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25647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725647A CN111725647A CN202010196582.0A CN202010196582A CN111725647A CN 111725647 A CN111725647 A CN 111725647A CN 202010196582 A CN202010196582 A CN 202010196582A CN 111725647 A CN111725647 A CN 1117256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connector
- substrate
- main body
- lo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3—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two latching ar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连接器安装于形成有第1被卡定部的基板,其中,该连接器包括嵌合于基板的壳体、第1卡定部、第1操作部以及第1突出部。第1卡定部设于壳体的第1面或者该面之上,卡定于第1被卡定部。第1操作部被使用者按压操作从而解除第1卡定部和第1被卡定部的卡定。第1突出部自壳体的第1面朝向基板突出,用于抑制壳体相对于基板的晃动。第1突出部在壳体为了嵌合于基板而移动的第1方向上设于比第1卡定部靠第1操作部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嵌装于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嵌装部的直插连接器。该直插连接器包括:端子,其与设于连接器嵌装部的表面的电极接触;以及卡定件,其与连接器嵌装部的在电极的两侧设置的卡合部卡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实开平01-0488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直插连接器中,不具有在连接器嵌装部嵌装有直插连接器的状态下对其与连接器嵌装部之间的晃动进行抑制的构造。因此,若直插连接器所安装的对象物产生振动,则直插连接器相对于印刷电路板有可能产生晃动。而且,因该晃动会导致在连接器嵌装部的电极和直插连接器的端子之间产生微滑动磨损,存在电气性能下降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即是在上述的情况下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气性能的下降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第1观点的连接器安装于形成有第1被卡定部的基板,其中,
该连接器包括:
壳体,其嵌合于所述基板;
第1卡定部,其设于所述壳体的第1面或者该面之上,卡定于所述第1被卡定部;
第1操作部,其被使用者按压操作从而解除该卡定;以及
第1突出部,其自所述壳体的所述第1面朝向所述基板突出,用于抑制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晃动,
所述第1突出部在所述壳体为了嵌合于所述基板而移动的第1方向上设于比所述第1卡定部靠所述第1操作部的位置。
也可以是,所述壳体具有壳主体,该壳主体形成有用于收纳端子的端子收纳室,
所述第1突出部自所述壳主体突出。
也可以是,所述壳体具有:
壳主体,其形成有用于收纳端子的端子收纳室;以及
固定件,其安装于所述壳主体,用于将收纳于所述端子收纳室的所述端子固定于所述壳主体,
所述第1突出部自所述固定件突出。
也可以是,所述固定件借助铰链连接于所述壳主体。
也可以是,所述固定件独立于所述壳主体地构成。
也可以是,所述固定件构成为从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安装于所述壳主体。
也可以是,所述固定件构成为从与所述第1方向相同的方向安装于所述壳主体。
也可以是,所述第1突出部突出的方向是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
也可以是,该连接器还包括第1锁臂,该第1锁臂具有所述第1卡定部和所述第1操作部,该第1锁臂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1面延伸设置,构成为能够随着所述第1操作部的按压操作而挠曲,
在所述第1锁臂形成有沿着所述第1方向设置的第1槽,
在所述第1槽形成有第1引导面,该第1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壳体嵌合于所述基板时的所述壳体的移动。
本发明的第2观点的连接器安装于形成有第1被卡定部的基板,其中,
该连接器包括:
壳体,其嵌合于所述基板;以及
第1锁臂,其具有卡定于所述第1被卡定部的第1卡定部和供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的第1操作部,该第1锁臂从所述壳体的第1面延伸设置,构成为能够随着所述第1操作部的按压操作而挠曲,
在所述第1锁臂形成有第1槽,该第1槽沿着所述壳体为了嵌合于所述基板而移动的第1方向设置,
