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6325B - 底座及保护帽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底座及保护帽组装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6325B
CN111686325B CN202010116074.7A CN202010116074A CN111686325B CN 111686325 B CN111686325 B CN 111686325B CN 202010116074 A CN202010116074 A CN 202010116074A CN 111686325 B CN111686325 B CN 1116863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cap
base
support plate
grip portion
rotation preve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160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6325A (zh
Inventor
梅垣彦希
栗本亮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86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6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6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63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14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 A61M1/28Peritoneal dialysis ; Other peritoneal treatment, e.g. oxygen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14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 A61M1/28Peritoneal dialysis ; Other peritoneal treatment, e.g. oxygenation
    • A61M1/285Catheters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取下保护帽的底座及保护帽组装体。安装于将导管(80)(医疗用管)的中途以能够分离的方式连接的连接器(82)的保护帽(12)的底座(14)具备:把持部(16),形成为环状;支承板(18),设置于把持部(16)的一端;嵌合部(24),从支承板(18)向把持部(16)的外侧突出,嵌装于保护帽(12)的内部而对保护帽(12)进行保持;以及防旋转突起(20、22),相对于支承板(18)沿把持部(16)的周向分离而从把持部(16)向外侧突出地形成。

Description

底座及保护帽组装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医疗用管的连接器的保护帽的底座及保护帽组装体。
背景技术
近年,腹膜透析因患者的负担较少而受到注目。在腹膜透析法之中,对于腹膜透析而言,患者自身能够在自家、工作场所中进行透析液的袋子的更换,因此容易回归社会。
在腹膜透析中,将连接于患者侧的管与连接于透析液的袋子的管经由连接器而连接。在未连接透析液的袋子的期间,在连接于患者侧的管的连接器暂时安装保护帽。为了防止细菌感染,保护帽是一次性的,仅能使用一次。
对于这样的保护帽而言,在安装于底座的状态下提供产品,在使用紧前从底座取下并安装于连接器来使用。关于保护帽及其底座,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以防止落下菌相对于保护帽的附着并且患者容易从底座去除保护帽的方式,将筒状的嵌合部嵌装于保护帽的凹部而对帽进行保持的底座。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利用带有环状把手的塞子将使用前的保护帽密封的构造的底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763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42952号公报
在将保护帽与连接器连接时,由一只手把持连接器及其管,由另一只手把持保护帽来进行将保护帽旋合的操作。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底座中,在将保护帽从底座取下时,需要将底座置于稳定的场所,根据场所而存在难以进行从底座取下保护帽为止的操作的情况。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底座中,存在如下问题:在将手指放入环状的把手而使用时,底座会旋转而导致保护帽的位置不稳定,难以进行取下保护帽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取下保护帽的底座及保护帽组装体。
本发明的一观点在于提供一种底座,该底座是安装于连接器的保护帽的底座,上述连接器将医疗用管的中途以能够分离的方式连接,其中,具备:把持部,能够佩戴于使用者的手指;支承板,与上述把持部接合;嵌合部,从上述支承板突出,嵌装于上述保护帽的内部而对上述保护帽进行保持;以及防旋转突起,相对于上述支承板沿上述把持部的周向分离地形成,且从上述把持部向外侧突出地形成。
