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4668A - 连接器嵌合体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嵌合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4668A
CN111684668A CN201980011481.7A CN201980011481A CN111684668A CN 111684668 A CN111684668 A CN 111684668A CN 201980011481 A CN201980011481 A CN 201980011481A CN 111684668 A CN111684668 A CN 1116846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nut
bolt
connector
termin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14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4668B (zh
Inventor
近藤智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84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4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4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46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1Bolt, set screw or screw clamp
    • H01R13/6215Bolt, set screw or screw clamp using one or more bo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1Bolt, set screw or screw clam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连接器嵌合体(1)具备:第1壳体(2),保持有多个第1端子(21);第2壳体(3),保持有与第1端子(21)导通的多个第2端子(31);螺母(5),配置于在第2壳体(3)设置的螺母配置孔(32);以及螺栓(4),配置于在第1壳体(2)设置的螺栓配置孔(22),与螺母(5)螺合。螺栓(4)的头部(41)具有用于将第1壳体(2)向第2壳体(3)侧按压的作为第1台阶部的大直径部(411)。螺母(5)具有用于将第2壳体(3)向第1壳体(2)侧按压的作为第2台阶部的一般部(51)。头部(41)的端面抵接于螺母(5)的端面。

Description

连接器嵌合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别保持有端子的阳壳体及阴壳体使用螺栓嵌合的连接器嵌合体。
背景技术
在将各种电气设备等连接到控制装置时,使用对电气布线进行中继的中继连接器。中继连接器通过具有多个阳端子的阳连接器和具有与多个阳端子导通的阴端子的阴连接器嵌合而形成连接器嵌合体。作为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的嵌合结构,除了通过操作者直接嵌合的结构之外,为了容易进行操作者的嵌合,提案了利用杠杆原理的杆式嵌合结构、利用螺栓的紧固的紧固式嵌合结构等。
作为具有紧固式嵌合结构的连接器嵌合体,例如有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在壳体的螺栓安装部插通的螺栓与设置于对方壳体的螺母紧固,从而进行壳体和对方壳体的嵌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90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具有专利文献1等的紧固式嵌合结构的现有的连接器嵌合体中,以螺栓的头部抵接于作为壳体的一部分的螺栓安装部、且螺栓安装部在头部与螺母之间被压缩的方式将螺栓紧固于螺母。也就是说,通过螺栓的紧固而产生的轴力经由用于确保与端子的绝缘性的由树脂材料构成的螺栓安装部而施加于螺母。因此,如果不适当地管理螺栓的紧固转矩,有可能使螺栓安装部损伤。另外,关于螺栓的紧固转矩,需要考虑到施加于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壳体的轴力而适当限制。
另外,阳端子及阴端子的使用根数越多,螺栓的紧固越需要更大的紧固转矩。另外,阳端子和阴端子的接触强度越高,越需要更大的紧固转矩。并且,在需要较大紧固转矩的情况下,从螺栓施加于壳体的轴力也变大。
因此,在形成紧固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时,为了容易进行螺栓的紧固转矩的管理,需要进一步在结构上想办法。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所要提供的是如下连接器嵌合体:在进行螺栓的紧固时能够保护第1壳体及第2壳体不受损伤,能够容易地进行螺栓的紧固转矩的管理。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式在于连接器嵌合体,具备:第1壳体,其保持有多个第1端子;第2壳体,其保持有与所述第1端子接触并导通的多个第2端子,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螺母,其配置于在所述第2壳体设置的螺母配置孔;以及螺栓,其具有头部及轴部,所述头部配置于在所述第1壳体设置的螺栓配置孔,所述轴部与所述头部同轴状连接并与所述螺母螺合,所述头部具有用于将所述第1壳体向所述第2壳体侧按压的第1台阶部,所述螺母具有用于将所述第2壳体向所述第1壳体侧按压的第2台阶部,所述头部的端面抵接于所述螺母的端面。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在于连接器嵌合体,具备:第1壳体,其保持有多个第1端子;第2壳体,其保持有与所述第1端子接触并导通的多个第2端子,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螺母,其配置于在所述第2壳体设置的螺母配置孔;螺栓,其具有头部及轴部,所述轴部与所述头部同轴状连接,所述轴部在设置于所述第1壳体的螺栓插通孔中插通并且与所述螺母螺合;以及金属制的轴套,其与所述螺母面对,配置于所述轴部的外周与所述螺栓插通孔的内周之间,所述轴套具有用于将所述第1壳体向所述第2壳体侧按压的第1台阶部,所述螺母具有用于将所述第2壳体向所述第1壳体侧按压的第2台阶部,所述轴套的端面抵接于所述螺母的端面。
发明效果
(一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
所述一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是通过将螺栓紧固于螺母而进行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嵌合的紧固式结构。在该连接器嵌合体中,在将螺栓紧固于螺母时,螺栓的头部的第1台阶部将第1壳体向第2壳体侧按压,螺母的第2台阶部阻挡第2壳体。由此,第1壳体接近第2壳体。并且,头部的端面抵接(定位)于螺母的端面,螺栓紧固于螺母。
