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9607A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9607A
CN111609607A CN201910142739.9A CN201910142739A CN111609607A CN 111609607 A CN111609607 A CN 111609607A CN 201910142739 A CN201910142739 A CN 201910142739A CN 111609607 A CN111609607 A CN 1116096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heat dissipation
cabin
refrigerator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427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苗建林
李春阳
何胜涛
王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427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096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609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96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3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cool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D2600/02Tim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D2600/06Controlling according to a predetermined profi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及其控制方法,其中冰箱包括箱体,箱体内限定有压机舱,压机舱内配置有压缩机、冷凝器及散热风机,散热风机配置为促使进入压机舱内的气流依次经过冷凝器、压缩机,之后再流出压机舱,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散热风机在气流路径上游和下游的压强,获得上游压强与下游压强的压强差,并根据压强差判断压机舱的散热情况,从而可判断压机舱是否过热,便于及时进行提醒和维修。

Description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冰箱中,压机舱内一般布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监测压机舱内的温度是否过热,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判断出温度,而无法具体判断出是什么原因造成压机舱过热的,给维修和改善带来盲目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明确压机舱通风状况和提升压机舱散热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其中,冰箱包括箱体,箱体内限定有压机舱,压机舱内配置有压缩机、冷凝器及散热风机,散热风机配置为促使进入压机舱内的气流依次经过冷凝器、压缩机,之后再流出压机舱,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散热风机在气流路径上游和下游的压强,获得上游压强与下游压强的压强差;
根据压强差判断压机舱的散热情况。
可选地,根据压强差判断压机舱的散热情况的步骤包括:
将压强差与第一预设阈值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二预设阈值比较;
若压强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判断通风不畅;
在根据压强差判断压机舱的散热情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将散热风机的转速提高至预设转速,运行预设时间,再降低至初始转速。
可选地,若压强差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判断压强差是否为零;
若压强差为零,判断散热风机出现故障;
在根据压强差判断压机舱的散热情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输出散热风机故障的提示信息,以便及时维修。
可选地,若压强差大于零,判断压机舱通风不畅;
在根据压强差判断压机舱的散热情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输出压机舱通风不畅的提示信息,以便及时清理脏堵。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压机舱,压机舱内配置有压缩机、冷凝器和散热风机,散热风机配置为促使进入压机舱内的气流依次经过冷凝器、压缩机,之后再流出压机舱;
压差传感器或两个压强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具有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第一检测端配置为检测散热风机在气流路径上游的压强,第二检测端配置为检测散热风机在气流路径下游的压强;其中一个压强传感器配置为检测散热风机在气流路径上游的压强,另一压强传感器配置为检测散热风机在气流路径下游的压强;
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存储单元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并且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控制单元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的控制方法。