本发明的另一观点在于提供一种保护帽组装体,该保护帽组装体具备:保护帽,安装于将医疗用管的中途以能够分离的方式连接的连接器;和底座,该底座具有能够佩戴于使用者的手指的把持部、与上述把持部接合的支承板、从上述支承板突出并嵌装于上述保护帽的内部而对上述保护帽进行保持的嵌合部、以及相对于上述支承板沿上述把持部的周向分离且从上述把持部向外侧突出的防旋转突起,在上述底座的上述嵌合部嵌装有上述保护帽。
根据上述观点的底座及保护帽组装体,能够从底座容易地取下保护帽。
附图说明
图1A表示在腹膜内存积有透析液的状态,图1B表示腹膜内的透析液的排液的样子,图1C表示向腹膜内注入透析液的样子,图1D表示新的透析液的存积中的状态。
图2A是将透析液袋以及排液袋取下后的导管以及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B表示是将保护帽安装于图2A的连接器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图2A以及图2B的保护帽以及连接器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护帽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6A是图5的底座的主视图,图6B是图5的底座的侧视图。
图7是图4的底座与保护帽的嵌合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4的保护帽组装体的第1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图4的保护帽组装体的第2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保护帽组装体;12...保护帽;14...底座;16...把持部;18...支承板;20、22...防旋转突起;24...嵌合部;26、28...解除突起;80...导管;82...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举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添加的附图而详细地进行说明。
对于腹膜透析而言,向患者的腹膜内注入透析液而存留规定时间后,代谢物、水分经由腹膜向透析液侧移动。在将透析液注入至体内后的规定时间(例如4~8小时),如图1A所示,患者能够自由地行动。患者始终安装有插入腹膜内的导管80,经由该导管80实施透析液的更换。
如图1B以及图1C所示地进行透析液的更换。首先,将连接有排液袋90以及透析液袋84的连接管85与插入于患者的腹膜内的导管80的前端的连接器82连接。连接管85在中途分支,一方的管86与透析液袋84连接,另一方的管88与排液袋90连接。
如图1B所示,患者将管86的夹钳关闭,将包含患者的腹膜内的代谢物在内的透析液向排液袋90排出。接下来,患者将管88关闭并将管86打开,如图1C所示地将透析液袋84的透析液经由管86以及导管80而注入腹膜内。
之后,如图1D所示,患者将连接管85从导管80取下而完成透析液的更换。患者在身体安装有导管80的状态下生活。
如图2A所示,导管80的前端的连接器82是在筒状的连接部82c的外周形成有螺纹牙的阳连接器。使连接器82保持原样地露出成为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并发症的原因。因此,患者在透析液的更换作业的完成后,如图2B所示地用一只手把持导管80的前端的连接器82,用另一只手把持保护帽12,将保护帽12拧入并安装于连接器82来保护连接器82。从防止感染症的观点出发,保护帽12为一次性使用。另外,为了防止落下菌的附着,以不使保护帽12的内侧向上的方式进行保护帽12的安装作业。
如图3所示,保护帽12成为双重构造,以避免患者的手指接触与导管80连通的部分(内筒部12b的内部)。即,成为如下构造:在形成为有底圆筒状的外筒部12a的内侧,形成有短的内筒部12b。在外筒部12a的内侧部形成有第1螺纹构造12c(螺纹牙),该第1螺纹构造12c与连接器82的第2螺纹构造82e旋合。在内筒部12b的里侧嵌装有圆形环状的衬垫12d。也可以在外筒部12a与内筒部12b之间的环状的槽12e,安装有包含聚维酮碘等杀菌剂在内的多孔部件。
连接器82具备:供导管80连接的导管固定部82a;形成于导管固定部82a的前端侧的凸缘部82b;以及形成于凸缘部82b的前端侧的连接部82c。凸缘部82b形成为与导管固定部82a以及连接部82c相比更为扩径。连接部82c从凸缘部82b朝向前端侧以筒状延出。在连接部82c的外侧部形成有第2螺纹构造82e。第2螺纹构造82e形成为能够与外筒部12a的第1螺纹构造12c旋合。在连接部82c的内侧,以朝向前端呈筒状延伸的方式形成有插入于内筒部12b的内部的内侧连接部82d。在内侧连接部82d的内部,形成有与导管80的内部连通的连通孔82f。
保护帽12以使外筒部12a覆盖连接部82c的外侧的方式安装,设置于连接部82c的基部的环状的衬垫83a与外筒部12a抵接。由此,连接部82c与保护帽12的内侧气密地密封。另外,内侧连接部82d紧贴于内筒部12b的衬垫12d,从而连通孔82f被气密地密封。这样,保护帽12成为双重的密封构造,对连接器82进行保护。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帽12作为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护帽组装体10而被提供产品。保护帽组装体10具备保护帽12、和以覆盖保护帽12的开口部的方式组装的底座14。底座14构成为到使用紧前为止,塞住保护帽12的内部,从而将保护帽12的内部保持为无菌状态。
