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9085A - 开顶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开顶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9085A
CN111689085A CN202010549515.2A CN202010549515A CN111689085A CN 111689085 A CN111689085 A CN 111689085A CN 202010549515 A CN202010549515 A CN 202010549515A CN 111689085 A CN111689085 A CN 111689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dy
side edge
reel
container
open 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4951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卫华
刘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cang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ng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cang CIMC Special Logistic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4951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89085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89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90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90/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for large containers
    • B65D90/54Gates or clos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顶集装箱,其包括箱体、顶篷布、卷轴、驱动机构和锁紧机构。箱体顶部具有开口;箱体顶部具有沿箱体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均沿箱体的第二方向延伸;顶篷布具有固定侧边和活动侧边;固定侧边与第一侧边连接,活动侧边能够靠近或远离固定侧边,从而暴露开口或覆盖开口;卷轴设置于箱体的顶部,卷轴沿箱体的第二方向延伸,并能够沿箱体的第一方向滚动;卷轴与顶篷布连接,而在滚动时收放顶篷布以带动活动侧边靠近或远离固定侧边;驱动机构驱动卷轴转动使卷轴沿箱体的第一方向滚动;锁紧机构对应第二侧边设置;在顶篷布覆盖开口时,锁紧机构锁紧顶篷布的活动侧边与箱体。

Description

开顶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顶集装箱。
背景技术
开顶集装箱也叫敞顶集装箱,其是在传统集装箱的顶部开设箱口用于装卸货物。因箱壁、箱底相对密封,开顶集装箱被广泛应用于散装物料的运输。但在运输时,顶部敞开,货物本身的粉尘将会污染环境,如遇颠簸路段,货物存在坠落的可能性,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另一方面,如遇雨雪天气,散装货物将产生发霉、变质、自燃等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顶部敞开的问题,通常使用篷布覆盖在集装箱顶部。其中,标准软开顶集装箱的顶部篷布上设置约90个锁眼孔,在箱体顶盖周边有对应的关封锁圈,将篷布的锁眼对应上关封锁圈后,用TIR关封钢丝绳顺序将关封锁圈穿过形成闭环,再将钢丝绳的两端用海关封锁死。此软开顶集装箱顶部篷布锁结构操作复杂,对一些特定的有装箱时间要求的场地存在着操作时间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开顶集装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复杂、操作时间较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开顶集装箱,包括:箱体,其顶部具有开口;所述箱体顶部具有沿所述箱体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均沿所述箱体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两者均水平延伸;顶篷布,具有固定侧边和活动侧边;所述固定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连接,所述活动侧边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侧边,从而暴露所述开口或覆盖所述开口;卷轴,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卷轴沿所述箱体的水平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并能够沿所述箱体的第一方向滚动;所述卷轴与所述顶篷布连接,而在滚动时收放所述顶篷布以带动所述活动侧边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侧边;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的第二方向的端部,驱动所述卷轴转动使所述卷轴沿所述箱体的第一方向滚动;锁紧机构,对应所述第二侧边设置;在所述顶篷布覆盖所述开口时,所述锁紧机构锁紧所述顶篷布的活动侧边与所述箱体。