可选地,压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端与散热风机在气流路径上的距离为85mm至100mm;
压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端与散热风机在气流路径上的距离为85mm至100mm。
可选地,箱体包括:
冷冻内胆,其内限定有冷却室和位于冷却室上方的冷冻室;
蒸发器,设置于冷却室内,配置为冷却进入蒸发器的冷气流,形成冷却气流;
送风机,配置为促使至少部分冷却气流经送风风路进入冷冻室中;
压机舱位于冷却室的后方。
可选地,压缩机、散热风机及冷凝器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
箱体的底壁限定有横向排布的临近冷凝器的底进风口和临近压缩机的底出风口;
散热风机配置为促使底进风口周围的环境空气从底进风口进入压机舱,并依次经过冷凝器、压缩机,之后从底出风口流动至外部环境中。
可选地,压机舱的后壁与冷凝器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后进风孔,压机舱的后壁与压缩机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后出风孔,以在散热风机的驱动下,使得后进风孔周围的环境空气从后进风孔进入压机舱,并依次经过冷凝器、压缩机,之后从底出风口和后出风孔流动至外部环境中。
可选地,箱体的横向两个侧壁中临近冷凝器的侧壁与冷凝器对应的区域形成有侧进风孔,临近压缩机的侧壁与压缩机对应的区域形成有侧出风孔,以在散热风机的驱动下,使得侧进风孔周围的环境空气从侧进风孔进入压机舱,并依次经过冷凝器、压缩机,之后从底出风口和侧出风孔流动至外部环境中。
本发明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通过检测散热风机上下游的压强,获得散热风机上下游的压强差,根据压强差可准确判断压机舱的散热情况,知晓压机舱是否过热,便于及时进行提醒和维修。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中,通过压强差与预设阈值的比较,可以准确判断出导致压机舱过热的原因,可更加针对性地进行提醒和维修。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中,压机舱具有多个散热风路,提升了压机舱的散热效率。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压机舱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仰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压机舱的后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冰箱100,下面参照图1至图6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100,在下文描述中,“前”、“后”、“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冰箱100本身为参考的方位,“前”、“后”为如图1、图4、图6所指示的方向,如图4所示,“横向”是指与冰箱100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1所示,冰箱100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侧的储物内胆,外壳与储物内胆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有保温材料(形成发泡层),储物内胆中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储物内胆一般可包括冷冻内胆、冷藏内胆、变温内胆等,储物间室可包括由冷藏内胆限定的冷藏室111、由变温内胆限定的变温室121和由冷冻内胆限定的冷冻室131。储物内胆的前侧还设置有门体,以打开或关闭储物间室,例如,冷藏内胆的前侧设置有冷藏室门体119,变温内胆的前侧设置有变温室门体122,冷冻内胆的前侧设置有冷冻室门体132。
冷冻室131中布置有上下分布的多个储物盒1311,如图1所示,三个储物盒1311上下分布。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意识到的,本实施例的冰箱100还可包括蒸发器150、送风机102、压缩机104、冷凝器105以及节流元件(未示出)等。蒸发器150位于冷却室133中,经由制冷剂管路与压缩机104、冷凝器105、节流元件连接,构成制冷循环回路,在压缩机104启动时降温,以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冷却形成冷却气流。其中,送风机102可为离心风机、贯流风机或轴流风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却室133可由冷冻内胆内最下方的空间进行限定,也即是说,冷冻内胆内的下方限定有前述的冷却室133,而冷冻内胆所限定的冷冻室131则位于冷却室133的上方。送风机102配置为促使至少部分冷却气流经送风风路160向冷冻室131流动。
传统冰箱100中,冷却室133一般处于箱体的后部空间中,冷冻室131一般处于箱体的最下方,压机舱处于冷冻室131的后下方,冷冻室131不可避免的要做成为压机舱让位的异形空间,减小了冷冻室131的存储容积,并且还带来了以下多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冷冻室131所处位置较低,用户需要大幅度弯腰或蹲下才能对冷冻室131进行取放物品的操作,不便于用户使用,尤其不方便老人使用;另一方面,由于冷冻室131进深深度减小,为保证冷冻室131的存储容积,需要增加冷冻室131高度方向的空间,用户在向冷冻室131存放物品时需要将物品在高度方向上层叠堆放,不方便用户查找物品,而且位于冷冻室131底部的物品容易被遮挡,使得用户不容易发现而造成遗忘,导致物品变质、浪费;再者,由于冷冻室131为异形,不是一个矩形空间,对于一些体积较大且不易分割的物品,不便放置于冷冻室131中。
