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3741A - 一种电池内部绝缘方法以及电池和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内部绝缘方法以及电池和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3741A
CN111613741A CN202010529068.4A CN202010529068A CN111613741A CN 111613741 A CN111613741 A CN 111613741A CN 202010529068 A CN202010529068 A CN 202010529068A CN 111613741 A CN111613741 A CN 1116137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film
battery
heat
heat transfer
in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290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宽金
李开波
黄利明
何巍
刘金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Eve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Eve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Eve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2906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137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13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37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3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8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thermal insulation or shiel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内部绝缘方法以及电池和模组。所述方法包括在电池内部设置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所述电池的内部包含芯包,所述传热绝缘膜位于所述芯包的底面和/或顶面,所述隔热绝缘膜位于所述芯包的侧面,以进行电池内部绝缘。本发明提供的绝缘方法能够在电池中使绝缘膜同时发挥绝缘性、热传导性和隔热性,有效阻碍电池模组中电池热失控的连锁反应;提升电池内部的热传导,有效避免电池内部热量聚集引起热失控;采用高熔点的绝缘材料可减小在高温下热收缩率,降低电池内部短路风险,提升电池的安全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赋予绝缘膜这种单一结构多重功能,有效兼顾对电池热失控隔热功能需求与对电池模组的热管理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内部绝缘方法以及电池和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涉及电池绝缘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内部绝缘方法以及电池和模组。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
其主要区别在于用于汽车发动机起动的起动电池。多采用阀口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敞口式管式铅酸蓄电池以及磷酸铁锂蓄电池。
市场上现有动力电池产品,方型电池内部绝缘设计大多采用PP薄膜作为内部绝缘媒介,其结构为一体结构的绝缘薄膜;然而PP材料的热传导系数小、熔点低;热导系数小对电池热传递效果差,影响模组对电池的热管理效果;材料熔点低影响材料的在高温下的绝缘效果。
目前,现有的电池绝缘方法存在的缺点有:
1、电池内部绝缘材料热导系数小,影响电池内部热传递效果;2、电池内部绝缘材料熔点低,高温时绝缘膜熔融、收缩,影响电池的内部绝缘性;3、该绝缘材料隔热效果差,电池模组中电池之间隔热效果差,容易发生热失控连锁反应;4、内部绝缘膜结构单一,无法实现具备既有绝缘作用又有隔热和热传递多功能设计。
CN110048167A公开了一种高阻水阻氧耐高温电芯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电芯表面包覆一层Al2O3/PET/CPP绝缘膜,所述Al2O3/PET/CPP绝缘膜由Al2O3、PET和CPP组成,这层绝缘膜可以有效的起到阻水、阻氧和耐高温的功能,通过Al2O3/PET/CPP绝缘膜的包覆作用,使制备得到的卷芯在热封结束后,在后段充电、活化工序中对环境湿度的控制要求有所降低,在一般常温常湿条件下就可以进行。并且由于Al2O3/PET/CPP绝缘膜外层为Al2O3层,Al2O3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使得制备得到的电芯在较高的温度中仍能正常工作。
但是该方案中的绝缘层并不能起到导热作用,无法实现具备既有绝缘作用又有隔热和热传递多功能设计。
CN103250259A公开了太阳能电池内的绝缘膜形成用聚酰亚胺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内的绝缘膜形成方法。该方案公开了具有最适合于网版印刷等的流变特性,使与各涂布基板的润湿性提高,能够进行500次以上的连续印刷,印刷/涂布后、干燥/固化时不发生起泡、凹陷、气孔,可以被覆规定部分的太阳能电池的绝缘层形成用聚酰亚胺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该组合物的太阳能电池中的绝缘层形成方法和具有通过该方法而形成的绝缘层的太阳能电池。上述太阳能电池内的绝缘膜形成用聚酰亚胺树脂组合物是可溶于第一有机溶剂(A)和第二有机溶剂(B)的混合溶剂的耐热性聚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的重复单元中包含烷基和/或全氟烷基,在上述混合溶剂中包含具有触变性的聚酰亚胺树脂。
但是该方案中的绝缘膜只能起到隔热作用,无法实现具备既有绝缘作用又有隔热和热传递多功能设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内部绝缘方法以及电池和模组。本发明提供的绝缘方法既可避免因热导系数小,电池内部热传递效果差,模组热管理效果不好;又可避免因隔热效果差引起电池模组中连锁热失控反应。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内部绝缘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电池内部设置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所述电池的内部包含芯包,所述传热绝缘膜位于所述芯包的底面和/或顶面,所述隔热绝缘膜位于所述芯包的侧面,以进行电池内部绝缘。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因为在电池中同时设置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这两种具有不同功能绝缘膜,既能解决电池内部绝缘材料热导系数小,电池内部热传递效果差问题;又能解决电池内部绝缘材料熔点低,高温时绝缘膜熔融、收缩,电池的内部绝缘性差问题。
