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718429B - 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718429B
CN111718429B CN202010703953.XA CN202010703953A CN111718429B CN 111718429 B CN111718429 B CN 111718429B CN 202010703953 A CN202010703953 A CN 202010703953A CN 111718429 B CN111718429 B CN 1117184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shroom
polysaccharide
mushroom edible
edible fungi
autoly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0395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718429A (zh
Inventor
彭喜春
郭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70395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184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718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8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718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718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Prepar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B1/00 - C08B35/00;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03General processes for their isolation or fractionation, e.g. purification or extraction from bioma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15Polysaccharides, i.e. having more than five saccharide radicals attached to each other by glycosidic linkag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ethers, es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9/00General protective or antinoxious agents
    • A61P39/06Free radical scavengers or antioxid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B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Prepar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B1/00 - C08B35/00;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B37/006Heteroglycans, i.e. polysaccharides having more than one sugar residue in the main chain in either alternating or less regular sequence; Gellans; Succinoglycans; Arabinogalactans; Tragacanth or gum tragacanth or traganth from Astragalus; Gum Karaya from Sterculia urens; Gum Ghatti from Anogeissus latifolia; Derivatives thereof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食品生物技术领域。所述的菇类食用菌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菇类食用菌预处理;(2)菇类食用菌自溶和酶解;(3)中止菇类食用菌自溶;(4)菇类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得到菇类食用菌粗多糖。本发明所述的菇类食用菌多糖的制备方法充分利用菇类食用菌的内源酶酶解菇类食用真菌中的多糖,并辅以多糖水解酶降解,以提高菇类食用菌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活性。

Description

