,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润滑油组合物在经过时间7000h以上持续保持酸值小于2.0mgKOH/g。
关于含有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基础油的实施例5~9的润滑油组合物在经过时间2000h之前保持酸值小于2.0mgKOH/g。
关于含有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基础油的实施例10的润滑油组合物在经过时间3000h之前保持酸值小于2.0mgKOH/g。
另一方面,关于含有本发明的范围外的基础油的比较例1的润滑油组合物保持酸值小于2.0mgKOH/g的经过时间到1000h为止。
表3
Figure BDA0002620141930000191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使用酚系抗氧化剂时,适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1、12的润滑油组合物在经过时间2000h之前保持酸值小于2.0mgKOH/g。
另外,关于含有本发明的范围内的基础油的实施例13的润滑油组合物,在经过时间750h之前保持酸值小于2.0mgKOH/g。
另一方面,关于含有本发明的范围外的基础油的比较例2的润滑油组合物,保持酸值小于2.0mgKOH/g的经过时间到500h为止。
即,确认了适用了本发明的润滑油组合物提高了氧化稳定性,实现了更长寿命化。

Claims (23)

1.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其含有基础油和抗氧化剂,其中,
所述基础油在波长为274nm下的吸光度为0.02以上且3.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组合物,其中,所述基础油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2以上且2.8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组合物,其中,所述基础油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3以上且2.8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组合物,其中,所述基础油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02以上且1.5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组合物,其中,所述基础油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3以上且0.95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油组合物,其中,所述基础油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8以上且2.8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油组合物,其中,所述基础油中,进一步地,硫成分的含有比例为0.05质量%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油组合物,其中,所述基础油中,进一步地,芳香族烃成分的含有比例即%CA为1.0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油组合物,其中,所述基础油中,进一步地,粘度指数为95以上且130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油组合物,其中,所述基础油中,进一步地,40℃下的运动粘度为20mm2/sec以上且100mm2/sec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油组合物,其中,所述抗氧化剂为芳香族胺系抗氧化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油组合物,其中,该润滑油组合物进一步含有防锈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润滑油组合物,其中,该润滑油组合物为发电用涡轮机油。
14.一种基础油,其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02以上且3.0以下。
15.一种基础油,其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2以上且2.8以下。
16.一种基础油,其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3以上且2.8以下。
17.一种基础油,其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02以上且1.5以下。
18.一种基础油,其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3以上且0.95以下。
19.一种基础油,其在波长274nm下的吸光度为0.8以上且2.8以下。
20.根据权利要求14~1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础油,其中,进一步地,硫成分的含有比例为0.05质量%以下。
21.根据权利要求14~20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础油,其中,进一步地,芳香族烃成分的含有比例即%CA为1.0以下。
22.根据权利要求14~21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础油,其中,进一步地,粘度指数为95以上且130以下。
23.根据权利要求14~22中任一项所述的基础油,其中,进一步地,40℃下的运动粘度为20mm2/sec以上且100mm2/sec以下。
CN201880088704.5A 2018-01-10 2018-12-28 润滑油组合物及基础油 Pending CN1117272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1962 2018-01-10
JP2018-001962 2018-01-10
PCT/JP2018/048554 WO2019138948A1 (ja) 2018-01-10 2018-12-28 潤滑油組成物及び基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27233A true CN111727233A (zh) 2020-09-29