而本实施例中,冷冻内胆内的下方空间限定出冷却室133,使得冷却室133占用箱体内的下部空间,也即是冷却室133底置,冷冻室131位于冷却室133的上方,抬高了冷冻室131,降低用户对冷冻室131进行取放物品操作时的弯腰程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箱体在冷却室133的后下方可限定出压机舱,也即是说,压机舱位于冷却室133的后下方,冷冻室131无需再为压机舱让位,保证冷冻室131的存储容积,使得冷冻室131为一个矩形空间,从而可将物品由叠式存放变为平铺展开式存放,便于用户查找物品,节省用户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便于放置体积较大不易分割的物品,解决无法在冷冻室131放置较大物品的痛点。
冰箱100还包括罩壳(未标号),罩壳罩设在蒸发器150上,罩壳的后侧敞开,与冷冻内胆的底壁和后壁限定出前述的冷却室133。蒸发器150整体可呈扁平立方体状横置于冷却室中,也即蒸发器150的长、宽面平行于水平面,厚度面垂直于水平面放置,而且厚度尺寸明显小于蒸发器150的长度尺寸。通过将蒸发器150横置于冷却室133中,避免蒸发器150占用更多的空间,保证冷却室133上部的冷冻室131的存储容积。
冷却室133的前侧可形成有前回风入口133a,冷冻室131的回风气流通过前回风入口133a进入到冷却室133中,送风风路160位于冷冻内胆的后壁内侧,具有连通冷冻室131的多个送风口160a,送风机102可位于蒸发器150的后方,送风机102的前端距离蒸发器150的后端面的水平距离可在10mm以上,防止送风机102的扇叶碰触到蒸发器150,且避免送风机102距离蒸发器150过近而导致送风机102结霜。
冰箱100还包括变温室风路(未示出),变温室风路可位于变温内胆的后壁外侧,位于发泡层中,送风风路160的顶端设置有变温风门(未示出),变温风门可受控打开或关闭,以将变温室风路与送风风路160连通。冷却室133的横向侧部形成有侧回风入口133b,侧回风入口133b可通过侧回风风路(未示出)与变温室121连通,以将回风气流输送至冷却室133中进行冷却。
上述冷冻室131和变温室121均采用风冷的方式,而冷藏室111可采用直冷方式,冷藏内胆中配置有冷藏蒸发器(未示出),冷藏蒸发器直接冷却冷藏室111。
冷冻内胆的底壁位于蒸发器150正下方的区段记为接水区段,接水区段大致呈漏斗状,用于承接蒸发器150的化霜水,且接水区段的最低点形成有前述的排水口133c。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压机舱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一般地,如图2所示,箱体内限定的压机舱中配置有压缩机104、冷凝器105和散热风机106,散热风机106配置为促使进入压机舱内的气流依次经过冷凝器105、压缩机104,之后再流出压机舱。其中,散热风机106可为轴流风机。图2中箭头虚线指示了散热气流流动方向。
特别地,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冰箱100包括压差传感器107,压差传感器107具有第一检测端107a和第二检测端107b,第一检测端107a配置为检测散热风机106在气流路径上游的压强,第二检测端107b配置为检测散热风机106在气流路径下游的压强,以获得散热风机106的上游压强和下游压强,从而可计算出上游压强与下游压强的压强差,便于根据压强差判断压机舱的通风情况。
压差传感器107的第一检测端107a与散热风机106在气流路径上的距离至少应为85mm,例如,两者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可为85mm至100mm,压差传感器107的第二检测端107b与散热风机106在气流路径上的距离至少应为85mm,例如,两者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可为85mm至100mm。由此保证压差传感器107的两个检测端不会距离散热风机106过近,提升压差传感器107检测的准确度。
在可替换实施例中,冰箱100可包括两个压强传感器(未示出),其中一个压强传感器配置为检测散热风机106在气流路径上游的压强,另一压强传感器配置为检测散热风机106在气流路径下游的压强。相应地,两个压强传感器也不宜离散热风机106过近,每个压强传感器与散热风机106在气流路径上的距离也至少应为85mm。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仰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压机舱的后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局部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并参照图4,压缩机104、散热风机106和冷凝器105可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箱体的底壁限定有横向排布的临近冷凝器105的底进风口110a和临近压缩机104的底出风口110b,散热风机106配置为促使底进风口110a周围的环境空气从底进风口110a进入压机舱,并依次经过冷凝器105、压缩机104,之后从底出风口110b流动至外部环境中,以对压缩机104和冷凝器105进行散热。
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中,冷凝器105的表面温度一般低于压缩机104的表面温度,故上述过程中,使外部空气先冷却冷凝器105再冷却压缩机104。
现有冰箱100的压机舱一般采用前后通风的散热方式,该种散热方式要求冰箱100的后壁与墙体需要留存较大的预留空间,对于嵌入式冰箱而言,增大了冰箱100所占空间。而本实施例的冰箱100,通过在箱体底部形成有横向间隔的底进风口110a和底出风口110b,散热气流在冰箱100底部完成循环,充分利用了冰箱100与支撑面之间的这一空间,无需加大冰箱100后壁与墙体的距离,减小了冰箱100所占空间的同时,提升了散热效率。
