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1084B - 缝纫机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1084B
CN111691084B CN201910190677.9A CN201910190677A CN111691084B CN 111691084 B CN111691084 B CN 111691084B CN 201910190677 A CN201910190677 A CN 201910190677A CN 111691084 B CN111691084 B CN 1116910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tch
image
standard
actual
dev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906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1084A (zh
Inventor
陆成英
赵林蔚
何礼会
朱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IEKE INTELLIGENT SEWI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ieke Intelligent Sew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ieke Intelligent Sew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ieke Intelligent Sew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9067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910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910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10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10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10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缝纫机控制方法以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通过设置在缝纫机的缝纫区与设置的多个视觉传感器获取的实际线迹图像,将实际线迹图像与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判断实际线迹图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若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则调整缝纫机相关工作参数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这样可以自动判断缝纫机织布线迹是否符合要求,并且能够及时矫正织布线迹直至织布线迹符合要求。这样既能保证缝纫机织布线迹的质量,还同时减少了操作员的技能要求和工作强度;提高了缝料的成品率和减少了操作员矫正织布线迹的时间。

Description

缝纫机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缝纫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缝纫机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缝纫机技术,如果线迹出现问题,都是操作员通过肉眼观察,发现线迹不符合要求后,需要停机进行调整。对操作员的要求极高,要求操作员具有极高的线迹识别能力以及矫正能力才能将线迹调整得比较好。有时操作员未及时发现,容易造成布料的浪费。
这样的操作方式,不仅不能保证缝料线迹的质量,而且增加操作工的技能要求和工作强度,还会造成缝料的浪费以及调节时间的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判断缝纫机织布线迹是否符合要求,并且能够及时矫正织布线迹直至符合要求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缝纫机控制方法,所述缝纫机的缝纫区域设置有多个视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获取实际线迹图像,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缝纫机工作时的实际线迹图像;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与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判断所述实际线迹图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则调整缝纫机相关工作参数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缝纫机工作时的实际线迹参数之前还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线迹调节指令;
根据所述线迹调节指令将所述缝纫机转速调节至预设转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与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判断所述实际线迹图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包括: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与所述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计算实际线迹图像与标准线迹图像的重合度;
将所述重合度与重合度阈值进行对比;
若所述重合度小于所述重合度阈值,则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与所述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包括: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线迹宽度与标准图像的线迹宽度进行对比;和/或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机针线间距与标准图像的机针线间距进行对比;和/或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左机针线迹形状与标准图像的左机针线迹形状进行对比;和/或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右机针线迹形状与标准图像的右机针线迹形状进行对比;和/或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上弯针线迹形状与标准图像的上弯针线迹形状进行对比;和/或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下弯针线迹形状与标准图像的下弯针线迹形状进行对比;和/或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上下弯针交织线迹形状与标准图像的上下弯针交织线迹形状行进对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则调整缝纫机工作参数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包括:
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线迹宽度与所述标准图像的线迹宽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调节缝纫机夹线器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和/或
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机针线间距与所述标准图像的机针线间距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调节缝纫机夹线器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则调整缝纫机工作参数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包括: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上下弯针交织线迹与标准图像的上下弯针交织线迹的位置偏差作为第一偏差;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上弯针线迹与所述标准图像的上弯针线迹的面积偏差作为第二偏差;
若所述第一偏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偏差小于第三阈值,则将上弯针夹线器调松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若所述第一偏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偏差大于第三阈值,则将上弯针夹线器调紧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若所述第一偏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偏差在预设阈值范围内,则将下弯针夹线器调紧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若所述第一偏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偏差在预设阈值范围内,则将下弯针夹线器调松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则调整缝纫机工作参数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包括:
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左右机针线迹所围成的面积大于标准图像的左右机针线迹所围成的面积,则将左右机针夹线器分别调松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则调整缝纫机工作参数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包括:
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左右机针线迹所围成的面积大于标准图像的左右机针线迹所围成的面积,则将左右机针夹线器分别右旋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缝纫机工作时的实际线迹图像之前,还包括:
根据待缝布料的种类以及厚度从标准图样库内提取相应的标准线迹图像。
一种缝纫机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线迹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缝纫机工作时的实际线迹图像;
线迹图像对比模块,用于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与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判断所述实际线迹图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线迹图像调整模块,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则调整缝纫机工作参数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缝纫机控制装置还包括:
调节指令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线迹调节指令;
转速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线迹调节指令将所述缝纫机转速调节至预设转速。
上述缝纫机控制方法以及装置,通过在缝纫机的缝纫区域设置的多个视觉传感器获取的实际线迹图像,将实际线迹图像与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判断实际线迹图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若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则调整缝纫机相关工作参数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这样可以自动判断缝纫机织布线迹是否符合要求,并且能够及时矫正织布线迹直至织布线迹符合要求。既保证了缝纫机织布线迹的质量,还同时减少了操作员的技能要求和工作强度;提高了缝料的成品率和减少了操作员矫正织布线迹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缝纫机视觉传感器位置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缝纫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布料正面线迹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布料侧面线迹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布料底面线迹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调整缝纫机转速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A为一个实施例中标准上、下弯针布料正面线迹示意图;
图8B为一个实施例中标准上、下弯针布料侧面线迹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上弯针缝线过紧或者是下弯针缝线过松时,布料侧面线迹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上弯针缝线过紧时,布料正面线迹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上弯针缝线过松或者是下弯针缝线过紧时,布料侧面线迹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上弯针缝线过松时,布料正面线迹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缝纫机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线迹图像对比模块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一种缝纫机构包括设置在缝纫区的视觉传感器,用于采集布料线迹的图片。