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食用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的产量逐年攀升,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我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60多种,主要的品种有香菇、双孢菇、金针菇、秀珍菇等等,其中平菇、香菇和双孢菇的产量均达百万吨以上。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酸、纤维素、矿物元素等营养物质。此外,食用菌还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如食用菌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食用菌中的酪氨酸酶具有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的作用等。但采收后的食用菌如蘑菇的子实体含水量高,且组织细嫩,菌盖表面没有明显的保护结构,各种代谢活动强烈,呼吸旺盛,易受病菌侵染和机械损伤等发生自溶,降低其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因此,目前的研究均集中于如何避免食用菌(菇类)的自溶,但食用菌(菇类)的自溶本质上是酶促反应,自溶过程中水解酶的合成将自身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糖及核酸等物质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物质,如氨基酸、葡聚糖单糖等。蘑菇自溶过程中由于大分子物质发生降解,其生物活性也随着变化,而目前关于自溶后蘑菇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生物活性的变化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自溶时,食用菌(菇类)释放葡聚糖酶等水解酶降解自身的多糖。由于菇类食用真菌的多糖不同于其他食用菌多糖(如虫草多糖是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杂多糖),其组成以β-葡聚糖、甘露聚糖和几丁质为主,具有一定的共性。然而现有方法制得的菇类食用菌多糖往往在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方面的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菇类食用菌多糖活性的不足,提供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菇类食用菌多糖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菇类食用菌预处理:新鲜菇类食用菌,洗净晾干表面水分,打碎,加入水混匀,得匀浆;
(2)菇类食用菌自溶和酶解:将步骤(1)得到的匀浆加酶或不加酶,保温并搅拌,即得自溶菇类食用菌;
(3)中止菇类食用菌自溶:对步骤(2)得到的自溶菇类食用菌进行加热处理灭酶活,中止菇类食用菌自溶,得到自溶后的菇类食用菌溶液;
(4)菇类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将步骤(3)自溶后的菇类食用菌溶液进行热水浸提、抽滤、浓缩、干燥处理,得到菇类食用菌粗多糖。
步骤(1)中所述的菇类食用菌优选包括草菇、香菇、平菇、凤尾菇、金针菇、黑木耳、松口蘑、竹荪、羊肚菌、牛肝菌、双孢菇和秀珍菇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双孢菇、金针菇、香菇、秀珍菇、牛肝菌和平菇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1)中所述的打碎的菇类食用菌的部位优选为菇类食用菌的子实体;进一步优选为菇类食用菌的菌盖和菌柄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菇类食用菌的菌盖和菌柄。
步骤(1)中所述的洗净优选为用清水清洗干净。
步骤(1)中所述的打碎的工具优选为粉碎机。
步骤(1)中所述的打碎的菇类食用菌的粒径优选为10~100目;更优选为50目。
步骤(1)中所述的水优选为超纯水。
步骤(1)中所述的水的加入量优选为菇类食用菌质量的0.1~5倍;更优选为1倍。
步骤(2)中所述的酶为外源多糖水解酶。
所述的外源多糖水解酶优选包括几丁质酶、甘露聚糖酶和葡聚糖酶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几丁质酶、甘露聚糖酶和葡聚糖酶按相同质量比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的外源多糖水解酶的添加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所述的外源多糖水解酶优选按菇类食用菌质量的0.5%~1%添加;更优选按菇类食用菌质量的0.5%添加。
步骤(2)中所述的保温的温度优选为35~50℃;更优选45℃。
步骤(2)中所述的保温的时间优选为2~12h;更优选为4h。
步骤(2)中所述的搅拌的工具优选为搅拌机。
步骤(2)中所述的搅拌的速度为80~250r/min;优选为100~200r/min;更优选为120r/min。
步骤(3)中所述的加热处理的条件优选为100℃加热至少10min;更优选为100℃加热10min。在上述条件下进行加热处理能够有效杀灭酶的活性。
步骤(4)中所述的热水浸提是指采用热水浸提法浸提。
步骤(4)中所述的热水浸提的条件优选为:温度100℃,时间2h。
所述的热水浸提的频率为两次。
步骤(4)中所述的热水浸提的水的总量优选按步骤(1)中的菇类食用菌质量的10倍计算;所述的水的总量为步骤(4)中热水浸提时加入水的量与步骤(1)中加入水的量之和。
步骤(4)中经热水浸提的自溶后的菇类食用菌溶液优选通过纱布过滤后再进行抽滤操作。
步骤(4)中所述的抽滤优选为真空抽滤。
步骤(4)中所述的抽滤的溶剂优选为超纯水。
步骤(4)中所述的浓缩优选为蒸发浓缩。
步骤(4)中所述的浓缩的程度优选为至自溶后的菇类食用菌溶液体积的1/3。
步骤(4)中所述的干燥处理优选为喷雾干燥处理。
具体地,步骤(4)所述的菇类食用菌多糖的提取方法为:将自溶后的菇类食用菌溶液倒入锥形瓶中,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浸提时水的总量按步骤(1)中的菇类食用菌质量的10倍计算;100℃浸提两次,每次2h,第一次浸提后将多糖水溶液用纱布过滤后抽滤,得到的滤渣继续加等量的超纯水进行第二次浸提,条件同第一次;将两次浸提的水溶液先用双层纱布过滤,再用真空抽滤,除去蘑菇残渣,随后将抽滤得到的水溶液采用旋转蒸发浓缩将水溶液浓缩至原溶液体积的1/3后,喷雾干燥,得到菇类食用菌粗多糖。