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卷轴在所述箱体第一方向的中部区域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滚动,且在所述顶篷布覆盖所述开口时,所述卷轴与所述顶篷布的第一方向的中部区域连接;所述开顶集装箱还包括活动杆;所述活动杆沿所述箱体的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活动杆与所述顶篷布的活动侧边连接,所述活动杆与所述锁紧机构连接而锁紧所述顶篷布与所述箱体。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卷轴在所述箱体第一方向的中心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滚动,且在所述顶篷布覆盖所述开口时,所述卷轴与所述顶篷布的第一方向的中心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的第一侧边上设有容置所述活动杆的凹槽,以使所述顶篷布覆盖所述开口时,所述活动侧边的顶部与所述固定侧边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具有沿所述箱体第一方向由内向外倾斜向下的侧壁。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卷轴在所述箱体的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滚动,所述卷轴与所述活动侧边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轴,与所述卷轴可拆卸连接;手持部,呈环形,并与所述转轴连接固定;在所述手持部转动时,带动所述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卷轴转动。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齿轮,具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卷轴连接;操作带,呈封闭的环状;所述操作带绕设于所述转动齿轮上,并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所述操作带与所述转动齿轮啮合,而驱动所述转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卷轴转动。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开顶集装箱还包括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同步链,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部,并沿第一方向延伸;同步齿轮,与所述同步链啮合;所述同步齿轮套设于所述卷轴端部的外周而同步移动。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顶部还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卷轴上方,并覆盖所述卷轴移动的范围。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多个收紧器,沿所述箱体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收紧器设置于所述箱体相对于所述第二侧边的下方;所述收紧器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转动;多个绑带,与所述收紧器对应设置;各所述绑带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收紧器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活动侧边可拆卸连接,进而能够锁紧所述顶篷布与所述箱体。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收紧器的外周环设有多个啮合齿;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限位卡勾,所述限位卡勾能够卡置于相邻两所述啮合齿之间,限制所述收紧器向所述限位卡勾方向转动进而限制所述第二端向上移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中的开顶集装箱包括箱体、顶篷布、卷轴、驱动机构和锁紧机构。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卷轴转动实现卷轴的滚动移动,从而实现顶篷布的收放,使得顶篷布覆盖箱体顶部开口或暴露开口。在顶篷布覆盖箱体顶部开口时,通过锁紧机构锁紧顶篷布的活动侧边与箱体即可。即该顶篷布通过卷轴实现收放,通过锁紧顶篷布其中一侧边即可,使得该顶篷布的收放操作简单、锁紧操作简单,进而操作时间较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开顶集装箱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中另一视图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1中卷轴转动至顶篷布固定侧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移除驱动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开顶集装箱的侧视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开顶集装箱的卷轴与驱动机构配合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