如图5所示,底座14具备:形成为环状的把持部16;形成于把持部16的一端的支承板18;以及从把持部16向外侧延伸出来的防旋转突起20、22。如图6A所示,把持部16在从X方向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圆形环状。对于把持部16而言,以能够佩戴于患者的手指来使用的方式,其内径
Figure BDA0002391524380000041
(参照图6A)形成为比大拇指稍大的尺寸。把持部16的内径/>
Figure BDA0002391524380000042
例如能够形成为20~30mm左右。另外,图6B所示的把持部16的X方向的宽度W例如能够形成为5mm左右。
此外,把持部16的形状只要能够佩戴于患者的手指来使用即可,“环状”不仅包含闭合为圆环状的形状,也包含发生了形变的椭圆环状、多边形环状、在一部分存在缝隙的C字状等形状。
如图5所示,支承板18从Z方向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圆板状。支承板18与把持部16形成为一体。支承板18的外表面18a以平行于支承板18和把持部16的切线的朝向形成。为了将保护帽12的开口部密封,图6A所示的支承板18的直径D2形成为与保护帽12的外筒部12a(参照图4)的外径相同程度或者比它大的直径。支承板18的直径D2例如能够形成为20~25mm左右。
如图5所示,从支承板18的外表面18a向与外表面18a垂直的Z方向突出地形成有环状的嵌合部24。嵌合部24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多边形(例如六边形或者八边形)。嵌合部24具备与保护帽12的外筒部12a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尺寸,构成为与外筒部12a的内部嵌合从而保持保护帽12。图6B所示的嵌合部24的突出高度H1例如能够形成为2~3mm左右。
从嵌合部24的上端24a向与外表面18a垂直的方向(Z方向)突出地形成有解除突起26、28。如图5以及图6A所示,解除突起26、28在嵌合部24的周向分离,配置为以隔着嵌合部24的中心轴Z的方式对置。这里,保护帽12的第1螺纹构造12c构成为两条螺纹,解除突起26、28与第1螺纹构造12c的两个螺纹牙对应地设置。
解除突起26、28的上端面26a、28a与第1螺纹构造12c对应地,由相对于外表面18a倾斜30~40°的倾斜面构成。另外,图6B所示的解除突起26、28的突出高度H2(从外表面18a起的高度)例如能够形成为4~5mm左右。
如图7所示,在将保护帽12组装于底座14而成的保护帽组装体10中,解除突起26(28)配置于第1螺纹构造12c的附近。解除突起26、28的上端面26a、28a延伸至保护帽12的第1螺纹构造12c的螺纹牙的附近。
在该状态下,解除突起26、28不与第1螺纹构造12c抵接,但若使保护帽12向松动的方向例如旋转5~10°,则解除突起26、28与第1螺纹构造12c抵接。而且,构成为第1螺纹构造12c骑在解除突起26、28上,从而保护帽12向从支承板18脱离的方向位移。
由图6B所示的解除突起26、28引起的保护帽12的位移量H3相当于解除突起26、28的突出高度H2(参照图6B)和第1螺纹构造12c的下端部的高度H4的差量。优选以使保护帽12的位移量H3为嵌合部24的突出高度H1的一半或者其以上的方式,设定解除突起26、28的位置以及高度。
如图5所示,防旋转突起20、22向把持部16的外侧延伸形成,其构成为在将把持部16套在手指上时,与手的其他部位抵接,从而限制把持部16的旋转。
如图6A所示,防旋转突起20、22相对于支承板18在把持部16的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形成。在该情况下,在将手指插入环状的把持部16时,为了不使防旋转突起20、22与邻接的手指接触而稳定地保持把持部16,防旋转突起20、22优选为相对于支承板18的中心部在把持部16的周向上分离90°以上而设置。另外,防旋转突起20、22优选为以支承板18的中心轴Z为中心而形成于左右对称的位置,以便即使在从把持部16的任一方向插入手指的情况下,防旋转突起20、22也在手的相同的位置抵接。
防旋转突起20、22形成为相对于把持部16的中心轴X平行的平面,经由从把持部16一体地延伸的加强部30、32而与把持部16接合。另外,为了不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防旋转突起20、22优选为不存在锐利的突起的形状,如图示的例子所示,能够形成为角被倒角的圆板状。防旋转突起20、22的直径能够在将把持部16套在手指上时不成为阻碍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设定。虽没有特别的限定,但防旋转突起20、22的直径D1(参照图6A)例如能够形成为10~15mm左右。
防旋转突起20的主面20a以及防旋转突起22的主面22a与支承板18的中心轴Z所成的角度例如能够形成为105°左右。另外,防旋转突起20的主面20a与防旋转突起22的主面22a所成的角度例如能够形成为150°左右。
此外,底座14并不限定于设置两个防旋转突起20、22,也可以构成为设置防旋转突起20、22的仅其中一方或者3个以上的防旋转突起20、22。
上述的底座14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例如能够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甲醛、ABS、TPU等具有热塑性的合成树脂而一体地形成。
保护帽组装体10通过将保护帽12的外筒部12a压入底座14的支承板18的嵌合部24来装配好。在保护帽组装体10中,嵌合部24与外筒部12a的内部嵌合,借助嵌合部24与外筒部12a的摩擦力将保护帽12固定于底座14。底座14的支承板18与保护帽12的端部12f紧贴,从而塞住保护帽12的开口部。