冰箱100的外壳可包括底板、托板113、两个竖向延伸的侧板116和一个竖向延伸的背板115,底板包括位于底部前侧的底部水平区段112、从底部水平区段112后端向后上方弯折延伸至托板113上方的曲段114,托板113构成压机舱的底壁,压缩机104、散热风机106和冷凝器105沿横向依次间隔布置于托板113上,托板113与底部水平区段112间隔设置,以利用托板113的前端和底部水平区段112的后端的间隔空间形成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底开口。
两个竖向延伸的侧板116构成压机舱的横向两个侧壁。背板115由曲段114的后端向下延伸至托板113的后端,构成压机舱的后壁。
曲段114的后方设置有分隔件118,分隔件118的后部连接托板113的前端,由此将托板113与底部水平区段112的间隔空间(也即是前述的底风口)分隔为底进风口110a和底出风口110b。
由前述可知,本实施例的底进风口110a和底出风口110b由分隔件118、托板113、底部水平区段112限定而成,由此形成了开口尺寸较大的槽形的底进风口110a和底出风口110b,增大了进风、出风面积,减小了进风阻力,使得气流流通更加顺畅,而且制造工艺更加简单,使得压机舱的整体稳定性更强。
特别地,本发明申请人创造性认识到,曲段114的斜坡结构能够对进风气流进行引导、整流,使得由底进风口110a进入的气流更加集中地流向冷凝器105,避免了气流过于分散而无法更多地通过冷凝器105,由此进一步保证了冷凝器105的散热效果;同时,曲段114的斜面将底出风口110b的出风气流向地出风口的前侧进行引导,使得出风气流更加顺畅地流出压机舱外部,由此进一步提升了气流流通的顺畅性。
进一步特别地,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曲段114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45°,在该实施例中,曲段114的斜面对气流的导向、整流效果更好。
并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本申请发明人创造性地认识到曲段114的斜坡面对气流噪音起到了较好的抑制效果,在样机试验中,具有前述特别设计的曲段114的压机舱的噪音可减小0.65分贝以上。
另外,传统冰箱100中,箱体底部一般具有大致平板型结构的承载板,压缩机104设置于承载板内侧,压缩机104运行中产生的振动对箱体底部影响较大。而本实施例中,如前所述,箱体底部由特殊结构的底板和托板113构造为一个立体结构,为压缩机104布置提供独立的立体空间,利用托板113承载压缩机104,减小压缩机104振动对箱体底部其他部件的影响。另外,通过将箱体设计为如上巧妙的特殊结构,使得冰箱100底部的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减小了冰箱100的整体体积,同时充分利用了冰箱100底部的空间,保证了压缩机104和冷凝器105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特别地,冰箱100还可包括前后延伸的挡风条117,挡风条117位于底进风口110a和底出风口110b之间,由底部水平区段112下表面延伸至托板113下表面,并连接分隔件118的下端,以利用挡风条117和分隔件118将底进风口110a和底出风口110b完全隔离,从而在冰箱100置于一支撑面时,横向分隔箱体底部与支撑面之间的空间,以允许外部空气在散热风机106的作用下经位于挡风条117横向一侧的底进风口110a进入冷凝器105处,再由冷凝器105处进入压缩机104处,最后从位于挡风条117横向另一侧的底出风口110b流出,从而保证了底进风口110a和底出风口110b完全隔离,保证进入冷凝器105处的外部空气与从压缩机104处排出的散热空气不会串流,进一步保证了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压机舱的后壁(也即是背板115)与冷凝器105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后进风孔115a,压机舱的后壁与压缩机104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后出风孔115b。在散热风机106的驱动下,后进风孔115a周围的环境空气从后进风孔115a进入压机舱,并依次经过冷凝器105、压缩机104,之后从底出风口110b和后出风孔115b流动至外部环境中。由此,增设了另一散热风路,提升压机舱的通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并参照图4,箱体的横向两个侧壁(也即是两个侧板116)中临近冷凝器105的侧壁与冷凝器105对应的区域形成有侧进风孔116a,临近压缩机104的侧壁与压缩机104对应的区域形成有侧出风孔(未示出)。在散热风机106的驱动下,侧进风孔116a周围的环境空气从侧进风孔116a,进入压机舱,并依次经过冷凝器105、压缩机104,之后从底出风口110b、侧出风孔和后出风孔115b流动至外部环境中。由此增设了再一个散热风路,提升压机舱的通风。如图4所示,图4中直线箭头示出了散热气流流动方向。
尽管冰箱100的压机舱具有多个散热路径,但如果散热风机出现异常或进风口/出风口积尘过于严重造成通风不畅时,极易造成压机舱温度过高,而影响压缩机104和冷凝器105的正常运行。尤其当冰箱100在嵌入式使用时,冰箱100的后壁以及横向两个侧壁与墙壁或橱柜的板壁之间的距离很小,一旦风机异常,或者积尘严重就会造成压机舱通风不畅。
现有冰箱100中,一般通过在压机舱内布置温度传感器,监测压机舱温度判断是否过热,然而,这种方式只能判断出温度,无法具体判断出是什么原因造成压机舱过热的。为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地,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冰箱100的控制方法包括:
S702:检测散热风机106在气流路径上游和下游的压强,获得上游压强与下游压强的压强差;
S704:根据压强差判断压机舱的散热情况。
散热风机106的上游和下游分别布置一个压强传感器,通过两个压强传感器的检测值,计算得到上游压强与下游压强的压强差,或者,利用压差传感器107的两个检测端分别检测散热风机106的上游压强和下游压强,计算得到两者的压强差P。