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所述的菇类食用菌多糖在制备抗氧化和抗肿瘤功能制剂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菇类食用菌多糖的制备方法充分利用菇类食用菌的内源酶酶解菇类食用真菌中的多糖,并辅以多糖水解酶降解,以提高菇类食用菌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活性,本发明所述方法可以减少外加酶的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方法简单,效率高。
本发明充分利用菇类食用菌自身的多糖水解酶辅以外源多糖水解酶修饰食用菌(菇类),提供一种减少外源水解酶的添加量、降低成本,并能提高菇类食用菌多糖活性的技术方法。
在本申请所述方法的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条件下,所得食用菌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实验条件或按照制造厂所建议的实验条件。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所用试剂和原材料均可通过市售获得。
本发明中涉及的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双孢菇、金针菇、香菇、秀珍菇、牛肝菌、平菇均为市购。
几丁质酶购自Sigma-Aldrich公司,CAS号:9001-06-3;甘露聚糖酶购自河北创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AS号:37288-54-3;葡聚糖酶购自上海瀚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S号9027-70-1;纤维素酶购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S号:9012-54-8;果胶酶购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S号:9032-75-1。
实施实例1
1、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菇类食用菌预处理:取新鲜双孢菇三份各50g,分别为样品A、B和C,用清水洗净后晾干表面水分,取食用菌的菌柄和菌盖用粉碎机打碎成匀浆,颗粒大小约100目,加入0.1倍质量的超纯水混匀,得匀浆;
(2)菇类食用菌自溶和酶解:将匀浆于水浴锅中,样品A在45℃下保温6h,样品B在45℃下保温1.5h,样品C在30℃下保温6h,并用搅拌机搅拌,搅拌速度为100r/min,即得自溶菇类食用菌;
(3)中止菇类食用菌自溶:保温结束后,将步骤(2)得到的自溶菇类食用菌在100℃水浴锅中加热10min灭酶活,中止双孢菇自溶,得到自溶后的菇类食用菌溶液;
(4)菇类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将自溶后的双孢菇溶液倒入锥形瓶中,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浸提时水的总量按步骤(1)中的菇类食用菌质量的10倍计算;100℃浸提两次,每次2h,第一次浸提后将多糖水溶液用纱布过滤后抽滤,得到的滤渣继续加等量的超纯水进行第二次浸提,条件同第一次。将两次浸提的水溶液先用双层纱布过滤,再用真空抽滤,除去蘑菇残渣,随后将抽滤得到的水溶液采用旋转蒸发浓缩将水溶液浓缩至原溶液体积的1/3后,喷雾干燥,得到双孢菇粗多糖产品。对照双孢菇样品的处理方法与样品A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照样品未经步骤(2)的菇类食用菌自溶和酶解处理,制备的粗多糖产品作为对照样品。
样品A、B、C与对照样品制备得到的双孢菇多糖的得率依次为361.6±2.4mg/100g、354.1±3.1mg/100g、355.7±4.6mg/100g和350.5±3.5mg/100g。
2、取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多糖和对照样品多糖,分别制备成0.4mg/mL的溶液,进行抗氧化活性比较:
(1)总还原力的测定:各吸取1mL 0.4mg/mL的多糖样品溶液,分别加入0.2mol/L、pH 6.6的磷酸缓冲液2.5mL以及1%K 3[Fe(CN)6]溶液2.5mL于试管中混匀,50℃水浴中反应20min后,迅速取出冷却随后加入2.5mL的10%TCA,混匀后于3500r/min离心10min,取3mL上清液与0.6mL 0.1%(w/v)FeCl3溶液混匀,随后再加入3mL蒸馏水摇匀,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700nm测定吸光度值。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0.4mg/mL VC的乙醇溶液为阳性对照,进行三次平行实验。
(2)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分别取浓度为0.4mg/mL的多糖样品溶液1mL,加入3mL配置好的DPPH溶液(0.0178mmol/L),震荡混匀后,于室温下避光静置反应30min,在517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A1,以蒸馏水为空白对照,0.4mg/mL的VC的乙醇溶液为阳性对照,进行三次平行实验。按公式(1)计算DPPH自由基清除率:
DPPH自由基清除率(%)=[1-(A1-A2)/A0]×100% (1)
式中,
A0代表未加多糖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
A1代表加入多糖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
A2代表以乙醇溶液代替DPPH溶液的吸光度值。