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还解决了现有绝缘材料隔热效果差,电池模组中电池之间隔热效果差,容易发生热失控连锁反应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还解决了现有电池中绝缘膜结构单一,无法实现具备既有绝缘作用又有隔热和热传递多功能设计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共同实现了绝缘、热传导和隔热三方面功能。
本发明中,所述芯包是指单体电池内部的卷绕结构或叠片结构的极组芯包,由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组成。芯包可以为六面体形状,此时,其侧面是指与芯包的极耳所在面相邻的四面,其底面是指与芯包的极耳所在面相对的那一面(即极耳位于芯包的顶面);或者,侧面是芯包极耳所在面相邻的两个大面,其底面和顶面分别是芯包的极耳所在面相邻的两个窄面(即极耳分别在芯包两边侧面)。
各芯包制成电池放入模组之后,芯包的侧面与模组中各电池相互接触的侧面相对应,芯包的底面和顶面与模组的底面和顶面相对应。因此,本发明中,采用传热绝缘膜位于芯包的底面,隔热绝缘膜位于芯包的侧面的设计位置,其优点在于电池模组内电池排列方式一般是竖直排列;电池模组内部电池的侧面相互接触,在电池内部芯包侧面设置隔热绝缘膜,可减少电池模组内的失效电池对周边电池的高温热传递,导致周边电池的连锁失效安全风险。电池模组或电池包内部底部设置有热交换冷却板,也可在顶部设置热交换板,与电池产生的热量进行传递交换;电池内部芯包底部绝缘膜设置为高导热性绝缘膜,有效实现与热交换板进行热传递,可达到电池温度降低或升高的目的。
以下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更好的达到和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芯包装入外壳中,进行焊接,完成电池组装。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将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固定在所述芯包上的方法包括:在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的一面涂覆胶水,使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形成胶带,从而将所述传热绝缘膜粘贴于所述芯包的底面和/或顶面,将所述隔热绝缘膜粘贴于所述芯包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胶水为压敏胶水。
优选地,所述胶水耐电解液腐蚀。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将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固定在所述芯包上的方法包括:将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固定在中间绝缘膜上,再将所述中间绝缘膜包裹在所述芯包外部,从而使所述传热绝缘膜位于所述芯包的底面和/或顶面,使所述隔热绝缘膜位于所述芯包的侧面。即,在传热绝缘膜与芯包之间以及隔热绝缘膜与芯包之间都有一层中间绝缘膜。该方法中,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的固定位置刚好与电池内部芯包需要设置相应种类的绝缘膜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中间绝缘膜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酰亚胺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胶带或聚酰亚胺胶带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中间绝缘膜的厚度为0.05-0.2mm,例如0.05mm、0.1mm、0.15mm或0.2mm等。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热绝缘膜的厚度为0.1-0.5mm,例如0.1mm、0.2mm、0.3mm、0.4mm或0.5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本发明中,如果传热绝缘膜的厚度过厚,会导致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降低,降低电芯容量;如果传热绝缘膜的过薄,会导致绝缘效果欠佳,例如薄膜过薄电池制作过程薄膜划破绝缘效果变差。
优选地,所述传热绝缘膜包括基料和分散在所述基料中的填料。
优选地,所述基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或聚酰亚胺。
优选地,所述填料为导热材料。
优选地,所述填料包括氧化铝、二氧化硅或氮化硅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填料的颗粒粒径在20μm以下,例如20μm、19μm、18μm、17μm、16μm、15μm、14μm或13μm等。本发明中,如果填料颗粒粒径过大,会导致传热膜制作困难,薄膜横向和纵向拉伸过充缺陷孔过大,或拉伸后颗粒脱落,且颗粒过大容易刺破芯包隔膜导致短路问题。
优选地,所述传热绝缘膜中,填料的质量相对于基料质量的百分数为2-40%,例如2%、5%、10%、15%、20%、25%、30%、35%或4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所述填料的质量相对于基料质量的百分数即以填料质量作分子,基料质量做分母,得到的百分数。
本发明的传热绝缘膜中,如果填料相对于基料过多,会导致传热绝缘膜无法拉伸成型,或成型厚出现大量缺陷孔不良现象;如果填料相对于基料过少,会导致热传绝缘膜的热导系数小,热传递效果差。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热绝缘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配方量的基料和填料混合、熔化、挤压、流延、拉伸成型,得到所述传热绝缘膜。
优选地,所述传热绝缘膜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对所述传热绝缘膜进行裁切。可根据电池规格进行裁切。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绝缘膜的厚度为0.1-0.5mm,例如0.1mm、0.2mm、0.3mm、0.4mm或0.5m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本发明中,如果隔热绝缘膜的厚度过厚,会导致电池内部空间利用率降低,降低电芯容量;如果隔热绝缘膜的过薄,会导致绝缘效果欠佳,例如薄膜过薄电池制作过程薄膜划破绝缘效果变差。