同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收紧器与限位卡勾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开顶集装箱第二实施例中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开顶集装箱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中卷轴滚动至中部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0中卷轴滚动至顶篷布固定侧边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开顶集装箱;11、箱体;111、第一侧边;112、第二侧边;113、限位梁;12、顶篷布;13、卷轴;131、卷轴本体;132、连接块;14、驱动机构;141、转轴;142、手持部;15、锁紧机构;151、绑带;152、收紧器;153、限位卡勾;16、活动杆;17、同步机构;171、同步齿轮;172、同步链;18、限位件;19、支撑梁;
21、箱体;24、驱动机构;241、转动齿轮;242、操作带;
31、箱体;32、顶篷布;33、卷轴;35、锁紧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顶集装箱,包括顶部具有开口的箱体和顶篷布。顶篷布能够覆盖箱体的开口,实现封闭运输,保证货物质量。顶篷布还能够使箱体的开口暴露,方便货物吊装以及方便卸载货物,从而快速装卸货物,提高了装卸效率。
以下通过各实施例详细介绍。
开顶集装箱1框架第一实施例
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开顶集装箱1包括箱体11、顶篷布12、卷轴13、活动杆16、驱动机构14、同步机构17及锁紧机构15。
箱体11用于装载货物。箱体11顶部具有开口,其包括底架结构、两侧部结构、前端结构和后端结构,两侧部结构、前端结构与后端结构围合而形成顶部的开口。
为方便描述,定义箱体11的长度方向为纵向,箱体11的宽度方向为横向,箱体11的高度方向为竖向。
以下以第一方向为横向,第二方向为纵向介绍本实施例中的开顶集装箱。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方向为纵向,第二方向为横向。即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在水平面内相互垂直。
其中,两侧部机构沿横向平行间隔设置,侧部结构包括侧板和顶侧梁。两侧部结构的顶侧梁分别为第一侧边111和第二侧边112,且第一侧边111和第二侧边112均沿纵向延伸。以图1的视图方向为参照,第一侧边111位于右侧,第二侧边112位于左侧。前端结构和后端结构均包括端上梁。
箱体11顶部还设有两限位梁113,对应箱体11的两端上梁设置。具体地,限位梁113固定于端上梁的顶部。其中,限位梁113沿横向延伸,且限位梁113的长度为端上梁长度的一半。以图1的视图方向为参照,限位梁113由端上梁横向方向的中心至第二侧边112延伸。
参阅图5,箱体11左侧的顶侧梁即第二侧边112上具有凹槽,该凹槽沿纵向延伸。进一步地,该凹槽具有横向方向由内向外倾斜向下的侧壁。
顶篷布12对应箱体11的开口设置。沿横向方向,顶篷布12的两侧分别为固定侧边和活动侧边。以图1的视图方向为参照,固定侧边与第一侧边111连接固定。具体地,固定侧边与顶侧梁可采用铆接、螺接、粘接等方式连接固定。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顶篷布12的固定侧边设有沿纵向间隔的多个固定孔,第一侧边111的外侧部上设有对应的连接孔,顶篷布12延伸至第一侧边111的外侧部,并通过紧固件穿设固定孔和连接孔实现连接固定。进一步地,顶篷布12的外侧与紧固件之间还设有垫片,该垫片的尺寸大于固定孔的尺寸。
顶篷布12在位于固定侧边与活动侧边之间的中部区域设有多个通孔,且多个通孔沿纵向间隔设置。其中,顶篷布12的中部区域并不特指顶篷布12横向方向上的正中心位置,而是指在包括顶篷布12横向方向正中心位置在内的一定长度范围的区域,不包括顶篷布12横向方向侧的固定侧边和活动侧边。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顶篷布12展开覆盖于开口处时,通孔设置于顶篷布12横向方向上的正中心位置。
再次参阅图5,卷轴13设置于箱体11的顶部,并可在箱体11的顶部滚动移动。且卷轴13与顶篷布12连接,而在滚动时收放顶篷布12以带动活动侧边靠近或远离固定侧边。具体地,卷轴13包括卷轴本体131、设置于卷轴本体131端部的连接块132。卷轴本体131沿纵向延伸,并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转动。
卷轴本体131在转动时,使得卷轴本体131在箱体11顶部滚动移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卷轴13在箱体11横向方向的中心至箱体11的第一侧边111之间滚动。
卷轴本体131上设有多个沿轴向间隔设置的安装孔。各安装孔的轴线垂直于卷轴本体131的轴线。多个安装孔与顶篷布12上的通孔对应设置。紧固件同时穿设卷轴13上的安装孔和顶篷布12上的通孔,而实现卷轴13与顶篷布12的连接。进一步地,紧固件与顶篷布12之间还设有垫片,该垫片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
卷轴本体131与顶篷布12连接时,卷轴本体131可与顶篷布12相切,或顶篷布12包络卷轴本体131外周的局部圆、半幅圆或整圆。
卷轴13与顶篷布12连接,且在顶篷布12展开时,卷轴13位于箱体11横向方向的中部,能够很好地支撑顶篷布12,从而提高了顶篷布12的刚性,有助于顶篷布12排水。
连接块132凸伸出顶篷布12,即顶篷布12沿纵向方向并未覆盖至连接块132。其中,连接块132可为方形、六边形、半圆形或其他结构。连接块132的数量可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卷轴本体131的两端。连接块132的数量也可以只为一个,设置于卷轴本体131的其中一端。