本实施方式的底座14以及保护帽组装体10如以上那样地构成,以下对其作用和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第1使用方法中,首先,患者将保护帽组装体10的把持部16佩戴于一只手的手指。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大拇指佩戴有保护帽组装体10,但也可以佩戴于大拇指以外的手指。
之后,患者利用佩戴了保护帽组装体10的一只手把持作为保护帽12的安装对象的导管80以及连接器82。之后,用另一只手从保护帽组装体10拔掉保护帽12,使保护帽12与连接器82旋合,从而能够进行保护帽12的安装。
在本实施方式的保护帽组装体10中,如图所示,防旋转突起20卡在手掌上,从而能够防止保护帽组装体10旋转。由此,即便是老年人等手不便的患者,也能够容易地抓住保护帽12。
另外,保护帽组装体10具备防旋转突起20、22,因此即便从把持部16的任一方向插入手指,防旋转突起20或者防旋转突起22也位于卡在手掌上的位置,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保护帽组装体10的旋转。
另外,在以往的底座中,为了解开保护帽12的嵌合,唯一方法是将保护帽12抽出,由于保护帽12难以从底座取下,所以在拉动的惯性作用下,存在保护帽12从手脱离而飞出的情况。与此相对地,本实施方式的底座14具备解除突起26、28。
即,如图7所示,若使保护帽12旋转,则第1螺纹构造12c的螺纹牙以骑上解除突起26、28的方式滑动,从而保护帽12朝向从嵌合部24脱离的方向位移。因此,对于保护帽12的取下而言,除了以往的拉动动作之外,还会进行螺纹旋转动作。由此,即便是老年人等手不便的患者,也能够不使保护帽12落下地将其取下。
如图9所示,在第2使用方法中,患者用一只手先把持导管80以及连接器82。之后,患者把持保护帽组装体10,在中指与无名指之间等夹着保护帽组装体10的把持部16来进行保持。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防旋转突起20、22也与手掌、指尖抵接,从而能够稳定地保持底座14。
之后,利用另一只手从保护帽组装体10的底座14取下保护帽12,将该保护帽12与连接器82旋合,从而能够进行保护帽12的安装。这样,在第2使用方法中,即使在用手把持导管80以及连接器82后才察觉忘记将环状的把持部16佩戴于指尖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保护帽12的取下。
本实施方式的底座14以及保护帽组装体10起到以下的效果。
一种安装于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将导管80(医疗用管)的中途连接的连接器82的保护帽12的底座14,具备:能够佩戴于使用者的手指的把持部16;接合于把持部16的支承板18;从支承板18突出,嵌装于保护帽12的内部而对保护帽12进行保持的嵌合部24;以及相对于支承板18沿把持部16的周向分离地形成,且从把持部16向外侧突出地形成的防旋转突起20、22。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在将底座14插入于手指时,防止底座14的旋转,即便是指尖行动不便的患者也能够容易地抓住保护帽12。此外,在上述的底座14中,把持部16也可以形成为环状。
在上述的底座14中,也可以构成为在把持部16的周向分离地设置有多个防旋转突起20、22。由此,无论从把持部16的哪一方向插入手指,都能够限制把持部16的旋转。因此,不需要注意到插入方向的错误而重新进行把持部16向手指的插入的繁琐的操作。
在上述的底座14中,也可以构成为防旋转突起20、22相对于支承板18的中心部在把持部16的周向上分离90°以上。通过如此地构成,能够防止防旋转突起20、22与邻接的手指抵接,能够以更加稳定的状态把持底座14。
在上述的底座14中,也可以构成为防旋转突起20、22形成为与把持部16的中心轴X方向平行的板状。通过如此地构成,能够以更加稳定的状态把持底座14。
在上述的底座14中,也可以构成为防旋转突起20、22在把持部16设置有1对,并且在支承板18的两侧对称地设置。由此,无论从把持部16的哪一方向插入手指,防旋转突起20、22也在相同的位置抵接,能够以更加稳定的状态把持底座14。
在上述的底座14中,也可以构成为防旋转突起20、22相对于设置有防旋转突起20、22的部分的把持部16的法线方向倾斜。由此,不论把持部16的直径如何,都能够使防旋转突起20、22倾斜成容易与患者的手抵接的角度。
在上述的底座14中,也可以构成为支承板18以及防旋转突起20、22形成为圆板状,并且防旋转突起20、22的直径比支承板18的直径小。由此,防旋转突起20、22在用手把持时不成为阻碍,能够以更加稳定的状态把持底座14。
在上述的底座14中,也可以构成为防旋转突起20、22的把持部16的轴方向的尺寸比把持部16的轴方向宽度W大。由此,底座14的把持部16的轴方向的稳定性增大,容易进行底座14的保持。
本实施方式的保护帽组装体10具备:保护帽12,佩戴于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将导管80(医疗用管)的中途连接的连接器82;和底座14,该底座14具有能够佩戴于使用者的手指的把持部16、与把持部16接合的支承板18、从支承板18突出并嵌装于保护帽12的内部而对保护帽12进行保持的嵌合部24;以及相对于支承板18沿把持部16的周向分离且从把持部16向外侧突出的防旋转突起22,在底座14的嵌合部24嵌装有保护帽12。通过如此地构成,在将底座14插入手指时,能够防止底座14的旋转,即使是指尖行动不便的患者也容易抓住保护帽12而将其取下。
在上述内容中,举出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

Claims (10)

1.一种底座,其是安装于连接器的保护帽的底座,所述连接器将医疗用管的中途以能够分离的方式连接,其中,具备:
把持部,能够佩戴于使用者的手指;
支承板,与所述把持部接合;