优选地,所述隔热绝缘膜包括多孔高分子材料,所述多孔高分子材料具有绝缘性。
优选地,所述多孔高分子材料包括聚酰亚胺泡沫材料。
优选地,所述隔热绝缘膜的闭孔率是40-45%,例如40%、41%、42%、43%、44%或45%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隔热绝缘膜的密度为20-25kg/m3,例如20kg/m3、21kg/m3、22kg/m3、23kg/m3、24kg/m3或25kg/m3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绝缘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高分子材料基料与发泡剂混合,进行发泡,得到所述隔热绝缘膜。
优选地,所述发泡剂包括甲酰胺。
优选地,所述发泡剂的质量相对于高分子基料质量的百分数为8-20%,例如8%、10%、12%、14%、16%、18%或2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材料基料包括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耐热改性聚丙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固定在芯包上,所述传热绝缘膜位于所述芯包的底面和/或顶面,所述隔热绝缘膜位于所述芯包的侧面;将所述芯包装入外壳中,进行焊接,完成电池组装;
将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固定在所述芯包上的方法包括:在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的一面涂覆胶水,使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形成胶带,将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粘贴在所述芯包上;
或,将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固定在所述芯包上的方法包括:将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固定在中间绝缘膜上,再将所述中间绝缘膜包裹在所述芯包外部;
所述传热绝缘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配方量的基料和填料混合、熔化、挤压、流延、拉伸成型,得到所述传热绝缘膜;
所述隔热绝缘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高分子材料基料与发泡剂混合,进行发泡,得到所述隔热绝缘膜。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内部绝缘方法进行绝缘的电池。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模组,所述模组包含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电池。
优选地,所述模组内,电池的侧面相互接触,模组内的底部和/或顶部设有热交换冷却板。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绝缘方法能够在电池中使绝缘膜同时发挥绝缘性、热传导性和隔热性,有效阻碍电池模组中电池热失控的连锁反应;提升电池内部的热传导,有效避免电池内部热量聚集引起热失控;采用高熔点的绝缘材料可减小在高温下热收缩率,降低电池内部短路风险,提升电池的安全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赋予绝缘膜这种单一结构多重功能,有效兼顾对电池热失控隔热功能需求与对电池模组的热管理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传热绝缘膜的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以下为本发明典型但非限制性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按照如下方法进行电池内部绝缘:
在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的一面涂覆耐电解液的压敏胶水(聚丙烯酸胶水),制成传热绝缘膜胶带和隔热绝缘膜胶带,按电池所需的规格裁切,并将隔热绝缘薄膜贴附在芯包的侧面上,传热绝缘薄膜贴附在芯包的底面上(芯包为矩形形状,其极耳位于一个面上,称该面为极耳面,极耳面的对侧面即为底面,与极耳面相邻的四个面为侧面),即完成电池内部芯包的绝缘膜贴附。将该芯包入壳、焊接,即完成电池的组装。
所述传热绝缘膜包括基料和分散在所述基料中的填料,所述基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所述填料为粒径范围5-15μm的氧化铝。所述传热绝缘膜中,填料的质量相对于基料质量的百分数为20%,所述传热绝缘膜的厚度为0.3mm。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热绝缘膜的界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填料(图1中的圆圈)分散在基料中。
所述传热绝缘膜的制备方法为:将配方量的基料和填料混合、熔化、挤压、流延、拉伸成型,得到所述传热绝缘膜。
所述隔热绝缘膜包括聚酰亚胺泡沫材料,其闭孔率为43%,密度为22kg/m3。所述隔热绝缘膜的厚度为0.3mm。
所述隔热绝缘膜的制备方法为将聚酰亚胺基料与发泡剂甲酰胺混合(发泡剂的质量相对于高分子基料质量的百分数为10%),进行发泡,得到所述隔热绝缘膜。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内部绝缘方法得到的电池的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电池内部绝缘方法参照实施例1,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传热绝缘膜中,填料为二氧化硅,填料的质量相对于基料质量的百分数为2%,所述传热绝缘膜的厚度为0.1mm;所述隔热绝缘膜包括聚酰亚胺泡沫材料,其闭孔率为40%,密度为20kg/m3。所述隔热绝缘膜的厚度为0.1mm。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内部绝缘方法得到的电池的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电池内部绝缘方法参照实施例1,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传热绝缘膜中,基料为聚酰亚胺,填料的质量相对于基料质量的百分数为40%,所述传热绝缘膜的厚度为0.5mm;所述隔热绝缘膜包括聚酰亚胺泡沫材料,其闭孔率为45%,密度为25kg/m3。所述隔热绝缘膜的厚度为0.5mm。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内部绝缘方法得到的电池的测试结果见表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按照如下方法进行电池内部绝缘:
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将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固定在中间绝缘膜上,再将所述中间绝缘膜包裹在所述芯包外部。所述中间绝缘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度为0.15mm),所述传热绝缘膜位于所述芯包的底面和顶面,所述隔热绝缘膜位于所述芯包的两个侧面(芯包为矩形形状,其极耳分别在芯包两个相对的侧面,矩形芯包的另外两个侧面即为隔热绝缘膜所在面,矩形芯包上下两面即为顶面和底面),将芯包与顶盖焊接后,入壳、焊接,即完成电池的组装。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内部绝缘方法得到的电池的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相对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没有使用传热绝缘膜。
本对比例提供的电池内部绝缘方法得到的电池的测试结果见表1。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相对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没有使用隔热绝缘膜。
本对比例提供的电池内部绝缘方法得到的电池的测试结果见表1。
测试方法
采用以下方法对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提供的电池进行测试:
采用针刺试验机,在室温条件下,通过针刺试验机的钢针对排列在一起的两个电池(均为同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或同一对比例提供的电池)进行针刺测试,测量相邻电池的对应面位置的温度。
热传导测试方法:采用电池充放电柜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测试电池2C放电电池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大小。
测试结果见下表:
表1
Figure BDA0002534575100000111
Figure BDA0002534575100000121
综合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可知,实施例提供的绝缘方法能够在电池中使绝缘膜同时发挥绝缘性、热传导性和隔热性,有效阻碍电池模组中电池热失控的连锁反应;提升电池内部的热传导,有效避免电池内部热量聚集引起热失控;采用高熔点的绝缘材料可减小在高温下热收缩率,降低电池内部短路风险,提升电池的安全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赋予绝缘膜这种单一结构多重功能,有效兼顾对电池热失控隔热功能需求与对电池模组的热管理需求。
对比例1没有使用隔热绝缘膜,导致电芯内部热量传递过高,进而引起相邻电池的热失控失效。
对比例2没有使用传热绝缘膜,导致电池内部芯包温度与电池表面温度差值大,不能反应电池内部真实温度,并且不利于热量电池内部与外部的热交换,电池内部温度降低困难。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内部绝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电池内部设置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所述电池的内部包含芯包,所述传热绝缘膜位于所述芯包的底面和/或顶面,所述隔热绝缘膜位于所述芯包的侧面,以进行电池内部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内部绝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芯包装入外壳中,进行焊接,完成电池组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内部绝缘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固定在所述芯包上的方法包括: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的一面涂覆胶水,使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形成胶带,从而将所述传热绝缘膜粘贴于所述芯包的底面和/或顶面,将所述隔热绝缘膜粘贴于所述芯包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胶水为压敏胶水;
优选地,所述胶水耐电解液腐蚀。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内部绝缘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固定在所述芯包上的方法包括:将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固定在中间绝缘膜上,再将所述中间绝缘膜包裹在所述芯包外部,从而使所述传热绝缘膜位于所述芯包的底面和/或顶面,使所述隔热绝缘膜位于所述芯包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中间绝缘膜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酰亚胺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胶带或聚酰亚胺胶带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内部绝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绝缘膜的厚度为0.1-0.5mm;
优选地,所述传热绝缘膜包括基料和分散在所述基料中的填料;
优选地,所述基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或聚酰亚胺;
优选地,所述填料为导热材料;
优选地,所述填料包括氧化铝、二氧化硅或氮化硅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填料的颗粒粒径在20μm以下;
优选地,所述传热绝缘膜中,填料的质量相对于基料质量的百分数为2-4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内部绝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绝缘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配方量的基料和填料混合、熔化、挤压、流延、拉伸成型,得到所述传热绝缘膜;
优选地,所述传热绝缘膜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对所述传热绝缘膜进行裁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内部绝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绝缘膜的厚度为0.1-0.5mm;
优选地,所述隔热绝缘膜包括多孔高分子材料,所述多孔高分子材料具有绝缘性;
优选地,所述多孔高分子材料包括聚酰亚胺泡沫材料;