Family

ID=67219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8704.5A Pending CN111727233A (zh) 2018-01-10 2018-12-28 润滑油组合物及基础油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19232B2 (zh)
CN (1) CN111727233A (zh)
WO (1) WO2019138948A1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289A (ja) * 1985-07-10 1987-01-23 モ−ビル オイル コ−ポレ−ション 高級潤滑基油の製造方法
CN1906273A (zh) * 2003-12-23 2007-01-31 切夫里昂美国公司 包括高含量单环烷烃和低含量多环烷烃的润滑基础油的成品润滑剂
CN101001940A (zh) * 2004-07-22 2007-07-18 切夫里昂美国公司 用高选择性和活性的石蜡加氢异构化催化剂由含蜡原料生产白油
US20080274922A1 (en) * 2004-10-19 2008-11-06 Kazuhiro Yagishita Lubricant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Composition
US20090036546A1 (en) * 2007-07-31 2009-02-05 Chevron U.S.A. Inc. Medicinal Oil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101395256A (zh) * 2006-03-22 2009-03-25 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低灰分机油组合物
US20090313890A1 (en) * 2008-06-19 2009-12-24 Chevron U.S.A. Inc. Diesel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1865839A (zh) * 2010-07-13 2010-10-2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 一种润滑油生产快速监控方法
CN102459537A (zh) * 2009-06-04 2012-05-16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润滑油组合物
US20130264246A1 (en) * 2010-06-29 2013-10-10 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High viscosity high quality group ii lube base stocks
CN103805319A (zh) * 2009-06-04 2014-05-21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4450012A (zh) * 2014-10-10 2015-03-25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惠州石化分公司 一种石蜡基变压器油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5706A (zh) * 2014-02-18 2015-08-19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变速器用润滑油组合物
CN105008503A (zh) * 2013-03-14 2015-10-28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轴承用润滑脂组合物
CN106459591A (zh) * 2014-04-25 2017-02-22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
US20170137726A1 (en) * 2015-11-13 2017-05-18 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High viscosity base stock composi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98440B2 (ja) * 1991-06-06 1999-06-02 日石三菱株式会社 タービン油組成物
US6326336B1 (en) * 1998-10-16 2001-12-04 Ethyl Corporation Turbine oils with excellent high temperature oxidative stability
JP4806524B2 (ja) * 2004-10-19 2011-11-02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潤滑油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289A (ja) * 1985-07-10 1987-01-23 モ−ビル オイル コ−ポレ−ション 高級潤滑基油の製造方法
CN1906273A (zh) * 2003-12-23 2007-01-31 切夫里昂美国公司 包括高含量单环烷烃和低含量多环烷烃的润滑基础油的成品润滑剂
CN101001940A (zh) * 2004-07-22 2007-07-18 切夫里昂美国公司 用高选择性和活性的石蜡加氢异构化催化剂由含蜡原料生产白油
US20080274922A1 (en) * 2004-10-19 2008-11-06 Kazuhiro Yagishita Lubricant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Composition
CN101395256A (zh) * 2006-03-22 2009-03-25 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低灰分机油组合物
US20090036546A1 (en) * 2007-07-31 2009-02-05 Chevron U.S.A. Inc. Medicinal Oil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s,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US20090313890A1 (en) * 2008-06-19 2009-12-24 Chevron U.S.A. Inc. Diesel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2459537A (zh) * 2009-06-04 2012-05-16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润滑油组合物
CN103805319A (zh) * 2009-06-04 2014-05-21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US20130264246A1 (en) * 2010-06-29 2013-10-10 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High viscosity high quality group ii lube base stocks
CN101865839A (zh) * 2010-07-13 2010-10-2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 一种润滑油生产快速监控方法
CN105008503A (zh) * 2013-03-14 2015-10-28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轴承用润滑脂组合物
CN104845706A (zh) * 2014-02-18 2015-08-19 吉坤日矿日石能源株式会社 变速器用润滑油组合物
CN106459591A (zh) * 2014-04-25 2017-02-22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
CN104450012A (zh) * 2014-10-10 2015-03-25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惠州石化分公司 一种石蜡基变压器油及其制备方法
US20170137726A1 (en) * 2015-11-13 2017-05-18 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High viscosity base stock composition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梦耀编著: "《有机分析教程》", 31 July 2005,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38948A1 (ja) 2019-07-18
JP7219232B2 (ja) 2023-02-07
JPWO2019138948A1 (ja) 202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08200B2 (ja) 潤滑油基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基油を含有する潤滑油組成物
US20070129268A1 (en) Lubricating oil composition
US20090082235A1 (en) Oxidative Stable Oil Formulation
EP2021440B1 (en) Lubricating oil composition
CN106574206B (zh) 具有改进的相容性的合成工业润滑剂
US20150337231A1 (en) Lubricant oil composition for rotary compressor
AU2015243391B2 (en) Lubricant for preventing and removing carbon deposits i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JP5576437B2 (ja) 潤滑油基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基油を含有する潤滑油組成物
CN105802709B (zh) 一种耐氧化的汽油发动机润滑油的制备方法
JP2009227943A (ja) 潤滑油基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潤滑油組成物
CN111727233A (zh) 润滑油组合物及基础油
CN108368445B (zh) 矿物油系基础油、润滑油组合物、内燃机、和内燃机的润滑方法
KR102325606B1 (ko) 씰 융화성이 향상된 윤활제
JP4568004B2 (ja) サイジングプレス加工用潤滑油組成物
JP6574390B2 (ja) 潤滑油組成物
US20200115651A1 (en) Ether-Based Lubricant Compositions, Methods and Uses
RU2703733C2 (ru) Композиция смазочного масла для направляющей поверхности скольжения
US20200102521A1 (en) Ether-Based Lubricant Compositions, Methods and Uses
JP4689583B2 (ja) 油圧作動油組成物
RU2703728C2 (ru) Композиция смазочного масла для поверхности направляющей скольжения
JP2016014150A (ja) 潤滑油基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潤滑油組成物
JP6325414B2 (ja) 潤滑油組成物
CN111886324A (zh) 润滑油组合物
JP2013234338A (ja) 油圧作動油組成物
JP2014080622A (ja) 潤滑油基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潤滑油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