如图1所示,在缝纫区设置有三个视觉传感器,包括第一视觉传感器1,第二视觉传感器2以及第三视觉传感器3。三个视觉传感器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采集布料上的线迹。第一视觉传感器1设置在缝纫区的上方,具体设置在缝纫针板正上方;第二视觉传感器2设置在缝纫区的侧方,具体设置在邻近缝纫针板的缝纫机朝向缝纫区的机壳侧壁上;第三视觉传感器3设置在缝纫区的下方,缝纫针板上,具体设置在压脚出布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缝纫区还设置有发光器。发光器设置在缝纫针板上,并且靠近第三视觉传感器3。当缝纫机工作时,已缝制的布料从压脚出布侧移出时,覆盖在第三视觉传感器3上方,此时第三视觉传感器3采集图片信号,根据布料的厚度不同,光线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采集回的图片模糊,影响判断结果。设置在第三视觉传感器3附近的发光器可以辅助第三视觉传感器3有效的采集布料上的线迹。同时,第三视觉传感器3表面还覆盖保护壳4,使第三视觉传感器3与已完成缝制的布料之间留有一定的距离,辅助第三视觉传感器3可以有效的采集缝料上的线迹。保护壳4为透明的材质,在保证第三视觉传感器3可通过透明的保护壳4采集到图像信号的同时,还可以保护第三视觉传感器3不受布料移动时产生的摩擦而被损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缝纫机控制方法,在所述缝纫机的缝纫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获取缝纫机工作时的实际线迹图像。
具体地,缝纫机工作时的实际线迹图像是通过安装在缝纫区的视觉传感器采集获取。在本实施例中,缝纫区设置有三个视觉传感器。如图3所示,第一视觉传感器1从布料正上方采集布料的正面线迹图像5;如图4所示,第二视觉传感器2从布料的侧面采集布料的侧面线迹图像6;如图5所示,第三视觉传感器3从布料下方采集布料的底面线迹图像7。
步骤110,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与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判断所述实际线迹图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具体地,将在步骤100中获取的布料实际正面线迹图像5,实际侧面线迹图像6以及实际底面线迹图像7分别与相对应的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结果判断此时缝料上的线迹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步骤120,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则调整缝纫机相关工作参数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具体地,通过将布料实际正面线迹图像5,实际侧面线迹图像6以及实际反面线迹图像7分别与各相对应的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若是布料实际正面线迹图像5不符合预设标准,则相应的调整与布料正面线迹有关的工作参数直至再次采集的布料实际正面线迹图像5符合预设标准;若是布料实际正面线迹图像5和实际侧面线迹图像6都不符合预设标准,则相应的调整与布料正面线迹和布料侧面线迹有关的工作参数直至再次采集的布料实际正面线迹图像5和布料实际侧面线迹图像6符合预设标准。其他情况相同,在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为调整缝纫机转速的方法流程示意图,提供了步骤100,在获取缝纫机工作时的实际线迹图像之前还包括:
步骤200,获取用户输入的线迹调节指令。
具体地,一般情况下,缝纫机开始工作则直接开始进入常规的缝制程序。在本实施例中,在缝纫机开机后,可由用户选择是否进入线迹调节模式。则缝纫机进入线迹调节模式,待实际线迹符合预设标准,再进入常规的缝制程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由用户将缝纫机程序设定为在每次开始缝制工作之前自动进入线迹调节模式。使得缝纫机每次重新开始工作时,都能先保证缝纫线迹符合预设标准,达到要求后再开始进入常规的缝纫程序。
步骤210,根据线迹调节指令将所述缝纫机转速调节至预设转速。
具体地,获取用户输入的线迹调节指令后,根据线迹调节指令将缝纫机转速调节至预设转速。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转速比缝纫机常规工作时的转速低,通常预设转速可为500-1000转每分钟。当缝纫机转速下降后,牙架送布的速度以及缝纫机下针的速度都会相应的下降。这样便于视觉传感器采集布料的线迹图像,以及在实际线迹不符合预设标准时做相应的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为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标准的方法流程示意图,提供了步骤110,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与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判断所述实际线迹图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包括:
步骤111,将实际线迹图像与所述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计算实际线迹图像与标准线迹图像的重合度。
具体地,将由各视觉传感器采集的各线迹图片分别与相对应的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计算各实际线迹图像与相对应的标准线迹图像的重合度。重合度越高,说明缝纫机的实际缝纫线迹与标准线迹差别越小;相反的,重合度越低,说明缝纫机的实际缝纫线迹与标准线迹差别越大。
步骤112,将所述重合度与重合度阈值进行对比。
具体地,将在步骤111中,计算得到的重合度与预设的重合度阀值进行对比。当重合度阀值设置的较高时,这说明对缝纫机缝纫质量越高。相反,当重合度阀值设置的较低时,这说明对缝纫机缝纫质量不高。
步骤113,若所述重合度小于所述重合度阈值,则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当重合度小于重合度阀值时,说明缝纫机缝纫的实际线迹存在问题,不符合生产厂家预设的标准,需要及时做相关的调整,减少废料,降低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11中,将实际线迹图像与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包括:
将实际线迹图像的线迹宽度与标准图像的线迹宽度进行对比;和/或将实际线迹图像的机针线间距与标准图像的机针线间距进行对比;和/或将实际线迹图像的左机针线迹形状与标准图像的左机针线迹形状进行对比;和/或将实际线迹图像的右机针线迹形状与标准图像的右机针线迹形状进行对比;和/或将实际线迹图像的上弯针线迹形状与标准图像的上弯针线迹形状进行对比;和/或将实际线迹图像的下弯针线迹形状与标准图像的下弯针线迹形状进行对比;和/或将实际线迹图像的上下弯针交织线迹形状与标准图像的上下弯针交织线迹形状行进对比。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缝纫区的第一视觉传感器1从针板正上方采集布料正面实际线迹图像5。布料正面线迹由上弯针缝纫线迹,左机针缝纫线迹以及右机针缝纫线迹交织而成。一般从布料的正面线迹判断布料缝制线迹是否合格是通过判断上弯针缝纫线迹的宽度,以及左、右机针缝纫线迹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将实际线迹图像的线迹宽度与标准图像的线迹宽度进行对比,是通过由第一视觉传感器1采集获取的布料正面图像5中上弯针缝纫线迹宽度与标准图像中的上弯针线迹宽度进行对比。在包缝机中,上弯针缝纫线迹宽度为包缝宽度。在平缝机中,上弯针缝纫线迹宽度为平缝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将实际线迹图像的机针线间距与标准图像的机针线间距进行对比,是通过由布料正面图像中左、右机针缝纫间距分别与标准图像中的左、右机针缝纫间距进行对比。