在所述第1槽形成有第1引导面,该第1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壳体嵌合于所述基板时的所述壳体的移动。
也可以是,在所述第1槽形成有在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基板的情况下与所述基板的表侧的面相对的第1相对面和与所述基板的背侧的面相对的第2相对面。
也可以是,该连接器包括:
第2卡定部,其设于所述壳体的第2面或者该面之上;
第2操作部,其用于被按压操作;以及
第2突出部,其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2面朝向所述基板突出,并且用于抑制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晃动,
在所述基板形成有供所述第2卡定部卡定的第2被卡定部,
所述第2突出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设于比所述第2卡定部靠所述第2操作部的位置。
也可以是,该连接器还包括第2锁臂,该第2锁臂具有所述第2卡定部和所述第2操作部,该第2锁臂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2面延伸设置,构成为能够随着所述第2操作部的按压操作而挠曲。
也可以是,该连接器包括第2锁臂,该第2锁臂具有第2卡定部和用于被按压操作的第2操作部,该第2锁臂从所述壳体的第2面延伸设置,构成为能够随着所述第2操作部的按压操作而挠曲,
在所述基板形成有供所述第2卡定部卡定的第2被卡定部,
在所述第2锁臂形成有沿着所述第1方向设置的第2槽,
在所述第2槽形成有第2引导面,该第2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壳体嵌合于所述基板时的所述壳体的移动。
也可以是,所述第1卡定部和所述第2卡定部关于所述第1方向对称地形成。
也可以是,在所述壳体的第2面形成有沿着所述第1方向设置的第3槽,
在所述第3槽形成有第3引导面,该第3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壳体嵌合于所述基板时的所述壳体的移动。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能够抑制连接器相对于基板产生晃动。结果,能够抑制由晃动引起的连接器的电气性能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的立体图(之1)。
图2是连接器的立体图(之2)。
图3是安装于基板之前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V-V剖视图。
图6A是安装于基板之前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6B是安装于基板的中途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6C的(A)是第1锁臂的立体图的。图6C的(B)是第2锁臂的立体图。
图7的(A)是从下表面侧观察连接器而观察到的立体图。图7的(B)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将固定件安装于壳主体之前的连接器而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8的(A)是从侧面侧观察连接器而观察到的立体图(之1)。图8的(B)是从侧面侧观察连接器而观察到的立体图(之2)。
图9的(A)是图5的A-A剖视图。图9的(B)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10是比较例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连接器的效果的立体图。
图12的(A)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图12的(B)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将固定件安装于壳主体之前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13的(A)是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13的(B)是实施方式2的固定件的剖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5是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6是安装于基板之前的实施方式4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7是实施方式4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8的(A)是图17的C-C剖视图。图18的(B)是图17的D-D剖视图。