卷轴13沿纵向方向的整体长度不小于箱体11的两限位梁113之间的纵向距离,从而使得卷轴13由右至左滚动时,限位梁113能够止档卷轴13继续向左滚动。
活动杆16沿纵向延伸,并与顶篷布12的活动侧边连接。具体地,活动杆16与活动侧边粘接。活动杆16能够随着卷轴13的滚动移动而靠近或远离固定侧边。在顶篷布12展开覆盖箱体11顶部开口时,活动杆16位于第一侧边111顶部,并位于第一侧边111的凹槽内,使顶篷布12的活动侧边和固定侧边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保证箱体11的水密性。进一步地,凹槽具有一横向方向由内向外向下倾斜的侧壁,而使活动杆16更顺畅的进入或退出凹槽。
驱动机构14设置于箱体11纵向方向的端部,参阅图6,驱动机构14包括转轴141和手持部142。转轴141与卷轴13的连接块132可拆卸连接。其中,本实施例中,转轴141具有形状与卷轴13的连接块132的形状相匹配的卡槽,通过连接块132卡置于该卡槽实现卷轴13与连接块132的可拆卸连接。
手持部142呈环形,并与转轴141固定连接,使得手持部142转动时,转轴141随之转动。转轴141位于手持部142的轴心。
驱动机构14驱动卷轴13转动的原理如下:在需要卷轴13滚动移动时,将驱动机构14的转轴141与连接块132连接,操作人员转动手持部142,转轴141随之转动,并带动卷轴13转动,进而使卷轴13在箱体11顶部滚动移动。转动完毕后,将驱动机构14拆卸取下,减小驱动机构14占用开顶集装箱1空间,进而增加箱体11容积。
同步机构17用于保证卷轴13的纵向两端同步移动,避免卷轴13在滚动时倾斜。参阅图7,同步机构17包括同步链172和同步齿轮171。
同步链172沿横向延伸,并设置于箱体11顶部。具体地,同步链172设置于箱体11的端上梁上。且同步链172的长度为端上梁长度的一半,并由端上梁横向方向的中心至端上梁的一端延伸。以图1的视图方向为参照,同步链172由箱体11横向方向的中心至箱体11右侧延伸。且同步链172与限位梁113沿横向方向相接。
同步齿轮171设于卷轴13端部的外周,且同步齿轮171与同步链172啮合。
在卷轴13受驱动机构14的驱动而转动时,同步齿轮171随之转动而沿同步链172移动,并带动卷轴13在箱体11顶部滚动。本实施例中,卷轴13的两端均设有同步齿轮171,箱体11顶部纵向两端均设有同步链172,而使卷轴13两端的滚动同步。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只在箱体11顶部的其中一端设置同步链172,在卷轴13相应的端部设置同步齿轮171,保证同步齿轮171与同步链172啮合即可保证卷轴13保持在纵向方向延伸,进而保证了卷轴13两端的同步。
该开顶集装箱1还包括限位件18。该限位件18沿横向延伸,位于箱体11顶部,并位于卷轴13的上方,用于限制卷轴13的向上运动。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8呈板状,与箱体11连接。在卷轴13滚动过程中以及箱体11的搬运过程中,限位件18用于防止卷轴13跳动。
锁紧机构15用于在顶篷布12展开时锁紧顶篷布12的活动侧边与箱体11,以保证开顶集装箱1的水密性。
再次参阅图2,锁紧机构15包括多个绑带151、多个收紧器152和多个限位卡勾153。其中,收紧器152与绑带151一一对应设置。
多个收紧器152沿箱体11的纵向间隔设置,并位于箱体11的第一侧边111的下方。多个收紧器152位于同一高度。
参阅图8,各收紧器152呈环形,其轴线沿纵向延伸,且收紧器152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收紧器152的外周设有多个啮合齿。
绑带15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收紧器152连接,第二端与活动杆16可拆卸连接,而能够锁紧顶篷布12与箱体11。
限位卡勾153与箱体11铰接连接,并位于箱体11与收紧器152之间。限位卡勾153能够卡置于收紧器152外周的任意相邻两啮合齿之间,从而限制收紧器152向限位卡勾153方向转动,达到收紧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目的,实现顶篷布12的张紧。在本实施例中,以图1的视图方向为参照,限位卡勾153限制收紧器152的顺时针转动。
进一步地,开顶集装箱1还包括沿箱体11的纵向平行间隔设置地多个支撑梁19。各支撑梁19沿横向延伸,且各支撑梁19的两端分别与箱体11的第一侧边111和第二侧边112可拆卸连接。
在需要卸载货物时,箱体11顶部的开口暴露,将各支撑梁19拆卸下来,由开口处卸载货物。在装载完货物时,将支撑梁19与箱体11连接,而对顶篷布12进行支撑,避免顶篷布12向下凹陷,影响顶篷布12的收起操作以及顶篷布12顶部的排水。
该开顶集装箱1的使用方法如下:
以开顶集装箱1运输货物为初始状态为例,此时顶篷布12覆盖开口,锁紧机构15锁紧顶篷布12与箱体11。
在开顶集装箱1到达目的地,需要卸载箱体11内的货物时:首先解除绑带151的第二端与活动杆16之间的连接;接着将驱动机构14的转轴141与卷轴13的连接块132连接,通过顺时针转动手持部142带动卷轴13滚动移动,从而将顶篷布12卷绕于卷轴13上,当卷轴13滚动移动至第一侧边111时,完成顶篷布12的收起而暴露开口;然后解除驱动结构与卷轴13之间的连接,并将箱体11顶部的支撑梁19拆卸下来,最后进行货物卸载。
反之,当开顶集装箱1装满货物后,需要覆盖开口时:首先将支撑梁19连接于箱体11顶部;接着将驱动机构14的转轴141与卷轴13的连接块132连接,通过逆时针转动手持部142带动卷轴13滚动移动,从而释放顶篷布12,当卷轴13滚动移动至第二侧边112时,完成顶篷布12的展开而覆盖开口;然后将多个绑带151的第二端与活动杆16连接实现顶篷布12与箱体11之间的锁紧,并通过逆时针转动收紧器152收紧绑带151从而收紧顶篷布12与箱体11。
本实施例中顶篷布12收放通过驱动机构14的转轴141与卷轴13的连接块132连接,转动手持部142带动卷轴13滚动移动即可,操作简单。顶篷布12与箱体11之间通过锁紧机构15即可实现锁紧,因此,该顶篷布12的收放操作简单、锁紧操作简单,进而操作时间较短。