在本实施例中,由第一视觉传感器1采集获取的布料正面图像5还可体现上弯针以及左、右机针缝纫线迹的形状。当将第一视觉传感器1采集获取的缝布正面图像5与标准图像进行对比时,还可将上弯针以及左、右机针缝纫线迹的形状分别与标准图像中相对应的标准图像线迹形状进行对比。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缝纫区的第三视觉传感器3从针板正下方采集获取的布料底面实际线迹图像7。布料底面线迹主要由下弯针缝纫线迹组成。一般判断布料的底面线迹是否符合标准通过判断下弯针缝纫线迹图像。故在本实施例中,将布料底面的下弯针线迹形状与标准图像的下弯针线迹形状进行对比。
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布料底面实际线迹图像7也可判断左、右机针的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缝纫区的第二视觉传感器2从针板侧面采集获取的布料侧面实际线迹图像6。布料侧面线迹主要由上弯针线迹和下弯针线迹互相交织的线迹图像。一般判断布料的侧面线迹是否符合标准通过判断上下弯针缝纫线迹图像。故在本实施例中,将布料侧面的上下弯针线迹形状与标准图像的上下弯针线迹形状进行对比。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13中,若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则调整缝纫机工作参数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包括:
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线迹宽度与所述标准图像的线迹宽度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调节缝纫机夹线器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和/或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机针线间距与所述标准图像的机针线间距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调节缝纫机夹线器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判断实际线迹是否符合预设标准是通过计算出实际线迹图像中线迹宽度或者间距与相对应标准图像线迹宽度或者间距之间的差距,当所述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阀值时,则说明实际线迹不符合预设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判断实际线迹宽度是否符合预设标准时,实则是判断上弯针线迹宽度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当实际上弯针线迹宽度大于标准线迹宽度,且其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阀值时,说明上弯针上的缝线过于宽松,使线迹宽度过大。通过调节与上弯针相关的夹线器,使夹线器对缝线的压力增加,使缝线变张紧,从而使实际线迹宽度与标准线迹宽度差值逐渐变小,最后使实际线迹宽度达到预设标准。当实际上弯针线迹宽度小于标准线迹宽度,且其差值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阀值时,说明上弯针上的的缝线过于张紧,使线迹宽度过小。通过调节与上弯针相关的夹线器,使夹线器对缝线的压力减小,缝线变松弛,从而使的实际线迹宽度与标准线迹宽度差值逐渐变大,最后使实际线迹宽度达到预设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同样的,在判断左、右机针线迹间距是否符合预设标准通过计算左、右机针线迹间距与标准线迹间距之前的差值,当所述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阀值时,则说明实际线迹不符合预设标准。若实际左、右机针线迹间距大于标准线迹间距,且其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阀值时,说明左、右机针上的缝线过于宽松,使得线迹间距过大。通过调节与左、右机针相关的夹线器,使夹线器对缝线的压力增加,缝线变张紧,从而使的实际线迹间距与标准线迹间距逐渐减少,最后使实际线迹宽度达到预设标准。若实际左、右机针线迹间距小于标准线迹间距,且其差值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阀值时,说明左、右机针上的缝线过于张紧,使得线迹间距过小。则调节夹线器,使夹线器对缝线的压力减小,缝线变松弛,使得实际左、右机针线迹达到预设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13中,若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则调整缝纫机工作参数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包括: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上下弯针交织线迹与标准图像的上下弯针交织线迹的位置偏差作为第一偏差;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上弯针线迹与所述标准图像的上弯针线迹的面积偏差作为第二偏差;若所述第一偏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偏差小于第三阈值,则将上弯针夹线器左旋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若所述第一偏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偏差大于第三阈值,则将上弯针夹线器右旋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若所述第一偏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偏差在预设阈值范围内,则将下弯针夹线器右旋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若所述第一偏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偏差在预设阈值范围内,则将下弯针夹线器右旋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布料正面图像上弯针线迹面积以及布料侧面图像中上、下弯针线迹相交线的位置判断实际缝纫线迹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将实际上、下弯针线迹相交线的位置与标准图像相交线的位置偏差作为第一偏差,将实际上弯针线迹与标准图像的上弯针线迹的面积偏差作为第二偏差。
如图8所示,图8A为上弯针缝线8、下弯针缝线9缝纫线迹符合预设标准时的布料正面线迹;图8B为上弯针缝线8、下弯针缝线9迹符合预设标准时的布料侧面线迹。
如图9所示,当第一偏差大于第二预设阀值说明上弯针线迹8与下弯针线迹9相交线偏上(在图上显示上弯针缝线8线迹与下弯针缝线9线迹相交线偏左);如图10所示,第二偏差小于第三阈值说明上弯针缝线8线迹形状面积偏小。可判断实际线迹不符合标准是由上弯针缝线8过于张紧造成的,则可以通过调松与上弯针相关的夹线器,使夹线器对缝线的压力减少,上弯针缝线8松弛,直至实际线迹符合预设标准。具体的,调节夹线器通过左旋或者右旋使上弯针缝线8松弛,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夹线器左旋调节使上弯针缝线8松弛。
如图11所示,当第一偏差大于第二预设阀值说明上、下弯针相交线偏下(在图上显示上弯针缝线8线迹与下弯针缝线9线迹相交线偏右);如图12所示,第二偏差大于第三阀值说明上弯针缝线8线迹形状面积偏大。可判断实际线迹不符合标准是由上弯针缝线8过于松弛造成的,则可以通过调紧与上弯针相关的夹线器,使夹线器对缝线的压力增加,上弯针缝线8张紧,直至实际线迹符合预设标准。具体的,可通过夹线器右旋调节使上弯针缝线8张紧。