图19的(A)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图19的(B)是从下表面侧观察将固定件安装于壳主体之前的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20是安装于基板之前的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21是图20的E-E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2、3、4、5、连接器;10、壳体;10-1、第1面;10-2、第2面;10a、嵌合孔;11、壳主体;11a、端子收纳室;11b、嵌合用壁部;11c、反插入防止壁部;11d、下表面;12、固定件;12a、基部;12b、突出部;13、第3槽;13a、第5相对面;13b、第6相对面;13c、第3引导面;20L、第1锁臂;20L-1、20L-2、臂主体;20R、第2锁臂;20R-1、20R-2、臂主体;21、第1卡定部;22、第1操作部;23、第1槽;23a、第1相对面;23b、第2相对面;23c、第1引导面;23d、贯通槽;24、第2卡定部;25、第2操作部;26、第2槽;26a、第3相对面;26b、第4相对面;26c、第2引导面;26d、贯通槽;30L、第1突出部;30R、第2突出部;40、端子;41、线缆;50、基板;50a、表侧的面;50b、背侧的面;51、电极部分;52、连接器嵌合部;52L、第1被卡定部;52R、第2被卡定部;53、嵌合用突出部;53L、53R、嵌合用槽;54、反插入防止槽;D1、第1方向;D2、第2方向;D3、第3方向;C1、C2、空隙;S1、(第1锁臂的内侧的)空间;S2、(第2锁臂的内侧的)空间;R1、R2、晃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另外,为了便于理解,设定互相正交的XYZ坐标恰当地进行参照。如图1和图2所示,XYZ坐标的Y轴方向是与连接器1的壳体10的为了嵌合于基板50而移动的第1方向D1相同的方向。Z轴方向是与基板50的厚度方向相同的方向。X轴方向是与Y轴方向和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
如图3所示,基板50是连接器1的安装对象。基板50是具有电极部分51暴露的+Z侧的表侧的面50a和未设置电极部分51的背侧的面50b的印刷电路板。在该基板50形成有缺口状的连接器嵌合部52。在连接器嵌合部52形成有第1被卡定部52L、第2被卡定部52R、嵌合用突出部53以及反插入防止槽54。嵌合用突出部53在其顶端附近形成有电极部分51,向+Y方向突出地形成于缺口状的连接器嵌合部52内。在嵌合用突出部53和连接器嵌合部5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嵌合用槽53L、53R。嵌合用槽53L、53R是沿着第1方向D1延伸并且互相平行地延伸的槽。此外,反插入防止槽54是沿着第1方向D1延伸的槽。该反插入防止槽54在嵌合用突出部53中设于比X轴方向的中央部分稍靠+X侧的位置。另外,基板50并不限定于印刷电路板,也可以是其他种类的基板。此外,电极部分51也可以设于基板50的表侧的面50a和背侧的面50b这两个面。
如图4~图6A所示,连接器1是安装于基板50的直插连接器。连接器1用作装备于汽车零部件的电子电路零部件。连接器1包括壳体10、第1锁臂20L、第2锁臂20R、第1突出部30L、第2突出部30R以及多个端子40。
壳体10是嵌合于基板50的连接器嵌合部52的构件。壳体10形成为具有作为-X侧的侧面的第1面10-1和作为+X侧的侧面的第2面10-2的大致箱状的形状。在该大致箱状的壳体10形成有供基板50的嵌合用突出部53插入的嵌合孔10a。如图7所示,壳体10具有壳主体11和固定件12。
如图5和图6A所示,在壳主体11形成有用于收纳端子40的端子收纳室11a、嵌合用壁部11b以及反插入防止壁部11c。该壳主体11由树脂等绝缘性的原材料形成。
嵌合用壁部11b是形成嵌合孔10a的-X侧和+X侧的侧壁。嵌合用壁部11b各自的外侧的侧面构成为壳体10的第1面10-1和第2面10-2。嵌合用壁部11b沿着第1方向D1延伸设置。由此,嵌合用壁部11b形成为,在壳体10安装于基板50的情况下该嵌合用壁部11b嵌合于基板50的嵌合用槽53L、53R。
反插入防止壁部11c是设于嵌合孔10a的内部的与YZ平面平行的壁部,构成为将嵌合孔10a分隔成两个空间的分隔壁。反插入防止壁部11c沿着第1方向D1延伸设置,形成为,在壳体10安装于基板50的情况下该反插入防止壁部11c嵌合于在基板50的连接器嵌合部52形成的反插入防止槽54。该反插入防止壁部11c在嵌合孔10a的内部设于比X轴方向的中央部分稍靠+X的位置。由此,反插入防止壁部11c能防止在连接器的使用者将连接器1安装于基板50时将连接器1的上下方向颠倒地进行安装的状况。
如图7所示,固定件12是为了将收纳于端子收纳室11a的端子40固定于壳主体11而使用的。固定件12具有用于堵塞端子收纳室11a的开口的基部12a和自基部12a向+Z方向突出的多个突出部12b。基部12a是与端子收纳室11a的开口相同程度的大小的板状的构件。突出部12b在固定件12安装于壳主体11的情况下突出到端子收纳室11a内,利用其顶端按压收纳于端子收纳室11a的端子40,从而将端子40固定于壳主体11。在实施方式1中,固定件12独立于壳主体11地构成。固定件12由树脂等绝缘性的原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1中,固定件12构成为从与第1方向D1正交的方向即-Z方向安装于壳主体11。由此,固定件12安装于壳主体11的-Z侧的下表面11d。
如图5和图6A所示,第1锁臂20L从壳主体11的-Y侧(第1方向D1的顶端侧)的端部、详细地讲是嵌合用壁部11b的-Y侧的端部向+Y方向延伸设置。第1锁臂20L具有卡定于第1被卡定部52L的第1卡定部21和供连接器1的使用者按压操作的第1操作部22。该第1锁臂20L从壳体10的-X侧的侧面即第1面10-1延伸设置。如图6B所示,该第1锁臂20L构成为能够随着使用者的按压操作而向+X侧挠曲。