(3)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测定:分别取1mL 0.4mg/mL食用真菌(菇类)各多糖样品溶液,分别加入硫酸亚铁溶液(9mmol/L),9mmol/L的水杨酸乙醇溶液和体积分数0.03%的过氧化氢溶液各1mL,37℃反应30min后,取出,3500r/min离心15min后得上清,于51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A1);空白组以1mL蒸馏水代替多糖样品溶液,其余处理则同上,于51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A0);对照组以1mL蒸馏水代替水杨酸乙醇溶液,其余处理与上相同,在510nm波长下测定得吸光度(A2)。根据公式(2)计算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
·OH清除率(%)=[1-(A1-A2)/A0]×100% (2)
式中,
A0代表未加多糖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
A1代表加入多糖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
A2代表以超纯水代替水杨酸乙醇溶液的吸光度值。
(4)ATBS自由基清除活性测定:
ABTS储备液(7.4mmol/L)的制备:取ABTS 96mg加蒸馏水25mL;
K2S2O8贮存液(2.6mmol/L)的制备:取K2S2O8 378.4mg加蒸馏水10mL;将
ABTS工作液的制备:将5mL 7.4mmol/L ABTS储备液与88μL 2.6mmol/L K2S2O8混匀,静置12~16小时,配制成ABTS工作液。
取0.2mL 0.4mg/mL的待测多糖样品溶液与3.8mL ABTS工作液混合,在室温下避光反应6min后取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734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A1,平行实验三次。根据公式(3)计算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
ABTS自由基清除率(%)=[1-(A1-A2)/A0]×100% (3)
式中,
A0代表未加多糖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
A1代表加入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值;
A2代表以超纯水代替ABTS工作液所得吸光度值。
分别取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多糖和和对照样品多糖,分别制备成3mg/mL的溶液,进行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比较:
通过CCK-8法分析比较多糖样品对HepG-2细胞(ATCC)及Hela细胞(ATCC)的毒性作用。取状态较好的对数期生长细胞,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消化细胞后加入适量DMEM完全培养液终止消化离心后,加入适量的DMEM完全培养液重悬细胞,轻轻地吹打细胞使其分散均匀。
采用Countess全自动细胞计数仪对细胞进行计数,将细胞充分吹散,混匀,用移液枪吸取10μL至离心管中,加入等量的0.4%胎盘蓝染色液,充分吹打均匀后,吸取10μL至Countess细胞计数板中,静置30秒,将细胞计数板插入Countess细胞计数仪中,记下活细胞数量,该自动细胞计数仪要求测量时细胞密度不能太大,必要时可将细胞稀释或加入更多的培养液至密度适中。
根据细胞密度测定结果进行适当地稀释,将细胞浓度调整为2×104个细胞/mL,100μL/孔接种于96孔板中,为保证每孔细胞数的均匀,每接种5~6孔就需要重新轻轻地吹打细胞悬液,也可使用多道移液器接种细胞,同时为了防止边缘效应,96孔板的边缘孔不接种细胞,利用100μL无菌PBS缓冲液(pH7.4、0.01mol/L)替代。
将接种细胞的96孔板轻轻地放置于37℃、5%CO2的生物培养箱内静置培养,24h后取出96孔板,加入10μL配制好的食用真菌(菇类)多糖溶液(3mg/mL),轻轻晃动96孔板使多糖溶液分散均匀;同时设置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不含多糖样品的细胞培养液)和空白组(加入等体积的不含细胞的培养液),每个样品均设置4个复孔,然后继续放入37℃、5%CO2的生物培养箱内静置培养。
继续培养24h后取出96孔板,轻轻吸去培养液,利用PBS缓冲液(pH7.4、0.01mol/L,下同)清洗孔板两次,PBS缓冲液清洗过程中要注意每个孔板的力度要适中,随后每孔加入100μL配好的含有10%CCK-8的DMEM培养液,加入CCK-8溶液时需避光,同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每孔之间的时间差,随后放入37℃、5%CO2的生物培养箱内孵育。
孵育3h后取出96孔板,利用酶标仪于450nm的波长下测定每孔的吸光值,计算抑制率。细胞的抑制率按公式(4)计算。
细胞抑制率(%)=[1-(AS-Ab)/(Ac-Ab)]×100% (4)
式中,
As:实验孔(含有细胞的DMEM培养液、CCK-8试剂、多糖溶液);
Ac:对照孔(含有细胞的DMEM培养液、CCK-8试剂、无多糖溶液);
Ab:空白孔(不含细胞和多糖溶液的DMEM培养液、CCK-8试剂)。
以上所有的实验均重复三次以上。采用Origin9.0软件绘制图形,SPSS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及EC50值的计算,各组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除总还原力无显著差异外,经过本方法处理过的A样品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能力均显著强于未经本方法处理的样品多糖(对照样品)和其他条件下处理的样品B和C的多糖。
表1实例1制备的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Figure BDA0002593986300000071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1。