且卷轴13与顶篷布12的横向方向的中心位置连接,而使得顶篷布12卷绕于卷轴13上时,位于卷轴13左侧的顶篷布12和位于卷轴13右侧的顶篷布12同时卷绕于卷轴13上,即双层卷绕,而使得卷轴13的滚动移动范围为箱体11横向方向的一半,即可实现顶篷布12的收放,使得顶篷布12的收放的时间较短。
开顶集装箱框架第二实施例
参阅图9,本实施例与开顶集装箱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24包括转动齿轮241和操作带242。
转动齿轮241具有转轴,转轴与卷轴连接。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转轴与卷轴的连接块连接。
操作带242呈封闭的环状。该操作带242绕设于转动齿轮241上,并沿箱体21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操作带242与转动齿轮241啮合,而驱动转动齿轮241转动,进而带动卷轴转动。
该驱动机构24驱动卷轴滚动移动的原理如下:操作人员拉动操作带242,操作带242与转动齿轮241啮合,带动转动齿轮241转动,进而带动卷轴转动,使卷轴沿横向滚动移动。且卷轴在滚动移动时,转动齿轮241也随着移动,操作人员也随之移动。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24的操作带242由箱体21顶部向下延伸,因此,操作人员站立于场地上即可操作该操作带242,避免了操作人员登高操作,提高了操作人员操作该开顶集装箱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开顶集装箱的其他特征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不再详述。
开顶集装箱框架第三实施例
参阅图10、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与开顶集装箱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开顶集装箱包括箱体31、顶篷布32、卷轴33、驱动机构、同步机构和锁紧机构35。即该实施例中的开顶集装箱不包括开顶集装箱第一实施例中的活动杆。
卷轴33与顶篷布32的活动侧边连接,且卷轴33的移动范围为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之间。在顶篷布32展开覆盖开口时,卷轴33位于第二侧边,并通过锁紧机构35锁紧顶篷布32与箱体31。在顶篷布32需要收起露出开口时,驱动机构驱动卷轴33由左向右滚动移动,直至卷轴33移动至第一侧边处。
本实施例中的卷轴33转动时,顶篷布32逐层卷绕于卷轴33上。
本实施例中开顶集装箱的其他特征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不再详述。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顶部具有开口;所述箱体顶部具有沿所述箱体的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均沿所述箱体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两者均水平延伸;
顶篷布,具有固定侧边和活动侧边;所述固定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连接,所述活动侧边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侧边,从而暴露所述开口或覆盖所述开口;
卷轴,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顶部,所述卷轴沿所述箱体的水平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并能够沿所述箱体的第一方向滚动;所述卷轴与所述顶篷布连接,而在滚动时收放所述顶篷布以带动所述活动侧边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侧边;
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箱体的第二方向的端部,驱动所述卷轴转动使所述卷轴沿所述箱体的第一方向滚动;
锁紧机构,对应所述第二侧边设置;在所述顶篷布覆盖所述开口时,所述锁紧机构锁紧所述顶篷布的活动侧边与所述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在所述箱体第一方向的中部区域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滚动,且在所述顶篷布覆盖所述开口时,所述卷轴与所述顶篷布的第一方向的中部区域连接;
所述开顶集装箱还包括活动杆;所述活动杆沿所述箱体的第二方向延伸,且所述活动杆与所述顶篷布的活动侧边连接,所述活动杆与所述锁紧机构连接而锁紧所述顶篷布与所述箱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在所述箱体第一方向的中心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滚动,且在所述顶篷布覆盖所述开口时,所述卷轴与所述顶篷布的第一方向方向的中心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第一侧边上设有容置所述活动杆的凹槽,以使所述顶篷布覆盖所述开口时,所述活动侧边的顶部与所述固定侧边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沿所述箱体第一方向由内向外倾斜向下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轴在所述箱体的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滚动,所述卷轴与所述活动侧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转轴,与所述卷轴可拆卸连接;