第1卡定部21是朝向X轴的负方向突出的突出片,设于第1锁臂20L的Y轴方向的中央部分附近。由此,第1卡定部21设于壳体10的第1面10-1的面之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1卡定部21设于第1锁臂20L,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于第1锁臂20L。例如,第1卡定部21也可以不设于壳体10的第1面10-1的面之上而是直接设于第1面10-1。
如图5和图6A所示,第1操作部22用于被使用者按压操作而解除第1卡定部21与基板50的第1被卡定部52L的卡定。第1操作部22设于第1锁臂20L的顶端侧(+Y侧)的端部。
此外,如图6C的(A)所示,在第1锁臂20L形成有沿着第1方向D1设置的第1槽23。第1锁臂20L被该第1槽23实质上分割成两根臂主体,即臂主体20L-1和臂主体20L-2。两根臂主体即臂主体20L-1和臂主体20L-2的Y轴方向的中央部分附近利用第1卡定部21连结。此外,两根臂主体即臂主体20L-1和臂主体20L-2的顶端(+Y侧的顶端)相互间利用第1操作部22连结。如图8的(A)所示,在该第1槽23形成有第1相对面23a、第2相对面23b以及第1引导面23c。
如图9所示,在壳体10安装于基板50的情况下,第1相对面23a与基板50的表侧的面50a相对。在壳体10安装于基板50的情况下,第2相对面23b与基板50的背侧的面50b相对。此外,在未将壳体10安装于基板50的情况下,第2相对面23b与第1相对面23a相对。第1相对面23a和第2相对面23b形成为与XY平面平行的平面。
第1引导面23c用于引导壳体10嵌合于基板50时的壳体10的-Y方向的移动。第1引导面23c形成为与YZ平面平行的平面。如图6C的(A)所示,在第1引导面23c形成有在X轴方向上贯通的贯通槽23d。利用该贯通槽23d使第1槽23与第1锁臂20L的内侧的空间S1相通。
如图5和图6A所示,第2锁臂20R从壳主体11的-Y侧的端部向+Y方向延伸设置,详细地讲是从嵌合用壁部11b的-Y侧的端部向+Y方向延伸设置。第2锁臂20R具有卡定于第2被卡定部52R的第2卡定部24和供连接器1的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的第2操作部25。该第2锁臂20R从壳体10的+X侧的侧面即第2面10-2延伸设置。如图6B所示,该第2锁臂20R构成为能够随着使用者的按压操作而向-X侧挠曲。
第2卡定部24是朝向X轴的正方向突出的突出片,设于第2锁臂20R的Y轴方向的中央部分附近。由此,第2卡定部24设于壳体10的第2面10-2的面之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2卡定部24设于第2锁臂20R,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不设于第2锁臂20R。例如,第2卡定部24也可以不设于壳体10的第2面10-2的面之上而是直接设于第2面10-2。
如图5和图6A所示,第2操作部25用于被使用者按压操作而解除第2卡定部24和基板50的第2被卡定部52R的卡定。第2操作部25设于第2锁臂20R的顶端侧(+Y侧)的端部。另外,该第2操作部25和第1操作部22在使用者的按压操作的作用下以相互间变窄的方式位移。
此外,如图6C的(B)所示,在第2锁臂20R形成有沿着第1方向D1设置的第2槽26。第2锁臂20R被该第2槽26实质上分割成两根臂主体,即臂主体20R-1和臂主体20R-2。两根臂主体即臂主体20R-1和臂主体20R-2的Y轴方向的中央部分附近利用第2卡定部24连结。此外,两根臂主体即臂主体20R-1和臂主体20R-2的顶端(+Y侧的顶端)相互间利用第2操作部25连结。如图8的(B)所示,在该第2槽26形成有第3相对面26a、第4相对面26b以及第2引导面26c。
如图9所示,在壳体10安装于基板50的情况下,第3相对面26a与基板50的表侧的面50a相对。在壳体10安装于基板50的情况下,第4相对面26b与基板50的背侧的面50b相对。此外,在未将壳体10安装于基板50的情况下,第4相对面26b与第3相对面26a相对。第3相对面26a和第4相对面26b形成为与XY平面平行的平面。
第2引导面26c用于引导壳体10嵌合于基板50时的壳体10的-Y方向的移动。第2引导面26c形成为与YZ平面平行的平面。如图6C的(B)所示,在第2引导面26c形成有在X轴方向上贯通的贯通槽26d。利用该贯通槽26d使第2槽26与第2锁臂20R的内侧的空间S2相通。
第1锁臂20L和第2锁臂20R关于第1方向D1(Y轴方向)对称地形成。同样,第1卡定部21和第2卡定部24关于第1方向D1(Y轴方向)对称地形成。此外,第1操作部22和第2操作部25关于第1方向D1(Y轴方向)对称地形成。
如图5、图6A~图6C、图8的(A)所示,第1突出部30L是用于抑制壳体10相对于基板50晃动的部位。第1突出部30L从壳体10的第1面10-1朝向基板50的连接器嵌合部52的缺口内表面突出(朝向X轴的负方向突出)。该第1突出部30L在第1方向D1(Y轴方向)上设于比第1卡定部21靠第1操作部22(靠+Y侧)的位置。此外,如图6A所示,第1突出部30L突出的方向是与第1方向D1正交的第2方向D2(-X方向)。