此时,通过螺栓的头部的端面抵接于螺母的端面,从而能够抑制在进行螺栓的紧固时产生的轴力作为压缩力作用于第1壳体及第2壳体。由此,能够防止在进行螺栓的紧固时过量的压缩力作用于第1壳体及第2壳体。因此,能够保护第1壳体及第2壳体不受损伤,不必严格地管理螺栓的紧固转矩。另外,也能够与较大的紧固转矩对应。
故此,根据所述一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能够在进行螺栓的紧固时保护第1壳体及第2壳体不受损伤,能够容易进行螺栓的紧固转矩的管理。
(其他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
所述其他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是通过将螺栓借助轴套紧固于螺母而进行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嵌合的紧固式结构。在该连接器嵌合体中,在将螺栓借助轴套紧固于螺母时,轴套的第1台阶部将第1壳体向第2壳体侧按压,螺母的第2台阶部阻挡第2壳体。由此,第1壳体接近第2壳体。并且,轴套的端面抵接(定位)于螺母的端面,螺栓紧固于螺母。
此时,通过轴套的端面抵接于螺母的端面,从而能够抑制在进行螺栓的紧固时产生的轴力作为压缩力作用于第1壳体及第2壳体。由此,在其他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中也能够得到与一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的情况同样的作用效果。
故此,根据所述其他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也能够在进行螺栓的紧固时保护第1壳体及第2壳体不受损伤,能够容易进行螺栓的紧固转矩的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将连接器嵌合体以从正面观看的状态示出的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将图1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示出螺栓的说明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将连接器嵌合体的第2连接器以从正面观看的状态示出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的、将连接器嵌合体的第1连接器以从正面观看的状态示出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将连接器嵌合体的第1连接器以从大气中侧观看的状态示出的说明图。
图7是实施方式1的、将图2的一部分进一步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1的、将连接器嵌合体的第1连接器以从油中侧观看的状态示出的说明图。
图9是实施方式1的、将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嵌合而形成连接器嵌合体的状态以从正面观看的状态示出的说明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的、将连接器嵌合体以从正面观看的状态示出的主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的、将连接器嵌合体以从正面观看的状态示出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的、将图11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2的、示出螺栓的说明图。
图14是实施方式2的、示出防油用第2密封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上述的连接器嵌合体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具备第1壳体2、第2壳体3、螺母5以及螺栓4。在第1壳体2保持有多个第1端子21。在与第1壳体2嵌合的第2壳体3保持有多个第2端子31,第2端子31与第1端子21接触而导通。螺母5配置于在第2壳体3设置的螺母配置孔32。螺栓4具有:头部41,配置于在第1壳体2设置的螺栓配置孔22;和轴部42,与头部41同轴状连接,与螺母5螺合。
如图2所示,头部41具有用于将第1壳体2向第2壳体3侧按压的作为第1台阶部的大直径部411。螺母5具有用于将第2壳体3向第1壳体2侧按压的作为第2台阶部的一般部51。头部41的端面410抵接于螺母5的端面520。
以下对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进行详细说明。
(连接器嵌合体1及其配置环境)
如图1所示,连接器嵌合体1在将各种电子控制设备72电气布线到控制装置(控制基板)8时,作为对该电气布线进行中继的中继连接器使用。在控制基板8形成有用于控制各种电子控制设备72的控制电路。连接器嵌合体1是采用多个第1端子21及第1壳体2的第1连接器1A和采用多个第2端子31及第2壳体3的第2连接器1B嵌合得到的结构。
电子控制设备72能够搭载于各种机械部件7。本方式的机械部件7是搭载于汽车的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设备72是自动变速器中使用的阀体的滑阀、电动机等致动器、解析器等传感器等。电子控制设备72通过连接器嵌合体1的多个第1端子21及第2端子31与构成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控制基板8电连接。另外,机械部件7也可以为自动变速器以外的各种部件。
如图1所示,在自动变速器中,使用用于进行自动变速的控制动作、各构成部件间的润滑等的油(自动变速器油)。连接器嵌合体1配置于在自动变速器的箱体71设置的箱体孔711。在连接器嵌合体1的第1壳体2的外周安装有与箱体孔711的内周接触的油用的外周密封件232。外周密封件232配置于在第1壳体2的外周形成的外周槽部231。通过外周密封件232,可防止箱体71内的油从连接器嵌合体1和箱体孔711的间隙向箱体71的外部泄漏。
在连接器嵌合体1配置于箱体孔711时,保持于第2壳体3的多个第2端子31暴露于能够与油接触的油中环境下R2,第1壳体2的一部分从箱体孔711突出,保持于第1壳体2的多个第1端子21暴露于作为空气中的大气中环境下R1。
如图1~图10所示,在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中,将沿着螺栓4的轴线方向L的方向称为轴线方向L。另外,将在与轴线方向L垂直的平面内形成连接器嵌合体1的长边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W,将在与轴线方向L垂直的平面内形成连接器嵌合体1的短边的方向称为厚度方向B。另外,在连接器嵌合体1的轴线方向L上,将第1连接器1A所处位置侧且暴露于大气中环境下R1的一侧称为大气中侧L1,将第2连接器1B所处位置侧且暴露于油中环境下R2的一侧称为油中侧L2。