嵌合部,从所述支承板突出,嵌装于所述保护帽的内部而对所述保护帽进行保持;以及
防旋转突起,相对于所述支承板沿所述把持部的周向分离地形成,且从所述把持部向外侧突出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中,
所述把持部形成为环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座,其中,
所述防旋转突起在所述把持部的周向上分离地设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底座,其中,
所述防旋转突起相对于所述支承板的中心部在所述把持部的周向上分离90°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座,其中,
所述防旋转突起形成为与所述把持部的中心轴方向平行的板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座,其中,
所述防旋转突起在所述把持部设置有1对,并且在所述支承板的两侧对称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座,其中,
所述防旋转突起相对于设置有所述防旋转突起的部分的所述把持部的法线方向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座,其中,
所述支承板以及所述防旋转突起形成为圆板状,并且所述防旋转突起的直径比所述支承板的直径小。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座,其中,
所述防旋转突起的沿所述把持部的轴方向的尺寸比所述把持部的中心轴方向的宽度大。
10.一种保护帽组装体,其中,具备:
保护帽,安装于将医疗用管的中途以能够分离的方式连接的连接器;和
底座,具有能够佩戴于使用者的手指的把持部、与所述把持部接合的支承板、从所述支承板突出并嵌装于所述保护帽的内部而对所述保护帽进行保持的嵌合部、以及相对于所述支承板沿所述把持部的周向分离且从所述把持部向外侧突出的防旋转突起,
在所述底座的所述嵌合部嵌装有所述保护帽。
CN202010116074.7A 2019-03-11 2020-02-25 底座及保护帽组装体 Active CN1116863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3613A JP7114512B2 (ja) 2019-03-11 2019-03-11 台座及び保護キャップ組立体
JP2019-043613 2019-03-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6325A CN111686325A (zh) 2020-09-22
CN111686325B true CN111686325B (zh) 2023-07-04

Family

ID=72429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16074.7A Active CN111686325B (zh) 2019-03-11 2020-02-25 底座及保护帽组装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14512B2 (zh)
CN (1) CN1116863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45091B1 (ja) * 2020-08-31 2021-10-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表示装置、構造体および光透過性部材付き粘着シート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A200602219A1 (ru) * 2004-06-07 2007-04-27 Фрезеникс Медикел Кэар Дойчланд Гмбх Наконечник, в частности дезинфицирующий наконечни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индикации для перитонеального диализа, комплект мешков для перитонеального диализа и применение данного комплекта
KR20120139905A (ko) * 2011-06-20 2012-12-28 심주현 외부 세균 침입을 방지하기 위한 자동 차폐가 가능한 복막 투석용 원터치 커넥터
CN204017144U (zh) * 2014-03-03 2014-12-17 徐群 一种具有防污染隔离功效的肝素帽
JP2016158656A (ja) * 2015-02-26 2016-09-05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キャップ付きコネクタ
CN109125836A (zh) * 2017-06-16 2019-01-04 泰尔茂株式会社 保持件及帽盖包装体
CN109328087A (zh) * 2016-06-29 2019-02-12 株式会社Jms 连接器用帽以及带帽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98611B2 (en) * 2002-02-11 2007-04-03 Baxter International Inc. Dialysis connector and cap having an integral disinfectant
JP5278548B2 (ja) 2009-06-12 2013-09-04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医療用液体連通装置