如图5、图6A~图6C、图8的(B)所示,第2突出部30R是用于与第1突出部30L一同抑制壳体10相对于基板50的晃动的部位。第2突出部30R从壳体10的第2面10-2朝向基板50的连接器嵌合部52的缺口内表面突出(朝向X轴的正方向突出)。该第2突出部30R在第1方向D1(Y轴方向)上设于比第2卡定部24靠第2操作部25(靠+Y侧)的位置。此外,如图6A所示,第2突出部30R突出的方向是与第1方向D1正交的第3方向D3(+X方向)。另外,第2突出部30R突出的第3方向D3是与第1突出部30L突出的第2方向D2相反的方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9所示,第1突出部30L和第2突出部30R与壳主体11形成为一体,并且分别自壳主体11突出。
端子40利用由铜、铜合金等形成的具有弹性和导电性的一张板材形成。该端子40例如是具有主体部、拱形弹性板以及压接部的凹端子。端子40的主体部是形成有供端子40的连接对象即凸端子插入的插入用开口部的筒状的部位。拱形弹性板配置于主体部的内部,具有与凸端子的接点。压接部是从主体部延伸的部分,具有导体铆接部和包覆固定部。通过铆接从而将压接部的导体铆接部压接并电连接于线缆41的芯线。通过铆接从而使压接部的包覆固定部按压线缆41的绝缘性的包覆部的端部,保护导体铆接部和芯线的连接不被拉力破坏。在壳体10安装于基板50的情况下,端子40电连接于基板50的电极部分51。如图1、图2所示,从该端子40将线缆41向壳体10的外部拉出。
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5所示,用于抑制壳体10相对于基板50的晃动的第1突出部30L和第2突出部30R从壳体10的第1面10-1和第2面10-2朝向基板50的连接器嵌合部52的内表面突出。因此,即使连接器1相对于基板50产生晃动,也能够通过使第1突出部30L的顶端与基板50的连接器嵌合部52的内表面接触,并且使第2突出部30R的顶端与连接器嵌合部52的内表面接触从而抑制晃动。结果,能够抑制由该晃动引起的连接器1的电气性能的下降。
例如,在不具备第1突出部30L和第2突出部30R的比较例的连接器1A中,如图10所示,在壳体10的第1面10-1和连接器嵌合部5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供第1卡定部21挠曲的空隙C1。同样,在壳体10的第2面10-2和连接器嵌合部5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供第2卡定部24挠曲的空隙C2。而且,在连接器1A等的应用对象(例如汽车等)产生了振动的情况下,由于形成有空隙C1、C2,因此连接器1A容易相对于基板50产生晃动R1。而且,因该晃动R1会导致在基板50的电极和连接器1A的端子之间产生微滑动磨损,电气性能有可能下降。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5所示,即使连接器1和基板50产生晃动也有第1突出部30L和第2突出部30R的顶端与基板50的连接器嵌合部52的内表面接触。由此,能够抑制晃动。结果,能够抑制由晃动引起的连接器1的电气性能的下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1突出部30L在第1方向D1上设于比第1卡定部21靠第1操作部22的位置,并且第2突出部30R在第1方向D1上设于比第2卡定部24靠第2操作部25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升晃动的抑制效果。结果,能够抑制由该晃动引起的连接器1的电气性能的下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9所示,在第1锁臂20L形成有第1槽23,并且在第2锁臂20R形成有第2槽26。因此,能够使将壳体10嵌合于基板50时的壳体10的移动顺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9的(B)所示,在第1槽23形成有第1引导面23c,并且在第2槽26形成有第2引导面26c。因此,即使连接器1相对于基板50产生晃动也有第1引导面23c和第2引导面26c与基板50的连接器嵌合部52的内表面接触。由此,能够抑制晃动。结果,能够抑制由该晃动引起的连接器1的电气性能的下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9所示,在第1槽23形成有第1相对面23a和第2相对面23b,并且在第2槽26形成有第3相对面26a和第4相对面26b。因此,即使连接器1和基板50产生晃动也有第1相对面23a和第3相对面26a与基板50的表侧的面50a接触,并且第2相对面23b和第4相对面26b与基板50的背侧的面50b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图11所示的基板50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的晃动R2。结果,在本实施方式1中,能够抑制与基板50的表侧的面50a平行的方向上的晃动和厚度方向上的晃动R2这两个晃动。由此,能够抑制连接器1的电气性能的下降。