(螺栓4)
如图2及图3所示,螺栓4配置于连接器嵌合体1的宽度方向W及厚度方向B的中央位置。螺栓4是其头部41具有密封功能的特殊螺栓。螺栓4由金属材料构成。螺栓4的头部41形成为基于作为第1台阶部的大直径部411产生的阶梯形状,第1台阶部用于在通过头部41的紧固而产生轴力时将第1壳体2向第2壳体3侧按压。
本方式的头部41具有:小直径部412,形成于第2壳体3侧(油中侧L2)的端部;和作为第1台阶部的大直径部411,比小直径部412扩大直径,与小直径部412的第1壳体2侧(大气中侧L1)邻接地形成。在第1壳体2的螺栓配置孔22形成有被大直径部411向第2壳体3侧按压的第1突出部221。第1突出部221位于小直径部412的外周侧并且向螺栓配置孔22的内周侧突出。本方式的第1突出部221通过螺栓配置孔22的轴线方向L的一部分缩径而形成。
第1突出部221是接受将螺栓4紧固时产生的轴力(推动力)的第1壳体2的部位。另外,第1突出部221也是维持第1壳体2和第2壳体3嵌合的状态的部位。
如图2及图3所示,在大直径部411的外周形成有第1槽部415,在该第1槽部415安装有将大直径部411和螺栓配置孔22的间隙密封的防油用密封件43。防油用密封件43通过橡胶制的O形密封圈形成。防油用密封件43除了O形密封圈之外也可以为能够进行油密封的各种密封件等。另外,防油用密封件43也可以安装于小直径部412的外周。
通过防油用密封件43的配置,能够防止从螺母5和螺母配置孔32的间隙向螺栓4的头部41和螺栓配置孔22的间隙浸透的油进一步向控制基板8浸透。
如图2及图3所示,大直径部411及小直径部412形成为截面呈圆形。在大直径部411的轴线方向L的大气中侧L1形成有与大直径部411同轴状连接的截面为圆形的圆筒部413。圆筒部413形成于头部41中的位于与轴部42相反的一侧的大气中侧L1的端部。
在圆筒部413的大气中侧L1的端部形成有工具卡合部414,工具卡合部414使用于进行紧固的工具卡合。本方式的工具卡合部414通过六角状的凹部形成。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圆筒部413的外周形成有第2槽部416,在该第2槽部416安装有防水用密封件44,防水用密封件44将头部41和形成于盖82的贯穿孔821的间隙密封,盖82覆盖控制基板8。
通过防水用密封件44的配置,即使在控制基板8的盖82浸水时,也能够防止水从螺栓4的头部41和贯穿孔821的间隙向控制基板8浸入。
在螺栓4的轴部42的外周形成有阳螺纹421。本方式的轴部42的阳螺纹421形成到与头部41的边界位置为止。另外,省略图示,但是在轴部42中的与头部41的边界位置形成有进行螺纹切削时的退刀槽。
(螺母5)
如图3及图4所示,在螺母5形成有供螺栓4的轴部42的阳螺纹421螺合的阴螺纹(螺纹孔)53。螺母5由金属材料构成。螺母5配置于第2壳体3的螺母配置孔32,在进行螺栓4的紧固时止转。本方式的螺母5具有四边形状截面,从而相对于螺母配置孔32止转。另外,螺母5也可以具有相对于螺母配置孔32止转的各种形状。
螺母5形成为基于作为第2台阶部的一般部51产生的阶梯形状,第2台阶部用于在受到通过螺栓4的紧固而产生的轴力时将第2壳体3向第1壳体2侧按压。本方式的螺母5具有:作为第2台阶部的一般部51;和缩小部52,比一般部51向宽度方向W及厚度方向B缩小,与一般部51的第1壳体2侧邻接地形成。
本方式的一般部51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缩小部52形成为圆筒形状。另外,缩小部52只要宽度方向W及厚度方向B的至少一方的宽度比一般部51缩小即可。如图2所示,在第2壳体3的螺母配置孔32形成有被一般部51向第1壳体2侧按压的第2突出部321。第2突出部321配置于缩小部52的外周侧并且向螺母配置孔32的内周侧突出。
第2突出部321是接受将螺栓4紧固时产生的轴力(推动力)的第2壳体3的部位。另外,第2突出部321也是维持第1壳体2和第2壳体3嵌合的状态的部位。
如图2及图4所示,螺母5能够通过进行第2壳体3的嵌件成形而配置于第2壳体3内。另外,螺母5也能够在将第2壳体3成形后配置于第2壳体3的螺母配置孔32。在连接器嵌合体1中,第1壳体2的螺栓配置孔22和第2壳体3的螺母配置孔32连通。
(第1端子21)
如图1所示,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安装于作为控制基板8的印刷基板。多个第1端子21是与设置于控制基板8的导体部811导通的作为阳端子的导体销。第1端子21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第1端子21在形成于控制基板8的通孔81中插通,通过焊接等与控制基板8的导体部811电连接。
如图5所示,多个第1端子21的中间部211埋设于第1壳体2的与第2壳体3面对的面对板部23内。多个第1端子21的两端部212、213从面对板部23向轴线方向L的两侧突出。多个第1端子21的大气中侧L1的第1端部212与控制基板8连接。多个第1端子21的油中侧L2的第2端部213与各第2端子31连接。
(第2端子31)
如图1所示,在多个第2端子31连接有在油中环境下R2布线于电子控制设备72的电线311。第2端子31由导电性材料构成。多个第2端子31构成阴端子,保持于在第2壳体3形成的端子孔34内。
多个第1端子21及多个第2端子31以与螺栓4的轴线方向L平行的状态在与轴线方向L正交的宽度方向W及厚度方向B上排列配置。多个第1端子21分割地配置于螺栓配置孔22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多个第2端子31分割地配置于螺母配置孔32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
(第1壳体2)
如图5及图6所示,第1壳体2是形成作为阳连接器的第1连接器1A的壳体,通过将多个第1端子21嵌件并进行热塑性树脂等树脂材料的嵌件成形而形成。第1壳体2具有:与第2壳体3面对的面对板部23;配置凹部24,形成于面对板部23的大气中侧L1,多个第1端子21的第1端部212配置于配置凹部24;头部用凹部25,形成于面对板部23的大气中侧L1,螺栓4的头部41配置于头部用凹部25;以及嵌入凹部26,形成于面对板部23的油中侧L2,第2连接器1B(第2壳体3)嵌入到嵌入凹部26。
螺栓配置孔22在第1壳体2的宽度方向W及厚度方向B的中央位置上沿着轴线方向L贯穿面对板部23而形成。第1突出部221在螺栓配置孔22的内周的全周上向内周侧突出地形成。如图2及图5所示,通过第1突出部221的形成,螺栓配置孔22分为大直径孔部222和小直径孔部223而形成,大直径孔部222配置于螺栓4的头部41的大直径部411,小直径孔部223与大直径孔部222的油中侧L2邻接,螺栓4的头部41的小直径部412配置于小直径孔部223。
如图2所示,在大直径孔部222与小直径孔部223之间形成有基于第1突出部221的端面而产生的台阶面224。在使螺栓4以其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时,大直径部411的端面419抵接于第1突出部221的台阶面224,第1壳体2在轴线方向L滑动。
在第1连接器1A和第2连接器1B嵌合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大直径部411的端面419和第1突出部221的台阶面224面对,并且如图1所示,第1壳体2的面对板部23的油中侧L2的端面233与第2壳体3的大气中侧L1的端面301面对。另一方面,在该状态下,如图2及图7所示,在第1突出部221的油中侧L2的端面225与第2突出部321的大气中侧L1的端面322之间形成有间隙S。