在通风正常并且散热风机106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散热风机106上下游的压强差P最大,随着通风越来越不畅,压强差越来越小,直至完全堵死的情况下,压强差为一固定值P1,一旦出现P1时,则认为压机舱内严重通风不畅。而当散热风机106出现故障、出现堵转的情况时,散热风机106上下游的压强差P则为0。由此,可根据散热风机106上下游的压强差P的大小准确判断压机舱的散热情况,并判断出造成压机舱过热的原因,以便及时进行提醒和维修。
具体地,据压强差判断压机舱的散热情况的步骤包括:
将压强差P与第一预设阈值P1和大于第一预设阈值P1的第二预设阈值P2比较;
若压强差P大于第一预设阈值P1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P2,判断通风不畅;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P1可为20至35帕,第二预设阈值P2可为35至70帕。
此时,P1<P<P2,说明压机舱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出现脏赌,压机舱通风不畅,此时,散热风机106的转速可提高至预设转速,运行预设时间,再降低至初始转速,也即是说,通过强制提高散热风机106的转速一段时间,增强送风,从而降低压机舱内的温度,一段时间后散热风机106再恢复至初始转速,正常运转。例如,预设时间可为1小时,散热风机106每5小时增强送风1小时,保证压机舱的散热。
其中,初始转速可为1000至1300r/min,例如,初始转速为1000、1146、1200或1300等,预设转速可为1500至2000r/min,例如,预设转速为1500、1600、1760、1800、1900或1930等。
如果压强差P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P1,则继续判断压强差P是否为零,若压强差P为零,说明散热风机106出现故障,此时,应输出散热风机106故障的提示信息,例如向与冰箱100绑定的移动终端发送散热风机106出现故障的提示信息,或者,在冰箱100的显示面板上显示提示信息,或者通过语音广播提示信息,以便用户及时知晓散热风机106出现故障,以及时告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若压强差P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P1,且压强差P大于零,说明压机舱出现严重的通风不畅,此时,应输出压机舱通风不畅的提示信息,以便用户及时清理脏赌,保证压机舱的正常散热。
为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施例的冰箱100的控制方法,以下示例性地给出冰箱100控制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8所示,冰箱100控制方法包括:
S802:检测散热风机106在气流路径上游和下游的压强,获得上游压强与下游压强的压强差P;
S804:判断压强差P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P1且小于第二预设阈值P2,若P1<P<P2,切换至步骤S806,若否,则且切换至步骤S808
S806:将散热风机106的转速提高至预设转速,运行1h,再降低至初始转速;
S808:判断压强差P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P1,若P≤P1,切换至步骤S810,若否,返回步骤S802;
S810:判断压强差P是否等于0,若P=0,切换至步骤S812,若P≠0,切换至步骤S814;
S812:判断散热风机106出现故障,输出散热风机106故障的提示信息;
S814:判断压机舱通风不畅,输出压机舱通风不畅的提示信息。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示意图。
基于上述冰箱100的控制方法,如图9所示,冰箱100还包括控制单元108和存储单元109,存储单元109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1091,并且计算机程序1091被运行时,使得控制单元108执行上述任一项的控制方法。
本实施例的存储单元109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单元,存储单元109具有用于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计算机程序1091的存储空间。通过运行计算机程序1091,控制单元108执行上述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实现冰箱100的控制。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冰箱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冰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限定有压机舱,所述压机舱内配置有压缩机、冷凝器及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配置为促使进入所述压机舱内的气流依次经过所述冷凝器、所述压缩机,之后再流出所述压机舱,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散热风机在气流路径上游和下游的压强,获得上游压强与下游压强的压强差;
根据所述压强差判断所述压机舱的散热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压强差判断所述压机舱的散热情况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压强差与第一预设阈值和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第二预设阈值比较;
若所述压强差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判断通风不畅;