如图9所示,当第一偏差大于第二预设阀值说明上、下弯针相交线偏上;第二偏差在预设阀值范围内说明上弯针线迹形状面积符合预设标准。可判断实际线迹不符合标准是由下弯针缝线过于松弛造成的,则可以通调紧与下弯针相关的夹线器,使夹线器对缝线的压力增加,下弯针缝线张紧,直至实际线迹符合预设标准。具体的,可通过夹线器右旋调节使下弯针缝线张紧。
如图11所示,当第一偏差大于第二预设阀值说明上、下弯针相交线偏下;第二偏差在预设阀值范围内说明上弯针线迹形状面积符合预设标准。可判断实际线迹不符合标准是由下弯针缝线过于张紧造成的,则可以通调松与下弯针相关的夹线器,使夹线器对缝线的压力减小,下弯针缝线松弛,直至实际线迹符合预设标准。具体的,可通过夹线器左旋调节使下弯针缝线松弛。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13中,若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则调整缝纫机工作参数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包括:
若实际线迹图像的左右机针线迹所围成的面积大于标准图像的左右机针线迹所围成的面积,则将左右机针夹线器分别右旋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左右机针线迹可以通过第一视觉传感器1采集获取的布料正面图像得到,或者通过第三视觉传感器3采集获取的布料底面图像得到。将左右机针线迹围成的面积与标准左右机针线迹围成的面积进行对比。若左右机针线迹围成的面积大于标准左右机针线迹围成的面积,说明左右机针缝线过于松弛,则分别通过将左右机针相关的夹线器调紧,使得左右机针缝线逐渐张紧,直至实际左右机针线迹所围成的面积符合预设标准;若左右机针线迹围成的面积小于标准左右机针线迹围成的面积,说明左右机针缝线过于张紧,则分别通过将左右机针相关的夹线器调松,使得左右机针缝线逐渐松弛,直至实际左右机针线迹所围成的面积符合预设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当从实际布料图像上持续检测不到某一机针的线迹形状时,则判定相应的机针线出现断线的情况,则缝纫机停机,待用户解决问题后再继续工作。例如,当从正面实际布料图像上持续检测不到上弯针线迹线迹形状时,可判定上弯针缝线或者下弯针缝线出现断线的情况,则缝纫机停机,待用户解决问题后再继续工作。这样,当缝纫机出现断线的情况时,可及时发现,并且及时停止工作,减少废料,提高缝纫机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到视觉传感器采集获取的实际布料图像后,将连续几针机针线迹形状面积进行对比并且分析,若前后线迹形状面积之间重合度低于30%,则可判定缝纫机机针出现跳针的情况,则缝纫机停机,待用户解决问题后再继续工作。例如,当从正面实际布料图像的连续几针上弯针线迹形状面积进行对比分析后,若前后上弯针线迹形状面积之间重合度低于30%,则可判定上弯针出现调整的情况,则停机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调节夹线器时,可由用户手动完成,也可由缝纫机发将指令发送给电子夹线器,由电子夹线器自动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00,获取缝纫机工作时的实际线迹图像之前,还包括:
根据待缝布料的种类以及厚度从标准图样库内提取相应的标准线迹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缝纫机开始缝制之前,可由操作员根据待缝布料的种类以及厚度从标准图样库内提取相应的标准线迹图像。这样缝纫机可适用于多种布料缝制。
在本实施例中,标准图像库内分别存有线迹图像,以及线迹宽度,间距数据值。在进行判断时,可以将视觉传感器采集的实际线迹图像中的线迹宽值以及间距值提取出来,直接与标准线迹宽度值与间距数据值进行对比。
上述缝纫机控制方法中,通过设置在缝纫机的缝纫区与设置的多个视觉传感器获取的实际线迹图像,将实际线迹图像与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判断实际线迹图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若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则调整缝纫机相关工作参数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这样可以自动判断缝纫机织布线迹是否符合要求,并且能够及时矫正织布线迹直至织布线迹符合要求。这样既能保证缝纫机织布线迹的质量,还同时减少了操作员的技能要求和工作强度;提高了缝料的成品率和减少了操作员矫正织布线迹的时间。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图6以及图7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图6以及图7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提供了一种缝纫机控制装置,包括:线迹图像获取模块300,线迹图像对比模块310和线迹图像调整模块320,其中:
线迹图像获取模块300,用于获取缝纫机工作时的实际线迹图像;
线迹图像对比模块310,用于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与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判断所述实际线迹图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线迹图像调整模块320,用于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则调整缝纫机工作参数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关于缝纫机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缝纫机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缝纫机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缝纫机控制装置还包括:
调节指令获取单元400,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线迹调节指令。
转速调节单元410,用于根据所述线迹调节指令将所述缝纫机转速调节至预设转速。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线迹图像对比模块310包括:
重合度计算单元311,用于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与所述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计算实际线迹图像与标准线迹图像的重合度;
阀值对比单元312,用于将所述重合度与重合度阈值进行对比。
实际线迹判断单元313,用于若所述重合度小于所述重合度阈值,则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缝纫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机的缝纫区域设置有多个视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获取实际线迹图像,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缝纫机工作时的实际线迹图像;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与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判断所述实际线迹图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上下弯针交织线迹与标准图像的上下弯针交织线迹的位置偏差作为第一偏差;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上弯针线迹与所述标准图像的上弯针线迹的面积偏差作为第二偏差;