表2实例1制备的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Figure BDA0002593986300000072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1。
实施实例2
1、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菇类食用菌预处理:取新鲜金针菇三份各50g,分别为样品A、B和C,用清水洗净后晾干表面水分,取食用菌的菌柄和菌盖用粉碎机打碎成匀浆,颗粒大小约50目,加入1倍质量的超纯水混匀,得匀浆;
(2)菇类食用菌自溶和酶解:将匀浆于水浴锅中,样品A添加0.5%(w/v)的甘露聚糖酶,样品B添加0.5%(w/v)的纤维素酶,样品C添加0.5%(w/v)的果胶酶,在50℃下保温2h,并用搅拌机搅拌,搅拌速度为120r/min,即得自溶菇类食用菌;
(3)中止菇类食用菌自溶:保温结束后,将步骤(2)得到的自溶菇类食用菌在100℃水浴锅中加热10min灭酶活,中止金针菇自溶,得到自溶后的菇类食用菌溶液;
(4)菇类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将自溶后的食用菌(菇类)溶液倒入锥形瓶中,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浸提时水的总量按步骤(1)中的菇类食用菌质量的10倍计算;100℃浸提两次,每次2h,第一次浸提后将多糖水溶液用纱布过滤后抽滤,得到的滤渣继续加等量的超纯水进行第二次浸提,条件同第一次;将两次浸提的水溶液先用双层纱布过滤,再用真空抽滤,除去蘑菇残渣,采用旋转蒸发浓缩将抽滤得到的水溶液浓缩至原溶液体积的1/3后,喷雾干燥,得到金针菇粗多糖产品。对照金针菇样品的处理方法与样品A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照样品未经步骤(2)的食用菌(菇类)自溶和酶解处理,制备的粗多糖产品作为对照样品。
样品A、B、C与对照样品制备得到的金针菇多糖的得率依次为377.5±3.7mg/100g、364.3±4.7mg/100g、345.2±3.6mg/100g和346.7±4.9mg/100g。
分别取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多糖和对照样品多糖,分别制备成0.4mg/mL的溶液,按实施实例1中的方法进行抗氧化活性比较。
分别取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多糖和对照样品多糖,分别制备成3mg/mL的溶液,按实施实例1中的方法进行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比较。
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经过本方法处理过的多糖样品A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能力均显著强于多糖样品B和多糖样品C以及对照样品。
表3实例2制备的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Figure BDA0002593986300000081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1。
表4实例2制备的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Figure BDA0002593986300000091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1。
实施实例3
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菇类食用菌预处理:取新鲜香菇三份各50g,用清水洗净后晾干表面水分,取食用菌的菌柄和菌盖用粉碎机打碎成匀浆,颗粒大小约10目,加入5倍质量的超纯水混匀,得匀浆;
(2)菇类食用菌自溶和酶解:将匀浆于水浴锅中,添加0.5%(w/v)的葡聚糖酶,A样品在40℃下保温8h,B样品在40℃下保温16h,C样品在55℃下保温8h,并用搅拌机搅拌,搅拌速度为180r/min;
(3)中止菇类食用菌自溶:保温结束后,在100℃水浴锅中加热10min灭酶活,中止香菇自溶,得到自溶后的菇类食用菌溶液;
(4)菇类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将自溶后的香菇溶液倒入锥形瓶中,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浸提时水的总量按步骤(1)中的菇类食用菌质量的10倍计算;100℃浸提两次,每次2h,第一次浸提后将多糖水溶液用纱布过滤后抽滤,得到的滤渣继续加等量的超纯水进行第二次浸提,条件同第一次。将两次浸提的水溶液先用双层纱布过滤,再用真空抽滤,除去蘑菇残渣,随后采用旋转蒸发浓缩将抽滤得到的水溶液浓缩至原溶液体积的1/3后,喷雾干燥,得到香菇粗多糖产品。对照香菇样品的处理方法与样品A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照样品未经步骤(2)的菇类食用菌自溶和酶解处理,制备的粗多糖产品作为对照样品。
样品A、B、C与对照样品制备得到的香菇多糖的得率依次为418.6±5.1mg/100g、405.7±6.2mg/100g、415.7±4.5mg/100g和401.1±5.6mg/100g。
分别取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多糖和对照样品多糖,分别制备成0.4mg/mL的溶液,按实施实例1中的方法进行抗氧化活性比较。
分别取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多糖和对照样品多糖,分别制备成3mg/mL的溶液,按实施实例1中的方法进行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比较。
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从表5和表6可以看出,经过本方法处理过的A样品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能力均显著强于多糖样品B和C和对照样品。B样品由于时间过长,微生物污染变臭,样品没法使用;C样品活性与对照组样品相差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温度过高导致酶失活。