在所述根据所述压强差判断所述压机舱的散热情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将所述散热风机的转速提高至预设转速,运行预设时间,再降低至初始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若所述压强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判断所述压强差是否为零;
若所述压强差为零,判断所述散热风机故障;
在所述根据所述压强差判断所述压机舱的散热情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输出所述散热风机故障的提示信息,以便及时维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若所述压强差大于零,判断所述压机舱通风不畅;
在所述根据所述压强差判断所述压机舱的散热情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输出压机舱通风不畅的提示信息,以便及时清理脏堵。
5.一种冰箱,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压机舱,所述压机舱内配置有压缩机、冷凝器和散热风机,所述散热风机配置为促使进入所述压机舱内的气流依次经过所述冷凝器、所述压缩机,之后再流出所述压机舱;
压差传感器或两个压强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具有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所述第一检测端配置为检测所述散热风机在气流路径上游的压强,所述第二检测端配置为检测所述散热风机在气流路径下游的压强;其中一个所述压强传感器配置为检测所述散热风机在气流路径上游的压强,另一所述压强传感器配置为检测所述散热风机在气流路径下游的压强;
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并且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压差传感器的第一检测端与所述散热风机在气流路径上的距离为85mm至100mm;
所述压差传感器的第二检测端与所述散热风机在气流路径上的距离为85mm至100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所述箱体包括:
冷冻内胆,其内限定有冷却室和位于所述冷却室上方的冷冻室;
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冷却室内,配置为冷却进入所述蒸发器的冷气流,形成冷却气流;
送风机,配置为促使至少部分所述冷却气流经送风风路进入所述冷冻室中;
所述压机舱位于所述冷却室的后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压缩机、所述散热风机及所述冷凝器沿横向依次间隔分布;
所述箱体的底壁限定有横向排布的临近所述冷凝器的底进风口和临近所述压缩机的底出风口;
所述散热风机配置为促使所述底进风口周围的环境空气从所述底进风口进入所述压机舱,并依次经过所述冷凝器、所述压缩机,之后从所述底出风口流动至外部环境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压机舱的后壁与所述冷凝器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后进风孔,所述压机舱的后壁与所述压缩机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后出风孔,以在所述散热风机的驱动下,使得所述后进风孔周围的环境空气从所述后进风孔进入所述压机舱,并依次经过所述冷凝器、所述压缩机,之后从所述底出风口和所述后出风孔流动至外部环境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中
所述箱体的横向两个侧壁中临近所述冷凝器的侧壁与所述冷凝器对应的区域形成有侧进风孔,临近所述压缩机的侧壁与所述压缩机对应的区域形成有侧出风孔,以在所述散热风机的驱动下,使得所述侧进风孔周围的环境空气从所述侧进风孔进入所述压机舱,并依次经过所述冷凝器、所述压缩机,之后从所述底出风口和所述侧出风孔流动至外部环境中。
CN201910142739.9A 2019-02-26 2019-02-26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6096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2739.9A CN111609607A (zh) 2019-02-26 2019-02-26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42739.9A CN111609607A (zh) 2019-02-26 2019-02-26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9607A true CN111609607A (zh) 2020-09-01

Family

ID=72197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42739.9A Pending CN111609607A (zh) 2019-02-26 2019-02-26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09607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0874A (ja) * 1996-07-16 1998-02-03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凍装置
KR20020048695A (ko) * 2000-12-18 2002-06-24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풍압 제어장치
KR100868678B1 (ko) * 2008-02-25 2008-11-13 주식회사 시스웍 미세차압측정센서를 이용한 팬 필터 유니트 및 팬 필터유니트 감시 장치
JP2009210179A (ja) * 2008-03-04 2009-09-17 Panasonic Corp 換気装置