若所述第一偏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偏差小于第三阈值,则将上弯针夹线器调松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若所述第一偏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偏差大于第三阈值,则将上弯针夹线器调紧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若所述第一偏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偏差在预设阈值范围内,则将下弯针夹线器调紧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若所述第一偏差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偏差在预设阈值范围内,则将下弯针夹线器调松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缝纫机工作时的实际线迹参数之前还包括:
获取用户输入的线迹调节指令;
根据所述线迹调节指令将所述缝纫机转速调节至预设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与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判断所述实际线迹图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包括: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与所述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计算实际线迹图像与标准线迹图像的重合度;
将所述重合度与重合度阈值进行对比;
若所述重合度小于所述重合度阈值,则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与所述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包括: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线迹宽度与标准图像的线迹宽度进行对比;和/或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机针线间距与标准图像的机针线间距进行对比;和/或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左机针线迹形状与标准图像的左机针线迹形状进行对比;和/或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右机针线迹形状与标准图像的右机针线迹形状进行对比;和/或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上弯针线迹形状与标准图像的上弯针线迹形状进行对比;和/或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下弯针线迹形状与标准图像的下弯针线迹形状进行对比;和/或
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上下弯针交织线迹形状与标准图像的上下弯针交织线迹形状行进对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则调整缝纫机工作参数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包括:
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线迹宽度与所述标准图像的线迹宽度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调节缝纫机夹线器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和/或
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机针线间距与所述标准图像的机针线间距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调节缝纫机夹线器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不符合预设标准,则调整缝纫机工作参数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包括:
若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左右机针线迹所围成的面积大于标准图像的左右机针线迹所围成的面积,则将左右机针夹线器分别调松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缝纫机工作时的实际线迹图像之前,还包括:
根据待缝布料的种类以及厚度从标准图样库内提取相应的标准线迹图像。
8.一种缝纫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线迹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缝纫机工作时的实际线迹图像;
线迹图像对比模块,用于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与标准线迹图像进行对比,判断所述实际线迹图像是否符合预设标准;
线迹图像调整模块,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上下弯针交织线迹与标准图像的上下弯针交织线迹的位置偏差作为第一偏差;将所述实际线迹图像的上弯针线迹与所述标准图像的上弯针线迹的面积偏差作为第二偏差;
若所述第一偏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偏差小于第三阈值,则将上弯针夹线器调松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若所述第一偏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偏差大于第三阈值,则将上弯针夹线器调紧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若所述第一偏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偏差在预设阈值范围内,则将下弯针夹线器调紧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若所述第一偏差小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偏差在预设阈值范围内,则将下弯针夹线器调松直至实际线迹图像符合预设标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节指令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线迹调节指令;
转速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线迹调节指令将所述缝纫机转速调节至预设转速。
CN201910190677.9A 2019-03-13 2019-03-13 缝纫机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Active CN1116910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0677.9A CN111691084B (zh) 2019-03-13 2019-03-13 缝纫机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90677.9A CN111691084B (zh) 2019-03-13 2019-03-13 缝纫机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1084A CN111691084A (zh) 2020-09-22