手持部,呈环形,并与所述转轴连接固定;
在所述手持部转动时,带动所述转轴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卷轴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转动齿轮,具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卷轴连接;
操作带,呈封闭的环状;所述操作带绕设于所述转动齿轮上,并沿所述箱体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所述操作带与所述转动齿轮啮合,而驱动所述转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卷轴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顶集装箱还包括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包括:
同步链,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部,并沿第一方向延伸;
同步齿轮,与所述同步链啮合;所述同步齿轮套设于所述卷轴端部的外周而同步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部还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卷轴上方,并覆盖所述卷轴移动的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
多个收紧器,沿所述箱体的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收紧器设置于所述箱体相对于所述第二侧边的下方;所述收紧器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转动;
多个绑带,与所述收紧器对应设置;各所述绑带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收紧器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活动侧边可拆卸连接,进而能够锁紧所述顶篷布与所述箱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紧器的外周环设有多个啮合齿;
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限位卡勾,所述限位卡勾能够卡置于相邻两所述啮合齿之间,限制所述收紧器向所述限位卡勾方向转动进而限制所述第二端向上移动。
CN202010549515.2A 2020-06-16 2020-06-16 开顶集装箱 Pending CN11168908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9515.2A CN111689085A (zh) 2020-06-16 2020-06-16 开顶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9515.2A CN111689085A (zh) 2020-06-16 2020-06-16 开顶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9085A true CN111689085A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81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9515.2A Pending CN111689085A (zh) 2020-06-16 2020-06-16 开顶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8908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1100A (zh) * 2023-11-01 2024-01-16 江苏云航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航运用货物稳定装置及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9347A (en) * 1993-07-16 1996-08-27 Willknight, Inc. All weather mechanically reciprocatable roll top cover apparatus
CN2450157Y (zh) * 2000-09-22 2001-09-26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侧开式集装箱
CN201027933Y (zh) * 2007-04-17 2008-02-27 张建能 一种棘轮拉线收紧器
US20100164246A1 (en) * 2008-12-29 2010-07-01 Shur Company Retractable tarping system
US20140021737A1 (en) * 2012-07-19 2014-01-23 Rory H. Chenowth Self-correcting drive for retractable cargo canopy
DE102015216028A1 (de) * 2015-08-21 2017-02-23 Franz Xaver Meiller Fahrzeug- Und Maschinenfabrik - Gmbh & Co Kg Lastentransportbehälter mit Rollplane und damit ausgerüstetes Lastentransportfahrzeug