优选地,所述隔热绝缘膜的闭孔率是40-45%;
优选地,所述隔热绝缘膜的密度为20-25kg/m3
优选地,所述隔热绝缘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高分子材料基料与发泡剂混合,进行发泡,得到所述隔热绝缘膜;
优选地,所述发泡剂包括甲酰胺;
优选地,所述发泡剂的质量相对于高分子基料质量的百分数为8-20%;
优选地,所述高分子材料基料包括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耐热改性聚丙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内部绝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固定在芯包上,所述传热绝缘膜位于所述芯包的底面和/或顶面,所述隔热绝缘膜位于所述芯包的侧面;将所述芯包装入外壳中,进行焊接,完成电池组装;
将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固定在所述芯包上的方法包括:在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的一面涂覆胶水,使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形成胶带,将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粘贴在所述芯包上;
或,将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固定在所述芯包上的方法包括:将所述传热绝缘膜和隔热绝缘膜固定在中间绝缘膜上,再将所述中间绝缘膜包裹在所述芯包外部;
所述传热绝缘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配方量的基料和填料混合、熔化、挤压、流延、拉伸成型,得到所述传热绝缘膜;
所述隔热绝缘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高分子材料基料与发泡剂混合,进行发泡,得到所述隔热绝缘膜。
9.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内部绝缘方法进行绝缘的电池。
10.一种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包含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
优选地,所述模组内,电池的侧面相互接触,模组内的底部和/或顶部设有热交换冷却板。
CN202010529068.4A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电池内部绝缘方法以及电池和模组 Pending CN1116137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9068.4A CN111613741A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电池内部绝缘方法以及电池和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9068.4A CN111613741A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电池内部绝缘方法以及电池和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3741A true CN111613741A (zh) 2020-09-01

Family

ID=72200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9068.4A Pending CN111613741A (zh) 2020-06-11 2020-06-11 一种电池内部绝缘方法以及电池和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1374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6269A (zh) * 2021-03-29 2021-06-25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设备
US20230060247A1 (en) * 2021-08-25 2023-03-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Battery including thermally conductive filler material with thermal runaway containment function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58602U (zh) * 2015-04-20 2015-08-12 厦门宝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大容量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组的防蔓延燃烧防护结构
CN206480728U (zh) * 2017-01-25 2017-09-08 江苏科能电源有限公司 石墨烯快充电池及一体式后盖
CN107592873A (zh) * 2015-05-07 2018-01-16 杜邦帝人薄膜美国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电绝缘性和热传导特性的聚酯膜
CN108604718A (zh) * 2016-03-14 2018-09-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复合片以及使用该复合片的电池组
CN109980131A (zh) * 2019-03-13 2019-07-05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用高导热性绝缘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9843865U (zh) * 2019-05-05 2019-12-24 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电池极芯及其单元、单体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CN110690402A (zh) * 2019-10-10 2020-01-14 湖南电将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等效均温电池模组
CN110739507A (zh) * 2019-11-20 2020-01-31 四川新敏雅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用散热膜及锂电池