表5实例3制备的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Figure BDA0002593986300000101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1。
表6实例3制备的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Figure BDA0002593986300000102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1。
实施实例4
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菇类食用菌预处理:取新鲜秀珍菇两份各50g,分别为样品A和样品B。用清水洗净后晾干表面水分,取食用菌的菌柄和菌盖用粉碎机打碎成匀浆,颗粒大小约80目,加入3倍质量的超纯水混匀,得匀浆;
(2)菇类食用菌自溶和酶解:将匀浆于水浴锅中,样品A添加1.0%(w/v)的几丁质酶,在35℃下保温12h,并用搅拌机搅拌,搅拌速度为200r/min,即得自溶菇类食用菌。样品B不进行该步操作;
(3)中止菇类食用菌自溶:保温结束后,将样品A经步骤(2)得到的自溶菇类食用菌在100℃水浴锅中加热10min灭酶活,中止秀珍菇自溶,得到自溶后的菇类食用菌溶液;样品B在100℃水浴锅中加热10min灭酶活,直接中止秀珍菇的自溶,再添加1.0%(w/v)的几丁质酶,在35℃下保温12h,并用搅拌机搅拌,搅拌速度为200r/min;
(4)菇类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将自溶和未自溶加酶处理后的秀珍菇溶液倒入锥形瓶中,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浸提时水的总量按步骤(1)中的菇类食用菌质量的10倍计算;100℃浸提两次,每次2h,第一次浸提后将多糖水溶液用纱布过滤后抽滤,得到的滤渣继续加等量的超纯水进行第二次浸提,条件同第一次。将两次浸提的水溶液先用双层纱布过滤,再用真空抽滤,除去蘑菇残渣,随后将抽滤得到的水溶液,采用旋转蒸发浓缩将水溶液浓缩至原溶液体积的1/3后,喷雾干燥,得到秀珍菇粗多糖产品。对照秀珍菇样品的处理方法与样品A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照样品未经步骤(2)的食用菌(菇类)自溶和酶解处理,制备的粗多糖产品作为对照样品。
样品A、B与对照样品制备得到的秀珍菇多糖的得率依次为759.2±8.4mg/100g、732.4±7.3mg/100g和710.6±8.8mg/100g。
分别取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多糖和对照样品多糖,分别制备成0.4mg/mL的溶液,按实施实例1中的方法进行抗氧化活性比较。
分别取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多糖和对照样品多糖,分别制备成3mg/mL的溶液,按实施实例1中的方法进行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比较。
结果如表7和表8所示。从表7和表8可以看出,经过本方法处理过的A样品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能力均显著强于未经本方法处理的样品多糖;未经自溶处理的样品B虽然经等量酶处理,其多糖活性仍低于经本方法处理的多糖。可见自溶减少了酶的使用,降低了成本。
表7实例4制备的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Figure BDA0002593986300000111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1。
表8实例4制备的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Figure BDA0002593986300000112
Figure BDA0002593986300000121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1。
实施实例5
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菇类食用菌预处理:取新鲜牛肝菌两份各50g,用清水洗净后晾干表面水分,取食用菌的菌柄和菌盖用粉碎机打碎成匀浆,颗粒大小约40目,加入2倍质量的超纯水混匀,得匀浆;
(2)菇类食用菌自溶和酶解:将匀浆于水浴锅中,添加0.8%(w/v)的几丁质酶与葡聚糖酶的等质量比例混和物,在45℃下保温3h,并用搅拌机搅拌,搅拌速度为150r/min,即得自溶菇类食用菌;
(3)中止菇类食用菌自溶:保温结束后,将步骤(2)得到的自溶菇类食用菌在100℃水浴锅中加热10min灭酶活,中止牛肝菌自溶,得到自溶后的菇类食用菌溶液;
(4)菇类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将自溶后的牛肝菌溶液倒入锥形瓶中,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浸提时水的总量按步骤(1)中的菇类食用菌质量的10倍计算;100℃浸提两次,每次2h,第一次浸提后将多糖水溶液用纱布过滤后抽滤,得到的滤渣继续加等量的超纯水进行第二次浸提,条件同第一次。将两次浸提的水溶液先用双层纱布过滤,再用真空抽滤,除去蘑菇残渣,随后将抽滤得到的水溶液采用旋转蒸发浓缩将水溶液浓缩至原溶液体积的1/3后,喷雾干燥,得到牛肝菌粗多糖产品。将等量未经自溶处理的牛肝菌用粉碎机打碎后按相同方法制备粗多糖产品作为对照。
牛肝菌样品与对照样品制备得到的牛肝菌多糖的得率依次为325.8±6.7mg/100g和306.4±5.9mg/100g。
分别取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多糖和对照样品多糖,分别制备成0.4mg/mL的溶液,按实施实例1中的方法进行抗氧化活性比较。