实施方式2.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中,如图5所示,第1突出部30L和第2突出部30R分别自壳主体11突出。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像图12和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2那样,第1突出部30L和第2突出部30R分别自固定件12向X轴的负方向和X轴的正方向突出。连接器2除了第1突出部30L和第2突出部30R自固定件12突出这一点之外具有与连接器1相同的构造。因此在该连接器2中也能够起到与连接器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14是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3的立体图。图15是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3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和实施方式2的连接器2具备两根锁臂(第1锁臂20L、第2锁臂20R)。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像图14、图15所示的连接器3那样仅具备1根锁臂(第1锁臂20L)。在该情况下,在壳体10的第2面10-2未形成第2锁臂20R,第2面10-2由平坦的面构成。该第2面10-2作为对壳体10嵌合于基板50时的壳体10的-Y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面发挥功能。因此,在该连接器3中也能够起到与连接器1、2相同的效果。
此外,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1具备两个突出部(第1突出部30L、第2突出部30R)。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像图15所示的连接器3那样仅具备1个突出部(第1突出部30L)。
实施方式4.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连接器3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2面10-2由平坦的面构成。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像图16和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4的连接器4那样在第2面10-2形成有沿着第1方向D1设置的第3槽13。如图18所示,在该第3槽13形成有第5相对面13a、第6相对面13b以及第3引导面13c。
在壳体10安装于基板50的情况下,第5相对面13a与基板50的表侧的面50a相对。在壳体10安装于基板50的情况下,第6相对面13b与基板50的背侧的面50b相对并且与第5相对面13a相对。第5相对面13a和第6相对面13b形成为与XY平面平行的平面。
第3引导面13c用于引导壳体10嵌合于基板50时的壳体10的-Y方向的移动。第3引导面13c形成为与YZ平面平行的平面。
在该接器4中也能够起到与连接器3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5.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的连接器1~连接器4中,如图7和图12所示,固定件12构成为从与第1方向D1正交的方向即-Z方向安装于壳主体11。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像图19所示的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5那样,固定件12构成为在向与第1方向D1相同的方向即+Y方向移动之后安装于壳主体11。
在本实施方式5的连接器5中,如图20和图21所示,第1突出部30L自固定件12向X轴的负方向突出,第2突出部30R自固定件12向X轴的正方向突出。
在该连接器5中也能够起到与连接器1~4相同的效果。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中,壳主体11和固定件12彼此独立地构成。但并不限于此。壳主体11和固定件12也可以一体地构成。例如也可以是,固定件12借助铰链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壳主体11从而与壳主体11构成为一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5中,第1突出部30L和第2突出部30R自壳体10的壳主体11和固定件12中的任一者突出。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壳体10还具有除壳主体11和固定件12之外的另外的构件,第1突出部30L和第2突出部30R自该另外的构件突出。
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实现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连接器,其安装于形成有第1被卡定部的基板,其中,
该连接器包括:
壳体,其嵌合于所述基板;
第1卡定部,其设于所述壳体的第1面或者该面之上,卡定于所述第1被卡定部;
第1操作部,其被使用者按压操作从而解除该卡定;以及
第1突出部,其自所述壳体的所述第1面朝向所述基板突出,用于抑制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晃动,
所述第1突出部在所述壳体为了嵌合于所述基板而移动的第1方向上设于比所述第1卡定部靠所述第1操作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壳主体,该壳主体形成有用于收纳端子的端子收纳室,
所述第1突出部自所述壳主体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