通过该间隙S的形成,在将螺栓4紧固到螺母5时,通过螺栓4的紧固产生的轴力不易作为压缩力作用于第1突出部221,以使得第1突出部221不被夹持在螺栓4与螺母5之间。
如图5及图6所示,配置凹部24形成于头部用凹部25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配置凹部24被从面对板部23的外周部的全周向大气中侧L1突出的大气中侧外壁部241和形成于大气中侧外壁部241内的分隔壁部242包围而形成。分隔壁部242形成于螺栓4的头部41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头部用凹部25形成于一对分隔壁部242之间。
在配置凹部24的底部形成有通过热固性树脂等粘合剂构成的密封树脂部243。密封树脂部243以与各第1端子21的全周接触的状态形成。通过密封树脂部243,即使油浸透到各第1端子21和第1壳体2的间隙,也能够防止该油沿着各第1端子21向控制基板8浸透。
如图5及图8所示,嵌入凹部26形成于螺母配置孔32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嵌入凹部26被从面对板部23的外周部的全周向油中侧L2突出的油中侧壁部261包围而形成。另外,在嵌入凹部26内,从第1壳体2的面对板部23向油中侧L2突出的肋27在螺栓配置孔22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形成有一对。该肋27在使第2壳体3与第1壳体2嵌合时,被用作用于使第2壳体3相对于第1壳体2在轴线方向L滑动的引导件(导向件)。
肋27从与螺栓配置孔22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邻接的位置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长而形成。肋27从面对板部23向油中侧L2的突出量比多个第1端子21的第2端部213从面对板部23向油中侧L2的突出量大。由此,如图9所示,在将第2连接器1B向第1连接器1A的嵌入凹部26内嵌入时,能够在第2端子31与第1端子21接触前开始利用肋27进行第2连接器1B的引导。
另外,如图8所示,肋27具有:第1肋部271,在与螺栓配置孔22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邻接的位置上在厚度方向B延伸;和第2肋部272,从第1肋部271的厚度方向B的中央部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肋27通过使第1肋部271和第2肋部272合在一起而形成T字形状的壁部。
第1端子21朝向宽度方向W以两列的状态排列有多个,形成两列端子列。并且,第2肋部272以将两列端子列在厚度方向B分开的方式配置于两列端子列彼此之间。通过第2肋部272的形成,能够将各端子列中的第1端子21彼此之间的用于绝缘的沿面距离增大。
如图6及图10所示,第1壳体2及第2壳体3的绕轴线方向L的外形形成为四边形。并且,在第1壳体2的外周安装的外周密封件232由橡胶材料构成,形成为四方环状。通过使用四方环状的外周密封件232,能够在连接器嵌合体1的较小空间进行油密封。
(第2壳体3)
如图4及图9所示,第2壳体3形成作为阴连接器的第2连接器1B,通过进行热塑性树脂等树脂材料的成形而形成。在第2壳体3形成有供第1壳体2的肋27插入的肋孔33。肋孔33以将肋27向轴线方向L引导的方式沿着肋27的整体或者一部分的形状形成。肋孔33从大气中侧L1的端部朝向油中侧L2形成。
在连接器嵌合体1中,设法防止第1壳体2和第2壳体3的误嵌合。具体地,在第1壳体2中,一方肋27的第1肋部271的厚度方向B的长度比另一方肋27的第1肋部271的厚度方向B的长度长。在第2壳体3中,一方肋孔33的厚度方向B的长度配合一方肋27的第1肋部271的厚度方向B的长度而形成。另外,在第2壳体3中,另一方肋孔33的厚度方向B的长度配合另一方肋27的第1肋部271的厚度方向B的长度而形成。
并且,第1壳体2和第2壳体3仅在一方肋27和一方肋孔33合在一起并且另一方肋27和另一方肋孔33合在一起的情况下能够相互嵌合。由此,可防止第1壳体2和第2壳体3反向嵌合。
另外,如图1所示,在第2壳体3装配有支架36,支架36用于将连接器嵌合体1能浮动地装配于作为机械部件7的自动变速器。在第2壳体3形成有与支架36能浮动地卡合的卡合部35。并且,连接器嵌合体1通过支架36而能浮动地支承于自动变速器,在将箱体71装配到自动变速器时,通过连接器嵌合体1相对于自动变速器浮动,从而能够将连接器嵌合体1容易地配置于箱体71的箱体孔711。
(尺寸关系)
另外,在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中,为了使得压缩力不易作用在第1突出部221及第2突出部321的轴线方向L上而管理下面的尺寸关系。
具体地,如图7所示,螺栓4的头部41中的大直径部(第1台阶部)411的油中侧L2的端面419与螺母5的一般部(第2台阶部)51中的大气中侧L1的端面511之间的轴线方向L的距离L3大于第1突出部221的轴线方向L的厚度T1和第2突出部321的轴线方向L的厚度T2的总计厚度。该尺寸关系通过在第1突出部221的油中侧L2的端面225与第2突出部321的大气中侧L1端面322之间形成间隙S而成立。
另外,如图1所示,在螺栓4的头部41中的大直径部411与螺母5的一般部51之间产生的紧固力,在形成有第1突出部221及第2突出部321的宽度方向W及厚度方向B的区域的外部作用于第1壳体2和第2壳体3。即,通过大直径部411和第1突出部221的面对、第1壳体2的面对板部23和第2壳体3的面对以及一般部51和第2突出部321的面对,在螺栓4的头部41中的大直径部411与螺母5的一般部51之间可夹持第1壳体2和第2壳体3。
(连接器嵌合体1的组装·配置方法)
接着,对使用连接器嵌合体1作为中继连接器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组装连接器嵌合体1时,如图9所示,准备多个第1端子21设置有第1壳体2的第1连接器1A、多个第2端子31设置于第2壳体3的第2连接器1B、安装有防油用密封件43及防水用密封件44的螺栓4、以及螺母5。另外,在第2连接器1B的各第2端子31连接电线311。并且,将螺栓4配置于第1连接器1A的螺栓配置孔22,并且将螺母5配置于第2连接器1B的螺母配置孔32。
接着,以多个第1端子21和多个第2端子31对置的状态使第1连接器1A和第2连接器1B对置。并且,如图1所示,利用与螺栓4的头部41的工具卡合部414卡合的工具使螺栓4旋转,将螺栓4的轴部42的阳螺纹421与螺母5的阴螺纹53螺合。此时,伴随螺栓4的旋转,螺栓4的头部41的大直径部(第1台阶部)411将第1壳体2的第1突出部221向第2壳体3的侧挤压。另外,螺母5的一般部(第2台阶部)51阻挡第2壳体3的第2突出部321。由此,第1连接器1A向第2连接器1B接近,各第1端子21插入到分别配置有各第2端子31的端子孔34中。
接着,螺栓4紧固于螺母5,并且各第1端子21与各第2端子31连接。并且,在螺栓4的头部41中的小直径部412的端面410抵接于螺母5的端面520时,第1突出部221及第2突出部321不被夹持在头部41的大直径部411与螺母5的一般部51之间,而由螺母5直接接受螺栓4的紧固力。这样,形成第1连接器1A和第2连接器1B嵌合的连接器嵌合体1。