WO2020066060A1 (ja) * 2018-09-26 2020-04-02 ビークルエナジー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CN111162218A (zh) * 2019-12-30 2020-05-15 常州天晟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缓冲隔热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558602U (zh) * 2015-04-20 2015-08-12 厦门宝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大容量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组的防蔓延燃烧防护结构
CN107592873A (zh) * 2015-05-07 2018-01-16 杜邦帝人薄膜美国有限合伙公司 具有电绝缘性和热传导特性的聚酯膜
CN108604718A (zh) * 2016-03-14 2018-09-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复合片以及使用该复合片的电池组
CN206480728U (zh) * 2017-01-25 2017-09-08 江苏科能电源有限公司 石墨烯快充电池及一体式后盖
WO2020066060A1 (ja) * 2018-09-26 2020-04-02 ビークルエナジー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CN109980131A (zh) * 2019-03-13 2019-07-05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用高导热性绝缘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9843865U (zh) * 2019-05-05 2019-12-24 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电池极芯及其单元、单体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CN110690402A (zh) * 2019-10-10 2020-01-14 湖南电将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等效均温电池模组
CN110739507A (zh) * 2019-11-20 2020-01-31 四川新敏雅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用散热膜及锂电池
CN111162218A (zh) * 2019-12-30 2020-05-15 常州天晟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组缓冲隔热片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6269A (zh) * 2021-03-29 2021-06-25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3036269B (zh) * 2021-03-29 2023-09-12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设备
US20230060247A1 (en) * 2021-08-25 2023-03-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Battery including thermally conductive filler material with thermal runaway containment func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02715B1 (en) Vehicle battery module
CN111384463B (zh) 一种电池
KR20130099592A (ko) 유기 및 무기 혼합물 코팅층을 포함하는 분리막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지
CN111613741A (zh) 一种电池内部绝缘方法以及电池和模组
US20220416330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battery pack, and power consumption apparatus
WO2021217587A1 (zh) 二次电池、其制备方法及含有该二次电池的装置
CN110556495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含有该隔膜的锂离子电池
CN113811638B (zh) 用于单电池的具有隔热层的壳体
US20220393314A1 (en) Welding-Free Connecto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Battery cell,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Comprising the Connector
CN110911734A (zh) 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
US20230113471A1 (en)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0544762A (zh) 一种抑制软包装锂离子电芯周边膨胀的涂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71629B (zh) 一种复合涂层结构的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46704A1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US20230299419A1 (en) Separator,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power consumption apparatus
CN219534609U (zh) 一种卷绕电芯和二次电池
CN115418195A (zh) 锂电池包热管理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30837B (zh) 一种锂电池半成品的热管理方法、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CN111313081B (zh) 一种软包磷酸铁锂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210074098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模块
CN111106303A (zh) 一种带有耐热绝缘涂层的镍极耳制备方法
CN217589124U (zh) 一种导热电芯、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20544164U (zh) 一种固态叠层高压电池
WO2024000418A1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8448135U (zh) 一种液冷电池模组和动力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