壳主体,其形成有用于收纳端子的端子收纳室;以及
固定件,其安装于所述壳主体,用于将收纳于所述端子收纳室的所述端子固定于所述壳主体,
所述第1突出部自所述固定件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固定件借助铰链连接于所述壳主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固定件独立于所述壳主体地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固定件构成为从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安装于所述壳主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固定件构成为从与所述第1方向相同的方向安装于所述壳主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1突出部突出的方向是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该连接器还包括第1锁臂,该第1锁臂具有所述第1卡定部和所述第1操作部,该第1锁臂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1面延伸设置,构成为能够随着所述第1操作部的按压操作而挠曲,
在所述第1锁臂形成有沿着所述第1方向设置的第1槽,
在所述第1槽形成有第1引导面,该第1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壳体嵌合于所述基板时的所述壳体的移动。
10.一种连接器,其安装于形成有第1被卡定部的基板,其中,
该连接器包括:
壳体,其嵌合于所述基板;以及
第1锁臂,其具有卡定于所述第1被卡定部的第1卡定部和供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的第1操作部,该第1锁臂从所述壳体的第1面延伸设置,构成为能够随着所述第1操作部的按压操作而挠曲,
在所述第1锁臂形成有第1槽,该第1槽沿着所述壳体为了嵌合于所述基板而移动的第1方向设置,
在所述第1槽形成有第1引导面,该第1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壳体嵌合于所述基板时的所述壳体的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第1槽形成有在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基板的情况下与所述基板的表侧的面相对的第1相对面和与所述基板的背侧的面相对的第2相对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该连接器包括:
第2卡定部,其设于所述壳体的第2面或者该面之上;
第2操作部,其用于被按压操作;以及
第2突出部,其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2面朝向所述基板突出,并且用于抑制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基板的晃动,
在所述基板形成有供所述第2卡定部卡定的第2被卡定部,
所述第2突出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设于比所述第2卡定部靠所述第2操作部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该连接器还包括第2锁臂,该第2锁臂具有所述第2卡定部和所述第2操作部,该第2锁臂从所述壳体的所述第2面延伸设置,构成为能够随着所述第2操作部的按压操作而挠曲。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该连接器包括第2锁臂,该第2锁臂具有第2卡定部和用于被按压操作的第2操作部,该第2锁臂从所述壳体的第2面延伸设置,构成为能够随着所述第2操作部的按压操作而挠曲,
在所述基板形成有供所述第2卡定部卡定的第2被卡定部,
在所述第2锁臂形成有沿着所述第1方向设置的第2槽,
在所述第2槽形成有第2引导面,该第2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壳体嵌合于所述基板时的所述壳体的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1卡定部和所述第2卡定部关于所述第1方向对称地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壳体的第2面形成有沿着所述第1方向设置的第3槽,
在所述第3槽形成有第3引导面,该第3引导面用于引导所述壳体嵌合于所述基板时的所述壳体的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55580A JP2020155390A (ja) | 2019-03-22 | 2019-03-22 | コネクタ |
JP2019-055580 | 2019-03-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25647A true CN111725647A (zh) | 2020-09-29 |
CN111725647B CN111725647B (zh) | 2022-08-02 |
Family