分别取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多糖和对照样品多糖,分别制备成3mg/mL的溶液,按实施实例1中的方法进行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比较。
结果如表9和表10所示。从表9和表10可以看出,经过本方法处理过的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能力均显著强于未经本方法处理的样品多糖。
表9实例5制备的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Figure BDA0002593986300000122
Figure BDA0002593986300000131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1。
表10实例5制备的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Figure BDA0002593986300000132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1。
实施实例6
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菇类食用菌预处理:取新鲜平菇50g,用清水洗净后晾干表面水分,取食用菌的菌柄和菌盖用粉碎机打碎成匀浆,颗粒大小约50目,加入1倍质量的超纯水混匀,得匀浆;
(2)菇类食用菌自溶和酶解:将匀浆于水浴锅中,添加0.5%(w/v)的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的等质量比例混和物,在45℃下保温4h,并用搅拌机搅拌,搅拌速度为120r/min,即得自溶菇类食用菌;
(3)菇类中止食用菌自溶:保温结束后,将步骤(2)得到的自溶菇类食用菌在100℃水浴锅中加热10min灭酶活,中止平菇自溶,得到自溶后的菇类食用菌溶液;
(4)菇类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将自溶后的平菇溶液倒入锥形瓶中,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浸提时水的总量按步骤(1)中的菇类食用菌质量的10倍计算;100℃浸提两次,每次2h,第一次浸提后将多糖水溶液用纱布过滤后抽滤,得到的滤渣继续加等量的超纯水进行第二次浸提,条件同第一次。将两次浸提的水溶液先用双层纱布过滤,再用真空抽滤,除去蘑菇残渣,随后将抽滤得到的水溶液采用旋转蒸发浓缩将水溶液浓缩至原溶液体积的1/3后,喷雾干燥,得到平菇粗多糖产品。将等量未经自溶处理的平菇用粉碎机打碎后按相同方法制备粗多糖产品作为对照。
平菇样品与对照样品制备得到的平菇多糖的得率依次为685.7±9.3mg/100g和613.6±7.5mg/100g。
分别取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多糖和对照样品多糖,分别制备成0.4mg/mL的溶液,按实施实例1中的方法进行抗氧化活性比较。
分别取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多糖和对照样品多糖,分别制备成3mg/mL的溶液,按实施实例1中的方法进行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比较。
结果如表11和表12所示。从表11和表12可以看出,经过本方法处理过的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能力均显著强于未经本方法处理的样品多糖,并且经本申请所述方法得到的样品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更佳。
表11实例6制备的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Figure BDA0002593986300000141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1。
表12实例6制备的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Figure BDA0002593986300000142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1。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菇类食用菌预处理:新鲜菇类食用菌,洗净晾干表面水分,打碎,加入水混匀,得匀浆;
(2)菇类食用菌自溶和酶解:将步骤(1)得到的匀浆加酶或不加酶,保温并搅拌,即得自溶菇类食用菌;
(3)中止菇类食用菌自溶:对步骤(2)得到的自溶菇类食用菌进行加热处理灭酶活,中止菇类食用菌自溶,得到自溶后的菇类食用菌溶液;
(4)菇类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将步骤(3)自溶后的菇类食用菌溶液进行热水浸提、抽滤、浓缩、干燥处理,得到菇类食用菌粗多糖;
步骤(1)中所述的菇类食用菌为香菇、平菇、金针菇、牛肝菌、双孢菇和秀珍菇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1)中所述的打碎的菇类食用菌的粒径为10~100目;
步骤(1)中所述的水的加入量为菇类食用菌质量的0.1~5倍;
步骤(2)中所述的保温的温度为35~50℃;
步骤(2)中所述的保温的时间为2~12 h;
步骤(2)中所述的搅拌的速度为80~250 r/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打碎的菇类食用菌的部位为菇类食用菌的子实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打碎的菇类食用菌的部位为菇类食用菌的菌盖和菌柄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酶为外源多糖水解酶;
所述的外源多糖水解酶包括几丁质酶、甘露聚糖酶和葡聚糖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外源多糖水解酶按菇类食用菌质量的0.5%~1%添加。