接着,如图1所示,通过在第2连接器1B的卡合部35装配的支架36,连接器嵌合体1装配于作为机械部件7的自动变速器。接着,在将箱体71装配于自动变速器时,连接器嵌合体1能够通过支架36而相对于自动变速器浮动,从而连接器嵌合体1可容易地配置于箱体71的箱体孔711。
接着,在连接器嵌合体1的第1连接器1A配置控制基板8,此时,从第1连接器1A向大气中侧L1突出的各第1端子21的第1端部212插入到控制基板8的通孔81内。并且,通过焊接等,各第1端子21的第1端部212接合到控制基板8的导体部811。然后,控制基板8由盖82覆盖。
(作用效果)
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是通过将螺栓4紧固于螺母5而进行第1壳体2和第2壳体3的嵌合的紧固式的结构。在连接器嵌合体1中,在将螺栓4紧固于螺母5时,螺栓4的头部41的大直径部(第1台阶部)411将第1壳体2向第2壳体3侧按压,螺母5的一般部(第2台阶部)51阻挡第2壳体3。由此、第1壳体2接近第2壳体3。并且,头部41的小直径部412的端面410抵接(定位)于螺母5的端面520,螺栓4紧固于螺母5。
螺栓4及螺母5由金属材料形成,第1壳体2及第2壳体3为了确保绝缘性而由树脂材料构成。并且,与螺栓4及螺母5的强度相比,第1壳体2及第2壳体3的强度较低。在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中,通过螺栓4直接抵接于螺母5,从而能够进行与树脂材料相比强度更高的金属材料彼此的接合。
并且,通过螺栓4的头部41中的小直径部412的端面410抵接于螺母5的端面520,从而能够抑制在螺栓4紧固时产生的轴力作为压缩力而作用于第1壳体2的第1突出部221及第2壳体3的第2突出部321。由此,能够防止在螺栓4紧固时过量的压缩力作用于第1突出部221及第2突出部321。因此,能够保护第1突出部221及第2突出部321不受损伤,不必严格地管理螺栓4的紧固转矩。另外,也能够与较大的紧固转矩对应。
作为装配于印刷基板的连接器嵌合体1的特征之一,有时作为第1端子21的导体销密集地配置。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具有30根以上第1端子21及第2端子31。并且,在具有多个第1端子21的第1连接器1A和具有多个第2端子31的第2连接器1B嵌合时,多个第1端子21和多个第2端子31同时接触。因此,在进行该嵌合时,需要将在第1连接器1A(第1壳体2)和第2连接器1B(第2壳体3)的轴线方向L上作用的紧固的轴力增大。
并且,为了将紧固的轴力增大,需要将螺栓4的紧固转矩增大。此时,在螺栓4的头部41定位于被紧固面时,从螺栓4施加于被紧固面的轴力也变大。在现有的连接器嵌合体1中,被紧固面通过由树脂材料形成的壳体构成。因此,在现有的连接器嵌合体1中,需要一边适当限制施加于被紧固面的轴力一边进行螺栓4的紧固。
与此相对,在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中,通过由金属材料构成的螺母5形成被紧固面。并且,通过螺栓4的紧固而产生的轴力不易作用于第1突出部221及第2突出部321。由此,能够保护第1突出部221及第2突出部321并将通过螺栓4的紧固产生的轴力。
故此,根据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能够在螺栓4的紧固时保护第1壳体2及第2壳体3不受损伤,能够容易地进行螺栓4的紧固转矩的管理。
另外,考虑到连接器嵌合体1在使用油的油中环境下R2下使用。特别是,在螺栓4的头部41的大直径部411的外周安装有将大直径部411和螺栓配置孔22的间隙密封的防油用密封件43。通过该防油用密封件43的配置,油不能通过螺栓4的头部41和螺栓配置孔22的间隙。另外,在多个第1端子21的周围设置有防止油浸透的密封树脂部243。而且,在第1壳体2的外周安装有外周密封件232。通过这些结构,能够防止使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油中环境下R2的油向大气中环境下R1的控制基板8或者向自动变速器的箱体71的外部泄漏。
另外,防油用密封件43、密封树脂部243、外周密封件232等将油密封的构件在连接器嵌合体1在不存在水、油等液体的环境下使用的情况下也能不使用。
<实施方式2>
如图11所示,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在将螺栓4紧固于螺母5时使用金属制的轴套6的方面与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嵌合体1不同。在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中,在螺栓4的轴部42的外周安装金属制的轴套6,螺栓4借助轴套6而紧固于螺母5。另外,如图12所示,在螺栓4紧固于螺母5的状态下,轴套6的端面620抵接于螺母5的端面520。
如图12及图13所示,本方式的螺栓4的轴部42与头部41同轴状连接,在设置于第1壳体2的螺栓插通孔22A中插通并且与螺母5螺合。螺栓插通孔22A贯穿第1壳体2的面对板部23而形成。螺栓4的头部41配置于与螺栓插通孔22A的大气中侧L1连通的头部用凹部25内。在螺栓4的轴部42的顶端侧的与螺母5螺合的部位形成有阳螺纹421,在轴部42的基端侧没有形成阳螺纹421。
轴套6由金属材料构成,与螺母5面对地配置于轴部42的外周与螺栓插通孔22A的内周之间。轴套6具有用于将第1壳体2向第2壳体3侧按压的作为第1台阶部的大直径部61。螺母5具有用于将第2壳体3向第1壳体2侧按压的作为第2台阶部的一般部51。在轴套6的中心部形成有供螺栓4的轴部42插通的中心孔60。
轴套6具有:小直径部62,形成于第2壳体3侧(油中侧L2)的端部;和作为第1台阶部的大直径部61,比小直径部62扩大直径,与小直径部62的第1壳体2侧(大气中侧L1)邻接地形成。在螺栓插通孔22A形成有被大直径部61向第2壳体3侧按压的第1突出部221。第1突出部221位于小直径部62的外周侧并且向螺栓插通孔22A的内周侧突出。本方式的第1突出部221通过螺栓插通孔22A的轴线方向L的一部分缩径而形成。另外,螺母5的结构及螺母配置孔32的第2突出部321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同样。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本方式中,因为使用轴套6,所以采用将要在轴套6的外周侧及内周侧通过的油密封的结构。在轴套6的外周安装有将轴套6和螺栓插通孔22A的间隙密封的防油用第1密封件63。另外,在轴部42的外周安装有将头部41的端面410和轴套6的端面611的间隙密封的含金属材料的防油用第2密封件64。
防油用第1密封件63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如图14所示,防油用第2密封件64是被称为密封垫圈(密封垫片)的含金属材料的密封件。密封垫圈在外周侧具有由金属材料构成的金属外周部641,在金属外周部641的内周侧具有由橡胶、树脂等密封性材料构成的密封内周部642。并且,密封垫圈是密封内周部642被压缩而被赋予密封性、并且金属外周部641抵接紧固于面对的构件的表面的结构。
防油用第1密封件63除了使用密封垫圈以外,也能够使用由金属材料构成并且具有密封性的金属密封片等。防油用第1密封件63只要是金属材料的部分由螺栓4紧固、且具有将油等密封的功能的密封件即可。