ID=72559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96582.0A Active CN111725647B (zh) | 2019-03-22 | 2020-03-19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0155390A (zh) |
CN (1) | CN1117256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1111047A1 (de) * | 2021-04-29 | 2022-11-03 | HELLA GmbH & Co. KGaA | Rastsystem zum Herstellen einer Rastverbindung zwischen einer Leiterplatte und einem Randkontaktstecker, Leiterplatte, Randkontaktstecker und Anbauteil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10374A (en) * | 1996-09-09 | 2000-01-04 | Yazaki Corporation | Spacer retaining structure |
CN206004039U (zh) * | 2016-08-04 | 2017-03-0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CN109155488A (zh) * | 2016-05-13 | 2019-01-04 | Erni制造有限两合公司 | 插头触点组和用于测试插头触点组的锁定的方法 |
-
2019
- 2019-03-22 JP JP2019055580A patent/JP2020155390A/ja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3-19 CN CN202010196582.0A patent/CN1117256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10374A (en) * | 1996-09-09 | 2000-01-04 | Yazaki Corporation | Spacer retaining structure |
CN109155488A (zh) * | 2016-05-13 | 2019-01-04 | Erni制造有限两合公司 | 插头触点组和用于测试插头触点组的锁定的方法 |
CN206004039U (zh) * | 2016-08-04 | 2017-03-0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725647B (zh) | 2022-08-02 |
JP2020155390A (ja) | 2020-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080336B2 (ja) | 基板実装用コネクタ | |
JP6325720B1 (ja) | 多接点コネクタ | |
KR940002222Y1 (ko) | 전원소켓 | |
JP2008166198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1222157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WO2012153472A1 (ja) |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このコネクタ端子を含むカードエッジ型コネクタ | |
US7938651B2 (en) | Substrate connector | |
JP4763576B2 (ja) | カードエッジ型コネクタ | |
JP2002184507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11725647B (zh) | 连接器 | |
JP4482568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US20050130506A1 (en) | Connector | |
JP2019133824A (ja)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 |
JP2000215948A (ja) | シ―ルドコネクタ | |
JP2012084406A (ja) | コネクタ | |
US8808022B2 (en) | Connector structure | |
JP2022121938A (ja) |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 |
JPH11307194A (ja) | コネクタ | |
JP7348035B2 (ja) | コネクタ装置 | |
KR100482532B1 (ko) | 카드용 커넥터장치 | |
CN114498168B (zh) | 一种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 |
JP7536659B2 (ja) | コネクタ組立体 | |
JP2010153260A (ja) | コネクタ | |
TW201814981A (zh) | 連接器 | |
JPH10302901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