US20120220955A1 (en) * 2011-02-25 2012-08-30 Np Medica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Aperture Re-Knitting
JP2013042952A (ja) 2011-08-24 2013-03-04 Jms Co Ltd キャップおよびコネクターシステム
US11224732B2 (en) * 2015-05-05 2022-01-18 Avent, Inc. Threaded connector port cleaning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JP6661440B2 (ja) 2016-03-29 2020-03-11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包材およびキャップ包装体
US10391294B2 (en) * 2016-09-12 2019-08-27 Drma Group International Llc Disinfecting cap
JP6839996B2 (ja) 2017-02-15 2021-03-10 テルモ株式会社 保持具およびキャップ包装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A200602219A1 (ru) * 2004-06-07 2007-04-27 Фрезеникс Медикел Кэар Дойчланд Гмбх Наконечник, в частности дезинфицирующий наконечни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индикации для перитонеального диализа, комплект мешков для перитонеального диализа и применение данного комплекта
KR20120139905A (ko) * 2011-06-20 2012-12-28 심주현 외부 세균 침입을 방지하기 위한 자동 차폐가 가능한 복막 투석용 원터치 커넥터
CN204017144U (zh) * 2014-03-03 2014-12-17 徐群 一种具有防污染隔离功效的肝素帽
JP2016158656A (ja) * 2015-02-26 2016-09-05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キャップ付きコネクタ
CN109328087A (zh) * 2016-06-29 2019-02-12 株式会社Jms 连接器用帽以及带帽连接器
CN109125836A (zh) * 2017-06-16 2019-01-04 泰尔茂株式会社 保持件及帽盖包装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46096A (ja) 2020-09-17
CN111686325A (zh) 2020-09-22
JP7114512B2 (ja) 2022-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08683B2 (ja) 押し込み式コネクタ機能部および/またはそのための連結具を備える輸液容器
EP1945283B1 (en) Closure for tubular access port
US7708714B2 (en) Dialysis connector with retention and feedback features
WO1997022535A1 (en) Medical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closure
JP5880983B2 (ja) 留置針組立体
US10391294B2 (en) Disinfecting cap
EP2968868A1 (en) Antiseptic dead-end cap
JP7174353B2 (ja) 弁付き針組立体および留置針組立体
EP1189653B1 (en) Medical connector
CN111686325B (zh) 底座及保护帽组装体
US20190111235A1 (en) Catheter hub with removable extensions
JP5930481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およびオス型コネクタ
CN109303940B (zh) 医疗用连接器拆装辅助器具
CN112915354B (zh) 具有注入端口的iv导管组件
CN111671990B (zh) 底座以及保护盖组装体
JP7377147B2 (ja) 台座及び保護キャップ組立体
CN220327788U (zh) 医疗帽
JP6246583B2 (ja) 雄コネクタ及び医療用連結具
WO2021124727A1 (ja) 医療用コネクタ
US20240157109A1 (en) 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Connecting Methods for Attaching Accessories to Luer Connectors
JP6946634B2 (ja) 留置針組立体
JP2003000726A (ja) コネクター
WO2017170500A1 (ja) グリップ及び注射器組立体
JP2016007429A (ja) 留置針
JPH0513454U (ja) 医療用接続プロテ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