关于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中的除了螺栓4及第1壳体2之外的结构、第1端子21、第2端子31、第2壳体3、螺母5等,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
(连接器嵌合体1的组装·配置方法)
在将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作为中继连接器使用的情况下,在轴套6的外周安装防油用第1密封件63,将该轴套6配置于第1壳体2的螺栓插通孔22A。另外,在螺栓4的轴部42的外周安装防油用第2密封件64,将螺栓4插通于轴套6的内周侧,并且与配置于第2壳体3的螺母5紧固。
并且,在螺栓4的头部41与螺母5之间夹持轴套6及防油用第2密封件64。此时,构成防油用第2密封件64的密封垫圈的密封内周部642被压扁,作为轴套6的内周侧,螺栓4的头部41和轴套6的间隙被密封。另外,构成防油用第2密封件64的密封垫圈的金属外周部641被夹在头部41与轴套6之间。这样,能够隔着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密封垫圈的金属外周部641及轴套6,利用由金属材料构成的螺母5接受通过螺栓4的紧固产生的轴力。
(作用效果)
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是通过将螺栓4借助轴套6紧固于螺母5而进行第1壳体2和第2壳体3的嵌合的紧固式结构。在该连接器嵌合体1中,在将螺栓4借助轴套6紧固于螺母5时,轴套6的大直径部(第1台阶部)61将第1壳体2向第2壳体3侧按压,螺母5的一般部(第2台阶部)51阻挡第2壳体3。由此,第1壳体2接近第2壳体3。并且,受到螺栓4的头部41的端面410、密封垫圈的金属外周部641的两端面、轴套6的端面620以及螺母5的端面520的抵接,从而紧固螺栓4紧固于螺母5。
螺栓4、密封垫圈的金属外周部641、轴套6以及螺母5由金属材料形成,第1壳体2及第2壳体3为了确保绝缘性而由树脂材料构成。并且,与螺栓4、金属外周部641、轴套6以及螺母5的强度相比,第1壳体2及第2壳体3的强度低。在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中,通过螺栓4、金属外周部641、轴套6以及螺母5在轴线方向L相连并抵接,从而能够进行与树脂材料相比强度高的金属材料彼此的接合。
并且,通过螺栓4、金属外周部641、轴套6以及螺母5在轴线方向L上相连并抵接,从而能够抑制在螺栓4紧固时产生的轴力作为压缩力作用于第1壳体2的第1突出部221及第2壳体3的第2突出部321。由此,能够防止在螺栓4紧固时过量的压缩力作用于第1突出部221及第2突出部321。因此,能够保护第1突出部221及第2突出部321不受损伤,不必严格地管理螺栓4的紧固转矩。另外,也能够与较大的紧固转矩对应。
另外,在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中,在进行螺栓4的紧固时,可维持在轴套6的外周安装的防油用第1密封件63与第1壳体2的螺栓插通孔22A接触的状态,防油用第1密封件63的管理容易。
故此,根据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也能够在螺栓4紧固时保护第1壳体2及第2壳体3不受损伤,能够容易地进行螺栓4的紧固转矩的管理。
另外,防油用第1密封件63、防油用第2密封件64、密封树脂部243、外周密封件232等将油密封的构件在连接器嵌合体1在不存在水、油等液体的环境下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不使用。
关于本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1的其他的作用效果等,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另外,在本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示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示出的结构要素也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
本发明并不仅仅限定于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一步构成不同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包括各种各样的变形例、等同范围内的变形例等。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嵌合体,具备:
第1壳体,其保持有多个第1端子;
第2壳体,其保持有与所述第1端子接触并导通的多个第2端子,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
螺母,其配置于在所述第2壳体设置的螺母配置孔;以及
螺栓,其具有头部及轴部,所述头部配置于在所述第1壳体设置的螺栓配置孔,所述轴部与所述头部同轴状连接并与所述螺母螺合,
所述头部具有用于将所述第1壳体向所述第2壳体侧按压的第1台阶部,
所述螺母具有用于将所述第2壳体向所述第1壳体侧按压的第2台阶部,
所述头部的端面抵接于所述螺母的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嵌合体,其中,
所述头部具有小直径部以及作为所述第1台阶部的大直径部,所述小直径部形成于所述第2壳体侧的端部,所述大直径部比所述小直径部扩大直径并且与所述小直径部的所述第1壳体侧邻接地形成,
在所述螺栓配置孔形成有第1突出部,所述第1突出部位于所述小直径部的外周侧并且向所述螺栓配置孔的内周侧突出,所述第1突出部被所述大直径部向所述第2壳体侧按压,
所述螺母具有作为所述第2台阶部的一般部和缩小部,所述缩小部比所述一般部缩小宽度并且与所述一般部的所述第1壳体侧邻接地形成,
在所述螺母配置孔形成有第2突出部,所述第2突出部位于所述缩小部的外周侧并且向所述螺母配置孔的内周侧突出,所述第2突出部被所述一般部向所述第1壳体侧按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嵌合体,其中,
多个所述第1端子暴露于配置控制基板的大气中环境下,
多个所述第2端子暴露于油中环境下,
在所述头部的外周安装有防油用密封件,所述防油用密封件将所述头部与所述螺栓配置孔之间的间隙密封。
4.一种连接器嵌合体,具备:
第1壳体,其保持有多个第1端子;
第2壳体,其保持有与所述第1端子接触并导通的多个第2端子,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
螺母,其配置于在所述第2壳体设置的螺母配置孔;
螺栓,其具有头部及轴部,所述轴部与所述头部同轴状连接,所述轴部在设置于所述第1壳体的螺栓插通孔中插通并且与所述螺母螺合;以及
金属制的轴套,其与所述螺母面对,配置于所述轴部的外周与所述螺栓插通孔的内周之间,
所述轴套具有用于将所述第1壳体向所述第2壳体侧按压的第1台阶部,
所述螺母具有用于将所述第2壳体向所述第1壳体侧按压的第2台阶部,
所述轴套的端面抵接于所述螺母的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嵌合体,其中,