CN110436062A (zh) * 2019-08-05 2019-11-12 大连中集特种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篷布收展装置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CN210337719U (zh) * 2019-07-23 2020-04-17 河北宏昌天马专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自卸车货箱上盖系统
CN212474713U (zh) * 2020-06-16 2021-02-05 太仓中集特种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开顶集装箱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9347A (en) * 1993-07-16 1996-08-27 Willknight, Inc. All weather mechanically reciprocatable roll top cover apparatus
CN2450157Y (zh) * 2000-09-22 2001-09-26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侧开式集装箱
CN201027933Y (zh) * 2007-04-17 2008-02-27 张建能 一种棘轮拉线收紧器
US20100164246A1 (en) * 2008-12-29 2010-07-01 Shur Company Retractable tarping system
US20140021737A1 (en) * 2012-07-19 2014-01-23 Rory H. Chenowth Self-correcting drive for retractable cargo canopy
DE102015216028A1 (de) * 2015-08-21 2017-02-23 Franz Xaver Meiller Fahrzeug- Und Maschinenfabrik - Gmbh & Co Kg Lastentransportbehälter mit Rollplane und damit ausgerüstetes Lastentransportfahrzeug
CN210337719U (zh) * 2019-07-23 2020-04-17 河北宏昌天马专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自卸车货箱上盖系统
CN110436062A (zh) * 2019-08-05 2019-11-12 大连中集特种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篷布收展装置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CN212474713U (zh) * 2020-06-16 2021-02-05 太仓中集特种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开顶集装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01100A (zh) * 2023-11-01 2024-01-16 江苏云航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航运用货物稳定装置及其方法
CN117401100B (zh) * 2023-11-01 2024-04-05 江苏云航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航运用货物稳定装置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105241U1 (ru) Кузов полувагона
US20050051544A1 (en) Air cargo container
CN212474713U (zh) 开顶集装箱
US20070194017A1 (en) Freight container
US9045280B2 (en) Collapsible storage container
US6805395B2 (en) Tarpaulin rod securing device
CN111689085A (zh) 开顶集装箱
US3853239A (en) Cargo container having adjustable shelves
WO2005070790A1 (ja) コンテナ
US2021001664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vehicles
CN111874474B (zh) 一种篷布收展装置和篷布开顶集装箱
US3836769A (en) Retractable walls
JP2006506290A (ja) 種々の固定手段を備えた可動式パレット
JPH0339902B2 (zh)
CN217227391U (zh) 一种货物运输用拉紧器
JPH01153480A (ja) 多目的コンテナ
KR0137512B1 (ko) 트럭의 데크(Deck) 자동덮개장치
GB2399337A (en) A freight container having a removable roof from which goods can be suspended
KR200385917Y1 (ko) 화물차용 바의 자동 복귀장치
CN211167129U (zh) 一种副货箱及货运车辆
RU102342U1 (ru) Укрытие насыпных и наволочных грузов в кузов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KR101086063B1 (ko) 카고 차량용 화물커버
KR200269912Y1 (ko) 화물 차량용 적재함
GB2353253A (en) Cargo storage and transport system
CN217863854U (zh) 一种折叠分流式自卸半挂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