CN204003656U (zh) * 2014-07-30 2014-12-10 苏州悠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差报警风机过滤机组
CN204757281U (zh) * 2015-06-24 2015-11-11 广州市中南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温度控制器
CN105928314A (zh) * 2016-04-20 2016-09-07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风机控制方法、冰箱风机控制装置和冰箱
CN106403167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单个压力传感器的空调脏堵检测方法、系统和空调
CN107401528A (zh) * 2017-08-28 2017-11-28 江苏海纳空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型风机过滤单元
CN108317664A (zh) * 2017-12-21 2018-07-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过滤网状况的提示方法和装置
CN108444168A (zh) * 2018-01-22 2018-08-24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嵌入式冰箱
CN208475771U (zh) * 2018-06-04 2019-02-05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0874A (ja) * 1996-07-16 1998-02-03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凍装置
KR20020048695A (ko) * 2000-12-18 2002-06-24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풍압 제어장치
KR100868678B1 (ko) * 2008-02-25 2008-11-13 주식회사 시스웍 미세차압측정센서를 이용한 팬 필터 유니트 및 팬 필터유니트 감시 장치
JP2009210179A (ja) * 2008-03-04 2009-09-17 Panasonic Corp 換気装置
CN204003656U (zh) * 2014-07-30 2014-12-10 苏州悠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压差报警风机过滤机组
CN204757281U (zh) * 2015-06-24 2015-11-11 广州市中南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中央空调温度控制器
CN105928314A (zh) * 2016-04-20 2016-09-07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风机控制方法、冰箱风机控制装置和冰箱
CN106403167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单个压力传感器的空调脏堵检测方法、系统和空调
CN107401528A (zh) * 2017-08-28 2017-11-28 江苏海纳空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密封型风机过滤单元
CN108317664A (zh) * 2017-12-21 2018-07-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过滤网状况的提示方法和装置
CN108444168A (zh) * 2018-01-22 2018-08-24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嵌入式冰箱
CN208475771U (zh) * 2018-06-04 2019-02-05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91250B2 (ja) 冷蔵庫および冷凍庫
KR20180035617A (ko) 냉장고
US20100257886A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KR101387489B1 (ko) 냉장고
JP2009030864A (ja) 冷蔵庫
EP3462111B1 (en) Heat dissipation assembly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EP2789940A1 (en) Refrigerator
JP5315179B2 (ja) 冷蔵庫
WO2015019740A1 (ja) 冷蔵庫
CN111609607A (zh)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75486B (zh) 冰箱及其散热控制方法
JP5039761B2 (ja) 冷蔵庫
JP2019138514A (ja) 冷蔵庫
JP7256107B2 (ja) 冷蔵庫
CN111609614B (zh) 具有双风机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JP2014048029A (ja) 冷蔵庫
KR20230000231A (ko) 냉장고
JP5579290B1 (ja) 冷蔵庫
JP2014085060A (ja) 冷蔵庫
JP2011058693A (ja) 冷蔵庫
CN111609610A (zh) 送风机位于蒸发器横向侧方下游的冰箱
KR102169112B1 (ko) 냉장고 및 그 제어방법
JP7465328B2 (ja) 冷却貯蔵庫
JP7377676B2 (ja) 冷蔵庫
JP2019132503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