所述轴套具有小直径部以及作为所述第1台阶部的大直径部,所述小直径部形成于所述第2壳体侧的端部,所述大直径部比所述小直径部扩大直径并且与所述小直径部的所述第1壳体侧邻接地形成,
在所述螺栓插通孔形成有第1突出部,所述第1突出部位于所述小直径部的外周侧并且向所述螺栓插通孔的内周侧突出,所述第1突出部被所述大直径部向所述第2壳体侧按压,
所述螺母具有作为所述第2台阶部的一般部和缩小部,所述缩小部比所述一般部缩小宽度并且与所述一般部的所述第1壳体侧邻接地形成,
在所述螺母配置孔形成有第2突出部,所述第2突出部位于所述缩小部的外周侧并且向所述螺母配置孔的内周侧突出,所述第2突出部被所述一般部向所述第1壳体侧按压。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嵌合体,其中,
多个所述第1端子暴露于配置控制基板的大气中环境下,
多个所述第2端子暴露于油中环境下,
在所述轴套的外周安装有防油用第1密封件,所述防油用第1密封件将所述轴套与所述螺栓插通孔之间的间隙密封,
在所述轴部的外周安装有防油用第2密封件,所述防油用第2密封件将所述头部的端面与所述轴套的端面之间的间隙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嵌合体,其中,
多个所述第1端子是与设置于控制基板的导体部导通的导体销,
在所述头部中的与所述轴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外周安装有防水用密封件,所述防水用密封件将所述头部与形成于盖的贯穿孔之间的间隙密封,所述盖覆盖所述控制基板。
CN201980011481.7A 2018-02-08 2019-02-05 连接器嵌合体 Active CN1116846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1111A JP6958401B2 (ja) 2018-02-08 2018-02-08 コネクタ嵌合体
JP2018-021111 2018-02-08
PCT/JP2019/004017 WO2019156061A1 (ja) 2018-02-08 2019-02-05 コネクタ嵌合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4668A true CN111684668A (zh) 2020-09-18
CN111684668B CN111684668B (zh) 2022-04-12

Family

ID=67549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1481.7A Active CN111684668B (zh) 2018-02-08 2019-02-05 连接器嵌合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81034B2 (zh)
JP (1) JP6958401B2 (zh)
CN (1) CN111684668B (zh)
WO (1) WO20191560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06577B2 (ja) * 2018-12-17 2022-01-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嵌合体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9584U (zh) * 1988-10-25 1990-05-01
EP0723315A2 (en) * 1995-01-20 1996-07-24 Mitsubishi Cable Industries Ltd Bolt-equipped connector
JP2005226692A (ja) * 2004-02-12 2005-08-25 Nok Corp シールワッシャ
CN102177621A (zh) * 2009-02-27 2011-09-07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用连接器装置
CN102463938A (zh) * 2010-11-18 2012-05-23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汽车用控制装置
CN202333686U (zh) * 2011-11-18 2012-07-11 重庆博森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绝缘输电线路直线单元壳体内导电杆紧固结构
JP2013206860A (ja) * 2012-03-29 2013-10-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嵌合用ボルト及びコネクタ
CN203645042U (zh) * 2013-11-25 2014-06-11 泰兴市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密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91440A (en) * 1958-03-26 1961-07-04 Kulka Electric Corp Screw-type terminal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s
US3636502A (en) * 1969-09-10 1972-01-18 Joseph M Wallace Connector for aircraft windshields
US3853381A (en) * 1973-06-14 1974-12-10 Amp Inc Jackscrew retainer
DE3032414A1 (de) * 1980-08-28 1982-03-18 F.E. Schulte Strathaus Kg, 4750 Unna Vorrichtung zur loesbaren verbindung, insbesondere von hochspannungsleitungsenden
US4595248A (en) * 1983-04-21 1986-06-17 Brown James C Terminal block
JPH0259584A (ja) 1988-08-25 1990-02-2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7‐アゾリル‐1H‐ピラゾロ[1,5−b]‐1,2,4‐トリアゾール類の製造方法
JP2602385B2 (ja) * 1992-01-16 1997-04-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多極コネクタ
US5266047A (en) * 1992-04-13 1993-11-30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JP2752028B2 (ja) * 1993-01-25 1998-05-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多極コネクタ