CN202010703953.XA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1718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03953.XA CN111718429B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03953.XA CN111718429B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8429A CN111718429A (zh) 2020-09-29
CN111718429B true CN111718429B (zh) 2022-08-05

Family

ID=72573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03953.XA Active CN111718429B (zh) 2020-07-21 2020-07-21 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7184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8146A (zh) * 2021-08-11 2021-09-17 河南大学 秀珍菇多糖在制备免疫增强药物中的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9328A (zh) * 2013-05-23 2013-09-25 暨南大学 一种阿魏酸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3934A (en) * 1979-05-08 1982-02-02 Kirin Beer Kabushiki Kaisha Physiologically active polysaccharides, production and uses thereof
CN100485040C (zh) * 2007-01-31 2009-05-06 郝林 香菇抽提物的生产工艺
CN101195801A (zh) * 2007-03-26 2008-06-11 程京燕 灵芝多糖制备设备和制备工艺
CN108203471A (zh) * 2016-12-19 2018-06-26 吉林农业大学 一种利用酵素继续发酵自溶降解蘑菇生产真菌多糖的技术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9328A (zh) * 2013-05-23 2013-09-25 暨南大学 一种阿魏酸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718429A (zh) 2020-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elanouri et al. Cultivating Pleurotus ostreatus and Pleurotus eryngii mushroom strains on agro-industrial residues in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Part I: Screening for growth, endoglucanase, laccase and biomass production in the colonization phase
CN101702984A (zh) 一种利用真菌诱导子提高桑黄黄酮产量的桑黄菌丝体液体发酵方法
CN111718429B (zh) 一种菇类食用菌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23281B (zh) 一种食用菌多糖提取方法、食用菌多糖、食用菌饮料
CN102119631A (zh) 用于米糠和麸皮复合原料生产多糖的灰树花菌株
CN104920069B (zh) 一种高密度液体菌种及其发酵方法
CN113912750B (zh) 一种发酵预处理提取灵芝子实体多糖的方法
Sim et al. Spent brewery grains as substrate for the production of cellulases by Trichoderma reesei QM9414
CN108251314A (zh) 一种液体菌种及其发酵方法
KR20130088364A (ko) 베타글루칸을 함유하는 된장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된장
CN104756767B (zh) 一种高密度杏鲍菇液体菌种及其发酵方法
CN102838689A (zh) 发酵法提取香菇多糖的生产工艺及其产品
CN103614301B (zh) 产水解酶的黑曲霉及其在制备香菇酶解物中的应用
CN109321475B (zh) 一种冬虫夏草菌丝体的制备方法
JP2908356B2 (ja) 菌糸体含有培地からの有用成分の抽出方法
KR101289970B1 (ko) 베타글루칸을 함유하는 막걸리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막걸리
CN104938212B (zh) 一种菌丝健壮的杏鲍菇液体菌种及其发酵方法
CN109797107A (zh) 一种真菌菌丝精粉的制备方法
CN112300948B (zh) 桑黄菌激光脉冲强光联合诱变菌株及其超声强化发酵方法
CN113875496B (zh) 一种蛹虫草菌株的复壮方法
CN113121714B (zh) 一种具有益生活性的灵芝寡糖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130001620U (ko) 버섯균배양 발아곡물의 제조방법
CN106676010A (zh) 一种用钨酸钠提高三角褐指藻中岩藻黄素含量的方法
CN106035638A (zh) 一种蔬菜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81861A (zh) 一种菌菇营养液的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