CN111691084B true CN111691084B (zh) 2021-12-07

Family

ID=72475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90677.9A Active CN111691084B (zh) 2019-03-13 2019-03-13 缝纫机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910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5732B (zh) * 2021-04-24 2022-09-23 深圳市星火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模板缝纫数控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6145A (en) * 1996-05-17 1998-05-05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Stitch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for sewing machines
CN101768839A (zh) * 2009-01-06 2010-07-07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6995986A (zh) * 2016-01-14 2017-08-01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7407030A (zh) * 2015-02-25 2017-11-28 东海工业缝纫机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缝纫品质管理
CN109239076A (zh) * 2018-08-29 2019-01-18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缝纫线迹缺陷检测方法
CN109324056A (zh) * 2018-08-29 2019-02-12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缝纫线迹测量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8253A1 (en) * 2009-01-27 2010-08-05 Gammill, Inc. Stitch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6145A (en) * 1996-05-17 1998-05-05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Stitch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for sewing machines
CN101768839A (zh) * 2009-01-06 2010-07-07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7407030A (zh) * 2015-02-25 2017-11-28 东海工业缝纫机株式会社 缝纫机的缝纫品质管理
CN106995986A (zh) * 2016-01-14 2017-08-01 Juki株式会社 缝纫机
CN109239076A (zh) * 2018-08-29 2019-01-18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缝纫线迹缺陷检测方法
CN109324056A (zh) * 2018-08-29 2019-02-12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缝纫线迹测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1084A (zh) 2020-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0684B2 (en) Sewing quality control in sewing machine
JP6680539B2 (ja) ミシン
CN111691084B (zh) 缝纫机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JP2011194043A (ja) ミシン
JP2014042706A (ja) ミシン
JP2012187345A (ja) ミシン
US9885131B2 (en) Sewing machine
CN109706649A (zh) 缝纫机控制方法及缝纫机控制系统
US8443744B2 (en) Sewing machine
US4722288A (en) Sewing machine
JP2800556B2 (ja) ミシン
CN112921523B (zh) 缝纫机以及缝纫机控制方法
JP2016165323A (ja) 自動縫製装置及び自動縫製方法
JPH04364884A (ja) 刺繍データ修正装置
JP6108689B2 (ja) ミシン
CN112813586B (zh) 布料运动检测的方法、装置、缝纫机及计算机设备
JP2019146748A (ja) ミシン、縫製不良判定装置
US6247420B1 (en) Method of recognizing embroidery outline and conversion to a different data format
JP4121848B2 (ja) 差動送りミシン
JP3822827B2 (ja) 生地素材部分に追加部分を縫い付ける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を実行するための縫製ワークステーション
US20090205548A1 (en) Sewing machin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sewing needle status evaluation program
KR101303744B1 (ko) 세퀸 위치 보정 방법
JP2800392B2 (ja) テープ送り装置付ミシン
CN114808294A (zh) 过梗缝纫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SU1124056A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кладывани отделочных строчек на швейной машине с программным управление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7

Address after: 318001 No. 1009, Haicheng Road, East New Area, Taizhou bay new area,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JIEKE INTELLIGENT SEW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8000 No. 15 Airport South Road, Jiaojiang District, Zhejiang, Taizhou

Applicant before: JACK SEWING MACHINE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