US5820401A (en) * 1996-03-29 1998-10-13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Wire guide assembly for use with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jack screw
US5971791A (en) * 1996-08-30 1999-10-26 Kansei Corporation Waterproof connector
DE19963622A1 (de) * 1999-12-29 2001-07-12 Bosch Gmbh Robert Elektrische Sicherung für Drehstromgeneratoren mit Gleichrichter
JP2001203033A (ja) * 2000-01-20 2001-07-27 Thomas & Betts Corp <T&B> コネクタ
JP4650691B2 (ja) * 2006-03-03 2011-03-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構造
JP4665848B2 (ja) * 2006-03-15 2011-04-0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
JP4801720B2 (ja) * 2008-12-09 2011-10-2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複合部材の固定構造
JP5375741B2 (ja) 2010-05-24 2013-12-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1249048A (ja) * 2010-05-24 2011-12-0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12186002A (ja) * 2011-03-04 2012-09-2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5561620B2 (ja) 2011-05-27 2014-07-3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の運用方法
EP3477782B1 (en) * 2017-10-25 2021-03-10 Tyco Electronics AMP Korea Co., Ltd. Direct coupling connector assembly
JP7028153B2 (ja) * 2018-12-17 2022-03-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嵌合体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9584U (zh) * 1988-10-25 1990-05-01
EP0723315A2 (en) * 1995-01-20 1996-07-24 Mitsubishi Cable Industries Ltd Bolt-equipped connector
JP2005226692A (ja) * 2004-02-12 2005-08-25 Nok Corp シールワッシャ
CN102177621A (zh) * 2009-02-27 2011-09-07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工程机械用连接器装置
CN102463938A (zh) * 2010-11-18 2012-05-23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汽车用控制装置
CN202333686U (zh) * 2011-11-18 2012-07-11 重庆博森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绝缘输电线路直线单元壳体内导电杆紧固结构
JP2013206860A (ja) * 2012-03-29 2013-10-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嵌合用ボルト及びコネクタ
CN203645042U (zh) * 2013-11-25 2014-06-11 泰兴市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密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58401B2 (ja) 2021-11-02
JP2019139919A (ja) 2019-08-22
CN111684668B (zh) 2022-04-12
WO2019156061A1 (ja) 2019-08-15
US11381034B2 (en) 2022-07-05
US20210367377A1 (en) 2021-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56018B1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EP2355260B1 (en) Connector
US20090137153A1 (en) Electromagnetic wave shield connector
JP5064131B2 (ja) コネクタ
CN108574180B (zh) 电连接器的装配构造以及电连接器模块的制造方法
US6655989B1 (en) Environmentally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CN109546368B (zh) 带端子电线
CN111326912A (zh) 连接器嵌合体
CN111384628B (zh) 连接器
US7510433B2 (en) Coaxial plug connector for a coaxial cable
CN111684668B (zh) 连接器嵌合体
JP2010212136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20150098193A1 (en) Covering device for a contacting portion of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ntrol system for a mechatronic modu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ontrol system
CN113207320B (zh) 连接器嵌合体
US11081831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JP7072406B2 (ja) シール部材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
CN112335133A (zh) 用于生产电连接器的方法,特别是用于高密度底座系统的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特别是用于汽车工业的电连接器;以及高密度底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